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多元化经营的背景大全11篇

时间:2023-07-17 16:29:15

多元化经营的背景

多元化经营的背景篇(1)

一、引言

传统的企业市场营销战略中,市场营销方式仅仅是一种对企业产品的单一销售方法,市场营销只是企业扩大销售市场的一种手段,方便将企业的产品更快速更多的销售到客户的手上,最重视的是产品的销售价格,但是对于产品的包装、状态、服务以及文化内涵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新经济的发展,对企业的市场营销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二、新经济背景对企业市场营销的影响

1.促进了市场营销网络化发展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子商务的运用越来越普及,为企业的市场营销提供了更有利的支持。在新经济背景下,企业的市场营销越来越趋于网络化,利用电子商务营销是一种新的营销手段,避免了销售范围难以扩大的缺点,可以在短时间内就达到大范围的销售,让营销人员与顾客都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就将企业的商品为人们所知,同时也降低了企业市场营销的成本,利用信息化技术,营销人员可以更好的收集消费者的信息,可以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出发,促进消费者的消费。

2.满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在新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也更加多样化,很多消费者还提出了新的个性化的需求,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企业需要不断对新产品进行研发,并且进行规模化的生产,同时还要求很好的控制成本,在低成本下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满足企业的发展,更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所以,在新的经济背景下,企业应该不断的对市场营销进行创新。

三、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新思路

1.树立良好的服务营销理念,明确消费市场

在新经济背景下,人们的服务意识越来越强,消费者的理念就是企业的管理营销理念,消费者就是上帝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是企业应该深入脑海的理念。由于信息技术以及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的产品以及商品在质量上、包装上、功能上以及价格上的差异都不是很显著,而为了取得消费者的青睐,良好的营销服务理念是加快企业营销的一个最重要的手段。在消费者的眼中,很多高科技的产品的功能都是消费者所不知晓的,在选择产品的时候,购买的产品在功能上都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差异,对产品的评价更多的会受到产品的销售服务的影响。由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一定要将服务营销的理念灌入脑海,更好的为消费者服务。另外,明确消费市场也是非常重要的,营销者一定要有足够的市场洞察力对于市场需求的改变要及时的发现,把市场进行细分,关注每一个细分的市场的需求变化,找到之前企业没有关注到的新的消费群体,对新的消费群体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进行市场开发促进营销的一个最有效地手段,因为对于已经存在的消费群体是比较难去改变他们的消费习惯的。把市场细分后就可以根据市场的特点很容易地找出对自己有利的目标市场,明确消费市场,促进企业市场营销。

2.注重商品创新,满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在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的时代,为了提升企业的市场营销力,要注重商品的创新。企业首先打造一个知名品牌,然后通过知名品牌带动这个企业的整体营销,使得销售市场得到开发扩大。打造知名品牌之后就要对企业的产品进行创新,所以企业必须不断加强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并且要根据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变化,不断的引进新技术以及新工艺,最后把技术上的优势转化为市场上的优势,争取在产品的质量上站在一个领先的水平。在打造了一个创新产品之后再对营销渠道进行拓宽,加大对品牌产品的宣传力度,就会使得企业的竞争力得到增强。同时企业应该对创新的商品给予一定的奖励,起到促进的作用,使得每一个员工都会重视对创新产品的建立。企业只有注重产品的创新,生产出独特的产品,才能使产品具有优势,从而更顺利的进行营销。

3.采用多元化的营销策略

为了开拓新的营销渠道,可以采取增加中间商的类型来实现,同时减少营销环节的中间环节,这样可以使得产品的流通速度更快,提高了整体的流通效率,使得产品可以快速的到达卖场,同时也能降低流通的成本,使得企业的利润得到保证,提高积极性,进而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对于大型的企业还可以尝试进行直销的方式进行销售,可以成立自己的产品连锁店,这样大大的降低了中间环节的成本,并且也可以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流通。不但如此,由于大量地产品直接发货可以使得产品的价钱优惠,还可以采取一些促销方式,比如买一送一,买多减价等,进而大大提高销售数量,增加市场竞争力。其次就是应该加强宣传的力度,为自己的产品做宣传,可以进行广告销售,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互联网、电视以及报纸等都可以是宣传商品的媒介,从而使得促销的方式变得多样化,产品的销售受到了足够的重视,才能使产品利用各种方式进行全范围的销售。

四、结语

在新经济背景下,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就应该创新市场营销战略,树立良好的服务营销理念,明确消费市场,进行有针对的营销,注重商品创新,满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多元化的营销策略,不断创新营销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企业的市场营销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

多元化经营的背景篇(2)

薪酬水平:年薪5万~16万元

需求职位:电子工程师、质量系统工程师、生产课长等

行业背景:电子信息产业具有产业规模大、技术进步快、产业关联度强等特征,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更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战略性产业。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了新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美国注重各种智能系统和先进通信技术的发展,并在出台的经济刺激计划中重点关注医疗电子和光伏、光电子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

No.2 健康管理业

薪酬水平:年薪10万~30万元

需求职位:育婴师、公共营养师

行业背景:它的准确定义为:从事个体或群体健康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咨询、指导和危险因素干预等工作的专业人员。国家正在推广实行的“全民健康管理工程”,是一项系列化、数字化的庞大工程,必须由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完成,其具体工作须由健康管理师来完成。保守估计至少需要200万个专业的健康管理师,而目前我国专业健康管理方面的从业人员只有10万人左右,人才缺口非常大。

No.3 医药行业

薪酬水平:年薪在5万~25万元

需求职位:新药研发、药物分析、制剂研发人员等

行业背景:医药产业是朝阳产业,国家实施医改政策几年来,医疗产品需求的增长和医疗制度红利奠定了医药产业增长的基石。医药行业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15类国际化产业之一,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

它包括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其中医药工业按原材料来分,又可分为化学制药业、中药业、生物制药业及医疗器械业。

No.4 旅游行业

薪酬水平:年薪在5万~20万元

需求职位:景区管理人员、旅游管理人员、导游等

需求技能: 外语

行业背景:随着国民旅游需求和在线旅游渗透率的提升,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将释放巨大潜力,据业内人士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国内在线旅游市场。途牛网、携程网等在线旅游的火爆可见一斑。

预计在未来5年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趋势。

No.5 文化产业

薪酬水平:年薪在6万~25万元

需求职位:动漫设计、游戏特效大师、会展策划、演艺经纪人等

行业背景: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发展文化产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将呈现五大趋势:一是文化资源进入大调整、大整合的时期;二是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步伐不断加快;三是行业界限越来越模糊;四是文化与旅游及制造业的结合越来越明显;五是文化产业发展已经从自发转向自觉。

No.6 现代物流业

薪酬水平:年薪在3万~25万元

需求职位:单证员、物流管理、物流项目经理、库管员等

需求技能:物流师、采购师

行业背景:在我国,物流产业是新产业,仅有20多年的历史。进入90年代,各种专业化的物流服务企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大量涌现并呈现出快速的发展趋势,由此而形成了物流产业,并成为发达国家服务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年年“双11”的火爆,由此可看到国内物流业的强劲发展势头。

No.7 商贸零售业

薪酬水平:年薪4万~15万元

需求职位:商场管理、运营经理、督导\会展策划等

行业背景:我国零售业的竞争正在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开放而日益加剧。同时,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膨胀的业务规模,均对我国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No.8 电子商务业

薪酬水平:年薪4万~20万元

需求职位:网站运营经理、网站策划人员、平面设计师等

需求技能:平面设计、网站设计、网站策划

行业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开始试水网络营销,中国电子商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度。新型电子商务模式平台的盈利问题一直摆在参与者面前,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目前仍没有在发展和盈利中找到好的平衡方式,而随着新型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和用户规模的扩大,大大地刺激了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前进。

No.9 金融行业

薪酬水平:5万~30万元

需求职位:银行大堂经理、小额贷款客户经理、理财顾问等

需求技能:会计初(中)职称、 注册会计师、精算师

行业背景:虽然金融业是一个传统行业,但在我国,它是一个发展中的行业,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金融业在我国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受过比较好的金融专业教育的学生,将来会有好的发展机会。

No.10 建筑业

薪酬水平:年薪8万~30万元

多元化经营的背景篇(3)

    二、实证分析

    (一)IPO前经营业绩1.比较有风投背景与无风投背景这两组公司的公因子和综合绩效得分(见表2)。有风投背景的企业的债务风险显着更低,而盈利能力要显着更高。风投的参与给企业注入资金,债务风险降低,然而未能改善企业的成长性、营运能力和综合业绩;有风投背景的公司的盈利能力反而更差。因此假设H11成立。2.比较不同背景风投支持的公司的各公因子和综合业绩(见表3)。国有背景风投所支持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综合业绩要显着更低,假设H3和H31成立。IPO前经营业绩与风险投资的背景有明显的相关性,国有背景风投参与的企业的经营业绩更差。这是由于国有背景的风投机构解决信息不对称能力较弱造成的。国有背景的风投会受到政府公共政策的影响,更多关心的是产业发展和提高就业等,而非国有背景的风投则更加关心投资收益率。3.比较不同声誉的风投所支持的公司的各公因子和综合业绩(见表4)。无论是债务风险,还是盈利能力、增长状况、资产质量或综合业绩得分,高声誉与低声誉风投机构所支持的企业均无显着差异,假设H6和H61不成立。我国的风投机构的声誉并未能表现出对企业的市场认证功能。综上,对于企业IPO前的经营业绩,风险投资的参与表现出了明显的逆向选择效应,质量更差的企业更倾向于寻求风险投资的参与;风投的背景与其有明显的相关性,国有背景风投参与的企业的经营业绩更差,非国有背景风投具有一定的市场认证功能;风险投资的声誉与其无关联,风投自身的声誉没有显示出认证能力。

多元化经营的背景篇(4)

生产力的发展与劳动力多元化息息相关。首先,生产技术的发展如工业革命等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需要更多的劳动者参与到生产工作中,当原有生产能力大幅度飞跃使得原有劳动者群体不能满足需要时,生产者的范围就会扩大。其次,生产力的发展使经济水平得到提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会对社会问题如歧视等进行讨论和解决,各种歧视问题的解决和平等的推进也是劳动力队伍发展劳动力多元化的原因。

1.2经济全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例如在价格较低或气候独特的地区采购原材料,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建厂进行生产制造,在市场需求巨大或具有竞争优势的地区销售产品并不断拓展新的市场,并持有不同资本市场的产品进行投资等。这一系列行为充分体现了当今世界全球化的程度,不仅主动参与到国际市场中的企业会受到各种影响,未参与跨国经营的企业也会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及全球化的影响。

1.3人口老龄化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公共卫生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育儿费用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压力的加大,造成了生育率的不断下降,种种原因导致社会出现了人口老龄化的现象,而人口老龄化则带来了劳动力老龄化。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劳动力的年龄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在逐渐发生着变化:年轻人因为深造学业等原因而越来越迟的进入劳动力市场,与此同时中老年人在劳动力市场的比例则越来越高,这使劳动力在不同年龄段出现多样化。

1.4价值观的开放与包容

劳动力多元化中还有一种表现是价值观的多元化。所谓价值观多元化就是承认并尊重人在社会生活中多种多样的意义。这也可以视为价值主体凸显的结果,因为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个体被巨大的意识形态所笼罩,自身的特征与个性显露不出来;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体真正成为价值的主体,社会越来越开放和包容,人们的主体意识便得以充分觉醒,人们从多角度能更加注重自身内在的探索,发现自身的需要定位自己的价值,使不同的价值观出现和碰撞,人们也就更加可以容纳不同的价值标准和追求。

2劳动力多元化的利弊

劳动力多元化具有诸多有利之处。首先,从历史进程看劳动力多元化通过劳动力群体的增加提升了劳动生产能力,例如女性进入职场承担工作任务等。其次,不同群体在同一组织内工作可以增加组织的活力,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氛围,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升。再者,劳动力多元化使具有不同背景的员工聚集在一个组织内,组织决策具有更丰富的思维和更开阔的视角,能提供创新的思路和见解,决策也会更加具有全面性和创造力。但是劳动力多元化也是一柄双刃剑。员工来自不同的背景可能导致企业内部出现小团体等非正式群体,会出现矛盾和冲突。不同背景的员工具有不同的特点,在沟通交往中要注意不同的习惯等,可能会增加沟通的时间和成本。不同群体成员都希望获得公平的对待,但每个人的衡量标准不同,这也为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提出了难题。如何处理不同员工的待遇以及使举措在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中均起到较好的激励效果也需要一定的管理技巧。因此劳动多元化既可以为组织带来好的发展,同时也会为组织提出新的难题。所以对劳动力多元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3多元化劳动力的管理

3.1劳动力多元化背景下的企业战略管理

企业的战略目标指明了其要发展的方向,是其生产经营活动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战略目标方向正确步骤清晰,有利于企业的全力发展和快速崛起,战略目标模糊会使企业没有努力方向而停滞不前,战略错误更会导致企业的衰败。而当一个企业为了其战略目标而采用了多元化的劳动力时,就需要对管理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采用多元化劳动力的企业一般具有国际化的经营业务或有向国际市场进发的战略目标,因此对不同背景的员工进行管理时要使每个员工都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并将企业的目标同员工个人的目标联系起来,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而在与员工进行战略目标的沟通时,应针对不同背景的员工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与本地员工如何沟通,与外来员工如何协调等,尽量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性,并将目标分解落实到每一层级和每一个体上。

3.2劳动力多元化背景下的招聘与选拔

招聘与选拔是人力资源管理落实到实务层面的第一环节,只有招聘到合适的员工后才有后期的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和员工发展等后续环节。在招聘与选拔中,我们要根据所要企业的战略和目标去寻找合适的人才。并且由于企业员工具有多元化背景,因此我们在招聘员工时同样应注意应聘者在人格性格方面的特点符不符合我们的期望,如包容性、外向性和适应能力等。只有个性特征更符合多元化的氛围才能在组织中更加自在更加有归属感,其能力也能更好的得到发挥,组织忠诚度也会得到提高。

多元化经营的背景篇(5)

在经济一体化的带动下,企业,特别是多国籍企业已经把整个世界视为一个大的市场开展经营活动。不同于上世纪,今天的全球化经济不再是单纯重视规模经济和经营效率的时代,为了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可持续的竞争力,创新成为新的发展主题。怎样才能源源不断的获取创新能力?本文认为追求多元文化的相乘效果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可是,当仔细观察这些多国籍企业近年来的发展状况,会发现因为异文化间不能有效的融合而被迫退出海外市场的多国籍企业不计其数。文化问题已经成为多国籍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要课题之一。

基于以上的问题意识,本文以在华日系企业为研究对象,目的是研究在不同文化环境下日系企业追求可持续竞争力的有效的经营方式。

一、多元文化世界与多元文化管理

(一)多元文化世界的到来

从1990年代开始,不论政治,经济,还是文化,世界正不断朝一体化,也就是国际化发展。一般说来世界的一体化或者说是国际化很容易被人理解为以欧美的价值观和尺度来衡量世界,以欧美的标准来统一是世界的行为。其实世界的一体化的程度越深,发展越迅速,就越让世人注意到文化,价值观,生存方式,目标的不同。也就是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得更为鲜明。青木(2003)认为世界上存在着多样的文化,随着多样文化的不断地高度化,世界将变成一个国际化社会,也就是“多文化世界”。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说的“多文化世界”与被广泛认识的国际化社会的概念有所不同。被广泛认识的国际化社会是一个追求统一的社会,这样的社会会使人和社会丧失个性和创造性,埋没了个人的作用。而多文化世界”不会夸大强调各自文化的作用,而是主张跨越文化的界限,相互尊重,在某种共通的认识下建筑和平共处的社会。

(二)多元文化管理的相关理论

多元文化管理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在多种文化共存的欧洲逐渐得到重视。何谓多元文化管理。“多元文化管理就是指管理一个由多民族,多国籍,多语言,多文化成员构成的企业,进行商业活动的行为”,这里的“文化”不是指人们用眼睛能看得见的文化,而是包含了人们价值观的各种属性。(马越・桑名,2010,p.3)。

Hofstede和Trompenaars在上世纪70年代先后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多元文化管理的相关理论。Hofstede认为国家作为人的集合体,其文化具有安定性。并在这种观点的基础上比较和分析了各国的文化特点,主张多国籍企业在不同文化的国家进行的经营管理方式应该有所不同。最终以“权力差别指数”“个人主义指数”“男性度指数”“不确定性回避指数”“长期志向/短期指向指数”等5个指数为基准提出了Hofstede模式。

Trompenaars继Hofstede之后在Hofstede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具有实践性的模式。Trompenaars认为在特定的情况下哪一种方法更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是受文化影响的,并提出了7要素对各国的文化进行了比较分析。虽然Hofstede模式依旧影响着今天的研究者们,但是,对国家文化安定性的认识与现今社会的实际不完全吻合。现实是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会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和文化的。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多国籍企业不仅要和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M行交易,还要管理好企业内部不同文化背景的成员。就像上述提到那样,以国家为单位区分国家文化的差别,并以此为基础决定国际化经营的方式和观念已经不再符合时代的要求了。作为新时代的多国籍企业,不应该刻意寻求文化上的差别并试图去消除这种差别,应该是勇敢的承认文化间的差别,尊重不同文化,重要的是融合不同文化,通过多元文化的接触来追求经济上的相乘效果,创造出更有效地企业管理活动和管理体系。

二、日系企业在华的国际化经营

(一)在华日系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的特点

日本企业以合并,合作,独资等多种投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迄今为止已有20000多家企业活跃在食品行业,运输机械,电子产业,化工产业等各个行业。虽然受到中日关系和2014年日元贬值的影响,日本对华投资在2012年达到顶峰后出现小幅度的下降,但是根据国际协力银行自1993年以来的调查显示,日本企业对外投资的首选目的地一直都是中国这个事实是不可动摇的。也就是说,多于日本企业来说,合理的调控在中国市场的国际化经营方式是非常重要的。董(2007年),周(2007年),园田(2001年)等从不同角度对在华日系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作为日本企业竞争力的源泉,在进出海外特别是对外直接投资时,日本企业往往会把日本式的经营・生产体系原封不动或稍加调整带到海外市场。在华日系企业也不例外。

(二)对在华日系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的评价

首先,我们说某个国家的企业经营资源是在该国一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当这种经营资源得以生存并发挥作用的文化及社会土壤发生变化时,就会出现能够顺利转移的资源,也会出现很难转移的资源。与欧美比,日本和中国都是亚洲国家并且是一衣带水的邻国。但是就其社会风土,商业习惯,人们的价值观,工作观,交流方式,特别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等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例如很多的中国企业喜欢职务分工明确,责任范围清晰, M型的组织构造。但是作为日本型企业经营资源优势之一的,“模糊的职务分工”追求的是组织成员间的相互合作,O型组织构造的企业比较多(林,1994)。在意思决定形式方面也存在不同。日本企业更倾向于成员间的协商共同制定和解决问题。而中国企业强调解决问题的速度,由上至下的意思决定方式更受青睐。这些行为上的差别无疑是来自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特别是价值观的不同。

所以说,在华日系企业要想在中国市场上获得可持续竞争力既不能把本国的经营资源,特别是本来就不易转移的经营资源(如人力资源管理)原封不动的转移到中国市场上,因为经营资源的优越性只有在它所适应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下才能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也不能为了“讨好”中国市场放弃已有的经营资源,一味追求经营方式的现地化,因为这样的话就会失去日系企业的比较优势。

换句话说,在华日系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即不该「固守己见也不该「入乡随俗 。而应该是超越民族间国家间形式上的表面上的文化差别,构建一个有着能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认同的经营理念,能够迅速对应世界和地区的环境变化的经营战略,更重要的是尊重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员工的个性,差异性,自由性和创造性,提倡不同文化间相互学习的组织文化。想建立这样的组织文化不单单是多雇些不同国籍不同民族不同性别的员工,或者是多几个外国籍部长或社长。重要的是让这些拥有多样文化的人才们在平等的条件下能通过合作不断带来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实现创新,最终给企业带来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也就是实现多元文化的相乘效果。

三、多元文化管理者的育成

对于长期以来习惯了同质经营的在华日系企业来说,在多元文化世界不断深化,文化的多样性不断被重视的今天,怎样才能充分的有效地利用文化的多样性,积极地推进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才,通过合作实现革新,创造多元文化的相乘效果,最终获得可持续的国际竞争力。

我们知道日系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它强有力的经营生产体系。而这些经营生产体系的核心也就是无形经营资源是人力资源。要想使在华日本企业的即能有效地发挥日企经营资源的优越性,又能跨越文化障碍,实现多元文化的相乘效果,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更多的培养多元文化管理者无疑是在华日系企业当下必须要解决的首要课题。

四、结语

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要求企业进行有效地多元文化管理。而这里所指的多元文化管理不只是一味的调文化间的差异,而是要在共同的经济价值观的指引下超越文化间的差异和制约,通过拥有多样文化人才间的合作和相互学习不断地创新,最终实现可持续的竞争力的一种管理方式。对照这种时代的需求通过本文的考察得知,在华日系企业并没有有效的实行多元文化管理,特别是在通过拥有多样文化背景人才间的知识转移和创造追求多元文化相乘效果这一点上。所以本文提出培养多元文化管理者是日系企业今后在华进行多元文化管理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林吉郎.文化インタフェ`ス管理.日本经济新闻社,1994.

[2]马越惠美子,桑名义晴.文化U婴问澜纾氦饯卫碚とg践. 白桃书房,2010.

[3]马越惠美子.文化U诱の展_.学文社,2000.

[4]董光哲.U淤Y源の国H移:日本型U淤Y源の中国への移の研究.文真堂,2007.

多元化经营的背景篇(6)

一、前言

成功的市场营销战略将带动企业销售业绩的大幅度提升,同时,能够扩大企业市场份额。因此,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为了做好市场营销战略布局工作,应注重在市场营销工作开展期间,寻求市场突破口,同时,抓住消费者心理变化特点,扩大网络销售等渠道,以期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加大产品销售量,更好地推广企业自身品牌。以下就是对新经济时代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机遇等相关问题的详细阐述,以期能为当代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参考。

二、企业市场营销现状

就当前的状况来看,现代企业市场营销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营销渠道成本突增,即受新经济时展背景的冲击,部分企业在市场运营过程中将产品生产放在第一位,忽视销售渠道拓展。因而,基于渠道层次和渠道网的不断增加,企业营销成本也随之增大,甚至呈现出营销渠道成本失控现象,增大了销售商企业库存运转难度,且削弱了经济效益的获取。

第二,营销渠道与市场脱节,即在新经济背景下,新产品逐渐衍生,因而,旧产品市场空间逐渐被占领。此时,若商行业未及时更新网络渠道,那么产品分销能力将逐渐减弱,而其市场占有率亦将缩小。因此,为了规避营销渠道与市场脱节的问题,需借助互联网业务处理优势,拓展产品分销空间。

第三,分销管理工作难,即在新经济背景下,产品市场逐渐呈现出流动性强且产品量庞大的特点。因而,企业销售决策无法对产品市场进行科学、客观、及时的数据分析,同时,用户与决策者间缺乏双向沟通,最终致使各地分销商各类销售数据传输受到限制,造成分销数据无法得到及时考核,影响了企业市场营销效果。

三、新经济背景对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带来的影响

在新经济时代的发展背景下,我国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如IT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同时,在2009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就已经达到了1000亿元左右,即电子商务交易占据了市场营销活动较大空间。因而,在现代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活动过程中,要求企业应注重创建电子商务营销平台,即采取“一对一”的营销手段,挖掘潜在客户,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最终促进产品营销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此外,在技术革命发展的推动下,现代企业市场营销产品生命周期逐渐缩短,即更新频率较快,甚至引入期、发展期、成熟期、衰退期仅需经历一年时间,继而给企业市场营销带来了很大的影响。[1]因此,需在企业营销期间,针对产品更新频率加快的特点,策划、组织、统筹每一个营销阶段,且考虑预算与投入是否可收回,就此在产品生命周期内保持良好的营销水平,达到最佳的市场营销状态。另外,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造成了资源枯竭问题,如食物、煤炭、水等资源严重匮乏,因而,消费者环保意识逐渐增强。为此,企业在市场营销战略实施过程中,应注重兼顾企业利益与社会利益,以期提高企业形象,赢得消费者对企业的认同与信赖,最终带动销售量的提升。

四、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新思维

(一)树立网络营销思想

在新经济时代背景的冲击下,树立良好的网络营销理念是非常必要的,即在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开展过程中,应将“以客户为中心”思想作为营销核心,建构电子商务服务部门,即由该部门收集消费者购买信息,分析消费者产品购买行为,并与消费者保持良好的联系,然后,生产高质量营销产品,吸引客户购买,提升企业总体销售额。同时,在网络营销过程中,应突破传统“跟随市场化”营销格局,践行“市场跟随化”营销方式。例如,京东商城在电子产品营销过程中,即建构了京东官网,在京东官网营销平台中设置了京东超市、全球购、服装城、京东生鲜、充值中心、领券、物流查询等多个运行板块,允许用户按照自身需求,选择对应的服务项目,且产生产品购买行为。同时,在京东电子商务营销平台中,为了增加产品销售额,注重描述产品价格、产品颜色、产品尺寸、产品包装售后等信息,就此达到高效性网络交易。

(二)采取多样化营销手段

在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开展过程中,为了提高整体产品销售额,应注重采取多样化销售手段。首先,在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实施期间,需展开市场调研工作,分析市场趋势,了解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继而综合调研结果,确定产品广告宣传侧重点,而后,通过网络、微信、微博等平台,大力推广新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并赢得消费者依赖。而在产品销售期间,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应注重采取“买一赠一”“试用”“直接降价”等多种促销手段,激发消费者产品购买欲望,有效提高产品整体销售额。[2]例如,在双11营销活动前夕,淘宝销售平台为了增加产品销售额,即采取“11.11预售”活动,如若在

11月10日前缴纳10元定金,那么定金可抵扣20元,继而通过预售促销方式,激发消费者购买产品,最终提高企业市场营销量。其次,在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开展过程中,为了与消费者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可携带产品实物和消费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继而在交流过程中推销产品,且取得消费者对产品的信赖,认可企业营销模式和服务态度。

(三)对目标客户群进行细分

精准定位企业目标客户群是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实施的关键,因此,应注重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第一,由于市场目标客户群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因而,企业在目标客户群细化时,应考虑企业自身产品特性,对目标群体信息进行分析,然后,从目标客户群购买行为和消费观念入手,制定营销计划,以期在相同人群中满足不同人消费需求。同时,在目标客户群细化过程中,应以可视化、具体化为标准,选定适宜的市场范围,并对市场范围内客户需求进行筛选,最后确定目标市场,实施有针对性的市场销售计划,提升产品销售额。[3]

第二,在产品购买过程中,消费者更为注重产品外观和包装、送达方式等,因此,在产品营销期间,应利用文字和符号,为消费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享受体验,即使消费者认可产品包装,甚至与产品包装形成情感层面的共鸣,就此产生购买行为。除此之外,在网络营销盛行的时代,企业应注重与顺丰速递、中通快递等企业的合作,以期提高商家与买家间的满意度,为日后产品销售做好铺垫。[4]

第三,由于现代消费者更为注重产品的节能性、绿色性、低碳性、环保性,因而在企业产品营销期间,应采取绿色营销路径,树立绿色环保的营销形象,吸引消费者注意。

(四)制定营销战略管理体系

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下,部分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盲目跟风等问题,影响到了产品销售额的提升,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改变盲目跟风的市场营销趋势,应注重制定营销战略管理体系。例如,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即企业在市场营销战略发展期间,应定期安排营销人员参加专业化的培训项目,并在培训过程中认真学习市场营销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训练自身市场营销技巧,且剖析企业实际情况,由此展开高效性的营销活动。[5]此外,在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推广期间,应完善激励机制,即通过奖金、晋升等激励措施的设置,鼓励营销人员积极投入到工作岗位中,思考企业产品创新问题,不断提升企业产品营销成效。

在新经济时代背景的推动下,注重营销战略管理体系的制定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且能够确立差异化的市场营销优势,因而应强化对营销战略管理体系的落实。

五、腾讯公司市场营销案例

在新经济时展背景下,新兴网络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在此基础上,腾讯公司在互联网网站建设期间,为了满足多样化的客户需求,首先,应用连锁反应功能,设计了专享客户端软件,允许消费者及时下载新的电影、电视剧、综艺等资源,赢得客户的信赖。同时,为了实现多元化营销目标,腾讯公司引入清晰的语音通信技术,对网站资源的语音通信环境进行进一步优化,且采取模仿营销战略,增设广告、游戏等服务项目,由此吸引更多客户的关注。其次,新兴网络技术为腾讯公司产品营销提供了网络营销平台,因此该公司在市场营销战略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优势,提供免费下载软件渠道,使客户对腾讯平台服务产生认可,并形成良好的固定消费习惯,提升腾讯公司总体销售量。[6]除此之外,在新经济时代市场营销期间,腾讯公司注重对市场目标进行细化,例如,在硬盘功能设置收费中,为了满足多元化客户需求,将收费项目分为别墅型、小户型、豪宅型三种,并合理规划对应的收费标准,就此吸引学生、上班族等不同消费群体的注意,激发客户购买行为。

六、结语

在新经济时代背景的冲击下,传统“跟随市场化”营销理念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因此,为了打造良好的产品营销空间,现代企业在市场营销战略推广过程中,应注重抓住新经济时代所带来的机遇,从制定营销战略管理体系、对目标客户群进行细分、采取多样化营销手段、开发电子商务营销渠道等层面入手,创新市场营销模式,以期提高企业产品整体销售量。

(作者单位为普元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王楠.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新思路探讨[J].现代商业,2014,40(36): 41-42.

[2] 魏颖.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新思维――以腾讯公司为例[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30(22):32.

[3] 甘文雨.对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的现状分析及战略新思维探讨[J].商场现代化,2015,30(25):66-67.

多元化经营的背景篇(7)

一、引言

目前中国的经济体制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中,于此同时,中国的民营企业也正经历着从行政型治理环境向经济型治理环境的过渡。在这样的经济体制与治理环境的双重转型背景下,大量稀缺资源和行业准入权利依旧掌握在政府手中,而民营经济的发展意愿又尤为强烈,面对这样的矛盾,民营企业就不得不寻求与政府的某种联系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更低的行业准入门槛。

正是基于上述的理论和现实背景,众多学者开始关注政治联系对民营企业的影响,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一个普遍的共识就是政治联系有助于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降低行业壁垒、以及获得政府补贴。但是,针对政治联系对企业价值最终扮演了"支持之手"还是"掠夺之手"却没有一致的结论。而且众多针对企业政治联系的研究仅仅是探究企业政治联系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较少深入研究政治联系对企业价值的作用机制,尤其是缺乏从企业多元化投资的角度研究政治联系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研究结论来对企业的战略选择或投资决策给予借鉴和指导。

二、文献回顾

国内外关于政治联系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文献重点都集中与讨论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并且对于政治联系与企业价值关系的研究不同的研究情景和对象也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1、政治联系对企业价值有正面影响

早期国外关于政治联系的研究主要采用事件研究法。Fishman(2001)以与印尼总统苏哈托关联的企业(共76家)为研究样本,当苏哈托健康状况恶化的消息传出时,样本公司的企业普遍出现了下降,而且政治关系越紧密,价值下降的越多。这从反面说明了政治联系对企业价值产生了正面影响。Goldman(2006)分析了股价对共和党在2000年总统大选中获胜的反应,结果发现,与共和党关联的企业价值有所上升,而与关联的企业价值下降了。

国内的相关研究大多集中于企业政治联系对企业价值相关关系的实证检验方面。罗党论和黄宇琼(2008)的研究显示,民营企业的政治联系与企业价值正相关,投资者长期持有该企业股票得到的收益也更高。吴文锋等(2008)以高管政府背景作为政治关联的度量指标,发现在政府干预市场严重的地区,高管的地方政府背景能显著增加公司价值。姜跃龙(2008)研究发现,具有政府背景的高管继任之后,企业价值显著高于不具有政府背景的高管所继任的企业价值。

2、政治联系对企业价值有负面影响

Faccio(2006)认为,虽然政治关联能够带给公司很多利益,但是具有政治关联的公司业绩却远低于非政治关联公司。Bertrand等(2007)研究发现,有政治联系的法国公司 CEO会调整雇佣员工数量以及生产计划以帮助现任的政治家竞选连任,而这对公司价值是破坏性的。邓建平、曾勇(2009)的研究发现民营企业的政治关联程度越高,企业的经营效率越差,但随着政府干预程度的减弱和法律保护程度的提高企业的政治关联程度对于经营绩效的负面影响也在减轻。梁莱歆,冯延超(2010)和杜兴强等都从企业过度投资角度发现政治关联企业的过度投资水平显著高于非关联企业,并且会损害企业价值。仪垂林等(2011)的研究表明,无论采用托宾Q值还是净资产收益率来衡量企业价值,我国民营上市公司高管的政府背景与企业价值之间都具有负相关的关系。

从国内外的研究可以发现,目前对于政治联系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关系还没有一个明确一致的结论,这可能是由于不同的研究背景、样本的选择等不同所造成的。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企业政治联系,这也可能得出不同的研究结论,如李维安、邱艾超和古志辉从经济型治理和行政型治理这种双重公司治理环境的角度,研究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政治联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发现经济型治理能够削弱政治背景对价值的负面影响,而行政型治理能够加重对企业价值的负面影响。本文选择多元化这一路径,希望能够探讨在特定环境下政治联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设计

1、政治联系与多元化

首先,从民营企业多元化的动因来看,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和视角,国内外也有许多不同的理论分析。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企业为研究对象的文献主要从委托理论角度来分析企业多元化的动因;而针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多元化动机的研究则主要强调了制度环境的因素,并认为多元化是企业对所处制度环境理性适应的结果。其次,从民营企业多元化面对的约束来看,由于发展起步晚等特点,我国民营企业长期在相关制度环境背景的边缘地带生存,不仅受到相关制度的限制与歧视,同时还要面对转型时期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寻租制度创新。因此,在民营企业多元化扩张的过程中受到了行业准入、信贷融资等多方面的限制和约束。最后,从政治联系对多元化约束的影响来看,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政治关联作为一项有价值的资源,尤其是作为转型时期的一种非正式的替代机制,能够给企业带来产权保护、行业准入、融资便利、税收优惠等好处。进一步来看,尽管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增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一般竞争性产业,较少进入垄断性产业。由于我国的所有制歧视和许多行业的准入面临政府的行政壁垒,民营企业的政治资源将对其获得行业准入资格产生重要影响。尤其是对于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的激励竞争状态的民营企业来说,迫切希望能够进入具有超高利润且具有高准入门槛的管制性行业。因此,民营企业拥有的政治资源越多,就越可能追求进入高壁垒的管制行业。

2、政治联系与企业价值

从前文的文献综述来看,目前学界对于政治联系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这主要由政治联系这一非正式的替代机制究竟是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扮演了"掠夺之手"还是"扶持之手"来决定的,不同的研究对象和情境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对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来说,政府作为主要的资源配置者依旧掌握着社会资源配置权、经营许可权、法律制定权等,因此,政府或多或少存在对市场,甚至是对企业的干预。正是因为政府扮演了资源配置者的角色,使得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寻求与政府的沟通与联系,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扶持,如融资、准入等优惠政策;但是,企业在寻求政治联系的同时又不得不付出一定的寻租成本,如政府对企业经营决策的干预、劳动力就业的干预等,而只有当政治联系所带来的边际收益超过寻求政治联系的边际成本时,企业的政治资源才能够真正提升企业价值。

对于民营制造业企业来说,大多数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这种自身特点使得其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受到诸多限制,尤其是在面对金融危机和宏观调控政策不稳定的转型时期,寻求一定的政治资源以保证企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3、多元化与企业价值

多元化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作为管理学的一个热点问题多年来受到了众多关注,同样不同的研究也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综合来看,企业的多元化投资所带来的好处主要有:范围经济,通过横向或纵向扩张,多元化企业可以以更小的交易成本进行资源整合;协调效益。通过不同单元之间的相互协调,多元化企业能够平滑年度经营收入,降低现金流的波动性,实现避税或者其他目的;内部资本市场,多元化可以降低企业对外部资本市场的依赖,避免投资不足,同时内部资本市场也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并且提高了企业内部资源配置的效率。而多元化的成本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问题,Myerson(1982)、Harris、Kriebel和Raviv(1982)认为多元化并未解决管理层与其下属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相反,由于部门设置更加繁杂、委托链条更长,因此多元化企业的成本更高;过度投资,管理层的自利行为可能导致企业投资于一些效益不高甚至为负的项目,造成非效率投资;内部协调成本,由于多元化企业的经营单位相对独立,导致企业内部的协调成本上升。

本文是以企业寻求政治联系为前提,来探讨多元化投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由于企业通过获取政治资源来降低多元化的资金、行业门槛等的约束,尤其是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本身受到制度环境的制约自身发展空间有限,因此希望通过寻求政治资源进行多元化投资开拓发展空间,特别是进入高壁垒的管制性行业以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

4、政治联系、多元化与企业价值

企业的成长环境包括市场环境与非市场环境,而非市场环境中最重要的就是政治环境;相应地,企业的战略决策也包括市场战略与政治战略。Baron认为企业的政治战略对企业的成长与发展与市场战略相比具有同等重要性,其中政治战略主要是通过与关键政治人物之间建立政治联系而得以实施。实质上,民营企业建立政治联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拓展企业的生存空间,拥有更灵活的发展空间。然而,在转型经济中,民营企业的多元化发展面临的最重要的制度约束主要是就贷款融资难和行业进入的行政壁垒等问题。正如前文所述,由于中国金融体系以国有为主导,民营企业在信贷资源配置和证券市场方面受到明显的歧视;同时在市场准入方面,一些制度性和结构性壁垒依然阻碍着民营资本的进入。

Mann(1966)与Fraumeni(1980)等学者的研究发现,具有高进入壁垒的行业相比低壁垒行业竞争相当平和,且拥有更高的定价权,因此也享有更高的利润。正因如此,当政府作为社会资源的主要配置者时,企业对进入管制行业获取超额利润的竞争,往往就转变成了通过各种政治关系以取得有关行政部门进入许可的寻租活动。罗党论等(2009)的研究表明,民营企业与政府的政治关系越好,其进入高壁垒行业的可能性越大,而进入了高壁垒行业及进入程度越大的企业的经济绩效要显著高于其他企业。事实上,企业进入或退出某个市场的权力时,其实质也是一种资源重新分配的过程,当企业凭借其政治资源突破了进入壁垒之后,其经济效益可能获得很大的提升。

根据上述分析,企业一般会通过寻求建立政治联系降低多元化投资的约束,从而拓展企业的发展空间,而企业的多元化投资又会对企业的绩效和价值产生影响,尤其是企业希望通过其政治资源进入政府管制性行业,从而获得更高的行业利润。因此,本文认为政治联系与多元化投资的交叉作用将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

四、研究总结

本文基于多元化投资的视角,以政治联系对企业实施多元化投资约束的降低为切入点,分析了多元化投资这一企业行为对政治联系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影响。本文认为,企业通过寻求建立政治联系,并利用其政治资源在行业准入、信贷融资和政策优惠等方面降低了多元化投资的各种约束,从而拓宽企业的发展空间不断寻求新的业务增长,从而对企业价值的提升带来促进作用。此外,我们应该进一步关注到企业利用其政治资源降低行业准入从而进入管制性行业进行多元化投资,因为在我国,由于政府对行业准入的严格管制,很多行业的进入壁垒很高,基本上都是由国有企业垄断,这为民营企业的进入造成了很大的障碍。正因为如此,民营企业尝试通过建立良好的政治关系来帮助其突破管制性壁垒,进入政府管制行业以获得更好的企业绩效。

参考文献:

[1]吴文锋,吴冲锋,刘晓薇.中国民营上市公司高管的政府背景与公司价值[J].经济研究,2008,(7).

[2]罗党论,黄琼宇.民营企业的政治关系与企业价值[J].管理科学,2008,(6).

[3]武强.转型经济下企业高管政治网络与管制性行业进入[D].南京大学,2011.

多元化经营的背景篇(8)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学》一书中,把管理与文化明确地联系起来。任何企业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生存和发展的,文化不仅制约着企业的营销方式,也制约着企业的管理。管理是因文化而异的,文化模式的多样性决定了管理模式的多样性。

一、跨文化管理的内涵

所谓跨文化管理,是指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事的管理,是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过程中,对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类型、不同文化发展阶段的子公司所在国的文化采取包容的管理方法,并据此创造出公司独特文化的管理过程。它要求管理者改变传统的单元文化的管理观念,把管理重心转向对企业所具有的多元文化的把握和文化差异的认识上,运用文化的协同作用,克服多元文化和文化差异带来的困难,充分发挥多元文化和文化差异所具有的潜能和优势,使国际企业具有生机和活力。需要强调的是,跨文化管理,决不是文化的同一化,而是在保持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兼收并蓄,不断创新,建立既有自己特色又充分吸纳人类先进文化成果的管理模式。

跨文化管理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企业外部的跨文化管理问题,即针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并且与企业打交道的供应者、顾客、竞争者、相关利益群体等的管理;另一方面是企业内部的跨文化管理,即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雇员的管理。

二、跨文化管理的特征

跨文化管理比其它企业的管理要困难得多,这是由跨文化管理的以下特征决定的。

1.人员结构多元化

人员结构一般分为母国员工、外派员工、本地员工和第三国员工。这些员工来自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语言使用、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等有很大差异。即使全新的跨文化的企业文化形成以后,这种企业文化内部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保留着特征各异的各种民族文化模式。比如,欧美管理者的风格一般是开放和直截了当的,然而亚洲员工就会觉得这种风格不舒服。同样的要求和规定,不同文化的成员很可能按照不同的行为方式执行,从而产生不同的结果。比如,同样是沉默,来自一种民族文化的成员可能以此来表示支持和理解,而来自另一种文化的人们则以此表示漠不关心,还有的文化很可能意味着反对。因此,作为一个管理者,要想与不同群体的人进行有效沟通,就必须理解他们的文化背景以及存在的差异,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和技巧,否则,就会引起沟通障碍,影响企业的发展。

2.经营环境的复杂性

跨文化企业的经营环境与其它企业相比有很大差别。一般企业的经营环境比较单纯,企业所属成员不存在文化隔阂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也不存在政治、法律制度和风俗习惯的不同,比较容易建立企业文化,也容易在管理方式、决策和执行方面取得共识。相反,跨文化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就要复杂得多,除去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显著差异以外,企业成员在管理目标的期望上、经营观念上、管理协调的原则上,以及管理人员的管理风格上均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无形中就会导致企业管理中的混乱和冲突,使决策的执行和统一行动变得更加困难。即使建立起了新的企业文化,这种差异和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会继续存在。这使得企业的经营成本大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抵消劳动力价格和原材料价格比较便宜的优势。

3.文化认同的过程性

跨文化企业中存在着差异较大甚至冲突的文化模式,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无论是心理还是行为都有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只有逐渐被人们理解和认识,进而产生关心、认同心理,才能取得共识,建立全新的共同的企业文化。因此,跨文化企业想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所有成员都要了解对方的文化模式,进行文化沟通以消除障碍,接受企业全新的特有文化。这个过程比较复杂。

4.管理难度增加

美国学者雷蒙德?A?诺伊等提出,在全球市场上,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四个最主要的因素是文化、人力资本、政治法律制度和经济制度。这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及政策的指定变得更加复杂。比如:是否要招聘本地人员;如何招聘到优秀的人才;如何培训和管理外派人员;如何激励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如何协调分属不同国家的两家公司的人力资源政策等。

5.管理风险加大

劳动关系问题是跨国企业经营的重要问题,因为各国的法律、管理体系、劳动关系的背景都不同,因此,当管理人员所采取的管理方式不为员工所接受时,就有可能导致管理失败的风险。

另外,跨国经营的企业还有可能面临组织风险和沟通风险。组织风险是企业在开展国际化业务经营时,由于各子市场和分支机构的分散与独特性,使企业的管理、决策和协调变得复杂而带来的风险;尤其是企业采取多元化经营和市场差异较大时,决策更为困难。沟通风险是管理人员面对不同文化、语言等沟通障碍,引起沟通误会,从而导致沟通失败所带来的风险。同时,沟通成本也会大大增加。

三、人力资源跨文化管理的策略

对于跨国企业来说,需要通过文化融合来规避和化解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文化冲突,寻找超越文化冲

突的公司目标,以维系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准则,并据此创造出公司的独特文化。在人力资源跨文化管理方面,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认识并协调文化差异

跨文化的认识具有两层基本涵义:第一,要认识他文化,必须首先理解自己的文化及其发展与变化、优势与不足。这是更好地认识、理解他文化,识别他文化之间差异的基础,以便扬己所长,补己之短。第二,寻找文化之间的 “切点”。这就要求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本土文化的约束,站在不同的立场反观自身文化,并从中寻求本土文化和他文化之间的结合点,并且需要管理者作一个“文化差异最小化”的处理工作,管理者可以有意识地在企业内建立各种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有形或无形的跨文化传播组织或跨文化沟通渠道。

2.谨慎选择外派管理人员

跨文化管理要求管理人员不但要同具有不同文化、教育背景以及价值观念的员工打交道,而且还要对付各种政治、经济和法律因素。这些因素属于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管理职能的履行方式有影响。因此,跨国公司经营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的一个基本素质便是文化意识。文化意识是指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人员对经营所在国的文化传统及其对商务活动影响的了解和认识。具体到人力资源管理上,就是要求管理者对其属下员工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有深入的了解,能站在对方文化背景的立场上,来处理劳动关系问题。因为许多劳动关系纠纷的产生、劳资矛盾的激化并非是简单的双方在经济利益上博弈的失衡,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因为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的文化碰撞。而这种文化上的不协调,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 根据咨询公司的调查,对于跨国企业来说,一项失败的外派任职的直接损失在25-50万美元之间,而摩托罗拉公司估计的数字更高,一名失败的中层职员每年损失为7.5万美元,而3年期任职损失约为60-125万美元。除了在经济上损失之外,还有可能破坏跟东道国之间的关系,丢失业务机会。

这就要求从事跨国经营的管理人员应大量学习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教育等制度,特别是要了解其社会文化环境的知识。最为根本的是,要求管理者必须摒弃狭隘主义,不能有民族自大的偏见,更不能用个人的眼光来看世界,而应当尊重他国的风俗习惯和市场差异,尊重异国文化。因此,企业必须采取严格的选择程序,对挑选出的外派员工进行培训,以增强其跨文化工作能力。

3.实行管理本土化

跨国公司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所在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约,跨国公司在经营中可以采用“本土化战略”:即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市场来壮大自己的实力,并与东道国政府、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在人才使用上,除了包括尽可能雇佣本地员工,培养他们对公司的忠诚感之外,最重要的是聘用能够胜任的当地经理,这样就可以很好地避免文化冲突,有利于公司开展各种业务。比如日本三洋在世界各地拥有众多公司,其中三洋电机中国有限公司,是日本在中国的一家独资公司,就是实行本土化管理,尽量让本地优秀人才参与各种管理活动,目前本地员工已达到4500人。

4.跨文化培训

伦纳德·南德勒早就提出跨文化培训应当是人力资源发展的重心所在,它是解决文化差异、防止文化冲突的最有效手段。跨文化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对文化的认识、文化的敏感性训练、语言学习、跨文化沟通及冲突处理、地区环境模拟等。这类培训的主要目的有:①减轻驻外经理可能遇到的文化冲突,使之迅速适应当地的环境,发挥正常作用;②保持企业内信息流的畅通及决策过程的效率;③加强团队协作精神与公司凝聚力;④促进当地员工对公司经营理念及习惯做法的理解;⑤维持组织内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另外,公司对员工提供的培训,也显示了公司对员工长期发展的诚意。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进行培训。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有两种基本的选择:一是通过企业内部的培训部门进行培训;二是利用外部培训机构,如大学、科研机构、咨询公司等进行培训。因为跨文化的培训并不涉及到技术或商业秘密,不少企业倾向于后一种选择。如果企业规模较小,或是一次参加培训的人数不多,采用这种方式可以降低培训成本。

参考文献

[1]范静,秦霖:跨国公司文化管理[J].商业研究.2004(1) 

[2]储冬红,郭睦庚:经济全球化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探析[J].科技与管理.2004(1) 

[3]张素峰:国际化经营与跨文化管理[J].长江论坛.2003(4)

[4]于俊秋:克服跨国公司中的管理障碍,做好跨文化管理[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1)

[5]龙建辉:企业跨文化管理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3(6)

多元化经营的背景篇(9)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学》一书中,把管理与文化明确地联系起来。任何企业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中生存和发展的,文化不仅制约着企业的营销方式,也制约着企业的管理。管理是因文化而异的,文化模式的多样性决定了管理模式的多样性。

一、跨文化管理的内涵

所谓跨文化管理,是指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事的管理,是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过程中,对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类型、不同文化发展阶段的子公司所在国的文化采取包容的管理方法,并据此创造出公司独特文化的管理过程。它要求管理者改变传统的单元文化的管理观念,把管理重心转向对企业所具有的多元文化的把握和文化差异的认识上,运用文化的协同作用,克服多元文化和文化差异带来的困难,充分发挥多元文化和文化差异所具有的潜能和优势,使国际企业具有生机和活力。需要强调的是,跨文化管理,决不是文化的同一化,而是在保持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兼收并蓄,不断创新,建立既有自己特色又充分吸纳人类先进文化成果的管理模式。

跨文化管理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企业外部的跨文化管理问题,即针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并且与企业打交道的供应者、顾客、竞争者、相关利益群体等的管理;另一方面是企业内部的跨文化管理,即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雇员的管理。

二、跨文化管理的特征

跨文化管理比其它企业的管理要困难得多,这是由跨文化管理的以下特征决定的。

1.人员结构多元化

人员结构一般分为母国员工、外派员工、本地员工和第三国员工。这些员工来自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语言使用、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等有很大差异。即使全新的跨文化的企业文化形成以后,这种企业文化内部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保留着特征各异的各种民族文化模式。比如,欧美管理者的风格一般是开放和直截了当的,然而亚洲员工就会觉得这种风格不舒服。同样的要求和规定,不同文化的成员很可能按照不同的行为方式执行,从而产生不同的结果。比如,同样是沉默,来自一种民族文化的成员可能以此来表示支持和理解,而来自另一种文化的人们则以此表示漠不关心,还有的文化很可能意味着反对。因此,作为一个管理者,要想与不同群体的人进行有效沟通,就必须理解他们的文化背景以及存在的差异,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和技巧,否则,就会引起沟通障碍,影响企业的发展。

2.经营环境的复杂性

跨文化企业的经营环境与其它企业相比有很大差别。一般企业的经营环境比较单纯,企业所属成员不存在文化隔阂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也不存在政治、法律制度和风俗习惯的不同,比较容易建立企业文化,也容易在管理方式、决策和执行方面取得共识。相反,跨文化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就要复杂得多,除去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显著差异以外,企业成员在管理目标的期望上、经营观念上、管理协调的原则上,以及管理人员的管理风格上均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无形中就会导致企业管理中的混乱和冲突,使决策的执行和统一行动变得更加困难。即使建立起了新的企业文化,这种差异和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会继续存在。这使得企业的经营成本大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抵消劳动力价格和原材料价格比较便宜的优势。

3.文化认同的过程性

跨文化企业中存在着差异较大甚至冲突的文化模式,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无论是心理还是行为都有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只有逐渐被人们理解和认识,进而产生关心、认同心理,才能取得共识,建立全新的共同的企业文化。因此,跨文化企业想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所有成员都要了解对方的文化模式,进行文化沟通以消除障碍,接受企业全新的特有文化。这个过程比较复杂。

4.管理难度增加

美国学者雷蒙德.诺伊等提出,在全球市场上,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四个最主要的因素是文化、人力资本、政治法律制度和经济制度。这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及政策的指定变得更加复杂。比如:是否要招聘本地人员;如何招聘到优秀的人才;如何培训和管理外派人员;如何激励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如何协调分属不同国家的两家公司的人力资源政策等。

5.管理风险加大

劳动关系问题是跨国企业经营的重要问题,因为各国的法律、管理体系、劳动关系的背景都不同,因此,当管理人员所采取的管理方式不为员工所接受时,就有可能导致管理失败的风险。

另外,跨国经营的企业还有可能面临组织风险和沟通风险。组织风险是企业在开展国际化业务经营时,由于各子市场和分支机构的分散与独特性,使企业的管理、决策和协调变得复杂而带来的风险;尤其是企业采取多元化经营和市场差异较大时,决策更为困难。沟通风险是管理人员面对不同文化、语言等沟通障碍,引起沟通误会,从而导致沟通失败所带来的风险。同时,沟通成本也会大大增加。

三、人力资源跨文化管理的策略

对于跨国企业来说,需要通过文化融合来规避和化解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文化冲突,寻找超越文化冲突的公司目标,以维系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准则,并据此创造出公司的独特文化。在人力资源跨文化管理方面,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认识并协调文化差异

跨文化的认识具有两层基本涵义:第一,要认识他文化,必须首先理解自己的文化及其发展与变化、优势与不足。这是更好地认识、理解他文化,识别他文化之间差异的基础,以便扬己所长,补己之短。第二,寻找文化之间的 “切点”。这就要求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本土文化的约束,站在不同的立场反观自身文化,并从中寻求本土文化和他文化之间的结合点,并且需要管理者作一个“文化差异最小化”的处理工作,管理者可以有意识地在企业内建立各种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有形或无形的跨文化传播组织或跨文化沟通渠道。

2.谨慎选择外派管理人员

跨文化管理要求管理人员不但要同具有不同文化、教育背景以及价值观念的员工打交道,而且还要对付各种政治、经济和法律因素。这些因素属于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管理职能的履行方式有影响。因此,跨国公司经营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的一个基本素质便是文化意识。文化意识是指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人员对经营所在国的文化传统及其对商务活动影响的了解和认识。具体到人力资源管理上,就是要求管理者对其属下员工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有深入的了解,能站在对方文化背景的立场上,来处理劳动关系问题。因为许多劳动关系纠纷的产生、劳资矛盾的激化并非是简单的双方在经济利益上博弈的失衡,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因为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的文化碰撞。而这种文化上的不协调,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

根据咨询公司的调查,对于跨国企业来说,一项失败的外派任职的直接损失在25-50万美元之间,而摩托罗拉公司估计的数字更高,一名失败的中层职员每年损失为7.5万美元,而3年期任职损失约为60-125万美元。除了在经济上损失之外,还有可能破坏跟东道国之间的关系,丢失业务机会。

这就要求从事跨国经营的管理人员应大量学习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教育等制度,特别是要了解其社会文化环境的知识。最为根本的是,要求管理者必须摒弃狭隘主义,不能有民族自大的偏见,更不能用个人的眼光来看世界,而应当尊重他国的风俗习惯和市场差异,尊重异国文化。因此,企业必须采取严格的选择程序,对挑选出的外派员工进行培训,以增强其跨文化工作能力。

3.实行管理本土化

跨国公司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所在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约,跨国公司在经营中可以采用“本土化战略”:即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市场来壮大自己的实力,并与东道国政府、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在人才使用上,除了包括尽可能雇佣本地员工,培养他们对公司的忠诚感之外,最重要的是聘用能够胜任的当地经理,这样就可以很好地避免文化冲突,有利于公司开展各种业务。比如日本三洋在世界各地拥有众多公司,其中三洋电机中国有限公司,是日本在中国的一家独资公司,就是实行本土化管理,尽量让本地优秀人才参与各种管理活动,目前本地员工已达到4500人。

4.跨文化培训

伦纳德·南德勒早就提出跨文化培训应当是人力资源发展的重心所在,它是解决文化差异、防止文化冲突的最有效手段。跨文化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对文化的认识、文化的敏感性训练、语言学习、跨文化沟通及冲突处理、地区环境模拟等。这类培训的主要目的有:①减轻驻外经理可能遇到的文化冲突,使之迅速适应当地的环境,发挥正常作用;②保持企业内信息流的畅通及决策过程的效率;③加强团队协作精神与公司凝聚力;④促进当地员工对公司经营理念及习惯做法的理解;⑤维持组织内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另外,公司对员工提供的培训,也显示了公司对员工长期发展的诚意。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进行培训。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有两种基本的选择:一是通过企业内部的培训部门进行培训;二是利用外部培训机构,如大学、科研机构、咨询公司等进行培训。因为跨文化的培训并不涉及到技术或商业秘密,不少企业倾向于后一种选择。如果企业规模较小,或是一次参加培训的人数不多,采用这种方式可以降低培训成本。

参考文献

[1]范静,秦霖:跨国公司文化管理[J].商业研究.2004(1)

[2]储冬红,郭睦庚:经济全球化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探析[J].科技与管理.2004(1)

[3]张素峰:国际化经营与跨文化管理[J].长江论坛.2003(4)

[4]于俊秋:克服跨国公司中的管理障碍,做好跨文化管理[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1)

[5]龙建辉:企业跨文化管理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3(6)

多元化经营的背景篇(10)

跨文化管理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企业外部的跨文化管理问题,即针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并且与企业打交道的供应者、顾客、竞争者、相关利益群体等的管理;另一方面是企业内部的跨文化管理,即针对不同文化背景的雇员的管理。

二、跨文化管理的特征

跨文化管理比其它企业的管理要困难得多,这是由跨文化管理的以下特征决定的。

1.人员结构多元化

人员结构一般分为母国员工、外派员工、本地员工和第三国员工。这些员工来自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语言使用、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等有很大差异。即使全新的跨文化的企业文化形成以后,这种企业文化内部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保留着特征各异的各种民族文化模式。比如,欧美管理者的风格一般是开放和直截了当的,然而亚洲员工就会觉得这种风格不舒服。同样的要求和规定,不同文化的成员很可能按照不同的行为方式执行,从而产生不同的结果。比如,同样是沉默,来自一种民族文化的成员可能以此来表示支持和理解,而来自另一种文化的人们则以此表示漠不关心,还有的文化很可能意味着反对。因此,作为一个管理者,要想与不同群体的人进行有效沟通,就必须理解他们的文化背景以及存在的差异,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和技巧,否则,就会引起沟通障碍,影响企业的发展。

2.经营环境的复杂性

跨文化企业的经营环境与其它企业相比有很大差别。一般企业的经营环境比较单纯,企业所属成员不存在文化隔阂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也不存在政治、法律制度和风俗习惯的不同,比较容易建立企业文化,也容易在管理方式、决策和执行方面取得共识。相反,跨文化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就要复杂得多,除去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显著差异以外,企业成员在管理目标的期望上、经营观念上、管理协调的原则上,以及管理人员的管理风格上均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无形中就会导致企业管理中的混乱和冲突,使决策的执行和统一行动变得更加困难。即使建立起了新的企业文化,这种差异和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会继续存在。这使得企业的经营成本大大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抵消劳动力价格和原材料价格比较便宜的优势。

3.文化认同的过程性

跨文化企业中存在着差异较大甚至冲突的文化模式,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无论是心理还是行为都有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只有逐渐被人们理解和认识,进而产生关心、认同心理,才能取得共识,建立全新的共同的企业文化。因此,跨文化企业想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所有成员都要了解对方的文化模式,进行文化沟通以消除障碍,接受企业全新的特有文化。这个过程比较复杂。

4.管理难度增加

美国学者雷蒙德?A?诺伊等提出,在全球市场上,影响人力资源管理的四个最主要的因素是文化、人力资本、政治法律制度和经济制度。这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及政策的指定变得更加复杂。比如:是否要招聘本地人员;如何招聘到优秀的人才;如何培训和管理外派人员;如何激励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如何协调分属不同国家的两家公司的人力资源政策等。

5.管理风险加大

劳动关系问题是跨国企业经营的重要问题,因为各国的法律、管理体系、劳动关系的背景都不同,因此,当管理人员所采取的管理方式不为员工所接受时,就有可能导致管理失败的风险。

另外,跨国经营的企业还有可能面临组织风险和沟通风险。组织风险是企业在开展国际化业务经营时,由于各子市场和分支机构的分散与独特性,使企业的管理、决策和协调变得复杂而带来的风险;尤其是企业采取多元化经营和市场差异较大时,决策更为困难。沟通风险是管理人员面对不同文化、语言等沟通障碍,引起沟通误会,从而导致沟通失败所带来的风险。同时,沟通成本也会大大增加。

三、人力资源跨文化管理的策略

对于跨国企业来说,需要通过文化融合来规避和化解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文化冲突,寻找超越文化冲

突的公司目标,以维系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行为准则,并据此创造出公司的独特文化。在人力资源跨文化管理方面,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认识并协调文化差异

跨文化的认识具有两层基本涵义:第一,要认识他文化,必须首先理解自己的文化及其发展与变化、优势与不足。这是更好地认识、理解他文化,识别他文化之间差异的基础,以便扬己所长,补己之短。第二,寻找文化之间的“切点”。这就要求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本土文化的约束,站在不同的立场反观自身文化,并从中寻求本土文化和他文化之间的结合点,并且需要管理者作一个“文化差异最小化”的处理工作,管理者可以有意识地在企业内建立各种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有形或无形的跨文化传播组织或跨文化沟通渠道。

2.谨慎选择外派管理人员

跨文化管理要求管理人员不但要同具有不同文化、教育背景以及价值观念的员工打交道,而且还要对付各种政治、经济和法律因素。这些因素属于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管理职能的履行方式有影响。因此,跨国公司经营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的一个基本素质便是文化意识。文化意识是指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人员对经营所在国的文化传统及其对商务活动影响的了解和认识。具体到人力资源管理上,就是要求管理者对其属下员工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等有深入的了解,能站在对方文化背景的立场上,来处理劳动关系问题。因为许多劳动关系纠纷的产生、劳资矛盾的激化并非是简单的双方在经济利益上博弈的失衡,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因为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造成的文化碰撞。而这种文化上的不协调,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

根据咨询公司的调查,对于跨国企业来说,一项失败的外派任职的直接损失在25-50万美元之间,而摩托罗拉公司估计的数字更高,一名失败的中层职员每年损失为7.5万美元,而3年期任职损失约为60-125万美元。除了在经济上损失之外,还有可能破坏跟东道国之间的关系,丢失业务机会。

这就要求从事跨国经营的管理人员应大量学习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和教育等制度,特别是要了解其社会文化环境的知识。最为根本的是,要求管理者必须摒弃狭隘主义,不能有民族自大的偏见,更不能用个人的眼光来看世界,而应当尊重他国的风俗习惯和市场差异,尊重异国文化。因此,企业必须采取严格的选择程序,对挑选出的外派员工进行培训,以增强其跨文化工作能力。

3.实行管理本土化

跨国公司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所在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约,跨国公司在经营中可以采用“本土化战略”:即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市场来壮大自己的实力,并与东道国政府、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在人才使用上,除了包括尽可能雇佣本地员工,培养他们对公司的忠诚感之外,最重要的是聘用能够胜任的当地经理,这样就可以很好地避免文化冲突,有利于公司开展各种业务。比如日本三洋在世界各地拥有众多公司,其中三洋电机中国有限公司,是日本在中国的一家独资公司,就是实行本土化管理,尽量让本地优秀人才参与各种管理活动,目前本地员工已达到4500人。

4.跨文化培训

伦纳德·南德勒早就提出跨文化培训应当是人力资源发展的重心所在,它是解决文化差异、防止文化冲突的最有效手段。跨文化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对文化的认识、文化的敏感性训练、语言学习、跨文化沟通及冲突处理、地区环境模拟等。这类培训的主要目的有:①减轻驻外经理可能遇到的文化冲突,使之迅速适应当地的环境,发挥正常作用;②保持企业内信息流的畅通及决策过程的效率;③加强团队协作精神与公司凝聚力;④促进当地员工对公司经营理念及习惯做法的理解;⑤维持组织内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另外,公司对员工提供的培训,也显示了公司对员工长期发展的诚意。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如何进行培训。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有两种基本的选择:一是通过企业内部的培训部门进行培训;二是利用外部培训机构,如大学、科研机构、咨询公司等进行培训。因为跨文化的培训并不涉及到技术或商业秘密,不少企业倾向于后一种选择。如果企业规模较小,或是一次参加培训的人数不多,采用这种方式可以降低培训成本。

参考文献:

[1]范静,秦霖:跨国公司文化管理[J].商业研究.2004(1)

[2]储冬红,郭睦庚:经济全球化下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探析[J].科技与管理.2004(1)

[3]张素峰:国际化经营与跨文化管理[J].长江论坛.2003(4)

[4]于俊秋:克服跨国公司中的管理障碍,做好跨文化管理[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1)

[5]龙建辉:企业跨文化管理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3(6)

[6]杨晓玲:21世纪企业管理的创新--跨文化管理[J].企业经济.2004(9)

[7]杜娟:组织中的跨文化管理[J].新疆社会科学.2004(5)

多元化经营的背景篇(11)

眼下随着中国风的流行,融合中国传统元素,富含民族化、个性化、多样化,符合现代人使用习惯的室内装修风格已经越来越被大众所追求。那些充满文化底蕴的中式符号穿越了历史的时空,在现代生活中延续着符合中国人传统审美的典雅与尊贵。室内背景墙的装修设计往往画龙点睛的体现整个家庭的装修风格,无论传统经典还是时尚前卫,是奢华还是朴素,无论是色彩还是造型,都能表现居住者的审美品位。如何把传统唯美的元素利用现代人的审美,打破格局和面积上限制,在虚实交错的空间中体现东方的神韵。本文中我们将通过室内几个主要墙面的装饰设计来一块探讨。

一、玄关设计

现代室内玄关的前身其实是过去中式民宅推门而见的“影壁”。中国是礼仪之邦,偏爱“藏”的精神,讲究含蓄内敛。住宅中的“影壁”就是一个生动写照,不但来客不能直接看到宅内人的活动,而且通过影壁在门前形成了一个过渡性的空间,为来客起到导向作用。玄关是人们进入房间最先看到的墙面,是第一印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室内一切精彩被或实或虚的掩藏在它之后。玄关即担负着接待客人、储藏物品的实用功能,又起着美化环境,体现主人品味的功能,同时它又充分渗透着中国特有的审美精神。

中式玄关的设计要全面考虑其展示性、实用性、引导过渡性的三大特点,在线形、色调、造型及陈设等方面,以传统文化为设计元素,抓住其“形”和“神”的韵味。比如,格栅式的屏风在生活中尤为多见,主要是以带有不同花格图案的镂空木格栅作隔断,既有中国传统装饰的古朴雅致风韵又融入了现代装饰元素产生通透与隐隔的作,满足了采光和通透性的要求,使空间表情丰富、自然、和谐。又如,青砖白墙、绿竹方圆窗的苏州园林式玄关,充分体现了竹报平安、鸿运当头、天圆地方等中式祥和文化元素。

二、电视背景墙设计

电视背景墙是客厅主题墙,是客厅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面墙,一般是放置电视、音响。在这面主题墙上,设计师采用各种装饰手段来突出家居风格和主人的个性特点。中式元素装饰的电视背景墙可以带你穿越历史交织现代,欣赏时代的变迁,感受中国文化的内涵。

中式元素在电视背景墙设计中的应用,要围绕主人的职业、爱好而展开。电视的观看本身已经活跃了人的视线,因此电视背景墙的设计尽量平衡人的视线,缓解视觉疲劳。主题墙设计上不能凌乱复杂,以简洁明快为好。墙面色彩可采用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红和中国蓝,装饰配饰不易鲜亮夺目,应以沉稳的灰色调为主,绿色尽量以植物代替,以免打破优雅的居家生活情调。中式镂空木质屏风可装饰墙面左右,营造东方情调,为空间带来历史价值感和墨香的文化气质。同时对称能够减少视觉上的冲击力,给人们一种协调、舒适的视觉感受。墙前的电视柜不需刻意购置,一张中式雕花或彩绘木箱可以代替,既充满创意又不失古风韵味。

三、卧室床头背景墙设计

卧室床头背景墙,是居室空间设计的细节。漂亮的床头背景墙设计能够起到很好的装饰效果,给你不一样的卧室风景,让每个步入房间的人,看到风格别致的床头背景,都有无止尽的想象。

中式床头背景墙应以营造气氛为主,一般以墙纸饰面,颜色以暖色系为主。床头上部的空间尽量不要设计一些体积沉重的装饰品,以免给人产生压抑感,以至于影响休息,可选择一些清新的中式装饰画,花鸟虫鱼类题材与卧室内的装饰、床上用品相呼应,更好的配合整体色调,烘托卧室气氛。同时床上用品的颜色可以跟背景墙颜色形成层层递进的过渡关系,使空间有进深感和层次感。

四、餐厅背景墙设计

中国人注重饮食文化,餐厅自古作为饮食文化的承载地,已伴随中国文明走过了几千年的岁月。现代家居中,餐厅正日益成为重要的活动场所,布置好餐厅,在居室环境里打造一个适宜的餐厅背景墙,不但可以区分功能,同时还可以创造出一个舒适的就餐环境,为居室增色不少。

中式餐厅设计应保证采光充足、装饰简洁、色调明快、风格突出。餐厅墙面的装饰除了要依据餐厅整体设计这一基本原则外,既要美观,又要实用,不可盲目堆砌。墙面的色调不能太浓或太重,饰品的选用不需要那么的奢华,应少而精,在古色古香中透射出一点灵气,从而突出中国特色。例如素雅格调的书法作品是不错的选择,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安排点缀环境,但要注意不可喧宾夺主,造成杂乱无章的效果。又如小巧的盆景或花卉配上高束腰的花几放在墙边的角落处,可以增添餐厅的儒雅情调和人文色彩。

五、书房背景墙设计

书房是阅读或工作的地方,需要营造宁静的环境,人在其中才会集中精神、心情平和。传统中式书房从陈设到布局,从色彩到材质,都达到了这一要求,因此不少现代人都想拥有一个古韵十足的书房、一个可以静心潜读的空间,体验更高层次的享受。

在中式书房设计时,书桌的座位背后必须有“靠山”。所谓“靠山”也就是书房背景墙,这样既不易背后受干扰有安全感,又能营造书房气氛。中式书房的背景墙应选用典雅、明净、柔和的浅色,材料最好选用壁纸、板材等吸音较好的饰面材料,从而达到书房宁静的效果。中式书房的软装饰更多的体现在墙面装饰物上,如书法、绘画、绣品、京剧脸谱等,同时墙面装饰的选择要与整体的空间色调风格相统一,以增加古雅风韵。

作为新一代设计师,应该努力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创新。在布局对称均衡中寻求变化,丰富其空间;在色彩上增加亮色,提高纯度,营造活泼生机;在材质上结合现代材料,提高不同材质质感对比度,增强视觉冲击力。结合实用主义和功能主义,将传统的中国元素完美的融入现代室内设计当中。(作者单位:河南省轻工业学校)

参考文献:

[1]赵传玉.中国传统建筑装饰艺术的时代性研究[J].浙江工艺美术.2009(02)

[2]詹云.建筑设计装饰艺术[J].文艺争鸣.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