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钢琴教学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2-28 15:48:13

钢琴教学论文

钢琴教学论文篇(1)

其中钢琴普修课为二人一节课,主修课则是一人一节课,同时普修声乐、管弦乐两年,使学生到达“一专多能”的培养要求,以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需要。高师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固然对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起到良好的作用,但这种课程设置周期较长,课程频率低,教学成本高,更重要的是中小学教师招考的报考条件不利于独立学院毕业生,使其在就业上面临很大的制约,难以与高师毕业生竞争,增加独立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二)照搬音乐学院钢琴教学模式的弊端

音乐学院是以培养高、深、尖的专业化音乐人才为目标的,其钢琴教学注重钢琴的演奏能力、表演能力,培养学生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在钢琴课程设置上以“一对一”教学为主,同时开设多门与钢琴演奏相关课程,如钢琴艺术史、钢琴音乐欣赏、钢琴教学法等。这种课程模式对培养我国钢琴专业人才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另一方面,社会对钢琴专业人才的需求十分有限,毕业生就业面临巨大压力。由于独立学院的生源质量与音乐学院存在很大差距,相当部分的学生入学时钢琴程度都比较浅,即使个别学生毕业时能够演奏几首难度较高的独奏作品或是开独奏音乐会,其演奏能力与音乐学院学生相比还是相距甚远,难以胜任与钢琴演奏相关的工作,就业形势令人担忧。因此,独立学院的钢琴课程教学模式既不能生搬高师“一专多能”的培养模式,更不能效仿音乐学院的“精英化”培养模式,而是应该从学生的就业实际问题出发,按需所教,制定符合独立学院发展的钢琴教学模式。

二、福州大学至诚学院钢琴教学改革的设想

福州大学至诚学院音乐系自2005年创办以来,为社会输送200多名音乐专业毕业生,仅有20%左右的毕业生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或是专业文艺团体工作。这一方面是由于福建省教育厅对中小学教师招考条件的设置不利于独立学院毕业生,另一方面是因为独立学院毕业生与高师、音乐学院毕业生在专业、综合能力等方面确实存在一定差距,难以与之竞争,因此导致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低下。与此同时,社会钢琴教学市场依旧火热,但合格、规范的钢琴教师队伍远远不能满足庞大的琴童队伍,对钢琴略知皮毛的毕业生都涌入到钢琴教学的大军之中,至诚学院音乐系毕业生很大一部分也投身其中,在各个艺术培训机构、琴行任职,从事钢琴教学工作。针对这一现象,笔者以为至诚学院的钢琴教学应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需求。

(一)制定务实的钢琴教学目标

至诚学院的钢琴教学应以职业需求为导向,跟市场接轨,接地气,以社会钢琴基础教学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合格、规范的钢琴基础教育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社会钢琴教学市场规范化进程,从而为我国钢琴教育事业的推广和普及做出一份贡献。根据这一培养目标,在原有的钢琴演奏、钢琴伴奏、钢琴教学法等课程基础上,还应增设教育心理学,钢琴教材分析,钢琴教学实践,少儿钢琴教育,成人钢琴教育等相关选修课程,为培养合格、规范的社会钢琴教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综合多样的钢琴教学形式

长期以来,高校钢琴教学是以传统的个别课和数码钢琴集体课两种教学形式为主。个别课,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辅导、示范,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较快地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钢琴教学形式。但对于没有钢琴基础或是钢琴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个别课无法涉及更多的音乐基础知识,教学进度慢,“重复”教学多,学生兴趣不大,同时又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数码钢琴集体课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综合教学,能够加快学习进度,提高学习效率,强调钢琴技能与乐理、视唱、和声、伴奏等音乐理论课程的有机结合。但由于集体授课难以照顾到学生的个性,教师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进行针对性辅导,在学生达到一定钢琴程度后,能力分化日趋明显,这种“大锅饭”式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进步较快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只适用于钢琴初级教学。笔者以为,至诚学院钢琴教学可以在结合个别课和数码钢琴集体课两种教学模式的同时,根据教学时期、学生程度,分成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三种授课形式。集体课:安排在第一学年。根据新生的钢琴程度、摸底评测结果分为入门班,提高班两种不同程度的班级,10-20人为一班,每个班按照统一的教学进度授课。小组课:安排在第二学期-第四学期。通过第一学期的钢琴学习,学生钢琴程度分化逐渐明显,将钢琴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排在一组,4-6人为一组,进行小组授课。这样,在解决同一程度存在的共性问题的同时,又能避免重复性教学,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个别课:安排在第三—第六学期。这时期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都得到较大的提高,程度分化也更加突出,需要进行个别授课,以更好地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地提高钢琴演奏水平。三种钢琴教学形式综合应用,既可以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资源,又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根据第二、第三学期末成绩进行重组,即原来上小组课的学生通过努力可以“晋升”到个别课;原来上个别课的学生由于不够努力将编排到小组课,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三)选择实用的钢琴课程教材

以培养社会钢琴基础教育人才为主的教学目标,决定了在钢琴教材的选择上一定要注重实用性。在钢琴集体课教学中,李和平编著的《现代钢琴集体课教程》可以说是一套使用最广、实用性强的钢琴集体课教程。这套教材在训练钢琴弹奏技巧的同时,综合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即兴伴奏等教学内容,强调学生听觉、记忆、视谱、视奏、创造力等音乐素质训练和能力的全面培养。此外,薛庆编著的《数码钢琴集体课教程》、李美格主编的《全新数码钢琴集体课教程》、唐艺主编的《钢琴集体课教程》等教材都是优秀的钢琴集体课程教材,包含基础理论知识、基本训练、练习曲、乐曲、视奏与移调、歌曲配弹、合奏练习等,程度为从入门到车尔尼599中后部,适用于独立学院非钢琴演奏专业的钢琴初学者使用。在钢琴小组教学中,应注重提高学生钢琴技能的同时,强调钢琴学习的综合性,可以选用高等学校音乐学本科钢琴专业教材。如李和平主编的《钢琴》,韩林申主编的《钢琴基础教程》,黄瑂莹主编的《钢琴教程》,上海音乐学院钢琴基础课教研室编纂的《新编钢琴基础教程》等。这些钢琴教材都是由浅入深,分级教学,每个级别都包含相应程度的基本练习、练习曲、复调乐曲、大型乐曲、中小型乐曲、歌曲伴奏、四手联弹等内容,都是优秀的本科钢琴教材。但这些钢琴教材初、中级程度的,不同时期风格的作品较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选择具有代表性、实用性的中小学中外乐曲作为补充内容。在钢琴个别课教学中,教材的选用更为广泛、自由,但不要盲目追求难度高的曲目,应从学生实际能力出发,在适当提高曲目难度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今后教学的实际需要。同时将钢琴教学法、钢琴弹奏理论、钢琴教材使用融入教学中,使学生掌握钢琴弹奏技能的同时学习钢琴弹奏理论和钢琴教学法,为学生之后的钢琴教学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钢琴教学论文篇(2)

2.高师流行钢琴音乐的教学初探

2.1准确了解当前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确定教育方向

钢琴文化,他有着悠长的音乐艺术文化历史和浑厚的音乐艺术文化底蕴,钢琴乐曲以其曲艺内涵深奥,演奏技艺复杂,各学派风格迥然等诸多特点,垒砌出了较高的钢琴文化艺术的门槛。很多的历史中著名的钢琴演奏艺术家的成名之路都是及其坎坷的,在他们的一生中的很多年中都经历过几次的大起大落,直至中年,晚年甚至身死后才被世人所了解,所接受,才铸就了他们在钢琴艺术生涯中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回归现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的加快,高效率的生活步伐使得古老的钢琴艺术受到了很大的制约,这很多年都难以的到较高的发展。现在的音乐领域几乎全被流行音乐所占据。社会大众对高尚艺术的理解能力和喜爱程度日渐减少。而流行音乐的脍炙人口,个性鲜明,再给歌曲中加入歌词,使得流行音乐更加的浅显易懂,从而流行音乐得到了众多人们的喜爱。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现在社会中对流行音乐的需求已经超过了对高雅艺术的追求。所以我们的教学方向也应当迎合现在的社会需要,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需求,符合流行音乐需求的钢琴音乐师。从传统教育教材及流程与流行钢琴音乐特点这两方面中找到他们的契合点,摒弃陈规,研究出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让我们培养出来的音乐师能够学以致用,真切的得到可以使用的知识。所以,培养出掌握钢琴弹奏技巧,能够很好的认识流行钢琴音乐的音乐师就是我们现在应该培养教授学生的大方向。

2.2解剖自身,找准教育过程中的偏差并寻找方法改正

长期以来,钢琴音乐教育的传统方式是以教授学生音乐以及钢琴的基础知识,加入钢琴的弹奏技巧,长期的钢琴弹奏训练和许多著名钢琴乐曲弹奏的积累,用相应难度的钢琴弹奏曲目为标准,当作考核学习者对钢琴弹奏的掌握程度的评价。从现在的社会需求和人们的认知角度来看,这其中显然是出现了偏差。我们培养出来的钢琴师在毕业后是要面向社会的,他们在这里学习的目的是在走出校门后,能够凭借在学校中所学得的知识和能力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所以传统的钢琴教育方式那种音乐知识与钢琴弹奏技巧的积累并不能带给学生们很多以后能应用的到的知识和能力。我们不仅仅要教授他们音乐基础知识和钢琴弹奏技巧,更重要的,我们还要教给他们如何利用学到的知识和技巧,结合社会中对钢琴师的需要而展现出他们的才华,创造出他们的价值。在传统钢琴教育中,钢琴演奏的独立性很强,演奏中讲求弹奏技法和对音乐的理解,弹奏时将自己对乐曲的理解用所掌握的弹奏技法结合,用钢琴为器具表达出来,让听者能够感受到乐曲中和弹奏者所要表达的情绪。但当今流行钢琴音乐已经走向和其他多种样式的乐器乃至电子音配合,来演绎当红的流行音乐。现在的钢琴乐,已不再孤独。随之而来的,两架钢琴合奏,四手连弹,钢琴与其他乐器合奏,与其他多种乐器合奏,与电子音合奏等等。这些能力就是我们要教授的东西。我们要让他们在走出校门之前就已经熟悉甚至掌握到这些在学校外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法。

2.3结合现在的流行钢琴音乐中很多成功的例子教授其中技巧

何谓流行音乐。《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的解释是“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描述的情感世界简单、质朴、直接、现实,它注重情感的宣泄和交流,在内容上直面人生,生活气息浓厚,在形式上较短小精炼,音域偏窄,易于表达、传唱,亦称“通俗音乐”。通俗又被解释为浅显易懂。那么不难理解,流行钢琴音乐就是通俗钢琴音乐,就是浅显易懂的钢琴音乐。在流行钢琴音乐的教授过程中,引入时下诸多的成功流行钢琴音乐,对促进学生的学习欲有较高的成效。如法国钢琴演奏家理查德克莱德曼弹奏的具有浓厚中国曲风的《梁祝》,著名音乐明星周杰伦的歌曲《不能说的秘密》,光良的歌曲《童话》等等的很多众所周知并广受喜爱的曲目。吊起学生的兴趣,教授其中应用的技巧和合奏技法。用教材中的课程和实际的应用相结合的方式教授学生来学习,让学生们能够真切的体会到教材中所提到的知识项点,技术难点。认准,吃透教材中的知识项点,熟悉,熟练的掌握教材中的技术难点。不仅让学生能够理解在特定情况下运用出的这些知识和技法,还能想到这些学到的知识和技法在其他的实际应用情况下也能够运用的到,并且运用的很好。学以致用才算是真正的学会,学懂,学透。

2.4注重培养学生对钢琴音乐的理解能力,合奏能力以及即兴发挥

钢琴教学论文篇(3)

(1)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速度和节奏。

音乐的速度和节奏变化影响着作品的表情达意。同一首曲目若变换速度,音乐情感的表达就会出现巨大反差。举例来说,哀乐往往节奏缓慢低沉,但是如果加快节奏,就会变成欢快的音乐。所以学生准确和扎实的速度感觉是基础。节奏是音乐的脉搏,表现着作品的情感。由于钢琴作品的风格不同,如交响曲、催眠曲、小夜曲等不同的风格对节奏也有着不同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作品予以正确讲解和良好的示范演奏。学生在钢琴弹奏的时候往往把握不好节奏和速度,有的是过于紧张或随意,有的是因为指法和力度不够,这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专门指导。

(2)对乐曲的独特认识。

在有了扎实的技术基础之后,想要完美的表现一首作品,还需要对作品做出合理的诠释和处理,要把谱子背后的意义读出来。比如德彪西的作品,他是印象派的代表人物,演奏他的作品,就要对作品的朦胧性和不确定性进行格外的关注,倘若缺少了特别注意,那么印象派钢琴的表现力,也就无从谈起了。

2强化学生的音乐基础素质

(1)注重听觉的训练。

“用耳朵练琴”是钢琴教学中强化学生音乐基础素质重要的一环。音乐是诉诸听觉的艺术,听觉的感知能力直接影响对作品的把握。“钢琴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教会学生倾听自己的琴声,这里的听不是随随便便的听,而是要通过听来发现自己的不足,这种听的过程要全身心地投入,要充满了对乐声的追求,还要凭借丰富的想象去进一步表达。”也就是说,要用听来感知曲作家的创作意图,通过与自己弹奏琴声的对比来发现是否很好地表达了内容。具体到教学环节中首先要让学生建立对优秀钢琴演奏的感知,然后在学生弹的过程中引导他们学会倾听,能够分辨出弹奏出现失误的地方。

(2)注重学生演奏表演能力的培养。

传统的钢琴教学较多重视技能的操作性练习而忽视技能的驾驭,也就是说学生往往只是单一性的掌握了技巧,但是面对不同的作品,学生不知道何时使用何种技巧来表现作品。由于钢琴演奏涉及复杂的心理境界和思维活动,加强心理学理论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注重学生演奏方法的培养势在必行。以属于心理学范畴的“内心视象”为例,“内心视像”又称为内心的视觉表象,分为再现内心视象和再造内心视象。再现内心现象是将过去看过或者经历过的映象通过记忆在脑海里重现,再造内心视象则是对信息源进行想象的结果。举例来说,钢琴演奏中对演奏动作的记忆就属于再现内心视象,通过引导学生将看过的教师示范演奏或名家的演奏动作反复在脑海里再现,把外部视象逐渐转化为内心视象,进而习得最佳表演动作记忆,这样学生就能在演奏记忆的指引下形成相似于教师或名家的演奏动作,再假以时日不断练习自然能够提升自身的演奏表演能力。

3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音乐是作为一种文化具体而存在的,它的发展是与社会环境以及民族文化的变迁有密切关系的,这对于我们钢琴教育来说,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钢琴音乐本身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与其他各类文化有着必然的联系,在文化艺术繁荣发展的今天,钢琴音乐与其他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都存在相互交叉的现象。学科的交叉要求教师以一种兼容并包的心态从多视野多学科的角度引领学生从不同维度认识音乐,认识钢琴演奏。具体来说,钢琴教育不仅有技巧的传授,还应有各种音乐理论知识,并使这种音乐文化素养的培养贯穿于每一节课和每一首作品的处理中。此外,文学、美学、哲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都应给学生开出相应的阅读书目,并且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对相关知识予以引申和介绍,课后开展学生之间的读书心得交流,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钢琴教学论文篇(4)

二、如何改进高校钢琴教学模式

(一)设置多元化的钢琴课程

在高校钢琴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改变传统的每周一课或者两课课程设置模式,设置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社会对于音乐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要求音乐人才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和钢琴演奏能力。单一的课程设置很难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限制了学生学习多元化知识的过程,也使得钢琴课变成一堂机械生硬的技能课。因此,要改变高校钢琴课堂设置,结合钢琴学科的特点和高校音乐学生的优势,采用集体课与小课结合的模式,注重集体课中教授基础理论与钢琴技能,在小课中针对部分学生疑难问题强化学生钢琴演奏水平及即兴伴奏能力,两者形成一种合力,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和艺术修养,推动课堂教学质量逐渐提高。

(二)设置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在高校的钢琴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要积极地设置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综合演奏能力得到提高。首先,要促进高校钢琴集体课教学内容的多元化。钢琴集体课针对的是全体学生,因而要关注到哪些演奏知识与技能较差的学生,在授课的时候要尽量选择乐理知识、视奏、即兴演奏、节奏等一体的综合课程。在集体课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好集体课的优势,加强对学生的功能性和声练习,强化学生的键盘运用能力和伴奏能力,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如多媒体技术及电脑技术平台提高学生的视听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基础知识、视奏能力和即兴能力得到训练,促进全体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提高。其次,要促进小课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在传统的钢琴小课教学中,教师仅仅注重对学生钢琴演奏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高校钢琴小课教学中,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结合高校教学的特点,注重综合型音乐人才的培养。小课教学要增强学生弹唱基本功的训练,强化学生的弹唱意识和弹唱能力培养,通过运用一些简单的乐谱训练学生的伴奏能力,提高学生的弹唱技能,观察和指导学生改正弹唱中出现的错误,增强学生的伴奏经验。最后,要促进钢琴即兴伴奏教学的多元化。钢琴即兴伴奏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高校钢琴教师培养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演奏能力逐渐提高,还能够增强学生对钢琴乐曲的理解,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从而提高音乐素养,实现音乐创作。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钢琴即兴伴奏的认识,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处理好钢琴弹奏、伴奏与即兴伴奏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即兴伴奏理论知识的培养,对学生展开有计划、分层次和分阶段的教学,在培养学生即兴伴奏能力的同时保障学生个体,促进学生全面掌握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和技巧,实现即兴伴奏能力的提高。

(三)设置多元化的考核机制

钢琴教学论文篇(5)

二、示范演奏要注意哪些问题

在教学示范要做到有的放矢,明确示范的目的,有些教师没有明确目的,虽然具备良好的演奏技巧,但没能科学合理的运用示范演奏,最后使得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

(一)明确示范演奏的目的。

钢琴教学课程中的示范,不同于音乐会的演奏,不必完整的演奏整首作品,在几十分钟的课堂上,音乐作品有些长达几十分钟,完整示范演奏全曲也是不现实的。课堂上的示范演奏不但可以片段性的,还可以分声部,单乐句甚至单音的示范。不仅要示范美的声音,正确的声音,还要会模范学生错误的声音,以便学生学会对比,辨别正确的声音。有些教师在做示范没有明确目的,只是将乐曲流畅的整首弹奏下来,未能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师范和讲解,达不到预想教学效果。例如,当学生弹奏乐曲总出现中断,这时要分析中断的原因,如若是技术问题导致接不下去,这时教师可以在中断的地方进行示范,(而不是整首乐曲示范),并加以剖析讲解,逐一解决“衔接”的问题。这样才能更有效解决弹奏中断不流畅的问题。

(二)动作的规范性和可模仿性。

教师的示范将是学生模仿的版本,从弹奏的动作到音乐的起伏变化,细节的处理,甚至教师下意识的一个动作,都将成为学生的模范对象。因此,在示范时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教学对象)的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例如在给初级阶段的学生示范弹奏音阶琶音,教师就要用慢的速度进行示范,不能自我炫技,否则,会导致学生模仿快速弹奏,即使教师不断的强调学生要慢练,但由于在示范时教师的“炫技”给学生“印象深刻”,学生就是总要做不到慢弹,而快速弹奏是初级阶段的学生没办法达到的,最后导致弹不清楚。因此,示范演奏重在于运用恰当,在于“精”而不在于“滥”。这也是有些教师虽然具备良好的演奏技巧,但没能科学合理的运用示范演奏,最后使得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的主要原因。

钢琴教学论文篇(6)

二、如何将高校钢琴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

1.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对于钢琴的学习和探索是一个十分艰辛和漫长的旅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钢琴教育之前,除了引导学生对钢琴产生兴趣外,还应运用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运用以提高综合素质为前提,以技术提高为辅助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意识到,人的一生中任何酷炫的技巧,都只是表面的形式,真正意义上的强大是内心素质的提高。

2.德育教育以实际生活为参照高校学生大多背井离乡,开始进行了自己独立的学生生涯,他们在进行求学的过程中,与社会接触的机会也有所增加,如何帮助学生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改善学生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使其以良好的状态融入到学习和社会生活中,是高校德育教学的重点。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运用实际生活中常遇到的德育现象,运用积极的德育理念对学生加以正确的思想启迪,培养学生以感恩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有许多钢琴教学中的理念,也可以融入到德育教学过程中,例如对音乐的审美和升华,音乐对人类心灵的净化等等,从某种意义上讲,音乐和德育的教育是想通的,他们都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让人们以友爱和善的心态面对一切人和事物。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无论是在钢琴专业教育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信心和恒心的培养都至关重要,信心是一个人向前进取的强烈支柱,也是其独立进行学习和生活的基础,然而对于钢琴的学习更需要学生有恒心,才能在枯燥的基本功练习上坚持下来,进而促进今后对于钢琴学习技巧的掌握。在自信心和恒心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使学生养成详细记录课堂笔记、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等优良习惯,并且督促学生多参加钢琴活动和比赛,增强学生的自信,培养学生坚强和勇敢的品格。

4.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每一首钢琴曲的背后都隐藏着丰富的内涵和动人的故事,例如贝多芬的《月光曲》中,流畅铿锵的音乐背后,表达了作者对于环境逐渐恶化的深深痛心,引导人们对于环保意识的重视和认知。在进行音乐的演奏过程中,只有理解了作品的深刻内涵,掌握作者创作该作品之时的心境,才能把握作品演奏的精髓,以丰富和饱满的感情投入到对于乐曲的演奏过程中,从而感染每一位听众。因此在高校钢琴教育过程中,教师相较于对学生专业技巧的培养,更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如何将情感融入到演奏过程中,只有充满感情的音乐才是立体饱满的,才是能够打动人心的,从这方面也也可以看出,德育教育在钢琴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钢琴教学论文篇(7)

(二)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

受到历史等原因的影响,在高校钢琴教学中,其技能性的一面始终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并一直存有重理论而轻技能的倾向。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使钢琴教学更像是一般的文化课教学,学生既没有实践的意识,也没有实践的机会。所以在树立了正确认识后,首要做的就是对教学模式的变革。传统的钢琴教学中,都是教师先讲述训练要点,然后做出示范,由学生在课下进行练习。在下次上课时,教师再对学生的练习情况予以检查。看似是一个科学合理的过程,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始终都被限制在了一个特定的程序中,不但没有实践意识,也没有实践机会,为训练和训练,没有认识到这种训练的本质意义。所以应该对该种模式予以变革和丰富。比如在当下这种“一对一”授课的基础上,由教师牵头,定期举办一些小型的演奏会,每一个学生都要登台演奏,教师和学生既是观众,也是评委,并对学生的舞台表现予以及时的点评;又比如可以效仿当下备受学生欢迎的音乐选秀类节目,在全校范围内举办钢琴大赛,面向全体学生,由海选开始,经过层层选拔后,评出最后的总冠军,并给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奖励。而且学校的宣传部门要予以定期报道,学校和音乐院系的领导,也应该及时参加,以表现出对活动的重视。除了能够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切实提升外,更重要的在于营造出了一个重视实践的氛围,能够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素质

一方面,近年来,国家在职业院校中大力开展双师型的师资建设,意在培养出理论和技能俱佳的师资人才。具体到钢琴教学来说,需要教师既知道如何弹和如何教,又会弹和会教。从而彻底改变之前教学中那种重理论而轻实践的倾向。另一方面,当下的高职钢琴教学中,所采用的一对一和小组课的教学模式,与一般文化课相比,教师和学生间有着更加紧密和频繁的接触。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作用和影响。具体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来说,需要教师以身作则,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比如在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技术层面的示范,更应该经常完整的演奏乐曲,让学生感受到技术训练和实际演奏中的差别。而且教师也应该主动参加一些钢琴比赛、音乐会活动等,一方面是使自己的演奏状态得到充分的保证;另一方面也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感受到实践的魅力和价值。而且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拿出专门的时间,和学生进行实践方面的交流,比如对某一位演奏家的演奏进行鉴赏和讨论、对个人实践进行总结和评析等。真正使自己成为既能教,又能弹的双师型教师。

钢琴教学论文篇(8)

(一)正确的读谱

培养正确的读谱是钢琴教学和学习十分重要的课题。正确读谱是演奏一首作品的基础。演奏者通过认真细致地研究乐谱,对音乐作品的忠实理解进行二度创造和创作,在作曲家与广大听众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使静止的乐谱转化为变化万千、令人难忘、丰富多采的音乐语言。读谱包含两层涵义:第一,必须严格遵循作曲家在乐谱上的一切标记,以及标记所约束和决定的意思。这里包括谱号、调号、拍号、节拍的律动、音高、指法、奏法、速度、力度、表情记号等等。因为作曲家在乐谱上标写每一个标记以及每一个音乐术语时都饱含深意。第二,要准确、科学的透过这些标记,进一步弄清乐谱的曲式结构、和声、乐句、乐段;旋律与伴奏的关系;特别要注重复调因素、注意乐谱上音符的符干朝向,弄清声部的层次,做好保持音和不同层次、不同音色的对比,决不能忽视休止符。另外,还要从谱面上的各种符号中领会音乐的内容和本质,推测作曲家的意图,以及作曲家字里行间更深刻的涵义,揭示音乐的内容和精神。譬如:对作品的创作时代、风格、旋律、节奏、和声布局、句子段落、声部、结构,音乐的性格特点,写作手法和织体特点,有什么对比,主题如何发展,有哪些高潮,最主要的高潮在哪里,以及音响的想像,使之在乐思的奔流中,展现它们应有的生命力。在教学中,要严格要求学生对乐谱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不断地挖掘探索其中的内涵,悉心领会作曲家的创作精神,加入时代感,以至完全正确地把乐谱中的精髓全部诠释出来为止。

(二)正确掌握节奏和速度

节奏是音乐中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节奏展示了音乐的生命和存在,它是音乐的脉搏,是音乐的骨架,也是音乐的灵魂,任何音乐都离不开节奏。没有节奏的音乐就像人失去了脉搏,音乐可以不用乐音,但永远离不开节奏。一首作品往往是通过一种特定的节奏韵律来表现出它的性质和风格。弹奏者只有把握乐曲节奏的均代、不同作曲家、不同体裁的作品匀、弹性、动力、惯性、重音、各种特性节奏,才能和谐有致的抒情达意。加强节奏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节奏能力是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在概念上对之强调和固化,要特别强调它除了是稳定音乐的要素,更是把握音乐的运动趋势的能力,是决定提示音乐主题、增强音乐表现的根本保证。一首乐曲的特殊节奏抽象地概括这首乐曲,能使听众在丰富的联想中还原作品。如李斯特改编的《魔王》开篇便以其独特的节奏揭示了音乐的内涵。在全曲的气氛渲染中,出现的在同音上的三连音(表现疾奔的马蹄声)起着很大的作用,这时隐时现、时弱时强的三连音除了具有描绘的写实作用外,也是造成局促不安的心理的重要因素,低声部的间息乐句则暗示不时掠过的林间阴风。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选取诸如此类的具有很强代表性的作品,作为节奏的训练,注重学生的体验,并注意尽可能地体现作品的强弱、断句和起伏,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直觉。所有的音乐作品,除了特有的节奏韵律外,还要凭借不同的速度来表现其不同的性质和风格。乐曲的性质指乐曲内容、情绪、形象意境等所决定的乐曲的局部特性和总体风格,而音乐风格则是遏制音乐分享有些样式或有某些元素共同兴趣的类别。而用什么样的速度去弹奏乐曲呢?要根据乐曲的性质来确定。一般来说,欢快的情绪不可能采用缓慢的速度去表现,而悲伤的乐曲也不宜快速弹奏。进行曲、圆舞曲等体裁也都有它们各自特有的速度。在教学中重要的是,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中体会演奏家对作品风格的表现、对音乐的处理,以进一步掌握其音乐性质和风格。另外,练琴方法上,教给学生难点部分要单独抽出来反复练习,直到弹得和较容易的部分一样好才行。整首乐曲的速度要以难点部分所能达到的速度来确定。弹奏快速的乐曲要以慢速、中速练习为基础。

处理好力度力度就是音量,即声音强弱、轻重、大小的程度。音乐是表现人的心情的,而人的心情变化和活动不像机器那样呆板,必然有强、有弱、有急、有缓。因此力度处理对于音乐表现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古曲音乐中,一般从pp(很弱)到f(f很强)间就有p(弱)、mp(中弱)、mf(中强)、f(强)的六个不同层次。而浪漫乐派及后期作品从pppp(比弱还要弱)到ffff(比强还要强),幅度更宽,还有sf(个强)、sfz(突强)或crese(渐强)、dim(渐弱)等,这些具体的力度记号,同样关系到乐曲演奏中音乐的表现。对于没有力度标记的作品,我们可依据音的自然倾向和音乐发展的自然趋势。如在弹奏音阶时,根据音一级一级向上推动的原则,我们可以把音乐处理成渐强,反之,则可以弹成渐弱。另外,音乐本身的特性也会告诉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力度。如进行曲是坚定有力的,舞曲是活泼欢快的。强弱在音乐中不是一种外部现象,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强弱及变化,它同音乐表现的内容、形象及情感连在一起,在教学中还要指导从音乐表现的内容、形象去把握音乐的力度,从而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例如《雪绒花》主题音调在全曲中出现三次,赞颂祖国祝愿祖国之情贯穿全曲。A段节奏舒缓,旋律起伏较小。B段节奏变化出现休止,与前段相比,情绪更加激动,力度加强,要表现出主人公热爱祖国的感情。

(四)掌握良好的触键方法

旋律在音乐语言中是最具感染力的,好的旋律是音乐表现的一个方面。要想弹奏出好的旋律就需要掌握适当的触键方法。首先是指法的训练。音阶、琶音、和弦等都有它规律性的指法,如白键音阶,右手上行除F大调外都是1231234指,左手上行除B大调外都是543213-21。但没有绝对固定不变的指法。在一定的原则下,根据乐曲的要求、作曲家的风格,再结合每个弹奏者自身的生理特点、手的条件来灵活地选用指法。手有大、小,宽窄之分,指的距离有松紧之分,手指有长、短、粗、细、强、柔之分,不强能求一律。根据乐曲要求,对照各种不同版本,分析、考虑、确定指法,并赋予它一定的艺术处理,是钢琴教学中提高学生音乐表现力的重要环节。正确的触键犹如画家的神笔,笔下生花,反之则是拙劣的涂鸦。此外,还需要正确运用踏板。踏板的学习和运用是音乐表现的重要内容。俄罗斯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曾说“钢琴的踏板是钢琴的灵魂”,他甚至夸张地提到能运用好踏板,就是演奏成功的四分之三。钢琴的踏板使用首先要以和声、色彩效果的需要、以作品的不同风格为依据。例如三个踏板,即强音踏板、柔音踏板和保留音踏板,作用各不相同,如强音踏板能产生很多泛音,使声音更优美、更和谐,根据需要按踩踏板的深浅,可分为全踏板、半踏板、四分之一踏板、三分之一踏板等。教师必须要求学生了解三个踏板的不同作用,分析乐曲和声的进行与层次,按照不同色彩、不同风格来运用踏板,使其成为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

二、学生把握音乐作品内涵能力的培养

钢琴教学论文篇(9)

一、视奏教学的意义

钢琴视奏是视谱和弹奏同时进行的一种钢琴技能。培养学生的视奏能力,既是钢琴教学的一项重点内容,也是钢琴教学中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视奏是钢琴弹奏的基本功,也是学生赖以检验习题和创作、博览钢琴音乐文献的主要手段。如果不能视奏,处处都依靠背奏,那么他的钢琴学习能力就会十分有限,他的音乐视野就会受到严重约束。因此,通过视奏教学培养学生的视奏能力,不仅对学生学习钢琴技艺是重要的,而且对他们音乐素质的发展,以及日后专业成就的形成都是重要的。钢琴教学,特别是对以培养专业人才为目标的钢琴教学,如果不把视奏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或者是在教学中有意无意地放松了这个重点,那就不可能圆满完成自己的任务。

钢琴视奏不是单一神经过程的操作,而是弹奏者在其大脑活动主导下实现的视觉、听觉、运动觉和触摸觉等的多种神经过程协同合作的产物。钢琴视奏要求视奏者瞬间完成复杂的心理操作和技能展现,为此,学习者必须具有良好的视谱能力、敏锐的辨音能力、熟练而精细的手指控制能力以及良好的节奏感、曲调感和美感等;特别重要的是,他还必须具有上述各种能力的协调一致的反应能力,而这种“协调一致的反应能力”,正往往是初学者视奏路上的拦路虎。教师只有设法突破视奏这个难点,教学才能顺利前进。

二、视奏教学的方法

为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搞好钢琴视奏教学,笔者有如下建议:

1.选材要从简易入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这是一切技能教学都必须遵循的原则,而对于钢琴视奏教学来说,这一原则之所以显得特别重要,是因为钢琴视奏要求“视”和“奏”同时进行,训练的是两者的“协调一致”,而“视”和“奏”分属于两种不同的运动系统。如果教材太难,学生就会把自己的注意力分别投放到“视”和“奏”上,并因无法在两者的“同时进行”和“协调一致”上下功夫,往往顾此失彼,始终进入不了“视奏状态”。所以,视奏教学首先应当选择简单的乐谱,让学生学习时不致于感到太难,尤其对那些学琴多年而视奏仍不过关者,更应该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低于精弹和浏览程度的曲谱做教材,让他们反复练习,体味视奏过程,产生“我能学会”的感觉。当然,“难”和“易”“简”和“繁”都是相对的,最初以“入门教材”“基础教材”为教材,以后学生的弹奏能力提高了,就可以选那些较难的教材,关键是要与学生的弹奏能力相适应,而不是高于学生的弹奏能力。

2.要坚持看谱弹奏。看谱弹奏而不是看手和键盘弹奏,是钢琴视奏的本质性要求。这一点必须坚持于视奏教学的始终,务必让学生养成眼不离谱弹琴的习惯。习惯成自然,良好习惯,有利于视奏;不良习惯,不利于视奏。许多学生在感到视奏困难时,往往会看手按键,这不利于视奏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应该加以劝阻。

为了坚持看谱弹奏,教师的指导一定要全面具体。一是坐,一定要学生固定自己的身置,胸骨要对准D键,即对称轴的中心位置,这样可有利于各键位的想象和记忆。二是看,看谱要用“扫描”式,一眼能扫过一两个小节,而不是只看一个音符。眼脑先行,看得快想得快,才可能弹得快。三是弹,指尖要贴近键盘,尽可能在黑键区运动,要密切注意手的动作大小,用手的把位感和手指的距离感把握音与音之间的距离,形成正确的跳动距离和良好的习惯动作。四是听,在手指选择键位的同时,耳要监听音高、音量、音色和节奏的对错,以便于弹奏动作的及时调整。

学琴的开始阶段,手指的跨度一般都不大,多是五指原位的简单练习,只要指导得法,看谱弹奏是可以达到的。

3.要重视奏前读谱。在视奏之前一定要学生认真读谱,这可以说是视奏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奏前读谱可以使学生获得作品的整体映象,了解作品的主题、结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有助于弹奏者的心理准备和技艺准备。

奏前读谱有四个基本要求:一要读“完”,从头读到尾,系统完整,不因自己的好恶和辛劳而跳越、而偏废。二要读“全”,要看清曲名、作者和曲谱上的一切标记,包括通常所说的“三号”(谱号、调号、拍号)、“三法”(指法、句法、奏法)和力度、速度等表情术语,初学者往往会将注意力集中于音符而忽略标记,教师应加以引导,要告诉他们,曲谱上的标记,有的是规则性的,如调号、拍号,弄错了就会破坏作品的音乐特性;有的是技术性的,如指法、奏法,违背了就会使学习走弯路;有的是艺术性的,如力度、速度等,忽略了就会影响作品的表现力。三要读“准”,不走眼、不看错。如谱号,高音谱号一般在上行,低音谱号一般在下行,但有时下行也会出现高音谱号,稍不留心就会弄错,不能犯经验主义。四要读“深”,即要想到曲谱上看不见的东西。例如:看到“圆舞曲”,就应该知道重音要在第一拍上;看到“夜曲”,就应联想到抒情的意境;即使看到一条连线、一个跳音符号,也要去思考作曲家的用意所在。要向学生强调眼脑并用,既看又想,注意提高奏前读谱的质量。

4.要注意双手练习。在读谱的最初阶段就要学生用双手练习。要逐步养成用双手慢练新曲的习惯。双手练习有利于和声感的培养和纵向立体音响感的认知。

双手练习时,由于眼睛要同时看两行曲谱,又要注意上下对位,听到的也不是单一的旋律,而是一个立体丰满的音响效果,难免出现配合上的困难。这里的可行办法有二:一是加强调性感培养。让学生反复练习所学曲调的音阶、和弦和琶音,直至熟练掌握,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对乐曲旋律、伴奏音型和临时变音记号反应的正确和灵敏;二是由分到合。先将注意力放在主要音部(有时在左手,有时在右手)上,最后再同时注意两个音部的分工与协调。

5.要强调慢速视奏。视奏一定要慢速进行,即用低于曲谱规定的速度进行。这是因为视奏需要脑、眼、手、耳的高度协调一致,而这种“协调一致”的基础则是眼要看准,脑要想好,手要进入“状态”。视奏时出现的许多错误,如错音、打结、停顿等,都是由于速度太快而又缺乏这个“基础”的结果。视奏的机制是复杂的,学生不经过长期艰苦的磨练是无法掌握的。速度太快,难免错误不断,而盲目求快,则更会使错误在不断的重复中得到强化,以致于更难克服。慢速视奏便于眼睛看、脑子想和手指准确地弹奏,便于把技术要求做彻底。不论多么困难的技术,只要你把它的速度几倍地放慢,它就会变得容易掌握,所以,坚持慢速视奏,看起来慢,实际上快。

6.用合奏促视奏。视奏练习可以有两种方式:独奏和合奏。独奏是一人弹奏,要求不弹错、不重复,但在无把握时可以停顿,待想清了看准了再弹,只要不失节奏脉搏就行。这种方式有利于对曲谱要求的精确掌握,可以让初学者独立反复练习,不断纠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的视奏臻于完善。合奏是两人或多人同时弹奏,要求弹奏者协调一致,彼此合作,只要弹奏一开始,每个人都得按着规定的拍子往前走,不能停顿,不能有间隙。对于谱上的音符能弹多少就弹多少,弹不出的就跳过去,弹错了也不必去改,合作并进,直至曲终。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感受曲谱的旋律、节奏,体会各声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教师们常用的四手联弹,就是最基础最简单的一种钢琴合奏方式。

合奏对视奏有促进作用,但应注意,独奏是基础,只有在独奏达到了一定水平时才能使用合奏的方式练习,否则会适得其反,降低视奏教学的效果。

钢琴教学论文篇(10)

二、在当下高校课程开展中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

那就是不能恰当而精准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客观的评价,发展性评价就是针对这一问题而提出的新的教育评价理念。以往的教学评价,教师往往只是看到学生的最终学业成绩,以分数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唯一评判标准,而发展性评价则是终结了这样一种不客观的评判标准,以高校教师的钢琴教学课程评价为例,钢琴教师首先从观念上对该课程的内容作出大致的衡量,通过实施中的具体情况作出客观性判断,不再以学生单纯的钢琴考试成绩作为最终评判标准,而是重视学生作为学习个体纵向发展的具体实际,从学生个体身上看到每一个学习个体的优势与不足,从而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分析评价,使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发展性评价教学理论中,教师、学生与教材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他们相互依存而存在,作为一种处于动态趋势的评价标准,发展性评价不论是对于教师来说,还是对于学生而言都是促进其共同进步的良好教学策略。

钢琴教学论文篇(11)

二、当前钢琴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够清晰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中,普遍存在教学目标不太明确的现象,导致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影响学习能力的提高。要实现教学目标,首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讲课时只针对某一作品的技术难点进行大致的技术要求讲解,这种教学的盲目性比较大,不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掌握其技能技巧。

(二)对学生的了解不够深入

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只注重自身教学的方式,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对每位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了解不深入,很难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这种方式往往会导致教学内容不适合每位学生的学习,使学生的音乐学习产生两极分化的情况。

(三)忽略钢琴教学的系统性教育

音乐课程是一种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教学时必须循序渐进,慢慢渗透。但是在实际钢琴教学过程中,教师授课时比较随意,解决问题时不注重问题的系统性联系,致使学生在音乐演奏中时常出现技术性的问题,影响学生音乐学习的提高与音乐素养的培养。

(四)缺乏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在钢琴教学中,各课程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但教师往往忽略各课程间的联系,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音乐知识的积累及学习比较散乱,没有将各音乐课程建立相互联系的意识,不利于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培养,也不利于学生音乐认知结构的建立。

三、将学习迁移理论引入钢琴教学中的意义

面对钢琴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高校钢琴教学应该在吸取传统优秀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教育方式,利用现代教育理念中的美学、心理学、运动学等方面的理论,进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钢琴的综合能力。其中学习迁移理论就是现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各个学科与技能之间存在彼此相互影响的现象,也就是学生已有知识、技能对新知识与技能所产生的影响。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从主观方面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迁移理论的运用,就是一种授人以渔的学习方式,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从这方面来说,一个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与其学习迁移能力的强弱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学习迁移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二)为实现高校教育目标提供条件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是否教会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因为只有让学生拥有了学习迁移能力,才能够使其拥有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其积极主动地积累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地构建知识与认知结构,以便于在钢琴学习中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推动高校钢琴教学中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有利于教学改革的实施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把学习迁移理论引入高校钢琴教育中,不仅为高校的钢琴教育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而且通过各个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可以很好地提高高校钢琴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钢琴师资人才。

(四)为高校钢琴教育提供系统化指导

高校钢琴教育是一种系统化要求很高的课程教育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几个相互联系的步骤组成,而学习迁移理论运用到钢琴教育中,可以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各钢琴课程以及同一课程不同单元之间建立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体,使高校钢琴教育在统一的整体下进行相互之间关联性的学习。利用系统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钢琴认知能力及钢琴素养得以提升。学习迁移理论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学方法的改变。高校钢琴学科领域知识丰富、文献众多,学生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年内掌握全部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学习迁移理论,积极创造学习迁移条件,使学生在原有知识上,进行新知识的学习,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有效实施迁移教学的措施

钢琴演奏是一种技能,而技能是一种心智活动方式,通过练习获得钢琴技能动作,这种技能主要指手指、手腕、前臂、后臂以及整个身体之间的协调能力,同时也需要学生有很高的理论知识与艺术表现力。在此基础上利用迁移学习方式,可促进其技能的提高与素养的修炼。

(一)新旧知识的相互影响与联系

学习迁移是一种通过新旧知识相互联系形成一定的影响,而促进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从这方面来讲,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新知识讲解之前,首先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做到温故而知新,并根据教学中可能出现的迁移点,引导学生发现实际迁移点,从而结合已有的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示范演练,演练时注意提醒学生感受演奏中的异同点,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法进行新知识的学习,通过详细的比较可以发现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找到其异同,以便促进共同点的迁移。对于学科的基本概念及原理等一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内容,应多提倡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理解式记忆,然后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再把总结好的知识引入原有知识的积累中,以旧知识促进新知识的掌握。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的方向,打破思维定式,培养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钢琴练习的效率和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技巧与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注重创造迁移条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迁移条件的创造,注重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因素。学习内容之间的相同原理越多,迁移现象就越明显,也就越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比如在训练八度弹奏技术时,教师可以将游戏的动作机理迁移到弹奏方法的动作要领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举些例子,比如我们在玩拍皮球时,需要放松手腕和小臂,利用手腕的弹性来拍动皮球,动作自然、轻柔、缓和,顺势而为等,弹奏八度时手腕与排皮球时手腕的状态有异曲同工之处。C.H.贾德在概括化理论中指出,学习中产生迁移的必要前提是,两个学习活动中存在的共同成分,而在学习活动中概括出两个学习活动之间的共同原理是产生迁移的关键,对于原有知识经验概括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迁移的可能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已有经验泛化水平的提高,为迁移创造条件,如音阶的弹法与五指训练、琶音的训练在训练要领上有很多共同之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三者的训练方式可以相互借鉴,通过学习一种技能前、后对另外两种技能的训练,引导学生概括三者的共同成分,从而实现学习的迁移。

(三)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学生的心理状态对学习的迁移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心理状态不佳,如过度紧张、注意力不集中、没有兴趣、没有迁移的愿望等,都会对学习迁移造成障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迁移条件外,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教学的过程中,可采取谈话法、观摩鉴赏法、练习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保持轻松、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更好地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有效地实现学习迁移。在钢琴练习中,可采取分阶段练习,练习的时间不宜过长,容易造成身心疲劳,在休息的过程中可以对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从而使钢琴练习能够顺利进行,同时摆脱消极情绪,达到更好的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