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档案数字化工作计划大全11篇

时间:2022-10-15 19:23:08

档案数字化工作计划

档案数字化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 计划生育 档案管理 档案数字化

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中,需要向着数字化的方向不断的创新发展,以此来提升整个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当前形势下,数字化铺天盖地的渗透生活的各个角落,计划生育档案也无一例外的加入到数字化应用大军中,但是我国由于计划生育档案的管理存在一定的漏洞,导致数字化应用进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因此,解决计划生育档案数字化管理进程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民生问题。

一、计划生育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思路探讨

改革就是一种变化,任何一项改革必将是对前一种模式的创新和部分否定,对于计划生育档案的改革也体现此种观点。在对计划生育档案数字化管理中,需要坚持得基本思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数字化技术要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现代化相匹配

计划生育档案数字化管理最终落脚点就是能够更好的服务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推进,无纸化办公已经在我国的企事业单位中普及,在档案管理中,各地各级部门也相继开发了计划生育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一段时间的应用,计划生育档案信息系统有效的促进管理工作的便利,同时也提升了计划生育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作为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档案管理的改革换代必须要符合现代化的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今后的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便利之舟。

(二)数字化技术管理应当借助于需要社会网络

数字化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涉及的硬件以及软件多种多样,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等,都是建立数字化管理的必备基础。计划生育的不断推进,国家也逐渐的转变计划生育改革模式,在计划生育管理中,已经形成了上至国家,下至乡镇的一个完整的网络体系,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大环境已经基本具备,这些信息、社会网络的完善为档案数字化管理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三)数字化技术管理要依托高技术管理人才

传统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就是借助于纸媒,这种形式较为简单,而数字化管理需要一定的技术性人才做系统支撑维护,对人才的要求标准也随之提升。在具体的工作环节中,管理部门应当e极引进数字化信息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同时内部员工要加强培训,帮助其转型升级适应工作的新变化。

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数字化优化策略

(一)计划生育档案工作的情报管理

计划生育数字化管理中,情报工作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内容。数字化的管理模式优化了传统的情报管理,将复杂的数据以及数字信息,通过数字化处理,建立了较为准确且精准的数据数;同时,数字化处理技术利用的是二进制代码。这样可以将计划生育档案中的信息和计算机数据进行统一处理,这样既可以利用数码技术的优势,又能保证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和标准性。在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中,尤其是进行情报管理工作中,需要对网络进行浏览咨询,然后利用这些功能对档案信息进行有效及时的更新。这样可以保证在档案管理的实践中,更好的对档案资源进行共享。网络技术的应用,最大的优势就是提升档案的集成化管理,在计划生育情报管理中,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具有较高的职业操守,保证档案的严谨性和实用性,对于档案的管理要分门别类,保证信息资源的准确有效。

(二)计划生育档案资源数字化管理的虚拟化

数字化的服务器一般就是将虚拟的资源进行整合,呈现各种信息,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应当利用资源的虚拟化对信息进行集中化管理,从而而有效的提升效率,降低管理成本。虚拟化档案资源的构建,就是将计划生育档案资源和图书馆的公共平台进行相互连接,借此平台提供更为优质的档案服务,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以及档案资源的及时跟进更新,这对计划生育数字化档案管理以及系统和模式的创新都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计算机技术是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核心和基础,只有有效的应用才能更好的实现应有的效果在档案工作中使用文档管理集成系统,可以对传统的档案管理和数据库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从而简化工作流程,优化工作效率,完善管理机制。

(三)优化数字化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和人员建设

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制度在长久的发展中存在一定的弊端,相关部门应当正视这种问题的存在,将原有的、落后的制度升级为规范的、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为更好的全面的推行数字化档案管理提供坚实的制度保证。同时,对于档案管理中,还应当对计划生育部门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例如邀请专家进行讲座,传授更为专业的理论知识,优化员工的知识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上应用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了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主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在大力的推进普及,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组织化以及网络化的建设,更好的保证计划生育档案管理迈向更高层次的阶段。

档案数字化工作计划篇(2)

关键词 计划生育 档案管理 数字化管理 创新性 管理问题探讨

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对于人口的管理一直是重中之重的问题。尤其对于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方面,一直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现如今是信息化时代,要把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同数字化相结合,采取较为先进的管理方法,利用信息时代的优势,在工作中,不断的更新信息,对旧档案整理、归档、上传网络、加入保密管理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既方便了工作人员办公,又节约了空间,提高效率。

一、数字化管理档案的优势

采取数字化管理计划生育档案是目前较为新颖且较为高效率的管理办法。其优势如下:第一,借助于互联网快速的运行模式,把计划生育档案逐步地更新和整理,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第二,把计划生育档案上传至互联网,更加方便其他部门提取有用信息,改变过去手工查找的方式,为工作人员提供了较大的方便;第三,每个时期都会有不同的计划生育类活动,而使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数字化以后,就可以通过信息查找出所要寻找的人或者事件,便于活动的开展和工作的处理。由此可见,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数字化是必然趋势,也是最好的管理方法。

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创新策略

(一)深入理解创新、全面普及创新

要想真正的把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做到全面数字化发展,就必须要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在软件方面,工作人员要总结出一套较为合适的操作方式和管理模块,使之得以在软件操作中实施;在硬件方面,单位要提高电脑硬件设施,使之可以承载较为庞大的计划生育档案信息,确保存储不受影响。

(二)合理管理档案、提高工作水平

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一直是一项较为繁冗的工作,也是一项重复性较高的工作,针对这样的工作状态,要不断的提高工作人员自身的业务水平,对工作人员普及数字化的优势,把数字化充分的应用到工作中;与此同时,在更新信息时,要不断的合适档案录入是否正确,对特殊标记的事项要做好记录;此外,还要注意及时删除无用的信息,对已经归档的档案做好保密措施,不能随意的泄露个人档案信息,做好信息的维护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提升工作水平。

(三)全民标准化管理、推进档案管理落实

随着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也要普及数字化管理模式。单位要引进先进的操作软件和设备,对过去手工录入和办公的操作予以取缔。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能熟练掌握数字化管理计划生育档案的操作方法。在工作中积极发现问题,提出新性的策略或者问题,全民重视数字化管理,查缺补漏,不断的完善管理系统,逐步推进档案管理与数字化操作的完美结合。

三、探讨管理问题、提高数字化效率

(一)处理好保密档案、做好防范工作

我国有很多计划生育档案是不能随便公开泄露的,针对此项要求,对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实施数字化是一项挑战性的工作。工作人员要对保密档案进行加密处理,同时,可以采取防火墙等方法对侵略性病毒予以防范。此外,也可以对档案设定二维码管理模式,借助于二维码的复杂结构来提高档案的秘密性。利用此类方法,可以更好的提高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安全性,保护公民的隐私。

(二)网络存储信息与实际档案有效结合

数字化管理提倡把档案信息存入互联网络,从而实现信息的集中化管理,以使得档案可以更加全面和完善的保存。但是,数字化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信息容易丢失或者存储错误之后无法找到原稿进行校对更正。针对这样的问题,工作人员就要做好实际档案的保存和管理工作,在数字化信息录入之后,必须要进行认真核对,对于有疑难问题的档案,应该保存原稿,以备后用。另一方面,在查找档案时,要设定一些快速查找检索功能,方便查询人员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寻找到想要的结果,提高工作效率;在档案归档之后,要定期维护和更新,确保档案正确性、办事效率化、管理数字化运行,通过良好的创新性策略使得实际管理与网络管理可以融洽的结合,促进计划生育档案管理迈向新的发展道路。

四、结语

综上所述,采取创新型的管理办法,将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与数字化相结合,使得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不再是一个难题。随着信息不断的更新,计生管理方式也在不断的创新和更改,紧跟数字化发展的步伐;同时,工作人员利用数字化管理,去筛选有用的信息,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从而全面的提升我国计划生育管理水平,提高计生问题的解决能力,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档案数字化工作计划篇(3)

随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快向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发展,对人口计生档案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更严、更新的要求。探索新形势下人口和计生档案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进一步提高人口和计生档案管理水平,对更好地开展新时期人口和计生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着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一、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1、档案意识不强。

一些领导和工作人员档案意识不强,他们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档案管理工作放在重在位置,没有从对历史负责,对事业负责,对群众负责,对自己负责的高度去重视档案管理工作。他们在工作中态度不端正、不积极,不认真、不细致、不规范,不能及时的、完整的、系统的收集计划生育档案资料,对重要的档案也是敷衍了事,甚至弄虚作假,篡改、编造档案资料。

2、管理模式落后。

现阶段在计划生育工作中,主要通过人工管理方式进行档案管理,用手工来对计划生育档案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类,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质量差、出错率高,丢失文件材料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偏远贫困的乡镇,连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固定的档案室和借阅室、必需的档案管理设备都没有,档案管理工作混乱、低效,给违规违纪人员制造虚假证明提供了可乘之机。

3、专业水平不高。

计划生育档案管理队伍中,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偏低,大多数由老弱妇女或勤杂人员担任。他们没有机会参加业务技能培训,档案专业知识极度匮乏,实际操作能力差,对档案的全宗、类别、保管期限等混淆不清,归错类、编错号、盖错章现象经常出现。因退休离岗等人员变动频繁,往往导致档案资料散失。

4、服务能力较差。

归档后的计划生育档案资料由于保管不善等种种原因,经常难以查到。一些工作人员为了自己工作方便,更不愿上交重要资料,加重了档案资料的灭失和查阅难度。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中录制拍摄了大量照片、录音、录相、视频等,往往无人收集,或收集后粗放的存在旧纸箱里,最后被当废品卖掉。在制作宣传品、专题片时,再想查看这些资料,已经根本不可能。

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规范

1、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制定归档资料收集制度,严格按照档案资料分类方案、归档范围、保管期限的收集。明确收集范围,既收集纸质档案资料,又要收集照片、录音带、录像带、U盘等磁介质载体资料和数字化视频资料,还要收集有保存价值的珍贵的实物资料。制定档案工作人员培训制度,提高档案人员素质;严格档案材料及时归档制度,完善档案资料借阅和利用制度,提高档案利用率。

2、加强档案阵地建设。

加大对档案工作投入力度,将其作为一项促进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基础性投入,列入财政预算。努力解决档案保管条件、装备规范化、设备现代化方面存在的因难和问题。加强档案室基础设施和硬件设备建设,配置防盗网、排风扇、空调、温湿度计、除湿机等防盗、防潮、防湿、防火、防蚀安全保管的防护设备,积极改善档案保管环境和条件。

3、规范档案日常管理。

强化法制意识,认真贯彻执行《档案法》和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凡是已经归档入库的档案一律不能拆卷或抽出长期外借。对一些利用频率特别高的档案或为迎接上级检查需利用的档案,由档案室统一提供复印件,确需利用档案原件的,要做好外借登记手续,利用后应及时归还档案室。有效落实档案管理责任制,出现档案资料错误或遗失,严格追究责任。

三、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创新

创新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模式,有效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推进档案工作现代化建设,运用计算机和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代替手工操作,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和档案工作者的效率,确保档案工作准确无误。

1、档案资料的数字化。

做好现有档案资料的数字化转换工作。购置计算机、硬盘、光盘、扫瞄仪、照相机、摄像机等录入存储设备,将现有纸质档案尽快录入存储到硬盘、光盘、U盘等载体上,将其转化成数字化资料。将对于新产生的文件、表格、图片、音视频等档案资料,直接分类保存成为数字化资料。数字化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创新数据管理方式

在探索档案管理数字化工作模式的过程中,要立足于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寻求与档案数字化管理相适应的工作方式,建立专业化的管理程序,保证档案数字化管理更加完善和高效。通过网络化手段,可以实现多台计算机的有效连接,并且按照不同的管理功能和职责,可以对这些管理平台进行分类,构建分散与统一相结合的系统处理模式,保证发挥整体的最大效用。

(2)创新管理工作方式

由于档案信息量往往比较庞大,在管理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工作效率问题。运用计算机管理,可以根据档案信息资料的重要程度、价值以及使用程度等具体判断标准对其进行统一整理和分类管理。一般情况下,对于属于开放性性质的档案以及使用频率较高的档案,需优先处理。其次,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还可以按照案卷的类型,利用档案的潜在特征、中心内容对其进行著录,以此来减少录入条目,减少工作量。最后,对于案卷基础较高的档案,在进行著录时,可以在全目录中分类标引;形式相对特殊的档案还可以直接录入姓名和时间等要素,再作分类处理,以此来提高实际的著录效率。

2、档案管理的信息化。

充分利用文档管理集成系统对传统的档案管理软件和数据库管理程序进行改造、升级,开发适合工作实际的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系统,对工作流程进行改良,对智能检索技术进行改进,提高档案管理和信息检索的速度和效率,全面提升档案管理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3、档案利用的网络化。

在保障档案管理的安全性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网络咨询、实时浏览等功能的应用,及时更新档案信息。通过计划生育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与其他公共信息服务 平台的对接,实现档案信息在互联网背景下的资料共享。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使其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服务。

四、结语

当前计划生育政策总体上在我国取得一系列进展的同时,其关于档案的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我计划生育政策进一步的实施造成了阻碍。我们在开展计划生育的同时,要不断反思这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试着找出适合且有效的解决办法与对策,在克服与解决一个个问题的同时,使得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与标准化,使得计划生育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从而对国家的发展贡献微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档案数字化工作计划篇(4)

一、前言

规划审批档案是指在城市规划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具有凭证作用和保存价值的文字、图纸等相关材料,它包括建设用地规划审批档案(含选址意见书)、建设工程规划审批档案、建设工程竣工核实档案。在整个城市建设档案管理中,规划审批档案占馆藏比重多为90%以上,且由于规划审批档案更具应用性和保密性,更成为了城建档案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当前,随着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我们城市生活中的渗透,信息化技术在城市规划当中的应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作为城市规划内容之一的规划审批档案管理,加强其信息化建设,对于促进城市规划档案资料管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本文就城市规划审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行简要阐述,以供参考。

二、城市规划审批档案的特点及档案数字化的优点

(一)城市规划审批档案的特点

1. 法律权威性。城市规划审批档案包括了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一书两证” 的原件,是按相关法律及其他法规性文件所规定的法定程序形成的,汇聚了诸多职能部门,如发改委、国土部门、规划部门、环保部门、消防部门等的相关单位的审批意见,是土地使用、工程建设的凭据,具备法律的权威性。在办理建设项目产权证的过程中,它起到法律凭证的作用。

2.客观真实性。城市规划审批档案直观的反映了建设项目各方面的情况,在“一书两证”载明建设项目的施工单位名称、工程的性质、建筑的面积、功能、造价等信息,具有客观真实性。

3. 内容广泛性。因为城市规划管理业务的类别众多,城市规划审批档案内容也相应体现出广泛性,包括了单位及个人建设工程的报建、建筑物的改造、功能变更、建设单位变更、建筑物广告、建筑物装修等内容。

4. 地位重要性。城市规划审批档案是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的前提和条件,其涉及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建筑用地的申请、审批工程的选址、施工放线、批后管理等等工作内容,可以说,规划审批档案不完整或是管理工作不到位,都将给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其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档案数字化的优点

1. 档案管理数字化,通过现代化的检索工具,支持模糊查询及组合查询,用户在查询时非常方便,能快速的检索到自己需要寻找的档案信息,使之能快速的提供详细、即时的数据信息。

2. 改善档案的利用方式,将纸质档案转为数字化档案,可增强对档案原件的保护,使档案的使用更为安全,同时又可很好地防止档案原件被篡改,大大减少了原件受损或遗失的可能性。

3. 档案数据数字化,可使档案信息实现超时空流动,让办公人员足不出户就可以方便地调阅利用档案,扩大了档案的利用空间,使之由原始的保管中心转变为信息的控制中心。

4. 档案数据数字化,即改变了原始的档案纸质信息只供一人查阅的局限性,它可以同时供所需的用户进行查阅,不受时间和空间等限制,大大提高了其使用效率。

三、当前城市规划审批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一)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设项目的数量激增,规划审批档案的数量明显增加。且随着公民法治意识的增强,当前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城市规划设计与审批管理,使得规划审批档案的利用率开始逐年增长。但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规划审批档案管理中数据的提取率和入库率还很低下,致使著录数据检查不方便和入库不及时,暂时不能满足于人们对信息的即时需求。

(二)纵观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规划档案数字化使用的系统,后台数据库结构和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结构完全不同,其是先借助外部程序,将数字化系统的数据进行转换处理,使之结构与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结构相同后,方可进行入库工作。而在数据提取成功后,如发现其中的数据出现异常,则需把数据修改后再全部重新提取。这样一来,不仅数据导入步骤繁多,且修改步骤复杂繁琐,重复劳动量大,工作效率不高。

(三)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审批档案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往往只能满足于计算机的简单操作,不能站在整个城市规划的全局上,对规划审批档案进行高层次的现代化信息管理,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城市规划管理。

四、完善城市规划审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完善软硬件基础设施

要完善城市规划审批档案信息化建设,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完善软硬件基础设施,即根据实际需要配备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设备,选择先进、成熟、适用的技术,使之能完成业务管理、事务管理、档案利用服务等工作。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审批档案管理的技术水平,还应努力与资源数据库系统相互融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从数据录入到数据管理再到数据加工输出全过程的应用。

(二)制定统一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标准和规范,推进规划审批档案的数字化

要完善规划审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则应制定统一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标准和规范,继续做好规划审批档案的管理和利用工作,加强对各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推进规划审批档案的数字化,整合各档案管理系统和档案数据,采取各种措施做好档案安全工作。

(三)优化城市规划审批档案系统的措施

1. 完善数据检索功能

规划审批档案数字化系统主要是对建筑工程审批和竣工验收审批这两类规划审批档案进行著录、扫描录入数字化,并对此建立匹配相应的索引信息,存储到后台档案管理系统的案卷件表中,以供以后的处理和利用。而在这一过程中,要完善数字化系统的检索功能,则是加强对档案著录数据以及关联影像文件的检查,以减少档案数据资料的出错率。

如:①卷内文件序号按流水递增,当插入新文件时,后面的文件序号可以自动按序增加。②对文件的页号与序号按规则自动检测,不可出现页号小于序号的情况。③按阶段设置的逻辑关系来检查用户输入的各文件阶段信息及逻辑关系是否正确,建筑工程审批档案的阶段中必须有工程阶段,竣工验收审批档案默认所有阶段为竣工阶段。④在著录信息提交时按设置规则检查档号是否合法,过滤某些字段中的非法字符。

2. 简化数据入库的工作流程

对数据入库的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即主要是依据档案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存储结构对数字化系统数据存储方式进行改造,即分为“文件著录信息”和“电子影像”,然后简化数字化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的接口操作流程,按档案类型、档案号等条件将接口表数据分批量导入到正式库,如“接口表(以档案管理系统为准)”+“影像文件(按服务器目录存放)”,随后进行档案资源管理和档案的利用管理,最终提高档案资源的采集、管理以及利用的效率。

3. 其他方面的系统优化

为更进一步的减少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应做好以下系统的优化工作,即:①部分字段信息设置默认值或者可以根据规则继承信息;②根据序号前后相邻的两个文件的页号,自动计算出文件页数;③著录控件大小和位置按用户操作习惯调整;④在进行著录过程时,可按三个层次将案卷进行著录,即将那些反映问题单一或查考价值不高的档案进行案卷级著录,对那些一卷内几个文件涉及同一个内容且又排在一起的档案进行文件组合级著录,而对那些重要文件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文件则进行文件级著录;⑤在进行著录过程中,可直接在全引目录上对如“”房档“案件”等特殊形式的档案在电脑上按人名、地址和时间等用案卷目录直接录入,然后分门别类,给出一个分类号;⑥为提高检索效率,可在著录的过程中,用“关键词”代替原本的“主题词”,即用揭示主题内容的关键词、词汇等进行标识,在录入电脑后用电脑的批量处理功能进行一一分类。

(四)不断提高城市规划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城市规划档案管理人员不能只满足于掌握简单的计算机应用知识,而应不断更新自身的观念,调整心态,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网络知识和现代化技术,对纷繁复杂的规划审批数据进行标引、分类和有效管理,使之能发挥出最大的利用价值,满足于城市规划管理的最大需求。

当前,我国城市规划档案管理部分应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化培训工作,按照分层次、分阶段和根据业务需要的原则,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使其能熟练掌握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应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方法。同时,还可公开向社会上引进一些具备信息服务设计、系统分析能力、数据开发和分析能力、网络设计和管理能力等人才,使之能全方位地对信息系统进行维护,确保规划审批档案的安全性和应用性。

(五)继续推进规划审批档案信息平台成果应用,扩大服务范围

加强和完善城市规划审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其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城市规划管理。因此,在完善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则应继续推进规划审批档案信息平台成果应用,扩大服务范围,逐步改变传统的规划审批档案信息形式和提供利用方式。首先,应整合规划审批档案信息资源,通过建立城市规划审批档案特色专业数据库,应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信息开发和服务利用方式,扩大服务范围,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城市规划审批档案信息的开发深度、利用率,提高其对社会的贡献率。其次,应围绕网上应用,面对新一批网上档案信息的用户,可有计划地上载开放档案目录,并向专业特色的城市规划审批档案原文信息服务发展,向社会提供网上查询和多方面的网络利用服务,进一步发挥城市规划审批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社会的作用。

参考文献

档案数字化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数字化管理

事业单位档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事业单位内部的组织结构发展、财务状况以及单位内部的人员变动情况等这些资料的保管。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其主要职责是为单位的发展规划提供第一手的参考资料,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是目前最重要的一项内容,随着计算机数字化逐渐被应用在档案管理中,档案管理工作由传统模式朝着数字化模式发展,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使得档案管理更加高效、便捷。

1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现状?

不只是事业单位,每个单位都有档案管理。一般来说从事档案管理人员都是由有一定管理工作经验的人来担任的,然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发展中还有许多问题,事业单位不怎么重视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建设,主要是因为档案数字化管理才刚刚引入事业单位,单位的领导还没有体会到数字化档案管理带来的好处,因此常常出现管理不够严谨的现场发生。有些事业单位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档案管理工作没有人才选拔机制,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个岗位的重要性。因此,很多事业单位并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还有部分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不强,也没有学习的热情。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想向数据化发展,那么我们的档案管理人员就要认真的学习并掌握数字化的知识。

2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数字化的发展

2.1档案的形式

传统的档案一般是纸质,单单员工个人资料就会用很大的空间,而且查找起来非常困难,计算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我国档案管理的形式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使用计算机数字网络系统档案资料就可以通过数字信息存入到电脑的数据库中,可以随时查找,非常便捷方便,对于那些比较重要的档案也可以录视频或者音频来保存。

2.2档案管理的模式

现如今事业单位的档案不再仅仅是用来记录单位的发展历史了,已经成为资料库了,为事业单位的发展规划提供一手资料。所以,档案管理的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字化的档案管理模式不单单提高了档案管理的效率,也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功能,使得档案管理工作更加方便、快捷。

3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3.1建立档案管理系统

数字化档案管理就是通过使用计算机网络来对事业单位的档案进行管理,就是说要把以前的档案资料用数字化的形式储存到数据库中、新档案经过收集整理也保存到计算机内,所有的档案分类保存。用计算机来管理档案资源在调取的时候非常方便、快捷。事业单位在建立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时候,一定要结合本单位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的设备与系统。建立档案管理系统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基础,也就是说在事业单位的内部建立一个局域网,一个联网性质的档案存储数据库,把所有的档案资料都储存到数据库中统一管理。

3.2档案管理工作的责任划分

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由传统的纸质档案转化为现如今的数字化档案管理,这个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并且事业单位中的每项工作都在不停的进行,档案资料也越来越多,档案的划分也越来越明细。按照传统的工作形式,由档案管理人员来收取档案的数据信息并且整理保存,其工作量会非常大。所以,档案管理工作的责任一定要合理分配,档案管理人员在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所有的环节都要由工作人员快速的完成,并且能够及时的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例如:档案资料的收集工作,事业单位可以由一到二个人来专职干这项工作,该岗位的工作人员能够对档案资料的类型进行编辑、分类,还可以协助单位中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整理档案资料,使得上交的档案资料规范整齐便于管理。

3.3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

事业单位的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要扫描事业单位现有的档案资料,并且还要制作出各种表格,会计部门的档案也要记录在案,单位员工的档案资料,单位的会议记录与发展规划等等,这些都需要输入数据库进行归档保存。还要根据事业单位的情况,对档案的类型进行划分,档案格式都要有一定的规范。所以,档案管理工作的管理规范一定要完善,也就是说要按照档案资料的类型、来源等等,来制定档案资料的范本,并且把范本分发到事业单位的每个部门,所有部门一定要严格按照范本的格式来提交档案资料。档案资料的调取也要有一定的程序,比如:员工的档案资料设置账号与密码。

3.4事业单位档案资料的安全管理

数字化的档案管理不仅仅只是在档案资料存储形式上与传统的方式不一样,在档案资料的安全管理上也不相同。档案资料的安全管理是数字化档案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我们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事业单位在建立数据库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适合的生产厂家与供应商,对设备的选择一定要严格把关,严格按照设计标准来挑选适合的计算机设备,并且还要为以后功能升级做好准备。还要按照档案资料的重要程度来选择级别不同的保护设施,使得档案的使用者的处理效果最佳。

3.5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注意事项

事业单位的数字化档案管理,可以使得档案管理工作快速的发展起来,档案资料的数字化管理需要一步一步的进行,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档案数字化管理需要注意的事项有:

(1)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要不断的提升,事业单位要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工作,并且进行业务竞赛,来提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进而使得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健康的发展下去。

(2)及时更新添置数字化档案管理硬件设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不断革新,我们要更新添置档案管理部门的硬件设施,为档案管理工作顺利的发展下去。

4结语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数字化建设是科技发展与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提高事业单位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事业单位重视这项工作,一定要意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事业单位要加强档案管理部门人才培训工作,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数字化的档案管理可以促进事业单位不断进步,使得事业单位更好的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孙文兴.浅析事业单位档案的数字化管理[J]档案管理,2014,23(02):216~218.

档案数字化工作计划篇(6)

1.概述

档案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数字成像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等高新技术把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联结,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及时提供利用,实现资源共享,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水电工程档案是指从水电工程项目提出、立项、审批、勘察设计、生产准备、施工、监理、验收等建设及管理过程期间形成并应归档保存的文字、表格、声像,图纸等各种载体材料。伴随着档案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档案管理方面也提出了数字化档案、数字化档案馆等要求。水电工程档案作为工程建设档案中的一类,其数字化收集和管理也势必是其发展的一个方向。同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网络化办公系统已经在企业中使用,节能环保、无纸化办公更是社会提倡的一个发展方向。若将水电工程档案管理在工程建设中就采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管理模式,那么,水电工程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同工程建设进度同步进行的目标将得以实现。水电工程档案数字化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2.水电工程档案数字化的主要内容

水电工程档案数字化是指根据《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DT/A 28-2002)规定,要求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归档的所有档案资料全部数字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档案目录信息数字化,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

(2)载体档案的数字化,如纸质档案、照片档案及录音录像档案等的数字化,建立档案影像数据库或多媒体数据库。

(3)档案管理网络化,建立档案管理数据网。

3.水电工程档案形成过程

4.水电工程档案数字化的策略

根据水电工程档案的形成过程,要达到水电工程档案数字化的目的,特别是要使水电工程档案数字化同水电工程建设同步进行、同步完成。这就需要将水电工程档案数字化工作也作为水电工程建设中的一个系统工程进行规划设计和实施。其主要内容有:

(1)做好数字化整体规划工作

要将工程档案数字化工作作为水电工程建设中的一个子系统工程,在工程规划阶段,就要对数字化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提出数字化策略、数字化实施方案和数字化实施步骤等详细的子系统工程要求。由于工程档案数字化工作是一个贯穿工程全过程的一项系统工程,这就要求在工程建设初期,甚至在工程规划阶段,就应首先实施工程档案数字化系统工程。

(2)建立统一的网络办公系统

水电工程建设不但涉及到很多文件资料,而且参与工程建设的单位也较多。业主单位、设计单位、多家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制造单位等,这些单位都来自不同地区,又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各单位之间存在技术、资金、文件、设备等不同的联系。而作为工程档案,他们之间发生的各种联系文件和资料,最终都要归档并移交相应单位。如果让所有因工程而发生联系的单位,均建立一套统一的网络办公系统。所有文件传送,在通过纸质文件传送的同时,也在统一的网络办公系统上进行传送的话。就可以使得各种资料在流转过程中自然完成数字化的工作。

(3)建立统一的文件档案编号系统

水电工程档案归档分类需按照《水电企业档案分类表6-9大类》的要求对所有档案进行编号和分类,最终将以档号进行排架和上架工作。档案的分类编号有比较严格的规定,若能够在工程建立之初,就对各单位在档案管理方面,下达基于水电工程归档要求而制定的、统一的档案分类编号要求。不同单位按照档案最终归档要求对相关档案按照一定规律进行编号。从而形成统一的、又有联系的一套完整的档案编号系统。这样一来,所有的水电工程档案在形成过程中就进行了初步的档号分类编号,既便于档案的统一管理,又有利于对档案进行数字化归档管理。

(4)建立数字化档案馆

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将产生各种各样的工程档案,为便于工程档案的统一管理。可以建立统一的数字化档案馆,数字化档案馆的作用主要是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已经形成的工程档案进行预归档和日常管理。工程施工过程中形成一份最终的档案,便将电子档案提交给数字化档案馆进行归档管理,完成一份,收录一份。最终工程完工时,数字化档案馆的归档工作也同时完成。只需要对数字化档案馆所收集到的数字化档案再按照归档要求进行排架,即可形成该工程一个完整的数字化档案馆。

5.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家也提出了数字化档案馆建设的规划要求。国内很多档案馆也在逐步开始将原纸质的档案进行数字化保存的工作。同时,档案信息化和数字化,已经是作为新建工程档案验收中所需达到的一个指标进行要求。

档案数字化工作计划篇(7)

21世纪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年代,信息化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信息化是当今时展的大趋势,代表着先进生产力。[1]它的发展对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和建设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为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和建设工作带来了诸多便利。在已经无法离开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科技的今天,档案信息化已成为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和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因此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和建设信息化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这就需要城市规划档案工作者不断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与时俱进,不断分析当前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与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积极探寻可行对策来夯实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和建设信息化的基础,推动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化进程,促使其更好地为城市建设服务。

1 城市规划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城市要想获得健康有序的发展,必然离不开一套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因此城市规划档案的利用,对城市规划设计工作而言是非常必要的,它能够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尤为重要的参考依据[2],进而让城市规划变得更加合理、更加科学,更好地规划城市发展。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形势背景下,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城市规划档案管理与建设中来,是城市发展建设新的需要,其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能够有效提升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和建设工作的工作效率。利用传统方式来管理与建设城市规划档案,需要进行以下步骤:分类、排序、装订城市规划档案人工撰写城市规划档案相关信息手工抄写档案目录将档案与目录装入档案盒。整个操作流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一不小心就容易出现错误,导致档案无法及时正确整理归档。而应用信息技术后,就可以使档案管理与建设工作实现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不仅管理方便,而且便于快速查找和多次利用。

其次,能够使城市规划档案通过远程传输更便捷地实现资源共享。在过去如果需要城市规划档案,使用者需要自己到档案管理部门查找,或者让档案管理部门通过邮寄、传真等方式发送给自己。而当城市规划档案实现信息化后,就可以利用网络实现档案管理部门与档案利用者两者之间的档案信息传递,大大节约人力、物力以及时间。

最后,当城市规划档案实现信息化后,将大大延长城市规划档案的使用寿命。传统的城市规划档案由于大多是纸质档案,因此不仅管理成本高而且会占用大量的存放空间。当存放时间变长后,就会使得档案慢慢发黄,变得易脆、容易损坏[3],尤其是在长期频繁利用档案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档案的损坏或丢失。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档案后,通过光盘、硬盘甚至是云技术等媒介储存,在做好备份的前提下,就很难再发生档案信息损坏或者丢失的情况了。

2 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存在的不足

首先,对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的思想认识不足。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是一项系统的任务,虽然能够有效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然而由于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和建设毕竟处于城市规划设计流程的最终环节,因此许多城市规划部门对于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的重视存在不足,这就造成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化进程滞后。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因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和建设重视不够,投入力度不高,进而影响城市规划建设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不论是城市规划档案的管理者还是实际的工作者,都应当用积极的姿态投入到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工作中去。

其次,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规划档案资料数据不科学、不准确、不完备;二是许多城市的城市规划档案并不是由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来进行编制;三是入档质量低,且电子档案文件整理存在整理不齐全和更新不及时等问题。

最后,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速度没有跟上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离不开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支撑,然而事实上我国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和建设工作对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仍然处于弱势地位,这就造成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工作实际操作效率并不是很高,技术方面的应用没有跟上,直接影响着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化工作目标的实现,不能更好地为城市规划设计服务。

3 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的途径

(一)做好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的前期准备

对于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和建设工作而言,信息化管理与建设方式是时代的发展趋势,城市规划档案管理部门只有不断引进新的信息技术以及不断优化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适应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和建设信息化的实际需要,因此城市规划档案管理部门首要之重就是要做好信息化管理和建设的前期准备。比如针对目前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和建设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情况,首先要明确当前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需求,通过合理分析这些需求,再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技术配置工作,并制定相应的信息化设施构建、设备准备工作。还有就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城市规划档案管理部门全体工作人员对于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使其积极投身到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中去,自觉履行城市规划档案相关管理制度。

(二)制定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制度

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制度的制定是城市规划档案实现信息化管理和建设的基础,只有在制度的约束下,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弄虚作假、等行为的产生,只有通过制度的约束才能有效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制定的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制度必须涵盖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和建设整个过程,从规划档案输入、规划档案管理,规划档案借阅等等相关环节,确保规划档案管理人员以及规划部门其他人员在执行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过程中能够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比如城市规划档案借阅环节,应对借阅的权限、借阅的方式、借阅的流程进行相关规定。又如泄露档案信息,破坏、伪造、销毁城市规划档案等方面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受到怎样的纪律处分等等,这些都需要在管理制度中有所体现。此外,城市规划部门还可以通过多种培训来有效提高全体人员的工作责任心,确保他们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相关规章制度,进而确保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加强城市规划档案数字资源建设力度

在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过程中,档案数据库建设是应用最早同时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基础性工作,是城市规划档案实现数字资源建设的首要任务之一。对于城市规划档案数字资源库建设,要明确是为了满足建立城市规划档案信息管理系统以及用户检索的需要,主要用于多媒体、档案目录、档案全文等实体信息的。根据城市规划档案数据库的数据类型以及数据形式,可以将其分为多媒体档案数据库、规划档案目录数据库、规划档案全文数据库。这三个数据库中,规划档案目录是首要建设目标,是城市规划档案实现信息化建设的切入点以及工作重心。城市规划档案数据库建设的关键步骤就是实现规划档案信息数字化,并将数字化后的档案收集整理并归档。在数字化规划档案的时候,要注意进行严格的校对审核,比如各种标识、各种符号是否有误;字段长度是否符合确定的结构长度[4];字段的数据形式是否正确等等。

(四)加强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安全建设工作

在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过程中,信息安全建设工作是重中之重,是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城市规划档案管理部门应当积极探寻有效措施,创新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确保城市规划档案数字管理系统安全运行。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建立档案数据备份机制以及灾难恢复机制[5],确保档案数据在遭到破坏后能够有效恢复。比如可以借助云计算技术将档案数据备份到云空间,取用方便,费用低廉,而且安全系数高。二是针对规划档案数据库管理、规划档案数字化等各项涉及到档案信息安全的环节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三是根据规划档案内容以及利用价值,将其分为不开放档案和开放档案两种,不开放档案仅部门内网用户且具有相关权限的人员才能查询调用,开放档案则放入互联网供社会需要人士查询使用,通过这一途径来有效保障不开放档案的信息安全。

(五)对城市规划档案管理人员加强教育培训

对城市规划档案管理人员加强培训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首先,对城市规划档案管理人员加强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城市规划部门可以通过开展各类学习交流活动或者专业知识技能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城市规划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业务水平。其次,对规划档案管理人员加强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增强他们对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管理能力,使其能够充分满足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进而不断提高规划档案管理水平。最后,提升规划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意识,要使其充分认识城市规划档案实行信息化管理和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而从思想上意识到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性。只有当规划档案管理人员形成了正确的思想认识后,才能有助于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工作获得突破性的进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档案信息化管理和建设已经成为了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应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将更加科学、高效和全面,将能够有效提升规划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进而更好地为城市规划设计服务。

参考文献

[1]刘丽伟.城市规划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探讨[J].信息化建设,2016,(07):238.

[2]丛化龙.浅论城市规划档案管理的信息化[J].河南建材,2011,(01):75-76.

档案数字化工作计划篇(8)

电子商务是指商品贸易的整个过程都通过电子手段来完成。它强调的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把卖家、买家、合作方和厂商在企业外部网、企业内部网和因特网相结合的应用。贸易活动是通过网络来进行的,如查询原材料、定购、展示产品、成品储运和电子支付等活动,其核心内容是互相交流和沟通信息。随着新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应用,为企业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新挑战,档案人员不仅要保管和收集好企业档案资源,还要了解更多的企业需求,设法使服务内容扩大。第一,要构建企业信息资料库,通过选取一些有价值的信息资源上网,该资源既能树立企业形象,又能体现企业优势,来展示和宣传自己,从而达到占领市场和吸引客户的目的。第二,要多方获取有效信息,构建一套高效的、科学的、灵活的、多功能的紧盯市场的企业档案信息管理体系,为企业的领导决策、经营生产全程主动地提供多层次的信息服务。

1.2企业档案载体发生变化

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信息数据的远近交换、传递、处理得到了适时的实现,企业在经营、生产、管理等各项活动中形成的纸质文件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电子文件,电子文件不仅办公进度快捷,而且具有极快的传递速度。电子图纸也在大量出现,其优势也是手工绘制所无可比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够对产品图纸的设计进行随意修改、查询和存储,既方便又快捷。比如开发或生产一项相对较大的产品项目可能需要产生上万份图纸,同时有些还要继承原产品的许多成果,因此电子图纸的生命力更加旺盛,而且电子图纸的保存比底图的保存更有意义,还省力、省时、方便。变化了的载体形式深刻影响着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

1.3企业档案分类发生变化

企业电子文件的大量出现,大大冲击了传统的分类方案,如人事档案、基建档案、产品档案、会计档案、科技档案、文书档案等分类方案,逐渐被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流程的设置、各个管理模块所取代。一份完整的档案信息计算机依据工作需要随时进行调整或设立相应类目,虽然不同企业档案信息有着不同的分类方法,但不容置疑的是计算机的管理使档案分类与企业的管理、经营、生产等各种状况更加贴近,具有更加规范、科学和详细的档案分类。

1.4档案信息利用方式发生变化

为了使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进一步发展,构建企业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加强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企业经营、生产的各环节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增强。档案既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又是重要的企业信息,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加大资源开发力度,来满足企业各方面的需要。企业档案工作人员要始终围绕企业经营生产这个中心,及时把握信息开发和集成系统中的产品信息,找准档案服务企业的切入点,实现正确信息的正确传递,使档案信息达到高层次的处理要求。

二、基于电子信息技术的企业档案管理

2.1档案数字化做好统筹规划

要实现大量档案信息技术化、数字化,就必须做好统筹规划。首先对馆藏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如档案的信息利用状况、馆藏数量、档案的类型、载体状态等基本情况。然后制订科学规划,包括数字化处理规划、硬件的购置计划等。档案数字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步到位,应从实际出发制度一个长远计划和打算,无论是购置硬件设施,还是数字化过程,都是如此,要使其拥有较强的扩展能力和支撑能力。档案数字化处理规划的制定应遵循“重点突出,分步进行”的原则,先数字化那些利用率高的档案资源和馆藏重点,尽早使大多数利用者的需求获得满足。

2.2档案数字化必须做好选择

馆藏的档案资源数不胜数,达到件件数字化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档案工作人员应该依据一定的原则进行划分和选择,分清需要数字化的档案和不需要数字化的档案以及需要优先数字化的档案,然后再进行数字化。现实工作中,常常对以下档案首先进行优先数字化,如特色档案、重点档案、珍贵档案和利用率高的档案。因此,凡是能成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资源一般都是高利用率、标准、有序、有特色、高价值的信息资源。

档案数字化工作计划篇(9)

城建档案数字化不只是将城建档案信息从传统载体转化为数字化载体那么简单。数字化后形成的城建档案信息与传统载体的城建档案信息内容虽然相同,但毕竟载体形式完全不同,造成管理方式、保管模式和利用手段都不相同。数字化后的城建档案信息在计算机环境下,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网络通信技术等现代化数字信息管理手段进行管理,能够给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带来更高的管理效率和更大的利用价值。如果对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认识不全面,对计算机信息管理相关功能缺乏清楚的认识;不能按照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要求进行规划,就会造成建设初期因缺乏规划,无法充分发挥作用。事后还要进行再次建设,从而使投入资源严重浪费。

(二)基础条件限制,对城建档案数字化水平和质量产生根本的影响

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作为保证,如人员、技术、设备和经费等。由于受到单位幵展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基础条件的限制,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的水平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城建档案数字化标准和规范有待细化

在城建档案工作中,建立城建档案行业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一直是城建档案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有关档案数字化的国家标准目前只有由国家档案局于2005年4月的《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和2009年11日的《缩微胶片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是直接针对档案数字化工作的。这两个标准都属于行业标准,对档案数字化工作提出了原则性规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仅仅依靠这两个标准是不够的。还需要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具体标准和规范。比如有关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实施的细则、有关城建档案数字化的流程及工作要点和质量管理办法等。以便强化数字化工作中的技术要求和安全保障,这样才有助于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质量的控制。

(四)城建档案数字化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在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中需要各类专业人员的参与,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城建档案数字化的质量。其中主要的是城建档案管理人员和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人员的素质对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影响最大。

(五)安全问题直接影响

城建档案数字化的质量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中存在着安全问题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加工过程中对实体城建档案的安全问题,其二是计算机及网络安全对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安全的影响。在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过程中,很多环节都需要直接接触城建档案原件。安全工作不仅在于城建档案原件的物理安全,也包括城建档案信息内容的安全,也就是不能泄密。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成果是存储在计算机数据库中的,成果的管理和利用需要在计算机系统中和网络环境下进行,这就涉及到计算机及网络安全问题。包括:系统的安全、病毒的防范、非法入侵的预防等。

二、城建档案数字化质量控制中问题的对策

(一)采取措施保障

城建档案数字化的基础条件城建档案数字化离不幵相关基础条件的保障。没有良好基础条件作保障,城建档案数字化的质量难以提高。基础条件提高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城建档案部门依据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幵展城建档案工作,加强城建档案工作宣传,获得社会用户和各级领导部门支持。目前国家对城建档案工作十分重视,制定了大量有关城建档案工作的法律法规。例如《重大建设项目城建档案验收办法》中规定,“项目城建档案验收是项目竣工验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未经城建档案验收或城建档案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进行或通过项目竣工验收”。《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科学技术研究课题城建档案管理规范》规定“科技管理部门在下达科研计划时,同时向课题组下达建档任务。城建档案部门负责对建档工作进行监督、指导”。这些要求使得各级领导对城建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大。

(二)做好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前期调研与组织规划

1.开展馆藏城建档案情况调研

馆藏城建档案信息调查是开展城建档案数字化的前期工作之一。主要是对实体馆藏城建档案的管理情况进行洋细调研。进行城建档案数字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用户提供更加方面快捷、高质量的城建档案信息服务。

2.正确选择数字化软件选择

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软件是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之后,城建档案部门开展城建档案管理和服务的基础。因此,应当根据单位或部门对城建档案数字化所需要达到的目标,结合各个城建档案管理软件开发部门开发的城建档案管理软件的技术特性正确选择。一般应选择市场上较为成熟的管理软件。因为这些管理软件代表了城建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最新技术。适合于今后对城建档案数据资源的迁移和通过网络进行交换。另外,还应考虑到城建档案管理部门的规模。在选择城建档案管理系统时就应当选择功能各自独立,操作时只显示相关功能界面的软件。这样也符合在城建档案管理和利用时加强城建档案信息的安全保密的要求。

3.正确确定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范围

城建档案数字化建设工作量大,投入资金多。必须按照一定的原则划定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的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纸质城建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对城建档案数字化对象的确定原则是“应当对所要进行数字化的对象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确认,只有符合一定要求的纸质城建档案文献才能进行数字化。”其中的原则包括: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原则、价值性原则。价值原则主要指“应永久或长期保存的、社会利用价值高的城建档案可列入数字化加工的范围制定合理的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方案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工作开展之前应该制定合理的加工方案。使参与加工工作的人员了解整个加工工作有哪些阶段;明确每一阶段要完成的任务、完成每一项任务所需要的设备和质量要求;以及达到要求应采取的措施。加工流程的制定应当根据前期调研所了解的馆藏城建档案情况、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的方式、设备和人员等情况制定。

4.依据国家制定的标准

结合实际设定相应加工标准和参数依据国家制定的标准,结合实际设定符合本单位实际需要的标准和相应参数,建立规章制度是城建档案数字化质量控制的又一关键。目前,国家制定的档案数字化标准有《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和《缩微胶片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在实际工作中应以国家标准为依据,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城建档案数字化具体标准和规范以及相应参数。标准和参数的设定应充分考虑到本单位工作情况、数字化管理软件的功能等。但是,现在的计算机技术已经有了巨大发展,计算机存储容量发展到T时代;用户对数字化后的城建档案原件的利用要求也会有所提高。如果仍然按最低标准参数的设置进行扫描,有可能不利于今后的管理和利用。应当根据城建档案部门城建档案数字化基础条件,用户需求的情况,对具体城建档案扫描参数做适当调整。以满足管理和利用需求为基础。

5.加强城建档案从业人员的培训

提高业务素质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中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数字化建设的质量。为保证数字化工作能高质量完成。必须在开展工作之前对从业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参与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的人员一般包括两部分。一是城建档案管理人员,二是城建档案加工人员。针对不同人员应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对从事城建档案管理工作多年,特别是对于传统载体城建档案的管理,具有一定的管理基础的城建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是加强应用新技术设备和城建档案管理软件的能力。同时,注重加强城建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的教育。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人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数据库应用能力。针对他们的培训内容主要是有关城建档案管理的基本知识,以及数字化加工过程中相关参数和要求控制方法等。使他们能够依据制定好的数字化加工标准和参数开展工作,减少著录、分类、扫描等方面的错误。同时,加强城建档案工作安全意识方面的教育。

6.加强城建档案数字化安全管理制度和方法的制定

工作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过程中应重视安全问题。加强安全管理,防止城建档案信息在加工过程中受到损害和泄密是做好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工作的重要环节。应从管理和技术两方面采取措施。首先,加强规章制度的建设。其次,采取措施从技术手段上保证城建档案的安全保密工作。例如使城建档案数字化系统服务器和客户端计算机与外网实现物理隔绝。防止网络入侵和黑客攻击;加强计算机病毒的检查;对城建档案数据库进行定期备份。另外,严格选拔数字化加工人员。要求参与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的人员具有责任心和较强业务素质。对数字化城建档案加工和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清楚的认识。

(三)做好城建档案数字化转换的前期整理工作

城建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的首要工作是对传统载体城建档案的整理,这是顺利开展城建档案数字化转换的前提条件。主要工作包括:城建档案鉴定、城建档案修复和城建档案规范化。城建档案鉴定主要是依据以确定的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范围,对具体城建档案进行鉴定。将具有较高价值、有特色或利用率高、需求大的城建档案挑选出来,作为数字化加工的对象。

(四)加强城建档案数字化各环节的登记制度

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环节较多,每一环节的质量都对下一环节和整个加工成果具有重要影响,为保证每一环节工作质量。在加丁.的各环节都应该建立登记制度。例如在城建档案整理过程结束后填写《纸质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过程交接登记表》,详细记录城建档案整理后每份文件的起始页号和页数。在城建档案扫描工作结束后应填写《纸质城建档案数字化转换过程交接登记表》,登记扫描的页数,使实际扫描页数与城建档案整理时填写的文件页数一致。

(五)加强各个环节检查、监督、验收及评估

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幵展过程中,需要对工作流程中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监督、验收及评估。这是城建档案数字化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城建档案数字化成果质量的关键手段。通过检查和监督可以保证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各个环节能够按照预先设定的技术要求正常进行,对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并通过调整各项参数等方式加以解决。验收包括各环节的验收和总体验收。各环节的验收保证了交往下一环节的工作能正常开展。总体验收是保证加工成果能满足城建档案管理和利用的要求。评估工作是对整个数字化过程中,城建档案的扫描质量、城建档案信息的真实完整性、城建档案数字化成果等通过制定评价指标、评价标准等进行综合测试和评价。

(六)注重城建档案信息的深层次加工

城建档案从传统载体转化为数字载体的过程中,应注意城建档案信息的深层次加工问题。不能将城建档案数字化工作简单化、形式化。城建档案数字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城建档案,并为用户提供更方便的利用条件。在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过程中完善城建档案著录信息,是对城建档案深层次加工的一个重要手段。通常情况下城建档案著录主要内容包括:文件名称、责任者、文号、页号等。城建档案数字化中如果仅是将这些信息转化到数据库中,就很难满足用户的需求。也不能完全体现出数字化后著录信息对城建档案工作带来的更多优势。城建档案数字化应充分体现计算机数字库管理系统对信息管理所带来的优势。城建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元数据对城建档案信息进行描述。可以表现城建档案文件的来源机构的层次关系,也可以通过主题标引实现城建档案文件事由方面的集中。因此,在城建档案数字化加工中应该加强对城建档案著录信息的关注度。通过著录来描述城建档案文件之间的深层次的联系。提高城建档案信息的利用价值。特别是对主题标引信息描述,因为通过主题标引可以增加对城建档案信息背景的描述,对用户的检索具有特别的意义。

档案数字化工作计划篇(10)

推进档案信息管理的数字化,首要工作就是建立档案信息数据库,即必须实现普通文件处理向数字信息管理系统的转化,并科学开发和设计档案信息数据库系统,这属于档案数字化工程的关键核心与基础工作,更是档案数字化建设中的主体工程。此外,要建立和健全技术保障体系,必须从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以及档案信息的系统安全等多个方面来保障档案数字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在这方面,需要启动入侵检测及访问控制的联动,并建立科学完善的网络化病毒防范体系,并采取防窃取和用户身份认证等手段,加强档案数据的安全隔离、加密和灾难备份等。

2 档案数字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风险

2.1 档案数字化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保密风险。通常,在进行档案信息资料数字化转换的过程中,常常会涉及很多复杂环节,而每一个环节中小小疏漏,都极有可能引发档案信息安全保密风险。可以说,档案数字化的安全保密风险,自始至终都伴随着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全过程和全方位。主要原因首先在于档案信息的信息源和知悉范围快速扩大,同时,由于档案存储载体的大容量、高密度和容易复制的特点,通常会存在着较大漏洞,无形中也为管理带来了较大难度。

2.2 档案数字化过程中的真实性风险。真实性是数字化档案的生命线。受到技术以及其他因素所限,传统的档案信息在经过存储、传输以及迁移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较大差异,使得数字档案的真实性大打折扣。纵观档案数字化产生真实性风险的主要原因,首先就是在于档案数字化加工的过程中,由于计算机扫描或者设置拍摄参数指标不正确等,使数字档案信息出现失真现象;加之数字档案信息本身存在易改性,很容易改变原来文件信息原貌。另一方面,为适应最新的计算机软硬件平台而实施的数据转移等,也很容易会导致重要的档案信息出现变化甚至丢失的现象。

2.3 档案信息数字化过程中的数据完整性风险。数字档案信息完整性,是实现数字档案真实价值的最重要保障。该类风险的主要表现是某些数字档案在基本内容、文本结构及背景信息等方面不够完整,根本无法阐明档案信息内在意义和价值。影响数字档案完整性主要原因,首先在于被转化为数字化信息的原始档案先天存在残缺和不系统的缺陷;其次是在扫描、翻拍和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往往由于人为疏忽大意,而产生扫描错误和漏扫漏拍等问题;同时,因为数字档案也可能遭受黑客和木马、病毒等人为破坏,最终会导致数字化档案信息出现丢失或损毁,影响完整性。

3 当前档案数字化风险防范和控制的主要对策

3.1 强化档案数字化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要实现档案数字化体系安全,就要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全力打造数字档案数据安全壁垒。因此,在平时的档案工作中,应当强化档案数字化实施中的风险教育,使其熟悉档案数字化的各类风险因素及其严重后果,充分认识到档案数字化风险的存在特点,从而在措施上积极应对。

档案数字化工作计划篇(11)

中图分类号:G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4-215-02

一、当前档案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档案统计工作重视不够

档案统计工作一直不被人重视,经常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档案统计工作可有可无。部分领导和档案人员对档案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这项工作不像其他工作那样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个别领导甚至认为档案统计数字可大可小,很随意,有的领导只是在工作总结或工作汇报需要档案统计数字时,才想起档案统计工作,工作人员在考核业绩时才开始统计数字,因为统计数字是呈现业绩最直接、最实际的表现形式。为了本单位的利益,为了个人的眼前利益,用估计代替统计,人为地在数字上做文章,这种数字严重影响了统计数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同时也误导了领导的决策,无法充分发挥档案统计的作用。不论在一般领导心中还是在大多数档案人员心中,都未把档案统计放在重要议事日程,认为档案统计工作不过是填个数字罢了,等到了年底,档案统计年报发下来,一拍脑瓜,几分钟就可以搞定,这工作没什么可提的,没什么用处,不过是应付差事罢了。如同基层档案员更换频繁一样,基层档案统计人员更是更换频繁,大多数机关、事业单位只有兼职档案员,不用说档案员一换,档案统计人员也换了,就连县区档案馆从事档案统计的人员也经常是新面孔,有的县区一年一个新面孔。档案统计人员队伍不稳定直接影响了档案统计数据的质量。

(二)档案统计人员素质不高

档案统计人员的素质不高体现最明显的是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敷衍了事。大部分单位的档案统计工作都由新同志担任,客观上来说新来的同志既不熟悉馆藏,又不明白统计指标的统计口径和统计范围,会影响档案统计的质量,如果填报时不负责任,随意性很大,人员总数居然会不相等,按学历划分的人员总数不等于按年龄划分的人员总数,按利用目的划分的利用数之和不等于总利用数,档案统计人员责任心强一点,工作认真一点,这些错误完全是可以避免的。档案统计人员素质不高的又一表现是报送不及时,反复多次催报,不催报就不报。

档案统计人员的素质不高再一体现是缺乏统计专业知识。其实如同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要经过档案专业培训,具备档案从业资格证的人员方能从事档案工作一样,统计工作也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工作,《统计法》更是明确要求统计人员要经过统计专业培训,参加全国统考取得统计从业资格证才能从事统计工作。从事档案统计的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统计专业知识和档案专业知识,才能搞好档案统计工作。别说兼职档案员,就是县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档案统计汇总的人员几乎没人学过统计专业知识,许多人恐怕连绝对指标、相对指标、时点指标、时期指标的概念都不清楚,又如何能搞好档案统计工作呢?

(三)基层档案统计基础工作薄弱

档案统计报表中的数据必须要有原始来源、有依据,建立健全各种原始台账是保证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方法。大多数基层单位没有建立原始台账,有的档案统计人员甚至不知道什么是台账,更不用说如何建立,设有专职档案员的许多单位甚至包括县区档案馆都未建立原始台账,作为综合档案馆应建立全宗名册、出入库、资料、专门档案、检索工具、电子文件、现行文件、利用效果登记等台账,只有原始台账齐全完整,填起档案统计报表才能如数家珍、手到擒来,没有原始台账,档案统计数据就没有来源、没有出处,就无法保证档案统计数据的质量。

(四)档案统计数据质量不高

档案统计数据质量不高有许多具体的表现形式,其中之一就是一张报表内数据不平,如人员总数不相等,按学历划分的人员总数和按专业技术职务划分的人员总数不相等,,按历史时期划分的档案馆藏之和不等于档案馆藏总量。质量不高的又一表现是,由于粗心导致的错误,如有的把统计单位弄错了,把万元当成元,把万字当成字。质量不高的又一表现是年度之间数据不衔接、不平衡,馆藏数量前后不一致,上年馆藏加本年进馆的减本年销毁和本年移出的数不等于本年的馆藏,革命历史档案等珍贵档案在没有进馆征集的情况下也会莫名其妙的增加、在没有移出的情况下会减少,在机构未变化的情况下,人员数量大幅变化,档案数据年年变,每一年都推说上一年搞错了。质量不高的又一表现是不清楚统计指标口径和范围,导致档案统计数据出入较大,本年复制的档案不是按档案的原始页数统计,而是按复制件的页数计算,人次和件次如何统计也是五花八门,有的来几个人就算几人次,有的同一批人只算 一人次,在档案整理的过程中,有的批复和请示只算一件,有的就算二件。质量不高的又一表现是缺乏统计分析报告,大部分单位报送的档案统计报表只有一张表,既无统计说明也无统计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