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农业与水利工程大全11篇

时间:2023-12-13 15:04:55

农业与水利工程

农业与水利工程篇(1)

关键词:水利工程农业供水;成本定价分析;社会经济评价;民生水利

1引言

引大入秦灌溉工程是将发源于青海省的大通河水自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天堂寺取水,东调至永登县秦王川,至白银市武川区、白银区的跨流域供水工程,地跨甘青两省六地市县区,是甘肃省规模较大的跨流域自流灌溉工程。灌区每年设计引水量4.43亿m3,总灌溉面积5.73万hm2,可以解决秦王川地区36万农民脱贫致富,年均农林牧业总产值可达3.84亿元,工程自1994年投入运行以来发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了灌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不断提高灌区群众生活水平,稳步发展农村经济,促进人与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对改善灌区的气候,建设兰州新区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由于引大工程地处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农业供水定价和民生水利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引大工程农业供水定价现况、成本测算分析、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价格机制与民生水利等几方面进行论述。

2引大工程农业供水定价现况

引大灌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91 mm,多年平均蒸发量2 210 mm,区内没有天然地表水,地下水埋藏深,且矿化度高,农田必须依靠工程调节来灌溉。引大工程通水前由于没有有效水源,农业灌溉需求得不到满足,农民对水商品意识淡薄,水资源合理利用率低。党和政府修建引大水利工程就是用于解决农业灌溉和农村饮水问题,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当地老百姓誉为“幸福工程”。引大工程是国家“九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具有灌溉、农村人畜饮水、城市供水和生态保护等综合效益,从发源于青海的大通河引水,该河多年平均径流量21.90亿m3。通过工程调节,平均每年可向灌区输送水4.43亿m3,受益区域有永登县、皋兰县、白银市景泰县、武川区。它的建成投运,一方面提高了农业用水的灌溉保证率,扩大了灌溉面积,为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另一方面工程农业供水定价政策推动了地区农业供水管理的发展,缩小了供水管理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引大灌区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目前农业供水定价体系已初具规模,农业供水平均水价为0.15元/m3,平均灌溉定额为470 m3/亩,每亩所需水费为70.50元。以小麦和玉米的平均产量来核算每亩平均收入,每亩年产小麦400 kg和玉米500 kg,按引大灌区2010年的市场综合收购价小麦2元/kg、玉米1.80元/kg计,每亩年平均总收入为850元,由于该地区大部分单季种植,水费占每亩平均收入的8.29%,而下游部分灌区间作套种,水费占亩平均收入较低,水费成本均未超过亩产值的5%。总之都在农民的承受范围之内,农业供水定价发展潜力较大。

3工程农业供水成本测算分析

经对引大工程形成的农业供水固定资产的分析测算,农业供水的完全成本水价为0.45元/m3,其成本由工程折旧费、大修费、运行管理费、贷款利息费构成。如果按此标准进行水价核算,水费将占亩平均收入的24.87%,与当地农民的人均收入相比,所占的比例偏高。鉴于引大灌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农民的实际收入情况,原甘肃省物价局在农业供水水价时充分考虑了农民的实际困难和承受能力,将不完全成本水价0.45元/m3分三步到位:第一步按不完全单方水成本执行农业供水水价0.10元/m3;第二步执行农业供水水价为0.15元/m3;第三步达到不完全单方水成本0.45元/m3。第一步不完全单方水成本水价从1995年开始执行,第二步从1998年执行,第三步至今仍未启动,实际上少部分灌区仍在执行0.10元/m3的水价。水价的分阶段实施和逐步调整到位,其目的就是使工程农业供水定价与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水价测算充分考虑了改革的进度和农民承受的程度。

4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及发展前景

引大工程水资源相比较用水面积较为丰富,工程设计供水能力为4.43亿m3,实际供水量为2亿m3左右,目前总的灌溉面积为3.33万hm2,其中,有效灌溉面积为2.67万hm2,林地为0.67万hm2。庄浪河沿线河灌区和井灌区灌溉面积有约0.53万hm2,未用引大水灌溉。目前引大工程能有效引水占设计流量的不足50%,按设计引水总量可灌溉面积5.73万hm2,因此引大工程还灌溉保

编辑整理本文。

证率较高,灌溉保证率达到了90%以上,每年可保证的灌溉次数1~4次,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从引大工程的综合效益情况来看,引大工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较好,尤其是节水灌溉技术挖掘潜力较大。目前的节水灌溉只进行了渠道衬砌防渗,低压管道、普通的喷灌、微灌,真正高效的喷、微灌面积相当有限,几乎没有,绝大部分灌溉面积都是粗放式的灌溉农业。如果通过改善灌溉技术,能将农业灌溉用水定额进一步降低,还可节约用水,扩大灌溉面积,扩大供水范围。为了适应灌区发展需要,必须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科学开发和充分利用,解决民生水利的基础性问题。

5价格机制与民生水利

工程农业供水的发展,既受水资源、地形地质等自然条件的限制,也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资金投入力度、管理技术水平的影响,随着引大灌区的进一步开发,特别是兰州新区的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对引大工程农业供水的管理与发展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与灌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有不相适应的现象,这是引大灌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制约因素之一,也是制约引大工程综合供水效益进一步发挥和扩大的制约因素。因此,提高工程农业供水管理水平是当前引大管理和兰州新区建设引起的社会比较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关系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运行,关系到水管单位的改革与发展,关系到兰州新区,白银、景泰、皋兰等城市供水的重大政治问题。解决好价格机制问题又是供水管理的主要任务,一方面价格机制要体现水资源的稀缺程度,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全面协调;另一方面水价杠杆要能调节市场的供求关系,保证引大工程的利益和工程安全运行,使农民自觉节约用水,从而降低生产成本。2000年国家财政部将水利工程水费正式转为经营性收费,把工程供水价格纳入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的商品价格范畴进行管理,彻底解决了水利工程水费性质问题。从此,水价核算开始以价值为基础,供水定价体系也初步反映了市场的供求关系,水价核定充分考虑了水管单位的经济状况和工程的运行维护需求。近些年来,供水定价体系改革已促使水管单位和地方政府、灌区群众、用水户增强了市场经济意识,调动了其加强管理、加强经济核算的积极性,促使了水管单位在体制、机制上转型。同时供水定价体系的发展还全面推动了水管单位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改革,为合理调整水价提供了准确的会计成本核算资料,使工程农业供水水价更加科学合理,真正让利于农民。但是,引大工程绝大部分供水工程都建设在偏远山区,施工条件艰苦,运行管理环境较差,工程造价高,运行管理成本也相对较高,农民的实惠与农业供水水价存在一定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一是农业供水水价按工程建设及管理的完全成本进行核算,水价往往偏高,再加上这些地区气候干燥,蒸发量大,土壤保墒性差,灌溉管理技术相对粗放、落后,导致灌溉定额较高,按此标准核定、缴纳农业供水水费,容易超出农民的承受范围,农民无法真正得到最大实惠。二是农业供水水价若不按工程建设及管理的完全成本进行核算,势必造成工程因运行管理经费不足,导致工程长年失修,管理技术人员待遇较低,人才流失严重,管理水平滞后,运行管理困难,工程的可持续运行受到威胁。近几年虽然引大管理局开始全面推行水管体制改革,省政府对公益性资产的运行费用进行了补偿,但由于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影响,并没有把由原来的经营性资产在运行管理过程中转变成公益性资产的运行费用进行补偿,造成工程管理链的脱节。因此,继续在引大灌区对引大工程全面落实好农业供水定价政策,建立科学规范可持续的农业供水定价体系,对促进区域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有着深远意义,也可有效促进引大工程供水结构的全面深入调整,充分提高引大工程为城市供水的保证率和范围,逐步提高引大水资源的利用效益,发挥工程应有效益。

农业与水利工程篇(2)

1引言

引大入秦灌溉工程是将发源于青海省的大通河水自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天堂寺取水,东调至永登县秦王川,至白银市武川区、白银区的跨流域供水工程,地跨甘青两省六地市县区,是甘肃省规模较大的跨流域自流灌溉工程。灌区每年设计引水量4.43亿m3,总灌溉面积5.73万hm2,可以解决秦王川地区36万农民脱贫致富,年均农林牧业总产值可达3.84亿元,工程自1994年投入运行以来发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了灌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不断提高灌区群众生活水平,稳步发展农村经济,促进人与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对改善灌区的气候,建设兰州新区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由于引大工程地处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农业供水定价和民生水利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引大工程农业供水定价现况、成本测算分析、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价格机制与民生水利等几方面进行论述。

2引大工程农业供水定价现况

引大灌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91 mm,多年平均蒸发量2 210 mm,区内没有天然地表水,地下水埋藏深,且矿化度高,农田必须依靠工程调节来灌溉。引大工程通水前由于没有有效水源,农业灌溉需求得不到满足,农民对水商品意识淡薄,水资源合理利用率低。党和政府修建引大水利工程就是用于解决农业灌溉和农村饮水问题,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当地老百姓誉为“幸福工程”。引大工程是国家“九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具有灌溉、农村人畜饮水、城市供水和生态保护等综合效益,从发源于青海的大通河引水,该河多年平均径流量21.90亿m3。通过工程调节,平均每年可向灌区输送水4.43亿m3,受益区域有永登县、皋兰县、白银市景泰县、武川区。它的建成投运,一方面提高了农业用水的灌溉保证率,扩大了灌溉面积,为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另一方面工程农业供水定价政策推动了地区农业供水管理的发展,缩小了供水管理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引大灌区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目前农业供水定价体系已初具规模,农业供水平均水价为0.15元/m3,平均灌溉定额为470 m3/亩,每亩所需水费为70.50元。以小麦和玉米的平均产量来核算每亩平均收入,每亩年产小麦400 kg和玉米500 kg,按引大灌区2010年的市场综合收购价小麦2元/kg、玉米1.80元/kg计,每亩年平均总收入为850元,由于该地区大部分单季种植,水费占每亩平均收入的8.29%,而下游部分灌区间作套种,水费占亩平均收入较低,水费成本均未超过亩产值的5%。总之都在农民的承受范围之内,农业供水定价发展潜力较大。

3工程农业供水成本测算分析

经对引大工程形成的农业供水固定资产的分析测算,农业供水的完全成本水价为0.45元/m3,其成本由工程折旧费、大修费、运行管理费、贷款利息费构成。如果按此标准进行水价核算,水费将占亩平均收入的24.87%,与当地农民的人均收入相比,所占的比例偏高。鉴于引大灌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农民的实际收入情况,原甘肃省物价局在农业供水水价时充分考虑了农民的实际困难和承受能力,将不完全成本水价0.45元/m3分三步到位:第一步按不完全单方水成本执行农业供水水价0.10元/m3;第二步执行农业供水水价为0.15元/m3;第三步达到不完全单方水成本0.45元/m3。第一步不完全单方水成本水价从1995年开始执行,第二步从1998年执行,第三步至今仍未启动,实际上少部分灌区仍在执行0.10元/m3的水价。水价的分阶段实施和逐步调整到位,其目的就是使工程农业供水定价与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水价测算充分考虑了改革的进度和农民承受的程度。

4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及发展前景

引大工程水资源相比较用水面积较为丰富,工程设计供水能力为4.43亿m3,实际供水量为2亿m3左右,目前总的灌溉面积为3.33万hm2,其中,有效灌溉面积为2.67万hm2,林地为0.67万hm2。庄浪河沿线河灌区和井灌区灌溉面积有约0.53万hm2,未用引大水灌溉。目前引大工程能有效引水占设计流量的不足50%,按设计引水总量可灌溉面积5.73万hm2,因此引大工程还灌溉保证率较高,灌溉保证率达到了90%以上,每年可保证的灌溉次数1~4次,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从引大工程的综合效益情况来看,引大工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较好,尤其是节水灌溉技术挖掘潜力较大。目前的节水灌溉只进行了渠道衬砌防渗,低压管道、普通的喷灌、微灌,真正高效的喷、微灌面积相当有限,几乎没有,绝大部分灌溉面积都是粗放式的灌溉农业。如果通过改善灌溉技术,能将农业灌溉用水定额进一步降低,还可节约用水,扩大灌溉面积,扩大供水范围。为了适应灌区发展需要,必须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科学开发和充分利用,解决民生水利的基础性问题。

5价格机制与民生水利

农业与水利工程篇(3)

1引言

引大入秦灌溉工程是将发源于青海省的大通河水自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天堂寺取水,东调至永登县秦王川,至白银市武川区、白银区的跨流域供水工程,地跨甘青两省六地市县区,是甘肃省规模较大的跨流域自流灌溉工程。灌区每年设计引水量4.43亿m3,总灌溉面积5.73万hm2,可以解决秦王川地区36万农民脱贫致富,年均农林牧业总产值可达3.84亿元,工程自1994年投入运行以来发挥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了灌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不断提高灌区群众生活水平,稳步发展农村经济,促进人与社会、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对改善灌区的气候,建设兰州新区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由于引大工程地处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在农业供水定价和民生水利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引大工程农业供水定价现况、成本测算分析、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价格机制与民生水利等几方面进行论述。

2引大工程农业供水定价现况

引大灌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91 mm,多年平均蒸发量2 210 mm,区内没有天然地表水,地下水埋藏深,且矿化度高,农田必须依靠工程调节来灌溉。引大工程通水前由于没有有效水源,农业灌溉需求得不到满足,农民对水商品意识淡薄,水资源合理利用率低。党和政府修建引大水利工程就是用于解决农业灌溉和农村饮水问题,为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被当地老百姓誉为“幸福工程”。引大工程是国家“九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具有灌溉、农村人畜饮水、城市供水和生态保护等综合效益,从发源于青海的大通河引水,该河多年平均径流量21.90亿m3。通过工程调节,平均每年可向灌区输送水4.43亿m3,受益区域有永登县、皋兰县、白银市景泰县、武川区。它的建成投运,一方面提高了农业用水的灌溉保证率,扩大了灌溉面积,为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另一方面工程农业供水定价政策推动了地区农业供水管理的发展,缩小了供水管理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引大灌区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目前农业供水定价体系已初具规模,农业供水平均水价为0.15元/m3,平均灌溉定额为470 m3/亩,每亩所需水费为70.50元。以小麦和玉米的平均产量来核算每亩平均收入,每亩年产小麦400 kg和玉米500 kg,按引大灌区2010年的市场综合收购价小麦2元/kg、玉米1.80元/kg计,每亩年平均总收入为850元,由于该地区大部分单季种植,水费占每亩平均收入的8.29%,而下游部分灌区间作套种,水费占亩平均收入较低,水费成本均未超过亩产值的5%。总之都在农民的承受范围之内,农业供水定价发展潜力较大。

3工程农业供水成本测算分析

经对引大工程形成的农业供水固定资产的分析测算,农业供水的完全成本水价为0.45元/m3,其成本由工程折旧费、大修费、运行管理费、贷款利息费构成。如果按此标准进行水价核算,水费将占亩平均收入的24.87%,与当地农民的人均收入相比,所占的比例偏高。鉴于引大灌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农民的实际收入情况,原甘肃省物价局在农业供水水价时充分考虑了农民的实际困难和承受能力,将不完全成本水价0.45元/m3分三步到位:第一步按不完全单方水成本执行农业供水水价0.10元/m3;第二步执行农业供水水价为0.15元/m3;第三步达到不完全单方水成本0.45元/m3。第一步不完全单方水成本水价从1995年开始执行,第二步从1998年执行,第三步至今仍未启动,实际上少部分灌区仍在执行0.10元/m3的水价。水价的分阶段实施和逐步调整到位,其目的就是使工程农业供水定价与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水价测算充分考虑了改革的进度和农民承受的程度。

4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及发展前景

引大工程水资源相比较用水面积较为丰富,工程设计供水能力为4.43亿m3,实际供水量为2亿m3左右,目前总的灌溉面积为3.33万hm2,其中,有效灌溉面积为2.67万hm2,林地为0.67万hm2。庄浪河沿线河灌区和井灌区灌溉面积有约0.53万hm2,未用引大水灌溉。目前引大工程能有效引水占设计流量的不足50%,按设计引水总量可灌溉面积5.73万hm2,因此引大工程还灌溉保证率较高,灌溉保证率达到了90%以上,每年可保证的灌溉次数1~4次,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经济社会效益显著。从引大工程的综合效益情况来看,引大工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较好,尤其是节水灌溉技术挖掘潜力较大。目前的节水灌溉只进行了渠道衬砌防渗,低压管道、普通的喷灌、微灌,真正高效的喷、微灌面积相当有限,几乎没有,绝大部分灌溉面积都是粗放式的灌溉农业。如果通过改善灌溉技术,能将农业灌溉用水定额进一步降低,还可节约用水,扩大灌溉面积,扩大供水范围。为了适应灌区发展需要,必须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科学开发和充分利用,解决民生水利的基础性问题。

5价格机制与民生水利

农业与水利工程篇(4)

[中图分类号] [TV-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229-01

2013年10月24日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上,发改委杜鹰同志提出:“推动完善各类农田水利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强化项目实施技术指导和事中事后监管。明晰农田水利设施产权,进一步调动农民和社会参与的积极性,健全管护机制,保障农田水利设施持续发挥效益。”因此,推动和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上新台阶,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做好农业、农村各项工作,提升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平,为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没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有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这也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重视的基本原因。

一、水利工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指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推动经济发展时,要同时考虑对社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是否有利。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现实。坚持“节约优先”“合理开发”“优化配置”的原则,不断丰富和完善治水思路。全面协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核心理念,协调好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统筹城乡水利发展,统筹考虑水资源问题,统筹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不断探索,不断实践,走现代水利之路。有了水利,才能扩大灌溉面积,同时配合增产措施,农业才可能大幅增产。这就要求我们要重新认识水利的意义和作用所在。

二、水利工程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和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战略部署,总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经验,深入分析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今后一个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特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态势,以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中心,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以改变粗放生产经营为关键,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与资源型经济发展模式,依靠科技进步,科学合理的保护和利用水资源, 突出重点,抓住本地区的重点问题,实现重点突破。同时,应统筹兼顾,点面结合,分步实施。规划要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状况,掌握生态环境变化的规律,在遵循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实事求是的确定相应的目标和采取的措施,应在经济、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三、水利工程建设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

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工程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农田水利投入不足,水利管护机制不健全等一些问题依然存在。

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呈现出快速发展、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农业水利建设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形势对农业水利建设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概括来说就是要实现水利现代化,就是要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来指导农业水利,用现代设备、材料装备农业水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水利,用现代经营管理方法来管理农业水利。

2.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策略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必须大力加强,积极发展。农业水利工程要想取得更好地发展,不只要解决思想认识、科学管理、资金投入等一系列问题,还必须解决很多技术问题。为此,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应重点研究节水、节能、节约投资的技术措施。在促进农业生产中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将农业水利工程科学技术提到新的高度。

2.1加大对水利规划和前期工作的投入力度,按照“开工---推进----储备---论证”的思路,多规划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条件、优化配置节约保护水资源、改善生态和水环境的项目,重点做好流域综合规划,包括生态建设、灌区节水改造、河道综合治理、水源地和地下水保护等项目建设。

2.2水利工程建设,一是要抓好农田水利建设。制定完善县乡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制定“集中连片、整村推进”分年实施计划方案。二是加快防洪除涝工程建设。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完善农村小微型水利设施,全面实施江湖堤达标工程。三是要解决人员工资及维修养护经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2.3统筹安排工程建设,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与农业最为密切的水利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利工程必须顺应农业的发展趋势作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提高农业生产和减灾能力。按照水源、渠系、田间工程统筹规划、配套实施的方式,进一步促进农田水利建设。结合已建和在建的水源工程,加快建设一批灌区工程。继续积极推进重大骨干水源工程前期工作,着力增强区域水资源调控和防洪抗旱排涝能力,保障农业用水需求。

2.4大力推广节水灌溉,保护水土资源。因地制宜大力推广普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减少灌溉用水量和污染排放量,缓解资源环境约束。严格限制水资源过度开发及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扩大灌溉面积和新上高耗水项目。继续加强重点区域生态治理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同时促进休养修复部分耕地。

参考文献

农业与水利工程篇(5)

1概况

我国是发展中的农业大国,特点是人多地少、水资源短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及水土资源不相匹配,这些决定了水利建设在我国农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水利工程包括灌溉、除涝等各种服务于农业生产的水利设施,能够有效抵御旱涝灾害,保证农业稳定发展,是我国现代农业走可持续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作为基础的农业生产设施,农田水利工程不仅是农业生产的根本命脉,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

2水利工程建设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1)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我国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灌溉面积的持续增加。技术措施的应用,在农村体制改革和农业科学研究的支撑下,农田灌溉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粮食紧缺的问题,人民群众过上了温饱的生活。

(2)水利工程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三农”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之一,影响着经济结构调整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只有为农业生产打好基础,依靠现代农业的发展,才能为工业化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奠定基础,为国民经济的持续提供支撑,保持农村乃及国家社会的和谐稳定。

(3)我国农产品多来源于灌溉耕地,水利工程建设直接关系到灌区的更新改造进程,关系到农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和效益。限于农业用水量无法持续大幅增加,只有依靠灌溉水的充分利用来扩大灌溉面积、保证灌溉效益。

(4)现代农业对灌溉水的利用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代农业生产也依赖于高效低耗的灌溉技术和设施,因此水利工程直接关系到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制约着现代农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益,只有保证水利工程与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相一致,才能更好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5)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解决灌溉的问题,消除旱情带来的灾害。

(6)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有利于提高供水保证率和农田排涝能力的标准,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

(7)通过兴修各种水利工程设施和采取其他各种措施,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使之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

(8)水利工程建设中采取蓄水、引水、跨流域调水等措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为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发展农业创造良好条件,从而达到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改良低产土壤,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3 江西省水利建设概况

江西是水利大省、农业大省,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人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水利建设,水利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全省已建成各类水利水电工程近40万座(处),其中水库9783座,引水工程9.68万多处,万亩以上灌区226座,机电排灌站2.6万座,水闸553座,农村水电装机268万千瓦,堤防4000余条长9700多公里,解决816万农村居民和25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集中式供水普及率达到30%。初步形成了防洪、灌溉、引水、排水、提水、发电、水土保持等相对完整的水利工程体系,为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水利基础。

(1)加强组织领导,制定村级农田水利建设的总体规划,政府要本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步实施以及讲求实效的原则,把水资源合理配置的要求作为出发点,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力度,保证水利工程建设以及管理规划的科学性合、合理性。

(2)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的投入,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改造资金以及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进行充分的利用,来实行中低产田的改造、盐碱地的改良以及灌区建筑物的建设,灌区分期进行改造,使灌区的骨干工程和田间工程配套齐全。

(3)加大各种新技术的推广,建立信息化网络,联合调度灌区水资源,尤其是做好滴灌、喷灌等节水技术,最大化发挥农田水利工程的效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4水利工程建设中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

4.1加快修复水毁灾毁水利工程建设

修复各类灌溉设施,大力推进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不断完善农田灌排体系,不断提高农田灌排骨干工程的配套率和完好率,全面实施全国抗旱规划,建设一批抗旱水源工程。

4.2工程节水

水利工程都要为农业灌溉服务,这些以农业灌溉为主要目的的水利工程,包括灌溉工程配套、渠道衬砌、低压管道输水、机电井建设、地面灌溉设施改善、喷灌和滴灌系统,以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

4.3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努力加强对灌、排、降技术标准的研究,加大节水设施与节水技术的推广力度,扶持节水灌溉典型,完善防渗渠系配套,合理发展喷、滴灌工程,重点发展浅湿灌溉技术,有条件的地方对主干渠道逐步实现衬砌化。实施节水灌溉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必要保障,加大农业节水力度、减少灌溉用水损失。

4.4 完善基层水利工程经营管理

政府既不能把农村水利当作“包袱”甩掉,也不能继续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包揽的做法。在租赁、承包甚至产权转让的工程管理中,要切实防止掠夺性经营。建立奖惩制度,加强对经营者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协调解决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对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他建设而减少灌区面积的,组织镇村及时进行相应调节,确保经营者的利益。

5江西省抓好水利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5.1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能不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能不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个进程中,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和人与水和谐相处的理念落实到建设新农村的具体实践中,使农村经济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以滞后社会进步为代价,实现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5.2建立长期稳定的投入机制

主动适应中央水利投资重点和投资结构的变化,加紧做好农村水利的各项前期工作,建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水利投入新机制。针对不同类型的水利工程采取不同的投资体制和机制,对保障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等事关国家和群众根本利益、影响范围广、综合效益特别是社会效益大的重要领域,加大投入。发挥各级公共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尤其是饮水解困、农田水利、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设施投入的主导作用。发挥好农民群众的投资主体作用。同时引导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投入相关农村水利和水电建设的领域,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资金来源的多渠道。

5.3坚持统筹规划

在传统农区和粮食主产区的中部地区,因其自身积累能力低,要把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物质条件,在经济相对落后、水资源缺乏、生产生活条件差的农村地区,大力发展集雨节灌工程,解决好农民群众的饮水困难。

5.4深化农村水利改革

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增加政府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加大乡镇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的力度,承担公益性事业的水管人员纳入财政预算,保证正常经费开支,稳定农村水利队伍这支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力量,开展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的改革明晰工程所有权,加快推进农民用水者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农民自建、自用的优势。

参考文献

农业与水利工程篇(6)

Abstract: water is the source of life, is the lifeline of agriculture. The main functions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s to control and deployment on the nature of the groundwater and surface water, achieve the purpose and remove all evil.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population of 1300000000, agriculture is the first industry in China, related to people's live and work in peace and stability of agriculture, but also related to the prosperity of the country. Is closely related to agriculture and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basi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Keyword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农田水利的建设

农田水利建设是指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水利事业。基主要任务是通过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利用先进的技术,改变一些对农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自然条件,促进农业的高效高产。农田水利建设,主要手段是兴修农田水利设施,控制农田的灌溉、排水等必要的过程,实现农田的旱涝保收、稳定高产。

农田水利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灌溉和排水、小型河道整治、低产田水利土壤改良、土地整治和植树造林等。由于各农业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方式的巨大差别,对农田水利的建设应该因时因地而异,进而完成农田稳定高产的目标。

水利工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农业的发展最需要的是水资源,水利建设则是对水资源进行管理利用的一项重大工程。水利工程对农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2.1 水利工程对农业的有利影响

水利工程的兴建,最直接改善的农田的灌溉条件,达到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目的。自然条件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对于一些水资源相对缺乏、降水季节分配不均的地区,大量的农作物因为缺水导致种植困难或者产量极低。例如,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经过的南阳地区,通过规划灌区、水资源暂存等措施,可以极大的改善这些地区的灌溉条件,农业缺水的症状有了基本的缓解,提高了粮食的复种指数,也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更重要的是对部分区域的人畜用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近年来,水污染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水环境恶化、水质被严重破坏,给水产养殖产业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出现,不仅可以改善水质,而且可以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改善产业的结构。每一个水利工程的兴建,国家都会采取严厉的环保措施,加大对水源地的水质保护。这样做不仅可以促进部分区域加大对污染的治理,给农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出绿色农业、高效生态农业。

水利工程的蓄水功能,可以将风调雨顺之年的多余水分进行储存,以便用于庄稼需要水时进行随时灌溉,这样做可以加大了农业生产的节水力度、减少灌溉用水损失,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一种手段。改革开放以来,农业产业结构不断深入,农业对水的使用要求也越来越高,水利工程的兴建,可以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抵抗洪涝灾害,充分发挥先进的水利配套设施。

2.2 水利工程对农业的不利影响

农业用水的主要来源是河流湖泊,水利工程最直接影响的就是江河湖泊周边的生态环境。大多数的水利工程的兴建,都依靠天然的河道,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破坏了河流天然的连续性。每当出现干旱季节,为了保证农业的正常生产,这就会导致水资源的过度吸取,影响河流的水位,甚至会出现断流的现象。相反,当出现雨季时,水利工程难以承受大量蓄水的压力,势必会泄洪排水,这样会对下游河道造成严重的冲击,久而久之,这就会对造成气候的变化,影响农作物的生产。

农业水利工程也会影响农田周边的生物平衡,鱼虾等动物的洄游,会导致流域内的物种失衡。水文条件的非自然改变,可能导致大量的农害虫聚集,啃食农作物,甚至传播疾病危害人畜健康。

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水利工程的要求和措施

3.1 我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反思和对社会现实的觉醒,也是人类考虑人类自身生存问题的一种重大进步。过去几十年,农业发展主要看重粮食产量,忽略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可持续农业发展更关注的是农业未来的发展,更关心的是农田在开发灌溉的过程中,以增强农业后劲为目标,让农业生产与农业环境协同发展。

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对粮食的需求甚多。解决我国粮食问题,必须立足国内,否则粮食将成为影响中国的一种“政治武器”。“科教兴农”是我国解决粮食问题的一项重要战略,国家增加农业投入,严禁占用耕地,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增加种子化肥供应,调动农民积极性。然而,水利不兴,则农业不稳,这是问题的关键。

3.2 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水利工程的要求和措施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之上,是多方面共同努力的结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对水利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利工程的建设必须适应农业的发展,尽可能的增加益处,限制弊端。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论述我国水利工程改革的措施:

水利工程节水

节水措施的基本作用是合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保证灌溉率。工程节水是我国水利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地域辽阔,需要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气候因素、生态环境等多方面来考虑水利工程的建设,农业水利工程为主要灌溉服务,必须将节水技术运用于整个工程。同时,节水的任务还需要由农业完成一部分:土地的平整、耕地的平衡、施肥的合理等都是节水的重要过程。先进的种植结构和耕作技术,植被的覆盖程度,不仅有利于水土保持,而且也是调节环境与气候的重要手段。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

水利工程的灌溉和农业措施的结合,保证了作物生产所需要的水分,同时也是对自然界水资源的节约。然而,合理的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也是促进农业发展的常用手段。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主要考虑的因素为:地理形态,自然环境以及人文因素。例如,东北的香菇栽培技术。第一,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第二,参考成功的经验进行合理的配方;第三,根据作物的生长原理进行场地选择;第四,择时进行蒸馏播种;第五,加强对作物的生长管理。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改革,配合先进的农田水利管理技术,可以将作物的产量最大化,满足农民的需要。

加强对水利工程的管理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暴露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重建轻管。这种不利的做法对生产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有关学者指出,节水灌溉的水利工程的管理占总效益的50%左右。水利工程建设的再好,技术应用的再先进,如果管理不适,同样会对农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例如,我国辽宁某县采用的小型农田水利承包的形式,将灌溉的任务委托于几名“上水员”,农民的庄稼是否缺水将与“上水员”有着直接的联系,这样不仅避免了自动上水无人看管的浪费,而且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对农业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水利工程概论》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8

[2]于陶《水利建设项目持续性后评价研究》河海大学 2007

[3]陈若缇《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后评价与环境资源价值损失核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农业与水利工程篇(7)

前言

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大力发展农业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而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当今时期我国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制约水利工程作用的发挥。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出农业水利工程的作用。

一、农业水利工程的作用

1.1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

农业水利工程,对于农业产生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出农业水利工程的节水、灌溉、以及防涝防旱等作用,可以有效提升我国农业生产力,使我国农业产业得到了持续、稳步的向前发展。我国是世界上第一农业大国。大力发展和建设农业水利工程,其具有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农业水利工程在农业产业中的重要性不可替代,极大程度的推动了农业发展。

1.2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

农业水利工程是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是推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提升农业经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有效手段。不仅于此,农村地区修建农业水利工程,一方面有利于在农业生产中避免出现旱灾、涝灾等状况,另一方面还可以保证农业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切实改善农村地区生活饮用水的问题,保证农民的身体健康。

1.3对农村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

现如今,全球各国越来越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各国在发展社会经济的过程中,均将保护生态环境纳入工作内容中。对于我国同样如此,在大力发展农业经济的过程中,也需要着重保护农村生态环境,防止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经济和环境共同发展。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便可以有效解决此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效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农业水利工程建成运行之后,除了可以保证最基本的农业灌溉工作,同时还可以发挥出防洪、抗涝、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关于我国在农业水利工程上存在的问题

当今时期,我国农业水利工程还不够完善,依旧存在着种种问题。第一、农业水利工程方面的专职人员,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同时技术能力也不过关,不符合水利工程的技术和管理要求。同时由于农业水利工程的工作环境处于农村地位,工作环境比较恶劣艰苦,福利待遇也不够高,无法留住农业水利工程方面的人才。根据相关数据表明,我国水利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占总职工的概率非常低,由此可知,我国严重缺乏农业水利工程方面的高级人才。第二、我国农业水利设施不够完善。尽管我国一直都是农业大国,但是很多的农业水利设施,均是采取采取传统的方法进行修建、或者是设备较为老旧;同时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水利工程,由于一些设施设备年限比较久远,又得不到有效的维护和保养,导致当地区的农业经济受到影响,不能够向前发展。第三、农业水利规范不够完善。虽说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但是最近时期工业以及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导致我国针对于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存在不足之处,由此影响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对农业水利工程实施改造建设,属于一项较为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当地区政府尽管支持水利工程建设,但是资金严重匮乏,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必须针对农业水利工程的特点,科学制定出合理可行的发展规划,以此确保农业水利工程可以长久、正常的投入使用。

三、关于农业水利工程采用技术

3.1节水灌溉技术

现如今所采取的节水灌溉技术,主要包括管灌、畦灌技术、田间地面灌水、波涌灌溉等等方式。而其中的田间地面灌水技术,由于其具有20%左右的节水效果,可以在一些大水漫灌的地区大力推广和使用。利用短沟代替以往的长沟,能够对田间灌水量实施有效控制管理,由此促进灌水利用效率的提升。此外,也可以采取管溉的方式,其通常情况下能够节约40%的水资源;而微灌技术和地面灌溉技术,一般可以节约80%左右的水资源。

3.2节水抗旱栽培技术

深耕深松技术,也就是利用土进行蓄水,之后实施深耕深松,以此增加了土层厚度,同时使土壤更加具有透水性,增加了土壤的需水量。如果所选取的农作物品种具有抗寒性能,那么便可以取得良好的节水抗旱效果;将有机肥均匀撒到旱地上,则能够降低55%左右的用水量,所以需要合理实施有机肥,利用肥料进行补水,可以使单位产量作物的用水量得到降低;对于防旱保墒的田间管理来讲,也就是正确运用耕种技术,实现土壤的水分有效维护和保养;对于地面覆盖保墒技术,可以选用薄膜、秸秆覆盖等等一些容易找到的材料进行覆盖。在抗旱技术方面,除了上述两种技术之外,还可以使用化学调控抗旱措施、保水剂、以及化学处理等等化学处理方式。

四、农业水利工程发展策略

4.1加强整治

针对现有的农业水利工程,采取有效的整治措施,特别是一些大中型的灌溉排水泵,更加需要更新改造。同时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状况,进一步完善农田的灌溉体系。

4.2进行总体的规划

为了保证农业水利工程更好的发挥出服务农业经济的作用,推动农业产业更好的发展,有必要结合我国粮食生产能力,制定出详细、可行的规划,各地区政府分级实施负责,对灌溉区总体规划合理编制,改造和引进灌溉配套设施,增加灌溉渠道;同时避免对自然排水流势造成影响。结合农村具体情况,保证灌溉区的合理性。比如说,在一些资源较为充足的地区,可以设置一些全新的罐区,以此促进农田灌溉面积的扩展,同时可以为农田灌溉提供便利,有效降低农民灌溉的经济支出。

4.3改进、完善农业水利新机制

在农业水利工程新机制的完成过程中,需要我国政府部门发挥出职能作用,增加财力支出和补助,大力支出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可以将各市、县地区的中小型农业水利设施的经费,纳入到财政预算中,同时每年划分专款费用,切实解决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和改造的费用问题。此外,各级政府部门需要大力宣传农业水利工程对于农民、农业的重要性意义,以此使农民主动参与到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和保护中,可以有效解决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所需的人力问题。

4.4以重点县水利工程建设带动其他水利建设

通过建设重点县的农业水利工程项目,可以拉到其他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以此实现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范围的扩展。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还需要对相关的配套工作有效落实,切实保证农业生产可以顺利进行,有效实习旱涝保收的目标。

4.5实施水利惠农政策

我国政府部门,需要增加对农民的各项扶持政策,可以结合区域面积,制定惠农政策。比如说,可以增加农民的水费和电费的补贴,以此降低农民经济负担;此外还可以增加水库管护财政补贴,保证水库可以正常运转,防止出现无水可用的情况。4.6积极建设中小型水利设施农业水利工程的未来发展,还可以加快建设例如小水池、小塘坝等中小型水利设施,结合当地区的农业状况,加强对各种新型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比如说喷灌、滴灌等等;也可以扩大抗旱的面积和范围。

总结

总而言之,农业水利工程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属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基础。大力发展和建设农业水利工程,对于农业增产,提升农民经济,推动农业产生力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因此,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农业水利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同时制定科学可行的发展策略,使农业水利工程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于德军.农业水利工程的作用及其发展策略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41(10):231-233.

农业与水利工程篇(8)

农业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大对农业的发展重视。近些年来,我国中央不断出台对农业的援助政策,取得了较好成效。水利工程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以水利工程为切入点,促进农业健康稳定发展。目前来说。我国水利工程还存在一些问题,必须清晰认识到水利工程管理当中的问题,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1 农业水利工程当中的管理问题

 

1.1 水利工程的基础比较薄弱

 

近些年来,尽管政府不断增加对农业水利工程的投入建设,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已经建设完毕的水利工程仍然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的需求。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是许多农业工程基本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建设,经过三十多年的风吹雨打,如今这些农业水利工程都已经面临老化的局面,甚至有一部分水利工程已经无法正常运行,导致水利工程的功能无法正常发挥,不能保障农业的发展需求;第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迅速,农业的发展在规模上大大提升,现存的农业水利工程基础设施根本无法继续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存在很大的水利空缺。因此,农业水利工程管理方面一定要重视水利工基础不足的问题。

 

1.2 轻管理,重建设

 

在农村的农业发展当中,许多村民对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都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水利工程的建设,但是,当这些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之后,却很少再有人问津,更多的是水利工程呈无人管理的现象。在农业生产运作时,许多水利工程管理人员不重视管理,导致其年久失修,得不到保养,许多水利工程已经早衰,无法再继续投入农业生产当中。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农村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的观念问题,缺乏一定的管理意识,重建设,而轻管理。只要开头不要后续,在这样的观念下,即使水利工程建设再多,还是无法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对农业的发展存在很大的阻碍。因此,当前的水利工程亟须加强管理,研讨具体可行的管理措施。

 

2 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主要途径分析

 

2.1 转变管理理念,加强对水利工程管理的重视

 

根据农业生产当中水利工程的管理现状问题发现,水利工程的管理严重缺失,而且管理方法严重缺乏有效性措施。因此首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从思想层面入手,重视水利工程管理问题。其次,要与时俱进,具备先进的管理理念,进行水利工程的全面化管理,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比如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将无偿用水现象有效杜绝,将水利的公益性进行废除,以加强农业发展的观念。另外,加强水利工程管理问题,应当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资金投入,而不是一味地将资金花在水利工程建设上。在建设水利工程之前就应该规划好水利工程管理问题,工程建设与工程管理统一化,不可分开而论。要不断提升水利工程管理的地位,将工程缺乏管理的后果进行公开教育,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人员安排,提升管理人员素质等。

 

2.2 实行以及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

 

一直以来,我国的工程建设都实行法人制,在工程建设法人制实行之下,项目法人制是其中最为核心的内容,这也是对建筑市场进行稳定的有效措施。然而在我国的水利工程等相关比较小型的工程建设当中,这种制度并没有被很好的展开而来,并没有被贯彻落实。这种现象使得水利工程这些比较小型的工程项目严重缺乏相关方面的管理。因此,在水利工程当中,第一是要进行法人制的贯彻落实,将法人制落实为工程当中的硬性指标。另外,法人制的落实对工程的管理质量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在法人制落实之下,项目单位就会形成责任意识,采取各种措施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并提升管理效率,加强水利工程施工当中的各项技术的审核,提升水利工程使用年限和使用质量,缓解水利工程管理压力。

 

2.3 处理好项目法人与各方的关系

 

总体来说,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复杂化、系统化的工程项目,在促进农业发展、提升农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在水利工程项目当中,各种专业交综错杂,关系问题也比较复杂。因此水利工程的管理问题,法人必须加强与团队其他人员的关系处理,比如项目法人、施工单位、监督单位等等各方面的关系。在融洽的关系前提下,进行水利工程的管理会更加水利。不论是水利工程的设计问题、施工问题、管理问题还是监督问题,开展工作都会顺畅许多,有利于提升水利工程更管理效率加强工程质量,更好地造福人民,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2.4 依托社会组织、团体、第三方进行水利工程管护

 

遵循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管护的基本原则,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管护。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若归集体经济组织、村、受益户等所有,那么就需要所有者同时承担管护职责,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管护。进一步以规定、条例等方式明确乡镇水管站的行政事业性质,配备相应的人员和设备,增加事业经费,提高其管护能力。通过水权制度改革等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到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上,规范水权交易市场,探索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流转方式,鼓励社会资本进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在管理方面,深化管理制度的改革,将社会组织、团体、第三方纳入到水利工程管护的主体中来,明确各个管护主体的职责、权利、利益,实现责任权利的统一,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

 

结束语

 

农业与水利工程篇(9)

引言

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方案优化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综合效益,我国农业发展朝向现代化方向进行,对农业水利工程提出更大需求。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成为影响工程综合效益实现的关键因素,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引入更科学的灌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需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对策进行分析。

1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建设资金不足

农业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尤其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活动,充足的资金供应是确保工程依照质量及进度计划持续执行的前提。目前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以政府财政支持为主,带来严峻财政压力的同时,易出现因资金供应不及时而引发的施工进展缓慢甚至停工问题,水利工程无法按期交付,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活动[1]。

1.2粗放式管理

农业水利工程实际建设活动多采用施工单位与区域居民共建的模式,加上建设资金匮乏,使得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大多处于一种粗放式的管理状态下。例如,工程方案设计阶段现场勘查工作不到位,导致方案与实际施工条件、工程需求存在诸多矛盾点;缺少生态保护意识,引发水污染、土地资源浪费、植被破坏等问题。以上问题严重影响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并给工程后期维护及环境保护工作带来更大难度。

1.3宏观制度缺失

宏观制度环境也是影响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综合效益的一大原因。不少区域专门针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制度法规尚未成形,导致管理工作的开展缺少宏观理论依据,难以对工程建设过程进行严格监管,带来诸多管理问题。同时,有关部门对区域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缺少长期规划和部署,工程监管、评价理论体系不足,工程利益相关方权责义务不明,导致工程纠纷频繁发生。

2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问题处理对策

2.1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

针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资金供应不足问题,工程规划阶段,有关部门应依照本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特点、自然气候特点等,合理设计水利工程建设规模及标准,准确预估工程建设所需总成本,结合成本估算开展融资活动。当前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以公开招投标的方式确认合作方,适当选择施工企业、材料供应企业,也可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同时,合理控制工程造价,降低工程建设资金压力[2]。另外,有关部门应积极拓宽水利工程建设融资渠道,分散资金供应风险,吸引更多社会单位或个人加入到农业水利工程融资活动当中,弥补政府财政不足。例如,鼓励当地农民自主投资,共享农业水利工程给农业生产活动带来的便利;吸引当地企业参与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拓宽资金来源,并为企业提供优先享受水利工程运营效益的吸引政策。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活动与农业现代化建设、区域经济发展甚至国民经济水平提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建设应被看做一项社会性活动,得到政府、企业及农户的支持与配合,形成多元化的工程建设融资渠道,共享工程后期收益,促使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工作可持续发展。

2.2创新建设与管理工作方法

2.2.1新技术融入新技术融入能够显著提高水利工程建设效率和质量,同时带来更高的经济性和环保性。例如,在农业水利工程方案设计阶段,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地质勘查技术,科学规划工程建设位置、规模及质量等级,确保后期施工活动顺利进行。践行工程精细化管理方案,做好现场勘查、技术交底、施工监管、风险监控等工作,确保水利工程建设满足农业生产需求及生态保护要求,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2.2.2工程评价机制工程评价机制的引入能够强化工程建设质量、环保、进度等风险的被感知程度,帮助提高工程管理水平。以环保风险评价为例。工程建设之前,全面了解施工区域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现状,结合工程建设规模、特点等,合理预估可能造成的生态影响,提前制定风险防范方案,并设置生态环境影响临界值。对整个建设过程的环境影响情况进行监控,防范水污染、植被过度破坏等风险,结合工程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建设方案及管理措施,避免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盲目进行。工程竣工后的一段时间内,继续对其所在地的环境因子进行监测,配合一定的生态修复手段,降低水利工程建设活动对原本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2.2.3人员培训机制前文提到,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多以施工单位与当地居民相联合的建设方式,施工参与人员普遍不具备较高的教育水平及技术能力,缺少安全、环保及风险控制意识。为减少人为因素引发的工程建设问题,在施工前需对工程参与人员进行一定的技术培训。明确水利工程建设对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强调水利工程与个人利益间的必然联系,传递基本的施工技术和方法,并确保施工管理制度落实到个人,严格依照管理制度要求开展施工作业。另外,管理人员作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过程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其本身必须具备先进的工程管理理念,能够从建设质量、经济性、环保性等多个方面对施工活动进行评估,发挥个人管理才能以保证水利工程建设有序、有效进行。

2.3加紧完善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法律法规

加快完善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法律法规,为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活动的开展营造有利外部环境。例如,培育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市场,加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其他专业、行业之间的联系,以合作方式将更多社会资源引入到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活动当中,形成多方参与、互利共赢的市场化发展模式[3]。新资源、对象的融入能够促使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朝向规范化、市场化发展,从根源上打破粗放式管理的局面。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资金获取及使用进行立法规定,确保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监管职能,对农业水利工程建设活动执行状况进行全方位监督,给予一定的技术及管理指导,配合区域群众监督,提高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成效。

3农业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案例分析

3.1案例背景简介

某地区河塘治理工程,分为山塘治理、河道清淤、灌溉水利工程及生态修复四个项目模块。其中,农业灌溉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方案设计合理,各项施工工作顺利推进,取得不错的工程建设成效,现对其建设管理经验进行分享,图1为本项目应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3.2管理经验总结

农业与水利工程篇(10)

关键词: 农业水利工程;高职;专业设置

Key words: agricultural water conservancy engineering;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professional settings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3-0285-02

1 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现状分析

农业水利工程作为水利类通用型专业,就业面宽,就业形势好,其主要用人单位集中在各级水利部门,尤其是基层农村水利部门对人才的需求有广阔的潜在市场。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面向农村经济服务的工程技术专业,是今后农业与水土资源工程之间的一个宽口径专业。目前国内开设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共有30多所,均为本科院校,高职高专并无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学生,这与水利部十二五规划所需人才梯度不符,为此,研究农业水利工程高职高专专业设置迫在眉睫。

2 高职高专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2.1 行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水利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状况与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水利发展的步伐与全国改革发展的形势、治水观念和水利管理体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不相适应;水利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抗击干旱和洪涝灾害的能力仍然较弱,工程性、季节性、区域性、水质性缺水等水失衡现象仍较普遍,水污染和水土流失问题依然突出;农田水利脆弱仍然是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突出瓶颈,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特别是水利资源本身丰富的湖北省,省内江河湖库众多,但近些年来,旱、涝灾害频繁,防灾减灾能力薄弱,水利设施严重老化。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为此2011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湖北省委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要把农业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这些国家和省的相关指导文件吹奏出了农业水利行业大建设的最强音。

2.2 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湖北省襟江带汉、湖库棋布、舟楫如织、水乡泽国,这里造就了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但在这块18万多km2的土地上,自古以来就倍受水的困扰,使湖北既得益于水、因水而兴,又受制于水、因水而忧。湖北地处长江中游,江河纵横,湖泊众多,境内长江流程1061km,汉江流程878km。全国还有5km以上的中小河流4228条,100亩以上的湖泊843个。农业水利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急需一支观念新、作风硬、技术精、业务强、素质高的专业技术队伍。

根据《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湖北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水利厅10~15年远景人才需求的预测,湖北省对大专学历层次毕业生的需求,平均每年需补充1000人,加上基层水利单位的用人,每年需求量应在1200人以上,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今后10年内都有着稳定的社会需求。

2.3 水利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由于农业水利行业一线具有环境复杂、条件艰苦等特点。长期以来,存在一种现象:大学生不愿去,高层次人才留不住。高职类学生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正是目前各大工程单位急需的人才。

2.4 专业拓展的需要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在办学模式、教学团队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行业和湖北省的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但是,良好的师资力量,先进的试验设备已具备培养农业水利专业高职人才的需求,若不进行专业拓展,适应社会及行业发展的需求,必将造成资源浪费和陷入专业发展的瓶颈。因此,积极拓展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促进相关专业发展,打造品牌专业,成为我院发展的新目标。

3 专业设置的可行性

3.1 相近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提供良好的基础 我院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于1959年建校时设立并开始招生,是我院设立最早的专业之一,也是我校重点专业之一。2003年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开始招收普通高职生。2010年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被省教育厅批准为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同年被水利部批准为水利职业教育示范专业。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加强实训环境和师资队伍建设,形成了明显的专业优势。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为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设置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较多基础课程与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相近,试验设备、实训场地可以直接应用,减少了资金的投入。

3.2 具有一支水利技能突出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通过校企合作,水利专业教师双师型比例大幅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近三年内,我系教师参与四川省大渡河大岗山水电站建设征地移民安置综合监理等一线工程6项,有11名教师参加了教育部水工教指委水利行业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培训,所有中级以上教师均具有注册职业资格证书。通过设置楚天技能名师岗位;重点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聘请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建立水利行业和订单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创新兼职教师的动态管理机制、制订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考评体系,保障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形成综合素质高、水利技能突出的双师型优秀教学团队。

3.3 优良的实训条件 水利工程系学生的实践教学条件优良,目前有10个校内实践教学场所,其中水工专业实训基地为中央财政支持建设实训基地,同时,与企业共建有1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50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陆水水利枢纽为省典型实训建设基地。优良的实训条件能够满足学生职业技能培养、顶岗实习的需要,特别是校外实习基地对学生的能力锻炼起很大的作用,同时也为企业选择人才打下了基础,我校“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

同时充分利用学院的设计院开展对外业务形成的实践资源优势,教师和学生参与设计院承担的长江流域区内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等工程设计、监理项目,增强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为专业的教、学、做一体教学模式提供大量的实际工程案例,也为培养师资队伍提供良好的训练基地。

3.4 保障措施健全 学院在近几年的各项工作中全面贯彻新的水利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念和专业建设理念,围绕专业建设,健全了专业建设组织体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相关的制度。在思想观念、组织保障、运行机制等方面措施得力,能保证项目的实施。

4 结语

湖北省为水利大省,也是农业大省,高职高专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设置的空白与农业水利在湖北的需求是极不平衡的。虽然,高等院校培养出大批人才,但是如何培养出深入基层水利,服务三农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水利高职院校的一大任务。因此,在高职院校设置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培养适应新时代的人才,引领支撑现代农业水利建设;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强农业水利教育科技培训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农业与水利工程篇(11)

二、农业水利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水利工程设施问题

现在使用的农业水利工程水利设施,多是几十年前建成使用的,因为当时的水利工程技术限制,导致农业水利工程存在对农田灌溉能力不强。而且经过几十年没有维护的使用,农业水利工程的使用效益已经大不如前,当农业需要排水和给水的时候农业水利工程往往不能产生应有的作用。

(二)国家和地区对于农业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少

近年来,中央要求减轻农民负担,国家对农业水利工程投入减少。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外农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农产品市场,农民收入减少,参与农业积极性降低。农业地区也积极扶植制造业和旅游业,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下降,导致对农业水利工程和人力和资金投入减少[2]。

(三)农业水利工程管理不善

由于资金和人力的短缺,农业水利工程建造好以后,长期出去管理不善,超负荷运行状态,水利设施不能做到合理使用。多数中小型农业水利设施不仅对农业生产没有起到有利作用,还抑制了农业的发展,成为了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阻碍因素[3]。

三、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策略

(一)增强对农业水利工程重要性的认识

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只有能够良好运行的农业水利工程,农业产量提高,农业灾害减少才能实现,农村地区和国家粮食才能稳定。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也是现代化农业的要求,是时展对农业提出的要求。符合时代农业需要的科学水利工程,可以使农村经济发展与世界发展速度一致。农业水利工程的现代化,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基础,这样就有利于国家建立现代化新农村。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农业水利工程可以说是国家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保持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农村居民和国家政府应该予以农业水利工程足够的重视[4]。

(二)增强水利工程管理人员业务能力

水利工程管理人员能力是除基本水利工程之外,造成水利工程对农业发挥作用大小的重要因素。要改善水利工程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积极吸纳有水利工程管理知识和经验的有能力人员进行农业水利工程管理。还要对既有水利工程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5],新技术的教育等工作,增强其对水利工程的管理能力。在相应的农业区设立专业的水利工程管理机构,国家或地区设专人管理,在农业区进行农业水利工程的相关服务,为农民从事农业活动在水利工程上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使农民能够科学的掌握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技术,提高的弄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为增加农业产量和农民收入做出一定的贡献。

(三)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

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原来的主要形式是农民主要承担,在现代农业的要求下,要转变成国家与农民结合建设水利工程。增加农业水利工程的多元化引资方式,个人投资、银行贷款与国家资金扶持结合。整体加大对农业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改善现有农业水利工程,在需要水利工程建设的农业地区,新建合理的农业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