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预算会计记账方法大全11篇

时间:2024-02-17 11:24:52

预算会计记账方法

预算会计记账方法篇(1)

考虑到预算和预算控制的重要性,除了强化预算的法制性——预算编制和批准需要遵循严格的法定程序外,政府还需要运用预算账户和会计账户的匹配以及保留支出会计对财政资金进行控制,并提供财务信息,以便:(1)在行政机构内部,行政机构在机构领导设定的限额内支出,并证明与该限制是一致的;(2)行政机构在立法机构设定的限额内支出,并证明其遵循、法规、预算和财务限制条款的情况。(注:弗里曼、肖尔德斯著:赵建勇等译,《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与实务》(第7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第62页。)这通常由政府会计中的预算会计来执行。

然而,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会计核算不充分,只记录各个预算科目中的实际发生数,并不记录估计收入数和预算授权数,更不用说进行预算控制和提供预算比较信息了。在这种框架下,无论是支出机构还是核心财政部门,都难以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追踪各种收入来源和每个支出类别下的预算数据与实际数据的差异,而这种追踪却是对预算批准和执行过程进行控制的前提。因此,实现政府会计(预算会计)的基本目标——合规性控制变得极为困难。针对以上,笔者建议我国的预算会计制度应设置与会计账户相匹配的预算账户,将预算基础由收付实现制拓展为责任制,使用保留支出会计,提供预算比较信息,以改善预算控制,确保公共资金的安全完整和合规性目标的实现。

二、预算账户的设置

鉴于政府预算的重要性以及预算的刚性约束,政府应采用预算会计来追踪政府预算的批准和执行全过程,并提供预算比较信息。政府需要在实行法定年度预算的会计主体(如采用固定预算的政府基金或特种收入基金)账户体系中同时设置相匹配的预算账户和会计账户,包括估计收入、拨款和保留支出(保留支出是指已订购但尚未收到的产品和服务的成本)三类总分类账户及明细分类账户,用以详细记录和反映预算的批准和执行情况;会计账户包括收入和支出两类总分类账户及明细分类账户,用以详细记录和反映业务的实际发生情况。设置收入和支出的明细账户是为了对每一种收入来源和每一种拨款实施更详细的预算控制。明细账户的设置由法律和有效的财务管理决定,会计账户和预算账户的设置要匹配和一致,会计账户的详细程度应不低于预算账户,同时要注意对法定预算中的每一种收入来源和每一种拨款都设立一个独立的明细账户。此外,基金转账(注:政府会计中,基金指拥有自我平衡账户体系的一个财务和会计主体。每个基金主体都与某一特定公共产品或服务有关。)和发行债务收益要在两个附加的预算总分类账中记录和核算,估计其它筹资来源和估计其它筹资用途。

为在账户中直观地反映预算的执行情况,预算账户和会计账户需要进行融合,即估计收入账户和收入账户相匹配,拨款账户、保留支出账户和支出账户相匹配,估计其它筹资来源与其它筹资来源相匹配,估计其它筹资用途与其它筹资用途相匹配。也就是说,在政府的收入账户和支出账户中,需要同时记录和反映来源于预算账户的预算数额以及来源于会计账户的实际发生数额。通过账户余额,收入账户和支出账户就可以随时反映出预算的待执行数额,包括收入的待收取数和支出的待支付数或剩余开支授权数额。设立预算账户,并对预算的批准和执行全过程进行会计记录,这是政府为加强预算管理而采用的一种重要的会计方法,从而形成了政府会计中的预算会计。

预算会计除了需要设置估计收入、拨款、保留支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账户外,还需设置保留支出储备账户,作为保留支出总分类账户的备抵账户。保留支出储备账户余额表示这一部分基金不能用于拨款,故应从拨款账户中扣除相应金额,以便得出拨款的剩余可支用余额。换而言之,保留支出储备账户余额是下一年度拨款的可用资源,但只给过去约定提供资金,而未保留基金余额是可为下一年度新发生的支出约定提供资金。总分类账中包括预算账户并不会资产和负债账户,因为资产和负债账户只记录实际资产和实际负债。“预计收入”和“收入”账户,分别用于记录会计主体预算年度的预计收入和实际收入。“拨款”、“保留支出”和“支出”账户,分别用于记录会计主体法定预算的拨款数、预算年度所发生的保留支出数和实际支出数。这些总分类账户除了提供有关预计收入、拨款和保留支出、以及实际收入和实际支出数据外,也可作为更详细的收入和支出明细分类账户的控制账户。

三、改进我国预算会计的核算和预算控制

我国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预算基础,无法对政府在某一期间内形成的法律责任和承诺进行监控,也不利于年度支出的控制和现金管理。针对现阶段我国腐败不断滋生、公共资金使用效率普遍低下等情况,笔者建议将预算基础拓展为责任制,利用会计账户和预算账户的配比和融合,使用保留支出会计,强化预算的法制性,以确保合规性目标的实现。责任制预算是在发出定单、签订合同和发生其它类似的要求当期或未来发生开支交易时记录交易,并通过保留支出会计来进行核算和控制。政府的预算控制包括收入控制和支出控制两个方面。

(一)政府收入的预算控制和核算

在预算意义上,收入包括所有财务资源的流入——增加净资产的全部金额。政府收入的分类首先按资金的用途划分,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按资金来源进行细分。取得授权的个人或部门可以使用收入明细分类账户中的金额,并对各收入来源、收入情况进行监控。因此,估计收入明细分类账和收入明细分类账的可比性是必要的,这样可以在一个预算年度内定期比较各种来源的实际收入与估计收入,账户余额是各种收入来源的待收取数。行政管理者应估计收入与实际收入的重要差异以确定现实情况是否发生了变化,估计收入是否可实现,以便采取行动确保合理估计收入的实现。改进后的政府收入会计核算具体如下:

(1)预算通过时:以预计收入总额借记“预计收入”,贷记“未保留基金余额”,并把各种收入来源的预计数过入到各自收入明细分类账的“预计收入”列中(借记)。该时点的收入明细账户余额代表本年度预计要实现的收入金额(或待收取数)。当预算年度内对预计收入进行修订时,如果是增加预计收入,用以上方法进行记录和核算;如果是减少预计收入,则借记“未保留基金余额”,贷记“预计收入”,同时在相应的收入明细分类账的“预计收入”列中贷记各自的金额。

(2)收入确认时:以实际收入总额借记“现金”(或“应收账款”),贷记“收入”,并在相应的收入明细分类账中的“收入”列中贷记各自的金额。此时收入明细分类账户余额,是截止当日的收入预计数与实际数之间的差额,代表了本预算年度未实现的估计收入额。

(3)控制关系:在预算年度内的任何时候,收入明细账户余额的合计数应该等于总分类账户的“预计收入”余额与“收入”余额之差。

(二)政府支出的预算控制和核算

预算的基本职能之一在于控制公共支出。当预算通过时,拨款就是对管理当局的一种支出授权——在特定期间内履行拨款条例或法令指定目的和数额的支出义务。当授权的支出义务发生时,即发生了拨款支出。如果政府管理当局导致支出义务超过指定金额、超出指定范围以及在授权期限满后仍发生支出义务等行为,法律将加以处罚。因此,依据谨慎性原则,在每项购买定单和每项合同签订前要复查,以确定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有足够的拨款可用于支出,即使用所谓的保留支出会计。为实现对支出的预算控制,拨款、支出和保留支出三类支出明细分类账户的设置必须完全协调,以实现它们间的配比和融合。支出明细分类账应包括年度中有关明细拨款的数据,以方便部门领导和财务人员对每一种明细拨款进行监督和控制。改进后的政府支出会计核算具体如下:

(1)预算通过时:以拨款总额(本预算年度的估计授权支出总额)借记“未保留基金余额”,贷记“拨款”,同时在相应的支出明细分类账中的“拨款”列中贷记各自金额。该时点的支出明细账户余额代表了本预算年度各个支出项目的授权支出余额。如果年内增加拨款,处理方式和以上相同;如果年内减少拨款,则借记“拨款”,贷记“未保留基金余额”,同时在相应的支出明细分类账的“拨款”列中借记各自的金额。

(2)订购产品或签订服务合同,发生保留支出时:若订单或合同中的数额记录拨款已经被保留,即借记“保留支出”,贷记“保留支出储备”。同时,在相应的支出明细分类账的“保留支出”列中借记各自的金额,减少可用于支出的未保留余额。这样就有效地为保留支出对应的预期支出储备了充足的拨款余额,称为“保留支出储备”。保留支出金额只是一种估计负债,在订单或合同的实际履行中,数量或单价的不一致将导致实际支出金额和保留支出金额的不同。

(3)收到订购的产品或服务——保留支出变为支出时:首先,冲回保留支出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借记“保留支出储备”、贷记“保留支出”,并在相应的支出明细分类账的“保留支出”列中贷记各自的金额。其次,在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中分别记录各项支出,借记“支出”,贷记“应付账款”或“现金”。支出明细分类账的未保留支出余额根据估计支出(保留支出)和实际支出之间的差额作相应调整。

(4)发生未保留支出时:发生并非由采购订单或其它合同导致的支出(如工资和公用事业费)时借记“支出”,贷记“应付账款”或“现金”。此时,没有保留支出的冲回分录。所有支出都要减少相应的支出明细分类账的未保留余额。

(5)控制关系:在预算年度内的任何时候,支出明细分类账的“未保留余额”列的合计数应该等于总分类账的“拨款”账户余额与“支出”和“保留支出”两个账户余额合计数之差。此外,为了保证适当的预算控制,防止拨款超支,大多数电算化系统都会设计程序,拒绝处理将导致支出明细分类账的“未保留余额”出现借方余额的任何保留支出或支出交易。

(三)预算会计的年终结账

预算会计的计量焦点是流量——义务和当期的现金收支,因此,财政年度末要进行结账,以期未保留基金余额账户中的运营成果。预算分录(包括修订分录)使未保留基金余额账户在年内保持其计划的年末余额。由于预算分录的预算控制过程止于财政年度末,年度运营预算中的收入估计和拨款到年末也已到期,因此第一个结账分录应冲回预算分录(含所有修订分录),把未保留基金余额账户的金额由计划的年末余额变成实际结账前余额。具体分录是借记“拨款”,贷记“预算收入”,差额借记或贷记“未保留基金余额”(当“预算收入”数大于“拨款”数时借记,否则贷记)。其次,结清相关实际运营账户总分类账(实际收入、实际支出)和其它总分类账户(基金间转账和更正账户),使未保留基金余额账户的金额更新为实际年末余额。再次,把保留支出储备账户由一个抵消总分类账的备查账户转变成一项真正的基金余额“储备”。包括两个步骤:一是结清一对备抵账户,即借记“保留支出储备”,贷记“保留支出”;二是减少未保留基金余额,为保留支出增加基金余额储备,即借记“未保留基金余额”,贷记“保留支出储备”;最后,结清收入明细分类账和支出明细分类账户,准备记录下年预算和实际运营的数据。

四、改进我国预算报告的设想

鉴于预算、预算控制和预算会计责任在政府环境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我国的预算会计除需编制预算执行情况表、资产负债表和财政周转金报表外,还需要编制中期(月报、季报或半年报)预算报告和年度预算报告。

(一)中期预算报告

中期预算报告包括中期收入预算报表和中期支出预算报表。中期收入预算报表通常至少要包括来自于收入明细分类账的以下数据:本年预计收入、截止当日确认的收入,以及两者之间的差额。中期支出报表通常至少要包括来自于支出明细分类账的以下数据:本年拨款、截止当日的支出、中期报告日的保留支出和每项拨款的未保留余额。使用月度分派控制的政府通常还需要披露分派期的数据,而使用保留支出法的政府则可能只提供支出和保留支出的合计数。中期预算报告还经常提供一些百分比数据,例如:截止当日预计年度收入中实现的百分比及年度支出实现的百分比,可以按照收入或支出类别和总额反映,以及上年同期的比较百分比数据。此外,中期预算报告还应提交管理当局评论,主要用以说明:(1)收入或可能影响未来收入的所有重要因素;(2)影响至今发生的支出和保留支出或可能影响本年支出总数或年末保留支出的所有重要因素。中期预算报告通常也是监控机构在年中修订预计收入和拨款金额的依据。

(二)年度预算报告

年度预算报告可按以下两种方式编制和提供:一是法定年度预算的会计主体(如普通基金和特种收入基金)按预算基础编制收入、支出和基金余额变动表——预算数与实际数,作为基本财务报表(即基金财务报表)提供;二是将预算比较表作为必要的补充信息提供。考虑到我国预算软化、预算核算和报告不充分等情况,将预算比较报表作为基本财务报表提供是一种更为可取的办法。年度预算比较报表或附表应该包含最初预算数、最终(修订过的)预算数、实际数和差异数等信息。年度预算比较表可以采用预算格式或者公认会计原则下的业务活动表格式,列示的细节应达到立法机构对行政机构的“预算控制点”的详细程度。年度预算比较表应说明会计主体采用的预算基础,并对个别基金出现而未在预算比较报表或附表中显示的超支情况进行披露。此外,年度预算比较表应提供协调预算基础和公认会计原则基础的运营数据。

总之,政府会计只有采用预算会计,运用相匹配的会计账户和预算账户来跟踪拨款、承诺、以及核实付款阶段的政府支出周期全过程,并提供预算比较信息,才能加强支出控制和现金管理,以确保合规性目标的实现。

[]

[1] Governmental Accounting Standard Board, Codification of Governmental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as of June 30. 2002.

[2] GAO. 2000. Accrual Budgeting: experiences of other nation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

预算会计记账方法篇(2)

相较于目前的预算会计核算方法,出于政府审计部门、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单位内部的需要,依据预算执行周期进行会计核算能够更好的评价和控制预算执行的合规性。

(二)保证预算执行和管理的顺利进行

1.督促收入支出执行过程的完成基于预算执行周期进行会计核算,能够提供核实阶段的信息以及它与实际收支数之间的差额信息。通过分析核实阶段和实际收支阶段的差额信息,可以督促相关部门尽快完成项目收入和支出的执行。2.便于合同管理和项目管理预算执行周期会计能够反映预算执行全过程的信息,由于支出承诺、核实及付款阶段对应于签订合同、履行合同的预算执行环节,所以通过预算会计的记录能为合同管理和项目管理提供所必需的信息。3.利于评估和管理财政风险政府部门可能存在的财政风险包括支付风险和贷款担保风险等。当前的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不能提供对于风险管理至关紧要的前瞻性信息(IFAC-PSC,2001)。基于预算执行周期进行会计核算,能够对承诺、核实阶段的信息进行记录,使会计确认和记录的时间大为提前,能够更好的提供危机预警信息,以便于评估和管理财政风险。4.提供预算编制和调整所需的可靠信息预算编制中,对于预算年度与以前年度相同或相似的项目,其预算计划一般需要参考以前年度的支出信息(RichardAllen和DanielTommasi,2001)。通过预算执行周期会计,能够记录项目的全部支出,并反映真实的结余信息,从而为以后年度的预算编制提供较为可靠的参考信息。

二、基于预算执行周期构建预算会计核算体系

(一)会计基础选择

基于预算执行周期构建政府预算会计的核算体系,应当选择适当的会计基础进行核算。预算执行周期的核实和收款(付款)阶段,可以套用现有的关于会计基础的研究结论,采用“修正的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基础。进行这样的选择和设计,可以保证预算会计目标的实现。

(二)会计要素设置

1.在政府会计中设置“二元结构”会计要素政府预算会计要素包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完整的政府财务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会计要素是对会计核算对象最基本的分类;而会计账户实质上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的进一步细分。2.我国预算会计要素的设置会计要素的设置应满足一定的标准:(1)应能够作为会计主表的主体结构;(2)会计要素之间应满足一定的等式关系;(3)应能够进一步细分为具体的会计要素项目,并据以设置会计账户,进行会计记录。基于上述三个标准,在预算执行周期会计中,应当设置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结余三大会计要素,同时按照预算收入周期和支出周期的各个阶段设置会计要素项目或者会计账户。

(三)会计账户设置及账务处理

1.预算账户与财务账户的协调使用在我国政府会计中确定采用“二元结构”会计要素后,应当进一步细分预算会计要素和财务会计要素,分别设置相应的预算会计账户和财务会计账户在政府会计中,预算会计账户与财务会计账户的关系处理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设置两套相互独立的会计账户体系,分别进行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核算;另一种是设置一套同时包含预算账户和财务账户的会计账户体系。因为政府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会计主体和数据来源相同,应当采用设置一套会计账户体系的做法。采用一套会计账户的做法时,需要区分三种情况:(1)对只涉及预算收支的业务,仅进行预算收支核算,在预算收支账户中进行记录;(2)对只涉及资产负债变动、不涉及预算收支的业务,只进行资产负债的核算,在财务会计账户中反映;(3)对于同时涉及预算收支和资产负债变化的业务,需进行“双分录”核算,同时在预算会计账户和财务会计账户中进行核算。2.预算会计账户设置(1)总分类账户依据预算执行周期进行预算会计核算体系设计时,应当按照预算执行周期的不同阶段进行总分类账户的设置。①在预算批准时,设置“计划收入”、“核定支出”和“计划结余”账户,以分别核算批准的收入预算数、支出预算数以及两者的余额;②在承诺阶段,设置“承诺支出”和“承诺支出准备”这一对相互抵减账户,用以记录商品或服务的订购业务,便于进行借贷记账处理;③在核实阶段,设置“应计收入”和“应计支出”账户,分别核算经过核实的未来收入和未来支出;④在收款和付款阶段,设置“实际收入”实际支出”和“实际结余”账户,用于记录实际收到和支付的现金以及收支相抵后的余额。(2)明细分类账户借鉴我国现行预算会计制度的规定,预算收入可以按照收入的来源和性质区分为几类,进一步细分为款、项、目等,并据此设置明细分类账户。按照收入的来源和性质,财政部门的预算收入可以分为税收收入、非税收入等;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收入可以分为财政拨款、其他收入等。预算支出有两种分类方式: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分为类、款、项三级,按类级分为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等;支出的经济分类分为类、款两级,按类级分为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等。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支出划分基本相同,可以根据具体分类设置明细账户。在预算执行周期会计核算体系中,预算收入、预算支出的明细账可以按照表三和表四的格式进行设计:3.预算会计账务处理(1)日常会计处理①预算得到批准时,即在收入计划和拨(用)款计划阶段,借记“计划收入”账户,贷记“核定支出”账户,将其差额记入“计划结余”账户;②行政事业单位在签订合同或订单时,即在预算支出周期的承诺阶段,应借记“承诺支出”账户,贷记“承诺支出准备”账户;③当行政事业单位购进商品或服务、收到付款凭单时,即在预算支出周期的核实阶段,承诺支出转化成为应计支出;④在预算收入周期的核实阶段,应借记“应收账款”,贷记“应计收入”;⑤在实际付款时,应计支出转化为实际支出。借记“应付账款”,贷记“应计支出”;同时登记实际支出,借记“实际支出”账户,贷记“现金”类账户。以上的会计处理均需要在相关明细账中进行登记。(2)期末结转处理进行期末结转处理的目的是结清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等账户的余额,从而使下一年度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相应账户从零开始。

预算会计记账方法篇(3)

2019年,新政府会计制度开始在行政事业单位全面实施,与原制度相比,新政府会计制度在多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之一的就是引入了平行记账。它的实施标志着平行记账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也标志着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阶段结束,从此进入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并存的新时期。

一、平行记账原理

平行记账要求在同一会计系统、同一原始凭证、同一记账凭证号下同时实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两种核算,将所有外来原始凭证均纳入财务会计账套,通过财务会计账套来实现政府会计主体账、证、表、实核对相符;预算会计账套的账务处理是在财务会计账套账务处理基础之上平行进行的。一般情况下,单位发生的所有业务都需要进行财务会计核算,但并不是所有的业务都需要进行预算会计核算,需要进行预算会计核算的业务必须符合两个关键要件,一是所发生的业务涉及现金收支,也就是说发生的业务属于现金收支业务;二是该现金收支业务已经纳入了预算管理。

二、工资业务科目设置及账务处理

1.科目设置平行记账法下,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按照新政府会计制度规定,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对各项薪酬进行明细核算,它属于财务会计中负债类的科目,在这里既核算应当支付给职工的各项薪酬,也核算为职工支付的各项薪酬。应付职工薪酬是指行政事业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含长期聘用人员)及为职工支付的各项薪酬。该科目属于一级科目,它下设以下几个二级科目,对各项薪酬分别进行明细核算:基本工资、国家统一规定的津贴补贴、规范津贴补贴(绩效工资)、规范津贴补贴(绩效工资)、改革性补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其他个人收入。该科目借方表示应付职工薪酬的减少,贷方表示应付职工薪酬的增加,期末贷方余额表示应付未付的职工薪酬。2.工资业务账务处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资业务主要涉及工资计提、工资发放和代扣代缴等内容,但并不是所有的都要进行预算会计核算。(1)工资计提(包括各项津贴补贴),计提当月应该发放的工资数(指的是应发数),以及单位应当负担的各项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数。具体账务处理见下表。(2)为职工代扣各项社保费、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直接冲减基本工资,该业务主要涉及负债类的应付职工薪酬和其他应交税费2个科目。具体账务处理如下。(3)实际发放工资时,该业务实际支付工资(这里的工资数应该是工资实际发放数),涉及预算内现金流出,符合预算会计核算的两个关键要件,所以要同时进行两种核算。财务会计中,授权支付方式下,主要涉及负债类科目的应付职工薪酬和资产类科目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直接支付方式下,主要涉及负债类科目的应付职工薪酬和收入类科目的财政拨款收入。预算会计中,授权支付方式下,主要涉及预算支出类科目的行政支出财政拨款支出和预算结存类科目的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直接支付方式下,主要涉及预算支出类科目的行政支出财政拨款支出和预算收入类科目的财政拨款预算收入。具体账务处理如下。(4)代缴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等事项,该业务中,单位实际发生了现金支出,预算会计在实际发生现金支出时确认支出,所以,既要进行财务会计账务处理,也要进行预算会计账务处理。财务会计中,授权支付方式下,冲减前面代扣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和个人所得税,主要涉及负债类科目的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交税费和资产类科目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直接支付方式下,主要涉及负债类科目的应付职工薪酬其他应交税费和收入类科目的财政拨款收入。预算会计中,授权支付方式下,主要涉及预算支出类科目的行政支出财政拨款支出和预算结存类科目的资金结存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直接支付方式下,主要涉及预算支出类科目的行政支出财政拨款支出和预算收入类科目的财政拨款预算收入。

三、工资账务处理实例

本文以某事业单位2021年2月工资业务实例来进一步分析平行记账法下的工资业务处理。该单位按规定设置零余额账户,工资发放等支出由财政直接支付,社保、住房公积金、个税等支出通过财政一体化平台由财政下发到单位零余额账户进行授权支付。相关数据如下:基本工资(包括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220520元,绩效工资167539元,物业补贴10570元,应发工资398629元;单位代扣代缴部分:住房公积金31466.04元,个人所得税1975.95元,养老保险34494.96元,职业年金17247.48元,医疗保险8623.74元,失业保险1293.56元代扣合计95101.73元;单位负担保险部分,养老保险68989.92元,医疗保险30183.09元,职业年金34494.96元,失业保险3018.31元,工伤保险431.19元,住房公积金62932.08元,单位负担保险、公积金合计200049.55元。(1)计提工资时,预算会计不做账务处理。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10570贷:财政拨款收入303527.27预算会计:借:事业支出财政拨款支出基本支出303527.27贷:财政拨款预算收入303527.27(5)实际缴纳社保、住房公积金、个人所得税费用时。财务会计:借:应付职工薪酬住房公积金31466.04社会保险费养老保险34494.96社会保险费医疗保险8623.74社会保险费职业年金17247.48社会保险费失业保险1293.56其他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1975.95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95101.73预算会计:借:事业支出财政拨款支出基本支出95101.73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95101.73

四、结语

新政府会计制度已经全面实施,平行记账法也慢慢被广大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所熟知,但是,如何更深层次的把握好平行记账的内涵及记账原理,如何在实际业务中运用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进行核算,从而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还存在很大的挑战,需要广大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不断学习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马永义.政府会计制度中平行记账的原理与实务探析.会计之友,2018(03).

2.张蓓.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平行记账原理及实务探讨.会计师,2020(11).

3.王平.平行记账模式下行政事业单位工资业务账务处理探析.财务与会计,2019(15).

预算会计记账方法篇(4)

口诀是根据事物内容要点编成的便于记诵的语句。会计教学中将有规律的教学内容及学习方法编成一些便于记忆的口诀或顺口溜,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基础会计理论教学实践中,给笔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莫过于在讲解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四点内容时的体会,这四点内容分别是:一、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二、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基础,三、对账户不要求固定分类,四、以“借方金额等于贷方金额”作为试算平衡公式。笔者发现,学生通常都将第二点记忆的很牢固,而其他几点内容就很容易忘记。而对其原因的分析就在于记账基础“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句话朗朗上口。这就是我将口诀或顺口溜更多地应用于会计教学中的思想来源。

1.会计核算有七个基本方法,即: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我们可以把这七种方法总结成为以下的口诀:

核算方法有七个,设置账户在第一。

复式记账很重要,凭证填审不容易。

登记账簿要仔细,成本计算讲效益。

财产清查账实对,编制报表工作齐。

2.借贷记账法下的账户结构是需要学生深刻记忆和理解的最基本知识点之一。我们一般把账户区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五大类。各账户的登记内容可见以下表格:

学生在解题时尤其容易将不同类型的账户借贷登记方向弄错,而有了下面的口诀,几个问题就迎刃而解

借增贷减是资产,权益和它正相反。

成本资产总相同,细细记牢莫弄乱。

损益账户要分辨,损类益类不一样。

益类增加在贷方,减少借方来结转。

3.学生初学会计分录编制时通常都显得劲头十足,信心百倍。在课堂中很容易听懂,但课后的作业却反映各种问题,比如有借无贷,或只书写一方金额,甚至漏写金额等等。教材中关于分录编制的助记图表如下:

笔者认为,这个图表仍不能很好的帮助学生解决分录编制时书写规范等实际问题,而这些规范性错误很容易通过以下口诀得到纠正。

编分录,借和贷。

借方在上贷在下。

科目运用要准确。

最后金额要相等。

4.资产负债表中关于“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预付账款”这四个项目的金额计算学生最为头疼,因为必须要区分对应明细账户的借方或贷方余额来分析计算填制。四个项目的计算公式如下:

(1)“应收账款”金额=“应收账款”明细账户借方余额+“预收账款”明细账户借方余额(假定不考虑坏账准备因素)

(2)“预收账款”金额=“预收账款”明细账户贷方余额+“应收账款”明细账户贷方余额

(3)“应付账款”金额=“应付账款”明细账户贷方余额+“预付账款”明细账户贷方余额

(4)“预付账款”金额=“预付账款”明细账户借方余额+“应付账款”明细账户借方余额

从这四个公式中总结出的口诀为:

应收和预收,借贷要分开。

应付和预付,各走各的路

预算会计记账方法篇(5)

关键词: 资产负债表;编制难点;难点诠释;计算和编制

Key words: balance sheet;difficulty in formation;difficulties interpretation;calculation and compilation

中图分类号:F2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6-0148-03

0 引言

在学习中笔者参阅了我国高校使用的《会计学》教材的多个版本,关于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都强调报表中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预付账款四个指标应据有关账户的“明细科目余额分析填列”。

至于如何具体分析和填列,书中只是粗略和简单地解释说,在企业核算实务中,当预收、预付业务不多时可不设预收、预付账户,而将预收款项计入“应收账款”有关明细账户的贷方;将预付款项计入“应付账款”有关明细账户的借方。这样报表中应收、应付、预收、预付项目的编制就不能简单地以“应收账款”、“应付账款”总账的期末余额直接填列,而应分别据其明细账余额分析编制。但对此计算方法的深度分析差不多都未做出解释和说明,从而对初学者和实务工作者留下难于理解的黑箱。

对此笔者试图解开黑箱,以飨读者。

1 理论解释

1.1 报表作用 会计核算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财务信息以服务于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资产负债表是会工01表,足以说明此表的重要性。通过解读、分析资产负债表,可以判断公司资本结构、资产结构、资产管理能力、经营效率、财务杠杆和风险程度,从而有助于做出加大投资、维持投资还是放弃投资的决策。为判断准确、决策科学必然要求会计提供的信息客观、对称却数据单一、单向、只能做一种理解。其中所谓数据单一、单向、只能做一种理解就是要求数据必须是,而且只能是,资产指标是资产,负债指标是负债,不能把资产、负债这种性质不同、方向相反的指标抵冲后提供一种中性、综合、可做多种解读的信息。否则抵冲的结果,表面上资产负债表左右平衡,实际上纯资产、纯负债的本来面目已经变形,据此进行决策分析,往往带来决策失灵。

1.2 报表结构 资产负债表的作用通过报表的内容和结构来实现。我国资产负债表选用账户式,即左侧披露资产右侧披露负债。在分析中如果用右侧的负债与左侧的资产相比计算的资产负债率是所有会计信息使用者都关注的主要指标,可用以判断公司负债程度;如果用左侧的资产与右侧的所有者权益相比计算的权益乘数可用以判断公司利用财务杠杆赚取收益以及经营风险程度。

就是说,有关公司财务状况,比如资产管理效率、运营能力、公司信心等许多指标都是根据报表数据通过左右对比、上下对比、不同结构对比计算出来的。

因此报表结构和数据是否客观、对称尤显重要。

1.3 账户结构

1.3.1 账户的一般结构 会计报表是会计核算的最终产品,最终产品的重要性和报表结构决定着账户的结构。众所周知,产权类账户左方记产权增加,右方记产权减少,余额在左方反映期末产权总额;负债类账户右方记负债增加,左方记负债减少,余额在右方反映期末负债总额。

显见这种账户结构是由报表结构决定的,也是会计记账核算的一般规律。

1.3.2 核算的灵活性 企业管理是复杂的,会计核算往往有不少灵活性。比如规模较小的企业因预收预付经济业务较少,允许不设置“预收账款”、“预付账款”账户,若有偶发预收业务可将预收货款记入“应收账款”账户总账及其明细账的贷方;将预付账款记入“应付账款”账户总账及其明细账的借方。

作为大型企业,因与供货单位业务往来频繁,在偿还欠款时有时多付部分货款,这时可将多付部分(即预付账款)方便地记入“应付账款”账户的借方;在多收到购买单位多付欠款时可将多收货款(即预收货款)方便地记入“应收账款”账户总账及其明细账的贷方。

上述灵活、方便的账务处理,从明细账方面看债权债务清晰,账务处理快捷;但从总账方面看期末余额却是债权、债务相互抵冲后的要么债权掩饰债务、要么债务掩饰债权,提供的是一种性质模糊、难于使用的数据。

1.3.3 解决办法 这种在具体核算中由于账务处理灵活性,由于灵活性带来的中性数据,期末编表时若用此数据直接填报,报表披露的财务信息将有可能误导决策者,解决的办法就是下文要阐述的内容。

2 计算思路

针对上述难点,笔者将报表编制思路概括为三个方面。

2.1 不设置预收、预付账户 当不设置“预收账款”账户时,企业收到的预收款项记入“应收账款”明细账的贷方,但它属于债务而不是债权,这笔贷方款项期末编表时不应与“应收账款”账户其他明细账借方金额相抵。

否则会把应收未收的赊销款与事先收到的预收款这种债权与债务性质完全相反的经济业务混淆起来,提供一种非单向的信息。

编报时应把此预收款项从“应收账款”账户中逐一分离归并到报表的“预收账款”项目中。

当不设置“预付账款”账户时,企业支付的预付款项记入“应付账款”明细账的借方,但它属于债权而不是债务,这笔借方款项期末编表时不应与“应付账款”账户其他明细账贷方金额相抵。

否则会把应付未付的赊购款与事先支付的预付款这种债务与债权性质完全相反的经济业务混淆起来,提供一种非原始的信息。

编报时应把此预付款项从“应付账款”账户中逐一分离归并到报表的“预付账款”项目中。

2.2 设置预收、预付账户 若企业预收、预付业务较多,应设置“预收账款”、“预付账款”账户,这时报表中有关项目的计算填列更加复杂。

2.2.1 设置“预收账款”账户 预收账款顾名思义是指尚未发货、尚未提供服务而事先收到的货款,属于债务性质。

企业设置此账,多因购销业务频繁,因属债务性质账户余额应在贷方。但是一旦发生供货大于预收,就会出现借方余额这种与“预收账款”账户债务性质相悖的情况。

编表时若将此属于债权性质的借方余额与“预收账款”账户其他明细账的贷方余额相抵,用抵后差额填列报表中的“预收账款”项目,就会发生债权冲销债务,造成债务不实,从而提供一种非单向、不准确的债务信息。

因此期末编表时,应将此出库大于预收属于债权性质的借方余额从“预收账款”账户逐一分离归并到“应收账款”账户的借方余额中,用以填列报表中的应收账款项目,反映报表编制单位单一的债权信息。

2.2.2 设置“预付账款”账户 预付款项是指尚未得到供货或服务而事先支付的款项,属于债权性质。设置此账盖因企业间购销业务频繁,因属债权性质账户余额应在借方。但是一旦发生预付少对方发货多,明细账户就会出现贷方余额这种与“预付账款”账户债权性质相悖的情况。

编报时若将此属于债务性质的贷方余额与“预付账款”账户其他明细账的借方余额相抵,用抵后差额填列报表中的“预付账款”项目,就会发生债务冲销债权,造成债务不实,从而提供一种非单向、非原始、不真实的债权信息。

因此期末编表时,应将此入库大于预付属于债务性质的贷方余额从“预付账款”账户逐一分离归并入“应付账款”账户贷方余额中,用以填列报表中的应付账款项目,反映报表编制单位单一的债务信息。

2.3 其他项目 以上论证了资产负债表中应收、应付项目的计算填列方法。报表中的预收、预付项目如何计算填列呢?

报表中的预收账款项目,反映企业预先收取的货款属于债务性质。因为“应收账款”账户明细账有时可能出现贷方余额(比如对方多付货款)此贷方余额就转化为预收款项属于债务性质。

编表时若将此属于债务性质的贷方余额与“应收账款”总账所属明细账借方余额相抵,用抵后差额填列报表中的“应收账款”项目,就会发生债务抵冲债权,造成债权不实,从而提供了一种不实的债权信息。

故此编表时应以“预收账款”账户明细账的贷方余额为主,把此“应收账款”明细账的贷方余额吸纳过来进行加总,用合计数填列报表中的“预收账款”项目,以提供编制单位单一的债务信息。

同理,报表中的预付账款项目,应以“预付账款”账户明细账的借方余额为主,把“应付账款”账户明细账的借方余额吸纳过来进行加总,计算填列报表中的预付账款项目,以提供编制单位单一的债权信息。

3 计算公式

据上分析,可概括资产负债表有关四个项目的计算公式。

3.1 不设置预收、预付账户 当不设置预收、预付账户时,预收款项反映在“应收账款”账户所属明细账的贷方,预付款项反映在“应付账款”账户所属明细账的借方。期末编表时,只需将此从总账中分离出来,分别归并到报表的“预收账款”、“预付账款”项目即可。

3.2 设置预收、预付账户 设置预收、预付账户时,报表中应收、应付、预收、预付项目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项目

=■+■-坏账准备

应付账款项目

=■+■

预收账款项目

=■+■

预付账款项目

=■+■

4 直观图示

上述有关报表中应收、应付、预收、预付等企业中债权、债务相互间内在联系的论证,可通过下图1形象、直观地表示出来。

5 计算实例

假定ABC公司2012年11月30日应收、应付、预收、预付各账户总账及其明细账的借方、贷方余额如下表1所示,试分析计算资产负债表中的相应指标。

据上述有关账户金额计算报表指标如下:

应收账款项目

=■+■-坏账准备

=3800+250-100=3950

应付账款项目

=■+■

=1900+5=1905

预收账款项目

=■+■

=950+400=1350

预付账款项目

=■+■

=205+100=305

注:公式中的黑体账户为报表计算中有关项目指标的主体账户,其他为附属账户。

6 具体编制

根据上述计算,填列ABC公司2012年11月30日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应付、预收、预付款项等四个项目的指标见表2。

7 研究结论

我们常说,感觉到的东西不一定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负债表四个难点的计算不能只靠记忆和熟背,而应在理解基础上自如运用。

而理解的关键在于认识和掌握规律,只有掌握了内在规律才能方便地驾驭自如。

报表中的应收、应付、预收、预付四个项目的计算编制比较复杂,对初学者和会计实务工作者难度很大。其编制的基本规律可概括为:债权归债权、债务归债务、预收归预收、预付归预付。

因为应收是债权,反映在“应收账款”账户的借方,贷方是预收;应付是债务,反映在“应付账款”账户的贷方,借方是预付;预收是债务,反映在“预收账款”账户的贷方,借方是应收;预付是债权,反映在“预付账款”账户的借方,贷方是应付。

所以按照债权归债权、债务归债务、预收归预收、预付归预付的内在规律,报表中的应收、应付、预收、预付四个项目的经济指标,应据其相应总账所属明细账分析计算填列,其具体规律见表3。

笔者认为,只有这样理解、分析和计算的财务指标才是准确的,报表中的有关指标才是客观对称的。

参考文献:

预算会计记账方法篇(6)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会计改革的重要内容。会计信息系统是由若干个信息子系统( 会计软件模块) 组成,这些子系统包括: 账务处理模块、报表核算模块、固定资产核算模块、材料核算模块、往来账核算模块、销售核算模块等。会计电算化就是在会计工作中以电子计算机代替手工方式对会计业务进行处理,并部分代替人工对会计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分析、预测以至决策。它是以计算机为核心,融系统论、会计学、计算机技术及信息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电算会计方法是建立在传统会计核算方法的基础上的,是它的发展和提高,在电算化环境下,还需要解决很多新的问题。所有这些,都需要认真地研究和总结,以便熟练地把握电算化会计核算的方法。

一、建立账套的电算会计方法

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 一般采用通用会计软件来建立自己的系统, 这样, 不同会计主体在核算上的差异、不同会计对象适用的具体会计方法必需通过软件的 “选项”来加以区别和明确。在应用会计核算软件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始, 第一件事就是要在系统中建立当前会计主体独立使用的一套核算数据, 并明确有关事项以适应当前会计主体的核算要求。这就是 “建立账套”。建立账套时一般至少要明确下列事项: ①账套编号。为便于计算机的数据处理, 以区别不同的账套或据以命名并建立相应的文件夹、数据文件名或数据库名称等。②账套名称。一般为核算单位名称。③会计主管。电算化系统主管的姓名, 以便进行全面的操作授权。④起始会计期间。在电算化系统中进行会计核算的开始期间。⑤具体核算方法或计算方法的选用。如会计科目编码规则、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成本计价方法、会计凭证分类方法等。⑥选择所属行业以预置会计科目。以上在电算化系统中称之为账套参数。建立账套完成后, 就具备了在电算化系统中开展会计核算的物质基础。

二、“初始设置”的电算化会计方法

初始设置是会计软件中建立账套后必需首先完成的,并且只有正确完成了初始设置,才能进行以后的操作。其中较典型的方式是输入初始余额后要进行试算平衡,初始余额平衡后,正式启用账套。启用账套后即进入日常业务处理阶段,不能再行修改初始余额。

初始设置中的操作人员设置、会计科目设置和输入初始余额都需要采用具体的方法来实现。其效果的好坏对会计核算的大部分内容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是系统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是系统设计水平的集中体现。在应用中,初始设置工作应尽可能做到准确、恰当、周到、细致,才能取得更好的会计核算质量。

三、凭证输入、审核、登记账簿

凭证输入和登记账簿这样的传统会计核算方法仍然是会计电算化系统业务处理的核心。电算化会计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形式上的主要差别是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有严格区分的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并有特定固定格式的凭证和账册,在电算化会计下凭证、账簿是以数据库文件的形式保存,数据库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当需要输出凭证和账簿时,计算机自动从数据库中依次按相应的会计科目进行挑选,形成凭证和账簿。这就决定了“填制凭证”与“登记账簿”这些方法的直接对象有着明显的区别。①会计分录中的会计科目必须在设置的会计科目表中已经存在,借贷方金额必须相等才能保存,事先要确定借方或贷方必有或必无科目、非法对应科目等。②会计电算化下为避免填制凭证出现差错,在操作功能上分为“填制”、“修改”、“删除”等步骤,以进行正确性控制。③凭证填好后同样需要审核,此功能通常由非凭证输入人员完成以起到牵制作用。④登记账簿: 手工条件下,记账指明细账、日记账、总账由不同人员按照不同的科目,分别在不同的账册上加以记录。这种重复而繁琐的抄抄写写造成会计工作周期长,速度慢,效率低。电算化后,记账仅是一个数据处理过程,记账过程由计算机在短时间里自动完成,无需人工干预,记账只是凭证数据的确认过程,而不是抄写或复制过程。通过记账这一数据处理步骤,使被审核过的记账凭证成为正式会计档案,记账后的凭证不得修改,记账的同时,对科目的发生额进行汇总,更新科目余额、发生额。⑤自动转账分录: 是由系统自动生成转账凭证的方法,对于常用的记账凭证以及在凭证输入时某些频繁出现的记账凭证如每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按月上交税金、按月发放工资、月底结转管理费用到本年利润账户等,凭证的摘要、借贷方科目金额的来源或计算方法,预先存入微机由计算机自动调入,免去操作的烦琐。“自动转账”一旦完成定义,即可在不同会计期间重复使用,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四、会计电算化会计报表编制

会计报表是会计工作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会计软件中通常都预置了通用会计报表。在会计核算软件中,编制会计报表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设计阶段,有两方面的设计任务,一是会计报表格式设计,报表通常由表标题、表头、表体、表尾四部分组成,其中表体的设置是关键所在。二是数据来源定义。表体中有两类数据,一类是固定的表项目,另一类是变动的数值性数据。数值性数据须设置取数公式,数据从账簿、其他报表中取得,随账簿中的数据变化而变化。取数公式的格式在不同的会计软件产品中各不相同,必须参考会计软件所属的用户操作手册。第二步是使用阶段,在一定会计期间,可自动从系统中取数值生成当期会计报表。设计完成的会计报表可以重复使用。电算化下会计报表的生成快速准确,同时还可以进行正确性检验和审核。会计报表之间随时可以横向或纵向的汇总或比较分析。除通用会计报表外,单位需要的其他报表,用户自已根据需要完成设置。

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法,出现了很多新的内容和要求,值得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在理论上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更有力地指导会计电算化的实践。

参考文献:

[1] 郭杰. 论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法[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5)

[2] 张亮.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方法[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6(19)

预算会计记账方法篇(7)

根据账户的用途结构,应收账款明细账余额应在借方,但预收账款的特定核算方法会使应收账款明细账产生贷方余额,该余额实际上是预收账款。预收账款的核算在实际工作中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单独设置预收账款账户核算,第二种方法是不单独设置预收账款账户,而将预收账款的合并在应收账款账户内核算。按第二种方法核算,应收账款账户在核算内容上包含了预收账款,可能会因此出现应收账款明细账的贷方余额。贷方余额是已预收但尚未提供商品或劳务的预收账款,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包括在预收账款项目内。由于应收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的存在,应收账款总账账户内真实的应收账款数额应是应收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之和,此数额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包括在应收账款项目内。应收账款总账余额实际上是上述应收账款与预收账款的差额,而不是真正的应收账款。

现举例说明以应收账款账户核算预收账款的情况。

例:某采用预收贷款方式向B公司开展销售业务,有关资料如下:

(1)3月30日预收B公司货款100000元,存入银行。

(2)4月25日向B公司交付商品,开出增值税专用发票,内列价款300000元,税额51000元。差额尚未补收。

(3)5月31日收到B公司补付的差额并存入银行。

根据以上业务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1)3月30日收到预收货款时:

借:银行存款100000

贷:应收账款——B公司100000

(2)4月25日向B公司交付商品时,登记应收金额:

借:应收账款——B公司351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3000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

(3)5月31日收到B公司补付的差额时:

借:银行存款251000

贷:应收账款——B公司251000

将上述分录的相关内容过入“应收账款——B公司”明细账。

4月25日向B公司交付商品时,“应收账款——B公司”明细账借方登记应收金额351000元,而不是借方冲销预收金额100000元,体现了会计管理的要求。即要求该明细账反映预收账款销售业务款项的预收、应收和差额补收的情况,以便通过该明细账实现对预收账款销售业务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

仅就“应收账款——B公司”明细账而言,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项目于3月、4月和5月期末应镇列的数据如下(单位:元):

3月31日:预收账款100000

4月30日:应收账款251000

5月31日:应收账款0

按上述第一种方法核算预收账款需要设置预收账款账户,从账户用途结构分析,预收账款明细账应该是贷方余额,它反映期末预收账款数额。但是,按照会计管理的要求,预收账款明细账应反映预收账款销售业务款项的预收、应收及补收的整个过程,以便通过预收账款明细账对该业务实施全过程的管理和监督。据此,预收账款销售业务应按每一销售对象设置预收账款明细账,收到预收账款时按预收金额记入该明细账户的贷方,交付商品或提供劳务时按应收数额登记在该账户的借方,补收应收数与预收数之差额时登记该账户贷方。若登记应收数额在前一个月,登记补收差额在后一个月,就会产生预收账款明细账的借方余额;该余额实际上是应收数与预收数之差,即应补收的货款或劳务款,也就是应收账款;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该余额应包括在应收账款项目内。由于预收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的存在,预收账款明细账的贷方余额才是真正的预收账款,它应包括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预收账款项目内。预收账款总账余额是上述预收账款与应收账款之差额,而不是真正的预收账款。

现举例说明以预收账款账户核算预收账款的情况。仍以上例资料为例,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1)3月30日收到预收货款:

借:银行存款100000

贷:预收账款——B公司100000

(2)4月25日向B公司交付商品,登记应收金额:

借:预收账款——B公司351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300000

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51000

(3)5月31日收到B公司补付的差额:

借:银行存款251000

贷:预收账款——B公司251000

将上述分录的有关内容过人“预收账款——B公司”明细账。

仅就“预收账款——B公司”明细账而言,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项目于3月、4月和5月底应填列的数据如下(单元:元):

3月31日:预收账款100000

4月30日:应收账款251000

5月31日:预收账款0

根据上面分析,可以将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明细账余额的经济内容概括如下:应收账款明细账的借方余额为应收账款,贷方余额为预收账款;预收账款明细账的借方余额为应收账款,贷方余额为预收账款。编制资产负债表,确定表中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项目应填列金额时,务必记住这一点。

二、预付账款的核算与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项目填报的深层分析

从账户的用途结构分析,应付账款明细账应是贷方余额,它反映期末应付账款数额。但是,预付账款的特定核算方法会使应付账款明细账出现借方余额,该余额实际上是预付账款。预付账款的核算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单独设置预付账款账户核算,第二种方法是不单独设置预付账款账户而将预付账款的内容合并在应付账款账户内核算。按照第二种核算方法,如果预付账款发生在前一个月,收到商品或接受劳务在后一个月,就会产生应付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该余额实际上是预付账款,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包括在预付账款项目内。由于应付账款明细账借方余额的存在,所以应付账款明细账的贷方余额才是真实的应付账款,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该余额应包括在应付账款项目内。应付账款总账余额实际上是上述应付账款与预付账款的差额,而不是真实的应付账款。

现举例说明以应付账款账户核算预付账款的情况。

例:某采用预付账款方式向A公司采购甲材料,有关业务如下:

(1)3月10日向A公司预付货款100000元,以银行存款支付。

(2)4月25日收到A公司交来的甲材料。随货附来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列明,价款300000元,税额为51000元。材料已入库,差额未付。

(3)5月31日以银行存款向A公司支付差额。

根据议上经济业务作分录如下(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

(1)3月10日预付货款:

借:应付账款——A公司10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0

(2)4月25日收到甲材料,登记应付金额:

借:原材料——甲材料300000

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1000

贷:应付账款一A公司351000

(3)5月31日补付的差额:

借:应付账款——A公司251000

贷:银行存款251000

将以上分录的相关过入“应付账款——A公司”明细账。

4月25日收到材料时,“应付账款——A公司”明细账贷方登记应付金额351000元,而不是贷方冲销预付金额100000元。体现的是会计管理的要求,即要求该明细账反映预付账款采购业务款项的预付、应付和差额补付的情况,以便通过该明细账实现对预付账款采购业务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

如果仅以“应付账款——A公司”明细账的资料为依据,那么,3月、4月和5月底资产负债表中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项目应填列的数据如下(单位:元):

3月31日:预付账款100000

4月30日:应付账款251000

5月31日:应付账款0

预付账款采用上述第一种核算需要设置预付账款账户,从账户的用途结构该账户明细账应是借方余额,反映期末预付账款。但是,按照会计管理的要求,预付账款明细账要反映预付账款采购业务款项的预付、应付和补付的全过程,以便通过预付账款账户对该项采购业务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按照这一要求预付账款采购业务要按每一供货或劳务供应单位设置预付账款明细账户,预付账款时按预付金额登记该账户的借方,收到商品或接受劳务时按应付金额登记该账户的贷方,补付应付金额与预付金额之差额时登记该账户借方。若登记应付金额在前一个月,而登记补付金额在后一个月,就会产生预付账款明细账的贷方余额。它是应付数与预付数之差额即应补付金额,实际上是一项应付账款,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该余额应包括在应付账款项目内。由于预付账款明细账户贷方余额的存在,真正的预付账款应该是预付账款明细账的借方余额,该数额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应包括在预付账款项目内。预付账款总账余额是上述预付账款与应付账款之差,而不是真实的预付账款。

现举例说明以预付账款账产核算预付账款的情况。仍以上例资料为例,编制分录如下(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

(1)3月10日预付货款:

借:预付账款——A公司100000

贷:银行存款100000

(2)4月25日收到甲材料,登记应付金额:

借:原材料——甲材料300000

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1000

贷:预付账款——A公司351000

(3)5月31日补付差额:

借:预付账款——A公司251000

贷:银行存款251000

将以上分录的相关内容过入“预付账款——A公司”明细账。

仅以“预付账款——A公司”明细账为依据,资产负债表中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项目于3月、4月和5月末应填列的金额(单位:元)为:

3月31日:预付账款100000

预算会计记账方法篇(8)

一、会计主体有所改变

在《原制度》中,将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认为是预算资金活动,即“以预算资金活动作为记账主体”。这使得事业单位变成了是国家财政的一个报销单位,事业单位加强自身经济管理的观念淡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四条明确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事业单位自身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事业单位自身的各项经济活动。”这就从概念上明确了事业单位是一个会计主体。事业单位会计主体的确立,有利于事业单位加强自身的经济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也有利于事业单位以主体的身分参与市场竞争,谋求自身发展。可以认为,事业单位会计主体地位的确立,是这次事业单位会计改革的最主要的内容之一,事业单位会计要素的改变、会计核算平衡公式的改变、预算内外资金核算方法的改革以及会计报表的改变等,都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

二、确定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在《原制度》中,只注重对具体会计核算方法的规定,没有对指导会计核算工作的一般原则作出全面而系统的规定。这种情况对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质量带来很多不利的因素。《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一次集中、全面而又系统地提出了11条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这11条一般原则是:客观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清晰性原则、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专款专用原则、实际成本原则、重要性原则。会计核算一般原则的确定,对于统一协调各部门、各行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会计要素有所改变

在《原制度》中,设置了三个会计要素,即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和资金结存。很明显,这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事业单位围绕资金运动组织会计核算,不确立事业单位会计地位。《新制度》对此作了根本性的改变,确定了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个会计要素。这五个会计要素的设置,体现了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有利于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更好地满足各有关方面的需要,也有利于国际交流。

四、记账方法有所改变

在《原制度》中,记账方法规定采用资金收付记账法。这与当时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依赖财政预算资金以及由此采用收付实现制的记账基础相关。《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八条规定“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改变记账方法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目前的事业单位已经形成收人来源多渠道、支出使用多用途的基本格局,经济业务越来越复杂,资金收付记账法难以适应,而借贷记账法有一套完整、严密而科学的方法体系,能适应新形势下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

(2)目前,企业会计通过改革,已经全部采用了借贷记账法,国际上也普遍使用借贷记账法,为与国内企业会计以及与国际会计交流方便起见,事业单位也采用借贷记账法非常有必要。

五、会计科目的设置有所改变

在《原制度》中,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按全额预算管理、差额预算管理和自收自支预算管理单位分别设置三套会计科目,并且还按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分别设置两套会计科目。会计科目的设置不可谓不复杂。在《新制度》中,所有事业单位统一设置一套会计科目,即会计科目不再按三类预算管理单位设置,也不再按预算内外资金设置,而是按新的会计要素设置。这样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取消了三类预算管理单位的区别,所有事业单位可以认为全部是接受财政的补助,无非是补助金额的多少,补助的金额也可以为零。这样,在各事业单位之间,就不再是阶梯式的差别了,而是平滑式的差别,这有利于国家对各事业单位进行更为科学的经济管理。由此,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也没有必要再区分三类预算管理单位,分设三套会计科目。

(2)《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对事业单位实行“事业单位预算应当自求收支平衡”的做法,即事业单位预算内外的资金实行统一运行,综合平衡的做法。因此,会计科目也没有必要再区分预算内外,分设两套会计科目了。应该说,《新制度》科目的设置,比《原制度》更科学更简明。

六、预算内外资金的核算方法有所改变

《原制度》实行预算内外资金分别运行,各自平衡的做法。这与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包办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的绝大部分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预算外资金数字极小相关。《新制度》对预算内外资金实行统一核算,综合平衡的做法。这是因为,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合理组织业务收入,增强了单位自我发展的能力。由此,预算外收入较大幅度的上升,并直接影响到事业单位的生存和发展。事业单位大量的预算外收入通过抵支收入转入预算内,抵顶事业经费的不足。预算内外资金的分别核算、各自平衡就好像是一个单位有两套账,各自分别记账、算账和报账。预算内外资金不能统筹安排和合理调度,已经影响了资金的有效使用,也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为此,《新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一核算、综合平衡。事业单位对各项资金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形成资金合力,这不仅有利于国家加强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而且也有利于事业单位更合理更有效地使用资金,保证事业活动的需要。同时,这样做也可以使事业单位提供全面、合理、真实、准确和完整的会计信息。预算内外资金统一核算,综合平衡的作法,也体现了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

七、会计报表体系有所改变

《原制度》的会计报表,主要有资金活动情况表、经费支出明细表、拨入经费增减情况表、预算外收支明细表、差额单位收支情况表、专用基金收支明细表、产品收益表等。这些报表主要为财政服务,区分三类预算管理单位,区分预算内外资金。《新制度》规定,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收支情况说明书等。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改变,突出了基本会计报表的地位,同时也简化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更加符合国际惯例。《新制度》规定的会计报表,体现了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对政府加强宏观管理,促进事业发展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预算会计记账方法篇(9)

    施工企业主要从事土木建筑和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施工企业会计是应用于施工企业的—门专业会计,施工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用尽可能少的资金占用和资金消耗,不断提高企业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认真做好施工企业应收款项的核算工作,是施工生产财务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

一、应收账款的核算

1、应收账款的范围

  应收账款是指施工企业在正常施工生产过程中,因承建工程、销售产品、材料和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发包单位、购买单价或接受劳务作业等单位收取的款项。应收账款的正常收回期一般不超过两个月,最多不超过一年。对于长期收不回的应收账款,企业应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分析,查明原出,必要时列作坏账损失。

    施工企业属于应收账款的各应收项目包括:(1)应收工程价款。指施上企业与发包单位办理工程价款时,应向发包单位收取的工程价款。(2)应收销货款。指施工企业销售商品、材料、提供劳务、作业,应向购货卑位或接受劳务、作业单位收取的款项,以及对外承包工程应收取的价款和按规定向购货或接受劳务、作业单位预收的款项和代垫的包装费、运杂费。

2、应收账款的计价与核算

(1)应收账救的计价

    施工企业在正常施工生产过程中,应收账款的计价是指确定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通常按买卖双方成文时或发包工程合同签订时所确定的交换价格或结算工程价格计算。也就是按实际发生额记账。在大多数情况下.经常发生买卖双方、发包单位与施工单位双方附加各种折扣优惠条件。因此计算入账金额时,通常还应考虑折扣这一重要因素。折扣分为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两类,这两类折扣对应收账款入账金额都有影响。

  商业折扣是指企业按照薄利多销的原则,对购买产品数量多的顾客,按商品价目单所列的价格给予一定的折扣。一般用百分比表示。现金折扣是指销货企业为了鼓励客户在一定期间内早日偿还货款,对销售货款所给予的一定比率的扣减。一般用2/10、1/20、n/30等来表示,其含义分别为10天内付款给予2%的折扣,10~20天内付款给予1%的折扣.20天以后付款无折扣,按全价付款。

  处理应收账款入账金额有两种方法,即总价法和净价法。①总价法是指在销货业务发生时,按未扣除现金折扣前的价格作为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的方法。这种方法把现金折扣理解为鼓励客户提早付款,尽快回笼资金而发生的一项理财费用处理,计入财务费用。总价法操作简使.可以较好地反映企业销售的总过程,但如果客户享受了现金折扣,则会引起应收账款和工程结算收入的高估。我国目前会计实务中一般采用总价法核算。 ②净价法是指在销货业务发生时,按最高扣除限额扣除现金折扣后的金额作为应收账款的入账金额的方法。这种方法认为客户一般都会提早付款而享受现金折扣,所以按净额确认债权。一旦客户超过折扣期限,不能享受现金折扣时,销货方将多收到的金额视为提供贷款而获得的理财收益,冲减财务费用。但净价法下对于超过折扣期的应收账款,要按客户未享受的现金折扣一—调整,工作量较大。

(2)应收账教的账务处理

    为了反映和监督企业应收账款资金的增减情况,企业应设置“应收账款”账户。该账户属资产类,用以核算企业因承包工程、销售产品、材料、提供劳务等业务,应向客户、购货单位及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借方反映企业应收的各种款项;贷方反映企业已收回或已转成坏账损失或转作商业汇票结算方式的款项。期末借方余额,反映尚未收回的各种应收款项。该账户应按不同的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3、坏账损失的核算

坏账是指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施工企业应当在期末分析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产生的坏账。对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计提坏账准备。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企业应当制定计提坏账准备的政策,明确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提取方法、账龄的划分和提取比例,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报有关各方备案。坏账准备计提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当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按规定计提坏账推备。企业持有的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淮备。坏账损失的核算一般有两种方法: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直接转销法的账务处理是在坏账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备抵法是根据收入和费用配比的原则,按期估计坏账损失计入“坏账准备”账户。

二、应收票据的核算

应收票据是企业在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下,因结算工程价款,对外销售产品、材料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商业票据按承兑人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两种。商业承兑汇票是由收款人签发,经付款人承兑,或付款人签发并承兑的票据。银行承兑汇票收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并由承兑申请人向开户银行申请,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票据。商业票据按票面是否载明利率划分为不带息票据和带息票据。不带息票据在应收票据到期时,只收取到期票据的票面金额,即到期恒等于面值。带息票据到期时,除收取票面金额外,还收取技票面金额和规定利率计算的到期利息。

1、票据贴现的计算

  企业应收票据到期前,如果急需资金可以持末到期票据向开户银行申请贴现。所谓贴现是指汇票持有人将未到期的商业汇票,经过背书后交给银行,银行审查同意后,按到期值扣除贴现息之后的净额,交给贴现申请人的一种融资行为。

2、应收票据的核算

  为了核算施工企业因结算工程价款,对外销售产品、材料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应设置和使用“应收条据”账户。该账户属资产类账户。当企业收到应收票据时,技票面金额记入本账户借方,贷记“应收账款”、“工程结算”等账户,借方余额表示尚未收回的应收票据面额。

本账户应按不同的票据分别设 账进行明细核算。商业汇票到期,承兑人违约、拒绝或无力偿还票款,收款企业将到期汇票款转入“应收账款”账户核算。企业对于库存的商业汇票应按每张设置“应收票据登记薄”,逐条记录每一应收条据的种类、号数、出票日起、票面金额、交场合同和付款人、承兑人、背书人的姓名或单位名称、到期日、利息、贴现日期、贴现率、贴现净额、收款日期和收回金额等资料。应收票据到期收清票款后,应在“应收票据登记薄”内逐条注销。与应收票据有关的业务发生的一切费用,如求兑手续费、票据利息、贴现利息等均记入“财务费用”账户。

(1)不带息应收票据的账务处理

  例如:某企业收到甲企业转来的一张面值50000元的银行承兑汇票,用于归还前欠货款,期限5个月。5个月后收到款项。

①收到甲企业转来的银行承兑汇票时:借:应收票据——银行承兑汇票 50000;贷: 应收账款——甲企业 50000;同时在“应收票据登记簿”中登记。

②5个月后收到款项时:借:银行存款  50000;贷:应收票据——银行承兑汇票 50000;同时在“应收票据登记簿”中注销。

(2)带息票据的账务处理

  例如: 某企业收到乙单位转来的—张期限6个月、年利率12%、票面金额为100000元的商业承兑汇票,用于支付工程款。票据到期,企业收回款项。

①收到乙单位转来的商业承兑汇票时:借:应该收票据——商业承兑汇票  100000;贷:工程结算 100000

②票据到期,企业收回款项时:到期值=100000×(1+12%×6/12)=10 6000(元)

借:银行存款10 6000;贷:应收票据——商业承兑汇票 100000;财务费用 6000

(3)带息票据贴现的账务处理

例如;某光华企业将一张6月1日出票、面值100 000元、月利率6‰、90天到期的

商业承兑汇票,于7月1日向银行申请贴现,银行贴现率为10‰,则:

    票据到期值=100 000×(1+6‰/30×90)=101800(元)

    贴现期为:7月1日~8月30日,共60天。

    贴现息=l01800×10‰×60/30=2036(元)

    贴现收入=101800-2036=99764(元)

①票据贴现时:借:银行存款99764;财务费用236;贷:应收票据 100 000

②票据到期,因承兑付款企业银行存款不足支付,光华企业收到银行退回的商业承兑汇票和支款通知时:借:应收账款——付款人100 000;贷:银行存款100 000;假设,该承兑付款企业银行存款只有5万元,银行把不足部分作为贷款处理,则:借:应收账款——付款人 100000;贷:短期借款50000;银行存款50000。

  此外,对于带息票据贴现的账务处理,在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之后,尽管企业已将这笔债权变成了货币资金、但由于存在着到期后付款人无力支付的可能,企业也就存在着到期日前向银行偿还贴现款项的可能。因而构成了企业的一项可能发生的潜在负债,称为或有负债。为了便于报表使用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根据重要性原则,应对此项或有负债数额在资产负债表后单独列示。

三、预付账款的核算

  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工程合同规定预付给分包单位和供货单位的款项,包括预付工程款和预付备料款,以及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购货款。为了核算预付账款,企业应设置“预付账款”账户,本账户借方登记预付给分包单位的款项和供货单位的款项。贷方登记预付账款的结清收回数,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预付分包单位和供货单位的款项。本账户应设置“预付分包单位款”和“预付供货单位款”两个明细账户,并按分包单位和供货单位名称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按合同规定预付分包单位工程款和备料款时,借记本账户,贷记“银行存款”账户;企业如果是以拨付材料抵作预付备料款时,借记本账户,贷记“原材料”等账户;如果以材料抵作备料款时双方协商的结算价格大于或小于材料的计划成本时,其差额的处理区别分包工程的工作量是否作为本单位完成的工作量来分别处理。作为本单位完成工作量的,通过“工程施工”账户来反映,不作为本单位完成工作量的,通过“工程结算成本”来反映;企业与分包单位结算已完工程价款时,应当从“应付账款”中扣回已预付的工程款或备料款,借记“应付账款”账户,按照已预付款项的数额贷记本账户,同时按照“应付账款”大于已预付数的差额贷记“银行存款”账户。

    企业按规定预付供应单位货款时,与预付分包单位款的核算相似,只是明细账户有所区别而已,可比照上述程序处理。应注意,企业预付的但应当分期摊入当月和以后各月的各种费用,如预付保险费、预付租入固定资产租费、预付报刊订阅费用等不在“预付账款”账户的核算范围之内。

  预付分包单位工程款,是指技工程分包合同规定,预付结分包单位的工程启动款项。此内容是在“预付账款-预付分包单位款-预付工程款”三级明细账户下核算。收到总包单位在工程开工前按合同规定拨给分包单位工程款时。借:预付账款-预付分包单位款-预付工程款;贷:银行存款。

预付备料款是指总包单位在工程开工前按照规定拨给分包单位用于储备材料的资金。预付备料款的额度大小,应以保证分包单位的主要材料正常储备和占用为原则。额度大了会造成盲目采购,积压浪费,不利于经济核算;额度小了,父会山现备料不足,影响施工生产,造成损失。

  按照工程价款结算办法的规定,建筑工程一般不得超过当年建筑(包括水、暖、电、卫等)工程总值的30%。大量采用预制构件以及工期在6个月以内的工程,可以适当加大比例。安装工程一般不得超过当年安装工程总值的10%,安装材料用量较大的工程,可以适当增加。工程用料一部分由建设单位供应时,预付备料款应按比例少收,具体额度,由有关单位根据不同性质的工程和工期的长短以及投资额的大小分类确定。

预算会计记账方法篇(10)

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会计要素内涵、会计计量属性、会计核算、会计科目体系和会计报告体系进行了重大变革。要做好新旧会计制度主要差异及其影响的系统反映,必须做好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转换工作,制定详细的衔接转换程序,编制新旧会计科目和新旧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余额衔接转换对照表,编制首次执行曰的资产负债表,以保证新旧会计制度无缝衔接。

1.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核算内容

原制度没有这个科目。一为了适应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资金核算的需要,规范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后预算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财政部在2001年颁发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财库〔2001〕 54号)中,增设了 “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用于核算反映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的用款额度,按资金性质和支付方式设置明细科目。本科目借方,登记用款计划所确定的用款额度;本科目贷方,登记用款额度使用数;本科目借方余额反映尚未使用的用款额度。

增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以后,原资产类“银行存款”科目仅核算反映预算单位未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其他银行账户的存款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

新制度设置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科目,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医院根据财政部门批复的用款计划收到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2. “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核算内容

原制度没有这个科目。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单位年终结余资金的账务处理,规范单位会计核算,财政部在2004年印发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单位年终结余资金帐务处理暂行规定〉的通知》(财库〔2004〕190号)中,要求从2005年1月1日起,在资产类科目中增设“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用于核算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单位年终结余资金的账务处理。

新制度设置了“财政应返还额度”科目,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医院应收财政返还的资金额度。并要求设置“财政直接支付”和“财政授权支付”两个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年度终了,医院根据本年度财政直接支付预算指标数与当年财政直接支付实际支出数的差额,借记本科目(财政直接支付),贷记“财政补助收入”科目。下年度财政直接支付上年未支付的预算指标数时,借记相关科目,贷记本科目。

3. “预付账款”科目核算内容

原制度没有这个科目,发生预付款项时在“应付账款”科目中核算。

在新制度下,增设"预付账款"科目,用于核算医院预付给商品供应单位或者服务提供单位的款项。新制度要求本科目应按商品供应单位或服务提供单位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医院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预付账款进行检查。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预付账款并不符合预付款项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当先将其转入其他应收款,然后再按规定进行处理。预付账款转入其他应收款前后的账龄可连续计算。将预付账款账面余额转入其他应收款时,借记“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4. “累计折旧”科目核算内容的变化

原制度未对建立折旧制度做出规定,也未设置“累计折旧”科目,使医院只核算固定资产原值,不核算固定资产折旧,会计信息难以反映固定资产净值,也会导致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与账面价值的背离越来越严重,无法真实地反映医院的资产。

依据新制度规定,医院应当对除图书外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在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内系统地分摊固定资产的成本。医院原则上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确需采用其他折旧方法的,应按规定报经审批,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医院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考虑预计净残值。

计提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折旧时,应当采用与自有固定资产相一致的折旧政策。能够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将会取得租入固定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内计提折旧;无法合理确定租赁期届满时能够取得租入固定资产所有权的,应当在租赁期与租入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计提折旧。

5. “累计摊销”科目核算内容

原制度没有这个科目。在原制度下,无形资产.摊销直接冲减无形资产价值。

新制度增设“累计摊销”科目,用于核算医院无形资产计提的累计摊销,使得无形资产原值信息能够完整地体现在“无形资产”科目余额之中。

新制度要求“累计摊销”科目应当按照所对应无形资产的类别及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新制度规定,医院无形资产应当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采用年限平均法分期平均摊销。如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了相关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

6. “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内容

原制度没有这个科目。发生有关长期待摊性质的费用,在“待摊费用”科目中核算。新制度增设“长期待摊费用”科目,用以核算医院已经发生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上的各项费用,如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改良支出等。

7. “应付福利费”科目核算内容

原制度没有这个科目。发生与应付福利费用相关的事项,通过“专用基金一一职工福利基金”科目处理。新制度增设“应付福利费”科目,用以核算医院按国家有关规定从成本费用中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8. “应付票据”科目核算内容

原制度没有这个科目。新制度增设此科目,说明了财政部门已经认可医院的票据融资行为,认为在财务核算上应将医院作为独立经济核算单位。

“应付票据”科目用以核算医院购买库存物资、医疗设备,接受服务供应等而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应付票据的主要账务处理如下:因购买物资、设备,接受服务供应等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时,借记“库存物资”、“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支付银行承兑汇票的手续费时,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以商业承兑汇票抵付应付账款时,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参考文献:

预算会计记账方法篇(11)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5-0119-2

预付账款通常是企业支付货款的常见方式,尽管提前支付货款会给企业带来风险,但是购货企业尤其是缺乏信誉的新设企业为了购入急需的商品,往往根据货款的总价事先支付给供或单位一定比例的货款(也有把预付账款当定金的),日后随着商品货物进入企业再支付剩余的款项。因此,对预付账款的正确理解和合理使用管理,对于企业财务秩序的合理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预付账款的分析。

一、“预付账款”科目的概念和使用说明

根据现行会计制度规定,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给销货方的定金或部分货款,在该科目下应按供货单位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预付账款”属资产性质会计科目。对预付账款不多的企业可以通过“应付账款”科目的借方进行核算,而不设立“预付账款”科目。对企业按合同或协议所签订的预付外汇账款或定金可增设“预付外汇账款”科目进行核算。

在企业发生因购货而预付的款项时,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收到所购物资时,根据发票、账单等列明应计入购入物资成本的金额,借记“原材料”或“库存商品”等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金额,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记“预付账款”科目;补付的款项,借记“预付账款”,贷记“银行存款”;退回多付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贷记“预付账款”科目。

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企业按预计不能收回的所购货物的预付账款的账面余额,借记“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转入”,贷记“预付账款”科目。除转入“其他应收款”科目的预付账款外,其他预付账款不得提取坏账准备。

本科目借方余额,表示企业实际预付的款项,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补付的款项。

二、“预付账款”使用中常见错误

(一)企业购置机器设备、厂房的预付款或预付在建工程款等误记入“预付账款”

在实际会计核算中,对企业购置机器设备、厂房的预付款或预付在建工程款,由于对于预付账款的错误理解,一些财务人员将其列支在“预付账款”科目。他们认为只要是预付的各种款项,均应在“预付账款”科目列支。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预付账款科目属于流动资产类科目,用来核算购入存货时形成的预付款,它是在企业购货环节产生的。而采购机器设备、厂房的预付款项或预付在建工程款属于固定资产类核算的对象,应当根据其性质用“工程物资”或“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二)职工借支而预付的材料款误记入“其他应收款”科目

在会计实务中,企业采购部门人员采购材料等货物时需要先付款时,会先从企业借支这部分宽限。企业财务部门只持有采购人员的借条,而供货企业的发票和收据却在当月收不到,会计人员在做账时往往误用“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预付材料款。一般情况下,和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可以用“其他应收款”核算,而“预付账款”一般核算和主营业务有关的项目,如采购材料等。所以职工借支预付的材料款应记入“预付账款”而不是“其他应收款”科目。

(三)资产负债表填列预付账款项时仅根据本科目明细进行填列

会计期末,企业需要进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有时企业可能会只根据预付账款总分类账的期末余额进行该对应项的填列,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在填列预付账款项目时,企业应综合考虑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分析计算后才能得到正确的预付账款的余额。“应付账款”属于负债类账户,其余额应在贷方,它的经济意义属于企业的债务,但在用该账户替代“预付账款”账户时,会使应付账款明细账产生借方余额,其经济意义是已预付但尚未收到商品或接受劳务的预付款项,属于企业的债权。“预付账款”属于资产类账户,其余额应在借方,它的经济意义属于企业的债权,但在会计实务中,预付款项一般会小于企业收到货物的金额,由此使预付账款明细账产生贷方余额,其经济意义是企业收到货物的金额抵扣原预付款项后的应付款项,属于企业的债务,由于预付账款明细账贷方余额的存在。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中的“预付账款”项目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填列:“预付账款”项目=Σ“预付账款”总账所属有关明细账户期末借方余额+Σ“应付账款”总账所属有关明细账户期末借方余额。

(四)房地产开发企业对预付工程款和预付的土地使用权款,误用“在建工程”科目核算

在房地产开发企业日常核算中,个别会计人员把预付工程款和预付的土地使用权款误用“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原因是没有考虑房地产开发企业的特殊性。我们知道,对于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其开发项目属于存货,其预付工程款和预付的土地使用权款应使用“预付账款”和“开发成本”两个科目进行核算,而不是记入“在建工程”或“工程物资”科目。

(五)预付账款长期挂账,影响损益和税收

在企业按购货合同预付货款后,由于供应单位不给开发票,或对方单位可能倒闭,或未倒闭但时间达两年以上,也不可能开发票至企业,会计人员则不对这笔经济业务做账务处理,致使预付账款长期挂账,影响当期损益。正确的处理是:若估计不能收回,则将预付账款转入其他应收款再提取坏账准备。

三、预付账款常见虚假形式

预付账款的形成是在企业在购货时签订的购货合同或协议的基础上的。根据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原则,企业的会计核算要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做到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资料合理可靠。由此所界定的预付账款的虚假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单位的相关人员故意和供货商勾结起来,利用签订不谨慎的订购合同或者签订不合理、不合法的合同,造成支付预付账款后不能按期收到货物或不能收到货物,使预付账款消失,造成坏账,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而从中收取好处费等为自己谋取私利。

(二)按规定,企业的预付款业务必须以有效合法的购销合同为基础,而实际工作中有的企业的预付款业务根本无对应的合同,而是利用预付款这一“中转站”往来搭桥,为他人进行非法结算,将所得回扣或佣金据为己有;或利用该业务转移资金,隐匿收入、私设“小金库”。

(三)有的单位按购货合同预付货款后,由于对方(供货单位)不开发票或可能倒闭或撤消或未倒闭但时间达两年以上不可能开发票,其财务人员故意不对这笔经济业务进行账务处理,致使预付账款长期挂账,影响当期损益。在这种情况下正确的处理是: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消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预付账款”长期挂账会影响损益和税收。

(四)预付账款风险防范。由于预付账款是事先付款,势必存在一定的风险,它是购货企业向供货企业提供的一种商业信用。预付账款在保证商品购入的同时也形成了预付账款风险。因此在风险防范方面,对于企业预付账款的有效管理便表现出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所运用的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为了避免出现企业财会人员误将购置机器设备、厂房的预付款或预付在建工程款等记入“预付账款”,将非主营业务方面的预付支出记入“预付账款”以及将与主营业务有关的预付支出计入“其他应收款”等现象的出现,企业应定期组织企业财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教育,使他们了解最新的企业财务知识,掌握最新的财会方面的新技术。

2.建立健全预付账款管理的相关制度

第一,建立健全预付账款管理责任制度。财务部门工程管理人员负责预付账款中的设备管理工作,材料核算人员负责预付账款中的材料借款管理工作。供应部门负责预付账款的清查催收工作。

第二,建立预付账款的控制制度。为了从严控制预付账款的发生,节约货币资金的支出,供应部门要按照经过部门主任、总会计师审批后的购货合同的条款,办理预付账款支付手续,未签购货合同的,不得付款。外委工程不准发生预付账款。

第三,建立预付账款台账管理制度。财务部门与客户协商,要求客户建立预付账款台账,详细反映各客户预付账款的增减变动、余额、发生时间、对方负责人、经办人、目前对方的经营状况、预付账款的清理情况、清收负责人和经办人等情况。同时,将购货合同、签证单和台账一同保管,形成完整档案。

第四,建立健全预付账款清理责任制度。供应部门经办人要按购货合同规定的时间,组织交货,验收入库,并在7日内报销。如超过报销期限,超期的款额按每天预付金额的千分之三收取资金占用费。财务部门对所发生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的性质,或因供货单位破产、撤消等已无望再收回所购货物的,应将其转入其他应收款。每年年终,要组织专人全面清查预付账款,与对方核对清楚,并取得对方签章,做到债权明确,账实、账账相符。

3.对企业预付账款定期进行风险评估

在企业决定与购货企业签订购货合同,预付部分款项之前,企业应有专业人员对供货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调查,做到心中有数时才能签订合同。并且,在预付账款形成之后也要时刻关注供货企业的经营状况,防止企业收到不合格的货物或收不到货物的情况的出现。

4.健全预付账款催收责任制度

按照供货合同或提供劳务合同的协议,指定专人做好结算和催收工作,制订工作计划,按期定额回收,防止可能的意外和损失发生。

总之,在预付账款应用越来越多的今天,企业应加大对预付账款的管理,因为只有在预付账款的合理和正确运用时,才能发挥其在企业购货方面为企业带来的便利,为企业运营井然有序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许静.加强企业预付账款的对策[J].决策探索,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