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摄影比赛活动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2-04-02 06:56:33

摄影比赛活动总结

摄影比赛活动总结篇(1)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这样匆匆逝去,本学期的社团活动在团委、学生会、指导老师的指导与支持下,在摄影社社员的共同努力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本学期的活动中,不仅有社员们的参与,许多非社员却和我们一样热爱摄影的同学们也参与其中,与我们一起感受了摄影的魅力,享受摄影带来的乐趣与成就,共同提高了摄影技术。

本学期共开展了两次重要社团活动:

活动1.校第技能节"留住校园最美瞬间"主题摄影比赛

此次比赛,引导了学生聚焦校园生活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捕捉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实训等的精彩瞬间和其他劳动者工作的瞬间,展示了中职学生和劳动者的职业礼仪,职业素养和职业形象。

活动2.校社团文化月摄影大赛

为更好的迎接G20国际峰会,社团开展了此次摄影大赛。参与本次社团文化月,展示本社团的风采。经过策划启动、全校宣传、稿件征集、作品评选这四个环节,摄影大赛终于在上周落下帷幕。

更多的同学参与到了摄影大赛中,这是摄影社最希望看到的。我们不会让大家失望,会在以后多开展摄影大赛并举办摄影展,给热爱摄影的同学们提供更好的平台。

在本学期的两次摄影大赛中,我们收到了很多优秀的作品。除此之外,社员还经常在群相册中上传日常优秀的作品,社员们共同欣赏,互相学习与交流,提高摄影技术。在学校开展的许多活动中,总有他们的身影,他们用镜头记录下了校园生活的精彩瞬间。日后,欢迎各类社团邀请摄影社记录活动剪影,我们会积极为大家提供好的照片。

最后,再一次感谢社团部对摄影大赛的支持与帮助。希望在下个学期会有越来越多优秀的摄影作品,有更多优秀的新社员为社团注入新的血液。虽然我们仍有不足,但我相信日后在新任社长的带领下,社员们会共同努力让摄影社变得更好!

谢谢大家!

2016.6  摄影社

摄影协会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转眼间xx年即将过去,过去的一学期里,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摄影协会团结广大会员,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学院领导的肯定和广大同学的认同。回顾总结上学期的工作经验,我们摄影协会在本年度开展活动的宗旨是凭借全体会员对摄影艺术的热爱和热情、集合全体会员的智慧,致力于摄影活动和摄影艺术创新,并同时为充实会员业余生活 ,丰富校园文化作贡献。协会以提高个人的摄影技术和艺术修养和普及摄影艺术为中心,以照片交流、摄影比赛、摄影讲座等方式为途径,开展活动。

一、协会积极组织活动

1,纳新活动

开学之初,我们积极吸纳新生的加入。我们的老干部和我们的会长冒着烈日,认真的让学弟学妹们了解咱协会、诚恳地接纳新成员的加入。也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我们的队伍才渐渐强大。

2,志愿活动

俗话说:"学校是我家,卫生靠大家".因此我们怀着一颗奉献的心,与阳光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举办了一次"清扫校园志愿者活动".参加活动的成员不怕苦、不怕累,把自己对母校的爱全都融入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了。参加活动的成员都是好样的,咱协会为你们骄傲。

同时参加此次活动,我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我们学校会更加美好。

3,趣味知识竞赛

为丰富成员的课外生活 ,我们与乒乓球协会、沸点动漫协会联手举办了一次趣味知识竞赛。此次活动内容与摄影、乒乓球、动漫等知识相关。极大的丰富了成员的视野。

二、特色之处

1.我协会有一个团结、负责、有能力的干部队伍,所有的人对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相互之间协作默契 .

2.会员为协会工作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3,成员积极参加协会活动

三、进一步加强协会的自身建设

(一)为了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提高会员的摄影技能,协会一直都在加强自身的建设。如建立协会章程,做好会员基本概况登记,并不时的更新和制作通讯录等。当然,我们也利用自己的qq群和网站,加强各会员间的沟通与交流学习,也促使我们更加的了解自己的摄影协会。

(二)协会的点滴成绩是来之不易的,在成绩面前,我们也清楚地看到自身的不足

摄影比赛活动总结篇(2)

中图分类号:J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4-0225-01

摄影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基本上都会面临如何将摄影创作的相关理论运用到拍摄实践中去的问题。本文主要讨论如何将摄影比赛创作实践活动应用到摄影教学中。

一、摄影比赛在摄影教学中的重要性

根据笔者多年的摄影教学经验,发现大部分学生在摄影课程开始阶段对摄影充满好奇,并有较强的学习欲望,可随着课程的深入展开,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渐退,摄影创作水平也不见提高。作为一名摄影专业教师,时刻想着如何使用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幻化为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提升学生的拍摄水平。 笔者为了改变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这一学期在课堂上大量引入摄影比赛,把摄影比赛课题化,以分组的形式让学生参加不同主题的摄影比赛,让学生保持对摄影课堂的新鲜感。同时通过比赛加强了学生的摄影实践能力,还能让学生在比赛中收获荣誉。

二、摄影比赛在摄影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成立参赛小组

笔者将团队做法引入到摄影课堂中,将全班学生科学、合理地分成不同参赛小组,并保证每个参赛小组实力相当,层次多元化。同时,每组选出参赛组长,组长起着组织和管理组员的任务。

(二)确立比赛主题

对于摄影教学而言,参赛主题的选定非常重要,它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效果。笔者根据教学上的需求,将比赛主要分成两大类,一是校外比赛,二是校内比赛。

1.校外比赛。利用网络资源寻找摄影比赛征稿,通过校外摄影比赛引入摄影课堂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更大的舞台证明自己,有利于学生建立自信,同时能获取相关荣誉,为以后就业做好铺垫。同时激烈的竞争性和作品的丰富性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教师也根据学生存在的不足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在笔者尝试把校外比赛引入课堂的第一学期,有幸带领学生获得了荣誉,如图所示,笔者指导孔德昌同学的作品《回眸瞬间》在“全国技工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系列阳光校园”比赛中入选国家决赛,并荣获全国优秀奖。

2.校内比赛。校内比赛主要是以组为单位,校内比赛主题的选定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主题的筛选。选题原则倾向于选择与大学生活相关的场景和元素,学生可以根据生活的观察提高审美,获得灵感。比如“校园青想”、“毕业那年”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素材。在拍摄之前,笔者会根据拍摄主题予以说明和讲解,并为学生做示范,叮嘱学生拍摄技巧,主题表现等,尤其是对光影的捕捉和构图的选择。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主题表现有教师评出一、二、三等奖,获奖的小组计入期末成绩考核。以比赛带动教学的新模式,既能让学生掌握拍摄技巧,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围绕比赛主题展开拍摄

通过教师对历届获奖作品(校外比赛)的详细讲解,加深学生对参赛主题的理解,围绕参赛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师的带领下展开拍摄。教师在拍摄过程中应全程参与,并亲自示范,鼓励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追求大胆创新,培养学生对主题的把握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把参赛课题化引入教学的新模式,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能最大地发挥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是课堂教学效果进步的重要体现。

(四)开展参赛作品的最终评价

每个小组的比赛主题拍摄完成后,每组应对拍摄体会及作品予以总结说明,教师将总结汇总起来,并对每组参赛作品进行逐个点评。点评作品主要围绕主题表现、构图、光影效果等方面,通过点评作品不但能实现观点的共享,还能发现自身不足,并能丰富学生的摄影知识。同时,教师应对表现优异的小组给予表扬或奖励,对表现不理想的小组给予鼓励,增强学生对学习摄影的热情和信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摄影技术水平。最后,教师根据比赛主题要求,筛选出部分优秀作品进行投稿。

三、结语

通过对摄影比赛在摄影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鼓励学生以重在参与的心态参加校内外各种摄影比赛,使得摄影课堂教学得到优化和升级。通过指导学生不断参赛,皆在让学生掌握扎实的摄影知识和较强的拍摄实践经验,同时能让学生获取荣誉,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通过构建小组、选题、拍摄、点评,整个教学过程具有系统性和条理性,整个教学过程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实现学生在参赛中学习,在学习中参赛的循环教学创新模式,对摄影教学具有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摄影比赛活动总结篇(3)

荷赛奖是世界新闻摄影比赛(WORLD PRESS PHOTO,简称“WPP”,通称“荷赛”),由总部设在荷兰的世界新闻摄影基金会(WORLD PRESS PHOTO FOUNDATION)主办。该会成立于1955年,1957年举办第一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发起于荷兰,故又称荷赛,被认为是国际专业新闻摄影比赛中最具权威性的赛事。

主办者强调并鼓励摄影记者深入现场、不畏艰险的采访作风,倡导有创造性的、形象感染力强的表现手法。“荷赛奖”分突发新闻、一般新闻、新闻人物、体育动作、体育专题、当代热点、日常生活、肖像、艺术、自然共10类,每类还分单幅和组照两项。

1、这张马里摄影师马利克•西迪贝拍摄的照片获得荷赛艺术娱乐类单幅一等奖。图片说明为“时尚作品:印花与革命”。

2、这张加拿大摄影师基特拉•卡阿纳拍摄的照片获得荷赛艺术娱乐类组照一等奖。图片说明为“新墨西哥州雷恩博兰德的人们”。

3、这张英国摄影师劳拉•潘纳克拍摄的照片获得荷赛新闻人物类单幅一等奖。图片说明为“患有厌食症的少年格雷厄姆”。

4、加拿大摄影师保罗•尼克伦在南极洲南佐治亚拍摄的照片获得荷赛自然类组照一等奖。

5、这张匈牙利摄影师乔•彼得斯布格尔在匈牙利拍摄的照片获得荷赛自然类单幅一等奖,照片内容为“正在捕猎的翠鸟”。

6、这张美国摄影师小唐纳德•米拉勒拍摄的照片获得荷赛体育动作类组照一等奖,组照内容为在夏威夷举行的世界铁人三项锦标赛。

7、这张美国摄影师罗伯特•戈捷拍摄的照片获得荷赛体育专题类单幅一等奖。图片说明为“10月25日,在纽约扬基体育场,扬基队球迷试图干扰洛杉矶道奇队左野手胡安•里韦拉”。

8、这张阿根廷摄影师沃尔特•阿斯特拉达为法新社拍摄的照片获得荷赛突发新闻类组照一等奖,组照内容为马达加斯加。

摄影比赛活动总结篇(4)

三、活动地点: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

四、主办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摄影社

宣传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团委院刊部

赞助单位:

六、活动评委: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联合大学资深摄影老师

七、主题活动:摄影作品比赛

八、活动目的:为积极配合我校团委社联活动工作,广泛推进我社的形象与企业知名度,我社特就此次比赛开展主题活动。通过举办摄影比赛,进一步提高同学们的摄影及审美水平,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提高同学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同学们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掌握更多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扩大我院社团在各高校的影响。

九、活动说明:由于此次活动是社团自行开展的,所以我们社团负责全部活动事宜,相关工作有摄影社进行协调。

十、活动对象: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全体师生(包括成教)约5800余名在校师生

十一、参赛方式及评奖:每位选手将自己的作品在规定时间内交到摄影社,摄影社将在活动期间将比赛结果公布并颁发奖状及奖品。

十二、活动具体安排:

1. 赛前的宣传阶段:

a以印刷海报为主:20张

海报主题: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首届摄影比赛;

海报内容:待定 ;

张贴地点:中门展板、学生大食堂、浴室、艺术系教学楼、广告系教学楼、成人教育教学楼等学校展板区

b横幅:1幅(红布20m),c易拉宝:5个,d宣传彩页:200张

e宣传彩喷(10m×10m)

2.比赛报名阶段

a.电子表格报名

b.现场报名(定期中门现场报名)

活动具体时间安排:

1、报名时间:xx年2月 日~xx年2月 日

2、投稿时间:xx年3月 日~xx年3月 日

3、评比时间:xx年4月 日~xx年4月 日

4、颁奖时间:xx年5月

活动(颁奖)地点: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北区礼堂

十三、参赛要求:

1、稿件形式:电子版(jpg格式)、冲印版

2、投稿内容要求

(1)照片主题内容积极向上

(2)禁止抄袭他人影视作品!

3、投稿方式:

(1)将稿件交至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团委办公室

(2)发e-mail至()

4、注意事项:

(1)参赛人自留底稿。

(2)涉及版权和著作权问题,由参赛人自行负责,组织者对此类问题概不负责。

5、奖项安排:

(1)一等奖1名 奖品:证书+奖金5000元 (或等值礼品)

(2)二等奖2名 奖品:证书+奖金1000元(或等值礼品)

(3)三等奖3名 奖品:证书+奖金300元(或等值礼品)

(4)优秀奖(入围奖)15名 奖品:证书+奖金100元(或等值礼品)

十四、经费开支:会场布置:500元、红色横幅20×0.8米(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摄影比赛)200元、宣传彩喷(10m×10m):1个400元、印刷海报20幅20×20=400元、易拉宝:5个150×5=450元、宣传彩页200张1×200=200元、校园宣传脚标50个0.5×50=25元、报名表50张0.5×50=25元

证书:6张 20*6=120元 奖金设立:9400 元 工作人员费用500元、评为费用3000元

总计:24620元

策划人:李茂媛、程俊博、王珏

二零一零年一月

摄影比赛颁奖仪式:

时间:xx年4月 日

地点: 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北区礼堂

总策划:王珏

摄影比赛优秀作品展:

地点:北京联合大学广告学院南区艺术设计系展示厅

摄影比赛活动总结篇(5)

2012年12月8日,“佳朋悦影”北京站颁奖活动与北京市朝阳区摄影家协会组织的“晶万达”杯现场评选活动同期举办。冒着严寒和当日附近地铁临时停运的不便,影友们如期而至。现场活动由北京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秦大唐主持,朝阳区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边群,以及朝阳区摄影家协会理事陈功、张德文、徐志军和朝阳区新闻中心牛荣出席。

《数码摄影》杂志执行主编邓登登为与会者带来一场精彩的获奖作品赏析,作品包括“佳朋悦影”各站获奖作品,以及历界奥赛获奖作品精选。他在与大家分享好作品的同时,更提到了什么样的题材、什么样的拍摄手法应予以弃之,比如像十几年不变的拍摄手法拍摄的胡杨林,比如艳丽无比的秋树叶子,比如各地的伪民俗……

现场的热烈回应让我们看到了北京影友对于摄影真诚、开放的心态。期间,有朋友专门询问哪里可以看到所展示的作品,关于各站获奖作品,杂志均已在杂志当期刊登。

“纠结”的成都

2012年12月7日08:20准时起飞,赶赴成都,将近11点,传来“成都机场大雾,暂时不能满足飞机下降条件”的通报,大家觉得时间还早,等等总会落地的。这时意外出现了,飞机上有位老人心脏病突发,广播寻找护士和医生,随后,为了让老人得到医治,飞机前往西安,降落在咸阳机场。老人接受急救、大家祈祷他平安、飞机安排加油、增加餐食,一系列紧张的环节之后,终于在14:50起飞前往成都,真是“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火速看场地、确认细节之后,饥肠辘辘的我们终于在成都热辣辣的火锅中找到满足感。

2012年12月8日下午1:30,佳鑫悦“佳朋悦影”12城市PK赛成都站的颁奖在四川日报二楼会议室正式举行。《数码摄影》运营总监范谨麒分别对每座城市的获奖作品进行点评,并针对每幅作品可以改进的地方进行提问互动,成都的影友很积极,提出很多新颖的想法,获奖作者也和大家进行了作品拍摄过程的分享。成都是一个摄影资源丰富的城市,作品的整体水平较高。《数码摄影》第一届寻找中国数码摄影师十佳选手获得者吴传明,就职于四川日报摄影部,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新闻摄影的一线辛苦创作,在全国各类摄影大赛上也频频获奖。感谢吴老师对于我们这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同时感谢佳鑫悦为本次活动提供丰厚的奖品。

向东北前进

东北行,三位同事分别在不同的车厢,大家分别选择昏睡、沉思、阅读,5个小时后抵达沈阳,出站时迎接我们的是扑面而来的凛冽寒风,这熟悉的感觉让人有点兴奋。2012年12月15日13:30,沈阳友联国际俱乐部全程协办的《数码摄影》佳鑫悦“佳朋悦影”12城市PK赛沈阳站作品颁奖活动开始。

沈阳的作品主要以东北的重工业题材为主,不过越来越多的摄影师开始尝试拍摄新的题材,沈阳站一等奖王殿成的《山鹰》就运用了厚重的油画表现方式,通过后期创作完成,让整幅作品传达出风景的尊严,让观者有强烈的触摸感。

活动现场,《数码摄影》杂志执行主编邓登登进行了《创意摄影技巧》的分享,影友全程录像,以便回去琢磨。东北影友的热情更体现在《数码摄影》2013年杂志的征订环节,感谢大家这么多年一直伴我们前行。

顺势而上的长沙

2012年12月22日,长沙站的颁奖活动借助湖南长沙晚报大厦的宝地,同时在星辰影像“星辰六年,顺势而上”年会中隆重举行。此次活动受到湖南长沙市各级领导的关注和光临。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圣诞装模特秀、2013星辰影像全国擂台赛等赛事活动。同时,星辰拍客“汉哥”以一组《工业记忆》多媒体作品进行了展示。活动对于过去一年中涌现出来的一批优秀会员和优秀团体进行了表彰,并在现场开辟了影友现场PK区,只要在现场贴出自己准备的照片就能参与影友之间PK,并选出最受欢迎的作品。

摄影比赛活动总结篇(6)

9月4日,在路上。张桐胜、于德水、付欣、宿志刚、孙海波5位专家评委及参加“柴达木杯”第四届寻找中国数码摄影师总决赛的20名选手,分别从全国各地奔赴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在这个硕果累累的季节,我们如期相约,因为对摄影的挚爱,因为“柴达木杯”第四届寻找中国数码摄影师总决赛。

距离此次活动的正式启动,已经过去4个多月的时间。4月28日,《数码摄影》杂志社主办的“柴达木杯”第四届寻找中国数码摄影师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5月12日,城际选拔赛的第一站在北京举行,之后的50天,临沂、沈阳、贵阳、海西、永康、南阳、苏州、南京、马鞍山、郑州,分别留下此次活动寻找的足迹。同时,8周网络选拔赛也在同期进行。寻找的过程虽然艰辛,但其决心却从未动摇。持续一个半月的首轮选拔赛结束后,70名选手晋级半决赛,分别由李少白、宋刚明、付欣、周梅生、于云天、于德水、张国田7位导师带队,在跨越5省市、自治州的7座城市进行为期5天的半决赛创作,同里、晋城、桐乡、八达岭、伊宁、天目湖、平鲁,留下了选手们专注创作的身影和欢声笑语,是比赛,更是有缘人的聚会。

金秋时节,晋级决赛的20名选手,相聚青海省海西州州府德令哈市开始进行最后的总决赛。9月7日上午,总决赛作品收稿结束,终于可以目睹他们的拍摄成果,赛马现场、金子海日出、情人湖畔、荒漠戈壁……每位选手的视角各不相同,但作品都展现出海西州这片土地赋予他们无穷的创作灵感,以及他们精湛的摄影技术。

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张桐胜,中国著名纪实摄影家于德水,中国著名人像摄影家付欣,中国著名摄影理论家、教育家宿志刚,中国著名纪实摄影家孙海波都对参赛作品给予了极高的赞赏,如此短的时间内创作出这样优秀的作品,个个技术过硬、出手不凡。最终,梁明、梁勇、吕学海、刘乘良、刁祥瑞、马舒、赵萍、靳祥连、沈振洪、陈生贵获得“中国十佳数码摄影师”称号。当晚的颁奖会上,中共海西州委常委、宣传部长牛军,中共海西州委常委、州政府副州长王敬斋等地方领导和评委一一为选手颁奖,并对“柴达木杯”第四届寻找中国数码摄影师活动作出高度肯定。至此,“柴达木杯”第四届寻找中国数码摄影师活动圆满结束。

摄影比赛活动总结篇(7)

笔者于2013年2月6日抵达阿姆斯特丹。7日下午,先由荷赛主办方安排每个评委拍摄肖像照片,然后在入住的希尔顿酒店的玻璃房里举行第一次工作会议。到会的有参加第56届荷赛初评的评委与即将投入终评的评委。会上先是各个评委做自我介绍,然后是负责各个类别初评的评委介绍情况。留给终评的约5000多张照片,显然,那将是一个非常艰苦的工作。

终审总共要进行三轮评选。先从组照开始,然后单张。评审规则非常详细,包括需要多少票数才能决定进入下一轮,可否把进入某个类别(如日常生活、当代议题、一般新闻等)的作品移入另外的类别进行评选等,如何从组照中挑出单张进入单张评选等都有详细的规则。计票方式也有多种,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打分制、举手表决或匿名表决。打分制是填写总分为10分的表格,而匿名表决则用电子仪器。匿名表决有两种,正投票与否投票。电子仪器表决只是在一开始面对大量参赛作品时采用;举手表决则会在评委们对几组入选照片有了相当的了解,意见表达充分之后采取;细腻的打分制则用在一二三等奖的评选上。至于照片的呈现方式,一是在大屏幕上打出,二是打印出来摊在桌子上以供评审。对于单张照片的取舍,要求每个评委对于屏幕上打出的组照小样,按照北约组织对于A、B、C、D等字母在军事行动中的叫法来报出取舍。这与中国军事行动中以“幺、动、拐”这样的发音来报数字一样,以避免发音含糊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此外,遇到需要调来原始数字文件加以查核的照片,都会通过秘书要求摄影师及早传送原始文件。大家都会在屏幕上反复核对,看是否篡改了事实。

最终获奖的作品,都是在这么细致严格的过程中决定的。有些照片的入选与得奖,有一定的戏剧性。比如,有的作品在作为组照进入评选时被否掉了,但评审规则规定,每个评委可以再从中挑选单张较好的照片付诸表决,看能否进入单张评选。这就使得某些照片得以以这种方式进入到单张照片的评选中。但是,这种方式似乎也有风险,我与休斯顿美术馆摄影部主任安・W・塔克(Anne Wilkes Tucker)都认为,从组照中抽出单独的照片进入单张评选有点问题,因为在组照中,这些照片有叙事中的前后关系的考虑,现在把它从一个上下文中抽离出来,是一种有风险的做法。当然,评委在具体挑选时,会考虑其作为“独幅”照片能否成立。而且,这种做法对于摄影家来说,还是有好处的,他们可以有更多的获奖机会。另外,从某个类别移到另外的类别,有时也会在客观上提升或降低获奖的可能性。

从2月8日到14日共七天,均是评选工作日。其中有一个晚上是出席阿姆斯特丹市长的欢迎会与之后的荷赛基金会赞助银行的晚宴,其他时间就是埋头于评选。其中最晚一天是在晚上1点多结束,也算绝无仅有的个人评奖经历之一。而评出年度照片,则是最后一天的晚上11点多了。当评选秘书、《纽约时报》欧洲版图片编辑斯蒂法妮读出获奖照片名字后,荷赛基金会运营总监米希尔・慕耐克(Michiel Munneke)当场开了瓶香槟以示庆贺。2月15日,上午是新闻会,下午4点在市里的一个公共场所有个观影会,荷赛基金会向公众展示获奖作品。作品展示时配上了音乐。在结束展示后,全体评委上台亮相,并且接受荷赛基金会运营总监慕耐克向每个评委赠送的摄影画册。每本画册上都有他亲笔书写的一段感谢词。

此次荷赛,中国参赛者共有四项斩获。自始至终,评委们并没有对于特定国家的参赛者有特定的期待。每个评委都以自己的专业素质来决定自己对于照片的判断与取舍。回到中国参赛者这个话题上,评委无法从中国题材就认定拍摄者是中国人。一是所有参赛信息都保密,二是没有哪个评委敢于从题材做出简单的判断。因为今天的中国如此开放,世上也出现了这么多的形形的以中国为题材的作品,其中不乏优秀作品,大家都清楚地意识到,并非中国题材只有中国人才能拍摄。至少,在中国现在有这么多的国外驻华通讯社与记者,他们同样拍摄了大量的中国照片而且也送荷赛,谁能够知道这是哪个通讯社的哪个记者拍摄的?

以上简单回顾评选过程,以下为通过这次评选产生的一些个人想法。

不断反思的荷赛

具备反思能力是一个人成熟与否的标志之一。一个组织、一个赛事同样如此。

具体来说,荷赛设置的各种类别经常处于一种动态的调整之中。2012年比赛时还有的“新闻中的人”、“艺术与娱乐”这样的类别,在2013年的这次比赛中就被取消了。因此,今年的类别设置显得更为简洁。而像早前已经设置的“当代议题”与“日常生活”这些类别,我想也是荷赛回应其评选出来的照片总不脱BLOODY、SHOOTING、MOURNING(流血、射杀、哀痛)的指责吧。这是对于人们过多地投稿到热点新闻、突发事件等类别所做出的平衡措施。同时,“当代议题”与“日常生活”这两个类别在摄影语言方面也起到了鼓励摄影师们更开放地进行探索的作用。热点与非热点的平衡、摄影语言上的探索空间的扩大,多媒体作品的评选设置等,都说明荷赛在不断反思自身,努力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

如果说“突发新闻”、“热点新闻”所呈现的,就如同一个人的身体上出现的一些脓包,或许反映了人身上存在需要紧急处理的问题,那么“当代议题”与“日常生活”要求于摄影师的,就是看他如何从相对平静的社会生活中发现社会的系统性与结构性的问题并且将其视觉化,这就如同医生从人的身体的表面光滑处发现身体中的内部隐患。而且我们也发现,往往在“当代议题”与“日常生活”这样的类别中涌现的优秀作品,不仅具有较敏锐的问题意识,而且在摄影语言的运用上也有较为激进的探索。当然,这两者(问题意识与语言探索)之间的结合是否成功,有时也是见仁见智。但不管怎么说,荷赛至少提供了这种探索的可能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当代议题”与“日常生活”中的作品,只要属于纪实而不是虚构,都可能在此类别中获得一定的关注与肯定。毕竟,再怎么激进的探索,如果属于虚构类,那就确实逸出了以事实、事件为评判内容的荷赛的范畴。

从笔者这次评选的个人经验看,没有感觉到有哪个评委对于“当代议题”与“日常生活”这两个类别中的作品取“聊备一格”的态度。大家都是从是否以较为独特的眼光与手法切入了当代问题来判断摄影师的现实关注能力,也是以此为判断来发表自己的意见,行使自己的投票权的。

荷赛基金会的活动并不局限于操办每年的比赛。向全球推广其评选出来的优秀作品组成的展览是荷赛基金会的重要活动之一,还有就是教育与培训活动。我想,这几个方面的活动是相互联系的,也是要克服人们只看重每年的比赛、或者只是从荷赛的比赛结果来评价它的倾向。面向全球的展览活动主要目的是展示了新闻报导摄影中的人类当下境况,同时也展示了荷赛自身的工作。而长期的教育与培训工作,尤其是开始于1994年乔普・斯瓦特大师班,也是值得肯定的。此一为期六天的培训班,已经接受了200多名全球有才华的学员。而积极的出版活动则进一步扩大了荷赛的影响。现在荷赛年鉴的印数是5万本,此外还开始了一本名为《NEXT》的杂志型图书的出版发行,内容是大师班学员的作品。《NEXT》已经出版了两期,第二期的封面是大师班学员中国摄影记者贾代腾飞的《流水线上的婚礼》。

比翼齐飞是哪两翼?

在中国新闻摄影界,有个长期广泛流传而不受质疑的说法,说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是图文比翼齐飞。也就是说,图像要好,文字说明也要好。这个要求可能只是在国内这个专业场域里合适,如果想要走向一个更为国际化的专业平台去展开竞争,文字说明在什么意义上“好”,至少会因为语言上的可译性与否而出现问题。在国内专业场域里被专家击节叫好的文字说明,可能在外国人看来未尽如此或无动于衷。这个文字说明,实际上至少有一个走向国际如何翻译的问题。

而结合个人本次有限的评选经验,发现虽然评委有权要求秘书念说明,但总的来说,没有太多的作品是被要求念说明的。评委们在限定的时间里看的还是“一图(或多图)胜千言”的画面,根据画面来作出判断。倒不是我这么说是要特别强调“视觉冲击力”。我本人对于虚张声势的“视觉冲击力”一直抱有反感。我想说的是,图像本身所要传达的信息、作者意图和背后意味是否充足,呈现得是否到位,可能是最重要的。因为平面摄影图像本身就是一个超越了语言的叙述形态。当初《生活》画报等平面视觉媒体,能够一度走遍世界,依靠的还是图像本身。还有,就是运用图像进行的叙事能力。叙事技巧如何,叙事如何展开,可能是更重要的。如何讲故事,确实是一个好则跨越语言鸿沟,促进人类相互理解,坏则全(此处故意不用“前”字)功尽弃的大事。当然,投稿时通过文字给出足够的有关事件的背景说明,以备万一是必要的。

国内新闻评奖中,对于文字说明的要求提到与图像一样的高度,在我看来可能显得过分。我觉得,文字说明只要给出足够的图像无法提示的信息以及必要的背景资料即可。除此之外,还能够要求文字什么呢?这个对文字说明的过分要求的现象,也还可从中国摄影实践中长期存在的一张照片要加上一句唐词宋词式的说明以提升其“意境”这种惯习找到渊源出处。因此,如果要在国际专业场域里争取更多的相互理解与专业承认,重要的问题就在于如何将照片中的事实与背景信息清楚地表达出来。

如果说真要有什么“比翼齐飞”的要求的话,我觉得就应该像荷赛的比赛类别设置所提示的那样,既有日常生活这样的类别来考验记者的社会问题意识与社会前瞻力,也有热点与突发新闻这样的类别来考验记者的临场应变能力。这两方面能力的拥有,才是对于摄影记者的严格要求。在我个人看来,摄影记者能够既拍摄好日常生活这样的选题,又能够拍摄好突发新闻与热点新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比翼齐飞。这样的全能型记者才是货真价实的摄影记者。热点与突发新闻是要看记者的临机应变能力如何。而这个临机应变的能力,一定程度上反映的也是他对于日常生活问题的敏锐度。日常生活的拍摄,其实就是在磨炼记者对于常态生活的敏锐度。拍摄日常生活,其实要求的是能够发现常态中的非常态(extraordinary in ordinary ),并且以非常态来提示常态中的正在逼近的、经常被有意无意忽视的危机。

荷赛就是一种软实力

摄影比赛活动总结篇(8)

从1977年起,这项赛事得到复兴,参赛者驾驶着自己的老爷车参与比赛,沿袭了当年少数汽车所有者才能参赛的传统。复兴后的“一千英里”赛事被赋予了精英和酷的新标签。

比赛现场,在意大利赛道两旁的观赛者总是数量庞大,人们都翘首企盼能看到那些已经难得一见的经典品牌的老爷车型,如法拉利、玛莎拉蒂、捷豹、保时捷、梅赛德斯、宾利、阿尔法·罗密欧、奥斯汀和阿斯顿·马丁。

“一千英里”比赛无论从地域、比赛设置和沿途景色来讲,都是独一无二的。独特的风光、历史、文化和特色美食,还有沿途人们的热情好客,引发了人们的无限激情。

摄影师自述

《一千英里的印记》的创作理念植根于20世纪30年代由意大利兴起的被称作“未来主义”的艺术思潮。这种思潮尽管曾经是先锋的,但最终也成为了历史。随着时间的变迁,从前的思潮在后世人眼中也逐渐呈现为各种不同的感性认识。

科技的进步推动了社会发展的进程,这一方面让人们的生活更加趋近于理想的状态,而另一方面,也在人类的自我定义上促成了新的感性和历史的认识。

FIOF推荐

《一千英里的印记》系列影像作品是两个非常成功的摄影展——《时间印记》和《一千英里》——的影像探索的融合。其中,《时间印记》摄影展于2009年正式踏入艺术摄影领域,它对影像、光和物质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作品通过拍摄者对摄影媒介的长期研究,结合精湛的手工技艺,为每张作品赋予独一无二的时间的印记;而《一千英里》作品是在被称作“世上最美的赛程”的“一千英里”赛车比赛中拍摄的老爷车赛的场景。

《一千英里的印记》诞生源于精致的影像技术、杰出的艺术工艺印放与精良的手工处理的完美结合。这样的过程让每张作品都堪称一件蕴含着丰富情感冲击的艺术品,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只有绘画才具有独一无二性,并认可因此产生的附加值。而《一千英里的印记》正打破了这一观点。

摄影比赛活动总结篇(9)

继杨绍明获奖8年之后,山东大众日报摄影记者李楠的《聊城少儿杂技学校》于1996年第39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获得艺术类单幅一等奖(见图一)。这次的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共有103个国家、3068名作者、10110幅作品参赛,李楠能在如此多的作者和作品竞争中夺得单项金牌实属不易。WPP金牌的光芒照耀在中国摄影界,中国摄影师再次掀起一次“荷赛热”。李楠获奖成为当年中国摄影界的十大新闻之一,至于作品的含金量却众说纷纭,甚至疑问高于肯定,有人说:“这种画面在中国司空见惯,在国内参赛,连入选的可能性都没有。”也有人说这张照片“用光平淡,条件简陋,环境破烂不堪”,对荷赛评委推崇这张照片觉得不可思议。那么,《聊城少儿杂技学校》为什么获得了奖项,这成了某些摄影师心中的一个“谜”。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是严肃的,评审团成员对自己的评审工作也是负责任的,李楠获奖是水到渠成。

李楠的这幅获奖照片,首先应该肯定的就是新闻性,尽管图中的情景中国人屡见不鲜,但许多西方人却不曾目睹,“少儿踢碗”在他们眼里是耳目一新的。WPP评委多来自欧美国家,他们觉得新鲜自然要投票。我们参加国际摄影比赛为什么不研究“国际行情”、不顺应国际潮流?李楠的获奖并非WPP评选中的怪事,反倒值得我们自省。

《聊城少儿杂技学校》的第二个成功点是作品的和谐美。和谐美是最美的一道景观,在新闻照片里它不仅可以强化新闻照片的新闻性,还能增强作品的趣味性。李楠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是两个女孩默契合练的情景,从未接触过这种中国特色的杂技表演的外国人看到如此美好的瞬间是兴奋的,并在兴奋中自觉爱上这幅脍炙人口的照片。为了营造和谐图景,作者有意选用对称式的构图,以此增添和谐气息,这也为作品的成功表现增加了砝码。

该作品还有一个兴奋点,这就是趣味性。人物的神态、动作,飞流的碗,还有左右对称的壁灯、车轮以及灯与车轮的上下对应都是趣味性元素,它们给人所带来的是忍俊不禁的愉悦。

《中国残疾儿童杂技团》以新动人

曾年是旅法中国摄影家,虽定居于海外,但在摄影创作上他仍有难以割舍的中国情结。他的大型纪实摄影专题《三峡》充满了中国文化的神韵,是一个颇具功力的摄影家。1996年他的《中国残疾儿童杂技团》在第39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获得艺术类系列二等奖,与李楠共同为中国人争得了荣誉。

曾年这组反映残疾人杂技训练的照片拍得很出色。典型性是这个图片故事成功的第一要素。在他看来,杂技团体成千上万,并非每一个杂技团都有新闻价值。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一个百万富翁招募了11个男孩和5个女孩成立了一个残疾人杂技团,由于这个团训导有方,这些残疾儿童竟能完成高难度的动作,其整体表演水平有一定的社会声望。他认为正常人都难以企及的表演功夫残疾人完成得很出色,这是难能可贵的,是一件具有超越意义的事情,值得一拍。

创新意识强,作品具有独创性是这个图片故事成功的第二要素。新闻照片必须新,这是他贯穿了全程的拍摄理念。为了把照片拍出新意,拍出新的视觉感受,他在每幅画面的瞬间状态、拍摄角度和结构等方面都力求出新。在这组照片中,“旗上腾翻”和“脚顶腾翻”两幅画面的视觉是全新的,作者为了寻找独特的画面视角,在高空中观察,最终用俯视拍摄的方法拍下了这两个镜头,这两张照片的处理方式在该类题材拍摄中前所未有,也就成了吸引评委兴趣的两个关键亮点。

画面具有表现力也是这个专题的成功因素。在这些作品中,图二最为出色:该图成功地运用了明暗对比,如旗帜与背景的明暗关系,深黑色的背景把明亮动感的旗帜反衬出来,明亮的旗帜又把深色的动体人像反衬出来,整个画面看上去结构非常简单,却有一定的层次变化。明暗对比手法在本图中所发挥的作用是突出主体形象,引导读者视线,把画面风格推向极致。当然,这幅作品的表现力不能全部归功于表现手法,动态与时机的准确选择是其成功的重要条件。

在曾年的这些作品中,WPP评委们发现画面中的服饰、节目内容和演出方式与西方的杂技表演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们从中感受到了浓浓的中国味儿――鲜明的文化特色也是这个图片故事制胜的法宝。至于作品的思想性,残疾儿童进行如此高难度的表演,当然是看不见而又巨大的精神力量在支撑着。

《60岁的舞蹈家重返舞台》以人性力量夺标

自李楠、曾年之后,中国人在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沉默了三年,到了公元2000年,中国新闻社摄影记者王瑶拍摄的《60岁的舞蹈家重返舞台》在第43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中获艺术类系列一等奖。本年度共有122个国家、3900位摄影师的42000幅作品在荷兰WPP评选大厅中角逐,一个年轻的女记者能够捧得艺术类系列的桂冠,这在WPP竞赛史上为数不多,在中国更是史无前例。

王瑶的《60岁的舞蹈家重返舞台》不无瑕疵,它之所以在WPP评选中高票通过,还是她新闻摄影探索的总体水平达到了一定高度,作品具备了综合获奖条件。

立意新是这个专题带给我们的第一感受。中国任何一个行业人到60岁都要退休,王瑶镜头中的主人公却是“60岁重返舞台”。作者一开始就抓住了一个新鲜诱人的题材。真正的新闻摄影作品应该在题材、构图、所表现的状态、摄影表达方式以及最终对人的视觉感受多方面具备立体的新鲜要素,其“新鲜性”才不至于虚浮苍白。在这个专题中,作者始终没有放松新的追求,她把整个摄影的过程当作探索发现的过程,其总体思路、镜头的切入点、画面视角、影像的结构和人物状态才有不俗的表现。

表现力强是“重返”这组作品的又一动人之处。王瑶这组参赛照片共12张,给人的总体感觉是生动鲜活,有较强的形象表现力。为了拍好这个专题,王瑶用两个阶段,前后跟主体人物陈爱莲共同生活了十几天,为了编织一个真实完整的图片故事,把这个人物有血有肉地介绍给读者,她日夜注视主人公的一举一动。当然作者对被摄者这种关注不是静止被动的,而是在动态中主动观察,即在观察中变化角度,变化透视关系,变化画面结构,变化拍摄内容,变化拍摄时机,变化表现方式,变化画面情调,试图通过多种变化,让所有画面各具特色,以此营造一个整体鲜活的影像格局。在摄影表现中摄影师的真正功力不是身影的活跃,而是大脑的思维方式和对事物的认识深度,王瑶的做法是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进取,在进取中变化。总之,王瑶认为变是超越自我、超越他人的根本途径。

在陈爱莲身上最大限度地发掘人性美是王瑶在这个新闻专题操作中的可贵之举。新闻摄影难莫过于内在表现,而内在表现的主攻点莫过于揭示人性美。人性美是埋在作品精神世界深处的金子,要获得它,作者必须对人生、社会有深刻的体验和深深的思考。揭示人性美是王瑶在这组照片中的终极追求,她的操作方式有二:一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即通过拍摄对象的行为判断其意向,判断行为的精神属性;二是提炼,即把主体、陪体以及相关形象作为视觉符号,把平淡的不具视觉意义的符号排除,在积极向上具有精神美感的视觉元素中做文章。王瑶在这里所发掘的人性美是主体人物对舞蹈艺术的执著追求,在这里她集中表现的是主体人物那团燃烧的火(见图三),“生生不息”是这个图片故事的“主题词”,也是其人性美的实质内容。

《中国体操夺冠赛》以高难取胜

时隔两年,中国新闻社摄影部主任贾国荣的作品《中国体操夺冠赛》在第45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体育新闻类中获得单幅三等奖(见图四)。这次共有123个国家和地区、4171位作者、49235幅作品参赛,最终有18个国家的摄影师获奖。中国这次有230位作者1718幅作品参赛,贾国荣是230人中间的幸运者。他的幸运不是来自上帝恩赐,而是他的辛勤劳作得到了回报。

新是所有新闻照片的必备素质,贾先生的这张照片能获奖,自然少不了新鲜性因素。贾的这幅获奖照片在瞬间状态和拍摄角度两方面较为独到:前者的画面动态前所未有,抓住这一动态也就给画面填充了新鲜内容;后者的机位高度电视记者偶尔选用,图片摄影不曾有人这样拍摄,作者如此操作的目的是把画面的新鲜性加以强化。这幅体育照片的新鲜感显然在WPP评选的第一阶段发挥了作用,进而入围第二轮评选以至最终榜上有名。

体态美是其作品最精彩的一笔。尽管世界新闻摄影评选不以美丑定论,但在新闻事物客观美的冲击中,他们也是无法抗拒的。体操本身就是一项力与美结合的高雅运动,其表演的细节动作是多样的,并非每个动态在取景框里都能形成新美图案,当这一翘首举目充满象征意义如梦似幻的情景闪现时,作者的心灵如同电波一样与其高速链接,用激情的食指驱动了快门。

拍摄难度大是WPP评委对这件作品肯定的一个方面。WPP评选鼓励主观创造性,对摄影师在摄影探索中所做出的努力与作品的含金量挂钩,所以,“拍摄难度高”也成了他们评选的一条标准。《中国体操夺冠赛》这幅作品结构简单,拍好却需要一定的功夫。其难点在于解决好以下矛盾关系:

第一,要解决瞬间紧迫与精到构图的关系。其美妙状态突然形成又在刹那间消逝,摄影师必须在百分之一秒的时间内完成构图程序。这一构图涉及两个操作环节:一是布局,作者通过侧面取景充分利用了对角线构图,即伸展的两臂形成左上到右下、面部与双膝形成右上到左下构成态势,如此布局使得呼应与变化并存,从而确保了画面形象的表现力度。二是景别运用,作者用长镜头把拍摄对象拉为近景,优化了视觉空间,其人物显得既完整又丰满。

第二,要解决好时间紧迫与复杂操作的矛盾关系。在其理想状态显现的短暂时间内,摄影师要完成曝光组合、聚焦、构图、瞬间状态把握等操作程序,摆在我们面前的这幅摄影成品影调饱和,影像层次丰富,其他操作环节也都无懈可击。

摄影比赛活动总结篇(10)

关键词:足球;体育评价模式;中国女子足球运动员

中图分类号:G8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5-0075-04

Comparative study of three soccer player’s stamina evaluation modes

CUI Dong-dong1,LIU Dan2,ZHENG Lu-bin1

(1.Graduate School,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 200438,China;

2.China Institute of Sport Science,Beijing 100061,China)

Abstract: Laboratory test, field test and game running ability test are 3 evaluation modes for evaluating soccer player’s stamina. Using some Chinese women soccer players as their test subjects,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est results from these 3 test mod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dicated stamina evaluation. Main conclusions include the followings: the coefficient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total game running distance and YO-YO test as well as maximum oxygen intake are 0.07 and 0.283 respectively, while the coefficient of correlation between YO-YO test and maximum oxygen intake is 0.625. The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stamina capacity test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sults from the laboratory test, field test and game running ability test is relatively low, whil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results from the laboratory test and field test is relatively high.

Key words: soccer;sports evaluation mode;Chinese women soccer player

随着现代计算机视频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利用比赛分析软件对足球运动员比赛中的体能发挥状况进行评价已可实现。因此,比赛跑动能力评价模式也成为继实验室测试评价模式和场地测试评价模式之后的第3种足球体能评价模式。

3种足球体能评价模式的方法、特征和应用情况,以及相互间的关系和评价结果的相关性等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本研究对中国女足运动员进行实验室跑台测试、YO-YO测试和比赛跑动能力测定。其中比赛跑动能力测定利用计算机视频技术和SIMI-SCOUT比赛分析软件。实验室跑台测试于2008年4月29~30日在国家体育总局科学研究所机能实验室进行。YO-YO测试于2008年5~6月间进行了多次测试,测试地点秦皇岛、广州等集训地。比赛跑动能力测试主要包括奥运冲刺阶段中,中国与韩国、澳大利亚的多场教学比赛和热身赛,测试时间为2008年5~6月间。对收集的测试数据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3种测试模式评价结果的相关性。对3种测试模式从方法学的角度进行总结、类比分析,归纳出3种测试模式的特征。

1三种足球体能评价模式的理论

1.1评价模式的评价内容和指标

三种足球体能评价模式的评价内容、评价指标和主要测试设备如表1所示。

1)实验室测试评价模式主要是利用比较先进的设备仪器对运动员的有氧能力、无氧能力和肌肉力量做出比较精确的评价。有氧能力评价的指标主要有最大摄氧量和无氧阈;无氧能力评价主要包括Wingate功率测试;肌肉力量评价主要是利用等动测力计对运动员的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的等动力量进行测试。

2)场地测试评价主要在足球场上进行,主要评价内容包括有氧能力、速度和灵敏素质、柔韧性。其中有氧能力测试的主要指标是YO-YO测试,此测试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现行的YO-YO间歇耐力测试,另一种是YO-YO间歇恢复测试。两种测试的主要区别在于,间歇时间不同,间歇耐力测试的间歇时间为5 s,而间歇恢复测试的间歇时间为10 s。测试的场地和方式基本相同,在场地上准确标出间距为20 m的平行线或者在精确的20 m间距上安放两个标志物,并在起点后2.5 m处做出精确标志,以供运动员在此周围走动、慢跑[1]。该测试要求队员在距离为20 m的两个标志物之间,以不断增加的速度进行带有间歇的往返跑。队员在完成每个2×20 m后有5 s或者10 s的间歇时间,不断增加的跑速由预先录制在录音带上的声音信号来控制,队员应在测试中完成尽可能多的跑动距离。当队员第一次跟不上跑速时,将被警告一次,第二次跟不上跑速时,测试停止。测试分数由完成的跑动级别的数量加上在最后级别完成的往返跑次数。

3)比赛跑动能力测定,主要包括两个内容:拍摄比赛录像和利用SIMI°Scout技战术分析系统对比赛录像进行分析。

(1)拍摄比赛录像。

器材:两台Sony DCR-TRV11E型摄像机。

拍摄位置:分别位于两个半场中央的同侧看台的最高处,摄像机处于同一高度。在整个拍摄过程中,保证摄像机的位置不动、镜头焦距不变,同时要将场地的中线、边线和球门线完整地拍摄到画面中直到整场比赛结束,摄像机取景框的下沿和球场的近端边线平行。

(2)利用SIMI°Scout技战术分析系统对比赛录像进行分析。

①对足球场地的标定:首先要对所拍摄的录像图像进行二维标定。二维标定至少要知道场地的4个已知坐标点,这4个点可以根据所拍摄足球场的长度和宽度来确定。以每个半场的中线、球门线和两条边线的4个交点作为已知坐标点,这样整个半场已经被标定。球员在每个半场的位置都可以以坐标的形式表示出来。以左边摄像机拍摄球场图像的近端边线和球门线的交点为坐标系的原点(0,0),这样左边摄像机二维标定的4个已知点的X-Y坐标为(0,0)、(52.5,0)、(52.5,68)和(0,68);同理,右边摄像机拍摄的图像二维标定的4个已知坐标点为(52.5,0)、(105,0)、(105,68)和(52.5,68)。进入分析系统的标定程序后,在左右两台摄像机的画面中,分别用鼠标点击4个已知坐标点在图像中的位置,就可完成标定工作。系统的标定精确度可达到厘米级。

②对运动员位置的定位:对运动员位置的定位非常方便,用鼠标点击运动员在某一时刻在录像图像中的位置即可。本研究中,根据球员速度和方向的变化来定位运动员前后两点的时间和坐标。只要运动员的速度和移动方向发生了变化,就点击鼠标记录运动员的实时位置。这时,就可以生成时间(ti)和坐标(Xti,Yti)两个参数以及前后两点之间的距离,并可以同时生成此刻运动员在球场示意图中的位置。

1.2三种足球体能评价模式的特征及应用

实验室测试通常在封闭的环境下进行,以尽量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实验室测试得出的数据比较精确和详细,但对测试设备的可靠性要求严格。建议重复相同的测试以确保测试的可靠性。体能教练和运动学者可以通过全面的测试了解运动员的体能状况。运动员有氧能力、乳酸阈和肌肉力量的精确测试数据可以为运动员制定个体训练计划和策略提供参考。而实验室测试比较费时、价格较高,使有些足球俱乐部很难进行这种测试。这种测试对运动员体能变化较为敏感,因此,实验室测试在赛季的合适时期实施可能更为有效(例如赛季前准备期)。特别在运动员即将开始新赛季准备时或赛季结束时,很有必要通过实验室测试对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做出全面的评价。而在紧张的赛季中,由于各方面的限制很难对运动员进行实验室测试。总而言之,实验室测试仅能对运动员的一般体能做出评价,而不是足球专项体能的评价。

在足球场进行的场地测试虽然不如实验室测试精确,但能更紧密地结合足球专项的特点,场地测试相比实验室测试更能揭示测试结果与足球比赛表现的关系。且场地测试需要的仪器设备简单,对场地和环境要求不高,但是必须对测试程序标准化,以提高测试的可靠性。例如测试的场地、风向、温度等外部因素也要给予一定关注。当测试结果涉及到时间时,测试设备(如秒表)的准确性必须很高,否则就可能产生较大的误差。这个问题可以利用光电计时器解决,而场地测试的另一个困难就是生理数据难以采集。场地测试可以在整个赛季的间歇期定期进行,这样能最有效地监测运动员专项体能的变化情况。

比赛跑动能力评价,特别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的评价模式,是近几年逐渐发展起来的评价模式。该评价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可以直接对运动员在比赛中体能的发挥情况作出准确的描述,同时还可以对比赛的负荷强度作出评价。但是该评价模式的缺点也显而易见,运动员的跑动结果除了和体能相关外,场上位置、比赛风格、环境因素等都会影响测试结果。

2三种体能评价模式评价结果的相关性

由于实验室测试和场地测试都有有氧耐力测试内容,而比赛跑动能力测试中有比赛总跑动距离的测量。所以本研究以足球专项耐力为例,对中国女足部分队员进行测试,比较3种评价模式评价结果的相关性。选取3项测试都参加的中国奥运女足队员20名,其中比赛跑动总距离是根据多场比赛的测量结果得出的;YO-YO测试是综合多次测试结果取其中最佳成绩的;最大摄氧量测试是在国家体育总局科学研究所实验室测试得出的,实验设备和测试人员比较专业,因此,测试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3项测试结果,最大摄氧量测试平均值为(50.81±5.20) mL kg-1 min-1,最大值为56.9 mL kg-1 min-1,最小值为42.4 mL kg-1 min-1; YO-YO测试的平均值为(1 826.67±391.30) m,其中最大值为2 320 m,最小值为1 040 m;比赛跑动总距离的平均值为(9 262.75±524.89) m,其中最大值为9 976 m,最小值为8 378 m。

利用SPSS对3种测试的结果做相关分析,结果发现比赛跑动总距离与YO-YO测试和最大摄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7和0.283,而YO-YO测试与最大摄氧量的相关系数为0.625。从理论上分析,比赛总跑动距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运动员的耐力水平。但是从以上相关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比赛跑动距离与YO-YO测试和最大摄氧量测试基本不具有相关性。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YO-YO测试与最大摄氧量测试是足球专项耐力的有效指标[2]。所以,可以得出确定的结论就是比赛跑动总距离不能真实反映足球运动员的专项耐力水平。

比赛总跑动距离究竟为什么不能反映足球运动员耐力水平,似乎很值得探讨。通过研究发现,影响比赛跑动总距离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耐力水平、场上位置、疲劳、比赛风格和环境因素等等[3]。

耐力水平肯定是影响比赛跑动距离的重要因素。据统计,足球比赛运动员需要利用最大摄氧量约为75%,相当于马拉松比赛能量的消耗。斯马洛斯证实最大摄氧量和奔跑距离有着很大的相关性(r=0.89),并说明还受运动员全力冲刺次数的影响[4]。这个结论与本文的研究结论似乎不一致,但是因为比赛跑动能力的影响因素很多,斯马洛斯的研究结论可能是在消除一些因素的影响后得出的。

场上位置对比赛总跑动距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不同的场上位置就有不同的位置职责与分工,以及不同的活动方式与区域。从国外的研究成果来看,在常规的英格兰联赛中,每场比赛的跑动距离会因为队员的位置不同而有所差异[4]。除守门员外,中场球员的跑动距离最长,中后卫跑动距离最短,而边后卫和前锋的总跑动距离则比较灵活。还有研究也表明了位置对比赛总跑动距离的影响,其中中场队员的跑动明显多于其他位置的运动员[5-7]。由此看来,场上位置是影响比赛总跑动距离的重要因素之一。

可见,比赛跑动距离的影响因素较多,单纯比较足球运动员专项耐力水平与比赛跑动总距离的相关性似乎意义不大。但是如果排除一些因素的影响,如场上位置、比赛对手等,或许可能得出相反的结论,类似相关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从YO-YO测试和实验室最大摄氧量测试的结果来看,两个测试结果的相关性为0.625,说明两种测试方法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实验室跑台测试是比较精确的测量有氧能力的方法,此方法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但是本方法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如受实验设备和环境的局限不能展开大规模的测试;实验室测试和场地测试间的误差等等。而YO-YO测试是比较常用的场地测试方法,YO-YO测试应用了间隙训练方法的原理,模仿足球运动中运动节奏,把体能测试与足球专项运动很好地结合起来,更加合理评价足球运动员的专项体能素质。此测试法不仅能够反映有氧能力的好坏,还能反映其无氧能力水平的高低,因为足球项目本身就是有氧和无氧混合的运动。

3结论

1)实验室测试的优势在于测试结果比较精确,但是由于比较费时,并且测试费用相对较高,所以不适宜进行大规模的测试。而场地测试由于测试方法简单易行,并且比较贴近足球专项特点,比较适宜较大规模测试,但必须把测试程序标准化,以提高其可靠性。而足球比赛跑动能力评价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对运动员在比赛中体能的发挥情况做出准确的描述,但是该评价模式的缺点也显而易见,运动员的跑动结果除了和体能相关外,场上位置、比赛风格、环境因素等都会影响测试结果。

2)三种足球专项耐力评价模式评价结果的相关性为:比赛跑动总距离与YO-YO测试和最大摄氧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为0.07和0.283,而YO-YO测试与最大摄氧量的相关系数为0.625。

参考文献:

[1] 崔冬冬,郁俊. 试论YO-YO耐力测试的原理、作用和应用[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2):1723-1725.

[2] 魏安奎,房杰. 12分钟跑和“YOYO”两种体能测试方法的比较[J]. 上海体育科研,2003(2):29-31.

[3] 刘丹. 足球体能训练――高水平足球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证[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50.

[4] 比约恩 埃克布洛姆. 运动医学与科学手册 足球[M]. 陈易章,译.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134-136.

[5] Bangsbo J. The physiology of soccer: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intense intermittent exercise[J]. Acta Physiol Scand,1994,15(619):1-156.

摄影比赛活动总结篇(11)

从2002年至今,我拍摄球赛巳有两个赛季,借助佳能EOS30与适马镜头的这档业余组合居然也小有成绩,不但有作品发表、获奖,最得意的是一幅照片被中国篮球协会选中,印在2002-2003赛季的宣传海报上。两年来的拍摄实践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影友交流、切磋。

1、曝光组合和构图;由于球类比赛是在高速度、强对抗中进行,快门速度一般应大于1/250秒。我拍篮球赛时一般用400°胶卷,曝光组合是1/250秒快门,F2.8-3.5光圈。足球赛如果是在白天的话,可定为1/500秒,用顺光拍摄。拍球类比赛用横幅构图还是竖幅构图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我个人倾向于竖幅构图,这样可以减少裁剪,而且更容易被杂志来使用。

2、使用中心对焦;现代AF相机往往有多个对焦框,佳能EOS30相机还有眼控对焦功能。由于相机的中心对焦框灵敏度最高,使用也最为方便,所以我拍球赛时经常关掉眼控对焦,只用中心对焦框,这样不但可集中精力看比赛,还能有效地提高自动对焦的精确度。

3、进行跟焦拍摄;虽然现代自动相机的对焦速度极快,但在实际拍摄时,如果在取景器中不断地对目标进行跟踪对焦就会大大提高照片的成功率,故而要求拍摄者拍摄时要随时跟踪对焦,不可过度迷信相机的自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