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银行员工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6 15:53:27

银行员工论文

银行员工论文篇(1)

在中国银行业大力倡导流程银行之时,各类规范、规章制度如同一道道紧箍咒,束缚着生性跳脱的青年职工,如何做好银行基层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束缚与自由之间找到平衡点,对银行的稳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银行基层青年员工思想现状

从近期对某基层银行员工的调查来看,从2010年到2014年,共招聘新员工180人,期间离职43人。在岗的青年员工存在迷茫、懈怠、消极等等负面情绪,表现为在工作上不积极主动、得过且过;对单位经营参与积极性不高,主人翁意识不强;对事对物责任心不强,团队不易凝聚,各行其是。导致结果:青年员工被处罚者呈上升趋势,离职人数逐年攀升。

二、成因分析

为何有如此高的离职率,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员工成长环境好,挫折教育不够

从近几年进入职场的青年职工,多为80年代末、90年代出生的员工,从小被家里视为珍宝,成长过程不曾经历挫折,家庭生活富裕,生活无压力,无经济负担,不能忍受委屈,并且有能力想走就走。也有个别员工家庭环境虽不是太好,但因贪玩好耍,受不了规章制度的约束而瞒着家人辞职的。

(二)银行工作规章多,条条框框束缚大

银行打造流程银行,以精细化为目标,导致各项规章制度多,初来乍到的青年员工遵守有一定的难度。

(三)银行管理力度大,工作压力强

银行作为现金流动比较大的地区,在各级监管机构的监督下,不断加强内控管理,加大违规处理力度,导致压力过大,从小娇生惯养的员工有一定的逃避倾向。

(四)个人期望值高,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大

部分青年员工进入银行,是因为多多少少受了外界的影响,认为银行工作薪酬非常高,一旦到银行后,枯燥无味的工作,规章制度繁多,处罚力度又大,工作时间长,与原来所见到的光鲜亮丽银行工作人员形象形成强烈的反差,因此,萌生出退出银行工作的想法。

(五)银行竞争激烈,指标完成难度较大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以某县级区为例,目前,常住人口108万,全区幅员1576平方公里。2013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口径)432.4亿元,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2.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2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633元,城镇化水平达到61.77%。各项存款392亿,居民储蓄存款278亿,各项贷款264亿,拥有金融机构13家,从2008年至今,增加了5家金融机构,5家小额贷款公司,100多家投资公司,无论存贷款业务的竞争,都处于充分竞争的状态。为完成业务,银行各出奇招,员工完成指标越来越难,在现行银行以业绩论绩效的时代,新员工没有积累有丰厚人脉资源,无法为自己撬动各方资金为自己完成任务,只能做好日常工作,保持基本工资,而基本工资与员工预期的高薪酬存在巨大差距,导致员工萌生退意。

三、采取措施

青年员工是银行持续发展的人力基石,为了储备有效的人力资源,做好青年员工的政治思想工作就至关重要,要培养青年员工能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增强其责任心和使命感,要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抱负。把艰辛的劳作看作是生命的必然,即使没有收获的希望也能心平气和的继续。

(一)加强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1.要加强理论学习。要在各种思潮面前不被侵蚀,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因此,在青年中,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必须是一贯的,长期的,使其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矛盾。2.要做好思想改造。有了正确的理论,必须要有将理论实践到底的决心和勇气。要将青年人遇事则退的思想改正过来,必须激发其做事的决心和勇气,有毅力、坚强、能担当,要有在艰苦环境中也能开拓出一片广阔天地的气魄。3.要树立正确观念。要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把握好自己的言行。比如享乐主义,这种人生观认为“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因此贪图安逸,追求吃喝玩乐。在它的影响下,一些人讲“不要活得太累”,“过把瘾就死”等。因此,不仅工作时要关注员工的状态,更要重点关注员工8小时之外的行为,对有享乐主义趋向,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严重的员工,要通过交心谈心、人文关怀、规范行为、合规教育等有效措施,把问题和风险消除于萌芽状态,扫清员工发展过程中的障碍,为员工成长保驾护航。

(二)加强培训,拓展员工视野、眼界

1.构建分层级的培训管理体系为有效指导培训工作,构建银行总行、分支机构多层级的培训体系。大力引进职业化培训方法,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素质型培训模式,着力提升全体员工对银行的组织文化和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并制定有效的管理规定,清晰地界定总行和各级支行的培训职责分工,明确培训重点和配套措施,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2.加大培训力度,提升理论水平一是与高校合作,聘请资深专业教授,针对银行员工的工作特点,对经济政策进行深度研读,拓展员工思维和视野。二是建立内部培训师队伍。内部培训师主要由总行各部门和各级支行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强理论功底的高级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组成,负责各业务领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授课,并参与培训课程的设置工作,提高员工合规意识,提升员工操作合规性。三是合理拟定培训计划,分配好工作和学习时间,确保培训效果。3.鼓励员工自学,取得各类从业资质“活到老学到老”,这不仅是一句口号,而是前人经验积累,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进程中,适者生存也适合知识架构的改革和理论知识的更新。因此,要鼓励员工多参加各类资质考试,不仅是取得各类从业资格,更是鞭策员工自主学习,自我提升。4.积极组织业务技术比赛,全面提升服务水平“赛场跑马”方能识别何为良驹,通过组织知识竞赛、业务技能比赛、岗位技能竞赛,营造创先争优氛围。提高全行员工的业务技能水平,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和对外服务品质,形成人人练绝技、个个争一流的良好氛围,以练兵学技术、以比赛强素质、以素质促工作的积极作用,对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时事教育,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

时移事易。作为金融从业者而言,了解国家改革的经济政策和金融方针,了解行业内新兴的业务和事物,才能及时更新观念,紧跟经济形势。才能掌握国家政策导向,结构调整方向,禁止领域,风险范畴,在实际工作中予以贯彻执行,避免。

(四)加强挫折教育,锻炼员工形成坚强的毅力

美国第十三任总统卡尔文•柯立芝曾说过:在这世界上没有什么能够取代毅力。才干不能取代它,有才干的失败者比比皆是。天才不能取代它,怀才不遇的天才几乎成了谚语。教育不能取代它,这个世界上到处是受过教育的废物。只有毅力和决心是无所不能的。那句“坚持努力”的口号已经并且将永远解决人类的困难。因此,培养员工坚持做事的毅力,直面困难的勇气,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单位的职责,引导员工提高对从业历程的认识,意识到人不可能从一开始就能站得很高,必须如攀登山峰一样,从下而上,一步一步,努力经营,拼尽全力,不断克服挫折,战胜重重困难,坚持不懈,才能到达人生的圆满。

(五)合理规划,畅通渠道,为员工的职业人生助力

银行员工论文篇(2)

沙老已来看过我的博客好几次了,我在他博客上留言,沙老也回了话,要我谈谈银行。我是很想谈银行的,只是怕把消息来源捅出去,给当事人带来无尽的麻烦和烦恼。沙老是名人博客,从命谈一点银行的事吧。

曾在几年前在电视上看到温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谈银行,温总理话语的大意是他对银行也没个底,没个谱的。

我当时听了知道他说的都是实话。以我同银行人员打交道10多年来的感受,我知道银行里的人太容易出事,职务大的太贪就不说了,大家都看到了,逃到国外还未被抓回来的还有呢。我说一个一点职务都没有的上海的某银行的小员工,这个小员工的所在支行有一正四个付行长,但因为这家银行从上到下全都在混日子,有钱都想要,工作都不想多做,这就给这个小员工有了整钱的机会。结果一整整了好几百万(这个数字不详),后来在岗位调动后被发现问题,这个小员工被抓起来,2006年被判了14年(刑期未去核对过),听说小员工的家属对判决有意见,他们说从美国被引度回来的广东开平支行的那个行长只判了12年,小员工拿的钱只是大贪的零头,家属认为判重了。

这件案子未见报,但该银行为这案子不知开了多少大小会,结果,吃夹头的反倒是最底层的一些小头头,那一正四个付行长,也没啥大事,调离的调离,离退的离退了。

银行里有权的人能搞到钱,没钱的人也能搞到钱,这是常人想不到的事,其实小员工就是乘那些大小头头爱偷懒的机会,让他们签名盖章,把不可能弄到的钱弄到了手。这个小员工伪造的票据也有差一点被发现的时候,但最后都因谁都不想多干活,而未早查出来。

银行员工论文篇(3)

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工资制度,基本上是以1993年我国工资改革确定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中的国有商业银行“行员等级工资制”为基础的。这个制度忽视了同一职务级别不同岗位为银行所作贡献的不同,和对员工人力资本要求的不同,也就是说,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大锅饭”现象,薪酬体系的设计相对落后于市场环境的变化,操作片面简单,行政干预色彩过浓,市场化程度较低、缺乏体现银行行业特点。这样使薪酬体系设计缺乏科学性和激励功效,不能较好地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

(2)薪酬结构设计缺少长期激励功能

虽然高管薪酬结构有一定改进,但股权激励和长期激励机制尚未普及化。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无论执行的是传统的“行员等级工资制”,还是经改革后实行的“年薪制”,都是与员工的当时当年的工作表现挂钩,与未来工作表现无关。从激励功能上讲,这是对员工短期工作行为的激励,容易诱导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的短期行为,不利于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薪酬构成的比例上,虽然都规定了固定部分和浮动部分的比例,但在实际执行中员工的收入却又有同员工的的职务、职级挂钩的倾向,削弱了工资中浮动的部分的激励作用。

(3)福利政策针对性不强

国有商业银行制定福利政策时,对不同员工的不同偏好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设计的福利政策往往是一刀切的形式,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高管与一般员工享受相同的福利。同时,由于年龄、级别等的不同,不同员工对于福利的需求都不一样。这种完全统一的福利政策,可能对于部分员工来说是一种无效资源。而当员工不得不接受银行提供的福利形式时,高额的福利支出给银行造成沉重的负担。而且国有商业银行没有把福利目标与银行战略相结合,没有严格控制成本,或者没有进行决策评价,造成福利投资效益的降低。

2.导致国有商业银行薪酬问题的原因

(1)计划经济的残余思想影响

尽管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改革,但国有银行薪酬改革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也许部分国有银行的分支机构中不同级别之间的收入差距己经相当大,但这并不符合“打破吃大锅饭、拉开收入差距”的实质要求,反而掩盖了薪酬制度改革的方向、弱化了薪酬制度改革的动力。

(2)薪酬制度与职位考核脱节

银行员工论文篇(4)

我国的金融行业正遭受着外资银行带来的冲击,此时银行工作人员自身价值观也在发生着转变,因此只有不断完善银行的信贷文化,规范银行工作人员的思想行为,才能够真正做好防控风险,进而促进银行信贷工作的有序进行。

一、信贷文化对信贷工作的意义

(一)信贷文化信贷文化主要是指在银行的信贷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信贷工作具有积极意义的观念及方法。目前信贷文化主要分为可看见的信贷原则和银行工作人员共同创造并遵守的信贷原则。(二)信贷文化特征信贷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种,具备了企业文化所具备的各项特征,由于信贷企业的操作程序非常繁杂,因此也要求信贷员工具备较高的专业水平。除了熟练掌握银行的各项专业水平以外,还要能够熟悉当前市场的行情,了解国家的政策走向。再有就是信贷部门对金融业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信贷部门对银行企业的发展起到了基础促进作用,而银行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深刻认知自身所承担的艰巨责任。(三)信贷文化建设对信贷工作的意义一个优秀的信贷文化是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当前金融行业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信贷文化建设也逐渐显露出自身的重要特征。除此之外,信贷文化对提升银行的整体信贷管理水平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主要是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以减低风险带来的损害,从而达到获取经济利益的目的。通过信贷文化来不断增强银行工作人员对风险控制的认知,不断发挥风险管理的作用,进而提高信贷的管理水平。

二、信贷文化的催生方法

(一)提高信贷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信贷文化讲究诚信原则,对银行这一汇总金融机构来说,诚信是最重要的,银行部门始终坚持的原则就是诚信至上,这一点在银行的信贷部门表现的更为明显。而信贷工作人员的诚信不仅仅是自身的财富,同时也是银行的一种无形的资产。在选择借贷客户的时候,信贷工作人员对对方的信用、信誉是特别看重的,这样做也是为了避免银行出现损失。由于信贷工作是风险与利益共存的,所以要求银行的信贷工作人员一定要不断提高信贷的风险意识、注重信贷的安全性,及时发现潜在的信贷风险。目前,之所以银行的信贷风险都很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额度相对较高。其次,房地产企业在我国的大范围扩张使得信贷风险逐渐提升。第三,我国的一些中小型企业出现经营困难的较多,这样一来就会导致中小型企业在银行贷款上面临着被违约的威胁。(二)建立高效的竞争机制银行一方要定期对信贷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工作的实际完成情况进行实时的考核,奖励突出的员工,对表现不是很好的要给予指导,不断引导信贷工作人员来实施等级化管理,这样也能够充分调动信贷工作人员的整体积极性。(三)进一步完善信贷机制信贷文化的建设需要依托科学高效系统的管理机制,要求银行内部要先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在一套比较先进、科学、完善的信贷管理机制的前提下可以让每一笔信贷交易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权责分明。严格遵守信贷纪律,将各项管理制度真正的落实到实处,除此之外,信贷部门内部还可以建立相关的激励政策以及惩罚制度,这样做也能够促进信贷工作人员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四)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对于银行来说,其自身的发展与客户是分不开的,也就是说客户才是银行不断向前发展的核心因素。而一个优质的客户群可以极大的提升银行在整个行业中的竞争能力,通过调查发现,往往成功的银行都是以客户为中心的,银行与客户建立的关系是一种共享合作的关系,而良好的关系也能够全面提升银行的社会价值,银行与客户之间关系在确立的时候还需要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为依托,如果道德环境不合理的话就有可能导致信用出现缺失,进而使得信贷文化失去其原有的内涵。

三、信贷队伍意识

信贷业务风险是非常大的,而一个高素质的信贷队伍也是商业银行防范信贷风险的有效保证。银行方面要在信贷队伍中不断培育信贷工作人员的各项主流意识,主流意识的培养也是营造良好信贷文化的基础。(一)增强信贷工作人员的学习意识银行的信贷文化建设与自主学习型构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银行一方要保证每一位信贷从业人员都会成为学习型人才,而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信贷人员队伍是其向前发展的主力军,因此要树立信贷工作人员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信贷人员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量,以此来构建高素质的信贷人才队伍。(二)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是事物不断变化以适应社会各个领域生存和发展的有效手段。而在信贷业务中,存在大量的风险内控以及业务拓展之间的矛盾,因此要求信贷工作人员一定要平衡好各部分业务的统一,要敢于突破常规,不断培育自身的创新思维。(三)树立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指一个人要清楚的认识到自身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能够自觉履行义务的一种责任态度。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只有让信贷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到工作中,落实自身的责任,才能够在工作中不断激发自身的创造能力,这对于实现信贷工作人员的人生价值来说也是非常有帮助的。信贷风险在形成的时候最初也是由萌芽开始逐渐积累以后才形成的。也就是说在信贷工作中,从贷款的发生到还款期满之前,这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如果出现了问题都有可能会产生风险隐患。所以信贷人员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感来做好贷款的各项检查工作。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都要把自己放在最终决策人的角度上来审核授信业务,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贷款的过程中,信贷人员需要对借款人的基本信息了解清楚,比如说借款人的信誉问题、负债问题、企业经营状况以及自身的发展前景等都要进行详细的调查,掌握借款人第一手详细数据。除此之外,在调查方式上也要注意,信贷人员不能只是从财务账表上进行调查,还要从借款人的资产债务情况以及自身产品的销售情况等进行系统的调查与核实。对于那些资产负债比例相对较高且信誉度较差的借款人,其借款的流程需要进行严格控制。即便是已经贷过款的老客户也要认真按照流程执行,当老客户在进行新贷款借贷的时候,还要对其进行重新的调查和评估,只有这样才能够将风险降到最低,才能够保证信贷工作顺利的进行下去。(四)树立信贷工作人员的诚信意识诚信是广大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诚信属于道德范畴,在银行中所从事的都是信用业务,不管是信贷人员还是业务对象,对诚信的关注程度都是非常高的,诚信有的时候不仅仅只代表了一个人的声誉,而在银行信贷过程中还是一种无形的资产。而信贷人员除了要自身注重诚信以外,在选择贷款客户的时候,对借款人的诚信程度也是非常看重的,这一点对于今后的借贷关系处理是非常有影响的,所以在借贷过程中,信贷人员要注重识别一些虚假的行为,防止受骗。(五)合规意识对于信贷文化来说,合规经营是银行的立足之本,必须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银行的各项规章制度,任何事情都要按章办事,不能随意妄为。

四、结语

信贷文化建设在整个信贷风险管理中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在建设信贷文化的时候,需要具备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信贷工作队伍,保证信贷各项计划都能够安全稳定的进行下去,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信贷机制,要充分认识到信贷文化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地位。并利用各种渠道培养信贷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树立信贷文化意识,这也是为信贷文化建设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欣,张卫平,曹志鹏.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监督管理[A].经济、技术与环境——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李昊.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制问题[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3]邱惠.护理风险管理在我科的做法与体会[A].中华护理学会第11届全国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梁飞媛.现金流量管理与企业风险控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朱静华,徐小红.护理风险管理[A].河南省第十次手术室护理学术会议暨围手术期安全护理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8年

[6]杨玲玲.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8年度全国“风险导向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三等奖论文汇编[C].2008年

[7]李欢,陈宏.供应链风险探讨[A].第六届中国青年运筹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4年

[8]武志昂.药品风险管理概要[A].2008中国药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中国药师周报告集[C].2008年

[9]张立萍;;现代风险管理环境下的风险导向审计研究和应用[A];中国内部审计协会2008年度全国“风险导向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理论研讨暨经验交流会一二等奖论文汇编[C];2008年

银行员工论文篇(5)

1 绪论

1.1 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研究的背景、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目前我国银行的业务日益同质化,缺乏各自的特色与创新,在知识经济以及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尤其是外资银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我国商业银行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要加大对银行文化的建设与创新。

1.1.2 研究的意义 研究银行企业文化不仅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能适应当今激烈的金融竞争和金融改革的需要,也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1.2 企业文化理论的提出

《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一书是论述企业文化的经典之作。它用丰富的例证指出:杰出而成功的企业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即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守,但往往是自然约定俗成的而非书面的行为规范,并有各种各样用来宣传、强化这些价值观念的仪式和习俗。

1.3 中外学者对企业文化理论的研究

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刘光明认为企业文化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罗长海认为企业文化的研究对象就是“企业的文化现象”,但“企业的文化现象”又是各具特色的,有资本主义企业文化,也有社会主义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既不同于工业企业文化,也不同于商业企业文化,原因在于它们有不同的研究对象。

国外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各式各样:威廉・大内也许是较为明确、集中而完整地给出企业文化概念的第一人,他说:“一个公司的文化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此外文化还包括一个公司的价值观,如进取心、灵活性,经理们从雇员们的事例中提炼出这种模式,并把它传给后代的工人。”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结构以及创新点

1.4.1 研究的内容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以及其特色文化体系的构建,并重要论述了如何构建银行企业文化,并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进行了论述。

1.4.2 研究的结构 全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对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企业文化理论的提出和研究进行了概述;第二部分对企业文化的层次以及银行企业文化进行了论述;第三部分为本文的重点论述部分,即如何构建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并从三个层面进行论述;第四部分选取了国内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案例作为说明;第五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同时也指出本文存在的不足点。

1.4.3 本文的创新点 本文提出了银行特色文化体系的构建方式,如开展“绿色文化”,树立绿色管理理念,将保护环境的观念融入到银行的经营管理之中,并切实付诸实践,力求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赢;“精细文化”的提出主要是强调银行应将各项责任具体化、将日常工作规范化、明确化,要求每个责任者职责清楚,各项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要精细化,以减少无谓的损失。

2 企业文化理论与银行企业文化

2.1 构成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

2.1.1 企业物质文化 企业物质文化是指由企业职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实体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企业产品的结构和外表款式、企业劳动环境和员工休息娱乐环境、员工的文化设施以及厂容厂貌等。

2.1.2 企业制度文化 企业的制度文化是由企业的法律形态、组织形态和管理形态构成的外显文化,是企业在制定和实施企业规章制度时所形成的规范性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作为企业文化中人与物、人与企业运营制度的中介和结合,对企业和员工产生一定约束力,合理的制度必然会促进正确的企业经营观念和员工价值观念的形成,并使职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制度文化包括企业规章制度、领导制度、组织结构等。

2.1.3 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精神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是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层,包括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价值观等。

2.2 从构成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分析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2.2.1 物质文化层面 银行的物质文化体现为一种竞争文化,表现为银行间产品与服务的竞争,技术与人才的竞争等。雄厚的物质文化是银行的“硬件”,是银行在同业中进行竞争的基础条件,拥有合理而独特的业务、高素质的工作人员、舒适人性化的办公环境等对银行形象的树立、品牌的形成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2 制度文化层面 银行的制度文化具有中介的固定、传递功能,它对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绩效进步,防范风险的发生,通过对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规范能够对广大员工起到激励和约束作用,合理的制度建设是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能够对广大员工起到激励和约束作用。

2.2.3 精神文化层面 银行的精神文化通过核心价值观构建培育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起员工与组织之间的依存关系,使个人行为、思想、感情、信念、习惯与整个组织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相对稳固的文化氛围,凝聚成一种合力与整体趋向,激发出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为实现企业共同目标而努力。

2.3 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现状及分析

2.3.1 基层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普遍模糊而幼稚 不少基层行长片面地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完全混为一谈,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搞一些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活动,做一些表面文章,不少银行人想当然地把企业文化等同于员工的娱乐文化等等。

2.3.2 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着短期行为 当文化建设与效益的获得发生矛盾时,忽视文化而注重效益,经营效益好时就想起搞一点所谓的企业文化活动,效益差时就少搞,缺乏一种常抓不懈的机制,缺乏一种持久的动力和发展后劲。

2.3.3 企业文化建设形不成合力 从现实情况来看,一方面职工参与度不高,基层一些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掌握不准,理解不深,未能形成全员认同的企业价值观;另一方面,有些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往往被看作工会这样群众性组织的部门事务,业务部门常常觉得与自身不搭界而游离于企业文化建设之外。归根结底还是企业文化没有贯彻到位,员工对企业文化的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加强。

2.3.4 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特色 企业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来源于其自身独创性。然而现实中不少基层银行所搞的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是大同小异,大都为了应付上级要求,因此缺少银行行业特色、缺乏商业自身个性,缺乏本单位、本地区的创意,陷于低水平重复怪圈,行与行之间由于企业文化缺乏新意而导致银行业务以及服务的同质化。这些问题很普遍,这需要领导层与员工层共同扭转观念。

3 构建商业银行企业文化

3.1 从物质文化角度构建商业银行企业文化

3.1.1 顾客的角度 从顾客的角度讲,主要是接受银行提供的服务,这是顾客感受最为直接的。银行应树立并切实执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推行“服务文化”,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为服务对象提供无微不至、主动、便利的服务,这样才能有效地维护和充分挖掘客户资源,实现银行持续发展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3.1.2 员工的角度 从员工的角度讲,银行的物质文化主要包括银行的工作环境、技术装备行、人才资源、福利待遇等。如整修粉刷办公楼、营业网点,配备ATM机、验钞机等设备。在这我想强调“人本文化”的重要性,以人为本就是尊重员工,员工最大的不满之一在于他们的工作没有获得组织给予足够的认同,而尊重是认同的组成因素之一。当员工感到自己没有受到组织的重视和尊重时,他们往往会产生怠慢情绪。

3.2 从制度文化角度构建商业银行企业文化

3.2.1 构建和推行“安全文化” ①要建立严格的内部自我调控约束机制。严格遵循《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等的有关规定,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实行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运作,强化风险控制能力。依靠科技手段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流程更加严密、精细、合理、高效;坚持开展合规文化教育,强化全员合规意识;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内部相互监督约束机制。②关于银行员工的安全。银行应通过教育规范人的安全理念,增强安全责任感;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人的行为符合安全要求;通过各种安全培训考试,如上岗培训、应急演练等,规范员工在操作中技能要达到安全要求,确保实现人的本质安全化。

3.2.2 构建和推行“精细文化” 我国商业银行要推行“精细文化”, 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每个责任者职责清楚;将日常工作规范化,特别是规范各项日常性的、重复性的工作,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将各项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精细化,这样可以减少无谓损失。

3.2.3 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和人事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合理的制度文化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效力,决策与实施的速度,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同时制度文化要不断创新,企业发展是个动态过程,制度文化建设也是个动态过程,制度需要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不断修改和完善。

3.3 从精神文化角度构建商业银行企业文化

3.3.1 企业哲学 企业哲学的根本问题是企业中人与物、人与经济规律的关系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企业哲学,用普遍联系与辩证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尊重经济规律、尊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此基础上制定经营方案与发展策略。

3.3.2 企业价值观 企业价值观作为一种思想体系指导企业有意识、有目的的选择某种行为去实现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满足,它是精神文化的核心内容,企业的理念、宗旨、作风、习俗和礼仪等都是由企业价值观衍生出来的。价值观始终贯穿于人的整个活动过程,也贯穿于管理活动过程始终,它构成人们对待客观现实的态度、评价和取舍事物的标准,选择对象的依据和推动人们实践与认识活动的动力。

3.3.3 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现代意识与企业个性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其中现代意识是现代社会意识、市场意识、质量意识、信念意识、效益意识、文明意识、道德意识等汇集而成的一种综合意识。其中企业个性包括企业的价值观念、发展目标、服务方针和经营特色等基本性质。当今银行业务日趋同质化的环境下,积极而独特的企业精神是银行在同业竞争中的砝码。个人认为建立“家园文化”、“绿色文化”的企业精神是银行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两种方法。①“家园文化”对内可以理解为员工之间亲如一家,内部团结融洽,视行如家,展现在社会、顾客面前的是一支高素质、积极上进的团队。树立团队精神,维护集体利益,增强商业银行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和归属感;对外给顾客一种宾至如归的温馨感,周到的服务、温馨的提示与关怀、温暖的微笑,把前来办业务的顾客给予家人般的对待,能极大地激发员工内心的潜力同时以此吸引和留住更多的顾客,强化客户对银行的信赖感和继续偏好等忠诚心理效应。②“绿色文化”就是树立绿色管理理念,将保护环境的观念融入到银行的经营管理之中,成为银行日常经营管理的指导思想。银行的领导应深入学习研究绿色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树立绿色经营理念,不断向职员宣传绿色经营理念,培训和教育员工,鼓励员工的环保行为,将客户利益、银行利益和社会环境利益协调一致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到银行每一个日常的经营环节当中,自上而下,全员积极参与,从而使每一个员工都自觉养成关心、珍爱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形成企业的绿色文化。这个工作要由银行的高层推动,从思想意识上本着“绿色”来经营管理,这里的“绿色”既是指环保,也可以指廉洁公正的管理思想,并建立环境保护的自查机制,以环保标准为参照,分析影响环境的因素,培养员工的环保意识,从监督员工节约纸张到创建银行的绿色企业形象,都有专门的组织来负责,使绿色管理系统化、标准化。

银行应开展绿色营销,有计划地通过一系列有益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活动。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开展绿色促销,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出发,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各类企业以及社会性组织的联合协作,共同促进绿色管理的发展。

企业精神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给人以鼓励的同时也给人以约束。同时企业精神一旦形成群体心理定式,既可通过明确的意识支配行为,也可通过潜意识产生行为,会提高员工主动承担责任和修正个人行为的自觉性,从而关注企业的前途,维护企业的声誉,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3.3.4 企业道德 企业道德是调整企业之间、员工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道德的一般本质是一种企业意识,而其特殊本质则表现在它区别于其他企业意识的内在特质上。其实企业精神综合地涵盖了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道德,把握住了企业精神也就抓住了银行的精神文化的建设。

4 结束语

银行的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三手都要抓,三手都要硬,这样才能提升银行的整体竞争力,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43-45.

[2]罗长海.企业文化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4-16.

[3]威廉・大内.Z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银行员工论文篇(6)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6094

1引言

敬业度是衡量员工在行为、认知以及情感上对企业认同并愿意为企业付出实际行动的程度,它反映了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纵观历史研究,我国员工的整体敬业度水平比较低。盖洛普咨询公司在2013年的“员工敬业度和工作环境”报告中称,中国员工的敬业比例仅占员工总数的6%,处于世界最差的水平。近年来,商业银行的发展遭受着各方面的挑战。为了继续保持市场优势,商业银行急需提高员工的敬业度,保持员工高敬业的工作状态。

Kahn(1990)首次提出员工敬业度这一概念。他认为,敬业度是员工在组织的情境中,将个体与工作角色相结合的过程,包括自我表达和自我投入两方面。Rothbard(2001)认为敬业度反映的是一种内心的存在,由关注和投入两部分组成。国外的研究对我国学者起到了借鉴和参考作用。曾晖等(2005)认为敬业度描述的是员工的一种工作状态,在这个状态中员工可以随时全身心地进入到工作角色当中。冷媚(2007)通过实证分析得出工作敬业度和组织敬业度存在显著差异,但又有相关性,前者的水平要明显高于后者的水平。

学者们对敬业度和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也有研究。方来坛等(2009)指出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员工敬业度、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胡静(2010)以A银行为例,阐述了平衡绩效考核与员工敬业度之间相辅相成关系的重要性,并提出基于员工敬业度提升的 A 银行绩效考核调整方案。本文在前人基础上以博弈论的方法继续研究商业银行员工敬业度与银行绩效考核之间的相互联系。

2博弈模型建立与分析

绩效考核是上级管理者对分支机构和员工经营活动成果及其价值的考察和核定。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绩效考核缺乏整体的理念;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缺乏严肃性。商业银行为了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要对绩效考核制度加以改进。

21博弈模型假设

商业银行管理者在做决策的时候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内外部影响因素,同样员工行为的产生也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为了便于分析并且不影响决策结果的情况下,本出以下假设:

假设1:博弈中只存在2个参与人:商业银行和员工,并且该两者都是理性经济人;

假设2:商业银行的决策和员工的行动在时间和信息上是一致的;

假设3:参与人在选择战略时,把对方的战略当作给定,不考虑决策对他人决策的影响;

假设4:员工有两种策略,即敬业和不敬业;商业银行也有两种策略行为,改进和不改进。

22博弈模型建立

根据上述假设,构造出商业银行和员工策略选择的博弈模型,见下表。

上表解释为:R表示员工工作敬业时为商业银行创造的价值;P表示商业银行对员工支付的工资,P>0;C表示银行员工敬业投入的花费;M表示商业银行改进策略付出的额外成本M,M>0;E表示商业银行改进绩效考核,银行员工获得额外的收益E>0,且E>C>0。假定M为沉没成本,长时间考虑P>M>0。

23博弈模型求解

对模型分析,商业银行改进绩效考核,银行员工的最佳策略是敬业策略;在商业银行不改进绩效考核的情况下,员工的最佳策略是不敬业。同样,员工选择敬业策略,商业银行的最佳策略是不改进;银行员工选择不敬业策略,商业银行的最佳策略是改进绩效考核。

以上分析表明该博弈不存在纯策略Nash均衡,但存在混合策略Nash均衡。

设商业银行采取改进策略的概率为a,则采取不改进策略概率为1-a;设银行员工采取敬业策略的概率为b,则不敬业概率为1-b。据此求出混合策略:

商业银行改进绩效考核获得的收益为U1=b×(R-P-M)+(1+b)×(-M);商业银行选择不改进策略收益为U′1=b×(R-P)+(1+b)×(-P)。

令U1=U′1,则可得b*=1-MP。

若员工敬业其获得的收益为U2=a×(P+E-C)+(1-a)×(P-C);如果员工采取不敬业策略,其收益为U′2=a×0+(1-a)×P。

令U2=U′2,则可得a*=CP+E。

所以模型的混合策略Nash均衡解是:a*=CP+E,b*=1-MP。即在混合策略Nash均衡情况下,商业银行以CP+E的概率选择改进绩效考核,员工以1-MP的概率选择敬业策略。

24结果分析

根据模型求解结果分析得出以下两点。

第一,其他条件不变,a和C呈正比例关系,和P以及E成反比。说明员工对工作敬业的投入花费越多,商业银行采取改进策略积极性也就越高;员工的工资和员工敬业所获得的额外收益越高,商业银行选择改进策略的概率就越低。

第二,其他条件不变,b和M呈反比例关系,和P成正比。即商业银行在改进绩效考核所需要的额外沉没成本越高,员工选择对工作敬业的概率越低;商业银行支付给员工的工资越多,员工选择对工作敬业的概率也就越高。

分析得出商业银行改进绩效考核和员工敬业度之间存在联系。商业银行推进绩效考核所需要的额外花费、对敬业员工的额外奖励都会直接影响到员工的敬业度。

3政策建议

根据前文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几点提高员工敬业度的建议:

第一,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商业银行进行绩效考核在考核目标的设置上应当具体、可行、准确、量化,从而做到全面、客观公正的判断。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体系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以及做好绩效考核指标的动态调整。

第二,加强考核过程中的沟通和反馈。绩效考核的设计要让全体员工参与其中、让员工参与监督。以往商业银行在绩效考核方面忽视了考核结果的反馈。商业银行应该对考核结果以恰当的方式反馈给员工,使员工明白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第三,绩效考核转变为全面性评价。绩效考核不仅仅是反映员工业绩的工具,更要有助于员工能力素质的提高和业绩的提升,建立业绩和行为能力并重的绩效考核机制。在考核过程中能够量化的要量化考核,不能够量化的要进行行为化考核。

第四,银行员工端正自身态度。提升员工敬业度方面,首先,需要员工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其次,员工应该注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技能,为更好完成组织任务不断学习。最后,员工需要平衡好与同事上级主管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冷媚企业员工敬业度影响因素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

[3]方来坛,时勘,张风华员工敬业度的研究述评[J].管理评论,2010,22(5):47-55

[4]曾辉员工敬业度评价与开发[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5]刘勇员工敬业度研究的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1):98-102

银行员工论文篇(7)

企业文化是国有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灵魂。搞好企业文化管理是国有商业银行不断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对于更好地发挥员工的主人翁作用,促进国有商业银行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离不开对自身历史文化的总结,这些年来,国有商业银行高度重视企业文化管理,各行都提出符合市场经济、顺应时代和自身特色的文化管理理念。为了更好地展现国有商业银行文化管理发展的脉络,本文从四个方面介绍国有商业银行的文化管理。

一、以管“事”为中心的传统企业管理时期

国有商业银行成立时都有很强的专业银行色彩,农业银行主要对口农村,工商银行主要对口工商业发展,加之我国体制的影响,国有商业银行在成立后的好长一段时间是政企不分的,长期存在官僚作风、长官意识的思想,从而在管理上也就形成了以管“事”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时期,在这个时期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物本观念突出,即侧重于对银行设备、固定资产等地管理;二是管理方式单一,即管理的对象总是只针对单一的当事人,对于管理问题的处理总是就事论事,不能把握全局,形成长效机制;三是经验管理为主,即管理决策主要是经验的、直观的、线性思维的决策。

这时期的国有商业银行十分重视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其目的就是想用周密的制度约束,从而实现管理目标。使得管理行为总是针对某一个管理因素实施,无论是对问题的揭示、分析、处理都是直观的线性思考,没有形成制度流程的约束,造成管理者的工作量很大、员工也不认同的局面。

国有商业银行传统管理方式为后来的现代管理奠定了基础,可以这样说,传统管理是“基础结构”,现代管理就是“上层建筑”。现代管理是传统管理的提升和延续。工商银行的信贷风险测评体系是会计原理、风险评估、资产评估、行为科学等作为理论基础的,真是百分百的现代管理。但是如果缺少科学合理的流程制度,缺少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度,缺少严密的监督机制,这套现代的管理模式能否奏效,恐怕没人敢持肯定的态度。事实上,开展现代管理并不意味着传统管理中的规章制度、操作方法、思考方式等内容就不需要了。其实不然,没有这一切成熟的传统管理的实施,就不可能有效开展现代管理。

二、引入思想政治工作的企业管理时期

国有商业银行建行时就都开展了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逐渐形成起来的一种优良传统,也是我国商业银行独有的管理方式之一。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员工是银行的主人,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中重视做好人的思想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国有商业银行思想政治工作要以诚待人,以理服人;耐心地进行思想教育和全心全意地关心员工,尽最大的努力为员工排忧解难;鼓励员工进行自我教育,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有计划、广泛地开展民主协商对话,在领导和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架起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友谊桥梁;开展多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采取大家喜闻乐见的方法,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全党全社会都关心、支持,配合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领导者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积极主动地践行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为员工创造良好的践行环境。

国有商业银行思想政治工作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密切结合经济工作一道去做,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工作方法。同志早年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结合经济工作一道去做,不能孤立地区做”。①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邓小平同志曾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的最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横下心来“始终如一地贯彻,始终地搞这件事,一切围绕着这件事。”思想政治工作理所当然地要服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生产力发展。国有商业银的思想政治工作围绕着银行的发展和经营来进行,这是一个不可动摇的原则。

国有商业银行要对员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从长远战略上说,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员工的头脑,坚持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培养共产主义理想和发扬共产主义作风,帮助工人阶级为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国有商业银行的员工应有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同时,也要认识到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行的经济政策与工人阶级的理想在方向上是相同的,但是也不能混淆二者。国有商业银行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十分重视这一点,例如,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出现和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同共产主义先进的道德观,显然是有很大差距的。我国商业银行就帮助员工正确处理道德建设同执行现行政策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主人翁精神,促进了银行的健康发展。

银行员工论文篇(8)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企业在市场中面临着众多竞争与挑战,我国的银行业也并不例外。为了提高竞争力,提高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客户,银行提出了许多的策略。基本而言,基层员工位于与客户接触的第一线,其服务的质量与效益决定了客户对银行的印象。因此,为了提高基层员工的服务质量与效率,绩效考核机制就被引进。虽然这一机制的使用使得员工工作各方面都得到提升,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其中的问题。论文就从分析银行业基层员工绩效考核办法存在的问题入手,希望能为众多银行业经营与管理者提供可行的经验。

一、我国银行业基层员工绩效考核办法存在的问题分析

基本而言,纵观我国银行业基层员工的绩效考核方式与策略,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绩效考核标准的制定忽略了银行员工的岗位

总的来说,银行业基层员工可分为销售、运行与专业三种类型,这就决定了虽然都从事银行业工作,但是工作的内容与性质不尽相同。但是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银行制定的绩效考核标准却忽视了这一特点,这就导致了绩效考核的效果与理论依据有所出入。

2.现阶段所采取的绩效考核办法对基层员工工作的关注点产生了误导

众所周知,现如今银行业对基层员工的绩效考核办法很多都是实行打分制。虽然这有助于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改进其服务态度,但是考核的最终结果更多的取决于银行主管以及客户群体的认同。这就导致了一些基层员工过分注重与银行主管与群众的关系,而忽略了真正工作的内容。也会对一些人际关系方面有所欠缺的员工产生消极影响。

3.绩效考核方法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在银行业中,对基层员工的绩效考核所采取的方法一般以定性指标为主要依据。这样一来,银行主管只注重员工的工作业绩,而忽略了其思想品德与行为、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另外,对于基层员工的评价,也会导致前文所述的情况,可能出现根据关系进行打分评价的状况,在印象、关系方面产生不同的结果,其最终结果有失公平性。

二、改善银行基层员工绩效考核办法的几点建议

1.科学合理的规划银行员工作业

针对前文所提及的情况,银行应该重新规划员工的业务种类与流程,重新考虑流程中的增值作业以及非增值作业,将原先无用的一些非增值作业剔除。需要注意的是,在对业务种类进行划分的时候要保持一个合理的度,既不能范围太大也不能过分细致。在这样的基础上,可以将基层员工从事的相关作业流程与步骤整合成一个整体的逻辑作业。同一工作性质的员工将会仅负责相应的作业,承担固定的责任。银行就可以根据员工是否落实工作责任进行业绩考核。为了便于考核与管理,银行必须对每一员工进行编号,随后通过特有的信息统计记录系统将员工业务工作完成的效率、质量进行统计。

2.利用平衡计分卡,综合定量和定性指标

平衡计分卡的优势在于综合了定量与定性指标,从财务、客户、学习成长以及内部运营几个方面对员工进行考核。银行基层员工仅仅对银行业务的某一流程负责,从平衡计分卡方面考虑,其财务指标仅仅涵盖了员工从事某一特定工作的定量指标类型,其业绩考核的标准就仅仅涉及到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与业绩等。而定性指标则包括客户、学习成长以及内部运营三个方面。这样,通过客户对员工工作满意度打分,银行员工之间互相打分、银行主管对员工工作、专业技能的掌握以及提升进行打分等,就能对员工的绩效就行科学有效的统计。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根据平衡计分卡的框架内容,绩效考核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银行业务和推出的产品即使调整。

3.针对不同员工工作类型确定考核指标

前文提到,银行员工工作类型可划分为运行、专业以及销售三种。因此银行需要对于这三类员工制定相应的考核定量标准。运行类员工工作指标由服务时间、客户

诉量以及工作时差错率组成;专业类则包括销售业绩以及业务操作的工作量;而销售类员工主要负责销售,所以销售量是其定量考核的主要指标。确定每一类员工工作类型及其考核定量标准后,还需要以科学的方法进行计量。否则即使正确划分归类每一工作类型也毫无意义。

4.建立每一员工的平衡计分卡,并合理制定积分权重

前文提到,对于基层员工的绩效考核可以综合定性与定量两种指标。鉴于定量指标易于量化,因此可以为每一员工建立平衡计分卡。对于定量指标来说,因为可以提现基层员工工作的特点,方便量化,因此可以根据多劳多得或者营销收益的理念;而定性指标具有普遍性,适用于从事不同岗位职责的员工。对于定量与定性指标的权重问题,也需要慎重考虑。一般来说,定量指标的性质决定银行在设定其权重时,可以适当提高,而定性指标也并不能因定量指标的提高而过分下跌。基本而言,定量与定性指标的权重可以以6:4的比例进行设置。

总结:

综上所述,只有充分认识到现阶段我国银行业基层员工绩效考核方法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才能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便真正发挥绩效考核机制的重要作用。另外,银行业的经营管理者也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从基层员工基本需求出发,真正制定能够激发员工积极性的绩效考核办法与机制,才能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银行的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力,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 李健. 湖南移动通信工程有限公司员工绩效考核体系改进研究[j]. 湖南大学硕士论文. 2010(01)

[2] 徐延利;冯英浚;赵辰光. 基于绩效评价的管理有效性测算方法[j]. 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 2009(08)

[3] 马福山. j银行l分行基于平衡记分卡的绩效考核研究[j].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2009(12)

银行员工论文篇(9)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企业在市场中面临着众多竞争与挑战,我国的银行业也并不例外。为了提高竞争力,提高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客户,银行提出了许多的策略。基本而言,基层员工位于与客户接触的第一线,其服务的质量与效益决定了客户对银行的印象。因此,为了提高基层员工的服务质量与效率,绩效考核机制就被引进。虽然这一机制的使用使得员工工作各方面都得到提升,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其中的问题。论文就从分析银行业基层员工绩效考核办法存在的问题入手,希望能为众多银行业经营与管理者提供可行的经验。

一、我国银行业基层员工绩效考核办法存在的问题分析

基本而言,纵观我国银行业基层员工的绩效考核方式与策略,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绩效考核标准的制定忽略了银行员工的岗位

总的来说,银行业基层员工可分为销售、运行与专业三种类型,这就决定了虽然都从事银行业工作,但是工作的内容与性质不尽相同。但是通过调查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银行制定的绩效考核标准却忽视了这一特点,这就导致了绩效考核的效果与理论依据有所出入。

2.现阶段所采取的绩效考核办法对基层员工工作的关注点产生了误导

众所周知,现如今银行业对基层员工的绩效考核办法很多都是实行打分制。虽然这有助于提高员工工作效率,改进其服务态度,但是考核的最终结果更多的取决于银行主管以及客户群体的认同。这就导致了一些基层员工过分注重与银行主管与群众的关系,而忽略了真正工作的内容。也会对一些人际关系方面有所欠缺的员工产生消极影响。

3.绩效考核方法缺乏一定的科学性

在银行业中,对基层员工的绩效考核所采取的方法一般以定性指标为主要依据。这样一来,银行主管只注重员工的工作业绩,而忽略了其思想品德与行为、工作能力等方面的表现。另外,对于基层员工的评价,也会导致前文所述的情况,可能出现根据关系进行打分评价的状况,在印象、关系方面产生不同的结果,其最终结果有失公平性。

二、改善银行基层员工绩效考核办法的几点建议

1.科学合理的规划银行员工作业

针对前文所提及的情况,银行应该重新规划员工的业务种类与流程,重新考虑流程中的增值作业以及非增值作业,将原先无用的一些非增值作业剔除。需要注意的是,在对业务种类进行划分的时候要保持一个合理的度,既不能范围太大也不能过分细致。在这样的基础上,可以将基层员工从事的相关作业流程与步骤整合成一个整体的逻辑作业。同一工作性质的员工将会仅负责相应的作业,承担固定的责任。银行就可以根据员工是否落实工作责任进行业绩考核。为了便于考核与管理,银行必须对每一员工进行编号,随后通过特有的信息统计记录系统将员工业务工作完成的效率、质量进行统计。

2.利用平衡计分卡,综合定量和定性指标

平衡计分卡的优势在于综合了定量与定性指标,从财务、客户、学习成长以及内部运营几个方面对员工进行考核。银行基层员工仅仅对银行业务的某一流程负责,从平衡计分卡方面考虑,其财务指标仅仅涵盖了员工从事某一特定工作的定量指标类型,其业绩考核的标准就仅仅涉及到工作质量、工作效率与业绩等。而定性指标则包括客户、学习成长以及内部运营三个方面。这样,通过客户对员工工作满意度打分,银行员工之间互相打分、银行主管对员工工作、专业技能的掌握以及提升进行打分等,就能对员工的绩效就行科学有效的统计。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根据平衡计分卡的框架内容,绩效考核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根据银行业务和推出的产品即使调整。

3.针对不同员工工作类型确定考核指标

前文提到,银行员工工作类型可划分为运行、专业以及销售三种。因此银行需要对于这三类员工制定相应的考核定量标准。运行类员工工作指标由服务时间、客户投诉量以及工作时差错率组成;专业类则包括销售业绩以及业务操作的工作量;而销售类员工主要负责销售,所以销售量是其定量考核的主要指标。确定每一类员工工作类型及其考核定量标准后,还需要以科学的方法进行计量。否则即使正确划分归类每一工作类型也毫无意义。

4.建立每一员工的平衡计分卡,并合理制定积分权重

前文提到,对于基层员工的绩效考核可以综合定性与定量两种指标。鉴于定量指标易于量化,因此可以为每一员工建立平衡计分卡。对于定量指标来说,因为可以提现基层员工工作的特点,方便量化,因此可以根据多劳多得或者营销收益的理念;而定性指标具有普遍性,适用于从事不同岗位职责的员工。对于定量与定性指标的权重问题,也需要慎重考虑。一般来说,定量指标的性质决定银行在设定其权重时,可以适当提高,而定性指标也并不能因定量指标的提高而过分下跌。基本而言,定量与定性指标的权重可以以6:4的比例进行设置。

总结:

综上所述,只有充分认识到现阶段我国银行业基层员工绩效考核方法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才能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便真正发挥绩效考核机制的重要作用。另外,银行业的经营管理者也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从基层员工基本需求出发,真正制定能够激发员工积极性的绩效考核办法与机制,才能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银行的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力,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 李健. 湖南移动通信工程有限公司员工绩效考核体系改进研究[J]. 湖南大学硕士论文. 2010(01)

[2] 徐延利;冯英浚;赵辰光. 基于绩效评价的管理有效性测算方法[J]. 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 2009(08)

[3] 马福山. J银行L分行基于平衡记分卡的绩效考核研究[J]. 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 2009(12)

银行员工论文篇(10)

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定义

在中国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中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并指出操作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即由于人员违规操作、系统故障、程序不合理、自然风险等发生的欺诈、失误事件从而产生了败坏银行名誉、罚款、资金损失等恶劣影响。

二、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现状

首先,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的丑闻频发,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几乎每年都会发生一件甚至更多的损失金额巨大、影响极其恶劣的操作风险事件。以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为代表的操作风险案例发生比率最高,损失金额最多。其中内部欺诈的发生率及其所造成的损失金额均高于外部欺诈。

张欣杨(2004)所总结的174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中,商业银行内部欺诈所占比例最高,达到56.3%,排在第二位的是外部欺诈,所占比例高达19.6%。不论是商业银行内部欺诈还是外部欺诈,都是由于诚信缺失所导致的。从上表可知,内部欺诈和外部欺诈损失事件之和所占比例为75.9%,由此可见诚信对于解决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问题买的重要性。另外一个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客户、产品以及商业行为,占总体损失事件的16.1%。其他三项事件所占比例均在5%以下,出现概率较小,且影响相对不大,这里不再赘述。

三、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分析

1.从业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从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可以看出,普通员工风险意识十分薄弱,法制观念淡薄,违规操作事件时常发生,不少员工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给银行带来操作风险,也没能认识到自己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错误地认为操作风险防范只是风险管理部门的事。

2.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我国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存在严重弊端且长期以来未能得到有效改善。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银行业占据统治地位,但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虚位,容易导致银行内部的高级管理人员利用政府产权控制力的薄弱而成为银行事实上的所有者。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层次过多,职能不明确,容易产生各部门重复控制的情况。

3.银行外部监督缺乏,相关监管法规缺失

监督人员配备不足,监管力量薄弱。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发展迅猛,营业网点广布,但是相关的监管措施却没有及时跟上。由于人员紧张,有的营业点监管员配备不足,有的甚至一身兼多职,监督无法到位。同时,还存在监管措施落后,监管法规不完善,隐瞒操作风险问题等现象,使得目前的监管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

四、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防范对策

1.加强银行内部控制建设

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地防范、管理操作风险,是解决操作风险问题的重要手段。具体措施主要有:第一,加强银行内部控制管理文化建设。加强员工对操作风险问题的认识,增强风险内部控制意识,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第二,建立内部控制评价制度,设立独立的内部监督部门,确保内部监管的有效性、权威性。对于积极响应管理规定的部门给予奖励。

2.完善现有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大多是“总行―分行―支行―分理处”的直线组织结构,层级关系复杂,操作风险管理难度极大。这就要求我国的商业银行要完善现有的操作风险管理体制,健全操作风险的组织结构,对应着我国商业银行的直线组织结构设立风险控制委员会、操作风险控制管理委员会等对各个层级实行垂直化管理,逐级隶属。

3.提高商业银行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

在前文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发生事件划分中,大部分的操作风险事件都和人的因素直接相关,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事件发生率最高的是内部欺诈,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内部员工的职业素质水平对于解决操作风险的重要性。商业银行应该以人为本,全面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的教育、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员工对操作风险的认识,正确理解操作风险的涵义;加强员工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和法纪观念等在内的综合性教育,培养员工高尚职业道德情操。

参考文献:

[1]侯训义,郝文刚,张吉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特征分析及政策建议――基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调查结论的再分析[J].济南金融,2007(6).

银行员工论文篇(11)

中图分类号:F8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0270-01

中国加入WTO后,金融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快,外资银行进入后已经在市场、客户与从业人员等多个方面对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在内的所有中资银行构成压力,城市商业银行面临十分严峻的考验。。服务营销在商业银行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服务营销人员素质的提升显得越来越重要了。现代培训理论研究成果显示,培训是使企业人员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从而改变原有的行为方式和工作态度的重要途径,通过人员素质提升可以提高企业业绩、促进企业走向成功。

城市商业银行在资本规模、市场竞争能力、公司治理和管理能力及人才储备方面都存在着不足,增强银行的竞争力,关键是提高银行自身的素质,而人的因素是构成银行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营销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通过提高服务营销人员的素质是提高银行的素质的重要手段。

一、商业银行服务营销培训存在的问题

银行不重视培训从我国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的现状来看,服务营销培训状况不容乐观,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服务营销培训项目与内容脱离实际,产生培训无用论。在前期进行的商业银行调查中,我们发现,89.77%的职员认为培训十分必要,但培训后对于自身的影响中,认为作用十分明显的仅占10.17%。这是因为,一些银行在进行培训时只注重培训形式,不能真正了解员工的需求,照搬其他银行的培训方案,培训内容与实际联系不紧密,培训的方式比较单一,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培训无用的情况。

(二)服务营销培训资金投入不足。在一些商业银行中还认为培训是一项昂贵且得不偿失的活动,认为把钱花在培训上很难马上见到回报,更多的把员工的素质寄托于高学历,在预算上尽可能地削减培训费用。没有资金保障,培训效果难以实现。

(三)服务营销培训尚不规范。一些培训随意性较强,没有专门的培训管理制度,缺乏规范的培训指导,培训讲师临时选择。

(四)服务营销培训缺乏创新性。首先形式陈旧,一些培训依旧以课堂式教学为主,单纯进行理论灌输。讨论式、实战式的培训形式还没能普遍运用,特别是对一些新员工的培训,紧紧是从学校课堂的学习转成工作单位的课堂学习,不能真正从培训中感受真实的从业场景。

之所以存在这些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我国银行才刚刚步入现代市场经济,成长历史还相当短暂,在培训管理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过培训要做到快速而有效的改变员工工作和学习状态,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增强竞争能力,更大的发挥员工的潜力,开发员工的潜能,让员工在这样的激励氛围中实现自我价值和银行目标而积极工作,从而增加城市商业银行的吸引力。培训能否实现上述目标,培训方法的改变和培训的质量提高已经是重要的课题。

二、商业银行服务营销培训体系要分层递进,注重培训效果

根据商业银行自身特点,设计培训体系,包括培训目标、培训方案及培训效果评价,内容要分层递进,例如新进服务营销人员定向培训项目,可以包括银行首要产品、人际关系技能、团队建设、聆听技能、信息沟通、授权、管理变化、安全常识、产品知识、全面质量管理、公共演讲技能、演示技能、压力管理、目标管理、信息管理系统、推销技能、组织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大众心理学、追求卓越心态、银行相关法律知识、员工行为规范等等。

为了达到培训目标,扩大培训成果,培训活动要随时进行评价,不仅要对学员的学习成效评价,而且还需对培训的成果进行评价。培训效果评价,则是对培训效能发挥程度或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科学分析、比较、综合、判断的过程。许多银行都认为对培训结果进行评价的难度很大,尤其是对态度是否改善上,如沟通技巧、领导能力的评价,难度很大,但评价又是培训重要性的最具说服力的证明和未来培训进一步改善的依据。银行职员的学习效果,主要有培训后知识、技能,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变化状态。虽然并不是所有的都需要量化,但尽量应用量化的方法来进行考核。

三、商业银行服务营销培训的几点建议

为了解商业银行员工对服务营销培训的需求及要求,以黑龙江省部分银行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为商业银行服务营销培训提出建议,从而使商业银行通过人的因素提高自身竞争实力。

(一)服务营销培训内容要适应银行发展的需求培训内容要具有针对性,要与实际接轨,在调查中58.8%的员工希望得到营销能力的培训,对于财务管理与分析的内容也是一个热点。分析可见对于与自身相关密切的内容员工们兴趣浓厚。培训内容不仅是技能培训上,还应该涉及现代前沿科技知识的学习和职工智能的开发。要紧密联系实际,形成双方良性互动。还要了解员工曾接受培训的情况以免培训内容重复,无法达到培训的目的。

(二)服务营销培训的方式要创新必须改变你说我听,填鸭式的传统培训模式。这种老化的方式导致参加培训的员工对培训缺乏兴趣很难取得很好效果。培训还可以根据员工的基本状况选择培训方式,,互动、讨论式的教学方式灵活、生动、活泼,易于被员工接受。当然还要注意个别员工的需要,要体现出层次性、多样性。

(三)员工培训的教师素质要提高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目前银行员工学历水平较高,以该行为例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占91.4%,对于培训教师的理论水平有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实践能力更要提高,目前金融产品和业务日新月异,作为金融院校的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校最好能够为教师开展实践调查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使教师大致了解目前银行乃至金融行业的发展变化,避免纸上谈兵。

参考文献:

【1】唐昕,张伟.培训项目质量管理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2:252-253.

【2】朱磊.如何建立有效的员工培训评价体系[J].饭店现代化,2009,6: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