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质量与安全管理大全11篇

时间:2022-03-26 10:27:53

质量与安全管理

质量与安全管理篇(1)

中图分类号:F253.3文献标识码: A

建筑施工管理中的安全与质量管理,是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中的两大重点,对建筑施工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影响施工质量,施工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安全事故发生。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好施工管理中的安全与质量管理,从而使工程顺利的完成。

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是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任何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都离不开对质量安全的管理,同时它也是整个项目施工管理中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处理好安全和施工这一对不可避免也不可回避的矛盾,在组织施工的同时也要注重狠抓落实安全问题。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存在两种落实好安全问题的方法:一种方法是事故发生前抓,各方面都充分准备好;一种方法是事故发生后再抓。这两种方法产生的结果是大不一样的,一定要做好工程建设项目的危险点辩识与分析工作,同时要落实好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安全时刻处于“在控和可控”的状态。尽量做到在事故发生前抓安全,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

二、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与安全管理的措施

1、完善相关的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法律法规

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从长远角度出发,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有法可依,这样才能将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纳入法制轨道,让建筑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形成新型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管机制,确保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同时还要改进安全监管方式,加大自身的执法力度,切实履行对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职责,加强“市场”与“现场”联动。在施工资质的审查环节以及招投标监管环节,切实行使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严把建筑企业市场准人关,不断充实、优化、整合建筑监管资源,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彻底改变重审批轻监管的管理方式,将有限的监管资源调整到安全监管工作方面。

2、 加强施工企业自身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力度

企业要想长远发展,要想在社会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就必须重视工程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精品工程,提升自身社会竞争力。因此在进行招标的时候,要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依法进行招标和报建,寻找有实力和负责任的单位进行相关的设计、勘察等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强化企业主体责任,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3、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

施工人员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许多施工单位的从业人员整体安全素质不高,大部分一线作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工程质量安全意识缺乏,至有的企业把施工任务通过转包、违法分包或以挂靠的形式,包给一些根本不具备施工条件或缺乏相应资质的队伍和作业人员,给工程质量埋下隐患。因此要对现有的施工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提升其专业水平,不断招聘高水平的专业人才,补充施工队伍,时加强施工质量安全意识的培养,针对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进行提升,确保在施工中能正常施工,遇到问题能及时解决,保证施工质量不受影响。

4、 确保施工用料的质量和机械的正常使用

针对施工材料的使用,施工企业应该严格规范材料采购流程,采购人员在采购时,必须严格执行材料的检查验收手续,保证所采购材料合格,进行科学的检测,在材料进场前必须先报验,合格的材料才能进场。同时要对使用机械进行及时的保养和维修,并进行相关的登记,加大建设工程施工机械管理力度,把好人场关,淘汰不符合要求的塔吊等起重机械,对起重机械的产权单位、租赁单位实行登记、验收、检测制度.使起重机械的管理逐步规范化,确保施工机械能够发挥最大的使用价值,确保施工按时保质完成。

5、加强施工队伍质量安全意识的培训工作

应结合建筑工期,定期或不定期对从业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进行培训与教育,培养其对企业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全面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培训结束后,要对所有人员进行相应的考核。对于农民工而言,普遍存在着文化素质较低、理论学习较难、理解问题能力相对较差的现象,则应重点对其进行强化培训,使其从思想上对施工质量安全的重要性真正重视起来,避免出现质量安全问题。

6、完善施工安全以及质量管理监督系统

对于承建企业来说,企业的管理者应当正确认识施工安全及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安全及质量管理监督理念,完善相应的施工安全防护系统,并且要安排专业的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同时,在建筑工程竣工后,应当严格进行验收环节工作,及时发现所存在的安全以及质量问题,并采取恰当的解决措施。此外,可以考虑引入计算机信息技术来加强建筑工程的安全与质量管理水平,并且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将实际施工进展状况及时传输至网上,以获取相应的安全及质量管理工作反馈,从而有利于监理部门及时依据具体施工情况,对施工进行相应的调整。对于国家来说,应当完善建筑工程相关施工标准以及质量管理工作,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及法律法规,为房屋建筑施工提供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及法律基础,以规范建筑市场的运转秩序,提高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及质量管理意识。

7、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工作

这主要表现为对建筑工程现场的施工设备防护工作,应当对进场的施工设备进行严格的性能检查,重视在安装完成后对设备进行安全调试工作,对于已经报废的设备要坚决淘汰掉。同时,对于已经购买并付诸使用的设备应当完善相应的备案管理制度,充分记录设备在使用时出现的故障以及维修保养状况,严禁违规指挥与违规操作运行中设备,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8、加强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要仔细审核相关技术文件以及报表,做好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检查工作,包括开工前的检查、工序交接的检查以及停工之后再复工检查。此外,质量管理监督人员应当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巡视,必要时采取跟班与追踪检查措施。对现场进行质量检查通常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及测量法这三种。观察法指的是依据相关质量标准采取目测外观、手感检查及音感检查等方式。对于光线较暗难以看清的部位,可以利用镜子的反射和灯光的照射等手段进行检查。实验法就是通过实验手段,判别审核房屋建筑工程质量水平。而测量法就是在现场进行实测,将所测量到的数据与质量标准规定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判断建筑工程的质量能否合格。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工程管理人员长期坚持、探索和创新。运用多种内在办法,政府监管、舆论监督等手段,通过诸多因素的优化组合、配备和协调, 构建起完善、有效的安全质量保障体系,使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质量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健康化的发展轨道,从而全面提升其管理水平,最终实现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孙建钢,梁桂发. 浅析建筑施工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措施[J]. 科技资讯. 2011(01)

[2] 黄慧.探讨建筑施工企业现场工程质量管理[J]. 科技资讯. 2009(10)

质量与安全管理篇(2)

1.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关注要点

1.1施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安全管理问题

土木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场地行为、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管理,主要管理和控制的是施工中人的行为、物和环境状态等等。土木工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场地设施和安全管理,主要是管理现场设备和对场地清洁,是否有人对场地进行及时的清理,是否能够安全正确地对设备进行操作指挥,土木工程施工人员是否带着安全帽,是否具备高处作业的安全装置。安全技术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施工管理者应该根据每一个土木施工项目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保证土木施工技术上的安全性。

1.2整体上看,土木工程的施工质量不高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是土木工程建设的生命,土木工程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对人民的生命财产也有直接的影响,如果土木工程项目中出现了重大的安全事故,就会引起全社会各个方面的普遍关注。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不同步下几点:砖砌体纵横墙与砌筑不同步,钢筋成形绑扎不正确,钢筋长度不够和漏放,砌筑砂浆配合设计不合理等。

1.3土木工程合同管理不规范

我国目前的建筑市场体制还不够完善,土木工程建筑制定的合同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公平”条款的问题,为了企业盈利,施工企业也会勉强接受,但是这往往就成了造成工程施工质量问题的根源;目前还存在着严重合同违约现象,在土木工程的具体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方为了临时需要而随意的修改合同,对工程市场秩序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甚至有些土木工程缺乏合同管理,企业的管理者没有较强的法律意识,企业的法律风险加大了。

1.4土木工程监理机制不健全,监理人员素质低

在一些土木工程施工的企业中,监理人员缺乏实际的经验,素质较低,法律意识和合同意识观念淡薄,一些承包商甚至把土木工程项目监理看作是质检员,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监理工作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土木工程监理应该贯穿在整个土木的施工过程中,但实际上土木工程的监理范围非常狭窄,监理仅仅限制在了工程的施工阶段,并不能在整个项目中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工程监理市场不够健全,许多的施工单位随意地压低监理价格,只是为了购得项目而勉强接受,所以严重地抑制了工程监理的积极性,监理市场混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从而限制了监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2.土木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工程招标管理存在的问题。目前,总体来说在我国的土木工程施工招标管理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第一、招标过程中存在比较严重的弄虚作假的情况,在个别行业和地区,地方保护主义色彩浓厚,招标过程缺乏公平公正,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施工项目的招标质量有很重大的影响;第二,招标的价格与实际的价格存在落差,价格不太合理,存在着明显的不正当竞争的现象。这些在招标中存在的问题,就会对以后的施工过程造成不利影响,施工单位就可能因此而偷工减料,不遵守施工规范,从而从整体上影响建设工程的质量。

2.2施工的进度问题。在土木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阶段会对工程施工的工作进度和消耗时间有总体的计划,严格按照施工规划进行施工就可以保证土建施工项目按时完工,不至于对以后的检查、交付造成不利影响。然而土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常常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又因土木工程项目一般来说都比较的庞大,其施工过程持续的时间就会较长,出现延误工期的情况就会时有发生,导致这一情况主要原因是由于施工过程中由于工人的技能、施工的技术以及资金的流通等原因,也可能是施工过程中管理不当所造成。

2.3施工技术问题。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土木工程建设的设计,在一定情况下也决定了施工项目的质量能否达到预期。现在土木工程施工的技术都已经有了明确的技术指标、操作流程和管理规范,然而在施工过程中影响施工质量的不稳定性因素依然存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这众多的复杂的技术问题,施工技术管理还存在着缺陷,特别是常常容易会忽视一些外界和内在的因素的对施工技术造成的影响。

3.施工安全管理

3.1理论依据

现代安全科学理论认为,伤亡事故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需要结合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教育,培训等方面来提高人的意识和能力,对不安全状态需要采用安全技术来改善,对于工业复杂系统,完全依靠安全技术系统的可靠性和人的可靠性还不足以安全消除事故,直接影响安全技术系统可靠性的组织等管理因素,成为导致复杂系统事故发生的最深层原因。根据布尔代数原理,描述这四类因素的逻辑关系可用如下公式:T=X (Y Z N)=XY XZ XN(1)式中:T 为事故;X 为导致事故的管理因素;Y 为导致事故的人因素;Z为导致事故的设备因素;N 为导致事故的环境因素。

3.2安全施工措施

3.2.1防止失误的措施

一是耐失误设计,这种方法是通过精心设计使人员不发生失误,即使发生失误也不会产生严重后果。可以采用误动自止安装连接操作失误和采用连锁装置强制性防止操作失误。二是冗余技术,安全的特征是只有―个或几个而不是所有措施装置发生故障,系统仍能运行,它的目的是提高系统可靠性。

3.2.2事故防止的方法

一是消除危险源,可以通过采用原材料的替代和工艺的替代,或者用无毒材料代替有毒材料,用生物技术代替工程技术等。二是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通过采用限制的技术将能量和危险物质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三是隔离,放置安全标示,并且设置专人监视制度。

3.2.3减少故障发生的措施

选取合理的安全系数。安全系数是土建设计或施工中必须考虑的―个因素。它能保证建筑物或施工机械零部件所需的强度,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和工艺的正常运行。在土建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中需要按照既安全又可靠又节省的原则。从安全和效益两个方面考虑,辨证对系统的进行分析选取合理的安全系数,提高可靠性。安全监督控制。既对土建施工中的危险进行监督控制,控制技术参数,将危险系数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4.案例分析

2006年8月6日,黑龙江省大庆市福瑞家苑商住楼工程发生一起围墙倒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63.5万元。

该商住楼为18层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2.47万m2。于2006年3月15日开工建设。事发当日2时左右,施工人员在清理现场围墙外侧的碎石时,围墙突然倒塌,将3名施工人员砸在下面。

这是一起违反建设工程临时设施施工基本常识,拒不执行上级下达的隐患整改指令而引发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我们应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切实强化施工秩序,有效保障生产安全;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施工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这起事故是因施工管理混乱而造成的。施工现场未作总平面布置,材料随意堆放,挤压围墙,致使其产生变形、倾斜,且未采取加固措施。本案例再次提醒我们,施工现场必须作好平面布置,并按要求堆放物料和设置临时设施,否则会造成现场的混乱和无序,不仅影响施工生产,还会带来诸多事故隐患。

5.安全保障体系

5.1有针对性地落实各类专项防范措施。安全技术是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的必不可少的控制手段。

5.2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能否落实到实处将直接影响安全生产的全过程。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并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保障措施。

5.3加强安全生产的检查和监督。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检查方法,监督和督促项目部及班组的安全工作,及时发现事故隐患。

6.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的创新措施

6.1 推行项目管理责任制

建筑工程项目的规模决定了施工管理和合同管理方面的工作难度,因此,要在精干主题的前提下,简化生产关系。项目经理保证项目能够协调有序进行,企业内部利用管理机制以及监督机制保证项目经历责任制能够落实,建设承包公司通过下达考核指标和生产计划,来保证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责任体系,明确项目管理责任人和建设承包公司,以及各个施工生产单位的管理责任。

6..2建筑施工管理提倡创新

企业中的管理者要对施工管理给予充分的重视,加大对此工作的经费投入,真正关心员工,培养人才。另外,企业中的管理者要拥有创新思维,利用创新思维来管理企业,加强创新意识,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上,并落实到实处。

6.3 应用新型技术

信息技术的使用就是创新技术的体现,从工程中标开始,一直到工程交工验收为止,要利用施工技术水平和先进的现代施工管理手段,即信息技术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7.结束语

土木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涉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等领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施工生产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规定管理的要求,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安全技术,作到标准化生产,安全生产,以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质量与安全管理篇(3)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一、影响建筑施工质量因素分析

(1)材料因素

施工过程中,材料是建筑施工程有序推进的物质基础,因而施工材料的质量作为工程质量的基础要素,决定了施工的整体质量。一旦施工材料不符合标准要求,施工的质量也极有可能与标准要求不相符。现代建筑施工中,因市场竞争以及成本因素的影响,部分施工企业在材料选购上并没有按照工程对施工材料种类、规格以及参数上的规范要求进行材料采购,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不到位,给整个工程留下不可忽视的质量隐患。

(2)方法因素

所谓方法因素,主要是指在建筑工程中施工周期之内所采用的各种施工工艺、技术手段、组织措施、施工组织设计以及检测手段等。在施工过程中,因方法因素影响而发生的质量问题较为频繁,以上各种方法因素在应用过程中出现选用不当、安排不合理或者是执行不到位,都会对施工质量形成影响。

(3)机械的因素

机构控制包括项目使用的机构设备、工具等控制。一般机械设备是指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类机具设备,包括大型垂直与横向运输设备,各类操作工具,各种安全设备,各类测量仪器和计量器具等,简称施工机具设备,它们是施工生产的手段,对机械设备的控制,应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合理选择、正确使用、管理和保养。

(4)环境因素

建筑施工中,影响施工质量的环境因素相对广泛:如工程所处气象、水文及地质等技术环境,包含质量管理体制和质量保证体系在内的管理环境,施工工具、施工组合以及工作面等组织环境,施工所处的社会知识、风土人情以及富裕程度等人文环境层,这些环境因素都会对施工的质量水平形成不同的影响。其中较为突出的两点主要是气候条件和管理条件。

二、加强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措施

1、 开工前,工程管理人员要认真审阅施工图纸,准确理解设计意图,并以技术交底的方式将设计理念传递给施工作业人员。

2、建立有效的施工质量管理控制体系。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必须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明确质量目标,且将质量目标分解并落实到人;二是确定施工工艺标准,使质量控制有据可依;三是建立完善高效的管理机构,落实岗位责任,实现质量问责制度;四是根据工程实际制定系统、完善和有效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措施,做到事事有据可依,环环紧密相扣,使整个施工质量全程、全方位的处于有效地监控之中;五是行之有效的质量监督机制和纠偏机制。

3、建立完善的材料管理和控制制度。具体包括:一是建立严谨完善的材料采购制度。采购前制定严谨的采购程序,提出详细的技术指标和功能指标,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了解供应商的商业信誉、质量保证能力;进货时要严格进行质量审查,对重要材料如钢材、水泥等必须抽检,坚决从源头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工地。二是制定妥善的材料保管制度。材料入库后必须根据其特性进行妥善保管,防止因保管不当导致其技术指标或功能下降甚至丧失。三是建立合理的材料抽检制度。材料经过一段时间的库存后,其质量或功能是否变化,必须通过抽检才能确认,这是杜绝不合格材料被用于建筑工程的必要手段。

4、提高施工工艺的技术水平。建筑施工单位要努力更新自身的施工工艺,不断引进和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在施工过程中,要树立技术品牌观念,不断在工程实践中创新工艺技术,改进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以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水平。

5、建立质量风险管理制度。质量问题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可以预测和控制的,有效的质量风险管理制度是减少质量问题的有效手段。质量风险管理制度包括质量风险的识别、评估、评价、决策和处理五个环节。其中,风险识别是质量控制的前提,因只有认识了风险,才有可能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防止质量问题的发生。对于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的分项分部工程必须进行风险管理。

6、强化过程管理。过程是作业的最小单位,一个个过程构成分项分部工程。因此,过程的质量得到了有效控制,整个分项分部工程乃至整个项目的施工质量就得到了控制。过程控制必须坚持前一过程没有达到质量要求坚决不能输出,从而把质量问题控制值在过程这个最小范围内。

7、加强作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素质水平。人是影响施工质量的决定性因素。针对我国目前作业人员流动性的特点,施工单位必须建立一套系统、有效的作业人员培训体系,包括培训机构、培训师资、培训周期和培训内容等。对新聘用作业人员,必须进行质量意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训,杜绝不合格者上岗作业。

8、建立质量监督体系,加大质量监督力度。质量监督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外部手段,包括施工单位的内部监控和政府的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是一种自我纠错方式,成本低,效率高,但必须要体系化、规范化,做到警钟长鸣。政府监督是确保施工质量的最后手段,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政府必须加大对建筑施工质量的监督力度,特别是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工程质量监督法律法规,使部门执法和质量检测有法可依、依法行事。

三、安全管理的防护措施

1、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

建筑行业的施工中是以人为主体的行为,因此在施工的安全管理中,人的安全意识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建设施工中,要不断的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从而培养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自觉性。要定期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的培训,强化其安全意识,同时针对不同的岗位的特点,组织人员学习在发生安全事故时的应对技巧,提高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从而有效的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加大安全施工设施建设

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中要意识到安全施工对整个工程的重要影响,加大在安全管理中的各项投入,在整体的施工预算中要划拨出相应的安全设施设置经费,并且保证能专款专用。尤其是在保障施工人员安全的过程中,要采用相关的管理技术和防护措施,在发生安全事故的时候有效保护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3、 建立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在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中,很多施工企业都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工程施工进行管理,使得在施工中没有可以依照的条文,施工人员的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约束,往往会导致安全事故的产生。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要针对工程建设的具体特点和情况,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要对施工人员的行为进行明确规定,使他们在施工中可以采用正确的施工方法,按照相关的施工工序进行,保证整个施工活动的安全性,有效避免施工人员在施工中随意施工行为的发生。

4、加强施工安全应急救援措施

在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很多安全事故会给建筑工程施工单位造成很大的损失。所以在安全管理中不仅要加强实现的预防措施,而且要加强事后应急措施,在日常的工程施工中要制定严格的应急预案,并且进行有效的演练。在施工安全事故发生之后,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不仅能减少安全事故中的人员伤亡,而且能减低施工企业的经济损失。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全面、深入细致的工作,它贯穿于施工项目全过程,不仅需要企业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还需要建筑工程人员在工程的质量、安全管理方面,要善于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学习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有效的管理机制,确保质量、安全能真正得到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在满足工程建设要求的情况下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提高企业施工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质量与安全管理篇(4)

引言

安全畅通、优质服务是铁路运输生产永恒的主题,伴随着铁路改革进程的深化发展,市场经济大潮不断冲击着不相适应的铁路运营机制。渐行渐近的铁路体制改革迫切需要我们在管理上去创新、在管理上去突破,寻求向管理要安全、向管理要素质、向管理要效益的工作理念。

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经说过,在大千世界里活下来的既不是“强大的物种”,也不是“优秀的物种”,而是那些善于“变化的物种”。推行全员参与的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能够促使铁路运输生产逐步改进传统的管理运行模式,努力实现安全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

1 以安全生产为目标统一职工的思想和行为

我们常说铁路运输管理要围绕“强基达标、规范管理”这条主线进行。什么是规范?规范就是标准,规范管理就是按标准管理。安全生产方针目标管理是按系统科学理论和方法建立起来的管理体系,其主要作用就在于围绕安全生产统一企业全体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使职工的日常工作紧紧追踪企业安全目标开展生产和管理活动。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是落实“规范管理、强基达标”的有效载体,更是铁路运输安全步入良性循环的正确途径。

1.1 深化目标管理层次应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铁路是一个大联动机,而铁路联动的特点使得多个基层站段生产的是同一产品,即:旅客和货物的位移。基层站段是铁路运输生产产品形成的基础环节,铁路运输的全过程、多角度必须从上至下保证各部位、各岗位正常而有效地运转,否则将会有不可预测的恶性后果。

在纵向上从路局到各站段在制定安全生产实施计划时,要把目标层层分劈,在措施上做到层层分解,各班组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管理措施;在横向上,根据各科室的职能范围围绕生产安全将其展开。通过站段安全生产目标、车间安全生产实施方案以及月度生产任务计划、班组《月度活动计划》和《个人目标保证书》形成目标明确、措施具体、相互制约、层层对接的目标保证体系。

1.2 采取科学手段进行目标设计

安全生产目标定的过高,实现的概率和可能性就越小,而风险率就越大;安全生产目标定的过低,虽然实现的可能性把握较大,但不利于职工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因此,应该恰当地制定安全目标。使其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先进性和可攀性。在制定目标前,首先要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一些基本方法进行现状调查,用数据说话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在目标值确定后,对实现目标的概率和风险率再进行可行性分析,对风险率较大的目标,作为目标管理的重点和关键卡控点,强化对策实施,确保目标得以兑现。

1.3 运用安全目标管理体系控制生产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是对具有特有功能的系统,按系统构成方法、系统要素、体系文件和活动的有效性进行全面检查的一种活动,我们常见的安全评估检查其目的在于及时获得现场安全信息,以便适时做出决策。

P(计划)D(执行)C(检查)A(处理)循环也称管理循环,安全评估检查和各类安全大检查活动突出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PDCA循环的检查阶段,根据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的需要,针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自我改进、自我完善。在安全检查和审核活动中,重点按安全生产体系文件规定检查各项管理要素和管理职能是否落实及管理是否有效,对于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针对重复出现的问题要进行反思总结,以便更好地进行下一轮的PDCA循环。

2 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提高服务质量

任何活动都是通过一系列的“过程”实现的,只有不断的分析过程、控制过程和改进过程,才能确保产品或服务的优质高效。

安全是铁路运输的生命线,铁路服务是伴随着供方与顾客之间的接触而产生的无形产品。服务产品的“不可贮存性”和“不可预测性”,使得服务的质量特性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全面质量管理具有“三全(全过程、全组织、全员)一多样(多方法)”的特性,全面质量管理的本质决定其能为员工提供了良好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

围绕满足顾客需求,努力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功能性、时间性、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文明性等方方面面开展多层面、多方法的质量活动。运用PDCA工作方法对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不断运用“质量管理三步曲”确保铁路服务过程中的一系列活动一环紧扣一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互相促进,随着服务质量活动的不断循环,满足顾客需求的能力将会不断改进和提高。

3 运用全面质量管理技术确保铁路畅通

目前,铁路固有的管理编制或多或少存在着纵向垂直重复、横向交叉重叠的浪费,逐级负责制的落实有时就会打了折扣。通过全员参与的质量活动,管理者、管理部门和操作者的职责、权限、操作程序均得到明确体现,使每一级都明白自身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解决什么问题、做不好应负什么责任。

推行全员参与的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能够激发职工的主人翁工作意识,逐步培养职工在本职岗位上进行一系列工作的过程中,牢固树立下道工序、下个环节、下一过程就是你的顾客,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激发职工的团队合作积极性以及跨部门团队合作的责任感。

曾经听说:德国人的衣服旧得不能再旧了,它的扣子依然稳固如初。于是,有句玩笑的话说,德国纽扣的寿命比婚姻还长。这看似一件小事,小得只有纽扣那么大,但它却透视出许多其他层面上的东西,比如纽扣的质量、线的坚韧、钉扣工人的敬业……

铁路服务难道不正是一排排小小的纽扣吗?一个点、一根线或一个岗的瑕疵与疏忽可能带来的就是环环相扣的脱节,对车轮、每节车箱后果将不堪设想?

4 结束语

齐抓共管、逐级负责是铁路“强基达标、规范管理”的核心所在。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深化落实能够逐步推动铁路运输生产脱出旧的管理模式,从传统的随意性的人治管理向现代化的规范性法制管理渐进。在管理上逐步达到安全生产的标准养成、有序可控、质量取胜。

参考文献

[1]戚维明.全面质量管理[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质量与安全管理篇(5)

通过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培训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具备意外事件的应急能力,最大程度的预防和避免意外发生,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护理质量。

1精神科安全管理原因分析

1.1管理方面 管理不力,要求不严,缺乏相应的措施。护理教育薄弱,护士缺乏护理安全意识。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护理制度没落实到实处。管理监督不得力。护理人员严重缺编,护士超负荷工作。患者多,床位少。患者多,护士少,护理人力安排不合理。管理者思想转变不够,沿袭多创新少;管理重点错位,重检查轻建设。

1.2护理人员自身因素 护士专业技术不精,粗心大意,护理记录单中存在大量安全隐患。护士服务态度欠佳,解答问题不耐烦,护患沟通不够。责任心不强,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法律知识淡漠,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精神科岗位本身的高风险性。不重视学习和业务技术培训对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新设备的使用掌握不熟练。

1.3环境与设施方面 危险品的管理及使用不当。医院基础设施及格局不合理,如地面过滑、无床档、电源插座外漏、窗子玻璃是普通玻璃;消防通道堵塞、消防设备不全。专业仪器不健全或仪器未及时保养维护。

1.4患者及社会方面 患者不遵医行为,不按时服药。精神患者无自知力,不承认有病。精神患者冲动暴力行为患者针对他人或物品的暴力行为,包括冲动伤人、毁物、辱骂威胁等。精神患者自杀及自伤行为,自我伤害行为如有意识的用烟头烫伤自己,用小刀划伤自己。有意想结束自己生命的自杀行为如绝食、跳楼、撞墙、咬舌等。

精神患者出走行为,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未经医生批准,私自离开医院的行为。其他意外事件如患者跌倒、噎食、给药错误、烫伤等。

2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2.1提高护士安全意识,持续有效的安全教育 精神科护士要注意加强自身安全防护措施,对患者要态度温和;注意沟通技巧;约束病员时有多个医护人员在场,以防暴力行为发生;从正面接近患者;向患者表明安全检查目的;学会有原则的妥协。要加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抓关键人员管理、关键患者管理、关键制度管理、关键时间管理。

2.2完善各项制度并严格执行 管理上要加大力度,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护理工作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医嘱核对制度、各岗位工作职责。在护理工作中,不遵守规章制度是造成不安全的严重隐患。特别是在患者多,工作忙的情况下要严格执行“三查八对”制度。要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对严重冲动伤人、自杀及躯体疾患的患者要严格交接,夜间要巡视到床头,对患者病情变化心中有数。按精神科护理等级要求巡视病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2.3合理配备护理人员,提高护士业务素质 由于精神科护士严重缺编,达不到规定的床护比,护士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每年新护士引入,给管理带来新问题。因此合理配备护理人员。同时要提高护士业务素质,可通过定期讲座、培训、护理查房,丰富知识,技术过硬,护理文书要及时、准确、客观地反映患者的实际情况,护理记录与医生记录要一致,病情变化记录要及时。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加强对高风险时段如夜班、中班、交接班、节假日的管理,注意老、中、青护士的搭配及根据患者病情实施弹性排班。护理任务重时,排加强班协助早八班、晚八班。避免因护理人员少,护理任务重而增加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2.4健全质量控制体系,严格质量控制与考核 严格质量监控是保证护理安全的有力措施。形成病区自控、护理部监控、院监控,环环相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层层把关,安全监控到位,确保护理安全。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做到“三落实”即组织落实、制度落实、监督落实。护理质量控制与考核中,注重将PDCA管理理论与持续质量管理改进相结合,以质量第一、患者第一、安全第一作为重点,以质量过程管理与终末质量管理相结合。加强对重点环节的过程控制,将质控管理与考核结合起来,加大考核力度。

2.5加强危险物品安全管理 对患者进行安全宣教,避免将危险物品带入病房。剪刀、针线、体温计、约束带等危险物品必须专人保管、定点放置、班班交接。新入院患者,外出检查返回病区,家属探视返回病房的患者都要进行安全检查,如发现危险物品应交回家属或统一妥善保管。每周五进行病房安全设施检查,每周不定时对病员进行安全检查并有记录。加固门窗,办公室、配餐间和治疗室要随手关门。医护人员出入病房时,开门前看看身后有无患者,以防开门时冲出或抢夺钥匙。

2.6加强药品安全管理 病房内基数药品,应专人管理,每日清点并记录。检查药品数量及质量,如发现药品有沉淀、变色、过期、标签模糊时,立即停止使用。抢救药品必须放置在抢救车内,定量、定位放置,标签清楚,每班检查,确保应急使用。特殊及贵重药品单独存放并加锁。需要冷藏的药品如血浆、胰岛素等,要放在冰箱冷藏室内,以保证药效。建立病房药品存放、使用规范制度。病区药柜的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严格分开放置,有菌无菌物品与无菌物品严格分类存放。高危药品不与其他药物混合存放,有醒目标志。所有用药医嘱转抄和执行时,要有二人核对、签名。

2.7建立护理“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项目包括:血钙、血钾、血糖、血气、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等。接到“危急值”电话,迅速的汇报医生,做好登记并及时书写护理记录。

2.8预防为主,加固护理安全薄弱环节 分析、识别护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每月病区召开一次安全讨论大会,护理部进行月安全通报,作为护理人员学习借鉴的资源。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根据患者病情确定患者开放程度(一级开放在病房,二级在康复中心,三级开放在社区)和活动范围。有冲动、自杀、自伤、出走危险的患者,在护士的视线范围内活动,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

加强安全管理质量检查,并做作好归因分析,加强防范。病区成立安全管理质量小组,定期开展活动。护士长抓好经常性的检查、考核工作,坚持周查、月评,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查找原因,将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之中,制订并落实整改措施,将安全护理作为考核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年终做护理质量安全汇总,进行归因分析。教育护士提高安全意识。护士长具体负责,主要抓护理安全,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确保患者安全。

3讨论

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护理管理者及广大护理人员,应正确认识护理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主动防范护理问题,从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入手,规范护理行为,使患者的安全真正得到保障。护理质量控制需要不断探索、积累经验、逐步完善、持续改进的。

参考文献:

质量与安全管理篇(6)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质量;患者;安全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对于医疗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质量和安全管理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重视。妇产科由于孕产妇具有病情变化快,风险大,个性化服务需求多,技术标准要求高等特点,已经成为医疗护理纠纷的高发区[1]。因此,在妇产科护理中如何提高护理质量,加强患者的安全管理,成为了广受关注的问题。本文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50例妇产科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安全管理模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00例妇产科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年龄为22-32岁,平均年龄为(26.55±2.55)。观察组年龄为22-30岁,对照组年龄为24-32岁。两组在基本资料方面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和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优质的护理服务和安全管理模式:提升护理人员护理理念:护理人员在护理中注意护理细节,给每一位患者优质的护理服务避免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责任心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护理中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在完成一般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优质的、人性化的护理,增强护患关系。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护理中要以提高护理质量为目标有效的进行护理,建立相应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约束护理人员,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将妇产科护理服务更加专业化、制度化。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优质护理和患者安全管理中的重点内容,每一位患者的情况不同,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消除清理负担。让患者保持积极、开朗的态度接受护理和治疗。减少患者的心理障碍在安全管理中有重要的意义,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提高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安全管理中对于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只有掌握了专业知识,提高了护理能力才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因此要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与时俱进,以患者为护理的中心,让护理人员学会不断地提升自己,端正自己,保证护理的安全与质量。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考察标准为整体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调查,安全管理模式的应用为例,患者通过填写满意度测评量表来评估临床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评分≥90分;一般满意:80-89分;不满意:<80分。总满意率=(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x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3.0对上述数据进行汇总并作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值检验,P<0.05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对整体护理的满意程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妇产科是较为特殊的科室,服务对象是孕产妇,体质均较为特殊,给护理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要提高护理的质量,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才能给患者全面的、优质的、安全的护理[2]。提高患者的安全管理,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好每一项护理工作,确保护理工作顺利的进行。本次研究中通过优质的整体护理和安全的管理模式在最大限度上降低了护理风险,减少了护理缺陷和护患矛盾情况的发生率,护理缺陷的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36.00%,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8.00%,证实该方法的有效性。综上所述,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安全管理模式具有显著的效果,保障了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同时也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质量与安全管理篇(7)

地基和基础工程是评价整体工程质量好坏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工程技术人员角度而言,房屋建筑的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最难掌握的是地基和基础,而不是上部结构。由于其都是地下隐蔽工程,潜在不安全因素过多,施工后难以检测出来,试用期间难以查出问题所在,其往往造成很严重的后果。所以,一定要做好地基与基础工程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

1.地基与基础工程质量管理方法

1.1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施工

严格的技术要求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根本。比如要加强对搅拌站和计量器具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搅拌管理制度进行操作和控制,对所有材料都要采用重量比,并计量准确;对有试配要求的砂浆、混凝土等,必须先进行试配,调整合格后方可按确定的配比进行施工。在对基坑工程进行开挖施工的时候,要严格遵循开挖施工的技术要求,按照测量定位,抄平放线,按照土质和水文情况确定开挖形式和坡度大小,采取自上而下、分层分段施工的工程施工顺序。对基坑和管沟周围的地面要采用可靠的排水办法[1]。此外,填方的时候应当对填土的含水量进行实验,确定密实要求最优含水量和最少夯实和碾压次数,尽可能采用相同土质,土质不一样时就需要按规则分层。对基坑的边坡还需要做好稳定工作,并选定良好的支护方法。进而保证基坑的施工质量。

1.2组织培训,加强施工人员的技能

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工序构成,所以,工序影响了整个地基和基础工程的整体质量,成为工程质量的基础。因此要做好施工的质量管理,首先就必须做好工序的质量控制。这就需要施工单位在对地基和基础工程进行施工的时候,要强化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对施工人员进行新规程、规范的组织和学习培训,将工程的质量目标进行分解,逐层评定,同时将地基和基础工程中的施工任务分解到组、到人,并做到与经济效益挂钩。在培训过程中,可建立多形式的培训,对农民工的培训应当根据农民工的工作特点采用集中授课和现场操作相结合的形式,学校培训与现场培训、阶段性培训与一次性系统培训的形式,总的原则是要紧密结合现场实际需要,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使培训的成果一点一点积累,真正有利于提高农民工素质,促进现场管理。培训机构可改变教学模式,比如上门培训。在教学培训过程中,要摆脱程式化的课堂教学方式,多采用互动式教学,要因人施教。对于外施作业队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知识文化水平稍高的农民工可进行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高中级职业技能知识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系统培训;对于知识文化水平中等的大多数农民工,可以进行一些密切结合本工种要求,有一定技术难度的、中初级职业技能知识和规范化管理操作方面的系统培训,使农民工由纯体力型向体力技能型转变;对于少数知识文化水平偏低,从事低技术含量工种的农民工,可以进行一些难度不大、要求较低的操作规程、安全规程等方面的培训。

1.3做好准备工作,前期了解及设计

其次要做到精心设计。对建筑物场地条件要充分了解,要做到在全面、正确了解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在进行精心设计、施工,根据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进行地基基础设计。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设计中应统一考虑。如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要求,则应进行地基处理形成人工地基,并采用合理的基础形式。地基、基础、上部结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设计中应统一考虑。要认真分析地基变形,正确估计施工后沉降,并控制建筑物施工后沉降在允许范围内。另外,要重视对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全面、正确了解。

1.4加强组织各工种间的配合

施工过程中做好对各工种间的协调工作。加强施工管理合理组织施工施工方案和技术指导要兼顾彼此的问题,特别是各工种间的互相协调配合问题。在推进施工效率的时候,保证工程目标实现的同时,还需要严格按照各工种的施工标准,组织好工程施工,并且要形成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在对地基和基础工程进行施工的时候,每道工序和涉及到的不同工种之间做好协调工作,实现既省工,又省料,同时又能确保各专业工种的施工质量。

2.地基与基础工程安全管理方法

2.1加强设备安全管理

采用先进的施工设备,严把材料、构件和设备质量关。实施责任到人制材料、构件和设备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在基础工程施工中,应严把材料、构件和设备质量关,以提高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材料使用前严格遵守“先检后用”的原则,做到责任到人,以方便管理。此外,通过使用机械化和自动化操作替代手工操作,例如淘汰轨吊,竹跳板等设备材料,使用自式吊车,铁木跳板等,有效的预防了基础工程建设中的起重事故和坠落事故,使得施工的环境得到了不断的改善,这也在根本上降低了施工事故[2]。

2.2加强安全教育

企业自身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要真正实现对事故的控制和减少,企业必须在思想上要对安全生产进行重视,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提高安全生产的条件,并明确和落实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要改变当前不重视施工安全教育的现状,实行分级培训,让施工人员切实认识到基础施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建立相应的准入制度,本着谁负责谁培训的原则,对施工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指导,让他们真正了解防范施工安全风险的技能,掌握比较专业的施工安全知识以及相应的安全法规,提高他们抵御安全风险的能力, 使施工人员了解安全知识,学会自我防护和防护他人的技巧,从根本上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3加强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设

施工的安全管理重点在责任的落实上,所以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责任管理制度。施工过程中的每一层级都要仔细落实,做到层层责任清晰,并明确每一个人在安全施工过程中的地位,每个人的职责以及责任[3]。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可以清楚的明确责任,及时处理,避免推卸责任的情况发生,实现文明施工,安全达标。另外,还需要建立和健全以安全施工责任制为中心的各种制度,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奖惩分明。

3.结语

基础工程在建筑施工中格外重要,基础坐不牢,高楼也不能盖起。在质量控制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到对策去解决,就能为基础工程做好保障。因此,对地基和基础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安全的管理极其重要。作为工程技术人员,一定要掌握好施工技术。而作为管理者,要有一定的组织管理的技能,只有不断的学习积累,地基的质量才有保障,才会减少甚至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质量与安全管理篇(8)

关键词 产科;护理;质量控制;安全管理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7.068

随着现代医疗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护理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是产科的护理质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1]。产科护理学涉及范围广,整体性较强,对医务人员的产科护理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方面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医护人员承担着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重任,因此培养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其专业素养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课题。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防止或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本文对产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的具体实施内容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产科护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1.1 患者及家属方面 (1)对疾病的期待值过高。由于患者及其家属缺乏医疗知识,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疾病,多抱有治愈的心态,期待药到病除,但一旦治疗结果与预期值产生偏差,易出现拒绝治疗、违背医嘱的情况,导致医疗纠纷。(2)患者或家属不配合治疗。患者文化程度低,不能理解或接受医嘱;或听信民间风俗、土方、偏方等,当医嘱与民间风俗发生冲突时,对医师产生怀疑,不配合治疗;缺乏医疗常识,当自身身体状况不宜服用药物或服药期间发生不良反应时,不能及时向医师或护理人员反应,从而延误病情。(3)患者或家属的不良心境。由于患者长期受到疾病的困扰,身心都遭受了巨大的摧残,尤其是突发疾病给患者的家庭、工作以及经济等方面带来的巨大影响,易引起患者的不良心境。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患者极易将这种不良情绪发泄到护理人员身上,引发护理纠纷。(4)缺乏育儿知识。患者及其家属缺乏育儿知识,出现误用、滥用药物的情况;对产前症状缺乏认知,未能及时发现病情;孕产妇饮食搭配不当,导致新生儿营养缺乏;对产前健康知识缺乏了解,未能及时发现胎儿异常等[2]。

1.2 护理人员方面 (1)缺乏责任心[3]。护理人员每天工作量繁重,超负荷的任务量易导致护理人员身心疲惫,产生厌烦心理,不能以极大的热情进行临床护理工作,面对患者多表现为缺乏耐心,服务态度恶劣等,甚至出现脱岗或疏忽产程观察的情况。当孕产妇出现产程停滞的情况,护理人员若不能及时发现及处理,将造成严重的后果。(2)专业技能不足。护理人员没有掌握扎实的基本功,理论知识匮乏,临床实践经验不足,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能及时有效地与孕产妇及其家属沟通,无法处理应急抢救或者特殊事件等,影响抢救工作的进行。(3)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缺乏一定的了解,面临对自己不利的情况时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不能正确地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给医院的公众形象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护理人员没有足够的应急措施,风险意识薄弱,极易忽视临床护理工作中潜在的各种隐患和风险因素,不能有效地维护患者的选择权、知情权、隐私权、自主权等,从而导致护理纠纷的发生。(4)服务态度差。护理人员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和热情,不能积极主动地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个别护理人员对患者缺乏耐心,服务态度恶劣,对患者的提问不予理睬,不积极主动询问患者的病情以及观察记录,各种病症的出现和恶化,对患者病情缺乏预见性,从而导致护患纠纷。

1.3 管理层方面 (1)科室管理不当。护士长对潜在的风险缺乏预见性,未能定期分析总结护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没有指定常见急症、重症的护理流程,缺乏科室管理标准,存在安全隐患。(2)忽略护理人员的教育培训。不重视护理人员专业素养的培养,导致职业技能不足,不能有效地处理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3)人力资源配置不当。护理人员的配置与患者的需求不符;没有安排有经验的护理人员对新人进行培训,导致分配不均,新人经验不足,从而引发护患纠纷。

1.4 其他 此外,医院环境、医疗设备、医院基础设施、护理人员之间的协作不当等也是产科护理工作的常见不良因素,易导致护理风险。

2 防范措施

2.1 注重护患交流 产妇若缺乏分娩及育儿相关知识,易出现恐慌心理,从而不能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引发产科并发症,诱发护理安全隐患。因此,护理人员应向产妇讲解相关的产科知识,促使产妇认识到积极配合护理的重要性,对于产妇下床行走,护理人员应当给予搀扶,避免出现摔倒的情况。同时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充分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经常深入病房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

2.2 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 护理人员工作任务繁重,且极具风险,故护理人员在掌握扎实护理技能的同时应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做到定时观察并记录产妇病情的变化,杜绝安全隐患发生。

2.3 加强法律意识 加强对护士的护理安全和卫生法规的宣传教育,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强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责任心,认真学习和了解《护士条例》《母婴保健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知识[4],同时严格遵守,积极主动维护患者的选择权、知情权、隐私权、自主权等,保护其合法权益。做好相关病例备案,注重自我保护。

2.4 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有一定组织结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工作程序,制定专科护理制度,进行人才培训计划。成立护理人员工作考核小组,确定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根据患者意见调整护理模式,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2.5 构建护理安全风险管理体系 由护士长、责任护士等组成安全风险管理小组,对可能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进行总结,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防止风险事件的发生。

2.6 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作为医院管理层,要针对产科的实际状况,以最大程度满足患者的需求为目的,科学合理的配置医护人员,提高护患比例,保证护理质量,满足产妇的护理需求[5]。同时,科室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整护理人员,实行弹性排班和新生儿交接制度,提高护理效率。

3 小 结

作为医护人员,我们应严格控制、协调、监督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根据产科的实际状况实施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措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防止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陈学辉.产科护理的安全管理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3,4:1845-1846.

[2] 黄孝容.妇产科护理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J].中外妇儿健康,2011,19(4):267.

[3] 刘礼梅.妇产科护理中不安全隐患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4):2776-2777.

[4] 高 辉,董慧杰,鲍俊兰.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的探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1,6(5):263-264.

质量与安全管理篇(9)

二、加强护理安全质量检查,落实护理安全制度。

三、加强节日期间护理安全监控。

四、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及能力。

五、加强重点环节的监控工作,主要做好病人的环节监控,时间的环节监控和护理操作的环节监控。

六、做好新护士上岗前的培训。

七、加强不良事件的监控,提高护理人员不良事件的防范意识。

八、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减少安全隐患。

相应措施:

一、制定《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并下发到各个科室。

二、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1.护理安全组定期和不定期按标准检查护理安全工作。

2.每半年召开护理安全质量会议1次,反馈问题,讨论此间发生的不良事件,制定改进措施。

3.对科室反复出现的安全问题及隐患,护理安全小组跟踪督查改进效果。

三、加强节日期间护理安全监控:

1.继续执行护士长夜查房和节前安全检查和节中巡查。

2.节假日前科室进行安全质量检查,召开护士例会及工休座谈会,强调节日期间的安全及注意事项。

3.节假日期间科室合理排班,严禁无证人员单独上班。

四、提高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及能力:

与医务科联合进行护理急救演练。

五、制定《重点护理环节管理要求》,并加强监控:

1.护理人员的环节监控:对新调入、新毕业、实习护士以及有思想情绪或家庭发生不幸的护士加强管理、做到重点交待、重点跟班,重点查房。

2.病人的环节监控:新入院、新转入、危重、大手术后病人、有发生医疗纠纷潜在危险的病人要重点督促、检查和监控。

3.时间的环节监控:节假日、双休日、工作繁忙、易疲劳时间、夜班交班时均要加强监督和管理。护理部组织护士长进行不定时查房。

4.护理操作的环节监控:输液、输血、各种过敏试验,手术前准备等。虽然是日常工作,但应作为护理管理中监控的重点。

5.毒麻药品及抢救药品监控:用物班班交接,抢救仪器保持功能状态,保持抢救物品良好率达100%。毒麻药品使用后按要求认真填写毒麻药品使用登记本。

6.做好分级护理的巡视记录。

六、做好新护士上岗前的培训:

1.护理部做好新入院护士的岗前培训,时间不少于一周。(按护理部新护士岗前培训计划执行)

2.科室护士长做好新入科护理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

七、加强不良事件的监控:

1.鼓励科室积极上报不良事件。

2.对住院患者严格执行身份识别制度。

3.对有高危风险的住院患者科室进行风险评估、悬挂警示标识并进行监控,护理部不定时督查。

4.护理安全组对科室上报的风险事件进行监控,督查护理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5.做好转科患者、病房与ICU、急诊与病房、产房与病房、手术室与病房的病人交接管理。

八、规范护理文件的书写:

质量与安全管理篇(10)

Abstract: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 foothold of the safe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the production field, focus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tandard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Therefore, innovative company site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standard management system, strengthen the focus on management, continuing to strengthen effective monitoring of the people, machine, environment and the whole process of production operation, keep a good state of mechanical equipment and working environment, make everybody responsibilities clear, all the standard clear,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and constantly monitoring the effective everywhere.

Keywords: safety management and quality standard system

中图分类号:TU99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2004年我公司被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确定为本市创建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试点企业之一,并参加了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的草拟工作,目前我公司已进入自查整改阶段。在创建过程中,对于我们已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企业来说,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质量标准化这两者之间关系显得尤其重要,本文结合创建工作对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两者之间区别和联系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一、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区别

第一、安全质量标准化采取强制原则,而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采取自愿原则。

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是指企业具有健全、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并通过实施严格管理,使企业各个生产岗位、生产环节的安全质量工作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的要求,使企业生产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运行状态,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满足广大从业人员对自身安全和文明生产的愿望。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已于2005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并印发了《机械制造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办法》和《机械制造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机械行业企业要按照此标准要求,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这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等要求的重要体现。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通过周而复始地进行PDCA循环,即“计划、行动、监察、改进”活动,使体系功能不断加强。它要求组织在实施管理体系时始终保持持续改进意识,对体系进行不断修正和完善,最终实现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职业病及其损失的目标。组织是否实施该标准,是否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认证,取决于组织自身的意愿。

第二、安全质量标准化是管理标准,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管理方法。

安全质量标准化是一个标准,它分为基础管理评价、设备设施安全评价、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评价三部分,它对每一项管理活动、每一台设备设施、每一个作业环境的评价都有明确的量值规定,以此来判定企业是否达到安全质量标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一套企业管理的做法和程序,它表达了一种对组织职业健康安全进行管理的思想和规范,主要强调系统化的健康安全管理思想,即通过建立一整套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机制,旨在控制和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是与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并列的三大管理体系之一,这种体系是科学的、有效的、可行的,而且与组织的其它活动及整体的管理是相容的。

第三、安全质量标准化有起点要求,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没有起点要求。

安全质量标准化适用于各类机械制造企业,采用千分制考核,分为三个等级: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不少于900分的为一级;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不少于800分的为二级;安全质量标准化考核得分不少于600分的为三级。也就是说,考核分不到规定的分值就不能达到相应的安全质量等级。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用于所有行业,旨在使用一个组织能够控制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并改进其绩效,它并未提出具体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准则,也未作出设计管理体系的具体规定,也就是说不管这个企业是事故低发单位,还是事故高发、频发单位,都可以建立体系。

二、安全质量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联系

第一、都是强调预防为主、持续改进以及动态管理

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企业安全管理从传统的经验型向现代化管理转变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安全管理从事后查处的被动型管理向事前预防的主动型管理转变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利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科学方法和动态管理,可进一步明确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通过持续改进,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治理和整改,降低职业安全风险,不断改善生产现场作业环境。

安全质量标准化中通过“开展危险源辨识、评价与管理,以及对重要危险源制定应急预案”,从源头上加强了对职业风险的管理,采用动态管理方式,降低了事故事件的发生概率,体现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异曲同工的效果。

第二、都是强调遵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我国已建成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体系,对于强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行为,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障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安全质量标准化考评标准中所列的考评条款是根据国家和行业法规、标准以及安全健康的有关规定编制的,企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就是以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为底线,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是预测、度量系统的安全性、规范性、科学性的依据,是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的一条最基本的保障线。

遵守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也是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组织通过管理方案、运行控制等活动的实施确保满足法律法规要求,并对法律法规遵守情况进行监视检查。这与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精神完全吻合。

第三、安全质量标准化是建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

质量与安全管理篇(11)

一、前言

近几年,中国的房屋建筑行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目前它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要素。可是跟着这种发展的不断进行,安全事故却时有发生,房屋的建筑工程质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注重,因为中国在建筑行业上的有关法律法规还不行完善,因而,在这个大形势下,怎么控制好房屋建筑的工程质量,保证建筑的质量与安全就成为了建筑行业需求关心的重大问题,因此有必要及时采纳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处理办法,保证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现状

1、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

在工程质量方面,很多建筑工程都存在着参与建设责任主体普遍对工程质量意识不强,在有关质量责任的划分方面也不够清晰,甚至有时找不到相关的责任人。在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上很多建筑企业都没有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即使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也只是纸上谈兵,在具体的施工中都会出现一些违规施工的现象,严重影响着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房屋工程质量方面的问题主要有:

(1)建设单位未办理报建报监手续和领取施工许可证就先开工建设,甚至压缩工期、压低预算,不按照预算造价组织施工,文明措施费用只是一纸空谈。

(2)勘察单位承揽勘察项目在偏远地区时,违规采用开挖地基的同时进行地质勘察的方式。

(3)设计单位不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科学设计,为讨好建设单位,美其名曰节约费用,但实际却反差很大,未能执行节能设计强制性标准规范,一张节能设计说明只是为了通过图纸审查。

2、房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房屋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方面同样存在着安全意识不强的问题,在很多的建筑企业中对安全问题一直没有足够的重视,始终以效益和效率为追求目标,忽略安全管理。各级文件一再强调,但对各个项目部门的检查也是流于形式,还有些企业是在口号上强调安全管理,而在施工中却将安全管理抛在脑后。对安全管理的不重视直接导致企业在安全文明措施上费用投入较少,对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安全交底和安全保护工作不到位,甚至在很多建筑企业中都存在强令指挥作业的问题。安全管理上的薄弱使得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受到很大的威胁,安全管理问题的存在与整个建筑行业市场环境的不规范也有着很大的关系,这就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地加以克服和完善。

三、强化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管理的措施

1、强化质量与安全意识

无论是对于房屋建筑工程质量还是建筑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都要在意识上加以强化和重视。由于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关系十分广泛的工作,所以需要建筑企业配备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管理队伍,从而对房屋建筑工程质量进行全面的、细致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搞好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和加强安全管理都需要对具体的从业人员进行素质上的提高,尤其是对于施工中的一些施工人员、民工等都要经过有组织的培训才能上岗,惟有如此才能保证施工中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如果民工不具备相应的素质就直接上岗,对于如何将主体与外脚手架进行有效拉结、如何进行C25混凝土或水泥砂浆的配比、如何进行三级钢不同直径钢筋的搭接、如何进行住宅工程的逐套验收等等都没有具体的认识,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

2、建立健全质量和安全保障体系

建筑施工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安全管理。所以作为现代化的企业要在管理中建立起相应的制度体系,实现规范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在施工中有明确的依据可执行,才能为质量以及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在实践中加以运用质量和安全保障体系才能够发挥出效果。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应当是贯穿于整个工程施工过程的始终,要从工程的勘察、设计阶段到施工、自检、初验收、验收环节处处贯彻和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使质量和安全体系深入人心,才能使质量和安全问题得到重视和控制。

3、加强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现场管理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问题,关键还在于施工过程中的管理和控制,对此应当对相应的施工队伍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明确指出施工中每一个环节和阶段的质量控制关键点和安全管理的重点。可以通过阶段性的划分将事故过程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是在施工前就对质量问题作好安排部署;事中控制是在施工过程中按照事前的安排部署进行质量与安全的严格要求与执行;事后控制主要是在事前控制的目标下结合事中控制的效果进行补充和纠正,现阶段事后控制主要是通过竣工验收来完成和体现。

4、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的主体

(1)作为建设单位要整体把控建筑工程的全局,做好制度安排和程序设定,严格按照相关的基本建设程序的要求合理安排施工,同时根据施工要求选择相应的有资质的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

(2)作为设计单位,要按照自身的业务和等级对承接的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全面的设计,设计中要重视质量与安全的设计,为了保证质量和安全还要对所设计的工程进行复核和审查,只有经过严格把关才能作为质量和安全管理的依据。

(3)施工单位是保障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和责任的核心,也是对质量与安全负有主要责任的单位,施工单位要在施工中严格按照有关的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等进行施工,还要接受质量监督机构和安全管理机构的监督。

(4)监理单位同样对质量的把控占有重要地位,通过“三控一管”来实现。监理单位要在施工前派驻具备相应资格的监理人员进驻现场进行监督和管理工作,审查施工质量和设备材料的质量,实行旁站监理制度。总监理工程师对重要部位一定要到位履职,监理工作的到位将会使质量多一层保障,也会使得房屋建筑的安全生产有多一层的保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问题,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把控,才能使管理工作不断得到改善,才能切实把建筑工程质量逐渐稳步的提高。同时因为房屋建筑不但关系到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同时也关系到交付使用后居住者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因此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问题必须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