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多元化投资风险大全11篇

时间:2023-06-14 16:45:11

多元化投资风险

多元化投资风险篇(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主体,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同时,随着企业之间面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要想获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就需要对新的盈利方式和获利渠道进行探索。因此,很多企业选择采用多元化投资的方法,来换取更大的经济利润。多元化投资指的是企业在不同的产业、行业、领域当中,对投资业务进行开展,对企业的经营范围进行扩大。虽然多元化投资具有很多的优势,但同时也具有较大的风险。为了更好的避免多元化投资风险,企业应进行细致的风险分析和有效的风险防范,从而确保取得理想的效益。

一、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的概述

(一)概念

企业多元化投资指的是在企业投资当中,在多个行业或产品品种范围内进行投资,向其它的产品品种或行业多方面进行投资发展,但是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没有获得预期的理想效益,因而给企业造成了损失。从根本上来说,企业多元化投资具有较大的优势,能够避免企业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对于企业投资风险的分散和降低较为有利。因此,很多企业为了分散和降低投资风险,而选择多元化的投资方式。但是,在风险分散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如果企业不能对管理、技术、资金等方面的作用和优势进行充分的发挥,企业仍然会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1]。另外,如果企业中多种业务及产品相混杂,企业品牌逐渐模糊化,缺乏个性化特点,将会给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

(二)特点

在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中,具备了一般投资风险的特点,包括不理性、潜在风险性、不确定性等,但同时,多元化投资也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例如动态性、多米诺骨牌效应、短板效应等。企I多元化投资具有长期性的特点,因而企业内外部环境会不断的发生变化,进而对投资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在某一时刻,风险因素对企业多元化投资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但在一段时间之后,其可能会对企业多元化投资造成很大的影响。在企业多元化投资中,风险往往是相对的,在相同或不同的层面,不同风险可能具有相互排斥、作用、影响的效果,因而会出现多米诺骨牌效应。例如,企业新研发新产品的技术风险,可能引起市场风险、生产风险等相应的风险。在企业多元化投资当中,会受到较多因素的较大影响,甚至造成企业正常业务无法开展,这种风险就是所谓的短板,因而会产生短板效应[2]。例如,很多企业的新业务开展中,产业政策、资金政策等属于短板风险,就容易引发短板效应。

二、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的种类

(一)规模风险

在企业多元化投资当中,如果投资风险不恰当,综合性效益将难以实现。企业投资效益的获取,并不只是在单一的领域中,通过规模的扩大获取纯规模利润实现的,而是在不同的经济技能、技术领域、行业产业当中,通过互补性的作用,得到更大的经营效益。而如果企业投资规模不恰当,这种互补性和协调性往往难以实现[3]。例如,企业在某一年当中,允许的投资规模,如果都用在新的建设方面,会造成较大的浪费现象,因而在未来的发展当中,就产生了发生规模膨胀效应的可能性。综合性效益的实现,也需要合理的投资规模作保障。一些企业投资者对于规模过于看重,单纯的认为大的规模就会带来大的效益,对于一条龙、一体化的服务过分追求,也容易产生投资风险。而如果企业投资规模太小,抵抗风险的能力就会相对较弱,开发能力不足,就会在先进技术范围内收到限制。例如,在世界上少数跨国企业中,拥有超过90%的生产技术和超过75%的技术贸易,在传统的制造业当中,一些技术创新能力,也只能从大型跨国企业中获取。

(二)环境风险

自然风险是环境风险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了企业所处的气候环境、地理位置等。对于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来说,地理位置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如果企业的地理位置优越,将更容易产生新的投资部门,并且能够促进企业投资规模的扩大和投资范围的扩张。同时,良好的交通条件能够帮助企业快速流通各种能源、信息、商品,成为重要的信息和物资集散地。例如,沿运河、沿湖、沿海等地区,企业投资项目往往与更容易扩展[4]。例如美国的五大湖、东海岸地区,欧洲的沿海地区,日本的东海岸,我国的东海岸地区等。而在很多交通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往往只能保持传统产业,难以实现良好的多元化投资。自然条件也会对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产生巨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是绝对的。随着科技的进步,自然环境不断优化,经济发展也产生了相应的发展,因而对于企业多元化投资的风险的影响也是不断变化的。另外,国家宏观政策的风险也是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中的重要部分,属于一种政府的可操作性和可控。因此,企业通常具有高强度的可变性。在不同地区,国家由不同的扶持政策,对于不同产品,也有相应的制约及优惠政策。在现代化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对市场机制完全依赖,仅仅依靠市场自发性调节作用,是难以确保资源最优化配置的。因此,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但是确保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对于经济运行的协调性、计划性也十分注重,在宏观调控中可能会对企业投资产生影响。因此,企业多元化投资当中,也会面临着政策风险。

三、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的防范

(一)规范治理结构

在企业多元化投资当中,应当对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进行规范,对于企业投资效益、投资风险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要对内部治理结构进行有意识的完善,在投资当中对风险进行有效防范,提高风险规范化管理意识,对经营管理层、监事会、董事会、股东大会等权利及责任进行明确,对完善的投资风险防范机制进行建立,从而更好的进行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防范。

(二)落实管理保障

在企业多元化投资当中,要对投资管理及技术保障进行落实,确保在新的投资领域中,能够具备充足的技术、管理、资源、人才、资金,从而顺利的开展投资活动。在多元化投资当中,企业要为新的投资领域提供充分的技术及管理支持。另外,企业应当对投资地区的优惠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宏观政策等进行准确把握,对投资优惠政策进行充分的利用,使企业的多元化投资风险得到降低。

(三)完善投资环境

在企业多元化投资当中,应对投资环境进行不断的完善,在投资当中,将稳定且具有优势的主导业务作为基本前提,对新的投资领域进行更加充分的了解,对新投资领域的信息和技术进行完善。在多元化投资当中,企业可利用自身主导产业获取充分的资金,为新领域中的投资提供保障。同时,企业要注重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对投资规模进行适当的扩大,从而对投资风险进行有效的分担,降低投资风险的发生机率。

四、结论

在企业经营发展当中,多元化投资是一项重要的发展策略,对于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和经营效益的提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企业多元化投资当中,难免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投资风险。对此,企业应当明确多元化投资风险的概念、特点及种类,进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确保企业良好的经营发展。

参考文献:

[1]代岑颖,冉雯瑞.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风险及其防范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18(20):50-50.

[2]胡伟,孙浩凯.“一带一路”视角下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及防范对策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3):56-58.

多元化投资风险篇(2)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同时,企业也面临着一个纠结的抉择,是专注于原业务领域的投资还是拓展业务范围实行多元化的投资,以获取更多的利益?多元化投资指的是企业对多个行业或多种品种进行投资,多元化投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单一投资方向投资的风险,增强了投资资金的安全度,使得企业能够在多个方向获取效益;然而,多元化投资对于一些实力有限的企业而言,同时也带来了分散的风险,造成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偏差较大的现象,从而给企业带来损失。如果不能科学合理地分析和控制风险,将有可能影响企业经营的绩效,甚至导致破产,因此,研究企业多元化经营的风险分析与控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分析

(一)分析企业多元化投资环境风险

企业投资环境指的是企业在进行投资的过程中,影响投资的各类社会因素的集合。这些社会因素,在大环境下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产生一种影响投资行为成败的作用力,企业投资环境常面临的风险如下:自然风险、国家宏观政策风险、投资法制风险和资产评估与审计中的风险。

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由于自身地理条件的因素使得企业投资面临着差异化的风险因素,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的产生。在这样的投资环境下,投资风险具有典型的地域特征,条件优越的地区,投资面临的风险较地理环境较差的地区要小很多。比如在河流、湖泊以及运河集中的地区,往往容易成为物质或信息的集散地,企业在对水运发达区域进行投资时,能够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这是为什么我国大多数产业、投资部门集中与沿海或交通便利地区的原因。

国家宏观政策因为是由政府实际操作控制的,可变性是极高的。国家在做政策决策时,为了加大对经济发展滞后地区的扶持,往往会在政策上作适当倾斜,这就使得相关产业政策、信贷利率等关键信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对企业的投资造成影响。投资法制的风险体现在相关投资法律法规、投资方式以及投资权益的规定上,企业在进行投资活动时,如果不清晰地掌握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那就极有可能出现因为投资活动不符合法律规定而引发投资法制风险。资产评估及审计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多是由于审计机构相关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相关监督管理机制不科学,暗箱操作现象普遍而造成的,这些不良的因素都将对企业的投资收益造成影响。

(二)分析企业多元化投资规模风险

企业投资规范指的是企业一定时期内的项目总投资额度,企业投资规模换一句话说就是企业投资成本。一个合理的投资规模,有利企业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投资规模与投资品成本及价格变化息息相关,关乎社会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间的比例平衡。企业投资规模不当,容易造成结构的失稳,企业的综合效益也无法得到实现。企业在进行多元化投资过程中,往往追求大规模的投资,但在实际中无法实现规模经济,存在资源浪费或资源供给不足的情况,难以促进企业协调发展。投资规模的不合理性直接破坏投资结构的平衡,使得企业产业组合无法有效发挥自身优势。企业投资规模的不足,企业无法取得竞争优势,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立足。企业在对一个新领域进行投资时,由于内部管理成本和外部交易成本转移耗费得了大量的资金,如果投资规模不足那么将导致没有足够资金投入到产品研发、技术引进等工作中,这意味着投资项目创新性的下降,最终导致产业发展受限。企业投资规模过大时,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投资效率造成影响,如果忽略企业自身经济实力,容易造成高负债,使得投资回收期进一步延长,投资风险也会随之增大,严重情况下还会引发企业资金链断裂,危害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分析企业多元化投资结构风险

企业多元化投资结构指的是投资资金按照一定比例分布于投资的各个项目上,一个良性的投资结构意味着投资资金的优化分配,保障了投资效益的回收。企业多元化投资结构会对企业原来主导产业造成影响,一般而言企业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企业投资项目的增多势必造成资源分散,这对原主导产业的发展是有一定影响的。多元化的投资分散了有限的资源,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多元化的投资还意味着企业面临管理失控的风险。多元化的投资使得企业经营范围不断扩大,管理的难度也在增大。一旦企业做不好自身的管理工作,有可能导致企业内部信息处理失控,企业运作混乱,企业支配能力的降低。企业在进行多元化投资前,由于没有做好目标市场的调研工作,使得后期产业建设中面临重重困难,缺乏相应的技术以及人才的支持,企业发展陷入困境。此外由于多元化投资结构的不合理,导致企业运作费用的攀升,进入新领域后还需要不断追加后期资源,来进行各项管理工作,使得企业成本进一步增加。

二、企业多元化投资策略

企业的多元化投资尽管面临着诸多风险,但其投资回收效益还是很可观的,企业为了保障投资的安全,依据以下策略进行投资活动。

(一)经济环境风险的控制

经济环境风险控制主要采取事前损失控制的方式。企业在实施多元化经营时要把握好经济运行周期,仔细地分析外部经济环境状况,明确其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繁荣时期肯定会比萧条时期更易于实施多元化经营。(1)看世界经济整体的发展形势,因为世界经济形势的任何变动都会影响我国的市场需求,特别是美国经济发展的动向;(2)分析股票行情,经济起跌涨落通常会在股票市场上有强烈的反应,股票的回报与损失也反映当前经济正处于哪一周期,另外,如果经济发生通货膨胀,股市一般处于起涨,反之,则出现跌落;(3)研究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遵循宏观经济政策的规定,最大化趋利避害,避免违反决策规定而产生的决策风险。

(二)初期的短平快投资方式

企业进入一个新领域时,在投资的初期由于供需关系的不平衡,获取的初期利润往往是很大的。许多人会赚取很多钱,企业的经营风险也不大,对于那些盈利空间有限,现金流量需求较大的企业而言,将资金投入到黄金阶段的行业领域,不失为一个获取利润及现金流的有效途径,在初期的操作中应注重对时机的把握。

(三)投资垄断性强的领域

企业对新行业的投资,所面临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先入者的竞争,老手的竞争经验往往会在竞争中占据很大的优势。企业在进行多元化投资中,如果涉足一个垄断性强的行业,那么相应的竞争压力就小得多,风险也会降低。故对于企业而言,投资垄断性行业在资金运行上会比较安全,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四)对新业务数量进行控制

多元化投资是企业面临的一个较为纠结的命题,把握好多元化的程度,事关整个投资的成败。多元化投资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企业的实际能力,一些企业因为高估自身实力,往往过渡沉浸在以往的成功光环中,不重视投资行为的控制。对于跨行业投资,企业在投资初期要做好新业务数量的控制工作,在业务发展稳定后再进行其他业务的拓展。企业的多元化投资不仅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也要实时把控新业务的发展与实施工作。如果企业不注重新业务的管理,什么事都只要求浅尝辄止,那么将会对企业的后续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

三、结语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企业由单一业务经营模式向多样化经营的过渡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用于此种发展模式。一些企业如可口可乐等长期专注于单一经营模式的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切实结合自身状况,做好多元化投资的决策工作,随着市场形势的日趋复杂,多变的环境也使得企业投资面临着巨大风险。企业基于规避风险,谋取利益的原则,往往会积极追求多元化的投资活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要制定科学正确的多元化投资策略,对投资风险进行有效评估,保证企业平稳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多元化投资风险篇(3)

    一、概述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有了相当自主的投资权,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和规模时,要想保持或进一步提高竞争力,将面临一个问题,是继续在原业务领域内增加投入规模、巩固市场地位,还是进行多元化投资、拓展新的业务领域、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多元化投资是指企业在投资过程中,投资方向超出了一个行业或一个产品品种的范围,向几个行业或多个产品品种的多种投资方向发展。一般来说,多元化投资可把企业可能承担的风险分散于多个行业或多种产品,在一方面的损失可在其它方面得到弥补,从而降低了单方向投资所面临的风险,增加了安全性,使企业投资效率得到提高。但实际上,多元化投资并不适用于每个企业,在为某些企业赚取利润和分散风险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风险。据上述概念,本文就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进行定义,即企业在投资过程中,投资方向超出了一个行业或一个产品品种的范围,向其他行业或产品品种的多种投资方向发展,但因环境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其最终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而造成的损失。

    二、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分析

    1.企业多元化投资环境风险分析

    投资环境就是能对人们的投资行为产生影响的各种社会因素的总和。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各种因素相互联系和作用、相互促进和制约,形成一种综合作用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投资的成败。

    (1)自然风险。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各异,使得不同地域的投资面临不同的风险因素,即使同一风险因素在不同地域的影响也相差悬殊。即风险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条件优越的地理区位成为各类物质与信息的集散地。环顾全球知名企业,内存几种乃至几十种产业的经济常会不约而同地坐落在沿海、沿湖、沿运河地区,且这些地区的产业投资部门结构不断地扩大。世界主要国家的产业群落往往都集中在海运、河运、湖运等极为便利的地理区位,如美国的东西海岸、五大湖地区,日本的东海岸,欧洲的沿海以及中国的东海岸等。中国新的投资部门及其新产业也总是出现在沿海以及交通便利的大城市。

    (2)国家宏观政策风险。政策环境的特点是政府的可控性和可操作性,对企业具有高度的可变性。国家对不同地区不同程度的政策偏斜和扶持,对不同产业的优惠或制约,对有关产业的信贷利率、汇率以及税收和进出口政策的任何变化都会对企业的投资生产活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3)投资法制风险。有关投资的法律法规对投资主体及其地位、投资方式、投资范围、投资者的权益等做出相应的规定。如果企业不了解和掌握这些法律法规,就可能会因投资方式不当、或超出法规允许的投资范围等引发企业的投资风险。

    (4)资产评估与审计中的风险。购并是最常用的多元化策略,对企业来说很难发现一个价格可以通过进入成本检验的合适公司。由于资产评估与审计机构的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准不一,暗箱操作较多,信誉程度较低,各种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造成被评估方故意隐瞒债务情况,任意高估无形资产等,为投资企业留下风险隐患。

    2.企业多元化投资规模风险分析

    投资规模常指一定时期企业的项目投资总额。确定企业投资规模就是确定企业投资成本,投资规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比例关系,并导致投资品成本和价格的波动,最终对国民经济和企业的协调发展产生影响。

    (1)投资总规模不当,结构易失调,综合效益难实现。多元化投资往往是总体规模不小,但各领域不一定都能达到规模经济,资源不足与资源浪费并存,很难合理发展。从投资结构与投资规模的关系来看,投资结构的调控受到投资规模的制约,投资规模突破合理界限会直接影响到投资结构均衡,产业组合不能发挥优势互补,难以实现综合效益。

    (2)投资规模不足,缺乏竞争优势。进入新领域,外部交易成本的转移和内部管理成本的增加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资金不足将不能达到规模经济,新产品成本高。再者,没有足够的经费用于研究、开发和引进先进的设备、工艺和技术,不能迅速推出新产品、提高投资项目的创意性,应用先进技术的范围受到一定限制,影响产业发展,投资报酬率低,企业得以持续的抗风险能力变弱。世界500家大跨国公司依靠雄厚的资金拥有世界90%的生产技术和75%的技术贸易,这些跨国公司是技术研究开发、技术流通消费的发动机和航空母舰,是世界的技术源。

    (3)投资规模过大,影响投资效率的提高。如果不考虑自身经济实力,投资规模过大,易形成高负债,延长了投资回收期,加大了投资回收风险,企业将可能会因资金链断裂造成运转失灵,这对企业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在投资决策中,投资项目的各期现金流量的合理预计与投资回收期限的衡量是投资项目可行性评价的重要依据,切忌乐观估计。

    3.企业多元化投资结构风险分析

    企业多元化投资结构就是具有比例关系的资金在各投资项目上的分布,将有限的资金和资源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分配是获得高投资效益的保证。

    (1)影响企业原主导产业的竞争地位和利润。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投资触角过多,或不恰当地多元化投资,势必导致有限的资源分散于每一个要发展的产业领域,这影响了原主导产业的技术创新,降低了其市场竞争地位和利润,不利于企业稳定地发展。

    (2)面临管理失控的风险。多元化投资意味着企业规模扩大,经营地域分散,机构膨胀、管理幅度加大和管理层次增加,使企业的整体支配能力下降,信息处理失控,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有些机构的运作变得无章可循。

    (3)新产业进入壁垒。由于对目标市场了解不足,市场开拓能力不够,会面临新产品市场进入困难;其次,如果没有相应的经营管理和各专业技术人才支撑,受到自身技术研发能力的约束,会产生技术风险。

    (4)误把品牌认知当作品牌忠诚带来的投资风险。基于企业的相识性,许多企业认为主导产品的品牌被消费者所认知,生产同样品牌的其它产品也会被消费者所接受,但实际的营销情况往往并非如此。多种产品和业务聚集在同一企业下,容易模糊品牌个性,不利于形成特色经营和统一的企业形象,某一领域的失败也可能累及其它业务。

    (5)运作费用增加。多元化投资不是简单的“买入”,进入新产业后还需不断地注入后续资源,通过教训、磨合来学习新领域的技术、生产、管理和销售等相关知识,培养员工队伍,塑造企业品牌,这都会增加学习费用和使顾客认识企业新领域的成本。

    三、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防范模型

    树立风险意识,学会在新的竞争条件下判断投资机会。多元化投资是为了获取较好的投资收益,那么设定在某一理想的投资系统s*中,即理想的投资环境、投资规模和投资结构的相关样本点为:(x1*, x2*,…, xm*),多元化投资会达到获取一定理想收益的目标。再就企业欲投资产业实际所处投资环境、企业可提供的投资规模和多元化投资结构是否可协调、互补、资源共享程度等建立实际产业系统si(xi1, xi2,…,xim)。建立多属性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定义被评价的投资产业系统si(xi1,xi2,…,xim)与理想系统s*(x1*,x2*,…,xm*)之间的加权距离为

    式(1)

    式中wj为权重系数,为现实分量xij与理想相关样本点xj*之间的某种距离。取加权距离,即取

    式(2)

    作为评价函数。按yi值(显然yi的值越小越好,特别地,当yi=0时,si即达到或称为理想点s*)的大小对各被评价的欲投资产业进行排序。如果被评价的投资产业系统与理想系统在某种意义下非常接近,则称此投资产业是最优的。如果在yi的值较大时就不切实际地进行多元化投资,其结果只能是陷入困境。因此,企业应该认真分析自身的实力和其他相关内外部因素,决定是否可进行多元化投资,以及选择何种产业进行投资可以最大限度的防范多元化投资风险。

    参考文献:

多元化投资风险篇(4)

如果其他情况相同,较高的管理成本会减少社保基金的净回报率,如果运营成本保持在低水平,社保基金的收益率会相应得到提高。实际上,不同的社保基金管理体制所耗费的成本存在着差距。一般认为,公共管理的成本高于私人管理的成本,这是因为公共管理体制缺乏外在竞争压力,存在资源浪费和管理不善的弊端。公共管理和私人管理都有成功的模式可以借鉴,加拿大是公共管理模式成功的典范,而智利和英国的私人管理模式也有借鉴的意义,但其管理成本比较高。对社保基金管理实行什么样的管理体制,各国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并不发达,社会保障体系正在进一步的完善的过程中,实行公共管理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2、培养高素质的投资人才

社保基金的投资组合需要理性、有良好实践经验的高级投资人对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各种风险进行辨识、测量,利用各种参数创建模型,根据战略需要制定出有效的投资组合,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家主要管理机构。这是社保基金在优秀投资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方面迈出的坚实的一步。

3、完善社会保障和基金投资的立法

以立法的形式对基金投资的进行规范约束并提供法律保障,无论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来说都至关重要。发达国家对社保基金传统投资方式的监管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法律法规也趋于完善,如托管法的一些条款等,但对社保基金的各种新型投资方式(如投资房地产、指数化投资等)尚需要通过较长时间的深入研究才能使法规完善起来。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法律建设总体上比较落后,在社会保障方面,有必要加强社会保障的法律建设,完善社保基金的监管体制,对社保基金的多元化投资进行规范,为社保基金的多元化组合投资提供法律保障。可以在《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管理的暂行规定》的基础上,制定以《社会保障法》为核心,社会保障项目法为基础,涉及对社保基金投资干预和监管的范围,如建立社保基金管理框架、制订基金运作规则、公司治理结构、监管基金的运营和确定处理违规行为的程序等方面的法律体系。

4、建立社会保障基金风险评估系统,加强社保基金投资的监管

多元化投资风险篇(5)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3-0-01

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剧,使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变得尤为重要,这时,代表政府的城投类公司应运而生,能切实高效的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城投类公司项目也在逐渐的增加和创新,多元化的融资能切实的解决资金不足的情况,但是也给公司造成了一定的结构风险,严重影响了城投类公司积极向上发展。只有不断对城投类公司多元化融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在根本上促进公司更好地控制风险出现,促进公司更好地发展。

一、城投类公司多元化融资造成的结构性风险的概念

多元化融资造成的结构性风险就是公司在进行不同种类的融资过程中由于一些纰漏而造成的公司内部结构的风险,也就是筹资风险。在企业进行融资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确定的情况,给企业带来一些经济上的损失,甚至使企业失去了偿还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进步和发展。融资,就是企业在做出一定的决策或付出一定的行动,来筹集到一定的资金并用资金进行生产创造,使公司得到一定的收益的手段。

而在融资的过程中,由于融资环境的不稳定或者融资条件的不成熟,使得融资不成功,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城投类公司的结构性的风险。由此可见,城投类公司多元化融资造成的结构性风险就是由于不能对公司整体资源系统性的评估,在进行投资过程中,不能解决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很好的对投资和融资关系进行调和,因此,给公司的经营发展造成了诸多的不稳定的情况。

二、城投类公司的多元化的融资风险重要因素

1.财务风险。在城投类公司多元化融资过程中,财务风险是最为重要的因素。财务风险是由于公司在融资的过程中采用了债权融资和权益融资,这样会在很大程度上出现资产负债率和较为明显的期限率,严重影响了城投类公司的发展和壮大。

2.结构风险。结构风险是指城司的项目和融资的方式不甚匹配,从而产生的风险。由于想要投资或经营的项目不能自身进行偿债,使得在进行项目的投资或建设过程中,严重影响收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3.项目风险。城投类公司多元化融资另一个重要的风险因素就是项目风险。项目风险主要包括项目结构的风险和项目管理的风险。其中项目的结构风险主要是指城投类公司对公司经营中的项目的模式选择的不合适而造成的融资的风险,而项目的管理风险是指在对项目进行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管理的决策或能力上的问题造成的风险,公司投资的项目在设计到经营的过程中出现很多的问题,一旦处理不得当,就会减少公司的收益。

三、城投类公司多元化融资风险评价指标

1.财务风险评价指标。对于财务风险的评价,主要是对企业的融资结构进行全面的了解,保证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比例的合理性,能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将融资结构的情况和负债因素作为城投类公司的风险评价因素。所谓融资结构是指企业在进行融资或筹资时,由不同的渠道获得资金之间的关系及所占的比重。

2.项目风险评价指标。项目性的风险的评价指标是对项目的管理风险和项目结构风险的综合考虑,以便更好地对公司项目的管理风险进行评估,因此,在对城投类公司进行项目风险评价的过程中,应该切实的以企业的效率利润为参考因素,对于公司的项目风险由公司的利润为参考指标,能真正的反映项目的成功与否。

3.公司的结构性风险评价指标。前文我们已经提过,所谓的结构性风险是指融资方式与项目模式的不相匹配。因此城投类公司的结构性风险评价指标是公司的融资方式和项目模式的匹配性、企业的整体的债务和收益的情况。

4.项目结构。城投类公司的项目结构是对不同类型项目的组合关系的体现,只有保证公司的项目结构合理性,才能促进公司的资金流动更加稳定而平衡,能更好地促进公司进步和发展,而项目结构不合理就会使得资金流动不甚稳定,导致融资风险出现。

5.资产的负债率。城投类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也是风险评价的重要指标。资产负债率是指负债总额和资产总额之比率,反映了公司运行过程中需要的资金有多少是通过借资来实现的。而目前我国的城投类公司的主要融资方式是进行债务融资,对于城投类公司的发展十分的不利,在很大程度上就会造成公司的结构风险。

6.利润的总价值。判断城投类公司的风险最为关键的评价指标就是公司利润的总价值。公司的收益和盈利能切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也是判断项目及融资结构的重要因素。

四、城投类公司多元化融资造成的结构性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

结构性风险评价模式的建立是层次和属性都比较繁复的问题,不单评价指标多,而且还要考虑各个指标的比重。由于城投类公司的经营过程中的诸多数据都是不透明的,因此,不能运用对数据要求较高的方式,可以采用理想点法来对公司经营的情况进行判断,能科学而准确的对公司数据和信息进行确定。

五、结束语

社会的发展,使得城投类公司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壮大,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多元化的融资也给公司造成了结构性的风险。因此,要想城投类公司不断发展和壮大,就要切实加强对风险评价指标的确立,能建立起完整的风险评价机制,指导城投类公司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能尽量的控制风险。

参考文献:

[1]孙晓娟.我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风险和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11(9).

[2]Medda F. A game theoryapproach for the allocation of risks in transport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 Management, 2007,25(3):213 .

多元化投资风险篇(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企业逐渐成了市场的主体,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拥有自主的投资权。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和阶段时,就出现新的竞争局面。因此,企业要想保持或者让原有的竞争力有所提高,将会面临一些如何投资方面的问题。是对原来的业务增加投资规模、巩固在市场上的地位;还是进行多元化投资、开辟一些新的业务,来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

多元化投资是指企业在投资过程中,投资方向超出了一个行业或一个产品品种的范围,向几个行业或多个产品品种的多种投资方向发展。从实际的发展问题来看,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一方面可以到新的领域获得更多的利润,一方面是将部分资源投资到不同的领域以规避风险。但是多元化投资并不适用于每个企业,在为某些企业赚取利润和分散风险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风险。

一、企业多元化投资的风险分析

上世纪末开始。我国掀起了多元化投资的经营战略浪潮,在国内一些大企业迅速的崛起,如海尔、联想、中信等国内知名企业。但是企业采用多元化经营战略还是会存在一定的风险。笔者在这里对企业多元化投资所存在的几个风险作简要的分析。

1、企业多元化投资的环境风险分析

投资环境就是指能对人们的投资行为产生影响的各种社会因素的总和。各种因素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和制约,形成了一种有各个因素特点融合而成的综合作用力,对多元化投资的成败起到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1)自然风险。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各异,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各地区贫富差距较大。这样就导致不同地域的投资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风险因素,即便是同一种风险因索,但是对不同地域的影响也是相差悬殊。根据我国各地区地理环境的不同,投资风险也有差异,投资存在明显的地域性。

(2)国家宏观政策风险。企业多元化经营目的是为了让企业能够持续的发展壮大,都是通过跨行业投资,实现行业间的互补,从而规避经营中的风险。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的政策环境的特点是政府可以调整的,对企业有着高度的可变性。国家的政策对不同发展的地区有着不同程度的政策支持鼓励和优惠。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化都会或多或少对企业的投资生产活动产生影响。

(3)投资法制风险和资产评估中的风险

国家的法律制度在不断的完善。与投资有关的法律法规对投资主体,投资方式、范围等投资活动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如果对这些法律法规不够了解,投资过程中超出规定范围或者不符合法律制度等就有可能引发企业的投资风险。购并是最常用的多元化策略,由于资产评估与审计机构的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准不一。暗箱操作多,信誉低,各种监督制度不完善,造成被评估方故意隐瞒债务情况或高估无形资产等为投资企业留下风险隐患。

2、企业多元化投资规模风险分析

投资规模通常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的项目投资总额。企业一般所说的确定投资规模其实就是对投资成本的确定。投资规模是否合理,对社会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比例有直接关系,还会导致投资产品成本和价格的波动,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1)投资总规模不当,结构易失调,综合效益难实现。多元化投资往往是总体规模不小,但各领域不一定都能达到规模经济。资源不足与资源浪费并存,很难合理发展。

(2)投资规模不足,缺乏竞争优势。进入新领域,外部交易成本的转移和内部管理成本的增加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资金不足将不能达到规模经济,新产品成本高。再者,没有足够的经费用于研究、开发和引进先进的设备、工艺和技术,不能迅速推出新产品、提高投资项目的创意性,应用先进技术的范围受到一定限制,影响产业发展,投资报酬率低,企业得以持续的抗风险能力变弱。

(3)投资规模过大,影响投资效率的提高。如果不考虑自身经济实力,投资规模过大,易形成高负债,延长了投资回收期,加大了投资回收风险,企业将可能会困资金链断裂造成运转失灵,这对企业的影响将是深远的。

3、企业多元化投资结构风险分析

企业多元化投资结构问题,企业多元化投资结构就是具有比例关系的资金在各投资项目上的分布,将有限的资金和资源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分配是获得高投资效益的保证,现实意义十分重大。从一般意义来看,优化管理投资结构,是提高企业资产整体质量、优化企业产业布局、整合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影响企业投资结构的因素很多。现在主要对以下两点进行分析。

(1)企业投资结构优化管理的外因分析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可能孤立地进行,它要与周围的环境发生各种错综复杂的交流与沟通。一般而言,投资结构优化管理所涉及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社会发展目标与宏观政策取向、行业发展的特点与变化趋势、市场供求与竞争条件问题。这些问题的是不是适当对企业多元化投资结构风险的影响很大。多元化投资企业必须对外部因素予以充分把握,这样才能确保投资结构优化管理的基本方向。

(2)企业投资结构优化管理的内因分析

企业从事投资结构的优化管理,首先必须从自身的客观条件出发,综合评价企业内资产与股权结构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是否有必要选择投资的“退出”与“进入”,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从而选择经济合理的调整方向。一般而言,企业投资结构优化管理过程所涉及的内部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资产质量、资产规模、市场前景、资产匹配、经济效益等。

二、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的规避

企业多元化投资已成为国内外大中型企业经营战略的首要选择。同时采取多元化投资的经营方式存在多方面的风险,因此,为了使企业在多元化投资的经营中降低风险系数。应该对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规避。

多元化投资风险篇(7)

一、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资本市场面临的风险

(一)我国的金融市场发育不良,结构不合理

1.金融结构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金融结构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相互影响。一方面金融结构决定了养老保险基金在金融市场可选择的投资工具和投资比例;另一方面养老基金作为金融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其投资行为影响国家的金融结构。基金管理人根据情况调整资产组合,会引起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动,价格的变动会影响金融资产的供给,进而影响金融结构。为了保证在长期内能够支付养老金的需要,养老保险基金还要求投资具有相当大的安全性,这就使它对金融市场中的各种金融工具的风险分布以及收益分布产生了重新归整的内在要求,从而推动了金融工具创新,相应地也会影响国家的金融结构。

2.我国的金融结构不合理阻碍了养老保险基金多元化投资。近几年来,有价证券在金融总资产中的比重持续下降。与之相反,货币性金融资产在金融总资产中的比重持续上升。货币性金融资产比重上升,主要表现为各项对公存款和居民储蓄存款在金融总资产中比重的上升,而与之对应的是我国连续8次降低银行存款利率。

存款利率的降低并没有使得存款数量降低,反而增加。这说明了我国目前资金投资渠道的匾乏,资本市场还不是资金理想的投资场所。资本市场发展的滞后,影响了我国金融结构的优化,也阻碍了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资本市场的步伐。目前,将养老保险基金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也是无奈之举。

(二)我国资本市场制度缺陷,发展滞后

我国资本市场经过十几年的改革探索,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但资本市场近几年的发展明显滞后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原因主要应归结于资本市场存在的制度缺陷,制度缺陷破坏了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也制约了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制度缺陷主要体现在:

1.体制缺陷。体制缺陷是我国资本市场主要的制度缺陷。我国资本市场按理说它应全力贯彻市场经济的规则,但行政权力和行政机制的大规模介入,我国资本市场被一定程度地行政化,己经成为可随意调控的资本市场。

2.结构缺陷。我国资本市场内在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制度缺陷:一是在总体设计上,我国的资本市场只有现货市场,即股票、债券等的现货交易,缺乏期货期权及其他金融衍生品市场。这种单方向的结构设计在现实中最明显的弊端是我国资本市场上只有做多机制,而不具备做空机制,没有期货期权市场中特有的价格发现功能,套期保值功能和风险规避功能,这就大大抵消了资本市场本身所固有的优点和优势。二是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结构不合理。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呈现“强股市弱债市”特征,债券市场相对于股票市场一直处于弱势。

3.机制缺陷。由于资本市场的发行主体缺乏明确的产权关系,导致我国资本市场竞争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的三重缺失,资本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发展和进取的动力源泉。

4.功能缺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市场最主要和最核心的功能是资源的配置和再配置。通过具有独立意志和利益的经济主体之间竞争来形成市场价格,并通过市场价格来引导社会资金的流量、流向、流速和流程,从而完成资源优化和合理组合的配置过程。我国资本市场上价格形成的市场机制还不具备,价格的起落并不是供求关系的真实反映,资本市场的功能也就无从实现。另外,融资投资机制不健全,也制约了资本市场功能的实现。

5.规则缺陷。资本市场正常运行和有效运行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必须有一套反映市场经济本质要求和资本市场内在规律的完善法律制度和健全的法律体系。但是,我国许多应有的法律和规则不具备,而且己有的一些法律也偏离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三)我国股票市场投资环境不佳,投资风险偏大

股权分置是指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股份上市流通,一部分股份暂不上市流通。

股权分置是我国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一个独特现象,即上市公司的股票被分为不可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以及可上市流通的社会公众股。股权分置问题是造成我国股票市场投资环境不佳、投资风险偏大的重要因素。

1.股票市场投机盛行。股权分置使股票市场“价值发现”功能基本丧失,股价难以反映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价格围绕价值波动的客观规律被人为割裂,股价扭曲发出错误的信号。市场上的机构投资者和广大散户投资者的投资行为都是短期化的,不可能长期持股和实行价值投资,整个市场投机盛行。养老保险基金作为一类机构投资者注重价值投资,追求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率,显然,目前的股票市场并不适合养老保险基金投资。

2.一些上市公司质量低劣,投资价值低。上市公司的质量是稳定中国证券市场的基石,而决定上市公司质量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股权分置导致公司治理缺乏共同的利益基础。非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关注点在于资产净值的增减,流通股股东的利益关注点在于二级市场的股价波动,客观上形成了非流通股东和流通股东间内在的利益冲突,突出表现在:上市公司受到明显的行政干预,作为流通股股东的中小投资者通常在公司治理方面没有足够的发言权,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由此可见,股权分置下公司治理基础的缺失,损害了流通股股东的利益,扰乱了资本市场的正常交易,最终影响了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3.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大。股权分置使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缺乏健全的制度基础,不健全的制度基础使得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扭曲:上市公司重融资、轻回报,以圈钱为目的;投资者短期炒作,盲目跟风;各种题材、概念的炒作层出不穷;坐庄、操纵股价的行为频发。股票价格的波动幅度大,整个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也大。而且股权分置与全流通问题,一直以来是国内股市最大的利空因素。当投资者发现这些好的预期一个个落空时,股指又陷入了绵绵阴跌之中,而且不断创出前期新低,二级市场投资者损失惨重,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暴露无遗。

养老保险基金作为参加者的“养命钱”,资金的安全至关重要,有强烈的风险规避倾向,我国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高,缺乏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的手段,使得当前养老保险基金不可能大比例投资入市。

多元化投资风险篇(8)

1.规模风险

房地产企业投资规模多元化投资规模大小直接影响到房地产企业的预期收益,投资规模越大,收益越高,同时伴随而来的还有投资风险。多元化投资意味着把资金投入到不同领域里,对新领域的可行性研究本身就具有风险性,投入资金过大,严重影响房地产企业资金周转,不能提高投资效率,若是投资太少,不利于新项目的开展,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最终影响投资收益。

2.市场风险

商品市场变化莫测,产品的供给量受需求量的影响,供不应求产品市场前景好,投资回报大,供过于求,产品滞销,价格的变动也是市场风险中直接影响投资回报的关键因素。房地产企业多元化投资必然面临市场变动带来的风险。

3.外部环境风险

房地产企业多元化投资受到经济环境,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制约,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直接影响多元化投资的成败,风险随之而来。

4.资金、管理、技术风险

房地产企业多元化投资在经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风险存在,管理不到位直接影响企业有效运营,技术水平低影响产品质量和价格,资金运转异常直接影响企业的日常发展,这些都是在多元化投资过程中必然存在的风险。

三、 房地产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的成因

1.市场因素

市场是客观存在的伴随着物品交易而产生的,市场交易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供求关系变化多端,市场环境变化莫测,房地产企业多元化投资势必受市场因素的制约,市场风险是首要面对的风险。

2.内外环境因素

国家宏观调控,企业内部管理层的决策都是影响房地产企业多元化投资的因素。国家政策的变动,企业高层管理的投资决策相互制约着多元化投资能否顺利进行,对应的风险也是存在的。

四、 房地产企业投资多元化策略

1. 量力而行,规避风险

房地产企业多元化经营多是出于利用闲置资金,获得更大的投资回报,提高企业效益。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资金充足,闲置的资金就成了企业向多元化发展的一个合理动机,但是同时也为过度投资提供了机会,过度的多元化投资并不能提高企业的效益,反而增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过多的占用闲置资金,会影响企业的资金流转,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房地产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因此房地产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能力和资产实力来进行多元化发展,不可盲目投资。

市场经济本身就具有风险的特性,投资行为就是在风险中进行,一个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有一项活动内容可能出现多种结果,风险性随之加大,反之风险减小。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多变性给投资行为带来了大的变数,变数越大,风险越大,因此房地产企业多元化投资应该做到控制风险,风险的客观存在决定了对风险评估的重要性。鉴于本文对房地产企业多元化投资风险的分析,房地产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尤其是跨行业的投资,由于跨行业受制于合作方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在合作过程中难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所以跨行业投资应充分考虑投资的风险因素以及自身企业承受风险的能力,而不能一味被利润吸引盲目投資。内控体系在多元化投资的整个过程中都应做到监督、及时反馈的工作,为房地产企业规避风险提供依据。

2.多元化投资谨慎选择投资领域和行业

房地产企业多元化投资在领域选择中应当谨慎选择,无关联跨领域行业投资风险大,虽然可以分散风险,但是由于缺乏对行业信息的了解和经验投资风险很大,在跨领域投资中一定注意不可过度投资,顾此失彼,既牵绊了主业的发展又分散了跨领域行业的投资精力,投资过度时欲重操旧业时机丧失,所以房地产企不可盲目投资多元化,在投资领域选择上慎之又慎,以下是几点建议。

(1)选择竞争少的垄断行业投资

在多元化投资选择上应当充分考虑市场的竞争风险,如果投资的领域市场饱和度高,竞争对手多市场占有率高时投资风险很大,应当考虑放弃比行业的投资,反之选择技术含量高专利型产业投资,此行业在市场因技术优势涉足企业少,市场竞争小,具有市场垄断性是个不错的投资选择。

(2)选择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投资,排斥反应小

跨领域多元化投资选择上下游产业投资可以减少跨领域行业业务不熟练带来的风险,房地产企业上下游业务有很多,上游的建材供应,建筑行业,下游的物业,装修行业都是不错的选择,并且房地产企业与这些企业的业务往来频道,对业务熟悉,行业隔阂小,在这些领域投资可以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保证房地产企业的质量和服务水准,提高品牌效应。其次这些上下游产业与房产企业联系紧密,企业文化相近,投资合作排斥反应小,能很快融入新行业,投资效益回报时间缩短。

3.避免盲目扩大业务数量

多元化发展不是越多越收益高,即便是投资效益高的行业也不可投资过度,根据企业自身的能力来投资,不能被高收益冲昏头脑,盲目过大过度投资。可以尝试性投资,获得预期收益后逐渐加大投资力度,循序进行,这样才能确保房地产企业多元化投资的顺利进行,顺利收回资金取得回报。

其次房地产企业多元化投资可以采取短期投资,快速收回资金和利润。在一个新兴行业的初期,物以稀为贵市场需求大,可以适当做投资,待行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撤回投资,可以获得较高的回报。或者在一个行业的黄金发展期缺乏资金的时候注入资金,会获得不错的收益和现金流,当然这些投资风险性大,稍有疏忽投资血本无归,应当充分考虑到风险,评估风险与收益的比例,若收益明显大于投资风险时可以入注资金,若风险明显大于收益时,暂时收紧投资。

4.实行财务弹性制度

多元化投资风险篇(9)

一、引言

随着我国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房地产行业初具雏形,到80年代,房地产行业才正式步入历史舞台。从2003—2015年这十几年的发展是中国房地产发展的黄金时期,房地产行业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点。2015年后,由于之前开发商疯狂建房,楼市供过于求,政府出台了“限购限贷、限售限价”等一系列调控政策去库存。面临房地产行业增速放缓的现状,房地产商不得不另求出路,多元化概念的出现与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一拍即合,大多数房地产公司为了避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纷纷实施多元化战略,以分散经营风险,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企业多元化经营中财务风险相关概念

(一)企业多元化经营概念

多元化经营概念的提出最早可追溯到1957年,美国学者安索夫在《多元化战略》中对企业的多元化经营进行了研究。他对多元化进行了分类,多元化战略分为水平型、垂直型、同心圆型及混合型四类。随着时代的发展,后来的学者在其基础上对多元化经营的研究也随之更加丰富和深入,20世纪50年代Penrose提出多元化的资源剩余理论,之后,生命周期理论和风险分散理论也随之诞生。目前,学者对多元化经营的认知归为两类,一类认为多元化会给企业带来积极效应,另一类则认为多元化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本文的分析基于后者的角度,试图说明多元化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弊端,并以此追根溯源解决多元化带来的问题。

(二)多元化财务风险相关理论

1.财务风险定义。财务风险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定义是指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同而影响企业支付本息能力的风险,狭义的定义是指企业在筹资、投资、运营等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可控或难以预料的因素导致的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本文站狭义的财务风险角度对恒大多元化经营进行分析探讨。2.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形成机理。本文提及的形成机理有两个,一是范围经济理论,范围经济概念是由美国学者Teece、Panzar等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并首次使用的,范围经济是指企业通过扩大经营范围,增加产品种类,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而引起的单位成本的降低。然而,企业在达到范围经济后也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就财务风险角度来看,多元化经营会导致企业资金流紧张,资金运转效率低下,如果企业通过负债的形式来进行多元化扩张,就进一步加大企业的偿债压力使财务杠杆失衡,另一方面,多元化经营领域选址不当也会造成投资风险,多元化进军陌生领域,很可能面临投资成本有去无回的状况。二是投资组合理论,依据投资组合理论,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可以分散经营风险,多元化在分散企业资源的同时也随之平均了企业的综合风险。但事实上,多元化经营面临较大风险,企业进行非相关多元化、跨界经营等会造成公司资源的浪费,削弱公司核心竞争力,这些都为公司的财务风险埋下了隐患。

三、房地产行业多元化情况

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作为新兴的产业,其产业链长、关联度大,能带动上下游多个产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房地产企业多元化趋势明显增强。房地产多元化是时展的趋势,早在2010年前后,就有房企提出多元化转型,2016年随着恒大地产改名恒大集团,在房产界掀起了一股改名浪潮。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的数据统计,2018年中国百强房企中97%布局了产业多元化战略,据中房网统计,2019年房企500强榜单中,Toop30的企业都进行了多元化布局。房地产企业多元化能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据中商情报网讯,虽在疫情的强压下,2020年房地产行业很快在下半年出现回暖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从2020年6月开始,房地产企业开发投资同比增速连续6个月维持正值,2020年1-11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29492亿元,同比增长6.8%。克而瑞研究中心指出,多元化对企业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多元化要求企业有足够的财力、人力和物力的支持,大多数二三梯队的房企发展多元化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削弱了原有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造成资源浪费、经营混乱等不良后果。2020年以来,银保监系统对房地产金融领域加强监管,8月,中国住建部联合央行召开座谈会,提出房地产行业的“三道红线”融资监管新规,新规的实施使得大多数房企融资门槛提高。据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房企偿债规模约9154亿元,同比增长28.7%,2021年房企到期债务规模预计达到12448亿元,同比增长36%。不断攀升的偿债压力使得房地产业的财务风险不断加大。房地产多元化经营资金需求大,投资回收期长导致其财务杠杆不断增高,研究房地产多元化的财务风险对稳定国民经济具有一定的意义。

四、恒大多元化经营财务风险分析

恒大自上市之初就积极进行多元化的战略布局。恒大集团以房地产业为主,其涉足的产业还包括文化、旅游、保险、健康、体育、农牧、医疗、银行及高科技行业。下面将从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流动性风险三个方面对恒大多元化的财务风险展开分析。

(一)筹资风险分析

筹资风险产生于企业筹资时面临的还本付息压力及偿债期限限制,具体指房地产企业为了自身经营而借贷资金最终可能遭受损失的风险。偿债能力分析是判断企业是否存在筹资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选取以下几个指标分析公司偿债能力。房地产行业流动比率为2,速动比率1是比较合适的,恒大作为主营房地产业务的企业,从表1可以看出,从2016—2020年其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均未达到行业标准,从资产负债率来看,也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说明公司借债较多,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恒大集团偿债能力较弱,筹资风险较大的结论。恒大集团的筹资风险主要问题在于筹资规模大和筹资方式比较单一。多元化需要大量资本投入,其次,新业务增长较为缓慢,很难在短时间内产生正的现金流,需要不断补充资金。公司主要通过负债的方式筹集资金,早期的资金供应大部分来自银行借款,高额的本金和负债利息的偿还增加了公司的偿债压力,此外,公司还通过私募融资的方式筹集资金累计约15亿美元,而私募融资成本更加高昂,这对于恒大集团的筹资风险无疑是雪上加霜。

(二)投资风险分析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投入资金后可能产生的对企业经营和财务等的不利影响,评价投资风险的指标一般以企业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为主。随着多元化战略的实施,集团的销售净利率呈整体下滑趋势,尤其到了2019年销售净利率只有7.02%,总资产净利率也仅仅只有0.85%,从2016年到2020年,无论是从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还是股东权益净利率来看,其走势大体都呈下滑趋势。这说明了恒大集团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投资存在问题。恒大集团投资风险主要是滥用资金、盲目投资问题引发的,其盲目的多元化领域的选址,导致其投资项目质量较低。恒大实行非相关多元化,其多元化的触角伸入不相关的陌生领域,其发展的多元化产业环境适应能力和市场生存能力明显不足。矿泉水领域的恒大冰泉,3年巨亏40亿元,最后被迫低价转手,黯然离场;再看恒大粮油、恒制品业务也无力经营,惨淡收场。恒大像风一样进入快消产业,又像风一样快速撤退,这说明了恒大集团在多元化行业领域的选择上出现了错误,其行业定位不够精准,市场分析把握不到位。

(三)流动性风险分析

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现金流入与流出在时间上不一致所形成的风险。本文分别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近几年的产生的现金流来进行分析。从2016年到2020年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值5年中有3年出现负值,且金额较大,说明恒大集团自身的主营业务活动并没有带来充足的现金流,另外,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值也是一直处于负值状态,说明恒大多元化经营所需的资金并不能够通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来进行补充,只能通过外部的融资渠道获取资金投资。公司2016—2020年现金流量自身造血能力不足,投资活动并不能带来资金补充,故恒大多元化进程只能靠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来维持,依靠大量的借款来满足资金需求,增加了公司的偿债压力,无疑会增加公司的流动性风险;另外,实施多元化战略的企业初期可能面临运营不善,管理不当的局面而不能产生正的现金流,作为恒大集团主营业务的房地产业务本身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且收款较慢,资金流动性本来就弱,加上恒大集团自身的现金流不能满足多元化的资金需求,就造成了流动性风险进一步增加。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恒大集团财务风险隐患重重。首先,多元化需要充足的资金供应,但主要通过发债筹集资金,集团的融资渠道较窄。其次,其发展较多非相关多元化业务,多元化跨界经营容易出现发展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很难为企业带来正面效应。再次,多元化业务的发展在短期内很难为企业带来正的现金流,集团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

五、思考与启发

在对恒大集团2016—2020年的相关指标进行数据分析后,得出恒大实施多元化战略过程中,其筹资风险、投资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都明显增加的结论。恒大集团作为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其多元化道路如此艰辛,不免引起笔者对房地产企业多元化经营的担忧,本文通过研究恒大集团多元化经营得出以下几点启示:一是强化资金管控,拓宽融资渠道。房地产多元化企业建立一套完整的生产经营资金体系尤为重要,对企业未来生产以及发展过程中的现金流的范围和数量进行科学合理地预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房地产企业管理层应注重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在利用内部融资的基础上增加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的利用来减轻公司的融资需求,降低偿债压力。另外,企业进行权益融资可降低债务融资到期还本付息的压力。多元化经营的房企在非相关行业的多元化扩张中引入战略投资者,不仅可以缓解公司的资金供应不足问题,还可以依靠战略投资者在该投资领域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提升多元化经营的绩效,实现多元化战略的目标。二是优化投资领域,合理规划投资。多元化房企在追求多元化的数量和速度的同时应当注重多元化质量和可行性,着重投入相关产业和前景广阔的产业,对投资领域的把关一定要严密而慎重,在对投资领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分析投资的优势和劣势,树立原有业务与新业务互为补充、协同发展的基本方向。另外,建立灵活的经营退出机制有助于企业合理规划投资,灵活的退出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及时止损,还为企业发现一片新的“蓝海”提供了机遇。三是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多元化经营涉足领域较为广泛,要想很好地控制风险,必须建立一套整体层面的全方位的风险监管体系。首先,企业应该制定整体层面的风险监管计划,观察公司整体层面的现金流入和流出动向并分析可能导致风险的因素。其次,企业应设立一个专门的风险监控部门,由该部门对集团整体的风险进行监控,协助各子企业尽量在内部解决相关风险问题,不让风险事件影响到别的子企业,实现风险的有效隔离。

参考文献:

[1]杨春秀.多元化发展战略下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分析[J].财会学习,2019(32):43+45.

[2]黄绪群.企业多元化经营中的财务风险管控[J].现代商业,2017(15):101—102.

[3]于梅.房地产公司多元化经营的财务可行性分析[J].经贸实践,2018(14):146+148.

[4]吴延春.论企业多元化经营下财务风险控制分析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6(35):182.

多元化投资风险篇(10)

每年盘点,我们都是忐忑不安的2004--2005年度,我们把中国的创业风险投资业定性为“柳暗花明时”;2005―2006年度,我大胆地将其定性为“逆转性变化”。不过,在2006―2007年度的报告中,我们的心情是欣慰的、释然的,不仅仅是那些数据说明我的快慰是真实的,更重要的是看到国际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的蜂拥而入和国内创业风险投资人久违的忙碌和快乐。如果也用一个短语概括的话,我更倾向于用文章开头使用的“云开雾散”。

浓浓的“云雾”一直是中国创业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的主要天气状态。但是,这一切在2006―2007年度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从国家政策面讲,一系列的政策倾斜,给创业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空前的宽松环境。2006年初全国科技大会的召开,拉开了创业风险投资“利好”政策的大幕。

《2006―2020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及《配套政策》中,明确把发展中国创业风险投资作为自主创新的最重要政策工具之一,不仅要在市场准入、市场退出方面做出方向性规定,而且鼓励银行、证券机构、保险机构和企业、私人参与创业风险投资设立和管理。

为落实这些政策,相关部门很快就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

――新修订的《有限合伙法》新增加了“法人与法人的合伙形式”,使创业风险投资人和创业风险投资管理人构建合伙基金有了最重要的法律基础,彻底解决了创业风险投资的双重征税问题。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关于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则对那些公司制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给予了高新技术企业同等的税收待遇,也大大降低了税负负担。

――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在苏州、中关村、上海张江等地的成功设立,为即将出台的国家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也为政府支持创业风险投资找到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为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创业风险投资事业提供了新的“发动机”。

――未上市公司股权代办系统在中关村的成功试验,为大规模开辟场外交易市场提供了成功模板,为创业风险投资的多样化退出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渠道。

――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扫清了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壁垒,使很多先期投资的项目,开始在IPO舞台上上演一幕幕的财富神话,而拟议中的创业板市场更将中国的创业风险投资投入到丰饶的“牧场”。

――私募基金从过去的“违规”到2006年的“羞答答”再到2007年的“大行其道”,说明中国金融监管当局正在从被动管制向主动创新的思路转变,一些中小投资者也将通过私募基金分享中国企业成长的快乐并分担这些创业者的风险。

――集合信托计划,是信托法早已安排的制度,为基金的设立提供了法律基础,但在2006年之前很少有投资者使用,现在的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办法正在成为“非法人的创业投资机构”准入的便利通道。

――中国进出口银行推出的“特别融资帐户”,首先在政策银行层面打通了信贷资本和股权投资的障碍,为大规模探索银行参与创业风险投资起到了开路先锋效用。

――国家开发银行在全国各个省市实施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全覆盖战略,为创业风险投资未来的燎原之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这些新鲜而又实际的创业风险投资措施,正在为中国的创业风险投资业推开一扇又一扇曾经闭锁的大门,也正是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工作者多年不懈的努力,终于让中国成为了最具投资价值的热点地区。事实也如此,由于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制度的不断整备和创新,2006年的中国的确成了国际、国内创业风险投资人的“嘉年华”。

二、大进展: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开始收获“盛夏的果实”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也是最诱人的。基于2006年度的全国创业风险投资调查,确实昭示了中国创业风险投资正在收获着“盛夏的果实”。

1. 创业风险投资机构与创业风险投资资本双双攀升到历史第二高点。2006年全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总数为345家,自有统计以来(1994年),仅低于2002年的366家,其中原创业风险投资机构中有11家到经营期限或停业。全年实际注册(新设立)创业风险投资机构为37家,比2005年实际增加26家,增加幅度为8.2%,增加速度明显提高。

2006年创业风险投资管理的资金总量达到663.8亿元,自1995年有统计以来只低于2002年。管理资本总额的增速低于机构数目的增加速度,但高于2005年的增速,2006年比2005年增加了5.1%。2006年全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注册资本为405.8亿元,平均每家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注册资本为1.2亿元。

2.创业风险投资的资本来源更趋多样化,国内资本特别是企业和个人资本增长显著。在2006年中国创业风险投资中,政府出资与国有独资投资机构出资合计占到总资本的33.9%,其他企业出资占到30.5%,信托和证券公司占到2.4%。从总体上来说,政府和国有独资投资机构所占比重下降了3个百分点,但是政府出资所占比重下降的幅度为4个百分点,国有独资机构反而增加了1个百分点,这说明由政府用于创业风险投资的资金被划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经营性资产的趋势还在继续。而其他企业对于创业风险投资领域的进入提高了3个百分点,个人所占比重也提高了2个百分点,外资因为若干“基金”的到期,在总体份额中下降较多,跌了5个百分点。

3.创业风险投资机构资本规模不断扩大,基金规模效应逐步显现。2006年,5000万元以下规模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占到32%,比2005年下降了约5个百分点;管理资金规模在5000万元-1亿元的机构占到27.9%,而在1亿元-2亿元的占到18.5%,2亿-3亿元的机构占到13.5%;管理资金规模5亿元以上的机构占到7.7%,和2005年的水平大致相同。2006年不同规模机构管理的资金分布则是,管理资金规模在5000万元以下的机构掌握着中国创业风险投资总资本的4.7%,而规模在5000万元-1亿元之间的机构掌握了11.2%的份额;资金规模在1亿-2亿元的机构掌握了13.7%,而资金规模在2亿-5亿元的机构管理资本所占份额为20.7%,而规模在5亿元以上的机构则还是占据了49.6%的份额。

4. 高新技术企业项目仍然是创业风险资本的钟爱,表明创业风险投资对高新技术产业化支持作用依然显著。截至2005年底,中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累计投资4592项,高新技术企业投资项目达2453项,约占累计投资总数的57%;总投资额达到了410.8亿元,其中向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额达到了215.9亿元,约占到53%。与2005年相比,2006年中国创业风险投资相当活跃,虽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投资数目比例下降,但投资额度却比2005年有所上升。

从创业风险投资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投资分布特点看,2006年中国创业风险投资业在继续保持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大量投资的同时(达到了60%以上),传统产业获得的创业风险投资支持力度显著增强,无论是投资金额,还是投资项目数都达到了空前的高比例,接近四成。

5. 创业风险投资阶段明显前移,风险识别和风险承受能力增强。与前几年存在一个显著不同的特点是,2006年创业风险投资的“阶段前移”趋势增强,即中前期取代中后期阶段成为创业风险投资大量集中的区域。尽管就投资金额而言,成长期或扩张期所获得的创业风险投资金额最大,接近40%,但是,就投资项目所占的比例而言,种子期所占比例最高,达到了空前的37.4%。这表明,经过多年的政策引导,创业风险投资在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初创企业发展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显著。

6.创业风险投资参股比例增加,逐步向财务投资人回归意向明显。总体上,创业风险投资股权结构没有根本性变化,参股和相对控股方式是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主要投资方式,股权比例在30%以下的项目所占的比例高达80%。但是,持股比例在10%以下和持股在20~30%的项目所占比例有了明显提高,其他各类持股区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持股比例在30%以上的项目所占比例较上年下降了13.2%。这表明,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控股趋向明显减弱,这种情况与项目投资项目数量和投资金额有一定关系。

7.创业风险投资形式多样化,创业投资机构之间、创业投资项目之间的市场逐步形成。2006年创业风险投资退出的收入分布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即单个项目退出收入在500万元以下和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区间项目所占比例,占77.8%,为历年之首。其中,退出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表现尤为活跃,较上年增加了8.2个百分点。

创业者、管理者等在内的回购所占的比例,超过了并购(包括国内外企业收购、协议转让、股权转让、划拨等)等资本重组方式,成为2006年创业风险投资项目的主渠道,占了38.8%。这种趋势表明,随着资本市场的完善,企业内部人控制趋势增强,因此,如何设计一套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可能是决定这类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性要素。2006年创业风险投资退出项目的另一个特点是“清算项目”所占的比例明显减少,这说明创业风险投资项目的总体运营状况越来越好。

8.政府部门依然扮演着最大的项目推荐者角色,国家科技投入与创业风险投资的对接效率在不断提高。调查显示,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的项目来源渠道呈现出非常稳定的态势,连续几年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政府部门推荐”和“项目业主”仍然是创业风险投资机构获得项目信息最主要的两个来源,分别占27.9%、18.5%,此比例较2005年的25.6%和20.3%略有增减,但变化幅度不大。 “项目中介机构”、“朋友介绍”和“股东推荐”是除两大主要来源外的相对集中的三个信息来源,分别占17.2%、12.9%和13.1%,其中,“股东推荐”的比例较2005年有所增长。

9.影响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决策的要素最重要的是市场和团队,标志着中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理念与国际基本接轨。在影响创业投资机构进行投资决策的所有因素中,市场前景和管理团队被认为是最主要的两个因素,占比分别是31.8%和22.7%。其次比重较大的是技术因素,占16.8%,比2005年的13.0%有所增加。连续五年的调查均显示,中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对投资地点、资信状况、竞争对手情况、中介服务质量及公司结构治理等因素考虑得很少。影响决策的主要是市场前景、管理团队和技术因素三大因素,其次是盈利模式和财务状况。市场前景和管理团队的价值是一直以来最被看重的两大因素,对于寻求资本的创业者来说,他经营的不是具体的利润,而是“前景”,对于挑选项目的投资者来说,他更加青睐的不是“项目”本身,而是“人”,即一个好的团队。

10.外资创业风险投资项目退出周期缩短,特别是通过清算止损方式比例提高,表明外资风险控制能力比较强。截至2006年底,在外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所投资的企业中,除了继续运行外,被其他机构收购、清算以及准备上市是三种主要的运行方式,所占比例分别为10.7%、8.4%和7%。对内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来说,被其他机构收购、准备上市以及原股东回购则成为三种主要的运行方式,所占比例分别为7.8%、5.0%和4.9%。从中可以看出,外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一般通过上市和购并来实现更快的退出和回收资金,资金的使用效率要高于中资机构。因此,在创业风险投资资金的运用上,外资机构的效率更高,值得中资机构学习。在其他几种方式中,原股东(创业者)回购和管理层收购的比例差不多。但外资通过清算退出的比例远高于中资机构,说明外资一旦项目不成功,也敢于通过清算,尽快收回成本。另外,对中外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来说,已上市也是一种重要的运行方式,其中外资机构所占比例为6.9%,且主要为海外上市。而对中资创业投资机构来说,已上市的所占比例为4%,且主要为境内上市。

三、大期待:中国创业风险投资的“未来像”

中国创业风险投资业的初步发展,只能说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在调查中,我们也深刻地感受到了创业人那种更大的期待。如果用“未来像”来描述这些期待的话,无疑以下几点是最重要的。

1.多样化的市场准入制度。由于不同资本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建立一个符合多种类型资本需要的创业风险投资准入制度,一直是业界所期待的。多样化的市场准入制度包括:依据《公司法》设立的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型创业风险投资公司;依据《有限合伙法》设立的创业风险投资合伙企业、依据《信托法》设立的创业风险投资集合信托计划、依据《中外合作企业法》设立的“平行基金”、依据《创业投资企业管理办法》设立的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等。

2.多样化的资金来源渠道。基于创业风险投资对创业和创新活动的巨大外溢效应,需要建立一种适合多种资金的投入渠道。这些渠道包括企业资金、个人资金、银行资金、保险资金,并针对不同类型的资金给予相应的税收抵免,以期形成创业风险投资资金来源的汇集机制。

多元化投资风险篇(11)

任何一个国家或企业创建高新技术企业、开发高科技产品,客观上都需要风险投资的支持。因为通过正常的金融渠道,从极其谨慎的银行那里很难得到融资。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风险投资规模都得到迅速增加,资金的提供者包括公共和私人的养老基金、捐赠基金、银行持股公司、富有的家庭和个人、保险公司、投资银行、非金融机构或公司、外国投资者等。从风险投资资金来源的变化情况来看,以美国为例,在风险投资发展的早期阶段,富有家庭和个人是风险资本的主要来源。如1978年,美国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中,养老金等年金基金大约占15%,保险公司占16%,大产业公司占10%,外国投资者占18%,富有家庭和个人占32%。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风险资本的来源结构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富有家庭和个人的重要性减少,而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成为风险投资基金的主要来源。近年来,风险资本又开始呈现出多渠道、多元化的新格局,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取决于各国和地区的政策导向。

二、我国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渠道现状

我国风险投资业的发展开始于1985年,至今也仅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规模较小,动作也不完善,基本处于发展初期,传统计划经济下投资融资体制因素的制约仍很深。我国风险投资的来源主要集中于政府财政拨款、国有大型企业和科研单位自筹资金以及与高新技术产业化相关的金融机构,另外还有来自国外的风险基金,来自民间投资主体直接投资的比重仍然偏低。原国家科委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在已转化的科技成果中,成果转化资金靠自筹的占56.8%,国家科技计划的拨贷款占26.8%,风险投资仅占2.3%。90年代后期部分国外风险投资基金开始介入我国的高新技术风险投资市场。目前,我国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有4个方面:

一是政府财政拨款。在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初期,政府资金的一部分有必要参与风险投资,以起到带头人的作用。目前来看,来自中央和各级政府的财政拨款,国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的资助资金,仍然是构成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种子基金的重要来源。1993年我国中央财政对科技事业的财政拨款225.61亿元,占全国科技事业筹集经费总额38.3%;1995年中央加地方财政对科技事业的拨款之和为386亿元,占全国科技事业筹集经费总额达到 43.66%。90年代后期,各级政府纷纷从财政拨款、科技贷款中拨出专款,投资建立风险投资基金,直接资助科技成果转化。1999年6月,由国务院设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正式启动,前期额度为10亿元。各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也相继建立高新技术风险担保基金和风险投资公司。

二是企业投资者。这里企业主要是指上市公司和大中型企业。在欧美科技企业主导型的国家里,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投入是风险投资来源的一条重要渠道,特别是公司战略投资。我国的一些上市公司和大型民营高科技企业通过自筹资金进行了大量风险投资和企业并购的尝试。如:中青旅于1998年斥资1.25亿元,投资专门从事高科技风险投资的北京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清华同方、同济科技、联想、实达等大公司都以不同的形式参与风险投资。另外,我国科研单位自筹资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也归结为企业所进行的风险投资行为,这也是风险投资来源的一条渠道。

三是金融机构。我国的金融机构承担了供应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风险资本的任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参与部分风险较小的高新技术项目投资,尤其是在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后期投资;二是替代政府职能建立科技风险贷款基金,发放科技项目贷款。1984年中国工商银行率先开办科技开发贷款业务。此后,银行业的科技开发贷款业务迅速增长,1994年为80亿元。象许昌市的科技信用社、沈阳的科技风险投资基金、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的科技成果、工业性实验担保业务等都是风险投资资金来源的又一渠道。

四是国外的风险基金。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加入 WTO,国外的资金大量涌入中国,其中风险投资基金非常活跃。1992年由美国IDG公司和国家科委联合设立的太平洋风险投资基金(中国)公司正式成立,投入资金超过1亿美元。经过几年的实践,该公司目前在我国的投资项目达30多个。1994年,著名的创业投资集团WIIG在我国设立了华登中国基金,先后对四通利方、友讯科技、无锡小天鹅等知名企业进行了投资。此外,中经合集团、高诚资产、美国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等风险投资机构也开始了在我国的风险投资活动。自1995年以来,先后有50多家国外风险投资基金进入我国,基金资本额从 1991年的1.8亿美元升到1997年的36.1亿美元。1997年12月,世界一流的风险投资基金向亚信公司注资1800万美元。

三、发展“官助民办”式的风险投资目标模式

国际上风险投资的组织经营方式大致分为3类:一是美国模式,其特点是以私营风险投资公司为主体;二是欧洲模式,特点是以国家风险投资机构为主体;三是日本模式,特点是以大公司和大银行为主体。这三种模式的形式与各自的历史条件和具体国情有关。在我国过去十几年的风险投资实践中,大部分风险投资的运作是政府主导型的“官办官营”的模式,这对于处于起点阶段的风险投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技术创新活动的不断深入,“官办官营”的投资模式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政府作为风险投资主要来源的不合理性和不可行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能调动大量的民间资本,满足不了风险投资量大、周期长的要求,导致“政府失灵”,投资决策失误;融资与投资相分离,失去了约束机制,为渎职甚至腐败提供了可能;偏离了风险投资的特点,变成了带有保护伞性质的政府行为。因此,需要按照“以民为主,官民给合”的思路成立风险投资机构,或者说采取“官助民办”的模式发展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其特点是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政府只是在提供启动基金,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健全退出机制等方面实施积极规制。“官助民办”的主要思路是政府资本投入风险投资基金,但不控股,让民间投资主体进行管理营运。政府应综合运用税收信用、贴息贷款以及政府采购等多种支持手段,调动民间投资主体的积极性,提高政府支持效率。一是要尽快明确对风险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二是制定对风险投资提供经济补贴的政策,如技术开发补贴,投资亏损补贴等;三是制定风险投资融资政策机制,广开资金来源渠道,如种子基金政策、政府采购政策、放宽各种管制政策等;四是建立健全风险投资法律法规体系,营造风险投资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培育多元化的风险投资民间投资主体

要解决风险投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总量不足的矛盾,最根本的出路是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启动个人投资、保险公司、商业银行、社会养老基金等民间资本。

1.个人投资

1991~2001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1%,城镇居民人均支配收入增长6.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增长 24.1%。到2001年5月底,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8万亿元。我国社会事务专项调查表明,我国目前仍有 79.6%的居民即使在征收利息税时仍将储蓄作为个人金融资产投资的首选,储蓄存款在家庭投资中所占比重达 64.7%。因此,如何完善私人权益资本市场,使风险投资既能获得较高收益又能够安全退出,合理利用个人投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这是当前启动我国民间资本参与风险投资的重点。

2.商业银行

我国金融机构2001年的各项存款余额为143631亿元,而商业银行控制了资本结构中的大部分资金,但银行直接介入风险投资受到很大限制。首先,我国实行银行与证券业分离的制度。其次,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商业银行的安全保障程度底,金融风险的隐患大,集中表现在资本金不足和不良资产的包袱过重。因此,让银行大规模直接进入风险投资领域,风险投资和金融安全很难保证。一种可能较妥当的方法是商业银行与其他公司、机构共同发起设立风险投资基金或者在政府担保的前提下对有关的项目进行信贷融资。

3.投资银行

我国投资银行在融资、项目选择和资本运作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在策划上市公司介入高新科技产业方面,也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因此,投资银行的风险投资业务可以与企业并购、资产重组IPO等业务很好地衔接起来。根据国外经验,许多投资银行都参与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帮助上市公司以风险投资方式发展高新技术;或者直接投资风险企业。

4.保险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