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大学生个人消费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2-05 18:01:03

大学生个人消费总结

大学生个人消费总结篇(1)

信息时代下,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已经成为引领时代消费的主力军,其消费状况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大学生中也存在一些不合理消费现象,如恋爱花费过多,出现消费攀比,勤俭节约意识不强烈等。高等教育作为大学生教育的主力,应加强大学生的消费教育,帮助大学生培养科学合理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1]。我校从2012年5月~2013年5月对大学生展开了消费行为教育讲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报告综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不同年级的10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生72名,女生428名,一年级学生为224人,二年级学生179人,三年级学生有97人,城市学生246人,农村学生254人,年龄17~22岁,平均年龄(17.2±1.4)岁。研究组,男生63名,女生437名,一年级学生为204人,二年级学生183人,三年级学生有113人,城市学生263人,农村学生237人,年龄16~22岁,平均年龄(16.2±1.9)岁。两组学生在性别、年级、家庭住址方面均无显著差异,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研究组学生开展以下关于消费行为的讲座:(1)帮助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观念。讲座中应对学生进行“个人的收入”教育,即让学生计算自己学期消费总数及学期消费总数在家庭总收入、家庭总消费中所占的比值,通过明确的数字比较让学生了解自己上学对家庭所造成的经济负担,明白父母是怎样勤俭节约供自己上学的,从而自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合理消费,减免不必要的花费。同时在班级组织开展以勤俭节约为主题的讲座,围绕感恩父母、勤俭节约的优点等让学生多方面认识到节约的重要性,真正树立勤俭消费的观念。(2)培养学生记账习惯和理财观念。讲座中应把教会学生学会记账方法作为重要教育内容,指导学生把开支按照生活开支、学习开支、娱乐开支、其他开支等划分为四个部分,然后根据生活费总数进行合理分解,以帮助学生从总量上控制消费并进行合理分配,从长远意义看,可以培养学生理财理念的形成。(3)引导学生科学投资理财。我校护理专业以女生为主,青春期学生本身有爱美需求,加上社会一些“读得好不如嫁得好”观念的影响,把打扮视为重要事项,花费较多。男生则容易产生吸烟、购买电子游戏设备等不良消费。因此在讲座中应对学生展开“投资理财三锦囊”教育,指导学生当前哪一“锦囊”更适合自己的消费投资,使学生摒弃不合理投资,将其转移到对优秀医生或护士的标准培养上,最终使自己成为合格的医护人员。(4)鼓励学生收集绿色消费、低碳生活资料。为避免教育讲座沦为空谈,难以发挥实践作用。讲座开展前让学生上网搜集一些绿色消费、低碳生活的资料,大学生都有追求时尚、喜欢新鲜事物的特点,这种形式更利于学生接受,并自觉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1.3影响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同学的总体消费水平、记账习惯、勤俭节约观念以及消费结构。

1.4资料处理

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

2结果

实施教育讲座4个月后,对两组同学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组同学的总体消费水平和对照组相比减少了100~150元;研究组有记账习惯的学生占到81.7%,认为勤俭节约观念重要和比较重要的占到67.8%,对照组则分别为32.1%和45.3%;研究组同学的消费结构中生活开支、学习开支和娱乐开支的比例平均为1.5∶1.3∶0.8,对照组则为1.4∶0.9∶1.3,可以明显看出研究组的学习开支较大,消费结构也更趋于合理。

3讨论

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条件、学习环境的不断改善也使得大学生在个人性格塑造、人生观、价值观等认知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消费行为就是这些变化的一个突出反应。高等教育承担着大学生教育和培养的主要任务,因此应利用这一优势加大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教育,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从而帮助大学生全面成长。本组研究中,研究组同学在经过消费行为讲座后,认识到了勤俭节约观念的重要性,并在平常生活中减去了不必要的开销,使总体消费和对照组相比减少了100~150元。更重要的是,学生已经养成了科学的投资理财观念,对于医学生来说,如何加大对自己专业学习的投资,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或护士是最为关键的,研究组同学在学习投资上的明显上升说明了他们已经开始养成了正确的投资意识,在消费结构方面也更趋于合理。

综上所述,开展消费行为教育讲座可以帮助医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提高理财意识和经济独立能力,可以在医学院校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大学生个人消费总结篇(2)

调查显示,居民每个月在各类主要媒介的月均消费总额为166元。具体的媒介消费金额,按照从高到底排序如后面的表1。

由表1中可见,居民主要的媒介消费支出花费在新媒体上,手机月均使用费用达到了49.4元,占到了媒介消费总额的29.8%,互联网媒体的月均使用费达到了46.6元,占到了媒介消费总额的28.1%。新媒介的消费金额要远远多于印刷媒介的消费。用于手机增值服务的金额为7.2元,占到了手机使用费的14.6%,这说明居民花费在手机媒体功能的支出还较少,大多数支出花费在了通讯功能上。居民付费电视月平均消费金额为15.5元。印刷媒介的月均媒介消费金额较少,报纸和书籍的月平均消费金额分别是15.3元和15.5元,杂志为10元。受众每个月在电影院的观影消费金额为13.7元。

报纸的消费金额结构

有37%的人月均消费金额为0元,也就是说他们几乎没有购买过报纸,其中有一部分靠借阅或是赠阅的方式接触报纸。另外还有20%的受众每个月在报纸上的支出在1—10元。还有22%的受众每个月在报纸上之处在11—20元。(见图1)

杂志的消费金额结构

有58%的受众每个月在杂志上的支出为0元,他们有相当一部分依靠借阅或是赠阅的方式接触杂志。另外还有18%的受众每个月的支出在1—10元,以目前市场上杂志的价格估算,他们每个月购买1—3本杂志。月均消费在10元以上的受众仅占总体的24%。(见图2)

书籍的消费金额结构

有59%的受众每个月在书籍上的支出为0元,他们有相当一部分依靠借阅或是赠阅的方式接触书籍。另外还有19%的受众每个月的支出在1—20元,以目前市场上书籍的价格估算,他们每个月购买1—2本书籍。月均消费在20元以上的受众仅占总体的22%。(见图3)

电影院观影的消费金额结构

调查显示,有82%的受众月均消费为0元,而消费金额在“1—50元”,以及“50元以上”的受众分别占到总体的9%和9%。这说明电影消费主要是由少部分“影迷”或“电影爱好者”推动的,这部分人群成为电影消费的主力。(见图4)

互联网的消费金额结构

本次调查发现,有48%的受众每个月消费互联网的金额为0元,这说明在所有居民中,网民的比例还较低,只有52%的居民通过付费的方式接触互联网。在天津市的普及率还有待提高。但是,在互联网消费的人群中,消费金额在“51—100元”的人最多,占到了总体的29%。100元以上的重度消费人群也达到了13%。(见图5)

手机的消费金额结构

本次调查显示,手机月均消费金额为0的居民占到总体的15%,大多数居民有使用手机的习惯。其中,大多数的手机消费集中在“1—30元”和“31—50”元,分别占到了总体的31%和29%。月消费在“51—100元”的人占到了总体的18%,在“100元以上”的人占到了总体的7%。这说明,大多数天津市居民是手机的活跃用户。(见图6)

从增值服务的消费来看,有62%的受众没有使用过增值服务。与占总体15%的非手机用户相比,说明还有47%的手机用户没有使用过增值服务,增值服务业务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大多数增值服务的用户的消费区间在1—10元,占到了总体的21%。另有9%的手机用户月均消费在“11—20元”。月消费额在“20元以上”的人仅占手机用户的8%。(见图7)

付费电视的消费金额结构

整体来看,使用付费电视的受众占到了总体的60%,有60%的电视收视群体是付费电视的受众。其中消费金额在11—20元的用户最多,占到了总体的44%。(见图8)

大学生个人消费总结篇(3)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6-040-01

体育消费是人们在体育方面的个人消费支出。体育消费可分为狭义和广义。把握他们的消费观念,引导他们健康理性的体育消费,对体育市场的开发和体育产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价值。把握了解许昌学院在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观念、消费方式,便于对广大中部平原地区的大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使他们形成健康理性的体育消费理念。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许昌学院在校大学生167人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其他大学生为辅助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与本研究有关的大量文献资料,了解当前我国体育消费总体情况及消费理念。结合许昌本地情况,了解认识许昌本地的消费水平及消费潮流发展情况。

2.问卷调查法:在许昌学院发放100份调查问卷,总共200份,回收188份,回收率94%。有效问卷167份,有效率88.8%。问卷中涉及了体育消费额、体育消费结构以及影响体育消费的因素等问题。

3.逻辑分析法:对统计的结果进行归纳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许昌学院大学生体育消费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分析许昌学院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以实物消费为主,属实物型消费。因此个人体育消费也是处于发展之中。大学生没有个人经济收入,大多还是依靠家庭。由表1可以看出,许昌学院生的生源又大多来自农村,农村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于城市。体育设施的不完善,严重阻碍了农村体育的发展,也给来自农村的学生带来了影响:消费方式比较单一,消费观念比较陈旧。综合以上因素可以看出,许昌学院大学生体育消费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从表2可以看出许昌学院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还比较低,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总体水平不高。男生体育消费水平总体高于女生,且消费水平相对比较合理,女生体育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大多年消费额(74.2%)在100元以下,而且分布不均衡。

由表3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体育消费还都是用于购买运动服装、鞋帽、运动器材等实物型体育消费。

通过表4、表5可以看出许昌学院大学生体育消费总体上呈多样性。有部分经济能力较好的学生的消费用于参与型、观赏型体育消费。但还只是少数学生,虽然只是少数学生但这将是以后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发展方向。由表5可以看出购买体育是大学生体育消费中的新兴消费理念,在许昌学院大学生中悄然兴起。目前还处于相当弱势,值得给予关注。

(三)影响许昌学院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

影响制约许昌学院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首先是个人支付能力及合理的消费价格,其次是缺乏专业人士指导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再次是良好的消费环境和场所设施及足够选择的消费项目。经济状况是制约体育消费的最主要因素(个人支付能力和消费价格占41.4%)。大学生一般都还是纯消费者,本身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多数靠父母家庭提供生活费用,只有在有限的经济条件下用于他们认为合理的体育消费[2]。因此商品价格和个人支付能力成为他们体育消费的首要制约因素。不过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支付能力也会得到提高,以及市场经济的竞争性商品价格会逐渐趋向合理化,体育消费也将越来越兴旺。

三、结论

许昌学院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与个人实际经济状况成正比,总体上男生体育消费能力高于女生,但是整体上男女生体育消费能力都不高。商品价格和个人支付能力是制约大学生体育消费的首要因素。

参考文献:

大学生个人消费总结篇(4)

1大学生消费行为相关概念界定及说明

1.1消费及消费行为的含义

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来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广义的消费包括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生产消费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个人消费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过程。本文所讨论的消费为狭义的消费,即个人消费。

消费行为指消费者为获取所用的消费资料和劳务而从事的选择、购买和使用等活动。其主要表现为购买行为,指人们购买商品来满足自己生活需要的过程。

1.2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含义

大学生消费行为通常指普通高等院校本、专科学生在其日常生活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需要,消耗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过程。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在符合一般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特点的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点。

1.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其中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归属需求可称为缺乏型需求,只有在满足了这些需求之后,个体才能感到基本上的舒适。尊重和自我实现两种需求可称之为成长型需求,因为它们主要是为了个体的成长与发展。需求层次理论,就本文所要探讨的消费行为而言,是解释大学生消费动机的重要理论。

2. 西安市大学生消费水平现状

2.1经济来源

根据调查报告显示,西安大学生大部分收入来源是父母提供,其比例占收入来源的95%以上;此外收入的来源渠道还有勤工俭学、兼职、贷款、奖学金等。其中可支配收入方面,约59%的学生每月可支配收入在500元~700元之间;约29%的学生可支配收入在700元~800元之间;还有少部分人可支配收入不到500元,这部分人大部分家庭条件不太好,收入来源大部分是勤工俭学和兼职所得。

2.2消费结构

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是指各项消费支出在总消费额中所占的比重,其反应了大学生不同性质消费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据相关资料显示,总体消费中占比例最大的是日常生活消费,其次是交际、通讯、学习等方面的消费。对消费项目进行概括,可以分为生存消费、发展消费、交往消费和享受消费。

发展消费指大学生用于加强自身竞争力的投资消费,包括考证的报名费和培训费。无论是在消费的数量上还是消费的金额上,发展消费是西安大学生消费中的重要一部分,投入30~100元报名费考证的学生占到了31%,100~300元的则占到了19.5%,除了报名费外,还有资料费和培训费等。

交往消费是大学生为了满足情感需要、获得社会认同而进行的消费,包括通讯、网络、恋爱、聚餐等。74%的大学生每个月上网费用在30元以下,19.5%在30元~50元之间,7.5%的大学生上网费用过高,在50元以上;通讯费方面,每月50元以上消费的占到了34.2%;享乐消费主要是指大学生娱乐、旅游等方面的消费,近半的学生每学期至少出去旅游一次,旅游费用因人而异。

3西安市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特点

3.1消费结构

西安市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总体合理,基本不存在浪费和盲目消费的现象。西安市大学生消费总额中占比例最大的是生存消费。其次是发展消费,再次交往消费和享乐消费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重视,这说明大学生在加强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也开始关注生活质量。

3.2消费心理

从调研来看,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应该节制消费,而且消费时应该做好性价之间的平衡,这说明大学生总体消费观念还是比较理性的。但也有部分学生过于追求名牌,如调查品牌重要程度时,近50%的人认为品牌较为重要,而且23.5%还认为品牌非常重要,更有甚者不顾自身经济情况一意追求名牌。从中可以看出,还是有一些不良心理存在于部分大学生的消费中。

3.3消费行为

调查发现,西安大学生消费行为比较健康。近32%的学生每月生活费会有剩余,而且61%的人愿意将剩余部分转到下个月。同时,也发现大学生消费存在一些不良心理,这些心理导致了不合理的消费习惯,如近62%的人认为可以提前消费。

4西安市大学生合理消费行为引导对策

4.1个人角度

大学生应该从自身的内部出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外界的诱惑有一定的抵御能力。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经济能力决定了大学生自身不可能和独立的社会个体一样消费,更多需要家庭的供给。在消费过程中,不能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消费。所以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是非常重要的。

4.2家庭角度

从父母来说,必须有正确的消费观,要以身作则,在日常消费中要有节俭的意识。在很多存在不合理消费观念的大学生身上可以看出,他们家长的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就存在问题,自身也存在不正确的消费观念。比如,有的父母就教育子女要注重同学之间关系的培养,造成大学生在人情消费上花费过多。家庭是当前大学生消费资金的主要源头,大学生的日常消费大部分是家庭供给的,必须从根源上对大学生消费进行控制。

4.3学校角度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形成一种适度消费、合理消费的舆论氛围对当前大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之间有很强的从众性和攀比性,良好的校园消费氛围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观念。

4.4社会角度

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中,很多错误的价值观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比方说“宁可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坐在自行车上笑”就是一种极度拜金主义的体现。所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对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有着重要影响。社会应给予大学生正能量。

5结语

大学生的消费问题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关系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很多问题,都与错误的消费观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促进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大学生个人消费总结篇(5)

19世纪中叶,中国长期闭关自守的国门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所叩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完全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自然 历史 进程,促成了其封建经济的解体,带来了其传统社会所不能容纳的新的生产力和制度安排,直接刺激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步人经济近代化的历史进程中。①与传统社会相比较,近代中国是处在一种由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时期。过渡型经济形态的本质特征就决定了近代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消费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对近代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力也更加突出。本文试图从宏观的角度,采用实证 分析 和动态分析 方法 ,就近代中国消费需求总量变动和结构变动的宏观经济效应展开实证分析,说明中国消费需求变动的内在 规律 ,辨析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模式。

一、消费需求的变动对总需求的贡献

消费需求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体占总需求的三分之二以上,它的变动对总需求变动具有重要 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个人消费需求始终占绝大比重,而且其变动方向也与总需求变动方向大体一致。因此,可以说消费需求变动与总需求变动密切相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30年中,西方列强对华的侵略方式尚处于暴力扩张和争夺殖民地与市场的资本积累阶段。外来的机制品井未能从根本上打开中国市插.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生产关系尚未解体。但随着列强国内劳动生产串的曼著提高,外来 工业 品竞争能力的不断增强,以及从中国取得更多的种种特权和便利,才促使中国传统经济基础开始分解。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近代工业肇始产生。便于资料的选择.我们将中国近代经济增长视从19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

表1 近代中国个人消费需求和政府支出与总需求变动比较 单位:%

说明:AD、PC、PG分别代表支出法下总需求、个人消费需求、政府渭贯支出,AD%、PC%、PG%分别代表AD、PC、PG的增长率。

一般说来,在正常条件下(例如价格水平一定),消费需求数量的变化主要是受下列因素影响和制约的:一是可支配收入水平;二是边际消费倾向(MPC);三是消费的示范效应。如果消费倾向不变,可支配收入水平提高,那么,消费需求必然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而上升,反之亦然。假如收入水平相同,边际消费倾向大,则用于消费的支出就多,对消费品的需求就越大。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仅受其收入的影响,而且也受周围其他人消费行为的影响。高收入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模式,常常是低收入者消费行为的导向器,努力进行“模仿”,并力图尽快“赶上别人”的倾向是消费“示范效应”的典型反映。

与个人消费需求变动不同的是政府消费支出在总需求中所占的比重却呈现上升趋势,由1887年的1.04%增至1936年的5.3%,但上升幅度甚微。世界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在经济近代化过程中,随着政府 政治 和经济目标函数及行为的加强,政府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逐渐提高,特别是在实行强制式制度安排的国家中更是如此。[4]因此,必然造成总需求结构中政府消费支出所占总需求份额和增长率的大幅度提高。但我们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政府消费支出变动虽较为激烈,但与总需求变化的关联程度较弱,二者并未呈现同步波动态势,这表明政府消费支出对总需求变动的贡献力不如个人消费需求那样大。

综上所见,近代中国个人消费需求变动与总需求变动密切相关,二者的变动方向和幅度基本同步,这表明近代中国个人消费需求对总需求变动具有重要影响。成为总需求变动不断再生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消费需求总量的变动与近代中国的经济增长

无论是宏观经济 理论 还是各国的经济发展实践都证明,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相互促进关系。一方面,消费需求的增长会推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会增加国民的可支配收入,提高国民的消费水平,从而促进消费需求的增加。

近代中国经济生活中的消费者与传统社会相比较,已具有了较多近代化意义上的消费者行为特征。这种特征集中地表现在近代消费者随其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市场化步伐的加快,消费意识和消费欲望不断增强。从而导致整个社会消费需求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就近代中国经济总体而言,消费需求不断上升的变动趋势对近代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产生的正面效应是十分明显的。

按照 现代 经济学原理。在资源约束条件下,需求的增加并不能导致供给的增加,而只会导致膨胀,甚至导致膨胀与短缺并存。但如果资源约束不存在,即在既定的社会资源和生产能力尚未充分利用之前,社会总产出水平和经济增长的幅度取决于社会总需求的强度,需求增加将导致供给的增加,其中占总需求三分之二的消费需求变动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意义。

表4 近代中国个人消费需求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上表中数字不仅显示出消费需求变动与经济增长变动的方向基本一致,而且还可以看出,消费需求增长幅度大于经济增长的增长幅度。这说明。在近代经济发展中,消费需求总量扩张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刺激总供给增长的经济效应。

就近代中国政府消费支出变动对经济增长而言,在近代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消费支出对国民收入上升的乘数效应日渐显著。按照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在现存生产资源尚未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政府消费支出的增长可以导致大于几倍于其本身的社会总产出的增长。这个由于政府消费支出增长而引发的扩张过程,可以用“乘数理论”来说明。乘数理论是把经济增长(国民收入的变动)看作因变量,把政府消费支出看作自变量,阐明政府消费支出的变动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国民收人变动的数量关系。从下表中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政府消费支出引起更多国民收入增加的“乘数效应”(muitiplier effecf)是客观存在的。

表5 近代中国政府消费支出的乘数效应

从上表可以清楚地看出,政府消费支出通过乘数作用引起社会总产出的扩张和收缩的变动过程。政府消费支出的乘数与其边际消费倾向呈正向运动,边际消费倾向越大,乘数就大,乘数的作用就明显。表中数据反映了这种关系,由此可知,政府消费支出的乘数效应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对国民收入的波动起着一定的牵动作用。

三、消费需求总量的变动与近代 中国 市场供给的变化

表8 近代中国进口货物结构变动(1873—1936) 单位:%

随着近代市场经济步伐的加快和市场机制作用的增强,总需求和消费需求上升从而导致物价总水平上涨的结果是,使产品价值实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量逐步显示出来。同时,与同期西方工业化国家相比,虽然近代中国物价的迅速上涨与西欧中世纪后期的价格革命有相似之处,但其波动的幅度和涨落的速率明显低于西方工业化国家,这对近代中国工业化是有利的。较之西方国家,它受经济危机的打击较小,而在周期的繁荣时期,慢性的通货膨胀也起到了刺激经济增长和加速资本积累的作用。

四、消费需求的上升与投资需求的变动

消费与投资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会发生相互作用。西方 经济 学中加速原理(acceleration Principle)或加速作用表明,收入或消费变动会引起投资的剧烈变动。当收入增长,消费需求上升时,会带动投资以更大的幅度增加。这是因为随着消费需求的增长,为了缓解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矛盾,就必然增加消费品生产,这就要求增加对消费品生产的投资,投资的增加又要求扩大生产资料的生产,这也得增加投资。这说明,消费需求的膨胀会引致投资需求的膨胀;反之,收入减少。消费需求下降时,会带动投资需求以更大的幅度减少。因此,消费需求具有诱发投资需求同向变动的宏观经济效应。

西方 工业 化国家经济 发展 的 历史 表明,在存在消费者主权和生产者主权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产出靠需求来引导,靠投入来维持是一种必然现象。就近代 中国 而言,在其经济近代化过程中,随着市场经济步伐的加快和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运行机制作用日益增强,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自主选择虽然受到强经济因素的干扰和限制,但与传统 社会 相比,的确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和余地,特别是消费者主权具有的实际经济意义明显加强。近代中国经济生活中,需求上升要求产出上升,进而诱发投资需求上升的连锁反应日益显著。

因此说,无论从 理论 上还是实际上.西方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口持续增长条件下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和消费需求不断上升所产生的投资需求相应增长的经济现象在近代中国经济生活中也是存在的。

五、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动与产业结构及资源配置结构的变化

经济发展的过程不仅是产出总量的增长过程,更具有特征意义的是发展过程中的结构转变。 现代 经济发展理论的重大进展之一就是,从新古典经济学仅仅重视供给方面的因素,扩展到结构转变的需求方面的因素。可以说,随着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产生的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是引致产业结构转换的一个重要动因,这一新的思路和 方法 已经深深地 影响 着经济理论的发展。就近代中国经济发展而言,消费需求结构变动牵动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结构变动的经济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转换

随着经济近代化的起步和不断增长,近代中国正处于国民经济结构的转换时期。虽然这种结构转换同西方工业化国家相比较是很缓慢,但它确实是存在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结构的转换成为近代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标志。

表9 近代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动 单位:%

资料来源:据刘佛丁等著:《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70页中数字 计算 。

(二)牵动“霍夫曼比例”重新出现上升趋势

“霍夫曼定理”是以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名字命名的关于工业化发展 规律 的理论.他通过对近20个国家工业化过程中消费资料工业与资本资料工业之间比例关系及其长期变动趋势的 分析 ,得出一个重要结论:一般国家工业化过程大体要经历“霍夫曼比例”从高到低四个阶段,而在工业化程度极高的第四阶段,“霍夫曼比例”将降到1.0以下。[18](P59—60)

表10 近代中国“霍夫曼比例”的变动

资料来源:①—③据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2卷,甲表2、3计算;④严中平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科学 出版社1955年版,第105页;⑤陈真、姚洛编:《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4辑,三联书店1961年版,第93页。

(三)有力地推动了近代中国生产资料工业的发展、

一般认为,资本品工业比重及其增长速度的相对增加是工业化的主要特征。亦有学者根据资本品生产与消费品生产的关系提出工业化的三阶段理论:第一阶段为消费品工业占绝对优势阶段;第二阶段为资本品工业相对增加阶段;第三阶段为消费品工业与资本品工业均衡增长,而资本品工业渐占优势地位阶段。如上所述,近代中国工业化过程中亦出现了上述第一、二阶段的状况,这反映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水平。实践证明,在近代中国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消费需求结构变动和消费增长诱发投资需求的牵动作用日益增强,以及对生产资料的生产更快增长的依赖程度也不断上升,从而使整个国民经济即总供给得以较快增长的产出效应客观存在,并发挥着积极作用。进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近代中国消费需求具有诱发投资需求进而牵动“霍夫曼比例”重新上升的产出效应,同时,生产资料较抉增长又是需求结构变动牵动供给结构变动和供给增长效应的又一具体反映和体现。

[ 参考 文献 ]

[3] 巫宝三.中国国民所得1933[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7.

[4] 张东刚.论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制度安排与变迁[J].南开经济研究,1994,(5).

[5] 张东刚.总需求的变动趋势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M].北京:高等 教育 出版杜.1997.

[6] 刘佛丁.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

[7] 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杜.1990.

[8] 臭承明.中国近代资本集成和工农业及 交通 运输业产值的估计[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1.(4).

[9] 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內市场[M]。北京:中国 社会 科学 出版社.1985.

[11]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Z].北京:科学出版社,1955.

[12] [英]蒂姆·赖特.中国经济和社会中煤矿业[M].北京:东方出版杜.1991.

[13] 郑友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 工业 发展(1840—1948)[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杜.1984.

[14] 王玉茹.近代中国价格结构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

[15] [美]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杜,1990.

[16] 张仲札.十九世紀八十半代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粗略估计[J].南开经济研究所事刊.1987半增刊第1集.

[18] 插治.产业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杜,1905。

[19] 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z].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

[20] 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1辑[z].北京:三联书店,1957.

[21] 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费料:第4辑[Z].北京:三联书店.1961.

[24] 朱大经.十粤来之电力事业[A].谭熙鸿.十年来之中国经济[C].北京:中华书局.1948.

大学生个人消费总结篇(6)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居民的收入不断增加,居民的消费水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从宏观角度或微观角度来分析,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都直接影响国民经济运行及其发展水平。目前我国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我国居民的消费处于怎样的水平,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对宏观经济具有怎样的影响,都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

消费活动是经济活动的终点,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对于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已经有大量的经济学家和学者做了充分的研究。现在国外学术界持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是凯恩斯主义的消费函数,即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他认为消费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净收入,即居民现期可支配收入。随着居民现期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居民的消费也会随之增加。凯恩斯的这种消费理论主要是用收入来解释消费。他假设消费者是完全理性的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的主要经济活动就是储蓄和消费,并且消费会随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幅度小于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幅度。随着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增加的消费支出在增加的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减少,即边际消费倾向具有递减的趋势。由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凯恩斯进一步提出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而且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另一种是弗兰科・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这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消费函数,每个人都根据他自己一生的全部预期收入来安排他的消费支出。这一理论强调消费要受制于个人或家庭在其整个生命期间内所获得的总收入。这种理论把人生分为三个阶段:少年、壮年和老年,在少年和老年阶段,消费大于收入,在壮年阶段,收入大于消费,而壮年阶段多余的收入则用于偿还少年时期的债务和储蓄起来用于以后的养老。虽然他强调消费不完全取决于现期收入,但是,经济学家根据大量经验观察发现,消费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现期收入,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当居民收入下降或担心失业时,居民往往会推迟或削减耐用品购买,现期消费就会减少;其二,当居民收入呈现下降时,消费信贷会受到配额限制,居民就不得不削减现期消费。

三、模型建立与回归分析

我们所能想到的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如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额、城镇人口数、储蓄存款利率、价格水平、居民家庭财产情况、收入分配、税收、消费者偏好、消费信贷状况、消费者年龄构成、制度、风俗习惯等等。但考虑到样本数据的可收集性和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本文选取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城镇人口数来作为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

1.模型建立及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具体分析各要素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在这里,我们选择“居民消费水平”作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选择“国内生产总值”,即“GDP”作为第一个解释变量(用X1表示),选择“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第二个解释变量(用X2表示),选择“城镇人口数”作为第三个解释变量(用X3表示),所以模型可以假定为以下形式:Y=β0+β1X1+β2X2+β3X3+μ,其中μ代表随机干扰项。下面将分别详细说明每个解释变量所代表的意义。

(1)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即GDP,是指既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国界范围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我们知道,消费需求是收入的函数,而收入又取决于生产,所以,随着生产的发展,收入不断增加。因此,生产发展水平及其增长速度就成为影响消费水平的重要因素。

(2)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指的是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其他非义务性支出以及储蓄的收入总和。它是每个居民总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等费用后的收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决定储蓄水平的一个重要因子,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居民储蓄会直接随之增加,所以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就意味着居民自己的银行储蓄的增加,就可以为以后的购房、购车、养老、医疗保健做准备,这样就会对居民的消费支出产生很大的影响。

(3)城镇人口数

在这里,我们选择城镇人口数来代表人口的多少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在消费总额为既定的一个数时,人口的规模和增长速度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消费水平。如果人口的规模较大,即这里的城镇人口数较大,能够消费的人数增加,需求扩大,居民的消费水平必将上升;反之,如果人口的规模较小,能够消费的人数减少,需求减少,居民的消费水平必将下降。所以城镇人口数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

2.回归结果分析

本文数据来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样本为2004年到2014年11年间的年度数据。做OLS线性回归,得出的回归方程为Y=13004.7+0.022067X1+0.3895632X2-0.276239X3+

μ,该模型可以初步通过经济意义上的检验,系数和符号也都符合经济意义。用Stata软件做OLS回归后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注:其中v3,v4,v5分别代表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口数。

从上述模型结果中可以看到,拟合优度:R2=0.9995,这意味着,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城镇人口数联合起来一起解释了这个消费水平样本中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波动的99.95%。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可决系数很高,模型的拟合优度很好,这表明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及城镇人口数联合起来确实对居民消费水平有显著影响。并且模型通过了F检验,说明方程整体是线性显著的。回归后t值也都通过了检验,说明各个变量也都是显著的。

我们可以看出,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国内生产总值(GDP)每增加1亿元,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就增加0.022067元;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就增加0.3895632元;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我国城镇人口数每增加1万人,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就减少0.276239元。

在这里,城镇人口数的符号与前面预期的出现了不一致的现象,即我国城镇人口数的增加会导致居民消费水平的下降,这里解释为:城镇人口数增加可以说明我国的儿童人口和老龄人口相对于劳动人口的比例上升。我国在2000年时,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了7%,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老龄型社会;到2012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4.3%,已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到2014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则达到了2.12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5.5%。这明显出现了未富先老的迹象,大大增加了经济发展压力。因此,长时间内,在这种老龄型社会下居民消费的增加会导致人均资本存量下降,进而影响到将来的产出水平,这样就抑制了将来的居民消费,导致居民消费水平的下降。所以城镇人口数的符号是符合经济意义的。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利用2004年至2014年的统计数据,探讨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与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口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我们可以得出: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会导致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城镇人口数的增加会导致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下降,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整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对居民消费水平有一定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越好,国内生产总值也就会上升,国民收入也就会提高,在人口不变的情况下,人均收入也就会提高,购买力就会上升,从而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就会提高;反之,一国的经济越差,国内生产总值也就会下降,国民收入也就会降低,在人口不变的情况下,人均收入也就会下降,购买力就会下降,从而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就会降低。所以政府应大力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内生产总值,提高国民收入,最终达到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目的。

第二,城镇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民的消费水平影响最大。正如凯恩斯所认为的那样,居民消费会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即前面所提到的边际消费倾向变化率为负值。但在总体上,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居民用于消费的收入就会增加。因此提高居民消费水平,还是需要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首先,要逐步扩大个人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其次,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居民拥有财产性收入。再次,改革税收政策,强化税收的调节作用,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最后,扩大政府和企业对个人的转移支付,增加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第三,在消费总额为既定时,人口的规模和增长速度直接影响了消费水平。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比消费总额增长率要慢,消费水平必将有较快的提高;如果人口自然增长率快于消费总额增长率,消费水平必然下降。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对居民消费水平有很大影响,所以根据我国人口现状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放开了二胎政策,旨在把提高人口素质和解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放在一起考虑,制定一个增长合理、能够提高质量并且能优化年龄结构的综合人口方案,这样,适当的人口增长就可以有效带动消费。

参考文献:

[1][美]杰弗里・M・伍德里奇.计量经济学导论(第五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杨冰.居民收入与消费关系的统计分析及对策[J].北方经济,2008(8).

大学生个人消费总结篇(7)

了解:①收入水平、物价水平等因素对消费的影响;②不同的消费类型。

理解:消费结构含义与恩格尔系数。

2.能力目标

综合认识影响消费水平因素的能力,辩证分析我国消费结构变化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正确看待我国消费结构变化,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①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②恩格尔系数的意义。

2.教学难点:对贷款消费的认识;比较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教学方法】

自主研习、合作探究。

【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

本课设计理念:在新课程理念和我市活动单教学模式的指引下,通过自主研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将课堂交给学生,自主生成,教师点拨提升,共同完成学习。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数字十年:百姓生活变化大》约2分钟,抛出问题:为什么百姓的生活消费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引入课题,指导学生进入第一目题的自主学习。

二、讲授新课

(一)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近年来,我国消费率偏低、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制约了消费的扩大。目前,由于城镇居民中高收入阶层与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中低收入阶层收入预期不断下降,加上医疗、教育、住房等花费日益昂贵,对钱袋子产生“挤压”效应,中低收入者的消费欲望受到压抑,难以有效释放。此外,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证券投资市场持续低迷等因素,也让一些中高收入者财富缩水,收入预期下降,使这部分群体的消费意愿受到影响。

运用“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的知识说明上述材料体现的经济生活的道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

学生小组讨论,展示答案。

教师归纳,用多媒体展示规范答案,强调用课本语言表达:

(1)消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2)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制约了消费的扩大,这体现了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

(3)中低收入阶层收入预期不断下降,导致消费欲望受到压抑;一些中高收入者收入预期下降,使这部分群体的消费意愿受到影响。这体现了居民消费水平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4)由于城镇居民中高收入阶层与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导致我国消费率偏低,这体现了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

(5)医疗、教育、住房等花费日益昂贵,中低收入者的消费欲望受到压抑,这体现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

教师归纳知识点:影响消费的因素(略)。

教师紧接着追问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人们的消费水平呢?我们该怎样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学生合作探究)

教师归纳总结:

一、影响消费的因素如何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措施)

1.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根本因素)促进经济发展。

2.收入水平宏观调控,保障供给,稳定物价。

3.物价水平宏观调控,保障供给,稳定物价。

4.人口数量控制人口,计划生育。

5.商品因素(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等)及服务态度、购买方式、商店位置、售后服务等提高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6.消费心理及消费观等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7.……

设计理念:在学生自主研习、合作探究、教师归纳过程中,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激发彼此的思维火花,生成知识。

(二)消费的类型

1.结合18页“贷款消费的知识”请学生议一议:你们家有哪些物品是通过贷款买回来的?为什么要贷款购买?如何正确看待这种消费方式呢?(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评)

在购买住房、轿车等商品或家居装修时,一次性付款可能会超出买主的支付能力,在收入稳定且比较乐观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预支未来收入进行消费。

除了上述的大宗物品的消费可选贷款方式外,有没有其他消费也可以选择贷款方式呢?助学贷款。这种方式既可以帮助学生本人及家庭渡过暂时的经济难关,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工作的激情。

误区点拨:正确认识贷款消费,弄清贷款消费≠超前消费。

(1)贷款消费——预支未来收入进行消费,即“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对于那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的个人或家庭,贷款消费是可行的、明智的。贷款对消费者来讲,它能满足消费者的生活需要,提高生活质量;对社会来讲,贷款消费能促进生产,推动经济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对银行来讲,贷款可以增加银行的贷款利息,增加银行的收益。尤其在买方市场情况下的贷款消费也是一种合理的消费,不属于超前消费。因此,国家在政策上是予以支持和鼓励的。

对于那些收入不稳定,对未来收入也不看好的个人或家庭,贷款消费是不可行也是不明智的。它不仅对银行不利,使银行贷款成为不良资产,而且会加重个人负担,对个人生活不利,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将是负面的。因此,随着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发展,国家会进一步加大对贷款消费的管理。因此,贷款消费≠超前消费。

超前消费是背离自己的实际收入水平和收入能力,明知自己无力消费却盲目攀比,搞一步到位的消费方式。这种消费方式不仅不利于个人家庭的完善发展,也不利于整个社会的繁荣发展,是坚决要反对的消费行为。

(2)租赁消费——不变更该商品的所有权,而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

比如对儿童玩具、不需反复翻阅的书籍、婚纱等的消费,采用租赁消费的方式,有利于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2.举例区分:生存资料消费(如:基本衣食住行满足较低生活层次的需要)、发展资料消费(如:接受教育、技能培训、健身房消费等提升个人素质的消费)、享受资料消费(如:旅游、音乐会等消遣、悠闲、娱乐的消费)。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比重将逐渐增加。

教师归纳:

设计理念:引发思考,突破难点。从学生身边的事例说起,尤其是引用助学贷款、租赁消费的例子,帮助学生树立绿色消费的理念,激发学习动力。

(三)消费结构

1.什么是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含义——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即:

消费结构=各类消费支出/消费总支出

注意:消费结构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2.恩格尔系数的含义、恩格尔系数变化与消费结构变化的关系

运用课本19页下半部分的知识分析课本右侧图表中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自主学习、展示、点评)

图表反映1998年以来,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均呈下降趋势。说明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改善,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分辨下面说法是否正确:食品支出增加,恩格尔系数必然提高;反之,恩格尔系数降低,意味着食品支出减少。

注意:恩格尔系数是个比重数据,而不是绝对量。

设计意图:以表格形式呈现知识,既要学生学习图表题的做法,又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回顾所学,总结提升

大学生个人消费总结篇(8)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3)04-0026-03

1、前言

追溯国内高职院校的起源,沿着时间的脉络来看,发展历史并不久远,19世纪80年代初高等职业教育才开始起步,可视为发展的初期阶段,随着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进入20世纪90年代社会对高职人才需求的巨大空间,高职教育高歌猛进地持续蓬勃发展,无论是高职院校的数量还是在校学生的人数,皆与普通高校相媲对,一个庞大的带有明显高职特色的大学生体育消费群体便由此诞生了。

近几年国内学术界的学者对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然而几乎所有的都是针对本科生群体的体育消费的调查研究,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研究却是寥寥无几。

因此,借鉴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导师的指导修正,编制针对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调查的问卷,对南通市高职大学生当前的体育消费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揭示了当代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的现状和不足,探讨南通市高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各种外显及内隐的体育消费特质,势必对优化南通市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结构提供理论的依据。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南通市高职院校在校普通大学生。因为体育系学生的专业原因势必会影响数据,造成分析结果和结论的偏差,所以调查对象排除高职院校体育系学生。

在实际调研过程中,采用随机非概率抽样抽取了南通市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紫琅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南通纺织职业学院4所高职院校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研究。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中国知网、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等数据库、南通大学图书馆进行资料的搜集查寻,对各种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和出版的著作的文献进行梳理,归纳总结相关经验。

2.2.2 问卷调查法

本文依据研究目的设计了南通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调查问卷,根据不同场所,进行了抽样调查,抽样范围包括南通市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紫琅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南通纺织职业学院4所高职院校,共随机现场发放调查文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1份,回收率95.3%,有效率为93.1%,回收率与有效率已能满足统计分析的基本要求。

2.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计算机软件Spss19对数据进行录入。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高职院校学生对体育消费的态度

“态度”作为消费者行为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针对对一个特定的对象的喜爱或不喜爱的方式行动的习得倾向,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改善及及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花钱买健康已成为一种时尚。作为当今消费的时尚重要部分,高等职业职院校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体育消费态度影响着他们的消费行为。

通过分析南通市四所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体育消费态度调查显示:认为体育消费非常有必要的占30.5%,有一半多的学生认为体育消费正常的占55.7%,很少人认为体育消费是奢侈生活占13.8%。

由此可见,南通市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有积极向上的体育消费的态度,乐于运动,愿意体育消费。南通市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的这种体育消费的态度推动了南通市全民健身运动体育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

3.2 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观念及体育消费动机

消费观念是人们对其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一种心理倾向。南通市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动机各有不同,笔者根据调查将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总结为:首要的是强身健体(77.2%),其次休闲娱乐(64.8%),再有社会交往(32.4%),最后是审美追求(22.6%)。

以上数据表明,南通市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体育消费注重体育的功能,他们认为体育运动促使他们健身娱乐,在体育活动的娱乐性健身和体育活动中获得情感满足。

而且通过调查还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男女的消费动机有着明显的差异,男生比较偏向于追求运动满足感和社会交往,这说明男生是通过体育运动或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达到自我满足的心理,并想以体育运动为桥梁扩大自己的社交圈;而女生追求审美以娱乐至上,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男女这种差别与男女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非常符合,也与不同的生活环境和追求的价值有所不同有关。

体育运动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健康为主要目的,所以高职院校大学生更应注重身体练习重在参与,选择体育消费项目应以健康为主。

3.3 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结构

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的动向是从体育消费结构中体现出来的,体育消费结构由内部的构成因子和各因子所占总体的比例所构成的,体育消费结构可以分为有形性体育消费(实物型体育消费)和无形性体育消费(娱乐型体育消费),细分可主要归纳为如下几种主要类型:

有形性体育消费是针对有形实物产品的消费(运动服装、球、球拍等小型体育用品以及运动饮料体育期刊上的消费)。调查结果显示,南通市高职院校男生体育实物购买型体育消费占46.2%,女生有形性体育消费占34.4%,在有形性体育消费方面男女生有着显著性差异显,结果表明男生比女生更舍得用体育用品来进行体育锻炼与健康投资。

无形性体育消费可以分为运动参与型体育消费、观赏休闲型体育消费、阅读休闲型体育消费、型体育消费。

学生们主要通过各种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体育培训班等各项体育实践活动来参与体育活动,其所所支付的费用称为运动参与型体育消费。

调查得知,观赏休闲型体育消费男生占总消费的39.6%,女生占总消费的58.2%。此项消费的男女生显著差异的存在,可能是由于女生不爱动或者努力学习的同时想要健身美体的原因,同时说明男生更乐于免收费用的体育项目进行体育锻炼。

观看欣赏体育表演体育比赛与电视转播等项目支付费用的消费称为观赏休闲型体育消费,男生占4.9%,女生占3.8%,所以男女在观赏休闲型体育消费无显著差异。

调查研究其原因:

一是所调查的四所院校皆是地方院校,高水平的体育表演与体育赛事甚少,学生参与消费的机会少;

二是所调查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受经济条件所限,商业性的体育赛事消费又过高。

学生所购买体育报刊书籍音像制品及上网等费用称为阅读休闲型体育消费。结果表明,男生占9.5%,女生占7.9%,这说明南通市高职院校学生了与体育运动,注重训练效果,但是获取体育信息的途径上还有待加强。

学生在购买各种体育所支付的费用称为型体育消费。调查结果显示,此项消费男生占2.5%,女生占0.8%,所占比例最低;体育并不受学生们欢迎,也许是由于学生们的消费观念所导致的。

在进一步的追踪调查与统计分析中,发现南通市高职大学生大多数参与娱乐型体育消费,对于观看体育赛事等高消费的项目是很少的,其高消费能力偏低;而且娱乐型体育消费男女生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娱乐消费欲望大于女生。这些数据表明南通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中明娱乐型体育消费所占比例较低,他们的娱乐型体育消费水平需进一步拓展。

3.4 南通市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可以从两方面体现出来:一是在一定时期内为满足生活需要而消费各种体育物质产品,二是在一定时期内劳务产品的数量,从量的方面体育消费水平能够反映个人体育消费在某时间段的水平。

从调查结果来看,年均体育消费金额在700元~1000元之间的人数占南通市高职院校大学生占总人数的19.5%,1001元~1500元之间的占消费总人数的32.3%,1501元~2000元之间的占消费总人数的11.2%,而700元以下、2001元~2500元之间,以及2500元以上的仅占消费总人数的3.7%,从以上数据中可得知,500元~2000元是南通市高职大学生的年均体育消费主要区间,其中居于1001元~2000元之间的最多。

这说明南通市高职院校大学生年均体育消费水平较高,对于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而言,南通市高职院校大学生这个群体存在巨大的商机。

3.5 南通市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项目

由于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性质和学生们消费观念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南通市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项目主要集中在课余时间和校内的社团活动等集体活动,导致了体育课获得的信息量与其参加的这些体育项目的不平衡,参加体育运动的欲望与现实参与的矛盾。

在体育运动项目中男女青睐的项目也大不相同,但是主要集中在球类和健美类项目的体育健身活动。男生喜欢力量型对抗类的集体项目,例如舍友,班级校内的团体比赛与课余时间的篮球活动,还有羽毛球、乒乓球、散打、足球、网球;女生较男生则偏向于健身美体塑形减肥的体育项目消费,如乒乓球、健美(身)操、羽毛球、体育舞蹈,所以在体育健身项目选择上男女生存在显著性差异。

4、结论

(1)南通市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有积极向上的体育消费的态度,乐于运动,愿意体育消费。南通市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的这种体育消费的态度推动了南通市全民健身运动体育消费市场的蓬勃发展。

大学生个人消费总结篇(9)

中学生是未来城市生活的主体,也是当前开展体育活动的主群体之一,他们的体育消费情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未来体育消费的走向。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的抽样采取随机抽样法,在河北省的11个地级市的市区中,每市随机抽取1所中学(沧州、廊坊、唐山各2所),共14所学校,每个市抽取200名女生(初、高中各100份),共2200名在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女生中随机抽样。

2.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等。共发放调查问卷2200份,收回2084份,占94.73%。其中有效问卷2060份,有效率为98.85%;初级中学为1061人,高级中学为999人;对所获数据进行了数理统计。

二、结果与分析

1.河北省城市中学生体育消费水平总体现状与分析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和体育劳务或服务消费资料的数量,可用价值(货币)单位来表示。”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城市中学生在体育消费金额方面的调查,从货币单位上体现出其目前的体育消费水平。在所有2060份有效问卷中,中学生每年平均体育消费水平为291.18元,(经区间估计,95%置信区间)其中年度体育消费金额在801元~1000元以上者为423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0.53%;601元~800元者为17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8.64%;401元~600元者为29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4.42%;201元~400元者为47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22.86%;200以下者为69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3.54。

近几年我国人均消费有了较大发展,但总体消费水平相对还很低,最新的《中国统计年鉴-2007》中的数据显示,我国2007年的全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为8472.20元。当今美国社会在消费观念中认为体育消费应占全部生活支出消费总额的20%左右,如果把河北省城市中学生体育消费与之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可以说,河北省城市中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总体上还是相对较低的。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可能是:一是中学生的学习任务很重,较少有余暇时间也就很少进行体育方消费了;二是河北省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普遍很低,除了必要的生活支出外,用于体育消费的钱相对有限;三是国家对于体育商品的宣传力度不到位,尤其是对体育劳务方面进行消费的宣传与外国相比差距更大。

2.河北省城市中学生体育消费结构总体现状与分析

“体育消费结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体育消费过程中消费各种不同类型的体育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它是一定体育意识和消费层面的具体反映。本研究把体育消费分为观赏型、实物型、参与型三种类型,将中学生可能涉及到的体育消费归纳为常见的六类,分别是:(1)体育服装、鞋、帽;(2)体育报刊杂志、音像制品等;(3)到收费场馆锻炼门票等;(4)观看体育比赛、表演门票等;(5)体育运动器材;(6)参加体育专业知识技能培训等;(7)其他(在问卷以外的有关体育的消费)。调查显示(经区间估计,95%置信区间),体育服装、鞋、帽类消费是河北省城市中学生体育消费的最主要内容,占所有体育消费方式总金额的54.76%~58.92%;其次是体育报刊杂志、音像制品费用,占体育消费总金额的9.31%~11.89%;到收费场馆锻炼门票费用,占消费总金额的8.95%~11.45%;观看体育比赛、表演的门票费用,占体育消费总金额的8.37%~10.29%;购买体育运动器材费用,占体育消费总金额的4.75%~6.67%;参加体育专业知识技能培训费用,占体育消费总金额的4.03%~5.83%;另外是本问卷以外的有关体育的消费,占体育消费总金额的1.74%~3.00%。在河北省城市中学生的消费行为中,实物型消费的比例明显高于观赏型消费和参与型消费比例。

3.不同性别中学生体育消费水平、结构、影响因素的差异

数据显示,在801元~1000元以上和601元~800元水平段男生消费金额明显高于女生,经方差分析p≤0.01,说明不同性别中学生在这两个水平段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而在200元以下的比例女生要比男生高出10%左右,其他在401元~600元和201元~400元的两项中男生和女生人数比例差异不大,但在消费的总额上男生要高于女生。可能是男女生之间各自的性别特点及体育意识的差异造成的这种结果,如余暇时间里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频度、内容项目、时间结构上的差异等。

三、建议

1.有关部门应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加大减负力度,使中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从事参与型和观赏型的体育消费。

2.强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消费意识教育,使其树立起健康的消费观念。特别是城市中学女生,让其认识到哪些消费更有益于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而激发其体育意识的内在动力,切实保障和促使她们投入到中学生实质性体育人口的队伍当中,不断增加无形的劳务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

[1]钟天朗:体育经济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

[2]罗建英张辉:浙江省部分高校学生体育消费调查[J].体育学刊,2001,8(6):47~50

大学生个人消费总结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目前社会上存在的几种主要的消费心理,并懂得看待、评价各种消费心理;准确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含义。根据理智消费的原则,模拟一份家庭消费计划, 结合个人行为,说说怎样才算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2.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深入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参与生活实践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向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使学生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使学生养成适度消费、量入为出以及避免盲从等消费观念使学生成为理性的消费者。

教学过程

1.课前探究。将学生分为4大组,设计问卷,深入学校不同年级调查中学生消费现状及消费心理 ,并撰写调查报告。(设计意图:该调查是学生自身及周围同学实际生活的情况,易于实行、花费时间少。既可以把调查的结果用于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反思自己消费行为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又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调查、分析、总结等综合能力。)

2.导入新课。教师:课前引言。学生:上台用多媒体展示: 《通化市第一中学学生消费现状》问卷调查的调查背景、调查人数、调查时间、调查内容以及通过调查所发现的一些问题。(设计意图:数据结果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增强说服力、调动积极性、提高实效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多思、多说、多做;回归生活。)点评:略,并导入新课。

3.展示:本节课题。设问:阅读教材,找出生活中不同消费行为归结起来究竟是由哪些消费心理引起的?并分组完成学案表格,并由小组代表讲答案与大家一起分享。

展示: 1.消费心理面面观。

(设计意图:本块内容简单,教给学生自学,简单提问即可;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观点,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得到结论,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学生知道正确的消费观需要参考哪些要素,从而在消费过程中自觉践行正确消费意识。)师生合作,完成上表。教师:上面我们分析了4中消费心理的特点,下面我们一起来巩固一下:展示:4中不同鞋的广告。设问:4种不同鞋的广告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消费心理?学生:略。总结:盲目从众不可取,过分求异吓死人,虚荣攀比活受罪,理智求实乐融融。因此,(引出下个问题)我们要做理智的消费者。

展示:2.做理智的消费者。

大学生个人消费总结篇(11)

近年来很多调研发现多数大学生饮食不规律,比如不吃早餐、吃饭速度太快、零食代替正餐等。而医学院学生因学科性质导致学习任务较其他学科更重,这就对医学生体能健康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培养医学生良好的饮食习惯,树立正确饮食观念,增强体质,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本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面谈访问的方式对261名在校医学生连续一周的三餐消费进行调研,本次访问学生的范围为2015级到2012级四个年级,包括临床、护理、检验等10个专业,访问期间每位同学的数据均真实有效,有效率达到100%,希望通过调研发现医学生饮食规律,并发现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医学生三餐消费现状

1.基本信息

本次调研的261个有效样本中,男生78名,占比30%;女生183名,占比70%。2012级14名,占比5.37%;2013级49名,占比18.77%;2014级93名,占比35.63%;2015级105名,占比40.23%。

2.分析结果

(1)男女生三餐消费分析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男生早、午、晚餐消费均值分别为2.46元、2.55元和6.55元; 女生早、午、晚餐消费均值分别为2.64元、2.71元和5.61元;总体消费均值分别为2.59元、2.66元和5.89元,可以看出晚餐消费显著高于早餐和午餐。通过方差分析可以看出男女生在早餐和午餐的消费上无显著性差异,但是晚餐的消费上男女生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的消费高于女生。

(2)不同年级三餐花费分析

从表3和表4可以看出,早餐和午餐消费各年级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晚餐各年级无显著性差异。其中早餐2012级和2015级的消费高于2013级和2014级,午餐2015级高于2014级。

(3)各专业三餐消费分析

从表5和表6可以看出,不同专业在早餐和午餐的消费上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晚餐的消费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口腔专业的晚餐消费为6.59元,显著高于临床(5.78元)、护理(5.43元)、药学本科(5.84元)及中药学专业(5.70元)。

(4)早餐、晚餐消费情况统计

在本次调研中,星期一到星期五早餐无消费频次分别为17、20、22、24、23,总计106人次,占总消费人次的8%,其中男生早餐无消费频次为70,占总频次的66%,女生早餐无消费频次为36,占总频次的34%;从年级角度分析,2012级到2015级频次分别为0、11、78、17,分别占到总频次的0%、10%、70%和20%;星期一到星期五晚餐无消费频次分别为21、20、23、28、30,总计122人次,占总消费人次的9%,其中男生晚餐无消费频次为20,占总频次的16%,女生晚餐无消费频次为102,占总频次的84%。

医学生三餐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医学生三餐饮食中存在下列问题:

1.晚餐消费明显高于早餐和午餐,且男生晚餐消费显著高于女生。在调研中可以看到,晚餐平均消费为5.89元,而早餐和午餐分别为2.59元和2.66元。这说明大部分同学早餐和午餐吃得比较随意,而晚餐吃得比较多,这与“早餐吃好,午餐吃饱,晚餐吃少”的健康饮食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从而形成“早餐马虎,午餐凑合,晚餐丰富”的饮食习惯。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很多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或者直接将早餐与午餐合二为一,从而忽略或随意对待早餐,造成早餐营养摄入不足;而相关研究表明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不足的学生创造力、数字运用能力、想象力及身体发育都会受到影响;而午餐消费与早餐消费无显著性差异的原因也是因为下午有课或食堂就餐人数较多,为争取更多的休息时间而随意解决;晚餐消费较多的主要原因是晚上课余时间较多,外出就餐机会增加以及聚餐等使得晚餐消费金额或消费量增加。

2.不同年级三餐消费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2012级和2015级学生早餐消费高于2013级和2014级;2015级午餐高于2014级。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2015级同学是大一新生,刚从高中阶段转入大学阶段,还继续延续高中阶段的生活规律,而2012级同学因专业课较多,健康专业知识较丰富,因此比较重视早午餐。

3.男生不吃早餐的比例远高于女生。本次调研的261名学生中不吃早餐的比例仅为8%,相比较武汉大学调查的近两成学生坚持一日三餐的调研结果要好很多,但在这8%的同学中,男生占到66%,远高于女生的34%,从年级角度分析,2014级学生不吃早餐的比例最高,占到70%。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医学生所学医学知识远多于其他学科学生,因此不吃早餐的同学仅占8%,但多数同学早餐质量不高,2014级学生因年级过渡导致生活规律变化,课程多、懒惰、准备四级考试等原因使得他们不吃早餐的比例最高。261名学生中不吃晚餐的同学占调研总数的9%,其中男生16%,女生84%。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女生的饮食习惯好于男生。

建 议

1.进行科学营养知识健康教育。要利用医学院校优势全面开展大学生营养健康知识教育和宣传,改变大学生在食物选择消费、膳食行为中存在的误区,逐步提高大学生营养知识水平。

2.树立正确饮食观念。通过正确营养观念的宣传树立,将营养观念与饮食行为主动结合,改变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并针对年级、性别、专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建立个性膳食结构,努力使每个人达到最佳状态。

3.建立正确的饮食消费行为习惯。教师应在课程教学及日常生活中正确引导学生饮食消费习惯及消费行为,特别是大一和大二学生的饮食教育。同时大学生也应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及自我实践,将健康饮食习惯自觉地体现到日常生活中。

4.培养学生养成饮食计划的习惯。通过进行饮食计划比赛等方式让学生养成根据身体状况每周作一次饮食计划的习惯,将饮食计划丰富化、多样化,建立个性合理的膳食结构,提高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宋晴葵:《大学生饮食消费行为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商场现代化》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