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6 16:00:56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G258.2

一、文化共享工程概述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简称文化共享工程)是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一项推动文化建设的惠民工程,也是在信息化不断发展的历史条件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创新工程。文化共享工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工程网络体系,以互联网、卫星网、有线电视/数字电视网、镜像、移动存储、光盘等方式,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它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工程,是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对于打破落后地区信息闭塞状况、缩小城乡差别、培养新型农民、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提升文化创新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云浮市位于广东省西部,于1994年9月设立地级市,是经济欠发达山区市。云浮市图书馆新馆于2009年1月建成,并向广大读者免费开放。同年,文化共享工程云浮市级支中心成立,设立了电子阅览室,向读者免费开放。

二、 山区公共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受到制约

文化共享工程自实施以来,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被党和国家领导喻为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之后我国文化建设的“二号工程”。①2007年,广东省财政拨款40万元,云浮市财政配套资金20万元,用于文化共享工程云浮市级支中心建设。2009年1月,云浮市图书馆新馆建成投入使用之际,文化共享工程云浮市级支中心也顺利建成,建立了电子阅览室,电子阅览室面积200平方米,配套电脑31台,阅览座位30个,年均接待读者12000人次。次年,建立了“云浮数字文化网”,读者通过登录该网站,即可阅读10多万册电子图书。由于市图书馆每年的业务经费只有30万元,其中购书经费、读书活动经费、设备维护经费占28万元,用于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方面的经费只有2万元。由于资金缺少,导致有些设备不到位或者设备数量太少,文化共享工程业务发展缓慢。

(二)专业人才缺乏,文化共享工程业务工作难以开展

文化共享工程主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传输信息资源,为广大群众提供服务,这就需要一支精悍的队伍能够随时解决群众遇到的困难和问题。②云浮市图书馆人员编制少,专业人才奇缺,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更是微乎其微。市图书馆现有编制16个,在职职工14人。在职工作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只有1人,占总数的1%;本科学历的只有5人,占总数的36%;中级职称的也只有5人,占总数的36%;副高职称的人员,一个也没有。在文化共享工程方面,由于缺乏计算机专业人才,导致数据库建设、基层培训辅导、电子资源服务等工作难以开展,不能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共享工程的社会效益没有发挥出来。

(三) 宣传力度不足,读者对文化共享工程知之甚少

云浮市图书馆位于市区府前路天马行政中心区内,离市中心居民区、学校、医院等人群集中的地方约2公里,广大读者前来图书馆读书学习很不方便。2013年12月,市图书馆开展了文化共享工程群众认知度问卷调查,从没听说过文化共享工程的被调查者约占25%,而这些被调查者绝大部分是到文化活动中心或图书馆参加活动的人,如果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调查,不知道文化共享工程的人员比例还要大得多。更有甚者,对文化共享工程也仅仅是听说而已的人占37.8%,从未使用过文化共享工程资源的人占到59.2%,使用率偏低导致文化共享工程资源的极大浪费。对云浮市文化共享工程工作感到满意的被调查者占58.1%,1/3的被调查者认为文化共享工程需要加大资源和服务的宣传。受经费和人员的制约,现在对文化共享工程的宣传还很不够,仅停留在图书馆网站和工作人员的介绍等层面,宣传力度不足,宣传方式过于简单。

三、 山区公共图书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积极争取各级财政资金支持,促进文化共享工程持续健康发展

如果说共享的主体是全社会,那么,共建的主体则首推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因此,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共享工程的成败、进度与质量。③各级党政领导、相关责任部门应当高度重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把它作为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文化惠民”的重要手段,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的重要载体。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投入方面,既要争取市级财政支持,将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资金、运行维护经费和收集特色文化资源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经费落实到位,促进文化共享工程持续健康发展;又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对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补助经费,推动文化共享工程升级,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使文化共享工程的社会效益真正发挥出来。在文化共享工程资源建设上,根据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着力建设贴近生活、贴近基层、贴近普通百姓的传统文化、科技知识、农村生产生活等资源,建设一批能够满足群众需要的讲座、戏曲、图书、电影等专题资源库。增强信息的大众性、实用性,进一步增强共享工程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二)建立一支机制和体制都适应共享工程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开辟了一个不受地域、时空限制的崭新的文化传播渠道,对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协调经济与社会的同步发展将起到极大的作用。④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切入点,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立足现有人员的实际,积极提高现有人员的业务水平,通过引进人才的办法,吸收大专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进一步充实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人才队伍。与此同时,需要改革现有“论资排辈”的用人制度,确立“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制度。一是实行全员聘用合同制和岗位聘任制。以岗位管理取代身份管理,打破干部、工人身份界限,切实解决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的问题,鼓励职工不断进步。二是实行竞争上岗,让人才脱颖而出。图书馆各个岗位,无论是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还是工勤岗位,在职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择优聘用;招聘人员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和考试,择优录用。三是提高人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图书馆应该重视职工的继续教育,学习图书馆业务新知识,给职工学习提高的机会。

(三) 加大宣传与推广,让文化共享工程深入千家万户

必须广泛宣传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的作用与意义的重要性,并让各级领导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⑤ 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加大对文化共享工程的宣传力度,增加文化共享工程的知名度,提高文化共享工程的利用率。一要用鲜明突出的方式,利用标语、标牌、网络、媒体等多途径告知所有的读者,文化共享工程是一项惠民工程,是供广大读者免费使用的。二是要主动出击,走进学校,走进社区,依靠学校和社区组织,发动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文化共享工程。山区公共图书馆可以与本地的中小学校合作办讲座,这样既能扩大文化共享工程的影响力,又能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丰富课余生活,对学校教学工作是一个有益补充,容易得到学校的理解和支持。三要寻求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让上级领导更好地了解文化共享工程是做什么的,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图书馆事业的价值所在,也对图书馆争取办馆经费大有裨益。四要联系新闻媒体,加强与地方媒体之间的合作,争取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宣传。

(四)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扩大文化信息服务的覆盖面

要实现文化共享工程的建设目标,搞好服务工作是关键。各级基层中心、服务点工作人员要强化服务意识,明确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为群众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采取阵地服务与流动服务相结合的形式,扩大服务范围;要用大规模集中服务降低服务成本,扩大受众面,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依托各类文化设施和活动场所,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深入基层,深入农村,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知识讲座、技能培训和信息咨询,提高农民群众的职业技能和致富能力;要采取多种方式,在基层广大群众中普及文化共享工程相关知识,让群众了解文化共享工程的资源内容,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以便快捷地获取所需信息与知识。通过文化共享工程平台,将优秀的文化信息源源不断传输到基层群众中,解决部分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获取信息难的问题,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文化共享工程丰富的农村生产生活、农业科技知识、医疗保健知识,可为农民致富提供有效的信息保障。许多地方依托共享工程开展农业技术培训、农民工培训、再就业培训等,提高了农村信息化水平和基层群众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注释】 (1) 许新龙:《加快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甘肃科技》,2009年第21期。

(2)梁照月、何淼、陈伟:《陕西省文化信息共享资源实施现状调研及发展对策思考》,《国家图书馆学刊》,2009年第4期。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篇(2)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和国家社会信息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中国的西部与东部、乡村与城市之间已经架构起四通八达的信息通道。但是,在我国的基层村镇,知识的贫乏导致的贫困仍随处可见.愚昧、落后的思想和认识仍然禁锢着人们的头脑。如何利用高新技术手段传播先进文化,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丰富、充实的精神食粮,就成为我们文化工作者在进入新世纪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下面简称共享工程)是部级文化创新工程,它的宗旨是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整合中华民族几千年保留下来的各种类型的文化信息资源的精华,依托覆盖全国的网络传输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先进文化,把优秀的文化传送到城市社区、边远山区、边防哨所等基层文化单位,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一、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的目标及现状

1.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的目标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的定位是,建立中华文化数字资源的中心,整合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院团的文化资源,并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形成互联网上中华文化信息资源的整体优势。它的宏观目标:完成以“百万册(件)文献共建”与“四个一优秀作品”为核心的数字资源建设,即100万册文献、1000台优秀地方剧目、1000部优秀音乐作品、1000部优秀地方剧目、1000部优秀美术作品、1000件珍贵文物等。它的具体目标:建设文化领域门类比较齐全的数字资源库,建设海量的文化信息基础素材库。近期阶段性目标:对文化部所属机构和管辖机构内的可控文化资源进行建设与整合。

2.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的现状共享工程国家中心为了迅速开展工作,在2002年7月下发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第一阶段实施方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数字资源建设。国家中心完成了500gb的资源建设任务。主要内容包括十大块:(1)传统文化篇;(2)民族文化篇;(3)舞台文化篇;(4)文学书籍篇;(5)名家讲坛篇;(6)影视文化篇;(7)衣食住行篇;(8)科普知识篇;(9)文化奖项篇;(10)名人篇。同时各省分中心也总共完成了200gb的资源建设。

3.“共享工程”和数字图书馆的关系及与一般文化网站的区别

“共享工程”就是数字图书馆理论探讨实践的产物.它是通过数字图书馆全新的信息资源组织模式构建的数字信息工程.与文化网站相比两者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两者性质不同。有的文化网站是公司性质,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共享工程”是政府工程,坚持以公益性为主,不以赢利为最终目的。(2)资源来源不同。“共享工程”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工程形成的资源建设能力,以文化部可控资源为主,汇集全国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研究机构、艺术表演团体等机构的各类优秀文化信息资源,突出文化特色。而一般的文化网站则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和实力。(3)资源组织方式不同。“共享工程”的数字资源采用数字图书馆资源内容组织与管理办法,是按照用户需求挑选的高价值知识内容,经过分类、编辑、整理、加工,变成受教育者易于接受的形式。而一般文化网站上的资源内容是无序的。(4)运用的技术不同。“共享工程”在技术上运用的是xml软件平台,支持多媒体无缝连接.视频、音频、图文信息可以实现无缝跨库连接。这种支持分布式数据库无缝连接的软件平台,技术上显然比一般网站优越。(5)资源传输方式不同。“共享工程”采用多种资源传输方式,如通过网络、卫星、硬盘、镜像站点等。,而一般的文化网站则只能通过互联网传输资源。

二、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的知识产权问题

国家中心通过一年多的摸索在现行的法律框架下.采取多种方式解决知识产权问题。包括与国家版权局和有关法律界专家共同探讨海量资源的服务与使用问题;开展名人名作征集活动:与几十个作者签订了资源使用协议;专门编辑了《版权合同签署手册》供各省分中心的人员在操作时参考;同时国家中心研制了drm管理系统,通过高新技术解决上网资源的版权保护和使用平台。

三、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的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效应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为进一步深入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要努力掌握和发展各种现代传播手段,积极推动先进文化的传播”的指示精神以及“科教兴国,以德治国”的战略要求,而实施的一项文化创新工程;是以创新精神积极开展农村乡镇、城市社区的文化阵地建设;探索繁荣城乡群众文化工作的新恩路、新方法;是一条如何利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以适应时晨的与时俱进的新途径:是在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文化利用现代传播手段的一次全新尝试;是充分发挥文化系统整体优势,增强市、县及基层文化单位的活力,盘活全国文化系统宝贵资源,有效实现全国文化系统优秀文化资源共事、对全面推进文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共享工程”是一项文化创新工程,技术含量高,它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持续、健康地发展“共享工程”,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共享工程”“共享工程”,是一项依靠政府行为的公益事业.必须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才能使这一工程的实施与发展有可靠的保障。

2.注重政府调控与各部门合作,“共享工程”属于政府支持的公益性事业,它由政府投资,政府调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共同建设。目前“共享工程”的实施单位主要以各级公共图书馆为主,各参与单位要通力合作,打破各自为政、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的局面,以网络为依托进行整体化建设,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切忌搞形象工程、浮夸、不落实应用。

3.在进行“共享工程”建设时,一定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做好本地区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工作,真正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发挥“共享工程”传播优秀文化的作用。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篇(3)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和国家社会信息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中国的西部与东部、乡村与城市之间已经架构起四通八达的信息通道。但是,在我国的基层村镇,知识的贫乏导致的贫困仍随处可见.愚昧、落后的思想和认识仍然禁锢着人们的头脑。如何利用高新技术手段传播先进文化,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丰富、充实的精神食粮,就成为我们文化工作者在进入新世纪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下面简称共享工程)是部级文化创新工程,它的宗旨是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整合中华民族几千年保留下来的各种类型的文化信息资源的精华,依托覆盖全国的网络传输系统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先进文化,把优秀的文化传送到城市社区、边远山区、边防哨所等基层文化单位,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一、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的目标及现状

1.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的目标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的定位是,建立中华文化数字资源的中心,整合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院团的文化资源,并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形成互联网上中华文化信息资源的整体优势。它的宏观目标:完成以“百万册(件)文献共建”与“四个一优秀作品”为核心的数字资源建设,即100万册文献、1000台优秀地方剧目、1000部优秀音乐作品、1000部优秀地方剧目、1000部优秀美术作品、1000件珍贵文物等。它的具体目标:建设文化领域门类比较齐全的数字资源库,建设海量的文化信息基础素材库。近期阶段性目标:对文化部所属机构和管辖机构内的可控文化资源进行建设与整合。

2.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的现状共享工程国家中心为了迅速开展工作,在2002年7月下发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第一阶段实施方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数字资源建设。国家中心完成了500gb的资源建设任务。主要内容包括十大块:(1)传统文化篇;(2)民族文化篇;(3)舞台文化篇;(4)文学书籍篇;(5)名家讲坛篇;(6)影视文化篇;(7)衣食住行篇;(8)科普知识篇;(9)文化奖项篇;(10)名人篇。同时各省分中心也总共完成了200gb的资源建设。

3.“共享工程”和数字图书馆的关系及与一般文化网站的区别

“共享工程”就是数字图书馆理论探讨实践的产物.它是通过数字图书馆全新的信息资源组织模式构建的数字信息工程.与文化网站相比两者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两者性质不同。有的文化网站是公司性质,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共享工程”是政府工程,坚持以公益性为主,不以赢利为最终目的。(2)资源来源不同。“共享工程”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工程形成的资源建设能力,以文化部可控资源为主,汇集全国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研究机构、艺术表演团体等机构的各类优秀文化信息资源,突出文化特色。而一般的文化网站则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和实力。(3)资源组织方式不同。“共享工程”的数字资源采用数字图书馆资源内容组织与管理办法,是按照用户需求挑选的高价值知识内容,经过分类、编辑、整理、加工,变成受教育者易于接受的形式。而一般文化网站上的资源内容是无序的。(4)运用的技术不同。“共享工程”在技术上运用的是xml软件平台,支持多媒体无缝连接.视频、音频、图文信息可以实现无缝跨库连接。这种支持分布式数据库无缝连接的软件平台,技术上显然比一般网站优越。(5)资源传输方式不同。“共享工程”采用多种资源传输方式,如通过网络、卫星、硬盘、镜像站点等。,而一般的文化网站则只能通过互联网传输资源。

二、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的知识产权问题

国家中心通过一年多的摸索在现行的法律框架下.采取多种方式解决知识产权问题。包括与国家版权局和有关法律界专家共同探讨海量资源的服务与使用问题;开展名人名作征集活动:与几十个作者签订了资源使用协议;专门编辑了《版权合同签署手册》供各省分中心的人员在操作时参考;同时国家中心研制了drm管理系统,通过高新技术解决上网资源的版权保护和使用平台。

三、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的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效应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为进一步深入贯彻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要努力掌握和发展各种现代传播手段,积极推动先进文化的传播”的指示精神以及“科教兴国,以德治国”的战略要求,而实施的一项文化创新工程;是以创新精神积极开展农村乡镇、城市社区的文化阵地建设;探索繁荣城乡群众文化工作的新恩路、新方法;是一条如何利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以适应时晨的与时俱进的新途径:是在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文化利用现代传播手段的一次全新尝试;是充分发挥文化系统整体优势,增强市、县及基层文化单位的活力,盘活全国文化系统宝贵资源,有效实现全国文化系统优秀文化资源共事、对全面推进文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共享工程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共享工程”是一项文化创新工程,技术含量高,它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持续、健康地发展“共享工程”,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推动“共享工程”“共享工程”,是一项依靠政府行为的公益事业.必须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才能使这一工程的实施与发展有可靠的保障。

2.注重政府调控与各部门合作,“共享工程”属于政府支持的公益性事业,它由政府投资,政府调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共同建设。目前“共享工程”的实施单位主要以各级公共图书馆为主,各参与单位要通力合作,打破各自为政、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的局面,以网络为依托进行整体化建设,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切忌搞形象工程、浮夸、不落实应用。

3.在进行“共享工程”建设时,一定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做好本地区特色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工作,真正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发挥“共享工程”传播优秀文化的作用。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篇(4)

湖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是根据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通知》精神,由湖南省文化厅、财政厅具体组织实施的一项新型文化创新工程。旨在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将本地区的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加工与整合,并通过网络传输到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彻底消除各地区在获取文化信息上的不平等,实现湖南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进而丰富城乡人民文化生活,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1“共享工程”建设实施情况

湖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于2002年正式启动,自启动以来,它依托湖南图书馆建成了现代化的共享工程湖南中心,搭建了以湖南中心为核心,市(州)、县图书馆为骨干的地区性中心服务网络,技术平台逐渐完善,基层点数量稳步扩展、服务不断提升。同时,各级图书馆加大了软、硬件的投人,纷纷建起了电子阅览室,开展形式多样的“共享工程”服务,象岳阳、株洲、湘潭等市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具有了50台以上电脑的规模,还有相当数量的县级图书馆也具有了20台电脑的规模,如炎陵、汝城、新宁、资兴等馆。目前,共享工程已建成全省文化系统内基层网点78个(文化系统内基层点建设情况见下表),和省委组织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的合作点达40000余个。

2“共享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共享工程”在文化系统内主要依托公共图书馆组织实施,这就使得各级公共图书馆面临着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挑战。从“共享工程”建设三年来的实践看,它极大地促进了全省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各公共图书馆都积极参与,特别是硬件设备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使“共享工程”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不足之处,由于众多公共图书馆缺乏计算机网络环境,缺乏图书馆自动化系统,致使大部分图书馆的业务及服务工作只能停留在手工作业阶段。这样既不能适应文献信息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工作效率不高,图书馆员的业务水平上不去;又不能充分揭示本地区特色馆藏资源,达不到共知和共享。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因此,“共享工程”建设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2. 1基础设施不足

湖南各地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办馆条件有很大差异,一般说来,省级图书馆比地市级图书馆好,地市级图书馆比县级图书馆要好。据统计,全省14个地市共有县以上公共图书馆115所,其中省级馆2所,地(市)级馆11所,县级馆102所。全省尚有5个地市无市级馆,8个图书馆“有馆无舍”或是馆舍为危房,有部分县级公共图书馆经费捉襟见肘,文献人藏量逐年下降,服务工作日益萎缩。而图书馆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必须具备硬件(计算机等设备)、软件(操作系统及应用系统)及专业人员等诸多条件,这些无一不需要经费作支撑。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5年底,全省有45家公共图书馆开通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ILAS ),这45个馆中有2个省级图书馆,11个地级图书馆(含2个地级少儿馆),犯个县级图书馆,开通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图书馆不到公共图书馆总数的一半。

2. 2技术力量薄弱

“共享工程”建设要求有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专业人员,这些都是各级图书馆相当欠缺的。笔者多年在省馆从事自动化工作,在工作中了解到,全省地县两级公共图书馆中能独立且熟练处理图书馆业务自动化及计算机相关问题的技术人员寥寥无几。有些县馆将计算机相关的维护全交给电脑公司处理,这样虽能解决部分问题,但更造成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依赖思想,连很简单的操作都不会了。有次笔者打电话询问某馆服务器的IP地址,得到的回复是要等电脑公司的人来看后才知道。

3“共享工程”建设的对策

“共享工程”是一项新型文化创新工程,不单是一项技术要求很高的工程,而且投入、宣传、协调等等各方面都要求到位,所以它的建设不可能一毗而就,要想持续、健康地建设和发展“共享工程”,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对策:

3. 1加大政府投人

俗话说: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没有了经费,再好的东西也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共享工程”建设更是如此。如何增加政府对“共享工程”建设的投人呢?笔者认为,首先,应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财政的支持。如果能做到各级政府和财政将“共享工程”工作纳人重要工作日程,申请到“共享工程”建设的专项经费,那是最好不过了。其次,在工作中,主动接受各级政府的领导,同人大、政协、宣传、教育、科技、农业等各部门建立通畅、快速的服务网络,定期召开读者座谈会、信息会,采取为各单位办借书证、上门送书等活动,加强联络,形成一个各行各业都来关心、支持图书馆发展的良好氛围。这样有利于争取各方面的经费投人。第三,利用图书馆独有的优秀文化信息资源,为本地区其他企事业单位服好务,收取一定的费用以增加经费。总之,我们要千方百计,通过多种融资渠道筹措尽可能多的资金用于“共享工程”的建设中去。同时,我们的公共图书馆的领导干部也应经常一起交流经费争取、工程宣传、人才培训方面的经验。

3.2增强宣传力度

“共享工程”是一项依靠政府行为的公益事业,必须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支持,才能使这一工程的实施与发展有可靠的保障,所以必须广泛宣传“共享工程”,让各级领导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级公共图书馆可以在“共享工程”的平台上组织各类文化活动,如读书活动、电影观赏活动、知识竞赛活动等等,开展活动时最好能请到主管领导参加和讲话,或是干脆争取以政府的名义举办。这样,经过“共享工程”系统加工的优秀文化资源,通过畅通的网络通道提供给基层群众,将给予他们极大的感性认识。这些文化活动不但能开拓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补充精神营养、丰富城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而且让“共享工程”更加深人民心、拓宽其受众面,还对促进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大有裨益,更重要的是,各级领导感受、了解了这项工程的积极意义,对争取经费也将有很大的帮助。

3.3重视人才培养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篇(5)

“三农”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农村地区信息相对闭塞、教育相对落后。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现代化程度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农村信息化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方面。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仅农业生产需要信息化,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都离不开信息化建设。

2007年,称得上是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发展进人快车道的标志年。在这一年里,中央各部委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给予高度重视,从政策规划、项目安排、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等多个环节提供保障。国家的信息化宏观政策、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基础设施、重点工程的建设、科技创新步伐、国际、国内IT企业对中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关注,我国农村网民的数量等都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据统计,截止2007年10月,全国约70万个行政村,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已经达到了99%,农村网民数量突破3 700万人。农村信息化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普及,提高了农民科技和文化素质,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按照求实效、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的要求,整合资源,共建平台,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积极探索信息服务进村人户的途径和办法。深人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民书屋工程,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

1共享工程助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有利条件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2002年,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启动的文化共享工程是一项文化创新工程,它借助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通过覆盖城乡的网络体系,将丰富的舞台艺术、影视节目、农业知识、电子书刊、戏曲电影等输送到农村,丰富了农村地区的文化供给,为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服务,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将其列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二号工程。“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投人建设资金24.76亿元,预计到2010年基本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实现“村村通”。同时,国务院还批准建设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正在抓紧进行,借助于共享工程的平台,每个村都将共享国家数字图书馆的成果。

(2)资源内容丰富。信息资源丰富是共享工程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几年来,共享工程重点加工整合了全国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研究单位、艺术表演团体、电影厂、农业科技资源制作单位等机构的各类优秀文化信息资源,逐步构建起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信息资源库群。资源内容既有舞台艺术精品、农村新戏、电子书刊、专题知识讲座以及影视作品等,又有一批地方特色浓郁的专题资源库,包括适应农村需要的电子图书、知识讲座、戏曲、电影、科普和实用技术专题资源库等,到2010年,资源总量将达到100TB。国家中心网站还采取深度链接的方式,将博物馆、美术馆等部级文化单位适合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的互联网数字资源,纳入共享工程网站的整体服务框架中。同时,各省分中心、部分市支中心根据各自特色开发整合的包括电子书刊、电影、名家讲座、优秀地方戏剧等资源不断更新,相互链接,通过延伸到乡村各个基层点的共享工程设备均可免费使用。

(3)基层网点建设全面铺开,服务网络便捷。为使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网络尽早在城乡全面覆盖,实现村村通,2007年,文化部与各地文化厅(局)签订了2007 ^-2010年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责任书。在各级部门和政府的支持下,工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文化共享工程创造的四级服务网络体系,目前已初具规模。建成了一个国家中心,依托省、市、县各级公共图书馆,分别建立了省、市、县分、支中心,在乡镇、街道、村和社区发展基层服务点。通过与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等合作,乡村的基层点已经达到了42万个。2007年全国共享工程试点建设,100个试点县(市)都接人了光纤,建成了一个拥有中心机房、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演示厅的县级一级支中心。2008年主要用于中西部地区县级支中心、村基层点和数字资源建设的中央财政补助专项资金已基本到位。县级支中心全面建成后,通过光纤和卫星,利用服务器、扫描仪、摄像等设备,不但可以将国家中心、省分中心的文化信息资源输送到乡镇、村基层点,而且可以将当地特色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网络传输,实现在全国范围内的共享。

(4)传输方式不断拓展,百姓受惠。考虑农村不同的信息网络建设情况,共享工程采取不同方式传输资源。在具备网络条件的地方,通过互联网提供服务;在开通城域网、局域网的地区,采用镜像方式传输;在网络不发达的地方,通过卫星传送方式传输;在交通不便的地方,主要通过光盘、移动存储开展服务。一些地方还通过数字电视或有线电视,传输资源。随着服务方式的拓展,全国各地亿万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可以通过家中的电视机、村基层点的电脑收看文艺节目,学习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实用技术,并通过网络进行销售;集会、庆典,基层点的工作人员可以带上共享工程设备,到村民家上门播放电影、戏曲。大量的电子图书、电子报刊资源有效弥补了农村图书资源的不足,文化共享工程已经成为引领农民健康向上生活的宽阔舞台,村、社区基层点成了农民们的千里眼,顺风耳,铺就农村致富的康庄大道。

2共享工程建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共享工程开辟了一条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崭新的文化传播渠道,提高了农村信息化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但是应该看到,目前共享工程在我国农村的全面实施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1)认识有偏差,投入严重不足。国家虽然建立了共享工程部际联系会议制度,但在基层,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许多领导还未真正了解共享工程的作用和意义,共享工程的实施基本仍停留于文化部门。党政领导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资金的投入。据调查,维持一个村级基层点正常运行一年至少要5 000元,现在都是由村、社区自筹,没有财政保障,直接造成以下问题:①管理员兼职,没有固定工资,不能全身心投入。②宽带通讯费每年少则千元,多则上万元,没有财政投入,一旦费用难以为继,基层点只能关闭。③一些社区服务点与办公网络共用一条网线,网速慢,影响群众使用兴趣。④没有维护经费,设备老化无法维修、更新、升级。

(2)缺少懂管理、热心服务、懂技术的专(兼)职人员。由于共享工程本身所具有的公益性、专业性和技术要求,在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农村,往往难以找到既通晓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又具备共享工程和农业技术、能够热心为农民服务的基层点管理人员。尽管省、市、县分(支)中心对每批新服务点管理员进行过专门培训,但时间短,内容多,消化不良。支中心技术人员不足,也难以到基层点进行手把手指导,基层点设备常常是小故障变成大故障,设备损耗率很高。另外基层点管理员更换频繁,也是市县支中心培训任务重的原因之一。

(3)现有适用资源和特色资源不足,缺少吸引力。①在对信息的利用上,面对着互联网的海量信息,除了浏览新闻外,城市网民‘最常用’的3种功能都与娱乐有关:经常玩游戏的网民占62.2%,经常下载音乐的网民占56.%,经常浏览娱乐信息的网民占53.5%。而农民更看重实用的致富信息,除了农业政策外,最关注农业生产科技信息、市场信息、劳务用工信息,每一项都与他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国家中心的数字资源虽然丰富,但真正适应广大农村基层群众急需的资源还应大力加强。②版权制约等原因使得影视资料、名家讲座等群众喜爱的文化资源更新慢,新片、大片少。③目前共享资源主要由国家中心、省分中心采集制作,力量有限,加工制作时间较长,无法保证各地特色资源采集及时而完整。

3突出重点,抓住特色,共同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3.1争取各级重视,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对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认识,关键要加强对农村信息化建设作用和意义的认识,充分认识共享工程建设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重要举措。政府是农村信息化的主导力量,政府部门在农村信息化过程中承担的是主导性的作用,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的步伐,强化政府在共享工程建设中的主导、协调、组织以及创造良好环境的职能。要将共享工程建设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紧密结合,使其为各级党政领导、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深人了解,取得全社会共同关心、重视和支持,必要时可纳人文明城市、文化先进区县评选必备指标。文化部可确定某一时间为共享工程宣传日或宣传周,集中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各省分中心应统一制作一批文字和视频宣传材料,发到各地文化部门和基层服务点宣讲、张贴、播放;在地方报纸和电视台刊登文化共享工程公益广告;各服务点要举办文化共享工程资源推介会;还可要求所有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和基层服务点的电脑将全国文化共享工程网站设为首页,等等,使共享工程家喻户晓,深人人心。

3.2大力加强信息资源特别是适用资源和特色资源建设

信息内容全面、客观、真实,收集及时有效,信息深层次开发,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推进共享工程在农村的全面实施,信息资源的搜集、开发、整理、利用是一个重要环节。国家中心和各省分中心、市支中心应及时、准确开发整合涉农实用信息和农民喜爱的戏曲、图书、电影等文化信息资源,制作农民喜闻乐见的广播电视节目、电子出版物,有效解决农民看书难、看电影难、农业科学方面资源短缺的问题。广东省分中心与省科技厅、团省委联合开展的“信息直通车”,信息服务站和信息服务员可以注册、登陆和免费使用共享工程海量的文献资源,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各省分中心、市县支中心要针对不同地区、城市和乡镇不同服务类型推出不同的实用信息,对农村还要按农时季节以及汛期、疫情等特殊时期及时推出相关实用信息。各县(市)支中心要切实担负起资源采集、整合与传输的职能,基层点要把当地信息需求情况及时反馈给上级支中心。总之,通过花钱购买商业性资源(影视片、全文数据库、系列光盘等)、文化系统内部整合资源、各级分支中心采取自建资源等多种途径,尽快充实共享工程资源并合理配置送到基层,使之对不同类型的基层点更有针对性和适用性。国家中心和省级分中心应从财政中拿出一定比例资金用于购买具有知识产权的资源,协调解决好影视作品的版权问题。

3乃建立共享工程长效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共享工程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障和措施。加强共享工程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政府部门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任务。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共享工程”建设经费投人,逐步建立长效投人机制,切实保证支中心、基层服务点的基础设施、人员培训、日常运行、人员经费和资源建设经费,其年度运行经费应纳人各级年度财政预算。社区、村服务点如有固定经费,就可招聘符合条件的人员专职管理。几个单位联合扶建一个服务点的做法也值得考虑。在目前没有经费保障的情况下,基层点应当允许适当收费,微利经营,以维持正常运行。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巩固和发展基层服务点的问题。

3.4加强培训,建设一支实用高效的农村文化共享工程服务队伍

基层点作用发挥的关键是管理与服务。各级支中心要落实共享工程工作人员,招聘专业人员,培养技术骨干,定期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通过现场授课、网络教学、上门服务等方式对基层点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各基层点应精选有文化、懂技术、热心公益事业的农民,利用共享工程和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现有设施设备,重点做好服务基层群众工作,引导农民了解文化共享工程知识,学会利用文化信息资源,使“网络”成为农民们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手段之一。县、乡两级图书馆、文化站、农技推广机构要联合组织共享工程和农村信息管理员培训。基层经费困难,各市、县(市)支中心应当免费培训基层点管理员,对村级服务点管理员还应给予误工补贴,这样才能让其无后顾之忧,保证培训效果。同时可以考虑设立文化协管员,协管员费用由地方财政补贴,其补贴应与综治员、计生员、农技员持平,这样社区、村也就能对其提出服务点开放时间、服务项目、活动次数、活动人次等具体指标,实行年度考核和奖惩,定员定岗出实效。

3.5以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和促进农民致富为服务重点,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是共享工程义不容辞的责任。要通过共享工程基层点提供的设施、设备(LED显示屏、触摸屏、电脑、液晶电视)和农民网络图书馆等应用系统,为农民朋友及时解决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和看电视难的“四难”问题,为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供有效通道和保证。共享工程遍布城乡的电子阅览室和基层点,要积极为青少年提供绿色上网空间,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要建立面向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的信息服务体系,更好地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政策、科技、市场就业、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信息,切实为农民解决产前(种什么)、产中(怎么种)、产后(怎么销)的信息服务问题,帮助农民科学决策、提高生产经营水平,拓宽市场渠道,推动传统农业的升级改造,实现增产增收;要加强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增加农民收人;要在引领农民健康文化生活上大做文章,不断充实农民的精神生活空间,培育文明乡风。要充分结合“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和“农业远程培训工程”等工程计划的推进,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强化面向农民的农业技能及就业培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开展劳动力有序转移,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途径。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篇(6)

“三农”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农村地区信息相对闭塞、教育相对落后。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现代化程度和经济成长能力的重要标志。农村信息化是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方面。在新农村建设中,不仅农业生产需要信息化,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都离不开信息化建设。

2007年,称得上是我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发展进人快车道的标志年。在这一年里,中央各部委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给予高度重视,从政策规划、项目安排、资金支持、人才培养等多个环节提供保障。国家的信息化宏观政策、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基础设施、重点工程的建设、科技创新步伐、国际、国内it企业对中国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关注,我国农村网民的数量等都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据统计,截止2007年10月,全国约70万个行政村,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已经达到了99%,农村网民数量突破3 700万人。农村信息化加快了农业科技的普及,提高了农民科技和文化素质,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指出:按照求实效、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的要求,整合资源,共建平台,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积极探索信息服务进村人户的途径和办法。深人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民书屋工程,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

1共享工程助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有利条件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2002年,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启动的文化共享工程是一项文化创新工程,它借助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通过覆盖城乡的网络体系,将丰富的舞台艺术、影视节目、农业知识、电子书刊、戏曲电影等输送到农村,丰富了农村地区的文化供给,为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服务,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将其列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二号工程。“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投人建设资金24.76亿元,预计到2010年基本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实现“村村通”。同时,国务院还批准建设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正在抓紧进行,借助于共享工程的平台,每个村都将共享国家数字图书馆的成果。

(2)资源内容丰富。信息资源丰富是共享工程最大的特色和优势。几年来,共享工程重点加工整合了全国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研究单位、艺术表演团体、电影厂、农业科技资源制作单位等机构的各类优秀文化信息资源,逐步构建起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信息资源库群。资源内容既有舞台艺术精品、农村新戏、电子书刊、专题知识讲座以及影视作品等,又有一批地方特色浓郁的专题资源库,包括适应农村需要的电子图书、知识讲座、戏曲、电影、科普和实用技术专题资源库等,到2010年,资源总量将达到100tb。国家中心网站还采取深度链接的方式,将博物馆、美术馆等部级文化单位适合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的互联网数字资源,纳入共享工程网站的整体服务框架中。同时,各省分中心、部分市支中心根据各自特色开发整合的包括电子书刊、电影、名家讲座、优秀地方戏剧等资源不断更新,相互链接,通过延伸到乡村各个基层点的共享工程设备均可免费使用。

(3)基层网点建设全面铺开,服务网络便捷。为使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网络尽早在城乡全面覆盖,实现村村通,2007年,文化部与各地文化厅(局)签订了2007 ^-2010年文化共享工程建设责任书。在各级部门和政府的支持下,工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果:文化共享工程创造的四级服务网络体系,目前已初具规模。建成了一个国家中心,依托省、市、县各级公共图书馆,分别建立了省、市、县分、支中心,在乡镇、街道、村和社区发展基层服务点。通过与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等合作,乡村的基层点已经达到了42万个。2007年全国共享工程试点建设,100个试点县(市)都接人了光纤,建成了一个拥有中心机房、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演示厅的县级一级支中心。2008年主要用于中西部地区县级支中心、村基层点和数字资源建设的中央财政补助专项资金已基本到位。县级支中心全面建成后,通过光纤和卫星,利用服务器、扫描仪、摄像等设备,不但可以将国家中心、省分中心的文化信息资源输送到乡镇、村基层点,而且可以将当地特色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网络传输,实现在全国范围内的共享。

(4)传输方式不断拓展,百姓受惠。考虑农村不同的信息网络建设情况,共享工程采取不同方式传输资源。在具备网络条件的地方,通过互联网提供服务;在开通城域网、局域网的地区,采用镜像方式传输;在网络不发达的地方,通过卫星传送方式传输;在交通不便的地方,主要通过光盘、移动存储开展服务。一些地方还通过数字电视或有线电视,传输资源。随着服务方式的拓展,全国各地亿万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可以通过家中的电视机、村基层点的电脑收看文艺节目,学习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实用技术,并通过网络进行销售;集会、庆典,基层点的工作人员可以带上共享工程设备,到村民家上门播放电影、戏曲。大量的电子图书、电子报刊资源有效弥补了农村图书资源的不足,文化共享工程已经成为引领农民健康向上生活的宽阔舞台,村、社区基层点成了农民们的千里眼,顺风耳,铺就农村致富的康庄大道。

2共享工程建设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共享工程开辟了一条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崭新的文化传播渠道,提高了农村信息化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但是应该看到,目前共享工程在我国农村的全面实施还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1)认识有偏差,投入严重不足。国家虽然建立了共享工程部际联系会议制度,但在基层,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许多领导还未真正了解共享工程的作用和意义,共享工程的实施基本仍停留于文化部门。党政领导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资金的投入。据调查,维持一个村级基层点正常运行一年至少要5 000元,现在都是由村、社区自筹,没有财政保障,直接造成以下问题:①管理员兼职,没有固定工资,不能全身心投入。②宽带通讯费每年少则千元,多则上万元,没有财政投入,一旦费用难以为继,基层点只能关闭。③一些社区服务点与办公网络共用一条网线,网速慢,影响群众使用兴趣。④没有维护经费,设备老化无法维修、更新、升级。

(2)缺少懂管理、热心服务、懂技术的专(兼)职人员。由于共享工程本身所具有的公益性、专业性和技术要求,在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农村,往往难以找到既通晓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又具备共享工程和农业技术、能够热心为农民服务的基层点管理人员。尽管省、市、县分(支)中心对每批新服务点管理员进行过专门培训,但时间短,内容多,消化不良。支中心技术人员不足,也难以到基层点进行手把手指导,基层点设备常常是小故障变成大故障,设备损耗率很高。另外基层点管理员更换频繁,也是市县支中心培训任务重的原因之一。

(3)现有适用资源和特色资源不足,缺少吸引力。①在对信息的利用上,面对着互联网的海量信息,除了浏览新闻外,城市网民‘最常用’的3种功能都与娱乐有关:经常玩游戏的网民占62.2%,经常下载音乐的网民占56.%,经常浏览娱乐信息的网民占53.5%。而农民更看重实用的致富信息,除了农业政策外,最关注农业生产科技信息、市场信息、劳务用工信息,每一项都与他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国家中心的数字资源虽然丰富,但真正适应广大农村基层群众急需的资源还应大力加强。②版权制约等原因使得影视资料、名家讲座等群众喜爱的文化资源更新慢,新片、大片少。③目前共享资源主要由国家中心、省分中心采集制作,力量有限,加工制作时间较长,无法保证各地特色资源采集及时而完整。

3突出重点,抓住特色,共同促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3.1争取各级重视,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对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的认识,关键要加强对农村信息化建设作用和意义的认识,充分认识共享工程建设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重要举措。政府是农村信息化的主导力量,政府部门在农村信息化过程中承担的是主导性的作用,政府要加快转变职能的步伐,强化政府在共享工程建设中的主导、协调、组织以及创造良好环境的职能。要将共享工程建设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紧密结合,使其为各级党政领导、有关部门和广大群众深人了解,取得全社会共同关心、重视和支持,必要时可纳人文明城市、文化先进区县评选必备指标。文化部可确定某一时间为共享工程宣传日或宣传周,集中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各省分中心应统一制作一批文字和视频宣传材料,发到各地文化部门和基层服务点宣讲、张贴、播放;在地方报纸和电视台刊登文化共享工程公益广告;各服务点要举办文化共享工程资源推介会;还可要求所有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和基层服务点的电脑将全国文化共享工程网站设为首页,等等,使共享工程家喻户晓,深人人心。

3.2大力加强信息资源特别是适用资源和特色资源建设

信息内容全面、客观、真实,收集及时有效,信息深层次开发,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推进共享工程在农村的全面实施,信息资源的搜集、开发、整理、利用是一个重要环节。国家中心和各省分中心、市支中心应及时、准确开发整合涉农实用信息和农民喜爱的戏曲、图书、电影等文化信息资源,制作农民喜闻乐见的广播电视节目、电子出版物,有效解决农民看书难、看电影难、农业科学方面资源短缺的问题。广东省分中心与省科技厅、团省委联合开展的“信息直通车”,信息服务站和信息服务员可以注册、登陆和免费使用共享工程海量的文献资源,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各省分中心、市县支中心要针对不同地区、城市和乡镇不同服务类型推出不同的实用信息,对农村还要按农时季节以及汛期、疫情等特殊时期及时推出相关实用信息。各县(市)支中心要切实担负起资源采集、整合与传输的职能,基层点要把当地信息需求情况及时反馈给上级支中心。总之,通过花钱购买商业性资源(影视片、全文数据库、系列光盘等)、文化系统内部整合资源、各级分支中心采取自建资源等多种途径,尽快充实共享工程资源并合理配置送到基层,使之对不同类型的基层点更有针对性和适用性。国家中心和省级分中心应从财政中拿出一定比例资金用于购买具有知识产权的资源,协调解决好影视作品的版权问题。

3乃建立共享工程长效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共享工程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根本保障和措施。加强共享工程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政府部门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任务。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共享工程”建设经费投人,逐步建立长效投人机制,切实保证支中心、基层服务点的基础设施、人员培训、日常运行、人员经费和资源建设经费,其年度运行经费应纳人各级年度财政预算。社区、村服务点如有固定经费,就可招聘符合条件的人员专职管理。几个单位联合扶建一个服务点的做法也值得考虑。在目前没有经费保障的情况下,基层点应当允许适当收费,微利经营,以维持正常运行。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巩固和发展基层服务点的问题。

3.4加强培训,建设一支实用高效的农村文化共享工程服务队伍

基层点作用发挥的关键是管理与服务。各级支中心要落实共享工程工作人员,招聘专业人员,培养技术骨干,定期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通过现场授课、网络教学、上门服务等方式对基层点管理员进行业务培训。各基层点应精选有文化、懂技术、热心公益事业的农民,利用共享工程和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现有设施设备,重点做好服务基层群众工作,引导农民了解文化共享工程知识,学会利用文化信息资源,使“网络”成为农民们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手段之一。县、乡两级图书馆、文化站、农技推广机构要联合组织共享工程和农村信息管理员培训。基层经费困难,各市、县(市)支中心应当免费培训基层点管理员,对村级服务点管理员还应给予误工补贴,这样才能让其无后顾之忧,保证培训效果。同时可以考虑设立文化协管员,协管员费用由地方财政补贴,其补贴应与综治员、计生员、农技员持平,这样社区、村也就能对其提出服务点开放时间、服务项目、活动次数、活动人次等具体指标,实行年度考核和奖惩,定员定岗出实效。

3.5以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和促进农民致富为服务重点,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是共享工程义不容辞的责任。要通过共享工程基层点提供的设施、设备(led显示屏、触摸屏、电脑、液晶电视)和农民网络图书馆等应用系统,为农民朋友及时解决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和看电视难的“四难”问题,为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供有效通道和保证。共享工程遍布城乡的电子阅览室和基层点,要积极为青少年提供绿色上网空间,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要建立面向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的信息服务体系,更好地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政策、科技、市场就业、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信息,切实为农民解决产前(种什么)、产中(怎么种)、产后(怎么销)的信息服务问题,帮助农民科学决策、提高生产经营水平,拓宽市场渠道,推动传统农业的升级改造,实现增产增收;要加强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增加农民收人;要在引领农民健康文化生活上大做文章,不断充实农民的精神生活空间,培育文明乡风。要充分结合“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创业培植工程”、“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和“农业远程培训工程”等工程计划的推进,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强化面向农民的农业技能及就业培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开展劳动力有序转移,扩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途径。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篇(7)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是应用计算机、网络通讯和多媒体等现代高新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以互联网、卫星网、有线电视擞字电视网、镜像、移动存储、光盘等方式,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这项工程建设对于打破落后地区信息闭塞的状况,消除“数字鸿沟”,实现资源共享,缩小城乡差距,共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

文化部、财政部在《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意见》(文社图〔2005) 14号)中规定:共享工程的总体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胆创新,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以多种传播方式为手段,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全面实施文化共享工程。到2010年,基本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村村通”。中西部地区服务网络建设要分级逐步推进,县级支中心建设2007年要建成30%,2008年建成60%,2009年建成90%,2010年实现县县建有支中心;乡镇基层服务点建设将与国家发改委、文化部即将实施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统筹安排;村级基层服务点要随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基层点建设同步推进,将基本型基层点全部升级为扩展型。

因此,加快遂宁共享工程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它是促进遂宁“四大跨越”,实现“奔富裕、求发展、促和谐、树新风”的发展任务的必然选择.

1遂宁共享工程基本状况

1.1共享工程硬件建设

全市现有公共图书馆四个,即:遂宁市图书馆、篷溪县图书馆、大英县图书馆、射洪县图书馆。2006年3月,市图书馆自筹资金5万余元,采购电脑10余台,创建电子阅览室。2006年10月,大英县图书馆争取国家投入15万元,采购电脑40余台,建立电子阅览室。2007年蓬溪县图书馆投入资金20余万元,采购电脑43台,建立电子阅览室。2007年初,大英、射洪县馆分别接受国家共享工程中心的地面卫星接收设备一套,正待安装并投入使用。由于经费匾乏,市、县级支中心尚未建设。

1.2文化信息资源建设

近年来,市图书馆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派出专业人员参加省级专题学习、培训,并开展了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重点收集了观音民俗文化、遂宁文化艺术、遂宁文史资料等文献资源,其中:书籍2000多册、光碟10余张,建立联合目录进行了续集出版,为共享工程数据库建设积累了一定文献资源。

1.3开展网络服务活动

一是利用电子阅览室开展免费上网服务,并向区县、乡镇赠送共享工程读书卡。二是开展网上读书活动,积极宣传共享工程。组织开展“五一文化黄金周”活动,读者可通过提供的网站,免费上网阅读;组织用户参加《我与数字图书馆》的讨论,撰写理论文章。世界读书日期间,走上街头,广泛宣传,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共享工程。

2遂宁共享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地方经济的欠发达状况致使政府对共享工程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共享工程还处于非常落后的水平。06年、07年,虽然市、区县相关责任部门制定的规划、实施方案和经费预算方案多次申报,但均未争取到共享工程建设的基础建设经费和日常运行维护经费,也未纳入市、区县财政年度经费预算,市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是争取省级设备补助经费5万元建成的,大英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是争取国家补助15万元建成的,蓬溪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是自筹资金解决的,其它没有任何经费投入。同时,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共享工程补助重点是扶持区县共享工程支中心和乡镇服务站,对市级支中心没有扶持项目。因此,共享工程缺乏服务的平台—市、区县支中心建设,服务的载体—电子阅览室也非常落后,呈现出“有点无网”、“有名无实”的状况。

二是市、区县各类网络齐备,但都是独立运行,整合资源成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瓶颈”问题。为党政机关服务的电子政务网、为学校学生服务的学校教育网、为农村党员服务的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和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村村通”工程均已具规模,运转正常。文化共享工程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网络,定期将国家优秀文化资源传输到网络上去为党政机关、学校、农村、社区提供资源、信息、技术等服务还没有得到领导重视和支持,更没有投入建设。

三是缺乏必要设施设备,无法进行资源数据库建设,地方优势、特色资源等不能成为公共资源上传到省级分中心和国家管理中心,打不开这个对外开放和对外宣传的窗口。共享工程是互动的。国家中心定期将全国优秀文化资源通过卫星、互联网等渠道到市、区县支中心,并通过电子阅览室或终端进行服务,市、区县支中心也可定期将地方特色资源上传到国家中心,国家中心经过编辑、整理,再向全国。如果没有必要的照相、录像、录音和资源处理等设施设备,就无法进行地方资源的数字化处理,更谈不上地方资源的数据库建设。我市共享工程难以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是共享工程建设的专业人才匾乏,使用人才的机制、体制严重地制约着事业的发展。市、区县图书馆人员编制少,专业人才奇缺,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更是微乎其微。市图书馆现有编制16个,在职职工12’人,07年考进2名。其中,大学学历5人,大专学历6人。射洪县图书馆人员编制7个,在职职工7名,其中,大学学历1人,大专学历i人。蓬溪县图书馆有人员编制7个,在职职工7人,有大专学历s人。大英县图书馆有人员编制3个,在职职工3名,有大专学历1人。在全市公共图书馆的30多名职工中,只有2名学过计算机或电子商务专业。如果要让共享工程发挥应有的效能,现有职员是无法承担的。如果面向市场招聘专业人员,那么,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保险、管理等诸多方面在政府没有特殊措施的情况下是市、区县图书馆根本无法解决的。

3加快遂宁共享工程建设的思考

3.1千方百计增加必要的投入,启动市级支中心和电子阅览室建设

各级党政领导、相关责任部门应当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上对共享工程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把它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跨越的重要载体,作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和“惠民行动”的重要手段,作为对外开放、交流、宣传的重要窗口。在共享工程建设的投入上,要按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会议纪要》的要求进行如下工作:一是市、区县级财政要将共享工程建设资金、运行维护经费和收集特色文化资源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切实予以保障。二是创造条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共享工程建设的补助经费,加快共享工程升级,促进资源整合,提高其服务水平和质量,真正发挥共享工程的实际效能。在市、区县级共享工程支中心的建设上,要坚持技术标准,重点突出资源建设和网络建设,尽快建立市、区县支中心镜像站,完善数字资源的存储能力、传输能力和服务能力,实现技术有保障、服务有标准、管理有规范。在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上,要与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紧密结合,建成配置先进的电子阅览室,为广大基层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文化信息服务和绿色上网空间。同时,担负起对乡镇、村基层服务点的管理、资源更新、技术维护、人员培训和绩效考核等职责。

3.2建立一支机制和体制都适应共享工程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篇(8)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是应用计算机、网络通讯和多媒体等现代高新技术,将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以互联网、卫星网、有线电视擞字电视网、镜像、移动存储、光盘等方式,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这项工程建设对于打破落后地区信息闭塞的状况,消除“数字鸿沟”,实现资源共享,缩小城乡差距,共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

    文化部、财政部在《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意见》(文社图〔2005) 14号)中规定:共享工程的总体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胆创新,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以多种传播方式为手段,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全面实施文化共享工程。到2010年,基本建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努力实现“村村通”。中西部地区服务网络建设要分级逐步推进,县级支中心建设2007年要建成30%,2008年建成60%,2009年建成90%,2010年实现县县建有支中心;乡镇基层服务点建设将与国家发改委、文化部即将实施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统筹安排;村级基层服务点要随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基层点建设同步推进,将基本型基层点全部升级为扩展型。

    因此,加快遂宁共享工程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它是促进遂宁“四大跨越”,实现“奔富裕、求发展、促和谐、树新风”的发展任务的必然选择.

1遂宁共享工程基本状况

1.1共享工程硬件建设

    全市现有公共图书馆四个,即:遂宁市图书馆、篷溪县图书馆、大英县图书馆、射洪县图书馆。2006年3月,市图书馆自筹资金5万余元,采购电脑10余台,创建电子阅览室。2006年10月,大英县图书馆争取国家投入15万元,采购电脑40余台,建立电子阅览室。2007年蓬溪县图书馆投入资金20余万元,采购电脑43台,建立电子阅览室。2007年初,大英、射洪县馆分别接受国家共享工程中心的地面卫星接收设备一套,正待安装并投入使用。由于经费匾乏,市、县级支中心尚未建设。

1.2文化信息资源建设

    近年来,市图书馆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派出专业人员参加省级专题学习、培训,并开展了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工作,重点收集了观音民俗文化、遂宁文化艺术、遂宁文史资料等文献资源,其中:书籍2000多册、光碟10余张,建立联合目录进行了续集出版,为共享工程数据库建设积累了一定文献资源。

1.3开展网络服务活动

    一是利用电子阅览室开展免费上网服务,并向区县、乡镇赠送共享工程读书卡。二是开展网上读书活动,积极宣传共享工程。组织开展“五一文化黄金周”活动,读者可通过提供的网站,免费上网阅读;组织用户参加《我与数字图书馆》的讨论,撰写理论文章。世界读书日期间,走上街头,广泛宣传,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共享工程。

2遂宁共享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地方经济的欠发达状况致使政府对共享工程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共享工程还处于非常落后的水平。06年、07年,虽然市、区县相关责任部门制定的规划、实施方案和经费预算方案多次申报,但均未争取到共享工程建设的基础建设经费和日常运行维护经费,也未纳入市、区县财政年度经费预算,市图书馆的电子阅览室是争取省级设备补助经费5万元建成的,大英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是争取国家补助15万元建成的,蓬溪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是自筹资金解决的,其它没有任何经费投入。同时,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共享工程补助重点是扶持区县共享工程支中心和乡镇服务站,对市级支中心没有扶持项目。因此,共享工程缺乏服务的平台—市、区县支中心建设,服务的载体—电子阅览室也非常落后,呈现出“有点无网”、“有名无实”的状况。

    二是市、区县各类网络齐备,但都是独立运行,整合资源成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瓶颈”问题。为党政机关服务的电子政务网、为学校学生服务的学校教育网、为农村党员服务的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和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村村通”工程均已具规模,运转正常。文化共享工程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网络,定期将国家优秀文化资源传输到网络上去为党政机关、学校、农村、社区提供资源、信息、技术等服务还没有得到领导重视和支持,更没有投入建设。

    三是缺乏必要设施设备,无法进行资源数据库建设,地方优势、特色资源等不能成为公共资源上传到省级分中心和国家管理中心,打不开这个对外开放和对外宣传的窗口。共享工程是互动的。国家中心定期将全国优秀文化资源通过卫星、互联网等渠道到市、区县支中心,并通过电子阅览室或终端进行服务,市、区县支中心也可定期将地方特色资源上传到国家中心,国家中心经过编辑、整理,再向全国。如果没有必要的照相、录像、录音和资源处理等设施设备,就无法进行地方资源的数字化处理,更谈不上地方资源的数据库建设。我市共享工程难以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

    四是共享工程建设的专业人才匾乏,使用人才的机制、体制严重地制约着事业的发展。市、区县图书馆人员编制少,专业人才奇缺,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人才更是微乎其微。市图书馆现有编制16个,在职职工12’人,07年考进2名。其中,大学学历5人,大专学历6人。射洪县图书馆人员编制7个,在职职工7名,其中,大学学历1人,大专学历i人。蓬溪县图书馆有人员编制7个,在职职工7人,有大专学历s人。大英县图书馆有人员编制3个,在职职工3名,有大专学历1人。在全市公共图书馆的30多名职工中,只有2名学过计算机或电子商务专业。如果要让共享工程发挥应有的效能,现有职员是无法承担的。如果面向市场招聘专业人员,那么,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保险、管理等诸多方面在政府没有特殊措施的情况下是市、区县图书馆根本无法解决的。

3加快遂宁共享工程建设的思考

3.1千方百计增加必要的投入,启动市级支中心和电子阅览室建设

    各级党政领导、相关责任部门应当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上对共享工程建设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支持,把它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实现跨越的重要载体,作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和“惠民行动”的重要手段,作为对外开放、交流、宣传的重要窗口。在共享工程建设的投入上,要按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加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会议纪要》的要求进行如下工作:一是市、区县级财政要将共享工程建设资金、运行维护经费和收集特色文化资源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统筹安排,切实予以保障。二是创造条件,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共享工程建设的补助经费,加快共享工程升级,促进资源整合,提高其服务水平和质量,真正发挥共享工程的实际效能。在市、区县级共享工程支中心的建设上,要坚持技术标准,重点突出资源建设和网络建设,尽快建立市、区县支中心镜像站,完善数字资源的存储能力、传输能力和服务能力,实现技术有保障、服务有标准、管理有规范。在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上,要与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紧密结合,建成配置先进的电子阅览室,为广大基层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提供文化信息服务和绿色上网空间。同时,担负起对乡镇、村基层服务点的管理、资源更新、技术维护、人员培训和绩效考核等职责。

3.2建立一支机制和体制都适应共享工程发展的专业人才队伍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篇(9)

    由国家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发起并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于2002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是一项旨在依托先进网络化传翰系统,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全社会共建共享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关怀支持下,我区的“共享工程”建设已于2004年下半年正式启动。但由于我区经济基础薄弱,主管部门的认识不到位等原因,总体上的进度缓慢,与兄弟省区“共享工程”如火如茶的发展态势形成巨大的反差。如何加快我区“共享工程”建设?出路究竟在哪里?以下结合笔者参加我区“共享工程”建设的实践与体会,谈一些个人不成熟的思考,权为引玉之砖。

1加大宜传力度,努力提高全社会对“共享工程”建设杜会愈义的认识

    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国家文化部、财政部进一步加大了对“共享工程”的领导、支持力度,在相关政府文件、会议、中央领导讲话中,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多次阐明了“共享工程”的重大社会意义。概括起来,有这样几个基本点:(1)“共享工程”旨在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对当代和历史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加工、开发和利用,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传播当代实用型科学技术成果与信息,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信息化建设。(2)“共享工程”是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一项以共享为目标、以共建为基础的社会性文化系统工程。是中共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的“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实施步骤,同时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城镇社区文化建设、青少年社会教育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3)“共享工程”本身就深刻体现着“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政府职能转变、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4)“共享工程”是“有中国特色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初级阶段”,是在当代网络环境下依托数字图书馆平台和网络平台构建公共性、公益性数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体系的积极尝试。(5)对广大西部地区而言,“共享工程”的实施也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向纵深发展的体现,将有助于尽快打破西部地区信息基础设施落后的发展“瓶颈”,消解信息化差距与“数字化鸿沟”,极大地推进西部社会信息化建设进程。

    毫无疑问,“共享工程”虽然在名称上没有“共建”二字,但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讲,“共建”都是“共享”的基础与前提。如果说,“共享”的主体是全社会,那么,“共建”的主体则首推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因此,各级领导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到“共享工程”的成败、进度与质量。笔者注意到,我区“共享工程”建设已被明确列人自治区“十一五”规划,这是令人振奋的。接下来的当务之急,是尽快给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的相关领导“补课”,转变观念,提升认识。与此同时,也要依托各种媒介(尤其是大众媒介),大力宣扬“共享工程”的重大意义,努力打破文化主管部门单打独斗的惯性思维,营造有利于“共享工程”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2自治区分中心建设是关键,要花力气解决若千瓶颈性问题

    正在实施的“共享工程”在组织结构上是一个由国家中心—省(自治区、直辖市)分中心—市、县分中心—乡镇村社区站点构成的四级网络架构。就一个地区而言,省级分中心处于地区龙头的关键位置。我区“共享工程”分中心设立在自治区图书馆,但由于“共享工程”专项资金不到位、该馆基础条件差等因素制约,目前仅达到三级站点水平,而中央要求省级分中心应具备卫星一级站水平,即能对本地区显在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有效采集、整合、加工、上下传翰;能完成国家中心规定的资源加工传翰任务;具有对资源进行大批量存贮的能力;具备现采信息、数据资源现场录制、著作权集体管理、深度编辑整理的能力;能对本地区基层站点实施有效管理、人员培训与技术指导。当前,制约该馆从三级站点水平向卫星一级点水平迈进的主要问题是资金、特色资源、计算机与网络软硬件、技术力量四大“瓶颈”。所幸的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移址新建已被列人我区“十一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和自治区“五十大庆”献礼项目,并于2005年底破土动工。到2008年,将建成建筑面积3. 2万平米、文献容量300万册(件)、装备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加工、传输系统和楼宇管理系统的现代化图书馆。然而,这绝不意味着“共享工程”宁夏分中心的建设可以“暂缓”。相反,我们更应该紧紧抓住自治区图书馆新馆建设这一重大发展契机,将“共享工程”建设与之有机衔接、整合,探索一条有特色的跳跃式发展的路子。笔者自觉才疏学浅,不敢就此侈谈什么“构想”,但有几个“点子”似有进一步考虑的必要。如,能否将“共享工程”宁夏分中心的资金筹措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新馆建设中的“数字图书馆”项目专项资金捆绑起来,先期突出解决“共享工程”省级分中心大型基础设施(如:网络防火墙、cpu等)须一次性购置而“共享工程”专项资金因分期拨付无力购置的问题(须以这些大型设施可以平移为前提),以及“一身二任”的特色资源库的先期建设问题;依托国家对西部地区的优惠扶持政策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新馆建设在即的契机,积极申报将自治区图书馆列人“共享工程”部级试点单位,争取中央配置资金的加大,提升其资金拉动能力;先期面向社会招聘既能胜任“共享工程”工作又能胜任未来“数字图书馆”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

3市县分中心是墓础,要在夯实墓础上下功夫

    根据“共享工程”以往的经验,将市、县级分中心(又称基层中心)建在市、县图书馆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市、县图书馆作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功能。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从我区的实际出发,在夯实这个基础上下功夫。

    我区“共享工程”市、县分中心均设在各市、县图书馆,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1)市、县地方财政配套专项资金严重不足;(2)能够胜任“共享工程”工作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暖乏;(3)川区市、县与山区市、县整体发展严重不平衡;(4)信息接收、传输方面存在卫星、网络两大系统不匹配现象,一条腿长、一条腿短;(5)相当多的市、县图书馆尚未把“共享工程”分中心建设纳人中心工作范围,机构虚置现象严重。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建议:(1)分类调整专项资金投向,调整国家、自治区配套投入对不同地区市、县图书馆“共享工程”分中心建设地方财政配套投人的拉动强度。从国家配套专项资金(含专项设备)的投人来说,不论来自何种渠道,均应统筹安排,在市、县分中心与基层站点两大板块中,优先、侧重投向市、县分中心;国家、自治区配套投人对市、县地方配套投人的拉动强度,川区应明显高于山区。举例来说,若川区市、县的地方财政配套投人比例占总投人的50,那么,山区市、县财政配套投人比例则以33%或更低为宜。(2)在国家、自治区配套资金的后续投人上,要对前期地方财政积极性较高、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到位足额、及时的市、县有所倾斜,例如我区地处山区的盐池县,川区的银川市、吴忠市、贺兰县,以体现一定的激励效应。与此同时,在今后的“共享工程”市、县分中心配套资金投向上,要专门划出一块用于鼓励网络传输系统建设(含租用)上,以突出地解决卫星接收传输与网络接收传输不平衡的问题。(3)推行目标管理和量化质量管理,实施“以评促建”战略。在由宁夏文化厅和宁夏图书馆学会联合开展的我区第三次市、县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中,曾将“共享工程”市、县分中心的建设作为市、县馆“升级”“保级”的必备条件列人评估标准,有力地推动了我区市、县馆“共享工程”分中心的建设。根据“共享工程”今后发展的需要,建议参照国家制定的二级站、三级站标准,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出具有目标管理性质、可以量化操作并与市县馆评估标准有机衔接的评估奖罚管理体系,以评促建,从而使我区市、县图书馆“共享工程”分中心建设尽快走上规范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4)建立“共享工程”市、县分中心人员培训、信息反馈的长效机制。真正把市、县分中心在整个宁夏地区“共享工程”网络体系中的承上启下的基础地位夯实。

    与此同时,各市、县图书馆作为“共享工程”基层分中心,也要自觉地跳出“政绩工程”的旧发展观,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地开展有特色的资源再整合、加工业务,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化信息服务。在这方面,我区的贺兰县图书馆曾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与经验,川应该在全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大力宣传、推广。

4墓层站点是触角,从我区实际出发,宜实施两步走战略

“共享工程”作为国家“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规划目标的具体实施步骤,从长远的角度看,其成败的关键最终都要在基层站点的建设和发挥作用上体现出来。但凡事总要有一个过程,特别是像“共享工程”这样一项资金投人巨大、协调难度偏大、短期效益不明显的社会系统工程,更不是可以一跳而就的。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篇(10)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以下简称“共享工程”)是根据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通知》精神,由河北省文化厅、财政厅联合实施的一项文化创新工程。河北省“共享工程”将整合河北地区的传统文化及各类文化信息资源,建成互联网上的河北地区文化信息中心和网络中心,通过卫星及互联网等方式实现河北地区与全国各地的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最终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通过网络为大众服务的目标。

廊坊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分中心(lftsg.cn)是河北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的市级分中心,亦是廊坊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管理中心。廊坊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分中心在市文化局、财政局统一领导下。以廊坊市图书馆的网络资源服务平台为依托,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将各种类型的文献信息资源以及贴近大众生活的现代社会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与整合,通过全市图书馆、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等文化设施和社会各界网络传输系统进行文化信息的传输,形成由市级分中心、基层分中心组成的网络,使优秀文化信息资源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校园、走进农村,最大限度地实现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在全省范围的共建共享。

廊坊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分中心作为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管理中心,负责全市资源汇总、提供资源服务、数字资源建设、培训建设和网络平台建设、基层中心平台建设等工作。在“共享工程”建设过程中,具体的工作情况有几点:

第一,以国家、省调拨设备为基础,建立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为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推动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更好地利用国家、省、市三级文化信息资源,经市文化局、市财政局共同研究,决定依托县级图书馆的人员和场地,以县馆为基础,在我市10个县(市、区)分别建立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心,使其成为文化信息资源的接收地和源。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几点工作:一是资金筹措。为搭建好更加完善的网络平台.先后两次召开了各县(市、区)文化(体)局、财政局主管局长会议,布置工作,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目前各县资金已全部到位。二是组织保障。为把工作落到实处,市文化局成立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领导小组,明确市图书馆为主要承办单位,具体负责全市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三是技术保证。为更好地做好共享中心的日常维护工作,市图书馆近期举办各县专业技术人员学习班,以便做好日后的网络维护、设备保养,确保共享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二,以“共享工程”发展为契机,推动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廊坊市作为“共享工程”试点城市,市委、市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决心下大力气做好我市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动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让文化信息资源传播到每个乡(镇)、村(街)。 为推动工作的落实,做好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试点工作,市文化局抽调了专门人员具体做了以下工作:一是了解了全市乡镇村概况,摸清了通信线路铺设情况。二是研究了网络搭建拓扑方案,确定了共享工程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案。三是在霸州市建成县、乡、村三级试点,目前霸州已建成5个乡镇,3个村街共8个试点。

共享工程建设论文篇(11)

   1、构趁和谐社会与发展先进文化的关系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一个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建设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同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推进文化建设的繁荣与发展。发展先进文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有助于确立以和谐为旨归的道德评判体系,营造以和谐为基调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氛围。努力避免和妥善解决由于文化问题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切实保障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使全体人民共享文化成果。

    国家文化部和财政部拟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利用现有的网络体系,将现有各种媒体载体的中文文化信息电子化、数字化,尽最大可能地实现基于internet的资源共享,以达到中文信息的互通有无和不间断服务的目的。其中文化共享工程是推进文化创新、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惠及千家万户的一项民心工程,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实施文化共享工程,可以在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依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积淀来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优秀的文化来锻造人。

    2、和谐社会视角下文化伯息资茸共李趁设策略

    2. 1、数字资源建设

    目前“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文化信息资源相互共享时,没有一个安全的技术平台保障机制,没有一套完整的身份认证体系,任何人只要拥有加工平台,都可以进行资源共享,都可以将通过“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所得的文化信息资源进行二次加工使用,都可以不承认使用过共享过文化信息资源。换言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没有完整的信任体系,无法保证文化信息资源的机密性、真实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和存取控制等安全问题。“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基于海量数据的一个文化信息项目,所以如何建设、传输、存储、使用文化信息资源都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另外,基于知识产权的保护,这个平台必须有一个网络安全解决方案。(1)引进文化信息资源。成立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中心,设在国家图书馆。由国家图书馆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各地区不要搞重复建设,要实现全国范围内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2)征集文化系统现有的文化信息资源。(3)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其他优秀文化艺术资源的使用许可。和谐社会视角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整合的文化信息资源,不但是文化系统保存和创造的文化艺术产品,而且还应包括其他部门保存和生产的文化信息资源。比如这项工程就得到了国家广电总局的大力支持,他们专门对此做过研究部署,并对全系统拥有的资源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提出了为和谐社会视角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提供广播影视资源的思路和具体措施,并且将在近期积极协调解决提供有关影视作品并鼓励各地电视台提供特色资源。文化信息资源的共建和共享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文化信息资源的加工和整合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按照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提出的标准和规范,统一规划,按步实施,并使各级分中心和各基层网络中心的建设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步进行。

    2. 2网络构建

    和谐社会视角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公益性文化工程,实质上是对全社会文化资源的集中整合,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加以推动,需要强有力的支撑系统加以保障。所以,和谐社会视角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应和财政、组织、教育、广电、电信等多部门联合,确立多方协作、多形式传播、全方位覆盖的工作思路,另外,我们应借鉴已有的先进模式,如“五连线”模式,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情况的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的新途径。

    和谐社会视角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紧紧抓住了这一特点,利用已有的网络资源优势,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文化信息服务网络,在全市形成了“五连线”的格局,即和谐社会视角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与公益文化单位(公共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文化馆)、场所(基层文化活动中心)对接;与数字电视对接;与农村党员千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对接;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对接:与全市政务网对接。我们应借鉴“五连线”模式,不搞重复建设,不搞一刀切,积极探索应用成熟、适用的网络技术,形成由政府牵头、多部门联合的“多网合一、一网多用”的格局。

    2. 3服务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