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4 15:11:06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篇(1)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环境,除了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农业的水利工程项目同样对环境产生影响,为了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了子孙的长远利益,重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共识,怎样能准确的衡量这一影响,成为了当前人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农业水利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资源无节制的开发,忽视水资源的载力问题。一定意义上说环境也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在短期内是无法恢复的,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上千年才能恢复。水资源自身的生态平衡也需要一定的水量,例如渗入地下的水、蒸发的水、排沙除淤的水、排盐碱的水、湖泊洼地的水量等等,一定要保留维持其基本平衡的水量。国外的研究表明,河道内径流为多年平均值的30%,这是保持大多数水生生物有好的栖息条件所推荐的基本径流量。与大自然和谐发展,大自然才会给我们最多的回报,否则大自然的报复常常给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危害,水土流失、沙尘暴已不再是距离我们很远的事,每年春季北京及中国北方的沙尘暴天气已让我们认识到大自然的惩罚。

(2)对地质结构考察不细致,工程选址不当造成大面积库岸崩塌,诱发强烈地震,地下水位上升而引起盐碱化问题。

(3)在水库建设中缺少生态考虑,给一些濒临灭绝的水生生物带来致命打击。规划中还应设计一定的工程构造,以满足大坝流域内水生物的生活习性。

(4)给社会环境如工程带来的移民问题和耕地补偿问题,以及由于其安排不当而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都是我们要考虑的。

(5)工程施工对当地环境的影响。由于工程施工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粗放型的施工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

二、农业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及具体实施内容

以上重点阐述了水利工程设计和施工不当而造成的一系列的生态和社会问题,农业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受到重视,国务院规定今后凡大型的水利工程都要进行环境评估,但是往往由于缺少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导致我们在环境保护这方面做得仍然不够。但是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这一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也总结出了很多评价方法,形成一些比较成熟的理论。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评价方法可以归纳为3种:预断评价、回顾评价和现状评价。评价方法很好理解,这里就不做过多的陈述,重点说一下评价方法的具体实施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①环境状况的预先调查研究;②环境状况的具体分析;③环境影响的预测;④综合分析评价,在此我相应的展开论述。

2.1环境状况的预先调查

环境状况的预先调查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项工作,它为此后的工作提供依据,所以预先调查的翔实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的由此的产生的一系列结论。简单说就是对工程范围内的自然和社会状况进行调查,为现状的分析和今后发展变化的预测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具体执行上又分为自然方面和社会方面,自然方面主要有地形、地质、水文、水质、泥沙、气候、生物等等,社会方面是人口、民族、土地、经济发展、文物、军事设施等等。

2.2环境状况的具体分析

在环境状况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工程的特征,列出与工程有关的环境因素并且加以分析、预测,根据每项因素对环境影响程度的不同有主次的进行分析,根据各自的权重综合平衡评价。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个:

(1)清单法:将可能影响的环境因素根据作用的大小以表格形式列成清单,这一方法又分简单清单法、分级加权清单法和提问式清单法3种,分级加权清单法是目前常用的方法。

(2)矩阵法:将影响环境的因素排在纵列上,将环境效应排在横行上,构成阵列。其中,各项效应对环境因素的正负影响均按不同等级示出其影响的程度。通常,还多采取加权的办法,以识别各项因素对整体环境影响的总和。

(3)网络法:属于一种流程图的结构,由箭头与方框做有序的组合,用以说明人类活动可能产生的逐渐影响。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可以形象地反映人类活动——效应——环境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

(4)叠置法:其做法是先区分影响类型并加以分别制成环境质量等级分布图,然后再将各分布图叠置起来,进行识别,筛选。

2.3环境影响的预测

环境影响的预测即预测工程兴建后可能发生的变化和影响。预测的结果一般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对一些能用量度单位表示的环境因素,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或物理模型作定量的预测估算。如预测水库建成后对局部气候的影响和对水库水质、水温的变化影响等,已能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估算;预测水库对库区泥沙淤积和对下游河道冲刷的影响,多兼用数学和物理两种模型进行定量分析。对一些难以用量度单位表示的环境因素,则可通过类比分析或机理分析作定性的预测。如预测水库形成后对疾病流行的影响,多采取类比分析法,即选择与拟建水利工程具有相似自然、社会环境和水利工程特性的类比工程,进行对照并作出判断;对水生生物、陆生生物的影响,多采用生态机理分析法,即针对各类生物对环境要求和对环境变化的适用性,按工程兴建后的环境状况,预测分析其在数量上或种群、群落上的变化。

2.4综合分析评价

根据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将工程兴建对各个环境因素产生的影响或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工程对环境的综合影响,提出减免不利影响的措施和方案。由于水利工程对各个环境因子产生的影响错综复杂,环境效应之间又往往具有相关性,因此综合评价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三、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意义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历史悠久,勤劳的中国人自古就有行修农业水利工程的传统,都江堰、郑国渠被人们所熟知,尤其是都江堰历经二千多年仍然造福着四川人民,使自古蜀中就有天府之国之称。然而也有一些水利工程,尤其是时期的水利工程,由于人民偏执的相信人定胜天的思想,违背自然规律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建立的一些水利工程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给当地的人民造成越来越严重的危害。新疆的农垦区越来越多的内流河干枯,沙漠化日益严重,北京的十三陵水库也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典型,给人们带来深刻的教训。所以怎样才能与环境和谐发展、怎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都成为我们这一代人要深刻考虑的问题,这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

任何一项水利工程都会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只要我们考虑周密,科学计算,科学管理,按自然规律办事,一定可以把正面影响发挥到最大,把负面影响压缩到最小。以往我们总是先破坏后治理,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略环境效益,这是不可取的,在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有责任保护好环境,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

四、总结

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必然要打破当地原有的生态平衡,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自然需要打破那些恶性的生态平衡,使其变成良性。这个过程往往要带来一些问题,从经济学上说就是一些成本,但只要我们作出科学的评估、科学设计和施工完全可以把这个成本压缩到最小,趋利避害。加强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观念上要更新,认识上要提高,做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合理利用资源,造福人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参考文献

1郭宗楼.农业水利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0(16)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200-02

水土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耕地逐年减少,水资源日趋短缺等一系列问题造成的粮食减产、区域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水土环境退化、土壤荒漠化等一系列与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紧密相连的资源环境问题,正在制约着当前的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如何促进我国农业水土工程研究发展和研究人员培养成为相关研究机构和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1 农业水土工程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水土工程学科是研究水、土运移规律与持续高效利用的理论与技术,是合理利用农业水土资源,创造良好的农业水土环境,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服务的科学。作为以地学、生物学、气象学为理论基础,以工程学为技术基础的应用科学,农业水土工程学科在我国曾先后被称为“农田水利”和“农田灌溉”,国际上普遍采用“水土工程”名称,我国于1990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定名为“农业水土工程”。

农业水土工程是在农田水利工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明代著名科学家徐光启最早把西欧水利科学技术介绍到我国并在《农政全书》中系统地论述了农田水利有关问题,这是我国关于农业水土工程的最早著作。随着农业生产的进步,农田水利作为一门科学逐渐形成,不断完善,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主持兴建了泾惠渠等关中大型灌溉工程开启了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农田水利科学。我国关于“农田水利”最早的解释出现在李仪祉先生的《农田水利之合作》中。30年代中期李仪祉的《农田水利讲义》和沙玉清的《农田水利学》,对“农田水利”作了进一步科学地概括,形成了我国农田水利科学的初步体系。40年代初我国出现了“农业水利”一词。50年代以后,原苏联的影响起着很大作用。80年代以来,欧美的影响又逐渐增长,一些专家认为可以用“灌溉排水”来代替“农田水利”[2,3]。

早期的农业水土工程学科只是从水的角度出发,以水为出发点。随着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认识到“水、土、作物”三者是紧密相关的,应该将三者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才能有效地发挥各自的作用。

近20年来,我国农业水土工程学科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业水土工程学科,围绕我国西北及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节水与水资源持续利用问题进行了诸多方面的研究。中国农业大学成立了中国农业水研究中心。2003年武汉大学的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河海大学的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也为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4]。东北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高校相继成立了农业水土工程专业。

2 农业水土工程研究对象的特点

农业水土工程的研究对象是以降水(灌溉)―土壤水―作物水―光合作用―干物质量―经济产量的转化关系和高效调控作为研究主线,从水分调控、水肥耦合、作物生理与遗传改良出发,探索提高各个环节中水的转化效率与生产效率的机理。就属性来说,其属于自然造物占主导地位,并受人为因素影响,是一种具有工程意义的自然过程,是人类农业生产历史产物,其形成受人类农业生产科技进步支配。同时,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又赋存于农业工程系统中,保持着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关系。

农业水土工程从根本上是以水的转化效率和生产效率为基础,以工程应用为目的的动态研究过程。农业水土工程领域具有多学科相互交叉、各种单项技术互相渗透的显著特征。包括水利工程学、土壤学、作物学、生物学、遗传学、材料学、数学和化学等多学科有机地结合。农业水土工程研究对象以及研究手段是复杂的,这种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研究对象的复杂。农业水土工程既要研究工程技术,又要研究包括农业水文学理论,流体力学与水力学理论,土壤物理学与土壤水动力学理论,地表物质(水分、溶质、泥沙)迁移与能量转化理论,植物水分生理与抗逆性生理理论,农业气象学理论,农田生态学理论等。必须将相关理论与农业水土工程的核心理论与技术相结合才能够推动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的发展。

(2)研究手段的复杂。为解决复杂现实的工程问题采取的实践手段复杂多变,必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不断改进研究手段,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研究手段的更新和新技术的应用,包括计机技术、核技术、信息技术、红外技术、遥感技术、电测技术、示踪技术、现代工程技术以及先进的灌排技术与设备的应用等,同时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系统工程学、模糊数学、应用随机过程、系统动力学、信息论控制论、预测学与技术经济学等方法,借助这些技术与方法,才能从整体上考虑水―土壤―作物―大气之间关系,实现地表物质迁移与能量转化的定量描述,才能科学地确定其调控方案使该领域由单纯的实验性质变为一门有较严格的理论基础和定量方法的科学[5]。

(3)农业水土工程系统是开放性的。在其演化过程中不断地有新学科的加入,这又影响着系统的演化行为。

(4)系统具有时间属性。包括工程时间尺度,自然演替时间尺度,工程时间尺度既要关心其工程运营期间的稳定性,又受到自然演替时间尺度的限制,水―土壤―作物―大气之间的能量转换与传递属于短时间的尺度问题。对于不同生长期的水―土壤―作物―大气之间的能量转换与传递又属于长时间的尺度问题。

(5)存在着控制性条件。从水分调控、水肥耦合、作物生理与遗传改良出发,探索提高各个环节中水的转化效率与生产效率的机理。可以利用植物本身生理功能调节和挖掘植物本身的节水潜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作物水分信息采集与精量控制灌溉技术,提升传统节水技术的现代化水平;利用现代新材料技术,解决节水设备与产品研发中的材料与工艺问题,提升节水农业关键设备与重大产品的技术水平;推进常规节水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模式化、定量化和集成化,促进其大规模的应用,充分挖掘其节水的效果;在高效利用常规水资源的前提下,进一步挖掘劣质水、天然雨水等非常规水资源的利用潜力[4]。

3 农业水土工程专业教学不足及对策

通过对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现代高校本科生、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分析可知,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存在严重不足。现针对存在的不足,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3.1 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脱轨

本科阶段各专业划分明显,即使存在交叉也多是专业基础课上的共享。例如农田水利专业就很少涉及土壤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等农业水土工程研究生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的获得要等到研究生阶段才能够接触,这就导致问题的出现,如植物生理学,生态学的基础课程没有学习,影响这两门课程的学习效果。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研究生各相关专业本科生都可以报考,导致研究生知识结构不同,偏农学的本科生报考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研究生,虽然在土壤学,植物学,生态学方面基础较好,但是水利和数学等就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因为偏农学的本科生在本科阶段数学学习要求相对较低,水利方面的知识更是难以接触。农业水土工程专业是以水分在土壤―植物―大气中的运动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期达到农业水土资源的高效利用,在这个系统中,水分由土壤向植物的运动规律起关键性作用,农田水利专业本科生从事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研究在知识储备上占优势,建议农田水利专业的本科生报考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研究生,同时加强农田水利专业本科生农业生态系统及植物生理生态相关知识的学习。康绍忠在1993年建议在有条件的高校试办农业水土工程专业本科班[5],这将大大提高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研究生的质量。

3.2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作为科研人员,研究生指导教师所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和研究内容是不同的,甚至一些导师没有科研项目,科研经费不足,从而影响了学生直接参加科研课题的机会。这一差别不但在各高校之间存在,在同一所高校或研究机构内部区别也很大,造成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建议全国统一设立专门的研究生科研基金,用于研究生的培养。另外,各高校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区别很大,1992年康绍忠在他的文章中提出应在农业部所属教材编审委员会下设立农业水土工程专业教材编审小组,讨论全国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研究生教材的统一编写问题及有关课程的教学大纲,这一举措有利于农业水土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3.3 学生掌握学科前沿不充分

学生从本科阶段进入研究生学习,学习方式需要有一个转变过程,现行的本科学生教育模式过于强调已有知识的传授,缺乏对未知领域的开拓和思考,本科灌输式教学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制约其思考的主动性和探索性,研究生阶段只有主动探索性学习才能够完成相应的知识储备,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过渡时间较长,开始进入探索性研究阶段还没有完全掌握本领域的前沿。我国部分院校存在2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时间过短,研究生质量在时间上难以保证,建议农业水土工程硕士研究生采取3年制培养方式。我国大部分高校文献检索能力有限,教师和学生不能获得本领域国际最新研究成果,建议各高校加大对文献数据库建设的投入,或者进一步促进资源共享,为研究人员提供方便。

面对日益严峻的水土资源状况和粮食危机问题,要求在高等学校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培养适应时代需要、高水平的农业水土工程学科人才,为解决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安全等重大战略问题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熊运章.中国农业水土工程学科探源[J].西北高等农林教育,1994(增):155-158.

[2] 熊运章.中国农业水土工程学科的发展[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4,22(增):1-5.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篇(3)

水利工程的建设主要是为消除水害和开发利用水资源而修建的工程。按其服务对象分为防洪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水力发电工程、航道和港口工程、供水和排水工程、环境水利工程、海涂围垦工程等。可同时为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多种目标服务的水利工程。当前在农业发展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应用较常见,在农田灌溉中只有修建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才能可以很好且有效的控制水流,在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农田水利浇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农民生活和生产中对水资源的需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设计过程中其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双重的,具有一定的两面性,对于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作为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施工者要及时进行修正和解决;对于有利的影响应更多的扩大其所产生的效应,以更好的促进当前我国农业的发展,促进农田水利工程的科学建设。

一、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当前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科技含量、水平较低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科技水平低,科技推广缓慢是目前我国农村小型农田水利设计的现状,存在“三低一高”现象:“三低”主要指:一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科技含量低;二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将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三是科技转化成果普及率低。“一高”主要是指: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和建设方面往往存在投入较高的问题。

2.当前农业生产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者在捕捉市场信息,市场发展方向上能力不足

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方面,有效捕捉农业市场市场信息、捕捉农业市场发展方向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只有有效的做到这一点才能根据农民和市场的需要切实的设计出适合当前农业发展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以更好的实现“低成本、高产出”的农业生产、发展目标。

3.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方面工程建设设计者存在创新意识不强

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不快、发展质量不高,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利用不能充分实现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一部分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者的思想还不够解放,观念还不够更新,创新意识不强,这一点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者群体中表现的尤为明显。主要表现:一是“旧”,即意识、观念、知识陈旧,二是“靠”,即自力更生、开拓创新精神不强, “等、靠、要”思想还存在,发展的精神动力不足。三是“怕”怕这怕那,经济意识、风险意识不强。四是“懒”,即缺乏发展和创业的激情,照搬一些大型农业水利工程的设计案例,不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做出相应改进,直接要过来,缺乏创新意识,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些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都在一定程度的影响着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普及以及充分的利用,最终影响着我国农业农田的优质高产和增收。

二、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解决建议

1.运用科技创新,设计建设新型生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来说,是一门崭新的科学研究,也同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的科技创新举措,应考虑到多方影响的因素。为解决当前农业发展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设计、施工中所产生的科技创新问题,工程建设必须在服从生态经济区域的整体性规划建设的基础上,从系统的思想规划出发,按照科学水利工程设计专业原理和农田发展建设原理及农业学建设专业原理,并运用现代科技研发的成果和现代水利工程施工的设计与策划手段,尤其是利用好生态水利工程这一重要建设性创新提案,和传统水利工程设计、建设有效经验的结合,使之获得较高的生态效益、农业经济效益乃至社会效益。应用现代工程建设的科技创新设计解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中的问题,不但可以获得较好的生态经济效益,还丰富了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理论和生态工程设计建设的专业理论。促进当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的生态化、高效化、智能化,达到既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又完成了农田水利工程促进农业发展的经济建设目标。

2.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方面,管理者要针对其设计方面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政策和机制

针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者对农业市场信息捕捉能力不强、对农业发展方向掌握不清的问题,农业生产管理者要完善农业投入机制,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者可以通过农业投入机制的变化切实的了解当前农业市场的发展方向,并以集体和农民投资为主体,以利用外资和吸收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加大支农投入的机遇,促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设计方面具备大量资金支持,有助于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的科技创新。同时,坚持围绕道路要“畅”、农田水利要“兴”的目标,修好路、护好渠,把农业基础设施筑得牢牢实实。实行财政资金与其他资金相结合,从而全方位地加强对农业的资金支持。建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的农业科技培训网络,培养一支素质较强的农田水利设计队伍;采取措施稳定农科推广队伍;并在小型农田水利设计方面注意抓住人才,建立发展农村民办技术研究会,实现普及科学技术为目的,实现“一带多”建立一批专业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技术研究会,以求更好的服务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总之,农业作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产业,是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容忽视。要想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加强农业的资金投入,还要加强科技力量的支持,特别是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方面,在政府方面,增加其财政补贴的同时也要加强高新科学技术的支持。在设计者方面,要加强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者的观念革新,在设计中利用好当前先进的高新技术,并坚持生态环保、可持续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理念,在追求农业增收经济效益的同时,维护农业发展的生态效益,最终实现我国农业科学、可持续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史明昌;王玉;徐晓桃;许永利;黄兆伟;雷章.《GIS在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中日常化应用――流域空间信息服务》.[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篇(4)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时期,中共中央非常重视农村的发展,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发展的生产水平。水利建设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修建小型水利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环节。 

1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现状 

一般来说,小型水利工程主要出现在农村,下面我们来具体讲一下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现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主要涉及到小型的沟、渠道、大坝、桥涵、水库和水井等方面。这些设施主要是靠当地农民集体投资或贷款兴建的,但是由于农村的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1 工程管理不及时,效率低 

由于近年来农民个体户的独立经济意识较强,忽视集体利益,在水利工程管理上盲目用水,圩堤上乱垦乱种现象屡禁不止。由于水利工程管理粗放,不注重工程维修,导致损失严重。不同领域的生产进度也不一样,各自领域为了满足自身的生产需要而随意截流,挖沟、放水,把水利建设原有的线路搞的支离破碎,从而削弱其自身的供水功能。还有一些农民在地里私自打井,大量开采地下水,这是对水资源的一种浪费。长期下去,不仅会影响到农业的发展,还有可能会破坏生态环境。 

1.2 对小型水利工程的财政投入力度不够,重建轻管的思想普遍存在 

由于农村大部分地区的财政支出控制比较紧,当地政府对于农村水利工程设施的资助不多。虽然国家近段时期大力扶持农业发展,加大对农业水利工程的财政投入力度,可是还有很多贫困地区由于地方财政局的原因而无法启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我们在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以后,还需要请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国家对水利建设的投资大部分都用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上,而工程在完工后的管理和维修经费却没有得到保证,这不利于工程的正常运行。 

1.3 农村基层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低 

随着近年来政府对水利工程的投资增多,水利工程项目也在不断增加,急需大批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前的很多水利单位人员冗杂,人力资源分配缺乏科学,工作效率低下,应当精简结构,减少不必要的财政开支。大力引进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加强水利工程的技术力量。另外,企业应该重视对水利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趋势 

为了改善我国农村的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我们主要针对上面我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现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下几点建议,即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趋势: 

2.1 加强对小型水利工程的科学管理 

在小型水利工程建成以后,可以把他们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采用专业维修或个人承包的方式来加强对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确保水利工程能够正常运行。另外,为了使小型水利工程充分发挥其水利效益,我们还应该做好水利设施的配套工作。水利工程管理人员要根据不同水利的特点,对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进行管理,使他们的工程效益达到最大。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小型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在不影响水利工程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努力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2.2 加大对小型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 

只有大量的工程投资才能完成农村水利工程的建设,这需要当地农民和政府的共同投资。为了适应当前水利事业的发展,我们不仅要对现有的水利工程进行维护修理,还要增加新的水利工程项目。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不仅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管理,还需要政府对其实现行政领导,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为了避免农业专用资金被贪污或挪用,需要项目主要负责单位及时向政府汇报资金支出情况和项目的进度,使政府下拨资金运用透明化。 

2.3 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大力引进水利工程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对农村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分类,有计划的安排人才去进一步深造,以更好的为水利单位工作。不断的鼓励在职人员自主学习,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于技术人员进行明确分工,每个人都有主攻方向,同时能顾全大局,承担相应的工作。 

3 总结 

为了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我们必须要建立符合水利工程管理规律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水利工程运营体制。这个管理体制必须要有清晰的职能划分和明确的责任义务,还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水利单位的维修部门要求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技能,管理更加科学合理化。加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可以充分发挥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样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增加农民收入,也有利于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经济命脉,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小型水利水利工程管理所出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也就是今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的发展趋势。为了更好的发挥小型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我们必须要注重人才利用,加大水利工程的管理费用投资,对水利工程实现合理化管理。 

 

参考文献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近年来,国家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很大,很多地方的水利水系得到了改善,农村山塘水坝水库等也进行了提质改造,农村水源问题得到了改善。然而,一些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支渠水沟水圳等建设却没有及时跟上。这些支渠水沟水圳,有的由于劳力缺乏无人修,有的由于采用机械化作业没法修,有的由于涉及到不同的村组范围没人组织维修。

二.发展水利的重要性

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建设的发展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水利建设是涉及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作,与人民生命财产息息相关,.其具有覆盖面广、工作范围大、建设时间长等特点。

自1949年我国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小浪底工程、三峡工程、整治长江工程等一系列水制工程,在解决大部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问题的同时,还对河道进行整改及维护工作。我国通过对中小河流及湖泊的治理、建设大型堤坝、加固水库等水利建设措施,全面提高了我国在应对抗旱、防洪、排涝等自然灾害时的能力。另外,退耕还林等行动属于水利建设的“外援”,通过种植树木来实现加固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我国每年都要在河流湖泊沿岸打捞垃圾,用以改善水环境。水利建设不是短期工程,需要几代人长期坚持、不懈努力。

从水利建设的特点来看,它是需要大量的、持续的资金投入,这也就意味着要建立健全严谨的资金筹集和资金使用管理制度,用以监督将资金流向及科学高效的利用资金。

三. 农田水利的特点与其管理的现状

所谓农田水利就是一项以农业增产为最主要目的的水利工程措施,采用各项有效的方法来兴建并运用各种有效措施来对各块农田的水分状况与该地区的水利条件进行改善与调节,以此提高其抵御天灾的能力,并达到让生态环境能够进行良性循环的目的,通过这些手段最终促进农作物的生产。由于农业水利与农业的发展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农业生产的成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农田水利发展的影响。建设和管理基层农田水利,能够十分有效的降低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专为农业发展而服务,是农田水利的特点。但我国农业的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必须加强对农田水利的建设与管理。

目前我国的农田水利建设的情况相较于过去而言,已为全国农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现代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农业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也不为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所适用,我国的人口不断的增长,对粮食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这就要求粮食的产量也要不断增加,就必须提高农业的生产质量。农田水利建设是促使农业能够加快发展速度的有利条件,必须加大对农田水利的建设力度。但目前我国对农田水利的建设方面却不尽如人意。

四.基层水利建设与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 设备落后且设备老化,很难实现高效运作

目前我国所建设的农田水利工程大部分都是依靠农民投入的资金和农民所提供的人力来建设与管理的,这些水利工程大多在质量上缺乏科学保障,而且水利工程的设备配备相对落后,建设也缺少科学依据作为标准化的指导,建设所采用的技术也相对落后。在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下,所建设的农田水利工程只能有着较差的质量,所能够实现的经济效益也比较低,难以实现高效的运作。由于国家提出加大粮食产量以满足人口的需要,要求加大基层农业水利工程现代化的建设。但是就目前的农业水利建设管理状况而言,是无法满足这一要求的。这就要求国家加大对农田水利整改的力度,加大投资力度。

2. 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滞后,加大整体运行的难度

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管理的局面大多存在着管理力度不足,管理滞后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水利工程管理人员的管理力度不够。没有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适当的管理造成的。企业的管理部门为了谋取利润,没有将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到位,对农业生产过程中随意浪费水等现象没有及时制止,造成了大量的浪费,也造成了经济的损失。除此之外,在对农业水利建设与管理上还存在很多令人堪忧的问题,对维护管理的责任不明确,无法落实,影响了农业水利工程的整体运行,经济效益不高。

3. 水利工程质量不达标、数量不足以满足农村实际需求

传统的农村水利工程大多数兴建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投入运营了多年之后,如果没有得到良好的维护,就会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灌溉用水总量不断增加,传统的水利工程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用水需求,如果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的话,将会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制约。

五. 对加强基层农业水利建设和管理的对策

规划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前提,是搞好工程建设、合理利用资源,使工程发挥更大效益的基础依据。要建立水利项目统一建设管理机制,完善建设程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农村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内容广泛,必须实行统一管理,合理规划布局,完善建设程序,根据先申请规划审批,再建设施工,后验收交付使用的原则进行,所有水利建设工程由县水利部门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确保定陶县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往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

将农业水利建设和管理摆在较为重要的位置,实现优先发展。由政府做起,从根本思想上改变对农业水利建设的认识,重视农业水利建设,把它作为首要工作。各级政府人员相互督促,树立起忧患意识,实现农业水利建设的发展和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

对农业水利建设管理的资金采用多渠道的方式,以保证水利工程能够顺利的进行。建设农业水利工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单凭一方面的投入是无法保障其长期运行的。因此,除了当地政府机构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外,还要加大投入资金与人力。政府投入的同时,还应像社会宣传,获得社会的帮助。

需要实行责任到人的制度,确保农业水利过程中发生问题有人管,解决农田水利建设的主体问题。为了让水利工程实现高效的运作与发展,就要明确指出建设过程中的主体问题,各司其职,能够在出现问题时做到有人负责并快速解决,加强工作人员与政府人员的责任心。

国家的宏观调控对于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来说尤为重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步伐加快,我国政府也加大了对于农村的建设进度。作为农村建设的核心,农村水利建设工作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伴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相关资金与人员设备的逐步到位,农村的水利建设工作得到了良好的开展。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从农民的利益出发,发挥工程效益最大化,要做到工程建设规划合理、施工有质、管理有度,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同时组建一个完整的质量建设监督体系,自上而下,齐抓共管,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过程透明,质量过硬,经得起考验。为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今后对于县境内所有农田水利建设,要加大施工管理和监督,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从而实现农民和管护主体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1] 王秀弟,杨润龙. 概论当今基层水利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期刊论文]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3年7期.

[2] 吴海文. 基层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措施 [J]. [期刊论文] 《建筑遗产 》 -2013年14期.

[3] 王海群Wang Haiqun. 基层水利建设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 [期刊论文] 《城市建筑 》 -2013年22期.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篇(6)

“灌溉与排水(irrigation and Drainage)”是世界上对本课程的一般命名,我国习惯称为“农田水利学”,《农田水利学》是农田水利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亦是其他农林专业的专业课或选修课,地区目前已有多届毕业生,本课程作为本专业主要专业必修课,其内容实用操作性强,是农业水利工程应该掌握与必备的一门重要课程。

随着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定点对口工作开展,地区基本农田水利建设以成为重中之重,规划基本农业水利建设,是地区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对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人员提出更高更高专业化要求,,如何使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学生对本课程理论和时间有较准确的理解和掌握,值得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的探讨。

1、农田水利学课程现状分析

1.1课程特点

农田水利学是一门以水文学、土壤学、农作学、水力学、工程力学、水资源学、水环境学等学科为基础,研究与农田水利有关的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的转化运移过程和溶质迁移转化规律,通过灌溉排水等工程技术措施改善农田水分状况和调节区域水情分布,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保障农业稳产、高产、高效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学科。

我国农田水利的学科体系在20世纪60年代逐步形成,它继承了与灌溉和排水相关领域的实践和研究成果,吸收了苏联水利土壤改良中紧密结合农业、土壤方面的科学知识,增加灌排工程规划和地区治理方面的理论和经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田水利学科理论体系。目前,农田水利学的研究范畴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研究与农业灌溉、农田排水和农业水环境有关的水分、养分和盐分在土壤、作物和相邻环境之间的转化、迁移机理及其时空变化规律,侧重于农田水分转化迁移过程和基本理论;二是研究增产、高效的灌溉排水规划设计理论和工程技术措施,侧重于农田水利的工程措施和技术方法;三是研究提高水分的农业高效利用和减少涝渍灾害影响的管理措施和调控对策,侧重于农田水利的管理措施。

1.2农田水利学教学现状

本课程选用教材是武汉大学郭元裕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的《农田水利学》教科书,课程具体情况如下:

农田水利学是一门研究农田水分状况和有关地区水情的变化规律及其调节措施、消除水旱灾害和利用水资源为发展农业生产而服务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调节农田状况、改变地区水情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从事地区水利规划、灌区灌排系统规划设计、喷滴灌工程、管道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以下教学要求:

(1)了解农田水分变化规律,掌握控制农田土壤水分以及进行合理灌排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灌溉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法和灌区田间工程的规划方法;了解灌区水利规划的方法步骤以及掌握有关基本知识。

(2)能根据水源条件选择合理的取水方式,进行引水工程的水利计算;能进行灌区灌排系统的规划布置和灌排系统的流量计算和纵横断面设计。

(3)能独立担当中小型灌区的规划设计及灌排管理工作。

(4)能独立担当节水灌溉工程(喷灌、微灌、低压管灌和防渗渠道等)的规划设计工作教学手段目前,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板书教学。目前本课程采用板书教学,通过板书,可以把教学内容形象精炼的呈现在黑板上,对生理解教学内容、启发学生思维起到重要作用,板书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更容易使学生集中注意,这有利于课程教学。

讨论式教学。在部分有疑问的环节实行讨论教学,让疑问在讨论中明辨。

实践教学。通过实践实习,以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设计,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

2、存在问题

2.1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农田水利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授课方式主要以讲授为主,比较单一,不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此背景下,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实际工作能力,达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对于学生的就业面的拓宽、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参加工作的适应性是非常重要的。

2.2传统板书教学存在的缺点。传统板书教学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是针对本课程的实际教学中还是存在缺点,首先,实际农业框架不易展示,影响教学效果,浪费学生的课堂教学时间:其次,学生进行小型农业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传统板书存在不可忽视的缺点,大大降低交流效果,最后传统板书相比多媒体教学,更容易出现视觉疲劳,尤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课程。

2.3教学考核比较单一。目前平时考核成绩采用随堂作业和考勤的考核方式,旦总体来说本课程仍采用平时考核占30%,期末考试占70%的单一考核方式。

2.4实验实践开展存在困难。实践教学环节强调教育过程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本课程存在实验器材短缺,实验无法开展,实践教学环节经费不足等问题,但我院本课程的实验、实践教学建设正在紧密的建设中,相信在不久可以有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为以后本专业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3、对本课程的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反映我国农田水利建设中的经验和学科发展的新成就,同时尽可能地加强基本理论的阐述。针对农田水利学教学提出几点思考。

3.1提高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老师讲授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但要尽量减少单纯的灌输式的讲授,应当着力于重点内容的讲解与科学方法的分析,力求用启发式,引而不发,举一反三,不要把所有的问题都讲透,专门留一些问题让学生自行解决适度讨论、实地学习等都是可采用的方法。避免出现满堂灌现象,教师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了解课程的基础上,产生兴趣,主动去获取相关知识。

3.2创新思想,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始终是以学生为主体,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必须不断更新思想,紧随社会发展的前沿。近几年来,我国农田水利的重点不是单纯扩大灌溉面积,而是配套田间工程、提高灌溉保证率,着眼于提高水分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支持种植结构和农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讲授农田水利学原理的同时,要引入当前农田水利学中最活跃的前沿领域的信息,让同学们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科学进步的脉搏。

3.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参与

农田水利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同时,形成了相关的基本理论方教学实践证明,学以致用,就要在准确讲解基本原理的同时,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农田水利学这门课程实践性非常强,只有了解我国的水利地形情况,才能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明确小型农田水利体制改革目标是既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能满足小型农田水利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4优化教学,使课堂教学多样化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教育提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很强信息能力的新型人才;培养内容应侧重使学生学会自我获取知识与更新知识的能力,确保较高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可以使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直观、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使学生短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教学层次的多样,教学方式的灵活和教学管理的高效,是多媒体教学带给我们的启示。多媒体的使用,网络的推广,给农田水利学的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5根据我国农田水利学科的发展现状和国民经济建设对学科发展的要求,对本学科的发展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第一,加强基础理论和实验研究,强化自主创新

加强精细的田间试验研究,特别是加强对农田水利学科发展起关键作用的应用基础研究,包括水分高效利用的应用基础、区域节水高效和对环境友好的农业用水模式等,努力取得具有国际影响的创新成果。

第二,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围绕国家需求研究开发实用技术

农田水利研究要面向农民和农村,坚持从实际需求出发,以技术先进、操作方便、经济实用为目标。开发适合于不同地区采用的标准化、规范化、模式化、定量化、集成化的综合技术体系和应用模式。

第三,注重学术队伍建设,加强国内外交流和合作

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学术梯队,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造就和形成一批学术思想活跃,具有创新意识,学术造诣较深,在国内甚至国际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是学科建设的关键。

4、结论

《农田水利学》课程在整个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足,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工程中进一步完善,使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更加系统化、具体化。课程的建设必须与时俱进,紧贴工程实践,并进行及时的课程教学改革,使课堂教学与市场需求得到很好的结合,从而为我区的工程建设事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金芝.与课改同行――探索教学管理的新途径[J].黑龙江教育,2003(34):18-19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S27[文献标识码]A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防汛抗旱成为一项重要工作。近年来,受降雨量的影响和制约,部分地区遭遇严重的干旱少雨问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这些地区农业发展,从某种意义上也体现了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重要性。在我国,由于农田水利工程设施非常脆弱,根本无法全面承担抗旱的重任,进而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工作顺利进行,并且引发无法弥补的经济损失。由此可见,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农田水利设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需要我们建立完善的农田水利设施体系,对其进行科学管理,进一步有效降低,甚至避免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最大限度确保农民的切身利益。

1农田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

在防汛抗旱中,农田水利工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1.1减少或规避洪涝、干旱灾害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有着广阔的国土面积,并且东西跨度大,气候条件复杂多变,在时间、空间上造成水资源分布严重不均,进而引发自然灾害,例如洪涝灾害、干旱等,这种自然灾害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基于此,我们要结合洪涝灾害、干旱等灾害的发生特点,通过建设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合理应对。农田水利设施作为应对洪涝灾害、干旱等灾害的有效措施,一方面在遭遇洪涝时,可以疏导洪水,同时进行必要的蓄水,另一方面在遭遇干旱时,可以将蓄积的水引导到农业生产中,对农业进行灌溉,进一步缓解旱情,从根本上减少降雨量不足引发的灾害。

1.2从空间上调节水量的分布

在空间上,我国存在严重降雨量分布不均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修建河道、水库、湖泊等农田水利设施,借助这些农田水利设施将水资源从丰富地区输送干旱地区,以此确保农业生产正常进行。对于农田水利工程来说,通过跨地区输送水资源,帮助干旱地区解决日常生产、生活等用水问题,为农作物生长、人畜等用水提供保障,在维护生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3有利于实现节水灌溉

受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我国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农业生产方式主要靠天吃饭,受天气的影响非常严重,在农业灌溉方面主要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进行灌溉,雨水多就多灌(无法排涝),雨水少(干旱)就不灌(没水),所以运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业丰收程度。但是,通过修建农田水利工程,就可以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一方面可以调度水资源,另一方面可以有针对性的节约水资源,为农业实施节水灌溉奠定基础和提供保障。

2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制约,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方面存在众多问题,进一步制约农田水利设施作用的发挥。

2.1对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不够重视

近年来,随着惠农政策的不断实施,国家在农田水利工程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但是,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其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其中大型水利工程项目成为资金主要的投向,而对于农田水利工程来说,由于经济效益不明显,因而难以受到资金的青睐,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被人为边缘化。

2.2农田水利工程设施陈旧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斷发展,我国修建了一些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但是,从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使用年限来看,20世纪八九十年代修建的农田水利工程占多数,受当时人力、财力、物力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无论是设计,还是建设水准,这一年代的农田水利工程比较低,并且很多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存在年久失修问题,老化、变形等问题严重,例如有些超负荷运行,有些基本丧失原有功能,进而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在灌溉、防洪防汛等方面难以发挥作用,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工作顺利进行。

2.3农田水利管理薄弱

在我国,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一般由国家主导,地方政府承建,然后交由当地群众使用,这一方式导致农田水利工程的所有权不明晰,各环节相互脱钩,建设的只管建,使用的只管用,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方面出现真空状态,造成农田水利工程维护管理不明确,例如,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方面,有的归地方水利部门管理,无论是管理资金,还是管理人员,往往缺少相应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引发各种问题,诸如管理混乱、管理不完善等,导致农田水利工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管理和维护,出现严重的损坏、丢失等。

3加强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具体措施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了进一步挖掘农田水利工程的价值,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在防汛抗旱中的作用,需要对农田水利工程加强管理。

3.1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工程管理

民以食为天,为了确保粮食安全,需要加大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力度,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充分发挥农田水利工程在农业生产、防汛抗旱中的重要作用。所以,一定要对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进行大力宣传,上到地方领导,下到黎民百姓,都要高度重视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从市场行为的角度来说,只要领导重视,无论是政策,还是资金,都会向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方面倾斜;同时,群众重视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会自觉加入到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保护活动中来,进而在全社会形成维护、管理农田水利工程的良好氛围。

3.2完善农田水利工程管理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结合农田水利工程管理的实际情况,需要进一步明确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关系,通过明确管理权和所有权,进一步建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制度,利用制度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管理,以此延长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挖掘农田水利工程的价值。

3.3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维护、保养

对于农田水利工程来说,高水平的管理是其平稳运行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在管理农田水利工程的过程中,借助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同时进行必要的奖惩。针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明确责任内容,并落实到具体的人,做好巡视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定期更换农田水利工程易损易耗零部件,最大限度确保其正常运行,进一步挖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4政策、资金的支持

农田水利工程作为一项惠农基础设施,要从政策、资金方面进行扶持,进一步提高农田水利工程的服务水平。对此,在物资、财政方面,对农田水利管理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维护工作顺利进行。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篇(8)

我国水利工程中有很多主要的设计部分,但是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主要的工作内容就是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对工程现场进行规划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对现场的地区特色给予最大限度的保留,同时还要根据相关的水利工程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准确并且科学的对现场的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同时还要有非常合理的布局。优秀的工程规划设计对于整个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我国水资源的有效利用都有非常好的存进和推动。最重要的是合理的规划设计能够保障我国的农业健康的发展,并且有助于农业生产有效的抗击旱涝等自然灾害。

1简要叙述我国水利工程中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

关于我国水利工程中规划设计的总体原则的阐析和论述,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阐析和论述。第一个方面是在进行工程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从全局的角度来统筹规划,同时按类分配进行设计。第二个方面是在进行工程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集思广益,有效的调动设计人员全员参与设计规划过程中。第三个方面是在进行工程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对有限的工程资源进行整合在分配,不断的优化规划设计。第四个方面是在进行工程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对整个设计进行连续的有效工作,保障工程的连续性。下面进行详细的阐析和论述。

1.1原则一:在进行工程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从全局的角度来统筹规划,同时按类分配进行设计。在水利工程规划设计过程中,对于整个工程的整体布局和建设便利一直是规划设计的一项重要设计内容。在规划设计中要结合农村的经济条件和地形情况来进行针对性设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水利工程真正的融入农田水利价值中去,造福当地人民。在规划设计中要有效的利用水资源,同时还要科学的设定工程的整体规模,对于工程在实施阶段采取的实施手段也要给予考虑。在规划设计中,统筹规划是要结合当地的水土资源来进行工程的设计。要让当地的自然气候作为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样才能够建立起真正符合当地农业的水利建筑工程,造福当地。提升农业的生产能力。

1.2原则二:在进行工程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集思广益,有效的调动设计人员全员参与设计规划过程中。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很难做到凭借一己之力完成整个设计过程,一个人的能力和经验毕竟有限。因此为了保障设计过程中的完备考虑,充分认清设计中的各种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积极地调动参与设计项目的工作人员参与到规划设计工作中。规划设计要站在非常宏观的角度看待整个工程的规划问题,因此全面性是非常必要的,全员参与的规划设计能够有效的规避重要因素的遗忘,保障整个规划设计的全面性。

1.3原则三:在进行工程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对有限的工程资源进行整合在分配,不断的优化规划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如何有效的利用有效的资源来进行整体的规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农田水利工程的有效合理的规划,对于水利过程的后续施工工作也是一种帮助,在农业生产这讴歌就是由于分散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才导致了农业的生产效率不高,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进行必要的水土资源整合非常关键,规划的合理有效能够提升我国的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能够节约资源。

1.4原则四:在进行工程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对整个设计进行连续的有效工作,保障工程的连续性。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还要坚持的原则是保持整个工程的连续性,要让整个工程从设计阶段就有一种前瞻性,保障工程的使用寿命和性能。对于工程中的水利设施的选择也要想着长远的角度来分析选择。尽量避免工程的时效性不长的问题,这样会严重的影响农业的生产,会给农业生产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

2简要叙述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重点设计内容

关于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重点设计内容的阐析和论述,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析和论述。第一个方面是在规划设计时要对工程用地有效合理的进行分配,做到土地资源的合理节约使用。第二个方面是在规划设计时要注意整体工程的总投资,要切合实际的进行规划设计。第三个方面是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对整个工程的重点问题重点设计分析。下面进行详细的阐析和论述。

2.1内容一:在规划设计时要对工程用地有效合理的进行分配,做到土地资源的合理节约使用。我国虽然国土面积较大,但是伴随着我国的人口不断增多,导致了我国的土地面临着紧张的境地。因此在进行工程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节约用地的问题,有效的进行所有涉及资源的分配。在设计中,要有相关的合理资源利用的相关技术要求,要尽量的高效使用土地资源。

2.2内容二:在规划设计时要注意整体工程的总投资,要切合实际的进行规划设计。工程建设不可缺少的就是资金,因此我们在进行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的根据资金投入来进行规划设计,要切合实际的进行设计,不能够为了追求使用性能或者是工程规模盲目的扩大工程规模,这样反而会导致工程不能树立的完成,影响我国的农业生产使用。

2.3内容三: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对整个工程的重点问题重点设计分析。关于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对整个工程的重点问题重点设计分析的阐析和论述,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析和论述。第一个方面是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对整个工程的抗洪排涝性能和抗旱灌溉性能给予优化提升。第二个方面是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有效的预见水利工程设施的维修和更新问题,提前进行设计准备。第三个方面是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做到水资源的高效使用。下面进行详细的阐析和论述。

2.3.1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要对整个工程的抗洪排涝性能和抗旱灌溉性能给予优化提升。在设计的过程中要针对当地的气候条件来有效的选择工程中的侧重点。对于旱情较重的区域我们要增大工程的抗旱能力,反之对于水量充沛的区域我们要增大工程的抗涝能力。同时对于工程的性能给予全面系统的优化升级。

2.3.2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有效的预见水利工程设施的维修和更新问题,提前进行设计准备。水利设施正常的发挥作用是离不开技术设备的,这些设备由于处在不间断的工作中,承受着较为严重的腐蚀,为了保证不影响作用的发挥,就要做好维护以及更新。

2.3.3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要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做到水资源的高效使用。当前我国的水资源相对匮乏,很多地区已经不能满足农行生产的需要,灌溉水存在的浪费问题也是一个普遍的困扰,农田水利规划中,应注意提高节水灌溉的能力,关于如何提升节水灌溉的措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技术应该有效的加以利用。(3)简要叙述在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关于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阐析和论述,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阐析和论述。第一个方面是在规划设计时,没有深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致使整个规划设计的过程存在盲目设计的问题。第二个方面是在规划设计时,对于工程中的水利设施没有充分的考量,导致了工程整体性能到不到工程的整体要求。

3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重点设计措施

3.1问题一:在规划设计时,没有深入现场进行调查研究,致使整个规划设计的过程存在盲目设计的问题。缺乏有效的调查研究,工程建设就会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顾。

3.2问题二:在规划设计时,对于工程中的水利设施没有充分的考量,导致了工程整体性能到不到工程的整体要求。经调查发现部分县有效灌溉面积仅占总耕地面积的45%左右。而且从调查中发现存在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已建几十年,甚至部分工程是边规划、边设计、边建设的“三边”工程,造成工程老化、退化、失修严重,效益显著衰减。

作者:董跃明 单位:吉林省梨树县水利勘测规划院

参考文献:

[1]史纪锁,陈小敏,郑金先.突出重点强化衔接做好农田水利规划[D].现代农业,2011(06).

[2]许玉芬,任岩.农田水利工程中灌溉规划设计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5):188.

[3]魏凤玲.浅谈农田水利工程灌溉规划设计[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1):222.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我国国家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建筑质量的高低不但关系到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行管理不但能够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还能够获得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时也是我国工程管理实现科学化的有效方式,因此,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应该积极推动新的发展方向,促进农业节水灌溉健康发展

一、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兴水利、除水害”一直都是水利工程建设的目标,但是到了近现代,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在不断增加,农田水利工程除了稳定社会发展之外还关系到了我国的经济发展,环保事业的发展。虽然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开展的比较早,但是受到我国国情影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水平一直都不高,这直接关系到了我国农业和供水的发展。近代农田水利工程的作用在明显的发挥,人们对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视程度也应该不断提高,所以,要适当的提高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适应我国经济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农田水利工程的建筑涉及到的工作内容非常复杂,除了基础的工程施工之外,还涉及到了“征地移民、生态环保、交通通信、水文地质等”众多内容,故而,相应的管理内容也就增多了,增加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难度。同时,一个完整而成功的农田水利工程是需要不断论证的,这样就给农田水利工程带来了阶段性的特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包括“论证立项、开工准备的前期阶段、工程建设的建设管理阶段以及竣工移交后的运行管理阶段。”在这些不同的工程阶段,其实都具有一个即独立存在又需要相互协调的目标,不同目标就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并进行资源优化配置。

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目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实际效果而言,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招投标管理问题

当前,招投标制度已经成为了我国大多数工程所使用的制度,但是,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很多工程在招标工作中委托低资质的招标单位,导致了农田水利工程各个参建单位的素质低下。很多招投标工作并没有根据相关规定而进行操作,存在着严重的“虚假招标、违法分包或者转包”现象。同时,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单位还存在着同体的问题,即“质量监督机构、项目法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相互隶属统一行政主管部门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容易导致很多管理行为不便实施,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也就很难发挥。

2.建筑质量管理目标不清

由于近几年来我国对各类工程质量的关注度在不断提高,对农田水利工程质量要求也在提高,所以各个工程单位为了适应政策和大众的要求也提出了质量第一的建设口号,但是“质量第一”在实际施工中却表现的过于形式化,无法真正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施工质量。而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方面是管理队伍力量不足,农田水利工程需要大规模的质量管理工作人员,而建设单位的质量管理人员有限,导致了很多管理工作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另一方面是我国水利工程的“计划性”导致了各个地方的水利建设管理工作存在着地方保护性质,不利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开展。

3.农田工程施工中存在偷工减料的问题

我国众多工程都是采用分包的方式进行的,并都是多层转包,在转包的过程中,水利工程建设的实体资金在不断地减少,导致了很多施工单位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除此之外,工程施工工序也总是不根据相关标准而进行,这样就“降低了现成本,但大大增加了隐成本”。

三、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促进农业节水灌溉发展方向研究

农田水利工程质量要想得到有效的提高,就要优化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方式,以新的方向开展管理工作,而水农田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强化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管理

在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过程中要强化对工程设计方案和图纸进行审查,以保证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设计的要求是要以工程的实际要求为基础,以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相关设计标准为依据,建设单位要建立专业化的农田水利工程“图纸审查制度”,以此来防止图纸变更对工程质量产生不良影响。从政府角度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力度,即对质量监督管理队伍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并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保证管理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

2.加强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

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了水利工程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质量管理是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关键,施工质量的管理工作同施工工作所涉及到的内容一样的复杂多样,主要有“采购、施工、监理以及原料采购和工程设计”等,而质量管理工作需要选择对水利工程有重要影响的因素进行控制和管理。第一,认真编制施工计划。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计划是水利工程施工的主要根据,因此,在施工之前相关部门要针对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实际状况,并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标准要求,认真地编制施工计划,以保证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科学性。第二,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质量管理责任制就是指,把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任务根据工程项目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的管理任务,并以工程项目为小组,项目负责人为主要质量管理负责人,把质量管理任务切实落实到各个智联管理小组。第三,积极开展信息化工程管理。在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中也要积极应用信息化管理方式以提高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结束语:

本文主要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促进农业节水灌溉发展方向研究等三个方面对本论题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其中也简单的阐述了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在我国各个方面发展中的重要性。并重点论述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希望能够对实际农田水利管理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篇(10)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盲目随意

很多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相当盲目随意,例如工程选址的条件非常随意,满足区域存在农业生产用水需求和附近有合适的水源就进行水利工程建设。虽然水源和需求是水利工程的前提条件,但是水利工程建设还需要在科学的建设理论指导下,采用合理的工程技术同时兼顾区域建设成本、经济效益和环境效能,这些要求在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中未体现,这是建设过程中盲目随意特征的主要体现。

此外,很多地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出现问题时,需要管理者进行修补,一般来说需要专业的水利工程专家进行论证和实验后再进行修补操作,然而,很多地区未进行专业的论证研究就随意修补,例如小型水库涵管漏水后直接投入资金对漏水点采取“缝补”的方式进行漏水故障修理,这种修补方法缺乏科学理论的支持,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漏水问题,这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中盲目随意的表现。

2.2重复、烂尾问题

农田水利工程存在重复和烂尾工程的情况,这种情况在地方的小型水利工程中更加突出。主要是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上存在盲目随意的特征,建设和管理并未在详细、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指导下进行,加上很多地区小型水利工程管理组成员、岗位更换相对频繁的问题,导致大量的地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出建设无序、施工不合理、管理不科学的问题,也因此产生了很多安全隐患,进而导致水利工程收效降低。其中,由于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很多地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否完全在不实地考察的情况下无法判断,很多管理人员认为有利可图就对同一工程进行重复申报,导致重复建设的问题产生。

此外,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岗位相对混乱,管理成员职责分配不合理,权责不分明,当建设或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往往会互相推卸责任,导致工程问题长期处于无人管理、无人负责的情况下,工程问题也因此无法及时解决。这也是导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复建设、烂尾建设的主要原因。此外,资金的不到位也是导致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之一。

2.3建设缓慢,设备维护不及时

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属于地方性工程,政府重视程度的不足,在权责分配不明确、资金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下,建设进度相对缓慢,常常会出现工程立项多年后建设项目仍未完成的情况,这种情况在西部较偏远地区极为普遍,这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后处于长期无人管理或疏于管理的局面,而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后,一定会出现设备老化等问题,例如水库泵机老化、主体工程老化,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使用收效,但由于监管制度的不完善,设备维护、故障排查往往无法及时到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维修、维护问题长期无法解决。

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改进建议

根据上述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工作可以改进之处进行总结和建议,具体概括为主要的3个方面。

3.1完善工程建设的管理体系

同其他水利工程建设一样,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也是一种内容相对广泛的建设工程,但与大城市或发达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不同之处在于,政府对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视程度存在不足、管理力度也相对较小、资金投入也较有限。因此,为了避免建设中无序、不合理的情况发生,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极为必要。

根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性,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通过指导性文件或规划的方式完善管理体系。形成符合规范的实地勘探、科学讨论、严格规划、建设申请、工程验收流程并严格执行,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明的责任划分,避免推卸责任的情况发生。以此来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科学性、合理性,进而提高水利工程竣工后投入使用的收效。同时竣工后投入使用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有效监管,明确设备维护更新周期,明确工程款项流动申报等内容,以此来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年限,促进地区农业生产生活。

此外,对地方性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归档管理,工程立项时就建立相关档案,包括施工团队的基本情况、主要管理责任人员的基本情况、工程的基本情况等进行归档管理,并通过限定工期的方式来提高工程建设效率,并利用档案管理的方式避免重复建设的情况发生。

3.2严格工程竞标制度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同一般性工程一样,需要通过承包给工程建设团队的方式进行建设,而工程团队的选择主要通过竞标的形式选择,因此需要严格水利工程的竞标制度。主要通过以下两方面来实现:1)严格资质审核,很多不具备专业的水利工程建设资格的工程团队,为了从中获利参与竞标,如果由这些工程团队进行,工程难免会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规划设计,必然会留下一定的安全隐患;2)建立责任制度,工程建设一旦竞标结束,就建立起责任制度,在水利工程的投入使用的合理年限内,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则要求原建设团队负责,进行二次施工或维修。通过上述两项措施来完善工程竞标与建设环节,以此来提高工程建设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严谨特征。

3.3完善工程使用的管理体系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普遍存在收效低的问题,这是主要是由于工程投入使用后疏于管理导致的问题。通过建立奖惩的责任管理体系来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督促其做好水利设施的日常故障排查和设备维护工作;通过固定人员岗位编制,来建立人员相对固定的管理团体,避免人员频繁调动造成的管理经验不足、工作频繁交接问题;完善上述两项工作的同时,为每一个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配备专业的工程顾问,使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能够在经验丰富、理论知识完善的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此来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等。

参考文献

[1]何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建设管理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5).

[2]袁广,狄丽.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5,35(16):43-44.

[3]张国旺,赵霞.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对策[J].房地产导刊,2015(17).

[4]周华.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管理的对策及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3):177.

[5]杨清志.试论农田水利建设发展中的问题与优化措施[J].新农村:黑龙江,2016(28):97.

农业水利工程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9-0203-1

农田水利建设是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国农业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进步,但基础仍然很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大多数地区靠天吃饭的情况没有得到改善,这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

农田水利是确保农业正常发展的基础,其规划必须服从农业发展的需要。农田水利工作者必须了解本区域近、中、远期的发展规划与方向,使农田水利的规划符合本区域的发展规划框架,否则,必将导致巨大的浪费和不可逆的后果。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事业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相对滞后,文章就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滞后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几点对策。

1 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滞后的原因

1.1 盲目建设

部分农田水利项目在建设时的盲目性较大,忽视了农田水利建设是为农业发展服务这一宗旨,没有兼顾到水利工程建设技术、本地区的整体规划方向和社会效益等诸多方面,是农业水利工程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浪费大量资金。

1.2 资金投入不足

农田水利设施按分级管理原则,实行“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地方能力有限,财政紧张,筹集资金的渠道少,影响水利工程建设及其配套建设。财政预算安排远赶不上原来的投入额度。资金投入不足便成了导致水利工程建设发展滞后的又一重要因素,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制约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瓶颈”。

1.3 管理滞后

现阶段,我国农田水利设施管理较为落后,基础设施管理不善。由于我国实行“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模式,管理部门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忽视节水问题,导致水资源不能合理被利益,浪费严重,阻碍了水利工程的持续发展。

1.4 评价失效

水利工程提供的水资源是一个生态系统,由多种资源组成,生态系统是否健康将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性发展。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药品、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等大量排放,造成水资源污染严重,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对农业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造成了负面影响。

2 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机制改革的对策

2.1 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农田水利建设可持续发展

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策略,全面解决农村水资源供给、防洪除涝和水环境保护的问题。创新工程管理体制,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逐步建立良性的投入和运行机制,为农业水利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效保障。

2.2 完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监管体系

首先,严格实施农业水利建设规划审批制度。规定地方乡镇、村级别在拟建一定金额以上的水利工程时必须经过申报和审批才能实施。其次,严格资质认证制度与工程招投标制度。确保水利工程设计单位的质量与水准;切实落实招投标制度,通过竞争规范施工管理,遏制工程中的腐败现象,保证过程的透明化和合法化。第三,规范工程监理与验收制度。这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监理需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对施工后的各环节进行检测,同时做好记录。工程竣工后,水利局进行全面验收。

2.3 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保障工程顺利进行

为确保农业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各级财政支出要切实向农业水利建设倾斜。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建立农业水利专项资金,鼓励社会投资,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保证农业水利工程的资金供给。

2.4 提高水利队伍人员素质

建设高素质农村水利队伍,加大水利工作的培训力度,农民是农业水利工程的直接使用者,应加大宣传培训力度,全面普及水利管理技术,努力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水利从业队伍,保障农业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

2.5 做好水利工程的环评工作,使综合效益最大化

加快环境治理和法规建设。在进行水利工程设计时要做好环境保护方案,将工程的负面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工程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对已造成环境破坏的水利工程应及时进行治理。

3 小结

农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农民增收、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政府应加大农村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同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实现农田水利建设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德力格尔,盛常玉,刘筱赛.在农村建设中水利建设面临的难题与对策[J].内蒙古水利,2010,(01).

[2] 吴治蓉.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问题探讨[J].价值工程,2010,(8):103.

[3] 张学.论小型农田水利的基本建设地位及措施[J].中国科技财富,2010,(2):134.

[4] 王海星.互助县农田水利事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0(6):265,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