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预算业务管理制度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8 15:07:06

预算业务管理制度

预算业务管理制度篇(1)

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概念分析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目的是使企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是指企业在固定时间对企业的人力、财力进行的合理分配,按照预期规划合理控制各项业绩的过程,并对各项业绩做出合理的评价,这是一项对于企业发展尤为重要的财务管理制度。当前,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已成为企业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企业实现既定战略目标的重要策略。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要求企业应加强事前预期、事中控制和事后的考评,将三种方式相结合进行管理,开展纵向管理,对企业内部的财务实行全方位管理,在企业内部构建财务管理网络,这也是保证企业资金正常流动,企业经营健康有序发展的最佳手段。

二、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原则

(一)协调配合原则

协调配合原则要求企业内部各部门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要做好各部门间的配合工作,将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作为共同的目标,并在大家的互相配合下实现企业效益提升的目标。企业各项业务的开展,都需要不同部门人员的配合才能完成,为了避免业务脱节,各部门工作人员要密切配合,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二)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要长期健康地经营发展下去,首先要遵循的就是成本效益原则。成本与效益是相辅相成、互相影响的,企业在经营生产中涉及的人员众多,由此所消耗的物资也相对较多。企业管理需要投入较大的成本,虽然投入的成本较大,但只要加以控制,便会取得良好的效益。因此,企业在制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时要充分地考虑到企业的成本和效益的协调,加大财务预算管理力度,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适应与发展相结合原则

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制定,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这也是适应原则的一种表现。在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市场经济运行趋势下,企业所制定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是具有指导意义的,这体现出财务预算制定的发展性原则。在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定要根据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地作出调整,以适应市场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需求。

(四)内部牵制原则

内部牵制是指企业内部各部门职能的分离,各部门间在工作中互相监督,明确各管理部门的职责,各部门工作人员在自己职责内行使各自的权利,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内部牵制原则是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基础,能够杜绝企业内部出现违法行为,同时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三、加强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建议

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在全面掌握现代企业经营的特殊性后,要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要将成本控制作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科学规范管理企业的预算机制,进而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完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现代企业要有效开展预算管理工作,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对于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主导作用。首先,在企业内部要创建预算委员会,对企业的各项财务预算工作要进行全面的统筹编制。其次,设立预算目标,明确企业内部实施经济效益的目的,在预算管理目标实施中要加强各目标的联系。同时,还要建立预算考核机制,现代企业运行中的业绩评价机制对于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预算目标考核后,要全面分析企业的预算管理目标实施情况。这样不但能够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预算机制通过考核后,能够确保企业预算体制的有效实施,为企业下一步目标预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完善企业财务预算机制

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完善,要求企业要制定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确保企业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从而不断地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发现问题要及时地纠正,避免财务预算实施中产生偏差。此外,还要做好财务发展情况的调研工作,通过调研了解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不断地完善,进而提升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水平。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实施离不开监督和考核机制,制定科学的奖罚制度,通过奖罚制度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以及财务预算工作的严谨性,促进企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制定科学财务编制方法

制定科学的财务编制方法,是帮助企业完成弹性预算和滚动预算的重要措施。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企业一方面要掌握成本动态性变化状态,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成本与利润之间关系的有效把握,来制定科学的弹性财务预算方法;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零基预算管理方案,并以此来实现对工作人员积极性的激发,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减少企业的资金浪费。在此基础上,企业还必须要借助滚动预算的方式来实现预算管理工作的完整性,依靠其来反映出市场动态变化,并以其为指导对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方案予以调整,进一步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预算工作能够与市场变化保持一致。

(四)进一步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其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对于提升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根据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制定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以用于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给予财务预算工作正确的指导。第二,不断强化财务部门的综合能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准确性提供基础保障。第三,建立考核机制,通过奖惩制度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并以此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进步。

(五)增强财务预算管理执行能力

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需要企业全体人员的参与,要高效完成企业预算管理工作,需要预算执行信息的反馈,在企业内部成立管理委员会,在管理委员会的监督和帮助下将预算目标彻底落实。预算委员会的主要工作,就是要协调好各部门人员的经济活动,避免部门间产生利益冲突,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此外,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针对财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制定解决策略,并吸取经验,进而使企业的财务工作的开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六)强化财务预算考核监督机制

现代企业的经营成本与预算成本间存在很大的偏差,所以,要加强对企业财务预算机制的考核。由于企业财务工作的特殊性,在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由于受到市场经济的变化,成本超额、材料价格波动的现象时常发生,这使得企业财务预算实施混乱。面对这种情况,企业方面要严格审查预算超额状况,有效监督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进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作者单位为莒县劳动社会保险事业处)

参考文献

[1] 夏文全,闫旭东.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探讨[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07):22-23.

预算业务管理制度篇(2)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

从本质上来看,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职能为考核、监控等,在此基础上保证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强调整体性、前瞻性以及统一性,即要求单位内部全体员工可积极参与,在共同协作、相互配合的前提下提升财务、业务、生产等多个部门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新时代背景下,全面预算管理在林业单位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更为突出,同时也充分发挥着工作效能。首先,在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下林业单位内部各项工作的职能与任务有了更加明确的划分,并通过监控、监督来促使各部门高效完成相关工作,进而提升单位经济实力。其次,在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下林业单位可借助更为针对性激励机制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确保机制的实效性与准确性,并为考核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信息。再次,在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下林业单位内部资源可得到合理配置,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内部资源的利用率,有效避免资源浪费问题。

二、现阶段林业单位财务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全面预算参与人员过于狭窄新形势下全面预算管理更加侧重于“全员参与”,但通过笔者的调查与分析发现,现阶段仍旧有多数林业单位未能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体现出全面性的特点。“权利集中”是林业单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即单位内各项工作的规划与确定往往仅以某位管理者的“个人决定”为主,并为将预算编制深入到各个环节、各个部门以及各个员工。在这种情况下,则极易出现预算与实际工作相脱节的问题,致使其难以真正地发挥效用。除此以外,因林业单位未能重视完善现有的预算管理制度,导致各部门参与积极性较低,直接影响到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林业单位内部经费管理不当相较于其他企业项目来说,林业工程具有周期长、材料使用量大等特点,因此,在开展工程之前就应当做好一系列的预算工作,确定每一项工程所使用的经费以及资源。但现阶段,部门林业单位存在内部经费管理不当的问题,主要体现为经费不合理挪用、工程经费被占用等现象。引发这些负面现象的主要因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林业单位未能严格划分各项经费之间的界限,在实际工作中过于随性,缺乏一定的约束制度。第二,部分单位为了弥补收费支出缺陷模糊各项经费的效用,直接移为他用。第三,部分单位将经费用于外部投资,以此来获得经济效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亦出现较大阻碍,致使相关人员难以真正地做出财务报表,并反映单位实际经营情况。

(三)项目使用经费超出一定预算为了确保内部控制管理的有序性,各单位需要遵循一定的经费标准,在此基础上严格把控各个项目的实际支出。但阶段,经费超支仍然是多数林业单位经营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而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因素有定额不切实际、预算约束力差以及预算编制为细化,如有的林业单位未能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定额标准,有的企业未能严格控制项目支出,并在前期为结合项目特点合理分配资源与资金,最终使得实际支出与原有标准偏差过大。

(四)过于重视编制,忽略预算分析预算执行亦是全面预算管理中最为主要的组成环节,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各项数据展开综合性、全面性的分析,并通过实时监控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从本质上来看,预算的主要职能为将目标分解,并与单位实际经营现状进行比较,在对比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及时发现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现行单位活动展开合理调整,使调整后的成果可满足预期要求。但目前大部分林业单位过于重视预算编制,往往在编制完成后就结束预算相关工作,并未对事中、事后两个环节进行全面的监督与管理,也未能及时发现缺陷之处并加以调整。这种情况下就导致了预算管理“浮于表面”,难以切实发挥效用,亦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与质量的提升。

三、新形势下强化林业单位财务全面预算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员工的全面预算管理意识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意识是提高各项工作效率与质量的必要前提,因此林业单位应当在内部树立起全面预算管理意识,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全体员工认识到其内涵与作用。首先,林业单位可通过开展专项培训的方式,使全体员工学习到更多的预算专业知识,并理解各种新政策、新制度;其次,林业单位可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在制度的约束下使会计人员可以更为端正的态度展开实际工作,并明确岗位职责;再次,可将预算编制融入各个部门,结合部门主要职能与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使预算编制可完全适用于各个部门,这样单位内全体员工都能够认识到预算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最为基本的工作。

(二)优化并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的主要作用则是保证工作的实效性,新形势下林业单位需要结合整体经营现状优化并完善全面管理制度。第一,应当增强制度的权威性,要求每一员工严格根据此制度展开工作,牢牢把控与资金相关的流程,并严禁随意挪用资金,若是需要额外资金则应按照流程逐层审批。第二,林业单位应增设“岗位责任制”,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相关的工作进行细分,达到权责相符的效果,若是在此过程中出现问题则可直接问责到人。第三,为了确保各项工作可顺利实施,林业单位应增设监督机构,建立独立的监督部门,使该部门员工可全方位监督预算的前、中、后三个阶段,把控并掌握实时情况。

(三)强化财务部门的预算管理职责财务部门可以说是内部管理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部门,因此,林业单位应该侧重于强化该部门的预算管理职责,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充分应用专业知识展开数据统计、分析、总结等工作,为各项决策的准确性提供后备保障。财务部门需要结合单位的发展战略与经营现状制定更为合理的财务预算计划,并对最终成果展开全面预测,以不断调整来实现进一步的完善。而在制定预算计划时应当突出单位重点项目,遵循轻重缓急额原则,确保重点项目可顺利开展,除此以外,财务部门人员必须要克己律人,严禁出现违规操作。同时,应当实时把控预测与实际之间的差异,若是偏差过大则应及时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四)重视林业财务全面预算的分析通常情况下,预算执行效果分析是全面预算管理最后一个环节,起到评价、考核的作用,因此,林业单位应当重视分析环节。首先,相关人员应当积极主动地了解业务、生产等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整理其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数据,并通过全面的分析来确保单位正常运营。其次,亦要重视预算编制之前的数据分析,在此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当使预算编制与各部门现状相吻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效能。

四、结语

综上所述,强化财务全面预算管理对推动林业单位健康长远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现阶段林业单位应当充分认识到其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多个方面做起,不断优化并完善现有的管理制度体系,提升单位实际经营管理水平,从而在新时代背景下得以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丽丽.林业企业财务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6(16):47-48.

预算业务管理制度篇(3)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

从本质上来看,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职能为考核、监控等,在此基础上保证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并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强调整体性、前瞻性以及统一性,即要求单位内部全体员工可积极参与,在共同协作、相互配合的前提下提升财务、业务、生产等多个部门工作的效率与质量。新时代背景下,全面预算管理在林业单位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核心地位更为突出,同时也充分发挥着工作效能。首先,在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下林业单位内部各项工作的职能与任务有了更加明确的划分,并通过监控、监督来促使各部门高效完成相关工作,进而提升单位经济实力。其次,在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下林业单位可借助更为针对性激励机制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确保机制的实效性与准确性,并为考核提供更加全面的数据信息。再次,在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下林业单位内部资源可得到合理配置,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内部资源的利用率,有效避免资源浪费问题。

二、现阶段林业单位财务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全面预算参与人员过于狭窄新形势下全面预算管理更加侧重于“全员参与”,但通过笔者的调查与分析发现,现阶段仍旧有多数林业单位未能在实际管理工作中体现出全面性的特点。“权利集中”是林业单位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即单位内各项工作的规划与确定往往仅以某位管理者的“个人决定”为主,并为将预算编制深入到各个环节、各个部门以及各个员工。在这种情况下,则极易出现预算与实际工作相脱节的问题,致使其难以真正地发挥效用。除此以外,因林业单位未能重视完善现有的预算管理制度,导致各部门参与积极性较低,直接影响到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林业单位内部经费管理不当相较于其他企业项目来说,林业工程具有周期长、材料使用量大等特点,因此,在开展工程之前就应当做好一系列的预算工作,确定每一项工程所使用的经费以及资源。但现阶段,部门林业单位存在内部经费管理不当的问题,主要体现为经费不合理挪用、工程经费被占用等现象。引发这些负面现象的主要因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林业单位未能严格划分各项经费之间的界限,在实际工作中过于随性,缺乏一定的约束制度。第二,部分单位为了弥补收费支出缺陷模糊各项经费的效用,直接移为他用。第三,部分单位将经费用于外部投资,以此来获得经济效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亦出现较大阻碍,致使相关人员难以真正地做出财务报表,并反映单位实际经营情况。

(三)项目使用经费超出一定预算为了确保内部控制管理的有序性,各单位需要遵循一定的经费标准,在此基础上严格把控各个项目的实际支出。但阶段,经费超支仍然是多数林业单位经营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而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因素有定额不切实际、预算约束力差以及预算编制为细化,如有的林业单位未能结合实际情况调整定额标准,有的企业未能严格控制项目支出,并在前期为结合项目特点合理分配资源与资金,最终使得实际支出与原有标准偏差过大。

(四)过于重视编制,忽略预算分析预算执行亦是全面预算管理中最为主要的组成环节,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各项数据展开综合性、全面性的分析,并通过实时监控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从本质上来看,预算的主要职能为将目标分解,并与单位实际经营现状进行比较,在对比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及时发现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现行单位活动展开合理调整,使调整后的成果可满足预期要求。但目前大部分林业单位过于重视预算编制,往往在编制完成后就结束预算相关工作,并未对事中、事后两个环节进行全面的监督与管理,也未能及时发现缺陷之处并加以调整。这种情况下就导致了预算管理“浮于表面”,难以切实发挥效用,亦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与质量的提升。

三、新形势下强化林业单位财务全面预算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员工的全面预算管理意识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意识是提高各项工作效率与质量的必要前提,因此林业单位应当在内部树立起全面预算管理意识,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全体员工认识到其内涵与作用。首先,林业单位可通过开展专项培训的方式,使全体员工学习到更多的预算专业知识,并理解各种新政策、新制度;其次,林业单位可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在制度的约束下使会计人员可以更为端正的态度展开实际工作,并明确岗位职责;再次,可将预算编制融入各个部门,结合部门主要职能与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使预算编制可完全适用于各个部门,这样单位内全体员工都能够认识到预算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最为基本的工作。

(二)优化并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的主要作用则是保证工作的实效性,新形势下林业单位需要结合整体经营现状优化并完善全面管理制度。第一,应当增强制度的权威性,要求每一员工严格根据此制度展开工作,牢牢把控与资金相关的流程,并严禁随意挪用资金,若是需要额外资金则应按照流程逐层审批。第二,林业单位应增设“岗位责任制”,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相关的工作进行细分,达到权责相符的效果,若是在此过程中出现问题则可直接问责到人。第三,为了确保各项工作可顺利实施,林业单位应增设监督机构,建立独立的监督部门,使该部门员工可全方位监督预算的前、中、后三个阶段,把控并掌握实时情况。

(三)强化财务部门的预算管理职责财务部门可以说是内部管理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部门,因此,林业单位应该侧重于强化该部门的预算管理职责,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够充分应用专业知识展开数据统计、分析、总结等工作,为各项决策的准确性提供后备保障。财务部门需要结合单位的发展战略与经营现状制定更为合理的财务预算计划,并对最终成果展开全面预测,以不断调整来实现进一步的完善。而在制定预算计划时应当突出单位重点项目,遵循轻重缓急额原则,确保重点项目可顺利开展,除此以外,财务部门人员必须要克己律人,严禁出现违规操作。同时,应当实时把控预测与实际之间的差异,若是偏差过大则应及时分析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预算业务管理制度篇(4)

引言

电力行业市场环境复杂多变,竞争日益激烈,为了促进电力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重视财务预算管理,科学认识财务预算管理对于电力企业发展的巨大影响和发挥的重要作用,积极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为企业实现长远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1、电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概述

电力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通常指的是企业合理分配各项资源,并对其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财务预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降低企业经济成本,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入,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电力企业纷纷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以提高竞争力,使企业能够持续稳定发展。电力企业预算成本管理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更是管理机制,其目的是将电力企业的客观环境与经营目的相结合,通过企业的内部管理,对责任中心的确定、预算指标的分解与控制,由此对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资金与费用成本进行正确的评估与管理,以加强企业的自身竞争力。传统的财务预算管理主要是结果控制,效率较为低下,当前形势下,电力企业已经转变了传统的管理理念,主要采用过程管理模式,逐渐形成了结合事前预算、过程控制和事后评价的科学管理模式,利用此种管理模式,通过加强强绩效考核管理以及纵向管理,可以实现对于财务预算的有效控制,取得更好的预算管理效果。

2、预算管理在电力企业中的作用

2.1有效保证财务目标的实现

电力企业的预算管理重点是财务部门,同时也涉及企业内的其他部门和员工,是对企业整个经济活动的统一协调和管控。将预算管理精细化,即在对发展目标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将各个详细指标具体量化后合理分解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大大提高指标的落实程度,进而保证工作进度和财务目标的总体实现[3]。

2.2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优化

电力企业的预算编制在从企业整体出发的同时若能做到更加精细化,对资源的整合和配置就会更加科学合理。深入考虑各部门间存在的矛盾,在预算管理中将各指标分解细化后再进行分配,可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并有效化解和消除矛盾,实现企业的高速稳定运转。

2.3对财务风险的规避效果显著

财务风险在电力企业的发展运行中在所难免,精细化预算管理可显著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企业财务的实际状况,进行科学分析和预测,制定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方案,最大限度地阻止财务风险的产生和扩大,同时提高应对财务风险的能力,减少企业损失[4]。

3、完善电力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措施分析

3.1建立健全电力企业预算管理体制

健全财务系统是健全电力企业预算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和主要发展趋势,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财务系统能够实现管理流程的合理固定,确保财务控制措施的贯彻落实。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是推动企业预算管理更上一层楼的必要前提。一方面,从组织架构上讲,企业要设立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将预算工作从企业财务线中分离出来,使各项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发展的总体状况相协调,也能及时有效地监督预算执行,防控财务风险,提高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从规章制度建设上讲,将电力企业预算管理的各个流程和细节通过文字规定进行量化,避免对于具体规定要求不清造成预算管理风险的情况出现。

牢固树立精细化预算管理的理念才能不断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使其自觉进行精细化分析和管控,切实落实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各种要求。

3.2提高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实现预算管理精细化必要的技术支撑。一方面要对财务管理业务人员就信息化设备及软件的使用进行培训,以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其财务管理的业务水平,顺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大信息化构建中硬件设施的投资,为企业加快信息化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3.3细化预算编制

预算编制在预算管理乃至财务管理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预算管理精细化首先要求预算编制必须科学合理。第一,电力企业不仅要深入研究分析当前财务状况的实际,还要准确预测财务状况的走势和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第二,利用先进的信息科技及时掌握市场和企业内部的财务信息并加以分析研判,从而提高预算编制对市场环境和企业发展的适应性;第三,在遵循预算编制原则的前提下,灵活变通编制程序,积极探求真正适合企业自身的方式方法,适当扩大预算弹性空间,从而提高预算的可行性。

3.4加大企业的预算执行监督力度

预算成本管理为企业实现财务目标及经营目标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重要的监督管理手段,是电力企业进行全面管理的有效机制,关系到企业的稳定与持续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加强对预算成本管理的监督。电力企业首先要建立内部管控制度,及时准确地掌握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并对产生的问题保持较高的敏感度,以便采取有效措施给予及时解决;另外,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是对预算执行进行全面监督的必要手段,加强内部审计核算,及时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才能为预算管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和参考。

3.5严格预算考核

为了确保企业的管理政策和方针能够真正的贯彻落实,企业就必须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考核办法,合理设置考核指标,对于各个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价,重视绩效考核,研究预算管理的结果。电力企业在实行精细化预算管理方式的过程中,必须建立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针对预算管理岗位不同,合理制定各项工作目标和考核指标,预算执行结束后,将实际的执行情况进行量化分析,再与最初制定的目标进行对照,通过对比找出差距,查找原因,总结经验,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此外,严格的考核制度还能增强员工的岗位责任意识,将考核结果与员工工资直接挂钩,科学合理的考核、奖励机制有助于提高其主观能动性,进而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保障。

3.6提高人员素质

人力资源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巨大影响,尤其是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来说,财务工作任务繁重,不仅要求工作人员具有专业的财务知识基础,同时又要求其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职业操守,职业要求更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及综合素质直接影响到预算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电力企业必须加强对预算成本管理工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从而保证预算成本管理的顺利进行。为了保障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能够有序、科学的进行,就必须重视人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加强会计队伍建设。企业必须重视员工的思政教育工作,提高员工的道德水平和职业素质,提高员工的思想觉悟和工作积极性,保障财务预算管理的效率,改进工作质量。

4、结语

综上,电力企业在全面、客观地认识自身发展实际的基础上,对内部预算管理的分析要深入细致,牢固树立精细化预算管理的理念,建立并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管理的信息化程度,细化预算编制,对预算执行进行严格的监督和考核,确保各项预算管理工作顺利高效地开展,电力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必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预算业务管理制度篇(5)

毫无疑问,国有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市场经济竞争的逐步激烈,国有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而增强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是提升其竞争力,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良好的财务管理不但有利于国有企业进行科学的理财,而且能够帮助国有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在国有企业的改革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财务内控是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保证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所谓财务内控,是指为了保证财产的安全与完整,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而建立起来的有关控制体系。虽然,国有企业一直在致力于加强财务内控管理,完善内控制度,但由于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目前大部分的国有企业的财务内控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现笔者通过自己的了解,就国有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进行研究,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为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内控能力的强化尽绵薄之力。

一、国有企业制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合法性原则,即国有企业的财务内控制度的制定必须是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与规范,且要跟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相切合。这是制定科学财务内控制度的基础。

2.有效性原则,即作为一项制度,财务内控制度必须要能对企业内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都具有约束力,任何人都不能逾越于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至上,保证财务内控制度得到最有效的贯彻实施。

3.适时性原则,即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应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国有企业业务职能的调整以及管理要求的提升,适时修订与完善。

4.全面控制性原则,即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内容应该涵盖了企业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与相关岗位,同时针对业务处理全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真正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以及反馈等等各个环节。

5.成本效益原则,即在制定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时,应充分考虑到执行此项制度所需要的总成本,努力做到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佳的财务内控效果。

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分析

1.财务内控理念陈旧,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国有企业对财务管理内控制度的认识非常有限,且一直都没有受到管理层的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没有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体系,导致企业财务部门在进行内部控制时没有明确的控制程序与标准作为行动指南。其次,制度虽有,却不健全。据了解,我国有些国有企业建立了相关的财务管理内控制度,但缺乏完整性,像注重对实物的控制,忽视对行为者的控制;注重程序控制,忽视内控结构的整体协调等等。最后,纸上谈兵的现象比较严重。如今一些国有企业花了大力气制定一整套系统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然而却没有让它在企业内部得到充分的贯彻执行。此外,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国有企业中的某些领导也无视有关内控制度的规定,对员工的一些违规行为采取所谓的宽容政策,缺少必要的惩罚措施,不利于内部控制效力的充分发挥。

2.连贯性不足。一方面,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在设计上缺乏科学性。财务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指某个节点上的内容,但现在的一些国有企业往往忽视了这一动态的变化性,难以根据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变而对财务内控制度加以及时的更新,导致控制出现断层,缺乏连贯性。另一方面,财务管理内控部门的执行力疲软,内控工作者整体素质有待加强。由于国企内部高层没有对财务内控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内控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各种内控规章制度的执行与效率。

3.监督工作不到位。为了更好的促进国有企业的长足发展,通常需要专门设置独立的监督机构来监察督促财务内控制度的执行,主要包括有内部审计部门、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机构,不可否认,目前我国很多的国企都设立了相关的监督机制,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却并未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国企的政府监督无法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国企的政府监督主要是依靠国资委,面对众多的国有企业,国资委常常是有心无力;二是国企的社会监督乏力。会计师事务所是国企社会监督的主要单位,随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众多的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不惜出具跟事实不符的审计报告,导致大量国企的财务内控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也阻碍了国企的健康发展。

三、完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措施

1.强化国企财务内控意识,提高科学化财务内控制度制定的水平。现代国企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树立正确的财务内控观念。因此,国企要心存风险意识,勇于承担并灵活分散风险,将风险防范意识深入到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在财务决策这一方面,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成败,在决策的过程中,务必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合理决策。像在某项筹资的决策过程中,国企应根据现实的生产经营情况对资金需求做出科学的预测,综合选择出一个最好的筹资方式,同时确定合理的资金结构,形成正确的筹资决策,确保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2.建立信息与沟通平台。信息与沟通是实施财务内控工作的重要条件。具体而言,信息可以分为外部信息与内部信息。对于获得的信息,国企财务内控部门应对其加以科学的筛选、核对与整合,提高信息的有用性。而沟通则是指国企内部成员观念以及资讯传达和了解的过程,国企应该充分利用当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加强不同管理层级间信息的共享,确保财务内控制度信息的流动畅通,促使国企财务内控制度的制定更加有效。

3.逐步实施财会分设制度,提升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所谓财务分社制度是指在保证原会计部门监督职能的前提之下,赋予财务部门“再监督”的职能,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各种不必要的浪费以及挪用公款等问题产生的制度。财会分社制度能够保证国企财务部门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记账、算账以及报账,使得财务部门可以对会计数据进行及时的处理,特别是对于那些重要的对外投资、资产的处理、资金的调度以及其他重大的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实施,起着相互监督与制约的作用。所以说,财务分社制度的制定是健全国企财务内控制度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保证内控制度顺利实施的有效手段,应尽快建立起来。另外,全面的财务内控制度还必须依靠财务工作者的努力。因此,国企财务内控部门应拓宽财会人员进入渠道,提高准入门槛,并开展定期的培训与考核,全面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促进财务内控监督职能的最大发挥。

4.加快应用计算机技术并使之网络化。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无论是大型国有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将会受到网络技术的种种冲击。就财务管理来说,其相关理论也会受到巨大的冲击,会计流程重组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而现代财务内控将是保证财务信息系统安全的一道重要屏障。要加强国企的财务内控,就必须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提高处理速度,充分借助先进的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发展国有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工作。笔者认为,国企应利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行之有效的财务内控系统,最大限度的减少或避免人为操纵因素,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并且,要不断加强对财务内控电子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维护,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促进财务内控制度的正确执行。

参考文献:

预算业务管理制度篇(6)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5-000-01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指通过年度收支计划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计划和项目编制并进行财政规划,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财政务算管理。在当前经济形势日益高涨的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认识到传统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准确把握财务预算管理各个环节出现的新变化,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方法去使财务预算管理和行政事业单位相适应、与外部经济环境相协调,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运转和发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预算管理意识薄弱、认识落后

经济的发展给各个行业和领域带来突破性的进步和新的发展契机,而行政事业单位因其性质的特殊性,并未能实现与时俱进,尤其是财务预算管理依然沿用以往的管理理念,这种落后的管理意识严重制约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系统的建设。财务预算管理意识薄弱使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力度不足,执行环节受阻,执行人员积极性不高,各部门在执行预算过程中也几乎是流于形式,实际性的操作欠缺。无论是行政事业单位高层,还是具体预算执行部门人员,财务预算管理意识欠缺,工作懒散、管理散漫,直接导致预算编制和执行无法正常开展,管理制度得不到质的更新。

(二)财务预算管理者素质不高、难以胜任新环境下的预算管理

财务预算管理者作为财务预算管理的主要主导力量,决定着财务预算管理的质量高低。财务管理者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直接影响到财政预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而在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队伍中预算管理者的素质普遍较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高素质人才欠缺,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编制混乱现象严重。根据调查发现,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者在《会计法》和《预算法》方面的专业知识水平偏低,职业能力和道德素养差异较大,财务预算得不到统一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甚至造成资金流失等情况。

(三)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未能实现与时俱进,制度体系不完善,导致预算编制缺乏可靠性,社会基础服务设施项目的建设得不到预算编制的准确引导。预算编制作为财政预算管理的主要工作,决定了预算管理是否成功、具体项目是否能顺利进行,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预算执行的难度和效果。

(四)财务预算管理缺乏严格的监督体系

财务预算管理之所以出现混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严格的管理监督。无论是预算编制过程,还是预算执行过程,都缺乏有效的监管。预算编制过程虚报预算信息、露报预算信息等现象严重;预算执行过程中,部门逃避责任,随意处理,预算执行流于形式。松散的监督机制难以保证财务预算的制定合理和执行效率。

二、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一)明确财务预算管理的目标

财务预算管理计划是由各个部门财务预算计划组成,要想保证财务预算的编制、制定、执行、考核有条不絮的开展,必须依靠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可以明确财务预算管理目标,部门协作又能保证预算管理方向的合理性,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具体执行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能确保单位财务管理的合法性,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保驾护航。

(二)提高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规范性

财务预算制度的严密性和规范性能有效保证财务预算的编制效果、预算执行的监督效果和预算的执行效果,对预算管理起到强力的规范作用。在财务预算的管理中可实施奖惩机制,通过利益协调和约束,提高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扼制散漫思维,防止预算编制和执行出现较大失误。

(三)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稳定

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财务预算是社会公共服务建设项目的预算,而社会服务建设项目的预算开支是属于国有资产的一部分,所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规范性直接关系到国有资产的安全和稳定,才能保证国有资产切实的得到利用,真正服务于社会。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措施

(一)强化财务预算管理意识

首先,必须让行政事业单位全体明确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提高干部的重视程度;其次是增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促进部门合作,使各部门积极配合财务预算管理,保证编制信息准确、预算执行有力;此外,通过预算管理制度的宣传和教育,使每个工作者参与到财务预算管理中来,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

(二)组建先进的财务预算管理队伍

先进管理队伍的建设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人才的培养,二是团队制度的建设。在人才培养上,要特别注意业务素养和道德素质,可通过马哲理论和党性教育,以及时政教育,加强工作者的思想建设,通过《会计法》、《预算法》的培训学习提高工作者的业务素养。

(三)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制度的规范性和完备性是强化财务预算管理的根本。预算管理制度应包含预算管理的整个流程,预算编制规范、预算执行要求和预算考核标准,三个环节的具体规范和要求必须在预算管理制度中体现,而且需要将三者的关系融合和协调,保证管理过程中三个环节的有效衔接。同时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还需具有全局性和操控性,无论是部门之间沟通和合作的促进,还是项目实施中的指导和监控,财务预算管理都必须有严格、详细的规定。

(四)建立财务预算管理监督体系

财务预算监督体系是财务预算制度外的另一层保障,是财务预算制度能否具有控制力、财务预算能否有效开展的强大约束。建立监督体系需从两方面入手:监督机制的制定,即制定与预算管理制度相匹配的监督制度,细化监督范围,把监督项目落实到具体的环节和具体的点上;监督队伍的建设和具体监督执行,可设立专门的监督小组,独立于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之外,对预算的编制到执行考核的全过程实施跟踪监督,及时纠正预算编制错误、修正预算执行方向,保证预算管理合理有效。

预算业务管理制度篇(7)

(一)财务预算管理意识薄弱、认识落后

经济的发展给各个行业和领域带来突破性的进步和新的发展契机,而行政事业单位因其性质的特殊性,并未能实现与时俱进,尤其是财务预算管理依然沿用以往的管理理念,这种落后的管理意识严重制约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系统的建设。财务预算管理意识薄弱使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力度不足,执行环节受阻,执行人员积极性不高,各部门在执行预算过程中也几乎是流于形式,实际性的操作欠缺。无论是行政事业单位高层,还是具体预算执行部门人员,财务预算管理意识欠缺,工作懒散、管理散漫,直接导致预算编制和执行无法正常开展,管理制度得不到质的更新。

(二)财务预算管理者素质不高、难以胜任新环境下的预算管理

财务预算管理者作为财务预算管理的主要主导力量,决定着财务预算管理的质量高低。财务管理者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直接影响到财政预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而在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队伍中预算管理者的素质普遍较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高素质人才欠缺,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编制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编制混乱现象严重。根据调查发现,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者在《会计法》和《预算法》方面的专业知识水平偏低,职业能力和道德素养差异较大,财务预算得不到统一管理,工作效率低下,甚至造成资金流失等情况。

(三)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未能实现与时俱进,制度体系不完善,导致预算编制缺乏可靠性,社会基础服务设施项目的建设得不到预算编制的准确引导。预算编制作为财政预算管理的主要工作,决定了预算管理是否成功、具体项目是否能顺利进行,预算编制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预算执行的难度和效果。

(四)财务预算管理缺乏严格的监督体系

财务预算管理之所以出现混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严格的管理监督。无论是预算编制过程,还是预算执行过程,都缺乏有效的监管。预算编制过程虚报预算信息、露报预算信息等现象严重;预算执行过程中,部门逃避责任,随意处理,预算执行流于形式。松散的监督机制难以保证财务预算的制定合理和执行效率。

二、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一)明确财务预算管理的目标

财务预算管理计划是由各个部门财务预算计划组成,要想保证财务预算的编制、制定、执行、考核有条不絮的开展,必须依靠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可以明确财务预算管理目标,部门协作又能保证预算管理方向的合理性,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具体执行项目的顺利进行。同时完善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能确保单位财务管理的合法性,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保驾护航。

(二)提高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规范性

财务预算制度的严密性和规范性能有效保证财务预算的编制效果、预算执行的监督效果和预算的执行效果,对预算管理起到强力的规范作用。在财务预算的管理中可实施奖惩机制,通过利益协调和约束,提高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扼制散漫思维,防止预算编制和执行出现较大失误。

(三)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和稳定

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财务预算是社会公共服务建设项目的预算,而社会服务建设项目的预算开支是属于国有资产的一部分,所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规范性直接关系到国有资产的安全和稳定,才能保证国有资产切实的得到利用,真正服务于社会。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措施

(一)强化财务预算管理意识

首先,必须让行政事业单位全体明确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提高干部的重视程度;其次是增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促进部门合作,使各部门积极配合财务预算管理,保证编制信息准确、预算执行有力;此外,通过预算管理制度的宣传和教育,使每个工作者参与到财务预算管理中来,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

(二)组建先进的财务预算管理队伍

先进管理队伍的建设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是人才的培养,二是团队制度的建设。在人才培养上,要特别注意业务素养和道德素质,可通过马哲理论和党性教育,以及时政教育,加强工作者的思想建设,通过《会计法》、《预算法》的培训学习提高工作者的业务素养。

(三)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制度的规范性和完备性是强化财务预算管理的根本。预算管理制度应包含预算管理的整个流程,预算编制规范、预算执行要求和预算考核标准,三个环节的具体规范和要求必须在预算管理制度中体现,而且需要将三者的关系融合和协调,保证管理过程中三个环节的有效衔接。同时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还需具有全局性和操控性,无论是部门之间沟通和合作的促进,还是项目实施中的指导和监控,财务预算管理都必须有严格、详细的规定。

预算业务管理制度篇(8)

财务预算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关键。财务预算管理有利于企业经营风险的降低、企业资源的预先调度和管理目标的最终实现。近年来,国家对电网企业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其中包括“政企分开,厂网分离”,这意味着电网企业要加快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由传统管理制度转向全面预算管理,推动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进步。但从目前状况来看,电网企业在实施财务预算管理时仍出现一些问题,导致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一、财务预算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财务预算管理的定义。预算管理是指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或某一阶段的战略目标)分配、考核、控制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单位的财务资源和非财务资源,对考核绩效进行合理评价,以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性,最终实现企业经营目标。财务预算管理是预算管理的核心内容,具体表现在预算编制、预算分析、预算调控、预算考评等方面。

(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基本要求。财务预算管理实质上是对企业未来的一种掌控,所以电网企业在实施财务预算管理时一定要立足现实,与企业发展战略紧密结合,重点突出,全员参与,奖惩并行。

1.财务预算管理在放眼未来的同时,要立足现实,结合企业发展现状,预算编制应根据经营形势变化科学制定经营目标,判断预算目标是否符合企业现状、是否遵循企业发展规律,同时也要做好财务风险防范措施,避免管理失策。

2.财务预算管理要与企业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只有目标相同,才能保证管理实效,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3.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要对企业各类业务领域进行全面覆盖,涉及的内容繁琐,项目很多,所以一定要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地进行预算管理工作,保持财务预算管理的活力。

4.财务预算管理要全员参与,奖惩并行。要提高财务预算管理效率和管理成效就必须奖惩并行,激励员工全员参与,促进分工协作,责任共担,共谋发展。企业内部上下一条心,凝聚力强,管理工作效果自然就会得到了提高。

(三)实施财务预算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企业优化资源配置。现代企业的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处于优势地位就必合理地优化资源配置。通过财务预算管理高效利用和配置企业资源,客观反映企业经营绩效,确保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

2.有利于企业平衡收支。资金的收支平衡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企业经营活动的持续进行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支持,这些资源需要耗费企业资金,增加企业支出。而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能够精确地预算出企业开展经营活动中的收入和支出,用财务监管网络监督各项收支细节,促进企业的资金收支平衡。

3.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因为各种内部、外部因素的影响,出现财务风险和管理漏洞。有效的财务预算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回避财务风险,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并弥补潜在漏洞,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落实,直接表现出来就是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在实施财务预算管理的过程中,能够通过预算合理调控、分配企业各项资源,使财务决策更加科学,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

虽然不少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并且积极开展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但从现阶段我国电网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现状来看,仍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由于我国目前缺乏较为完善的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机制,导致企业内部预算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由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决策高层并没有实际参与到财务预算编制中,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预算编制、调整、控制工作时,没有管理实权;权威性不足,导致预算编制缺乏整体性,财务预算管理不够有效。

(二)员工对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认识不足。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需要全体员工共同参与。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部分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只重视企业的经营效果和经济利益,财务预算管理意识不强,认为预算管理仅仅是财务部门的职责。对于企业的普通员工而言,由于缺乏基本的预算控制观念,当财务部门的预算管理工作涉及到切身利益时,会为了个人利益不愿配合财务人员进行预算管理工作,甚至出现矛盾、冲突。

(三)财务预算编制不够科学。财务预算管理工作要求管理目标要与企业战略目标相一致。但有些企业的财务预算编制不够科学,既没有立足实际,也没有放眼未来,导致财务预算与企业战略发展方向不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财务预算编制的不科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制定的财务预算管理目标过于短视,不符合企业长期战略目标,且短期(周期)性的财务预算编制目的性比较强,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预算衔接也会因此变得不够流畅,继而影响到企业的整体发展以及财务预算管理效率和管理效果;二是编制的财务预算与实际情况脱节,没有对整个市场环境进行详细调研、分析,脱离了市场环境的财务预算严重缺乏弹性,应变能力较弱。

(四)企业财务预算执行力较低,监督不到位。要确保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实效,财务预算的管理工作必须要具有较强的执行力,而执行力来自于企业内部强有力的监督。有些企业花费大量精力进行预算编制,但预算执行力度却不高。同时,预算管理工作依靠人力来执行,当管理制度跟不上企业发展进度,预算管理工作缺乏规章制度支持时,会造成财务预算管理流于形式,出现管理效率不高、监督不到位的情况。

(五)缺乏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是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渠道。企业绩效考核制度不科学、激励机制不足,员工参与财务预算工作的积极性就不高,自然也就影响到财务预算管理的上传下达。

三、提高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有效性的措施

(一)明确企业预算管理目标,完善预算管理工作体制。企业要注重内外部经营要素协同,根据经营形势变化制定预算管理目标,要立足企业整体发展,要将企业的长远发展与现阶段预算管理目标相结合,使管理目标更科学,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明确企业财务整体预算管理目标和不同阶段的管理目标时,要注意各个阶段之间的稳定衔接。确定企业预算管理目标后,应建立一套与企业实际发展状况相符合的财务预算管理组织架构,完善预算管理工作机制,拟定财务预算执行方案,并成立相应的监督部门督促财务预算工作的有效执行。

(二)强化认识,提高人员综合素质水平。企业应积极开展财务预算管理相关培训工作,从思想上加强企业全体人员对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保证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全员参与。对于企业领导人员,应重点让他们认识到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管理意义等,从而给予该项工作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支持;对于预算管理人员,要开展专项培训,使其熟练掌握各环节工作流程,提升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工作效率;对于普通员工,应普及预算管理的作用,将企业整体战略发展目标细化为每位员工的个人目标,从而提高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三)加强预算执行过程管控,建立月度预算管理制度。按照时序将财务预算分解到月度,通过月度损益预算合理优化企业效益曲线,使各类业务均通过月度现金流量预算体现出来,实现现金流量预算与实际业务的有效对接。具w操作可由各个业务部门根据职责分工按月提报归口业务的资金收支申请,财务部门汇总生成月度现金流量预算报表,并据此组织资金收支及预算控制,确保各类业务无预算不开支,有预算不超支。运用现金流量预算“业务流与资金流双控”,实现资金支付与预算执行紧耦合,使资金使用效益达到最大化,从而提高财务预算的调控力和执行力。

(四)依托信息化建设,实现预算全过程闭环管理。依托一体化的信息网络平台,建立各类业务与财务预算科目的对应关系,实现企业财务预算信息的高度共享及同步传递。强化信息化环境下的预算控制手段,将预算额度按科目明细录入信息系统中,设置预算限额,在进行实际业务操作时,系统将根据预算控制的强度给予预警,实现预算执行的全过程跟踪,通过业务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整合,增强预算控制刚性,提升预算执行效率。

(五)完善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建立预算偏差考核制度。加强内部监督,规范财务预算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流程,通过强有力的监督机制督促预算管理人员严格遵照流程标准,确保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完善企业绩效考核体系,明确各项考核指标,应设置一个合理的偏差率作为参考标准,并据此进行奖惩,以激发预算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总结

电网企业要树立预算管理新理念,以市场为预算决策导向,转变粗放型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相适应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保证发展和效益并重,统筹安排各项资金,以绩效考核督导财务预算管理工作,高质量的调控各项经营活动。通过对财务预算管理的有效运用,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运营效率,有效规避财务风险,促进电网企业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中的可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预算业务管理制度篇(9)

行政事业单位代表政府承担着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监督和服务职能,其任务是合理编制预算,统筹安排,量入为出,降低行政事业成本,如实反映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加强预算管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预算管理是指单位为了实现确定的经济目标或者管理目标,利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考核等手段进行的相关财务活动,是反映预期经济活动、各项目标及资源配置的一项管理工作。财务预算管理是预算管理的核心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财务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和保障,它贯穿于整个财务活动过程,各项费用支出都必须按照预算计划执行,预算执行效果作为考核各部门人员工作任务与质量以及实施奖惩的依据。财务预算管理是单位通过编制预算、内部控制和业绩考核等一系列手段进行财务管理活动来实现其既定的经济或管理目标的过程,其目的就是行政事业单位以最小的支出或成本耗费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可以落实内部经济责任,合理配置单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降低行政事业成本,提升单位管理水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是其财务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财务预算管理贯穿于单位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的全过程,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单位总体目标的实现。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不仅是单位财务部门的事情,还要靠单位全体人员共同努力,财务预算的编制、执行和考核各环节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协商沟通才能完成。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者要更新观念,认识到财务预算管理在单位整体预算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并且制定一系列的奖惩措施,提高预算执行力度;财务人员更要提高财务预算管理意识,优化单位资源配置,合理编制财务预算,严格规范预算执行流程,提高行政办事效率。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有利于激励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全员参与财务管理,建立科学、透明、规范的财务活动机制,健全和落实单位各项管理制度,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资源,提高行政效率和管理水平。

一、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前提与保障,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的良好执行。财务预算执行依赖于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按照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要求,结合本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不相容业务的相互分离,明确岗位职责权限,严格遵循授权范围和权限,重大会计事项建立集体审批制度,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明确岗位责任制,严格授权审批制度,使单位的各项工作都处于内部控制之中,做到预算执行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确保内部会计控制落实到位。各部门应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办事,确保经费有计划、有步骤地使用,建立科学的部门预算制度,注意细化部门预算,明确各个部门的资金使用动向及去处,保证资金合理使用,防止经费支出中出现“跑、冒、滴、漏”的现象,最大限度地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对使用量大的办公用品及其他物资等应明确采购程序,选择供应商时需进行询价竞标。加强对各种设备、资产的修理维护及其他大额支出事前预算,加强办公费、公车使用费、电话费等管理制度,明确有关接待费、差旅费、会议费等控制标准以及超支审批程序,加强固定资产定期的盘点核对,固定资产的毁损报废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核程序,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重要的固定资产的构建和货币资金的支付业务,应实行集体审批决策。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检查,对重要的岗位及业务采取经常性的稽核,经常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并制定改进措施。

二、实施复式预算管理方式

预算业务管理制度篇(10)

(一)机制性

烟草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本身是一个机制化的过程,具有鲜明的程序性,需要立项、编制、审批、执行、监督、考评等。财务预算机制设立的目的是为了降低预算风险。从财务预算本身的管理角度看,它是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一种机制。

(二)市场性

烟草企业的财务预算本身是仿市场的,是全面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市场化的计划管理模式。企业通过全面财务预算管理规划各个主体对企业的约定投入、约定效果和相应的约定利益,并通过对财务预算过程的监控,真实计量各个利益主体的实际投入及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然后根据结果考评情况进行相应的发展策略调整,以此来提高烟草企业管理的有效性。

(三)战略性

烟草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从本质上讲是对未来的一种管理,它通过规划未来的财务发展来指导实践,因而具有战略性,对企业发展战略起着全方位的支持作用。科学的财务预算方案蕴涵着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思想,是企业管理层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战略、经营目标、经营决策的财务数量说明和经济责任约束依据,是企业的整体“作战”方案核心内容。

(四)综合性

烟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核心职能即在于对企业业务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力资源流的整合。

二、现代烟草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现状

目前国内的烟草企业正在不断的发展,很多烟草企业所制定的财务预算管理基本上没有达到满意的效果,根本不能满足现代烟草企业的实际财务需要。在我们的实际调查中发现,之所以烟草企业在财务预算管理中出现这样的问题,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烟草企业对财务预算管理知识的缺乏

大部分的烟草企业并不知道如何编制财务预算以及怎样去实施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据我们调查很多的烟草企业曾经做过财务预算,但是其编制的方法却不科学。其主要的程序就是让企业的各个部门将年度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汇总,将汇总的数据与企业财务预算进行比对,这样就完成了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

(二)部分烟草烟草企业对财务预算管理信心不足

目前国内有部分实力较大的烟草企业实施了财务预算管理,但很多的企业对于财务预算管理只起到一个形式作用,并没有在企业的财务工作中取得实际的成效。因此,很多烟草企业就对财务预算管理失去了继续实施的信心。

(三)烟草企业没有对财务预算进行科学的管理

多数的企业只是编制企业年度财务计划或者是企业的资金收支情况计划方案,普遍对企业的财务预算存在误区。在我们前期的调查和走访的烟草公司当中,部分的企业并没用实行财务预算管理,仅仅不到60%的企业只有年度财务计划。在这些企业当中,他们把所做财务计划当作财务预算。这就是明显的把财务计划和财务预算的定义混为一体。

三、烟草企业实施财务预算管理的措施

正是由于烟草企业没有真正实施,因此,严重影响财务预算管理在烟草企业中的积极作用。如何积极发挥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作用,树立全新的烟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理念,并对以前旧的管理体制进行调整,以此强化企业的预算管理,全面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更新烟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观念

近几年,我国的烟草企业发展迅速,其发展历程证明了烟草企业对于财务预算管理的力度,其决定因素就在于烟草企业的管理层是否正确认识财务预算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当前大部分的烟草企业都对财务预算管理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企业在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上与执行力度就有所欠缺。因此,要在烟草企业实施全面的财务预算管理,首先就必须提高烟草企业决策者、管理层及财务执行者对于财务预算管理的理解,并从企业未来发展的高度及管理上的创新上来重新对财务预算管理进行认识,以此来重新调整并实施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机制。

(二)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机制

随着烟草企业的不断发展,预算管理在烟草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必须要明确企业财务预算管理的导向作用,不断提高对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烟草企业预算管理不仅仅是其发展的需要,也是内部管理机制建设、加强烟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的必须,这更是国家发展烟草企业的要求。所以必须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作为年度工作开始的重点,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接下来的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由于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在日常工作中占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应当建立完善的内部财务组织机构,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机制,并且应设置专人专事领导对财务预算进行编制和管理。首先,由于财务预算管理涉及烟草企业工作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必须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负责预算编制,以期企业的年度财务预算能够真实全面的反映在接下来一年的工作的重心。其次,强化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预算管理职责,因为其的职位因素可以决定企业如何更好的考虑财务预算管理和企业长期目标的协调发展。

(三)必须要实行财务预算绩效管理及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

预算业务管理制度篇(11)

(一)很多事业单位对财务预算管理不到位,而仅限于编制财务计划或年度资金收支计划,对财务预算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他们认为,财务计划就是财务预算。对计划与预算的概念混淆不清,对财务预算的认识存在许多盲区和误区。

(二)绝大多数事业单位对财务预算管理不甚了解,不知道如何编制财务预算和实施财务预算管理。多数事业单位也曾尝试过编制财务预算,但做法十分简单。首先,由财务部门出面组织各部门申报下年度的支出情况;然后,把一些财务报表相关的数据汇总;最后出一个报告和预算进行简单比较,事情就了事。

(三)在已经实施财务预算管理的少数事业单位中,因为财务预算管理流于形式,未取得应有的效果,对继续实施财务预算管理已失去信心。

二、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的预算集中反映了单位组织资金的收支规模、业务活动范围和方向,是公共组织财务工作的综合反映。预算是财务管理的重点,而预算的重点是预算编制和执行。但是在很多事业单位中没有一本完整的预算,缺乏统一性。很多单位的预算只包括预算内资金,大量的财政性资金没有纳入预算管理,致使预算内容不完整。预算编制粗糙,缺乏有效监督机制。有些事业单位预算中财政资金采用“切块”管理,财政部门只知道划拨给下级单位的资金是多少,而不知道划拨的这些单位将资金用往何处,财政部门并不掌握。这种预算的拨款制度常采用“基数加增长”的方法,导致单位之间分配不公,影响了财政支出的效率。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随意扩大各种开支范围,随意以多种名义发放各种奖金,或提高各种补贴发放标准,不按支出审批制度严格执行,专项资金的用途的随意更改,经常发生“专款不专用”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解决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问题的对策

针对目前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事业单位在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时,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提升事业单位领导层、决策层对财务预算管理的认识程度。

事业单位要实行财务预算管理,首先应提升事业单位领导层、决策层对财务管理的认识程度,从事业单位治理和事业单位管理创新的高度来重新认识财务预算管理,进而全力支持事业单位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实践证明,事业单位最高领导层、决策层对财务预算管理的认识程度决定了实施财务预算管理的力度,决定了预算管理的成功与失败。

(二)制定事业单位发展战略,确定事业单位战略目标和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目标。

多数事业单位没有事业单位发展战略或者长期发展规划,有的事业单位甚至没有中、短期发展规划。因而编制的预算缺乏战略性指导,普遍存在短期行为。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是对未来的一种管理,是实现财务管理目标和事业单位战略目标的整体行动规划,因而属于管理导向性的战略管理。财务预算目标实际上是以事业单位战略目标为基础的财务管理目标。没有战略意识的财务预算就是事业单位的短期行为,就会失去正确的目标和方向,不可能增强事业单位的活力。

(三)事业单位必须对组织机构和作业流程进行重整,以适应财务预算管理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的多数事业单位,都是一种职能部门的架构方式,每个人应该承担什么责任,有什么权利,都不是非常明确的。财务预算管理是一种系统的管理,它涉及事业单位内外的各种经济现象,因此,要真正实行财务预算管理,就必须对组织机构和作业流程进行重整,按照预算管理的要求来加以规范,正确划分各个责任中心,明确每个组织的责任权利,每个作业流程环节的责任权利,每个人的责任权利,以适应财务预算管理的需要。

(四)扎实做好基础管理工作。

尽管大多数事业单位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实施预算管理,但不同的基础管理工作对预算管理的推进作用及其最终收效是不同的。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是以业务预算为基础的,而业务预算所要求的是各种业务开展必须规范,各种业务流程必须科学。因此,事业单位要根据各自的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从多个方面加强其各项基础管理工作。在基础管理工作中,会计工作的好坏在其中起关键作用。要真正搞好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必须切实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切实在科学管理中得到提升。

(五)创新财务预算管理制度。

要使财务预算管理机制有效运行,事业单位除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外,还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预算管理制度体系。建立和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既是预算管理本身,又是将制度从文字落实到行动的前提。成功事业单位的实践证明,完善的制度体系是预算管理成功的一半。

预算管理制度是预算管理行为必须遵守的规范,是事业单位实行预算管理的方法和依据。事业单位在实行财务预算管理时,首先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制定本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明确规定预算管理的目的、原则、内容、管理体制、组织机构设置及其职责、权限、预算管理的业务流程、预算指标、预算编制方法等;然后,根据《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要求,分别制定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调整、监控、评价、考核等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规程,将整个预算管理过程纳入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从而保证财务预算机制的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