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共享会计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5 10:45:55

共享会计论文

共享会计论文篇(1)

论文关键词:计划行为理论;设计链;知识共享;研发设计

1引言

设计链是基于市场需求将地理上分散的制造商、供应商和客户等组成产品研发设计网络。“设计链”一词最早出现于服装业,目前设计链理论被大量应用在电子产业,例如系统芯片(Systemonchip,SOC)设计。设计链是产品研发的发展趋势,通过整合跨企业间的研发资源,可以达到迅速研发、降低成本的目的。

目前,设计链已经由概念演进为一种管理方式,与供应链、研发联盟和协同设计等模式相比,设计链具有不同的内涵及特征,是一种新型竞争模式和管理模式。设计链主要定位于上下游企业问的协同研发关系,企业间传递的主要是产品设计和研发信息,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将协同研发具体化,并将最终结果输出到供应链中。设计链的实质是形成知识流动的创新网络,企业间的知识互补性是形成设计链的基础。企业间以高度协同方式进行知识交流与合作。知识共享是设计链成功的前提与基础。设计链中各企业间的知识共享频率越高,越能提高设计研发能力。当设计链成员愿意知识共享时,可相互学习不断丰富各自的设计知识库,提高研发效率,从而提升整个设计链的绩效。然而,作为一个新兴课题,设计链知识共享尚未被研究,影响知识共享的因素也有待探讨。本文将应用计划行为理论(Theoryofplannedbe-havior,TPB)分析影响设计链知识共享的主要因素,提出设计链知识共享模型,供设计链成员企业参考。

2知识共享相关文献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企业获得并维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知识是一种具有流动性质的综合体,它包括结构化的经验、价值、文字化后的信息、专家独特的见解、组织的观念、规则、程序等。知识与一般产品不同,它不具有规模效益递减特点,组织内的知识共享越频繁,越能发挥知识的价值。Quinn认为知识若经过共享,双方获得的信息和经验会呈线性增长,若继续共享知识,得到的信息和经验会呈指数增长。知识共享是一种沟通互动过程,它不像商品那样可以自由传递,在分享他人的知识时,必须有重建(Reconstruction)行为,需要具备一定知识才能学习、分享知识。Davenport等提出了知识转移公式,即转移(或共享)=传送+吸收(和利用)。传送是共享知识给潜在的接受者。吸收是指接受知识的人或团体对知识加以理解、消化。Eriks.son等认为知识共享过程包括认知与行为两个层面,在共同分享现有知识过程中,会创造新的知识,由此提出一个知识共享创造模型(Sharedknowledgecreationmode1)。由此可见,跨组织间的彼此合作交流、讨论知识,会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并产生新知识。

面对全球化的竞争环境,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需要量快速而持续地学习,这也凸现出知识共享的必要性。Argyris认为组织中的个体之间不互相沟通,则个体可能会学习成长,但组织不会成长。Jarvenpaa也认为知识共享对于组织的成长与创新,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组织绩效有正面效果。

3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设计链知识共享模型

研究设计链知识共享,需要将企业作为理性的经济人,现做出以下假设:

(1)利已主义者,即设计链成员企业是自私的,在做出知识共享等决策时首先考虑自身利益,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前提;

(2)有限理性(Boundedlyrationality),即企业的行为是理性的,有能力判断做出的知识共享决策的结果;

(3)借鉴性(Retrospective),即能够根据过去的经验指导当前的行为并做出判断;

(4)相互依赖性(Mutualinterdependence),即作为设计链成员,在考虑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能够考虑其他合作伙伴的反应,不是单纯地考虑对自身有利的决策。

3.1计划行为理论介绍

计划行为理论是由理性行为理论(TheoyrofReasonedAc-tion,TRA)发展而来。理性行为理论假设行为是由行为意图(Behavioralintention)决定。Ajzen等将理性行为理论加以延伸,他主张态度(Attitude)与主观规范(SubjectivenolTn)是决定行为意图的最主要因素,提出计划行为理论,以解释并预测个体行为。1985年Ajzen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入知觉行为控制(Perceivedbehaviorcontro1)因素,认为个体对某项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和认知行为控制三项因素共同决定其行为意图”。因此,计划行为理论是一个三阶段行为分析模型:第一阶段,行为由个体的行为意图决定;第二阶段,行为意图由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和认知行为控制三方面决定;第三阶段,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认知行为控制由外生变量决定。行为意图是指个体对于采取某项特定行为的主观概率的判定,反映了个人对某项特定行为的采取意愿;态度是个体对某项特定行为所抱持的感觉;主观规范是指个体对于是否采取某项特定行为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认知行为控制代表一个人对从事行为容易度的信念,个体认为拥有某一行为相关的资源或机会越多时,他对控制执行该项行为的信心会越强。外生变量包括人格特征、对事物态度、工作特性和情境因素等等。

另外,根据多个领域的研究表明,个体的主观规范会直接影响其行为态度,修正后的TPB如图1所示。

TPB包含的构面较多,可提供较多信息,除了行为主体对采用行为的知觉认知外,还考虑采用行为时受到的社会压力影响,以及主体本身是否能控制执行行为的机会与资源。因此,TPB是一个比较恰当的模型。许多实证研究表明TPB的预测与解释能力都强于TRA。

3.2设计链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及模型构建

知识共享过程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行为。在美国与欧洲地区的调查显示,推动知识管理最大的困难是“改变人们共享知识的行为”。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探讨影响设计链知识共享行为的重要因素。依据给出的计划行为模型(图1),主要研究影响态度、主观规范和认知行为控制的外生变量。

(1)影响知识共享态度的外生变量

1)知识类型

供应链中连接各成员企业的主要是物料流,信息流只起功能协调作用。与供应链不同,在设计链中连接各成员企业的主要是信息流。伴随着信息流动,知识共享行为得以发生,这种共享行为会随着研发合作的不断深入而创造出新知识。根据设计链不断创造新知识的特点,本文将设计链中的知识分为三类:基本知识、进阶知识和创新知识。其中,基本知识是指进入特定行业所具备的最低知识要求;进阶知识是指与同行业竞争者相比,能获得竞争优势的知识;创新知识是指研发合作过程中创造的新知识。企业拥有的进阶知识是合作伙伴愿意与其联盟的重要因素。创新知识是企业延续和增强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

面对三种不同类型的知识,设计链成员企业对待知识共享行为的态度会有较大差异,尤其是共享的知识涉及进阶知识或创新知识时,企业往往会慎之又慎。因为进阶知识与创新知识与企业的生存、发展紧密相关。

2)期望结果

Bock等以TRA为基础研究知识共享外生变量时,提出了期望报酬(Expectedrewards)、期望关系(Exepctedassoci—ations)、期望贡献(Expectedcontribution)”。期望报酬是根据经济交换理论提出的,即当个体分享自己的知识给别人时,他所得到的报酬必须大于付出的成本,亦指企业在共享知识时将可以获得的外在利益,如专利、产品利润提成等。期望关系源于社会交换理论,在这里,期望关系是指在设计链中成员企业相信通过知识共享可以改善与合作伙伴问的关系,增进信任。期望贡献是指设计链中的成员企业相信共享知识能够提升设计链的整体绩效,增强竞争力。

3)关系强度

社会网络理论(Socialnetworktheory)认为社会网络由具有某种联结关系的人构成,关系强度是社会成员互动行为的基础。在设计链中,因成员企业间的合作强度、互惠程度以及重叠性知识拥有程度等方面的不同,关系强度存在很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对知识共享的态度。

(2)影响知识共享主观规范的外生变量

1)信任

社会交换过程,由于互惠互利的结果,会使彼此间产生感激、责任感与信任。组织间的信任是指组织相信另一方会采取对组织有正面影响的措施,而且不会做出预料之外的对组织有负面影响的行动,即对合作伙伴的可靠性和正直性有信心。对于设计链来说,维持伙伴关系的重要因素是信任。对合作伙伴能力与可靠性的肯定,会产生信赖感。组织成员问的彼此信任会诱发其知识共享行为。若双方缺乏信任,会彼此隐藏各自的信息或知识,使知识共享难以实现。因此,缺乏信任是阻碍知识共享的重要原因之一。强化企业问的信任,可以建立双方荣辱与共的双赢关系。信任程度越高,彼此会越愿意从双方合作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仅仅着眼于自身利益,也会更加乐意共享彼此的知识与信息。

2)承诺

承诺对设计链的合作关系至关重要。承诺是指企业认识到合作关系不断延续的重要性,愿意从长远利益出发,尽最大努力去维持与强化合作关系,即合作关系是一种想要持续合作关系的意愿。承诺的形成,有助于合作伙伴之间彼此无私地共享本身具有的知识。

3)工作任务依赖程度

工作任务的相互依赖程度会影响知识共享行为,组织成员问的工作任务依赖程度较高时,会使交流次数增多,并且愿意共享自身所拥有的知识。组织中的成员若具有共同目标的话,会相互依赖以完成目标。在设计链中,若企业自身的工作任务与合作伙伴有密切关系时,需要频繁的沟通,在沟通过程中共享知识的行为就会增加。

(3)影响认知行为控制的外生变量

1)知识类型

在知识分类中,Nonaka等将知识分为外显知识(Explic—it)与内隐知识(Tacit)两种类型。这两种不同的知识类型在共享时的难易程度不同。外显知识的知识共享表现为使用经编码、储存或提取出的知识,通过文件、电子邮件等形式传输。内隐知识的知识共享表现为个人化的知识,通过人际交往、面对面接触、会议、聊天等形式传输。拥有的知识为外显知识时,更易进行知识共享。因此,知识的类型会影响认知行为控制程度。

2)IT平台

IT系统是支持信息流通、整合信息和设计链的工具,组建与完善IT基础设施,可以使知识共享更加容易。学者Hansen也认为通过一个能创造、传送知识或经验的信息平台,有助于知识的共享与传送。

在依次确定影响设计链知识共享态度、主观规范和认知行为控制的外生变量后,本文提出的设计链知识共享模型如图2所示。

4实证研究

4.1研究假设

为验证所提出的设计链知识共享模型(图2)的有效性,提出HI—H22共22项假设。假设Hl:知识类型中的基本知识对知识共享的态度有直接影响;假设H2:知识类型中的进阶知识对知识共享的态度有直接影响;假设H4:期望结果中的期望报酬对知识共享的态度有直接影响。依此类推,假设H22:知识共享行为意向对知识共享行为有直接影响。

4.2问卷设计与调查

以芯片设计链为调查对象设计问卷,针对知识共享模型(图2)的特点设计问卷,共向芯片设计公司、制造公司、封装测试公司、设备公司、主要材料公司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03份,有效问卷94份,有效回收率78.3%。受能力所限,调查对象仅限上海、浙江两个地区,各类公司投放问卷的数量存在一定差异,对研究结果可能会有不利影响。受访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所占比例为78.3%,能够较好理解知识共享相关问题。问卷的问题统一采用Likert五点式量表。

4.3信度与效度检验

问卷正式发放前曾进行试测,删除掉一些不合理题项,并对修正了内容上模糊的字句或问法。对正式问卷的信度分析采用内部一致性方法的Cronbach’d值,各层面的Cronbach’值在0.7301—0.9580之间,均大于标准值0.7,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法(Confirmatoryfactoranalysis,CFA)进行收敛效度分析。问卷题项多达83项,由于样本数量较少,无法将所有题项归人同一测量模型,本文采用理论切割方法将模型中的变量分为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两种,分别进行效度分析,例如图2中的内生变量包括知识分享行为、意图、态度、主观规范和认知行为控制,外生变量为知识类型、期望结果、关系强度、信任、承诺、工作任务相互依赖、知识类型和IT平台。分别对因子负荷(Factorload—ing,FL)、组合信度(Compositereliability,CR)和平均萃取变异(Averagevarianceextracted,AVE)三项指标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基本在可接受范围内(FL0.5,且t检定的P—value0.05;CR0.8;AVE0.5),说明测试题项均收敛在相应的层面。

4.4模型的多元回归分析

在确保模型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后,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检测所提出的假设,结果如表1所示。

共享会计论文篇(2)

1引言

设计链是基于市场需求将地理上分散的制造商、供应商和客户等组成产品研发设计网络。“设计链”一词最早出现于服装业,目前设计链理论被大量应用在电子产业,例如系统芯片(systemonchip,soc)设计。设计链是产品研发的发展趋势,通过整合跨企业间的研发资源,可以达到迅速研发、降低成本的目的。

目前,设计链已经由概念演进为一种管理方式,与供应链、研发联盟和协同设计等模式相比,设计链具有不同的内涵及特征,是一种新型竞争模式和管理模式。设计链主要定位于上下游企业问的协同研发关系,企业间传递的主要是产品设计和研发信息,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将协同研发具体化,并将最终结果输出到供应链中。设计链的实质是形成知识流动的创新网络,企业间的知识互补性是形成设计链的基础。企业间以高度协同方式进行知识交流与合作。知识共享是设计链成功的前提与基础。设计链中各企业间的知识共享频率越高,越能提高设计研发能力。当设计链成员愿意知识共享时,可相互学习不断丰富各自的设计知识库,提高研发效率,从而提升整个设计链的绩效。然而,作为一个新兴课题,设计链知识共享尚未被研究,影响知识共享的因素也有待探讨。本文将应用计划行为理论(theoryofplannedbe-havior,tpb)分析影响设计链知识共享的主要因素,提出设计链知识共享模型,供设计链成员企业参考。

2知识共享相关文献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企业获得并维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础。知识是一种具有流动性质的综合体,它包括结构化的经验、价值、文字化后的信息、专家独特的见解、组织的观念、规则、程序等。知识与一般产品不同,它不具有规模效益递减特点,组织内的知识共享越频繁,越能发挥知识的价值。quinn认为知识若经过共享,双方获得的信息和经验会呈线性增长,若继续共享知识,得到的信息和经验会呈指数增长。知识共享是一种沟通互动过程,它不像商品那样可以自由传递,在分享他人的知识时,必须有重建(reconstruction)行为,需要具备一定知识才能学习、分享知识。davenport等提出了知识转移公式,即转移(或共享)=传送+吸收(和利用)。传送是共享知识给潜在的接受者。吸收是指接受知识的人或团体对知识加以理解、消化。eriks.son等认为知识共享过程包括认知与行为两个层面,在共同分享现有知识过程中,会创造新的知识,由此提出一个知识共享创造模型(sharedknowledgecreationmode1)。由此可见,跨组织间的彼此合作交流、讨论知识,会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并产生新知识。

面对全球化的竞争环境,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都需要量快速而持续地学习,这也凸现出知识共享的必要性。argyris认为组织中的个体之间不互相沟通,则个体可能会学习成长,但组织不会成长。jarvenpaa也认为知识共享对于组织的成长与创新,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组织绩效有正面效果。

3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设计链知识共享模型

研究设计链知识共享,需要将企业作为理性的经济人,现做出以下假设:

(1)利已主义者,即设计链成员企业是自私的,在做出知识共享等决策时首先考虑自身利益,以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为前提;

(2)有限理性(boundedlyrationality),即企业的行为是理性的,有能力判断做出的知识共享决策的结果;

(3)借鉴性(retrospective),即能够根据过去的经验指导当前的行为并做出判断;

(4)相互依赖性(mutualinterdependence),即作为设计链成员,在考虑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能够考虑其他合作伙伴的反应,不是单纯地考虑对自身有利的决策。

3.1计划行为理论介绍

计划行为理论是由理理论(theoyrofreasonedac-tion,tra)发展而来。理理论假设行为是由行为意图(behavioralintention)决定。ajzen等将理理论加以延伸,他主张态度(attitude)与主观规范(subjectivenoltn)是决定行为意图的最主要因素,提出计划行为理论,以解释并预测个体行为。1985年ajzen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入知觉行为控制(perceivedbehaviorcontro1)因素,认为个体对某项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和认知行为控制三项因素共同决定其行为意图”。因此,计划行为理论是一个三阶段行为分析模型:第一阶段,行为由个体的行为意图决定;第二阶段,行为意图由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和认知行为控制三方面决定;第三阶段,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认知行为控制由外生变量决定。行为意图是指个体对于采取某项特定行为的主观概率的判定,反映了个人对某项特定行为的采取意愿;态度是个体对某项特定行为所抱持的感觉;主观规范是指个体对于是否采取某项特定行为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认知行为控制代表一个人对从事行为容易度的信念,个体认为拥有某一行为相关的资源或机会越多时,他对控制执行该项行为的信心会越强。外生变量包括人格特征、对事物态度、工作特性和情境因素等等。

另外,根据多个领域的研究表明,个体的主观规范会直接影响其行为态度,修正后的tpb如图1所示。

tpb包含的构面较多,可提供较多信息,除了行为主体对采用行为的知觉认知外,还考虑采用行为时受到的社会压力影响,以及主体本身是否能控制执行行为的机会与资源。因此,tpb是一个比较恰当的模型。许多实证研究表明tpb的预测与解释能力都强于tra。

3.2设计链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及模型构建

知识共享过程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行为。在美国与欧洲地区的调查显示,推动知识管理最大的困难是“改变人们共享知识的行为”。本文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探讨影响设计链知识共享行为的重要因素。依据给出的计划行为模型(图1),主要研究影响态度、主观规范和认知行为控制的外生变量。

(1)影响知识共享态度的外生变量

1)知识类型

供应链中连接各成员企业的主要是物料流,信息流只起功能协调作用。与供应链不同,在设计链中连接各成员企业的主要是信息流。伴随着信息流动,知识共享行为得以发生,这种共享行为会随着研发合作的不断深入而创造出新知识。根据设计链不断创造新知识的特点,本文将设计链中的知识分为三类:基本知识、进阶知识和创新知识。其中,基本知识是指进入特定行业所具备的最低知识要求;进阶知识是指与同行业竞争者相比,能获得竞争优势的知识;创新知识是指研发合作过程中创造的新知识。企业拥有的进阶知识是合作伙伴愿意与其联盟的重要因素。创新知识是企业延续和增强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

面对三种不同类型的知识,设计链成员企业对待知识共享行为的态度会有较大差异,尤其是共享的知识涉及进阶知识或创新知识时,企业往往会慎之又慎。因为进阶知识与创新知识与企业的生存、发展紧密相关。

2)期望结果

bock等以tra为基础研究知识共享外生变量时,提出了期望报酬(expectedrewards)、期望关系(exepctedassoci—ations)、期望贡献(expectedcontribution)”。期望报酬是根据经济交换理论提出的,即当个体分享自己的知识给别人时,他所得到的报酬必须大于付出的成本,亦指企业在共享知识时将可以获得的外在利益,如专利、产品利润提成等。期望关系源于社会交换理论,在这里,期望关系是指在设计链中成员企业相信通过知识共享可以改善与合作伙伴问的关系,增进信任。期望贡献是指设计链中的成员企业相信共享知识能够提升设计链的整体绩效,增强竞争力。

3)关系强度

社会网络理论(socialnetworktheory)认为社会网络由具有某种联结关系的人构成,关系强度是社会成员互动行为的基础。在设计链中,因成员企业间的合作强度、互惠程度以及重叠性知识拥有程度等方面的不同,关系强度存在很大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企业对知识共享的态度。

(2)影响知识共享主观规范的外生变量

1)信任

社会交换过程,由于互惠互利的结果,会使彼此间产生感激、责任感与信任。组织间的信任是指组织相信另一方会采取对组织有正面影响的措施,而且不会做出预料之外的对组织有负面影响的行动,即对合作伙伴的可靠性和正直性有信心。对于设计链来说,维持伙伴关系的重要因素是信任。对合作伙伴能力与可靠性的肯定,会产生信赖感。组织成员问的彼此信任会诱发其知识共享行为。若双方缺乏信任,会彼此隐藏各自的信息或知识,使知识共享难以实现。因此,缺乏信任是阻碍知识共享的重要原因之一。强化企业问的信任,可以建立双方荣辱与共的双赢关系。信任程度越高,彼此会越愿意从双方合作的角度考虑问题,而不仅仅着眼于自身利益,也会更加乐意共享彼此的知识与信息。

2)承诺

承诺对设计链的合作关系至关重要。承诺是指企业认识到合作关系不断延续的重要性,愿意从长远利益出发,尽最大努力去维持与强化合作关系,即合作关系是一种想要持续合作关系的意愿。承诺的形成,有助于合作伙伴之间彼此无私地共享本身具有的知识。

3)工作任务依赖程度

工作任务的相互依赖程度会影响知识共享行为,组织成员问的工作任务依赖程度较高时,会使交流次数增多,并且愿意共享自身所拥有的知识。组织中的成员若具有共同目标的话,会相互依赖以完成目标。在设计链中,若企业自身的工作任务与合作伙伴有密切关系时,需要频繁的沟通,在沟通过程中共享知识的行为就会增加。

(3)影响认知行为控制的外生变量

1)知识类型

在知识分类中,nonaka等将知识分为外显知识(explic—it)与内隐知识(tacit)两种类型。这两种不同的知识类型在共享时的难易程度不同。外显知识的知识共享表现为使用经编码、储存或提取出的知识,通过文件、电子邮件等形式传输。内隐知识的知识共享表现为个人化的知识,通过人际交往、面对面接触、会议、聊天等形式传输。拥有的知识为外显知识时,更易进行知识共享。因此,知识的类型会影响认知行为控制程度。

2)it平台

it系统是支持信息流通、整合信息和设计链的工具,组建与完善it基础设施,可以使知识共享更加容易。学者hansen也认为通过一个能创造、传送知识或经验的信息平台,有助于知识的共享与传送。

在依次确定影响设计链知识共享态度、主观规范和认知行为控制的外生变量后,本文提出的设计链知识共享模型如图2所示。

4实证研究

4.1研究假设

为验证所提出的设计链知识共享模型(图2)的有效性,提出hi—h22共22项假设。假设hl:知识类型中的基本知识对知识共享的态度有直接影响;假设h2:知识类型中的进阶知识对知识共享的态度有直接影响;假设h4:期望结果中的期望报酬对知识共享的态度有直接影响。依此类推,假设h22:知识共享行为意向对知识共享行为有直接影响。

4.2问卷设计与调查

以芯片设计链为调查对象设计问卷,针对知识共享模型(图2)的特点设计问卷,共向芯片设计公司、制造公司、封装测试公司、设备公司、主要材料公司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03份,有效问卷94份,有效回收率78.3%。受能力所限,调查对象仅限上海、浙江两个地区,各类公司投放问卷的数量存在一定差异,对研究结果可能会有不利影响。受访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所占比例为78.3%,能够较好理解知识共享相关问题。问卷的问题统一采用likert五点式量表。

4.3信度与效度检验

问卷正式发放前曾进行试测,删除掉一些不合理题项,并对修正了内容上模糊的字句或问法。对正式问卷的信度分析采用内部一致性方法的cronbach’d值,各层面的cronbach’值在0.7301—0.9580之间,均大于标准值0.7,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

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法(confirmatoryfactoranalysis,cfa)进行收敛效度分析。问卷题项多达83项,由于样本数量较少,无法将所有题项归人同一测量模型,本文采用理论切割方法将模型中的变量分为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两种,分别进行效度分析,例如图2中的内生变量包括知识分享行为、意图、态度、主观规范和认知行为控制,外生变量为知识类型、期望结果、关系强度、信任、承诺、工作任务相互依赖、知识类型和it平台。分别对因子负荷(factorload—ing,fl)、组合信度(compositereliability,cr)和平均萃取变异(averagevarianceextracted,ave)三项指标进行计算,结果显示基本在可接受范围内(fl>0.5,且t检定的p—value<0.05;cr>0.8;ave>0.5),说明测试题项均收敛在相应的层面。

4.4模型的多元回归分析

在确保模型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后,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变量间的因果关系,检测所提出的假设,结果如表1所示。

共享会计论文篇(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综合体中共享空间的设计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如何根据城市发展需要,设计好城市综合体的空间,不仅是我们城市设计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城市综合体空间的设计也是城市管理者和规划者应该重点思考的问题。

城市综合体中空间设计的好与坏,不仅事关城市规划的工作成与败,而且也事关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因此,结合自己所掌握专业知识和相关的城市综合体中共享空间的设计工作实践,对城市综合体中共享空间设计的现状和发展对策问题阐释如下,以供广大的同仁批评、指正,以期在此基础上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

1 城市综合体中共享空间设计的现状及问题

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和感悟,在参考其他研究者的论述的基础上,我觉得城市综合体中共享空间的设计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1 “城市综合体”认识中的误区

城市综合体中的空间是我们设计研究的对象,虽然我们在各个期刊杂志中也经常看到这个概念,但对什么是城市综合体的认识,不同的设计者却有着不同的理解。例如:首先,设计者把“城市综合体”与“建筑综合体”和“都市综合体”混用,即这三个概念在某种程度上,其内涵意义有交叉的时候。这交叉不仅导致了读者阅读中的歧义,而且也使城市综合体的相关研究显得混乱。例如: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分卷》一书中,对什么是“建筑综合体”进行过这样的界定:“综合体建筑是指由多个使用功能不同的空间组合而成的建筑。综合体建筑,其合理性在于节约用地、缩短交通距离,提高工作效率、发挥投资效益等”。而美国的建筑书籍中又对什么是建筑综合体进行过这样的界定:“建筑综合体是在一个位置上,具有的那个或多个功能的一组建筑。”

对于什么是都市综合体,吕鑫磊同志在其毕业论文《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协同设计研究》中,进行了这样的界定:“‘都市综合体’这个概念更多地是在地产策划中被提到,笔者将其划归到城市设计的范畴中:多个功能互补的大型建筑集群组合,通过统筹开发、一体设计,形成的小型城市区块,成为都市综合体,其自身往往具备各项基本功能,仿佛一个可以自行运作的小城市。”并在此基础上,吕鑫磊同志又对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对什么是城市综合体进行了界定:狭义的城市综合体是指:由购物、办公、酒店、餐饮、文化娱乐、展览会议、交通链接等多种城市功能中的几种并置,融合在一座或一组建筑之中,各种功能相互作用,各种空间形式高度集约在一起,形成一个高效、有机的综合并且其实现了建筑空间与外部城市空间的有机结合,与城市交通系统的有效联系,成为城市功能混合使用中心,延展了城市的空间价值。笔者认为,广义的城市综合体应该是包含这三种综合体的,因为其本质特征相近,而三个概念之间并不能明确区分界限,对于很多实践案例的考量也难以准确划界。因此,为了增加研究的普适性与应用性,文中的研究也是针对广义城市综合体

综上所述,在具体的设计与研究中,由于对研究对象界定的不同,在参考其他研究者对相关问题的论述时,我们应该注意区分。虽然在此没有穷尽各种研究论文中的相似概念,但这足以说明广大的研究者对什么是“城市综合体”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误区,而这个误区的存在,一定会影响到如何对城市综合体中共享空间的设计。因此,在城市综合体的相关研究中,必须首先界定它的内涵。

本文的论述中,对什么是“城市综合体”的界定,我们采用吕鑫磊同志的界定,而且不特殊注明的地方,均以其广义的定义为准。

1.2 城市综合体中共享空间设计思路的多样化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设计及建设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不同的设计者面对相同的问题,却表现不同的设计风格,而这不同的设计风格背后就是那设计思路的问题。城市综合体的设计思路涉及到以下诸多设计方面的问题:

首先,面对城市综合中的共享空间,设计者应该采用什么样的设计原则。众所周知,设计原则是设计活动整个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原则,它不仅事关设计思路,设计方法,而且还事关设计结果。因为,城市共享空间的设计过程与其它设计过程是一样的,在确定开始设计之初,我们设计者都要先弄清楚自己的设计原则。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设计者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和设计结果才能符合设计需要,才能达到设计者最初的设计目的。因此,设计原则对城市综合体中的空间设计尤为重要。但是,由于设计者所持设计原则的不同,城市综合体中共享空间的设计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这种多样化的趋势在丰富城市综合体中共享空间设计的同时,也使城市综合体中共享空间的设计水平呈现出参差不齐的情况。即有的城市综合体中的共享空间设计得较为实用些,有的城市综合体中的共享空间设计得人文性较为浓厚,有的城市综合体空间中共享空间的设计显得既缺乏实用性,又缺少人文性。

因此,在城市综合体中的共享空间设计上,我们应该制定较为科学的设计原则。并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使每一个设计者都能够展现自己的设计水平,使城市综合体中共享空间的设计在某种程度达到人文性和实用性的统一。这种人文性和实用性的统一,既有利于设计水平的提高,又有利于城市设计和规划的发展。

其次,我们的设计都应该涉及到城市综合体共享空间的哪些方面。在前边对城市综合体定义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的设计,一定要注意我们设计所涉及到的事物。对这些事物的关注,不仅是我们城市综合体中共享空间设计成败的关键,而且也是我们城市综合体中共享空间设计科学与否的关键。在城市综合体空间设计时,我们一定要注意以下各个方面的因素:第一个因素是城市综合体中的商业因素。任何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商业活动,特别在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的社会里,城市综合体中共享空间的设计一定要对商业因素给予高度的关注。这包括商业店铺、也包括其他的商业活动。第二个因素是交通因素。任何的商业活动和其它生活,都不能离开交通。如何在城市综合体中共享空间的设计上突出交通因素,不仅能够方便公众的出行,而且还能够因为交通的方便,而促进商业的繁荣,商业的繁荣又能提升城市综合体的功能。第三个因素是生态环境因素。城市综合体与城市一样,都需要一个适合的生态环境。无论是商业活动还是交通活动,也无论是购物还是生活,都需要一个适合的生态环境。虽然生态环境因素不能直接参与商业活动,不能直接参与交通,但良好的生态环境却能促进商业活动的发展,改善交通的状况。因此,在城市综合体中共享空间的设计上,一定要考虑生态环境的设计问题。甚至应该把生态环境提到设计中的首要位置上。第四个因素是地方因素。所谓地方性因素就是要在城市综合体中共享空间设计上,一定要突出城市综合体的地方性因素。南方与北方不同,东方与西方不同。这种不同不仅表现在建筑物的设计上,而且也表现在共享空间的设计上。特别是结合地方性因素,综合各地的文化特点,更能使城市综合体的共享空间设计具有独特的风格特征。这种风格特征还可以促进城市综合体的发展。第五个要考虑的因素是城市综合体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虽然我们设计的对象是城市综合体中的共享空间,但在设计中,我们要考虑到这个空间与外部环境的衔接问题。如何把城市综合体中共享空间的特色与其外部环境相联系,不仅是一个设计师设计水平的体现,而且也是这个城市综合体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的需要。因此,在现代的城市综合体中共享空间的设计上一定要考虑这方面的因素,否则城市综合体中共享空间的设计就会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1.3 城市综合体中共享空间设计研究的实用化

在城市化速度加快的同时,城市综合体中共享空间设计的研究也趋于实用化。所谓的实用化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个层面的含义是指相关的理论研究重点解决设计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华侨大学郑文亮同学的毕业论文《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的衔接研究》一文,陈捷发于《福建建材》的文章《论城市综合体——以厦门蔡塘社区发展中心设计为例》一文,发表于《中国集体经济》的《浅析城市综合体发展与酒店发展之间的相互意义》一文等。特别是后边的两篇文章,都能够结合具体的城市综合体分析其相关问题。另一个层面的含义是指具体的研究结论都能够促进相关理论的发展。例如结合周霄明、洪伟鲜的文章《城市综合体中小型影院设计探讨》一文,不仅可以丰富当前城市综合体设计的研究理论内容,而且还可能拓展城市综合体设计的相关研究领域。

2 城市综合体中共享空间设计的对策

面对城市综合体中共享空间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对症下药,探寻相应的提升策略:首先,针对界定混乱的问题,我们应该重新界定城市综合体的内涵。在内涵一致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研究工作。其次,针对因设计思路多样化导致的设计结果多样性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比较现有的城市综合体共享空间的设计成果,确定最佳的设计思路。当然了,这个思路的确定,一定要在比较各种设计优劣的基础上得出。而且在得出结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设计时应该考虑的设计因素。不能根据结果谈结果,而忽略了设计中的其它因素。因为任何一个因素都会影响到设计结果的好与坏。最后,对面城市综合体中共享空间的设计研究,我们应该继续坚持理论联系原则。在这种原则的指导下,既可以促进设计实践的发展,又可以促进理论研究的进步。

总之,城市综合体中共享空间的设计实践是我们分析其现状的基础,根据这个基础所得出的研究结论一定能够促进城市综合体中共享空间设计和研究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共享会计论文篇(4)

[3][4]刘鹏.云计算――将计算变成水和电[J].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2009(10):49-54.

[5]云安全.[2010-4-1]..

共享会计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F7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7)06-0019-04

一、引 言

进入2016年以来,在北上广深等一、二城市中,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橙色标识的“摩拜单车”、黄色标识的“ofo”,又或者是蓝色的“小鸣单车”等等。他们有个共同的名称――共享单车。共享单车自2015年以来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注意,其符合低碳出行理念,解决了干线交通落客的问题,提供了城市最后一公里交通出行的方案,引发了资本界的大鳄们争先投资。而各地政府目前对这一新鲜事物也处于较为善意的观察期。

共享单车在学术界还没有明确的界定和深入的研究,本文认为“共享单车”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该模式基于共享经济理论,通过提供单车服务,从而达到盈利目的。从目前运行来看,在中国一线城市都能找到这种共享单车,它看起来非常适合市民的短距离出行。

本文将以共享单车中的其中一家――摩拜单车――作为典型案例研究对象来对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设计进行研究。摩拜单车是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产品。它不需要客户亲自到固定点办卡,只需在手机上几分钟即可完成下载APP、注册、解锁、支付的全过程。还车时只需在路边白线内,手动关锁,无固定停车桩。摩拜单车在短短的半年内(2015年1月开始筹备,但为公众熟知却是在2016年4月22日正式上线以后)就达到了几何级的关注量,并成功引发了投资机构的疯狂追捧,原因是什么呢?道理很简单:针对中国大城市中积弊已久的城市交通问题: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这是人所共知的“痛点”与“难点”问题,但过去的各种官方(如各区的公共自行车项目)与非官方(摩的与黑车等)解决方案都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这些痛苦。当然另一方面,在倡导低碳环保、健康生活的当代社会,单车出行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美丽音符、绿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摩拜单车公司将O2O商业模式进行创新,与智能硬件相结合,解决人们交通出行的实际问题。

二、理论基础

1. 商业模式设计

自20世纪90年代末期,商业模式引发了学术界的关注。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其实并不是简单的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产品背后的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而近十年以来,理论界对于商业模式的研究更多地转向对商业模式设计和创新方面的研究。商业模式设计的重要意义在于:新创企业只有设计可行的商业模式才能生存和成长,在位企业唯有开发新的商业模式才能在不确定的环境中谋求存续和更新[1]。

Zott 和Amit提出组织必须确定合适的商业模式设计主题,才能发挥其商业模式价值创造的潜力[2]。商业模式的设计主题是企业能够获取竞争优势的动力,它涵盖了新颖性、效率性、互补性和锁定性等四类[3-4]。Osterwalder则认为商业模式设计是利用可视化工具来帮助设计者把握和设计商业模式基本要素、属性及相互之间关系[5]。国内学者也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商业模式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的视角包括知识的视角、内外整合的视角、价值创造的视角以及要素视角等等[6-8]。

2.扎根理论

扎根理论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定性研究方法,比较适合于缺乏理论解释或者现有理论解释力不足的研究。该理论主要核心内容在于建立一个三阶段的编码过程,从而提炼出所研究内容的理论范式,而是否能够建立良好的三阶段的编码过程取决于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挖掘和归纳,并反复对比和分析的结果[9]。相关材料的来源非常广泛,被视为分析对象的可以包括论文、书籍、访谈、视频甚至图片[9]。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核心是资料搜集与分析的过程,这个过程涵盖了理论演绎和理论归纳。运用扎根理论研究的目的在于透过理论层面去描绘现象的本质,通过对多种文献资料的整理分析和归纳得出比较规范的理论[9]。

3.总结

根据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总结,我们认为对商业模式设计的研究还在逐渐深入,目前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在两个方面存在着问题:一是现有研究的关注点基本上还停留在理论剖析,而从事案例研究较少;二是共享单车还属于新鲜事物,在理论界关注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的研究是非常的少。而国务院早在2012年和2013年就曾先后《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加快推进城市公共自行车建设。共享单车符合国家倡导的绿色发展理念,它是有效治理“城市病”的手段。一方面可以减轻城市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可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因此本文认为亟须对快速发展中的共享单车进入深入的研究。本文将针对共享单车这一块理论文献的不足,运用扎根理论,以摩拜单车为典型案例,对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设计进行深入研究。

三、摩拜单车商业模式设计分析

1.摩拜单车商业模式设计案例开放性编码

通过对目前我们可以在网络上找到的近100篇关于摩拜单车或者共享单车等文章中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篇章进行深入研读,提炼出相关概念,并对这些概念进行开放式编码,这个阶段比较重要,直接关系到所提炼出的概念能否涵盖并反映原始材料的本质内涵。经过对开放性编码初步分析,本文提炼出86个基本概念,大致涵盖了共享单车、商业模式设计等方面的内容。接下来需要对这86个基本概念进行范畴化。因为在研究中提炼出来的86个基本概念,其中有一些是属于同类概念,那么需要将这些同类概念划为一个大类,然后用另一个概括性更强的词语来反映这组同类概念的实质,从而实现对资料的进一步归纳,便于后续分析,在这个步骤中最终提炼出12个范畴。结果如表1所示。

2.摩拜单车商业模式设计案例主轴式编码

通过开放式编码得出的范畴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潜在的逻辑关系,因此第二个阶段主轴式编码的主要任务是去发现他们的关系,进一步区分出来主范畴和副范畴。同时需要将相似主题的副范畴归为一类[1]。对第一阶段提炼出的12个范畴,通过梳理、归类与合并有关内容,建立了3个典范模型,得出了共享单车商业模式设计的3个主范畴,分别是客户价值主张、关键资源与流程设计、盈利能力培育等。

3.摩拜单车商业模式设计案例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的分析重点是主范畴,需要从主范畴中挖掘出核心范畴,最终用“故事主线”的形式描述资料所反映的现象或事件[10]。根据系列研究得出共享单车商业模式设计的3个方面主范畴:客户价值主张、关键资源与流程设计、盈利模式设计,分别从客户、流程以及盈利3个主要视角来研究了共享单车商业模式设计的有关情况。实际上,这3个范畴具有内在的逻辑递进关系:客户价值主张是价值创造的基础,分析问题的起点;关键资源与流程的设计是企业价值创造的支持和保障;盈利模式培育是价值创造的根本。通过对这3个主范畴和其他范畴及其相互关系的不断挖掘、识别,最终概括出“价值创造”这一核心范畴。

四、扎根理论下的共享单车商业模式设计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第3部分对摩拜单车为案例的共享单车商业模式设计的扎根分析,本文围绕“价值创造”这一核心范畴对客户价值主张、关键资源与流程设计、盈利模式培育等3个主范畴给出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1.基于价值创造的客户价值主张的对策与建议

客户价值主张设计是整个企业商业模式设计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找到谁是我们的客户?在共享单车这个商业模式中,客户不仅仅包括使用共享单车的人,其实还包括政府等相关职能部门,如城管以及城市建设规划等部门。

根据扎根理论对文献的研究,认为共享单车在如下方面需要加强:①对其单车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做产品远比只做模式更复杂,更需要匠心,应当让其单车在与同类企业对比中具有比较明显的竞争优势,要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提供不同类型的单车;根据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提供不断变化的单车,从而使企业能够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如考虑将骑行的动能转化为助力,为用户减负;推出可调节座椅的版本,达到“女孩子单手”完成调节的简便程度等等。②共享单车整个行业发展需要与当地政府有进一步的合作,比如在自行车道的设计、自行车停放点的基础设施规划、智能推荐停放点建设以及公益与用户运营等方面可以有一定作为。在社会经济中,存在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简单来讲即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在该模式下,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由民营资本与政府共同合作。民营企业与当地政府的合作可以最有效的成本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双方发挥各自的优势,补对方的不足,形成长期互利的目标;另一方面还可以借助交警的力量减少单车被损坏,偷盗行为的发生。政府的加入可以适当地降低民营企业的各项政策风险。

2.基于价值创造的关键资源与流程设计的对策与建议

客户价值主张和赢利模式设计分别明确了客户的价值和公司的价值;而关键资源与流程设计则描述了如何交付客户价值和公司价值。成功企业都会设计一个比较稳定的系统,将这些资源与流程以连续一致、互为补充的方式联系在一起。关键资源与流程是指人员、技术、产品与厂房设备以及品牌以及公司的制度和条例、绩效指标等。

同样认为摩拜单车需要加强的主要方面有:①在共享单车这个行业,其入门门槛较低,而单车出行又是一片广阔的市场,因此其竞争非常激烈,需要巨大单车的投放量才能形成规模效应。这就意味着摩拜单车公司应该投放更多的相对廉价的单车,才有利于促进规模效应,更具有成本和价格优势,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体验。目前摩拜单车公司已经启动小蓝车计划,将成本降低到1 000元左右。摩拜单车目前已经和富士康展开合作,将通过生产更低成本的单车来缓解单车的损耗与偷盗造成的损失。②进一步深度开发摩拜单车的App[11]。摩拜单车APP的用户使用率非常高,深度开发摩拜单车APP,实现其价值延伸,建议采取做法:第一,通过APP对单车使用费用的减免、打折来实现与用户的实时互动。第二,App起到了宣传作用。宣传不单单是推送关于价格的信息,还可以不断推送关于摩拜单车的信息,比如经常骑单车提高身体素质、减肥瘦身等信息。通过不断重复使得消费者逐渐认可骑单车,尤其是骑摩拜单车不仅仅是一种出行方式,还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3.基于价值创造的盈利能力培育的对策与建议

盈利需要找到最合适的付费方,帮助付费方创造最大的价值,然后让这个价值为自己盈利。共享单车公司手里有大把的消费客户端用户,可是用户付费价格很低,成本打平都很难,盈利也就很难。但是,除了这些表面的特征之外,共享单车公司还有一个关键的资料――握有所有用户的行为数据。与大的互联网公司进行商业合作是盈利的方式之一,例如向互联网巨头提供相关骑行内容的大数据等。

以摩拜为例,摩拜因为有GPS,拥有的数据很丰富。它能够得到你住在哪里、在哪里工作、每天途径哪里、在哪里短暂停留过,等等。而腾讯在2016年对摩拜进行了投资。微信支付已经打通了线下90%的在线支付场景,微信需要在这些场景中丰富最后一公里导流能力,从而将支付的流量做到更大。而能够为微信提供最后一公里导流的,必须是一个可以绘制人们出行数据的精细化地图级应用,这方面恰好是腾讯缺失的。摩拜帮助腾讯绘制了这张丰富的地图。摩拜与腾讯合作,很可能会介入到线下最后一公里支付交易,从而扩充其盈利能力。

对于盈利能力的培育还有一些建议:①增加投放量和站点:持续增加投放量和布点,大幅降低边际成本;②做好调度:24小时系统监控,并及时安排调度,让每个站点在有需求的时候都保证有车;③通过广告来增加收入。目前不论是摩拜单车还是ofo单车公司几乎都还没有涉及到广告。但调研中我们发现公共自行车的广告收入来源于其停车桩广告的租赁。由于商业共享单车没有固定车桩,但是客户常常使用的共享单车的APP可以是一个非常好的植入广告的途径。

五、结 论

基于扎根理论,以摩拜单车为例,研究设计了共享单车商业模式的路径:首先,通过对近100篇关于摩拜单车的文献进行分析,利用扎根理论的3阶段编码,逐步提炼出12个子范畴,分别是:产品范畴、产业特性、营销策略、盈利模式、顾客价值、市场主导、社会价值、政治环境、法律环境、人力资源、技术环境、创业外力,这些子范畴涵盖了共享单车商业模式设计的关键资源和重要活动。其次,进一步归纳12个子范畴,构建出客户价值主张、关键资源与流程设计、盈利能力培育等3个主范畴以及“价值创造”这一核心范畴组成的摩拜单车商业模式设计模型。

[参考文献]

[1] 张敬伟,崔连广.作为工具的商业模式:理论与实证最新进展[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6,8(4):52-60.

[2] Zott C,Amit R. Business model desig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entrepreneurial firms [J].Organization Science, 2007, 18(2):181-199.

[3] Zott C,Amit R.Business model design, an activity system perspective[J].Long range planning,2010,43(2):216-226.

[4] Zott C,Amit R. The business model: A theoretically anchored robust construct for strategic analysis[J].Strategic Organization,2013, 11(4):403-411.

[5] Osterwalder A.Designing Business Models and Similar Strategic Objects: The Contribution of IS[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2013,14(5):237-244.

[6] 侯S慧,铊≈.网络平台商务生态系统商业模式选择策略研究[J].软科学,2015(11):30-34.

[7] 王雪冬,董大海.商业模式创新概念研究述评与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3(11):29-37.

[8] 刘建刚,马德清,等.基于扎根理论的“互联网+ ”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以滴滴出行为例[J].软科学,2016,7(30):30-34.

共享会计论文篇(6)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2.11.012

〔中图分类号〕G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11-0048-03

信息是推动科学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只有海量且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才能满足知识创新的需求。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云计算技术的提出,使得共建共享型区域信息资源的建设成为可能。美国学者贝克(S.K.Baker)在《资源共享的到来》一书中提到:“今天的图书馆正生存在一个互相依赖的时代。每一个图书馆必须随时准备将自己所收藏的资料提供给世界各地的其他图书馆。”也就是说,建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已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须,因为该模式既可以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又可以节省大量资源的建设成本。

1 云计算与区域信息资源共享

1.1 云计算概述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它强调以某种虚拟化的方法对互联网上的资源进行共享,并提供给用户以获得更合理的利用。

共享会计论文篇(7)

一、选题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跨国公司发展迅速的同时,中国企业集团发展规模也不断扩大。《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再造关键因素研究――基于中兴通讯集团管理实践》一文以中兴通讯集团十年的财务共享服务的变革之路为研究对象,研究中国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变革和流程再造――财务共享服务的构建过程,提炼和明确关键因素,从组织、技术、绩效考评等维度对中兴通讯财务从分散到集中再到共享的历程进行详细分析,一方面丰富了财务管理理论,另一方面为中国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进行财务管理变革提供借鉴。

二、概述

首先,文章对财务共享服务的发展阶段做简要概述从而引发对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流程再造关键因素研究的原因。从20世纪80年代美国企业的“企业重组革命”,到经济全球化推进企业全球扩张的进程的同时为企业财务管理带来挑战,为了解决财务管理效率低、成本高和财务信息质量差的问题,财务共享服务应运而生,基于福特公司、通用电气等集团构建财务共享模式带来的降低成本、提高财务工作效率和信息质量的优势,财务共享模式逐渐被各大企业集团采用。基于大量财务共享服务案例的研究,最终得出财务共享服务的概念。而我国企业集团的不断涌现,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快速成长扩张,财务管理弱化的问题也日益彰显。从现存的相关文献来看,诸多学者从财务共享服务这一管理变革进行研究,而对于辅的财务共享服务流程再造的关键因素研究比较缺乏,因此,文章旨在填补空缺,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中兴通讯集团十年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再造历程进行提炼和分析,从而丰富这方面的理论,为中国企业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过程中流程再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其次,通过对相关的文献进行理解与回顾,分别从理论层面和研究方法层面对选择辅流程即财务共享服务流程再造的关键因素为研究对象的合理性进行解释。再对研究框架进行设计,即以财务共享服务构建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研究方法,对FSSC流程再造的关键因素进行研究,丰富和完善管理理论并且为指导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创新实践产生作用,然后选择研究案例,由于中兴通讯作为中国第一家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因此比较有代表性,再次,收集资料,由于研究团队成员参与了中兴通讯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构建,使得对数据获取、访谈、调研等方面更易于进行。最后通过对收集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发现,中兴通讯模式在我们关注的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流程再造中具有十分显著的特性。一方面中兴通讯经历了十年的时间取得了从分散到集中再到共享模式的改变并且取得不错的成绩,其财务共享的构建情况在中国迅速崛起的企业集团中具有一定的启示性,另一方面,中兴通讯集团的财务共享服务依托于内部团队的不断学习和改进,这成为了该BPR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有助于BPR在中国企业的推广,因此将中兴通讯集团作为案例研究的对象是合适的。

再次,通过对中兴通讯集团案例背景的介绍, 对案例进行研究与分析,最后得出相应的启示。中兴通讯建立与1985年,是我国近年来成长最快的通讯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然而伴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相应的财务管理问题相继出现。比如,组织效率低下、成本巨大;独立的信息孤岛对信息质量产生不利影响;缺乏对业务的支持和战略推进能力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建立一个全球化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支持财务从事务处理型向价值创造型转变从而推进全球化战略的进行,成为中兴通讯的必然选择。中兴通讯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即财务统一阶段、财务集中阶段和财务共享阶段,三个阶段环环相扣,互相作用,另外,分阶段进行和循序渐进的方式对财务共享服务的构建有着重要影响。

最后,表示在整个财务共享服务构建的过程中,文章的观点是对于流程再造有着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有以下四点:1.财务组织的变革,其中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和财务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为重点;2.建立集成网络财务系统;3.优化核心业务流程;4.规划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考评体系。对这些关键因素的研究,得到如下启示:1.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组织设计,体现了集中的设计理念,减少了业务流程中组织机构和人员的数量,进一步验证了流程再造的关键成功要素设计对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重要性;2.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财务信息系统,使得服务实现自动化;3.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从运营观和行为观驱动要素设计进行流程优化;4.绩效考评体系要素设计的重要性;5.关注关键要素之间的依存关系,揭示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最终形成一个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流程再造的实现路径图。

三、评价

从建构效度的角度来看,文章通过对财务共享服务发展历程进行详细和深入的了解,同时查阅并整理相关文献,在概述并且总结前人对财务共享服务研究的基础之上寻找合适的切入点,发现财务共享服务相关的理论研究在流程再造关键因素方面的缺乏,从而希望结合自身在中兴通讯集团参与共享财务共享服务的经历,专门就流程再造关键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并且得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最终得到为中国企业采用财务共享服务在流程再造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在理论界丰富了流程再造关键因素的研究的目的。总体而言,文章结构清晰,切入点新颖且具有实用性,论据充分证明了文章的所需证明的观点,总结简明扼要,对财务共享服务方面的研究有一定意义。

从内在效度的角度来看,文章以流程再造理论为基础,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中兴通讯十年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再造的历程进行分析,提炼和确定了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流程再造的关键因素以及实现路径图,另外发现中兴通讯在关注的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构建过程中具有显著特征,首先中兴通讯十年财务共享之路效果显著,对中国企业集团具有启示性,其次中兴集团财务共享服务构建依托于团队的不断开拓创新,学习改进,从而对财务共享服务中流程再造关键因素的研究产生深远影响。总体而言,论据充分,逻辑严密,结构严谨,层层推进。从中兴通讯发展的三个阶段进行分析,针对流程再造深入研究,得出四个影响流程再造的关键因素,再根据不同的四个关键因素和因素之间的联系总结出相应的启示。

从外在效度的角度来看,鉴于文章属于单一案例研究类型,从本质上看,虽然有助于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就中兴通讯的流程再造这个视角展开分析,对其中复杂现象进行深入探讨从而总结经验,为后来者提供借鉴,但是其研究结论的可推广性具有相对的局限性,仅适用于与中兴通讯在企业规模经济环境和发展情况等各个方面相似的企业,因此为了增加文章的外在效度,还需要进一步跨案例研究来深入挖掘结论的有效性。另外,文章仅对中兴通讯这类知识密集的制造业企业进行研究,因此,还需要对不同类型的行业进行更广范围的分类研究,在更广的范围下对该结论进行进一步验证,才能提高结论的外在效度,对各个行业的财务共享服务构建提供更好的支持。

从信度的角度来看,由于文章作者中的陈虎作为中兴通讯财务共享服务的参与者之一,是构建中兴通讯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有着多年财务共享工作方面的经验,对财务共享服务有着深入的了解和独特的见解,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获取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及数据归纳分析和总结。另一方面,使得通过访谈、调查等方式获取和收集的其他资料更具有可靠性,而专业的水平和分析能力使得关键因素的归纳和总结更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陈虎,孙彦丛.财务共享服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10.

[2]张瑞君,陈虎,张永翼.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流程再造关键因素研究[J].会计研究,2010(07).

共享会计论文篇(8)

[分类号]G359.25

科技文献资源是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的重要保障。近些年来,科技文献数量不断增长,一方面使得单个科技文献服务机构(包括企业、非盈利机构等)不能拥有科研所需要的全部科技文献;另一方面,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这些机构没有必要全部购买科技文献。科技文献共建共享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我国科技部组织全国8个科技情报部门成立了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建立了国家科技文献资源网络服务系统;部分省市建立了相应的科技文献共享平台;另外还组建了一些行业性科技文献共享网络,如全国交通科技文献资源共享网络已经开始规划建设。

出于某些原因,科技文献共享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例如科技文献机构将公共资源视为已有、以自我为中心来支配资源的使用,提供共享的科技文献资源质量大打折扣,导致科技文献资源使用效率低下。为了准确地把握科技文献共享的情况,发现问题与不足,制定共享政策、提升共享效果,有必要对科技文献机构的资源共享绩效进行评估。

1 研究进展

1.1 图书馆联盟的共享绩效评估

当前,图书馆联盟是比较成熟的科技文献共享系统。国外图书馆联盟大都建立了自己的绩效评价机制,设立绩效评价工作组和委员会,定期对联盟开展的各种项目和活动进行监测与评价,评价方式包括专门的评价项目、网上用户调查、成员馆调查、访谈等。评价主体主要是联盟内部专门机构、专家小组、学术研究机构、政府部门等,例如为了对学术图书馆联盟服务质量进行评价,由OhioLINK提供资助,采用LibQUAL+评估方法,对其成员馆的用户进行调查。国内对绩效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较少,主要关注建立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例如,方小容提出以信息资源共享率、信息输出\输入率和信息资源贡献率作为主要的评价指标;常红从治理的角度提出包括工作效率、读者满意度、参考服务质量、营用成本、合作能力等的图书馆联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张晓红等建立了基于核心价值的PATOP框架来进行图书馆联盟效用的探讨;王真等从经济效用、实践效用和社会效用三个方面进行图书馆联盟效用探讨;徐晓琳利用层次分析法提出包括战略整合力、组织协调能力、服务控制能力、敏捷性和用户满意度的图书馆联盟运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近年来,这方面研究开始逐渐关注建立成熟的评估机制。

另外,2003年文化部开始对文化领域文献共享工程的国家中心、省级中心、基层中心进行考察和调研。图书馆联盟内部也启动绩效评估项目,如CALIS的“资源评估子项目”。还出现了对专门的科技文献共享平台的绩效评估的研究,NSTL内部每年也有年度总结类型的评估报告。

1.2 非盈利组织绩效评估

各类非赢利组织特别是科研院所是非常重要的科技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机构。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非赢利组织开始逐渐关注绩效评估。20世纪90年代早期,非赢利卫生和公共事业机构普遍关注衡量财务责任、项目产品或产出、提供服务的质量、统计学指标及利益相关者制定的指标、效率及顾客满意度指标等;同时,非赢利组织致力于推动社会改良目标的实现,向用户和公众提供服务,具有同政府部门相似的绩效标准,例如,工作结果、操作效率、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另外,在评估方法方面开始强调公共和非赢利部门的战略与使命,更多地同该组织战略框架相联系,通过一定的方法把评估系统及其管理过程结合起来,更具结果导向。

1.3 信息资源共享的经济效率分析

经济学家H.R.Varian通过对团体消费模型的分析,提出了信息物品购买、租让和共享的约束条件。张军与姜建强利用“俱乐部产品”概念,从纯经济学角度建立了信息商品共享收益模型,并作出了理论解释。马费成和王晓光在“网络计算环境下信息资源共享效率研究”项目中利用经济模型和博弈论方法分析了信息资源共享的效率问题。

总体来看,已有科技文献资源共享绩效评估相关研究,研究领域和范围也不断扩大。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第一,评估对象主要为NSTL等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联盟,属于宏观层面的评估。科技文献的共享工作并不是只由这些平台的成员承担,相当一部分科技文献服务机构没有纳入这些平台。而且,可共享的科技文献资源广泛分布在科研人员、各类实验室、企业、政府部门及其他非盈利组织等当中。上述科技文献服务机构提供文献资源共享服务方面的评估还处于开始阶段,例如对科学数据机构资源共享的绩效评估。

第二,评估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现有的评估多采用主观评估的方法,所建立的评估指标体系比较随意,一些指标体系倾向于关注科技文献共享系统各种要素构成、运作方式,另一些指标体系倾向于关注其经济效率,从而使得评估结果不能令人完全信服。评估方式以国家主管部门的常规检查/汇报性评估为主,多为“目标计划―报告―评估”的制度系统。另外还存在评估操作程序不规范等不足。

本文以单个科技文献服务机构为研究对象,引入项目管理方法,以项目影响理论为基础来构建其评估框架,从而更加准确地对科技文献机构的资源共享绩效进行评估。

2 项目影响理论

项目影响评价理论是指:项目建成并运行一段时间后,通过对实际发生的影响进行调查研究和对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复核项目过程中实际发生情况和预测评价成果的差异,以检验预测成果和项目的合理性,提升项目质量服务。项目影响评价可以监测项目设施的运行情况,为后续项目管理和运作提供依据。项目影响理论的基本方法是有无对比法,即项目建成后将实际产生的环境影响和预测成果相比较,通过综合分析,确定项目实际存在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因素,提出进一步发挥工程有利影响和减小不利影响的措施。

首先,项目确定比较固定的服务目标人群,从项目本身来讲,必须同目标人群的需求结合,观测其是否达到或满足了目标群体的需求。同时,项目产生预期结果还需要具备相应的资源条件保障,如资金、人力以及项目活动的制度安排等,如图1所示:

“影响理论”是一种因果理论,它假设在项目行动和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项目行为A将产生一些直接结果B(行动假设),继而这些结果又产生一些间接结果或最终结果C(概念假设),如图2所示:

复杂的项目影响理论在项目行动和获得最终结果之间会有更多的步骤或者项目所执行的行动程序不止

一个。项目影响理论包括两组假设:第一组假设揭示了项目行为对直接结果或最近结果所产生的影响,成为“行为理论”或“行为假设”;第二组假设将直接结果与间接结果或最终结果联系起来,成为“概念理论”或“概念假设”。如果没有充分地贯彻项目服务,不能成功达到预期结果,无论是直接结果还是间接结果,这称为项目的“执行失败”,如没有服务,没有足够的服务,服务被错误送达,与目标用户有很大偏差等。如果项目虽然获得了预计的直接结果,但是间接结果没有出现,这称为项目的“理论失败”。

有效的“影响理论”能显示源自项目行动的预期结果链,同时区分结果链首端的结果(即预期的、直接来自项目行动的结果)和结果链末端的结果(间接的、要求更多时间或更大项目积累才能达到的结果)。

3 科技文献机构资源共享绩效分析框架

3.1 指标体系框架

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理论架构可界定及对与问题有关的重要变量归类,并同时解释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互动关系,为更加清楚地呈现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可视情况引入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科技文献机构资源共享的绩效评估,根据项目影响理论,可以从因变量(共享的结果)出发,寻找自变量(资源共享)的中介变量(共享绩效评估的指标),进而通过调节变量(整改措施)来理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互动关系,使之能够呈现良性循环(见图3)。这些变量是指标框架的重要来源。

在科技文献共享过程当中,科技文献机构通过同其他科技文献机构、科研人员、企业、政府部门及其他非盈利组织等进行共享,会产生一些直接结果,这些结果继而又产生一些间接结果或最终结果。其中一个简单的共享活动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间接结果,而某一次共享活动的最终结果又会成下一个共享活动的直接结果,如此不断循环以满足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过程中不断涌现的各类文献需求。不管是直接结果还是间接结果,不断循环会产生一个结果链条,在这个链条上科技文献资源的价值不断增值。这一结果链条就是我们要评估的内容,而其表现形式就是我们所需要的评估指标来源。

项目行为。主要是对科技文献共享的活动过程进行描述。主要包括共享性文献资源条件(共享性文献资源的数量、质量、覆盖范围等以及共享性文献资源的来源稳定性和可靠性等)、共享服务保障能力(提供共享服务的技术设施与文献资源加工和整合能力、研发能力、技术能力、人员配备、资金配备和制度保障等)及共享服务方式(联合编目、馆际互借、馆际资源中心、合作藏书、共享网络等的服务深度和广度等),等等,如图4所示:

直接结果。主要描述直接从科技文献共享活动中获得需求满足的用户的表现(在实际中可能产生正面效应,也可能产生负面效应),包括共享服务的主动性、及时性以及与用户文献需求的匹配程度等。

间接结果和最终结果。主要描述在科技文献共享的过程中,资源共享对各个利益相关者带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文献机构服务及水平提升、协作单位服务能力提升、用户单位科研产出提升、经济效益增加及社会影响扩大等方面。

3.2 评估过程框架

科技文献资源的开放共享,可以为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提供更加优良的科研条件和更公平的创新机会,将给科研开发活动的组织行为方式、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带来深刻影响,可以促进科技合作和交流,提高公共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科技创新效率。科技文献机构资源共享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作用深远,可以看作一个科技工程或者社会项目,因此可以借鉴项目影响理论来设计评估流程。

共享会计论文篇(9)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4.16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2-0-01

0 引 言

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互联网资源共享平台的出现,更多的学生在进行毕业论文写作时,其主动思维能力、创新思维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论文规范化程度得到了提高,选题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大学生主动思维、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时代潮流。

1 互联网资源共享平台和大学生主动思维能力概述

1.1 互联网资源共享平台

互联网资源共享平台是以互网为依托,以各类数据资源库为载体的数字图书馆,为广大网友提供了资源共享与传播的平台。其是指网上各种高等教育教学资源,以在线资源网站、大中型数据库、云盘等为代表的可进行检索、采集、获取所需资源的平台。

1.2 大学生主动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和判断力等能力。在不经意间,人们发现网络改变了自己的主动思维能力和做事方法。主动思维能力是指人进行有目的的信息收集、采集、储存和信息交换的活动,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创新性、思维性、科学性及研究性。

2 互联网资源共享平台对主动思维能力的影响分析

笔者从论文撰写的6个阶段进行问卷设计,并通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互联网资源共享平台在各个阶段对毕业论文写作的影响程度及对主动思维能力的影响体现。

(1)选择研究课题阶段:选题时获取资讯的途径、研究课题的偏向性,涉及学习能力中的知识更新、发现问题与标新立异等能力。

(2)论文研究设计阶段:如何进行论文设计、研究方法和内容等,涉及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交叉知识与逻辑思维等能力。

(3)论文资料收集阶段:收集资料的途径、对待收集材料的态度等,涉及信息检索的能力。

(4)论文资料研究阶段:遇见困难的做法、他人论点是否正确、是否会比较论证的不同观点,涉及直觉思维与批判思维的能力。

(5)论点明确、材料选定阶段:明确论点使用的方法、支撑材料的选择,涉及创新知识水平与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6)论文执笔撰写阶段:撰写的文字来源、互联网资源共享平台对主动思维能力的影响程度。

3 互联网资源共享平台对主动思维能力的影响

通过一系列的问卷调查,在结合统计软件分析的基础上,笔者总结、归纳出了其对主动思维能力的正面积极影响与负面消极影响。

3.1 积极影响

对比了研究学术资料,激发了研究思路,有助于形成系统的思维框架;对海量信息数据进行了深入挖掘,有助于增强分析概括能力的发展;对资料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进行了处理,有助于批判性、辩证性思维的形成;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和互换性,使思维趋向综合化、整体化、开放化。

3.2 消极影响

只借鉴,不思考,对互联网资源共享平台产生依赖性、盲从性;提取他人观点,不做自我创新,束缚思维,不利于发展;期刊论文良莠不齐,信息输入碎片化、信息输出片面化。

4 在提高大学生主动思维能力方面的建议

4.1 对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建议

注重对学科前沿资料的阅读和积累,保持完整性、系统性,避免片面化;论文框架设计时“先己后人”,自己设计在前,参考他人补充在后;理论联系实际,辩证性地看待所获得的资料,注重论点、论据的新颖性、创新性、原创性;互联网资源共享平台是一种工具,内容可以参考,但不能盲从,可借鉴,但不能全盘照搬。

4.2 对学校及导师的建议

适度调整课程的结构,保证基本的研究条件,鼓励学生参与研究,并逐渐养成研究的素质;充分发挥导师制的教学,指导学生树立学术研究意识、逻辑思维,提高能力;重视实践型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志奎.互联网免费学习资源的收集与共享平台研究[J].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10(11).

共享会计论文篇(10)

引言

价值链管理理论认为企业外部及其内部价值活动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系统,而处于这个有机系统中的各个企业以及同一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又是相互协调的。然而当下会计信息系统数据的采集并没有延伸到整个价值链上,而只是局限于企业内部。因此并没有采集到上游供应商和下游消费者的相关信息,最终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高层管理者作出战略决策的需求。企业决策以会计信息作为基础,如果价值链企业之间能够实现会计信息的共享,将大大减少企业战略决策的不确定性。最终实现企业内部价值增值最大化,同时创造价值链企业各方的共赢。因此本文着重探讨实现会计信息共享的途径,也既是会计流程再造的途径。

郭文辉(2005)在传统会计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价值链的流程再造问题,一是会计信息收集方式的转变;二是建立事件驱动型的会计信息系统。贾娜(2009)在其会计流程再造研究中,以生产制造企业为例,通过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的考虑,给出了价值链会计流程的重新设计。张琼(2010)认为会计流程的再造必须通过借助于专门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核算、控制,才能达到会计流程优化的目的,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财务信息和经济信息。李哲、丹(2010)在其基于价值链的企业会计流程再造研究中,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再造会计流程的途径:一是价值信息的收集方式,二是价值链会计成本的控制。 周艳(2011)在基于价值链的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中提出了从会计信息输入、处理、输出三个环节进行流程再造。

显然,国内学者基本都是考虑企业内部的流程再造问题,而很少延伸到整个价值链上。笔者在借鉴学者们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不仅考虑了内部流程改造的途径,也提出了供应商—企业、顾客—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途径。

相关理论基础

(一)流程再造理论

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是指一种从根本上考虑和彻底地设计企业的业务流程,使其在速度、成本、质量等关键指标上取得显著的提高的工作设计模式(申香华,2010)。流程再造理论作为本文研究最基本的理论基础,它的基本思想是从会计信息共享出发,对原有会计流程进行探讨和研究,通过途径的优化,最终实现会计流程的再造。流程再造理论基本思想直接促成了本文会计流程优化思想的形成。

(二)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理论是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在其《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每一种最终产品都是从最初上游供应商原材料的投入到下游消费者的手中,要经过无数个相互联系的环节,这种环节既是一种产品的生产过程,又是一种价值形成和增值的过程(郑秀芳,2009)。这就决定了企业与企业的竞争,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而不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企业的竞争力是由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的。

价值链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体现在:一是共享性。价值链在市场、企业与顾客之间,建立了一个业务相关的动态企业联盟,这不仅使企业保持了自己的个体优势,也扩大了其资源利用的范围,使企业之间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二是实时性。价值链管理利用信息化管理,保证了获得信息的及时性,使企业能充分了解顾客的需求并与供应商在经营上协调一致,实现信息的共享与集成;三是共赢性。价值链管理强调企业之间的互动和协同,以此来追求和分享市场机会,从而达到共赢。

(三)价值链会计理论

价值链会计是由我国著名会计学家阎达五教授首次提出的,亦即收集、加工、储存、提供并利用价值信息,实施对企业价值链的控制和管理,保证企业价值链能够高效、有序运转(闫达五,2004)。当前信息时代,在传统会计基础上,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对经济活动进行及时多维的反映与控制,价值链会计既是对新的会计范式的概括,又为会计理论研究构筑了一个新的平台。它打破了传统会计理论的局限,拓展了会计理论的时间观和空间观。

(四)价值链会计模式下的会计流程

事项法首先是由美国会计学家George H.Sorter 于1969年提出的,其核心思想是企业应该提供与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模型有关的原始的经济事项信息,由使用者对这些信息进行重构,以便生成其决策模型所需的输入值(郑秀芳,2009)。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价值链会计模式下的会计流程,此流程简洁流畅,各部分紧密协调,具有反应敏捷迅速的特点,能够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因此得出内部价值链会计下的会计流程图,如图1所示。

价值活动发生时,在一定的标准准则下,会计人员将其分解成一些原始的事项信息并储存于中央数据库;信息使用者在作出特定的决策前,向合成分解器发出信息请求;合成分解器将信息使用者的信息请求传递给中央数据库;中央数据库将所需的数据信息传递给合成分解器,并由合成分解器按照一定的程序自动地进行合成或分解;合成分解器将处理之后的信息传递给信息使用者;信息使用者根据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决策,并将决策结果反馈给价值活动,从而达到对价值活动进行实时管理的目的。

笔者在上述四个理论的基础上,基于外部价值链和内部价值链的前提下,打破了之前内部价值链的局限,提出了会计流程再造理论。

会计流程再造途径

共享会计论文篇(11)

摘要:大数据共享时代是现代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方向,大数据刺激互联网进步,大数据共享时代的到来,不仅产生了诸多便捷,同时也产生了信息风险。大数据共享时代信息安全保护是最为重要的工作,保障信息的安全性,以免信息泄露。本文主要探讨大数据共享时代的信息安全保护策略应用。

关键词:大数据;共享时代;信息安全保护

中图分类号:TP309;TP31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29(2020)04-0051-01

随着我国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大数据成为互联网的主流技术,大数据在互联网中推陈出新,促使互联网有着新的高度。现阶段为大数据共享时代,大数据共享时代比较注重信息安全保护,主要是因为大数据共享时代有利有弊,其优势明显,弊端也很明显,必须要保证信息安全保护,这样才能提高信息的安全水平。

1大数据共享时代信息安全保护的重要性

大数据共享时代下信息安全保护非常重要,大数据中包含着诸多信息,而且信息为大数据的核心,落实信息安全更有助于实现大数据共享[1]。大数据共享时代提高了对信息安全保护的重视度,完善大数据信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避免大数据信息发生泄漏和丢失,维护大数据内信息的安全性。大数据共享时代需积极落实安全保护措施,强调大数据共享时代中所有信息的安全性,防止出现信息风险,保障信息的安全使用。

2大数据共享时代信息泄露的几点原因

大数据共享时代信息泄露有几点原因,这几点原因诱发了信息丢失,例举这几点原因,如下:

2.1账户信息泄露。大数据共享时代下账户信息是指用户身份证、银行账号、支付宝信息等,这些信息涵盖了个人账户的所有信息,很多不法分子会主动窃取个人的账户信息,不法分子篡改账户信息之后就容易发生钱财丢失的问题,无法保障账户信息安全。

2.2信息控制权薄弱。大数据中的信息控制权比较薄弱,大数据共享时代下,用户信息授权到不同软件,而每个软件都有自己独特的安全保护方法,用户授权的软件越多,信息安全控制权就越薄弱[2],比如用户手机中安装了微信、QQ、抖音、支付宝等APP,不同APP都需读取用户的信息,很多软件之间会有关联授权的情况,APP启动时会自动读取用户的信息,无法做到完全匿名,削弱了信息控制权。

2.3大数据为主攻目标。大数据共享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信息成为主要攻击的目标,大数据在互联网的作用下成为不法分子主攻的对象,大数据承载着大量的信息,信息含量越高,就越容易受到攻击,不法分子抓住大数据的信息优势,不断的进行攻击,以便获得多重效益。大数据内关联着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均是黑客攻击的对象,无法保障信息的安全性。

3大数据共享时代信息安全保护措施的应用

大数据共享时代信息安全保护措施很重要,其可保障大数据共享时代的安全运营,为人们提供优质的网络环境,实现信息安全,例举大数据共享时代信息安全保护的几点措施,具体如下:

3.1实行立法监督。大数据共享时代中信息安全保护实行立法监督,主要是采用法律监管的方法监督个人信息[3]。大数据共享时代下信息量增长速度很快,信息数据日益更新,呈现出几何级数的增长趋势,这时政府就要出台法律法规,用于监管大数据共享时代中的信息数据。立法监督时以现有的法律法规为基础,成立专门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规范大数据时代中的信息应用,协调信息的应用。立法保护时要细化法律法规,为信息安全保护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同时还要学习国外一些比较好的监管经验,强化信息安全保護,避免大数据共享时代下有信息泄露、盗取的问题。

3.2构建自律公约。大数据共享时代的到来,为我国各行各业提供了机遇,大数据共享推进了行业之间信息共享的发展,为了保障行业内信息安全,就要构建行业内的自律公约,规范行业中的信息。自律公约保证了行业信息的安全性,让行业信息可以在大数据共享时代处于安全稳定的使用状态。行业之间可建立通用的自律公约,全面维护行业内信息的安全,让行业之间有信任感,以便在大数据共享时代中保持信息的安全性,防止信息泄露[4]。例举大数据共享时代中行业信息安全中自律公约的构建,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分别是:(1)行业内收集用户信息时不要采用秘密的方法,用户享有知情权,要在知情的情况下让用户自导自己的信息,包括授权信息、数据信息等,而且需在服务条款中向用户说明信息的具体使用,告知使用时间和使用方法;(2)大数据共享时代构建自律公约时,要全面收集用户的信息,要让和信息相关的提供者、消费者之间同时遵守自律公约,保证大数据共享时所有数据的合法性及安全性,要求第三方使用大数据信息时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及隐私性。

3.3安全防护应用。大数据共享时代信息安全是很重要的,大数据共享时代中涉及到海量的信息,信息量不断的增加,这时就要采取安全防护的方法,从根本上实现大数据共享时代的信息安全。例举大数据共享时代信息安全防护措施的应用,如:大数据共享时代信息使用时要把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结合起来,确保安全技术适用大数据环境,及时发现大数据中信息的安全风险,还要积极更新查杀病毒的软件,保证病毒查杀软件处于监督的运行状态,未来大数据技术中还需落实预测技术的应用,提供精准化的杀毒服务,避免大数据和信息之间产生矛盾。

4结语

大数据共享时代的信息安全保护工作很重要,落实信息安全保护才能提高大数据的应用,同时还能保障大数据融入到互联网、云计算中,体现大数据共享时代的优势。大数据共享时代信息安全保护中必须要落实相关的措施,保障大数据共享时代中各项操作的安全性。

信息安全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策略的研究论文

摘要: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持续更新和进步,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深入影响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网络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一旦产生信息泄露,将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而现代人越来越重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积极开展防护工作,更好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和作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

中图分类号:TP393.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129(2020)05-0014-01

计算机网络的信息传播即时性和快速性,是其一个重要的技术特点,这种信息之间的广泛传播,就潜伏着一定的危险和隐患。因此在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过程中,需要对信息安全的防护重视起来,提高安全理念并且采取相关的防护策略,能够最大程度上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1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影响因素

1.1病毒。计算机病毒原理上是一串恶意代码,但是与生物病毒相同的是,计算机病毒在网络世界以及局域网体系中拥有极强的传染性。但是不同的是,计算机病毒只是简单的数据,是可以运用专业的杀毒软件进行防御控制清除。计算机病毒有普通病毒、木马病毒、蠕虫病毒等,存在有各种各样的特征和感染方式,但是除却少数有着极强的特异性和破坏性的病毒外,使用杀毒软件、完善系统防护、封锁用户危险行为是预防计算机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

1.2黑客攻击。黑客攻击主要分为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被动攻击主要指为了获取用户信息,黑客在计算机运行中进行信息截取、破译或者窃取,但是对计算机正常运行没有造成影响;主动攻击主要是指黑客有选择、有目的的进行计算机网络攻击,对网络信息的有效性、真实性以及完整性进行破坏。黑客攻击会导致用户的重要信息和数据丢失、泄漏,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黑客攻击的手段也更加高明和先进,为用户安全防护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1.3垃圾邮件。垃圾邮件会有三种展现形式:病毒邮件、广告邮件和恶意邮件。病毒邮件往往会带有一串不明连接或是看起来不算可疑的附件,只要一进入不明连接,病毒邮件就会自动在计算机中安装恶意程式或下载大量病毒。浏览器可以绕开部分系统底层防护,这在苹果系统中尤其严重,是重要的病毒高发地带;广告邮件和恶意邮件则一般会有网络邮箱运行商进行智能屏蔽,恶意邮件经常会带有黄赌毒方面的配图等,对精神文明建设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会危害人的生命安全。

2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对策

2.1使用杀毒软件。当前,黑客的攻击手段更加高明和丰富,病毒木马的隐蔽性也更强,为计算机网络安全埋下了巨大隐患,杀毒软件作为一种重要的防护方式,其具有显著的防护效果,因此,用户要合理使用杀毒软件,发挥其防护价值。首先,用户要合理选择杀毒软件;其次,使用者需要定期对杀毒软件的运行状态进行查看,保证其处于正常运行中,起到有效防御的作用,并且定期更新杀毒软件;最后,在应用杀毒软件中,用户还要对养成正确的使用习惯,定期使用杀毒软件进行病毒和木马查杀,及时发现存在的病毒,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2.2设置防火墙。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工作、学习、生活都需要网络技术支持。尤其在支付宝付款、微信付款技术出现以后,越来越多人习惯手机支付以及网络购物,为此计算机信息网络必须加强网络安全管理。设置防火墙是当前网络通讯执行过程中最可靠的有效方式。也就是说,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设置防火墙,这样网络信息数据输入到内部网络系统中,就可以通过自己设置的防火墙保证网络数据不发生数据信息泄露,从而防止黑客进入网络设置,使其肆意改动、删除网络数据信息。一旦发现可疑信息侵入,防火墙技术需向系统管人员进行请示,询问是否允许继续访问,倘若计算机用户不了解该程序,大多情况都会选择禁止访问。这样防火墙就能充分发挥安全管理机制,禁止一切不安全因素入侵局域网,以便防火墙发挥最大的安全管理作用。

2.3入侵检测技术和文件加密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是一种综合技术,它主要采用了统计技术、人工智能、密码学、网络通信技术和觃则方法的防范技术。它能有敁地监控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库系统,防止外部用戵的非法入,该技术主要可以分为统计分析方法和签同分析方法。文件加密技术可以提高计算机网络信息数据和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数据被破坏和窃取。根据文件加密技术的特点,可分为:数据传输、数据完整性识别和数据存储三种。

2.4物理隔离与协议隔离。物理隔离和协议隔离主要是应用在企业中,物理隔离本质上就是建立内网或者是说局域网,使外部网络和内部网络进行隔离,仍而使黑客入侵失去相应的攻击渠道。物理隔离的方法需要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系统信息通讯网络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也可以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安全区域的划分和管理,通过实时的监控技术保证企业系统的通讯安全。协议隔离技术主要是利用协议隔离器对电力信息通信网络进行网络的分离,来保证内部系统的安全。这种方法主要是因为也系统的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有着一定的连接,协议隔离器能够保证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建立一个安全的连接通道,在需要进行接通是,输入内部专属的密码,就能够完成信息的传输,如果没有内外连接的需求,就直接断开连接。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在满足网络连通的同时,最大化地保护通讯网络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