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大全11篇

时间:2022-03-31 16:30:07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篇(1)

从学生日常中反映出的倾向、问题去构思和组织教学活动是"新基础教育"思想品德教学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因为这样的教学能产生直接、有影响的效果而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有力地促进他们积极、健康人格的培养与塑造。最近,我发现班级男女生关系有些不太和谐:男女同桌的话,桌子中间会出现一条"三八"线,身体不小心越线就会成为被"打击"的对象;平时,如果哪个男女生靠近一点,就会引来了种种议论,说"某某同学爱某同学"、"某某同学与某同学很般配"、"零距离亲密接触"等等,男女生正常的接触被一道无形的言论鸿沟硬生生地隔开了。针对这一情况,我决定在班队活动和思想品德课中开展以"爱"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试图通过它帮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理性对待同学之间的这种纯洁而真挚的友爱。

 

   一堂课下来,自我感觉轻松了许多,原来的许多担忧一扫而空,如备课时我极担心学生会因为怕"害羞"而不敢发言,使课堂沉闷达不到教育的效果。但恰恰相反,是学生的表现使课堂精彩迭出,他们敢于反思,敢于直白,敢于面对缺点错误,他们敞开胸怀的交流看法,在互动中碰撞生成,真正说出心里话。在"传球"这个游戏活动中,学生在对友爱的正确理解、内化的基础上,无所顾虑,男女生在真实的生活体验中内化知识外化行为。最后在学生用一句话或一首诗表达对友爱的理解时,很多同学都能较好的正确表达自己对友爱的理解,使友爱之花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课后通过对学生一阶段来表现的观察,我发现学生在男女关系方面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很多同学已能像从前那样一起学习,一起上学,班里大部分同学对男女关系也不再瞎起哄,如果有某个同学再用语言攻击别人时,旁边的同学也不会袖手旁观,会加以劝导,整个班级的氛围比以前更融洽了。

但是,这堂课中我觉得在学生谈看法时,都比较肤浅,而这时的我又没能较好地进行深层次的引导,使得整堂课的延伸方面做得较不够。我想在今后在教学中,能够更好的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并且延伸到更大的范围中去。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篇(2)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教学作为一种实践行为,教师为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否达成,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教学策略是否有效等,只有在课堂教学后自己才能知道。通过教学反思,我们发现教学的实际效果与预设目标的差距与是否贯彻新课程改革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密切相关。这一理念贯彻得越好,教学效果也越好。这使我们认识到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和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按照新课程理念强调的“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要,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的要求开展教学。教师要全面真实地了解学生,在教学设计时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视角出发,综合考虑其认知能力和身心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情境,通过启发、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培育学生运用正确观点分析说明现实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案例分析、角色模仿、操作体验等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通过教学反思,有利于思想品德教师的自我教育

思想品德教师素质的提高有赖于各种形式和途径的教育,就其途径和方式而言,大致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外在影响,指对教师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培训;二是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指教师的自我完善。他源于教师自我角色愿望、需要以及实践和追求。在传统的教师教育中,往往过分强调外在影响,习惯于把所谓的先进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灌输给教师,误认为教师一旦熟记了这些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教师的素质就会大大提高。实践证明,教师教育只重视外在影响,忽视教师内在因素的影响;教师的素质不可能得到根本性的提高。

然而,教学反思的实践过程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这实际上是教师自我教育的过程。自我教育的过程是人的自我认识、自我改造的过程,是实践内化为意识的过程。教师的自我教育随着教师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发展,教师自我意识的发展将会促使教师自觉性的教学行为的提高。

三、通过反思,有利于有效地落实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三个方面。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所有目标中最为重要的、最为核心的目标,也是最容易产生异化和偏差的。它是难以考核,但却是最为重要的,正因为难以考核,所以更容易被我们忽视。能力是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率,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而知识是“人类认识的结果,是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又经过实践检验的对客观实际的反映”,它包括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教育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教师依据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关于课程目标的规定,会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但教师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却可能因为教学方式不当等原因顾此失彼,不能将三维目标有机融合。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找到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优化课堂教学。比如:我在初次讲述新教材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课题时,通过大家的讨论和小结,同学们很快地掌握了课本中有关基础知识,训练效果良好,但课后通过和同学们个别交流,以及课后作业检测,发现很多同学把财产当作人生的全部内容,这让我很震撼。虽然这一课同学们在知识、能力目标达成方面很好,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目标没有实现,于是在下一节课中,我告诉同学们,财产对于一个人来说很重要,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广大青少年要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依靠自己的努力奋斗,创造幸福生活,这样有效地弥补了上一节课的不足。因此,反思可以促使教师重视研究三维教学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按照课程的教学要求突出重点的教学目标,并注意将三维目标整合成有机统一体,从而有效地落实三维教学目标。思想品德课作为中学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特别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要结合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内容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

四、通过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学会教学”和学生“学会学习”,师生共同提高

教学反思研究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如何“学会学习”,即学习方式的改变,它更强调教师如何“学会教学”,即教学方式的改变,进一步理解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角色及行为的转变。而这两者是统一的。因为教学反思旨在帮助教师以审慎的方式教学,在其职权范围内,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变成更好、更有效率、更富有创见的行家,而一切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素质。

要达到“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的统一,教师的教学反思应立足于教学实际,才能找到反思教学创新的增长点;回归生活,才能找到反思创新的伸展点。教学是一种生命活动,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同。生活有多广阔,教学的空间就应该有多广,教学反思应该向社会生活延伸,可以通过一些与教材相关内容的社会实践、调查访谈活动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篇(3)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青少年的道德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问题,在小学阶段教学中就应该要重视思想品德课程对学生道德思想的培养。思想品德是一门理论实践性较强,同时也是一门在校园教学背景中逐渐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的课程。在新课改背景之下,应该要对其进行一定的改变,笔者对自身思想品德进行调研之后,认为其无论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教学方法上都是值得进行一定的反思。

一、改变教学观念

小学思想课程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性比较强,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课程,该门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帮助小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增加社会责任感等。因此,学校应该要把思想品德课程放到与三大主科同样的位置上,选择具有责任感的思想品德教师来教学,而不是把其当做是一门副科,更不能让让不负责的教师来进行教学。对于思想品德课程学校应该转正态度,重视思想品德课程。

二、自觉提高自身的素质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时候,应该要不断的提高教师的自身的素质,主要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与言语修行上。

首先,教师应该要不断的给自身充电。教师在平时应该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文化素养,同时也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在新课改背景下,思想政治品德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作为思政教师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固有的知识,也应该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这样教学过程中才会融会贯通,使得学生感受到生动风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在当前时代中,教师所掌握到知识已经不能够满足社会的发展。教师这个时候就应该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学习与教学中不断的进行反思,这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使得其在教学中少走弯路,让学生在学习中可以主动的接受知识。

其次,经常总结教学不足的地方。只有教师在不断的反思自身的教学成果,才能够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师不仅应该要有丰富教学内容,同时还应该要与教学实际情况相结合,不断的探索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应该要反思,这节课学生的情况怎么样,下节课教师的时候该怎么样进行。在教学中也要格外的注意学生的言行,看到学生有不理解言行的时候应该要放慢速度,针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要重新再次讲解。

再次,教师要课上与课下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时时刻刻都要为学生做好表率,提高道德修养。教师是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的楷模,需要用自身的言行举止才能引导学生修身立品。第一,在教学言语上,要本着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人的态度上教学,即使对社会有不同的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来发表言论,以免误导学生。第二,举止上。在行为举止上,教师要时刻明确要为人师表,教师在要求学生做到的时候,自己也要做到。比如说教师在纠正学生错误的时候,学生认真修改了,而当自己犯错误的时候,学生对其纠正,教师就应该要耐心并且改正自身的错误,若是教师没有改正自己错误的话,那么之后若是纠正学生的错误的时候学生也不会去改正。

最后,尊重学生。教师应该要尊重学生的发展与喜爱等。有些教师通常都会认为自己是在替学生考虑,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是为了学生好。在教学中就会出现拖堂、占用学生时间,有的时候就会占用体育课来上主科,时间一长就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厌烦,进而使得学生对上课感到厌烦。

三、开放教材、活用教材

在思政教学活动,明显的就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教学者把思想道德教育从人的生活中剥离出来,将其看做孤立的现象来看待,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就导致了思政教育失去其应有的应对性。思政教育最终要回到生活中,教学中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这样才能够及时把社会中的信息与技术带入课堂教学中,思政教材不仅仅是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载体,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话题。

思政教学中学习教科书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想活动与交际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要勇于突破教材,摆脱教科书的束缚,灵活的运用教科书,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走进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教学中体会到教学中的问题,明确的认识到我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四、改变教学形式,加强教学实践

在思想品德教育上若是缺少了实践就不能看做是完整的德育,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该要打破教学场地的限制与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在课堂上教学,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到教室外去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投入到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在调查中调查与参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小学生思想品德课程能够真正的走向社会生活中。想要上好一节思想品德课程,教师应该要有计划的设计,向学生布置多种不同的练习,让学生在道德认识练习上明确道德意志在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五、总结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该门课程开设主要是为了对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与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也是在小学阶段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重要方式与手段,承担着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任。

参考文献

[1]薛小辉.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文教资料,2011年08月.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篇(4)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反思是一个把握绝对精神发展的辩证概念,认为反思是从联系中把握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本质的概念。现在,人们通常把反思或反省视为对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等的思考。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教学反思具有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促进专业发展的作用,并积极进行自觉的教学反思实践。反思的内容包括:今天我们初中思想品德课应关注什么?鲜活的生命力在哪里?如何克服脱离学生生活的空洞说教?怎样避免应试教育的后遗症?等等。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的策略与形式

新课标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根据反思性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反思性教学策略如下。

1.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要与时代同步,要认真研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教师要把握新课标的性质、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教材内容的具体目标,要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荡涤已有的与新课改相悖的陈旧的所谓经验,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洗涤自己的头脑,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充分挖掘和发展每一位学生的潜能,使每位学生都拥有适合自己全面健康成长的乐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对自己有用、对社会有用、对治国有用,帮助学生打好让他们终身受益的思想品德基础。

2.教学过程中情境、活动的设计要贴近生活。课程基本理念认为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人的思想品德是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生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

3.听课观摩,相互交流。同伴的公开课、示范课、录像课等教学活动是教师进行观摩与讨论的最佳载体。通过观摩和探讨别人的教学,寻找出别人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可以为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使自己在教学探究中少走弯路。另外,教学实践的观摩还有助于推进教师的集体性教学反思,实现同伴互助、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专业的共同成长。

4.自己力争上公开课,借助他人的反思,促成自我发展。上公开课,自我进取意识和成功期待较强烈,钻研较深刻,反思更迫切。备课时,往往教研组群策群力,共同反思推敲,互助合作,群研究共商讨,在综合反思的基础上形成较优化的教学设计。这也是今后教学前反思的参照与蓝本。上完课后的交流评课,大家畅所欲言,又一次各种反思的碰撞与交流,使反思达到了更高境界。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篇(5)

1 政治老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老师的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1 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面对知识爆炸时代,老师所掌握的知识往往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育反思,记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曾听学生说过:“老师,我本来对思品课没兴趣,我喜欢你上课,我才对思品课产生兴趣。”我经常买书,不管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还是杂志、电视新闻、心理访谈等。常与学生及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交往,并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丰富课堂教学,加之我本人的经历丰富,常以我自身的经历说给学生听,才有如此效果。

1.2 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我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写上那么一两句,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上课时学生的一句话我都很在意。记得那天,我上课时学生悄悄地说了一句:“老师,不能再这样了。”原来我上课时,备课的内容在上课有时不能按时完成,我听了这句话后,把这句话写在备课本上时时提醒自己。的确不能再这样了。这是教学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学存在不足。我尽管做不到“吾日三省吾身”,但常反省自己,我还是能做到。特别注意学生的言行,说话较为恢谐,学生才不会反感,有时就是一个眼神,学生都很在意。几乎每上一节课,只要有不如意时,我都会多写一点反思,如果觉得这节课有兴奋点也记下。

1.3 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己,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老师做到:①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②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记得有一次,社会实践时,要求学生走路,我一直与学生在一起。学校要求师生说普通话,我一直坚持说,当学生第一次听我说地方话时都觉得别扭。当我有错别字时,学生能立即帮助我改正。当我说普通话发音不准时,学生能及时指出。这些都是我这几年的收获,我每隔一段时间,让学生提建议,凡是学生提的意见,我评作业时,都会写一句“谢谢你给我提出这么好的建议”。这样,学生有什么意见才会直接说。正因为我能正确对待我所犯的错,学生也深受影响。一次学生在课堂上违犯纪律了,当时我也不能准确知道是谁,但我说了一句,犯错误没关系,只要承认错误并改正,我们大家都会原谅他的,说完,就有同学站起来了,当时我真的很高兴。

2 关注综合实践活动,增强道德实践的实效性

在《开发新时代的学校课程——关于我国课程改革政策与策略的若干思考》中指出:所谓综合实践活动是指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与经验,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于实践的一种课程形态,或者说它是以学生的生活与经验为核心组织起来的一种整合课程的形态。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篇(6)

决定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对于思想品德教师来说,要想教学水平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就应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尝试与实践中,我觉得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可以取得突破。

一、教学设计要科学合理,重点要突出

在认真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课堂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我们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往往存在将教材教的支离破碎的现象,这是由于对整个教材的体系不熟悉,或者是对思想品德教材缺乏有效的合理的梳理,不知取舍,对教材中非思想品德的东西过度关注,盲目拓展、舍本逐末,缺乏整体意识,因此,如何科学地设计教学目标,做到让学生“一课一得”,触类旁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课堂设计要有明确可行的目标,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必须科学化。从纵向看,思想品德的教学目标有四个层次:(1)课表要求――总目标;(2)年级要求――阶段目标;(3)单元要求――单元目标;(4)课文要求――达成目标。达成目标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必须落实的具体目标,要紧扣单元目标,体现阶段目标,关联总目标。在制定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时,必须双向重复,自上而下,全局在胸;然后由下而上,步步紧扣,就可以避免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的盲目性、简单性、随意性。

从横向来看,思想品德的教学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来设计的。这种设计思路是在思想品德教材的逻辑性、实用性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意在克服以往将知识和能力、学习结果和过程方法、个体的情感体验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养分裂开来的弊端,强调三者的结合,注重思想品德课的综合性、实用性。因此,在制定思想品德教学目标的时候,必须依据新课程思想品德教学目标体系的纵向层次和横向范围来精心考虑,在交叉点上提炼出科学的教学目标。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教学手段就是提问。这种提问有互动性,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一种双边活动,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保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切忌模糊的、空泛的、不着边际的、游离在教学内容以外的提问。例如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位老师在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一课时,提问:“如果把权利和义务比为钱,同学们觉得会有什么结果?”结果学生在没有全面细致地了解权利和义务的基础上畅所欲言,彻底地偏离了教学目标,把权利是公民享有的权益、义务是公民必须履行的职责混为一谈,模糊起来,并且肢解得凌乱不堪。这是一种片面追求课堂气氛活跃的随意的、肤浅的提问,当然不可能达到应有的教学深度、广度,也就更不可能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提问的时候,要紧扣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提问要具有梯度,要具有层次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教师一方面要做到深入研读思想品德教材文本,另一方面要深入学生实际,加强“有效预设”,才能达到有效教学,使自己的设计问题具有明确的、恰当的、梯度的、层次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又要注意讲究技巧,追求提问的及时、适当、务实,所提的问题要有个体性,不能低于或者高于学生个体的水平,难的问题,必须以所有学生都积极参与并有效地学习为前提,通过讨论、酝酿来解决问题。总之,要不折不扣地完成精心设计好的有效教学的课堂提问。

三、有效地激励,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篇(7)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老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学习。作为政治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

2、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已,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老师做到(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

4、老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

5、老师要保持快乐心态。只有老师的轻松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学生快乐情愫。当然,老师也是人,在现实生活中,有种种的烦恼和不如意,要保持快乐的心态好难。但只要本着以学生为重,以教书育人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对学生时摒弃懊恼,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带给学生。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篇(8)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教师成长

新的课程理念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自我提高和成长。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推进,广大教师也开始越来越注重教学中的反思行为。然而,反思的效果究竟如何呢?教学反思要想取得好的效果,教师一定要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因素进行深刻的思考,才能得出具有实效的反思体会。然而,如今很多教师的教学反思却恰恰缺乏这种深刻的思考性,教学反思存在着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问题。翻开教师的教案,我们经常会发现教师的反思一栏中这样写道“这堂课效果很好”、“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非常积极”、“本节课中的师生互动非常热烈”等等,这种缺乏思考的反思内容只是门面功夫,根本起不到反思的效果。为了保证反思的效果,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反思活动:

一、反思教学目标

目标对教学活动具有调控和评价的作用。在一堂课结束以后,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教学目标进行反思,看一看教学目标是否通过教学活动得以实现。一般来说,在进行目标反思的时候,教师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的是否合理?教学目标完成的如何?本课知识目标有没有突出重点?本节课的难点目标有没有被成功突破等等。为了保证目标反思的全面性,教师要注意从多个维度对目标进行反思,这也符合如今新课程的理念。在以往,我们的教学目标往往是以单一的知识性目标为主,而在如今的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强调的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的三维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反思的时候,要注意从三个维度进行反思,通过三个维度的目标调控,可以让教学活动摆脱以往的知识本位问题,使得教学活动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反思教学对象

衡量一个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就是看教学对象是否在教学过程中获得了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也是教师进行反思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反思的时候,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第一,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反应如何;第二,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在知识和能力上取得了哪些进步;第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个体差异性有哪些。通过对教学对象进行反思,教师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教学对象的特征,从而围绕着教学对象的要求制定出更加合理科学的教学计划。

三、反思教学过程

在反思活动中,通过对整体教学过程的反思,可以综合地发现目标、方法、内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提升教师对整体教学过程的把握能力。例如,我给学生讲到《消费者的权益受法律保护》这课的内容时,由于本节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很多,并且知识的实用性也很强,于是,我决定在这节课采用多媒体工具进行多媒体教学。在上课之前,我通过网络搜集了大量的案例,然后把这些案例缀在每个小知识点的后面对知识点进行补充说明。到了上课的时候,我把事先制作好的课件呈现给学生,整节课有理论、有实例,内容显得丰富而具有层次性,按理说,这节课应该会取得不错的效果,然而,事实情况却不是如此。我发现学生在刚开始听课的时候还显得比较有兴致,但是到了后半段的时候,有些学生显然已经开始走神了,甚至还有几个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起来。到了课下,我对这个现象进行了反思:为什么采用多媒体这样的教具学生依然不感兴趣呢?思考下来我发现了问题:多媒体工具虽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课堂内容,但是我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回想一下,整节课基本上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说,由于课下搜集的资料很多,我担心课堂时间不够用,在讲课的时候语速也明显有了提升。在上课的前半段,学生还能因为对多媒体工具的新鲜感而认真听讲,但是到了课堂的后半段,学生的新鲜感已经过去了,而教师的讲课进度依然很快,这时候,很多学生已经出现了疲劳感,从而造成了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通过对这次教学过程的反思,我明白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恰当适量,要考虑教学对象的接受能力,重视与学生之间互动的重要性。

四、反思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的积极反馈,通过评价环节,可以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有利于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调控,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反思过程中,要对教学评价进行认真反思,反思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评价是否多样性方面。在以往,评价活动多以单一的教师评价形式为主,如今,为了契合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也提倡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在对评价环节进行反思的时候,教师要认真反思评价主体是否多样化,保证师评、自评和生评相结合,评价内容是否全面化,除了知识、还有学生的能力、情感、学生态度等也要纳入到评价体系中。这样通过对评价活动的积极反思,使得评价环节的质量不断提升

教学反思简单来说就是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归纳,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整个教学轨迹,从自己的教学轨迹中分离出可用的教学养分,用以对今后的教学活动进行提升。所以我们常常说,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然途径。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重视教学反思活动,努力通过有效的反思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娄双喜.初中思想品德课反思性学习指导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36期.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篇(9)

前教育部陈至立部长说:“21世纪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将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带来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深刻的影响。为了争取在新世纪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我们必须加快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努力实现教育现代化。”

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手段,多媒体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效果往往却并不如人意。根据我对初中三个年级部分班级的抽样调查发现,83.1%的学生认为在思想政治课中使用多媒体教学让他们更有兴趣去了解课文内容;78.6%的学生认为多媒体教学能使他们提高思想品德的学习成绩。但与此同时,有78.7%的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多媒体教学并不满意;有53.6%的学生认为多媒体课件制作单一,缺乏更多形象生动的素材,“课件只是代替教师板书的工具”是课堂气氛仍不活跃的主要原因;58.3%的学生认为,使用多媒体课件后,教师一堂课都围绕课件展开,反而没有以前传统教学生动和直观。

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高科技教学产品在教学中只能作为辅助手段,课堂教学的主角仍是老师和学生,师生之间的互动是课堂效果的关键。再好的手段只有使用得当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显然,很多教师课堂教学中频繁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能会导致学生过于依赖视觉和图片进行学习。因此,要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转变教育观念,根据教学需要、学生实际出发,按照课文要求合理制作和使用多媒体教学。

一、转变教育观念,寻找教育的创新点和突破口

对于思想品德课教学来讲,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义的还在于实现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长期以来,由于政治课远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普遍失去了学习兴趣。为此,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教学的手段,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使使教师和学生亲身感受到其教学应用的优越性、实用性、科学性和先进性,那么这种所谓的多媒体在教学中就没有了存在价值。先进的教学媒体只有为先进的教育思想服务,它才具有目标和出发点,具有自由广阔的创作天地,具有活的灵魂。如果承袭落后的教学观念,沿用陈旧的教学方法,简单地进行媒体替换,则只能是从“人灌知识”到“电灌知识”、“新瓶装老酒”或“大炮打兔子”,大材小用,难以摆脱低层次的徘徊。

为此,只有抛弃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法,采用新颖、灵活和多样的教学法,用形象教学手段打开学生的思维大门,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课堂教学,多媒体手段在思想品德课中才会有更强的吸引力。

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应把握尺度

思想品德课件的制作大多使用powerpoint,插以图片、声音、视频资料,制作的门槛较低,很多教师都制作得十分精美。但是,新课改提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优秀与否并不在于课件是否精美,而更应该在于是否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是否能有效的落实教育意图,是否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为此,在制作多媒体课件应该要把握好那些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抽象难懂的关键点,或者用多媒体更能加深学生感性认识的内容,就应该花时间和精力来制作多媒体课件。同时,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事例的选取也要适当、典型,宁精勿滥,坚决避免简单地运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狂轰滥炸”,变本加厉的“满堂灌”。教师在制作时,要给自己的临场发挥留有余地,留给学生与教师交流的时间,从而使教学过程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机为辅、人机协作的原则。

三、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而新课程《思想品德》教学,要求教师依据学生直接经验创设教学活动,在教学时,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亲切地与学生交流、探讨、沟通等。通过“探究园”、“阅读与感悟”、“实践与评价”、“出谋献策”、“我思我悟”、“写倡议书”、“写小论文”、“写调查报告”、辩论、演讲等系列活动,创设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内化思想品德,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做人,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切实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多媒体教学只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现在教学手段变化了,但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没有变,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要处理好教师为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关系。不能心中只有多媒体教学工具,而忽略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让现代化教学手段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使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得以顺利开展,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四、注重联系生活、关注社会、强化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问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思想品德教学强调联系生活实际,生活是品德教育的起点,也是品德教育的归宿。

多媒体教学可以通过计算机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的综合,能更好地联系生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强化实践能力。例如在初三《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复习课中,通过把“”中出现的“打、砸、抢、烧”丑恶行径与我国运动员金晶在“”分子抢奥运“圣火”时勇敢一刻的图片对比,让学生更能感觉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再将海外一些媒体如CNN对中国“事件”的歪曲报道与海外学子高唱《歌唱祖国》,甚至跳入冰冷河中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的图片对比,让学生的心灵更加震憾,从而更能理解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再如学九年级《思想品德》“保护环境”这一内容时,通过学生投影我们生活的镇区中发现的白色污染、河道污染严重,以及乱排生活污水,工厂“三废”污染严重等图片和视频资料,学生展开讨论,寻找解决办法。于是有的学生提出应取消塑料袋,建议买菜用篮子;有的提出应禁止乱排生活污水;有的提出应加大执法力度,严惩污染企业。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并综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合理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社会问题的综合素质。

五、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作为现代教学手段之一,有其突出的特点,但传统教学手段也有自身的长处而且至今仍是确有实效且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一堂带有“电灌”色彩的多媒体课,声、图、像俱全,乍看起来很热闹,能吸引学生,但是,它也容易掩盖教师的瑕疵,一些常规的功夫的欠缺,如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板书能力、课堂应变能力等。

有些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由于课件的使用贯穿了教学的全过程,所以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大屏幕上,很少有人去关注老师。当老师提问时,因为缺乏肢体语言,语言也不够生动和幽默,引不起学生的注意。同时,我们知道教师的任务也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他还负有教育的责任,要处理一些突发事件,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这些“功能”计算机都不具备。因此,多媒体的功能再多,也不应削弱教师基本功的训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克服传统教学手段的缺点,将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也改善了师生教与学的环境,从而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随着多媒体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我们教师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教师更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把传统教育手段与现代教育手段相结合,“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生活,联系社会热点,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已任,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才能进一步发挥多媒体的作用,才能进一步改进教学手段,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篇(10)

【中图分类号】 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218-02

思想政治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想在思想政治课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以达到教学目的,经常反思,很有必要。

1 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老师要提高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要扎实,经常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老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只有老师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求知的欲望。

2、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除了要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结合实际,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好方法。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正人先正己,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老师需要做到:(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4、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人格。有的老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常常因此忽略学生的权利,认为自己为学生好,而学生的权利微不足道。于是,上课经常拖堂,挤占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随便把学生的副课挪用,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学生难免厌倦、反感。

2 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学生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老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老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老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老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偏、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测”是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测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将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

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总之,要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统一。每次考试后,让学生结合学习实际总结经验与教训。上课时,我有意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环节。每学完一节内容,只要是与学生活学习有关的,我都让学生反省自己的得与失。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篇(11)

中图分类号:G416

一、“学案”教学操作程序

(一)学案的编写

第一步:通过备课组集体研讨,确立自主学习目标和设计“学案”编写思路。由于这一环节是教学活动的坐标和学生自主学习指向。常常需要要在分析课标的基础上,反复讨论确立。我们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设置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路,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就是自己的需要。第二步:有一名主备教师提前一周,执笔写出学案初稿。第三步是全体学科组成员共同审阅,再次修改。同时设计出3至5道课堂检测题。

(二)课堂活动

提前一天将“学案”发放到每个学生的手中,要求学生课前对照学案自主预习。

1、课堂前5分钟学生阅读教材对照“学案”自主学习,要求学生用笔把自己在课本上看到的信息勾画标识出来,重点是初步思考学案设计的问题。

2、小组合作探究。我们的合作小组一般为6人组成。座位安排是六桌两排并齐,相向而坐。通常用5到10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相互讨论,形成小组对问题的意见。各小组对“学案”上设计的每一个问题选派一名发言人。这一过程中教师在教室循环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小组解决问题。

3、课堂展示。这一环节20分钟左右完成。各小组按照学案上的问题,由其发言人展示本组的看法,其他小组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补充、质疑。教师对学生的疑点适时给以点拨、引导。对于难点的或重点的问题做一些必要的讲解和强调。总的要求是教师整节讲授时间累计不得超过15分钟。与此同时,教师要有条理的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在黑板上书写出来。

4、课堂测试。首先让同学们广泛的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其次是完成学案上的检测题。最后教师结课。

三、学案教学的反思

我校实施“学案”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完成好学案教学的任务又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水平。自主学习简单的说就是让学生动起来,真正的学会自己学习,克服长期以来学生让老师牵着走弊端。作为初中生学会自主学习,是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仅是关乎到能否学好眼下要学习的知识,更是一种必须拥有的能力。一个学生没有自觉的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能力,是很难适应现代社会要求人们终身学习的需要的。根据三年来的教学实践我的反思如下:

(一)主要收获

1、“学案”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真正的学习是在学生走进课堂之前和在学生走出课堂之后的后续学习。学案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根据“学案”进行预习,目标明确步骤清晰,可以避免学习的盲目性,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2、“学案”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通过预习,学生有了认知冲突,教与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只是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由于“学案”在导学和助学上的作用上下功夫,大部分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在课堂内消化、理解、巩固和提高,很多思维训练和练习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3、“学案”教学法,有利于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可以肯定的说思想品德课是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之一。教师常常会遭遇“自己在台上讲的神采飞扬,学生在下面睡的“天昏地暗”尴尬局面。实施“学案”教学法则把课堂真正交给了学生,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课堂气氛热烈,同学们积极思考,敢于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质疑辩论形成正确的认识。“学案”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设计,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课堂上学生有充分展示的机会,再加上老师的及时赞赏和肯定,极大的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学案”教学法,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在自学时往往提出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想法,甚至是一些教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课前收集这些问题,会促使教师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施教本领和专业素养。从而达到教学相长。

(二)“学案”教学的困惑

实践证明,学案的教学方法的确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我们在具体操作中还有几个问题亟待进一步探讨解决。

1、学生课堂展示有“天马行空”的感觉,表达不够规范。有时在质辩的过程中会出现某种“混乱”现象。这就对教师组织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