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机构年度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1-17 12:59:36

机构年度总结

机构年度总结篇(1)

(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调整规范工作全面完成。根据省、市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的精神,我办按照“服务大局,规范管理”原则,加大力度,扎实开展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重点对现有事业单位进行清理整顿、优化整合。一是强化调研,科学分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事业单位分类工作的精神和要求,从加强调研入手,深入交运、林业、水利等30多个单位,深入了解所属单位的机构编制状况、承担的职责任务及近几年来的运行情况,听取了各主管部门对所属事业单位分类的意见。参照省、市《事业单位分类参考目录》,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对全市284个事业单位进行了分类,其中承担行政职能类单位2个,公益一类单位244个,公益二类单位36个,生产经营类单位1个,不参与分类单位1个。同时将分类意见上报省、市编办原则同意后,提交市委常委会和编委会审核通过后实施。二是突出规范,优化整合。按照省事改领导小组《关于优化事业单位布局结构的实施意见》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对全市部分事业单位进行调整规范,撤销事业单位4个,整合事业单位7个,新增事业单位2个,对76个事业单位进行定编或重新调整核编。通过调整规范,优化了事业单位布局结构,强化了事业单位公益属性,其创新工作经验在中编办“接地气·一招鲜·见实效”创新做法征集活动中获得优秀奖。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积极推进。一是认真履职,及时启动。我办切实履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抓总职责。在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会议结束后,我市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为组长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方案》,以政府办文件下发,明确了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为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精心部署,责任到位。我办以市政府的名义向有关单位下发了《开展市级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工作的通知》,对各类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事项、部门以“红头文件”自行设立的审批事项、行政审批前置事项及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事项,对照相关法律法规逐项进行全面清理审核。各单位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主动作为,积极与上级业务部门沟通联系,及时提出本部门的清理、压减、调整的行政审批事项。三是严格把关,建立清单。我办会同政务服务中心、法制办共对我市39个单位上报的179项行政许可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进行逐项审核,经市政府讨论研究决定,以政府文件形式下发《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和保留及调整行政审批事项的通知》,保留行政审批事项136项,转其他权力服务事项8项,锁定了行政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工作效率。

(三)政府机构改革有序推进。一是主动学习,领会精神。市市县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会议后,我办积极组织机关干部认真学习省、关于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会议和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目标任务,并就如何做好我市政府机构改革工作展开讨论,针对政府职能转变与机构改革中涉及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征询市编办的指导与意见,同时主动将改革精神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编委领导进行了汇报。二是加强调研,反复沟通。与法制办、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多次沟通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特别是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的相关问题,形成了我市关于政府职能转变的初步意见。同时与涉及机构调整的规划、移民、广电、物价等8个部门进行了反复沟通,认真听取了部门意见,并与周边县市进行多次横向沟通,形成了调整初步建议。三是形成方案,上报审批。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我市改革方案初稿,组织相关单位开展了四次集中讨论修改,并呈报各编委会成员进行了审阅,进一步修改完善了改革方案,报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原则同意后积极与市编办进行沟通,在反复修改的基础上上报省编办,目前省编办已原则同意我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我办将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常委会审议通过后,在9月初以市委政府名义报市委、政府审批,待正式批复后实施。

(四)相关领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积极推进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强化监管责任落实,切实理顺监管体系进一步明确了农业、卫计、工商、质监、粮食、经信、公安等部门在食品药品监管中相关的职责,使各部门在食品药品监管中各负其责。整合监管技术资源,强化技术力量支撑,整合了市质监局下设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设的食品药品检验所、市粮食局下设的粮油质检站等机构,组建了市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其经验做法《着力构建“四位”一体监管体系,切实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在中编办“接地气·一招鲜·见实效”创新做法征集活动中获得优秀奖。配合做好公立医院改革有关机构编制工作,结合我市具体情况对卫生局和计划生育局机构进行了整合,理顺了工作职责。

(五)乡镇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一是加强河溶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督办落实工作。镇党委书记由市委组织部配备到位后,全市及时召开了河溶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动员会,全面部署改革试点工作。排出日程表,将工作分解到单位,明确责任人及完成时限。“六办”内设机构调整到位,镇直属事业单位规划建设环保管理所成立。及时为规划建设环保管理所公开选拔了2名工作人员,安置1名专业士官。根据实施方案,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组织市直相关部门与河溶镇签订行政权委托书及移交备忘录,所有下放的行政审批权均进入河溶镇行政服务中心。二是认真开展乡镇“一府三中心”机构改革试点的调研工作。根据市编办《关于开展乡镇“一府三中心”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我办积极到草埠湖镇、两河镇就试点改革的具体内容开展调研,并征询市法制办的意见,提出了关于试点改革的4点具体建议,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

二、强化日常管理,机构编制服务水平有新提高

(一)严格总量管理,财政供养系数得到有效控制。一是进一步深化了编制实名制管理。完善了机构编制台账管理,根据人员调整的实际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办理编制变动手续,确保了人员编制信息的及时准确更新。全市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编制实名制达100%。二是加强了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编办、监察部《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暂行规定》,落实省、市编办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有关要求,采取日常监督管理和专项督查等方式,加强全市机构编制工作的监督检查。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督促进行纠正和整改,切实维护机构编制管理的权威性和法律效力。三是继续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的总量控制。认真执行中央机构编制法规政策,严格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从紧从严控制机构编制。坚持强化人员入口管理,不断提高了编制使用效率和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素质。

(二)完善工作措施,编制政务信息更加公开透明。一是完善了工作程序。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据具体职责任务,制定了内容详细、条理清晰的业务工作流程,促进了工作规范高效运行,有效杜绝各种违规违纪现象,维护编制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二是建立了及时更新维护公开信息机制。对涉及全市机构设立、更名、撤销、职责调整和人员职务晋升、交流、退休、辞职等异动信息,均按时限要求及时更新。编制政务公开工作做到了“四个到位”:应公开的机构编制信息公开到位;应公开项目的内容准确到位;网上信息的规范性到位;实施动态管理,各类数据及时更新到位。编制政务公开更加规范透明,公开质量不断提高,编制政务公开工作在全省组织的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

(三)增强服务意识,机构编制资源合理优化配置。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有增有减”思路,管好用活编制资源。坚持向深化改革要编制、向提高效率要编制,通过转变职能、整合机构设置、优化运行机制、提高人员素质,有效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机构编制不足的矛盾。在现有总量内跨部门调剂编制,盘活存量,推动编制资源向经济发展、民生、安全等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岗位倾斜,科学增减编制,将有限的编制资源用到刀刃上,促进编制资源使用效力的最大化。在编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发展储备后备人才调剂使用事业编制95个,为优化公务员干部队伍结构,招考公务员、录用选调生55名,基本满足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机构编制的需求,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编制保障。

(四)强化规范管理,事业单位年检质量不断提高。针对以往事业单位年检工作效率和年检质量不高的问题,印发了年检文件,对事业单位年检提出明确要求,合理安排了各单位年检具体时间,按规定程序分工审核严格把关,并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年检工作效率和质量大幅提高。全市登记258个事业单位,年检率和年检合格率均达到了100%。同时及时为各事业单位办理变更、注销、设立登记业务,确保了事业单位正常开展工作。

(五)周密安排部署,网上名称挂标工作全面推进。一是宣传动员,提高认识。召开了网上名称挂标管理工作会议,就网上名称挂标管理工作进行了宣传动员,通过会议明确了网上名称挂标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时间要求,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二是专题培训,加强指导。对各单位具体负责网上名称挂标的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同时利用市机构编制群进行在线指导。三是强化督办,确保落实。采取电话催办、qq催办、通报等方式进行督查督办。目前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中文域名注册315个,网上名称挂标达90%以上,位居全省县市区前列,得到省编办通报表彰。

(六)积极主动落实,机构编制核查圆满完成。根据《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地方机构和人员编制核查全面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的通知》(中编发〔2014〕2号)要求,组织力量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领导职数及编外人员进行了全面核查,经审核后通过内网上报中央编办。通过核查全面准确地摸清了我市机构编制现状,并配合人社等部门清理出“吃空饷”问题8人,现已由人社部门及主管部门作出了相应处理,圆满完成了机构编制核查任务。

三、坚持统筹推进,部门自身建设凸显新形象

(一)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是制定方案,及时启动。成立机关当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制定了《市委编办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确定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方法步骤,不搞变通,不降标准。二是丰富形式,加强学习。坚持把学习教育作为实践活动的基础环节,明确不同时期、环节、层次的学习活动安排与要求,建立学习检查、通报制度,保证学习时间、人员、内容落实到位。通过集中学习、专题讨论、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保证每名党员学习时间在80小时以上。三是聚焦“”,倾听民意。采取书面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上门走访、设立征求意见箱等方式,通过开展“三进五访”、“结亲拜年”、“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把支部会开在群众家”等活动,全方位、多渠道深入细致听取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发放征求意见表110份,先后组织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3场次,上门走访80余人次,共计收集涉及我办的群众意见建议36条。四是交心谈心,查摆问题。按照“四个必谈”要求,深入开展谈心交心,真正做到把问题谈开、把意见谈透、把道理谈明、把思想谈通。通过梳理意见和建议,归纳为班子问题12条,党员个人问题36条,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对照检查材料,班子对照检查材料前后进行了12次整体修改完善,党员个人修改平均达15次。五是真刀真枪,公开透明。严格按照程序要求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会上党员们实事求是地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相互提出了52条批评意见和建议,达到了“有辣味而不变味,能红脸而不翻脸”的效果。六是立行立改,务求实效。针对查摆的问题,形成了领导班子整改方案和专项整治方案,对25项整改做到有目标要求、具体措施、完成时限、责任领导,有力确保整改工作的顺利推进和落实。组织党员干部进社区开展自愿服务,为帮扶对象解决实际困难。深系村走访座谈,为驻点新农村建设出谋划策,指导村组织加强队伍建设,帮助争取通村公路指标1.6公里,并协调有关部门筹集修路缺口资金10万元。村党组织战斗不断增强,村容村貌有较大改善,被评为“惠万民”活动先进工作组。

(二)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组织机关党员认真学习《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等党纪党规,大力开展“正风肃纪”行动,认真落实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提升党员队伍的政治理论水平,增强党员队伍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廉洁自律意识和遵纪守法观念。严格党员教育管理,通过重大反腐倡廉正反典型案件事例的剖析学习以及省、暗访组暗访发现干部职工存在的上班迟到、公车私用、大操大办等现象通报学习,结合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认真开展党员警示教育活动,认真分析查找机关党员干部目前在廉政自律、工作作风和工作纪律执行上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使党员干部做到了自省、自重、自励、自警。

(三)建立健全工作管理制度。坚持把制度建设作为治本之策,大力推进制度机制建设,以务实管用、配套衔接的制度固化作风建设成果。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群众关注度高的问题建立直接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加快工作进度,推动形成一批行得通、指导力强、能长期管用的制度成果。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健全和完善机关各项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和兑现。实现内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岗位责任管理得到加强,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对市委、市政府布置的任务和上级业务部门部署的工作圆满完成,树立了良好的部门形象。

机构年度总结篇(2)

xx教育培训学校是经xx教育局批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专业培训学校。学校实施模式化管理,配备标准的教育设施,师资力量雄厚,确保教学质量。

2010年,我校在教育局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上级领导制定的工作计划精神,不断创新管理机制,加强教育教学的研究,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卫生防疫工作,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新途径,确立了三学年的工作思路:第一学年重平稳,第二学年求发展,第三学年出成绩。2010年是提升教育品牌的关键时期,也是我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年,我们始终想着以德为先,[莲~山课件 ]以学为主,整体培育,和谐发展这一方向稳步前进。

一、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

(一)教学工作

对于培训学校而言,教学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指标。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培训学校的全体工作人员和教师都花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思考和实践。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保证教学质量:

1. 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计。

2. 聘有丰富专业知识、实践经验和有敬业心的高校老师作为授课教师。

3. 有完善的教学评估制度;让学生及学校管理人员填写评估表,及时反馈教师教学质量。

4. 采取课堂授课、课堂实习相结合形式,以巩固学员的掌握程度;另外还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使学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师教授的内容。

5. 充分听取广大学员的反馈的意见,以改进教学效果。我们在每一期培训班结业前均发放学员意见反馈表,并在有的班级组织学员进行座谈,开展家长会,及时了解培训的效果,获取第一手的资料以指导我们,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之处。

(二)教研工作

在教学教研上,应保持现有的教师教研会议的教务管理,提前对教学工作进行规划安排,是教务教研工作更加标准化、系统化。语文、数学等科目分类开展教研交流。学校部分教师不能及时参加教研会议,在课间休息时间、午休时间抽空进行交流,甚至进行电话会议。

(三)教务管理

在完成繁忙的培训教学工作外,培训学校建立了一套科学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如教学管理制度,教室管理制度,教学资料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实行,对于规范培训学校的教学运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二、管理工作

(一)规范学校的管理工作,提高管理能力和办学水平。

1、建立并完善学校工作机制,促进学校规范化管理。使得学校的管理制度朝着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向健康地发展,为学校今后其他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积累。

2、逐步完善学校人事管理制度。新教师的聘任严格把好师德和教学效果的关。学校工作人员的聘用资格上调,管理老师均有大学以上文凭,有3年以上一线教育教学的工作经验,确保教学管理的优化。

3、管理人员深入一线,听课、代课、维护学校正常秩序。针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调整和解决,对学生学习状态、授课教师教学、家长思想变化及时了解和调整,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困难,让学生和老师无后顾之忧。

4、开展学校内部学习交流活动、提高招生咨询质量、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

5、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管理,合理规划开支,积极筹集办学资金。财务会计每周对账、每月报表,保证学校工作顺利进行。

(二)学校每周固定开展例会制度。

学校的管理模式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及从决策层到管理层,从管理层到教师层和工作人员层,有利于决策思路的传达和执行。学校每周五下午2:00召开全校教职工例会,及时交流下周工作安排、每周工作小结,沟通思想,是学校管理工作剩下一盘棋,推动学校工作高效、快捷、高质量的进行奠定基础。

(三)开展学校对外交流工作,提高学校知名度。

1、与其他培训学校开展合作,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2、课堂对家长开放、展示,及时开展家长会,拓展办学空间。

3、每年进行户外展示活动,宣传学校。

(四)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

1、在对外宣传和交流工作中,虽然能策划出具体的方案,但有事不能灵活处理现场出现的变化,这说明具体的工作没有做好预算,缺乏实践缺乏应变措施。我们今后要全面考虑问题,制定多套方案,以便变化之余。在未来工作中,我们要把招生宣传做为重中之重,应当加强广告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学校知名度。

2、在人事管理方面,严格执行聘用制度。聘请老师不仅要求高标的教学能力及教学效果,而且更应该看重教师师德水平。聘用的管理人员应严格执行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一支有凝聚力高素质的团队。

三、后勤工作

后勤工作室教学工作运作的基本保障,后勤工作主要体现如下:

1、为师生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和学习环境。准备书籍教材,配备教具,印发讲义。只要有利于教学的服务设备、资料,学校都及时采购。宽大、光线充足的教室,冬夏两季课前半小时调好空调,保障教师轻松教学、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学校备好饮水,以备师生之需。

2、良好卫生条件的保障。我校平时放学之余及时做好教室卫生、整理好教学设备;每周五进行搬家式大扫除,小到桌椅、卫生间擦洗,大到清理墙壁灰迹,每个角落做好消毒工作,责任细化到个人。

3、维护、保障学校帮偶教学设备能正常使用,确保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

4、良好的安全保障。学校不论寒暑白天黑夜上课前放学后都备有男老师巡逻,晚间放学管理人员会话查询确认学生已安全到家。

5、建立良好的家校联通体系。校长时常跟家长联系,为下面的工作人员建立了模范作用。我校在学生上课时,提供了空教室给家长休息座谈,事无巨细,全体工作人员参与座谈,及时了解家长反馈的信息,为后期工作做好准备。

6、节约成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们将弃旧的办公学习用品回收,修整利用,开创一条合理利用资源的道路。

四、取得的成效

我校学员曾多次在走进数学王国、希望杯数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二等奖。我培训班每年近60%的学生有望被重点中学提前录取或成为签约生。

总之,在过去的一年中,xx教育培训学校在教育局指导下不断发展壮大,在各位领导的支持下取得卓越的成绩,感谢给位领导,感谢各位同仁。在心的一年里我校致力于以下几项工作,请局领导继续予以大力支持、指导和监督。

1、建设新校区的学员文化建设。

2、加强学校宣传力度,扩大学校声誉和知名度。

3、继续聘请优秀的教师执教,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机构年度总结篇(3)

本次会议是张英同志接任市经信委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处处长后的第一次会议。会上,张英全面回顾了2014年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主要业绩和特色,对各服务支撑机构为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所做的努力,在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四新”发展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与会服务支撑机构中,市软件行业协会、市信息服务业协会、软件生产力促进中心、外包服务中心、交通电子协会、数字内容促进中心、政府软件采购服务中心、软件评测中心和互联网咨询中心等机构的负责人,汇报了一年来在服务产业发展中所做的特色工作,并进行了互动交流。

市经信委副主任邵志清到会做重要讲话。他指出,2014年上海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值预计将超过5 000亿元,同比增长约18.1%。其中,软件产业预计增长19.7%,占56%。产业平稳发展,形式喜人。同时,他表示,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与各服务支撑机构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当前产业形式下,服务支撑机构大有可为。

机构年度总结篇(4)

摘要:本文应用基于模糊熵的多目标规划原理,对企业总会计师队伍结构进行分析与讨论,并系统考虑队伍中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经验结构与能力结构等4个子结构的合理配置及各个子结构间协调配置问题。给出各子结构的模糊熵及极大熵多目标规划,将之转换为单目标规划,并导出各子结构合理分布形式化参数。最后从合理性与协调性两个方面导出了现有企业总会计师队伍结构合理性与协调性的评价度量。

关键词 :模糊熵;目标规划;总会计师;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1-0167-02

多年来,总会计师在贯彻国家财政政策和各项企业制度、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升企业会计管理水平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总会计师队伍也不断壮大。但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会计准则实现国际实质趋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稳步实施、会计信息化扎实推进、企业广泛深入地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等诸多因素,迫切要求对我国总会计师队伍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创新。为此,全面提升总会计师队伍结构优化尤为重要。

本文应用基于模糊熵的多目标规划原理,对总会计师队伍结构进行讨论,并系统考虑总会计师队伍结构中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经验结构与能力结构等4个子结构的合理配置及各个子结构间协调配置。最后从合理性与协调性两个方面导出了现有总会计师队伍结构的评价度量。

1模糊集、极大熵与模糊熵

1.1模糊集

扎德的模糊集定义是对模糊集的最常用定义[3]:设U表示一些对象的集合,称为论域。U上的一个模糊集合A是由U到[0,1]区间的一个映射表示.对于称为u对A的隶属函度,而μA(·)称为A的隶属函数,也称A为模糊集。

1.2极大熵原理

Shannon将热力学中的熵引入信息论,使熵逐渐成为描述信息不确定性的量度。设某一随机信息θ,其结果具有多种可能性,记为,其概率分别为,则随机信息的Shannon熵[4]为:

如果对随机信息一无所知,则状态的不确定性最大。此时,对,于是(证明见文献[5])。假定随机信息完全确定,即出现某个,则不确定性最小,此时,熵。如果对随机信息有一定了解,了解程度的模糊度为,则此时就需要用模糊熵理论。

1.3 模糊熵

模糊事件A的扎德熵[6]:离散态时:

,且;

连续态时有

2总会计师队伍结构优化配置

2.1理论基础

总会计师队伍结构是由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经验结构与能力结构等子结构组成的,各子结构又由不同的要素组成。考虑到总会计师队伍结构构成要素的模糊与随机的两重不确定性,描述总会计师队伍结构的构成要素所处状态分布的不确定性程度必须使用合理的方法。描述模糊事件的扎德熵恰有描述模糊与随机两重不确定性信息的功用。根据极大熵原理,当最大时,系统的不确定信息量最大,就能得到总会计师队伍结构各子结构最小可能的各要素的状态分布估计,据此得出总会计师队伍结构优化配置的参数问题。

2.2基本论域与模糊集的设定

考虑总会计师队伍4个子结构及不同的学历、年龄、经验及能力4个方面在总会计师队伍中发挥作用好的程度的不同,特设定如下4个基本论域与4个模糊集。

4个基本论域:

学历集U1={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其它},其中U1元素个数n1=|U1|=5;

年龄集U2={20~30岁,30~40岁,40~55岁,55~以上},其中U2元素个数n2=|U2|=5;

经验集U3={丰富,较丰富,一般,较缺乏,缺乏},其中U3元素个数n3=|U3|=5;

能力集U4={强,较强,一般,较弱,弱},其中U3元素个数n4=|U4|=5.

4个模糊集:

模糊集S,表示不同学历结构发挥好的作用的程度集,其隶属度;

模糊集Y,表示不同年龄段发挥好的作用的程度集,其隶属度;

模糊集E,表示不同管理经验发挥好的作用的程度集,其隶属度;

模糊集R,表示不同能力发挥好的作用的程度集,其隶属度;

隶属度值可采取问卷调查表模糊统计方法的获得[3]。

2.3子结构的模糊熵及极大熵多目标规划

假定总会计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经验结构及能力结构要素分布状态已定情形下,具有某种学历水平i、某年龄段人数j、某种经验k和某种能力l的人数占总会计师层人数的比例为pijkl,其中pijkl满足

则有:

由极大熵原理,若总会计师队伍各子结构达到最优配置,必有各子结构对各自的模糊熵达到极大。从而可由以下多目标规划变换为单目标规划问题来描述:

均大于0,是事先由专家或学者给予的权重因子(权重因子应视不同总会计师级别的具体情况而定)。

从而得到规划问题的解pijkl,且,继而可以求得四个子结构在相应权重之下的最优合理分布参数:

学历结构合理分布参数:

以上参数的实现可作为结构优化的目标。

3总会计师队伍结构现状的度量

了解现有总会计师队伍结构合理性程度是改善与优化结构配置的前提,必须将队伍结构的优化配置看作一个系统的过程。在系统结构优化的过程中,还必须注意各子结构之间的协调。基于以上考虑,给出子结构合理性度量因子与子结构间协调性度量因子。

设U0={S,Y,E,R},则其中U0元素个数n0=|U0|=4.对任意Vi∈U0,H(Vi)表示第i个子结构所对应的模糊熵;H*(Vi)表示第i个子结构合理配置时所对应的最大模糊熵。则有子结构合理性度量因子:

令结构合理性度量因子为子结构合理性度量因子之和:

则第l子结构合理性度量因子在结构合理性度量因子中的比重为.从而得出子结构间协调性度量因子:

易知:.若J(Vi)越大,则说明第个子结构的构成要素的状态分布越合理;若C(U0)越大,则说明各子结构间的协调程度越好。

理论上考虑,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对总会计师队伍年龄结构与学历结构进行改善,但这极可能影响到经验结构与能力结构。在改善年龄结构与学历结构的同时,必须加大对总会计师队伍知识与技能的培训,迅速改善总会计师队伍经验结构,而总会计师队伍能力结构则需要每个总会计师的不懈努力,提升履职的能力,这一般不是短时期可完成的。对于总会计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业务、注重实践、统筹和谐”,系统的、综合的考虑总会计师队伍整体结构,优化过程做到积极、稳妥,只有如此,才能达到实现企业总会计师队伍结构优化的基本目标。

4结语

应用模糊熵理论进行总会计师队伍结构优化研究尚处于理论前瞻层面,如果在实践中需要具体应用时,还需要对监管层子结构的划分进行深入研究,另外 等子结构模糊熵的权重很大程度取决于领导、专家或学者的价值取向。此外,还应有一套较好的隶属度函数值的生成方法来保证函数值的科学性与实效性,从而将应用模糊熵理论进行企业总会计师队伍结构优化配置的研究推向新的应用阶段。

参考文献:

[1] 吴成茂,樊相宇.基于模糊熵的人力资源结构优化配置[J].中国管理科学,2012(4):43-48.

[2] 潘春光,吴晓平.基于极大熵准则的先验分布确定方法[J].运筹与管理,2012(3):32-36.

机构年度总结篇(5)

第三条凡在纳税年度内从事生产、经营,或在纳税年度中间终止经营活动的纳税人,无论是否在减税、免税期间,也无论盈利或亏损,均应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本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实行核定定额征收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不进行汇算清缴。

第四条纳税人应当自纳税年度终了之日起5个月内,进行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企业所得税税款。

纳税人在年度中间发生解散、破产、撤销等终止生产经营情形,需进行企业所得税清算的,应在清算前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并自实际经营终止之日起60日内进行汇算清缴,结清应缴应退企业所得税款;纳税人有其他情形依法终止纳税义务的,应当自停止生产、经营之日起60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当期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第五条纳税人12月份或者第四季度的企业所得税预缴纳税申报,应在纳税年度终了后15日内完成,预缴申报后进行当年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第六条纳税人需要报经税务机关审批、审核或备案的事项,应按有关程序、时限和要求报送材料等有关规定,在办理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前及时办理。

第七条纳税人应当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和企业所得税的有关规定,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如实、正确填写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完整、及时报送相关资料,并对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法律责任。

第八条纳税人办理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时,应如实填写和报送下列有关资料:

(一)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

(二)财务报表;

(三)备案事项相关资料;

(四)总机构及分支机构基本情况、分支机构征税方式、分支机构的预缴税情况;

(五)委托中介机构纳税申报的,应出具双方签订的合同,并附送中介机构出具的包括纳税调整的项目、原因、依据、计算过程、调整金额等内容的报告;

(六)涉及关联方业务往来的,同时报送《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年度关联业务往来报告表》;

(七)主管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有关资料。

纳税人采用电子方式办理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的,应按照有关规定保存有关资料或附报纸质纳税申报资料。

第九条纳税人因不可抗力,不能在汇算清缴期内办理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或备齐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资料的,应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申请办理延期纳税申报。

第十条纳税人在汇算清缴期内发现当年企业所得税申报有误的,可在汇算清缴期内重新办理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

第十一条纳税人在纳税年度内预缴企业所得税税款少于应缴企业所得税税款的,应在汇算清缴期内结清应补缴的企业所得税税款;预缴税款超过应纳税款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及时按有关规定办理退税,或者经纳税人同意后抵缴其下一年度应缴企业所得税税款。

第十二条纳税人因有特殊困难,不能在汇算清缴期内补缴企业所得税款的,应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办理申请延期缴纳税款手续。

第十三条实行跨地区经营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由统一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的总机构,按照上述规定,在汇算清缴期内向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进行汇算清缴。分支机构不进行汇算清缴,但应将分支机构的营业收支等情况在报总机构统一汇算清缴前报送分支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总机构应将分支机构及其所属机构的营业收支纳入总机构汇算清缴等情况报送各分支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

第十四条经批准实行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企业集团,由集团母公司在汇算清缴期内,向汇缴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报送汇缴企业及各个成员企业合并计算填写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以及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有关资料及各个成员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统一办理汇缴企业及其成员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

汇缴企业应根据汇算清缴的期限要求,自行确定其成员企业向汇缴企业报送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有关资料的期限。成员企业向汇缴企业报送的上述资料,应经成员企业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审核。

第十五条纳税人未按规定期限进行汇算清缴,或者未报送本办法第八条所列资料的,按照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各级税务机关要结合当地实际,对每一纳税年度的汇算清缴工作进行统一安排和组织部署。汇算清缴管理工作由具体负责企业所得税日常管理的部门组织实施。税务机关内部各职能部门应充分协调和配合,共同做好汇算清缴的管理工作。

第十七条各级税务机关应在汇算清缴开始之前和汇算清缴期间,主动为纳税人提供税收服务。

(一)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帮助纳税人了解企业所得税政策、征管制度和办税程序;

(二)积极开展纳税辅导,帮助纳税人知晓汇算清缴范围、时间要求、报送资料及其他应注意的事项。

(三)必要时组织纳税培训,帮助纳税人进行企业所得税自核自缴。

第十八条主管税务机关应及时向纳税人发放汇算清缴的表、证、单、书。

第十九条主管税务机关受理纳税人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及有关资料时,如发现企业未按规定报齐有关资料或填报项目不完整的,应及时告知企业在汇算清缴期内补齐补正。

第二十条主管税务机关受理纳税人年度纳税申报后,应对纳税人年度纳税申报表的逻辑性和有关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进行审核。审核重点主要包括:

(一)纳税人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与企业财务报表有关项目的数字是否相符,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对应,计算是否正确。

(二)纳税人是否按规定弥补以前年度亏损额和结转以后年度待弥补的亏损额。

(三)纳税人是否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税收优惠的确认和申请是否符合规定程序。

(四)纳税人税前扣除的财产损失是否真实、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程序。跨地区经营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其分支机构税前扣除的财产损失是否由分支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出具证明。

(五)纳税人有无预缴企业所得税的完税凭证,完税凭证上填列的预缴数额是否真实。跨地区经营汇总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及其所属分支机构预缴的税款是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汇总纳税分支机构分配表》中分配的数额一致。

(六)纳税人企业所得税和其他各税种之间的数据是否相符、逻辑关系是否吻合。

第二十一条主管税务机关应结合纳税人企业所得税预缴情况及日管情况,对纳税人报送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和其他有关资料进行初步审核后,按规定程序及时办理企业所得税补、退税或抵缴其下一年度应纳所得税款等事项。

第二十二条税务机关应做好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和合并纳税企业汇算清缴的协同管理。

(一)总机构和汇缴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在对企业的汇总或合并纳税申报资料审核时,发现其分支机构或成员企业申报内容有疑点需进一步核实的,应向其分支机构或成员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发出有关税务事项协查函;该分支机构或成员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应在要求的时限内就协查事项进行调查核实,并将核查结果函复总机构或汇缴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

(二)总机构和汇缴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收到分支机构或成员企业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反馈的核查结果后,应对总机构和汇缴企业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及应纳所得税额作相应调整。

第二十三条汇算清缴工作结束后,税务机关应组织开展汇算清缴数据分析、纳税评估和检查。纳税评估和检查的对象、内容、方法、程序等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汇算清缴工作结束后,各级税务机关应认真总结,写出书面总结报告逐级上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应在每年7月底前将汇算清缴工作总结报告、年度企业所得税汇总报表报送国家税务总局。总结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一)汇算清缴工作的基本情况;

(二)企业所得税税源结构的分布情况;

(三)企业所得税收入增减变化及原因;

(四)企业所得税政策和征管制度贯彻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建议。

机构年度总结篇(6)

省级安全监管部门、专业安全生产应急机构和有关中央企业每半年分别组织对本地区、本领域、本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进行总结评估,编写半年度、年度总结评估报告,按要求上报。

(一)总结评估报告的主要内容

1.安全生产应急机构、应急平台、应急体系建设情况;

2.救援队伍建设情况、事故救援情况、救援队伍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工作情况;

3.预案编制、执行及演练情况;

4.应急管理规章制度建设情况;

5.事故救援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6.应急管理培训及宣传教育情况;

7.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及对策、建议;

8.应急管理及应急救援经费投入情况;

9.政府投入形成的应急救援资产情况;

10.相关总结评估报告附表(见附件1)。

(二)总结评估报告上报程序与时间

省级安全监管部门于每年的7月25日和次年的1月25日前分别将半年度、年度总结评估报告报送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以下简称应急指挥中心)。

有关中央企业总部于每年的7月15日和次年的1月15日前分别将半年度、年度总结评估报告报送应急指挥中心。

省级矿山应急机构于每年的7月15日和次年的1月15日前分别将半年度、年度总结评估报告报送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矿山救援指挥中心,同时抄送省级安全监管部门。

二、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和较大未遂伤亡事故救援总结报告制度

省级安全监管部门、矿山等专业安全生产应急机构分别组织对本地区、本领域每一起重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和较大未遂伤亡事故成功救援情况及时进行总结,逐起事故编写救援总结报告,按要求上报。

(一)救援总结报告的主要内容

1.事故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报告及救援经过;

3.应急预案启动和执行情况;

4.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成立及组成情况;

5.专业救援队伍、装备调用情况以及救援过程中发生的实际费用;

6.救援方案制定和执行情况、救援过程中应用的装备及技术情况、专业救援队伍的搜救情况;

7.事故原因和性质的简要分析;

8.事故救援的经验和教训,包括应急预案、事故报告和救援组织、协调、指挥及救援队伍、专家、装备、技术等方面;

9.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生产经营单位、救援队伍改进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的建议;

10.事故现场相关图纸资料,现场抢救的有关图片。

(二)救援总结报告上报程序与时间

省级安全监管部门于事故救援结束后的30个工作日内将救援总结报告报送应急指挥中心。

省级矿山等专业安全生产应急机构于事故救援结束后的20个工作日内将救援总结报告报送相应的上级机构,同时抄送省级安全监管部门。

三、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季报制度

省级安全监管部门、矿山等专业安全生产应急机构和有关中央企业及时掌握本地区、本领域和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应急机构建设、应急演练开展、应急救援队伍开展预防性安全检查、事故救援以及应急救援队伍安全技术等工作情况,填写相关季报表(见附件2),按要求上报。

省级安全监管部门于每季度结束后的10个工作日内将季报表1、季报表3~9报送应急指挥中心。

机构年度总结篇(7)

2.美国。目前,美国流行按疾病类型来预付费用,即DRGs方式,是将国际疾病诊断分类标准(ICD-9)中所列的疾病诊断名称分成467组,利用医院费用资料,算出每组疾病的标准费用,将此标准费用预先支付给医院。这一体系为467诊断相关组设立城市医院与农村医院两个不同的预付率。如果医院的成本高于政府支付的固定费率,医院则营利,否则就亏损。为此,各医院采取各种措施防止亏损,如加强内部会计预算管理,提高医护人员费用意识,促使医生采用更具成本效益的诊疗模式等。美国模式的启示是,该模式与其国体、政体及文化相关,导致医疗费用居高不下,还伴随着许多人没有医疗保险,应汲取其教训。

二、主要付费方式简介

1.按项目结算。是一种最古老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被普遍使用。指病人在接受医疗服务时,按服务项目的价格计算费用,然后由医保经办机构向病人或医院提供费用补偿。按项目付费下,所偿付的费用数额取决于各服务项目的单价及实际服务量。其优点是符合市场常规,操作直观,易于理解和掌握;能够调动医生积极性,有利于医学科技进步;鼓励提供全面优质服务,容易令参保人员满意;经办机构易于获得大量医疗和管理信息。缺点是容易刺激过度医疗和大型检查,费用难以控制;需要进行逐项审核,工作量大。管理重点是严格管理,放大扣款。

2.按病种结算。指将疾病诊断作为确定付费标准的标识,把医疗机构对每个病人提供的医疗服务过程作为一个产出,对疾病诊断下的整体产出确定一个统一的费用支付标准。适用于诊断简单明了的疾病种类。优点是鼓励医疗机构加强医疗服务质量,提高诊疗水平;促进医院加强成本核算;促进医保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的标准化建设。缺点在于管理难度大、成本高;容易造成诱导住院、分解住院、推诿重症病人及诊断升级。

3.按人头结算。指医保经办机构同定点医疗机构或医生协商并签订合同,按照在一定时期内确定的额度及其服务的参保人员数量支付费用,定点医疗机构或医生负责向服务人群提供合同规定范围内的医疗服务。适用于基层卫生社区健全和服务对象明确的地区。优点是可刺激医疗机构通过降低成本扩大收益,促进疾病预防;定额支付、基金安全有保障、操作简单、易于管理。缺点是容易造成推诿病人、服务不足、服务质量下降。因此,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允许参保人员定期重选定点医疗机构来减少负面影响。

4.总额预付。指由医保经办机构单方面或通过与医疗机构协商,来确定医疗机构在一定时期内医疗服务费用的总额预算,医疗机构向参保人员提供规定的医疗服务,并相对自主地确定预算款的使用。这种付费方式需要医保经办机构对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量有高度的控制权。优点是基金支付可控,防止基金风险,并可避免其他付费方式存在的弊端。缺点是要求管理者要有高超的管理艺术,可能诱导医疗机构不合理减少医疗服务,弱化市场作用,影响医疗机构运行效率。短期内,医疗机构可能会限制收治病人及控制成本,但从长期看,医疗机构又会有所收敛,以期获得下一年度的预付额度。

5.按服务单元结算。指将医疗机构提供一系列医疗服务按一个特定的参数划分为若干服务单元,如一个门诊人次、一个住院人次或一个住院床日等,然后根据预算额度参考往年资料和其他影响因素,确定每一个服务单元的费用支付标准,按照医疗机构提供服务单元数量进行付费。该办法往往用于门诊定额付费和住院定额付费。6.包干使用。指按照预算额度确定参保人员的医疗保险待遇标准,在规定时间按照签约人数一次性支付给定点医疗机构或参保个人,定额包干使用。

7.其他付费方式。如DRGs付费等。

三、总额控制下的费用结算

1.建立基金预算管理制度。完善医保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制度,在编制医保收入预算的基础上强化支出预算,并将基金预算管理和费用结算管理相结合。

2.合理确定定额指标。要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以医保年度基金预算为基础,在扣除一次性预缴、异地就医、离休人员和定点零售药店等费用,并综合考虑各类支出风险的情况下,统筹考虑物价水平、GDP增速等因素,确定医保基金支付的年度总额控制目标。

3.细化分解总额控制指标。以近三年各定点医疗机构提供服务情况和实际医疗费用发生情况为基础,将年度总额控制目标按照定点医疗机构的级别、类别、服务范围、有效服务量以及承担的首诊、转诊任务等因素,并区分门诊、住院等费用细化落实到各定点医疗机构。指标要向基层倾斜,以适应分级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和基层与医院双向转诊制度的建立,支持合理有序就医格局的形成。

4.费用拨付、结算与指标调整。医保经办机构要将总额控制指标与具体付费方式和标准相结合,预留10%左右的质量保证金和适当年终清算调剂金后,将总额控制指标分解到每个月份,按照服务协议约定按时足额结算,确保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正常运行。对未超过总额控制指标的医疗费用,医保经办机构应根据协议按时足额拨付;超过总额控制指标的医疗费用,可暂缓拨付,到年终清算时再审核拨付。医保经办机构可以按总额控制指标设定资金,按协议约定向定点医疗机构预付,以缓解其资金运转压力。对在改革过程中医疗机构有效工作量或费用构成等发生较大变动的,经办机构可根据实际,在年中对定点医疗机构总额控制指标进行调整,做到科学管理。

5.注重沟通与协商。经办机构要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制定实施总额控制的程序和方法,并向社会公开。要建立医保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之间有效沟通协商的机制,在分解总额控制目标时,应广泛征求定点医疗机构和参保人员代表的意见。

6.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按照“结余奖励、超支分担”的原则,合理确定医保基金和定点医疗机构对于结余资金与超支费用的分担比例,以充分调动定点医疗机构对控制医疗费用的积极性。建立费用超支主要由定点医疗机构合理分担,结余资金主要用于合理奖励定点医疗机构的机制。对超过总额的医疗机构,应分析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整改意见,促其改进管理。医保经办机构可视基金预算执行情况,对定点医疗机构合理超支部分给予补偿。

7.推进付费方式改革。要在全面开展总额控制的同时,继续探索完善按人头、按病种等付费方式,不断提高付费方式的科学性,提高基金绩效和管理效率。

四、当前形势下的定点医院监管

(一)建立完善管理机制

1.细化定点服务协议,突出协议的效能。要将总额控制管理内容纳入定点服务协议,并根据总额控制管理要求调整完善协议内容。要针对总额控制后可能出现的情况,逐步将次均费用、复诊率、住院率、人次人头比、参保人员负担水平、转诊转院率、大型检查阳性率、抗生素使用比例、手术率、择期手术率、重症病人比例等,纳入定点服务协议考核指标体系,并加强管理。

2.建立有效查房制度。要配备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稽查小组,定期、不定期进行稽查,节假日坚持稽查。稽查时要做到“三看”“五问”“三对照”。“三看”即看病员、看证件、看病历,“五问”即问姓名、问年龄、问单位、问病情、问医疗服务,“三对照”即对照病历、对照年龄、对照性别。稽查结束后还要写出稽查报告,作为对“两定”进行处理的依据,也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3.建立定点医院分级管理制度。对违规少、配合好的医院,提高预付资金比例和标准,解决医院周围资金问题,还可减少病历抽审数量,简化费用审核程序。

4.建立定点医院退出制度。对反复出现严重违规或骗取医疗保险基金支出的定点医院,根据《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可取消其定点资格,若干年内不得重新申请,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5.建立医疗保险专家委员会。在日常管理中遇到重点难点问题要多向专家请教,提高管理的科学性,避免与医疗机构发生冲突。6.建立药品和项目的最高限价制度。医保经办机构作为“第三方付费”的主体,要发挥好制约监督作用,可对临床常用药品及高价值医用材料进行最高限价,有效控制高回扣药品的使用。如南阳对30多种常用药品实行最高限价,奥扎格雷价格为14.7~58元不等,限使用28元以下的;生脉针价格区间3.5~50元,限使用15元以下的;还对50多种医用材料进行限价。7.建立集团购买及谈判制度。利用集团购买的优势,指定透析和肾移植病人的门诊治疗由一家定点医院治疗,价格马上大幅下降。公务员健康体检通过团购谈判,500元的常规体检价格降为150元。

(二)明确医疗监管重点

1.严格部门入院标准。按照国家卫生部门制定的出入院标准,收治参保人员,严格执行“首院、首科、首诊”负责制,严禁推诿病人,违规者视情节核减住院人次。

2.合理计算住院人次。住院24小时以内者,不计入住院人次;医疗费用未达到起付线者,不计入住院人次,若发生抢救费用,按急诊抢救报销;跨年度住院者,按1/2住院人次计算。

3.严禁虚假住院、挂床住院和分解住院。虚假住院是指挂参保人员姓名,虚构伪造医疗文书的行为。分解住院是指人为将应一次连续住院治疗过程分解成两次或多次的行为。挂床住院是指住院病人不在院且无合理原因。

4.严禁串换上传。串换上传是指信息系统上传的药品或诊疗项目与实际不符的行为。违规者给予2~5倍罚款。5.严禁诱导住院。诱导住院是指擅自减少统筹基金起付标准或以现金返还等方式诱导参保人员住院的行为。违规者视情节核减住院人次。

6.严格限制外购药。必需外购药品的,应经审批;符合程序的外购药品由统筹基金按规定支付,纳入该院统筹应支付总额。

7.严格执行转诊转院制度。转诊率不得超过正常就诊人次数的比率,被医疗保险专家委员会认定为违规转院者,按规定核减年度住院人次,或按年度最高支付限额拒付。

8.充分发挥信息网络系统的作用。要学会利用先进网络信息系统,实时监测医疗动态,及时对重要指标进行纵向、横向统计分析,做到精确管理,并对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9.进行满意度调查。经常性对病人进行医院服务质量调查,掌握定点医疗机构服务水平。付费方式改革不得牺牲群众利益,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调查结果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三)注意用具体数据进行管理要每月统计各医院各科室医疗费用情况,还要了解全国全省的统计数据。对各医院进行纵向比较,对同级同类医院进行横向比较,从比较中发现问题,从而指导管理和协商谈判。根据医院人均费用执行情况和不同医院相同科室人均医疗费的对比分析,确定病历送审要求。对管理好的医院实行病历免审、少审,并减少查房次数。对管理差的医院以及人均费用偏高的科室实行病历全审、严审,并加大查房力度和密度。全年平衡结算后,对管理好、不超过协议定额及人均费用显着下降的医院,在进行年度考核和返还质量保证金时予以倾斜,并实行总额预付,帮助医院解决资金周转问题。在日常管理中,对定额指标超标高出定额的医院及时通报提醒;对连续居高不下的医院,召集院长、主管院长、医保办主任和各科室主任参加专门座谈会,向其通报全国人均、本地同级或高一级别医院的纵向、横向比较,帮助他们找原因、定措施。通过座谈交流,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差距和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定额目标的落实。

(四)善于用法律法规进行管理要熟练运用《社会保险》等法律法规进行管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让违法违规行为受到应有的处罚。还要学会运用卫生部门的行业规范来进行监管。例如《全国医疗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2011年工作任务分解量化指标》规定,医疗机构临床应用裸支架比例不得低于临床应用冠状动脉支架总数的20%,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植入支架数超过3个,须经本机构心脏外科医师会诊同意后方可实施。我们经办机构完全可以以此为依据进行病历审核,要求医院予以落实,从而保障患者利益和基金合理使用。

五、管理成效

机构年度总结篇(8)

长吉图先导区的正规金融资源的结构分析

机构年度总结篇(9)

[中图分类号] R19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b)-0136-03

发现肺结核病例是控制结核病的重要措施,发现是前提,结核患者发现率是评价结核病防治工作效果的主要指标之一,发现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结核病控制工作的效益[1]。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结核病疫情的有效控制,原有以单病种设立防治站所的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4]。目前,我国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已建立了多种医防合作模式或综合医防合作策略,使肺结核患者发现水平及DOTS覆盖率均得到显著提高[5]。全国第四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91.2%的患者首次就诊于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或私人诊所等非结防机构[6],因此,规范和推动结防机构、医疗机构的合作,将对结核病的控制起到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做好结核病归口管理是提高患者发现率的有效措施[7-8]。本次调查分析了菏泽市2010~2012年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转诊和追踪情况,评价结核病防治机构和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的合作和协调情况,以提高结核病发现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0~2012年中国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报告中的菏泽市9个县区数据资料。具体统计日期为2010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

1.2 分析方法

对菏泽市近3年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肺结核患者转诊与追踪报表进行统计,分析转诊到位率、追踪到位率和总体到位率的变化和原因。转诊到位率=转诊到位数/医疗机构网络报告应转诊患者数(网报总数-重报数-住院数+出院数)×100%;总体到位率=总体到位数/医疗机构网络报告应转诊患者数(网报总数-重报数-住院数+出院数)×100%;排除率=排除病例数/总体到位数×100%。

1.3 统计学方法

将相关数据导入Excel表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和转诊到位情况的分析

2010~2012年菏泽市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及疑似肺结核患者6669例,其中,重复报告1434例,重报率为21.50%,实际报告5235例,收到转诊单3871例,转诊到位2488例,转诊到位率49.57%,3年间转诊到位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χ2=17.342,P

2.2 非结防机构追踪到位情况的分析

非结防机构对报告转诊后未主动到结防机构就诊的患者进行追踪,2010~2012年菏泽市实际追踪率分别为99.37%、100.00%、99.42%,年平均追踪率为99.59%;追踪到位率分别为73.42%、83.40%、89.63%,年平均追踪到位率为83.44%;总体到位率分别为86.04%、92.87%、94.80%,年平均总体到位率为92.01%;除实际追踪率(χ2=4.555,P=0.103)外,追踪到位率(χ2=74.764,P

2.3 网络直报肺结核病例到位确诊情况的分析

2010~2012年菏泽市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6669例肺结核患者及疑似肺结核患者,经转诊和追踪,共有4593例到结防机构就诊,确诊2647例,确诊率为57.86%,排除率为42.14%(表3)。

2.4 追踪未到位情况的分析

2010~2012年全市共有391例病例追踪未到位,其中,查无此人者占13.55%,拒绝就诊者占17.9%,外出者占21.48%,死亡者占6.91%(表4)。

机构年度总结篇(10)

长三角、珠三角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和受益者,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两地已然形成了两大经济圈,成为主宰我国经济的动向的领头羊。2000年以来,两地实际利用外资额占据全国90%以上,两地出口占据全国出口总额的40%以上。2009年长三角、珠三角两地机电产品分别占据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64%和71%,作为两地出口主要构成商品,根据SITC分类标准,机电产品出口额可以作为衡量两地贸易结构中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的高低、进而考察两地出口贸易结构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基于小岛清的投资贸易互补理论,结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大量的理论衍生和实证结果,从地域分割的角度来研究长三角、珠三角两大经济圈FDI对出口贸易规模的增长以及贸易结构优化的影响。

一、长三角、珠三角两地机电产品出口贸易情况分析

两地机电产品出口贸易无论是从总体规模还是外资企业的角度考量,都呈不断发展的趋势,其中长三角尤其明显,2005年长三角的机电产品出口与外资机电产品出口双双超越珠三角。两地的机电产品占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也呈快速上升趋势(EXJ/EXM)。珠三角EXJ/EXM指标额在2000年之后发展势如破竹,1999年超越50%,2001年突破60%,2005年突破70%,2008年达到历史最高点71.96%;长三角在2003年、2004年连续突破50%、60%,并在之后的6年中指标额一直保持60%以上的水平微幅增长。机电产品在两地的出口商品结构中占据了较大份额,是拉动两地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的主力军。

指标EXJf/EXJ代表外资企业机电产品出口额与该地区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比例。由该指标可以判断外资企业对于该地区的机电产品出口的贡献率,进而可以推测外资对当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以及工业制成品出口的贡献率。两地EXJf/EXJ指标的发展与前一个指标并不一致:长三角的外资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要大于珠三角,且发展较为迅速,2002年突破70%,2007年、2008年相继突破80%、90%,2009年为历史最高点达到93.32%;相比之下,珠三角的机电产品比重发展趋势较为平缓,总体比重在65%左右浮动。总体来说,长三角外资企业机电产品出口的比重在不断上升,长三角机电产品出口总额中,外资出口的比例越来越大,占据了90%以上的份额;而珠三角的外资企业机电产品出口占机电出口总比重较为稳定。长三角地区的外资出口倾向大于珠三角,长三角FDI对于机电产品出口的增长以及出口结构的优化贡献较大。珠三角外资出口结构中,机电产品虽占据较大比例,但并非全盘皆是,从另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两地出口贸易结构还是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性:珠三角外资企业出口结构更为多元化,而长三角外资企业出口结构相对单一。

二、长三角、珠三角FDI与机电产品出口实证分析

考虑到时滞问题,以及变量的平稳性,本文选取、

分别代表机电产品出口额、外资企业机电产品出口额,作为解释变量。以 为被解释变量, 构造机电产品出口与FDI的模型。同时,设机电产品出口与出口总额的比重为,设外资机电产品出口额与机电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为,以 、 为解释变量,为被解释变量构造出口结构模型。

机电产品出口总额与外商直接投资关系模型:

外资企业机电产品出口总额与外商直接投资关系模型:

机电产品出口结构与外商直接投资关系模型

(机电电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

各变量与外资存量的相关系数均较高。说明外商直接投资的长期效益对于机电产品出口的规模以及结构的影响作用比较大。经过ADF单位根检验,各变量原序列均不平稳,差分之后为平稳序列,可进行下一步回归分析。

珠三角机电产品出口与FDI回归方程如下:(方程1)

LNEXJ = -12.3559 + 1.7243*LNFDIC(-1)

(-7.3862) (16.9976)

R2=0.9569ADR2=0.9536F-statistic=288.9197

珠三角外资企业机电产品出口与FDI回归方程如下:(方程2)

LNEXJF = -14.2381 + 1.8138 *LNFDIC(-1)

(-7.0793) (14.8714)

R2=0.9444ADR2=0.9402F-statistic=221.1588

长三角机电产品出口与FDI回归方程如下:(方程3)

LNEXJ = -17.13251 + 1.9911*LNFDIC(-1)

(-10.1535)(9.6128)

R2=0.9697ADR2=0.9672F-statistic=384.6649

长三角外资企业机电产品出口与FDI回归方程如下:(方程4)

LNEXJF = -20.5856+ 2.1822*LNFDIC(-1)

(-11.9032) (20.9731)

R2=.9734ADR2=0.9712F-statistic=439.8741

方程1、2、3、4的调整拟合优度分别为0.95、0.94、0.96、0.97,变量对方程的解释程度较高。方程自由度均为12,各方程F值均大于FO.O1(1,12)=10.04,说明以上方程总体线性关系在99%水平下显著成立,方程解释度较高。方程解释变量LNFDIC的t值均大于

tO.O1=2.68,变量99%水平下显著成立,可以用来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

方程1、3的自变量系数为1.72、1.99,该值反映截至上一年实际利用外资存量分别对于两地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程度。说明珠三角地区FDI存量对于机电产品的出口弹性分别为1.72,即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外商直接投资累计额,便能拉动1.72个单位的机电产品的出口。长三角出口弹性略高于珠三角,每增加一单位的FDI累计额能拉动1.99个单位。

方程2、4的自变量系数为1.8138、2.1822,该系数代表截至上一年实际利用外资存量对于两地外资机电产品出口的弹性系数。经济意义可解释为每增加一单位的外商直接投资存量,就能分别带动珠三角1.81个单位、长三角2.18个单位的外资企业机电产品的出口。

珠三角机电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与FDI回归方程如下:(方程5)

Y = 0.3674 + 1.4228*FDIC(-1)

(11.8315) ( 8.0478)

R2=0.8328ADR2=0.8199F-statistic=64.7676

长三角机电产品出口比重与FDI回归方程如下:

(方程6)

Y = 0.3467 + 8.6262*FDIC(-1)

(10.2362)(5.7034)

R2=0.7305ADR2=0.7080F-statistic=32.5293

方程5、6调整后的拟合优度为0.83、0.73,方程解释优度相对前四个方程较差。方程自由度为12,两方程F值为64.76、32.52,均大于FO.O1(1,12)=9.33,方程总体线性关系在99%水平下显著成立。tO.O1=2.65,方程5、6的变量在99%水平下显著成立,可以用来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自变量系数分别为1.4228、8.6262,该值反映截至上一年实际利用外资存量对于两地出口结构(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的比重)的影响程度,可以理解为出口结构优化的效度系数。经济意义可解释为珠三角地区每增加一单位的外商直接投资累计额,便能使出口结构优化1.42个单位,即珠三角出口结构中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上升1.42个单位;长三角地区每增加一单位的外商直接投资累计额,便能使出口结构优化8.6个单位,即出口结构中机电产品出口的比重上升8.6个单位。

在机电产品总体出口规模以及外资企业机电产品出口规模上,FDI对于长三角、珠三角两地的作用都呈正向促进作用,验证了小岛清的投资出口互补理论。在出口结构优化程度上,虽然都呈正向效用,但长三角珠三角呈现了较大的差异性。长三角FDI出口结构优化效度系数为8.6远高于珠三角的1.42。外资存量对于长三角机电产品出口比重的增量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结合前文机电产品出口规模描述性分析,两地出口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长三角出口结构比较单一以机电产品为主,该地区近年来外资行业投向一直聚焦于以机电产品为代表的制造业;珠三角的高技术、高资金密集的产品结构相对趋于多元化。根据珠三角地区近二十年来的发展,高新技术产品作为高技术、高资金密集产品的代表逐渐成为了珠三角出口的主力军之一,2000年其在工业制成品出口中的比重为19.23%,2009年达到了39.59%,其中75.58%的出口份额是来自于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拉动。虽然两地的出口贸易方式中加工贸易都占据较大比例,不能否认珠三角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有一部份是出于加工代工的电子组装产品。但从两地外资行业投向进行分析,两地的区别显而易见,珠三角外资有一个全新的投向--科学研究、技术服务:1995年外资额为442万美元,2009年飞跃至66764万美元,十五年间增长了150倍之多,珠三角FDI的行业投向直接地影响该地出口结构,而长三角两省一市的外资投向分析中,此项目的FDI投入金额很少。由此可见,在珠三角的出口结构中,除了传统的机电产品,还有一股新生代的出口支持力――高新技术产品,外商直接投资对于该地的出口结构的起到了无可比拟、无可替代的优化与升级作用。

长三角、珠三角两地FDI对于机电产品出口起到了――致的正向推动促进作用,其中,外资的投入、外资企业的设立对于出口的规模的扩大以及出口结构的优化都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但长三角出口结构中资金技术密集型产品种类相对单一,而珠三角显得更为丰富多元,高新技术产品已经成为了珠三角地区出口商品的主要构成之一。珠三角地区在引资政策的健全与完善、引资环境的创造、"质""量"并重的引资战略高度都值得长三角地区的学习和借鉴。

参考文献:

机构年度总结篇(11)

JEL分类号:G12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11)09-0027-04

一、引言

金融资产结构在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中具有显著的重要性。金融结构研究的先驱Goldsmith(1969)比较了不同国家的历史数,创造性地指出金融发展是金融结构变化等结论,形成了著名的“金融结构理论”,并得出金融相关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平行相关的结论。Shaw(1973)及Mekinnon(1973)从金融资产、金融机构规模与结构等角度研究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此判断该国处于金融深化或是金融抑制状态。Levine(1997)系统地阐述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联系。谢平(1992)、易纲(1996)等系统地分析了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变化情况,并指出中国金融深化进程及金融结构对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易纲、宋旺(2008)在考虑国际金融资产的前提下重新度量了中国金融资产总量,深入分析了中国1991年到2007年之间的金融资产结构的演进过程,指出继续加大开放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重要性。

但是,当前对省域金融资产结构变化的研究不足。一方面,中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有必要从金融差异的角度研究区域差异(王元凯,2010)。另一方面,衡量国家的金融资产指标与衡量一国之内省区的金融资产指标不同。本文试图建立计量省域金融资产的指标体系,此研究安徽、江苏、浙江、上海金融资产结构变化情况,评价长三角四省市金融发展水平,为中西部地区发展金融与经济提供政策建议。

二、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金融资产总量统计

准确测度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金融资产总量是比较困难的,主要在于金融资产界定及其测度指标存在差异。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定义中,流通中的通货、存款、非股票证券、贷款、保险准备金、股票和其他股权、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金融衍生品和其他应收账款等,均属于金融资产的范畴(IMF,2002)。在金融发展学领域中Gddsmith(1969)对特定国家的金融资产进行了比较明确的分类统计,将全部金融资产划分为股权和债权两类。并且把债权又细分为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和对非金融机构的债权,前者包括存款,后者包括贷款。易纲(1996)较早地给出了统计中国金融资产总量的指标体系,包括流通中现金、金融机构存贷款、财政向银行借款、政府债券、企业债券、金融债券、股票市值、国内保险费等十多项指标。在国际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进程中,我国在加入WTO之后金融领域开放度得到提高,易纲、宋旺(2008)进一步考虑了我国国际投资头寸对统计金融资产总量的作用,将国外金融资产纳入到金融资产总量范畴中。由此可见,准确地测度一个地区的金融资产是相当复杂的,不仅涉及到金融资产的权益说明,还涉及到地区范围。鉴于当前研究并测度中国国内地区金融资产总量的成果较少的情况,本文根金融资产的重要性及其地区之间的可比性,建立了一套指标体系用于测度长三角地区的金融资产总量(见表1)。

根金融资产的权益属性等特征,这里选择四大指标衡量省域金融资产总量,涉及到债权、股权、保险等,其中债权又细分为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全部金融机构存款),和对非金融机构的债权(全部金融机构贷款)。需要说明的是,IMF等研究中的金融资产范围比较宽,比如包含通货、金融衍生品等。考虑到数的可得性等因素,本文中的金融资产范围相对比较窄。在本文中,以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本外币)衡量省域地区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忽略了通货、金融债券等资产:以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本外币)衡量省域地区对非金融机构的债权,没有计算各种债券等金融资产:以国内A股在省域地区的托管市值衡量该地区股权金融资产,不采用省域地区上市公司股权资产指标;以中外资保险总收入衡量保险准备金。与国内外已有研究保持一致,本文采用金融相关率衡量金融发展水平,即为金融总资产与GDP比值(以%为单位),其中金融总资产为年末存量,忽略了存量平减问题。

建立省域金融资产统计指标之后,可以初步衡量省域金融资产总量及金融相关率。根表1数,比较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可以得出一些有益的结论:(1)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金融资产在“十一五”期间呈现上升趋势。对比2006年和2009年数,安徽、江苏、浙江及上海四省市的金融资产总量均上升一倍左右,但是呈现出三个阶梯,依次为上海属于第一层级、浙江和江苏属于第二层级、安徽属于第三层级。(2)金融资产总量与经济总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在地区层面看,对比安徽、江苏、浙江三地的金融资产总量和经济总量,呈现出二者正相关趋势。在时间层面上,对比2006年和2009年四地的金融资产总量和经济总量,也呈现出二者正相关关系。但是,上海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2009年上海GDP为14900亿元,低于同期的江苏34601亿元和浙江22832亿元,但其金融资产总量却高于同期的江苏和浙江两省。2006年数也说明了上海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特点。(3)上海是长三角地区金融最为发达的地区。金融相关率是衡量金融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是金融资产与经济总量的比值,金融相关率高则表明该地区金融发展水平高。2009年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的金融相关率分别为779.7、400.2、269.4、253.3,其中上海是长三角地区金融相关率最高的地区,也是金融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2006年数也表明上海在长三角地区的金融相关率最高。(4)江苏具有发展省域金融的巨大潜力。从时间序列看,长三角四省市的金融发展水平均处于提高态势,从2006年到2009年均提高到1倍左右。从金融相关率看,按照金融发展水平分类,长三角地区可划分为三个层级,上海、浙江分别属于第一、二层级,江苏和安徽近年来的金融发展水平相差不大,同属于第三层级。

三、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金融资产结构分析

金融资产结构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含义。一方面,金融资产结构变化反映了各类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如信贷市场、股权市场等之间的相对关系。同时,金融资产结构变化也深刻地反映了特定地区经济发展变化(Goldsmith,1969)。另一方面,金融资产总量与经济总量的比值即金融相关率的变化,不仅标志着

金融结构的变化,更深刻地体现了金融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本文在构建一系列计量省域金融资产指标之后,从时间、省域两个维度比较长三角地区金融结构及其发展水平。

1、金融资产结构分析。

比较金融资产结构可以得出有意义的结果。从时间角度看,长三角四省市的金融资产总量及各分项金融资产的绝对量均呈现增长态势,单纯地研究金融资产总量意义不大。这里以金融资产总量为分母,把债权、股权、保险及其子项目换算成占比(%),选取了“十一五”期间2006年和2009年两个时间点。从时间和地区维度比较金融资产结构变化(见表2)。

(1)债权资产比重相对下降,股权资产比重相对上升。比较2006年和2009年数,长三角四省市对金融机构债权、对非金融机构债权的比重均相对下降,如安徽从2006年到2009年对金融机构债权、对非金融机构债权的比重分别从55%、39.9%下降到52.6%、37.1%,江苏、浙江、上海股权资产比重分别从2006年的2.7%、3.5%、20%提高到2009年的5.8%、7%、35.5%。

(2)债权资产因地区差异存在结构性变化。从2006年到2009年,长三角地区居民储蓄存款比重在不断下降,安徽等四省市居民储蓄存款比重分别从31.5%、26.0%、22.6%、16.7%下降到26.1%、21.8%、19.9%、12.4%。安徽、江苏、浙江三省企业存款比重趋于上升,而上海则从2006年的23.3%下降到2009年的19.6%。四省市短期贷款比重、票融资比重均趋于下降,如上海短期贷款比重、票融资比重分别从2006年的11.2%、1.9%下降到2009年的7.3%、1.6%。安徽、江苏、浙江三省中长期贷款比重趋于上升,但是上海中长期贷款比重从2006年的18.7%下降到2009年的15.4%。

(3)不同地区金融资产结构存在差异。从2006年到2009年,尽管股权资产及保险在金融资产总量中的比重在上升,但是江浙皖沪对金融机构债权及对非金融机构债权资产比重均占绝对优势。在债权资产方面,以2009年为例,安徽和江苏的存款比重高于浙江和上海,安徽和上海的贷款比重低于江苏和浙江。在对金融机构债权方面,2006年和2009年,安徽和江苏居民存款比重均高于浙江、上海,安徽和浙江企业存款比重均低于江苏和上海。在对非金融机构债权方面,以2009年为例,安徽和江苏短期贷款比重低于浙江和上海,安徽和江苏中长期贷款比重、票融资比重均高于浙江和上海。

2、金融相关率分析。

金融相关率是衡量金融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是金融资产与GDP的比值,以百分数为单位(见表3)。前面研究已经说明,从金融资产总量的金融相关率看,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可以分为上海、浙江、江苏及安徽三个层次。从单项看,无论是债权、股权还是保险,长三角四省市各子项目的金融相关率均逐步提高,如安徽的债权、股权及保险的四个子项目的金融相关率分别从2006年的116.9、84.7、8.3、2.7提高到2009年的133.3、93.9、22.5、3.6。各地区在不同资产的金融相关率上存在差异。2006年和2009年,安徽和江苏的债权资产的金融相关率均低于浙江和上海。上海在股权资产的金融相关率上具有显著优势从2006年的110.4提高到2009年的276.5。安徽和上海在保险上的花费均高于江苏和浙江,其中安徽相对而言偏好于保险支出。

3、债权资产相关率分析。

债权资产在金融资产总量中仍占绝对重要地位。在长三角地区,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占金融资产总量比重在65%-90%之间(见表2)。这里以债权资产与GDP的比重衡量债权资产相关率。在时间维度上,四省区金融机构存贷款资产相关率均处于上升趋势,但是存在差异。在居民储蓄存款资产相关率方面,在2009年中安徽高于江苏居于第三位,从2006年到2009年安徽趋于下降、其他地区上升(见表4)。在企业存款资产相关率方面,2009年安徽为43.5,居于第四位,相对于2006年四省市均得到提高。在短期贷款资产相关率方面,2009年安徽为35.4,居于第四位,相对于2006年,安徽、江苏、上海均下降,但是,浙江则从76.4提高到95。在中长期贷款资产相关率方面,从2006年到2009年四省市均得到提高,其中安徽一直居于末位。在票融资方面,安徽和江苏有所下降,上海从2006年到2009年均居首位,从10.4提高到12.5。

在长三角地区中,安徽与其他地区的债权资产相关率差异较大,其原因涉及到金融机构行为和金融市场结构。一方面,安徽贷款比较低,2009年安徽贷存比为70.4%,低于江苏的73.6%和浙江的86.9%。并且,从2006年到2009年安徽贷存比在下降,而江苏,和浙江的贷存比在提高。另一方面,上海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存贷及贷款的相关率均较高,但是其金融机构贷存比较低,其深层次因素是上海资本市场的发达及服务业发展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