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汽车设计毕业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17 18:02:46

汽车设计毕业论文

汽车设计毕业论文篇(1)

产品分析:汽车连杆油封盖如图1所示,材料为08Al,料厚1.5mm。零件尺寸精度高,为保证密封,内表面要求光亮平整,为方便装配,端口内外均倒角。对于倒角国内厂家大都采用金属切削加工成形,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低,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本设计采用冲压成形。

图1汽车连杆油封盖

2工艺分析及计算

2.1冲压工艺分析

(1)制件材料塑性较好

对拉伸、成形比较合适。

(2)对于制件端口倒角,从工艺上首次提出利用冲压成形。如果坯件端口平齐,端口倒角可以利用冲模镦角成形,但由于板料具有方向性和凸、凹模之间的间隙不均等原因,拉伸后的工件顶端一般都不平齐,为保证端口平齐需要增加修边工序。

镦角采用冷镦挤压成形,而工件端口内外都需镦角,如在同一道工序上实现则出件困难,需分成两道镦角工序。

(3)从制件形状看,属阶梯形拉伸件。阶梯形件的拉伸与圆筒形件的拉伸基本相同,其主要考虑的问题是阶梯件是否可以一次拉成。

毛坯尺寸计算采用一种新的方法,按拉伸件体积不变原则,毛坯直径D按如下公式计算:

式中:T———材料体积

t———材料厚度。

按图1可计算得:D=70.9mm,毛坯相对厚度为t/D×100=(1.5/70.9)×100=2.1,按小阶梯直径得拉伸系数为m=(24+1.5)/70.9=0.36,查表得相应筒形件极限拉伸系数为0.50,前者小于后者,可以判断不能一次拉伸成形。

小阶梯直径与大阶梯直径之比d2/d1=24/49=0.49,接近极限拉伸系数0.5,按阶梯形件的多次拉伸原则,先拉出小阶梯法兰件。考虑到直接在壁部修边会使模具结构复杂,成本高,不易操作,在小阶梯法兰件上修边,然后将法兰翻边拉伸大台阶,以保证端口平齐。

(4)制件尺寸精度、同轴度要求高,内表面要求光亮平整,且圆角R0.5、

汽车设计毕业论文篇(2)

一、引言

随着我国家用轿车市场的开放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汽车工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支柱产业之一。汽

车人才紧俏,汽车业用人量增长明显,所需各类从业人员数量巨大,汽车研发、制造、机电等技术类人才更是捉襟见肘,科班出身、有工作经验者成为各用人单位竞相争抢的对象。

但由于目前不少高校的汽车本科专业教学模式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理论课的讲授,轻视实践课的教学;还使用着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教材,课程内容与生产实践相脱节,学非所用,学非所需,知识与能力联系断裂,培养出的学生无法适应生产一线的要求。虽然汽车企业急需科班汽车人才,但目前部分普通高校汽车本科专业学生的教学模式却让不少企业不太满意,这就出现了企业人才难寻,学生就业困难的尴尬局面。

因此,普通高校汽车本科专业教学模式急需进行改革,以适应我国现代汽车工业高速发展的人才需求,而探讨我国普通高校汽车本科专业的教学改革就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汽车本科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目前中国汽车企业正进入大规模的研发投入期,无论是上海通用这样的合资企业,还是哈飞、长安、奇瑞等国有企业,乃至吉利等民营企业,都迫不及待地进行“自主研发”和“自主设计”。这就要求汽车本科专业的学生具有研发和设计能力的素质,掌握扎实的汽车理论基础。但由于传统的课堂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枯燥乏味,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应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

1.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应有机地结合起来

汽车专业的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它的教学模式要与汽车专业的特点相适应。例如,《汽车构造》这门课程,其内容主要是针对汽车实际结构讲解汽车各种装置的作用、要求、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而目前学生大多对机械结构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因此,《汽车构造》课程应采用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结合、课内授课与课外多途径加强理解并举、实践教学辅助理论教学的方法进行。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设计原理及零部件的功能介绍为主,很容易产生理解困难的现象。例如,在差速器原理学习的时候,教师讲解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讲明白两侧车轮转速与主减速器从动锥齿轮转速之间的关系,而将课堂教学在实验室的多媒体教室进行,在讲完汽车差速器的构造、工作原理后,学生能够立即进行实验,通过现场演示:第一,出现差速时,从动锥齿轮和差速器壳一起如何带动差速器行星轮系统进行公转;第二,可以清楚地看到行星齿轮系统在两侧车轮阻力矩不平衡的情况下如何实现自转。这样便于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过程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过程,从而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的目的,形成理解和记忆的良性循环,同时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2.运用汽车整车教学软件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主要结合板书、投影与教材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板书占用了较多的课堂时间,教材内容一般滞后于现代汽车技术,且教材更新的速度较慢,要想及时将汽车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显得比较困难。可喜的是目前大多学校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选用大量结构简图、彩图、三维图、视频动画等,教学内容和信息量明显增加。为了更好地提高上课教学质量,我校引进景格汽车整车教学软件,系统以现在流行的大众车系的宝来、丰田车系的花冠为典型,对整车各大总成如发动机、变速器、空调、ABS、电气、动力转向等进行基本结构、原理的介绍。例如,系统介绍花冠汽车1ZZ发动机各总成的基本结构,包含活塞连杆总成、机油滤清器总成、水泵总成、机油泵总成、油底壳总成、曲轴总成、气缸体总成、气缸盖总成、发电机总成、起动机总成、进气歧管总成、前盖总成、排气歧管总成、气缸盖罩总成、VVT-i结构、总体结构等。系统采用三维虚拟方式表达各总成的零部件和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对各总成及零部件可进行放大、缩小、旋转、移动等,学生运用此软件进行各总成的装配。这样,配套教师的教案,全方位地介绍了发动机的组成结构和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容易,记忆效果大大增强,提高了学习兴趣,情绪高昂,课堂效果显著提高。

(二)建立校内汽车教学实习基地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实习是理工科专业,尤其是汽车专业本科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前一个必不可少的实践过程。通过实习,学生了解了汽车的生产流程,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理论教学的继续、深化和检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按照传统做法,学校一般安排有限几次实验,此外就是校外实习,以班为单位,集体到一个单位实习。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此举有其独特的优点,对培养专业人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性质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大中型企业的效益大不如前,所以对接收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下降,有些是靠校友的关系在维持着。即使有些企业同意学生去实习,但具体负责指导的基层班组也缺乏积极性,工人师傅不愿意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高。由于企业自动化水平提高,学生去实习只限于参观实习,很快会失去兴趣,导致实习质量降低。

为了解决这些校外实习出现的问题,弥补校外实践教学的不足,我们必须花大力在学校内建立汽车教学实习基地。具体实施改革方案如下:

1.选择切合实际的实践项目

人才培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的需求,服从于汽车产业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同样,实习项目所完成的工程实践训练应该是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便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尽快适应。

因为经费紧张和各方面的原因,高校不可能建立类似企业生产汽车的流水线,但我们可以在实习基地进行实训设备(整车)改造及制作,购置一些汽车诊断仪器和维修设备,购买一些报废的车辆。这个实习基地可以是开放性,包括时间开放、专业开放、设备开放,学生可以自由组成5―6名的实践小组负责一辆车。学生对报废车辆进行诊断和维修,使其成为整车性能良好的车辆。同时能够对现在的车辆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这对学生未来的汽车设计工作奠定了基础。具有这样工程实践性的实习项目,一方面能使学生对整个汽车的结构、工作原理的认识有质的飞跃,认识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将理论与实际进行有机联系的同时,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

普通高等工科教育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而这一任务的完成和质量的保证都需要有一支指导能力强的实践教学队伍做保证,也就是指导教师既要有较高学术和教学水平,又要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才能胜任这项工作。在“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实习基地主要采取专兼结合两条途径。

(1)专职教师由有生产一线实践经历和大学专业理论教学经验的人员组成。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不断地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工作,专职教师具有了较高理论水平和工程实践经验。同时,高校应制定有相关政策,积极鼓励基地的专职教师走出去,面向企业,面向生产,主动开展科技服务,承担科研项目。我校已经和科新机电、蓝星机械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利用寒暑假时间分批配送我院教师进行工程实习,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开发产品,转化科研成果,使教师自身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同时丰富教师的工厂实践经验。

(2)兼职教师是从企业中聘用的高级技术人员,他们是各方面的专家能手,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极强的专业技能。我校目前正和上海龙创汽车设计有限公司洽谈,希望他们到我校进行汽车设计培训,通过他们可以把当今最新科学技术和信息传递给学生,为实践教学注入活力,同时也可使学校及时、准确地把握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趋势,搭起学校到企业这座桥梁,使学生到用人单位后能及时适用工作岗位的需要,提高就业能力。

(三)毕业设计环节时间应做调整

毕业设计是汽车工程专业教学中的最后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学生要在毕业设计期间综合利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所学的知识,锻炼和培养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毕业设计也是学生即将完成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在学生由学校走上社会的关键时刻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然而近几年学生就业去向呈现多元化趋势,传统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面临新的问题。

现在的就业不像以前统一分配,而是进行双向选择,而且近年来,在各大高校都存在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再加上世界金融危机,许多公司经济不景气,都在裁员,这对2009届毕业生更是雪上加霜。在毕业设计期间,许多学生到处忙于参加各种招聘会找工作,有些单位要求学生在第8学期就要到单位实习等,影响了学生的毕业设计的积极性,使学生长期无法在学校内,常出现指导老师找不到学生的情况。即使在学校的学生也无法静心做毕业设计,这样就无法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如何对其进行改革,使其适应形势的发展,从而有利于人才的培养,我们必须对毕业设计教学环节进行改革。

针对这样的问题,可尝试着将学生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时间提前到第7学期初开始进行,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始做设计。这样,学生在第8学期期间就可以自由安排,根据自己的需要合理地利用好时间。例如,有部分学生对汽车销售感兴趣,毕业后从事汽车销售的工作,那么在这个期间就可以安心地在单位实习,锻炼自己,积累经验。或者,有些学生想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就有时间参加一些技能培训和社会实践经验,又或者想留在学校里继续做设计的,可以和教师一起作项目研究,等等。形式多样化,但目的都是使学生根据自身发展的特点,适应社会

的发展。

三、结语

结合汽车专业的教学特点,将课堂教学环节和相应的实验环节两者合而为一,在校内建立实习基地,将理论教授与操作实践有机地结合,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对学生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时间作相应合理的调整,能使教学工作更适应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赵文兵,柴旺兴.校内电工电子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10).

[2]白丽平,刘建强,伍乃骐,郭钟宁.大学工科专业生产实习方式的探索和思考.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3.

汽车设计毕业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246-02

1.引言

汽车产业关联性强、系统性强,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企业和相关科研机构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全国各个高校纷纷开设汽车类专业,为社会培养汽车人才。我校也开设了汽车类专业,并成立了汽车学院。

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为各个高校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传统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1,2]是在学生在校四年的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进度的需要穿插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而由于目前多数实习都是到汽车企业参观,完全流于形式,学生兴趣不高,也得不到实践锻炼,长此以往,学生的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脱节,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缺乏实践创新能力,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没有优势,毕业后甚至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这给各个高校敲响警钟,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各个高校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2.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

汽车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汽车类各专业应当特别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具体形式多种多样,根据一些国内外高校办学情况,我们应当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对一些重要的专业课程,增加实践环节的设置,如动手实验、课程设计和综合实验等。并且对学生全天候开放实验室,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完善实验教学条件,为学生学习服务,培养和巩固学生的专业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工科专业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指导老师应该重视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内容的选定,摈弃传统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闭门造车的方式,而由指导老师因地制宜,根据各个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来来确定课题,具体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其一,以实验室现有的某一具体的车型或零部件为研究对象,由学生先动手将其结构进行拆装,熟悉其结构和工作原理,然后再查手册,进行相应的设计计算,并利用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和二维建模,甚至还可以对其结构进行适当改进,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身的创新能力;其二,创造条件让学生到校外进行毕业设计。由学生自行联系汽车企业或由学校联系企业,由企业的技术人员和校内老师共同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毕业设计题目可以结合学生自身实习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学生和两方的指导教师定期交流[3],这样不仅使得毕业设计更有实际意义,而且可以使学生提前完成由学生角色向社会人角色转变[4],学生可以在毕业前就能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有利于其毕业后更快更好的进入岗位角色。另外,对毕业设计的时间也可以做适当的调整,在大四上学期就可以确定各个学生的毕业设计内容,然后由学生自己合理安排毕业设计时间,自行解决考研、找工作与毕业时间冲突的问题,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3.搭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

汽车类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尤其对于我校应用型本科来说,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更是一个重要的目标。以往的各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各课程的实践环节基本基本都是简单的课程实验,且学时有限,很难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统一。在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过程中,学生缺乏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提高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汽车工程实训中心可以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搭建平台,多渠道、广泛地开展创新活动和创新实验。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相关的大赛,如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中国本田节能竞技车大赛、中国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学生通过设计、制作参赛车辆,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为使学生成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受企业欢迎的汽车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打好基础,同时充分体现我校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定位要求。

4.推行“优秀本科生导师制”

由治学严谨、学术造诣深且责任心强的教师来担任优秀本科生导师[5],采用导师与学生双向选择的机制,导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特长、兴趣爱好等的基础上,制定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安排学生参加自己的科研工作,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校外校内的竞赛和创新大赛,如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等,并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撰写科研论文或申报成果,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5.探索与校外企业联合培养模式

盐城乃至整个江苏的汽车整车企业和零部件企业数量很多,和为了更有针对性的培养人才,可采取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模式,企业可以在大三大四的学生中选定有意向的学生提前重点培养,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这样可以更好更快的适应岗位要求。学生可以利用各个假期或其它自由时间去企业实习,其毕业设计直接在企业完成,由企业根据其具体情况来给学生制定课题,采用企业主要负责、学校老师协助的方法,这样企业、学生和学校可以实现三方共赢。

6. 结束语

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大学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改革实践教学环节、搭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平台、推行“优秀本科生导师制”和探校外企业联合培养等是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始终注重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文孝霞,杜子学,孙庆. 我国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思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5):108-109,113.

[2]戴跃侬. 加强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2005(8):43-44.

[3]严运兵,张光德,杨启梁. 车辆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1(3):54-56,59.

[4]董婷婷,邢艳秋,赵树朋. 加强校企合作,培养汽车类创新型人才[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1 (2): 150-152.

汽车设计毕业论文篇(4)

1、依据:时尚是有艺术品位的生活,时知务也,尚在品质!时尚一族的生活是艺术化的,所追求的生活随着时间的变化也会不断的提高的,但不变的是一直在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为了满足这一人群的需要,时尚产品也在不断的更新,向更高的品质发展。

概念车可以理解为未来汽车,汽车设计师利用概念车向人们展示新颖、独特、超前的构思,反映着人类对先进汽车的梦想与追求。概念车往往只是处在创意、试验阶段,也许永不投产。与大批量生产的商品车不同,每一辆概念车都可以摆脱生产制造工艺的束缚,尽情地夸张地展示自己的独特魅力。时尚一族这个人群在未来的社会中,随着生活水平和精神追求的提高将会愈来愈庞大。为了满足这一人群的旅游出行进行交通设计是又必要性的。

概念车的最大功能就是发现与引导这些变化的方向。肯奥库亚马说过世界在变,汽车在变,在今后的10年到20年内会变得很剧烈。交通工具也要随着这种变化不管更新、改变。未来概念车的设计可以推动我们的交通发展,解决很多我们生活中现有的一些问题,使我们未来的出行、旅游更加方便。

天马行空、随心所欲在设计中不再是不切实际,对于概念车的设计天马行空的创意和随心所欲的想象已经成为一种珍贵财富。舞动的概念、迸发的理念塑造了经典概念车的楷模。概念车体现了汽车设计师的灵感和风格,概念车甚至不受量产车的条件限制,可任意采用未经充分验证的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计,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针对时尚一族的概念车设计需要打造出时尚、艺术、高品位的产品,因为品质与美是要艺术的手法去塑造,艺术提高品位,艺术是脱俗的,出类拔萃的;时尚是高尚的,时尚离不开艺术,艺术可以创造时尚。

2、意义:时尚赋予人们不同的内涵和神韵,带给人的是一种愉悦的心情和优雅、纯粹与不凡感受,能体现不凡的生活品味,精致、展露个性。人类对时尚的追求,在精神上的或是物质上的追求都促进了人类生活。

概念车是汽车中内容最丰富、最深刻、最前卫、最能代表世界汽车科技发展和设计水平的汽车。概念车是时代的最新汽车科技成果,代表着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因此它展示的作用和意义很大,能够给人以启发并促进相互借鉴学习。因为概念车有超前的构思,体现了独特的创意,并应用了最新科技成果,所以它的鉴赏价值极高。概念车也是艺术性最强、最具吸引力的汽车。

针对时尚一族未来型概念车的设计,将会改变未来生活的方式,改变时尚潮流的走向,引领未来生活中交通方式的发展方向。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1、国内概况:中国概念车设计的起步较晚,1999年在上海国际车展,中国以吉祥动物麒麟为名的第一款概念车吸引了世人的目光,这是第一辆由中国人设计,在中国制造并面向中国市场的经济型汽车。稚嫩的车型,俗气的颜色,平平的参数是人不得不感慨中国汽车设计的落后。但是他最大的意义就是唤起了中国概念车的设计。

2003年的鲲鹏是中国感念车的一个亮点。终于有了对外形和颜色的思考,但是不得不说造型依然很丑。虽然不足还有很多,但是鲲鹏对所在微型车细分领域的全新探索,演练了低成本构造,泛亚以每两年一辆概念车的速度成长,这使得中国汽车厂商在目睹这一个又一个的中国概念车之后开始醒悟,中国需要概念车的设计。

2、国外概况:国外概念车的设计尤其是欧美国家的概念车设计较为成熟,不论技术上、造型上、色彩搭配上、还是使用方式等创新都处在世界的前端。

发展趋势:

趋势一:传统车型分类被打破交叉车型成趋势。如今越来越多的车型打出了交叉车型的概念。如大众概念车ConceptA亮点:运动轿车与SUV的结合;斯柯达概念车Yeti亮点:SUV、轿车、旅行车等集于一身。

趋势二:传统能源殆尽新能源汽车代替。能源问题是目前汽车技术的最大课题,其也直接影响到节能、环保等一系列技术。如雪佛兰Sequel氢燃料电池车亮点:最先进的氢燃料电池车型;福特Reflex柴电混合动力概念车亮点:利用太阳能的柴油电力混合动力。

趋势三:打破汽车结构的未来智能行走机器。设计师们不满足于这些传统汽车概念,他们需要打破常规的、面向未来的智能行走机器。如丰田全新未来概念车Fine-T亮点:智能交通下的未来车。

趋势四:个性化的突破设计。外形设计的突破性,是一款概念车的基本要求。如雷诺Zoe概念车亮点:不对称的车门设计;福特iosis概念车亮点:奠定福特未来风格的雕塑感设计

三、研究内容及基本思路:

1、研究内容:

造型上,整车为流线型设计,考虑空气力学,要有效地减小风阻,车体设计时尚前卫,动感活力,遵循简约主义的同时又要凸显个性。整车将采用仿生学进行形态设计,将会运用一些中国传统元素穿插在设计之中。把中国风贯彻在在设计中,要体现原创性。

结构上,整车为两厢设计,发动机中置,车门为门上旋打开方式。车型初步定为跑车类汽车。

材料上,材料主要以环保型材料取代钢铁和塑料,可能采用碳纤维,不过更多的将会使用采用铝或者钢这样的常见材料。

色彩上,定位人群为时尚一族,因此选用较亮丽的彩色,多种配色方案。

人机上,考虑人与机器的关系,遵循人机工程学。

2、基本思路:

打造一款时尚的未来型概念跑车,形态上拥有张力,在年轻的90后上寻找灵感,根据时尚的90后们的喜好来进行设计。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研究90后时尚人群中的习惯和遇到的问题,这些研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结构设计会在现有的一些汽车结构基础上进行改进,尽量保持楔形车型。

四、进度安排:

1、前期阶段(20xx.09.01-10.13):

1)09.01-10.12制定工作计划,指导教师资格审定;

2)10月13日下午召开毕业设计(论文)动员大会(全院);

3)10.13-10.16指导老师制定毕业设计题目,学生进行选题;指导老师与学生双向选择,题目

上要求做到一人一题。下达具体任务书;

2、中期阶段(20xx.10.13-寒假前)

1)10.17-10.30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调研分析及材料整理;前期发散草图;

2)11.01-11.31课题研究报告,毕业设计前期方案、方案初选及深入;

3)12.01-12.17方案定稿,深入草图,毕业论文前三章初稿。

4)20xx年12月18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检查;

5)12.18-寒假放假毕业设计建模、渲染、版面,寒假放假前集中检查;

6)上报实习单位及地点。

3、后期阶段(寒假开学-20xx.06.20)

1)寒假开学-20xx.05.03毕业实习并继续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完成毕业设计模型制作;

2)5月4日开会集中;在校内集中精力撰写毕业论文,整理材料,完善设计图纸及模型,准备答辩;

2)5月24-26日第1次毕业答辩;

3)6月9日第2次毕业答辩;

4)6月10-20xx进行毕业设计相关材料归档整理,向教务报送成绩,完成全部毕业设计工作。

五、主要参考文献:

[1]李野新。迪奥和他的时尚王国。杭州市: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04

[2]王受之。世界时装史。北京市: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刘邗,李创。全球概念车总览[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4]陈燕。汽车文化概论。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02

[5]李佳。意大利的汽车造型设计[J].载于《汽车与安全》,2003.8.

[6]王宏雁。汽车车身设计基础。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09

[7]唐新蓬。汽车总体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4

汽车设计毕业论文篇(5)

襄阳作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全市的工业发展覆盖了机械、纺织、电子、化工等,其中重要领域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对于此工业领域必然需要大量的人才作为生产力。湖北文理学院作为省属多科性普通本科高等院校,一直以来努力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即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科技、智力支撑与服务,以让学生享有更好的教育,突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培养善于创新实践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但是,如何才能培养出高技能的人才,我校机械与汽车工程专业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针对地方产业发展的特点对人才的培养模式重新做了修订,坚持以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定位,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地方经济建设。

一、汽车零部件生产与我校机械与汽车工程专业关系简介

汽车配件的生产与整车的装配都与机械加工、机械零件的装配紧密相关,整车的动力装置是靠能源提供,对于汽车生产管理与汽车售后服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我校的机械与汽车工程专业分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新能源汽车、车辆工程、工业工程和汽车服务五个方向,这为地方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保障。

二、机械与汽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我校的机械与汽车工程专业主要为服务地方经济而开设的,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实习)等环节和学生就业去向等均有体现,其中在实习环节及学生就业方面尤为明显。

(一)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中的课程设置特点

当前,我校机械与汽车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有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汽车构造(一)、汽车构造(二)、汽车理论、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设计、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汽车测试技术、汽车CAD/CAE、汽车液压与气压传动等,该专业的生源主要来自襄阳市,并且学生毕业后大多数选择留在家乡工作。为了便于学生就业时尽快上手,此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更加注重实验实践教学环节,例如汽车发动机的拆装,汽车检测与维修等实验课课时比重加大了。

除了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出专业特色外,其他方面也有体现。具体来说,我校机械与汽车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包括校内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和汽车驾驶、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校外的生产实习等。校内实验教学主要开设汽车整车的性能测试;校外实习主要去东风汽车的生产基地实地参观,驻厂观摩;校外实习包括新生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专门为地方的汽车产业量身定制的,有效缓解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就业特点

由往年毕业生就业状况来看,该专业的学生主要集中在襄阳第二汽车生产基地,学生进入企业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再加上是服务于家乡的经济建设,毕业生入职后工作比较安心,不会频繁跳槽,深得企业青睐。

三、加强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结合

在现有的人才培养方式上,主要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学生在前两学年主要接受理论教学,从第三学期开始学生每学期都会在企业参加实践学习,这为学生毕业后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四时学生要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此论文的题目来自企业,由校企双方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相关工作。在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一方面使学生通过实习环节熟悉汽车配件的生产流程,另一方面,促进专业课教师与相关企业的深入交流,适时了解汽车产业格局下相关企业的人才需求,以便更好地组织教学,充实教学内容,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

四、未来我校机械与汽车工程专业在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举措

(一)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明确教学的宗旨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在做好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努力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实现学生的文化素养与专业技能平衡发展,创办出有自身特色的地方高校。

(二)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力争创建一支作风优良、结构合理、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对于一些青年骨干教师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送出去培训,让他们多接触生产实践,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制定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吸引企事业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到高校任教或做兼职教师。改革教师职称评任制度,把教师的专业技能作为晋升的重要依据。

(三)强化学生的创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定期邀请成功人士来校讲学,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树立学生的创业思想,塑造艰苦创业的优良品质,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潜能,摆脱思维定势,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汽车设计毕业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10.016

Improved Auto Majors Innovative Practice Teaching

and Research Capabilities

HU Lin[1], HUANG Jing[2], ZHANG Zhiyong[1]

([1]School of Automotive and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004;

[2]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Vehicle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2)

Abstract Due to our traditional concepts of educa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 we need to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innovativ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for vehicle major students. This paper analyzed and conclud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 of practice training, an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utomotive specialty teaching, this paper proposed a complete solution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practice ability, which includes setting legitimate curriculum system, building practical ability training platform, optimizing multidimensional practice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and improving the ability assessment methods.

Key words Automotive specialty; innovative ability; curriculum; practice platform; the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0 引言

2014年,我国汽车产销均超过2300万辆,连续6年世界第一,汽车生产相关企业超过6000家,从业人员近300万,并且随着国内汽车拥有量的增加,汽车保险、售后服务、维修保养、零部件更换等岗位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各高等院校为适应社会需求,纷纷开设汽车类专业,如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①对于创新实践教育环节,传统的汽车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主要是依靠校内实习基地的简单实训及校外工厂走马观花的参观来完成,缺少能真正深入参与生产实践的机会和条件,缺乏创新能力的训练,在这种传统培养模式下出来的毕业生,大部分缺乏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利。②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实践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增强理论知识的转化和拓展,美国、日本、德国等国都高度重视培养人才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它们从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活动、创业教育等方方面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因此,对于我国汽车类专业学生而言,在不忽视理论能力的同时,需加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快速适应社会的需要。

1 汽车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现状

1.1 我国汽车类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如下

(1)具有创新动机,但创新意识不强,缺乏自信。汽车类专业大学生对创新有一定的认识,也对能从学习中产生新的思想理论和方法抱有热切的追求,有创新的热情和动机,但毕竟师生、同学之间对创新方面的沟通交流较少,再加上没有真正走向社会,很少有相应的认识。

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是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个体在创新活动中所具有的积极情绪和自觉意识,而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表现出高度的创新自觉性,其具体表现为有意识地支配自己进行创新实践活动。③我国汽车类专业大学生由于创新教育的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再加上我们的教学不注重启发和引导,强调知识的灌输和服从,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创新意识比较淡薄,缺乏自信和个性,主动性也不够。

(2)创新知识基础薄弱,对本学科最新发展的方向把握不准。知识是创新的基础,有创新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信息量,而且要有一个基础雄厚布局合理的知识结构。对于我国高校汽车类专业的学生来说,由于源自前苏联的教育模式,学科布局较专,缺少交叉学科的设置,虽然通过近20来年的不断改进,有所改善,但总体来看,我们的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相互之间缺少有机的联系,且内容更新较慢,导致学生难以接触学科前沿。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大部分学生的主动性也不够,看不到知识的价值,更在意是否能顺利毕业,好拿到毕业证,更不用说创新的主动了,仅仅满足于课堂上已有的知识结构,不去主动探索,丰富自己,导致了知识陈旧,缺乏创新的局面。④

(3)缺少创新成果,创新技能有待加强。创新技能是创新能力成果转化的基础和保证,它反映出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由于大部分高校的经费投入不够,特别是汽车类专业,设施投入大,要求高,因而减少了学生创新实践的机会,导致了创新技能不强,同时严重影响了创新成果的实现。

1.2 我国汽车类专业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现状不容乐观

实践能力通常由一般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构成,我们这里主要探讨专业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是创新实践能力的基础。

(1)在我国汽车类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中,由于实验、实习等环节基本上都属于已知领域的知识验证和重复,并非独立的实践活动,因而很难形成创新实践能力。并且随着近20年招生规模的急速扩大,经费投入相对缓慢,大部分汽车类专业的实验室硬件投入和人员配备都相对滞后,人均台套数很难达到要求,学生不是在做试验而是在听试验。由于教育部规定总课时和一些比例的限制,导致实习环节的时间少且分散,基本上属于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学生的实习不深入,缺乏相应的认识,很难达到实习目的。同时大部分汽车类专业的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也相对薄弱,由于大部分的汽车生产厂都是流水线作业,难以大规模地对学生进行实践开放,学生也很难对具体的生产过程有深入的了解。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上,由于学生层次存在的差异,教师的配备和精力投入的差异,导致设计环节的实际效果一般,在多数情况下都是一种积木式的拼凑和模仿,很难有创新。⑤

(2)我国汽车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规划设计。针对汽车类专业,关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像理论课程那样进行认真细致分析,确定一种合理的培养方案。各门实验课程自成体系、实践教学环节联系也不够紧密,甚至存在脱节、重复等现象。学生难以从实践教学体系中培养探求未知、开拓创新的能力。如何科学、系统地规划和优化汽车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中之重。⑥

(3)我国汽车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和产学研的联系紧密度不够,没有形成循环。对比美国,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大学不断进行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结合”,即以学生为中心,课内课外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教学科研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创新教育方面做得非常成功,引领了潮流。另外,美国大学非常注重与企业界的合作。⑦在美国的200多所大学中有1000多个各种类型的联合研究中心,研究经费由政府和企业界提供,大学与企业界共同主办,大学生、教授、工程师参与其中,这些研究中心为大学与企业界的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的舞台。美国的经验让我们看到了产学研合作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4)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有待改进。科学的考核方法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工程实践学习,反之则有可能阻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由于实践教学的特殊性,不能简单以考试等形式来进行考核,实践教学的考核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众性,考核结果也没很好地让学生进行改进。如实践教学限于环境和条件的制约,管理约束机制较为缺乏,对于实验报告抄袭和学生实验数据杜撰的现象很难禁止。

2 提高汽车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方法研究(图1)

基于对他国的经验成果和我国开办汽车类专业的相关高校的现状研究,为提高我国汽车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项目在“课内课外相结合、教研互补”的理念指导下,有机整合了校内的实践环节(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校外的实践环节(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校企产学研实践环节,形成由校外实践基地、校内实践平台和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共同组成的实践创新学习平台,以学生为中心,有机整合时间碎片,多角度、多层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区域社会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贡献,其具体内容如下:

2.1 构建汽车类专业学生创新和实践教育的课程体系

通过文献检索、实地调研、考察学习等途经,开展宏观理论研究,编排出新的专业课程目录,根据汽车科技飞速发展现状,在培养方案中设置成系统的汽车新技术课程,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设立系统的汽车创新课程讲座,并结合汽车类专业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总体方案,根据总体方案制定各分项目的计划方案及管理考核办法,设计创新教育管理系统。

2.2 构建实施汽车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并以学分的形式将其纳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方案

将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社会实践活动、技能培训等第二课堂活动整合形成“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该计划应包含科研创新训练计划、科技竞赛计划、人文素养提高计划和技能培训计划四方面内容,每方面内容包含若干项目类,每个项目类由若干具体活动项目组成,将上述四个计划方面的内容以学分形式纳入创新实践型能力培养方案中,作为学生毕业学分。

2.3 三位一体实践创新平台的建设

在巩固现有的校外实践基地的基础上,不但开拓新的校外实践基地,完善校内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和运作管理,在完成固定实验的基础上,全方位地开放实验室,积极推动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的建设,促进教师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并将学生的实践纳入其中。⑧

(1)利用三维实践创新平台,在教师指导的下,学生深入实践活动,从基本的实践活动情景出发,引出创新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获取知识的创新能力,实现以学生为中心、课内课外相结合、教研相结合的理念。

(2)加强实践创新工作室的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科技活动项目,结合教师的研究方向和特长,建立教师实践创新工作室,并对工作室提出明确奖励和管理考核目标,将教师吸引学生进入工作室的数量纳入工作室的考核,促进教师实践创新工作室与企业合作创建研发中心,实现教研相长。

(3)优化学生实习环节。打通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相关环节。把实践教学分为基本工程训练、综合基本工程训练和综合工程训练三个层次。基本工程训练包括专业基础课基本实验和各专业方向课程基本实验,如金工实习、电子工艺实习,机械测试技术、机械原理、汽车电子技术、机械控制工程、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等课程基本实验。⑨综合基本工程训练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的综合实验,如汽车理论课程设计、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汽车构造综合实验等。综合工程训练主要由汽车类专业的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组成。

针对不同的层次,研究不同层次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进行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工程技术性实践教学的详细的优化设计,提出具体的方案。在方案中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2.4 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优化

创新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优化包括创新实践教学方法的优化和创新实践教学考核方法的改进。在对创新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系统规划和优化的基础上,要研究创新实践教学方法的改进及优化。因为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在传统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缺乏主动参与的,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往往只是被动地机械模仿,很少有主动思考,起不到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作用。

为了对教学质量保证体系进行优化,可从改进教学过程管理、加强学生实践过程指导等方面进行改进。同时做好实验教师的示范作用,加强学生实践参与力度,采取分组练习和独立实验等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在保证必要的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开综合型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并结合多媒体教学、动画、实物教学、仿真等多种教学手段扩充学生的实践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⑩此外,科学的考核方法是提高创新实践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不同的实践教学类型,研究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考核、实训的考核、毕业设计(论文)考核方法等的改进。考核要重在考查学生在创新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实践的主动性、动手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等。

3 结语

由于我国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及汽车科技飞速发展,在教学内容方面,重理论轻实践,课程内容老旧,设置不尽合理,汽车类专业在创新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及优化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以适应国家发展的新形势。因此,本论文针对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汽车类专业教学的实际特点,以提高汽车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进行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工作。

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根本目标来系统构建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体系,以大学生创新实践训练计划的构建为核心设置创新实践学分,纳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而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互动,为学生个性发展与素质和能力培养创设条件与环境,为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搭建平台。

本论文提出了分层次、分阶段进行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和优化的特色思想,并进行科学规划,避免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脱节、重复,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对于培养目前我国经济建设中所需的汽车类高级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将大大优化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活动环节、创新课程教材、改革教学方法、构建新的考核体系,将素质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使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生产实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竞争能力和提高就业率。

基金项目:长沙理工大学教改项目(JG1342)

注释

① 吕红明.以“卓越计划”为契机,探索地方高校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J].价值工程,2011.30(14):219-220.

② 文孝霞,杜子学,孙庆.我国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思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8(5):108-109.

③ 周家伦.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6.42(5):25-27.

④ 曹颖颐.大学生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

⑤ 张武升.创造性思维与个性教学模式研究来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0.12(5):33-37.

⑥ 苏丽,兰海.试论研究型教学模式――基于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2:175-176.

⑦ Busenitz L,W West and Shepherd D.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in Emergence:Past Trends and Future Directions[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3.29(3):95-305.

汽车设计毕业论文篇(7)

物理、高等数学、机械制图、理论力学、工程力学、汽车机械基础、汽车英语、电工与电子技术、车辆技术评估与检测、汽车构造、汽车学、车用内燃机、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自动变速器、汽车故障诊断及检测、汽车电器设备及维修、汽车运用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汽车设计、汽车试验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

公共课:大学英语,政治(思修,毛概,马哲,形势与政策),数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

基础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

专业课:汽车构造,汽车理论,汽车设计。

车辆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与汽车工程有关的设计、制造、实验、运用、研究与汽车营销,以及现代汽车企业设计及管理方面的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汽车、新能源、互联网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汽车及零配件;

2、新能源;

3、其他行业;

4、互联网/电子商务;

5、外包服务;

6、建筑/建材/工程;

7、机械/设备/重工;

8、贸易/进出口。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司机、项目经理、销售等工作,大致如下:

1、行政司机;

2、商务司机;

3、驾驶员;

4、服务顾问;

5、专职司机;

6、二手车评估师;

7、项目经理;

8、销售工程师。

汽车设计毕业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285-02

近几年来,我国汽车行业得到迅猛发展,汽车的拥有量每年都在以20%左右的速度不断递增,汽车产业急需庞大的、全方位的、多层次的人才,包括各级管理人才、高级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人才缺口不小。目前全国直接从事汽车相关工作的人员已经达到420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3000万人左右[1]。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提供的数据证实,2011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1亿辆。汽车售后服务市场越来越大,这对汽车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旺盛的需求,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1.模块化和一体化教学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满足汽车服务行业要求的选择

然而汽车服务行业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汽车服务企业求贤若渴,但招聘的部分毕业生却无法满足要求,往往需要重新培训,这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成木,与此同时毕业生也对接受的高职教育不甚满意,认为高职教育中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或教学内容不实用等。总之汽车服务行业高等职业教育和企业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偏差[2]。

汽车修理企业的人才配置框架和模式,决定了企业对技术人员聘用时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应该成为高管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参考目标,即行业的用人标准和价值取向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方式和教学织织形式。目前汽车修理企业的人员配置模式体现了一种新型的现代师徒关系,这种关系是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因此,高等职业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培养模式就更应该体现这种现代师徒关系,才能找到进入该行业的切入点,同时也要超越现代师徒关系,以利于毕业生获得继续学习和进一步提高技能的机会。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就要对课程设置模块化和教学组织一体化。

2.课程设置的模块化和教学组织一体化的相互融合

2.1 课程设置的模块化。"模块"是由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组成,每一个模块是以工作任务或工作过程为依据,是围绕某一工作任务或过程必须、够用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综合,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训练的综合,这些课程还包含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以实现按不同职业方向进行人才培养,较好地完成专业的各项培养目标。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课程设置,一般分为五大块,即公共基础课(第一学期)、专业基础课(第二学期)、专业课(第三、四学期)、生产实践课和毕业设计(第五、六学期)。为了贯彻"必需和够用"为度的原则,对于实用性较强的内容重点讲授并加强技能操作训练,使学生牢牢掌握实用性知识,并培养和提高其技术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对课程进行横向整合,建立三大模块,即:基础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和专业课模块。三大模块的时间比例为1:2:3。

2.2 教学组织的一体化。一体化教学模式就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理论、实验、实训等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实验与操作等教学形式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与实训场地等教学条件一体化配置;知识、技能与素质等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由此形成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3]。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其实是由师生双方共同在实训中心(或专业教室)围绕某一工作(实践)任务的完成,通过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的教学任务。它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有很大的不同,教学成效明显,学生学习更有效。

在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自主操作是主要的,但完全由学生进行自主操作,则学生很难达到较高的操作能力和相对适度的理论水平。操作训练只有和理论知识点的学习相互作用、相互配合,才会大幅提高教学成效。课堂组织形式方面,采用针对项目和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根据每个总成的不同特点,为每个教学时间段设置不同的操作项日和知识技能要点,在开放式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把课堂教学的主体由教师转换为学生,教师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把学习、思考和实践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一种引导和辅助的作用。换一句话来说,模块化和一体化教学,其核心就是把"以知识为本"的传统课堂变为"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侧重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生命课堂"。

3.模块化和一体化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3.1 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既是模块化和一体化教学改革实践的设计者,也是具体的组织者和执行者。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是教学组织的内在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一般外化为学生对教师的个人喜爱,并转化为学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也要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水平,要能解决学生进行职业化训练过程中碰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培养高质量学生的前提。一名称职的专业教师,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精通专业,时刻把握本专业发展的脉搏,而且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仅重视理论教学只能纸上谈兵。因此,专业教师每年需要有一定时间到企业或更高的学府进行锻炼和学习,以掌握本专业和相关专业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及时进行知识更新、拓宽视野和调整知识结构,使自己成为行业领域中的汽车专家。同时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聘请行业和企业的名家、高级技术人员到校任教、做学术讲座、进行技术合作或担任兼职教师,从一定程度上弥补和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建设[4]。

3.2 对现行的教学大纲、课程设置进行调整、修改。教学计划是教学组织的法定文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因此在制定之前应充分调研行业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学生的知识与能力需求。制定的教学计划应体现以下主要特点: (1)确定职业或岗位群所需知识和技能,然后选择并突出主干课程,整体优化。(2)理论课适度、够用,为实践教学服务。(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数之比一般约1:1。(4)实践教学按模块特点灵活安排。(5)按技能模块制定专业技能考核标准,试行专业技能合格证书制度。

构建开放式的课程体系,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课程的设置要针对技术领域和岗位(群)的需要,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方案。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毕业生具有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职业素质较高等特点。

3.3 编制简明实用、模块化的技能教材。教材从内容选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实验和实训配套等方面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要突出应用能力培养的特点,要摆脱理论分析长而深的模式,增加并充实应用实例的内容,要对汽车检测与维修职业岗位所需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恰当的设计安排。在知识的实用性、综合性上下功夫,理论联系实际,加强操作与实训,把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融汇于教材之中。并应将汽车检测与维修的新工艺、新方法、新规范、新标准编入教材,使学生毕业后具备直接从事汽车行业第一线技术工作的能力。

3.4 考核模式的改革。以技能等级考核大纲为模版,考试也分为应知部分要求的理论考试,和应会部分要求的实际操作考试两部分,改变原来的一门课程一份试卷,闭卷考试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法。

授课过程中,也可以每一至二个模块进行一次理论知识考试和实训技能考核,将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与实训技能考核成绩进行综合评定,作为该模块的成绩,将几个模块的成绩按比例折算得到该课程的考核成绩。再将课程考核成绩与平时作业、实训报告进行综合评定得到课程总成绩。理论知识考试可采取闭卷笔试或课堂提问答辩的形式进行考核,实训技能采取抽签进行现场操作与答辩相结合的考核的方式。整个考核过程与汽车中级修理工等级考核方式完全一致[5]。同时根据岗位的要求和专业培养目标,努力推行"双证书制度"或"多证书制度",实现技能考核与社会职业资格证书接轨。汽车专业学生在毕业前必须拿到专科毕业证、汽车中级修理工证,同时可以拿到汽车驾驶证、计算机等级证、英语四级证、普通话等级证等。全面实现学生一专多能,一生多证的办学特色。

3.5 要求配置比较完善的、功能齐备的理实一体化教室。模块化和一体化教学改变传统的先在教室上理论课,再到实训室上实训室的分割模式,将教学场所设计成既能满足理论教学要求,又可在现场进行实践教学的布局,争取做到理论教室与实训室的一体化。

针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课程的各教学板块应配备相应的理实一体化教室,主要包括:汽车构造与拆装、汽车饭金涂装、汽车发动机检测、汽车底盘、汽车电控、底盘电控、整车检测、各种示教板、网络教学系统等,每个教室里除了有实践教学用工具设备外,还配备有相关理论教学设备。

4.结论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教育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模块化和一体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效果明显,深受学生欢迎,是专业教学改革的发展力向。在模块化和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建设"教学硬件"和"教学软件",要善于总结,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丰富模块化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内涵,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适应行业对人才的要求,真正使学生毕业后实现"零距离上岗",成为国家优秀的6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 肖祖铭,郭瞻. 高职高专汽车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11(12)

[2] 王全升,高职汽车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 河南省汽车工程学会第六届科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3] 曾丹.汽车专业一体化与模块化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 职校论坛2010(9)

[4] 高照亮,孙培峰. 高职高专汽车类专业群内涵建设的策略研究[J].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1(12)

汽车设计毕业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238-02

行业特色型高校,是指具有显著行业背景、学科分布相对集中、长期服务于行业发展的高等学校。[1]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11年申请并获批了湖北省教育厅的“产业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在5年的探索当中,逐步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效果突出的人才培养的实践课程体系。

一、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的背景

汽车行业的信息化、自动化、柔性化的飞速发展对汽车行业人才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人才面临的压力与挑战也与日俱增,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的行业人才的大量流失经常导致企业在攻克技术难关和新课题方面捉襟见肘;国有大型企业急需注入新鲜血液来提升企业自身在汽车行业中的技术竞争力量,而目前的培养模式导致应届毕业生必须在企业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过程才能达到当前汽车行业对于一个合格的汽车工程师人才的要求!湖北省教育厅根据湖北省的现状提出了“产业计划”人才培养的课题,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于2011年申请并获批了湖北省教育厅的“产业计划”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并将CDIO的教学理念引入进来。

二、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1.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作为全国唯一一所以汽车为主的高等院校,对培养汽车产业生产管理一线创新型产业人才的模式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在运行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暴露出了不少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实践教学环节,分工不明、责任不清、奖惩不到位、实践过程难以监控、教学效果不突出等问题反复出现。如何建立健全实践育人机制解决当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改善教学效果,全面提高汽车产业人才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满足当前汽车产业人才的需求显得至关重要。

2.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实践课程体系主要针对汽车产业人才实践教学机制进行创新,将CDIO理念引入实践教学环节,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校企双向导师制度”为保障,以“工程项目实践教学方法”为核心,全面提高汽车产业人才实践教学质量。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明确汽车产业人才培养目标[8],以汽车产业对现代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为向导,坚持“工程教育回归工程”的教育理念,围绕“突出工程,强化应用,着力创新,服务行业”的指导思想,立足湖北,面向汽车行业,以实际汽车产业和工程为背景,以东风汽车公司为依托,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通过在校内的理论学习和在企业参与实际的工程项目的训练,使毕业生不仅能够在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直接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具备一定的探索和科研能力,通过对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工程素质的培养,为今后能够从事汽车产品的设计、研发等高端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②依托汽车产业人才培养模式,重构实践教学体系[8]。a:对实践教学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升级实践教学模块,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结构和功能优化的相对独立实践教学体系。将实验课程进行整合,形成具有逻辑和相互促进并重的实验课程模块。b:贯彻以实际工程能力培养为目标的CDIO理念,设置深入浅出的CDIO项目计划,紧密联系工程实际,以工程项目或产品设计生产全过程为载体,构建综合性设计型CDIO实践项目。c:将大学生研究与创新训练计划纳入实践教学。要求每个学生在四年期间至少有一次参加创新性实践计划的体验,并获得学分。d:毕业设计环节结合生产实际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来源于企业,真题真做,鼓励创新。③师资队伍建设,根据学校自身实际情况,按照“专兼结合,长短相辅”的原则和“培养、引进、聘任”三结合的途径,建立专任教师与非专任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以活跃在工程现场和科学研究领域的优秀教师为主;非专任教师实施聘任制,面向社会、面向行业、面向国内外聘任高水平专家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或讲座。优先聘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兼职教师,努力提高专业课教师中具备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的教师比例。④建立健全企业培养实践课程体系的质量保障体系,产业人才培养的企业培养课程体系主要包括:a:从学生入校就从感性上了解汽车产业,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b: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企业文化、企业实践的培养。c:加重企业在培养中的作用。d:以生产实践为课堂进行培养。因此,企业培养课程体系主要由产业认知、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项目设计与综合实践、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组成。

三、效果及反思

1.效果。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在5年的探索当中,逐步形成了一套特色鲜明、效果突出的“产业人才”培养的实践课程体系。在2015年迎来了首届“汽车产业人才”毕业生,该界毕业生多数就业于做毕业设计时的东风企业,并能够马上投入到企业生产的技术一线,担当技术课题公关的主力军,得到了东风公司各个专业厂的好评,下表为“产业人才”首届毕业生就业于东风公司一览表。

2.反思。产业人才培养是为了适应当前行业快速发展的形式下高等教育面临的新课题,目前,还没有一整套比较成熟和完善的培养方案可以借鉴,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根据自己对汽车产业发展的理解以及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优势、师资力量等综合情况做出了大胆的改革与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未来的产业人才培养模式不再是统一的、单调的标准模式,不同的学校可根据自己的综合条件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形产业人才培养模式,将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景象。

如何能从这次成功当中汲取养分,寻求出适合更宽、更广的“产业人才”培养方案体系是每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及在职的每位教师值得深思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窦大海.中国汽车产业人才发展预测与分析[J].山东财经学院学报(双月刊),2007,(3).

[2]廖泉军.我国汽车业人才现状及对策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3]文孝霞,杜子学,等.我国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思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0).

[4]毕凤阳,王百成,党跃轩,等.CDIO指导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0,29(32):166-167.

[5]吴鸣,熊光晶.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工程教育改革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10,3(29):54-59.

汽车设计毕业论文篇(10)

从实体的角度看,课程的内容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课程计划依据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通常包括入学要求、学习年限、职业范围、人才规格、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标准、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实施条件等要素。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机械工程学、管理学、经济学的科学基础;具有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知识和从事汽车销售、汽车使用与维护、汽车配件的营销和管理的能力,能在汽车服务及其相关行业从事汽车销售、汽车维修服务、汽车保险查勘与定损、汽车服务企业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高技能人才。为了强化行业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我们依据学校的定位目标,同时结合该专业特色需求,对专业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制定了“2.25+0.75”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即利用2.25年时间在学校修完基本素质模块课程、专业基本能力模块课程、专业岗位能力模块课程、职业能力拓展模块课程、素质拓展课程、部分综合实训课程的学分,用0.75年的时间在企业顶岗实习和做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大部分的综合实训课程,这种方案的设置既兼顾理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同时将顶岗实习时间和做毕业设计(论文)时间连贯起来,有利于学生将理论和技能运用到实践,并得以继续学习和提高。从能力内容的角度,国外高职教育认为教育的最终表现为学习者获得了预期的职业能力,把职业能力划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具有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之上,有目的、符合专业要求、按照一定方法独立完成任务、解决问题和评价结果的热情和能力;方法能力是指个人对在家庭、职业和公共生活中的发展机遇、要求和限制做出解释、思考和评判并开发智力、设计发展道路的能力和愿望;社会能力是处理社会关系、与他人最佳相处和相互理解的能力。拉尔夫•泰勒把课程划分为目标、内容、组织和评价4个基本问题,现代课程理论就是关于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以及评价目标达成程度的学问。课程体系是育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观,我们力争构建实用的、系统的专业课程体系,强化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强调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和运用,以达到具体职业的从业能力要求。依据人才培养方案,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基本素质模块课程、专业基本能力模块课程、专业岗位能力模块课程、职业技术能力拓展模块课程、素质拓展模块课程、综合实训模块课程6个部分。(1)基本素质课程模块。有必修的思想品德、思想概论、大学英语、体育、法律基础、大学生心理健康、军事理论等,主要培养学生思想品德修养。(2)专业基本能力模块。课程包括应用文写作、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机械识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理论、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构造与维修、消费者心理学、市场营销、经济学概论等等,此部分课程是本专业的学生从事本行业必备的理论和技术基础课程,是实践教学的基石。(3)专业岗位能力模块。课程主要有汽车及配件营销、汽车销售实务、汽车服务企业经营管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售后服务实务、汽车市场调查与销售策划、汽车保险与理赔、二手车鉴定与评估等、汽车车身修复与美容、广告实务,此模块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4)职业技术能力拓展模块。课程是校企合作定向班课程,本专业依托与一汽丰田、东风雪铁龙/标致、长安福特、一汽大众-奥迪等知名汽车制造厂商和一些国内中高端品牌集团化企业已开展的校企合作为项目基础,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此部分课程的设置主要是加强学生的岗位职业技术能力,学生可以熟悉企业的具体岗位工作。(5)素质拓展模块。课程是人文社科类和艺体生活类、军事训练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和艺术素养,提升学生职业和生活品质。(6)综合实训模块。课程是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汽车构造拆装实训、汽车二级维护实训、专业综合技能实训与考证、顶岗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此部分课程群的设置,构建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学生所学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训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专业基本能力模块课程、专业岗位能力模块课程、职业能力拓展模块课程相应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基本素质模块课程、素质拓展模块课程、综合实训模块课程也相应地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人际沟通、组织协调、主人公意识等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2优化整合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核心课程的改革力度

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强调按照从事某项职业所需要的职业核心能力设置相关课程和组织教学。

2.1优化整合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突出专业特点

汽车营销与服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做教学计划时,应优化课程内容,以实现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协调发展,适应汽车服务业人才市场的需求,课程内容的整合优化是完成教学目标和进行教学改革的重要体现,要求教师在认真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提炼出本课程的重难点,及时调整、完善、补充相关内容,紧跟汽车行业发展脚步,增加汽车服务新理念、汽车新技术、汽车诊断新方法、汽车维修新工艺的介绍,引入汽车服务营销理念,强化汽车服务生产管理意识,使教材内容与职业实际、行业发展、技术发展等紧密结合,促进学生掌握一定基础知识,并形成本专业的知识结构,具体做法包括:精简内容,突出专业基础知识、核心知识;合理调整原有知识的组织形式,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层次化;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实际,对教学内容重新取舍、补充、组织编排乃至重新开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模拟演练、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使之积极思考,勤于动手,从而提高学习训练效果。

2.2进行专业核心课程的改革,巩固专业基础

通过对行业、企业、学生、教师、学校等全面的专业调研,确立培养目标,按照“就业岗位-工作能力-核心课程”的结构模式,确定专业核心课程目标,明确专业核心课程在培养学生就业主要岗位(群)所需的专业核心知识、专业核心能力中的作用(表1)。核心课程确定后,要求该专业教研室根据产业动态、行业发展、企业需要、专业发展,进行切实有效的课程改革,针对专业所有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进行综合改革。教学内容改革,要求根据职业岗位要求编写教材内容,重新进行教学设计,重新设计教学环节,突出课程特色,体现行业、企业技术服务最新成果,着重能力训练。教学方式改革,要求以学时为单位,以知识、能力为依托,安排恰当的教学手段;以课程定位和性质为依据,以学生主动学习为导向,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课程考核以能力测试为中心,以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线,丰富考核方式。

汽车设计毕业论文篇(11)

二.背景

根据权威部门,截至2016年11月底,山西机动车保有量达到6055667辆。而且这两年多,山西平均每天新增机动车1190辆左右。截至2017年底,太原市的机动车保有量为 1450414辆,当年新车注册190874辆,注销登记17066辆。

2017年山西全省GDP为14973.5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0%,增速比上年加快2.5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557元。

2017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132元,增长6.5%,快于前三季度0.1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17831元,增长5.2%;经营净收入2443元,下降8.1%;转移净收入6667元,增长16.2%;财产净收入2190元,增长9.3%。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88元,增长7%。其中,工资性收入5462元,增长5%;经营净收入2824元,增长3.4%;转移净收入2337元,增长16.9%;财产净收入164元,增长10%。

太原市现有汽车维修企业近836家。

随着我省(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消费水平持续提高,其中城市居民家庭用于交通和通信的消费支出增长16.36%,个人拥有的汽车数量逐年增多,对汽车维护和修理的需求增加。

随着汽车技术含量的增加,汽车维修由机械修理为主稍带一些简单电路检修的传统方式,逐步转向依靠电子设备和信息数据进行诊断与维修。许多汽车维修设备生产厂家推出最新的专用检测设备和仪器,为机动车维修行业注入了高科技成分。有了这些专用的检测仪,就可以方便地探明汽车各系统的工作情况,准确判断故障所在,为快速地排除故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同时对维修技术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研究问题及研究目的

(一)研究问题

由于本专业的不断发展,对未知的汽车市场人才需求,需要确认汽修专业的现状情况,市场人才需求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二)研究目的

1.掌握目前我县及周边地区汽车行业企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了解并掌握企业对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与能力要求。

3.加强与汽车行业企业的交流,寻求与企业的深层次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

4.提高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知名度。

5.锻炼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师的社会活动能力。

6.工作岗位需求分析、岗位能力要求分析、工作领域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7.确定我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计划。

四.研究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方法是:

(1)对本专业的资料进行收集汇总;

(2)组织调研本专业的专业现状;

(3)确定针对本专业所涉及的企业调研的范围;

(4)确定采样调查的企业;

(5)设计调查问卷(行业人才需求、企业人才需求、企业岗位职业能力、典型工作任务等);

(6)执行问卷调查。

五.调研设计

(一)调研总体情况

1.调查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主体为刚毕业的毕业生20人以上,企业5家以上,一线员工10人以上,一线管理人员10人以上以及部分中职院校。其中一线管理人员包含:

(1) 本地区4S店、维修厂等企业总经理、部门经理、技术总监、技术顾问、技术骨干等。

(2) 本地区汽车汽修厂或4S店,总经理、部门经理、技术总监、技术顾问、技术骨干等。

2.调研方法

(1)深入企业实地现场观察、考察。

(2)与企业相关负责人访谈(见企业负责人访谈记录表)。

(3)发放调查问卷(见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需求调查问卷)。

(4)网上搜索、书籍、报刊、杂志查阅。

(二)问卷设计

1.问卷类型

根据目标消费群体(主要消费群体和辅助消费群体)的实际情况,此次调研的问卷包括对汽修专业毕业生发放的问卷和对企业员工发放的问卷两种类型,其中对毕业生发放的问卷采取自填式,对企业员工的问卷以自填式和访谈代填式为主。

2.设计原则

(1)内容简洁明了,逻辑清晰。针对毕业生的问卷要言简意赅,针对企业员工的问卷要通俗易懂,问卷内容不宜过多。

(2)便于回答。针对毕业生或针对企业员工面访调查,不宜耽误他人过多时间而影响到受访者的生活、休息,因此问卷以封闭式的打钩题为主。

(3)目的性明确。问卷的问题应该覆盖本次调研的4个研究目标,从而保证问卷信息的有效性。

3.问卷结构

问卷内容包含:标题、说明、调研内容和被访者项目

六.现场工作以及资料收集

(一)调研人员构成及安排

1.调研人员安排:此次调研工作将本小组各相关人员联合成立专门的调研组:

(1)组 长:张丽凤(负责编制调研计划、设计调研用表、召开调研会议、控制调研进度、检查评估调研质量、统编调研报告)。

(2)副组长:范常盛(负责落实调研计划、汇总整理分析调查资料、进行费用报销)。

(3)成 员: 彭亮、李赟、梁卫强、田振芳、 靳炜、 叶美桃、王秀林、王金仙、乔露露、吕旭(负责行业企业调研、 简单分析调研资料)。

本次调研共有调查员12名。为方便调研工作的开展,具体人员及其工作安排如下:

(1)调研一小组:5人,分别是范常盛、彭亮、田振芳、叶美桃、王秀林(范常盛为调研一组组长)负责调研问卷的设计与修改、资料收集、实地调研工作及最终的数据处理和制定调研报告等工作。

(2)调研二小组:5人,分别是张丽凤、梁卫强、李赟、靳炜、乔露露(张丽凤任调研二组组长)负责调研人员的培训、实地调研工作的组织开展。

(3)调研一小组和调研二小组10名调查员以企业员工为调研对象,负责10家以上企业实地调研。

(4)吕旭、王金仙等2名调查员以汽修专业毕业生为调研对象,采取随机电话、网络、面访等方式,负责向本专业的毕业生发放不少于50份调查问卷。

(二)资料收集

调研所需的相关参考资料和既有研究成果有项目技术小组人员负责整理收集,收集方向和范围为:汽修专业现状资料,人才需求资料,行业人才需求,企业人才需求,企业管理岗位职业能力,典型工作任务,专业机构的统计资料等。

七.调研要求

1.人员要求:

所有调查人员,外出调查时要穿校服(没有校服的要求着装正统),要体现学校精神、展现文明风采,绝不能有损害学校声誉的言行举止。

本次调研工作意义重大,任务重、时间紧,各位成员要高度重视、明确职责、随机应变,确保调研工作取得预期成效。

2.质量要求:

了解调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讨论解决方法,并予以指导。

在调研中应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对策,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普遍调查与典型分析结合起来,扎扎实实开展工作。

检验调查结束的问卷是否完整,有无遗漏,可否补救。

访谈时要注意内容的详细记录(如有必要可录音,供后续整理)。

八.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主要采取书面报告和口头讲解的形式。书面报告将对调研问卷中的每一问题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统计分析结论提出相应的决策建议,以便对专业建设以及企业前期的市场准备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书面报告结构包括:封面、目录、概要、调研目的、调研过程、结论和建议、附录。其中结论和建议是报告的核心部分。

九.情况、费用和时间

(一)企业情况

本次实地调研的企业主要有10家,具体名册如下:

序号

企业名称

联系人

联系方式

具体地址

调研时间

1

2018.1.10~1.31

2

2018.1.10~1.31

3

2018.1.10~1.31

4

2018.1.10~1.31

5

2018.1.10~1.31

6

2018.1.10~1.31

7

2018.1.10~1.31

8

2018.1.10~1.31

9

2018.1.10~1.31

10

2018.1.10~1.31

11

2018.1.10~1.3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费用预算

本次调研的费用预算主要用于调研人员培训和调研活动开展两方面。具体费用安排如下:

项目

细项

费用(元)

时间(天)

参与人数

合计(元)

问卷设计及印刷

问卷设计

400

4

3

500

问卷印刷

1000*0.1

人员培训

场地及组织

400/天

3

20

1200

人员费用

加班补贴

60/人/天

7

20

20000

交通补贴

5/人/天

伙食

10/人/天

杂项

项目备用

1000

——

——

1000

总计(元)

——

——

——

——

21700

(三)时间安排

项 目

时 间

负责人员

内 容

调研问卷的设计、修改

2016/5/5

调研问卷的设计及试调研后的问卷修改

人员培训及前期准备

2016/5/6-5/18

1.调研人员的培训

2.调研问卷的印刷

调研工作开展

2016/5/20-2016/5/31

调研人员按安排各自开展调研工作

数据统计与调研报告

2016/6/1-2016/6/8

对调研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调研报告

十.调研工作计划

序号

研究任务

研究内容

调研方式

调研对象

调研时间

调研人员

调研材料

1

对汽修专业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汇总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专业特色、专业能力、专业现状、专业课程、市场需求、人才培养等

查阅、收集、分类、汇总

书籍:

网络:

2016/4/20-2016/4/25

书籍、网络

2

对收集汇总材料进行分析及确认调研对象

对汽修专业的资料进行专家分析并有针对性的制定调研范围

讨论、分析、查找、确认调研范围

汽修专业毕业生范围

企业范围

2016/4/28

专业汇总材料、毕业生名单、企业名单

3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制作

针对总结的汽修专业的所需研究内容对毕业生及相关企业的人员制定调查问卷表

设计、制作

1.《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查表》

2.《企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历程自我分析表》

2016/5/5

电子、纸质调研表格

4

对调研人员进行培训

对调研及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分工培训

分工、培训

调研相关人员

2016/5/6-

2016/5/18

调研表格

调研形象

访谈内容

5

对汽修专业毕业生进行调查问卷调查

对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专业课程、工作岗位能力分析、对母校的教学建议等

填写问卷调查表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生

2016/5/20-2016/5/31

五寨县职业中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查表

6

对企业进行调研

行业人才需求、企业人才需求、企业岗位职业能力、典型工作任务等

填写问卷调查表、访谈

企业一线员工、一线管理人员、人事访谈、总监访谈

2016/5/20-2016/5/31

1. 五寨县职业中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查表

2.企业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历程自我分析表

7

调研表格收集、分类、汇总

收集毕业生以及企业的调研表,访谈纪录及调研照片

收集、分类、汇总

1.调研相关表格

2.访谈记录

3.调研照片

2016/6/5-

2016/6/7

1.《五寨县职业中学校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表》

2.《五寨县职业中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表》

3.《五寨县职业中学校毕业生跟踪情况调查表》

4.访谈记录

5.调研照片

8

分别对调研表格内容,访谈记录进行分析、讨论、总结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建设的相关调研表格和访谈记录

分析、讨论、总结

1.调研表格数据

2.访谈记录资料

2016/6/10-2016/6/15

1.调研表格数据

2.访谈记录资料

9

写调研报告初稿

写《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专业建设调研报告初稿

撰写报告

以上有效材料

2016/6/16-2016/6/25

1.调研表格数据

2.访谈记录资料

3.调研讨论内容

4.调研总结内容

10

本专业教师讨论记录及总结

针对本次调研和报告内容进行讨论和总结

讨论、总结

以上有效材料

2016/6/25-2016/6/28

1.调研表格数据

2.访谈记录资料

3.调研讨论内容

4.调研总结内容

5.调研报告初稿

11

编写《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编写《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撰写报告

以上有效材料

2016/7/1-

2016/7/2

以上有效材料

12

专家讨论记录及总结

职教专家、企业专家、课程专家进行汽修专业头脑风暴、讨论和总结,确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计划

讨论、总结

本专业材料调研报告及有效材料

2016/7/3

调研报告及专业教师讨论材料及相关资料

13

编写《人才培养方案》

编写《人才培养方案》

撰写报告

以上有效材料

2016/7/5-

2016/7/10

以上有效材料

14

方案论证、学校审定和定稿

组织专家进行方案的论证,学校审定,和最后的定稿

论证、审定、定稿

1.《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2.《人才培养方案》

2016/7/11-2016/7/18

1.《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2.《人才培养方案》

十一.企业访谈提纲

(一)企业访谈简介

企业访谈旨在确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主要工作任务、岗位能力要求,本调研内容如下:

1.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及分布;

2.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升迁经历;

3.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就业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

4. 企业对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生的专业技能社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具体要求。

(二)访谈提纲

获悉贵单位在人才培养与管理方面有一定独到的见解和阶段性的成果,特我们前来拜访调研与学习,希望能得到一定思路上的借鉴和启示。感谢您的分享!具体访谈问题如下:

【人才结构类】

1.贵单位的岗位(群)设置是怎样的?即有哪些岗位分布?

2. 贵单位的岗位设置是依据什么标准或规范?

2. 请简单谈谈这些岗位的能力要求是怎样的?包括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

3. 未来三年,贵单位最需要的是哪(几)类人才?

【人才现状类】

1. 目前在贵单位就业的人群主要来自于哪些途径?专业对口的占比多少?

2. 目前在贵单位就业的人群缺乏(或者需要进一步提升)哪方面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