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项目经理专业技术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9-30 20:50:50

项目经理专业技术总结

项目经理专业技术总结篇(1)

1项目概况

中原冶炼厂整体搬迁升级改造项目是中国黄金集团公司进一步发挥黄金、有色资源开发潜能,提高资源综合回收和利用水平,完善产业链,打造行业标杆,促进黄金冶炼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该项目位于三门峡市产业集聚区内,总占地面积为165hm2,项目总投资80亿元,包括熔炼、制酸、电解、原料、选矿等五大主要工艺系统。该项目建成后,年产黄金57.7t、银190.77t、铜9.3万t、硫酸125万t,同时回收铂、钯、镍、硒、碲等有价金属。项目设计单位2个、监理单位2个、单位工程72个,涉及工程专业16个,由中国黄金集团建设有限公司施工总承包,专业及劳务分包单位共25个,材料供应单位81个,设备由建设单位采购并供应,设备供应单位约220个,工期18个月。

1.1总承包项目经理部的组织机构

中原冶炼厂冶炼项目投资体量大、工艺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工期短,又属于典型的“边设计、边施工、边生产”项目,总承包项目经理部(下称“总包部”)为了加强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设备供应单位间的技术交流,同时确保内部各职能部门专业、职责划分更加精细,业务衔接更加流畅,成立了专门负责技术管理和联络的技术管理部。该总包部组织机构见图1。一般情况下,总包部各职能部门通常根据业务分类与项目各方相应业务部门直接对接,但“接口”过多,容易引起内部工作的混乱和相关外部关系的失调,造成各部门信息流转不顺畅、信息不对称,导致项目进行中出现职责不明确、沟通不畅、执行力下降等问题[5]。例如:设计变更、设计联络单等技术性文件的传递,如果由综合办公室负责,则无法对该文件的紧急程度及传递方向做出专业判断;而工程管理部通常更倾向于现场施工管理,这就容易导致技术文件的搁置或错误传递,造成工期延误、成本增加。在总包部内成立技术管理部的主要目的就是集中各职能部门的技术相关业务,建立总承包单位与项目参建各方之间的沟通渠道。

1.2技术管理部的人员构成

技术管理部由项目总工程师直接领导,针对大型工业施工总承包项目,应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专业、规模等配备相应数量的技术人员,人员构成着重考虑专业组成、工程量、工程进度等因素。中原冶炼项目总包部中,技术管理部配备1名部门负责人,以及4~5名专业工程师,具体工作、专业分工见表1。部门负责人的专业能力应倾向于工程设计方面,应由项目核心工艺专业的工程师担任,尤其以具备同类项目设计经验的工程师最优,对设计流程、设备采购、施工工艺均应有一定的认识,并应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专业工程师的专业能力应倾向于施工技术方面,根据专业分工,应对土建施工、结构施工、机电管安装、设备安装的施工技术有一定经验,同时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人员构成数量应根据工程量进行配置,并根据施工进度及时调整,在土建施工阶段,应以土建工程师为主,其余专业人员可暂不配置;当工程进展至机电管安装时,土建工程师可酌情减少,增加水暖工程师、电气工程师;当工程进展至设备安装及调试阶段,应增加设备工程师,同时辅以水暖电工程师。另外,总包部成立时也可结合人员编制及管理成本情况,由其他部门专业工程师兼任技术管理部相应专业工作。

2技术管理体系

技术管理既要分散渗透,与工程三要素“质量、造价、进度”管理相融合,又要高度集中技术相关的职能,提高效率。技术管理部作为总包部的一个职能部门,对上要接受和完成项目部的任务和指令,对下要完成施工分包单位的技术管理工作,对内要为项目部其他部门的工作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对外要做好与项目参建各单位的技术联络、协调工作(见图2)。

2.1技术联络

项目规模庞大、参建单位多,项目部内、外部的沟通与协调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6],特别是技术方面的信息流转,直接影响了项目能否顺利实施。因此,技术联络是技术管理的主要工作,其核心工作内容就是及时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设备供应单位沟通解决项目进行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并告知总包部相关业务部门及施工分包单位。技术管理部在收到施工图纸、设计变更等技术文件后,应第一时间组织部门内各专业工程师对其进行审阅,提出阅图意见;同时,总包部业务部门及施工分包单位通过书面形式(工作联系单)将发现的技术问题提交给技术管理部;技术管理部由专人进行汇总,并按照子项、专业进行分类,提交给专业工程师进行审核;如可直接给予答复的,由专业工程师进行书面答复,如不能答复的,拟成书面文件提交建设单位,由建设单位与相应责任单位(设计单位、设备供应单位)沟通并给予书面回复;技术管理部将书面回复下发至总包部业务部门或施工分包单位。具体工作流程见图3。常见的技术问题分为以下几类:图面失误问题、施工技术问题、材料及设备技术参数问题、设计优化问题等。值得注意的是,在拟定正式书面文件时,应按照技术问题所属单位工程、涉及专业进行分类汇总,便于后期竣工资料汇总。正式的书面文件一般为设计联络单或工作联系单,设计联络单通常由设计院进行回复,如钢筋直径、电缆型号、定位坐标、设备选型等;工作联系单通常由建设单位回复,如涂料颜色、装修材料、灯具样式、厂区绿化等。书面文件格式可自行设计,但一般需包含文件编号、主题、正文、编制人签字、审核人签字等。

2.2设计进度协调

工业项目多为“三边”(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工程,设备招标、设备订货、设计条件资料直接制约着设计进度,设计进度又直接制约着施工组织和进度。在工业项目的设计过程中,设计单位专业界面较多,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设备供应单位之间存在大量的资料信息的传递,只有通过协调、统一管理才能保证信息有序、高效传递[7]。由于建设单位往往缺少设计经验和施工经验,容易导致技术资料信息的流转不畅,因此对于施工总承包项目来说,技术管理部在一定程度上介入到信息传递过程中,对于加快设计进度有积极的意义。项目的整个施工图设计过程往往耗时几个月时间,涉及工艺专业越多、大型设备越多的项目,其施工图设计阶段界面越多、耗时越长,需要大量的沟通管理工作。例如:中原冶炼项目熔炼主厂房的设计(见图4),其涉及主工艺专业5个,附属工艺专业5个,整个设计过程耗时10个月。因此,总包部的技术管理部凭借自身人员专业配置的优势,深入设计过程的各个环节:①根据设计进度情况,协调加速建设单位、设备厂家、各专业之间的技术参数信息传递;②根据施工进度向建设单位、设计单位传递图纸需求情况,使设计过程有的放矢,主次分明;③在施工图纸完成之前,可向设计单位了解初步设计方案,明确大致材料类型、结构类型等,便于总包部进行施工机具、人员准备以及材料市场调研,同时根据现场施工条件、施工工艺难易以及工程成本等多种因素,对初步设计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供建设单位及设计人员参考。

2.3技术资料管理

工程项目中技术资料一般包括施工图纸、设计变更函、设计联络单、工作联系单、设备订货说明书、设备安装使用说明书等。大型工业项目的技术资料数量庞大,且种类繁多,资料形成时间跨度大。例如:在中原冶炼项目进行的18个月里,形成施工图纸约15000份、设计变更函约500份、设计联络单约650份、工作联系单约450份、图纸会审记录约70份。技术资料的管理关系到施工过程的正确性,也直接影响着工程竣工验收及结算工作,是技术管理的核心之一。所有技术资料中,施工图纸作为指导施工、控制质量以及工程结算的依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技术管理部负责施工图纸的日常管理,包括图纸借阅发放、再版图纸的替代和销毁、分包单位图纸管理的监督等。技术管理部从建设单位相关部门领取施工图纸后,首先分发至总包部工程管理部、经营计划部、物资管理部,同时根据合同要求,下发给相应施工分包单位,并办理相应分发、签收手续。需要指出的是,工业项目中“再版”图纸较为常见,根据最新版图纸施工才能保证施工正确。因此,技术管理部在收到新版图纸后,第一时间分发至总包部相关部门及分包单位,并明确告知修改内容,同时将旧版图纸收回,对于已按照旧版图纸施工的内容应根据相应规定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办理签证手续。旧版图纸收回后,其中未施工部分的图纸应及时销毁,已施工部分的图纸应按照规定单独保存,以便结合签证手续进行后期竣工结算工作。其他技术资料管理流程可参照施工图纸的管理,另外,技术管理部应定期对总包部各部门及各分包单位的技术资料管理进行监督,核查技术资料的完整性、最新性,以避免施工过程出现错误。图纸管理流程见图5。

2.4技术会议管理工作

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经常需要组织各类技术性会议,如图纸会审会议、施工方案讨论会、安全方案专家论证会、专题讨论会等,该工作由总工程师牵头、技术管理部负责组织,完成确定会议主题、邀请参会人员、主持会议以及编撰会议纪要等工作。例如:在中原冶炼项目中,技术管理部多次组织大型设备基础图纸核对专题会,确保了设备的正确安装。另外,根据项目需要,还可由技术管理部负责组建项目专家库,邀请各相关专业的专家加入,完成重大施工方案的审定、安全方案的论证等工作。例如:中原冶炼项目总包部邀请当地知名岩土工程专家成立专家库,对粗碎厂房、浓缩及泵站等单位工程的深基坑开挖安全方案进行了论证。除此之外,技术管理部还应配合总包部各职能部门完成技术相关工作,参与到工程、材料、设备招标过程中,提出专业技术意见;配合总工程师完成设计方案、施工方案的优化工作,为降低项目成本、加快施工进度做出贡献。

项目经理专业技术总结篇(2)

中图分类号:F812.8 文献标志码:A

1 黑龙江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使用现状

“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逐年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黑龙江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的支持额度由2005年的1.28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1.989亿元,支持项目由2005年的213项增加到2009年的309项,对推动我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2005年至2009年专项资金拨款情况统计如表1所示。

2009年黑龙江省专项资金共支持项目309项,经费支持额度为19 890万元。全省专项资金项目总投资49 407.5万元。项目达产后,预计总销售收入266.3亿元,利税总额37.3亿元,出口创汇0亿元,企业新增就业人数6512人,预期申请专利76项,获得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103项。

“十一五”期间,我省集中力量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信息、现代制造等六大战略型新兴产业,力图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占领制高点。从支持发展六大新兴产业角度看,2009年全省共支持该类项目136项,占项目总量的44.01%,经费支持7125万元,占经费总额的35.82%。其中支持新能源产业5项,经费支持210万元;新材料产业23项,经费支持685万元;节能环保产业14项,经费支持1 295万元;生物产业17项,经费支持1890万元;信息产业26项,经费支持1060万元;现代制造产业51项,经费支持1985万元。2009年专项资金按支持六大新兴产业分布情况统计如表2所示[1]。

从项目承担单位隶属关系看,专项资金项目的承担单位主要为省直及地市单位,其中省直单位66项,占项目总量的21.36%,经费支持7370万元,占经费总额的37.05%;地市级单位承担项目234项,占项目总量的75.73%,经费支持12110万元,占经费总额的60.88%。2009年度专项资金项目资金按承担单位隶属关系分布情况统计如表3所示。

2 黑龙江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使用问题分析

通过对部分立项项目进行调研,发现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价总体情况良好,但各项目完成情况参差不齐,暴露出一些共性问题。

“重申请、轻管理”,这是在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一大通病。有很多企业存在的思想是,对于争取项目积极性较高,而对于项目申请成功以后的项目的执行情况、项目成果产出和项目效益等的相关情况却重视程度不够,使得项目完成情况不佳。有很多项目存在擅自延迟项日期情况,到应结题时间而无法正常结题,项目运行进度滞后。立项前的项目合同指标的确定上缺乏依据与经验,导致合同指标设定过高、项目预算不准确、项目进度安排不合理等,导致项目完成进度严重滞后。很多项目经济效益情况与成果完成不佳的原因都在于进度安排前松后紧,严重影响了项目正常运行,结题验收时未能按合同的要求如期的完成各项指标。部分项目管理粗放,绩效考评和问责机制薄弱,项目运行中有无章可循、职责不清等现象,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有的项目负责人责任心不够强,甚至长期外出,对于项目情况掌握不及时;还有诸如拨付资金到位时间较迟、经济危机和国家政策调整等不可抗力因素等造成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水平不高。

3 黑龙江省企业提升专项资金使用绩效影响因素分析

3.1项目管理意识

项目管理意识对于行动具有指导性作用,形成重视绩效的项目管理意识,与组织上下均密切相关。领导层面的观念对于形成企业习惯和意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专项资金的特点要求项目承担者的能力应具有较高素质和能力,对项目领域有较丰富经验,能够对企业下一步研发方向和市场化前景都能提出有份量的建议。有意识地带领员工有效促进组织高绩效、高创新度的文化氛围发展,让项目团队成员拥有以项目绩效为中心的工作理念,能使员工拥有更强烈的归属感、增强凝聚力,提高项目的效率和效能,更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运营各流程的绩效,也直接关系到项目的质量和完成效率。

3.2项目过程控制力度

项目过程控制贯穿整个项目运行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循环进行的过程。若项目的实际进度与规划方案相符合,就是项目按原定方案完成,若与规划方案产生偏差,就产生了问题,不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就会连带地影响项目未完成部分的任务。因此,项目运行过程中的科学管理同样是影响项目绩效情况的因素之一。项目过程控制的核心问题就是能根据项目的实际运行情况,不断更新项目规划方案与进度计划,最终使项目于合同期内完成。加强项目过程控制的科学管理是改善项目运行环境,提高项目绩效的关键。

3.3项目绩效评价与绩效反馈机制

项目绩效评价制度能加强对项目承担者的约束,促使项目承担者以绩效导向,积极参考绩效评价指标,以之指导项目运作与管理,有利于提高项目绩效[4]。绩效评价反馈结果分解到项目周期的不同阶段中,可让项目的每个阶段都能找到可能发生问题的预防和对策,让经验教训应用于今后的项目建设中,不断完善和改进项目管理能力。绩效评价结果反馈途径和方法的合适与否会直接影响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效果,是整个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环节。

项目经理专业技术总结篇(3)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的高速发展,建筑业作为国家重要产业之一,地位日趋明显。面对巨大的市场诱惑,各相关企业的市场前景变得相当广阔。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一哄而上”的格局,引起国内市场的无序竞争,建筑企业之间的市场争夺战异常剧烈。而技术管理工作又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行业的技术管理,贯穿建筑业个个专业科目;技术管理工作者具有单一的技术专长是难以胜任的,技术管理工作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你应有的最缺乏的专业;涉及到的各个专业知识你均掌握其核心知识之后,而你没有相关的多年的实践经验,也是无法做到尽善尽美的,因此关键是苦练内功,抓好管理。

1工程项目技术管理的意义及任务

技术管理是企业进行一系列技术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建筑企业的技术管理,是指以系统论的观点,对构成技术的各项要素和企业的各项技术活动,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计划与决策、组织与指挥、控制与协调。

众所周知,建筑工程的是一种复杂的多工种协同操作、多项技术的交叉综合应用过程。由此决定着企业的技术活动也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所指的“技术活动”,包括了由熟悉与会审图纸、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开始,到过程中的商洽管理、质量检查、直至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全过程中的各项技术工作。“技术的各项要素”是指各项技术活动赖以进行的技术标准与规范、技术情报、技术装备、技术人才以及技术责任等等。

1.1技术管理水平对企业经营好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技术管理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企业信誉乃至企业存亡的问题。今天的建筑工程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而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技术管理水平支撑和实施。

2)建筑有其特殊性。众所周知,建筑的类型、样式繁多,规模要求各不相同,作业受天气影响较大,而复杂的多工种交叉、式项技术综合应用、工序搭接较多,在这些生产过程中都需要我们加强技术管理,进而去保证我们正常有序地进行,以便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使用功能要求和降低建筑成本要求的目标。

3)随着建筑业的发展,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不断地出现,同时承担的新工程可能结构更复杂,功能更特殊,装修更新颖,从而促使生产技术水平再提高,技术装备再先进,技术管理要求更高,这也就使得技术管理显得更加重要。

管理作为永恒的话题,是关系到企业成败兴衰的关键。要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必须抓“管理”这个关键。而技术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技术管理,才能保证过程的正常进行,才能使技术不断进步,从而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技术管理,可以逐步改变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面貌,改变企业的形象,提高竞争能力。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对技术管理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

1.2技术管理工作的任务与作用

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运用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去促进技术工作的开展,在中严格按照国家的技术政策、法规和上级主管部门有关技术工作的指标与决定,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良好的技术秩序保证整个生产过程符合技术规范、规程,符合技术规律的要求,以达到高质量地全面完成任务的目的。从而使技术与经济、质量与进度、生产与技术达到辨证的统一。技术管理在整个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中能按科学技术和科学技术发展规律要求,确保正常程序进行。

2)通过技术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从而能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质量。

3)能充分发挥人员及材料、设备的潜力,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努力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2工程项目技术管理的问题分析

2.1技术中心的人员组织管理

企业根据其开发规模,大部分均设有技术管理机构,技术人员的管理机构的大小根据建设规模而定。一个项目的成败取决于一个优秀的高执行力的团队。在人员组织管理上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2.1.1 组织机构不合理,技术人才缺乏

依据项目的建设规模与类别以及其技术含量,项目技术管理组织的设计有所区别,主要是人员数量上的区别,在技术含量上是基本相同的。一般一个项目的技术组织机构设计是金字塔形的设计,如:项目技术总工、专业技术总工、专业技术主管、专业技术员。一般项目管理过程中,忽视了技术组织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这是设计单位的事情,或是只是注重设计人才的开发与应有,忽视了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开发与应有;有的技术组织成了只是来回拿取图纸的跑腿的运输队,形同虚设;有的技术组织由于能力不足又怕承担责任,将出现的问题均推到设计单位,而又没有对设计单位的一套审核措施,任设计单位设计一塌糊涂。专业组织设置不全和复合型技术人才缺乏已经成为项目技术管理中的难点。复合型技术人才是从基层各个专业慢慢干起来的集施工、技术、项目管理、设计综合审核、项目规划等于一体的技术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一般以项目技术管理工作不少于十年、项目管理不少于五年为佳;部分开发企业善终于聘用干过设计为基础的人员,其缺点是项目现场施工技术经验少,设计专业划分过细,处理专业技术间的协调能力差。

2.1.2 项目技术总监专业不对口、专业单一、现场施工经验少

一个项目的技术总监是集多种专业知识于一身,具有综合审核并处理专业间相互矛盾、冲突等的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项目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来承担。在经验和专业知识方面,现场经验占了上风。大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中的项目技术总监,是从设计单位出身的,单专业设计知识精湛的人员;而这种设计专业人才往往是现场施工、项目管理经验缺乏,单专业设计精湛而其他专业知识缺乏,如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是两个范畴。当设计和施工经验均丰富的前途下,其从事过的主专业应当是以建筑专业为主的最佳,这是由于建筑专业向下细分的相关专业多而定的;其下的结构、水电、园林等专业都是为其服务分支专业;有部分项目技术总监是从事结构或是电器、暖通等专业的,往往是只重视了本专业而忽视了全局。

2.1.3 专业技术主管专业知识过度细分,精而不全

细分的专业知识需要的就是无缝覆盖。比如每个专业要通晓本专业范围内的设计、施工、材料、工艺、质量以及各个专业相互穿插配合的要求等知识。

2.2施工现场中的全面技术管理

现场技术管理是一个优秀项目的实施过程,是项目技术管理的中间管理阶段,此阶段所涉及到的专业科目更为复杂,管理要求更高,对现场管理人员的现场管理经验要求更高,对现场需求复合型技术人才的要求更为迫切。现场管理常出现的技术管理缺陷有以下几点。

2.2.1 现场项目经理专业技术单一,现场技术实践经验少

企业的现场项目技术管理,一般人认为是一个虚拟的工作,就是可以干也可以不干,由于这个技术工作是施工方、监理方、设计方的事情,项目现场的工程管理人员只是做各方的协调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内外关系的协调工作是工作重点,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是项目工程管理的一个基础性工作,没有一定的多专业技术知识,您就没有这个基础,那您就没有资格来管理这个项目。现场的项目经理需要有比较全面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并能够及时对发生的项目专业间的矛盾冲突做出正确的分析和果断的处理措施。好多企业的项目经理很难做到或是做好这项基础性的工作,当项目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才发现以往的决策是错误的,甚者都不知道错在什么地方,更没有纠正错误的一套完整的方案,有的就将错就错,错到底,致使工程质量隐患重重,就不用说是受到的经济损失了。现场的技术管理是以现场施工为重点,项目管理中包括技术管理。

2.2.2 专业管理员综合技能差

项目管理过程中,有好多项目专业管理员,只精通自己本专业内的技术知识,对周边专业是一窍不通,在审查技术问题时,对问题观察的角度狭窄,很难得出一个较为正确的处理方案。比如:电器专业的人员看不懂建筑图和结构图,园林专业的看不懂市政配套图等等。

2.2.3 管理方法不对路

工程管理人员是一个侧面的、综合的技术管理工作,具有监督执行的层面;真正大部分的现场技术管理工作是施工方和监理方来进行实施和控制的;现场的施工、监理方只要有能力将这项工作干好,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人员就不应该过度插手其中的工作;有好多的建设单位工程代表,就没有将自己的技术管理位置认清,过度越位,致使有些项目出现建设单位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多于施工、监理方技术管理人员的怪现象;管理是要靠科学的方法,不是靠人海战术的。现场人员需要精英,现场项目管理需要精通,管理方法需要精技。

3如何提高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工作

3.1明确技术管理的职责,注重技术水平的提升

1)以法治企,强化落实。建立和健全各级技术管理机构和技术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权、职、责。组织全体员工,特别是技术干部学习现行规范。尤其是对验收规范的学习,明确各个分项、分部技术要求、方法和质量标准等要求,并以此来组织、检查、评定和验收。

2)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技术业务素质,从而预见性地发现和处理问题,把技术和质量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保证工程质量。

3)发扬技术民主,鼓励技术革新、创造发明,开展全员TQC活动,通过PDCA循环,解决技术瓶颈。

4)通过技术管理,探索、研究与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在行业中占据优势地位。

3.2认真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贯彻好各项技术管理制度是搞好技术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科学地组织企业各项技术工作的保证。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①施工图的熟悉、阅读和会审制度;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与场地总平面图;③图纸技术交底制度;④工程技术变更联系单管理制度;⑤质量管理制度;⑥材料及半成品试验、检验制度;⑦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制度;⑧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制度;⑨工程主体结构检查、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⑩工程技术档案与竣工图管理制度,

3.3不断加强对技术工作的管理

技术管理工作需持之以恒,因此,要不断地加强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充分发挥好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才干和作用。工作重点主要以下几点:

1)依据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各项规范、规程、标准和规定,并针对企业特点,适时地制订、修订和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补充。严格做到技术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对技术管理工作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按建制开展项目的总结评比,达到肯定成绩,以利再战的目的。

3)实行行政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大力培养和提拔技术业务人员,充分调动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的积极性。

项目经理专业技术总结篇(4)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当前的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工程总承包形式多样化,设计—施工总承包作为其中的一种模式,在国际市场越来越流行。目前,由集团公司以FIDIC标准合同之《设备供货、安装、设计及施工》合同方式承建的坦桑尼亚维多利亚湖供水(一期)工程,设计内容复杂,技术含量高,设计施工的优劣将关系到整个供水工程的运行安全和经济效益,关系到坦桑尼亚政府超过两亿美元投资的社会效益和重大政治意义。一期工程主要内容包括:在湖区内修建取水结构物及取水管线;在岸边修建取水泵房;修建3公里的压力管线;修建一座日处理能力为8万吨的净水厂(包含电气、自动控制等);修建长6公里的高压清水管线;在相对高度330米的山顶新建一座3.5万立方米的钢筋混凝土蓄水池;新建28公里长33千伏高压输电线路,新建两座5兆伏安的高压变电站等电力设施;铺设10公里沥青道路等。

一个如此综合的项目,项目的技术管理,必须始终贯穿项目各个专业领域,技术管理工作者具有单一的技术专长是难以胜任的,就像管理界的木桶理论一样,技术管理工作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最缺乏的专业的那一块短板;即使涉及到的各个专业知识均掌握其核心知识,而没有相关的多年的实践经验,也是无法做到尽善尽美。

一、技术人员组织管理

一个项目的成败取决于是否有一支优秀的高执行力的团队。在人员组织管理上常有以下几种情况出现:

1. 组织架构不合理,复合型技术人才缺乏

项目经理专业技术总结篇(5)

开展技术攻关培训应按下列步骤实施:(1)根据生产、科研课题选配人员,成立攻关队选配攻关培训成果,必须坚持高工带助手,以老代新,以新为主原则,一般应选配经过生产实习,已转正定级,对生产装置,工艺,生产操作等有整体了解的大中专毕业生参加。要把技术攻关培训同单位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由生产、科研单位依据攻关项目涉及的专业技术的难易程度,决定什么专业和水平的人参与什么攻关队。每个队一般同涉及的专业技术的难易程度,决定什么专业和水平的人参与什么攻关队。每个队一般由5~10人组成,由单位总工或技术负责人领导或带队,其中配备1~2名有扎实基础知识和较丰富实践经验的老技术人员参与工作,70%~80%应是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其目的既能攻克关键,又达到在实践中培训人才的目的。(2)深入生产,科研一线认真开展调查。调查是为了较准确地掌握需求,确定攻关项目。调查工作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生产、科研一线的需求,重点是影响生产、科研的关键问题,由生产、科研单位的领导提供信息,施工、设计负责人介绍现状;二是通过业务主管部门,以企业全局出发提供需求信息。通过两头提供的信息,使攻关队成员比较准确地掌握情况,明确目标。(3)进行综合分析,排列攻关项目。把通过调查掌握到的生产、科研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列出明细,同有关单位领导共同协商,初步确定哪些项目是影响生产、科研的主要因素,亟需解决,然后分门别类,理清轻重缓急,排出攻关项目并分解到攻关队。(4)集体研究,选定课题。攻关项目分解到队后,由攻关队集体研讨,分析问题的现象,抓住问题的实质,及时研讨论证,选定攻关课题项目及顺序。(5)课题报审。将选定的课题,按难易层次分别呈报总局或分局业务主管部门进行审定,如课题批准,便可组织实施,如课题否定,攻关队重新开展调研,重新选定课题。(6)组织开展攻关培训活动。整个攻关过程中分五步进行:①学习有关基础理论和先进科学技术理论;②以理论为指导,弄清发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理论根据;③讨论提出解决问题实施方法;④组织可行性技术论证;⑤对可行方案开展小型试验,取得试验结果。(7)组织技术鉴定。对影响面大,涉及全局的重大技措、技攻方案,必须经总局“技术鉴定委员会”进行技术鉴定,经批准方可实施。如被否定,攻关队伍重新研讨,提出新的实施方案。(8)大型投用。经技术鉴定委员会鉴定通过的攻关技术,在生产、科研中投用。

技术培训的效果

宝鸡峡工程局开展的专业技术人员攻关培训的研究成果应用,还不是十分成熟,实践中仍需要不断改进、完善和提高,但已取得明显效果:(1)技术攻关培训调动了专业技术人员学习积极性,加快了人才开发步伐,基本解决了专业技术方面的人才断层问题。通过近几年的技术攻关培训,取得了比较显著的人才效益。2011年~2012年两年中该企业有68名青年专业技术人员晋升为工程师,有306名青年企业技术人员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与开发。经过严格筛选,确定了30名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培养对象。经过一系列培训,使的大批青年技术人员迅速成长起来,目前的技术负责人90%由年轻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企业生产、科研、设计专业技术人才断层问题基本解决。(2)技术培训创造了可喜的经济效益。宝鸡峡工程局近几年坚持不懈的抓培训促攻关,提高了企业的科技水平和施工能力,所占建筑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创造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先后承建了总投资近4亿元的林家村渠首加坝加闸工程、投资6000多万元的渭惠渠改造工程、7000万元的魏家堡水电站工程,获经济效益达1300多万元。

项目经理专业技术总结篇(6)

第二条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省科技厅)、市人民政府每年各安排资金50万元人民币,市区人民政府每年安排资金100万元人民币,即三年共安排600万元人民币设立“市区装备制造业发展科技合作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

第三条成立由省科技厅、市人民政府、市区人民政府组成的“市区装备制造业发展科技合作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理委员会),下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在区科技局。由省科技厅和市科技局、区科技局具体协调相关合作事宜,合作专项的日常工作由区科技局具体负责。省科技厅对合作专项进行指导并负责项目指南的审批,参与项目评审、验收及资金监管等工作。

第二章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向及开支范围

第四条专项资金主要为申报省级(含省级,下同)以上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培育和储备新项目。专项资金仅支持中小企业申报的科技类项目,对未承担过省级以上创新基金项目任务的企业、未接受过省级以上创新基金支持的新项目给予支持。

专项资金重点支持高、中、低压电器元件及成套设备和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两个方向的新产品(新品种、新技术)研究、试制、中间试验等科研项目以及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方面的项目;区为中小企业创新服务的装备制造和科技信息平台建设。

第五条科技合作专项资金的开支要符合应用技术研究开发经费开支的相关规定。科技合作管理委员会及办公室的工作经费在本专项资金中提取,比例控制在总经费3%以内。

第三章项目及专项资金管理

第七条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要职责:受理申报专项资金项目;聘请专家对申请资金的项目进行审查、评估;根据专家评审建议提出专项资金年度支持项目意见,报科技合作管理委员会审批;对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对开发性项目和重大项目进行中期监理与评估,以及项目完成后的验收鉴定;向科技合作管理委员会报告专项资金的年度使用情况并接受管理委员会的监督。

第八条专项资金项目原则上每年受理申报和审批一次,项目申报受理时间一般为1月1日至3月31日。申报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提交《区装备制造业科技合作专项资金项目申请书》及相关材料;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由3-7名有关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对项目进行评审;经评审的项目,在当地政府媒体进行7天公示后,无异议的项目,报管理委员会批准立项,并签订《区装备制造业科技合作专项资金项目任务书》,项目实施期限一般为2年。

第九条项目管理实行项目负责人制,项目负责人对项目享有充分的自并同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或技术依托单位须提供项目合同中确立支持的工作条件。项目负责人与其所在单位或技术依托单位之间的责、权、利须在项目任务书中予以明确。

第十条项目负责人按要求于每年的11月20-30日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提交当年的《区装备制造业科技合作专项资金项目年度执行情况报告》。因客观原因,项目承担单位需要对项目的目标、进度、经费进行调整或撤销时,项目负责人应提出书面申请,由所在单位签署意见,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核准后方可执行。

第十一条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应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产权、仪器设备等资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形成的新技术、新成果需要进行技术成果鉴定的,按照科技成果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

项目经理专业技术总结篇(7)

建筑行业的技术管理,贯穿建筑业个个专业科目;技术管理工作者具有单一的技术专长是难以胜任的,就像管理界的木桶理论一样,你技术管理工作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你应有的最缺乏的专业的那一快短板;涉及到的各个专业知识你均掌握其核心知识之后,而你没有相关的多年的实践经验,也是无法做到尽善尽美的,就像木桶上的箍筋箍不紧一样,所盛的水照样从板缝中流走,需要你把各个专业相互密切贯穿起来,做到各个专业之间上下左右全方位紧密贯穿,这样才会使你的木桶盛上更多的水,并且密而不漏。在此我着重谈一下房地产行业在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部分漏洞与弊端,指明技术管理中各个阶段的短板和朽木所在,以及对此的解决办法的个人见解。本人在山东金瀚房地产工作,知识浅薄,意在与同仁们共同探讨,不妥之处请多指教。

一技术中心的人员组织管理

房地产行业根据其开发规模,大部分均设有技术管理机构,技术人员的管理机构的大小据建设规模而定。一个项目的成败取决于一个优秀的高执行力的团队。在人员组织管理上常有一下几种情况:

1组织架构不合理,技术人才缺乏

依据项目的建设规模与类别以及其技术含量,项目技术管理组织的设计有所区别,主要是人员数量上的区别,在技术含量上是基本相同的。一般一个项目的技术组织架构设计是金字塔形的设计,如:项目技术总监、专业技术总监、专业技术主管、专业技术员。其中专业技术总监大部分设建筑、结构、电器、水暖、暖通、智能化、环境等,有的中小项目只是分土建、安装两类;如此再向下进行细分如:建筑分为土建、装修,水暖分为上下水、采暖,等等。而且每一位上层技术负责人均要有下层各个专业技术核心知识,并且还要有将各个专业相互贯穿综合审查和处理专业间相互不协调的能力。一般项目管理过程中,忽视了技术组织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这是设计单位的事情,或是只是注重设计人才的开发与应有,忽视了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开发与应有;有的技术组织成了只是来回拿取图纸的跑腿的运输队,形同虚设;有的技术组织由于能力不足又怕承担责任,将出现的问题均推到设计单位,而又没有对设计单位的一套审核措施,任设计单位设计个一塌糊涂。专业组织设置不全和复合型技术人才缺乏已经成为项目技术管理中的难点。复合型技术人才是从基层各个专业慢慢干起来的集施工、技术、项目管理、设计综合审核、项目规划等于一体的技术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一般以项目技术管理工作不少于十年、项目管理不少于五年为佳;部分开发企业善终于聘用干过设计为基础的人员,其缺点是项目现场施工技术经验少,设计专业划分过细,即长板过长,短板过短,甚至为零,处理专业技术间的不协调能力差。年开发竣工面积在二十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项目的技术管理与项目的工程管理可以划分为两个部门,中小项目可以将工程管理与技术管理合二为一来进行管理。合理优化您的项目技术管理组织,留住复合型技术人才,是您企业管理、项目盈利的重要砝码,是提高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项目技术总监专业不对口、专业单一、现场施工经验少

一个项目的技术总监是集多种专业知识于一身,具有综合审核并处理专业间相互矛盾、冲突等的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项目管理经验丰富的人员来承担。在经验和专业知识方面,现场经验占了上风,其从事过的单专业知识,在此只是水桶中的其中一块长木板。大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中的项目技术总监,是从设计单位出身的,单专业设计知识精湛的人员;而这种设计专业人才往往是现场施工、项目管理经验缺乏,单专业设计精湛而其他专业知识缺乏,如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是两个范畴。当设计和施工经验均丰富的前途下,其从事过的主专业应当是以建筑专业为主的最佳,这是由于建筑专业向下细分的相关专业多而定的;其下的结构、水电、园林等专业都是为其服务分支专业;有部分项目技术总监是从事结构或是电器、暖通等专业的,往往是只重视了本专业而忽视了全局。一个项目所涉及到的每一个专业就是木桶上的每一块木板,其中的短板只能靠自身的能力增长,而无法靠长板来进行补充。

3专业技术主管专业知识过度细分,精而不全

要是将一个项目下的各个分支专业比喻成是一个大木桶的每一块木板的话,而每一个主专业下的细分的专业那就是这块木板的各个组成部分,而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出现了问题,木桶中的水同样会从这块木板中的孔洞中流出。细分的专业知识需要的就是无缝覆盖。比如每个专业要通晓本专业范围内的设计、施工、材料、工艺、质量以及各个专业相互穿插配合的要求等知识。

二设计过程中的全程审核管理

一个好项目的成本控制与技术、质量控制重点环节就在设计阶段,设计阶段的优劣程度直接决定着一个项目的成败,而现在房地产行业往往由于种种原因将应该时间宽余的设计阶段的时间人为的压缩,将项目开工时间提前,从而导致项目设计技术文件的知识技术含量底,致使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项目产品定位与设计问题频繁变更,最终使项目的成本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等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设计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有一下几种情况。

1项目的产品定位不准确,设计任务书标准含糊

好多的项目在开发前期的产品定位时前瞻性差,定位过高或是过低,或是定位时的标准设定中留有一定的变更余地,致使设计目标不明确,从而导致后续的相关工作难以进展。

2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技术含量底

现在国内的设计市场已经乱成了一锅粥,鱼目混珠的、产品低劣的设计单位层出不穷,甚者三五人组成一个团队挂靠一个知名设计单位打空手道,有的刚毕业的学生成为了主设计大师或是在审核上签字凑人数等,您不看图纸上盖章的注册设计师又有几个是真的见过图纸的,不就是借用他人的资质和印章用着吗?真可谓是防不胜防啊。而又有好多的企业偏偏就用这种三流的设计单位,为什么?设计费用底呗,殊不知真正后续浪费的要比您在前期省下的多得多,这又何苦呢。好多设计单位抓住建设单位技术组织不健全的弱点,大打偷工减料牌。选择一个好的设计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织是成就一个优秀设计文件的前提,是众多企业需要调整成本控制中的设计环节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在这一个环节上,您是选择了一个优质的木桶还是选择了一个假冒伪劣的木桶,这就要看您的战略了。

3设计文件的过程控制不到位

一个优秀的设计文件,从开始到结束,贯穿各个设计环节,需要各方相关人员多次的重复效对、审核、优化等过程才会形成的。在好多的企业当中,这方面的控制流程需要进行再造、优化。大部分的房地产企业只是注重前期的规划设计和方案设计,而忽视了施工图设计,规划和方案总归是一个粗放式的设计文件,而细节的控制就是在施工图设计上。规划和方案设计就是您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木桶,而施工图设计就是木桶细部的制作质量。设计全过程是一个从粗到细的过程;规划设计和方案设计是一个项目设计前期方案优化的过程,需要多个设计方案进行参照、对比、优化,最终定案,是一个粗放式的设计过程;施工图设计是依据前期定案的设计方案,对方案的细化过程,使所涉及到的各个专业细化的过程和专业间相互穿插融合的过程,是设计工作量最大、最细的过程;最终来到项目现场使用的是施工图设计文件。设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控制流程,单纯一个控制流程图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技术管理者全员、全身心的投入,最终才会形成凝聚全员智慧的优秀的设计文件,才能使整个项目得以顺利进展。

4设计交底不到位

设计交底是设计过程中上道设计完成后对下一道设计、管理环节进行交底的文件。部分企业在这一个环节上不做技术交底或者交底不细,致使后续的设计、管理工作或多或少的偏离原来的设计意图,甚者有些由于结构、安装等技术参数达不到要求等原因私自串改原设计,导致后续的优化、控制等工作无形中加大了数倍的工作量,并人为的加长了设计阶段的时间;做好设计交底工作,为项目的顺利进展营造良好的设计基础。

三施工现场中的全面技术管理

现场技术管理是一个优秀项目的实施过程,是项目技术管理的中间管理阶段,此阶段所涉及到的专业科目更为复杂,管理要求更高,对现场管理人员的现场管理经验要求更高,对现场需求复合型技术人才的要求更为迫切。现场管理常出现的技术管理缺陷有一下几点。

1现场项目经理专业技术单一、现场技术实践经验少

房地产企业的现场项目技术管理,一般人认为是一个虚拟的工作,就是可以干也可以不干,由于这个技术工作是施工方、监理方、设计方的事情,项目现场的工程管理人员只是做各方的协调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内外关系的协调工作是工作重点,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是项目工程管理的一个基础性工作,没有一定的多专业技术知识,您就没有这个基础,那您就没有资格来管理这个项目。现场的项目经理需要有比较全面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并能够及时对发生的项目专业间的矛盾冲突做出正确的分析和果断的处理措施。好多企业的项目经理很难做到或是做好这项基础性的工作,当项目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才发现以往的决策是错误的,甚者都不知道错在什么地方,更没有纠正错误的一套完整的方案,有的就将错就错,错到底,致使工程质量隐患重重,就不用说是受到的经济损失了。现场的技术管理是以现场施工为重点,项目管理中包括技术管理。一只狼领导一群羊的力量,有时会大于一只羊领导一群狼的力量。

2专业管理员综合技能差

项目管理过程中,有好多项目专业管理员,只精通自己本专业内的技术知识,对周边专业是一窍不通,在审查技术问题时,对问题观察的角度狭窄,很难得出一个较为正确的处理方案。比如:电器专业的人员看不懂建筑图和结构图,园林专业的看不懂市政配套图等等。

3管理方法不对路

房地产企业的工程管理人员,是一个侧面的、综合的技术管理工作,具有监督执行的层面;真正大部分的现场技术管理工作是施工方和监理方来进行实施和控制的;现场的施工、监理方只要有能力将这项工作干好,建设单位的工程管理人员就不应该过度插手其中的工作;有好多的建设单位工程代表,就没有将自己的技术管理位置认清,过度越位,致使有些项目出现建设单位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多于施工、监理方技术管理人员的怪现象;管理是要靠科学的方法,不是靠人海战术的。现场人员需要精英,现场项目管理需要精通,管理方法需要精技,只要您有了全面的技能,就有了能盛满水的木桶。

四物业管理中的维护技术管理

物业管理阶段是一个公司诚信经营和服务至上的表现阶段;质量是生命之本,合理的维护是优质的保证;维护技术的好坏在客户面前直接反应一个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技术管理和技能的高低,从而推理出项目前期的技术管理状况;维护技术是集诊断、治疗、护理、合理应用的过程,是对现场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技术要求更高的阶段,本阶段大大区别于以上以管理和技术知识为主的阶段,这是以管理和操作技能为主的阶段;致使在此阶段的人员管理方面也大大区别于前期。在此阶段的技术管理常出现的现象有一下几点。

1人员技能定位不正确、专业不对口

物业管理过程中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是以操作层的技术工人为主的团队;部分物业管理公司的工程人员定位时,定位到技术管理层面上,操作层人员甚少,甚至没有操作工人。操作层的工作主要是维护工作,并不是以上下协调为主的管理工作。从专业方面,是以建筑修缮为主的管理层和执行层。

项目经理专业技术总结篇(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我国迅速发展,联盟在范围、形式和内容等方面初步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特别是2007年国家有关部委强力推进联盟构建以来,联盟发展逐步进入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近年来,沈阳市将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为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内容和有效形式,大胆探索,积极推进,截至2014年末共组建16个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联合攻关、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资源共享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有效整合了技术创新资源,促进了优势产业的发展,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沈阳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上看,联盟尚处在发展初期和探索阶段,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方面作用尚不明显,相关部门对联盟的指导和支持力度有限。为进一步促进沈阳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健康有序发展,我们对市级联盟现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研,并结合沈阳科技经济发展实际,提出一系列促进联盟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一、顶层设计

(一)确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联盟的构建不仅涉及产、学、研三方,而且由于各方的隶属关系不同往往分属多个政府部门,因而推进联盟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确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建由相关技术领域院士及专家牵头,政府职能部门与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共同参与的政府层面的专家委员会,整体协调各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能,对联盟发展进行顶层设计和宏观管理。其主要任务是制定沈阳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长期发展规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年度计划指南、认定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

(二)确定年度重点培育联盟

一是从各级科技计划重点支持的项目中,筛选产学研结合基础较好的重大项目作为年度重点培育联盟,促进项目参与单位加强创新合作的组织化、持续化,支持合作各方在共同执行计划项目的基础上,促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形成。

二是依据产业技术创新需求,积极引导和促进具有一定行业地位的企业(或转制院所)牵头,联合相关企业、大学、研发机构,以共同的技术创新需求为基础,通过契约形式建立长期、稳定、制度化的利益机制,构建专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三是结合沈阳市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在已形成的产业集群中,以产业集群发展的共同需求为基点,加强与高校和科院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完善产业链,形成特色鲜明的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三)制定并出台《沈阳市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认定和管理办法》

目前沈阳市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认定依据是主要是《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国科发政〔2008〕770号)(简称《指导意见》)和《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国科发政〔2009〕648号)。前者是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后者就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市级联盟毕竟不同于部级联盟,鉴于目前沈阳市市级联盟快速发展的势头,为进一步规范联盟的认定条件并加强对联盟的管理,急需制定适应沈阳市联盟发展实际的具体规定,因而建议制定并出台《沈阳市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认定和管理办法》,明确具有沈阳特色的联盟认定条件,同时加强对联盟的动态管理。

二、专项支撑

(一)联盟的新要求

科技计划是政府资源在技术创新配置的主要方式,根据2013年和2014年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指南,市级科技项目计划均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科技攻关计划和科技创新条件与环境建设计划两大主体计划组成。总体来说,现有沈阳市科技计划是围绕技术创新的领域和技术创新的环节进行配置的,联盟的出现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创新路径,强调围绕产业发展目标,通过构建完善产业技术创新链,推进产业核心关键技术突破,促进产业发展。联盟这一产学研结合新模式的出现,对现行科技计划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探索设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项

近年来,沈阳市充分发挥科技计划、科技资金的引导、示范作用,集成各类科技资源,为产学研合作提供资金支持。市级科技计划申报指南明确规定,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或形成利益共同体。但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这些规定虽然全面但过于笼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科技计划支持联盟培育和发展的力度和效果。在总的科技计划框架不变的前提下,可以探索设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专项,专项支持的对象仅限于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专项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专项,它可以看作是一个缩微版的市级科技计划,市级联盟根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年度计划指南并结合自身发展需要申报联盟专项。联盟专项支持的方向可以根据不同联盟的不同需求、联盟发展的不同阶段来具体安排。联盟专项涵盖科技计划的所有专项,包括工业、农业、社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工程中心及孵化器)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应用基础研究、软科学研究、科学普及、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等科技专项。具体支持项目涉及某个专项,即参照这个专项申报及管理办法。专项资金的使用可以探索有偿与无偿相结合、前支持与后补助相结合等方式。支持周期可以根据需要联盟发展需要设定,不必拘泥于以往1~3年的支持周期。联盟专项的资金总额度设定可参考上年度分散在各个专项中支持联盟各个项目的总额,划定一个浮动的范围,每年根据联盟的发展视具体情况而确定每年度的专项支持总额。

三、科学管理

(一)加强政策引导

针对沈阳市大多数市级联盟组建时间较短且处于起步期的实际情况,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总体实施方案》、《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与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等国家相关政策规章,促进市级联盟制度化、规范化发展。

(二)加强评估引导

完善市级联盟发展动态监测机制,联盟认定实行动态管理,废除终身制。探索开展联盟专项经费使用绩效评估管理办法,每年度开展一次联盟专项经费使用情况调查并定期汇总使用效果,为下一年度联盟专项年度计划指南的制定和提供依据。

(三)明确联盟的主体地位

联盟理事长单位(盟主单位)应承担起更多的管理和组织协调责任,主要包括确定研究内容和方向、考核指标、选择实施单位、监督检查与验收、责任追究等主要方面。

(四)促进联盟间形成自律组织

项目经理专业技术总结篇(9)

施工全过程包括: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建立施工监理技术保障体系应遵循全面、全过程、全方位的保障原则,因此,应该在施工全过程建立专业技术保障体系。

1 施工准备阶段专业技术保障体系的建立

施工准备阶段的工作表现为施工监理对施工单位和对自身的事前规范管理的特征,不仅能够体现监理部的技术管理能力,还考验了其对施工单位市场行为的控制能力。在此阶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专业技术保障:

1.1 为项目的施工监理配备合适的监理人员

要建立施工监理专业技术保障体系首先要在施工准备阶段健全项目监理部的组织机构。项目监理部的设置(包括专业配套和数量)要与工程规模、工程性质、技术要求、合同要求相适应,应具有合理的人员结构,做到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合理的技术职务、职称结构,同时还要考虑合理的年龄结构和人员数量。监理部的监理人员应包括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和监理员,必要时可配备总监理工程师代表。总监理工程师应由具有三年以上同类工程监理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总监理工程师代表应由具有二年以上同类工程监理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专业监理工程师应由具有一年以上同类工程监理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驻地监理工程师应懂经济、懂技术、懂管理、懂法律。专业技术方面要求一专多能,并具有综合性,要具备地基和结构设计、水文学及水力学、混凝土配比设计与生产、土工技术及基础工程、土壤稳定性、公用设施建造、土壤与材料工程、地形与工程测量、建筑、机械、水电等工程方面的专业技术。

1.2 做好监理监控的技术准备

监理项目一经确定,监理技术准备工作需随之到位,主要包括制定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配备相关的规范、标准、检测工具、仪器,设计制作各种监理实用图表,制定工程预控措施等。其中监理规划是组织和指导监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也是项目监理工作的基础和重要依据,它的编制质量将影响影响今后的监理工作成果,也最能体现监理公司的实力和业务水平。一般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应该由项目总监在专家组的指导下根据具体项目特征编制,不得照搬其他项目。相关的规范、标准、检测工具、仪器应由监理企业予以保障,各种监理实用图表可由监理企业提供也可由项目总监根据项目情况编制。

1.3 加强对设计图纸的审核工作

在设计交底前,监理工程师要花大量精力研究、熟悉图纸,清楚设计要求、结构体系、关键环节,应督促承包单位组织图纸会审,并在约定时间内向项目监理部报送审图记录,经项目监理部汇总后书面报建设单位。从组织实施的角度对设计文件和图纸进行认真负责的审核,既要审核图纸结构尺寸的正确性,更要审核在施工工艺上的可行性,对设计提出的技术要求在认真领会的前提下要考虑其合理性、必要性和可操作性。

2 施工阶段专业技术保障的建立

建设工程施工是一个周期长、影响因素较多的过程,建设单位在施工阶段引入监理机制,就是要让这一过程处于受控状态。施工阶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专业技术保障,实施规范化的技术管理工作。

2.1 质量控制的专业技术保障体系

(1)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手段。

质量控制的方法主要是:审核有关技术文件、报告和报表,现场检查和监督,量测和试验,分析和报告。质量控制的手段主要有:下达监理指令、拒绝签认、拒绝支付、建议撤换、下达停工整改指令。

(2)建立质量控制的专业技术保障体系的主要措施。

①督促承包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并督促其运转。

建立质量控制的专业技术保障体系应该以主动控制为主,以督促承包单位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为重点,对工程项目建设的人、机、料、法、环等生产要素实施全方位的质量控制。

有效的质保体系是工程质量的基本保证。施工单位健全的质保体系,对于取得良好的施工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项目监理部一定要检查、督促施工单位不断健全及完善质保体系,这一点是搞好监理工作很重要的环节,也是取得好的工程质量的重要条件。因此,监理工程师要经常检查承包单位质保体系的运转情况,尤其是承包单位的各级技术负责人和专职质检员的工作到位情况,技术标准有规范的贯彻执行情况。要求承包单位完善计量及质量检测技术和手段,在每道工序开始前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并在每道工序完成后进行质量自检,未经监理工程师验收或经验收不合格的工序不予签认。这样使施工承包单位不断提高对施工质量的自我控制能力,以避免监理工程师被动地充当承包单位质量检查员的角色,有利于实现监理的三大控制职能。

②做好设计和施工组织设计的变更及技术核定的处理工作。

设计变更往往会引起工期、造价的变化,并可能引发工程索赔,监理必须加强对设计变更的控制。项目监理部应要求承包单位严格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组织施工。无论业主、施工、设计哪一方提出现场设计变更要求,监理均须对变更的必要性和技术上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并分析其对工期、造价的影响。

施工过程中,由于情况发生变化,承包单位可能对已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调整、补充或变动,对此项目监理部应要求承包单位报送调整(补充或变动)后的施工方案,并重新予以审查、签认。重点部位、关键工序或技术复杂的分部、分项工程,项目监理机构应要求承包单位编制详细的方案措施。

③对进场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等进行质量查验、认定。

专业监理工程师应对进场的工程材料、构配件和设备,按照委托监理合同的约定和工程质量管理文件的规定,对其产品合格证、材质证明和相关材料检验合格的证明以及技术文件进行复核。经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检查合格、签认材料(构配件或设备)报验申请表。对未经监理工程师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材料、构配件、设备,监理工程师应拒绝签认,并应签发监理工程师通知单书面通知承包单位限期运出现场。施工用的衡器、量具、计量装置等设备,承包单位还应向项目监理部报审有关法定检测部门的检定证明,监理工程师应实地检查进场施工设备安装、调试情况。经审核检查合格、签认进场设备报验申请表。

④严格实施技术复核制度。

技术复核制度是施工阶段技术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它要求在分项工程施工前,对各项技术工作进行复核性检查、严格把关及早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防患于未然。监理工程师应把技术复核工作列入监理规划及质量控制计划中,并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任务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认真做好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工序交接检查验收、工程施工预控三方面工作。

2.2 进度控制的专业技术保障体系

(1)项目监理部对施工进度计划审查的主要内容。

①进度计划是否符合施工合同中开竣工日期的规定,主要工程项目是否有遗漏、分期施工是否满足分批动用的需要和配套动用的要求、总分包分别编制的各单项工程进度计划之间是否相协调;②施工顺序安排是否符合施工工艺的要求,工期是否进行了优化、进度安排是否合理;③劳动力、材料、构配件、设备及施工机具、设备、施工水、电等生产要素供应计划是否能保证施工进度计划的需要、供应是否均衡;④对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条件,承包单位在施工进度计划中所提出的供应时间和数量是否明确、合理,是否有造成因建设单位违约而导致工程延期和费用索赔的可能等。

(2)建立施工监理进度控制的专业技术保障体系的措施。

①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合理,施工总进度计划安排是否科学,是工程进度目标能否实现的先决条件。监理工程师应重点审查基础、结构、装饰等主要施工工期安排是否合理,关键工序是否足够重视;审查施工各工序搭接是否科学,有无交叉现象,流水段划分是否合理等。监理工程师可以利用网络计划进行动态管理,及时发现关键工序并解决问题,重点控制工程里程碑进度。

②控制材料进场时间。在施工现场,因某种建筑材料未能及时进场而导致工序颠倒甚至停工待料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监理工程师除应审查材料、设备供应商的产品价格、质量情况外,还应重点审查其生产能力及信誉情况,以及订货合同中的交货时间是否符合总进度计划的安排。

③审查承建单位的年、月度进度计划,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当发现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不一致时,督促和协助承包商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调整进度计划,保证里程碑目标实现。

④总监定期召开施工现场协调会议,解决影响工程进度有关问题。

3 竣工验收阶段专业技术保障的建立

竣工验收是建筑施工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施工管理的最后阶段,也是监理全面考核施工成果、检验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在该阶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专业技术保障:

3.1 认真组织竣工验收

对施工完成后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总监理工程师应该组织各专业监理工程师按照《国家有关施工及验收规范》对本专业工程的质量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检测。一方面,监理工程师应该对施工单位提交的竣工资料进行审查,对于承包商报送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的资料不齐的不予核定。另一方面应对工程进行实测实量,对发现的影响竣工验收的问题签发“监理工程师通知单”要求承包单位整改,不合格工程不验收。

3.2 签署工程竣工报验单,提出质量评估报告

对某些剩余工程和缺陷工程在不影响交付的前提下,经四方(建设单位、施工承包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协商,承包单位应在竣工验收后的限定时间内完成验收结果符合规定要求后,由四方在工程验收记录上签认,并评定工程质量等级正式竣工验收完成后,由建设单位和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共同签署“竣工移交证书”,并由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盖章后送交承包单位一份,工程项目进入保修期。

3.3 编制监理工作总结

编制监理总结是提高监理单位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强项目监理部之间交流的载体。监理工作总结包括专题总结、阶段工作总结及监理工作结束后的工作总结。监理工作总结应包括以下内容:工程概况;监理组织机构、监理人员和投入的监理设施;监理合同履行情况;监理工作成效: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处理情况和建议。通过监理总结可以为监理单位实施规范管理提供依据。

4 专业技术保障在项目监理实施中的介入点分析

通过对施工阶段监理的技术管理全过程分析可以看出,专业技术保障的介入点主要集中在施工准备及施工过程两阶段。在项目监理部处于施工准备阶段时,技术保障应主动切入,特别是监理规划的编制、设计图纸的审核,施工组织设计审核及控制重点、难点的分析归纳。介入点分析见图1所示:

参考文献

[1]全国监理工程师培训考试教材编写委员会.建设工程监理概论[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2]中国建设监理协会组织编写.建设工程进度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项目经理专业技术总结篇(10)

第二条水专项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水专项对于我国依靠科技创新,促进节能减排,控制水体污染,改善水生态环境,保障饮用水安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条水专项是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工程,围绕国家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集中攻克一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关键技术。水专项设置六个主题;主题下设若干项目;项目由若干课题组成。

项目(课题)分为技术示范类、技术研究类和技术开发类。技术示范类主要开展重大关键技术研究、集成及工程应用示范,为示范区水质改善和饮用水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支撑;技术研究类主要开展共性污染治理技术、管理技术和经济政策研究;技术开发类主要开展关键设备、产品等的研制和产业化。

第四条水专项管理遵循以下原则:

(一)统一领导、资源整合。在水专项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发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作用,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加强与现有科技资源及成果的衔接,整合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以及国际合作的科技资源,发挥产学研结合的优势,集中力量开展科技攻关。

(二)突出重点、分类管理。水专项围绕国家水污染防治重点流域开展技术攻关和示范研究;针对不同类型项目(课题)实行分类管理,对重点流域的项目(课题)实行矩阵式管理。

(三)定期评估、注重实效。建立健全水专项监督评估与动态调整机制,对水专项组织实施过程中技术攻关进展、水质目标改善状况、技术应用效果等进行跟踪检查,确保取得实效。

(四)坚持公开、公正、公平。推行管理决策公开透明,鼓励公众参与,接受公众监督;引入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开展监测、监督和监理。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水专项的组织实施由国务院统一领导,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指导。科技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做好专项实施中的方案论证、综合平衡、评估验收和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工作。

水专项领导小组由国务院批准成立,对水专项组织实施承担领导责任。水专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部门优势,配合做好水专项的组织实施工作。

水专项牵头组织单位环境保护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以下简称“牵头组织单位”),在水专项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水专项的具体组织实施,是保证水专项顺利组织实施并完成预期目标的责任主体。

水专项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水专项办”)在水专项领导小组和牵头组织单位的统一领导下,承担水专项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水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的职能,负责水专项实施的日常工作。

水专项重点流域跨省协调领导小组、省级协调领导小组和示范项目(课题)所在地方政府负责组织协调和推动本辖区内相关项目(课题)的实施,负责配套保障条件的落实,参与项目(课题)的立项、监督检查、评估和验收等工作。

第六条水专项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制订水专项实施方案;

(二)批准水专项办、重点流域跨省协调领导小组、水专项总体专家组和主题专家组;

(三)审定水专项管理办法;

(四)审定并报送水专项实施计划;

(五)组织水专项实施情况监测和评估过程,指导督促水专项的实施;

(六)核准水专项实施方案或实施计划相关内容的调整,涉及重大调整时,商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提出意见;

(七)协调解决水专项牵头组织单位环境保护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之间以及实施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八)批复水专项项目(课题)立项;

(九)审定并上报水专项年度执行情况报告、总结报告、验收报告等。根据水专项任务完成情况,提出验收申请;

(十)负责对水专项保密工作进行指导等。

第七条水专项牵头组织单位的主要职责是:

(一)会同水专项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成立水专项办;

(二)组建水专项总体专家组和主题专家组;

(三)负责制订水专项管理办法和保密工作方案;

(四)负责制订水专项的阶段实施计划和年度计划;

(五)落实水专项实施的相关支撑条件;

(六)负责组织落实项目(课题)承担单位、任务和经费安排;

(七)组织对水专项项目(课题)的督促、检查;

(八)研究提出水专项组织管理、配套政策等建议;

(九)根据需要提出调整实施方案或实施计划的建议;

(十)定期向水专项领导小组汇报水专项实施进展情况;

(十一)负责水专项保密工作的管理、监督和检查;

(十二)组织对水专项项目(课题)的验收等。

第八条水专项办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与水专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间的沟通;

(二)对水专项实施工作进行指导;

(三)负责水专项信息的报送和水专项实施中有关问题的组织协调;

(四)承办水专项领导小组交办的事务;

(五)组织制订水专项的管理办法和保密工作方案;

(六)组织制订水专项的具体实施计划和年度计划;

(七)组织落实水专项实施的相关支撑条件,做好水专项与其他计划、重大工程的衔接;

(八)提出水专项项目(课题)承担单位的建议;

(九)组织对水专项项目(课题)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

(十)研究提出水专项组织管理、配套政策等建议;

(十一)根据需要提出项目(课题)的调整建议;

(十二)定期报告水专项的实施进展情况;

(十三)组织对水专项主题、项目、课题的验收。

第九条重点流域跨省协调领导小组根据需要成立,由牵头组织单位、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协调领导小组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重点流域相关项目(课题)组织实施过程中的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协调事宜。

省级协调领导小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地方政府环保、建设、科技、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组成,其成员名单须报水专项领导小组备案。主要职责是:组织落实本辖区水专项项目(课题)实施的配套保障条件及有关应用示范;参与对本辖区内项目(课题)的立项、监督检查、评估和验收工作。

示范项目(课题)所在地方政府主要职责是:落实本辖区内示范项目(课题)的各项配套保障条件;参与和配合示范项目(课题)的立项、监督检查、评估和验收工作。

第十条水专项设立咨询专家组、总体专家组、主题专家组、重点流域技术组,为专项管理提供咨询和技术支撑,为项目(课题)实施提供技术指导。

咨询专家组由水专项领导小组聘任,主要职责是对水专项宏观战略及发展的重大事项和决策提供战略咨询。

总体专家组是水专项实施的技术责任主体,配合水专项办做好水专项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总体专家组设技术总师和技术副总师,技术总师全面负责水专项总体专家组的工作,技术副总师协助技术总师开展工作。总体专家组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水专项技术方向和集成方案设计,以及总体进度把握;

(二)负责研究并提出水专项具体实施计划和年度计划的建议;

(三)负责水专项主题、项目间的协调;

(四)参与对水专项项目(课题)的检查、评估和验收工作;

(五)向水专项办提出任务调整或经费调整的建议;

(六)负责编制水专项年度研究进展报告、阶段成果报告、验收报告,并进行水专项成果集成。

技术总师、副总师要求是水专项领域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物,能够集中精力、主要从事水专项的组织实施。水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要求是水专项相关领域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优秀人才,能够将主要精力投入水专项的具体实施工作。

主题专家组是水专项主题实施的技术责任主体,对总体专家组负责。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主题技术方向和集成方案设计;

(二)研究并提出主题实施计划和年度计划的建议;

(三)负责本主题下设项目(课题)间的协调、交流,把握各项目(课题)的总体研究进度;

(四)参与对本主题下设项目(课题)的检查、评估和验收工作;

(五)向水专项办和总体专家组提出项目(课题)任务调整或经费调整的建议;

(六)编制主题年度研究进展报告、阶段成果报告、验收报告,负责主题成果的集成。

重点流域技术组由总体专家组、主题专家组的有关成员、地方政府代表等相关专家组成,对总体专家组负责。其主要职责是:

(一)协调重点流域内各主题、项目(课题)之间的技术关系;

(二)参与重点流域内项目(课题)的论证、检查、中期评估和验收;

(三)向水专项办和总体专家组提出重点流域项目(课题)任务或经费调整的建议。

第十一条水专项任务的承担实行法人负责制,法人单位是项目(课题)实施的责任主体,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对项目(课题)任务完成承担相应责任。项目(课题)参与单位配合承担单位做好项目(课题)相关任务。

第十二条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基本条件和主要职责

(一)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基本条件

1、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等企事业单位。

2、科研单位在相关领域应具备良好的科研基础,取得了高水平、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和研究团队。原则上必须主持或参与过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如863、973计划、支撑计划等)。企业的注册资金不少于所申请项目(课题)的总经费,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相关的工程业绩和工程经验。

对个别未主持或参与过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但又具有独特优势的科研单位,应征求水专项总体专家组和相关省级协调领导小组的意见,并报水专项办批准。

3、项目(课题)参与单位之间专业优势互补,与承担单位能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合作。

4、对于产品设备或装备开发、示范工程建设及运行,以及具有较好市场化推广前景的关键技术研发的课题,应以企业为主体或吸纳企业参与。

5、过去两年内没有不良信用记录。

(二)项目(课题)承担单位的主要职责

1、严格执行项目(课题)任务合同书的相关条款。

2、提供和协调落实项目(课题)实施配套保障条件。

3、为项目(课题)实施提供财务、知识产权、固定资产和科技档案管理。

4、督促、检查项目(课题)实施进度,协调项目(课题)执行过程中的相关事宜。

5、提出变更项目(课题)负责人申请,但必须充分说明理由,逐级上报审批。

第十三条项目(课题)负责人的基本条件和主要职责

(一)项目(课题)负责人的基本条件

1、主持或主要参与过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在相关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知名度,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具有较强的责任心,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强;能够投入足够的时间和主要精力。

2、项目负责人同期只能主持1个项目,同时可主持本项目下的1个课题,不得主持其他项目下的课题。

3、课题负责人同期只能主持1个课题,同时可参加1个课题。课题参与人员同期最多只能参与2个课题。

4、项目(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应符合第十二条(一)款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基本条件。

5、过去三年内没有不良信用记录。

(二)项目(课题)负责人主要职责

1、严格按照项目(课题)任务合同书的要求,完成项目(课题)研究任务和考核指标。

2、严格按照项目(课题)预算书合理使用经费。

3、项目负责人督促、检查课题任务的实施,组织课题间的协调和交流。

4、报告项目(课题)年度执行情况、阶段总结和重大事项。

5、编制项目(课题)验收申请报告和验收材料。

第三章实施计划与立项

第十四条根据水专项实施方案,牵头组织单位组织总体专家组编制主题实施方案,报水专项领导小组批准。

第十五条牵头组织单位依据水专项实施方案和主题实施方案,组织编制阶段实施计划和年度计划,经水专项领导小组审核后,报三部门综合平衡。

牵头组织单位根据三部门综合平衡意见,组织修改完善阶段实施计划和年度计划,编制水专项预算分配建议方案,报水专项领导小组,并由领导小组组长单位将预算分配建议方案报送财政部,抄送科技部和发展改革委。

第十六条项目(课题)立项程序包括:项目(课题)实施方案编制、实施方案申请与形式审查、实施方案论证、项目(课题)立项批复与签订任务合同书。

第十七条项目(课题)实施方案编制。根据水专项实施方案和主题实施方案,牵头组织单位组织省级协调领导小组和主题专家组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总体专家组负责技术把关。项目承担单位组织有关单位编制课题实施方案或课题申报指南、标书,主题专家组负责技术把关。涉及重点流域的项目(课题)实施方案编制,由总体专家组和重点流域技术组负责技术把关。

第十八条项目(课题)实施方案论证申请与形式审查。技术示范类项目(课题)由有关省级协调领导小组提出论证申请;技术研究与技术开发类项目(课题)由有关编制单位提出论证申请,并经主题专家组同意。申请材料报水专项办,经形式审查合格和牵头组织单位同意后,由水专项办组织对项目(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论证。

第十九条项目(课题)实施方案论证。

(一)项目(课题)实施方案论证的重点是项目(课题)研究目标、考核指标和预期成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的合理性和创新性、技术示范的典型性与配套保障条件的落实情况、经费预算的合理性、承担单位和负责人的基础条件和优势、组织实施方式的合理性等方面。

(二)水专项办组织项目(课题)实施方案论证,成立由总体专家组、主题专家组、相关流域治理规划编制组专家和其他技术、财务、管理方面的专家组成的项目(课题)论证委员会。项目(课题)实施方案论证采取论证答辩会的方式进行,必要时与实地调研相结合。

(三)水专项任务落实以保障总体目标的实现为前提,坚持公开、公平的原则,项目(课题)承担单位的遴选采用定向委托、择优委托和招标等方式。对于产品、设备和材料等研制和产业化课题,鼓励企业参与,原则上采用择优委托或招标的方式。

(四)有关单位根据综合论证意见修改项目(课题)实施方案和预算,将修改后的材料报水专项办,由水专项办形成项目(课题)启动和承担单位的建议,经牵头组织单位审核,报水专项领导小组批准。

第二十条根据三部门综合平衡和水专项领导小组批准结果,水专项领导小组批复水专项项目(课题)立项。

第二十一条项目(课题)任务合同书的签订。根据项目(课题)立项批复,牵头组织单位与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及相关责任单位签订任务合同书,加盖水专项合同专用章。对于保密项目(课题),由水专项办与项目(课题)承担单位签订保密协议。

(一)项目任务合同书的签订。对于技术示范类项目,牵头组织单位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项目任务合同书,相关省级协调领导小组作为项目配套条件保障方;对于技术研究类和技术开发类项目,牵头组织单位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项目任务合同书。项目任务合同书也应包括项目承担单位与参与单位签订的项目任务和经费分配协议。

(二)课题任务合同书的签订。对于技术示范类课题,牵头组织单位会同项目承担单位与课题承担单位签订课题任务合同书,相关示范项目(课题)所在政府代表部门作为课题配套条件保障方;对于技术研究类和技术开发类课题,牵头组织单位会同项目承担单位与课题承担单位签订课题任务合同书。课题任务合同书也应包括课题承担单位与参与单位签订的课题任务和经费分配协议。

第四章实施与管理

第二十二条加强项目(课题)实施的监督检查和评估。水专项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和评估包括:年度执行情况报告、现场检查、实施效果监测、评估等形式。按照项目(课题)任务合同书,牵头组织单位组织总体专家组、主题专家组、省级协调领导小组等对(项目)课题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并督促项目(课题)配套经费等相关配套条件的落实。

第二十三条项目(课题)年度执行情况报告。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按要求编制项目(课题)年度执行情况报告,省级协调领导小组、示范项目(课题)所在地方政府编制项目(课题)配套保障条件的落实和执行情况报告。牵头组织单位组织主题专家组、总体专家组形成水专项主题和专项年度执行情况报告,报水专项领导小组审定。

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应及时报送项目(课题)研究进展和重大研究成果,总体专家组、主题专家组应及时凝练专项和各主题的重大成果并报送水专项办。

第二十四条项目(课题)现场检查。水专项办组织对项目(课题)执行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对部分重点项目(课题)或者上一年度执行情况较差的项目(课题)进行重点检查。根据现场检查的情况,水专项办形成项目(课题)现场检查报告,经牵头组织单位审核后,报水专项领导小组。

第二十五条项目(课题)实施效果监测。水专项办委托专业监测机构对示范区水质、示范工程和依托工程污染物削减等情况进行监测。监测结果作为项目(课题)中期评估和验收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六条建立水专项评估机制。水专项办组织力量或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水专项任务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实施周期在三年以上的项目(课题)应进行中期检查或评估。根据检查或评估结果,由水专项办或第三方评估机构形成评估报告,经牵头组织单位审核后,报水专项领导小组。

第二十七条建立健全示范工程监理制度。水专项办会同省级协调领导小组委托专业监理机构对水专项项目(课题)示范工程进行全程监理。根据监理意见,水专项办提出相关建议,经牵头组织单位审核后,报水专项领导小组。

第二十八条组织水专项阶段总结。水专项每个5年计划的最后一年组织进行阶段总结。水专项办组织总体专家组和主题专家组编制水专项阶段总结报告,经牵头组织单位审核后,报水专项领导小组批准。

第二十九条加强水专项的验收工作。水专项验收分为课题验收、项目验收、主题验收和专项验收四个层次。

在牵头组织单位领导下,水专项办组织或委托省级协调领导小组和项目承担单位组织课题验收,组织对项目和主题验收,验收结果报水专项领导小组。水专项领导小组根据水专项主题、项目(课题)验收情况提出专项验收申请,科技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负责组织验收。

第三十条重点流域项目(课题)实行矩阵式管理。重点流域跨省协调领导小组负责流域层次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协调事宜,各有关省级协调领导小组负责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项目(课题)执行的协调,并落实相关配套保障条件;重点流域技术组负责本流域所有项目(课题)的技术协调,各主题专家组负责本主题下项目(课题)的技术协调。

水专项办组织重点流域技术组对重点流域项目(课题)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验收,组织总体专家组和重点流域技术组编制重点流域年度执行情况报告和阶段总结报告,提出流域内项目(课题)调整的建议,经牵头组织单位审核后,报水专项领导小组审定和批准。

第三十一条项目(课题)调整或撤销。水专项项目(课题)一经批准并与相关责任方签订任务合同书后,必须严格按照任务合同书的要求执行,原则上不作调整或撤销。对出现下列情况,确需调整或撤销的,应执行相关的调整或撤销程序。

(一)根据检查或评估结果,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未严格履行任务合同书的要求,项目(课题)执行存在重大问题时,由水专项总体专家组和主题专家组向水专项办提出项目(课题)调整或撤销的建议,并视情况全部或部分追回下拨经费,经牵头组织单位审核并提出书面意见,由水专项领导小组审批,报三部门备案。

(二)由于不可抗拒的客观原因需要调整或撤销的项目(课题),由水专项总体专家组、主题专家组或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向水专项办提出调整或撤销建议,并详细说明调整或撤销的理由,经牵头组织单位审核并提出书面意见,由水专项领导小组审批,报三部门备案。

(三)对于保密项目(课题),调整或撤销按照保密要求进行。

第五章资金管理

第三十二条水专项经费来源于中央财政投入、地方财政投入以及企业、金融机构和社会资金投入。中央财政投入主要用于水专项实施过程中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和公益性研究,以及企业竞争前的共性技术和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等,地方财政投入和企业等资金投入主要用于技术的工程示范、产业化及相关研究。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社会资金应统筹安排、使用和管理。

第三十三条牵头组织单位根据财政部核定的分阶段概算和年度预算控制数按照部门预算管理的有关要求组织编制年度预算建议,水专项领导小组审核后,报财政部,抄送科技部和发展改革委。

第三十四条财政部正式批复牵头组织单位水专项年度预算,由牵头组织单位按照财政资金支付管理的有关规定向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拨付经费。

第三十五条统筹使用各方面的资金投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省级协调领导小组、示范项目(课题)所在地方政府应确保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来源于中央和地方财政的专项经费,严格执行国家预算管理和财政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其他来源资金,按照“谁出资、谁监管”的原则和相应的管理规定进行管理。重大专项资金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单独核算、专款专用。

第三十六条水专项办委托中介机构对项目(课题)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专门的财务检查。水专项财务检查和评估的结果,将作为调整项目(课题)预算安排、按进度核拨经费的依据。

第三十七条水专项的资金使用要严格按照有关审计规定进行专项审计,保障经费使用的规范、有效。

第三十八条水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根据财政部有关规定另行制定。

第六章人才、知识产权和资产管理

第三十九条水专项积极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参与水专项科技攻关,鼓励中青年科技骨干承担水专项项目(课题),凝聚和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开发人才队伍。

第四十条水专项有关组织实施管理机构要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严格执行科技部《关于加强国家科技计划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规定》。水专项课题形成的知识产权,其归属、使用和管理按照《关于国家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成果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水专项项目(课题)实施形成的研究成果,包括论文、专著、专利、软件、数据库等,均应标注“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资助”字样及项目(课题)编号,不做标注的成果,评估或验收时不予认可。

第四十二条项目(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无形资产,属国有资产,由项目(课题)承担单位负责管理和使用。项目(课题)研究成果转化及无形资产使用产生的经济效益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三条用水专项经费购置或试制的固定资产属于国有资产,资产的管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保密、档案及其他

第四十四条水专项组织实施过程中实行保密制度。水专项保密管理实行第一责任人制度,各相关单位和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的保密规定》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档案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

第四十五条水专项建立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将水专项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档、文字资料、声像资料、照片、图表、数据信息等档案进行及时收集、整理和归档。水专项档案管理的具体要求另行制定。

第四十六条水专项建立规范、健全的科学数据和成果的共享机制。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应按照水专项办有关科学数据共享和信息管理的规定,按时上报项目(课题)有关科研数据和成果。水专项办建立项目(课题)数据和成果库,实现信息公开、资源共享。

第四十七条水专项办负责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并与重大专项信息管理平台相衔接。信息内容主要包括水专项实施方案(公开版)、实施计划、项目(课题)立项、经费预算、监测评估、验收和成果等信息。相关单位或个人涉及水专项的重要信息,需要报水专项办批准。

第四十八条结合水专项目标的实现,水专项办制订系统的引进消化吸收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方案和措施。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开展有关重大国际合作活动,由水专项办批准,水专项牵头组织单位核准。

第四十九条水专项实行科研人员信用管理制度,对参与和执行水专项的相关人员在立项、检查、评估和验收中的相关信用状况进行客观记录和评价,将信用评价结果作为水专项管理与决策的重要依据。

第五十条水专项牵头组织单位对在水专项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人员或单位给予表彰。

第五十一条对于在申请、评议、评审、评估、检查、执行和验收过程中发现的弄虚作假、行为,以及违规操作或因主观原因未能完成合同任务并造成重大损失者,水专项实行责任追究制度。情节较轻的公开通报直接责任者,终止相关项目(课题),清理账目与资产;情节较重的在一定时期内取消直接责任者承担水专项任务的资格;构成违法违纪的,建议相关部门对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

项目经理专业技术总结篇(11)

2基于IPD的技术中心管理模式构建

技术中心的组织模式直接影响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绩效,而每种组织模式适应的企业类型也不尽相同,建筑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和改进。目前我国建筑企业集团技术中心的组织结构一般分为3个管理层次。1)决策层决策层又分为技术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技术中心重大问题的决策,由集团主管科技创新及相关业务部门领导共同组成。专家委员会的职责是对技术问题进行咨询、评价等工作,由集团内部高级专家和外聘专家组成。2)管理层管理层一般设在集团总部,由技术开发处、综合办公室、信息中心组成,主要负责技术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3)操作层操作层主要负责科技项目的具体实施,一般由区域技术中心、专业技术中心和分公司技术中心组成。建筑企业技术中心运行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信息传递、各利益相关者协调、项目各类数据收集、资料文档查询等问题,技术中心内部上下级部门、同属部门以及研发项目各参与方之间应保持良好的信息传递、处理和反馈通道,以保证各参与方及时了解项目的实际状况以及完成本职工作所需的各种信息,从而更好地完成任务[10]。因此技术中心需要一个集成化的组织环境,通过IPD建立一个集成平台,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行。基于IPD的技术中心组织模式如图2所示。基于IPD的技术中心管理模式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改革研发管理,而是技术中心的一个战略转型,技术中心办公室通过IPD平台可以在进行项目决策和分配科研资源时,以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角度来考虑,从而保证了项目目标和企业战略目标的一致性,实现了技术中心多个科研项目之间资源的最优分配[11]。集团技术中心拥有大量的科研资源、优秀的人才资源及设备资源;而且各技术中心具有技术相关性,科研项目之间具有很强的应用转移关系,所以不同的项目会提供和组织研发不同的科研资源。通过IPD平台建筑企业技术中心的不同专业领域的科研人员可以在共同的平台上讨论工作,取长补短,促进了集团技术中心之间的信息交流,充分整合优化了技术中心与项目部研发的资源。

3基于IPD的技术中心的运行流程

建筑企业建立IPD共享平台,将技术中心总部、各分公司技术中心、项目部下属技术部紧密联系到一起,随时进行技术难题的攻克、技术的创新。整个基于IPD的技术中心的运行流程如图3所示。建筑企业管理层最底层,项目层次遇上技术方面的难题,首先通过IPD平台,跟具有相关技术的项目部进行沟通,共享彼此的科研资源并进行讨论,如果难题得到解决,则项目部将技术方案共享到IPD平台;如果此技术难题未得到解决,则上报所属分公司技术中心,分公司技术中心可以通过IPD平台来获取与此技术难题有关的内容,这些内容来自各分公司技术中心以及技术中心总部的技术资源。如果分公司能够解决,则分公司可以通过IPD平台传达给项目部;如果分公司不能解决,则分公司技术中心将其上报给技术中心总部。技术中心总部研发部门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可以直接将其通过IPD平台传达给项目部,也可以先传达给分公司技术中心,再由分公司技术中心传达给下面的项目部,同时平台上的信息集成部分要及时更新关于这个技术难题的资料;如果技术中心研发部门没有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就通过IPD平台传达给专家委员会或者外部的技术研发市场,与其共同进行研发工作,有效利用各类技术资源直至项目技术难题的攻克。从建筑企业基于IPD平台技术中心的运行流程图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出,IPD平台除了担任提供交流沟通的信息平台外,还是一个实时更新的技术资源库。结构体系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平台分享或者查询自身需要的技术资料,并且随时更新。

4基于IPD的技术中心管理模式的优势分析

4.1集成管理技术中心的研发资源

建筑企业集团通过IPD共享平台可以将科研资源按照不同的专业领域进行合理分配,将分公司技术中心的资源集中到集团总部进行集中管理,让研究重叠的项目部门临时组建一个具有针对性的组合项目,避免技术共性导致的重复创新和科研资源浪费。而且基于IPD平台,技术中心办公室的运行流程可以更加专业化、规范化,各分技术中心在各自领域也可以提升研发能力及积累经验。

4.2更好地适应多项目管理

基于IPD的技术中心管理体系是一种支持不同项目研发的管理体系,并且加强了技术中心组织机构的扁平化,使技术中心各部门间可以进行无障碍沟通,信息交流更顺畅。集团技术中心通过IPD平台可以随时掌握下属技术中心项目的最新进展、更全面地了解市场需求,同时实现了科研项目部目标与公司战略目标的统一,实现集团的利益最大化。

4.3强化技术中心的过程管理

基于IPD的建筑企业技术中心可以促进企业的协同工作及集约化管理,提升企业管理和生产技术创新;在新产品研发过程中,系统提供一个企业内部人员专业信息的共享平台,并且可以建立以IPD系统为框架的集成工作环境,培养出专业化的建筑业信息化人才,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又降低了新产品开发成本;技术合作可以共享信息和研究成果从而提高研发效率,同时,也可以实现企业间研发机构的协调,消除研发重复投资,承担单个分技术中心无力独自承担的研发项目;还可以提供可视化的方法,供开会人员通过网络会议来讨论具体的设计问题,提高行业的信息化水平,推动建筑业的技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