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思想品德教学反思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中图分类号】 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218-02
思想政治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解决问题的能力。想在思想政治课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以达到教学目的,经常反思,很有必要。
1 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老师要提高自身素质。老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知识要扎实,经常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老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只有老师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求知的欲望。
2、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除了要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结合实际,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好方法。
3、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正人先正己,老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老师需要做到:(1)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2)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4、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人格。有的老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常常因此忽略学生的权利,认为自己为学生好,而学生的权利微不足道。于是,上课经常拖堂,挤占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随便把学生的副课挪用,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学生难免厌倦、反感。
2 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学生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老师要指导学生读,提高读的质量。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同时要精读,读懂,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老师要把握好主题,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地培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老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老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及时对学生纠偏、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测”是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测试,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上将所学知识及时巩固,对教学及时反馈,及时补缺,使学生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形成知识树。
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应根据不同课题,结合学生实际,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总之,要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统一。每次考试后,让学生结合学习实际总结经验与教训。上课时,我有意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环节。每学完一节内容,只要是与学生活学习有关的,我都让学生反省自己的得与失。
课堂活动应是在教师的指导或参与下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让教师真正成为引导者,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如《自主选举班干》这一课,我选择了学生自己选举班委会的活动,教师只对选举程序做说明和解释,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懂得自己应有的权利,并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课程改革后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而应体现在课前任务、课堂活动、课后延续和知识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班集体中的小事入手。如:《在集体中成长》一课中,我们召开了“我的心里话”会,事先要求学生搜集各自的心里话,以便于活动的顺利进行,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在集体中与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第一,要结合政治新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起来。 这样,学生才会对政治课感兴趣,接受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从而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
一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人类的学习可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道德的学习三种类型。思想品德课以德育功能为主,它的课程目标不仅仅是传授人类生活和生产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学生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形成良好的品德、积极的人格倾向和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通过这种学习所影响的不仅仅是今天的生活,而且是他们的未来,甚至他们的一生。因此,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并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向学生传送正能量,希望他们能真正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是否真正达到了德育目标呢?影响因素又有哪些?那就需要思想品德教师作出及时并且深刻的反思。如果思想品德教师对自己的教学不作任何反思,仅仅是照本宣科,当个教书匠,只是就事论事地将书中的基本知识传输给学生,而不将其转化为学生的内心感悟和实际行动,会使学生形成“学”和“用”两张皮的情形。为了避免这种情形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反思,既要反思有效的教学形式,也要反思学生的思想状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德育目标。
二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的内容
如何做到有效的反思,而不是“假反思”、“浅反思”,本人认为应做到如下几点:
1.反思自己的知识储备
思想品德教师不仅要具备教师应具备的一般能力,如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学生的能力等,还应具备如道德教育能力、心理教育能力、法律教育能力等特殊能力。尽管教师在上大学的时候获得了一些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是大量必需的知识仍然来自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自我反思。思想品德课的特殊性需要教师不断地审视自己的知识储备,结合教学内容,不断地丰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宽,信息来源广,为了更好地与学生交流知识,需要教师拥有广泛的知识。例如学习公民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教师不能仅仅只研读教材,还需要学习宪法和继承法的相关内容。因为学生会根据疑惑不断地发问,只有教师在了解了继承法的相关法律常识,才能真正地去传道、授业、解惑。一次听课,教师在讲解公民的经济权利有哪些时,他仅仅一带而过,说主要包括财产权、继承权、劳动权、休息权、物质帮助权等,当时有学生提问什么是物质帮助权?那位老师列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物资捐款,没有做名词解释。其实,物质帮助权指公民在年老、疾病、残疾等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权利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从而维持基本生活。自然灾害应该不属于此范围,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
2.反思教学三维目标
思想品德课程目标分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和技能三个维度,这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与其他科目的三维目标顺序正好相反,符合思想品德学科特点。这也就要求思想品德课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针对学生的不良情绪,内心的矛盾以及思想上的模糊认识进行疏导和教育。新课程对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过程、方法的强调,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层次革命,也是教育本质的真正回归。这也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反思教学目标设定是否合理,特别是情感目标在教学中是否达成。教师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其实,除了教师个人的反思之外,还可以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评课等多种途径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与社会现实结合比较紧密的课,由于它具有这方面的优势,所以很多教师喜欢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进行情景教学,而新的教学改革在各地推行之后,情景教学被当作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改革的一个重点。那么情景教学是否是一门放之四海而皆能用的教学方法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与探讨的问题。笔者结合这几年的教学改革与教学经验,对情景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的应用进行反思,希望能给正在进行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带来有益的启示。
1、情景教学的定义与意义
所谓情景教学,就是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思维,使其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实效。初中新的思想品德教材从版面设计、内容体系和课文语言风格等方面,改变了过去思想政治教材的严肃的说教式面孔,取而代之是活泼有趣的画面,优美动听的语言和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内容,其中一大特点就是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从情景教学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情景教学的主要特点是让学生置于预设的情景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由于情景教学具有以上的优点,并且它改变了以往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使教师不再把学生当作一个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和贮存式的仓库,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等优点,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喜爱,从而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育上得到广泛的运用,还成为新课改的一个重要方面之一。
2、对创设情景教学方案的反思
情景教学的关键是创设情景,目前流行的创设情景方案有以下几种:讨论方式创设情景,讲故事方式创设情景,现实生活创设情景,实践方式创设情景。它们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不足之处。对于一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来说,要明白它们的优缺点,针对不同的课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案,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1)首先来谈谈讨论方式创设情景
这是一种常用的情景创设方案,它的优点是:教师可以在班级中用小组讨论形式进行情景教学。小组讨论作为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提供给学生相互作用、进入课堂学习的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锻炼和证实自己的能力:听取同伴的想法,纠正他人的错误,可以丰富自己的认识,集思广益,开阔视野,形成新思路、新方案。向同伴解释学习材料,说出自己的理解,听说双方均能从中受益。但是,讨论方式创设情景也有它的特殊要求,它要求教师要具有很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控课堂,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那么这种讨论创设的情景将会是只有其表,流于形式,不能达到教学目的。
(2)其次谈谈给学生讲故事来创设情景
这样的创设情景有它的优点,比如新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源于学生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针对学生思维疑点、难点设计问题。发动学生发掘自己经历过的在学校、家庭、社会看见的小故事,让他们自己设计、自己表演,体会学习乐趣,引导其主动探索,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进行指导,做到知行统一。但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白故事与教育的根本区别,不能一味地依靠故事来上课,因为故事强调的是趣味性,而教育强调的是能力与知识。所以,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既要把握两者的共性,又要把握两者的区别,一定要利用其中的共性,如所选的故事既要有趣味性,同时又要有知识性,而且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最好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本结合起来。
(3)第三来谈利用现实生活创设情景教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许多内容是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利用现实生活创设情景具有很大的优势,而且学生本身就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份子,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来创设情景会使课堂教学更形象、更立体、更实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毕竟现实生活中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相关例子太少了,而教师不可能在每堂课上都能够利用现实生活来创设情景的。所以,它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4)最后来谈谈通过实践活动来创设情景
由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与社会相结合比较紧的一门课,它给学生提供了比较多的发表观点的机会,不同的学生针对不同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观点,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创设情景。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小品表演、辩论会等形式来创设情景。但是,小品表演必须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理,在明理中导行,这样才能刺激学生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采取辩论会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在辩论过程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从而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问题。这同样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否则会使课堂变得混乱,一堂课结束之后学生还不明白教师这堂课要讲的是什么东西。还有就是要把握好时间。
3、对情景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反思
情景教学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式,但是情景教学也有许多问题,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时刻注意这些问题,如果忽略这些问题,强制使用情景教学,不仅达不到教学效果,反而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与知识的掌握。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反思是一个把握绝对精神发展的辩证概念,认为反思是从联系中把握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本质的概念。现在,人们通常把反思或反省视为对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等的思考。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教学反思具有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促进专业发展的作用,并积极进行自觉的教学反思实践。反思的内容包括:今天我们初中思想品德课应关注什么?鲜活的生命力在哪里?如何克服脱离学生生活的空洞说教?怎样避免应试教育的后遗症?等等。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的策略与形式
新课标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根据反思性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反思性教学策略如下。
1.加强教学理论的学习。教师教育教学理念要与时代同步,要认真研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教师要把握新课标的性质、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以及教材内容的具体目标,要用新的课程改革理念荡涤已有的与新课改相悖的陈旧的所谓经验,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洗涤自己的头脑,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充分挖掘和发展每一位学生的潜能,使每位学生都拥有适合自己全面健康成长的乐园。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所学知识对自己有用、对社会有用、对治国有用,帮助学生打好让他们终身受益的思想品德基础。
2.教学过程中情境、活动的设计要贴近生活。课程基本理念认为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人的思想品德是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生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
3.听课观摩,相互交流。同伴的公开课、示范课、录像课等教学活动是教师进行观摩与讨论的最佳载体。通过观摩和探讨别人的教学,寻找出别人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可以为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使自己在教学探究中少走弯路。另外,教学实践的观摩还有助于推进教师的集体性教学反思,实现同伴互助、资源共享,促进教师专业的共同成长。
4.自己力争上公开课,借助他人的反思,促成自我发展。上公开课,自我进取意识和成功期待较强烈,钻研较深刻,反思更迫切。备课时,往往教研组群策群力,共同反思推敲,互助合作,群研究共商讨,在综合反思的基础上形成较优化的教学设计。这也是今后教学前反思的参照与蓝本。上完课后的交流评课,大家畅所欲言,又一次各种反思的碰撞与交流,使反思达到了更高境界。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069-01
我是老鹰山镇老鹰山中学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在学校领导的关怀和同仁的帮助下,通过筛选,我于4月15日参加了在市十三中举行的六盘水市第五届初中思想品德优质课比赛,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让我近距离的感受每位教师的教学风采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课后,感触很深。首先衷心感谢市教研室的领导辛苦组织这次优质课比赛,不管成绩良好与否,都从中收获很多。给我这样一个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政治教学质量的机会,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达到教学目的,今天,结合这次活动,我进行一次总结和反思。下面,是我本人的一点想法,还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
1.1 这节课的学生是六盘水市十三中初二(14)班的同学们,该班学生尽管我一个名字都未记住,他们的活泼、快乐、天真、回答问题争先恐后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我感受到十三中的未来是美好的,无论是校风、学风都值得其他学校借鉴、学习。
1.2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是学生的个体行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教师就要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原给学生,让他们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生,独立思考。而在思想品德课上构建活动,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能贴近学生实际,以学生为主体。
1.3 教态自然大方,普通话教学,有较强的亲和力。
1.4 能够灵活运用情节激发学生的热情;实事求是,我能行。以此帮助学生确立生活的信念,培养健全的人格。
2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2.1 按顺序我是4月18日下午(第20号)上场,由于所见大场合不多,走上讲台还是很紧张。虽然准备较充分,但思维还是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节课讲述的是诚信是社会发展之基,我本人设计的内容往往求深求全。没有大胆舍弃非重点的展示,而是立足于学生,注意让学生通过真实的情景材料和学生的活动去体验、感悟,来打动学生的情感,转变学生的态度,实现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此外,在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渡、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过渡、层次之间等准备的还不充分。使我讲解的激情不够,讲话语调太平,不能很好地引导和调控课堂。
2.2 在图片欣赏的环节中,我没有很好的渗透法制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依法规范我们的行为,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是时代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内容。
2.3 在诚信的缺失中,我用了材料《两个留学生的经历》,我只是单一的分析了个人诚信缺失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导致个人无以立足,妨碍发展。我没能把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有机的结合,因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个人是社会的一部分,个人行为对社会行为规范、社会风气、社会舆论产生影响。由浅入深,让学生明白,社会由个人组成,社会标准、道德、观念对个人言行起到引导、制约的作用。
关键词 思想品德;教学反思;教师成长
新的课程理念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自我提高和成长。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推进,广大教师也开始越来越注重教学中的反思行为。然而,反思的效果究竟如何呢?教学反思要想取得好的效果,教师一定要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因素进行深刻的思考,才能得出具有实效的反思体会。然而,如今很多教师的教学反思却恰恰缺乏这种深刻的思考性,教学反思存在着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问题。翻开教师的教案,我们经常会发现教师的反思一栏中这样写道“这堂课效果很好”、“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非常积极”、“本节课中的师生互动非常热烈”等等,这种缺乏思考的反思内容只是门面功夫,根本起不到反思的效果。为了保证反思的效果,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反思活动:
一、反思教学目标
目标对教学活动具有调控和评价的作用。在一堂课结束以后,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教学目标进行反思,看一看教学目标是否通过教学活动得以实现。一般来说,在进行目标反思的时候,教师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置的是否合理?教学目标完成的如何?本课知识目标有没有突出重点?本节课的难点目标有没有被成功突破等等。为了保证目标反思的全面性,教师要注意从多个维度对目标进行反思,这也符合如今新课程的理念。在以往,我们的教学目标往往是以单一的知识性目标为主,而在如今的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强调的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的三维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反思的时候,要注意从三个维度进行反思,通过三个维度的目标调控,可以让教学活动摆脱以往的知识本位问题,使得教学活动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反思教学对象
衡量一个教学活动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就是看教学对象是否在教学过程中获得了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也是教师进行反思的重要内容。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反思的时候,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第一,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反应如何;第二,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在知识和能力上取得了哪些进步;第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个体差异性有哪些。通过对教学对象进行反思,教师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教学对象的特征,从而围绕着教学对象的要求制定出更加合理科学的教学计划。
三、反思教学过程
在反思活动中,通过对整体教学过程的反思,可以综合地发现目标、方法、内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提升教师对整体教学过程的把握能力。例如,我给学生讲到《消费者的权益受法律保护》这课的内容时,由于本节内容涉及的知识点很多,并且知识的实用性也很强,于是,我决定在这节课采用多媒体工具进行多媒体教学。在上课之前,我通过网络搜集了大量的案例,然后把这些案例缀在每个小知识点的后面对知识点进行补充说明。到了上课的时候,我把事先制作好的课件呈现给学生,整节课有理论、有实例,内容显得丰富而具有层次性,按理说,这节课应该会取得不错的效果,然而,事实情况却不是如此。我发现学生在刚开始听课的时候还显得比较有兴致,但是到了后半段的时候,有些学生显然已经开始走神了,甚至还有几个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起来。到了课下,我对这个现象进行了反思:为什么采用多媒体这样的教具学生依然不感兴趣呢?思考下来我发现了问题:多媒体工具虽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课堂内容,但是我在使用多媒体的过程中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回想一下,整节课基本上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说,由于课下搜集的资料很多,我担心课堂时间不够用,在讲课的时候语速也明显有了提升。在上课的前半段,学生还能因为对多媒体工具的新鲜感而认真听讲,但是到了课堂的后半段,学生的新鲜感已经过去了,而教师的讲课进度依然很快,这时候,很多学生已经出现了疲劳感,从而造成了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通过对这次教学过程的反思,我明白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恰当适量,要考虑教学对象的接受能力,重视与学生之间互动的重要性。
四、反思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的积极反馈,通过评价环节,可以让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有利于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调控,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在反思过程中,要对教学评价进行认真反思,反思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评价是否多样性方面。在以往,评价活动多以单一的教师评价形式为主,如今,为了契合新课程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也提倡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在对评价环节进行反思的时候,教师要认真反思评价主体是否多样化,保证师评、自评和生评相结合,评价内容是否全面化,除了知识、还有学生的能力、情感、学生态度等也要纳入到评价体系中。这样通过对评价活动的积极反思,使得评价环节的质量不断提升
教学反思简单来说就是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归纳,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整个教学轨迹,从自己的教学轨迹中分离出可用的教学养分,用以对今后的教学活动进行提升。所以我们常常说,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然途径。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重视教学反思活动,努力通过有效的反思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参考文献
[1]娄双喜.初中思想品德课反思性学习指导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36期.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067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引入了大量的案例。据笔者精确统计,人教版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从初一到初三的5本教材111个框题中,各种案例总计366个,平均一个框题3个左右,按照教材的常规教学,案例教学的时间要占课堂教学的60%以上。因此,案例教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案例教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优势
案例教学也就是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使学生深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
首先,案例教学具有较强的情境性,在教学中往往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这就为学生学习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它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案例所营造的情境中来。
其次,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性教学方式,以案例为媒介向学生传输各种信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主动思维,并吸收他人的智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强了对理论的运用和学习,不断提高进行事实判断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再次,案例教学要求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沟通,互相合作。这不但使学生学会了互相交流,也使群体潜力得到开发。
二、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一般性程序
做好案例的选择、教法的设计与教学的实施,是案例教学达到良好效果的关键。下面,以人教版思想品德课初二教材《人人享有人格尊严权》中“同学之间起外号”的案例为例,简要分析案例教学设计与实施的一般性程序。
小立长得矮胖,有人给他起了个“武大郎”的外号。对此,小立心里很不好受。小立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对待我?”而他的同学却说:“起外号是件很平常的事,无可指责。”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理由是什么?
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请把有关内容填入下表。
1.明确案例设计的意图
明确案例设计的意图是正确实施案例教学的基本前提。本案例的设计,一是通过学生身边的事例,探究如何以实际行动维护他人人格尊严、不侵犯他人名誉权;二是给学生感悟的机会,将心比心,感受名誉权受到侵害给他人带来的痛苦,并了解身边侵害名誉权的各种行为,认识这些行为造成的危害及应承担的后果;三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做遵守法律和道德高尚的人,做受同学欢迎和喜爱的人。
2.案例教学的操作
案例教学的实施是实现案例设计意图的唯一途径。笔者将本案例教学的操作程序设计如下。
第一步,设置情境,进入情境。让学生阅读材料,了解情况,明确活动要求,进入角色,或引导学生谈谈身边给他人起外号的小故事。
第二步,学生思考,分析案例。让学生站在小立的立场上,感受人格受到侮辱所产生的情绪,以及考虑如果自己是小立会通过什么办法摆脱苦恼。
第三步,你说我说,交流讨论。让学生就小立同学的言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外号有褒贬之分,褒义外号是赞许,也不会侵犯他人的名誉权。贬义外号则会伤他人自尊,侵犯他人名誉权。小立长得矮胖,给他起外号叫“武大郎”,是讽刺、嘲笑、挖苦他身材矮小,是对他的侮辱。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个人或组织不得侮辱和诽谤他人。为小立起贬义外号侵犯了他的名誉权。
第四步,举一反三,深化认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第二个问题,边讨论边填表。侵害名誉权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侮辱,如讽刺、谩骂、挖苦等;二是诽谤,如无中生有、造谣中伤等。活动中,学生可以围绕相互之间有意或无意的不尊重他人的行为和表现,进行填写。找出这些行为之后,让学生设身处地为受害人着想,通过体验来感悟尊重他人名誉权的重要性,体会法律保护名誉权的必要性。
第五步,分析后果,行为指引。从道德和法律两个角度,分析侵害他们名誉权的后果,认识给被侵权者、给社会带来的危害及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同时要认识到侵犯他人名誉权,也会给侵权人带来谴责、惩罚,即对侵权人也没有好处。在学生完整填写表格后,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不能做出不尊重他人、侵害他人名誉权的行为。
3.案例教学的评价与反馈
评价和反馈是案例教学不可缺少的步骤,一般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学生评价。学生评价的重点是学生参加讨论的质量,即是否把平时学到的理论同案例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分析的水平如何,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如何,案例分析的结论是否有启发和教育意义等。
第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看使用的案例是否激发了与教学目标相符的讨论,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是否掌握了有关的概念和技能,是否促进了学生相应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是否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是否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启发使问题得到了解决,等等。
三、正确处理案例教学中的几对关系
第一,处理好教材既有案例和补充案例的关系。案例教学中使用的案例应贴近社会,来源于现实生活。由于教材编写与教学实施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教材中的案例不一定能满足所有教学的需要。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注重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研究,获得真实生动而贴近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精心挑选资料作为补充案例,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第二,处理好讲授法和讨论法的关系。案例教学的基本方法可分为讲授法和讨论法。讲授法的优点在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说明基本理论,简明扼要,节约时间,加深学生的理解;讨论法的优点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视具体情况交叉使用两种方法,切不可始终使用单一的方法。
第三,处理好案例活动“放”与“收”的关系。教材中的许多案例涉及内容多,发散起来延伸面广。对于这样的案例,在教学中适当地予以扩展,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十分有益。但另一方面,案例教学中的师生讨论容易跑题,其操作过程也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过度开放容易造成既达不到教学目标,也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的被动局面。因此,案例教学中要在时间总量上有所控制,处理好探究活动中“放”与“收”的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23(C)-0183-02
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而且还要教给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做人的道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陶冶学生的性情,尤其是初中生正处于朦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时期,这特别需要我们政治教师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学的阵地,正确引导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顺利渡过生理和心理的“断乳期”。
一、在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注重“知识”传授
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师生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充实和丰富教科书所设计的基础知识的框架,使文字知识“活”起来,能否做到这一点直接关系到学科知识的质量和水平,进而关系到三维目标的能否有效达成。
初中思想品德课重在激情、明理、导行。教学中要扩展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式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新课程改革抛弃了知识本位观,反对那种不顾学生感受、体验和需要以及把学生当作知识容器的观念。但是,它并不排斥知识本身。相反,改革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往往我们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把大量精力用在如何使教学形式多样、手段先进、方法灵活上,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感悟,而忽略了知识目标,似乎强调基础知识就背离了课改的初衷,就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的确,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淡化了很多理论性知识,而侧重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内容,但每框题都包涵着很重要的养成教育知识点。
二、使用多媒体,创设视听课堂情境
多媒体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而初中学生的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对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营造情境、浓厚课堂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惊讶感、新颖感,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给学生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都在积极地探索多种教学形式,其目的是为了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的状况,我们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课堂讨论、组织辩论会、编演小品剧、开展知识竞赛、演讲等常用的教学形式。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投身其中直接参与教学,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三、创造“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必须在分析新知识和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相关程度的基础上,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融人到特定的情境中去,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种模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主体.老师只是适当地引导学生思考和介绍有关理论观点,由原来课堂的主角变为起主导作用的角色。创设“互动式”情境可采取以下步骤:第一步,创设特定的情境,诱导学生进入情境,培养学生兴趣;第二步,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导学生的思考;第三步,学生思考、读书、讨论、分析;第四步,教师进行整理和总结。在创设情境的时候要注意几个方面:(1)有一定的真实性和现实意义;(2)能引起学生兴趣;(3)能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问题具有层次性;(4)问题解决方式具有多样性(如个体独立完成方式,群体合作完成方式等)。新教育观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观不断更新,为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我们可谓绞尽脑汁。有些课堂确实活起来了,老师与学生平等地交流、探讨,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可是,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有时候,学生一旦动起来,课堂秩序就没有了,学生们各说各的,似乎发表意见的同学或者小组与自己毫无关系。记得听过一堂《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比较新颖的,一改过去课堂教学中的枯燥,学生学习、参与的热情被激发出来。但是,当某一个小组阐述观点、表达成果的时候,其他小组的同学要么忙着整理自己的资料,要么说笑、吵闹,即使有个别想听的同学也听不清楚。学生们不倾听,不补充、不否定,明显的错误发现不了,老师也只是与该小组的特定成员进行单向对话,对于每个小组的成员来说,他只是了解了本小组的研究内容,而对其他小组完成的那部分知识就知之甚少了。也就是说,在这一节课里,每个学生获得的知识都是不完整的。与老师们谈到这一问题时,老师们很无奈,一方面,他们清楚在混乱的课堂里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需要管理;但是又害怕因为管理而压制学生的热情。毫无疑问,没有了有效的课堂管理,就不会有成功的课堂教学。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建立起新规则,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真正地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在追求课堂的民主、开放的同时,更应该拥有共同遵守的“秩序”和“规则”
四、政治教师的素质要自觉提高
实现初中学生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反思,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要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下面几点。
(一)为人师表,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水平。这就需要教师做到:首先,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其次,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教师要热心善事,让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校园里、在学生中传扬。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成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
(二)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柳春清.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互动模式的实践探索.辽宁大学生在线联盟,2009.1.16.
[2]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反思.斐斐课件园.
[3]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实践中的教学反思.凤凰教育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8-037-01
一、合作学习的反思
从教多年以来特别是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我先后在各校、各地观摩过好多节示范课,不难发现这些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上课必有讨论,常常是老师先提出一个问题,几个学生立刻围成一团开始讨论,教室里顿时热闹非凡,待几分钟后,老师宣布讨论到此为止,于是讨论嘎然而止。小组中的优等生总是最有发言权的,差等生要么没有发言的机会,要么不愿意发言;课堂依然是优等生的,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合作学习吗?
比如,有一次听某个老师讲《我能行》这一课时,老师抛出议题“自卑、自负、自信有什么区别”,两分钟后就有一组同学跃跃欲试,小手举得高高的,可能是因为时间关系,老师也没有注意到其他组同学讨论结束与否,就提问了举手的同学,该同学说的很好,老师当然也很高兴,其实老师也知道这个小组一般不会说错,因为小组成员全是班里的优等生;班里其他的同学有点不知所措,在他们还没有来得及思考,甚至没有听清刚才同学的回答时,老师就进行下一个问题了,这样的教育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是课改过程中的绊脚石。
因此,我建议:
1、老师在分讨论组时应合理分配不同层次的学生,并尊重学生意愿。讨论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一个人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提高学习效率,试想,如果一个小组学生都是同一水平,就有可能有两种情况发生,一种是优等生小组不用讨论或者讨论几分钟就已经知道答案了,中差等生小组有可能不讨论或者讨论没有效果,另一种是部分学生有可能不喜欢和当前的合作伙伴合作,所以以沉默表示反抗,这样不仅影响原有的课堂气氛而且使讨论失去它本身的意义。
2、合作前应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个人思考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考虑合作。学生通过思考可以解决的问题合作是没有必要的,而且合作甚至会剥夺部分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发言的权利。比如,某老师在上《网络上的人际交往》这一课时,在举了好多现实生活中网络利弊的实例后,立即让学生讨论总结“网络具体都有哪些利于弊”,于是,教室里人声鼎沸,三五分钟后,答案即出;其实,这样的问题学生通过个人的努力完全可以解答,老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以锻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信我们的学生能容易的解答类似的问题。
3、选择有讨论价值的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有组织的讨论。比如:在讲《生命和健康的权利》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在知道了生命的重要性,我们应该珍爱生命后,老师可以问:“那么在遇到他人生命有危险的情况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这时,有的同学说要不顾自己的生命见义勇为,有的同学说要珍爱自己的生命袖手旁观,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得出结论――既要爱护自己的生命,也要关爱他人的生命,即见义智为。但学生在讨论时老师一定要指导并参与,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小组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都能有所收获。
二、讲授式教学是否能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反思
新课程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好多教育部门的领导和一线教师就认为讲授式教学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学、是“灌输式”的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所以只要某位老师用了讲授式教学的方式,那么,他的教学肯定没有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的,肯定是不成功的。
在此我想说的是,此“讲授式”非彼“讲授式”,而且讲授式教学如果能和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式结合使用的话,效果会更好。优点如下:一是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二是教师可以调控课堂从而提高效率;三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也必须把握以下几点:
1、教师在讲授时,应该注重于学生间的互动。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导是为主体服务的,因此,教师在讲授时一定要能把学生的眼球吸引过来,把学生的思维吸引过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讲授是就必须注意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而非一味的“灌输”。
2、讲在概念复杂时。思想品德课中有些复杂的概念,只靠学生自己思考或者即使合作学习也是难以理解的,这是教师需要适当讲解。
3、讲在易错易混时。比如,学生往往对自信、自立、自强三者间的概念模糊,所以在做题时经常出错,这是老师就要适当的讲解,仅靠学生独立思考或者学生间的合作效果甚微。
4、讲在争论不休时。我们经常会在课堂上发现,学生个体之间对于某个问题的意见有分歧,于是,彼此争论不休,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的帮助,讲明原因,总结合理的观点以解决纠纷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时讲授法是最合适的方法。
5、讲在情感提升时。思想品德课首要的目标是道德教育,即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高尚品德和素质的合格公民,知识与能力则是第二位的,然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重知识的学习、能力的获得,忽视情感、态度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每当提升情感时,教师一定要讲明指清,否则,久而久之学生很可能会成为一个有才无德的“危险品”。
由此可见,只有正真理解新课程理念,并且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观念,并且不断的在实践中验证理念,以验证后正确的理念再去指导实践,才能让新世纪的这一抹教改曙光照亮教育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