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大学生创业心得体会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3 11:11:58

大学生创业心得体会

大学生创业心得体会篇(1)

书记助理 林明德

为进一步开阔大学生村官工作和创业视野,用身边成功范例鼓励引导大学生村官投身创业和创新工作,促进大学生村官更好地成长成才。中央组织部和团委组织了全国大学生村官参加了第九届论坛。通过三天参观学习和交流,我们认真听取了先进典型的创业介绍,参观了湖坊村的创业基地,与大学生村官面对面的交流,感触很深。

想创业,有创业的想法

通过与创业村官交流沟通,聆听典型使我明白,创业绝不是纸上谈兵,亦或是空有一番创业热情。要想创业,并且取得成功,前期的准备一定要充分,所谓“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前期的准备琐的过程,首先就是要有创业想法,想创业,才能考虑创业项目的选择,我们必须结合自非常重要。创业是一个艰辛而繁琐的专业知识和各方面的能力,不断加强自身创业能力的学习,只有认识自己,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认识其他事情,才能准确地把握创业的脉搏。

能创业,有创业的方法

有了创业的想法,必须付诸实践。在确定创业方向后,我们要根据自己所处环境,立足村情实际,利用地理优势、资源优势等资源,创造有利条件,有效地找准创业项目。同时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远程教育和农家书屋等途径,多方面、多角度查阅资料,调查研究,整合资源,摸索适合自己的创业方式、方法。

大学生创业心得体会篇(2)

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们做了许多游戏,虽然是以游戏的形式完成的课程,但是我们具体到每个人身上就不会觉得这是一场游戏,大家都很认真的对待。这个也许是一种挑战,一种自我认知的过程,一种搭档之间配合。比如两个人解绳子的游戏就是考研你们的默契,往下蹲的游戏就是考研你们的信任,表演走路就是让我们冲破心里的障碍,改变一下自己。有的人就是平时碍于面子放不下身段,可是这次课程就让我真正体会到原来自己也可以这样,体会到神火中体会不到的自己,也让我们找到了乐趣。

其实体会最深的应该就是一起团队的pk和此次培训最后的环节。

团队在一起pk的游戏中真正体会到团队力量的强大,和作为一名出色的领导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和责任。我是在a队的,我们队总是输给b队。我觉得自己的心里因素占一方面原因,但是主要还是没有发挥好团队的力量,我们没有组织好,没有分析好团队的意义,怎么样才能把团队的力量放大。我们队长虽然有组织欠缺的能力,但是他已经为我们团队尽力了。也为我们的过失承担了严格的惩罚,规则就是这样,我们应给遵守好。

大学生创业心得体会篇(3)

通过与创业村官交流沟通,聆听典型使我明白,创业绝不是纸上谈兵,亦或是空有一番创业热情。要想创业,并且取得成功,前期的准备一定要充分,所谓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前期的准备琐的过程,首先就是要有创业想法,想创业,才能考虑创业项目的选择,我们必须结合自非常重要。创业是一个艰辛而繁琐的专业知识和各方面的能力,不断加强自身创业能力的学习,只有认识自己,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认识其他事情,才能准确地把握创业的脉搏。

能创业,有创业的方法

有了创业的想法,必须付诸实践。在确定创业方向后,我们要根据自己所处环境,立足村情实际,利用地理优势、资源优势等资源,创造有利条件,有效地找准创业项目。同时我们可以利用网络、远程教育和农家书屋等途径,多方面、多角度查阅资料,调查研究,整合资源,摸索适合自己的创业方式、方法。

大学生创业心得体会篇(4)

2心理资本引入高校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载体,高校依托专业、系统的创业教育培训课程,帮助大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增强创业技能、塑造良好心理品质。高校创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较短,1998年清华大学率先开设了“创新与创业管理方向专业”课程;2002年4月,教育部选定九所高校作为试点,创业教育也逐渐纳入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中。“现阶段我国的创业教育侧重对大学生创业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对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的培育重视程度不足,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创业教育体系势在必行。”[3]2.1大学生创业面临心理考验。2.1.1自我认知力面临考验合理的认知是做出正确选择的前提条件,包括自我的认知以及对创业活动的认知。大学生面临人生道路选择时往往充满恐惧,具体表现为对自我能力的否定,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无限放大而引发的悲观、抑郁情绪;或基于不合理的自我定位,高估自身能力而出现的自负心理,一旦遭遇挫折就一蹶不振,走向另一个极端。2.1.2情绪调控力面临考验不良情绪是指个体在遭受客观刺激后所产生的如焦虑、抑郁等情绪体验。根据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大学生心理发展处于成年早期,尚不成熟且容易产生不良情绪体验。“创业不仅要求创业者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更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4]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难免遭遇挫折,创业的艰辛和困苦容易引发其焦虑、抑郁情绪,此时自我情绪调控力的缺失,将会导致大学生创业者对未来失去信心和希望,一旦不良情绪占主导,则会阻碍创业进程,甚至导致创业失败。2.1.3创业意志力面临考验坚定的意志是创业走向成功的关键。拥有创业动机并取得成功的创业者往往凤毛麟角,原因在于创业者在创业初期可能面临:工作时间长、工作人员少、创业资金不足、人脉资源短缺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面对长期的创业压力,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坚定的创业意志,是大学生创业者克服困难并取得创业成功的关键。2.1.4抗压能力面临考验一项针对“90后”大学生抗压能力的报告显示,72.3%的人表示在遭遇挫折后心里会留下阴影。个体在成长的关键时期缺乏必要的挫折教育,抗压能力弱,一旦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目标未能实现便会产生挫败感。创业活动中,创业者可能面临各方的压力甚至失败的风险,这将对90后大学生的抗压能力产生巨大考验。2.2心理资本在大学生创业中的调节作用。2.2.1自我效能坚定创业选择“创业自我效能感,指创业者对其创业能力的自信,相信自己能够通过行动在创业活动中取得成功。”[5]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影响,首先表现为是否选择创业,研究表明,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更能激发个体的创业动机;其次,自我效能感还影响着创业者的思维模式和情感反应模式,拥有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具有更开阔的思维,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在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创业环境中寻找创业机会。2.2.2希望品质激发成就动机希望是基于对成功的感知和体验之上的一种积极的动机状态,具体指个体通过制定可行且具备挑战性的目标,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目标,在大学生创业活动中表现为创业的成就动机。创业过程充满了艰辛,高的成就动机能够帮助大学生创业者在艰苦的环境中激发创业潜能,保持创业激情。因此,希望品质是大学生创业走向成功的动力源泉。2.2.3乐观心态引导积极归因乐观是指“精神愉快,对事物发展充满信心”,通常表现为对事物结果的积极归因和预测[2]132。乐观者通常具有较强的受挫能力,能够对负性事件进行客观归因和积极预测;乐观者在取得成绩时,能够归因为自身努力的结果,提升自我效能感。大学生创业者应时刻保持乐观心态,正面应对创业过程中遭遇的负性事件,能够在创业取得成果时充分肯定自己的能力,为创业成功奠定基础。同时乐观能够给创业者带来积极的心理预期和暗示,缓解创业中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提高创业成功率。2.2.4坚韧性塑造意志品格“坚韧性指个体在遭受挫折、陷入困境之后,能够快速恢复状态,抵抗压力。”[6]研究表明,成功的创业者比遭遇挫折而中途放弃的创业者具有更强的心理坚韧性。韧性强的创业者能够灵活地处理问题与矛盾,采用积极策略应对创业环境的变化。大学生创业者面临巨大压力或陷入困境时,坚韧性是其进行心理调节和压力应对的有力武器,能够帮助他们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完善人格、收获成长,最终取得创业的成功。综上所述,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坚韧性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有力支撑。四要素相互渗透、协同作用,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信心,坚定意志,减少创业过程中出现的焦虑和不安情绪,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问题,探索解决的方法,取得创业成功。

3心理资本引入高校创业教育的策略

3.1优化创业指导课程,增强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创业教育课程是传递创业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塑造创业品质的主渠道”[7]。高校应建立跨年级的、有区别的、针对性强的创业指导培训体系。首先,在学生入学时通过专业测评软件对学生性格、气质、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帮助学生准确定位,进行合理的职业选择和规划;其次,开设GYB、SYB等创业意识培训班,将有创业意愿的学生编成新的班级。班级按级别、分层次开设不同的培训课程,包括从创业意识的萌芽到具体的创业项目的拟定,帮助学生对创业过程作整体认知,针对有较成熟创业想法的学生作细化指导。同时,班级同学可彼此交流、互相鼓励;最后,模拟创业过程,将创业意向具体化,引导学生从创业构想、市场调查、创业策划、投入运营等步骤进行创业过程模拟。通过有规划、有步骤的创业指导课程,帮助大学生创业者进行合理的自我定位,增加对创业的整体认知,增强自我效能感,为开启创业之路做好充足的准备。3.2丰富创业活动形式,增加大学生的成功体验。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高校在创业教育体系中应融入特色创业活动内容,营造创业氛围,帮助大学生获取自我认同感,积累成功体验,提高创业的成就动机。高校应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色,丰富创业活动形式,如举办创业模拟大赛、金点子大赛等;邀请知名成功创业者做客校园大讲堂;开辟校园创业孵化中心,组织开展创业孵化项目;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形成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良好氛围。开展特色活动,一方面能开拓大学生的视野,活跃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创业活动。另一方面在创业实践中大学生创业者可以借鉴前辈的经验和教训,增强创业的成就动机,不断积累创业心理资本。3.3心理辅导与创业指导有效结合,缓解大学生创业压力。创业活动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考察,充实理论知识和锻炼实践能力是关键,除此以外,高校还应注重对大学生创业者心理素质的培养,将心理健康课程与个性化的心理辅导相结合,双管齐下,有效缓解大学生创业压力。具体来说,心理健康课程可以分为理论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环节应紧扣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分析不良情绪及不恰当的压力应对方式带来的危害,教授大学生运用合理情绪疗法、放松训练等心理学方法,采取自我领悟和放松的方式应对外界压力,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困难;实践教学环节中,以素质拓展训练的形式,将心理教学融入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增加创业心理资本。心理的个性化辅导则是依托高校心理咨询中心,提供面对面的心理咨询和服务,有效减轻大学生的心理负担,缓解创业压力,帮助他们正确面对问题,坚定意志,增强坚韧性。3.4高校学生职能部门有序对接,完善大学生心理培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与就业指导中心作为高校重要的学生工作职能部门,分别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在高校着力培养心理素质好、综合能力强的创新创业简称“双创”型人才的背景下,心理健康中心与就业指导中心的有序对接是高校完善服务育人功能的趋势和必然要求。首先,利用高校创业教育平台,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创业指导工作室,协同发挥作用,完善大学生心理资本培育;其次,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鼓励高校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创业指导师的培训和学习,着力培养综合性、全能型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发挥他们在大学生创业中的教育、引导作用;再次,以心理健康教育与创业指导工作室为抓手,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创新指导形式,加强高校教师与大学生之间沟通,帮助大学生积累创业心理资本,为创业成功奠定基础。

4结束语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体系尚不完善,大学生创业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心理资本的引入能够帮助我国大学生顺利应对创业带来的心理考验,弥补现阶段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不足。因此,高校应以大学生创业现实需求为导向,积极有效地对大学生开展创业理论教育和创业实习、实训,不断完善高校教育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帮助大学生积累创业心理资本。心理资本理论的引入是完善高校创业教育体系、丰富创业教育内容的必然要求,心理资本的培育是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之一。

作者:谭珊 单位:湖州师范学院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田常华.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困境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32):107-109

[2]张晓敏.基于心理资本理论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1(14):

131-133[3]刘晓东.马聪,张剑.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与模式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477):63-65

[4]刘旭.论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162-163

大学生创业心得体会篇(5)

目前,学术界对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主要集中于创业心理品质的现状分析和培养路径探讨,而对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内在结构进行深入研究的成果还很少。本文在借鉴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影响因素,并从内驱力理论入手对大学生创业心理产生过程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不争的事实: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困境

高校扩招后,我国大学生人数增速极其迅猛,就业形势日益严峻。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631万人,比2009年增长了20万人,整体增长趋缓。教育部2011年高校就业目标工作任务也将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纳入工作重点。与此相比,社会需求增长缓慢,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高职院校建设发展的关键。从社会环境看,在社会上存在“用人高消费”情况下,高职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如本科生、研究生,甚至不如中职生。关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比较公认的说法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但是从调查情况来看,出于生存的压力,许多高职毕业生从事的是初中毕业生就可以胜任的普通工作岗位,或者与没有学历的打工者处在一个职业群体中。工作待遇低于高职教育期盼,用非所学。

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生源现状和毕业生的价值取向看,部分毕业生创业心理浮躁,功利主义倾向明显,追求高收入,以经济价值来衡量个人价值。以报酬的多少作为择业的唯一标准,错过很多适合自己发展的就业机会。同时,高职毕业生普遍综合素质不高,很多学生从小生活在比较安逸舒适的环境中,动手自立能力差;安于现状不求进取,导致了在求职就业中的弱势地位。

二、被忽视的问题: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心理现状

创业心理素质,既可以指人的素质中有待开发的创业心理素质潜能,又指已经内化形成的人的创业心理素质;既可以指个体创业心理素质,也可以指群体创业心理素质。

1.信念中缺乏坚定和理性认识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大学毕业生实际进行创业的不到2%。绝大多数大学生之所以未进入创业天地,主要是缺乏对创业的理性认识。他们当中,有的人有畏难心理,认为创业高不可攀,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迈出创业的第一步;有的人有无助心理,想创业但缺乏足够的创业能力,不知道如何去创业;有的学生盲目乐观,好像人人都适合创业和有能力创业,对创业的期望值很高;还有的学生因找不到工作,才被迫选择创业,把创业当作规避就业的手段之一。

2.激情中缺乏耐心和顽强意志

一方面,当前高职大学生创业者缺乏一颗持之以恒的进取心。他们虽然聪明灵活,但依赖性强;虽然有理想抱负,但抗挫折能力不强,所以一旦在创业过程中遭遇困难和挫折,往往情绪低落,无法自拔,一蹶不振。另一方面,缺乏自律的坚定意志。市场经济是道德经济,市场垂青遵守游戏规则的人,违规获利者也许能暂时成功,然而最后的成功应属于以德获誉、以诚取信的人,最后的成功,不仅是创业的成功,也应是做人的成功。

3.创新中缺乏经验和魄力

高职大学生们虽有创新精神但缺少经验,对行业的运作规律、要求、技术、管理都不太熟悉。有的大学生自卑胆怯、患得患失,不愿为也不敢为,缺少果断尝试的胆识,严重阻滞了创业向成功的方向发展。

三、一个概念:创业心理的构成

国内一些学者在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创业者的心理品质进行了探讨。韩力争将大学生的创业心理素质归纳为四个维度:创业动机、创业能力、创业人格和创业相关知识。贾少华通过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创业者的跟踪调查和访谈,认为创业心理品质包括:不断坚持、顽强不屈;脚踏实地、甘于平凡;勤于学习、自省自修;自信无畏、乐观豁达;开拓创新、胆大心细;善于沟通、为人热情;认真做人、诚信经营等。杨颖分析了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特征,包括开拓创新、竞争进取;自信果断、坚持不懈;乐观开朗、沉着应对、团结协作、踏实肯干等。刘旭认为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品质应包括创业信念、创业意志和创业个性等内容。余可发认为,大学生应具备不畏困难、不怕挫折、能够与他人及社会和睦相处等良好的心理素质。总体而言,由于研究视角的差异,不同学者对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内在结构的研究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

借鉴上述研究成果,并结合对部分成功大学生创业者的访谈,本文认为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心理构建主要应包括期望、自我效能感、能力、兴趣4个方面。

四、一个心理模型:创业心理的产生过程

根据驱力降低理论,通过整合创业动机因素、个体认知因素及环境因素,并分析各因素对个体心理的影响,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创业心理产生模型(图1)。该模型表明:

图1 创业心理产生模型

创业心理产生是一个可控制的过程。创业心理产生过程包括成功体验、创业唤起和创业心理的产生三个阶段。通过心理训练有针对性的对自我效能感、个人期望、能力、兴趣进行统合,以获得成功体验从而唤起对创业的渴望,在外部环境和机会的作用下,就产生创业心理。

创业唤起因素影响创业机会识别、创业心理产生,而外部环境因素一方面通过直接作用创业机会识别影响创业心理产生,另一方面通过调节创业唤起因素、认知因素对创业机会识别、创业心理产生影响。

创业心理成功体验的产生,主要是通过团体心理训练活动对自我效能感、个人期望、能力、兴趣进行有机统合,有针对性的获得创业人格特质因素和认知因素,并在不同类型的活动中,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体验,以唤起创业心理。

具备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是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心理基础。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是一项牵涉面广的复杂系统工程,还需要政府、高校、家庭以及大学生本人等多主体的共同长期努力。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201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文件.

[2]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

[3]黄志刚,张汉龙,孟鹰.大学生创业现况分析及发展对策[J].科技广场,2005,(9).

大学生创业心得体会篇(6)

近年来,我国高校在校生规模急剧增加,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就业竞争日益激烈。为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从2002年开始,中央和地方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鼓励大学生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2009年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2008-2009年度中国百姓创业致富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只有2%-3%。因此,研究大学生创业资源禀赋的运用与开发,引导大学生理性创业,对于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因素

大学生有理想,有激情,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但创业意识不强,或者创业比较盲目,即使创业,真正能够生存下来,稳定经营,持续发展的寥寥无几。究其影响因素,可从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自身因素制约

1.创业思想认识不清。何谓创业?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很多大学生并没有真正认识清楚。一方面有些学生对创业的认识过于理想化、简单化,对自身的创业基础条件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科学评价,由此而产生的非理性“激情创业”很难经受住挫折的考验,创业的“短命”现象在所难免。另一方面还有很多学生缺乏创业意识,看不到自身的资源优势,面对创业机会顾虑重重,不能抢抓机遇,不敢承担创业所带来的挑战,甚至认为创业只是那些找不到稳定工作的人的无奈之举。

2.创业社会资源不足。大学生创业需要获得包括所在学校、政府主管部门、客户方、供应商、团队成员、亲属朋友等构成的社会关系网络的支持。社会关系网络成为大学生创业的社会资源,拥有较强的社会资源意味着有更多的渠道吸纳创业资金、获得政策支持和降低创业风险。大学生获取创业社会资源的先赋性因素主要表现为亲缘、学缘和业缘关系。但是由于大学生群体属于在校或走出校门不久的创业者,除了亲缘和学缘方面的部分资源外,在业缘方面的资源非常有限,因此影响和降低了大学生创业的信心和创业的成功率。

3.创业素质欠缺。创业素质是以个体先天禀赋为基础,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在创业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身心要素的总称。大学生创业素质不强一方面表现为创业心理品质不健全,比如坚韧性不够、性格弱点等先赋缺陷,他们对能否进行自主创业缺少自信,内心充满矛盾和焦虑。另一方面则表现为综合能力较差,比如判断能力、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等。大学生为自身的创业能力不高而感到苦闷,对创业前景把握不定,显得迷惘,意志不够坚强。

(二)外部条件影响

1.高校对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高。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主要是以“就业型”人才为导向,缺乏对创业型人才素质培养的要求,未能全面系统地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具体表现为,创业教育很难进入主流教育体系,一些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健全,个别学校没有设置创业教育类课程,即便有的高校开设了创业方面的课程,其内容也多局限于企业管理类课程,或者是一两门选修课,而忽视了最重要的创业前期和初期所需的相关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开发,导致大学生创业知识结构不合理。一些高校偏重于就业率的考察,而忽略了在校园文化环境中塑造创业文化气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2.家庭对子女创业支持力度不够。家庭对大学生创业素质的养成有着更加深厚的影响和渗透作用。但是,由于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缺乏理性的规范和科学的关照,对孩子百般疼爱,在家长这些教育方式下,学生习惯于安排舒适的生活,没有挑战和竞争的工作,其独立成长的体验被无意剥夺了。从而,抑制了学生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养成。从中国社会现实来看,多数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份安稳的工作,而不要一进社会就承担太大的风险。家长以及亲朋好友的这种潜在的对创业畏惧的心理氛围对大学生创业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也反映出传统的家庭价值导向对大学生创业的负面影响。

3.社会创业扶持体系不健全。近年来,我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对鼓励大学生参与创业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学校与社会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帮扶方面缺乏有效的衔接,在创业扶持体系建设方面缺乏整体性,导致大学生在创业项目设计、创业项目培育和创业项目实施等各个阶段未能完全获得对应的指导和扶持。清华大学中国创业研究中心的“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要点”中指出,中国的创业环境在GEM的37个参与国家和地区中排在23位,属于中下水平。客观的说,学校和社会为大学生提供的创业实训基地和创业项目孵化平台偏少,大学生创业活动在融资支持、市场准入等方面的配套政策缺口明显。市场准入标准过高,创业启动资金筹措困难,市场竞争规则不公平或不规范等现象,都会抑制大学生的创业激情,最终导致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降低。

二、大学生创业资源禀赋

大学生创业资源禀赋是指创业者所具有的与创业相关的自身素质和外在关系的总和。其中自身素质即创业者人力资源,外在关系即创业者社会资源。

(一)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源

创业学视域的人力资源是指创业者自身素质条件。即创业者的先天气质禀赋和在接受教育、参与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创业意识、创业的心理品质、创业知识和创业能力等自我资源禀赋。创业人力资源的生成受个人的先天气质禀赋和后天生活经历、教育环境的影响,导致不同个体的人力资源是有差异的。创业人力资源的差异将影响个体对创业机会的感知与评价,即创业者对机会的期望以及对机会能否弥补开发成本的评价,创业人力资源禀赋高的个体更容易发现机会、评价机会和把握机会。

(二)大学生创业社会资源

创业学视域的社会资源是指创业者所拥有的外部支持条件。社会资源是创业者个体从其拥有的关系网络中获得的,并从这些关系网络中衍生出来的现实和潜在的资源的总合。大学生创业社会资源包括创业者的资金资源和创业者的公关资源。

资金资源即创业者获得创业资金的渠道,包括创业者及合作者的存款及等价的产权以及贸易信贷、银行贷款、亲友借款等外部投资。公关资源即创业者获得人际支持的强度、广度的可能性,公关资源之所以会成为影响创业活动的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来源,主要是由中国社会文化的内在结构所决定的,亦即“人情”在中国社会人际交往中的普遍性。大学生创业公关资源的主要表现为亲缘、学缘和业缘关系。亲缘关系主要指的是家庭及其扩展开的关系网络,具有先赋性特征。学缘关系指师生之情,同学之缘。对于现代社会来说,师生、同学甚或是校友关系具有人际关系纽带的作用。业缘关系则主要是指创业者与行业相关者之间的人际关系。例如与行业技术人员、投资融资方、销售客户等相关人员以及行政主管等部门的关系等。

社会资源在很大层面上决定大学生创业的持久性,社会资源禀赋高的大学生更容易获得较好的资金、客户等经营环境。从大学生创业的实践过程出发来分析社会资源的获取过程及其特征,显然亲缘关系、学缘关系占有主导作用,而业缘关系相对薄弱并滞后,但亲缘关系、学缘关系有可能对业缘关系产生牵动作用,创业者可以在亲缘、学缘关系的支撑下扩展业缘关系,并获得一系列社会资源的支持。

三、提升创业者资源禀赋的创业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等教育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本文认为,高校创业教育应当针对提升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源和改善大学生创业社会资源来实施,促使大学生所持有的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转换为创业资本,达到引导大学生理性创业和成功创业的目的。

(一)大学生创业人力资源培育

1.理性创业意识教育。创业意识是大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创业能力形成的动因。它由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世界观等几个方面组成,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驱力。凡成功的创业都建立在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的基础之上,因此创业意识的教育不应只局限于积极创业意识的培养,更要培养学生承担社会责任、承担创业风险的理性创业意识。要结合创业的实际需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能力素质条件和个人兴趣,学会客观评价、运用自己的创业资源禀赋,只有这样才能为创业活动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创业心理品质教育。创业是艰苦的,创业过程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甚至有失败的可能,所以在创业过程中必须拥有良好的创业心理,最为重要的是柔韧性和灵活性,面对逆境能够坚韧,面对变化能够灵巧应对。创业心理品质主要由意志和情感组成,包括独立性、适应性、合作性等。在创业教育中应注重意志力和情感调节方面的培养,根据学生不同的气质性格特点,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社会,使之扬长克短,富有决心、恒心和创造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意识,形成吃苦耐劳、谦虚宽容、坚忍不拔的创业心理。

3.创业基本能力教育。创业基本能力反映了创业者所具有的智商和情商,是一种高层次的综合能力。创业基本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包括基本的从业能力、理财能力、企业经营能力以及把政府政策、法规运用于本行业实际的能力。方法能力包括谋划勾勒创业蓝图的想象能力、接受和处理事物的决断能力、捕捉商机的洞察能力、创造性整合资源的能力等。社会能力是创业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行为能力,主要指与非智力因素有关的能力,如企业组织、人际交往、自我约束、适应变化和承受挫折的能力等。高校创业教育应当针对创业基本能力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和创业实训活动方案。

(二)大学生创业社会资源培育

1.大学生社会资源认识教育。创业社会资源是由创业者个人和社会所形成的关系网络中获得的,大学生创业的关键是对社会资源的认识和运用。因此,需要提高大学生对社会资源的认识与把握能力,高校要通过创业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社会资源。通过开专门设课程、举办创业形势报告会、创业政策讲解课等形式,讲授、宣传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外部资源环境,其中包括政府推出的一些减免税收、创业援助、创业贷款、社会保障等方面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使大学生清醒认识创业过程需要的资金资源和公关资源,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寻求并合理运用资金资源和公关资源。

大学生创业心得体会篇(7)

[摘要] 创业心理资本是个体在创业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心理状态,是创业者的重要心理资源。通过分析创业心理资本的内涵和构成要素,认为政府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关注,完善政策支持,将大学生心理培育与开发纳入到社会公共服务建设和公共服务事业中,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心理资本的重要作用,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系统举办大学生创业者心理培训;高校要关注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培育和开发,发挥课程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搭建创业实践平台,以市场变化及其趋势为背景,从微观企业的角度出发,融入企业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大学生应增强心理修炼的主动性,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效能,学会积极归因,提升心理韧性,自觉培育与开发创业心理资本。

[

关键词] 创业政策;大学生创业;创业能力;心理资本;心理修炼

[中图分类号] G40-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2?0030?03

[收稿日期] 2014-11-29;[修回日期]

2015-01-20[基金项目] 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干预与开发策略研究”(13080033)

[作者简介] 刘素婷(1964-),女,河北唐山人,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医学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经济管理

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据统计,2014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727 万人,比上年多出28 万人,大学生就业总量压力持续加大,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大学生就业形势仍然严峻。为支持大学生创业,政府相继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由于创业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事业,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象牙塔里走出的大学生来说,创业将会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更严峻的挑战。培育与开发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激发大学生内在的积极心理品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培育与开发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的意义和作用

任何企业的建立和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这就需要创业者必须具备强大的心理抗压能力。创业心理资本是促进大学生个人成长和创业绩效提升的关键心理资源,它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培育与开发创业心理资本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内在潜能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但并不是每个创业者都能充分发挥潜能和施展才干,只有那些具有创造力、智慧和韧性等积极心理状态的个体,才会努力去挖掘自身资源。培育和开发大学生的积极心理状态,可以使大学生充分认识自我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创业绩效。

(二)培育与开发创业心理资本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抗挫能力

创业心理资本能够使创业者增强自我效能感、抗压能力和乐观精神,使大学生创业者面对各种考验,都能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创业前景充满信心。即使遇到问题和困难,也能及时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创业风险和挑战,必要时选择新的路径和方法,解决遇到的困难或挫折,努力实现成功创业的目标。

(三)培育与开发创业心理资本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竞争优势

心理资本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在就业创业环境严峻、竞争异常激烈的形势下,培育与开发创业心理资本是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渠道,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创业者对创业环境的适应性,促进他们改善自我认知,增强自我效能,实现自我超越。

二、创业心理资本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一)创业心理资本的内涵

创业心理资本是指能够满足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情感要求并促进创业成功的心理资源总和[1],是个体在创业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心理状态及建设性力量,是创业者除了财力、人力、社会三大资本以外的第四大资本,也是创业者最具竞争优势的前瞻性资本。创业心理资本具有投资和收益特性,可以通过特定方式进行投资与开发,将其潜力挖掘出来,而使个体获得竞争优势。创业心理资本所包括的积极心理能力,能够使创业者对创业充满信心,即使在不确定的条件下,也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对创业前景充满希望。

(二)创业心理资本的构成要素

创业心理资本包括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韧性、感恩、包容、诚信等基本要素。具体来讲:① 自我效能是创业者在全面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对自身潜能的充分认可,并由此激发个体调动资源去成功实施某一活动的强大信念,是个体自信的表现[2]。② 乐观是创业者的一种最为积极的归因模式和归因风格,乐观的人总能够对当前和将来的成功做积极归因,引起正向的情绪,增强自我效能感。③ 希望是创业者坚持创业目标和坚信创业目标能够实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创业成功的动因,也是创业过程得以激活、拓展和提升的基础。④ 坚韧是创业者毫不动摇、坚持不懈地去实现既定目标的态度,当遇到问题和挫折时,能够让个体很快恢复积极的情绪状态。⑤ 感恩是创业者觉察和感激生命积极机能的生活取向。个体积极生活取向的感恩是一种生活智慧,更是成就创业成功的支点。⑥ 包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是个体精神的成熟和心灵的丰盈,包容有利于创业者凝聚人心,增强团队战斗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⑦ 诚信是创业者健康人格的道德基石之一,良好的诚信品质是创业者创业成功的关键性因素,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在创业过程中,以上这些要素以协同的方式对个体发挥作用,使创业心理资本增值,促进大学生实现成功创业。

三、培育与开发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的策略

近几年,政府和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大学生创业心理状况还是比较令人担忧,存在着创业期望值过高、急功近利、盲目乐观、自卑、受挫能力差等诸多问题[3],导致大学生在困难面前容易退缩,甚至放弃创业。基于此,关注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可以从政府、学校和学生个体三个层面入手:

(一)从政府层面培育与开发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

政府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关注,发挥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创业的正功能。一是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完善政策支持,将大学生心理培育与开发纳入到社会公共服务建设和公共服务事业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大学生心理培育与开发提供制度和资金保障。二是加强对心理资本内涵及其作用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心理资本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学会自发运用心理资本,激发自身潜能。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业的、稳定的、高水平的从业队伍,多途径、多形式满足大学生创业心理成长的需要。四是系统举办大学生创业者心理培训,使大学生了解、学习提高心理资本的方法和技巧,培育和开发大学生创业者的心理资本,为大学生顺利创业创造有利条件。五是建立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的心理关爱支持体系。充分调动相关部门、民间组织、志愿者等资源,开展创业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疏导服务,支持和帮助遇到创业困难的大学生,缓解内心的焦虑与紧张,渡过创业难关。

(二)从高校层面培育与开发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

我国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除关注创业知识技能层面的教育外,更应重视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力量的培育,关注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培育和开发。一是发挥课程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通过专业教育、思想教育以及相关课程渗透,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形成积极的创业心理,提升创业机会识别能力和创业风险感知能力,克服创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4]。二是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实践是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高校应转变观念,主动走向社会,走进市场,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开拓视野,积累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在实践中经受考验,为成功创业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三是校企文化互融,以市场变化及其趋势为背景,从微观企业的角度出发,融入企业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增强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适应性和合作性,激发大学生的希望、乐观等积极品质,积累积极心理力量。四是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成功大学生企业家的创业体验最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共鸣。高校应大力宣传大学生创业成功人士的典型事迹,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同时要搭建沟通交流平台,让大学生与成功人士零距离接触,增强他们创业的信心。五是加强大学生创业心理辅导。多渠道向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分析创业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心理问题,改变认知模式,促进大学生将所学心理知识内化为创业心理资本,有效释放心理压力,疏导负性情绪,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竞争能力。

(三)从个体层面培育与开发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

创业者是指创业活动的推动者,成功创业需要大学生个体具备较强的创业内驱力。大学生应增强心理修炼的主动性,自觉培育与开发创业心理资本。一是正确认识自我。只有充分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己,才能更好地把握自我,明晰符合自我需要的目标,找到成功的方向,更可以根据自己的优缺点,提出改善的步骤及方式,促进自我心理疏导能力养成[5]。二是增强自我效能。创业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遇到困难也在所难免。这就需要创业者在所有情况下都能相信自己的潜力和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遇到的任何问题。三是学会积极归因。面对创业困难和挫折,学会积极地归因是大学生成功应对困难和挫折的必要基础。对于成功,学会进行内在地、稳定地归因,肯定自己,对未来的创业活动充满信心;对于失败,学会进行外部地、可变地归因,维护自尊,看到希望,让自己能够保持原有的努力状态。四是提升心理韧性。心理韧性是大学生应对压力、挫折或逆境等消极心理事件的能力。在困难和挫折中获得成长,并实现超越,这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大学生要把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作为磨练意志、增强心理承受力的锻炼机会。五是培育积极心态。心态是控制创业心灵平衡的砝码,是大学生创业者理智步入成熟、走向成功的基础。大学生要把调整心态作为每天的必修课,始终保持学习的心态、感恩的心态、积极的心态、付出的心态、合作的心态和坚持的心态,积极在实践中锻炼成长,让人生实现从平凡到卓越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高娜,葛崇勋.从心理资本视角看高校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培训模式的新构建[J]. 考试周刊,2010(45):180-182.

[2] 孙敬娜.心理资本干预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作用机制研究[J].职教通讯,2014(20):70-72.

[3] 陈亚.心理资本视角下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育[J].学理论,2012(34):254-255.

大学生创业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4-0038-01

党的十报告指出: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同时,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这就意味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终极建设目标是要获得全社会的认同和接受。在这个理论实践过程中,大学生的认同对我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力是不可小嘘的。

随着高校扩招、社会就业压力增大等等原因,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不断升级,因此新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创业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也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建设提供了一个更新、更直接的有效途径,所以探讨该理论体系在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的实践意义和具体实施是有必要的。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实践意义

马克思主义观点中“人的全面发展观”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原则,更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观。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是社会观的理论创新,更是教育实践上的思想指南。

目前,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党的十明确提出要加大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支持力度。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创业教育已取得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普遍共识。广义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是指从大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开发和整合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思路出发,对大学生进行的以创新和创业精神为核心、以创办企业为载体、以创建事业为最终目标的创新教育活动。在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全社会形成一种新的人才观。该研究不仅能培养大批创业型精英,并造就大量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中坚力量,同时促进全新人才观的形成。

(2)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创业教育包含了专业教育的大部分内容,并与其相互渗透在整个高等教育过程中。同时,通过理想信念教育的影响,引导受教育者树立符合我国当前社会要求的创业奋斗目标。并借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反作用,激励大学生们更好、更扎实的学习和专研专业理论,进而为构建我们创新型国家培养成百上千的高素质创业人才。

(3)有利于充实大学生创业教育理论,创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容,改进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方法,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丰富大学生多元化的教育活动,同时充实、印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2 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实施

(1)教育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丰富的内涵,其中不仅包括一定的理论深度、历史文化沉淀,还具有理想的设计与价值体系。所以要实现该意识体在创业教育过程中转化为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指导思想与精神动力,首先需要一个认知了解的过程,然后才能取得大学生们的认同。而这些都始于对大学生们的教育引导,必须借助各种教育手段的力量来实施。在给予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引导他们构建正确的价值体系理论基础。

(2)环境营造。校园环境是大学生成长的沃土,也是教育实践的基地。尤其是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创业教育过程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校园环境建设。对学生在情感上要加强引导,在思想上积极互动。逐渐的将理论灌输过渡到学生们的创业实践体验,不断尝试从课堂空间拓展到与社会接轨。在营造校园外环境的过程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渗透到创业教育的各个方面。

(3)道德规范。从内容上看,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宏观层面涉及创新创业精神、知识和实务,在微观层面深入到了创业过程中各个细节。所以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升为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道德规范,不能只依赖于生硬的思想道德说教,而是要联系大学生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各种利益矛盾。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寻求创业教育过程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规范作用点。

近年来,党和国家不断关注高校的思政工作,虽然大学生的思想工作已逐渐取得一定的实效,大学生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感越来越高,但是在对于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或创业教育过程中,还是能发现不同程度的核心价值观偏差问题。因此,为了更好的为我们国家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何充分发挥其实践性是高校创业教育的当务之急。

大学生创业心得体会篇(9)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05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在改革开放的作用下不断完善起来,很多大学生就业不再拘泥于招聘会,而是选择自主创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自主成功创业的重要因素。但是,大学生创业在我国还处于尚未成熟的阶段,因此存在较多问题,使得大学生的创业并不是十分顺利。因此,采用有效的对策解决创业中出现的问题,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大学生创业的必要性

创业要求创业者要有责任心和具备拼搏的精神,而大学生是最有朝气和干劲的年轻人,而且他们在大学里学到了很多的专业知识,在技术上有优势,拥有了智力的资本。而且大学生通过自主创业,可以锻炼学生的挑战传统观念和行业的精神,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可以将自己学到的东西学以致用。另外,大学生的家庭负担较小,可以获得学校、社会、家庭的支持,而且国家有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的全方位扶持的相关政策,可以让大学生创业变得更加有保障。

二、金陵科技学院创业中心简介

金陵科技学院的创业指导中心始建于2011年,是我校坚持服务南京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创新创业型城市发展定位,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举措。创业指导中心大力倡导“创造就业岗位”的创业教育理念,致力于使大学生“不仅仅是工作岗位的消耗者,而更多地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围绕学生创新创业践行能力的培养,积极贯彻实践育人的方针,着力培养我校在校大学生的创业精英。目前,在我校已经形成了大学生的创业高潮。创业设计的行业和领域越来越多,创业收入良好,较为典型的创业项目有《金科数码联盟自主创业》、《创立C.E.O.珠宝工作室》、《精雕细刻淘宝店》、《同程旅游》、《泰迪之家动漫主题咖啡厅》、《文鼎一卡通》等等,在创业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赚得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还锻炼了工作能力和社交能力,使自己变得更加坚强和自立。

三、大学生创业中存在的问题

我校大学生创业工作进行得较为顺利,但是通过对创业指导中心的大学生创业者进行走访和交谈,并对创业中心的管理者进行访问,以及我校中心的运转情况和学生所反映的问题,认为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仍面临许多问题,亟需解决。

1.缺乏相关政策和舆论的支持。政府本应该是大学生创业的坚实后盾,而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政府给与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较少,优惠政策也不十分全面,在落实过程中,有些政策难以落实或者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使得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并未受到实实在在的扶持。从社会舆论角度来说,只是把眼光集中到大学生就业率上,而有的单位甚至将自主创业的大学生看做是逃避就业的人员。有的学校为了提高本校的就业率,并不是十分支持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另外,许多学生和家长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他们认为毕业的大学生就应该到单位工作,否则就是被社会不认可的表现,所以使得大多数毕业生在毕业季还是将到单位就业作为首选。

2.缺乏大学生创业知识和能力的培训。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大学生创业者都认为创业的前提是要进行较为系统的创业能力培训。创业者认为,培训内容应该主要从企业的管理、市场的营销手段、交流技巧、财务分析等方面入手。而现阶段,大学生的创业知识一般都是通过媒体、社会宣传还有朋友、老师之间的相互交流获得,教师对学生缺乏系统的授课过程,这使得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变得十分迷茫,不知从何处下手创业。而对于已经开始创业的大学生,由于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保证其长期发展下去,更应使得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管理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可是对于这类的培训,学校和社会提供的并不是十分充分。即使社会有相关培训机构,但是培训费用较为昂贵,使学生望而却步。所以如果只是依赖于创业指导培训中心的培训,是远远不够的。

3.创业资金匮乏。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来说,最直接也是最棘手的问题就是资金的匮乏。我校学生开展的创业项目《窝仔》的失败,主要就是由于资金出现了问题,由于要做一个平台,需要强大的技术部门来支撑,而技术部门的开销极大,工资水平也较高,没有融到足够的资金,仅仅依靠销售所得的利润,难以使公司得以存活。因此,创业从最初的启动资金到中期的平稳运行和发展,最后到市场的扩大,都是需要大量的资金的。而大学生创业的资金大多来源于家庭和自己的积累,这样提供的资金十分有限,从而限制了创业项目的发展。

四、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对策

1.转变教育观念,家长给与创业者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有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自己的家庭,因此家庭的教育观念对学生的创业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为此,应让家长通过多种媒体和渠道充分地了解创业的优惠政策,从而转变自己的传统观念,帮助自己的孩子塑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价值观,鼓励孩子进行大胆的尝试,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在创业过程中,给与一定的经济资助,并时刻关注孩子的创业情况,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并给与一定的指导,为他们解决困难。

2.高等院校需建立一套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大学生的创业离不开高校的教育,因此,作为高校,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自己在大学生创业中的重要作用,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地调整创业教育目标,完善创业教育体系,为学生构建一些较为系统和科学的创业课程,并发展一支具有创业教育经验的师资队伍,对大学生的创业进行良好的规划,为学生提供一些创业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思维模式,从而提高其创业所需的各项技能和应具备的创业能力。

3.政府部门应不断健全相应的基础设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这些年政府部门不断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力度,出台了一些促进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为了顺应时代潮流的变化,更深一步地促进大学生创业,应该不断地建立和健全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从创业的服务体系和政策出发,建立符合大学生特点的创业奖励激励机制,帮助大学生排除创业困难。此外,政府部门还应该加大对大学生创业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创业也成为社会文化的内容。

4.社会各界应给予大学生创业者大力的支持。作为大学生来说,他们是刚毕业的学生,社会经验和创业经验几乎为零,他们的创业项目存在一定的风险性,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还要承受较大的心理负担,所以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和协助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社会应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鼓励他们创新并允许他们失败的宽松氛围,还应该担任一定的社会责任。可以搜集大量创业信息、树立创业模范、宣讲创业故事,将其通过互联网和各种电视报纸媒体进行创业工作的宣传,使广大社会群众对创业的认识得到提高。与此同时,还应该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支持,可以让大学生走访一些知名创业企业,从而使其进行学习,并从中积累经验。

5.大学生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自己的创业能力。作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从自身来说,应该转变自己的传统就业观念,及早地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地寻找一些创业实践机会,培养自己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并树立一定的责任心和信心,不断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和精神,在创业过程中应具备一定的冒险精神和创新精神,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和工作能力。对于社会举办的创业活动要积极地参加,为自己创业积累经验,为成功创业做准备,从而使自己的创业能力得到充分提高。

如果想要大学生创业工作得到全面落实,使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得到充分有效地提高,就必须让大学生真正地进入实战阶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不能一味地只是滞留在理论工作层面,必须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曹中成,胡哲.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创业教育与服务体系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4,(2):95-97.

[2]孙占权.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多重螺旋”结构模型探微[J].科教文汇,2014,(28):204-205.

[3]胡书芳.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及发展创业教育相关性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3,(22):156-157.

[4]陈莹花,李思颖.以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为载体深入开展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J].湘南学院学报,2013,34(6):98-101.

[5]陈凯.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9(7):161-162.

[6]唐丽.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研究及展望[J].科学时代,2013,(21).

[7]温崇明.高校团组织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策略研究[J].文教资料,2010,(35):221-223.

大学生创业心得体会篇(10)

一、引言

自1999年中国大学开始扩招以来,高校学生人数急剧攀升,除了对高校的教育理念、教育制度、师资队伍、教学设施等高校软件硬件方面的直接冲击外,也带来了一个很重要、很迫切的民生问题——大学生就业问题。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变革,大学生“包分配”的就业制度逐渐演变成“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大学生“天之骄子”的光环逐渐散去,大学生同样要在人才市场中搏杀,才能谋得一份职业,而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量却一直在低位徘徊,出现“生多岗少”的窘境。大学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用工荒”始终存在一种难以调和的矛盾状态。如果大学生就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那将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国家、政府、社会、高校一方面努力整合各方资源、开辟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推进大学生合理就业。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引导、鼓励、支持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活动。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不仅解决了创业者自身的就业问题,并且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个人来说都是有利的。这与我国倡导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是一致的。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各条战线上输送了大批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尽管政府、高职院校非常重视高职生的创业教育,也纷纷启动了创业行动教育计划,提供政策扶持,搭建创业平台,但是高职生真正参与创业的比例明显偏低,创业规模小,创业成功率低是高职生创业的一大窘境。高职生创业比例的高低将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产生重大影响。高职生进行创业活动是多方因素合力的结果,其中,创业心理素质是重要因素。创业心理素质引导高职生由潜在创业者变为现实创业者,并且帮助创业者在整个创业活动过程中调整状态、克服困难、坚定意志,直达创业成功的彼岸。因此,研究高职生的创业心理素质不仅必要,而且必需。

二、创业心理素质的基本内容

国外大量心理学家的系列研究成果表明,成功创业者一般具备下面几方面心理特质:成就需要、内控倾向、风险偏好、自信。创业心理素质对创业者进行创业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和促进作用,结合创业活动实践,创业心理素质可以提炼为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行为和创业意志。

1.创业意识。个体从事任何行动都受到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信念等个性特征的支配和推动。个体的创业行为也不例外,个体不可能无缘无故就产生创业行为,那是因为个体有了创业的兴趣和需要,进而产生了创业的动机,最终导致创业行为的发生。创业意识是创业活动的“启动器”“发动机”,推动、激励个体进行创业实践活动,维持、调整其创业行为,确保其顺利实现创业目标的积极心理因素。创业意识可以让创业者长期保持一种比较高昂的创业心理状态,最大限度地激发创业者的创业潜能,力助创业者取得创业事业上的成功。

2.创业能力。创业能力是指创业者为顺利完成创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是保证创业活动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它是以创业者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为基础,经过分析、综合、总结、提炼、内化等心理过程的作用,并在创业活动中体现出来的心理功能。创业能力作为一种高度概括化、综合化的高级技能,包括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调能力、市场驾驭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抗挫折能力等等。创业能力对创业活动的成效产生了直接而显著的影响,决定着创业活动能否做大、做强。

3.创业行为。创业者拥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具备很强的创业能力,也有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的扶持,如果没有创业行为的发生,整个创业活动将只是美好的“愿景”。可以这样说,创业行为是整个创业活动过程中最核心、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创业行为是将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外界资源整合的创业过程。简而言之,就是选择创业方向、挑选公司名称、搭建组织结构、评估预算报告、租赁经营场所、募集创业资金、完成公司登记、进行市场营销、招聘和培训员工等一系列活动。

4.创业意志。创业意志是创业者自觉地确定创业目的,并根据创业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各种困难险阻,以实现预定创业目的的心理过程,具有自觉性、坚毅性、果断性、自制力等特征。创业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创业期间可能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重重困难和险阻,如人才欠缺、资金短缺、技术瓶颈等问题都会对创业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创业者没有坚韧的创业意志来面对和应对创业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类困难,创业活动很可能功亏一篑。坚强的创业意志让创业者始终保持一颗坚强的心,引领其创业活动不断向前发展。

三、高职生创业心理素质的培养策略

创业者的创业心理素质直接影响了其创业活动的有序开展和顺利推进,从根本上影响了创业活动的成败。为此,需要国家、政府、企业、学校、家庭和个人多方通力合作,共同应对,切实把高职生的创业心理素质培养好、塑造好。

1.提升高职生自信心。客观来讲,高职生大多是高考的“失意者”,也是很多人眼中的“失败者”。正是由于他们在学业上的“失败”,让高职生内心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他们或多或少存在着自卑感。但是这种自卑感对高职生却是致命的伤害,很容易对学生产生迁移、泛化的作用,让学生对自我能力产生怀疑和不信任感。为此,学校要借助心理咨询中心、专业教师、辅导员、企业成功人士等各方有利资源,通过报告、讲座和谈话等方式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调试,让学生逐渐明白和懂得高考的失利并不能完全把自己否定,很多时候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道挫折,一种磨难,世界为你关上一道门,也会你开启一扇窗,进入高职院校是人生履历上新的一页、新的开始、新的征程,利用在校的这几年把各种知识与技能学会、学懂、学通、学透,同样也可以闯出一番天地,开创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只有学生信心上来了,他们才有动力去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随着新知识、新技能的不断积累和历练,反过来又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创业意识、创业理念也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得到影响和灌输。让学生明白创业对他们并不遥远,也可以说很近。

2.提供创业政策扶持。深圳特区由贫穷落后的小渔村一跃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很重要的原因是国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而针对深圳特区又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深圳特区的成功无疑是中国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政策扶持在教育领域同样适合。无论是政府还是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台鼓励学生创业的政策,与资金雄厚、经验丰富、人脉广泛的社会创业精英相比较而言,进行创业活动的大学生是“弱势群体”,如果没有特别的政策扶持,大学生创业活动大多数将以失败而告终。正是由于大学生创业活动将遇到的种种困难,需要得到特别的关心与呵护,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国家层面的优惠政策主要有:大学毕业生在毕业后两年内自主创业,注册资金(本)可以分期到位;大学毕业生新办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务部门批准,免征企业所得税2年;各商业银行要为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提供2~5万元的小额贷款;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免费为自主创业毕业生保管人事档案2年等。地方政府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也出台了更加灵活、更加细化,更贴近实际的优惠政策,如上海市政府规定,上海地区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可享受免费风险评估、免费政策培训、无偿贷款担保及部分税费减免四项优惠政策。

3.给予创业实践平台。光有创业理论,没有创业实践,一切都是空谈。学校应该想方设法鼓励、引导、支持大学生投身于创业实践,学校在已有条件的基础上,开辟创业园、创业街作为大学生投身于社会创业的“演练场”。在大学生创业园里,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优势和强项等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从开办一个饭店、奶茶店、精品店等最简单、低层次、低附加值的创业项目开始,逐渐向管理咨询、广告设计、软件开发等高端创业项目推进。只有大学生进行了创业实践活动,他们才能熟悉了解:查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开户注资(银行)验资(会计事务所)申请营业执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组织机构代码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请税务登记证(税务机关)整个注册公司基本流程。营销策划,资金募集,广告宣传,财务预决算,员工招募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创业者去面对与解决。在创业实践过程中,大学生可能会碰到很多挫折和困难,甚至于失败,他们只有经历过种种打击之后,才能成长、发展、成熟、壮大,等他们离开学校这棵大树的庇荫时,同样也能够适应,甚至可以说游刃有余,这样的创业实践活动才是有效,值得去尝试与努力。国内高校中温州大学城创业园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

4.营造创业氛围。学校的氛围很重要,如果一所学校学术氛围很浓,那么学生更多的是投身于学习和科学研究当中;如果一所学校商业气息浓厚,那么学生更多的是投身于商业活动当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什么样的学校,就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不可否认,大学生进行创业活动起主要作用的还是学生个体,但是环境的影响同样非常重要,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少,富有激情,充满活力,很有冲劲,很容易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学校通过营造浓郁的创业文化和创业氛围,让大学生明白他们不仅可以成为岗位的竞争者,更可以成为岗位的创造者,大学生去创业并不是找不到工作,是“失意者”,而是能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是“成功者”。

5.获取创业知识。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外,创业知识的储备必不可少,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创业者,他必须掌握丰富的创业知识,这就要求这些大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大学图书馆、学生社团、媒体资讯、与商界成功人士交流等方式与渠道,获取经营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广告策划知识、人际交往的处事原则与方法、专业技术知识等各种创业知识,进而逐步提升自己的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

大学生创业心得体会篇(11)

(一)长期男权社会形成的历史无意识使女大学生创业动机不强

女性作为人类的一分子,始终是人类社会文明进程中的重要构建力量。然而由于种种文化或社会原因,女性与男性之间生理性别上的差异最终导致了社会性别的巨大差距。在近代以前的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中,尤其是中国这样经历了长时期农耕时代的社会结构中,男性在力量、速度等方面的优势,造就了其生产力上的优势,使得女性因其生理特点成为一种依附性的存在。甲骨文中的“女”字字形,是一个跪在地上的人;“妇”字则是一个女人手持笤帚的形象。这生动地意味着,在男权社会中,女性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和参与社会活动的权利,她们的领域仅在家庭。在这种父权制文化的长期积淀中,形成了一种女性依附地位的集体无意识。这种集体无意识的传承者,不仅是男性,也包括女性自身。“今天,我们通常看到了人类赢得的(即使是以男人为中心的)文明为男女两性共享这一事实,却往往忽视了人类文明的历史代价是以女人的非人格化为起点的这一史实。正是这种代价,于文明初始已经在男女两性之间划开了一道深深的沟壑,并因此在人类生活中划开了优劣有别的两大领域(公/私、社会/家庭),从上古直到今天。”体现在当代女大学生身上,这种集体无意识虽然相比封建社会时代有了很大改观,但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其表现,就是无论是女大学生自身,还是社会、家庭对她们的期望,都倾向于作出向内的、平稳的、日常的、风险小的人生道路选择,创业多为排序靠后,或浅尝辄止式的尝试性选择。

(二)前期文化学习的失败经历使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创业勇气不足

在女大学生群体中,高职院校的女大学生具有其自身特征。根据我国现行的中小学阶段教育体制,这部分女生在文化学习上已经历过初中升学考试的一轮淘汰,顺利进入高中学习,经历过严峻的高考考验,但最终失利,某种程度上可说是文化学习上的失败者。她们中的大多数都有过认真努力学习的历程,但因为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原因未能取得理想的学业成绩,未能进入理想的更高层次的大学学习,多有一定程度上的挫败感。而在我国目前应试教育倾向仍比较明显的情形下,社会、家长甚至学校,包括学生自己,都习惯用学业成绩作为评价中学生成功与否的主要依据。这种学习上的挫败感使高职院校的女大学生在对创业活动本身存在恐惧心理以外,还存在对自身知识储备、能力水平不足的焦虑和质疑,使她们缺乏创业的勇气,难以迈出第一步。

(三)个人发展规划不明使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创业认识不清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我认识不到位带来的心理困扰。实际上,不少高职院校女生相当优秀,一部分女生由于在初、高中阶段就积极参与班级事务服务与管理,在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探索精神、领导能力等综合素质上甚至强于许多埋头苦读、成绩比她们优秀的同学,但由于初高中阶段学习成绩为重的主流评价体系,她们的被认可程度不可,从而产生自卑、敏感等心理,导致缺乏创业所需的自信与冒险精神。二是对个人发展缺少规划,志向不远,要求不高,没有长远的发展目标,更多地将人生目标锁定在一份稳定、轻松的工作和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上,对开拓性强、风险较大、不可控因素较多的创业活动持畏惧和抵抗心态,缺乏在创业中成就自我的价值取向。即使是具备创业资质和环境的女生,也常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创业,往往把自主创业作为就业困难时的备用性选择。(四)对创业过程艰苦性的心理准备不足使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创业意志不坚学校创业教育的不足和女大学生创业心理锻炼不足都易导致其在创业过程中的退却和停步不前。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对外的事务多由男性负责,女性“主内”,讲究内敛、沉静、温婉,限足于闺阁之内,不宜过多公开露面,与外部环境打交道的时间和机会都远少于男性。在这种观念中养育出来的女性,多被置于柔顺、怯懦、被保护的位置,缺乏积极参与竞争和主动应对挑战的开拓精神和冒险精神。当前高校的女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在备受宠爱与呵护中长大,这种情况更为突出。而我国高校现在创业心理教育的力度有限,绝大部分没有系统的创业心理教育,学生特别是女生的创业心理素质没有得到足够的提升,对失败的承受力和抗挫折能力不强,在创业过程中一旦遇到打击,易引发心理问题,导致退缩和放弃。

二、基于价值认同的高职院

校女大学生创业心理建设对策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在努力中实现自己的价值,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有强烈的质量意识和创造意识,总是竭尽所能地使自己趋于完美。如果能够将女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充分激发出来,形成对创业成就自我的价值认同,并佐以必要的系统创业心理素质教育,必然可以极大地加强创业心理建设。

(一)加强女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与塑造,促进女大学生在性别上的自我认识与发现,激发创业动机

如西蒙•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所指出的,女人不是天生形成的,而是后天被社会和历史塑造成的。实际上,社会发展到今天,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和越来越细的社会分工已经极大地弥补了女性在力量、速度等生理条件上的劣势,社会环境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男女平等的支持条件。但是,相对于近代以来才开始的仅一百余年的女性意识觉醒历史,已历经几千年男权中心社会的男尊女卑、男主女从、男强女弱意识,仍在各个层面,以不显山露水但也是最为顽固的形式,影响着女性对自我的认识与定位。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女生教育,在肯定两性差别的基础上,使女大学生具有清楚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觉醒,激发最大限度实现自我价值的决心。

(二)帮助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强化创业心理准备,深层诱导女生强化创业意愿

现在,我国第三产业正处速发展之中,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所占比例还必将不断扩大。第三产业别强调的以人为本理念所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方式,充分体现了对人的尊重与关怀,与女性细腻、柔和、低调,注重人文关怀、亲和力强等特征不谋而合。高校和大学生就业部门应针对女生自身实际和择业意愿,帮助女生有意识地积累和分析适合创业的行业信息,如餐饮服务业、酒店服务业、服装行业、电子商务、金融业、保险业、旅游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业、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同时,针对女大学生开设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并在如何选择创业项目、开展市场调研、积累人脉、分析需求、处理风险等方面给予相应的针对性指导,使女大学生在正确认识自身的同时也正确认识创业,增强创业的意愿和信心。

(三)引导女大学生获得类似高峰体验的创业情感体验,坚定创业意志

马斯洛在调查一批有相当成就的人士时,发现他们常常提到生命中曾“感受到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颤栗、欣快、满足、超然的情绪体验”,这种由于自我价值的实现而获得的从未体验过的兴奋与欢愉的感觉,犹如站在高山之颠,虽历时短暂,却照亮一生。心理学家将这种感觉称为“高峰体验”。高峰体验可促使人对自我的态度的根本转变,成为追求自我实现的精神源泉,可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攻艰克难、自强不息、不断完善自我的实践。在这方面,高职院校可从加强宣传入手,邀请在学历、经历类似的创业成功女性,特别是优秀校友代表到校宣讲,在介绍成功经验的同时,剖析自己的心路历程,给予女大学生创业路上的积极心理暗示。同时,通过创业大赛、创业仿真软件模拟训练等途径,使她们预先获得与高峰体验类似的情感体验,充分感受到自我觉醒、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意义与价值,坚定创业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