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旅游形象研究报告大全11篇

时间:2022-12-07 23:29:43

旅游形象研究报告

旅游形象研究报告篇(1)

1.1旅游广告的含义

旅游广告作为旅游企业投资的、推动旅游产品销售的一种重要手段。旅游广告主要是指由旅游企业出资,通过各种媒介进行有关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和旅游信息的有偿的、有组织的、综合的、劝服性的、非人员的(non-personal)信息传播活动。旅游广告就是通过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广泛宣传和推广旅游产品,有效地推动旅游产品的销售,从而帮助旅游企业获得经济利益。

旅游广告要求广告制作人掌握广告宣传的特点与方法,并紧密结合旅游产品的特点和特性,通过有形的视觉效果或劝服性的宣传途径,以迎合旅游者的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为目的,有效地把旅游产品推广出去。在形象地表现旅游产品的同时,如何突出旅游产品中隐含的无形服务的价值,如何展现旅游产品中的文化渊源和形象内涵,如何诱发起受众的旅游需求并促进其最终采取行动,应成为旅游广告人重点考虑的内容。

1.2旅游广告的研究现状

与旅游市场迅速发展不平衡的是旅游广告的应用与研究薄弱,国内外对旅游广告的理论研究处于泛论阶段,学者和研究人员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上尚未形成共识。wWW.133229.cOM有关旅游广告研究的专题研究和书籍很少,《advertisingintourismandleisureindustry》(morga&pritchard,1998)是目前得到较为广泛认可与传播的旅游广告的专著,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的《旅游广告实务》是我国旅游广告专著之一,但该书仅通过一些实际案例进行阐述,没有从中提炼出具有实操意义的方法或策略。《旅游学刊》以及学院的学报也曾经发表过一些针对个案研究的相关文章。总体而言,旅游广告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仍不成熟,对旅游广告的理论研究,一方面是来自对大众传播理论研究的借鉴与参考,另一方面主要是在旅游地形象研究中的延伸,但这两者在对旅游广告的应用研究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理论的研究不深入,对实际的指导意义不强。

二、旅游广告的主要特点

作为一种分类广告,旅游广告具有一般商业广告的各种特点,如有偿性、时效性、目的性、指向性与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等特点。此外,由于旅游产品的在生产、销售、推广及消费中的特点,又决定了旅游广告还具有有别于一般商业广告的其他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2.1旅游产品的高卷入性要求广告传播的高互动性(interactivity)

传播学上的“互动性”是发生在双方或者多方之间的智能的、复杂的、多向的、动态的特性。heeter指出,互动的核心概念就是“信息的控制”,也就是信息接受方对信息的控制。steuer(1992)提出“媒体互动性的水平分类界定”,提出媒体互动性的两个最主要的定义方法:人际互动(human-humaninteraction)和人信互动(human-messageinteraction)。人际互动是指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受者之间的双向沟通,也就是传播的高互动性。根据人际互动和人信互动这两个纬度,chang-hoancho等人将广告的互动性归纳为:人们通过与广告信息和广告主互动的形式对广告活动的参与程度。广告互动的本质就是受众对广告信息的控制程度。chang-hoancho等通过实验测定,首次提出广告互动性与消费卷入程度的关系,产品购买的卷入程度越高,消费者与广告主进行信息交流的要求越高,沟通也越顺畅,广告的互动性越强。

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在其著名的《市场营销管理》中指出,“较为复杂和花钱多的决策往往凝结着购买者的反复衡量,而且还包含许多购买决策的参与者”。毫无疑问,旅游产品是高卷入性的产品,尤其是当前我国旅游消费还远没有成为人们日常生的必需品。旅游者在旅游决策之前,需要经过反复地信息收集、整理、比较、筛选和决策,出行前也要进行诸多准备。此外,旅游活动的异地性和跨文化性,以及异地性所带来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会增强旅游者对目的地的信息、旅游企业以及有过相关体验的其他旅游者信息交流的需求。旅游广告主如针对这种消费心理,能提供高互动性的传播与信息交流平台,帮助旅游者加深对其旅游产品的认知和记忆,更好地帮助旅游者做出旅游决策,享受旅游体验。

2.2旅游产品的综合性决定广告信息高度的立体化

旅游产品既包括旅游地有形的各种景点特色和接待设施,更主要的是以接待设施为载体的无形的服务,涉及到旅游组织者和旅游地的接待部门以及方方面面服务的人员。旅游产品的综合性,决定了旅游产品广告推广中信息量含量极高,要求广告主能够提供立体化的信息资源,既包括旅游地的景区、交通、餐饮住宿、购物等接待设施的横向信息,还必须通过不同形式的纵向信息,向旅游者提供诸如旅游常识、景区优势特色、审美鉴赏、历史文化、应变求生等相关知识,丰富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的知识,帮助旅游者更好地达到旅游审美和愉悦的效果。此外,旅游广告以“信息”的面目出现,也起到模糊广告界限的作用,能够更好地拉近旅游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

2.3旅游产品产销的时空统一性决定广告表现形式的多元化

旅游产品本质特征是生产与销售在时空上具有统一性。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即是旅游者消费产品的过程,旅游者实质上是参与了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和控制旅游者的参与行动,是旅游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所以,在旅游活动开始前、进行中以及结束后对旅游者的导向、教育以及审美、文化的熏陶,也是旅游企业进行旅游广告重点考虑的内容之一。除了提供立体化的旅游信息外,旅游广告主还要通过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公益活动等各种形式,多元化、多层次地整合具体的旅游产品广告,才能达到对旅游者进行市场培养和推广旅游产品的目的。

2.4旅游消费的性质决定广告信息鲜明的个性化(individualization)

旅游消费是一种体验型的消费,由于受到旅游者、旅游服务人员以及目的地居民之间的互动关系的影响,旅游体验受情感因素影响较强。旅游者的消费行为与旅游体验的个性化,决定了旅游广告的诉求具有较强的个性化。旅游企业必须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不同的广告受众,采取相应的广告策略和形式,充分体现旅游产品自身的、与众不同的特色,以更好地吸引旅游者。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旅游广告信息的碎片化(segmentation)、个性化和针对性将更加鲜明,广告制作与也将更加向“个性定制”发展。

2.5 旅游体验的异地性决定广告诉求丰富的多面性

旅游活动是旅游者离开惯常环境进行异地的活动审美和愉悦体验。旅游活动的异地性会影响旅游者的旅游知觉,异地文化、民俗民风、生活习俗、生疏环境等会给旅游者带来一定的陌生感、不安全感和奇异感。这就要求旅游广告在推广旅游产品时,要把激发旅游者的旅游欲望和消除旅游者对异地文化的戒备和排斥,作为广告诉求的重点。广告的诉求必须结合情感号召与理性介绍,一方面利用人们求美求奇的心理,制作能诱发旅游者旅游欲望的情感广告;另一方面,多渠道多途径地向旅游者提供理性的出游相关信息,帮助旅游者消除出行的疑虑和担忧,应对旅游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以丰富的多方面的信息进行广告宣传,从而更有效地推广旅游产品和旅游地形象。

三、 旅游广告在旅游产品推广中的应用分析

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旅游活动增多,旅游市场竞争加大,媒体广告在旅游推广中作用日益增强。根据不同的广告媒体的特点与优劣势,应针对不同目的、内容、规格、受众对其进行选择。目前,旅游广告对媒体的选择和运用及其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3.1 报纸广告是旅游线路、旅游交通等产品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

报纸广告的受众面主要集中在城市集镇,读者群稳定,主要受众正是旅游产品主要的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报纸具有消息性、时效性的特点,更新快,传播速度快,更容易获得受众的信赖感。报纸广告以文字为主要表现形式,广告信息容量大,广告费用较低,能够更全面、准确、详细的对旅游产品进行广告宣传,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保存性。目前的广告主主要是旅行社用以旅游项目、旅游线路及旅游交通的广告,以及旅游行业的通告。但由于报纸广告印刷与版面的限制,广告的表现力不够强,内容不够丰富,受众的目的性不够明确,不适合旅游产品形象性的整合宣传。

3.2 电视广告是旅游地形象宣传推广的重要表现形式。

电视广告色彩绚丽,声情并茂,形象生动地表现产品,具有广泛的覆盖范围。电视广告通过运用不同的拍摄手法和广告创意,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情节性的片断,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更容易为受众所接受和记忆,是旅游地形象宣传的最佳表现形式。目前,在旅游推广中较多地运用电视广告的是对旅游目的地进行概括性的形象宣传,通过一般片长在30~60秒左右的电视广告片,从视觉上生动地展现旅游地形象和旅游概念。如在诸多省级电视台的“登泰山,保平安”,“人间天堂、山东烟台”,“梦西子,中国杭州”等旅游地形象广告。

当前,旅游专题片、旅游专题节目、旅游电视杂志等是比较流行的电视广告形式。这种广告通过节目主持人或参与者的亲身体验,向受众展现旅游地的“食住行游娱购”,形象地将游记与旅游文化相结合,模糊传统电视广告劝服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旅游广告的互动效果。在这一方面比较突出的是香港康泰旅行社的“康泰旅游电视杂志”和香港永安旅游的“永安旅游电视杂志”。现在从中央电视台到各地的地方电视台,都纷纷推出各种形式的旅游节目或电视广告。但是电视广告的保存性较差,加上制作、费用昂贵,受众目标市场不明确等因素,旅游企业应慎重考虑。结合旅游产品的级别、档次和在市场中的前景考虑广告的制作与投入,以及选择广告媒体的级别等。

3. 3 互联网是最佳的旅游广告形式和发展趋势。

1967年,美国cbs技术研究所所长p·goldmark首次使用了“新媒体”(new media)一词,由此机激发了新媒体广告的研究和流行。新媒体主要是指以网络技术、光纤技术为基础开发的具有双向沟通的国际互联网、图文电视、卫星电视等。互联网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新媒体,在国际上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新媒体的传播具有双向性、信息立体化、表现形式多样化以及信息传播的无边界性、多向分散性的特点,是传统大众传播媒介所不能具备的优势(rafaeli and sudweeks,1997; morris and ogan,1996;pavlik,1996)。新媒体的互动性已经成为b-c(business to customer)市场概念的最好执行者 (peppers and rogers, 1993)。而这种新型的传播媒体天生具备的优势,恰恰符合了旅游广告传播的突出特点,因此,互联网必将成为旅游广告应用的最佳媒体及未来发展趋势。

1994年美国at&t公司在hotwired上了世界上第一个互联网广告,从而揭开了广告的新篇章,网络广告作为一种广告形式迅速发展,遍及世界各国。网络广告的传播模式及时互动、双向沟通,“一对一”交流、用户驱动等性质和特点,使网络广告在形式上和上都逐渐模糊了信息与广告的界限,更进一步地实现了广告主与广告受众的互动,向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立体化的、直接的信息,有效地满足了不同受众不同的需要和习惯,实现了广告的个性化和碎片化。网络广告的这些优势和特点,完全符合了旅游广告信息和旅游市场教育的诸多要求,必将成为旅游广告的最佳形式。

此外,网络中存在各种虚拟社区。虚拟社区是一个通过网络以在线的方式供人们围绕某种兴趣或需求集中进行交流的虚拟空间,具有共征性、能动性和分散性地特点(陈刚等,2002)。相比与传统媒体,虚拟社区为旅游广告的提供了梦寐以求的受众资源。网络社区的人们一般都有着共同的兴趣或相似的需求,交流平等,信息传播方式近似人际传播,信息交流不存在绝对的权威或功利形式的传播者,更容易在人们之间形成信赖感,从而大幅度地增加了信息的说服力。虚拟社区的共征性能提高广告的针对性和广告信息对目标受众的到达程度,使广告主与受众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及时更顺畅,有利于旅游企业建立更为详细的客户资料数据库,了解旅游者心理,把握市场动向。

总而言之,网络广告的特点及优势是传统传播媒介所难以比拟的。针对旅游产品和旅游广告的特点,网络将成为旅游企业广告宣传的最佳媒体,旅游网络广告结合不同形式的旅游介绍、旅游常识、游记等辅助信息,将使旅游广告更加丰满更加立体化。显然,当前互联网发展的瓶颈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网络广告的发展;但是,随着网络建设和网络信用平台等相关设施和政策的完善,网络广告将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广告媒体,成为旅游推广的最佳选择。

3. 4 杂志是旅游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宣传的得力媒体。

杂志广告虽与报纸广告同为平面广告,但其在设计、制作、印刷和上,比报纸广告更加讲究艺术性和专业性,有较强的表现力,能够更加突出所宣传的产品。杂志广告的受众明确,有比较明显的指向性和专业性,具有保存价值。杂志广告通过广告创意将产品图片与版面设计、广告文案结合起来,形象地展现旅游产品的概貌,对旅游产品进行全貌性、形象性的宣传。目前广泛使用杂志广告的旅游产品,主要是对旅游饭店、旅游景点等旅游产品具像的形象宣传。但是,由于杂志广告的传播范围有限,广告成本较高,时效性不强,不适合进行重复性高、时效性强的旅游信息的,对于进行旅游地的整合形象宣传有一定的局限。

3.5 其他广告形式是旅游企业形象宣传的辅助形式。

除了报纸、杂志、电视和互联网进行规模化的旅游广告宣传外,旅游企业也运用不同的手段不同的载体其他的企业形象宣传,主要包括旅游企业派发的旅游宣传单张、旅游企业宣传册、旅游产品介绍册、旅游交通工具上的流动广告、户外广告、旅游地图,以及旅游企业的其他隐形广告,如旅游企业的公共关系活动、企业现场活动等等。

旅游交通工具上的流动广告主要是指喷绘在旅游交通工具上广告,如旅游车、游轮上的车身、船体广告等。交通广告具有流动性,广告暴光时间长,价格较低廉,制作相对简单,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同时也增加了交通工具的识别程度,在旅游广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交通工具本身的限制,广告的表现力不强,内容简单,只能作为旅游企业的名称、标志、口号等视觉识别系统的表现形式之一,难以作为独立的广告形式。

户外广告是由旅游企业出资的、具有较长的时间性和一定表现力的一种广告形式,多用于旅游景点的宣传。户外广告的地域性明显,影响力较小,不可移动,一般处在旅游景点的附近。主要形式有标牌广告、灯箱广告、标语广告等。

旅游地图是沟通旅游者与旅游地的平面信息载体,虽然目前旅游企业、旅游单位对旅游地图的重视不足,旅游地图的价值仍未得到开发,但是旅游地图作为一种直接沟通媒介,具有美学、科学的价值,恰当的运用旅游地图旅游广告,将为旅游企业的形象宣传和旅游产品的推广提供良好的空间。

四、有效选择传播媒介进行旅游广告的策略

综上所述,结合旅游推广和旅游广告独有的特点,旅游广告的媒体选择与广告的目的、内容和广告的受众有紧密的关系。旅游广告主在进行旅游宣传时,充分考虑所推广的产品的性质、特点和广告的规格、受众特点、覆盖范围等,选择和运用相适应的广告媒体。目前,按照旅游广告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旅游地形象的概念性宣传、旅游企业的形象广告、旅游产品产销信息广告以及其他的广告内容。针对不同的广告内容,制定适当的广告策略,选择和运用相适应的有效的广告手段,才能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

4.1 旅游地形象概念广告

旅游地形象的概念性宣传主要是针对某一旅游目的地而进行的、具有整体性、系统性、有组织的宣传,其宣传并不针对个别具体的旅游产品,而是从宏观的、规划的角度,体现旅游目的地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概括和旅游概念,塑造旅游地的品牌。此类宣传应主要采取电视广告的形式,渲染旅游目的地的美感与文化价值所在,再配以网络广告,大型户外广告等形式,通过多方面的广告宣传,向受众传达统一的品牌信息、内涵和口号。旅游地形象概念性宣传单位往往不是单一的旅游企业或几个旅游企业,而是以旅游地的行政管理单位牵头的、大规模、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其广告投资额度大,时效较长,多以系列广告为主,配合当地旅游主题等活动所进行的长效宣传和推广。最为突出的是上海市为申请2010年“世界博览会”,拍摄的电视宣传片,加上多方面的宣传攻势,为上海申办博览会营造一个具有明确主题和内容的形象宣传。

4.2 旅游企业的品牌广告

旅游企业主要是经营或生产旅游产品的企业,如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交通公司等,旅游企业的品牌广告主要是展现企业的服务形象,通过不同形式的视觉表现向消费者展示旅游企业的服务定位和服务水平,塑造企业的品牌形象。旅游企业的品牌广告在宣传时应尽量模糊企业广告的界限,选择信息容量大、双向沟通功能强、广告劝服性隐蔽、广告投资额度不大的媒体。旅游企业在进行企业形象宣传时,可以网络广告为主,在网络上不仅对企业的品牌和形象进行宣传,同时提供双向沟通渠道,开设网上论坛、网上预订,建立网络投诉机制等,更实际地体现旅游企业服务周到、服务人性化的特点。此外,旅游企业的电视广告、杂志广告,印发的企业宣传册、宣传单张等都是旅游企业形象宣传的有力手段,从视觉上到行动上为企业与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沟通渠道。目前旅游企业形象宣传上做得比较突出的有深圳华侨城、中国大酒店、上海金茂大酒店等。

4.3 旅游产品的营销广告

旅游产品的营销广告在性质上与普通商品的营销广告类似,作为旅游线路、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旅游纪念品等产品营销的推广手段。旅游企业对此类广告的投资额度相对较小,频率较高,更新快,个性化不强,多见诸于报纸、杂志以及宣传单张等经济性较强的宣传媒介。

4.4 旅游企业的其他广告

除了以上主要的几种旅游广告内容,旅游企业还可以对企业的服务内容、范围、方式以及产品的销售,通过举行短期促销、联合促销、公关活动、现场活动、事件新闻信息等方式进行显性或隐性的宣传,以这种受众感同身受的参与、互动形式,更有效地推动旅游企业的品牌建设和旅游产品的销售。

五、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我国旅游市场蓬勃发展的态势下,按根据游产业和旅游产品所具有的特点,新形势对旅游广告的推广形式和媒体信息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发展方向。旅游企业在旅游广告时,应结合旅游推广的目的和内容,充分考虑不同媒体在广告宣传上的优劣势,正确选择旅游广告媒体,整合不同的广告形式和广告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才能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推动旅游地或旅游企业品牌建设和旅游产品的销售。同时,立体化、多元化的信息也能够达到对旅游市场的教育与培养的目的,更好地帮助旅游者做出旅游决策选择,获得旅游审美和愉悦身心的体验。在理论研究上,旅游广告的特点与应用研究,是进行旅游广告效果测定的基础,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假设基础。

参考文献

[1]. chang-hoan cho, john d. leckenby (1998), "interactivity as a measure of advertising effectiveness",

[2]. chang-hoan cho, john d. leckenby (1998), "how advertising works on the /lixue/">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8]. 陈刚等,新媒体与广告,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8

[19]. 郭贤智,旅游广告媒体及其对旅游的影响,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

[20]. 江东林,消费者行为学,首都外经贸出版社, 2001.6

[21]. 李蕾蕾,旅游景点形象定位初探,旅游学刊,1995.3,p.29

[22]. 李蕾蕾,旅游地形象策划:理论与实务,1998

[23]. 刘翔,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浅析,2000.6

[24]. 欧阳在三,旅游业怎样做广告,旅游学刊(双月刊),1996.5

旅游形象研究报告篇(2)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改善,旅游已经成为我国人民休闲、度假的良好方式。我国的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旅游市场营销是发展旅游事业的重要问题,旅游产品的营销,越来越多地借助媒体广告来扩大影响力,吸引客源。因此,针对我国目前旅游市场的特点和现状,研究媒体广告在旅游营销中的应用及其营销效率问题,是旅游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一、旅游广告营销现状及存在问题

1.旅游广告营销现状

世界已经进入“不见广告不购物”的后广告时代。当今社会是一个大人类小地球的高度信息社会,一切都彻底信息化了。广告就是一种人为加强的浓缩信息,是广告主用智慧和金钱制造的射入人们大脑和心灵的信息核动力和原子弹。旅游业是一种事先看不见、摸不着,出售风景、出售文化和出售服务的特殊产业,广告更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和作用。广告是旅游业发展的助推器。

2.存在的问题

首先,旅游业界广告意识极其淡薄。其次,旅游广告经费严重短缺。再次,旅游广告整体水平偏低。主要表现为数量少、水平低。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消极的一面,任何事物都有积极的一面,旅游广告的发展也不例外,事实上,国内外旅游广告业的发展还是很迅速的,我国的旅游企业的广告意识也在加强,人们也开始了对旅游广告的关注和研究。

针对旅游营销目前存在的这些现状,如何更好的通过研究现状,发现旅游广告的特点,分析旅游广告的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从而找到具体的对策,将是有关旅游广告营销效率研究的重点。

二、影响旅游广告营销的主要因素

1.旅游市场调查分析是旅游广告的基本前提

首先对消费者需求类型和特点进行调查分析,其次是旅游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购买行为分析。旅游广告的具体调查是广告实施之前的必然准备,主要有广告环境调查、广告调查、中介媒体调查和广告效果调查。不论是旅游系统内部负责广告工作的部门,还是专门的广告公司,都是应在广告实施之前和进行过程中认真考虑这几个方面问题。

2.旅游广告的定位和创意

旅游产品的定位和创意主要包括找准对象,进行旅游目标市场的分析和选择;正确出击找到定位的方法,如填补空白式的定位、平分秋色的定位、取而代之式的定位和适应变化式的定位;了解对象进行市场细分,可将旅游市场细分为会议商务旅游市场、观光旅游市场、度假旅游市场、探亲访友旅游市场、奖励旅游市场等。合理的旅游定位更离不开好的创意,旅游广告的创意分析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一个广告的好坏,创意和联想是分不开的,例如可以把承诺、名人效应、幽默、民族风格、一切有名的东西糅合在广告的创意之中,能更好的章显旅游广告的风采。

3.旅游广告的内涵和特点

旅游广告与一般的产品广告不同,它受旅游行业特点的影响非常明显,诸如旅游产品的时效性,不可触性,旅游产品的跨区域、跨文化、跨国界性,行业内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等。鉴于旅游行业的这些特点,旅游广告展现出自身的特点:旅游广告不同于一般文字广告和其他的产品广告,旅游广告必须传达明确的信息,既广告的发出者是谁,而其他的产品广告不一定要明确的告知广告主,它只需要传递产品本身的信息或者一种观念,一种思想,它的目的是让受众购买产品,至于在哪购买不是广告要传达的内容,但旅游广告不同,必须让受众在认识产品、服务、观念的同时记住信息发出的组织、企业或个人。有效的掌握广告的内涵和特点,可以大大提高旅游广告的营销效率。

4.旅游广告的表现形式

将旅游广告无形的创意变成鲜活的有形的东西,需要借助各式各样的手段和形式,这一过程其实就是物化过程。这一过程是整个工作的一个中心转折点,其前面的工作多为科学调查研究、分析,提出构思创意,其后面的工作将是前面工作的结果,其将停留在纸张上和脑海中的语言文字、构思转化为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广告作品。简言之,广告表现就是借助各种表现手法、表现形式、表现符号将广告创意转化成广告作品的过程。主要借助于旅游标志、符号的广告效果,旅游广告的视觉传达感受,旅游广告的戏剧性表现和故事性表现,旅游信息的表现策略等。

三、旅游广告的媒体选择及营销率分析

1.报纸广告的营销效率

报纸广告是旅游线路、旅游交通等产品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报纸广告的受众面主要集中在城市集镇,读者群稳定,主要受众是旅游产品主要的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报纸具有消息性、时效性的特点,更新快,传播速度快,更容易获得受众的信赖感。报纸广告以文字为主要表现形式,广告信息容量大,广告费用较低,能够更全面、准确、详细的对旅游产品进行广告宣传,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保存性。目前的广告主要是旅行社用以旅游项目、旅游线路及旅游交通的广告,以及旅游行业的通告。但由于报纸印刷与版面的限制,广告的表现力不够强,内容不够丰富,受众的目的性不够明确,不适合旅游产品形象性的整合宣传。

2.电视广告的营销效率

电视广告是旅游地形象宣传推广的重要的表现形式。电视广告色彩绚丽,声情并茂,形象生动地表现产品,具有广泛的覆盖范围。电视广告通过运用不同的拍摄手法和广告创意,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情节性的片段,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更容易为群众所接受和记忆,是旅游地形象宣传的最佳表现形式。

3.互联网的营销效率

互联网是最佳的旅游广告形式和发展趋势。网络广告作为一种广告形式迅速发展。遍及世界各国。网络广告的传媒模式及时互动、双向沟通。“一对一”交流、用户驱动等性质特点,使网络广告在形式上和上逐渐模糊了信息与广告的界限,更进一步的实现了广告与广告受众的互动,向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立体化的、直接的信息,有效的满足了不同受众的需要和习惯,实现了广告的个性化和碎片化。网络广告的优势和特点,完全符合了旅游广告信息和旅游教育的诸多要求,必将成为旅游广告的最佳形式。

4.其他广告形式的辅助营销

除了报纸、电视和互联网进行规模化的旅游广告宣传外,旅游企业运用不同的手段不同的载体其他的企业形象宣传,主要包括旅游期刊、旅游企业派发的旅游宣传传单张、旅游企业宣传册、旅游产品介绍册、旅游交通工具上的流动广告、户外广告、旅游地图,以及旅游企业的其他隐形广告,如旅游企业的公共关系活动、企业现场活动等等。

在当前我国旅游市场蓬勃发展的态势下,旅游企业在旅游广告时,应结合旅游推广的目的和内容,充分考虑广告宣传上的营销效率,整合不同的广告形式和广告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才能达到预期的营销效果。

参考文献:

旅游形象研究报告篇(3)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8-0315-02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随之而来的旅游广告业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旅游广告从以前单一的风景介绍,到今天旅游目的地文化塑造、品牌推广以及媒体的整合营销传播等,这些广告形式和内容的改变,反映了旅游市场的日趋成熟。笔者通过对近十年来的旅游广告文献进行了研究总结,其研究领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旅游广告概念界定

旅游广告是指旅游部门或旅游企业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介,公开而广泛地向旅游者介绍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品牌的一种宣传活动。它能广泛地宣传和推广旅游产品,有效地推动旅游产品的销售,从而帮助旅游企业获得经济利益以及品牌价值。

笔者发现,对于旅游广告的概念,当前多数学者的界定均与百度百科解释同出一辙。旅游广告主要是指旅游企业出资,通过各种媒介进行有关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和旅游信息的有偿的、有组织的、综合的、劝服性的、非人员的信息传播活动,邵祥东(2008)。旅游广告是通过一定的媒体(广播、电视、报刊、广告牌、灯箱、小册子等),把旅游商品和服务信息传递给潜在旅游者,使之产生旅游的愿望,以此来扩大旅游景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旅游产品销售的广告形式,它是广告在旅游业中的一种应用,徐雪(2009)。旅游广告是旅游企业投资的、推动旅游产品销售的一种重要手段,旅游广告主要是指由旅游企业出资,通过各种媒介进行有关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和旅游信息的有偿的、有组织的、综合的、劝导性的、非人员的信息传播活动,杨晓佳(2005)。旅游广告是有旅游组织出资,通过各种媒介进行有关旅游目的地形象,旅游企业及其产品、信息的传播活动。最终实现旅游组织的综合效益,刘丽君(2008)。旅游广告是旅游部门或者旅游企业通过一定形式的媒介,公开而广泛地向旅游者介绍旅游产品,提升旅游品牌的一种宣传活动,杨成林(2013)

从当前学者对旅游广告的概念界定来看,几乎都停留在旅游企业出资,通过媒体对旅游产品和服务信息的一种传播活动。但从现实看,旅游广告不仅仅停留在旅游企业或者旅游部门,旅游整合营销在当前表现明显。央视广告在2013年就开始播出以省域为单位的旅游地整合传播,整体传达该地旅游产品或者宏观的旅游品牌形象,如山西、重庆、贵州等地,均不是以某一个企业为单位出资在做广告。为此,当前旅游广告的主体,即广告主和普通广告主相比较而言更加广泛,除了企业外,在近年的城市营销中,政府作为广告主频频出现。另外,宣传形式也更加多样化。

二、旅游广告的特点研究

旅游产品与普通产品在产品的具体内涵、产品的市场定位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别,这决定了旅游广告应该有更加明显的特点。当前,对旅游广告的特点研究普遍持这样一些观点,杨晓佳(2005)认为旅游产品的高卷入性要求广告传播的高互动性。旅游产品的综合性决定了旅游广告信息高度的立体化。旅游产品产销的时空同一性决定广告表现形式的多元化。旅游消费者的性质决定广告信息鲜明的个性化。旅游体验的异地性决定广告信息的多面性。杨成林(2013)也把旅游广告的特点总结为高互动性、立体化、多元化、个性化和多面性。

笔者认为,旅游广告的特点很复杂。从市场营销的基础理论出发,在4PS即产品、价格、促销和渠道等方面均与普通产品不一样,产品的市场定位、产品组合、目标市场定位、广告诉求点和媒体表现等方面均与普通产品不尽相同的特点。单就某一个方面都具备深入探讨的空间,但是当前这方面的研究也是相当薄弱的。

三、旅游广告的传播手段和技巧研究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广告的传播手段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杨晓佳(2005)提出,旅游产品的高卷入性要求广告传播的高互动性,旅游产品的综合性决定旅游广告信息的高度立体化,旅游体验的异地性决定了旅游广告诉求丰富的多面性。同时分析了不同媒体的不同作用,认为报纸是旅游线路、旅游交通等产品信息的主要渠道,电视是旅游地形象广告的主要传播渠道。互联网是最佳的旅游广告形式和旅游发展趋势。杂志是旅游企业和旅游产品宣传的得力媒体。任丽华等(2012)网络广告可以向用户提供丰富的、立体化的、直接的信息,是旅游广告理想的媒介。通过网络广告,游客可以查阅丰富的信息,广告主应充分利用网络广告的特点,对景区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广告宣传,方便受众,建立互动平台。电视媒体可以迅速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结合其他旅游宣传活动,利用报纸、杂志、户外媒体进行辅助宣传,充分考虑不同媒体的特点,进行恰当的媒介组合。

广告的发展必须紧跟时代,有的学者也谈到了对于新媒体的广泛应用。陈霁(2011)提出旅游需要借助新技术之势,拓宽广告渠道,加强互动交流,做好服务质量控制,借助新媒体诉求最佳的广告效果。刘德群等(2008)从博弈论的角度对旅游广告媒介形式及其在旅游产业链上存在的一些外部性问题进行分析,在新的视角上探讨了旅游广告怎样通过媒介优化传播的问题。张丽梅(2009)提出动漫广告在景区营销中的具体应用手段。

广告要取得好的传播效果,除了选择适合的媒介外,还要根据消费者的具体情况,注重媒体时段和媒体的投放区域,争取广告的最佳效果。闫立媛(2012)从广告投放的区域选择和投放区域的媒介选择等方面论述。文章从天津地区的调查结果来看,旅游广告的投放主要以电视为主要媒介,并提出从具体情况出发,优选适合的广告媒介,同时还提出细分市场原则和多种媒介组合原则。文章也谈到了广告投放区域的时间策略,旅游广告投放要注意掌握媒介投放的黄金时间和受众决策所需时间等。赵津晶(2011)谈到旅游广告传播策略的提升,结合旅游地形象系统的层次原理,提出应该应用软性广告的传播,提升旅游地的品牌形象。

四、旅游广告的诉求点研究

从广告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该产品的发展阶段和该产品的发展目标,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很多旅游广告基本停留在产品最基本的信息诉求上。近年,旅游广告的内容有了较大的变化,即广告内容从基本信息提升到了阐述产品差别化和旅游品牌诉求上。

马明(2008)关注了旅游广告的具体内容,比如旅游天数、价格、当地民俗、交通等等,并提出应该树立正确的广告观念,诚信宣传,应追求精品意识,做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龙惠(2013)分析了旅游广告对旅游动机的产生、强度和方向三个方面的影响,并提出旅游广告的建议,根据旅游需要和旅游动机的强度和方向制作能突出地方特色、旅游信息充足的广告,帮助旅游者做出正确决策。周怡等(2007)谈到城市形象建设和城市差异化的寻求问题,并认为,从长远看,城市之间的根本差别在于城市文化,城市形象广告在中国城市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广告的诉求点是产品自身特点的直接反映。当前,大多数旅游广告仍然停留在基本信息的诉求上。随着旅游消费的提升,旅游产品的发展需要有更高层次的飞跃和空间拓展,随之而来的旅游广告的诉求点就会随着产品的变化而变化。

五、旅游广告的创意研究

创意是广告的灵魂,旅游广告由于旅游产品的特殊性,在广告创意方面就表现得很匮乏。在当前,多数旅游广告还只停留在信息的简单传递上。闫立媛(2012)针对旅游广告文案的创意策略,提出如何创作满足大众需求的旅游广告文案。朱湘辉(2002)认为真实是旅游广告文案创作之根本,旅游服务的无形性、生产消费的共时性、不可重复性对旅游广告文案的写作提出了特定的要求,将无形的信息用有形的形式表现出来,从更高的程度满足营销目标受众的选择,同时还提出可以在名人中捕捉创意,通过“名人效应”诉求“广告效应”。郑焱(2005)指出旅游广告的内容丰富,有旅行社、景区、饭店、城市、节庆、会展及其他。并指出存在的问题有:单个旅游机构刊登广告的频率很低,旅游广告内容简单、缺乏创意,忽视品牌建设和形象塑造。提出旅游广告应该注意突出广告创意,杜绝虚假广告和开展联合营销,指出政府主导的联合营销作用明显。吴江州(2008)认为受众对旅游广告的依赖度和信任度不高,应该制作有创意的精品旅游广告,应该有精炼的广告口号对景区做一个画龙点睛的宣传。张莉(2012 )谈到了旅游广告创意中的情感设计的技巧问题,情感设计体现在寻求心理认同的文化传承,认为旅游广告是一种文化中介。杨成林(2013)谈到旅游广告整体水平偏低,政府宣传作用突出和虚假旅游广告泛滥等情况。提出应该加强法制建设,加强品牌意识,加快旅游广告创意研究,努力制作优秀旅游广告。

六、结语

通过文献搜索,笔者发现旅游广告研究的相关文献中,关于对旅游广告的语言翻译类文献最多,本人认为,这是属于文化传递和语言的转换问题,不适宜在本文探讨。在旅游业大力发展的今天,笔者认为对旅游广告的研究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创造出旅游广告精品的探讨。为此,笔者认为,旅游广告学界首先应该思考如何在广告内容、媒体运作和广告创意方面多下工夫,探讨如何创作符合时代需求,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旅游广告。从广泛意义上讲,旅游业包含了旅游景区、旅游饭店、旅游交通和旅游商品四大支柱产业,但本文仅仅综述了景区旅游广告这一部分,以期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 闫立媛.区域性旅游城市旅游广告投放策略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2(12).

[2] 闫立媛.大众游视角下旅游广告文案创意探究――以天津为例[J].中国商贸,2012(11).

[3] 赵津晶.现代旅游广告的传播策略[J].当代传播,2011(1).

[4] 吴晓山.文化本土化原则及其对旅游广告的指导意义[J].商业时代,2010(6).

[5] 张丽梅,等.动漫广告在旅游景区营销中的应用[J].江苏商论,2009(11).

[6] 马 明.基于消费者感知的旅游广告效果实证研究[J].消费经济,2008(1).

[7] 吴江州.公众对旅游广告的态度与认知[J].商场现代化,2008(1).

[8] 周 怡,黄 伟,等.城市发展中的城市形象广告―中国首家城市形象电视广告的诞生及其影响分析[J].新闻界,2007(2).

[9] 杨延风.旅游广告宣传及其对旅游动机影响分析[J].商业研究,2006(3).

[10] 杨晓佳.旅游广告在旅游产品推介中的应用[J].商业研究,2005(15).

[11] 朱湘辉.旅游广告文案的写作创意管窥[J].江西社会科学,2002(5).

[12] 郑 焱,张 会.对中国旅游广告的几点思考[J].广州大学学报,2005(10).

[13] 黄 翔,等.基于传播视角的旅游广告语效果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7(6).

[14] 杨成林.中国旅游业广告现状分析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9).

[15] 龙 惠.旅游广告对旅游动机的影响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3(2).

[16] 任丽华,等 .关于旅游广告宣传有效媒体策略的思考[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2(6).

旅游形象研究报告篇(4)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对中国旅游广告现状分析、旅游广告形式以及旅游广告对策的研究,来找出现代旅游广告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现实意义就是为了能够将现在旅游广告所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研究好的旅游广告发展模式,从而引导景区的发展。

二、旅游广告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广告良莠不齐,整体水平偏底,虚假旅游广告泛滥

由于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企业不断增加,企业竞争激烈,在缺乏旅游精品竞争的情况下,价格竞争成为各地各企业竞争的主要法宝之一,于是各企业便一再压低价格,使得价格低于平均水平,为了填补亏损额,企业只好变相收费或者在旅游项目上做文章,造成虚假广告。

(二)旅游广告品牌意识不够强烈,旅游广告制作不专业

旅游广告媒体除了报纸、电视、杂志、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外,还有旅游企业派发的旅游宣传册、旅游产品介绍册、旅游交通工具上的流动广告、户外广告、旅游地图、旅游图书、海报、旅游交易会、旅游产品展览会等等。

(三)超越范围,擅作主张

超越范围主要包括:国内旅行社刊登入境游、出境游、边境游业务广告。一些国内旅行社根本不具备经营国际旅游的权限,却在广告线路中掺和国外景点进去。具备出境游经营权的国际旅行社,擅自刊登我国政府尚未批准的境外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广告等。

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云台山景区的宣传模式,对云台山的旅游业及其广告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解读“云台山”,借鉴其发展经验,对于其他景区的发展,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

三、云台山景区旅游广告的分析

旅游广告宣传会大大刺激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的增加。如表一所示:

云台山的广告宣传:

(一)大手笔的营销

焦作市在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过程中,充分利用新闻会、旅游大篷车、央视广告和黄金周信息播报、旅游专列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云台山地质公园,宣传旅游资源。

(二)积极参加国家、省举办的各种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推介会

他们以旅游宣传“大篷车”的形式,先后奔赴北京、上海、天津、山西、河北、香港、澳门及省内周边地市开展大规模的旅游促销活动,扩大了云台山的影响力。

(三)节庆活动宣传

每年6-7月的“云台山国际山水旅游节”,现在已经举办了5届;8-9月份举办“云台山观瀑活动”;9月9举办“登茱萸峰活动”。还举办了全国攀岩比赛、云台山水国际摄影节、红叶节、云台山竹林七贤学术研讨会、云台国际论坛、与美国大峡谷公园缔结姊妹公园等数次高规格、大规模的宣传活动。

四、旅游广告问题的对策

通过以上对中国旅游广告表现形式和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云台山景区大力宣传的成功,在今后我国旅游业广告发展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企业在广告中的主导作用,突出政府的公众宣传作用

在今后旅游广告发展中,要加强企业在具体广告上的投入、策划、制作等方面的主动性,精心打造适合市场的产品并表现出来,政府方面仍然要积极扶持,突出其公众宣传形象。

(二)加强品牌意识,加快旅游广告创意研究,努力制作优秀旅游广告

加强旅游市场调查,敏锐把握市场机会,加快各地各企业知名品牌系统工程的打造,加快各地各企业形象系统工程的塑造;把握时代脉搏,把时代新理念注入旅游广告中,如生态旅游,绿色旅游,红色旅游等要在旅游广告体现出来;利用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理论,结合我国旅游业现状和我国人民风俗习惯等实际,创新旅游广告。

(三)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

旅游形象研究报告篇(5)

1.1旅游广告的含义

旅游广告作为旅游企业投资的、推动旅游产品销售的一种重要手段。旅游广告主要是指由旅游企业出资,通过各种媒介进行有关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和旅游信息的有偿的、有组织的、综合的、劝服性的、非人员的(Non-personal)信息传播活动。旅游广告就是通过运用各种媒体手段,广泛宣传和推广旅游产品,有效地推动旅游产品的销售,从而帮助旅游企业获得经济利益。

旅游广告要求广告制作人掌握广告宣传的特点与方法,并紧密结合旅游产品的特点和特性,通过有形的视觉效果或劝服性的宣传途径,以迎合旅游者的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为目的,有效地把旅游产品推广出去。在形象地表现旅游产品的同时,如何突出旅游产品中隐含的无形服务的价值,如何展现旅游产品中的文化渊源和形象内涵,如何诱发起受众的旅游需求并促进其最终采取行动,应成为旅游广告人重点考虑的内容。

1.2旅游广告的研究现状

与旅游市场迅速发展不平衡的是旅游广告的应用与研究薄弱,国内外对旅游广告的理论研究处于泛论阶段,学者和研究人员在基础理论的研究上尚未形成共识。有关旅游广告研究的专题研究和书籍很少,《AdvertisinginTourismandLeisureIndustry》(Morga&Pritchard,1998)是目前得到较为广泛认可与传播的旅游广告的专著,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的《旅游广告实务》是我国旅游广告专著之一,但该书仅通过一些实际案例进行阐述,没有从中提炼出具有实操意义的方法或策略。《旅游学刊》以及学院的学报也曾经发表过一些针对个案研究的相关文章。总体而言,旅游广告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仍不成熟,对旅游广告的理论研究,一方面是来自对大众传播理论研究的借鉴与参考,另一方面主要是在旅游地形象研究中的延伸,但这两者在对旅游广告的应用研究都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理论的研究不深入,对实际的指导意义不强。

二、旅游广告的主要特点

作为一种分类广告,旅游广告具有一般商业广告的各种特点,如有偿性、时效性、目的性、指向性与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等特点。此外,由于旅游产品的在生产、销售、推广及消费中的特点,又决定了旅游广告还具有有别于一般商业广告的其他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2.1旅游产品的高卷入性要求广告传播的高互动性(Interactivity)

传播学上的“互动性”是发生在双方或者多方之间的智能的、复杂的、多向的、动态的特性。Heeter指出,互动的核心概念就是“信息的控制”,也就是信息接受方对信息的控制。Steuer(1992)提出“媒体互动性的水平分类界定”,提出媒体互动性的两个最主要的定义方法:人际互动(Human-humaninteraction)和人信互动(Human-messageinteraction)。人际互动是指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受者之间的双向沟通,也就是传播的高互动性。根据人际互动和人信互动这两个纬度,Chang-HoanCho等人将广告的互动性归纳为:人们通过与广告信息和广告主互动的形式对广告活动的参与程度。广告互动的本质就是受众对广告信息的控制程度。Chang-HoanCho等通过实验测定,首次提出广告互动性与消费卷入程度的关系,产品购买的卷入程度越高,消费者与广告主进行信息交流的要求越高,沟通也越顺畅,广告的互动性越强。

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在其著名的《市场营销管理》中指出,“较为复杂和花钱多的决策往往凝结着购买者的反复衡量,而且还包含许多购买决策的参与者”。毫无疑问,旅游产品是高卷入性的产品,尤其是当前我国旅游消费还远没有成为人们日常生的必需品。旅游者在旅游决策之前,需要经过反复地信息收集、整理、比较、筛选和决策,出行前也要进行诸多准备。此外,旅游活动的异地性和跨文化性,以及异地性所带来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会增强旅游者对目的地的信息、旅游企业以及有过相关体验的其他旅游者信息交流的需求。旅游广告主如针对这种消费心理,能提供高互动性的传播与信息交流平台,帮助旅游者加深对其旅游产品的认知和记忆,更好地帮助旅游者做出旅游决策,享受旅游体验。

2.2旅游产品的综合性决定广告信息高度的立体化

旅游产品既包括旅游地有形的各种景点特色和接待设施,更主要的是以接待设施为载体的无形的服务,涉及到旅游组织者和旅游地的接待部门以及方方面面服务的人员。旅游产品的综合性,决定了旅游产品广告推广中信息量含量极高,要求广告主能够提供立体化的信息资源,既包括旅游地的景区、交通、餐饮住宿、购物等接待设施的横向信息,还必须通过不同形式的纵向信息,向旅游者提供诸如旅游常识、景区优势特色、审美鉴赏、历史文化、应变求生等相关知识,丰富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的知识,帮助旅游者更好地达到旅游审美和愉悦的效果。此外,旅游广告以“信息”的面目出现,也起到模糊广告界限的作用,能够更好地拉近旅游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

2.3旅游产品产销的时空统一性决定广告表现形式的多元化

旅游产品本质特征是生产与销售在时空上具有统一性。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即是旅游者消费产品的过程,旅游者实质上是参与了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和控制旅游者的参与行动,是旅游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所以,在旅游活动开始前、进行中以及结束后对旅游者的导向、教育以及审美、文化的熏陶,也是旅游企业进行旅游广告重点考虑的内容之一。除了提供立体化的旅游信息外,旅游广告主还要通过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公益活动等各种形式,多元化、多层次地整合具体的旅游产品广告,才能达到对旅游者进行市场培养和推广旅游产品的目的。

2.4旅游消费的性质决定广告信息鲜明的个性化(Individualization)

旅游消费是一种体验型的消费,由于受到旅游者、旅游服务人员以及目的地居民之间的互动关系的影响,旅游体验受情感因素影响较强。旅游者的消费行为与旅游体验的个性化,决定了旅游广告的诉求具有较强的个性化。旅游企业必须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不同的广告受众,采取相应的广告策略和形式,充分体现旅游产品自身的、与众不同的特色,以更好地吸引旅游者。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旅游广告信息的碎片化(segmentation)、个性化和针对性将更加鲜明,广告制作与也将更加向“个性定制”发展。2.5旅游体验的异地性决定广告诉求丰富的多面性

旅游活动是旅游者离开惯常环境进行异地的活动审美和愉悦体验。旅游活动的异地性会影响旅游者的旅游知觉,异地文化、民俗民风、生活习俗、生疏环境等会给旅游者带来一定的陌生感、不安全感和奇异感。这就要求旅游广告在推广旅游产品时,要把激发旅游者的旅游欲望和消除旅游者对异地文化的戒备和排斥,作为广告诉求的重点。广告的诉求必须结合情感号召与理性介绍,一方面利用人们求美求奇的心理,制作能诱发旅游者旅游欲望的情感广告;另一方面,多渠道多途径地向旅游者提供理性的出游相关信息,帮助旅游者消除出行的疑虑和担忧,应对旅游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以丰富的多方面的信息进行广告宣传,从而更有效地推广旅游产品和旅游地形象。

三、旅游广告在旅游产品推广中的应用分析

我国旅游市场的发展,旅游活动增多,旅游市场竞争加大,媒体广告在旅游推广中作用日益增强。根据不同的广告媒体的特点与优劣势,应针对不同目的、内容、规格、受众对其进行选择。目前,旅游广告对媒体的选择和运用及其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3.1报纸广告是旅游线路、旅游交通等产品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

报纸广告的受众面主要集中在城市集镇,读者群稳定,主要受众正是旅游产品主要的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报纸具有消息性、时效性的特点,更新快,传播速度快,更容易获得受众的信赖感。报纸广告以文字为主要表现形式,广告信息容量大,广告费用较低,能够更全面、准确、详细的对旅游产品进行广告宣传,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保存性。目前的广告主主要是旅行社用以旅游项目、旅游线路及旅游交通的广告,以及旅游行业的通告。但由于报纸广告印刷与版面的限制,广告的表现力不够强,内容不够丰富,受众的目的性不够明确,不适合旅游产品形象性的整合宣传。

3.2电视广告是旅游地形象宣传推广的重要表现形式。

电视广告色彩绚丽,声情并茂,形象生动地表现产品,具有广泛的覆盖范围。电视广告通过运用不同的拍摄手法和广告创意,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情节性的片断,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更容易为受众所接受和记忆,是旅游地形象宣传的最佳表现形式。目前,在旅游推广中较多地运用电视广告的是对旅游目的地进行概括性的形象宣传,通过一般片长在30~60秒左右的电视广告片,从视觉上生动地展现旅游地形象和旅游概念。如在诸多省级电视台的“登泰山,保平安”,“人间天堂、山东烟台”,“梦西子,中国杭州”等旅游地形象广告。

当前,旅游专题片、旅游专题节目、旅游电视杂志等是比较流行的电视广告形式。这种广告通过节目主持人或参与者的亲身体验,向受众展现旅游地的“食住行游娱购”,形象地将游记与旅游文化相结合,模糊传统电视广告劝服性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旅游广告的互动效果。在这一方面比较突出的是香港康泰旅行社的“康泰旅游电视杂志”和香港永安旅游的“永安旅游电视杂志”。现在从中央电视台到各地的地方电视台,都纷纷推出各种形式的旅游节目或电视广告。但是电视广告的保存性较差,加上制作、费用昂贵,受众目标市场不明确等因素,旅游企业应慎重考虑。结合旅游产品的级别、档次和在市场中的前景考虑广告的制作与投入,以及选择广告媒体的级别等。

3.3互联网是最佳的旅游广告形式和发展趋势。

1967年,美国CBS技术研究所所长P·Goldmark首次使用了“新媒体”(NewMedia)一词,由此机激发了新媒体广告的研究和流行。新媒体主要是指以网络技术、光纤技术为基础开发的具有双向沟通的国际互联网、图文电视、卫星电视等。互联网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新媒体,在国际上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新媒体的传播具有双向性、信息立体化、表现形式多样化以及信息传播的无边界性、多向分散性的特点,是传统大众传播媒介所不能具备的优势(RafaeliandSudweeks,1997;MorrisandOgan,1996;Pavlik,1996)。新媒体的互动性已经成为B-C(BusinesstoCustomer)市场概念的最好执行者(PeppersandRogers,1993)。而这种新型的传播媒体天生具备的优势,恰恰符合了旅游广告传播的突出特点,因此,互联网必将成为旅游广告应用的最佳媒体及未来发展趋势。

1994年美国AT&T公司在hotwired上了世界上第一个互联网广告,从而揭开了广告的新篇章,网络广告作为一种广告形式迅速发展,遍及世界各国。网络广告的传播模式及时互动、双向沟通,“一对一”交流、用户驱动等性质和特点,使网络广告在形式上和上都逐渐模糊了信息与广告的界限,更进一步地实现了广告主与广告受众的互动,向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立体化的、直接的信息,有效地满足了不同受众不同的需要和习惯,实现了广告的个性化和碎片化。网络广告的这些优势和特点,完全符合了旅游广告信息和旅游市场教育的诸多要求,必将成为旅游广告的最佳形式。

此外,网络中存在各种虚拟社区。虚拟社区是一个通过网络以在线的方式供人们围绕某种兴趣或需求集中进行交流的虚拟空间,具有共征性、能动性和分散性地特点(陈刚等,2002)。相比与传统媒体,虚拟社区为旅游广告的提供了梦寐以求的受众资源。网络社区的人们一般都有着共同的兴趣或相似的需求,交流平等,信息传播方式近似人际传播,信息交流不存在绝对的权威或功利形式的传播者,更容易在人们之间形成信赖感,从而大幅度地增加了信息的说服力。虚拟社区的共征性能提高广告的针对性和广告信息对目标受众的到达程度,使广告主与受众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及时更顺畅,有利于旅游企业建立更为详细的客户资料数据库,了解旅游者心理,把握市场动向。

总而言之,网络广告的特点及优势是传统传播媒介所难以比拟的。针对旅游产品和旅游广告的特点,网络将成为旅游企业广告宣传的最佳媒体,旅游网络广告结合不同形式的旅游介绍、旅游常识、游记等辅助信息,将使旅游广告更加丰满更加立体化。显然,当前互联网发展的瓶颈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网络广告的发展;但是,随着网络建设和网络信用平台等相关设施和政策的完善,网络广告将成为一种强有力的广告媒体,成为旅游推广的最佳选择。

3.4杂志是旅游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宣传的得力媒体。

杂志广告虽与报纸广告同为平面广告,但其在设计、制作、印刷和上,比报纸广告更加讲究艺术性和专业性,有较强的表现力,能够更加突出所宣传的产品。杂志广告的受众明确,有比较明显的指向性和专业性,具有保存价值。杂志广告通过广告创意将产品图片与版面设计、广告文案结合起来,形象地展现旅游产品的概貌,对旅游产品进行全貌性、形象性的宣传。目前广泛使用杂志广告的旅游产品,主要是对旅游饭店、旅游景点等旅游产品具像的形象宣传。但是,由于杂志广告的传播范围有限,广告成本较高,时效性不强,不适合进行重复性高、时效性强的旅游信息的,对于进行旅游地的整合形象宣传有一定的局限。

3.5其他广告形式是旅游企业形象宣传的辅助形式。

除了报纸、杂志、电视和互联网进行规模化的旅游广告宣传外,旅游企业也运用不同的手段不同的载体其他的企业形象宣传,主要包括旅游企业派发的旅游宣传单张、旅游企业宣传册、旅游产品介绍册、旅游交通工具上的流动广告、户外广告、旅游地图,以及旅游企业的其他隐形广告,如旅游企业的公共关系活动、企业现场活动等等。

旅游交通工具上的流动广告主要是指喷绘在旅游交通工具上广告,如旅游车、游轮上的车身、船体广告等。交通广告具有流动性,广告暴光时间长,价格较低廉,制作相对简单,具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同时也增加了交通工具的识别程度,在旅游广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由于交通工具本身的限制,广告的表现力不强,内容简单,只能作为旅游企业的名称、标志、口号等视觉识别系统的表现形式之一,难以作为独立的广告形式。

户外广告是由旅游企业出资的、具有较长的时间性和一定表现力的一种广告形式,多用于旅游景点的宣传。户外广告的地域性明显,影响力较小,不可移动,一般处在旅游景点的附近。主要形式有标牌广告、灯箱广告、标语广告等。

旅游地图是沟通旅游者与旅游地的平面信息载体,虽然目前旅游企业、旅游单位对旅游地图的重视不足,旅游地图的价值仍未得到开发,但是旅游地图作为一种直接沟通媒介,具有美学、科学的价值,恰当的运用旅游地图旅游广告,将为旅游企业的形象宣传和旅游产品的推广提供良好的空间。四、有效选择传播媒介进行旅游广告的策略

综上所述,结合旅游推广和旅游广告独有的特点,旅游广告的媒体选择与广告的目的、内容和广告的受众有紧密的关系。旅游广告主在进行旅游宣传时,充分考虑所推广的产品的性质、特点和广告的规格、受众特点、覆盖范围等,选择和运用相适应的广告媒体。目前,按照旅游广告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旅游地形象的概念性宣传、旅游企业的形象广告、旅游产品产销信息广告以及其他的广告内容。针对不同的广告内容,制定适当的广告策略,选择和运用相适应的有效的广告手段,才能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

4.1旅游地形象概念广告

旅游地形象的概念性宣传主要是针对某一旅游目的地而进行的、具有整体性、系统性、有组织的宣传,其宣传并不针对个别具体的旅游产品,而是从宏观的、规划的角度,体现旅游目的地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概括和旅游概念,塑造旅游地的品牌。此类宣传应主要采取电视广告的形式,渲染旅游目的地的美感与文化价值所在,再配以网络广告,大型户外广告等形式,通过多方面的广告宣传,向受众传达统一的品牌信息、内涵和口号。旅游地形象概念性宣传单位往往不是单一的旅游企业或几个旅游企业,而是以旅游地的行政管理单位牵头的、大规模、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其广告投资额度大,时效较长,多以系列广告为主,配合当地旅游主题等活动所进行的长效宣传和推广。最为突出的是上海市为申请2010年“世界博览会”,拍摄的电视宣传片,加上多方面的宣传攻势,为上海申办博览会营造一个具有明确主题和内容的形象宣传。

4.2旅游企业的品牌广告

旅游企业主要是经营或生产旅游产品的企业,如旅游饭店、旅行社、旅游交通公司等,旅游企业的品牌广告主要是展现企业的服务形象,通过不同形式的视觉表现向消费者展示旅游企业的服务定位和服务水平,塑造企业的品牌形象。旅游企业的品牌广告在宣传时应尽量模糊企业广告的界限,选择信息容量大、双向沟通功能强、广告劝服蔽、广告投资额度不大的媒体。旅游企业在进行企业形象宣传时,可以网络广告为主,在网络上不仅对企业的品牌和形象进行宣传,同时提供双向沟通渠道,开设网上论坛、网上预订,建立网络投诉机制等,更实际地体现旅游企业服务周到、服务人性化的特点。此外,旅游企业的电视广告、杂志广告,印发的企业宣传册、宣传单张等都是旅游企业形象宣传的有力手段,从视觉上到行动上为企业与消费者提供了良好的沟通渠道。目前旅游企业形象宣传上做得比较突出的有深圳华侨城、中国大酒店、上海金茂大酒店等。

4.3旅游产品的营销广告

旅游产品的营销广告在性质上与普通商品的营销广告类似,作为旅游线路、旅游交通、旅游饭店、旅游纪念品等产品营销的推广手段。旅游企业对此类广告的投资额度相对较小,频率较高,更新快,个性化不强,多见诸于报纸、杂志以及宣传单张等经济性较强的宣传媒介。

4.4旅游企业的其他广告

除了以上主要的几种旅游广告内容,旅游企业还可以对企业的服务内容、范围、方式以及产品的销售,通过举行短期促销、联合促销、公关活动、现场活动、事件新闻信息等方式进行显性或隐性的宣传,以这种受众感同身受的参与、互动形式,更有效地推动旅游企业的品牌建设和旅游产品的销售。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我国旅游市场蓬勃发展的态势下,按根据游产业和旅游产品所具有的特点,新形势对旅游广告的推广形式和媒体信息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发展方向。旅游企业在旅游广告时,应结合旅游推广的目的和内容,充分考虑不同媒体在广告宣传上的优劣势,正确选择旅游广告媒体,整合不同的广告形式和广告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才能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推动旅游地或旅游企业品牌建设和旅游产品的销售。同时,立体化、多元化的信息也能够达到对旅游市场的教育与培养的目的,更好地帮助旅游者做出旅游决策选择,获得旅游审美和愉悦身心的体验。在理论研究上,旅游广告的特点与应用研究,是进行旅游广告效果测定的基础,为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提供了假设基础。

参考文献

[1].Chang-HoanCho,JohnD.Leckenby(1998),"InteractivityasaMeasureofAdvertisingEffectiveness",

[2].Chang-HoanCho,JohnD.Leckenby(1998),"HowAdvertisingworksontheWWW:ModifiedElaborationLikelihoodModel",JournalofInteractivityAdvertising

[3].DavidKirsh,"InteractivityandMultimediaInterfaces".Dept.ofCognitiveScienceUniv.California,SanDiego,

[4].DiMingo,F.(1988),"TheFineArtofPositioning",TheJournalofBusinessStrategy,March/April.

[5].Harris,Greg(1987),"Theimplicationsoflow-involvementtheoryforadvertisingeffectiveness".InternationalJournalofAdvertising,6,207-221.

[6].Heeter,C.(2000),"Interactivityinthecontextofdesignedexperience".JournalofInteractiveAdvertising,RetrievedNovember10/2000.

[7].HarshaE.ChackoPh.D.,"PositioningaTourismDestinationToGainaCompetitiveEdge",AsiaPacificJournalofTourismResearch

[8].MarcusBanks,"Visualresearchmethods",DepartmentofSociology,UniversityofSurrey,SocialResearchUpdate

[9].Morris,MerrillandChristineOgan(1996),"TheInternetasMassMedium",Journalof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

[10].NigelMorgan,AnnettePritchard(2001),"AdvertisinginTourismandLeisure(1stedit.)",Butterworth-Heinemann

[11].Pavlik,JohnV.(1996),"NewMediatechnology:CulturalandCommercialPerspectives",Boston,MA:Allyn&Bacon.

[12].Peppers,DonandMarthaRogers(1993),"TheOnetoOneFuture:BuildingRelationshipsOneCustomerataTime",NewYork,NY:CurrencyDoubleday

[13].Raraeli,ScheizafandFaySudweeks(1997),"NetworkedInteractivity",Journalof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

[14].Rothschild,M.L.(1979),"Advertisingstrategiesforhighandlowinvolvementsituations".InAttitudePlaysforHighStakes(Ed.)Maloney,J.C.&Silverman,B.

[15].Steuer,J.(1995)."Definingvirtualreality:Dimensionsdeterminingtelepresence",InternationalJournalofAdvertising

[16].[美]威廉·阿伦斯著,郭庆光译,当代广告学,华夏出版社,2000

[17].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8].陈刚等,新媒体与广告,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8

[19].郭贤智,旅游广告媒体及其对旅游的影响,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

[20].江东林,消费者行为学,首都外经贸出版社,2001.6

[21].李蕾蕾,旅游景点形象定位初探,旅游学刊,1995.3,p.29

[22].李蕾蕾,旅游地形象策划:理论与实务,1998

[23].刘翔,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浅析,2000.6

[24].欧阳在三,旅游业怎样做广告,旅游学刊(双月刊),1996.5

旅游形象研究报告篇(6)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5.02.001

1.昆明分院:《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年度报告(2013-2014)》

为贯彻落实云南省“科教兴旅”战略,充分发挥旅游科研工作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智力支持和智力推动作用,中国旅游研究院昆明分院暨云南省旅游规划研究院携手部分云南高等大学研究单位,组织云南有关旅游专家、学者并邀请相关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业界的实际工作者共同参与,合力研究、编写和推出了《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年度报告(2013-2014)》。

《云南旅游产业发展年度报告(2013-2014)》全书分为五个章节。根据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形式和要求,分别从旅游产业运行、旅游市场发展、旅游开发建设与投融资、旅游改革发展与开放合作、旅游行业发展与管理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在认真梳理2013年的运行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全面总结经验,客观评析存在的问题,用新视角、新观念和新方法预测了2014年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对当前云南旅游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形成理论研究成果,结合实际工作提出对策和建议,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为云南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2.旅游市场与目的地营销研究基地:《国家旅游形象——战略研究与中国实践》

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是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综合体现,旅游业也是国家文化交流与输出的重要载体。2014年8月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我国旅游业要按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创新发展理念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并举。发展旅游作为国家战略的定位越来越清晰,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国家旅游形象的战略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2013年9月,国家旅游局正式委托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开展“中国国家旅游形象推广战略”课题研究,本研究专辑是该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研究专辑从国家战略层面识别出国家旅游形象建设中存在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入境旅游市场连续下滑、正面临严峻考验;外国游客入境过境旅游签证手续繁琐;国家旅游形象不够清晰、尚未形成品牌效应;国家旅游形象的营销推广投入不足、效果不够显著;旅游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良性互动机制尚未形成等等。这些问题导致我国旅游在国家战略中的角色还尚未充分发挥。

以系统化和战略思维来研究和解决国家旅游形象的重大问题是本研究专辑的出发点和核心思路。本专辑在整理国内外关于国家旅游形象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旅游形象存在的具体问题,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入手,从地方旅游部门和国家目的地角度开展了国家旅游形象的概念和维度研究,开发出国家旅游形象的测量工具,分析了入境旅游市场的开发重点和潜在市场,并对营销策略运用、保障机制与措施等进行研究,最后研究借鉴了澳大利亚、新加坡、美国、西班牙、泰国、香港、台湾、法国等八个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开展旅游形象推广的经验。

本研究专辑既是关于国家旅游形象研究的一份比较系统化的学术成果汇编,也对我国塑造国家旅游形象的若干战略问题开展深入探讨,为提升我国国家旅游形象、打造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实现旅游强国贡献思路和策略。

3.旅游影响研究基地:《Tourism research in China: Insights from insiders》

Thi s paper pre sent s an up-to-da te and comprehensive survey of tourism research by Chinese scholars residing in China, through analyzing Chinese journal publ icat ions and conduct ing interviews with members of the academic committee of the China Tourism Academy (CTA). There has been an imbalance in the type of research on tourism in China:most research has ref lected applied work whereas little priority has been given to theory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to this imbalance, tourism research in China still faces challenges such as the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earchers and the raising of the status of research on tourism to a level in line with research in other academic disciplines. Mastering cutting-edge research methods is also critical to helping China’s tourism scholarship.

4.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基地:《现代大众旅游》

该成果是旅游基础理论研究基地主任谢彦君教授于2014年4月出版的一本译著。全书包括9大部分主体内容,分别是旅游研究中的剪刀危机、全球旅游系统、后现代范式、不期而至的旅游研究者、解放神学、东南亚的白面孔、漫步哲思之路、旅游的语言、为现代大众旅游另谋出路。这是一部富有思想性的著作,对旅游现象的整体思考以及对旅游理论研究的系统梳理集成化地浓缩在一起,书中探讨了科学研究的种种话题,展现了后现代范式在旅游研究中的滥觞与发展,触及了旅游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社会和经济议题。同时,这也是一部充满批评意味的著作,批评构成了作品的特色,在目前实证研究在中国旅游学术界大行其道的情况下,作者从方法论层面所展开的批评的态度、角度和深度是我们难得的稀缺思想资源。总而言之,这是一部经典的旅游学著作,作者以其独特的思维与研究风格为技术导向占主流的国内旅游学术界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与研究范式。

5.饭店产业研究基地:《中国饭店集团化发展报告》

《中国饭店集团化发展报告2007—2013》是由中国旅游研究院饭店产业研究基地受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委托,从2007到2013年长期开展的追踪研究成果。本着记录历史、服务产业的宗旨,本报告以客观、理性的数据勾勒中国饭店集团化发展进程,同时为未来发展提出基础数据依据。

根据2007年9月召开的中国饭店集团联席会议决议,中国旅游饭店协会于2007年10—12月首次对在中国大陆具有影响力的21家饭店集团进行了相关调查,之后连续7年开展调查。2013年调查企业规模扩大到60家(实际有效数据企业44家),分别是(按拼音顺序排列):北京东方嘉柏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国宾友谊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北京首都酒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伦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贝斯特韦斯特(北京)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城市名人酒店集团、福建中旅饭店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港中旅酒店有限公司、广东白天鹅酒店集团有限公司、广州碧桂园凤凰国际酒店管理公司、广州岭南国际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海南海航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河南中州国际集团管理有限公司、湖南和一酒店连锁有限公司、湖南华天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华住酒店集团、锦江国际酒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凯莱国际酒店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开元酒店集团、凯悦国际酒店集团、康年国际酒店集团、雷迪森旅业集团有限公司、绿地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明宇酒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金陵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山东蓝海酒店集团、山东银座旅游集团有限公司、陕西旅游饭店管理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上海衡山集团饭店管理公司、深航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世纪金源酒店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国大酒店经营有限公司、四川锦江旅游饭店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岷山集团有限公司、速伯艾特(北京)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万达酒店及度假村管理有限公司、维也纳酒店集团、厦门建发旅游集团有限公司、阳光酒店管理集团有限公司、远洲酒店集团、粤海(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宁波南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世贸君澜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调查采用自愿原则,按照中国旅游饭店协会要求设计相应调查项目下发饭店集团企业,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填写上报,数据在审核后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得到了中国主要饭店集团的相关数据。

饭店集团的规模、成长力、空间布局、运营业绩、品牌和管理体系、运营数据是饭店集团化实力及发展力的主要衡量指标。本调查基于上述要素将其分解为各项具体指标,共计6大类236个数据点,如饭店集团成员饭店数量、客房数量、饭店档次分布、地域分布、合同签订时间、品牌使用状况、国际化经营数据、外派经理构成、薪酬水平、培训、饭店集团组织机构、集团管控指标、信息系统采纳、集团化预定比例、网络预定比率、按照最高值和最低值计算的运营中的数据如出租率、平均房价、各项收入、成本率等。

根据以上指标,每年对当年我国饭店集团化发展的总体规模进行排名,同时对发展产业结构进行剖析,对发展中的进步进行追踪,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报告基于客观数据得出结论,分公开版和内部版两个部分。公开版在每年举办的“中国饭店集团化年会”上对社会公开,内部版在中国饭店集团30强(2014年扩大到60强)小型会议上公布并研讨。从2014年开始,本报告还收录了《中国饭店集团化年会》上的主旨发言、嘉宾研讨的主要观点,同时还对当年排名中的饭店集团进行案例分析,进一步获得发展中的质性研究数据。

以 2013年数据为例,报告对44家集团为代表的中国饭店集团在2013年度的业务活动进行了总结,发现在新的市场格局中,饭店管理集团“三分天下”(旅游饭店管理集团、国际品牌饭店管理集团、经济型饭店集团)的态势更加明显,呈现出快速扩张、市场分化以及收入下行压力较大等特征。

(1)旅游饭店集团营业收入下降较大,经济型饭店的营业收入不降反升。人力成本、能耗费用居高不下的压力仍在持续,旅游饭店集团成员饭店由于经营收入下滑,导致经营毛利率低于2012年水平;国际品牌饭店集团由于各项成本、费用的上涨不得不重新考虑在三、四线城市的布局;经济型饭店同样存在人力成本、能耗费用的上行压力,但租金上涨是经济型饭店的“痛点”,2013年租赁经营的数量占比逐渐减少。三个“阵营”的市场营销及行政等支出比例均有所下降。

(2)整体上呈规模快速扩张趋势,但旅游饭店集团规模扩张速度相对较缓。产业集中度继续提升,集团间的规模对比依然呈两级分化趋势;旅游饭店集团的国内规模扩张速度继续高于国际饭店集团的全球规模扩张速度,但在成员饭店和客房的绝对数量上,与国际品牌饭店集团的差距并未缩小;经济型饭店实现从租赁经营向特许经营的华丽转身。

(3)在品牌结构方面,2013年旅游饭店集团的多品牌发展战略得到进一步发展,高档(四、五星级)饭店占客房总数的半壁江山,其中部分集团虽然开始布局豪华市场但仍处于建设过程中,未见明显效果;中档饭店的集约化程度和品牌建设略有起色,但需经历市场考验;本土经济型饭店集团在市场上呈现出绝对优势。国际品牌饭店集团在国内不断丰富品牌谱系,但在三、四线城市的扩张面临挑战。

(4)在品牌支撑方面,由于2013年互联网企业快速发展,旅游饭店集团开始注重支撑平台(如中央预定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的搭建,但仍处在初级阶段,这些支撑平台的贡献率还有待提高,需向国际品牌饭店集团和经济型饭店集团借鉴和学习。(5)在空间“布局”方面,各饭店集团虽然在布局上有意向非总部所在地的城市进行扩张,但总体规划受多方因素的影响,难以执行或实现,最终仍然体现出布局的随意性和不合理性,较2012年未见明显变化。

(6)各集团规模成长性普遍保持较好的增长态势,中档饭店显现出明显的向好趋势;品牌管理的稳定性,普遍好于往年,管理费收取较为顺利;对于企业管理制度,大部分旅游饭店集团正在由传统向现代缓慢过渡,远不及国际品牌集团和经济型品牌集团。

《中国饭店集团化发展报告》是国内延续时间最长、采集数据最全、涵盖企业数量最多的饭店集团发展研究报告,已经在学术界和产业界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6.旅游安全研究基地:《泰安市旅游安全监管体系》

保障旅游者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也是维护旅游者基本权力的重要内容,旅游业关联度高、产业链条长、涉及环节多、抗风险能力弱,任何一个突发事件,都可能给旅游者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害,都可能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旅游业遭受重大挫折,旅游业是泰安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泰安市委、市政府、市旅游局及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旅游安全,为了在《旅游法》实施后的新的形势下,提升泰安市旅游安全监管水平,泰安市旅游局与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安全研究基地就编制《泰安市旅游安全监管体系》达成合作协议,在不断征求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三易其稿,完成了体系的编写。

《泰安市旅游安全监管体系》以新颁布实施的《旅游法》为主要依据,全书分为六章,第一章总则,提出了规划的指导思想、主要法律依据、监管原则、监管目标;第二章以旅游安全监管体制创新为主线,明确了泰安市旅游安全监管体系组成及各组成部门职责;第三章从旅游安全监管本质需求入手,系统的提出了旅游安全监管的范畴及主要内容;第四章从泰安旅游安全监管重要工作的角度,制定了日常安全监管、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旅游安全专项整治、考核问责等四大重点工作监管机制;第五章从行业安全监管角度,提出了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景区、旅游交通业及高风险旅游项目的监管主体及职责、监管内容与要求、监管形式及手段等规范;第六章制定了旅游安全人才保障、科技保障、公共信息保障、文化保障等六大旅游安全监管保障措施。

《泰安市旅游安全监管体系》是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安全研究基地与地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安全管理研究与合作的重要成果。专家团队在撰写过程中,认真研读“旅游法”与旅游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结合泰安市实际情况,分析、研究,历时半年,撰写了8万多字的《泰安市旅游安全监管体系》,此研究成果以《旅游法》的相关条款为依据,本着依法行政、依法兴旅、依法治旅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创新了泰安旅游安全管理体制与机制,构建与完善了泰安旅游安全监管体系,通过旅游行业安全管理的常态化、规范化与制度化,进一步保障泰安市旅游业安全、健康、持续与高效发展。研究成果在理论上严谨、规范、有法可依;在具体操作层面上易懂、标准、可操作性强。对于政府相关部分的安全监管提供了操作性规范,有利于打造“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品牌。

本研究成果为目前国内首个“市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旅游安全监管体系与规范,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7.武汉分院:《武汉城市圈在中三角旅游一体化中的定位及对策研究》

中三角是我国承东启西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地带,有望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之后我国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引擎。区域旅游一体化作为创新型区域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何合理、有效地推进旅游一体化建设,是政、产、学、研共同追求的目标。随着中三角区域之间经济联系、文化交流的不断加强以及旅游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无论是政府、企业,都希望区域之间能够有效地整合资源,谋求共同发展,实现旅游资金、旅游信息、旅游者以及诸多要素在区域之间自由流动。开展中三角旅游一体化以及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定位研究,有助于推动中三角旅游一体化进程,发挥区域旅游整合效应;有助于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水平和质量的提升,提高武汉城市圈旅游空间竞争力,同时也有助于推动大武汉的复兴和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从而为长江经济带建设和中部崛起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本课题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现有区域旅游一体化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与总结,归纳出区域旅游一体化建设的经验与启示,从区域旅游一体化的驱动力、主要内容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构建旅游一体化系统;继而对中三角旅游一体化的沿革、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认为中三角旅游一体化存在驱动力不足、规划不清、特色不显、发展不均、机制不活、核心不明等问题;提出中三角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取向以及战略重点。课题最后落脚武汉城市圈,结合武汉城市圈旅游在中三角旅游一体化中的优势,就武汉城市圈旅游发展提出倡导并推动旅游发展联盟建设、积极组织编制旅游发展规划、以武汉为凝聚核,着力建设三大中心、牵头构建运行模式与平台、示范引领旅游标准化建设等对策建议。

8.都市旅游研究基地:《上海旅游资源图志》

2008年5月开始长达三年的上海旅游资源调查工作。调查工作覆盖了上海所有的区县,被调查的旅游资源单体数量超过1000个。

调查工作内容包括对各个旅游资源单体进行实地考察、采集地理位置数据、摄录影像资料、了解开发保护状况和周边交通情况等。在调查工作开展期间,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国家标准,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上海旅游资源调查的基本原则,调查依据和分类体系。

2010年11月6日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了上海旅游资源图志专家评审会。为了使上海旅游资源调查的成果能得到广泛的使用,在调查成果的基础上编辑了《上海旅游资源图志》一书,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高水平特色项目“上海旅游资源与文化发展创新基地”、上海市地方本科院校“十二五”内涵建设和上海市旅游局给予了出版资助。

该套书籍分上中下三册,已经于2014年6月正式出版。

9.西部旅游发展研究基地:《中国西部入境旅游发展研究》

本书以中国西部入境旅游时空规律为研究对象,在时空分异、管理科学和人地关系等理论指导下,依据实证主义方法论,利用时空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市场调查分析、地图分析、文献与理论分析、数量分析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在作者先后主持完成的三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旅游热点城市境外游客时空动态模式研究”(49571027)、“中国不同群体入境游客旅游行为模式研究”(40271037)和“中国典型区域入境旅游流东—西递进空间演化机理研究”(40771058)的基础上,结合目前主持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旅游流与目的地耦合:因素及模型与机制研究—六大城市入境旅游为例”(41271158;2013-2016年)已取得成果,以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和内蒙的入境旅游为基本研究省域,按照划分的五个旅游区:成渝旅游区、泛湄公河旅游区、陕甘新旅游区、青藏旅游区和宁蒙旅游区,以西部省区市的入境旅游为研究案例,从全国尺度、西部区域尺度和省区尺度等空间尺度,以入境旅游发展整体演进、入境旅游流集聚扩散、旅游产业要素演进、旅游目的地供需平衡演进、入境游客评价等为多维研究视角,系统梳理西部入境旅游近20年的发展和演进过程,对西部入境旅游五大空间区域进行比较分析,探求西部入境旅游目的地建设的路径优化和客流调控。主要内容包括西部入境旅游整体分析、西部入境旅游发展演进系统分析、西部入境旅游流集聚扩散分析、西部旅游产业要素分析、西部入境旅游供需平衡演进分析、西部入境游客旅游设施及服务评价分析以及西部入境旅游五大空间区域的入境旅游成长分析。

本书撰写的主要宗旨是深入、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时间断面入境旅游的客流演变规律、结构变化特征、空间分布等,从而揭示我国西部入境旅游的成长。本书对我国西部旅游经济、管理、扶贫具有很大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

我国西部入境旅游发展演变研究总体上较为薄弱。从改革开放之初开始,我国就一直致力于发展中国的入境旅游,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绩。但“东快西慢,地域发展不平衡”一直是困扰我国旅游业大发展的“瓶颈”。学界和业界对西部入境旅游发展的关注不如对东部入境旅游的关注,对西部入境旅游发展演变的研究更是少见。

从时空视角研究西部入境旅游可丰富拓展旅游学理论。我国国土面积大,西部地区更是地域辽阔。从时空视角,系统、深入地研究我国西部地域入境旅游发展的客流规律、时空动态、旅游经济动态、空间集聚与扩散、旅游空间选择、旅游供需平衡状况、旅游空间格局以及演变规律趋势等,可丰富与拓展旅游学特别是旅游地理学理论。

形成本成果的基金项目由马耀峰教授主持,本出版项目得到国家出版基金资助(2014-F经济10)和陕西师范大学优秀著作出版基金资助。本书在撰写过程中,突出和强化了如下特点:(1)以西部泛湄公河、成渝、陕甘新、宁蒙和青藏旅游区等五大旅游区和12个省区市为研究案例地,以过去与现在的实地调查资料和成果为依托,建立样本点模型,从而尝试揭示整个西部入境旅游的时空动态规律和发展历程。(2)从西部入境旅游发展的时间序列中,选取1996年—2012年的时序尺度界面,反演出中国西部入境旅游的发展历程、变化趋势、节律,建立相应的模拟模型,借以分析其发展趋势与前景。(3) 对12个省区市研究案例地入境旅游的分析,撇弃传统侧重资源、现状讨论研究等内容,而是着重利用亲景度、竞争态等数量分析手段,以“瓶颈问题分析为导向”,研究各地域入境旅游存在的限制性关键因素,并提出了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发展对策建议。(4)充分利用丰富的实地市场调查资料、数据库信息,利用数学建模、地图分析、计算机处理、GIS等技术手段,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使定性和定量研究紧密结合,提高成果的科学性。(5)有效借用地图、图表等直观展示方法,以20幅彩色附图直观反映西部入境旅游的发展规律与演变特点,努力做到图文并茂。

10.台湾旅游研究基地:《海峡两岸旅游产业合作与对接:模式、效应与路径选择》

两岸旅游产业合作与对接是民族国家的重要事务、海峡两岸共同发展的现实要求与必然趋势。本项目研究围绕如下方面对海峡两岸旅游产业合作与对接的诸多方面展开研究:

首先,在文献分析与现状调查基础上梳理两岸旅游互动与合作的发展脉络,思考两岸旅游互动新形势、两岸旅游关系与市场新走向、两岸旅游发展前景等,讨论两岸旅游合作发展存在和可能存在的主要障碍,寻找两岸旅游发展的共识性认知与话题。特别在充分调查基础上,分析“赴台旅游”开放后两岸旅游市场的发展演变、旅游意愿与消费需求、旅游市场规模与结构、产业要素组合、产业运行及其社会环境差异等基础性问题。重点从八个方面分析两岸旅游合作与产业对接的效应,分析了两岸旅游互动发展十大趋势。其次,引入利益相关者理论思考两岸特殊政治生态背景下两岸旅游合作的内在动力根源,从驱动机制、传播机制、执行机制、反馈机制、保障机制五个方面尝试性地构建两岸旅游产业合作与对接的动力机制模型。再次,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探讨了两岸旅游产业的合作模式、对接路径与渠道选择,思考两岸旅游发展宏观与微观层面的重点问题和原则。探讨了两岸旅游产业三个层面的对接、四大合作对接机制;多方面研究两岸合作对接的路径,特别是在旅游产品、旅游投资、旅游交流平台、旅游市场、旅游金融保险等方面的合作与对接。再次,以闽台、厦金为个案探讨两岸旅游产业合作与对接;思考两岸旅游发展宏观与微观层面的重点问题和原则,并从业务角度和政策层面提出学者建言。最后,重点思考了新形势下两岸关系发展及其对两岸旅游产业合作与对接的影响,特别是以“反服贸协议”为代表的突发事件对两岸旅游产业合作与对接进程的冲击与影响,提出在政治突发事件与特殊形势下两岸旅游产业合作与对接应该把握的重点与原则、政策与建议等。

通过研究,大致形成如下基本观点和立场:(1)两岸旅游产业合作与对接是两岸发展的历史选择与必然趋势,对两岸和平发展产生多层面的正向效应,不仅将推动两岸旅游经济的发展,还将对两岸发展民众交流了解、社会文化融合乃至国家统一有特殊贡献;(2)两岸旅游产业与社会的现实差异应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得到尊重并引起足够重视,两岸旅游产业合作与对接应成为两岸发展的常态;(3)两岸旅游与社会差异及其引发的管理“真空”、合作与对接障碍将使两岸旅游产业合作与对接模式、路径研究从各个层面推动两岸旅游合作发展;(4)两岸特殊区域旅游合作与产业对接研究将丰富旅游学理论、为区域合作研究与产业经济学提供新的理论思考,并将为全球范围内的区域合作和特殊政治背景下的产业发展提供海峡两岸的突出范例。

项目研究注重调查与访谈,特别注重对台湾局势及旅游发展状况的了解,注重研究成果的应用性与创新性;兼具理论与应用双重品质的创新性思考,对推动两岸旅游发展有理论价值、现实意义与社会政治价值。从现实应用层面将为两岸旅游发展乃至两岸特殊区域合作及其政策制订提供建议与策略,对推动两岸旅游发展乃至民族国家统一具有现实意义和社会政治价值;在学理上可回应全球化语境下的两岸特殊区域社会发展问题,为特殊政治背景下的产业合作与发展提供海峡两岸的突出范例,为区域合作研究与产业经济学提供新的理论思考。

11.旅游职业教育研究基地:《中国旅游职业教育年度报告2012》

《中国旅游职业教育年度报告2012》由国家旅游局人事司、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托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牵头,会同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等6所旅游院校共同编写完成。《报告》由总论篇、分论篇和改革创新案例篇三个部分组成,其中总论篇包括旅游高职教育年度报告、旅游中职教育年度报告、旅游教育培训年度报告等4个部分;分论篇包括中国旅游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建设专题研究、中国旅游职业教育特色与品牌专业建设专题研究、中国旅游职业教育院校合作办学专题研究等7部分;案例篇则包括了16个鲜活的旅游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实例。可以说,本报告既有我国旅游职业教育的总体概览,也有热点部分的具体分析讨论,同时又不乏贴近实际的院校及企业提供的真实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形成了从总到分再到例证的研究思路。

《报告》的出版为全面深入研究我国旅游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分析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为旅游职业教育从业者、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持。12.旅游标准化研究基地:《旅游标准学》

为了配合国家旅游标准化,规范旅游标准化活动,规范,旅游服务,将标准的科学性和系统思想植入旅游业,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普及旅游标准和标准化知识提供服务,使旅游业朝着规范化、高品质的方向发展,花了近三年的时间编写了《旅游标准学》(基础篇)。

本书的编写坚持P-D-C-A的循环理念,达到持续改进、不断优化本书体系的目的。

编写这本书的现实价值在于有效规范旅游服务标准,使得我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行为能够标准化,借此提高我国旅游业发展的质量,促进我国旅游业可持续、高品质发展。

13 .边境旅游研究基地:《云南大百科全书·旅游卷》

旅游形象研究报告篇(7)

[作者简介]袁希卓,辽河油田进出口公司经济师,辽宁盘锦124010

[中图分类号]F59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10-0096-03

一、引 言

一枚信息炸弹正在我们中间爆炸,这是一枚形象的榴霰弹。人们对新时代下的新经济进行了诸多描述,如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美女经济等时下流行语,这些表述正是对信息时代的形象特性的实证。形象经济是通过形象及其效应获取价值和利润的经济。在信息时代可利用形象经济建立持久品牌。

形象经济带来了营销环境的变革,营销理念愈发趋向形象力导向,像经营品牌一样经营城市,通过营销手段推广城市形象,反映在城市的国际旅游市场营销上,“旅游形象代言人”应时应势而生。周星驰、女子十二乐坊、米卢分别出任宁波、杭州、桂林旅游形象代言人,阿杜、孙悦分别担任新加坡、韩国旅游形象大使,英国首相布莱尔、美国总统布什、韩国总统金大中、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为宣传本国旅游资源也曾参与广告。

二、分析框架

传播模式的典范5w模式指出传播研究的5个参数: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该模式虽简单但却极其简练地描述了传播行为的基本过程。利用该模式将有助于我们理清旅游形象代言人对目的地营销方面的功效。

三、旅游形象代古人与国际旅游市场营销分析――以杭州为例

(一)杭州对日本旅游市场营销概况

杭州国际旅游客源中韩国和日本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日本客源市场近年一直保持比较稳定增长状态。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背景使杭州在日本市场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却始终不如苏州在日本盛名,究其原因,一是苏州开发较早,在旅游发展中占据了历史优势;二是杭州在市场营销中的宣传力度始终不及苏州。为了扭转落后局面,杭州对日的宣传促销成为杭州旅游国际化的迫切之需。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杭州市旅委委托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广告研究中心、日本东京经济大学传播学部共同开展了“杭州旅游对日传播效果评估”的调研活动。调查对象为东京、大阪两地人群,采用问卷调查与分层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东京、大阪共投放问卷103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0份)。

(三)营销分析

1 控制分析(谁,Who――游形象代言人),即旅游形象代言人的选择标准。(1)与代言主体形象一致。杭州作为旅游城市的最大特色在于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雅致的江南景色,可以说杭州既是古典的又是现代的,既是淡雅的又是明朗的,而这种和谐、自然、艺术也正是女子十二乐坊给人的印象,用其作形象代言人与杭州的城市文脉和城市特色相契合。(2)对受众的渗透力要强。知名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代言人更能发挥形象的传递作用。女子十二乐坊是杭州面向国际旅游市场尤其是日本客源启用的代言人。这个2001年成立的组合以全新的民乐演奏方式、高超的民乐演奏技艺赢得了日本观众的认可。2003年7月发行的首张专辑占据日本专辑榜第七的位置,同年专辑《奇迹》发行超过100万张。唱片发行创造了华人在世界乐坛的奇迹。当然也可以通过赛事。如旅游小姐、旅游形象大使或是虚拟形象代言人选评活动来扩大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力。

2 内容分析(说什么,Say what――游宣传内容)。启用代言人进行旅游营销的内容即为目的地的旅游产品,但突出的是旅游地形象概念,整体地、系统地和有组织地塑造旅游地品牌,旅游产品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形象代言人宣传内容信息含量极高,既包括目的地的景区、交通、餐饮住宿、购物等横向信息,还包括景区优势特色、审美鉴赏、历史文化等纵向信息。杭州旅游形象宣传营销的诉求内容为“自然山水”、“休闲之都”、“购物天堂”、“美食天地”,以“一起去杭州吧”为主题诱导语。画面体现出唯美的东方文化内涵,以女子十二乐坊的音乐和杭州的旅游精品交替出现,相互融合,营造出和谐的氛围。具体宣传内容除景点如西湖、天目山、千岛湖等外,还传达了餐饮(杭帮美食)、购物(龙井茶、丝绸、中草药等)等接待设施以及历史渊源(如加重对日本佛教临济宗的发祥地径山寺的介绍)等信息。杭州此次国际化宣传中的诉求对象更加明显,与日本文化中对色彩的理解、审美的倾向性有较大关联,以情感号召和理性介绍激发旅游者的旅游欲望,消除旅游者对异地文化的戒备和排斥。

3 媒介分析(通过什么渠道,Through whichchannel――选择媒介手段)。旅游代言人需通过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公关活动等各种媒介渠道,进行全方位、多元化、多层次地宣传才能达到市场培养和推广旅游产品的目的。杭州委托在广告业颇具实力的日本电通广告公司。在日本东京、大阪两地开展杭州市旅游形象宣传促销,投放媒介选择:(1)电视广告:在东京TBS及EX、大阪YTV及MBS电视台各投放15秒的杭州旅游形象广告片;(2)杂志专题:在《FRAU》《CREA》上刊登报道加广告的宣传;(3)新闻宣传:邀请东京60家以上的媒体对促销活动进行采访报道;(4)活动促销:以日本至杭州的往返机票为奖品开展抽奖活动,推出“日本人游杭州好客节”、“跟随女子十二乐坊来杭州”、“西湖徒步大会”等活动;(5)电视PR:在日本知名栏目如在FBS《世界不可思议发现》制作一期以杭州为专题的节目。

4 受众分析(对谁,To Whom――游目标市场),即营销对象。利用旅游形象代言人进行市场营销,受讯者为潜在游客群。日本客源市场可进行多种分类,此次杭州锁定的目标人群为20-49岁日本青年女性,期望以此作为杭州对日宣传的突破点,提高杭州旅游在日本首当其冲的知名度、认知度方面的问题。

5 效果分析(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effect――游认知度、好感度、旅游意向度等)。对旅游形象代言人的效果分析可针对不同传播媒介,从到达率(该广告到达受众的比例)、印象度(对该广告留下印象的程度)、好感度(受众对该广告有好感)以及旅游意向促进率(广告所起到的作用)等方面来衡量。下面以电视广告为例说明十二乐坊为代盲人的杭州旅游形象促销的效果分析(见表1)。

调查发现杭州旅游的知名度、认知度、好感度、来杭旅游意向度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形象代言人的电视广告起到了重要作用。呈现出高到达、印象深刻、高好感现象;杂志报道呈现低到达、高好感、高促销为现象;公关活动呈现高认知、高好感、低意向促进;电视节目低认知、高好感、高意向促进;促销活动低到达、低认知、高意向促进现象。旅游形象代言人策略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据相关报道,“跟随女子十二乐坊来杭州”和“西湖徒步大会”两项活动吸引日本游客约2000人。2005年日本来杭旅游人数上升了40%。

四、结论与启示

1 形象代言人所代言的旅游主题应该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宣传内容诉求差异化策略,在符合受众的审美价值基础上更多地渲染旅游地的美感和价值所在,体现旅游产品的综合性概念,多以理性的信息形式出现,弱化人们对商业广告的抵触心理。

2 媒介手段的选择应预先加强对目标人群、相关受众的消费行为研究,在掌握其行为规律基础上进行通道的设计和利用,保证媒介的有效覆盖率和到达率,找准最佳接触点,形成媒介整合网络,电视广告仍是旅游形象代言人宜传推广的重要表现形式,但此次杭州在媒介选择和投放量上忽略旅行公司宣传手册和网络这两个目标人群接触比例最高的媒介。另外,旅游形象代言人的杂志报道尽管能获得高好感度,但由于低到达率,故传播效果不甚理想。

旅游形象研究报告篇(8)

二、 主题报告内容

会议期间,有八位嘉宾作了主题报告。这些报告分析了全国期刊业改革的背景和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旅游研究现状,探讨了旅游学术期刊的未来发展前景。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杂志社社长、执行总编姚申教授作了题为“报刊体制改革背景下中国学术期刊的改革与发展”的报告。姚申分析了目前报刊体制改革的背景以及全国期刊业面临的新形势,针对旅游学术期刊的改革与发展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高校期刊在保持学术期刊的学术性和迎接市场化带来的挑战中将面临新的选择,各期刊应积极地探索诸如集团化、集约化、联合办刊、栏目共建等新的办刊模式,在提高刊物的数字化、品牌化以及国际化上寻找新的出路,开辟一个既坚持学术性又适应市场化的“双赢”的学术期刊发展新局面。

《旅游学刊》执行主编、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张凌云教授的报告题为“我国旅游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研究”。张凌云主要针对旅游学科的学科属性、学科归属以及旅游学科研究的现状与特点等问题展开分析,他采用“图书分类方法”对发表在期刊上的旅游文献进行重新分类,进而探究旅游学学科内部各相关学科、子学科和各期刊之间的关系。通过数据统计分析,他认为:与旅游有关的核心期刊数量为89个,旅游学术研究在管理学类中并不占优势,影响也不大;而除旅游学科类期刊外,地理学、经济学和商业贸易等学科的学术期刊对于旅游学术文献的贡献率也较大。

《旅游管理》杂志编辑徐婷婷的报告题为“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发展介绍”。徐婷婷通报了“复印报刊资料”品牌创建50周年庆典活动所公布的2012年版《“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刊物》,包括《旅游科学》、《旅游学刊》、《旅游论坛》、《旅游研究》、《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等均在“重要转载来源刊物”之列。她还说明了“重要转载来源刊物”的筛选过程,并着重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的编辑流程及《旅游管理》选稿的执行标准,并就各期刊代表提出的相关问题作了详细解答。

《经济地理》编辑部主任苏昌贵的报告题为“《经济地理》杂志中旅游类论文情况概述”。苏昌贵介绍了《经济地理》杂志为顺应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院校纷纷设立,旅游教学、科研人员大幅度增加以及旅游科研项目增多的局面而开辟“旅游资源与开发”栏目的情况,他特别指出,旅游类学术论文栏目已成为《经济地理》的五大主要栏目之一。他还从学科分类、研究基金资助情况、作者单位分布等方面详细分析了《经济地理》杂志近三年来旅游类论文的刊况,认为旅游类论文的录用考量主要在于注重宏观性、规范化、客观性和定量分析以及注重创新性等方面。

《旅游研究》主编、昆明学院旅游学院院长窦志萍教授的报告题为“在目前期刊体制改革形势下,旅游类期刊应该如何应对”。窦志萍介绍了《旅游研究》杂志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杂志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为旅游研究搭建平台,服务科研、服务教学、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地方旅游产业的办刊理念。她还提出了在新的改革背景下、旅游类学术期刊在发展途径、发展方向、资源利用、稿源和稿源质量等方面的一些困惑。

《人文地理》杂志编辑梁璐的报告题为“新媒体时代下编辑工作的机遇与转变”。梁璐从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新媒体带来契机、编辑工作的转变等三个方面说明了新媒体时代下编辑工作的机遇与转变问题。她认为:编辑工作中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是题中应有之义;编辑工作者为了自身素质的提高,需要提升学术能力,实现向专家型、学者型编辑的身份转换;虽然学术期刊选择与大众媒体联姻是“势所逼、理所致、情所归”,但技术手段的更新并不能改变期刊的核心价值观,文章的学术性、创新性仍然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IJCHM》副主编刘静艳教授的报告题为“文化与交流-与IJCHM的合作”。刘静艳介绍了中山大学和IJCHM的合作以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Hospitality Management (IJCHM)》(中文译为《当代服务管理国际期刊》)期刊在2013年筹备出刊的基本情况。IJCHM主编助理赵新元则对期刊的筹备现状、稿件编排、作者投稿流程等具体细节方面做了详细介绍,同时就期刊的文章编辑、审稿、操作平台等问题同与会代表做了交流和讨论。

《旅游科学》主编、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高峻教授的报告题为 “旅游学术期刊使命的思考”。高峻分析了旅游学术期刊的服务对象、旅游学科的学科地位、学术研究与咨询类研究区分等问题,指出旅游学术期刊应该承担起传承知识、探究真理的使命,形成一批运用严谨规范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培育一批有学术影响力的科研工作者。他介绍了《旅游科学》杂志的改版工作,并对两年来所刊发文章的学科背景、研究方法、论文作者的基本情况、注册投稿作者情况等方面做了详细的分析。他进一步明确了《旅游科学》未来的发展方向:坚持鼓励旅游的学术研究,更加关注多学科研究方法的应用,研究方向上更多关注旅游研究与社会学、人类学、历史地理学、经济空间学等交叉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成果;作者方面更加关注中青年研究者和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成果,同时关注著名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

三、会议主要成效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举办的旅游学术期刊工作会议在全国尚属首次。会议统一了思想,加深了认识,交流了经验,凝聚了力量,增强了信心。

旅游形象研究报告篇(9)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改善,旅游已经成为我国人民休闲、度假的良好方式。我国的旅游事业蓬勃发展,旅游市场营销是发展旅游事业的重要问题,旅游产品的营销,越来越多地借助媒体广告来扩大影响力,吸引客源。因此,针对我国目前旅游市场的特点和现状,研究媒体广告在旅游营销中的应用及其营销效率问题,是旅游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一、旅游广告营销现状及存在问题

    1.旅游广告营销现状

    世界已经进入“不见广告不购物”的后广告时代。当今社会是一个大人类小地球的高度信息社会,一切都彻底信息化了。广告就是一种人为加强的浓缩信息,是广告主用智慧和金钱制造的射入人们大脑和心灵的信息核动力和原子弹。旅游业是一种事先看不见、摸不着,出售风景、出售文化和出售服务的特殊产业,广告更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和作用。广告是旅游业发展的助推器。

    2.存在的问题

    首先,旅游业界广告意识极其淡薄。其次,旅游广告经费严重短缺。再次,旅游广告整体水平偏低。主要表现为数量少、水平低。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消极的一面,任何事物都有积极的一面,旅游广告的发展也不例外,事实上,国内外旅游广告业的发展还是很迅速的,我国的旅游企业的广告意识也在加强,人们也开始了对旅游广告的关注和研究。

    针对旅游营销目前存在的这些现状,如何更好的通过研究现状,发现旅游广告的特点,分析旅游广告的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从而找到具体的对策,将是有关旅游广告营销效率研究的重点。

    二、影响旅游广告营销的主要因素

    1.旅游市场调查分析是旅游广告的基本前提

    首先对消费者需求类型和特点进行调查分析,其次是旅游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购买行为分析。旅游广告的具体调查是广告实施之前的必然准备,主要有广告环境调查、广告调查、中介媒体调查和广告效果调查。不论是旅游系统内部负责广告工作的部门,还是专门的广告公司,都是应在广告实施之前和进行过程中认真考虑这几个方面问题。

    2.旅游广告的定位和创意

    旅游产品的定位和创意主要包括找准对象,进行旅游目标市场的分析和选择;正确出击找到定位的方法,如填补空白式的定位、平分秋色的定位、取而代之式的定位和适应变化式的定位;了解对象进行市场细分,可将旅游市场细分为会议商务旅游市场、观光旅游市场、度假旅游市场、探亲访友旅游市场、奖励旅游市场等。合理的旅游定位更离不开好的创意,旅游广告的创意分析很大程度上可以决定一个广告的好坏,创意和联想是分不开的,例如可以把承诺、名人效应、幽默、民族风格、一切有名的东西糅合在广告的创意之中,能更好的章显旅游广告的风采。

    3.旅游广告的内涵和特点

    旅游广告与一般的产品广告不同,它受旅游行业特点的影响非常明显,诸如旅游产品的时效性,不可触性,旅游产品的跨区域、跨文化、跨国界性,行业内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等。鉴于旅游行业的这些特点,旅游广告展现出自身的特点:旅游广告不同于一般文字广告和其他的产品广告,旅游广告必须传达明确的信息,既广告的发出者是谁,而其他的产品广告不一定要明确的告知广告主,它只需要传递产品本身的信息或者一种观念,一种思想,它的目的是让受众购买产品,至于在哪购买不是广告要传达的内容,但旅游广告不同,必须让受众在认识产品、服务、观念的同时记住信息发出的组织、企业或个人。有效的掌握广告的内涵和特点,可以大大提高旅游广告的营销效率。

    4.旅游广告的表现形式

    将旅游广告无形的创意变成鲜活的有形的东西,需要借助各式各样的手段和形式,这一过程其实就是物化过程。这一过程是整个工作的一个中心转折点,其前面的工作多为科学调查研究、分析,提出构思创意,其后面的工作将是前面工作的结果,其将停留在纸张上和脑海中的语言文字、构思转化为具体的、实实在在的广告作品。简言之,广告表现就是借助各种表现手法、表现形式、表现符号将广告创意转化成广告作品的过程。主要借助于旅游标志、符号的广告效果,旅游广告的视觉传达感受,旅游广告的戏剧性表现和故事性表现,旅游信息的表现策略等。

    三、旅游广告的媒体选择及营销率分析

    1.报纸广告的营销效率

    报纸广告是旅游线路、旅游交通等产品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报纸广告的受众面主要集中在城市集镇,读者群稳定,主要受众是旅游产品主要的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报纸具有消息性、时效性的特点,更新快,传播速度快,更容易获得受众的信赖感。报纸广告以文字为主要表现形式,广告信息容量大,广告费用较低,能够更全面、准确、详细的对旅游产品进行广告宣传,而且还具有一定的保存性。目前的广告主要是旅行社用以旅游项目、旅游线路及旅游交通的广告,以及旅游行业的通告。但由于报纸印刷与版面的限制,广告的表现力不够强,内容不够丰富,受众的目的性不够明确,不适合旅游产品形象性的整合宣传。

    2.电视广告的营销效率

    电视广告是旅游地形象宣传推广的重要的表现形式。电视广告色彩绚丽,声情并茂,形象生动地表现产品,具有广泛的覆盖范围。电视广告通过运用不同的拍摄手法和广告创意,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情节性的片段,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更容易为群众所接受和记忆,是旅游地形象宣传的最佳表现形式。

    3.互联网的营销效率

    互联网是最佳的旅游广告形式和发展趋势。网络广告作为一种广告形式迅速发展。遍及世界各国。网络广告的传媒模式及时互动、双向沟通。“一对一”交流、用户驱动等性质特点,使网络广告在形式上和上逐渐模糊了信息与广告的界限,更进一步的实现了广告与广告受众的互动,向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立体化的、直接的信息,有效的满足了不同受众的需要和习惯,实现了广告的个性化和碎片化。网络广告的优势和特点,完全符合了旅游广告信息和旅游教育的诸多要求,必将成为旅游广告的最佳形式。

    4.其他广告形式的辅助营销

    除了报纸、电视和互联网进行规模化的旅游广告宣传外,旅游企业运用不同的手段不同的载体其他的企业形象宣传,主要包括旅游期刊、旅游企业派发的旅游宣传传单张、旅游企业宣传册、旅游产品介绍册、旅游交通工具上的流动广告、户外广告、旅游地图,以及旅游企业的其他隐形广告,如旅游企业的公共关系活动、企业现场活动等等。

    在当前我国旅游市场蓬勃发展的态势下,旅游企业在旅游广告时,应结合旅游推广的目的和内容,充分考虑广告宣传上的营销效率,整合不同的广告形式和广告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才能达到预期的营销效果。

    参考文献:

旅游形象研究报告篇(10)

一、 城市旅游形象的建设及保护现状

    中国各地无论大城市还是边陲小镇现在越来越关注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及建设研究,当地政府在专家、学者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正在积极大胆地开展着城市旅游形象的建设。例如:2012上海旅游业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上海市旅游业发展全面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的意见》精神,扎实推进“十二五”旅游规划目标任务。为此,上海市旅游局设立了2012年度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面向全市公开招标;[1]北京在认真贯彻执行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市城市个性和旅游业特点,加速旅游标准项目的研究和制定,统筹协调旅游相关产业,推进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型城市建设。到2012年底,初步建立符合国际标准,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相衔接,具有“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面向国际”特征,既体现北京特色、又满足现代旅游服务业发展需要的旅游标准体系,并在全市旅游业全面推广实施。通过全面开展标准化工作,推动旅游业向集约型、品牌化、效益型方向发展,提升旅游企业在管理、信誉、品牌、服务、理念等方面的“软实力”,为做大、做强首都旅游业发挥应有的独特作用。[2]

城市旅游形象建设是个系统工程,从城市的旅游定位、城市的优势资源整合、城市的旅游配套工程的建设、城市旅游政府管理系统到城市的CI系统的设计、城市的对外宣传、城市旅游形象保护等工程。其中大多数城市更注重的是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设计、景区建设及宣传而忽视了城市旅游形象的保护。在五年前可能仅有两三个城市通过部级媒体进行城市品牌宣传。而近两年在CCTV4国际频道上宣传的城市大增,例如:杭州、东阳、昆明、宣城、日照、成都、丹东、龙口、芜湖、绍兴、福州、大连、秦皇岛、珠海、如皋、柳州、青岛等。可以说城市旅游形象的宣传如火如荼,但保护旅游城市品牌形象方面的工作少之又少。

在旅游理论研究方面,百度上搜索城市旅游形象设计及研究方面的文章不计其数而怎样保护城市旅游形象问题方面的文章几乎没有。

这说明:

1、城市旅游形象建设问题普遍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

2、理论界在城市旅游形象建设方面的研究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3、大家关注更多的是怎么建设城市旅游形象问题而忽视了城市旅游形象保护问题。

4、城市旅游形象的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区。

     一个城市就如同一个产品,大家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产品开发方面及广告宣传方面而忽视了产品的售前、售中、售后的全程服务方面,更直接的说是忽视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及感受。所以产品有了,宣传做的也很好但市场的满意度不高,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所以最终也就没有更好的市场。怎样才能提升城市旅游消费者的满意度,更多的是做好服务,减少旅游服务的投诉,提高城市品牌知名度的同时更应该提升它的美誉度。把城市旅游形象的保护作为一项系统工作来对待,处理好游客反映的各种问题直接关系到城市旅游形象的建设成果。现在地方政府恰恰忽视了这点。

二、 被忽视的破坏城市旅游形象的小事情——大问题

1、 破坏城市旅游形象的小事情面面观: 以发生在2012年春节期间的典型的旅游投诉事件为例。

1) 三亚宰客

2012年1月28日,网友罗迪微博:朋友春节在三亚吃海鲜,3个普通菜被宰近4000元。邻桌客人点一条大鱼,花费6000多元。此微博迅速引发网民强烈反应。针对此事件,三亚市工商局迅速行动,封存微博曝光的该海鲜店近期销售台账,令其停业整顿。1月29日下午,三亚市政府新闻办的官方微博连发3条,回应了此次“春节宰客”事件,引发网友热议。由于其回应的内容存在争议,每条微博都遭到大量网友嘲笑、质疑。这3条微博合计已被转发近2万次,评论近1万条。

2)孕妇游张家界被打致先兆流产

1月27日(大年初五),杨先生与自己37岁、已怀孕两个多月的妻子王女士到湖南张家界旅游,晚上在该市“东北人酒家”用餐时和老板娘发生口角,继而扭打、撕扯。 “打了3次110,才出警。到派出所后没做笔录、没开验伤单,迟迟没有处理意见。”事发次日,在张家界举目无亲的杨先生夫妇发微博求助。元月29日上午,张家界市城管局副书记、副局长龚厚钦通过微博联系到他们,并将此事报告“平安满意在张家界”专项活动办公室。当天下午,张家界市警方召开会议,要求高度重视这起“涉游事件”并成立专案组;市政府副秘书长、公安局长分别到医院看望王女士,市长赵小明打来电话慰问。

3)鼓浪屿用餐被狠宰 点3个菜开价745元

西芹炒皇帝螺一份、蒸冬蟹一只、炒面线一份,竟要价745元!网友cupid一家大年初六从外地来到厦门游玩,中午在鼓浪屿上用餐时,被琴笙酒店海鲜餐厅狠狠“宰”了一刀。cupid说,他们一家在琴笙酒店海鲜餐厅用餐打从一开始就有点不愉快———点了4盘菜外加一份炒面线,几经催促才上了西芹炒皇帝螺、蒸冬蟹、炒面线三道菜。等到结账的时候,账单上的价目让cupid一家大跌眼镜:三道菜一共745元,每道菜平均近250元!“我们只不过进了一家普通餐馆,没想到竟是贵族般的消费价格!”最令cupid一家感到气愤的是,账单上冬蟹写着188元一斤,而他们在点菜前询问时却被告知是98元一斤。出外游玩竟遇到这样不愉快的遭遇,cupid一家都感到十分郁闷。

4) 云南旅游只购物,不看景

这是一个网友的经历:我们的行程里注明全程只进一个购物点,但实际我们去了四个,而且是把大家放到购物点后,导游让大家全体下车,车门关闭,每个购物点给两个小时时间,提前回来也上不了车。初五那天我们只安排了一个“石林”景点,从我们住的地方到景点一个小时车程,但导游让我们早上五点半就起床了,全天进了好多个购物点,等到了“石林”已经是下午5点,面对这个美不胜收的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大家象急行军一样匆匆看了一下就

天黑了。当时我们大家的心情都灰暗到了极点,我们这么宝贵的时间就这样被他们黑心的旅行社白白浪费了,放眼中国各省,稍微有点良知的旅行社也不会这样安排行程吧!云南旅游太令人失望了。旅游进购物点是这个行业惯例,虽然游客不满意,但各地政府为了地方利益还是支持的,因为买不买自便,对此现象,我们游客也还算能忍受。可是我们那个随团导游就非常非常过分了,他每到一个购物点就报告给大家消费了多少金额,他说他只有购物点3%回扣这点收入,过年接待大家不容易,大家一定要多消费,他还说我们这个团是品质团,有消费能力,不消费就是对不起他。但当我们从翡翠店出来时,他拿着消费单就开始发飙,说才消费了6万多(三十人的团),他拿不到多少回扣,旅行社领导打电话批评他了,说我们是在欺负云南人,故意跟他作对,语言声嘶力竭,态度极为恶劣,还威胁我们不购物就是不行。面对这个陌生的地方,我们大家都很害怕,他说的不行到底会是什么呢?

5)黑龙江的雪乡,那是专门宰人的地方

据网友讲述:春节期间去了趟黑龙江的雪乡,到了哈尔滨后,考虑的自己不被一些旅行社宰,就上网找到了当地的所谓的旅游集散中心,按道理来讲,各地的旅游集散中心按道理说,应是最让人放心的地方,在网上订完后,接到集散中心的电话,说是春节期间,所有费用,翻一倍,网上是240每人,实际要收480每人,但是考虑到,来都来了,又是春节期间,图个高兴,480就480,谁知这只是恶梦的开始,集散中心说480只含来回的路费及一晚的住宿和三正一早餐和雪乡大门票。[3]

   6)游客在厦门大排档点5菜1汤被宰近万元

   最近,海南三亚天价宰客报道沸沸扬扬,而厦门也爆出“天价菜单”事件。苏州游客丁先生等7人,春节期间,在环岛南路一家海鲜排档一顿饭吃掉9560元。昨日,苏州游客丁先生等人介绍了他们在该大排档的“挨宰”经历。大年初二那天,他们一共点了五菜一汤,其中一共只有三种海鲜,另有一个还是“店家赠送的”,最后,结账时竟被开出9560元的“天价”。丁先生已向厦门市工商投诉热线12315电话投诉,而该店目前已停业整顿。[4]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健民表示,“对于三亚的问题这不仅仅是处罚一个餐馆的问题。”他表示,目前海南省尤其是三亚出现大量的欺诈、宰客现象往往是旅游业发展初级阶段的可能发生的问题,但“海南国际旅游岛”项目已经推出两年多了,这说明海南省的旅游管理水平以及服务环境还严重滞后[5]。笔者认为不仅仅是海南旅游管理滞后,全国都存在城市旅游形象保护管理的滞后的问题。各地的欺客、宰客、骗客事情的发生,如果没有网络的监督,当地政府可能没人会管这些小事。一件本来普通的外地游客投诉事件,只是个微小的公共危机,不难处理,但由于当地政府不当的应对,画虎反类犬,因而使局限于消费领域的丑闻,放大成地方形象的负面公共事件。这个结果告诉我们,政府部门如果只是坐在办公室里抓治理、听汇报、搞总结,而不多听听老百姓的声音,不把公共舆论当一回事,陶醉于虚假繁荣,迷信于瑕不掩瑜,再风光的自然景观也会渐渐褪色,再火爆的地方经济也会陷入竭泽而渔的窘境。[6]

2、各地破坏旅游形象的事件总结:以下是最容易引起游客投诉或者不满的地方:

1) 导游:为了吃购物回扣,强迫游客购物。

2) 旅行社:不按旅游合同办事,服务缩水、变相加价、中途“倒卖游客”。

3) 车站小商小贩:强买强卖、欺行霸市、价格欺诈。

4) 出租车司机:欺客宰客、与景点合作欺骗游客。

5) 饭店:欺客宰客。

6) 酒吧:欺客宰客、吧女钓鱼宰客。

7) 在车流中发广告的人员:在车流中嚣张的乱发广告。

8) 乱贴小广告的:马路地面、灯杆、橱窗乱贴乱画。

9) 公交车上的小偷:小偷明目张胆且无人敢言。

10) 色情诈骗:用色情诈骗游客。

11) 地下黑:以老乡的名义在车站、码头设圈套欺骗游客

12) 城市的公厕:随便乱收费。

13) 海滩乱收费:当地社会闲散人员坐地收费,不允许游客自己带帐篷等。

14) 乱收停车费:景区任何路边拉一条绳就可以收费而且收费无人管理,投诉也无人管理。

15) 路霸:过路需交买路钱。

16) 古建筑随便出租:为了个人私利,景区管理者出租古建筑开饭店或歌厅,严重破坏景区的美观及形象。

17) 路标标示不清:张冠李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三、 保护城市旅游形象的措施及建议

1、 保护城市旅游形象的政府行为

1) 政府应对城市旅游形象进行综合治理,旅游局、公安局、工商局、物价局、城管局、交通局、卫生局等部门专门成立城市旅游形象管理办公室。政府成立城市旅游形象管理委员会直接由市长领导、直接处理游客的投诉。

2) 旅行社、景区的饭店实行游客先行赔付制度。经营单位需要向旅游主管机关交纳一定数额的诚信经营保证金,一旦发生游客投诉,主管机关先行赔付游客然后在找经营单位算账。严惩违法单位或个人,加大他们的违法成本。

3)加大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   以旅游行政管理人才、旅游经营管理人才、旅游专业技能人才、一线服务人才等为重点的人才培训体系。

4)制定一系列服务标准体系:餐饮、住宿、交通、游览、娱乐等服务标准及评级体系、监管体系。

5)加强主流媒体对城市旅游形象保护的引导与宣传。

6)对旅游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监督与管理:保护城市旅游形象工作作为其业绩评价标准之一进行考核监督。

7)政府敢于直面网络的监督,发挥好微博对保护城市旅游形象的积极作用。

2、 保护城市旅游形象的行业行为

1) 加强旅游服务窗口单位的从业人员的培训:树立保护城市旅游形象责任的意识。

2) 行业自律:行业协会引导企业自律。

3、 保护城市旅游形象的公众行为

1) 城市市民素质教育:在市民生活中要系统开展保护城市旅游形象的引导教育活动,并使其常态化。在学校开展系列性保护城市旅游形象的素质教育活动。

2) 举报制度:高额奖励举报破坏城市旅游形象的市民,达到有人监督、有人管理的良性发展的目的。

   只有在政府主管机关出台系统性的保护城市旅游形象管理办法且在经营单位及从业人员、广大市民、行业协会、社会媒体等全方位、全员参与下,城市旅游形象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城市旅游项目开发、城市旅游广告宣传才能真正发挥其最有效的经济作用。

参考文献:

[1]上海旅游局政务网.

[2]北京旅游发展委员会官网.

[3]2012年02月02日15:51来源:搜狐旅游 综合整理.

[4]2012-02-06 07:10:00 来源: 钱江晚报(杭州) .

旅游形象研究报告篇(11)

关键词 审美心理 旅游广告 表现作用

一、旅游地形象广告的特质

旅游,在今天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日常活动,根据我国2012 年旅游业统计公报,2012 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29.57 亿人次,接待入境旅游1.32 亿人次,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8318.27 万人次,全年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59 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了15.2%。这说明旅游日益成为普通百姓的基本需求和消费领域。那么如何树立旅游地的品牌形象,切实地打动受众———“旅游地形象在今天一切以形象为导向的传播社会和商业社会,已成为一个贯穿旅游地发展的重要因素。”①

旅游业经营者向旅游者销售的产品是旅游经历,多数为看不见、摸不到、拿不走的无形产品。所以旅游地形象广告与普通的商业广告存在着一些差异,主要表现为:商业广告往往重重复、重宣传、重植入,有很强的“表现意识”。旅游地形象广告则是对一地区风景民俗的介绍,它推销的不是具体的一事一物,而是与受众现有生活环境相异的风土人情,是“再现式”的。广告所包含的艺术性是其天然属性而非单纯为推销产品的表现手段。旅游地形象广告的传播更接近“真实世界”。因此,旅游地形象广告更应该关注“美感”的传达,研究把握受众的审美心理,塑造旅游地形象的艺术美,以获得不同地域不同文化受众的审美认同。

二、运用审美规律获得受众审美认同审美活动是指人类按照美的规律所进行的造型活动。为了激发更多潜在旅游者的审美认同,旅游形象广告设计可以运用以下几点方法。

1、移情效应

审美享受是一种客观化的自我享受。审美享受就是在一个与自我不同的感性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即把自我植入到对象中去②,体验到物我同一的心理过程。云飞泉跃,山鸣谷应,在这种物我同一旅游广告表现的美感体验中,由我及物,把我的情感倾注于物中;由物及我,将物的姿态吸收于我,人的心灵被唤醒被吸引。如《惊叹湖南》这则旅游形象广告,以一个外国人的视角,大胆运用穿越的形式,将湖南全境的美景贯穿一体,进行全景式展现。把张家界、桃花源、凤凰古城、天门山、岳阳楼等著名景点全部介绍给受众。这样做的优点在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但总有一时一地的景色能与你心底的向往相契合,老人也许看到了毛泽东故里,想到了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引发“移情”,自然愿意去红色故里寻找曾经的记忆;年轻人看到的则是娱乐之都长沙,美食美人美景,更能激发青春的向往。

2、心理距离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布洛认为在审美活动中只有当“主体”和“对象”保持着一种“恰如其分”的心理距离时,对象对于主体才是美的。也就是说,旅游地形象广告只有恰当地维持这种“心理距离”,才能获得更多受众的审美认同。

比如原始艺术之所以美,多半是因其遥远;异国风光之所以美,多半是因其陌生。广西省的旅游电视广告《美在广西》,开始的镜头是黑色画面上打出的白色英汉字幕,配合着丹麦王室玛格丽特二世的原声独白:“来到这里就步入了中国画的画境。”黑与白的画面、外国人的独白,将受众与现实世界分开,紧接着便是山水扁舟的唯美画面,“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的诗画境界全然托出,笔立形质,墨分阴阳,心灵完全受到中国山水田园传统———悠然物外,恬静自然的吸引。黑白与彩色,国际地域的差异,都市与田园的对比———将时间距离、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全部拉开,令人向往。

三、底色的调和与碰撞

旅游是人们跨越地理空间的一种流动,因而旅游地形象广告是一种跨文化传播的方式。地理学家认为,地方不只是一个自然性的空间概念,同时也是一个人化的地方,是人与地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地方,是“文化景观”③。大多数人会对自己长期生活的地方有一种不被自己觉察的认同心理,我们熟悉生活环境中的一草一木、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并赋予它们独特的意义。人们对生长地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影响着他对不同种族不同地域文化的解读方式、认同与否,那么如何在旅游地形象广告中获得更多的审美认同呢?在美术上把红、绿、蓝定义为色彩三原色。三原色又称基色,纯度最高,最纯净、最鲜艳,可以调配出绝大多数色彩。人也一样,虽然我们受不同的文化熏陶长大,但是却有着人类共通的情感,比如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对爱与美的向往,对和平的追求。笔者将其定义为人性情感中的“底色”。运用这一理解,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获取受众的审美认同:

1、调和

如果将旅游地文化抽象为概括性最强的人类文化共通的方面,那么就容易引起人们的心理认同。

以我国的省级行政区旅游广告宣传语为例,做一个简单统计(见表)。

这些旅游广告语的主题词分为以下五类:一、体现真善美的,二、体现好客的,三、体现快乐的,四、体现风光神奇独特的,五、体现历史感的(或现代或悠久)。大多数广告语所表现的都不仅是单一的某种主题,经过分类和统计,表现第一类主题的广告有52.9%,表现第二类主题的广告有11.8%,表现第三类主题的广告有8.8%,表现第四类主题的广告有17.6%,表现第五类主题的广告有35.3%。如同生、死、爱是人类文学三大永恒主题一样,向往美、自由、未知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旅游广告越是能表现这样的主题,就越能普遍地激发起人们心底的向往,心理的共鸣,促成消费。如山西省的广告语“晋善晋美”,取“尽善尽美”的谐音,同时将地域寓于其中,表现了三晋大地“善”、“美”的传统民风与不懈追求“善”、“美”传统精神。这便是用受众“懂得”的典故(尽善尽美)引起以往经验的印证,从而产生了很好的“调和”效果,引发受众美好的想象与探秘的好奇。文字简练、韵味悠远,非常易于传播和记忆,可以说是山西旅游的黄金名片。

2、碰撞

旅游地文化与旅游者平时的生活习惯如果存在强烈的差异,强调这种个性与差异,可以更好的激发受众的好奇心和关注度,收到良好广告效果。比如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人往往被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风土人情吸引,许多旅游者对在建国初还处于原始社会信仰具有自然属性和万物有灵观念的萨满教的鄂伦春族人的生存状态十分好奇,2014 青岛世园会就邀约蒙古人,将内蒙古最美的景致、最典型的建筑和最精髓的文化带入园中并推出了“到世园体验鄂伦春族原始生活”的旅游广告。

旅游地形象广告的设计与传播是包含多层次多方面内容的。本文仅从目前旅游地形象广告在设计的方法与思想层面如何获得受众的审美认同提出一些见解,效果如何还需实证研究。

参考文献

①李蕾蕾,《旅游地形象传播的策略初探》[J].《深圳大学学报》,1999

②W·沃林格:《抽象与移情》[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