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多元文化护理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6 15:52:43

多元文化护理论文

多元文化护理论文篇(1)

辨证护理是中医护理的精髓,在临床运用上,已有学者通过实践,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结合护理学特点,摸索出了“病、证、症”3个层次护理的中医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新认识,对中医护理的实施,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但由于小儿在生理、病理上有其独特之点,中医辨证护理更应具有儿科特色。笔者认为,从儿科特点出发,中医儿科的辨证护理更应从多层面考虑。因此,本文在已有学者提出的“病、证、症”三个层面的护理基础上,试从多元性角度,探讨中医儿科辨证护理的特点和临床运用思路。意在完善中医儿科辨证护理的理论体系,指导中医儿科护理和儿童保育工作,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一、辨病辨证与辨症护理结合标本兼顾

辨病、辨证与辨症护理结合是中医护理实施的基本要求。辨病施护侧重于疾病病理变化的全过程考虑护理,重视病的内在实质的调理;辨证施护主要针对疾病阶段病情状态进行护理,针对病因,调整疾病阶段性的病变本质。辨病、辨证施护主要立足于病本质的调理,而辨症护理则是针对急症,为解除病标,缓解病情而设。三者结合,以辨病旋护指导辨证施护,以辨证施护充实辨病施护,以辨症护理辅佐辨病、辨证护理,三位一体,标本兼顾,相得益彰。儿科护理更须考虑小儿生理病理和病证的特殊性,做到病、证、症相宜,如:小儿“脾常不足”,易为六淫、乳食所伤而致泄泻,泄泻更易损伤脾胃,影响营养吸收。根据小儿病变特点,从病论护,应以保护脾胃、固本为原则,严格控制饮食,减少食量,选用清淡、易消化、富营养的流汁或半流饮食,减轻脾胃负担,保证营养供给,忌食肥甘厚味,及时补液,调摄寒暖,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从证论护,应以审证求因为目的,针对不同病因辨证施护。伤食泻者,护理以消食化积为主,延长进食间隔时间,给服神曲、山楂等消导之品,摩腹以消胀化积;湿热泻者,宜卧床休息,密切观察大便性状及全身病情变化,给服清热利湿中药,注意增液补津,忌辛辣炙博之品;脾虚泻更应加强饮食护理,少量多餐,经常服用健脾化湿之品,忌荤腥油腻、不易消化之食,或行艾灸、推拿法温脾胃助运化。当泻下急迫频数或伴呕吐不止者,则应先护其标,给予止泻、止吐,防止阴竭阳脱,恰当的对症护理有利于缓解病情,减轻病儿痛苦,提高疗效。只有准确把握辨病、辨证与辨症的护理关系,才能达到标本同护,全面调整脏腑功能的目的。

二、宏观与微观辨证施护结合客观准确

中医传统的宏观辨证法,仅靠医者直观感觉,由外揣内,对疾病本质进行认识,往往具有一定的主观臆测或片面性;而微观辨证则是利用现代医学的各种理化检测方法,直接了解体内的客观病理变化,并用中医理论分析其病变,归纳其证候,不仅能弥补由外揣内之不足,且能为内脏病变提供更加可靠的辨证依据;在宏观辨证基础上结合微观辨证,更能客观、全面、准确地反映疾病本质。中医护理以辨证为核心,护理措施的确定,也应以对疾病宏观的直观认识和微观的客观病理变化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尤其是小儿抗病力弱,易发病,病变迅速,在无病可辨,或出现“隐性证”,或证候复杂,或症状与病变不符的情况下,宏观认识往往只能处于模糊状况,而微观辨证则能对临床护理实施起到客观准确的指导作用。如小儿咳喘,早期咳喘不甚兼有表证,但肺部听诊呼吸音增粗,**线提示肺纹理增多,多由外邪犯肺或邪阻肺气所致,护理应以解表发汗,宣肺止咳,减除病邪对肺部侵害为原则,给服发汗宣肺中药,防腠理闭塞邪不外达。若咳喘逐渐加重,伴喉中痰呜,肺部闻及湿性哕音,**线可见大片均匀致密阴影,多为痰饮阻肺,护理应以宣肺、涤痰、定喘,消除肺部炎症为主,给化痰止咳剂或取肺俞、定喘穴行穴位注射,忌食油腻、甘甜之品,防助湿生痰。

后期咳喘症状消失,临床认为治愈,但肺部听诊仍可闻及湿性哕音,**线呈浅淡、散在、不规则片状阴影,说明息儿正气不足,病灶尚存,此期护理应着重于扶正补虚,增加营养,补养脾肺,并针对肺部病灶于背部肺俞穴及肺底部闻及湿哕音处拔罐,以利病灶吸收,加速肺部恢复。又如已有实验研究表明,小儿肺脾二脏病证易反复惟患上呼吸道感染及腹泻,其原因机理是肺脾气虚与体内微量元素缺乏及免疫功能低下关系密切,在以微量元素为指标的研究中,肺气虚证血清锌低下,与脾气虚证、脾阳虚证的情况相似。所以,经常给小儿服用健脾益气药物和含锌量较高的食品,可增强小儿肺脾功能,升高体内微量元素的含值,增强抗病能力,对预防小儿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辨病期护理随机应变

疾病具有不同的发展阶段,而各阶段表现出来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特点也各有异,根据疾病的发展阶段和病理变化实施护理,称为辨期护理。由于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变证复杂,病期界线不易划清,病情变化难以揣测,治护措施准确把握的差异性较大,因此,掌握疾病的发展规律和由浅入深的动态变化,把握发展病期的病机和临床特点,是实施辨证护理的关键,辨期护理更针对阶段病变的主证,随病机应变,成效显彰。如小儿麻疹,病程一般可分为疹前期、见形期、疹没期3个不同病期,疹前期疹点未发,针对表证,护理当发散解表,助汗,驱邪外达;见形期热毒内蕴,疹点外透,护理重在清解邪毒,透疹外出,观察疹点透布顺序及色泽、形态、体温变化,透疹泄毒,补充水分,观察逆证;疹没期肺胃阴伤,更当养阴清肺,注意饮食调理,增加营养,助正气恢复。辨期护理还应结合脏腑病机变化、证候轻重浅深层次,作为决定护理措施的根据。

四、辨病势护理因势利导

病势是指疾病所表现出“证”的向上、向下、向内、向外的动态趋势和疾病证型变化、发展的趋势,它包括邪气发展之势和正气抗邪之势,是正邪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临证中辨别病势,以发展、变化的目光观察疾病的态势,顺势驱邪,辨势防变,因势利导,护理疗效可事半功倍。

4.1顺势驱邪

小儿神气怯弱,抗病力差,易感外邪,又因“纯阳之体”,受邪后易从热从火而化,邪热或充斥、或结聚,以致临床实证、热证较多。临证应审察邪气在表在里之动态趋势,根据邪势主流,采取恰当护理措施顺势驱邪。如:初感外邪,发热恶寒,病位在表,病势向外,护理当解外,顺势助汗驱邪外达,切忌凉水擦身,以防腠理闭塞,阻断病势外扬。病邪深入,或饮食郁滞,表现为但热不寒,病位在里,病势向内,护理当清内,但更须辨清邪势在上在下,或散或聚,予以清上或泻下;高热烦渴,热势散漫在上向外,当选气薄味轻之清热药,配合凉水擦身或针刺法,顺势透热降温,注意补充水分;热盛腹满便秘,热势结聚在下在内,当选气厚味重之泻下剂,配合润导或灌肠法,随势通里泻热,注意饮食清淡。

4.2辨势防变

小儿“心肝常有余”,热邪枭张,易内陷心包,引动肝风。临床当掌握小儿病变的传变规律,细致观察先兆症状,预测病变发展趋势,采取积极措施,将疾病控制在欲发未发或已发未盛之际。如小儿高热过程中,一旦出现烦躁不安,鼻柱发青,手足一时抽动,即为热盛发惊之兆,应积极降温、止痉,阻止病势的发展。

五、辨体施护因质制宜

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其阴阳生理平衡总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昼夜消长发育不停,在变化中求平衡,所以具有脏腑娇嫩,易虚易实的特点,又因先天遗传和后天饮食结构、生活起居、地域差别的不同,儿童中存在着体质类型的差异。对于儿童的体质分类,李燕分为阳盛质、阴盛质和阴阳平和质三类,温振英以阴阳为纲,结合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分为阴阳平和型、滞热型、气虚型、阴虚型、气阴两虚型,也有分为正常、燥红、迟冷、腻滞、倦怠、晦涩等类型的,并认为小儿体质类型与疾病的病因、病机成正相关,体质类型不同,对疾病也有不同的易感性。如:肥胖小儿易患湿疹、腹泻、喘息;燥热质易患红臀、痱子,不易患水肿;阴盛质易患水肿,不易患红臀、痱子;营养性贫血多由脾气不足,生血功能薄弱造成;厌食多与嗜食厚味,久则伤胃阴,过食生冷伤脾则气虚,久致气阴两虚有关。因此以疾病为系统、以体质为背景,辨明体质差异,“因质制宜”确定儿童保育与治护措施,改善病理性体质,有助于未病先防和治病求本。

5.1辨体质综合调理

辨体施护也应从饮食营养调理、生活起居调护、慎用药物以及心理调理等方面考虑。如阳盛质小儿,感邪后易从热而化,护理应以清热润肠为原则:服用清热生津的药物,慎用大苦大寒伤阳之品,选食甘寒凉类食物,如苦瓜、冬瓜、萝卜、绿豆等,忌食辛热之品,如韭菜、辣椒、大蒜、羊肉等,多饮开水,保持蝻气通畅;衣着宜薄,以免汗出太过;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勤于锻炼,避免情绪烦躁,养成合群、讲道理的性格。阴盛质体质偏寒,多见于易感儿、久泻及贫血患儿,护理应温补脾肾,气血双补:服用健脾益气温阳的药物,宜食辛甘温补的食物,如羊肉、鸡、荔枝、桂圆等,忌食苦寒滑腻之品,如苦瓜、冬瓜、绿豆、鸭等;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多做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多予鼓励,少予训斥打骂,培养健康的精神情感。针对体质特点,采取综合措施调整不良体质,维护优良体质,有利于促进机体阴阳平衡,增强小儿抗病能力和疾病的康复能力。

5.2区分年龄段养护

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体质特点上存在差异,随个体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而演变为若干个不同的体质阶段,每个阶段内,体质随个体的自身发育,也存在着相应的差异,这就决定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对外界气候、环境的适应能力、御病能力及发病特点、病证规律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因此,在小儿不同的生理阶段,根据其体质、发病及病理特点,区分年龄段按“因质制宜”原则制定不同的养护和预防保健措施,并随年龄增进而循序渐进,这也是辨体施护的体现和要求。

六、辨时护理把握良机

辨时护理是根据人体节律的规律变化,按不同的时间节律实施护理。人体生理与自然界季节、昼夜的阴阳变化有密切关系,人的生理病理应季节、昼夜节律的存在和周期性变化而变化,辨时护理注重天、地、人的统一。因此,顺应自然规律,掌握小儿在不同周期内的生理节律、疾病的发展规律与病变机理及药物作用的时间节律,并根据这些规律来观察病情,把握最佳时机,有的放矢地实施各项护理措施,能提高护理质量,取得最佳疗效。

6.1据昼夜节律观察病情

人的生理病理活动与环境、疾病种类以及时辰、气候季节有关,并随昼夜、季节变化呈现出多种节律性,能把握时间及疾病的节律性特点,可有效地观察病情及护理。小儿为“纯阳之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故小儿发热体温常于下午或夜晚明显增高;支气管哮喘多发生于每年10月~次年3月,且在一天中深夜24时一次日3时(子、丑时)发作频繁,多因小儿肺气不足,卫表较虚,抵御外邪能力弱,冬春季或夜间寒邪较盛,寒邪侵袭肺卫,引触伏痰而致哮喘发作。

6.2据昼夜节律择时服药

按照人体的生理节律选择服药的最佳时刻,可使药物发挥最大的疗效。如:催吐、利湿、益气补阳药宜清晨或上午服,发汗解表药宜午前服,顺应人体气机的升浮进行,效果最佳;滋阴养血药宜于入夜服用;安神药和抗皮肤过敏药,一般在临睡前30min服下;助消化药宜在饭前10min服下,以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充分与食物混合;对胃肠有刺激的药,宜饭后30min服,可避免或减少刺激,消除副作用;泻下药宜空腹服,可使药物较快地发挥最大疗效;定时发作性疾病宜发前服,以截其未发。同时,小儿药食亦可按季节选择,做到天人相应,春秋宜温补,冬宜大补,夏宜清淡。

6.3.据时间节律按时施针

人体气血在经脉中循行,随时间不同可出现周期性的盛衰开合,开时气血旺盛,合时气血衰落,依据气血按时盛衰的变化施以针刺,运用得当,收效显著。如:寅时为肺经气血旺盛之时,按照“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原则,肺经实证,宜在气血流注肺经,肺气方盛的寅时针刺,泻肺经的子穴尺泽;肺经虚证,宜在肺经经气流注时辰刚过,肺气方衰的卯时针刺,补肺经的母穴太渊旧。

综上所述,根据中医护理特色,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的特殊性,从全方位探讨中医儿科护理的新模式,拓展中医儿科护理层面,是儿科临床的实际需要,有助于中医儿科护理工作的全面开展和推广,提高儿童保育及儿科临床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志华。王美兰。刍议中医护理之层次观[J].辽宁中医杂志,1998(9):柏。

[2]谭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气虚证与微量元素关系的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1991(7):8-10.

[3]曾庆明,雷悦。略论<伤寒论>因势制宜治则[J]。江西中医药,1992(4):43.

多元文化护理论文篇(2)

护理学科理论体系的多元文化特征。文化是一定历史、地域、经济、社会和政治的综合反映。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行为规范,导致不同的社会发展。多元文化即多民族文化,由于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各国、各地区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形成多元文化社会。护理学是一门边缘、交叉学科,是以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多领域的知识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随着社会发展,护理学已逐步形成以人为中心,研究自然、社会、文化教育和心理等多种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从而进行整体护理的学科。理论体系涉及的面广,具有多元文化的特征,而且呈动态变化,随社会需求和医学体系的不断改变而改变。

多元化的临床护理类型。现代护理理论主要是以西方文化和医学理论为基础,目前广泛应用的护理理论和模式也多由国外引入,如护理程序、整体护理模式等。由于中国的几千年文明史,传统医学至今仍在不断地应用与发展,对护理学有着深远的影响,表现在临床护理中,除了西医护理外,还存在着我国特有的护理类型――中医护理和中西医结合护理。目前,在中医院内,基本上都是实行中西医结合护理,它充分体现了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兼容性。

护理职能任务、工作内容的多元性。现代医学模式、现代健康概念都对护理工作提出了多层要求,由原来单一的疾病护理转向全面的整体护理,护理不能仅局限于医院而需走进社区、家庭。护理职能的范畴包括治疗、预防、保健、康复,赋予护士教育、管理、研究等多种任务及角色,甚至在死亡不可避免的条件下,提供高质量的临终护理等。从而要求护士文化知识的全面性、多元性。

护理对象的多元化。护理工作的对象可能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他们的文化背景包括教育程度、个人经历、、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对健康和生命的不同认识,对死亡的不同理解,对悲伤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对护理的不同需求。

如何开展多元文化护理

更新护理观念,改变护理教育模式。目前,我国中、高等护理教育已纳入现代护理模式内容;部分医院和医院的部分病区实施了系统化整体护理。但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护理模式还占相当比重,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更新观念,改变护理教育模式。将护理教育与治疗、预防、康复、保健结合起来,对培养护理人才标准、知识结构、具备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现代护理与中医护理相结合,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中医是我国独特的文化遗产,中医护理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中医的理论基础也与西医截然不同。现代护理与中医护理相结合的前提是了解二者之间的共同之处与互补部分。中医护理具有两个特点:整体观与辨证施护。其中整体观与系统化整体护理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但本质是一样的,都体现了对人类健康、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要从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的思想,可谓异曲同工。

多元文化护理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75-2156(2009)04-0150-01

随着合川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在打造中国知名旅游城市、重庆区域性中心大城市、重庆最美丽城市工作思路下,来合川学习、投资、旅游、探亲的人士逐渐增加,不同区域、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差异使以人为本的多元化文化护理逐步成为社会保障进步的需要。与医学进步和人文社会科学在护理学的应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合川卫生系统在对多元文化护理理念的引入,对多元文化护理人才的培养,对护理人员多元文化护理能力的提升等方面却做的不够。本文就合川如何开展多元文化护理进行探讨。

1 多元文化护理的内涵

文化是一定历史、地域、经济、社会和政治的综合反映。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行为规范,导致不同的社会发展。多元文化护理是指护士按照不同护理对象的世界观、价值观、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等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健康护理需求。换言之,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患者形成多元患者文化,多元患者文化渗透到护理工作中,对不同文化的患者进行护理就产生了多元文化护理。

2 多元文化护理的特征

2.1 护理对象的多元化 护理工作的对象不仅存在于各个年龄、教育程度,也有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他们的文化背景包括教育程度、个人经历、宗教信仰、生活习俗、个人偏好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对健康和生命的不同认识,对死亡的不同理解,对悲伤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对护理的不同需求。

2.2 护理理论的多元化 现代的健康理念、医学技术和操作模式都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护理工作由原来单一的疾病护理、医院护理到现在推广的整体护理、社区护理、家庭护理进行转变,由原来注重生理健康到现在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并重的转变,逐步形成多元护理理论并存的局面。

2.3 护理内容的多元化 不同的护理理论产生不同的护理行为,目前护理内容正从病中护理到病前预防、病中管理、病后咨询的转变,护理内容包括预防、治疗、保健、康复、管理等多种任务,其内容逐渐多样化、全面化。

3 多元文化护理的开展

3.1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水平 多元文化护理是整体护理理念和以人为本的一种体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护理工作作为医疗卫生系统不可或缺的一环,又是与患者接触交流最多的一环,患者既是护理人员工作管理和服务的对象,也是处理医患关系主体,做好多元文化护理就需要突出护理人员的主体地位。要开展和做好多元文化护理工作,首先要做好宣传教育,增强全体护理人员多元文化护理思想意识,营造出人人学、人人懂、人人做的良好氛围。增加宣传教育频次,增强宣传教育针对性,扩大宣传范围,变被动宣传为主动服务。成立由卫生教育人员、管理人员和优秀护理人员组成的义务宣讲队,开展形式多样的多元文化宣传。

多元文化护理论文篇(4)

跨文化护理;临床护理;发展

【Abstract】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ver-increasing communication with international nursing areas, transcultural nurs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modern clinical nursing. The paper is intended to illustrate the concept, development, the relation between culture and nursing of transcultural nursing and necessities to carry out transcultural nursing in Chinese clinical nursing.

【Key words】

transcultural nursing; clinical nursing; development

文化无处不在,渗透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语言交流,到民族性格、价值取向、世界观等都受到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对人类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1]。不同文化的人们在相互交往时,常常会出现低效率沟通、相互误解,以及交际障碍可能导致的文化冲突、心理障碍、甚至灾难和战争。随着中国护理界与国际交流的日益深入,我国文化与她国文化的碰撞已无可避免。此外,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民族的频繁交流也促使我国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由于文化的多样性随之而来的是护理文化的多样性。

1 跨文化护理基本概念

跨文化护理是美国护理学家Leininger上世纪60年代率先提出,迄今为止该理论已得到了全世界护理工作者的普遍认同, 西方国家已广泛地应用于护理实践、开展跨文化护理教学与研究。Leininger理论首次将焦点集中于文化在影响护士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动态过程中的作用。要求护理工作重视尊重个人差异,充分考虑个人的价值信仰、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2]。跨文化护理理论主要研究与分析护理与照顾、健康与疾病、信仰与价值有关的文化,并根据不同文化信仰准则、健康与疾病的特点为人们提供与文化相一致的、有效的、促进患者康复的护理, 从而以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各种需求。该理论主要是以人类文化与照顾为核心,着重探讨影响人类照顾的文化因素及各种文化的照顾差异与共性,制定与实施一系列符合服务对象价值观、信念信仰及生活方式的专业决策与行动,以支持提供有益的、有意义的和令人满意的健康护理[3]。“文化照顾”是主要思想,即针对每位患者自身的文化特点,采取符合相应文化习俗传统的护理措施。

2 跨文化护理的发展

跨文化护理在近几十年己成为国外护理关注的重要领域,护理理论研究层出不穷,而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临床等实践方面也逐渐增多,也为理论发展注入了更多的内容与新鲜元素。它的研究重心在于发展不同文化的人们的有关健康疾病的信念、价值观、行为方式的知识主体,以利更好提供适应病人文化背景的护理服务。1974年美国成立国家跨文化护理协会,1992年美国护理协会提出文化护理的概念。西方国家医务人员在为不同文化背景、语言各异的人群提供医疗护理服务时,对跨文化护理能力要求很高。我国在1995年召开首届“多元文化护理透视”国际研讨会,正式将“多元文化护理”理论引入我国,此理论在我国护理界已得到一定程度重视。

3 文化与护理

世界的文化丰富多彩,各不相同。不同文化之间的语言、风俗习惯、和价值观等都迥然不同。受文化影响,各民族对健康保健、疾病预防、治疗护理等持有不同、甚至相反的观点和态度。例如疼痛虽然是一种生理现象,但是不同文化背景的护患双方对疼痛的理解、认知、处理方式也不一致,疼痛在不同文化中蕴涵着不同的意义。阿联酋人和菲律宾人相信疼痛是前世注定,是神的旨意,生理疼痛让人们有机会为以前所犯的错误赎罪。斯里兰卡的护士主观地认为他们有足够经验和能力观察患者的疼痛,因此不相信患者疼痛的主诉,而在德国,他们认为应该相信患者一切疼痛的主诉, 不能以常人的思维去判断患者疼痛的感觉[4]。

4 我国开展跨文化护理的原因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环境下,我国护理教育者如何应对多元文化给涉外护理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培养出顺应时代潮流的现代护理人才。重视跨文化护理能力培养主要是因为:第一,护理工作者所服务的对象是社会人,是生物-社会-心理的复杂统一体,因此,护理服务对象和护理人员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精神活动等。护理工作本质上即是护士与患者两者文化的相互碰撞、相互理解、相互交融和相互尊重的过程。第二,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到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使人们对健康、疾病、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与理解,这要求护理人员在维持和促进健康、治疗疾病时,除了注重生物因素外,不能忽视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应该全面地考虑及重视患者的社会文化背景,专业的护理保健服务必须同满足患者及其家属的、文化价值、价值观等的要求。第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体系。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的空间距离缩短,各民族的交流得以增进。护理人员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不同民族的患者,如对他们的宗教风俗、饮食禁忌、交流方式等不了解,则易在护理中无意冒犯患者。第四,外资医院和医疗单位在中国地陆续出现,护理人员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不同国家的文化风俗、管理模式、服务理念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巨大差异。

5 结语

文化间的差异有时会带来不解与困惑,但更多的会是思索、汲取、改进和发扬。当代护理人员必须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跨文化护理能力,以适应现代护理角色,减少因文化差异带来的磨擦、碰撞甚至冲突,才能达到与患者更好地交流沟通、获取信任、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以促进疾病康复。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了解自己与理解他人对于护理人员都显得异常重要。在我国,开展跨文化护理已成为现代护理发展方向,是社会多元发展的指向,是医学模式转变的形势所迫,是全世界各民族人民对健康更高要求所需。现代护理者应树立跨文化护理意识、汲取优秀文化精髓、博采众长、扬长避短,才能在多元文化社会中为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 考 文 献

[1] Jones ME, Cason CL, Bond ML. Cultural Attitudes,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a Health Workforce. Journal of Transcultural Nursing, 2004(15):283-290.

多元文化护理论文篇(5)

现代护理模式经历了以疾病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三个阶段的不断发展[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迅速发展,跨国界、跨区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流,出现了多种文化的人共同聚集在一起的社会――多元文化社会体系[2]。于是,传统的生物护理模式很难满足当今骨科患者的需求。这就需要护士更新护理观念,掌握新的文化知识内涵,转换护士的角色向多元化角色发展,以适应不同民族、国家患者的共同需求――健康,从而适应现代骨科护理发展的要求,让骨科患者早日康复。

1 般资料

选择骨科创伤术后患者500例,年龄2~97岁,平均年龄55岁。病种包括:慢性骨髓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大面积皮肤脱套伤、胸腰椎等骨折;民族包括:汉族、藏族、哈萨克斯族、蒙古族、彝族、羌族等;国际包括:中国、美籍华人、哈萨克斯坦。

2 多元文化

2.1 多元文化概念 是指不同民族、人类在社会的历史发展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定历史、地域、经济、社会和政治的综合反映。

2.2 多元文化来源 多元文化护理无论构思多美妙,都要靠护士在工作中的实践来完成。因此,首先要提高护士的多元文化意识,除认真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外,还应自觉学量涉及非专业的不同文化民族的习惯,礼仪修养、法律知识等,提高自身素质,并应用到护理实践中,陶冶情操和规范行为。

3 多元文化在骨科护理中运用

3.1 护士的心理素质 南丁格尔说:“一个护士必须十分清醒,绝对忠诚,有适当信仰,有奉献自己的心愿,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同情心”要成为一名优秀护士,除了具有全面扎实的基础护理理论知识及熟练的临床操作技术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然而由于职业的特点、特殊工作环境压力、长期超负荷的工作、相关社会因素及护士本身内在性格等方面因素,直接影响着护士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的质量[3]。因此,护士作为一个高应激的职业群体,工作对象是患者,其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工作质量及患者的康复进程有着积极作用[4] 。

3.2 随着现代科学的高度分化和广泛综合,护理学与自然、社会、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在理论上相互促进,在方法上相互启迪,在技术上相互借用,形成了许多新的综合型、边缘型的交叉学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儒家思想,全方位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定位,它强调以人为本、天人合一,强调宽容博爱、豁达乐观,强调与人为善、诚信待人,强调自强不息、艰苦创业,这些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也是中国走向世界的软实力[5]。

3.3 儒家思想运用于骨科护理 本组500例骨科患者,在护理上除采用现有基础专业知识、骨科专业知识、心理护理外,儒学文化思想也运用于其中。在护理中主要针对以下几种儒家思想:①“仁者爱人”,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就是正确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于是,对知识缺乏的病人,要做术前、术后访问、耐心倾听他们的主诉、热情回答他们的提问、深入浅出地介绍手术的意义、方法、术后功能锻炼和预后等,建立良好护患关系。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护理工作的对象均来自不同国家、民族、他们的文化背景包括:教育程度、人生经历、、价值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对健康与生命的不同认识理解,于是要不断学习多元文化,才能满足当今人类的需求。③“默而识之”指在临床工作、生活和现代化信息网络中了解其他种族、民族、人群的文化,且牢记于心,运用其中。

4 结果

骨科护士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知识、习俗、理念、技术以及儒家文化思想相结合,运用于500例骨科手术患者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满意度为98%,护患纠纷下降为0。实践证明,多元文化护理运用于骨科手术前的病人,对手术的安全有信心,对恐惧、应激反应、怕术后疼痛、手术中出血过多发生意外、失眠、血压升高、食欲减退等影响了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及相应的并发症,能降至到最低。术后病人的运用多元文化护理能将疼痛减轻让病人感到舒适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恢复到理想的功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5 讨论

儒家文化及其多元文化护理是现代护理发展的必然方向,护理学发展的过程也是沿着这一方向去发展。因此,要开展这一更高层次的护理,需要通过在提高自身思想认识,保持良好心理健康状态,确定研究范围,加强全方位教育和护理人员培训等诸多方面作进一步的探讨,以加速现代骨科护理的发展,尽快与国际护理接轨。

参考文献

[1] 杨运秀,从护理学发展谈现代护理道德教育,首席医学网 2007,10,10

[2] 郝玉梅,探索现代护理的新方向多元文化护理《实用医技杂志》2006,8,5(15)

[3] 王晓艳,浅谈护士职业心理素质《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1,5,6(5)

[4] 范瑛,对现代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思考《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11,6,19

多元文化护理论文篇(6)

二、改革教育体制是实现护理模式转型的基础

护理学从其他科目里分离,在我国刚起步。首先,生物医学基础理论还是护理教育中主要的课程,技术教育与和培养专业技能还处于主导地位,而同护理学相关的管理学和社会学以及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设置比较少,导致护理专业学员知识贫乏,护理专业也不被重视。其次,国内多数医院对护理人员的持续再教育制度还不完善。最后护理工作的机械执行限制着护士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1.改变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程序。第一对专业新生先进行7天的临床见习,使每个学生切身体验护理岗位;第二结合医院病患的情况和临床工作的需要来学习临床和操作项目,有病人就有实习,打破传统教材顺序,改变理论和实习分离的模式,采取先实习,体验岗位氛围,再理论和操作同步穿行的模式,教学贴近临床,而不再是死读书而等机会见习。

2.改变先学习理论再上岗见习的教学方式。打破先在教室学理论,再到实训室练操作的习惯,利用模拟病房和多媒体教学来学习操作理论,采取演示、训练、总结的学习方法,实现教学和模拟实习一体化工程,使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

三、教学内容和课程建设创新是护生能力培养的保证

1.突显护理专业的特点。在护理课程的设置中,增加了社会和心理学、人际交流与沟通和美学以及礼仪等多元文化科学方面知识的比重;在专业学习中,增加了公共卫生知识和康复指导以及保健和心理护理等内容;在能力培养方面:重视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还要重视卫生法的学习。

2.确定护理专业核心课程。确定常用护理、内科和外科护理技术以及妇产科和儿科护理为核心课程,并致力于把这些课程建成院级、省级甚至部级精品课程。目前我国护理院校常用护理和外科护理技术已经具备部级精品课程要求,儿科和妇产科护理学也已成为院级精品课程。

3.精选各门课程的教材。各个院校至少编写3本以上与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配套的内部教材,并争取至少一本内部教材达到优秀教材水准。尽量使所选择的教材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教学知识,更能够是学生对护理学习产生积极兴趣。

多元文化护理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b)-0181-02

护士职业素养是指从事护理职业的人员在从业时所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和涵养,是通过培养、教育、自我修养、自我锻炼而获得的一系列知识技能、行为习惯、文化涵养、品质特点的综合,是护理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随着传统护理向科学护理的过渡,护士不仅仅是医生的助手,更是医生的合作者;护理的手段不仅是技术操作,还担负着身心整体护理及社会性的防病治病;护理体系的发展,对护士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只有高素质的护士才能承担起当今的护理工作。

职业素养教育是职业院校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性专门技术人才的重要内容,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更是以就业为导向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为此,几乎所有的职业院校都很重视职业素养教育,在几乎所有的专业课上都十分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但是在职业院校的文化基础课上很少涉及到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不仅仅是专业课教师的任务,应该从一入校的文化基础课就开始。而且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不是一位教师、一门课程就能实现和完成的,它需要多名教师,最好是所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全天候的渗透职业素养教育。我们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职业教育的特点,由多名教师在选定的德育、化学、语文、英语、计算机等文化基础课上同时进行探索与实践。以下是我们的一点做法,敬请同行参考、批评、指正。

1 在德育课上渗透护生职业素养的探索与实践

护理伦理学是临床护理学中的一门新兴学科,也是把护理工作提升到人文关怀层次的必要条件。利用护理伦理课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作风教育,进而提升其职业素养,帮助她们树立正确的护理职业观念非常有利。

但是,在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护理伦理教育对中职护生职业素养提高的作用却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笔者分析了当前中职护理伦理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提出了改进办法。

(1)很多学校对护理伦理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仅仅是在德育教学或护理专业课中进行部分的渗透,没有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学校应该设置单独的护理伦理课程,制定详细的培养计划、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多实践、多思考,从职业伦理入手,提高职业道德水平,进而提升中职护生整体的职业素养。(2)目前在护理伦理授课过程中,通常是以封闭的课堂讲授为主,学生缺乏护理伦理实践的机会和途径。能在课堂上进行的实践教学只能是放映视频和案例讨论,实际学习效果并不明显。护理伦理课应当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有计划的开展一些伦理见习活动,让中职护生通过在校期间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接触来体验职业角色,切身体会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伦理问题,促进中职护生对护理伦理思想的理解,提升职业素养。(3)目前护理伦理课程在评价方式上往往是以知识考评为主,学生只把考试当作学习的最终目的,被动的学习,意识不到护理伦理对其职业素养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护理伦理教育的目标应该是能否有效地提升中职护生的职业素养,帮助她们达到当今社会对于护理人员在人文素养上的要求。因此,必须更加注重中职护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评价,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护理伦理的学习中。(4)目前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护理伦理学的教师大多由护理专业教师或者德育教师兼任,没受过系统的护理伦理理论与实践的培训。不是对伦理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刻透彻,人文吸引力不足,就是对临床护理实践工作的现状、需求等认识不足,偏离临床的客观实际。学校应该对护理伦理的任课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护理伦理教学师资水平的提升必将有利于学生的护理伦理学习。

只有改进护理伦理教学中的这些不足,才能使其在提升中职护生职业素养的过程中真正发挥实际作用。

2 在化学课上渗透护生职业素养的探索与实践

笔者在一次有机化学实验课上对学生渗透职业素养教育的几点具体做法与思考。

(1)课前准备了一些相关有机物的模型图片,又制作了几种有机物的三维结构动画,作为教学辅助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播放。这种直观、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为学生顺利地完成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保证。(2)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普遍乐于参与化学实践,这是非常有利于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要尽可能地开设一些相关的、有趣味性的实验,把某些验证性的实验改进为设计型、探索型的实验。(3)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在学生中巡视、指导。当发现有学生遇到困难时,注重启发,通过观察、提示、讨论等形式帮他找到问题之所在,使他能独立、有效地完成实践活动,而不是教师简单地手把手教他如何搭建模型。(4)在实践过程中,适时提出一些相关问题,使学生能够把自己的实践和所学的理论知识相联系,避免了二者的脱节。比如,当学生拿到搭建球棍模型的材料―小球和短棍时,请他们首先观察并思考:“不同颜色的小球大小不同,小球上的开孔数目也不同,在搭建模型时如何选择?”引导学生联系到学过的“有机物的结构特点”上。(5)让事实说话,用自己的实践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当学生搭建出甲烷、乙烯的模型时,碳原子的空间形状自然就呈现出来了,根本不需要教师过多的解释,学生也不必再死记硬背了。(6)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当所有的模型都搭建完成时,把问题引向深入:“为什么同分异构体的性质不同?”“为什么表示有机物时常用结构简式而不是分子式?”这时看着自己亲手搭建的模型,回想着刚才的搭建过程,学生们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回答:“因为它们的结构不同!”“因为有机物同一个分子式可以表示不同的分子!”这时的学生对有机物的结构已经有了深入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掌握有机物的性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这次化学实践课,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有机物的结构有了深入认识,为有机化学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3 在语文课上渗透护生职业素养的探索与实践

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是否能同患者、患者家属以及同行之间准确、有效地进行沟通,口头表达能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课是提高中职卫生学校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课程,也是培养学生日常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应该着力扭转中职卫校学校语文教学中偏废口语教学的现状。可以通过朗读、复述、倾听、对话、演讲、辩论等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识记普通话常用字,读准字音,为口语交际训练打下基础。以《汉语拼音方案》《普通话口语教程》为依据,为学生设计训练作业,让学生逐字逐词标声调,要求声音洪亮,音准、调准、不错字、不多字、不少字、不倒字。(2)朗读训练是练习口语的基本形式。朗读既可以提高普通话水平,也可以加强口语与书面语的联系,使口语更规范。朗读还可以增加词汇和句式的储备,培养敏锐的语感。可开展朗诵比赛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朗读变得轻松愉悦。(3)复述是从朗读材料到自由表达重要的过渡环节,有利于培养系统而连贯的说话能力。复述时要求学生做到内容基本正确,不歪曲原意,不遗漏关键,恰当取舍,详略得当。还应鼓励学生适当地注入情感。(4)学会倾听,是与他人顺利沟通的必备能力。作为一名护士,只有通过倾听,准确的了解患者的感受,才能使患者受到良好的护理和恰当的治疗。学会倾听,要乐于倾听,善于倾听。倾听时,要精神集中专注,勤于思考分析,积极恰当的反馈。(5)对话训练是把口头表达从单方转为双方的形式。教师在设计话题时最好和学生今后从事的护理工作相关。对话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才,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6)演讲是最能反映个人思想感情口语表达能力的形式。它要求口语、表情、动作互相配合,以表达比较系统的观点和感情。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比较经典的演讲视频供学生欣赏,从而体会到演讲的目的性、鼓动性和艺术性。演讲训练要由易到难:依稿表达、脱稿讲述、即兴演讲。通过循序渐进的反复训练,不能使每个学生都成为一个成功的演讲者,但口头表达能力一定会显着提高。(7)辩论是最能体现对话能力的口头表达形式。训练时要让学生掌握辩论的基本知识,在辩论后教师要对比分析双方辩手的表现,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设置难度适当、与学生今后从事的护理工作相关的辩题,以辩论比赛的形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结合学生的专业情况,从不同的角度系统地、有计划地去训练学生,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为今后出色地完成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 在英语课上渗透护生职业素养的探索与实践

多元文化护理是当今护理学界研究的重点,它正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护理的发展方向。融合多元文化的英语教育教学理念是针对国家护理教育提出的又一更高的需求,它同时也是当前护生英语教育教学最迫切要求的任务。笔者在英语教育教学中实施多元文化理念的体会:

(1)唤醒。

①教育者需要自我唤醒。英语教育工作者应对多元文化具有敏感性,能通过各种方式不断地学习和积累多元文化知识。教师能够深刻认识到多元文化教育对培养护生的职业素质具有的意义,自觉地将自己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转化到教育教学中。②教育者要有目的地、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唤醒学生的多元文化意识。在针对护生的英语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唤醒他们对存在于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一般社会生活中的多元文化的认知意识,还要唤醒他们对存在于特殊的医护环境中的多元文化的认知意识。

(2)融合。

①现行的中职英语教学大纲,主要侧重的是英语知识和语言技能,对文化方面的培养目标略有提及。在制定英语教学目标时,应考虑到针对护生实施英语教学的特殊性,在文化方面应提出具体的目标,不仅体现在基础英语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还要考虑医护环境中的特殊文化,在专业英语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有所体现。②当前中职英语教学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局限在英语教材上,教辅资料、文字音像资料几乎没有。在开发护生英语教学资源时,应将涉及本国和国际护理领域的文字资料、音像资料、网络资源等利用起来,形成具有护理教育特色的英语课程。③中职学生的本国文化知识贫瘠,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知几乎为零。在教学中尽可能给学生提供体会多元文化氛围的机会。设置多种评价方式评定学生的文化能力,将评定结果作为评价学生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3)内化。

将多元文化理念内化到英语教育教学中是教育的升华,教师和学生彼此在心灵上产生共振,教师有传播的激情,学生有汲取的渴望,他们心灵相通,相互碰撞。

融合多元文化理念的英语教学,有助于培养护生理解尊重和包容的品质,训练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护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5 在计算机课上渗透护生职业素养的探索与实践

针对目前中职卫校学生的特点,笔者认为在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最适合以任务驱动式的项目教学为主。通过任务驱动式项目教学,设置合理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获取巨大的成就感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并对未来职业产生无限的憧憬和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不是在学校,而是在现实的工作、生活中。现在各大医院都引入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辅助完成医护工作,这就要求医护工作者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教师在设置教学情境时,应多引入与护理工作相关的元素来激发学生兴趣,在课堂上教师辅助学生来完成一项“真实的”护理工作。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把自己当作一名职业护士,充分的融入到任务中来,进入课堂就如同站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样,感受真实情景中依靠主动学习来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功的感觉,进一步加快了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的进程。

以一堂Word教学课程为例,教学项目是《病人入院护理评估单的设计与制作》,情境设置为护士长要求责任护士自行设计制作一份内容详实、结构合理、排版美观的病人入院护理评估单。

任务开始前,教师首先要介绍“病人入院护理评估单”对患者及医护人员的重要性及评估单的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完成该项目的动机,同时又能很好的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这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接下来的项目完成过程由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方案、制定细节、研究方法直到最终完成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遇到困难,首先会在组内进行研究解决办法。如果未能解决,通常会由组长出面,在组与组之间进行探讨。遇到共性的问题,再由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讲解来解决问题。任务完成后每一组要阐述整个任务的完成过程、设计思路、优缺点及每个同学的分工和完成情况等。最后再由大家投票来选出最优作品,由该作品的完成代表对该作品进行评述,将最佳的思路,最好的方法介绍给每一名同学。

通过这种方法完成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除了能让学生们掌握相关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还能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和对护理工作的热爱,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经过探索和实践,我们提出了具体的做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要想把职业素养教育渗透到每一堂课、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去,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继续探索和完善,争取做到以点带面,逐渐扩大研究范围和成果。希望通过我们的探索与实践,使得在职业院校的文化基础课上渗透职业素养成为可能,为职业院校的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 姚聪.培养护士职业素质若干途径比较[J].卫生职业教育,2009(19):103-104.

[2] 郑红,叶萌,王辉.高职护士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的探讨[J].中国病案,2011(2):66-67.

多元文化护理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1C-0015-04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行,精神科护理模式也逐步实现了从生物到心理再到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正逐渐深入到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精神科护理是基础护理的一个分支,人性化护理是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人文关怀、把精神病患者当作“完整的人”看待,尽量满足其需求的、以患者为本的护理服务。该理念对患者特别是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职业人文关怀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笔者仅就当前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职业人文素养方面的研究进行元分析。

一、概念界定

(一)精神病患者护理

精神疾病是一种特殊的疾病,患者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方面有异常表现,致使其工作、学习、生活能力下降,社会功能减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遗弃。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技术性操作较少,主要以日常生活护理为主。精神病患者虽受病态的情感、思维影响而行为异常,却有着正常人的认知和需求。由于受到歧视,他们对尊重和情感的需求更为强烈。精神病患者对人文关怀的需求较之常人更为强烈,护理人员尤其应对患者给予人文关怀。

(二)人文关怀素养

“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是人类文化中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素养是指经常修习涵养,也指平日的修养。人文素养即对人类文化中先进价值观及其规范的修习涵养,是一种深植于内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善良,集中体现在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良好品质。护理人文关怀素养的本质是一种具有专业道德情怀的价值观,具体表现在人际互动的行为中,如将患者当作生理、心理、社会的综合存在,能够在患者疾病、遭遇与疼痛时给予帮助并使患者认识到自身生命存在的意义,从而获得较高的生理、心理与精神和谐,以保护、增强与维持患者的生存质量。表现为对人生命的尊重与爱护、对生命健康的关爱与呵护、对生命健康权利的敬畏与尊重。人文关怀是基础护理的本质,是护理的本源。

(三)元分析

元分析是应用特定的设计和统计方法对以往的研究结果进行整体的和系统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是回顾性与观察性的,是对传统综述的一种改进,是概括以往研究结果的方法,包括大量的方法和技术,具有全面、系统和定量的特点,可用来对以前的具有不同研究设计的和不同时期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相对传统的文献综述,元分析是一种定量的综合文献的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传统文献综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元分析以原始研究结果为单位,设计严密,强调对相关研究进行全面的文献检索,有明确的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系统统计所有的研究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对统计结果进行讨论得出结论,这样就尽可能地避免了人为的主观性,使研究结果更加科学、客观和准确。

二、研究方法

(一)抽样

本研究在中国知网(CNKI)的中文期刊、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以“护士人文素养”为主题,搜索了2005年10月1日―2016年6月10日的研究论文,共搜索到2300篇。其中,以“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为主题,搜到1707篇,再以“精神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为主题,共搜到105篇。去除不相关样本,共获取57篇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样本。

(二)分析单位

本文以搜集的研究论文为分析单位,从关注度、发表年份、数据库来源、研究指向、研究结果五个维度对“分析单元”进行分类和编码。五个维度的具体操作性定义如下:(1)关注度。学术关注度是指同一个课题或者题目的期刊更新数。本文分别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与“护理人文关怀”两项主题的学术关注度进行了统计;(2)发表年份。对每篇论文按照发表年度编码,从2005―2016年每年的数量分析人们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素养的研究程度,同时分析对该主题研究的发展趋势;(3)数据库来源。按照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4个数据库的不同层次与价值,分析各数据库中论文的分布情况,判断现有研究成果的研究动机、研究层次、研究价值;(4)研究主题。分析现有研究内容与结论,总结出研究主题。主要分为实践性研究和理论型研究两大部分,其中实践性研究包括管理和应用两方面内容。

三、研究结果

(一)关注度

CNKI“精神病患者护理”学术关注度统计如图1所示。

从关注度上可以看出,针对“精神病患者护理”和“护理人文关怀”两类主题的关注度呈整体上升趋势,特别在2013-2014年间达到高峰。但“精神病患者护理”的关注度在2015年下降较快,“护理人文关怀”的关注度在2015年也有所下降。

(二)发表年份

自2005年以来的11年间,关于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的研究总体数量呈增加态势,运用CNKI学术趋势分析统计软件检索发现,以“精神病患者护理”“护理人文关怀”为主题的研究论文逐年上升,但并非持续上升,中间有关注度上的起伏。具体发表年份及相关主题论文学术趋势分析如表1、图1、图2所示。但是,以“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为主题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明显偏少,CNKI分析趋势分析软件检索表明,论文数量不足以进行学术趋势分析。

这11年间对相关主题的关注度及研究的起伏变化有着一定的政策背景与文化背景。2005年,我国卫生部明确提出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将护理关怀人文思想落实到护理实践中。2007年,卫生部在医政工作会议上再次提出,医院要在护理服辗矫孀黾讣使患者受益大、感受深的实事,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中,服务于细微之处。这进一步强化了护理工作中的人性化服务意识。2011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卫医政发〔2011〕96号)指出,到2015年,全国所有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全面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服务模式,落实护理职责,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2015年,卫生部印发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强调,要进一步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提高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加强专科护士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信誉度,让住院患者不仅有主管医生,还要有自己的护士。可见,研究论文数量上与相关政策的出台及人文思想普及的程度呈正相关。

(三)数据库来源

相关论文在中国知网(CNKI)的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库中的分布情况见表2。

数据库中,期刊论文占72%,这些研究者多为一线护理工作人员;会议论文的比例为28%,这些研究者多为与护理相关的管理人员,如护士长、护理部主任等。这两类研究的动机多为基于实践问题,特别是护士人文素养在实践中的运用及效果为主的研究;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的此项研究为空白。

(四)研究主题

根据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素养的研究主题,现有研究可分为两大类主题,即实践研究(包括管理和应用型研究)和理论研究。研究论文分布如表3。

上表显示,基于护理工作实践的应用研究数量最多,占81%,研究者多为一线护理工作者;而基于管理视角的研究数量较少,只占7%,研究者多为医院管理人员;基于人文素养理论的研究占12%,多为对护理实践的思考和总结,研究者多为承担课题项目的护理工作者。

四、结论与讨论

(一)需重视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的培育

研究论文关注度与发表年份的数据表明,研究论文与国家的政策导向密切相关。除国家在政策上引导外,各级各类医院均应重视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的提升。特别是精神病患者护理专业的医院,只有提升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的素养,才能实现“十三五”规划“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满足各类患者的人文关怀需求。

(二)需提升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的研究水平

从研究论文数据库来源看,本主题现有研究者多为一线护理工作者,这些人多为专科学历,部分为自学大专、本科学历,研究水平有限、研究质量较低,多局限于护理实践过程及实践经验的总结,普遍缺乏对实践经验的深入思考及总结提升。部分承担课题的研究者,也因缺乏扎实的研究功底、科学的研究方法、严密的逻辑思维而导致研究成果水平较低。

因此,要提升相关论文研究水平,需要进一步优化护士队伍结构,强化在职培训,并提升研究生、博士生层次护士比例,夯实理论研究基础,才能保证相关研究的动力充足。

(三)需重视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的理论研究

多元文化护理论文篇(9)

《健康评估》是一门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是沟通护理专业课与护理基础课的桥梁[1]。健康评估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多,且知识点较为繁多,内容较为枯燥[2],因此难以对评估的技能进行掌握,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根据护理专业学生的现状,采取何种方法将健康评估的教学效果提高已经是教育者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对多元化教学法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作分析,内容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护理专业学生100例,其入学时间均为2015年9月,在2016年2月-2016年7月期间实施《健康评估》教学,根据其班级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实验组在《健康评估》教学中实施多元化教学法,对照组在《健康评估》教学中实施常规的方法进行教学,每组50例。

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专业学生为同一辅导员,授课教师均为同一人员,且其生源、年龄、入学分数、性别等相比,均不存在明显差异,可比性良好。

1.2 方法

根据《健康评估》各章节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实验组理论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自学辅导式、情景式、小组讨论式、PBL(以问题为向导的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3],同时采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工具进行教学。在实训教学中,可通过角色扮演、床边教学、模拟实训等教学方法进行,同时结合DV回放。

对照组护理专业学生在理论教学中实施传统讲授法,在进行实训教学时,采用示教-练习-回示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2组护理专业学生接受健康评估教学的内容以及时间均一致。

1.3 观察指标

对2组护理专业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实训考核成绩进行观察分析,其中满分均为100分,优表示分数在80分以上,良表示分数在70分-79分之间,中表示分数在60分-69分之间,差表示分数在60分以下。同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实验组护理专业学生对多元化教学法效果的评价。

1.4 数据处理

研究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

2结果

2.1 理论考核成绩

实验组护理专业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优良率(6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优良率(42.00%),P

3讨论

多元化教学法在《健康评估》教学中应用,可以取得较高的价值,其能够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合作精神。

多元化教学法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具体为:

3.1 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

角色扮演法是学生分别对护士与患者进行扮演;分组讨论法需要不同学生之间进行相互合作,对问题的答案进行探讨,通过以上方法进行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同时促进学生交流沟通能力的锻炼[4]。

3.2 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兴趣

在多元化教学法中采用床边教学法、模拟实训法以及自学辅导式教学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成就感,增强其学习的使命感,增加其学习的动机,并能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

3.3 促进其爱伤理念的增强

多元化教学法可以对学生的爱伤理念产生促进作用。通过模拟实训法、床边 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可以使得学生真实感受到患者的不适以及痛苦,体会到患者接受诊治时的感受,从而建立爱伤理念[5]。

3.4 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程度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用音频、多媒体以及图片展示等方法,可以使得复杂抽象的内容简单化、具体化,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床边教学法以及模拟实训法则可以促使学生更好更易地掌握评估方法。

综上所述,多元化教学法应用于在《健康评估》教学中,可以对护理专业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且有益于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冯欢.论高校口译教学多元化评估体系的构建--以天津医科大学英语专业口译教学实践为例[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32(11):85-86.

[2]李庆本,李谦定,张伟等.实行多元化评估方式确保成人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3,5(38): 261-262,263.

多元文化护理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060-01

“通用能力”是指超越具体职业特性的、现代职业人都需要具备的、在各种职业都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能力。通用职业能力在国际职业教育界已是被普遍接受的概念, 在德国和澳大利亚称之为“Key Competencies”(关键技能),英国称之为“Common skills”(通用技能) 或“Core skills”(核心技能),美国称之为“Foundational skills”(基本技能)。通用能力的培养,是国际职业教育改革的新趋势,在国际职业教育界已被普遍接受。加强对学生通用职业能力的培养, 是当今世界各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目前,世界各国职业教育都非常重视对学生通用职业能力的培养,因为培养学生通用能力能促进社会再就业的良性发展,有助于提高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的竞争力,克服职业教育的定向性和社会需求多边性的不适应等。同时,由于护理专业的发展,更需要培养护生的通用能力。本文以《多元文化护理》课程为例,探讨高职学院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如何培养护生的通用能力。

1 明确通用能力的分类及培训目标

根据英国爱德思的界定方法,将通用能力分为七个领域的能力。这七个领域能力及培训目标见表1。

2 课程标准融入通用能力的培养

多元文化护理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当前护理学专业的发展概况,领悟护理专业中文化现象和多元文化现象,能够尊重和理解服务对象的价值观、风俗习惯和,适应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并掌握相关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强调跨文化人际沟通与护理能力和人文素养能力的培养。该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在护理实践中的多元文化意识,能尊重理解不同文化环境下护理对象的需求,并应用相关知识解决护理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可见,上述七个领域的能力均可以在本门课程进行培养和(或)得以提升。但重点应放在“与他人的相处和工作配合的能力”、“沟通的能力”和“任务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因此,在制订课程标准时就将这些能力的培训目标融入该门课程的目标之中。

3 教学过程贯穿通用能力的培养

多元文化护理论文篇(11)

哈尼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红河与澜沧江之间的哀牢山和无量山地区,哈尼梯田湿地是以哈尼族为主体的各兄弟民族的梯田湿地的统称。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云南哈尼梯田湿地的集中分布区,而最有代表性的是红河州元阳县的哈尼梯田湿地。近年来,元阳哈尼梯田湿地蜚声海内外,其生态旅游红红火火。那么,其生态旅游的优势、劣势如何,又面临什么机会和威胁?今后采取哪些发展策略?笔者使用SWOT分析方法进行相关探讨。

一、元阳哈尼梯田湿地及其生态旅游发展情况

元阳县面积2189.88km2,人口37.15万,世居哈尼、彝、傣、苗、瑶、壮、汉七种民族,是一个典型的部级特困县。县内从西至东走向的观音山山系,属哀牢山山脉的南延部分。观音山以北为元江水系,以南为藤条江水系,均属红河流域。为了有效保护观音山的森林生态系统,更好地发挥其涵养水源的功能,1994年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县内地势陡峻,无平川,最高海拔2939.6m,最低海拔144m,相对高差2795.6m,立体气候明显。在这连绵起伏的群山中,哈尼族等民族在1300多年的岁月中,利用因地就势、顺其自然的造田技艺,通过数代人坚苦卓绝的不懈努力,开垦出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哈尼梯田湿地。在元阳的15个乡镇都有哈尼梯田湿地分布,达2.40万多hm2,特别是坝达、多依树、老虎嘴和麻栗寨各片区的梯田连片面积均达0.07万多hm2。目前已开发的有坝达、多依树和老虎嘴三大景区。这三大景区就是“红河哈尼梯田”申报世界遗产的核心区所在地。据元阳县旅游局统计,1997年,接待中外游客不到1万人次,旅游收入不足100万元;2000年,接待7万余人次,旅游收入不到1000万元;2003年,接待11万人次,旅游收入近5000万元;2005年,接待24.01万人次,旅游收入达9930.42万元,2006年,接待31.03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65亿元。元阳县旅游业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

二、SWOT分析原理

1.SWOT分析简介

SWOT是英文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四个单词的缩写。优势(S)、劣势(W)、机会(O)、威胁(T),可分为两部分:一是SW,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件;二是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环境。SWOT分析法是运用各种调查研究方法,通过对研究对象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分析,明确其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并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本着使优势和机会最大化,以及使劣势和威胁最小化的原则,制定出相应发展策略的一种态势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应用了系统分析思想,且具有综合性强、突出关键、易于操作等优点,因而成为企业、政府等在制定其发展策略时应用得十分广泛而又相当有效的分析工具。

2.SWOT分析步骤

SWOT分析步骤一般包括:

(1)分析各种因素。根据调查结果,整理出影响研究对象发展的各种内部因素(包括优势因素和劣势因素)和外部因素(包括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

(2)构造SWOT矩阵。将各种因素按照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分类,再根据各类因素中各个因素的轻重缓急或影响程度进行列表,即可构造成SWOT矩阵。

(3)制定发展策略。制定出研究对象的优势与机会匹配的SO策略、劣势与机会匹配的WO策略、优势与威胁匹配的ST策略,以及劣势与威胁匹配的WT策略(见表1)。

三、元阳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

(1)生态旅游资源丰富(S1)。元阳县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如原始茂密的森林、绮丽多姿的云海、宏伟壮观的梯田、别具一格的蘑菇房、奇异秀丽的山川、神秘独特的风土人情、质朴古老的民族文化、幽美奇特的岩石溶洞等,但以云海、梯田、蘑菇房三大景观最为闻名遐迩。

(2)国内外知名度很高(S2)。自元阳县开展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以来,特别是2000年红河州把“红河哈尼梯田”申报世界遗产,并且在2004年6~7月苏州举行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红河哈尼梯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列入中国世界遗产申报预备名单以来,更进一步扩大了哈尼梯田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元阳哈尼梯田湿地的知名度越来越大。

2.劣势分析

(1)经济贫困(W1)。元阳县是部级特困县,所以县财政无法拿出更多的资金开展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富民工程实施、自然保护区建设、哈尼梯田文化保护、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旅游市场整治等工作,而造成路况不太好、景区建设粗放、旅游区贫困面大、保护区举步维艰、哈尼梯田文化受到不同程度破坏、旅游服务质量不高、旅游市场有些混乱等状况,还满足不了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要求。

(2)旅游收益分配不合理(W2)。从目前哈尼梯田生态旅游收入分配情况来看,主要的获利者是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和相关的服务行业,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和当地村民得到惠利较少。自然保护区职工待遇还很差,处于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区的当地人民还相当贫穷。

(3)哈尼梯田文化正在消失(W3)。随着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市场经济与传统经济、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之间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在三大景区均发现,有的人家把蘑菇房改造成了钢筋水泥房或砖瓦房;多数哈尼族农家青年男女,为了脱贫致富,离开了梯田、离开了大山,背井离乡进城务工的越来越多,从事梯田耕种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追逐现代生活方式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能熟通哈尼梯田文化的人越来越少,哈尼梯田文化正在消失!

(4)旅游研究工作开展不够(W4)。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是人类社会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如何在开发过程中有效保护遗产是值得加以认真研究的问题。但是,元阳县在保护与开发方面的研究工作做得不够,主要表现在:对人类遗产保护与开发论证不够、哈尼梯田生态旅游功能分区不太合理、没有建立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监测体系、旅游产品开发层次低等方面。

3.机遇分析

(1)国际国内生态旅游的发展(O1)。生态旅游被看作是传统大众旅游的替代品,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的、必然的选择,因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重视和迅速发展,并将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主流。我国的生态旅游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已形成生态旅游的热潮,特别是云南由于拥有许多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而成为我国生态旅游的热点地区之一。

(2)开展生态旅游的政策(O2)。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以及云南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旅游经济强省战略的实施,云南省委、省政府确定了“将云南建成亚洲最重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红河州和元阳县提出了“把哈尼梯田打造成世界生态旅游精品”的构想,从国家到省、州、县都出台了发展生态旅游的相关政策,这就为元阳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创造了很好的政策环境。

(3)生态旅游的成功经验(O3)。至今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都有许多生态旅游的成功范例,如非洲肯尼亚热带雨林生态旅游、美国国家黄石公园生态旅游、瑞士自然和文化生态旅游、尼泊尔山地生态旅游、我国湖南张家界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我国四川九寨沟生态旅游、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旅游等,这些成功的生态旅游经验都是元阳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可以借鉴的。

(4)丰富的智力和技术资源(O4)。近年来,我国各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都开展了大量的生态旅游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生态旅游研究经验,形成了一些适用于生态旅游的理论和技术,为合理利用我国的生态旅游资源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智力和技术资源都是元阳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可以利用的。

4.威胁分析

(1)外来文化的冲击(T1)。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碰撞激烈,并进而改变旅游区人民传统的价值观、社会观、道德观、宗教观和政治观。外来文化的冲击,必然会使民族传统文化发生渐变,失去其原有的传统文化特质,从而降低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和魅力。

(2)其他景区吸引力的增强(T2)。随着云南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目前昆明、西双版纳、大理、丽江、迪庆、德宏等旅游地区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其吸引力和竞争力大大增强,这给元阳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威胁。

(3)游客旅游需求的增加(T3)。随着生态旅游的不断发展,旅游消费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旅游消费方式不断升级,以观光旅游为主体的传统旅游方式逐渐变为以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和体验旅游相结合的旅游方式,特别是体验旅游更受人们的青睐。

四、元阳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策略

1.发展策略构架

为了实现元阳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应该针对不同的SWOT状态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间的匹配发展策略(见表2)。

2.发展策略分析

(1)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美好环境(策略1)。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所以,元阳县要用循环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无害环境管理、清洁生产、绿色营销和环境友好消费,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经济循环型社会服务,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提高环保意识,保护资源环境(策略2)。元阳县要抓好企业、当地村民和游人的环保意识教育工作。首先,要让企业在项目建设前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项目建设中防治污染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项目建成运行后,要定期进行检查和监测。对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要采取经济和行政手段严肃处理,直至取消其经营权。其次,采取边发展、边治理、边宣传教育手段,让当地村民逐步参与到旅游活动中来,使其在生态旅游中受益,这样才能把保护环境变成他们的主动行为。最后,使用宣教中心、科学解说牌、导游图册、导游解说等向游人介绍生态环境和文明旅游的知识,使他们知道哪些行为是对生态环境有害的,正确的行为是什么。只有环保意识提高了,才能促进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的有效保护。

(3)兴办旅游产业,发展县域经济(策略3)。元阳县应根据国际国内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结合自己实际,制定并出台《元阳县加快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进一步放宽生态旅游市场的准入条件,除政府投资外,通过招商引资,鼓励和吸引县内外国有、私营、个体等经济投放元阳县生态旅游业,内引外联推动县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元阳县生态旅游业中,应以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为突破口,加大投资,建设规范的旅游市场,提高生态旅游质量,突出哈尼梯田文化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特色,把元阳建成“哈尼梯田湿地景观摄影”、“哈尼梯田湿地体验旅游”、“哈尼梯田文化研究”等基地,打造世界级生态旅游精品,带动全县经济的发展。

(4)建立补偿机制,实现协调发展(策略4)。自然保护区是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生态屏障和物质基础,哈尼梯田文化是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发展的载体。只有通过建立“元阳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生态补偿机制”,才能平衡生态旅游资源和环境的保护者、传承者与政府、企业、游客之间的利益关系,使政府、企业、游客增强发展生态旅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和当地村民,从生态旅游发展中受益,协调好生态旅游的管理者、经营者、享受者、保护者、传承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做到代间公平和代际公平,最终实现生态旅游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5)挖掘文化内涵,确保文化传承(策略5)。任何民族文化都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即地方性和民族性,因而也就具有不可移植性。在现代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在其他地方仿制和模拟一些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并非完全不可能,但这种仿制品由于脱离了历史和环境,无论怎样精益求精,都难以完全再现其原有的环境和气氛,其文化氛围的削弱,必导致其价值大大降低。所以,元阳县在做好民族文化保存的同时,应做好民族文化内涵的挖掘工作,开发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服饰、艺术、技艺等文化精品,把原汁原味的民族文化精品呈现在游客面前,这才是吸引游客的文化魅力所在。只有挖掘出民族文化精品,让当地村民从开展民族文化的旅游活动受益,当地民族的男女老少才会主动投身到民族文化发展的事业中来,才能真正做到民族文化的传承。

(4)加强研究工作,促进科学发展(策略6)。为了发展好元阳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业,应聘请教育机构、研究机构、咨询机构、管理部门等的技术和管理专家,成立高级智囊团,向其咨询和让其讲授生态旅游开发的知识和经验,并让其参与到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业的建设中来,帮助做好人类遗产保护与开发的论证、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功能分区、建立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监测体系、旅游产品高层次开发等研究工作。这样,才能利用专家智能,通过群策群力探索出具有自己特色的道路,避免重蹈他人失败的覆辙,让元阳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业走上科学发展的路子。

参考文献:

[1]王清华:梯田文化论――哈尼族生态农业[M]. 昆明: 云南大学出版社, 1999

[2]骆静珊:云南景区景点导游[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6

[3]刀鸿凭:元阳旅游业实现大发展. 红河日报[N], 2006-06-05

[4]张恩诚:元阳:创新发展正当时[EB/OL]. , 2007

[5]邱国栋. 企业的资源与范围[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6]吴贺新:现代咨询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 2000

[7]王秉安:区域竞争力理论与实证[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2000

[8]唐建荣:生态经济学[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9]卢双珍: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哈尼梯田旅游发展探析――以云南元阳观音山自然保护区为例[J]. 生态经济, 2006(5)

[10]喻庆国: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探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 17(2)

[11]喻庆国: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湿地生态旅游生态补偿机制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