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工业烟气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9-26 20:23:46

工业烟气论文

工业烟气论文篇(1)

 

在铝冶炼生产中,通常以冰晶石-氧化铝熔体为冶炼质,以碳素材料为电极进行冶炼。在阴极上析出液态的金属铝,在阳极上产生以CO2为主的阳极气体,同时还散发出以氟化物和粉尘等污染物为主的烟气,与阳极气体统称为冶炼烟气。弥漫在冶炼车间内部的冶炼烟气使劳动条件恶化,影响生产工人的身体健康。冶炼烟气扩散到厂区周围,也会对大气环境造成经常性污染。因此必须将冶炼烟气进行治理并回收氟化盐和氧化铝。

关于铝冶炼烟气净化处理的工艺方法,国内外大都采用干法净化方式,即首先用新鲜的氧化铝吸附烟气中的有害物质,然后通过布袋过滤,最后将低于国家标准的烟气排入大气。由于在烟气净化中一味追求净化和物料回收效果,对利用高温烟气中携带的热能考虑甚少,造成烟气中的大量的热能白白浪费。

一、铝冶炼的烟气净化工艺

(一)工艺流程

干法净化工艺流程从功能上主要包括冶炼槽集气、吸附反应、气固分离、氧化铝输送、机械排风五个部分。冶炼槽产生的烟气经密闭集气罩收集,通过直径600mm的支烟管进入水平排烟总管到地下烟道。烟气在地下烟道与来自氧化铝储槽下部电磁振动给料机的新鲜氧化铝接触混合,经文丘里管吸附反应,袋式除尘器捕集后的含氟氧化铝用风动流槽、斗式提升机输送至含氟氧化铝储槽供冶炼槽使用。净化后的烟气由排烟机抽送到70m高的烟囱排入大气。

(二)烟气特征

铝冶炼从槽型上来说分为自焙槽和预焙槽两种。槽型不同,其烟气性质完全不同。自焙槽烟气量大,烟温低,一般不超过200℃;预焙槽烟温较高,一般达到400℃以上,烟气量大幅降低。除与炉型有关外,不同的地区、工艺流程、操作手段、原材料都对冶炼槽的烟气特征产生影响。

二、国内铝冶炼烟气治理存在的问题

铝冶炼烟气温度高,风量大,成分复杂,不同槽型的烟气特征差别很大。同时粉尘的性质比较特殊,粉尘颗粒细,比表面积大,比重轻,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粘性,难以清灰;粉尘中含有较多的沥青粉尘,磨蚀性比较强;粉尘中的比电阻也比较高,治理难度比较大。

国内铝冶炼行业为治理铝冶炼烟气进行了大规模、长时间、形式多样、坚持不懈的烟气净化试验研究及实践。但铝冶炼烟气净化方面的总体状况堪忧。许多铝冶炼企业只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根本没有烟气净化系统;即使已建立了系统的企业,由于投入不足,也存在不少问题。现有系统的净化指标达不到国家标准;大多数企业进行电解系列扩容改造后,没有对净化系统进行相应的改造,更不具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1、中铝平果分公司,共有2个电解铝生产系列,3个电解车间,共有288台预焙阳极电解槽,3个净化除尘系统。预焙槽烟气由管道引出各自厂房外,再汇入统一管道混合进入各自的干法烟气净化装置,厂房环境效果良好,没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硕士论文,余热利用技术。

2、化隆先奇铝业有限责任公司,共有1个电解铝生产系列,2个电解车间,共有108台预焙阳极电解槽,年产量5万t。硕士论文,余热利用技术。设计方案有两套烟气净化系统,但未实际建设。这种情况在国内较普遍,没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自焙槽由于烟气疲软度高,无法直接应用袋除尘器或电除尘器,比较好的如长青铝业公司利用烟气烘焦炭后除尘,但也未能达到排放标准。由于自焙槽污染大,烟气治理难,能耗高,“九五”以后国家将通过政策逐步予以淘汰,预计到2006年后将全部关闭。

国内铝冶炼行业,无论是国内自行设计的还是从发达国家引进的,基本没有应用铝冶炼烟气余热利用技术,没有解决节能问题。虽然有少数企业对铝冶炼烟气的部分热能进行了利用,但效果均不佳。我国是一个严重缺能的国家,对如何有效的积极的利用能源,特别是再生能源显得越来越具有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

三、铝冶炼烟气余热的利用

冶炼产生的烟气由导烟管引入余热锅炉进行热交换,温度降至150℃后进入主烟道与氧化铝进行吸附反应,然后进针刺布袋除尘器除尘,净化后烟气由排烟机送入烟囱排放。余热锅槽产生150℃左右的过热蒸汽供生产使用。

该系统由余热锅炉、针刺布袋除尘器、排烟机三大主机设备组成主系统,另外还包括软化水系统、落花流水丸清灰循环系统、过热蒸汽并网系统、针刺袋除尘器反吹风系统、卸灰输送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等辅助系统。关键技术的突破包括锅炉受热面清灰技术、针刺袋清灰技术、温度控制技术、钢结构热应力补偿技术、系统设计技术、引风机耐温防震技术、滤料设计技术等。余热锅炉采用单气包自然循环直立烟道式,用落丸清灰技术有效解决了锅炉受热面的清灰难题;锅炉结构紧凑、热工制度稳定,保证烟气出口温度稳定在150℃以下,满足了袋除尘器的要求。根据铝冶炼烟气特点设计的袋除尘器采用了一些最新技术,重点考虑了气流分布、清灰方式、卸灰方式、温度控制、设备锁风等技术,并考虑了加强的钢结构设计及整体热应力消除技术。由于采用负压流程,进入主风机的烟气已经得到净化,风机运转的可靠性大大加强。硕士论文,余热利用技术。硕士论文,余热利用技术。计算机控制方面实现了各工艺过程主要参数的实时监控,锅炉水位自动调节,锅炉受热面和针刺袋清灰的自动控制,落丸清灰系统过程监控。硕士论文,余热利用技术。主要工艺参数实现了实时曲线或数据显示,并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查询打印。硕士论文,余热利用技术。

烟气温度必须超过300℃才能产生过热蒸汽;烟气量不能太大,否则经济上没有可行性;烟气中不能有焦油,否则余热锅炉和针刺袋除尘器都将失效;烟气中一氧化碳必须小于一定比例,否则进余热锅炉容易产生爆炸。这样的应用条件对于自焙槽铝冶炼行业来说是无法达到的,该槽型约占总数的15%。另外该技术一次投资太大,以年产10万t的铝冶炼企业为例,烟气净化余热利用系统一次投资约4000万元。

四、小结

铝冶炼行业总体环保与节能的水平较低,如果政府不给优惠电价,铝冶炼生产就要亏本;如果环保标准严格执行,铝冶炼厂就必须停产。所以环保与节能是关系到铝冶炼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铝冶炼企业烟气净化余热利用系统的应用,能较好地解决铝冶炼生产节能问题,并取得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三丰收的成绩。这对推动整个铝冶炼行业的技术进行具有重要意义。自焙槽铝冶炼行业几年后会自然淘汰,开发的意义不大。预焙槽铝冶炼虽然尚无应用成功的先例,但技术上解决已经没有任何问题,另外还要开发其它更加经济、能适应不同用户要求的多种技术途径,并尽快实现预焙槽铝冶炼烟气净化余热利用的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1]周维国,等.现代大型预焙糟技术.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1995.

[2]田应甫编著.大型预焙铝电解槽生产实践.湖南: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3]霍庆发编著.电解铝工业技术与装备.沈阳:辽海出版社,2002.

[4]沈阳铝镁设计院.青海铝厂烟气净化系统设计方案.1985.

[5]贝尔G.利普泰克编著.环境工程师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987.

工业烟气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TU998.1文献标志码:A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下建筑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地下商业街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建筑形式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由于地下商业街建筑结构特殊,内部装修大量使用可燃材料,需要大量人工照明,电气线路复杂,火灾发生的概率大大增加;加之建筑的商业用途,人员流动量大,疏散难度大。因此,对此类建筑火灾进行研究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1模拟软件介绍

本文采用FDS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是由美国国家科技标准局(NIST)的建筑火灾研究室开发的场模拟软件。FDS提供两种数值模拟方法:大涡模拟(LES)和直接数值模拟(DNS)。本文采用LES方法。

2模型及工况

5结论

1) 3种工况的模拟结果表明,机械排烟对火灾烟气能见度的控制有一定的作用,水喷淋对烟气温度控制作用更为显著。机械排烟和水喷淋共同作用时,能使火灾烟气蔓延和温度控制达到最佳效果。在地下商业街合理设置机械排烟和水喷淋系统能有效提高人员疏散安全性,控制火灾蔓延,减少损失。

2) 通过对3种工况数值模拟和运用水压模拟对人员疏散进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人员完全疏散时间为215.4 s;工况1有机械排烟无喷淋火场达到危险状态时间为168 s;工况2无机械排烟有喷淋火场达到危险状态时间为134 s;工况3两种系统同时作用火场达到危险状态时间为243 s。工况3条件下,人员能够安全撤离到安全区域。

3) 由于地下商业街的建筑结构特点,火灾发生时火场内能见度迅速下降,是决定火场危险时间的最主要因素。在人员疏散理论计算时,对实际情况进行多种假设,故人员完全疏散时间应比理论计算时间更长。建议在地下商业街同时设置机械排烟和水喷淋两种装置,并设置在能见度很低情况下可以实现照明的安全疏散标志,同时采用更高灵敏性能的火灾探测报警系统,以保证地下商业街防火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50098-2009 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50016-2006 建筑防火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084-2001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4]李开源,霍然,孙晓乾,等.衰减火源条件下喷淋烟气沉降特性模拟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3,39(2):220-224.

[5]霍然,袁宏永.性能化建筑防火分析与设计[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6-8.

[6]程远平,李增华.消防工程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35.

[7]许镇,唐方勤,任爱珠.建筑火灾烟气危害评价模型及应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0,29(8):651-655.

工业烟气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TF713文献标识码: A

1、前言

转炉炼钢在吹氧冶炼期,会产生大量含有一氧化碳和含铁粉尘的高温烟气,具有高温、剧毒、易燃、易爆的特点,对大气和车间环境污染严重。建立高效的烟气净化回收系统,是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冷却夹套是烟气净化回收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现有系统通常采用水冷夹套,该设备安装在转炉汽化冷却烟道出口与一级文氏管进口之间。由于汽化冷却烟道出口烟气温度很高,故该处设备须不断冷却才能保证长时间的使用。但水的冷却效率低,烟气降温效果差,不仅造成能源浪费,而且与烟气接触的设备表面持续保持高温状态,使设备极易磨穿,而更换时需要转炉停产,造成经济损失。

本论文提出的汽化冷却夹套采用汽化冷却方式,利用水蒸发的汽化潜热吸收烟气热量,实现烟气降温。相比传统的水冷夹套,可显著降低烟气温度,提高热能回收率。烟气的温度降低的同时,体积随之减小,因此后续除尘设备的除尘效率显著提升,大大降低一次除尘风机的能耗。同时由于水汽化过程的吸热量远高于同温度下未发生相变的水的吸热量,故可大幅减少循环用水量。另外,相对于水冷夹套,本论文提出的汽化冷却夹套的净环水管路连接管的结构更为简单,管道及阀门的使用数量少,有利于生产操作和后期维护。

2、水冷夹套的特点

2.1水冷夹套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水冷夹套的主要特点是冷却方式采用通水冷却方式。如图1所示,法兰连接在汽化冷却烟道出口处,水冷夹套下部筒体插入一级文氏管溢流水盆内。水冷夹套采用双壳结构,外壳与内壳形成空腔,外壳上设有冷却水进口和冷却水出口,内壳与高温的转炉烟气直接接触,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含有高温高硬度杂质的烟气在内壳内持续流过,对内壳造成持续不断的冲刷,内壳在外力的作用下极易磨穿。为了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就需要提高内壳钢板的耐磨性。首先内壳应选择高耐磨的钢板制作,通常采用16Mn材料制作。其次通过降低钢板的工作温度保证其耐磨性,因此需要通过的空腔内持续注入20℃的冷却水对内壳进行冷却以保证内壳的正常温度从而保证其耐磨性。

2.2水冷夹套的缺陷

水冷夹套的使用寿命通常较短,水冷夹套的使用寿命主要取决于内壳的使用寿命,采用通水冷却方式,由于水的冷却效率低,与烟气接触的设备内壳会持续保持高温状态,钢板的耐磨性减弱,因此设备极易磨穿,而更换时需要转炉停产,因此造成损失。

要持续不断的供给设备冷却水,用水量大,运行成本高。

3、新型的汽化冷却夹套的特点

3.1新型的汽化冷却夹套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新型的汽化冷却夹套以热力学焓变理论,气液相平衡理论,热力学第一定律,傅立叶定律等为理论支撑,通过理论计算,实验室验证和工厂的实际应用证明了其存在的必要性。

新型的汽化冷却夹套是利用水转变成蒸汽时吸收热量冷却构件。根据热力学焓变理论,水汽化时体积急剧增大,分子平均距离增加,需克服分子间引力并反抗外界压力作功,故相比同温度下未发生相变的水,吸热量明显增大。以工作压力为0.5Mpa(表压)的汽化冷却系统为例,1kg饱和水受热装变成蒸汽时吸热2089.2GJ,如果给水温度是20℃,把水加热到沸点(158℃),1kg水吸收热量577.8GJ,这两部分热量加在一起,则1kg 20℃的水在0.5Mpa(表压)下的汽化冷却系统转变为1kg饱和蒸汽,吸热量为2667GJ。如采用水冷却系统,则1kg水仅能带走83.74GJ左右的热量。达到同样的冷却效果时,汽化冷却用水量仅为水冷却的1/30。因此汽化冷却夹套比水冷夹套降温效率高,并可大幅降低循环水量。相应的,汽化冷却夹套产生的蒸汽相对于水冷夹套产生的热水,放热量更高,应用范围更广,既可用于生产、生活用汽,也可用于低压饱和蒸汽发电,提高厂区自发电率。

新型的汽化冷却夹套结构(详见图2),包括有汽化冷却夹套本体,该本体呈筒状。在汽化冷却夹套本体的上端设有上、下环管;上环管上接有上升管,下环管上接有下降管;上、下环管之间设有密排汽化管,该汽化管为空心管,空心管密集纵向排列、连续焊接,由此组成一个冷却围壁。

汽化冷却夹套在使用时,用法兰将其连接在汽化冷却烟道出口处,汽化冷却夹套下部筒体插入一级文氏管溢流水盆内。下降管与汽化冷却烟道下降管连接,不断补充汽包提供的软化水。下降管通过下环管将软化水分流进入密排汽化管内,而后进入密排汽化管内的软水经转炉高温烟气的加热变成水蒸汽汇入上环管内,最后通过上升管与汽化冷却烟道上升管汇合后进入汽包内。如此经过反复循环,完成换热过程。

汽化冷却夹套的下环管上设有排污管,排污管上设有排污阀。如此可定期打开排污管上的排污阀进行管道清洗,以此防止管道内部杂质积累导致管道堵塞,保证管道内软化水和水蒸汽的流通顺畅,从而保证设备热交换效率和使用寿命。

图2 汽化冷却夹套结构图

1-法兰2-下降管3-下环管

4-下部筒体5-上升管6-上环管

7-密排气化管8-排污管9-排污阀

3.2新型的汽化冷却夹套的优点

采用的冷却方式为汽化冷却方式。汽化冷却夹套上的上升管直接与汽化冷却烟道的上升管相连接,汽气化冷却夹套上的下降管直接与汽化冷却烟道的下降管相连接,相对于采用水冷方式的水冷夹套中的净环水管路,连接管的结构简单,管道及阀门的使用数量少。

采用汽化冷却夹套耗水量将减少到水冷夹套的1/30。汽化冷却方式降温效率高,可以有效的降低与高烟气接触的设备表面的温度,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汽化冷却夹套的冷却效率高,可以有效的降低转炉烟气的温度,减少转炉烟气量,提高后续除尘设备的除尘效率,降低一次除尘风机的能耗。

4、结论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在经济发展的相当长时期内钢铁需求较大,虽然产量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但钢铁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物耗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吨钢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要高出20% ~ 30%。因此钢铁产业今后发展重点是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以发展循环经济,降低物耗能耗,重视环境保护,汽化冷却夹套的应用,切实响应了国家相关政策,并且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新型的汽化冷却夹套使用寿命长,减少了因为更换此设备造成的转炉停产造成的一系列损失,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可见在钢铁生产企业广泛采用装有汽化冷却夹套的转炉烟气净化回收系统对企业自身和我国冶金工业可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工业烟气论文篇(4)

【摘要】本文介绍了当前转炉一次煤气净化回收技术的主流技术和最新技术,即湿法OG、干法LT技术和干法布袋除尘技术。对比分析了各技术在工程应用上的优缺点,指出各种回收技术在工程实际应用时面临的挑战,为转炉一次除尘烟气净化回收工程应用提供参考。并针对新的节能减排及PM2.5排放限制,指出了在当前形势下转炉一次烟气净化回收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一次烟气;OG湿法;LT干法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mainstream and latest purification and recovery technology, that is, the wet OG, dry LT and dry bag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are introduced for converter ga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are analyzed fo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nd the challenges of purification recovery technology fo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are also point out. This work can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f purification and recovery technology for converter gas. According to policy on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the new emission restrictions of PM2.5,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purification and recovery technology for converter gas are point out und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Key words】Primary-gas; Wet OG technology; Dry LT technology

0 引言

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而钢铁行业作为工业排放的大户,其排放标准和排放量越来越受到严格限制。2012年并实施的《炼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明确规定,2015年1月1日起,新建企业和现有企业转炉一次除尘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制均为50mg/Nm3,比之前的100mg/Nm3的标准严格了一倍。为了达到更高的排放要求,转炉一次除尘工艺需要不断进行改进。

目前,转炉炼钢的烟气净化回收技术主要有传统的湿法净化回收技术(OG法)、干法净化回收技术(LT法),以及近年发展起来的全余热回收布袋除尘技术。论文首先对上述三种烟气净化技术的工艺流程进行表述,并对其优缺点进行比较,最后指出当前形势下转炉一次烟气净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1 湿法OG技术

OG法自60年代在日本问世以来,已为世界各国所采用。80年代初,我国宝钢3×300t转炉首次从日本引进OG法烟气净化技术。直到2005年以前,国内大部分钢厂在消化宝钢技术的基础上基本上都采用了OG法烟气净化系统[1]。

传统的OG湿法除尘系统主要由两级文氏管洗涤器、重力脱水器和弯头脱水、旋风复挡板脱水器和相应的污水处理系统构成。其缺点是循环水量大、污水处理设施复杂、排放浓度相对高。随着排放标准的日益苛刻,传统的两文三脱、两文两弯等除尘工艺都很难达到要求,OG湿法也在不断的进行改进,现今主流的湿法工艺主要有塔文湿法、双塔湿法。

1.1 塔文湿法(OG法)烟气净化技术

塔文湿法即喷淋冷却塔(或蒸发冷却塔)+二文环缝+湿旋脱水器的形式,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该系统与传统两文三脱、两文两弯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工艺流程简洁,取消了一文水冷夹套、溢流水封,代之为高温非金属补偿器;2)降低阻力,喷淋塔内气流流速3~5m/s,远低于原一文流速30~60m/s,所以气流流经喷淋塔内的阻力从一文的3~5kPa降低到了~0.5kPa;3)由于取消了一文水冷夹套和溢流水封,降低了系统耗水量;4)由于采用冷却塔节减小了压损,使得二文环缝文氏管有足够的压降提高除尘效率。从理论上讲,环缝文氏管的压降控制在14kPa以上,就可以将排放浓度降低到50mg/m3以下。

湿法(OG法)系统另一种塔文形式是采用干法除尘系统的蒸发冷却塔,内设双流介质喷枪及雾化喷嘴喷入的水呈雾状或细颗粒状,使烟气的温降主要靠水的汽化潜热来完成,因为水的汽化潜热是显热冷却的10倍,所以塔内降温用喷水量也仅为常规喷水量的1/10[2]。

1.2 湿法双塔烟气净化技术

湿法双塔技术的基础是德国Lurgi新OG法和日本川崎的新OG法,这两种新OG法在国内均有应用。系统采用一文一塔的形式,即环缝文氏管装设在喷淋冷却塔内部的形式,系统结构如图2所示。

湿法双塔除尘形式的主要设备包括:喷淋塔+环缝装置、脱水塔,其净化回收的基本原理是:1)从汽化冷却烟道出来的含尘高温煤气与经喷嘴喷出的细颗水在喷淋塔进行热质交换、尘与水混合,烟气放热后降温,大颗粒粉尘沉降;2)经粗净化的煤气再进入环缝装置,在环缝装置中气体高速流过形成负压,此时,气体带入的浊环水汽化蒸发,水的比表面积急剧增大,加大了与气体中的粉尘的接触面积,含尘煤气得到充分洗涤净化;3)经二次净化后的含水煤气进入脱水塔脱水后经由管网、煤气风机进入煤气柜回收,不符合回收条件时经切换阀切换至烟囱点火放散。

环缝装设在塔内的形式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喷淋塔内过剩的浊水部分流入下部的环缝,相当于间接作为环缝供水,从而比塔文分设形式进一步节水。另外,系统简洁流畅,环缝过后的烟气直接脱水器,省去了塔文形式的中间弯头、上升下降管,同时省去了该部分管段的冲洗水用量、降低了阻损,进一步节约了用水和检修工作量,降低了系统运行维护成本。

经工程实践证实,该系统能达到并优于国家最新排放标准50mg/Nm3的要求。且因该系统简洁,占地比原有OG系统小,而且现有OG系统的管路系统都可利原有系统,就连风机、电机几乎都可以利用原有OG系统,且用水量远低于原有OG除尘系统,安装周期短,特别适合于湿法OG系统改造工程。

2 LT干法静电除尘技术

转炉煤气干法静电除尘技术由德国Lurgi和Thyssen钢铁厂合作开发,该技术吨钢煤气回收利用率高,煤气含量低,无需废水处理装置,炼钢吨钢工序能耗仅为10kg标煤[3],经过LT法除尘后含尘气体排放浓度约为10~20mg/Nm3[4]。转炉LT干法除尘系统主要包括:蒸发冷却器、静电除尘器、煤气切换、煤气冷却器、放散烟囱、除灰系统等[4]。

转炉干法除尘系统的工艺流程为:高温烟气(1400~1600℃)经汽化冷却烟道冷却,烟气温度降为850~1000℃,然后通过蒸发冷却塔,高压水经雾化喷嘴喷出,烟气直接冷却到250℃左右,喷水量根据烟气含热量精确控制,所喷出的水完全蒸发,喷水降温的同时对烟气进行了调质处理,使粉尘的比电阻有利于电除尘器的捕集。蒸发冷却塔内约40~50%的粗粉尘沉降到底部,经排灰阀排出。冷却和调质后的烟气进入有四个电场的圆形电除尘器进行精除尘,除尘后烟气经风机、切换站,合格煤气至煤气冷却器再冷却后进煤气柜,不合格煤气至烟囱点火放散。

转炉LT干法静电除尘具有如下特点[6-10]:

1)净化后烟气含尘量低:一般≤15mg/Nm3,最低可≤10mg/Nm3;

2)风机寿命长:烟气含尘低,磨损小,维修小;

3)节电效果显著:因系统阻力低、循环水量很少,风机电机及水泵电机装机容量比湿法要低;

4)污水处理费低:干法除尘系统由于煤气冷却器冷却的是净煤气,仅有极少量的污水外排,利于环保;

5)一次投资高,干法系统设备庞大且烟气温度高对设备材料要求严格,加上电除尘器防爆要求等使得其总投资高于湿法除尘系统数倍;

6)消耗蒸汽,不节能:蒸发冷却塔在运行中消耗数量不少的蒸汽(如120t转炉~5t/h);

7)维护和操作技术要求高,且维修工作量大。因为电除尘器结垢、腐蚀,蒸发冷却器结垢等原因,导致维修设备的工作量特别大,并且降低转炉作业率,有的厂甚至被迫采用备用整套除尘设备。

虽然LT干法静电除尘技术的优势明显,但因其存在一次性投资费用高、运行节电不节能、操作技术要求高、维修工作量大而使转炉作业率降低等问题,使得在当今实际应用的选取上与湿法系统难分伯仲。

3 干法余热回收布袋除尘技术

转炉一次烟气净化无论干法LT系统还是湿法OG系统,其共同特点在于对高温烟气的冷却降温,均通过水的蒸发吸收汽化潜热来对烟气进行降温冷却,干法除尘还因为自身系统的要求,要消耗大量的蒸汽。通过消耗水来冷却烟气虽然是一个高效的冷却方法,但却是一个非常耗能的方法。因为从汽化冷却烟道出来的高温烟气本身上来讲是一种高品位热能,非但没有设法回收其携带的热能,还要消耗大量其他能源来对其进行冷却降温,造成能源大量浪费。例如,一般设计条件下,汽化烟道出来的烟气温度在800~1000℃,如果单纯将烟气温度降低到500℃,吨钢产生蒸汽可达20kg,可以产生巨大的收益。

根据2011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钢铁企业节能设计规范》GB50632-2011中相关规定:“钢铁企业设计,必须加强余热、余压的回收利用水平。必须采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能耗低、二次能源回收利用好的先进节能工艺、技术、设备与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二次能源回收利用要实现高能高用,梯级利用”,可以看出新规范对节能、能源回收有了很高的要求。因此,许多设计院及科研单位开始进行转炉一次除尘余热回收布袋除尘器的研发实验。

目前转炉烟气余热回收及布袋除尘的主要工艺是:转炉一次烟气经汽化冷却烟道后进入余热回收设备进行进一步能量回收,温度降低到合适的值(一般为~100℃)之后,经布袋除尘器、风机,不合格煤气经烟囱点火放散,合格煤气进煤气柜回收(当风机后合格煤气温度高于70℃时,再经煤气冷却器冷却到70℃以下进煤气柜回收)。

布袋除尘器通过滤袋可以很容易的将烟气含尘浓度降到15mg/Nm3及以下,又不需要像电除尘器一样消耗电能。由于整个系统阻力相对湿法除尘减少很多,仅比LT干法除尘略大一点,所以风机站不需要配置很高功率的电机。利用余热回收设备还可以回收大量的转炉显热生产蒸汽。转炉一次煤气在冷却的过程中与水无直接接触,仅当风机后温度高度70℃时进行喷水冷却,所以煤气不含水或含税率很低,煤气热值高,利于输送和使用。

相比OG湿法和LT干法,该工艺有明显的技术优势:1)系统无(或很少)循环水,无污水处理设施及相关费用和占地面积;2)布袋除尘效率高,很容易稳定达到15mg/Nm3及以下;3)无干法除尘电火花起晕或放电现象;4)因为含水率非常低及含尘量很低,煤气品质高;5)无一文、二文等高阻力除尘设备,系统阻力远低于湿法,比LT干法略高,所以风机电机的装机容量都相对不高,系统运行费用较低,且除尘效率高风机运行寿命长;6)转炉烟气余热基本全部回收,间接降低了炼钢成本,符合当今能源政策。

虽然布袋干法除尘系统有很多优点,也有很多相关专利技术,但目前布袋干法除尘系统仅在40t转炉上进行了工业实验,鲜有工程应用[11]。

4 小结

本文系统的比较了湿法OG烟气净化技术和LT干法烟气静电除尘技术的流程和技术特点。结果表明,在环保和节能双向要求空前严格的当下,干法LT、OG湿法系统都面临巨大挑战。而热回收布袋除尘技术因其节能和环保的方向是符合我国及世界当前发展的大方向,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郭启超,李彦涛,叶天鸿,等.转炉一次烟气湿法系统升级改造新技术[J].冶金能源,2014,33(3):9-11.

[2]郭红,程红艳,陈林权.国内转炉一次烟气除尘技术及其发展方向[J].炼钢, 2010,26(3):71-74.

[3]韩荣孝.转炉一次除尘技术发展趋向研讨[J].甘肃科技,2012,28(7):73-75.

[4]魏刚,赵增安.转炉干法除尘工艺分析[J].现代冶金,2013,41(2): 39-41.

[5]巩婉峰.转炉一次除尘新OG法与LT法选择取向探析[J].钢铁技术,2009,4: 46-50.

[6]彭锋.国内转炉煤气回收的利用简析[J].炼钢,2008,24(6):60-62.

[7]崔明远,翟玉杰.转炉煤气净化回收技术发展现状[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32(5):41-42.

[8]梁广,张杰.炼钢转炉煤气干法净化回收与利用技术[J].钢铁技术,2006(6):39-41.

[9]刘凯,仵宗贤,李学海.LT干法除尘在120t转炉中的应用[J].莱钢科技,2007 (1):20-22.

工业烟气论文篇(5)

纸烟或纸卷烟是烟草制品中的一个特殊品种。它是用纸条将切细的烟丝卷成圆柱形而制成。其在形制、原料来源及加工、生产方式等方面,均不同于旱烟、水烟、鼻烟和鸦片烟。纸烟在中国的正式售卖始于美商老晋隆洋行,“约在1890年,老晋隆洋行运‘品海’烟入口,沪上市面之有香烟,自‘品海’始。”[1]随后,英、美、俄、日等国纷纷将其制造的纸卷烟输入中国,并在中国设厂制造纸卷烟。当时人们习惯上将这种纸卷烟称为“洋烟”、“烟卷儿”、“纸烟”。为行文统一起见,本文在述及时皆称之为“纸烟”。

纸烟最初输入中国时,吸食之人不多,且“吸香烟之人下等多”[2],社会普及面不大。根据《上海卷烟行业韩章同访问记录》中的回忆资料,可以窥见纸烟初入中国时的窘境:“舶来香烟最先是在1899年美国人菲理斯克从美国带来‘品海’牌1箱、‘老车’牌1箱到上海来贩卖……两种香烟售价每支3文。当年中国人不识,由于两头都可吸,只当用,都觉得很希奇,但购买者很少。后来找着7家洋杂货店作为同行……当年大家看不起香烟生意,同时也看不起这个外国人。”[3]但到1911年,纸烟已成为社会各阶层普遍吸食的一种消费品:“上海数年前,香烟之流行,于女界尚未发达;近则虽上等社会,亦必口含金筒,吞云吐雾,一若非此不足以显其时髦,代表富豪也。”[4]“近数年来,京外都会、郡邑、城乡、村镇,所有未成年子弟、小学校生徒,每当休憩息之顷,辄手持纸卷烟,肆意狂吸,一若视之为寻常日用之需要品。”[5]“近年来,吸者日甚一日,无论官绅、士农,下至、贩夫、走卒,莫不口含纸烟,呼吸吞吐,以为维新之美观。呜呼,吾国几成纸烟世界矣。”[6]中国民众对纸烟的态度由刚开始的轻视到后来的普遍接受,其转变速度是很惊人的。1911年5月6日《捷报》载文曰:“英美一般人士凡是对远东烟草市场作过研究的,在过去五年中,不能不对很多地方普遍接受外国纸烟的迅速感到惊异。在中国,这种情形更加特别显著。”[7]在清末短短几年时间内,吸食纸烟风气为何便迅速弥漫全国?是纸烟本身特点使然,还是清末中国独特社会环境使然?此为笔者心中疑惑所在。

目前,学界对清末吸食纸烟风气盛行原因多顺带提及,少见专文。因此,笔者悉心翻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其中包括报刊资料、回忆录以及公开出版的史料[8]等。经过认真解读,笔者认为,清末吸食纸烟风气盛行的原因错综复杂,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嗣有纸卷烟出,气味平和且有香气,其价甚廉,以故嗜之者众”[9]

与雪茄、鸦片烟等其它烟种相比,纸烟本身便具有许多制胜之处。从其吸食方式来说,“吸鸦片者,必须油灯、枪斗,一塌横陈。”[10]而纸烟吸食方式比较简单,“行动坐卧,皆可口含一卷,吐雾喷云。”[11]纸烟简便的吸食方式使人们不拘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随时随地可以消费纸烟,“坐无事,吸着可以消愁解闷,对客谈心;吸着可以举动自如,提笔作文;吸着可以开辟心思;打着麻匠[将],要吸更觉灵便。坐可吸,站可吸,走也可吸,睡也可吸。”[12]从其花费银钱来说,吸食鸦片者,每天的消费量“瘾之小者日需二三百文,若其大者则竟需费至一洋以外”。[13]如此计算,“一位每天辛辛苦苦赚个三百文工资的黄包车苦力,经常为满足烟瘾而花去三分之二的所得。”[14]而吸食纸烟花费较省,“置烟一盒,不过费几个铜圆,价钱便宜,就穷到拉东洋车的人,也无有一个不吸”[15],“于是,不论贫富贵贱、妇人孺子,莫不习以为常。”[16]从其味道及散发气味来说,雪茄烟“其气味过烈,食者尚少”[17],而纸烟“气味平和且有香气”[18],“吸在喉里,闻在鼻里,是最香的。就是偶尔走到不洁净的地方,可以借纸烟的香气,避各种的恶味。”[19]并且纸烟能够“祛四时的障气,去五脏的邪风,又能化痰,又能生津,又能润肺,又能驱寒,并无一点邪燥。真是气清味美,芬馥馨香”[20]。

近代以来,随着开埠通商以及工商业的发展,社会分化现象日益加剧,上层社会和下层社会之间的分野愈加明显。上层社会不事劳动,占有大量的社会财富与社会资源;而下层贫民终日劳碌,却只占有极少的社会财富与社会资源。以天津人力车夫为例,“拉车者,促促如辕下驹,汗流侠背,东来西往,弛走如风。是虽食力为生,颇不容易。”[21]工作时间也比较长,每天两班,第一班从上午凌晨5点至下午3点,第二班从下午3点至第二天凌晨2点,各工作10小时和11小时。[22]但“一天的收入,不够购买食料,或者连人家剩下来渣滓,恐怕还嚼不到呢!”[23]长时间的劳作和极少的报酬使得一部分社会下层对于吸食鸦片心有余而力不足,而纸烟简便的吸食方式使得他们即使在拉车时也可口衔一支过瘾,廉价的花费也在他们的承受范围之内。因此,纸烟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社会下层贫民的需要,从而使吸食纸烟的风气在社会下层迅速流行开来。

二、“招徕生意,全靠广告”[24]

纸烟之所以能在清末短短几年时间内便为中国民众所接收,并在全国各地被广泛吸食,除了纸烟本身的优势之外,与这一时期无所不在的纸烟广告也有着莫大的关联。

纸烟的广告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赠品广告、月份牌广告、报刊广告、招贴广告[25]等。在此以赠品广告为例说明。赠品广告是纸烟制造商最先使用的广告方式之一。1904年,英美烟公司开始在重庆销售纸烟。为了打开销路,徐子泉等人就使用了赠品广告形式,他们把5支装的“称人牌”、“鳖鱼牌”香烟送给沿街每家店铺和戏院里的观众,每一座位或每张戏票赠送一包或数包香烟不等;还经常在茶馆、酒肆当众吸食卷烟给别人看,以证明香烟无毒。因此,这些香烟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曾一度出现过供不应求的现象。[26]在东南地区,据1909年在福州的一位英国领事称,英美烟公司的人招揽生意靠的就是“竭力宣扬对香烟的执迷,无偿地分送大量香烟,以便在不为人们所知的地区以这种特别的形式培育人们对香烟的爱好。”[27]纸烟制造商抓住国人贪图小利的这种心态,利用赠品广告这种形式,成功的将纸烟纳入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纸烟广告几乎渗入中国的每一个区域。例如,在华北,开封的一名报社记者于1907年报道说:“整个城市布满了成千上万张耀眼的(纸烟)广告牌。”在西安的另一名记者于1911年叙述道:“城门上、城墙上、大街小巷的每一堵空墙或空牌上、衙门前的柱子砖头底座上,处处都贴满了巨幅(纸烟)广告宣传画。”[28]在华南,一位观察家在1908年评论道:“广州市的城墙和广州三角洲的城镇都布满了(英美烟公司)五颜六色的广告宣传画。”[29]在西南(云贵)地区,昆明的英国总领事于1910年观察到:“这里几乎无一堵空墙没有贴上新的(纸烟)广告宣传画。”在长江下中上游,英美烟公司的将广告推行到上海至重庆的每一个城市,甚至还曾在长江三峡的显著位置竖立了一个大型广告宣传牌(1914年被拆除)。[30]在东南地区,据1909年在福州的一位英国领事称,“福州的街道因为布满独特新奇的图画式(纸烟)广告标语而耀眼夺目。这些广告宣传画这样设计,为的是通过华丽的色彩和引人注意的书法(中文和英文)来很容易地吸引人们的视线。”[31]无处不在的纸烟广告充斥着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他们是否吸食纸烟,无论他们身处多么偏僻的地方,无论他们把目光投向何处,都无法躲避纸烟广告的狂轰乱炸。无孔不入的纸烟广告使纸烟形象深入人心。

纸烟广告不仅是一种促销手段,能给烟草公司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通过这种舆论宣传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消费者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及生活方式。廉价普销甚至无偿赠送以及无处不在的纸烟广告使纸烟形象深入人心,诱使国人逐渐放弃他们习惯的旱烟、水烟、鸦片烟等,改吸这种铺天盖地而来的纸烟。纸烟逐渐为中国民众所接收,从而使吸食纸烟的社会风气在全国各地流行开来。

三、“烟卷在口,洋镜庶[遮]目,宛然一派维新气息”[32]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数次被外国打败,虚骄之气一扫而光,由盲目自尊自大逐渐演变为自卑。有识之士看到外国政教风俗的先进性,鼓吹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和科学文化。而一般民众直接感触到的却是洋货优于土货,纷纷弃土择洋。《青浦县续志》记载:该县服用向时皆尚朴素,素裁之款博,妇女之衣长至蔽膝。光宣之间一变而为高领窄袖,女子则曳长裙而衣则才及腰腹,且重视绮纨鄙弃卫布,一切器物皆好洋制,如洋伞、洋灯、洋油、洋漆之类,不胜枚举。[33]盲目崇洋消费观念逐渐兴起。“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日常用语里带“洋”字的物品越来越多,诸如洋布、洋火、洋铁壶、洋烟卷儿、洋取灯儿。《申报》对这种崇洋现象做了这样的概括:“一衣服也,绸缎绫罗非不华美,而偏欲以重价购洋绸。一饮馔也,山珍海错[味]非不鲜肥,而必欲以番菜为适口。围棋、象戏亦足消闲,而独以打弹为娱乐。水烟、旱烟素所呼吸,而独以昔加为新奇。甚且衣袜、眼镜、手巾、胰脂,大凡来自外洋者,无不以为珍贵。”[34]

清末吸食纸烟风气能够盛行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出自国人这种盲目崇洋的消费观念,尤其是庚子事变之后。如北京:“庚子巨创以后,都人心理由轻洋、仇洋一变而为学洋、媚洋。妇女出门,必衔一香烟以为时髦美观。尝见数乞丐卧便溺狼藉中,亦检[捡]一残余之纸烟,足而高眠。”[35]“昔日抽烟用木杆白铜锅,抽关东大叶,今则换用纸烟,且非三炮台、政府牌不御矣。”[36]天津:“庚子先,天津吸纸烟者,稀于威凤祥麟,而抽旱烟者则触目皆是。妇女所吸之烟,不外锭子、杂拌二种;男子瘾大者,则吸关东烟叶;斯文人物,则吸兰花。”[37]上海:“数年前,香烟之流行,于女界尚未发达;近则虽上等社会,亦必口含金筒,吞云吐雾,一若非此不足以显其时髦,代表富豪也。”[38]

由于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育的不成熟,其受社会盲目崇洋消费观念的影响更为明显。“他们看着外国事,不论是非美恶,没有一样不好的;看着自己的国里,没有一点是好的,所以学外国人惟恐不像。”[39]青少年学抽纸烟,更多的是当作一种时髦刻意追求,“其衣袖窄三寸许,腰窄数寸许,屈伸不能自由……烟卷在口,洋镜庶[遮]目,宛然一派维新气象。当局自鸣得意,识者哂其徒学皮毛也。”[40]与此相关的全套配备是:身穿高领窄袖衫,鼻架金丝眼镜,富贵者脚踏自行车。对时髦、新奇的追求使吸食纸烟风气在青少年中流行开来。报界名人安蹇,曾详尽描绘了亲眼所见的京师青少年吸烟情景,“行路者十数人,人衔一烟,蠕蠕代步也,不觉失笑。更可怪者,时遇年才五六岁之童男童女,亦翘首衔烟,喷云吐雾。”[41]

如果说无处不在的纸烟广告诱使国人逐渐放弃他们习惯的旱烟、水烟、鸦片烟等,改吸纸烟,那盲目崇洋的消费观念使这种改吸行为更加普遍化,更加迅速化。国人追求时髦、洋化的心理催生了吸食纸烟风气的盛行,而带有文明、开化色彩的纸烟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国人崇洋心理。正如陈旭麓所说:“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当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之后,它同时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了。”[42]

四、“自从鸦片烟严禁之后,这纸烟卷的势力,可就一天比一天的兴旺起来了”[43]

“自鸦片烟弛禁以来,流毒几遍中国,吸食之人废时失业,病身败家,数十年来,日形贫弱实由于此。言之可为痛恨。”[44]鉴于此种情形,清政府于1906年颁发禁烟章程,严厉禁止鸦片。这一章程共有十款,大致内容是:限种罂粟以净根株也;分给牌照以杜新吸也;勒限减瘾以苏痼疾也;禁止烟馆以清渊薮也;清查烟店以资稽查也;官制方药以便医治也;准设戒烟会以宏善举也;责成地方官督率绅董以期实行也;严禁官员吸食以端表率也;商禁洋药进口以遏来源也。[45]

清末禁烟运动的严厉实施使得许多瘾君子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吸食鸦片,但烟瘾的清除并不是一时的,在这种情形下,许多人习上了纸烟,因为其可以代替鸦片过瘾。从一位西方记者1910年的记载可以看出这种转变的轨迹,“在云南,特别自禁鸦片以来,各类人士,无论贫富贵贱,都吸食这种普通的香烟。在小型宴会上,人们用这种烟香招待我;当我去省城拜访高官时,款待我的是一包香烟,而不是像从前那样的一筒鸦片。”[46]有人以白话文叙述纸烟和鸦片的关系云:这个纸烟卷,在十几年前,亦不过有两三个新学的年轻人,略微吃上几支。自从鸦片烟严禁之后,这纸烟卷的势力,可就一天比一天的兴旺起来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大约国中人因为禁止鸦片烟,可就拿着纸烟卷来补数了。拿我们全国人民算起来,只怕竟有多一半吃烟卷的了。在上头从王公妃主数起,在下头到婢女走卒为止,人人都手拿一支纸烟卷,算是文明时派的招牌。[47]

纸烟成为各地瘾君子的理想替代品,从而大大刺激了纸烟的消费。1906年以后纸烟在全国各地销量大增,如湖北沙市,1909年纸烟消费计银3400万两,1910年便激增至4600万两。[48]再如苏州,1908年销售纸烟136580盒,而1909年纸烟销售量便增至163218盒。[49]纸烟消费拉动了国内纸烟市场的需求,所以纸烟的进口量大增。以苏州关为例,1906年前,纸烟进口量尚未突破10万箱。1907年起,由于开始禁食鸦片,纸烟进口逐年增加:“1910年238084箱,1914年315080箱,1920年408620箱。1923年进口纸烟650458箱,创苏州设关以来最高纪录,货值821604关平两,占当年苏州洋货进口总值17%。”[50]

清末禁烟运动的开展和严厉推行使得中国众多瘾君子失去了他们颇为依赖的吸食品,从而使中国烟草市场正好出现一个空白区,而纸烟作为鸦片的合法替代品顺势填补了这个空白区。中国数量庞大的瘾君子摇身一变基本上成为纸烟的俘虏。因此,可以说,中国成为纸烟消费大国,吸食纸烟风气弥漫全国,正是从清末“新政”时期的禁烟运动中纸烟作为鸦片的替代物开始的。

总之,清末吸食纸烟风气盛行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造成的必然结果。从纸烟本身特点来说,纸烟体形短小便于携带;无需特殊吸食工具及姿势,比较简便;价钱不贵,可根据条件,按支或匣购买;气味平和且有香气。这些制胜之处使得纸烟在与其它烟种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纸烟本身所具有的优势为吸食纸烟风气的盛行提供了前提条件。从宣传策略上来说,纸烟广告与传统广告和同一时期的其它商业广告不同,它已经摆脱了传统商业广告主要通过叫卖和特殊的声响来招徕顾客,或将所买产品的样品或模型陈列于柜台上,悬挂在门前吸引顾客的简单形式,而采用了各种新颖的广告形式,再加上遍布各地的宣传网络,为吸食纸烟风气的盛行提供了一种舆论环境。从社会层面上来说,清末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千古变局的动荡时代。伴随着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大量涌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也随之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在消费观念方面,表现为奢华、崇洋、趋新的新观念冲击传统、守旧、俭朴的旧观念。盲目崇洋的消费观念为吸食纸烟风气的盛行提供了一种社会环境。从时机上来说,清政府于1906年颁发禁烟章程,严厉禁止鸦片。禁烟运动的开展和严厉推行使得中国原本已经趋向饱和的烟草市场出现了空白区。纸烟作为鸦片的合法替代品顺势填补了这个空白区并基本上接收了中国数量庞大的瘾君子。清末禁烟运动的开展为吸食纸烟风气的盛行提供了绝佳契机。

参考文献:

[1]杨国安.中国烟草文化集林[M].兰州:西北大学出版社.1990:36.

[2]人中之多[N].时报.1911-10-8.

[3]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第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3:423.

[4]上海应有而未有之事[N].时报.1911-9-12.

[5]论纸烟为种族上之消杀品教育上之障碍物[J].协和报.1911(14):14-15.

[6]演说纸烟之害[N].大公报.1911-5-17.

[7]捷报.1911-5-6.

[8]《大公报》、《申报》、《时报》、《通学报》等报刊记载了大量关于纸烟的报道;一些社会人士的回忆录中也涉及纸烟,如《上海卷烟行业韩章同访问记录》、夏仁虎《旧京琐记》、张焘《津门杂记》等;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编的《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英美烟公司在华资料汇编》以及丁进军根据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农工商部全宗档案选编的《创办北洋烟草公司史料》等汇集了大量关于纸烟的史料。

[9]记纸菸[J].商务报.1900(33):1.

[10]中国四害急宜除论[N].大公报.1908-10-3.

[11]中国四害急宜除论[N].大公报.1908-10-3.

[12]海内外时事社言[J].华商联合报.1909(17):28-31.

[13]二毒说[N].申报.1896-10-10.

[14]吴圳义.清末上海租界社会[M]台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8:138.

[15]海内外时事社言[J].华商联合报.1909(17):28-31.

[16]中国四害急宜除论[N].大公报.1908-10-3.

[17]记纸菸[J].商务报.1900年,第33期,第1页。

[18]记纸菸[J].商务报.1900(33):1.

[19]海内外时事社言[J].华商联合报.1909(17):28-31.

[20]天津游民习艺所广育公司纸烟科广告[J].敝帚千金.1906(12):9-10.

[21]张焘.津门杂记[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120.

[22]房福安.中国的人力车业[J].社会月刊.1931.2(7):4一5.人力车夫工作时间各个城市不一,如上海为14小时和10小时,杭州为12小时,北平为9小时。

[23]吴平.农工衰败与人力车夫[J].劳工月刊.1936.5(2、3):127-128.

[24]秦辉祖.[M].上海:上海文明书局.1909.

[25]关于香烟广告的多种形式可参见王海虹.中国近代外商广告营销手段及特色――以英美烟公司为例[J].皖西学院学报.2003(2).

[26]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英美烟公司在华企业资料汇编(第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3:428.

[27]字林周报.1911-6-10.

[28]字林周报.1907-6-14.

[29][美]高家龙.中国的大企业――烟草工业中的竞争(1890―1930)[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32.

[30]字林周报.1911-6-10.

[31]字林周报.1911-6-10.

[32]力求维新[N].大公报.1903-1-23.

[33]张仁静、钱崇威.《青浦县续志[O].1934:122.

[34]论西货今日销流甚广[N].申报.1888-1-1.

[35]夏仁虎.旧京琐记[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6:85-86.

[36]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编)[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6:2.

[37]戴愚庵.沽水旧闻[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

[38]上海应有而未有之事[N].大公报.1911-9-12.

[39]大公报.1903-4-17.

[40]力求维新[N].大公报.1903-1-23.

[41]北京视察识小录[N].大公报.1907-11-27.

[42]陈旭麓.陈旭麓文集(第1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371.引文中的它指代的是洋货,但纸烟作为洋货的一种,这句话应同样适用。

[43]女子戒吸纸烟社的原起[N]大公报.1910-6-19-21.

[44]光绪朝东华录(五)[Z].光绪三十二年八月.5570.

[45]光绪朝东华录(五)[Z].光绪三十二年十月.5596.

[46][美]高家龙.中国的大企业――烟草工业中的竞争(1890-1930)[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43-44.

[47]女子戒吸纸烟社的原起[N].大公报.1910-6-19-21.

工业烟气论文篇(6)

现就维修电工职业技师资格鉴定的申报条件、鉴定程序和鉴定内容摘抄如下:

鉴定对象和申报条件:

从事维修电工职业的专业人员,经过规定学时技师资格培训合格,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维修电工技师资格鉴定:

1.取得本职业三级(高级)资格证书后在本职业连续工作4年以上;

2.高级技工学校毕业,并取得本职业三级(高级)资格证书后,在本职业连续工作2年以上;

3.本专业大专以上毕业,并取得本职业三级(高级)资格证书后,在本职业连续工作3年以上;

4.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5年以上,并取得三级(高级)资格证书。

知识考试范围:

电子技术:晶体管多级放大电路分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典型线路分析及参数设定;典型逻辑组合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及设计方法;综合性电子电路的分析及设计方法。

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器件、晶闸管整流电路、逆变电路基本概念。

电气自动控制技术:自动控制基本原理;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工作原理和参数设定;常用传感器工作原理及检测电路分析;复杂设备电气系统安装、调试知识及电气检测与诊断技术。

可编程控制器:用plc基本指令、常用功能指令,进行程序设计;用plc控制生产工艺流程的步骤及设计方法;将继电气线路改造成用plc控制的流程图、程序表。

新技术:数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微机应用及接口-技术基本概念;网络通讯基本概念;交流变频调速系统基本概念;交流电机矢量控制调速系统基本概念;专业发展方向。

熟悉气动控制、液压控制的基本原理以及识图、分析及排除故障的方法。

工业烟气论文篇(7)

炭素生产烟气中SO2含量是环保要求必须达标的一项综合指标,目前国内环式炉执行《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标准;其中要求为,烟(粉)尘

为了确保敞开式环式焙烧炉所涉及的环保问题,国内外各炭素厂家普遍采用电捕焦油器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是,外排烟气中仍然含有一定量的SO2。为了弄清焙烧烟气中SO2的来源,针对敞开式环式炉生产过程进行检测分析,为进一步探索SO2的产生提供支持,为解决因SO2所产生的环保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1 酸雨的形成与危害

1.1 酸雨的形成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雨,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主要是硫酸和硝酸。其中,硫酸占60%,硝酸占32%,盐酸占6%。空气中二氧化硫(SO2)最主要的来源是燃烧含硫的燃料。据估测,大气中的SO2有70%来源于工业燃煤。当烟囱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上升到空中与水蒸气相遇时,就会形成硫酸(H2SO4)小滴,使雨水酸化,降水时形成酸雨。

1.2 酸雨的危害

酸雨会对环境带来广泛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腐蚀建筑物和工业设备;破坏露天的文物古迹;损坏植物叶面,导致森林死亡;使湖泊中鱼虾死亡;破坏土壤成分,使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饮用酸化物造成的地下水,对人体有害。

针对SO2在酸雨中的重要作用,要减少酸雨的危害必须严控SO2的排放。炭素生产中,焙烧工序烟囱排出的烟气中含有一定量的SO2,弄清工艺过程中产生SO2的主要途径,为进一步减少SO2排放采取措施提供针对性的依据。

2 焙烧工艺过程和焙烧炉的特点

2.1 焙烧工艺是炭素生产的第二道工序,主要目的是将压型工序中的粘结剂炭化。

焙烧工艺可划分成三个阶段:

①、装炉:首先将炭素成型后的制品吊放到焙烧炉中,然后用填充料(冶金焦)加以掩埋,即装炉完成。

②、加热和保温:通过燃气对已装好制品的焙烧炉箱进行加热,这个过程是间接加热,热量通过砖墙传递给填充料,再经填充料传递给炉中制品。炉内制品传感温度达到860℃左右时,再按工艺要求进入保温阶段。

③、冷却和出炉过程:当完成加热工艺曲线后,停止对该炉箱的加热,炉箱进入冷却降温阶段,大约在240-360小时后,进行填充料抓取,并吊出已烧好的制品,至此焙烧做业完成。

2.2 敞开式环式焙烧炉的特点

敞开式环式焙烧炉,在加热过程中燃料通过燃烧架的喷火嘴燃烧后对烟道进行加热,热量通过传递使炉内产品达到预定的温度,同时热烟气在负压的带动下进入后面炉室的烟道,达到烟气热量充分传递利用的目的。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各炉室串联供热,所以,对于单体炉室来讲是不断的处于间歇生产的状态,但对整条焙烧系统而言,却是一个连续的生产过程。

基于焙烧炉的特点,燃料所产生的烟气直接通过烟道进入烟囱排入大气中。而炉箱内的物料所产生的烟气则通过耐火砖的缝隙在负压的带动下进入烟道。

3 焙烧过程中SO2的产生

焙烧工艺涉及的主要物料有燃料、原料和填充料。由于焙烧炉的特点下面就物料在焙烧过程中与SO2的关系作一下分析。

3.1 燃料

焙烧炉中使用的燃料主要有冷煤气、热煤气和天然气。由于制煤气的原煤中含有较高的硫分,所以在煤气转化过程中会有大量的SO2产生,经输送管道进入焙烧工序,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烟气排放到大气中,导致SO2浓度偏高,甚至超标。

天然气作为相对纯净的燃料,在敞开环式炉生产中可以杜绝由燃气渠道产生SO2的问题,确保烟气中SO2浓度。但是,天然气作为国家重点民用资源,在大工业生产中无论在供应量还是成本上都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一个壁垒。

3.2 原料

焙烧工序的原料是炭素成型品,主要成分是煅后石油焦和煤质沥青。

⑴煅后石油焦

炭素生产要经过2600℃的石墨化处理的过程,这就要求对硫含量的控制极为严格,因为硫含量过高在石墨化过程中容易产生气胀现象。同时,炭素产品,尤其是特炭产品的用户对硫成分的要求非常严格。

由于炭素生产对煅后石油焦含硫指标的要求极为严格,所以石油焦在焙烧之前经过1270-1380℃的煅烧过程,不但排除原料自身的挥发份,同时也可使石油焦中的部分硫组份以硫蒸气的形式得以释放排除。从而满足了石墨化处理的要求,煅后石油焦中硫成份需控制在0.35%以内。实际生产中煅后石油焦含硫量控制指标(随机抽取)如下图。

由于焙烧火道温度最高为1250℃(而炉内制品仅为860℃左右),所以,煅后石油焦在焙烧阶段将基本无SO2排出。

⑵煤质沥青

煤质沥青是炭素制品生产中的粘结剂,用量相对较少,其硫份不允许超过0.2%。煤质沥青在焙烧过程中析出的SO2总量尽管不多,但却是存在的。实际生产中煤沥青含硫量控制指标(随机抽取)如下图。

3.3 填充料

焙烧工序的填充料,主要起到固定制品形状和向制品传递热量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填充料主要为冶金焦,其含硫量一般较高,当温度超过440℃以上时冶金焦开始析出SO2。炭素生产中填充料冶金焦的硫含量不允许大于0.8%。实际生产中冶金焦含硫量控制指标(随机抽取)如下图。

4 结论

⑴燃料所产生的烟气直接通过烟道进入烟囱排入大气中。而炉箱内的物料所产生的烟气则通过耐火砖的缝隙在负压的带动下进入烟道。

⑵焙烧烟气中SO2的主要来源为作为燃料的煤气。

⑶煅后焦和煤沥青作为产品的主要原料,煅后石油焦没有SO2排除,而煤沥青所产生的SO2呈微量。

⑷冶金焦在生产过程中,只有第一次有较高的含硫量,对烟气中的SO2浓度有一定的影响,而经过反复应用后对烟气中SO2的浓度基本没有影响。

工业烟气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S5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0)04-0065-03

目前,传统的制丝配方叶组分组方法主要是以烟叶原料感官特性为分组依据,将制丝配方叶组中若干个具有相同或相近风格特点的烟叶原料组合形成叶组配方模块。感官评吸过程中,评吸人员的感官评吸技能差异及个人喜好等主观因素均会严重影响分组结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此外,由于分组后模块中的原料感官特性、等级部位均较为相似,容易产生感官缺陷累加现象,造成模块功能特性降低。针对上述情况,研究拟进一步结合对烟叶原料的感官评吸与化学分析,确定出更适合的分组依据,有效确保和提升制丝配方叶组的分组效果。

一、烟叶原料化学特性分组的理论基础

烟叶原料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在加工处理过程中的变化幅度较小,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且不同感官特性烟叶原料间的常规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性也相对较小。与之相比,烟叶原料中的挥发性成分可以通过主流烟气蒸馏直接进入烟气中,从而对烟气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研究表明,不同感官特性烟叶原料间的挥发性成分含量差异较大,且其在加工处理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也较为明显。

烟叶原料在加工处理过程中产生并积累挥发性香气物质的途径较多,目前,已经鉴定确认并建立理论依据的可概括为四种,四种途径均以不同的香气前体物质分步骤向香气初产物、香气中间产物和香气终产物连续转化,形成数百种香气物质。其中,香气前体物质的含量是决定烟叶加工产香的重要基础,而加工处理深度又反过来影响阶段性转化产物的积累、决定香气物质阶段性形成的种类及含量,从而直接影响卷烟的香气表现特征。以下用较容易检测且较具代表性的转化物简式来进一步说明上述四种重要的挥发性香质形成途径。

1.类胡萝卜素类香气前体物的转化途径。

其中,-紫罗兰酮、-紫罗兰酮、异佛尔酮和氧化异佛尔酮是该类转化途径的标记性中间产物,巨豆三烯酮、-大马酮和-二氢大马酮是该类转化途径的标记性终产物。该途径产物主要表现为花香、清甜香和陈化香等,其含量高低与烟叶原料的香气质、香气量及香气丰富度呈正相关。

2.类西柏烷类香气前体物的转化途径。

其中,茄尼酮是该类转化途径的标记性中间产物,降解后的转化产物以降茄二酮为标记物,异丙基丁酸内酯为终产物的标记物。由于终产物的标记性物质呋喃类(异丙基丁酸内酯)在制样过程中极易被洗脱,该类途径产物累计含量检测值对烟叶原料香气特性的影响作用可参照类胡萝卜素类的转化途径来判断。

3.叶绿素类香气前体物的转化途径。

其中,新植二烯是该类转化途径的重要标记性中间产物,过高的新植二烯具有增加生青气的效果,其过度降解会导致焦香过度。

4.还原糖与氨基酸的系列反应。

该类途径的转化产物也常因制样洗脱而将类黑素全部洗除,其转化产物累计含量检测值对烟叶原料香气特性的影响也参照类胡萝卜素类的转化途径来判断。

二、化学分组依据的确定

上述烟叶原料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表明,在四类香气前体物的转化途径中,以类胡萝卜素转化的标记性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总量对烟叶原料香气特性及总体烟气质量的影响最为明显,理论上分析,对叶组配方模块而言,模块间上述转化产物含量的差异越大,则其香气特性及总体烟气质量的差异也就越明显。因此,研究确定以烟叶原料中类胡萝卜素的标记性转化产物总量为制丝配方叶组的较优化学分组依据。

三、化学分组依据的应用效果评价

分别对“13mg红塔山”进行以化学特性和感官特性为分组依据的制丝配方叶组分组试验,对分组后所得A、B、C三个模块的感官特性、化学特性及原料构成情况等进行对比评价,得到如下验证结果:

1.分组效果的感官评价。与感官分组依据相比,化学分组依据所划分出的各模块在香气特性、烟气特性、口感特性及总体感官质量特性上的差异度更为明显:A模块的香气特性(尤其是香气量、烟香丰富性、丰满度及香韵)明显更好,B模块的烟气特性(尤其是烟气浓度和成团性)也明显更好,C模块的感官缺陷得到了进一步降低。

2.叶组配方模块的烟叶原料构成情况。以感官分组依据分组后,叶组配方模块中的烟叶原料在感官特性、等级部位上具有较强的相似性,而在化学分组依据所划分出的模块中,既有感官特性及等级部位均较为相似的烟叶原料,也有在上述特性上存在明显差异的原料。

3.叶组配方模块的重要标记性致香成分含量。分别以两种分组依据分组的叶组配方模块重要标记性致香成分含量检测结果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采用化学分组依据分组后,A、B两个模块的标记性致香成分含量明显更高,C模块的标记性致香成分含量明显更低,该比较结果与感官对比评价结果完全相符,表明分组后各模块的香气特性及总体烟气质量与其所含的标记性致香成分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四、结论

1.化学分组依据在充分保持了传统感官分组依据分组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有效强化和提升了各叶组配方模块的既定功能特性及其对后续制丝加工工艺的符合性。

2.化学分组依据较好地实现了分组后烟叶原料特性的优势互补,有效发挥了不同特性烟叶原料间的相似性、互补性及协调修饰性在形成和提升各模块既定功能特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挖掘了烟叶原料潜力。

3.化学分组依据较好地实现了制丝配方叶组分组依据由以烟叶原料感官特性为主,向烟叶原料化学特性为主、感官特性为辅的科学合理过渡。

参考文献

[1]李炎强,胡有持,朱忠,赵晓东,相秉仁.云南烤烟复烤叶片陈化过程香味成分的变化及与感官评价的关系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10(1).

[2]潘高伟,等.加料工序的不同工艺条件对烟草香味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07,22(2).

[3]武怡,李庚,等.中式卷烟特色工艺叶组配方分组探讨[J].云南烟草,2005.

[4]武怡,曾晓鹰,番绍军,等.卷烟叶组配方分组研究[J].云南烟草,2005,(11).

[5]杨虹琦,周冀衡,罗泽民,杨述元.不同产区烤烟中质体色素及降解产物的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5).

[6]刘国顺,叶协锋,王彦亭,李雪利,马丽霞.不同钾肥施用量对烟叶香气成分含量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04,(4).

[7]李雪君,崔红,刘海礁,王燕萍.fps转基因烤烟类胡萝卜素及其降解产物的研究[J].中国烟草科学,2006,(3).

[8]韦凤杰,刘国顺,杨永锋,王芳,李亚娟,郭巧燕.烤烟成熟过程中类胡萝卜素变化与其降解香气物质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2005,(9).

[9]Kanesup W,Chutima S,Wongwises S.Experimental study on drying chilli in a combined microwave-vacuum-rotary drum dryer[J].Drying Technology,2002,(20).

[10]Soysal Y.Microwave dry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sley [J].Biosystems Engineering,2004,(89).

[11]周淑平,肖强,陈叶君,轩俊锋,唐远驹.不同生态地区初烤烟叶中重要致香物质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4,(1).

[12]周冀衡,杨虹琦,林桂华,杨述元.不同烤烟产区烟叶中主要挥发性香气物质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4,(1).

[13]杨虹琦,周冀衡,罗泽民.烟叶质体色素代谢与香味物质形成关系的研究[C].中国烟叶论文集,2004.

[14]史宏志,韩锦峰,官春云.烟叶香气前体物在成熟和调制过程中的变化[J].安徽农业科学,1996,(2).

[15]Bouraout M,Richard P, Durance T. Microwave and convective drying of potato slices [J].Journal of Food Process Engineering,1994,(17).

[16]刘百战,冼可法.不同部位、成熟度及颜色的云南烤烟中某些中性香味成分的分析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1993,1(3).

[17]史宏志,刘国顺.烟草香味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18]Court WA.Changes in leaf pigments during senescence and curing off flue-cured tobacco.Can.J.Plant.Sci.1984,64(1).

[19]HuL,Chen Hetal.Influence of nitrogen fertilizer on heamino acid composition of tobacco leave sat various growing stages,Bullet in of the Taiwan Tobacco Research Institute,1974,(22).

[20]刘立全,王月霞.梅拉德反应在烟草增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烟草科技,1994,(6).

[21]周正红,高孔荣,张水华.烟草中化学成分对卷烟色香味品质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J].烟草科技,1997,(2).

[22]郭正,吕建明.烟用香精中烷基吡嗪类化合物的合成与应用[J].烟草科技,1996,(3).

[23]胡旺云,李万,王乐,毛义源,杨伟祖.重要烟草反应物香料的开发与应用[J].烟草科技,1996,(3).

[24]张敦铁.Maillard反应中间体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

工业烟气论文篇(9)

关键词:建筑消防防排烟系统必要条件注意要点

Key words: building fire smoke control system and necessary condition points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的进步,现代建筑物的形态日益丰富、规模不断扩大、功能日趋增多,在提倡以人为本的社会新时代,大家对建设工程有关防火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也更加重视。对现行的相关标准规范的不同理解和如何在工程设计工作的适用也成了大家争论的焦点。但是现在的设计人员在进行消防设计时,却不够重视防排烟的设计。针对这一情况,本文作者根据自身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等消防技术规范,对消防审核中防排烟设计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详细的剖析,我个人就防排烟设计相关方面内容,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认识,抛砖引玉,提出三个问题看法,以供相关专业人士参考交流。

一、防烟分区概念的明确

建筑防排烟设计是现代建筑消防设计的重要内容,在建筑设计的不同阶段不同环节中,不仅要注意防火设计,更要注重防排烟设计,防烟是将烟气控制在某一特定区域内,确保消防疏散通道不受烟气侵害,而排烟则是火灾时产生的高温有毒烟气及时排除,防止烟气向防烟分区以外扩散,保证疏散空间安全可靠以及人员疏散所需时间。烟气的控制、排放等是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暖通)人员设计专业的重点,同时也需要建筑及建筑电器等相关专业设计人员有效的协调配合。本文仅就防烟分区较防火分区而言,在建筑消防设计中往往容易忽视,事实上,防烟分区是烟气控制的基础手段,是为有利于建筑物内人员安全疏散和有组织排烟而采取的技术措施,主要依靠采用挡烟垂壁(帘),挡烟梁(墙)等形式来实现,在具体防烟分区的划分,挡烟手段的确定在设地下车库排烟设计中设计人员中存在误识,在以往的无吊顶的商(市)场,将500mm的梁作为挡烟措施,事实上这样的划分方法往往是不成立的,第一未形成有效的烟气围挡,蓄烟空间,第二排烟口往往低于梁底,故与有效的烟气控制及排放相去甚远,注定该排烟系统是不可靠的,排烟口须设于有效蓄烟高度内,这是排烟理论的基本点。设计应设置固定挡烟垂壁,其下端高度至少与排烟管底部齐平。挡烟垂壁应采用非燃材料制作,如钢板,夹丝玻璃、钢化玻璃等固定挡烟板或活动的挡烟垂壁(帘),当建筑物净空较低时,宜采用活动式挡烟垂壁帘。国内外大量火灾统计表明,在火灾死亡人数中,大多数为烟害所致。有一点值得注意,普通玻璃一遇高温膨胀由于受框架限制而炸裂,在人员集中场所易造成人身安全事实,同时也使防烟分区失效,这应该是严格禁止的。活动挡烟垂壁(帘)应由感烟控测器控制,或与排烟口联动,或受消控中心控制,同时应能就地手控,挡烟垂壁落下时,其下端距地面的高度应大于1.8m,当吊顶为非燃材料时,挡烟垂壁紧贴吊顶便可,而吊顶为格栅吊顶时,则挡烟垂壁应穿过吊顶面并紧贴非燃烧体楼板或顶板,此外由规范理解,净空大于6m的房间,不考虑采用防烟分区的手段。值得注意的是,防烟分区的划定由暖通专业完成,而具体施工要求须由建筑设计图纸体现,同时建筑电器专业亦应予以配套,此环节往往出现设计脱节情况,故建议防火分区、防烟分区的划分均需在各相关专业图纸上均予以描述。

二、排烟设施的设置

建筑排烟方式分为机械排烟方式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方式。在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自然排烟方式的观点似乎已被确立,事实上真正意义上的自然排烟方案其经济性及可靠性有很多时候值得商榷。针对具体工程应仔细分析其客观特性,检查规范符合性和设计细节诸多容易出现偏差或遗漏的问题,实现安全可靠的设计目的。同时,也为今后建筑的开发利用从防排烟的角度提供指导原则。

目前建筑消防设计中应根据相关规范设定范围,确定排烟方案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并予以落实。

1、自然排烟主要靠烟气的浮力,火灾时如喷淋系统动作将降低烟温而使烟气排放能力受限,这对人员较为密集面能而言较为不利,条件许可时,应采用机械排烟。

2、排烟窗如处于迎风面,易形成烟气倒灌,无法实现预定方案,为改善这种情况,目前幕墙工艺可采用下弦窗或平移窗,尤其是平移窗,当开启时形成窗外挡烟板,即在挡烟板与窗口间形成负压,便于烟气排向室外,应该说平移窗是种较先进可靠的方式,不影响建筑立面造型、采光,但缺点是成本较高。

3、高层建筑由于热压作用,存在上、下层之间的压力差,一般中和面在建筑高度一半附近,故室内防火分区,防烟分区须妥善考虑,否则冬季工况,建筑底部开窗排烟,同样易出现烟气倒灌现象。

4、当火灾房间温度很高,烟气中含有大量未燃烧的气体,当烟气自然排出时会形成火焰,可能导致火势向上蔓延,这就对建筑防火分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自然排烟的烟气是靠外墙上可开启外窗直排室外,需要一定的有效开窗面积,目前开窗面积的计算国家有关规范中无定量分析的方法。

6、自然排烟窗高度的确定问题,首先应明确排烟窗高度应高于蓄烟高度,保证人员的安全疏散,一般说来在房间一半高度以上设排烟窗,而进风方式则应具体分析,一般大空间场所应在房间下半部开设进风窗或机械补风,开窗面积约为排烟窗面积的1.3~1.5倍。开窗方式一般有手动、电动、气动三种,此外《高规》允许紧急状态时打碎玻璃的办法进行排烟(其可行性,有效性值得商榷),设计和业主单位可根据经济条件确定,一般地说电动控制较可靠,也较为常见。但相应成本也较高。

7、目前消防设计中,出现同一防火分区内,不同防烟分区采用不同排烟方案(自然排烟或机械排烟)的情况,这显然是不可靠的,相互之间的影响容易使自然排烟失效,烟气倒灌的现象较易发生,应杜绝此类作法。

8、无论自然排烟或是机械排烟,其终极目标是利用人员疏散,减少有毒烟气和高热对人员的侵害,当烟气带火状态出现时,烟温超过280℃,排烟系统工作即告结束,排烟防火阀关闭,排烟风机停止,同样,自然排烟窗也需自动关闭,这样方可避免拔风助燃,加剧火灾强度的问题的发生。

9、无论自然排烟或是机械排烟,自然排烟窗或机械排烟口烟控实际有效距离的观念必须得到加强,人员在烟气中安全行走距离的限制也决定了防烟分区的长度应与之相适应。建议结合建筑特征控制在40m内。诸多资料表明,采用换气次数法确定排烟系统的排烟量这一设计方法不合理。对于大空间,计算的排烟量过大,而对于中

等小体积空间其值偏小。

三、防烟设施的设置

建筑防烟方式分为机械加压送风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方式,尽管《高规》允许并部分提倡(高层住宅等)疏散楼梯间及前室采用自然排烟防烟,而允许烟气引入安全保护区域,在安全可靠性方面无疑逊色于机械加压送风,故条件允许时,建议尽量不采用此方式。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加压送风系统是常见的防烟手段,送风量的确定

为关键要素,目前计算方法由于对设计工况条件作了大量的简化忽略了诸多影响因素,不能因建筑条件的差异而具体分析,所有的计算方法均假设在送风情况下楼梯间及前室的防火门处于一定的开门状态,回避了防火门变化的开门工况对加压送风系统的影响(防烟楼梯压力分布的不均匀性;开门时扑出门洞风速的要求和闭门时前室压差控制的不平衡性等),不对系统非假定工况进行分析研究,注定了目前计算方法的粗糙和不完善,事实上,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加压送风系统的客观特性决定了它计算分析的复杂性,尽快确立完善的建筑区域烟气控制模型,将对加压送风系统的研究设计有着重大的意义。风量范围表简单的套用其副作用很大,设计须重视以下几点。

1、设置防火门或电梯口的数量和面积对漏风量或送风量的影响。设置的洞口越多、面积越大,其加压空间的漏风量也越大,加压区域难以保证规范要求的正压值,这样只有通过加大送风量来实现。须计算得出正确数值。

2、由于开门时扑出门洞风速的要求和闭门时前室压差控制的不平衡,设计应完善泄压装置的设置,解决正压值的控制问题。

3、系统运行方式的选择有待优化,目前常见的着火时开启着火层及邻近楼层前室送风口的作法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邻近楼层既然没着火,就没有防烟的必要,设计基本考虑单点火灾状况,笔者倾向仅开启着火层前室送风口,这样系统的分析设计将容易实现简单经济可靠。

4、送风管道横截面、材质和送风口的大小对风速的影响。规范对不同材质的管道有不同的要求。在设计审核过程中应对风速和横截面积进行校核,已确定其是否满足规范的要求。同时应注意加压送风口具体设置位置不应防火门开启而被遮挡,影响实际送风量。

四、结语

目前,我国的经济建设正处在跨越式发展阶段,其建筑规模、建设速度都是空前的,工程中的建筑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涉及的建筑防排烟问题越来越多。防排烟设计是建筑消防设计中较复杂的环节,也是建筑生命安全系统的重点,目前防排烟系统的研究在不断地深入,作为设计人员在充分掌握理解规范要求的同时,也应了解目前防排烟技术的发展情况,如何在确保工程消防安全的前提下,经济、合理的设计防排烟系统,是目前在建筑防排烟设计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有关部门应在满足国家规范前提下,结合实际情况,尽快出台地方性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或导则等指导性技术措施,以便设计人员进一步正确理解规范,把握规范,统一设计标准,使得建筑防排烟设计更加经济、安全、合理。

工业烟气论文篇(10)

促进文化落地生根恩格斯曾经指出:“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和符号系统,文化就是人化、人的对象化或对象的人化。”因此,在构建“大风”文化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人,并紧紧围绕一个“风”字,加强文化载体建设,加大文化宣贯力度,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职工文化生活,不断营造“大风”氛围,促进了“大风”文化的落地生根。2009年拍摄了《大风歌再起—徐州烟草商业系统三个文明建设掠影》企业宣传片,编辑印发了《徐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企业文化手册》、《风雨同舟—企业文化论文集》、《烟语风歌—企业文化作品集》和《光风霁月—企业文化故事集》等文化建设系列丛书。2010年,进一步加强了企业文化载体建设,不断推进文化建设上水平、创一流。硬件上我们在市、县两级局分别建立企业文化中心和企业文化室。制定了建设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强调了基本功能,提出了设计要求,细化了推进步骤,并围绕“大风歌起.文化架构”、“春风雨露.领导关怀”、“雄风英姿.专卖管理”、“和风拂面.服务营销”、“金风送爽.现代物流”、“德风劲吹.队伍建设”、“清风正气.党风廉政”、“光风霁月.社会责任”以及“乘风远航.企业荣誉”等九个篇章,通过动静有序、繁简相宜的声像、图文演绎,充分展示了企业文化建设成果,从而使文化中心真正成为培训企业员工的教育场所、介绍企业情况的操作平台、弘扬企业精神的文化阵地、展示企业风貌的形象窗口、宣传企业文化的有效载体。在此基础上,组建了“春风”宣传报道兴趣小组、“夏雨”文学创作兴趣小组、“金风”书画摄影兴趣小组、“玉露”读书演讲兴趣小组以及“大学生”科技创新兴趣小组;开通了“风信子”短信亲情问候平台;设定了上下班音诗彩铃;并以“烟语风歌谱新篇”为主题,在全系统组织开展了“大风印象——我爱我家”员工书画摄影作品展、“大风歌魂——我心中的徐烟”文化理念征文演讲、“大风烟韵——首届职工文艺汇演”、《徐烟之歌》歌词征集以及“2010年度大学生工作论坛”和“扶贫济困、助残敬老”、“建功立业献社会,艰苦奋斗爱徐烟”志愿者服务等企业文化系列活动。生动活泼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营造了企业文化建设氛围,树立了企业形象,展示了企业风采,丰富了职工生活,激发了员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从而为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精神需求,促进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和认知,增进员工之间的友情、理解和信任,真正使“大风”文化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显化与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十一五”以来,徐州烟草商业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通过积极构建“大风”文化,不断推进“三大战略”,促进了各项工作协调发展,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专卖打假破网捷报频传,物流中心建设成绩斐然,全国网建现场会成功召开,企业内部管理扎实有力,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三个文明建设齐头并进,企业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市局(公司)先后获得江苏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系统先进集体、全省卷烟打假特殊贡献奖、全市依法行政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以及学习型企业和省级文明行业等荣誉称号,企业内部政通人和,外部形象不断提升,全系统呈现出同心同向、共建共享的和谐氛围。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企业文化既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物质形态生产力的源泉。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用文化管企业”“、以文化兴企业”的理念,只有不断提高企业的创新力、形象力和核心竞争力,才能够实现企业跨越式的发展。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领导重视,带头参与。企业文化作为组织文化是领导文化、团队文化和个人文化的总和,其中领导者的特殊地位决定了领导文化在整个组织文化中的主导作用。因此,只有各级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大力倡导、身体力行、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真正成为企业文化的倡导者、组织者、创新者和践行者,努力营造企业有生气、服务有名气、领导有正气、职工有士气的发展环境,才能够保证企业文化建设有声有色、富有成效。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为本、以文化人。人是企业的第一资源,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既然文化是“人的对象化”或“对象的人化”,那么,企业文化建设就必须以人为本、以文化人。这就需要我们尊重人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并以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教育、启发和引导他们在开动脑筋、挖掘智慧、主动实践、积极参与的过程中了解企业的文化,认同企业的理念。同时要创造一切条件不断满足员工的需要,让他们时刻看到、听到、感悟到文化的存在,受到文化的熏陶,升华人生的境界。并通过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使企业文化始终闪耀出人性化、人情化和人格化的光芒,促使员工价值体现与企业蓬勃发展的有机统一,实现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关爱员工的和谐一致。

工业烟气论文篇(11)

前言

焦炉炼焦废气污染物主要产生于装煤和推焦两个工序,占焦炉废气污染物的60%以上。传统的拦焦车、接焦和熄焦的设备是敞开的。出焦时推焦车将焦炭从炭化室推出,通过导焦栅落入熄焦车内,炽热焦炭在此过程中跌落、破裂,并在空气中部分燃烧,产生大量烟气、粉尘。焦炉炼焦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污染物主要以粉尘为载体而存在,这些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给生产工人及厂区附近的居民带来极大危害,对 企业 和社会也造成不利的影响。六盘水德马焦化公司现有4座焦炉,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属于大型焦化企业和粉尘污染大户,为了有效治理粉尘污染,2006年德马焦化公司在1#焦炉采用了文丘里—花岗岩水膜除尘工艺进行试验,通过一年实践表明,文丘里—花岗岩水膜除尘工艺是适宜在焦炉推焦除尘上应用的。

1、文丘里—花岗岩水膜除尘工艺

高温烟尘通过拦焦车上的集尘装置(吸气罩)捕集后,由除尘风机引到炉前集尘干管,集尘干管中的高温烟尘从文丘里管顶部送入,进行初次降尘,文丘里管下部引出的烟尘从花岗岩水膜除尘器的低部进入,按至下而上方式运行,进行喷淋洗涤净化(即二次除尘)。大量尘粒被洗涤沉淀后进入熄焦池,脱尘后的烟气经风机引至烟囱排入大气中。除尘风机的液力隅合器油温由一台板式换热器与冷水进行逆向换热冷却,冷水从高位槽中用一台泵供给;文丘里—花岗岩水膜除尘器喷淋洗涤耗用水量由真空泵抽吸熄焦水池供给,洗涤后与粉尘一起进入熄焦沉淀池。

2、选用文丘里—花岗岩水膜除尘依据和必要性

2.1 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焦化准入条件》中环保要求:淘汰落后工艺,减少城市环境污染,加强企业自律,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加快技术改造,积极采用适用技术,改善生产环境,增加企业 经济 效益。

2.2 德马焦化公司焦炉设置受场地限制,周围可利用空间较小,必须因地制宜地选择除尘设施。

2.3 烟气中颗粒污染物处理器有多种。常见的有:机械除尘器、湿式除尘器、过滤式除尘器、静电除尘器等。水膜除尘工艺常用于焚烧炉、化肥制造、石灰窑及铸造车间化铁炉的除尘上。文氏管除尘器常用于炼铁、炼钢、造纸烟气及动力锅炉烟尘除尘上。将文氏管与水膜除尘结合并应用在4.03m鞍-62型焦炉出焦除尘上,在国内尚属首创。目前广泛采用脉冲袋式地面除尘站。除尘效率高,但投资亦高。对年产30万吨全焦的1#焦炉,仅除尘工程耗费上千万元。对企业而言,压力是极大的,且后期生产时对布袋需求量大。配套设施多,运行维护费用都比较大,然而文丘里—花岗岩水膜除尘工程,不包括拦焦车(含拦焦车除尘罩)在内投资在595万左右、同时占用面积小,构造及工艺操作简单,维护量小,配套设施较少,基建投资较低,净化效率高的特点等诸多优点受到企业青睐。各种除尘器性能比较见附表1。

2.4 本着投资省、经济适用、操作简单、技术成熟、可靠,净化效率高等因素,结合炼焦尘粒特点,同时符合国家的环境治理政策,又适应企业的经济状况。最终确定选择文丘里与水膜除尘相结合的除尘工艺。

3、文丘里—花岗岩水膜除尘器构造

文丘里—花岗岩水膜除尘器是湿法除尘器中一种,也叫洗涤式除尘器,它是一种利用水与含尘气体相互接触,伴随有热、质的传递,经过洗涤使尘粒与气体分离的设备。文丘里—花岗岩水膜除尘器是在花岗岩水膜除尘器前增设文丘里管,属于双级湿式除尘装置。它主要由文丘里管、水膜除尘器主筒、溢水槽、水进入区和水封锁气器及水膜除尘器副筒组成。从筒体、文丘里管、净烟室、溢水槽、灰斗、顶部烟过道等均采用花岗石内衬。

4、水膜湿法除尘工艺控制要点及运行状况

4.1、除尘工艺控制要点

1)影响除尘效果的关键之一。是从摘门机开始摘炉门到移动推焦车、推焦杆开始推焦时的操作时间把握至关重要。为确保除尘效果,当炉门摘开后不急于移开炉门,待推焦车司机用对讲机确认可以推焦时,方可移开炉门,开始推焦,使除尘风机高速运转时间与摘门推焦时间同步进行。

2)影响除尘效果的关键之二。烟尘喷淋洗涤水压达不到0.30mpa以上时,除尘效果不好,尾部烟囱排放有少量黑烟。停水特殊情况更不能使用除尘站,避免高温烟尘烤坏除尘器。

4.2、运行状况

4.2.1除尘器理论除尘效率

烟气中焦尘的颗粒愈小,对它的捕集愈困难,对0.5-5μm的尘粒其除尘净化效率可达90%以上,压力损失范围为0.80—9.0kpa,烟尘排放中的尘粒可能小到低于0.25μm。对焦粉特性的除尘,除尘效率愈高,消耗的能量也愈大。

文氏管除尘器除尘效率,对5μm以下的尘粒,其除尘效率可按经验公式估算:η=(1-9266*p-1.43)×100,

式中p——文氏管压力损失,pa

总净化效率η=(1-co/ ci)×100%.

式中ci、co——污染物在装置入口和出口浓度。

4.2.2 水膜湿法除尘运行实际效果

1#焦炉推焦水膜除尘站运行以来,改进控制点后,推焦过程烟尘的外泄量大为减少,焦侧的操作环境大有改观,减少粉尘对周边生活环境污染,其社会效益无法估量。水膜湿法除尘系统烟尘处理效果比较直观,从水的颜色变化就能观察出来。经查证,出焦过程产生颗粒物质量浓度5 g/m3-12 g/m3,烟尘污染物经过该系统处理后,颗粒物排放质量浓度不大于125 mg/m3。经过核算,该处理系统的除尘净化效率达到95%以上。达国家外排烟尘浓度≤300 mg/m3的二级标准。

该环保工程建设总投资595万元。运行成本:电费61.68万元/年,维护费3.00万元/年,人工费5.76万元/年,焦粉回收外售35.00万元/年。节约 工业 用水32万元/年。合计运行费16.44万元/年,折合吨焦运行成本0.27元/吨焦。

5、结论

从工程投资和运行的结果证明了文丘里—花岗岩水膜除尘不仅在化肥制造行业,炼铁、炼钢行业,动力锅炉以及热电行业等方面使用,还能在焦化行业应用。如能在提高小颗粒粉尘的捕集效率、除尘器出口夹带液滴和粉焦的储存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则推焦水膜湿法除尘站治理效果会明显优于干式推焦地面除尘站。因此,文丘里与花岗岩水膜联合使用的除尘方式,在实践中得到成功应用,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同类型焦炉除尘具有借鉴意义。对于中小型规模的焦化 企业 可有推广价值。

存在问题是,使用高压电源,起停时较繁琐,建议在今后的推广中改为低压电源,更有利于现场的操作和维护工作。运行操作及管理方面的问题,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与 总结 ,只有这样才能使焦化厂的除尘系统在运行及管理水平上不断提 高,达到保护操作环境防止大气污染的国家标准。

参考 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