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思想品德教育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7 17:59:14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思想品德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篇(1)

针对上述情况,我认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和谐统一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当务之急。为此,学校应从两个方面加强这项工作。首先要加强对家长学校的管理。认真办好家长学校。我们认为现代家长的理念应该跟上时代的变化,家长应该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及方法,要认识现代少年儿童的成长特点,家长首先应是一个学习者,对家长的培训工作势在必行。在新生入校后就对家长进行一次培训,内容为两个,一是新课程改革需要家长了解的学习方法与教材特点。使家长了解自己孩子学习上的特点与改变。二是对家长进行教育方式的培训,从孩子的成长规律,时代背景、教育规律、教育注意事项等等逐方面进行培训,并与家长订立约定,内容有:保证每两个星期有一次与孩子谈心,在家中形成学习的气氛、定期与老师交流学生情况等等。然后对各个年级的学生家长进行分期分批的培训,保证培训的连续性。有的放矢地加强家校的沟通配合。其次要重视老师与家长的联系,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了解学生的生活背景以及可能影响他成长的人际关系。二是了解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社会关系、对子女教育观念、方法等有关情况,评估其对子女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补性。三是及时将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与家长沟通,有意识地帮助家长采取正确的方法,促进学生的成长。四是一定要认真听听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从中了解学生对学校教育的反馈及家长为此的补充意见,找到教育孩子的最佳切入点。

篇(2)

二、培养学生班集体思想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

班级中的所有学生既是班主任教育的对象,也是班主任工作依靠的力量。在班集体中好的思想并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需要班主任动手动脑进行长期工作,并有目的的组织和培养,精心营造。那么班主任应该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呢?

1.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

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动力。班主任在了解和研究本班学生的基础上,然后根据学校的要求,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向全班学生提出明确的的奋斗目标,并与班干部研究制定出有效措施,通过一定的手段激发全班学生努力去实现奋斗目标。当一个目标实现后,班主任就应该向各个层次的学生征求意见并制定出新的奋斗目标,使学生经常处在新的目标的鼓舞下活动,一个个奋斗目标的实现就可以使班集体达到巩固和发展。

2.在班内组织有意义的集体活动

我们可以通过学校举行的各种集体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然后也可在班级中开展一些有意的活动来增加整个班级的活力,一个有活力的班集体才能唤发出勃勃的生机,若一个班级没有活力,没有生机学生就会感觉不到集体的存在,也就不会关心班集体,也不会为集体的利益奋斗。所以,组织和开展有教育意义的各种活动,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的重要手段,也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

3.通过培养良好的班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不论什么样的集体都应该有一种良好的风气,所以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更应该有优良的班风,有正确的舆论,有了良好的班风和舆论就自然而然对学生有很大的教育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对好人好事的表扬,对坏事的批评使班级有一股正气,使全班同学敢于支持正确的行为,抵制和反对错误的行为。

篇(3)

二、实践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课本上的道理是确凿而翔实的,课本的榜样是感人的至深的,可是在实际生活中并不都是如此,有关理论常常与学生的生活相距较远,初中学生由于其生活阅历,知识水平的有限,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许多概念原理直接了解有一定的困难,很难把课本的理论知识有效地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中去,这就需要借助实践的力量了。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来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如在上《维护消费者权益》时,让学生自编自演这样一个小品:一个身穿马褂的老头在地上,正在口若悬河地向围观的观众吹嘘自己的药如何神奇能包治百病,这时不小心帽子被挤落在地上,原来他是个秃子,既然你的药能治百病,为什么不先治自己呢?骗局被揭穿了,他是卖假药的骗子,为了避免更多的人被蒙骗受害,问大家应该怎么办?学生都说:“送派出所。”短短几分钟,不仅激活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还使学生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

三、温故知新的价值

旧知识必须不断温习,才能够加深记忆,这样,原有知识能激活,和新知识融汇,新旧知识连带的方法多多,比如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巧妙的提问,还有通过小测验等激发回忆,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通过对原有旧知识的唤起,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把旧知识当做桥梁,这样非常有利于新知识的进入和接受。教师带领学生,检查旧知识的要点,检查复习的方法很多,要避免枯燥,目的在于激活,形式多多益善,可以是口头问答,可以是单词默写,可以是抢答,可以是黑板书写在检查课外作业之后,教师要及时批阅回复,学生的错误要纠正到位和及时,要给予一定的评价,优秀者要不吝赞美,设若有缺点,纠正后要给予解释和说明。一般而言运用五级记分法或百分制记分法,形式多种多样,活泼生动。教师检查复习的内容可近可远,近也许是上一次课上学习的内容,远则或许是上学期学过的内容,有机结合,根据学习的新内容,教师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让问题趣味横生,尽己所能创设新颖的情景,让课堂热情洋溢,群情激昂。

四、认真分析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现在,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占总人口的28%。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现阶段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而且关系到我们民族未来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坚持执政为民本质要求、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3.67亿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发展成才,牵动着亿万家长的心,关系到亿万个家庭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完成这一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后世。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重要的战略任务,又是紧迫的现实任务。这是因为:从客观上看,近年来国内外情况的深刻变化,使未成年人成长的环境更加复杂,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我们学习世界各国先进文化提供了重要条件;同时腐朽文化通过各种途径对未成年人进行渗透,资本主义腐朽生活方式对青少年的影响不能低估,尤其是资本主义文化垃圾和腐朽生活方式与一些先进的文化成果掺杂在一起,鱼龙混杂,瑕瑜难辨。其传播又以高科技手段为媒介,影响面广,渗透力强。未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涉世不深,缺乏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识别能力,很容易受到腐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是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法制不健全,社会上还存在种种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给未成年人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加上社会转型期社会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差距凸显,就业问题严重,未成年人过早地感受到未来竞争的压力,有些人对前途感到茫然和困惑。如果说人的正确思想来自社会实践;错误思想观念也往往同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消极体验有关。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广泛存在的不公正现象,有的未成年人感到难以理解,无所适从;有的在求学、就业、交友等问题上已经有了初步的消极体验;不少人正在经历“成长中的烦恼”,对自身前途难以把握。未成年人没有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不善于区分主流和支流,不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黑暗面。久而久之,心灵就会受到伤害和扭曲。

篇(4)

落后的观点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有不少教师认为体育课没有多大实用价值,无非是玩玩而已,想怎么上就怎么上,甚至可以不上。一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不重视上体育课,这给体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因此,要搞好体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转变这种观念,使学生在思想上对体育课有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每一项内容都要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二、善于利用教材,有效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材大都具有思想品德的教育因素。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抓住这些因素,认真和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各个田径运动项目都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毅、果断等良好品质及拼搏向上和竞争的意识,而且各田径项目由于有严格的规则和练习要求,还可以培养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在中长跑的教学训练过程中,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完不成的。在训练中,我时常鼓励大家要树立顽强的意志品质,并举出一些成功人士是通过怎样的艰苦奋斗才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的事例。用这些事实来激励学生的训练热情,从而达到提高思想与成绩双丰收的效果。在篮球教学中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篮球运动无论是竞技比赛还是一般活动中都可进行组织纪律、集体主义的教育;进行勇猛顽强、果断坚毅、自信自强、拼搏进取的意志品质教育;进行事业心、责任感和胜不骄败不馁、尊重同伴、尊重对方、尊重裁判和观众的体育道德作风教育。篮球运动能发展多种功能的特点,对于在教学全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是一个有力的保证。思想品德教育在队列队形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尤其在职专一年级的教学中更为突出,所以要单独划分出来。每年职专新生入学,队列队形都要作为重要课程来学习。初中队列队形训练很少,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也很难做到规范。学生的体操意识几乎没有,而且年纪小,好动。为了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在上课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学生的思想工作。我首先提出队列队形在职专教学中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观看军队大阅兵的录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教学组织形式,积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好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法,对学生具有广泛的教育作用。例如:在分组教学中男女同学练习的项目不一样而且器材摆放不到一处。在训练中要求:老师辅导时,服从老师的安排;组长负责时,要服从组长的安排。在轮换时要由组长组织好队伍,整齐地带到下一个训练地点。通过这样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在布置场地和领取、使用、归还器材时要求同学们树立劳动观念,热爱劳动。在领取归还时要轻拿轻放,在使用当中要注意保护,不故意损坏器材,从而养成爱护公物的优秀品质。游戏和打比赛是同学们体现团结协作和集体主义观念的最好方法。在比赛当中同组的同学相互鼓励、加油表现出的团结是其它场合少有的。在球类活动中只有场上队员齐心协力才能赛出好成绩。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妥善的教法和灵活的组织形式既有利于完成思想品德教育任务,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篇(5)

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教学向学生讲授体育教学的目的意义,提高他们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以故事、演讲形式,讲述革命家、伟人们的体育锻炼事迹;简要地介绍我国灿烂的体育文化,中国健儿为祖国荣誉奋勇拼搏的动人故事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教育学生要珍惜美好时光,遵循自然规律,积极科学地锻炼与养护身体,使自己具备健壮的体魄和旺盛的生命力,将来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

二、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球类、田径、游戏等教材,蕴含着丰富的集体主义教育内容,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的道理。具体实践中,多让学生参与游戏、竞赛的设计,让学生为胜利献计献策,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组织者、参与者和鼓动者。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较好地学会自尊自爱、诚实公正、宽厚待人等良好品质,培养主人翁意识、团队认同感、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让儿童更多地在活动中去尝试成功与失败,可使儿童的意志品质得以强化,会使他们更加努力,向更大的困难挑战。教师应充分运用教材本身所具有的因素,通过身体锻炼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如身体锻炼中提高心肺功能的练习,当学生跑完规定的距离时,提出再加跑一定的距离,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于接受挑战、吃苦耐劳的精神;支撑跳跃中,提高器械的高度,加长起跳的距离,肋木、平梯上的爬上、行走、跳下,爬杆时从顶部半握的滑落,都可培养学生勇敢、果断、自信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有时还可为他们创造一种能发挥才能的良好环境,不拘泥于动作规范,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充分自由行动,反复去尝试成功或失败的滋味。当学生成功时,教师应给予鼓励的话语,投去赞赏的目光,并提出更高、更难的目标,让他们面对新的挑战。

四、对学生进行爱劳动、爱护公物观念教育。我们面对的儿童,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劳动观念、爱护公物观念相对薄弱。体育教学主要以操场为课堂,每节课都有大量的场地器材准备工作,这是上好课的最基本的物质准备,也是向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培养劳动观念、爱护公物教育的有利时机。通过让学生轻拿轻放、不拖不摔、不踢器材,培养学生爱护公物意识,通过号召学生自觉参加搬运器材,规划场地,洒水扫地,自己动手,亲身参与,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主动为大家服务的精神。措施上要建立体育课布置场地器材的轮流制度,方法上要经常开展评比、表扬,教给各种技能方法,使学生爱劳动、勤劳动、会劳动。

篇(6)

二、环境影响

学生不论教师的教学多优秀,学生的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家中度过的,学生在班级学到了知识,但是生活之中很多的现象与学生所接受的教导不同,这个时候学生因为年纪小,就会被书本与现实的不同所困扰,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证明环境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也存在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后,要积极地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明白思想品德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告诉家长,学生在这个年纪喜欢模范生活中人的动作和习惯,家长也应在学生面前树立起一个光辉伟大的形象,当学生在生活中碰到不好的事情的时候,家长要积极地予以解释,让学生心中的思想品德课程一直延续下去,保证学生学习的情绪高涨,促使其可以在一个好的环境中成长。

篇(7)

二、策略分析

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学校、教师、家庭乃至社会都应该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引起高度重视。作为一线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师,笔者认为,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采取如下策略。

1.发挥品德课堂主渠道作用,践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开展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品德课堂教学是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实施品德培养的主要渠道。真正践行“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的核心价值理念,这也是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体现在课堂上,就是要创建民主的学习环境、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以一种自由、开放、平衡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应倾听学生的发言,积极关注学生的情感表现,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成功喜悦,积极鼓励学生,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教师应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个性重新了解自我,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达到品德教育的目的。

2.实施多元、互动与共生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负责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协调,在必要的时候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以便学生更好地吸收和掌握知识。这就促使师生关系由霸权、控制转变成了多元、共生。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地组织互动教学活动,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多媒体、计算机等辅助教学,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自主探究的思维。教师还应提供给学生空间和时间,促进学生全员、全程参与课堂交往,引导课堂活动中所有参与者的交流过程,积极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正确评价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传统评价方式,过分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与学业成绩。正确的评价方式应注重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有机结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以“人性化”为原则,建立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同时还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但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因此,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尤其要以一颗真挚的爱心去对待学困生,让他们体验到“天生我材必有用”,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学会做人的道理,从小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以及美好的人生观。

4.加强家庭、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关注家庭教育理念与方式,共同营造和谐的道德教育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环境。父母的一言一行,父母与孩子的交往方式,父母为人处世的态度等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着直接的、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重视校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链接十分重要。学校有关方面,特别是班主任和德育教师要通过家访、师生访谈等方式去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对于有些家长重智轻德、暴力教育、不闻不问等不良的教育理念或方式要及时和他们沟通,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正确引导。同时,学校可开办家长学校,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定时通报学生在校的发展和受到的教育,互相交换意见,让家长感受到学校对每个学生的关爱。学生的道德发展离不开社会,生活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形态,德育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德育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应三位一体,共同关注,互相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道德环境,把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篇(8)

二、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培养道德情感的现状

(一)教育理念没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时进行改变新课标已经在全国全面展开,但是大部分思想品德教师并没有对新课标的要求引起足够的重视,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思想品德的教学,“以人为本,德育为主”的教学理念完全被教师抛之脑后,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缺少生活性内容,最终还是以应试教育的模式死记硬背一些思想品德理论。这样,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完全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显而易见思想品德教学效率欠佳。

(二)思想品德教学设计欠佳

1.教学内容没有贴合学生生活实际。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讲解相关教学内容,而是一味地照本宣科,甚至有时候学生提出了与生活相关的思想道德现象教师也往往回避,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对于思想品德的学习丝毫提不起兴趣,学生也不会认可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而陈旧死板的教学也会导致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效果欠佳。

2.教师自身教学技能欠佳,导致教学方式单调,没有创设情境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目前思想品德的教学课堂,往往只是教师一个人唱着空洞乏味的“说理戏”,这样机械呆板、没有尊重学生的个性、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悟的教学过程,学生也很难提起兴趣来学习相关思想品德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师不能简单地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而应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提样、发现、创造,从而促使学生“道理都懂,也愿意去做”。

3.教学过程中缺乏师生的互动情感交流和沟通。教师作为思想品德的讲授者,能否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培养的效果。而目前的思想品德教学往往存在着师生关系不融洽、教师教学时情感不够丰富、教学严重欠缺艺术性的弊端,导致学生的情感发展也呈现扭曲的趋势,使得思想品德的教学偏离了教学的本质。

4.教学目标没有实现思想品德的教学与培养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有机统一。进行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的根本和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实现思想品德理论的教学与培养良好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习惯的有机统一为教学目标,否则学生即使在思想品德基础知识的考试中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也不能深刻透彻地理解道德知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三)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四者有机整合不足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单单只靠教师的讲授、学校的教学是完全不够的,家长对学生德育素养的形成、社区社会这个大环境对于学生思想品德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应当实现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的高效。

三、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具体有效策略

(一)以境育德,课堂情境生活化

1.设置问题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多提问一些能够促使学生自主思考和积极探究的、新而有趣的发散性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够根据问题情境合作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结论,从而加深自己对相关专题知识的理解和领悟,从而规范自己的相关道德行为。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安全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在日常生活中,用电、用水、用气方面你们发现了什么安全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你们知道哪些安全常识呢?”来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鼓励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展开讨论并且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得出小组结论,从而使得课堂氛围轻松活跃,学生也能够深刻真切地感知安全问题并积极自主探索。

2.创设模拟情境。小学中高年级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生动形象的东西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录像、视频、电影、音频等多媒体手段真实地再现一些相关课题的情境,从而激发和加深学生的感性认知。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学看平面图”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前搜集一些平面图的视频或者图画制成ppt,使学生在极具感染力的视频介绍和评论中真切地了解平面图的知识,从而知道如何看懂平面图。如此,教师就能够相对顺利地完成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

3.创设与现实生活相关的活动情境。我们应当利用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生活情境进行道德教育,从而提高学生以道德认知指导实际行动和作为的能力。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说声‘谢谢’”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说“谢谢”的场合和情境,来进行一次说声“谢谢”的话剧表演,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并且深刻了解“谢谢”的本质含义以及说声“谢谢”对于人际交流和人与人之间相处和谐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要养成说声“谢谢”的道德行为规范,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

(二)以情育德,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师的情感态度和人文素养,直接关系到品德与社会教学效果的好与坏。试想,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以关爱学生的态度来进行教学,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充分体现自己的情感态度,又怎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高尚情操?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关心你,爱护他》一单元第一课“让爷爷奶奶高兴”的教学中,可以提前布置家庭作业,做一件“让爷爷奶奶高兴的事并说明爷爷奶奶高兴的原因”,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学会关心爷爷奶奶,知道爷爷奶奶的生活需要和心理需求,并且懂得如何去做一些实事去关爱爷爷奶奶,最终能够明白“爱”的初等含义。之后思想品德教师在上课时以此为导向,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都做了什么事情让爷爷奶奶高兴了,自己的切身感受是什么,然后根据教材讲解“让爷爷奶奶高兴”这一课来激发学生对爷爷奶奶的种种情感,鼓励学生平时学会关心他人,尊敬、爱戴长辈,自然思想品德教学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三)以践育德,教学目标生活化品德与社会学科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而新课标提倡学校教育应该是开放的,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把课堂教学转换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去,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社会参观等实践活动,从而达到“教学做合一”的目标,从而增强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例如,在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关心你,爱护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大家进行一次社会实践的活动,鼓励学生以小组或者班级为单位走访福利院,了解福利院老人的生活困难,实际体会他们的心理心态,并且给他们送去关爱,尽力帮助他们。这样的实践活动比课堂教学更加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9)

目前,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益低下,最终应归结为知与行的严重脱节。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是先行德育的“理想化”,过于注重“未来”,而忽视了“现在”(即现实生活),从而使思想品德课脱离了生活实际,进入困境。笔者认为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呢,才会使思想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

那如何使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呢?

一、思想品德课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关联,使生活成为重要的教育素材。

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注重服务于未来生活,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它不仅使学习活动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隔离,也与学生本来的

发展相去甚远。为了改变传统的“说教”,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合有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

1、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如《让世界充满爱》一课,就可以利用国际红十字会对我国特大洪水援助,或北约轰炸南联盟引起世界各国的公愤等材料。这比材料中的朝鲜战场上罗盛教的事迹和时期白求恩的故事内容更贴近学生。选取学生听得到、摸得到的例子,学生不会产生一种“虚幻”的感觉,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教学的“真实性”。

2、空间上舍远求近。由于思想品德课教材选的例子都是些“常识性”的例子,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因此我们不妨举一些身边的例子。如《神州巨变》可以用家乡农村生活的改善、乡镇企业的腾飞、学校面貌变化,让学习走一走、看一看、算一算,真真切切地去体会神州巨变,这毫无疑问的比课文中数据要更有说服力。

3、思想上避虚求实。信息时代的学生见多识广,思维活跃,开放社会里的各种社会现象,如腐败问题,拜金主义,分配不公等问题尽收眼底。学生希望老师给予解答,但又不希望老师讲大话、空话、套话。如《做一个诚实的人》教学,在学生的头脑中已存在“老实人吃亏”“说真话倒霉”等消极观念,课堂上就要允

许学生暴露真实的思想。先让学生说出阴暗的一面(占了小便宜,产生危害);再让学生例举光明的一面(老实人吃亏是暂时的,社会上诚实的人是主流)。在这种真实的心灵撞击中树立正确的观念,激起学生对弄虚作假的憎恶。

篇(10)

    小学思想品德课具有鲜明的方向性和时代特征,其教学内容既有优秀传统的继承,也有时代精神的体现。 思想品德课教学是“编、教、学”的理念的综合体现,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树立“编、教、学三位一体”的 学科教学观,在掌握课程论、教学论、学习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深刻领会《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及教材 的特点和要求,准确把握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规律,真实了解学生学习本学科的意愿,并以此为依据来设计课堂 教学。首先,要理解教学内容的连贯性与渐进性、思想品德教育的时代性与针对性、规范方式的实效性与可操 作性等,这是教师优化使用教材的基本要求和前提。第二,在传统教学中,思想品德课一直固守“明理——激 情——导行”三环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固然有它的明显优势,但过于单一的模式必然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 锐减。80年代以来,我国教学模式研究发展迅速,仅1993年冯克诚主编的《实用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全书 》就收集了近六百种教学模式,其中有不少对思想品德课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三,受社会发展大环境 的影响,小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愈来愈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心态,因人施教的难度也愈来愈大,真实了解学 生学习的共性和个性,已经成为教师课前准备的重要内容。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教学观念还未得到 根本转变,以偏概全,以抽象代具体,以经验代现实,不重视课程理论和学习理论的现象依然存在。课程论、 教学论、学习论等基本理论缺乏和“编、教、学三位一体”教学意识淡薄,直接导致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的 狭隘性、教学过程的单一性和课堂教学价值的短效性。

    其二,教学主体的失落。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实质上是通过教育因素的有效影响,促进小学生将思想品德规范逐步内化为自觉 性的过程。这一内化过程的核心是主体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激发和发展。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树 立主体教育思想,深入研究主体性水平发展策略,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课堂改革向纵深发展。思想品德课教 学应有三个主体,即教师、学生、班级集体,这三个主体分别居于课堂教学的不同层面,共同构成以实现教学 目标为中心的立体结构。教师主体在最高层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在基础层面,在整 个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动作用;班级集体在中间层面,发挥主力作用。构建教师、学生、班级集体三主体相互作 用、彼此互动的协调运行机制,将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动作用、班级集体主力作用有机融合,必将形成思想 品德课教学强大的内驱力,充分激发思想品德教学的生命活力。然而,在教学行为中,有的思想品德课教师主 体意识相对淡薄。重视教师主体,却有意无意夸大教师主体作用,在教学行为上,把学生生动的理解变为呆板 的灌输,把师生双向互动变为教师单向传递,把课堂变为“一言堂”,把教学简化为教的实施而忽略学的引导 ;在教学评价上,不是关注学生学得怎么样,而是关注教师教得怎么样。口头上重视学生主体、实践上则把学 生变成抽象的主体,视教学中学生活动为点缀,把激发学生主体作为“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漠视 班级集体对学生个体的凝聚力、驱动力和同化力,忽视对班级集体良好主体精神的培育,把“面向主体、面向 发展”变成一句空洞的口号。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真实主体的失落,必将导致课堂教学价值的失落。

篇(11)

二、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品德素质教育

社会公德是指调节行为的良好的风尚和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的涵义很丰富,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乐于助人、讲文明礼貌等。我国人民有着光荣的传统美德。

1.文明礼貌教育。

在英语课本中,交际用语中的礼貌用语随处可见,像一些问候、感谢等用语,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认读,还要让他们自觉地在生活中使用这些礼貌用语,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2.爱心教育。

在授课中充分利用课文内容,特别是有关热爱祖国,关心帮助他人,不畏艰险,追求真知等方面的内容来启迪学生的智慧,净化他们的心灵,武装他们的思想。

三、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保护自然环境,防止其受到破坏和污染,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大问题,是全体公民的共同任务。新编教材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教育课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如教“Pollutioncausestoomanyproblems.”(污染产生了太多的问题)时,让学生明白我们地球上原来的自然环境较为宜人,自然灾害也没有现在多,而今大气污染十分严重,全球气温变暖,世界性的自然灾害增多,从而激起学生保护环境的欲望。教“Wouldyouliketobeagreenerper-son?”(你想成为一个绿色使者吗?)时,问学生我国为什么要造如此浩大的绿色长城,造绿色长城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明白森林若被毁坏,就会造成水土流失,洪水成灾,良田变成沙漠。如1998年长江的特大洪水就是因为长江上游两岸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造成的;我国土地沙漠化现象日趋严重,有些地方整个村庄都被风沙淹没。人类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引发了这样严重的后果,真是令人触目惊心。用这样的事实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四、对学生进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教育

人类从环境中获得资源来满足自身的各种需要。人口增长过快就会在住房、就业等许多方面造成困难。要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必须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增长。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教“Whichcountryhasthelargestpopulation?”(哪个国家人口最多?)时,对学生进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教育。世界人口迅猛增长,已成为当今世界最重大的问题。每分钟就有约174个婴儿诞生,每小时就有10440个婴儿降生,以此类推,一天里就有250,000个婴儿需要人们供给食物和生存的空间,那么这就意味着多年之后,地球上的人只有立足之地。通过这样的宣传和教育,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的道理。这样,他们就会在亲人之间进行宣传和教育,使他们自觉地遵守计划生育政策。

五、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

丰富的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不是自然而然生成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通过人类用双手勤劳地创造出来的,这个过程是长期而且艰苦的,所以劳动不仅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且是人的道德、思想、观念以及情感的来源。就个人而言,他的劳动态度如何,可以影响到他的整个人生态度。因此,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是必要的。在教“Wouldyouliketocookwithus?(你想和我们一起做饭吗?)”时,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树立爱科学,用科学,讲科学的新风,养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虽然学生的主要劳动是学习,学好真本领,将来好为祖国建设做贡献,但一定量的体力劳动是必要的,劳动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劳动习惯和劳动热情;劳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劳动可以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劳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他们的体魄,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