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航空发动机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1 17:08:22

航空发动机论文

航空发动机论文篇(1)

关键词:课外知识;拓展策略;民航概论

Key words: extracurricular knowledge;expansion strategy;Introduction to Civil Aviation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1-0254-02

1 中职空乘专业《民航概论》课程课外知识拓展的必要性

1.1 中职空乘专业《民航概论》教材的局限性必须拓展课外知识

目前,中职空乘专业找不到一本合适的正规《民航概论》教材。已出版的《民航概论》教材基本上为大专及以上的民航相关专业及旅游专业教材,讲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民用航空总论、飞机的一般介绍、飞行基本原理、空中交通管理、民用机场概述、民航旅客运输、民航货物运输、客舱设备等方面的知识。从难度上来说,中职生看不懂大学教材,特别是弄不懂飞机的各类系统原理,看不懂航图和教材中出现的公式;从内容上来说,大部分现有的《民航概论》教材没有论述民航业的特点与构成、民航业的经济作用与影响、民航业的社会文化作用与影响、民航资源、民航产品及市场分析、民航教育等内容。

1.2 中职空乘专业学生现状必须拓展其课外知识

和其他专业中职学生一样,中职空乘专业学生也存在着学习基础相对较差、缺乏学习主动性、缺乏自信心、纪律意识不强等问题。由于空乘专业学生是经过面试录取的,她们普遍“颜值”较高,注重自身仪容仪表和个人形象,然而,不少学生来自于农村家庭,经济条件较为一般。挖掘她们自身的闪光点,给她们提供感兴趣民航专业知识,将极大地激发她们学习的动力,合理地规则人生的发展目标。

1.3 民航业的发展态势必须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

未来几年,我国民航业的发展态势呈现出如下特点:航空市场体系仍然不成熟、民航行业竞争日益增强、民航进入微利发展时代、新技术发展改变航空公司的竞争方式、廉价航空模式难成规模等等。在中国经济全球独领和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民航业的发展在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拓展学生民航课外知识,有利于学生融入时代,分享我国民航业发展的红利,特别是在沿海民航业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成才成长。

2 中职空乘专业《民航概论》课程课外知识拓展的意义

2.1 有利于弥补中职空乘专业无《民航概论》教材的缺憾

现有的大专及以上学生使用的《民航概论》教材对于中职空乘专业学生来说显得特别“高、大、上”,相当一部分章节中职生无法看懂或理解,这样就很难把学生吸引进来。通过适当地进行课外知识拓展,可以弥补中职空乘专业无《民航概论》教材的缺憾。一方面,我们通过灵活多样的课外知识拓展使相对高深的《民航概论》课程通俗易懂接地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我们针对中职生的需求,量身订做,给她们提供其感兴趣的大量鲜活内容,既有视频内容,又有参观交流,活跃了课堂形式,丰富了课堂内容。

2.2 有利于中职空乘专业学生的综合成长

有意识地进行中职空乘专业《民航概论》课程课外知识拓展训练,非常有利于中职空乘专业学生的综合成长。一是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视野;二是培养了学生的国际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达到了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目的;三是培养学生对航空服务工作的认同感,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

3 中职空乘专业《民航概论》课程课外知识拓展的策略

3.1 引导学生关注世界民航业发展动态

航空发动机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7-0144-03

一、航空类专业课程体系简介

在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航空航天类专业有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飞行器制造工程、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飞行器适航技术和航空航天工程等7个。目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开设了前3个专业,均归属于航空工程学院。以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为例,在第1学期设置了“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程(16学时)、第2学期设置了“航空航天技术基础”专业必修课(32学时)作为专业学习的前导课。第1―5学期,学校设置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等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第4―7学期则按照飞机设计的各个子学科,设置了“通用航空技术”、“空气动力学”、“飞行器总体设计”、“无人机系统导论”、“飞行器专业英语阅读”和“飞行器专业技术讲座”等专业课程。

从课程设置上可以看出,“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导论”和“航空航天技术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专业基本情况和学科领域的整体性把握,属于专业通识性课程。而在专业课中渗透通识意识,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经过这两门课程的前期引领和必要的数理、力学知识的学习之后,学生再按照飞机种类和飞机设计各分支学科的特点进行专业课学习。可以说,“航空航天技术基础”的各个章节基本上对应了后续专业课的主要范围,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激波、升力、机翼结构、飞机稳定性和操纵性等概念尽管在“航空航天技术基础”课程中已讲授,但在相应的专业课学习中,学生仍觉吃力。调查发现,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专业课程数学公式较多,而数学、物理等公共基础课的学习效果一般,有畏难心理;第二,不知所学知识的应用情况,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针对航空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探索研究专业通识课程与后续专业课程的联系,对于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航空概论”通识类课程的建设情况

航空概论是学校面向非航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24学时),内容主要包括航空航天基本概念、航空发展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我国航空工业、空气动力学基础、飞行原理、航空发动机等[3],考核方式为期末半开半闭考试。此外,针对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nternational Scholarly Exchange Curriculum Undergraduate,ISEC)项目的双语版航空概论(32学时),内容较普通版更为丰富,更强调课堂参与和团队协作,考核方式为平时作业、表现和期末设计报告。

航空概论被列入学校的特色课程组合中,除航空专业外,其余专业的学生均须从特色课程组合中选修一门。学校每年的本科生招生人数近7000人,日常教学任务较为饱满,考虑到学校招生专业包括财经类、管理类和艺术类等,学生数理基础参差不齐,在讲授时一般避免进行复杂公式的推导,多采用类比法和案例法讲解。

此外,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发展定位与传统的三所航空重点高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及其他高职高专类院校存在明显区别,市场上已有的航空概论教材并不能完全满足我们的教学需求。经过多年的建设,学校主编并出版了《航空概论》教材,并将“航空概论”课作为学校慕课平台课程体系的第一批建设项目立项,通过网上课堂与实际课堂相结合的形式,探索“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在航空类通识课程中的应用效果。现在,此项工作正在稳步开展中。

三、航空类专业课程与“航空概论”课程贯通建设

为了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我们对航空类专业课程和“航空概论”课程进行了统筹处理,并尝试进行贯通建设,主要包括如下措施。

航空发动机论文篇(3)

民航概论课程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民用航空系学生的基础系定选修课。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民航系统、结构、运行、管理,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因此,通过民航概论课程的学习,既要使机务专业学生了解专业侧重点,又要在此基础上了解专业之外的民航知识。如何在短学时内使学生了解民航系统,就成了本课程的基本问题。

1.教学内容

本门课程选取的教材是由中国民航出版社出版刘得一编著的《民航概论(第三版)》。课程共九章,笔者根据民航机务专业学生的特色,主要介绍以下章节及内容:第一章总论,讲述世界民航发展史、中国民航发展史,使学生了解民航系统的发展;第二章民用航空器,本章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应做详细介绍,讲述民用航空器的机体结构、飞行原理、动力装置、仪表系统及飞机上的其他系统,使学生掌握有关飞机的基础知识;第三章航空器活动的环境与空中导航,介绍航空器飞行的大气环境及基础的导航知识,使学生了解飞机飞行的大气环境,了解飞机飞行高度层的气象特点及常规的导航方式;第四章空中交通管理与保障,介绍民航中另一大角色――“空管”,其中涉及空中交通管理的基本职责、管理内容及管理方法等,民航中的三大角色――“指挥飞机的”、“开飞机的”、“修飞机的”、“指挥飞机”即所谓的“空管”,“修飞机”即民航机务专业学生将要从事的工作。因此,对于此章做简要介绍即可;第五章机场,介绍机场的基本组成,重点介绍机场空侧的组成,例如跑道等级、标识,滑行道的分类,停机坪的分类即布局方式,候机楼的常见布局等,鉴于民航机务学生今后的工作所需,对此节做重点详细讲解,此外,对机场的运营管理模式及发展规划略作介绍即可。第八章民用航空器的适航和维修介绍基础的适航理论及维修种类,开阔机务专业学生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的认知视野;第九章通用航空,概述性地介绍通用航空,及我国对通航的现行运营方案,以及通航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和我国通用航空的发展趋势。教材删掉了对航空运输及其经营管理、民航法规与国际空运等章节,以保证学生对飞机基础知识的掌握。

2.教学方法

民航概论是学习民航专业课程的基础,因此,如何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民航系统充分的了解,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就成了教学的首要问题。本课程通过互动式教学、模型演示、实际参观、充分发挥多媒体功能等方式进行立体全方位的讲解,使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不局限于课本上的文字,更与实践相结合,启发他们自主思考,用形象的实物、图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互动式教学

“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现在大学课堂有一普遍的现象,学生上课打瞌睡,玩手机现象严重。若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教师灌注式教学。例如为了让学生更了解我国航空公司的概况,教学中可布置作业,让学生收集自己感兴趣的航空公司的各种资料,包括航空公司的标志、机队组成、发展概况等,然后上台介绍给大家,这样通过自己收集、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各航空公司的概况,增长更多的课本之外的知识。

2.2模型演示

在民航概论课程中,涉及飞机的机体结构时,课本的二维图片很难使学生对飞机的整体及各部分的翼面产生直观的认识。由于客观条件限制,参观真实飞机的实际教学难以展开,因此,笔者购买了A380的飞机模型。授课过程中直接根据A380的模型飞机,讲解飞机的机身、机翼、尾翼等结构,同时可直接观看机翼上的襟翼、副翼、扰流板、缝翼等的位置,结合结构介绍各部分的功能,以及飞行员在操纵相应的操纵面之后飞机姿态的改变,使得飞机机体结构、飞行操纵等形象直观、容易理解。

2.3实际参观

民航概论课程涉及的教学内容繁多,且多以叙述为主,其中有些理论知识,例如飞机发动机的组成结构及工作原理讲解起来比较抽象,较难理解,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增强教学效果,课程中对本节内容的讲解安排在发动机陈列实验室内进行。对照一台解剖的演示版的发动机,对学生讲解发动机的结构组成,并开启演示发动机来演示发动机的工作过程,使得学生对飞机的动力装置的结构及工作过程有更直观深入的了解。

2.4多媒体教学

课程中涉及的飞机结构及飞机操纵等,虽通过模型演示可直观形象地再现,但模型与真实飞机还是有差异的,因此在讲授过程中,还要配以真实飞机的图片展示及相应视频的演示。对于空中交通管理的内容,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前没有接触过,因此对于空中交通管理的过程进行介绍,单纯地依靠文字和图片就会略显单薄。笔者收集了相关的介绍空中交通管理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的视频,帮助学生了解这一行业。在多次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收集了大量的教学视频,以在相应的章节辅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行相结合。

3.结语

航空发动机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113-02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对航空工业的投入,航空专业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航空院/所/厂对高校本科生专业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期许。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作为飞行器动力工程的核心学位课,同时也是航空动力专业的特色课程,在航空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将从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出发,结合当前航空科研单位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提出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1.课程特点

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基于部件性能参数优选及各部件共同工作条件,通过热力学计算及分析,获得满足飞机飞行要求的发动机整机总体性能参数。由此可知此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属于发动机的顶层设计。发动机总体性能计算最终确定了部件设计参数,并应用于部件气动结构设计以及发动机总体结构布局设计,是发动机设计的第一步,其设计好坏直接决定了发动机结构的可实现性、可靠性及成本等。因此,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是发动机专业必不可少的课程。

(2)需提前掌握部件工作原理。部件原理课程包括叶轮机原理和燃烧室原理,用于保证选取的部件性能参数在当前的工艺、加工以及成本范围内可以接受。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的这个特点使其通常被安排为本科期间的最后一门专业学位课。

(3)教学内容抽象。发动机总体性能计算实际是分析发动机在不同飞行条件下能否可靠、稳定、高性能工作,仅关注各个部件的匹配情况,而不关注部件内部的流动机理,使得整个分析为黑箱操作,同时由于整机教学实验成本过高、缺乏发动机设计实践环节,使得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偏于抽象。

2.教学现状

基于上述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特点,总结几所航空院校教学情况,发现《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积极性不高。一方面,部件工作原理知识的缺乏或掌握不深容易影响学生对航空发动机原理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课程教学中抽象内容的分析偏多容易降低教学趣味性,同时由于发动机原理作为本科期间最后一门专业课程,紧邻研究生考研,这几方面原因都促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2)教学手段单一。最近几年由于本科招生人数的激增,而教师量增加相对较慢,使得大班教学成为常态,通常一个班级有60~120人或更多,为了保证教学进度,教学过程常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形式,不能形成差异化教学方式,且不利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3)实验教学缺乏。航空发动机原理实验包括数值仿真实验及台架实验两类,现有的数值仿真实验仍停留在总体性能计算方面,缺乏部件设计及仿真的实验,使得学生对于利用已有专业知识自行设计出一台发动机还没有任何概念;另外,由于台架实验台成本昂贵,高校里很少有相关实验,而学生下厂实习内容很难见到发动机整机试车试验,使得学生对发动机性能随工作条件的变化的理解仍停留在定性层面,不利于对教学内容的消化吸收。

3.社会需求

最近十几年,随着航空工业的蓬勃发展,且越来越多的航空毕业生进入航空单位,使得航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表现如下:

(1)学以致用。在提高生产效益的追求下,用人单位希望应届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快速适应角色变换,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减少实习培训时间,同时提高生产效率,并为单位创造收益。

(2)提高素质。本科生教学除了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及创造性。

4.课程教学的思考

基于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的现状,结合航空单位对本科生专业素养的需求,作者针对此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明确学习目的。明确本门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区别,最重要的是知道这门课主要解决什么问题,要获得怎样的结果,在航空发动机专业中占有怎样重要的地位,即回答“为什么学?学什么?有何用?怎么用?”的问题。而在以前的教学实践中,讲解主要集中于知识的传递,类似于填鸭式教学,学生对课程的意义并不清楚,以致于很多学生认为大学期间学到的很多东西都是没用的,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

由于航空发动机专业是工科专业,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及社会性,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本门课程的学习意义,有必要从教学环节以及实践环节进行加强。

(2)丰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由于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中理论分析部分偏多,故在课堂教学中除了PPT演示之外,有必要增加视频展示、小组讨论等环节,并与最新的航空发动机发展动态以及故障分析相结合,使得课程教学形式丰富、理论简单、与时俱进,从而提高此课程的趣味性及生动性。实验教学中可以通过建立虚拟发动机试车台,结合建立的真实发动机试车台,让学生了解发动机在不同飞行条件下的性能参数变化情况,从而加深对课本知识点的理解。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由于航空发动机原理给出了发动机顶层设计方法,同时学生前期课程中已修读了部件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根据已有的知识学生已可以独立设计一台发动机出来。为了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明确航空专业课程学习的目的,有必要在课程教学中安排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由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出一台发动机出来。

5.小结

本文针对《航空发动机原理》课程特点及教学现状,提出了几点课程教学的思考及建议,这几点也是本课程改革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航空发动机论文篇(5)

一、引言

航空运输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是其首要的目标,是各项工作的头等大事。国际上也是把安全与否,安全状况的好坏,作为评价和衡量一个航空运输企业信誉好坏,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同时航空运输安全生产状况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反映,保障所有旅客和航空运输人员的安全是社会公正、安全、文明、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各国极为重视航空的安全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航空运输事业迅速发展,航空运输安全工作也得到较大的改善。但是,统计表明,我国航空运输近20年和近10年平均重大事故率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和1.7倍,是航空发达国家的4.9倍和4.4倍,要追赶上国外先进水平,还需付出很多的努力。按目前世界空运量和事故率水平,预计到2015年全世界每7~10天就会发生一起机毁人亡的事故,这无疑增加了民用航空界预防事故的紧迫感,各国航空运输安全学者都极为重视对航空运输安全管理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从“人-机-环境”的角度探讨人为因素对航空运输安全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预防措施;探讨建立“航空安全信息报告系统”的可能性,提高航空安全信息的利用率,促进安全管理;运用系统论和运筹学方法对航空公司的安全运行状况进行评价;从现代系统科学的角度,以及安全文化对航空运输安全的作用等方面讨论了中国航空的安全文化建设问题。但是如何从航空安全监督部门与航空公司之间的关系来激励监督机制,增强航空运输的安全管理水平却未见报道。本文运用委托-理论,结合安全经济学的有关知识,着重从经济角度阐述了如何对航空运输业进行安全监督和管理,并提出了航空运输企业改善安全现状的管理对策及建议。

二、航空运输安全监督的委托―分析

我国航空运输安全管理实行垂直管理的监督体制,同时由于航空运输安全是公共产品,这对于航空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投入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垂直的航空运输安全监察体制下,航空运输安全管理实施中涉及到的主体包括国家航空安全监督部门、地区航空安全监督部门、航空公司。明确各主体在实现航空运输安全管理过程中的职责,以及他们在此过程中相互之间的关系是实施航空运输安全管理的前提条件。实现全社会的航空运输安全管理是国家和地区航空运输安全监督机构的目标,而利润最大化是航空运输安全的执行者即航空公司的目标,可见两者的目的不同。同时,航空运输安全监督机构也不能直接观测到航空运输企业的具体行为,即存在信息不对称。所以,航空运输安全监督机构与航空公司之间实际存在委托人与人的关系,航空运输安全管理问题的实质是委托―问题:一个参与人(称为委托人)想使另一个参与人(称为人)按照前者的利益选择行动,但委托人不能直接观测到人选择了什么行动,能观测到的只是另一些变量,这些变量由人的行动和其他的外生的其他随机因素共同决定,因而充其量只是人行动的不完全信息。委托人的问题是如何根据这些观测到的信息来奖惩人,以激励其选择对委托人最有利的行动。因此,航空运输安全管理管制政策的关键就是如何使航空运输安全管理的人即航空公司为委托人即航空运输安全监督机构的利益服务。由于航空公司关注的只是能否获得丰厚的利润,因此航空运输安全监督机构必须设计一个“契约”即安全管理的管制政策,使航空公司在努力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实现航空运输安全监督机构的利益最大化。

三、航空运输安全监督的委托―模型

1.模型假设

现在考察航空运输安全监督机构和航空公司之间的委托―关系,做出如下假设:

假定航空公司(人)是风险中性的,人的行动在“安全生产”和“发生事故”两个策略变量中选择。S=1代表航空公司进行安全管理,实现了安全生产;S=0代表航空公司没有进行安全管理,发生了安全事故,可以将“发生事故”解释为人存在人问题(逆向选择问题(adverse selection)和道德风险问题(moral hazard))。W表示航空公司没有发生事故所获得安全报酬,F(S)表示航空公司的安全成本函数,F‘>0,F”>0,这表明随着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付出的成本越大,安全管理水平越高,提升所需要的成本越大,显然这样的假设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R(0)表示当航空公司发生事故并被发现后所支出的赔偿金、各种事故罚款,以及航空公司所付出的其他损失(如声誉、经济等),W0表示在这种情况下航空公司保留安全报酬,W0可取任何实数。P表示当航空公司发生事故且被政府发现已发生事故的概率(现实的情况是航空公司为逃避政府的惩罚和处理,对中、小事故隐瞒不报,只有重大恶性事故无法掩盖时才上报)。C(P)表示航空运输安全监督机构提高监督水平的成本函数,C’(P)>0,C”(P)>0,且C(P)=0,,即这P越高,成本就越大,并且P的边际成本是递增的,显然这样的假设也是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

2.模型描述与分析

(1)人(航空公司)模型描述与分析

由于人(航空公司)是风险中性的,其效用函数为:

式中:为提高P的边际收益;C’(P)为提高P的边际成本。最优化意味着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四、结论与建议

1.航空公司应主动增加安全投入,提高其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水平。安全投入决定航空公司的安全水平。反之,安全水平也意味着一定的安全投入。安全投入可分为主动投入和被动投入。航空公司应加大主动投入的比例,被动投入愈少愈好。但是,其中作为对发生事故航空公司的罚款和对事故受害者的安慰,以及工伤事故处理费等被动性投入也应有一个严惩的额度,因此应大幅度提高事故赔偿标准,以促使航空公司痛下决心,杜绝或减少直至消灭重大特大恶性事故的发生。

2.强化安全防范意识。要使航空公司和安全监督部门真正意识到不消除事故隐患和消除不力带来的严重后果,政府必须加大处罚力度,事故追究责任制,才能迫使和引导航空公司对事故隐患自查自纠,促使航空公司主动消除事故隐患。将事故前的处罚同企业事故后查出的失职及监管部门的职责落实到位。

3.完善管理体制,强化安全监察的执法力度。在全面了解事故隐患状况的基础上,重点查处事故隐患引发事故概率高的航空公司。在确定了重点隐患后,监管部门必须开出限期整改通知书并落到实处,即在最后期限一方面强制消除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对企业责任人提前给予处罚。

4.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教育、进行安全隐患、事故的实战训练,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水平,使其掌握一定的安全技术知识和安全技能,掌握事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搞好事故预防,保障职工自身和他人安全健康。

5.政府监督是需要付出很大代价的, 因此, 为了改善企业安全投入状况, 政府还应加强各种激励和引导措施, 增强航空公司自身投入动力, 以降低政府监督成本。如对于注重安全长效机制建立的企业, 政府可实行免检优惠以及适度奖励等激励措施, 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励企业自主投入, 另一方面使政府监督有针对性, 提高政府监督的效率。

6.加强安全的宣传工作,提高员工队伍的文化素质和经济收入,使员工参入安全管理的一切活动,形成一个完善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使航空公司的经营者、管理者、职工及家属形成联动效应,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落在实处,一切围绕安全、发展与效益开展工作,使三者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参考文献:

[1]罗晓利:《飞行中人的因素》[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2]罗晓利:人因(HF)事故与事故征候分类标准及近十二年中国航空HF事故与事故征候的分类统计报告[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2.5:55~62

[3]余江罗晓利:建立我国航空安全事故征候报告系统的设想.中国航空飞行学院学报,2002.2:11~13

[4]段维样:国际民用航空运输系统的安全战略[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7:118~123

[5]刘汉辉高扬:中国航空的安全文化建设.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2.1:19~22

[6]高扬刘汉辉:系统科学与民航安全文化建设.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0.3:48~52

航空发动机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6-0146-03

随着世界民用飞机制造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乘坐飞机出行需求的日益增强,中国民用航空局提出了我国要从当今的民航大国向未来的民航强国转变的宏伟战略。实施民航强国战略要求加强民航院校特色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加强行业关键人才队伍建设。全行业要建立完善多元化、开放式的教育培训体系,支持民航企事业单位通过自办或合作方式兴办高层次的培训机构。民航要重点培养飞行、机务、空管、机场运营管理四类专业技术人才和高层次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要加大培养国际化人才力度,增强民航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为了培养民航维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005年中国民航局在充分借鉴对国际民航业影响最大的美国联邦航空条例FAR-147和欧洲航空安全条例EASA-147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民航特色制定了中国民用航空条例《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合格审定规定》(CCAR-147部),并于2006年颁发了《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大纲》(AC-147-02),规范了民航机务维修人才的培养,并实现了与国际民航的接轨,为培养民航维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了依据和指南。

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是以培养合格的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为目的,为取得CCAR-66部的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和部件修理人员执照的人员提供培训的机构。国际民航约定,所有“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合格审定”的民航规章编号为147,因此通俗地称“民用航空器维修培训机构”为“147学校”。CCAR-147培训可分为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民用航空器机型培训、民用航空器部件修理基础培训和民用航空器部件修理项目培训。目前,国内有33家维修培训单位获得147培训的认证。2009年6月,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获得CCAR-147培训机构合格证,包含2个类别: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ME、AV两个专业)和民用航空器维修基本技能培训(ME、AV两个专业)。2010年,我院又与广州航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获得147学校“民用航空器部件修理项目”培训资格。这是我院长期以来坚持以“行业标准”为办学特色的又一重大成果。笔者以飞机机电维修专业为例,对CCAR-147培训课程的设置进行分析,并对CCAR-147培训大纲作为飞机机电维修专业的行业标准对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本专业课程标准的设置所起的作用进行研究。

CCAR-147维修基础培训的课程特色

2006年5月颁发的中国民用航空局咨询通告AC-147-02依据CCAR-147部第147.4条、第147.17条、第147.27条制定,明文规定了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大纲。该大纲将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的内容划分为17个模块,明确规定了培训等级的定义、各模块的最低培训学时(见表1)、各模块具体的培训科目和内容,以及机电专业ME和飞机电子专业AV培训内容的培训等级。培训大纲将培训科目及内容按照教学深度的不同分为三个培训等级:1级、2级和3级,并定义了这三个培训等级相应的培训要求和培训目标。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机构应当根据教学等级确定每一培训科目及每一知识点的培训深度,编写各自的教学大纲,按照每一模块的内容制定各自的培训课时,但培训课时不得少于表1所规定的最低培训课时数。

由表1可见,CCAR-147维修基础培训ME-TA培训大纲规定的最低理论学时数为1100学时,最低实习学时数为1020学时。其中,在《维修单位合格审定的规定》CCAR-145部批准的维修单位实习学时为250学时,培训总学时为2120学时。我院CCAR-147维修基础培训ME-TA培训大纲完全覆盖了CCAR-147维修基础培训ME-TA专业所规定的17个模块,还增加了104学时的《机务英语》培训,除了培养培训学员的机务维护能力外,还提高其专业英语水平,以满足中国民航局对民航高技能维护人员英语水平的要求,使培训学员能快速看懂飞机维护手册等英文资料,提高飞机维护安全性和工作效率。我院CCAR-147维修基础培训ME-TA培训理论总学时为1224学时,实学时为1106学时,其中维修单位现场实习学时为320学时,总学时为2330学时,都比CCAR-147规定的最低培训学时高,所以,完全满足CCAR-147培训大纲的培训要求。

CCAR-147基础培训大纲是制定

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行业标准之一

我院机务工程学院的飞机机电维修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民用飞机机电维修专业基础执照(涡轮式发动机飞机ME-TA)要求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掌握本专业高等专门人才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从事飞机机电维修生产第一线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民航维修行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其人才培养方案是以中国民用航空法规《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CCAR-66部)、《中国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机构合格审定规定》(CCAR-147 部)、《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基础部分考试大纲》(AC-66R1-02)、《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大纲》(AC-147-02)为教学标准来制定的。飞机机电维修专业的教学内容根据《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大纲》(AC-147-02)、工作岗位能力需要和高职教学要求,将教学内容按与行业标准相似的模块内容分类,分为12个模块。12个教学模块为:基本素质、英语能力、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维护基础、空气动力学基础及飞行原理、人为因素和航空法规、涡轮发动机飞机的结构与系统、燃气涡轮发动机、综合能力、拓展选修课。我院校内实训基地设置和提供本专业实训教学所需的材料、设备和实训教学场地,以满足实训教学要求,包括钣铆实训室、飞机电器修理实训室、飞机系统修理实训室、航空发动机及附件实训室和无损探伤实训室等。本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南方航空集团公司各分(子)公司维修厂、广州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等符合《维修单位合格审定的规定》(CCAR-145R3)的民航维修单位。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职业素质和岗位职业能力得以提高,能掌握维修人员执照基础部分航空机械专业(ME-TA)方向的必要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为适应民航生产一线工作需要打下良好的基础。

CCAR-147基础培训大纲是设置

高职专业课程标准的行业标准之一

我院飞机机电维修专业的专业课程同样也是依据中国民用航空法规《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CCAR-66部)、《中国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机构合格审定规定》(CCAR-147 部)、《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基础部分考试大纲》(AC-66R1-02)、《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大纲》(AC-147-02)的标准来制定课程标准,按照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而制定。

以《燃气涡轮发动机》课程为例。在CCAR-147基础培训大纲中是M14模块,ME-TA专业的理论学时是120学时,实习学时是60学时,总学时为180学时。飞机机电维修专业(ME-TA)《燃气涡轮发动机》课程的理论学时是122学时,技能实训是60学时,总学时为182学时。CCAR-147基础培训的《燃气涡轮发动机》M14模块的培训内容和飞机机电维修专业(ME-TA)《燃气涡轮发动机》课程的教学内容相一致,都包含了热工和气动基础、燃气涡轮发动机概况、燃气涡轮发动机部件、燃气涡轮发动机总体的特性和结构、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滑油系统、燃油控制系统、空气系统、启动和点火系统、指示系统、操纵系统、反推装置、飞机辅助动力装置、燃气涡轮发动机的监控和地面操作,以及燃气涡轮发动机技能实训等内容。所以,本专业《燃气涡轮发动机》课程完全覆盖《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大纲》(CCAR-147)和《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基础部分》CCAR-66中M14模块的内容,满足培训要求。本课程突出技能和能力培养,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时进行,通过实物讲解和学生动手装拆实践,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航空发动机结构,更好地理解了航空发动机原理。学生学完本课程后,为取得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基础部分机电专业基础执照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学形式包括课堂教学、专业教室教学、飞机发动机现场教学和基本技能教学等,学生学习成绩评定采用符合民航行业标准的口试、笔试、操作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结语

我国的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CCAR-147基础培训)是近几年才开始实行的一种培训,还处在起步阶段,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随着我国民航和国际民航的发展,CCAR-147基础培训必将在为民航机务维修行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机构合格审定规定》(CCAR-147 部)和《民用航空器维修基础培训大纲》(AC-147-02)在飞机机电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专业课程标准的设置方面起到行业标准的作用,也必将对我院的民航高技能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朝兵.高职教育“订单式”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0,(12).

[2]倪莹.对企业单位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思考[J].中国民用航空,2010,(6).

[3]莫异昕.影响民航维修企业在职培训效果的因素及其改善对策[J].中国民用航空,2007,(12).

[4]余群英.广东高职教育管理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2).

[5]邓永萍.基于行业标准的《民航旅客服务与沟通》课程改革[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6]梁裔斌,白景永.以行业标准为导向的高职英语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 职业技术教育,2010,(32).

航空发动机论文篇(7)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航空物流是以机场为主体,依托机场航线网络及航空运输优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多种运输方式及相关资源,连接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使原材料、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起点至终点有效流动的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和资金交换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服务供应链,为用户提供一站式、门到门服务为特征的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与传统航空货运相比,航空物流不仅要完成货物的空中运输,而且还要参与物流运作的伞过程,对物流运作进行总体设计和管理,因此,航空物流更加强调物流功能的整合和合作关系的协调。

航空物流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市场开放程度、经济发达程度和物质交换便利程度的重要标准,它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综合成本,有助于加快航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从而有力地推动内外贸易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现代经济中的一个新兴的服务产业,其作为第三利润源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目前,我国航空物流业正处于传统航空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变过程中。努力探索我国航空物流管理及运营模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竞争的漩涡航空公司的货运业务专注于城市对机场与机场之间的航空货物运输,航空运输因其快捷、安全而获得竞争优势。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推进、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都给航空货运业带来无限的机遇。而另一方面,航空公司间运力投入的急速增加、货运人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和经营规模的扩大、客户对航空货运服务要求越来越苛刻,都导致了航空货运业竞争形势的日趋恶化。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获取更多利润,航空公司使尽浑身解数,服务制胜、质量制胜、价格制胜等等,各种竞争策略层出不穷。而经过一个接一个回合的竞争,航空公司们不免发现,从来都没有一个可以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竞争策略,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结果是服务质量上去了、市场价格下来了,而利润却不升反降!

如何提高航空公司的竞争力是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从分析航空物流与供应链基本理论入手,将二者结合进行分析,探索航空物流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的提出供应链模式下的发展对策,最后对通过A航空公司采用供应链模式取得的巨大成效来验证供应链模式的航空物流的正确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基本上都是涉及到其中的一部分,大致上可以把相关的研究成果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研究航空物流。例如曹学明、王喜富的《中国航空物流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中在分析我国航空物流发展现状、竞争优势基础上,结合最新颁布实施的《民用机场管理条例》,深入探讨了我国航空物流管理与运营模式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我国航空物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探索民航货运企业转型为现代航空物流企业。随着GDP的逐年飞速增长,我国国民经济中对航空货运的需求迅速增加,我国货运航空业步入了新一轮的上升周期,这对促进我国货运航空企业转化为现代物流企业而言,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的航空货运企业与国外的现代航空物流企业,如FedEx和UPS相比,在运营模式上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国航空货运企业向现代航空物流企业的转变。如田蒙的《从传统航空货运到现代航空物流从现代物流理论的发展看中国国有航空货运公司的转型》一文试图在现代物流理论的框架下,对我国民航货运企业转型为现代航空物流企业的重要改进方向给出一个探索性的阐述,并给出相关结论和政策建议。

(3)介绍航空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方法。此类文章一般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深航空物流的优劣势、机遇和威胁分析,明确发展航空物流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如张红亮的《航空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战略研究》中通过对目前中国航空运输企业所处环境的分析,针对航空物流的现状,阐述了航空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了航空运输企业发展的一般模式,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物流发展战略,如服务品牌战略、与第三方物流合作战略、供应链管理战略等。再如范军的《我国航空货运发展形势及策略》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航空货物运输从最初作为航空公司业务的补充已发展成为航空运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面对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和形势全面整合和提升我国航空货运业,从战略的高度发展航空货运已成为当务之急。

(4)对不同国家或中国不同区域的航运市场进行研究。许多学者通过研究不过国家的航空货运市场发展格局将我国航运市场情况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来对我国航空物流的现状还发展趋势进行描述,并提出相应对策。例如尚煜、卢洁在《我国及美欧亚航空货运市场发展格局研究》主要对世界上主要的航空货运市场美国、欧洲和亚洲进行分析,而后探讨了我国航空货运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对我国不同区域的航空市场也有众多学者进行了探讨,例如梁丹婷的《大珠江三角洲航空物流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对策》一文中从区域的角度对大珠三角地区航空物流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为各机场的发展量身定位,并提出区域航空物流资源整合的措施,促进本区域五大机场之间的分工合作,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三、主要研究内容(大纲)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第2章 基本理论概述

2.1 航空物流基本理论

2.1.1 航空物流的含义

2.1.2 航空物流的特点

2.1.3 航空物流的地位和作用

2.2 供应链基本理论

2.2.1 供应链的含义

2.2.3 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2.2.4 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2.3 供应链模式下航空物流浅析

2.3.1 航空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2.3.2 航空物流供应链成员

2.3.3 航空物流供应链管理实施

第3章 航空物流现状与问题

3.1 航空物流发展现状

3.2 航空物流存在的问题

3.2.1 硬件设施基础差

3.2.2 竞争力不足

3.2.3 物流资源整合程度低

3.2.4 专业人才不足

第4章 供应链模式下航空物流发展对策

4.1 加快基础设施和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

4.2 建立企业联盟,实现航空企业的强强联合

4.3 加强航空物流资源的优化整合

4.4 注重航空物流人才培养

第5章 案例研究

5.1 A航空公司简介及问题分析

5.2 A航空公司供应链解决方案

5.2.1 物流供应链内外部环境分析

5.2.2 供应链方案描述

5.3 A航空公司供应链方案评价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四、论文的进度安排

论文收集资料、完成任务书及开题报告 20XX.3.18-4.07 第3-5周

完成论文初稿(手写) 20XX.4.08-5.05 第6-9周

完成论文二稿 20XX.5.06-5.26 第10-12周

完成论文终稿 20XX.5.27-6.09 第13-14周

指导教师、评阅老师评阅,毕业答辩并汇总成绩。 2周

五、现有条件

1、管理学院计算机机房,目前管理学院计算机机房具有130台计算机,方便了上网查阅资料和整理论文的需要。

2、图书馆,图书馆内的藏书、数字图书及各种电子期刊资料,资料丰富。

六、参考文献

[1]孔繁荣:国际航空物流发展状况及趋势.商品储运与养护,2005(6)

[2]钟波兰,李芙蓉: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航空物流企业资源整合.商业研究,2011(1)

[3]Journal Record Staff Oklahoma City Air Logistics Centers 76th Maintenance Wing receives innovation award.Journal Record.2006(2)

[4]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5]马骏:供应链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镇小红:供应链整合研究综述.中国水运,2007(11)

[7]严建援,瞿春娟:基于合作关系的供应链信息共享模式研究.物流技术,2007(1)

[8]Anming Zhang,Lawrence Leung:Air Cargo Alliance and Competition in Passenger Markets.Transportation Research,2004(40):83-100

[9]白杨:从航空运输走向综合物流.中国民用航空,2008(4)

航空发动机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9-0220-03

《航空维修工程管理》是针对从事民用航空器的设计与维修管理相关工作的本科学生和研究生而设置的。该课程涉及的相关基础知识及专业知识面较广,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工程管理是航空维修管理的基础,是航空公司维修管理的龙头,工程管理的理论体现了初始适航与持续适航的衔接。因此,课程内容对于学生毕业后无论是从事航空器的设计制造,或进入航空公司/维修单位进行航空维修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理工类的机务专业学生一般认为管理类的课程是文科的课程,课程内容枯燥,学习方法主要是背诵,他们寄希望于考前老师复习、突击背诵,而导致学习效果差。因此该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利用课堂上充分理解、吸收所学知识。为此本课程针对课程内容采用的项目教学法与形象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

一、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项目教学是围绕教学任务或单元,设计出一个个学习环境及其活动,一个个项目、技术及其方法,消除了传统的学科教学的诸多弊端。教师不再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和评价者;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由于该课程综合性较强,实际是对学生所学习的飞机结构与系统、发动机、损伤检测及修理等课程的综合应用,因此通过若干个设置的“项目”进行教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使学生利用各种手段收集相关信息,设计项目的实施方案,目的是通过相关项目的进行,期望学生能够熟悉并掌握项目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项目方案的制订,最终达到使学生理解工程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的目的。通过项目教学的方法学生不但学会了利用现有知识解决问题,还学会了各种查阅资料的方法,锻炼了团队合作,更为重要的是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享受了解决问题的快乐。由于涉及飞机设计与制造的资料目前无法获得,针对教学内容可采用项目教学的内容主要是持续适航方面,已收集的案例主要是营运人工程管理文件的制订等,如航空公司对于各民航局或厂家颁发的各类工程管理的文件的评估及处理方法。下面以“服务通告(SB)的执行”的教学项目为例,说明在该课程的学习中学生是如何某航空公司执行某发动机制造厂家颁发的服务通告(SB)的。由于课堂上只是简单地介绍了服务通告的作用,并提及对于服务通告的内容航空公司需经评估确定是否执行,但具体的评估方法与程序,航空公司如何执行等内容并没有具体解释。因此,设计此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项目工作使学生在掌握服务通告颁发原因及其作用的基础上,了解航空公司服务通告的评估与执行的方法和程序。在自愿结合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了分组,每组一般是5人,通过讨论与协调确定各位学生的工作,组长负责组内工作的组织与协调。学生利用学校图书馆客户端从Boeing、Airbus或发动机/附件制造厂的网站查阅各种类别的服务通告,了解了服务通告的分类,并熟悉相应服务通告的主要内容。通过民航局的相关规章要求,查阅航空公司的相关文件,并详细分析各规章及文件的要求,理解服务通告与其他相关工程文件的关系,掌握了航空公司对于服务通告评估与执行的流程,在此基础上各组学生分别制作了服务通告评估与执行的流程图,图1为某组学生制作的流程图。在程序的第一步,学生学习对SB的评估,需要了解该公司的飞机/发动机的机型及服务通告涉及的范围(由于涉及到附件厂家的服务通告需了解飞机上所安装设备的具体情况,从而导致工作量增大,因此建议学生不用附件的服务通告)。另外,在此项目中,学生要做的另一个重要工作就是根据相应的服务通告的内容编写工程指令(EO)及工作单卡。

二、形象化教学的应用

形象化教学,又称立体化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各种视听手段,以科学准确的材料、浅显生动的例子、直观简洁的图式或图表来表达所要讲述的抽象概念的一种教学方法。《航空维修工程管理》的教学内容有许多涉及到逻辑分析程序、专业概念的理解等,学生普遍反映这些内容不易理解、难于掌握,因此在教学中对于一些相关的概念与抽象的逻辑分析过程采用了视频、动画、图片等教学方法。

1.视频的应用。在讲解工程管理的概念及工程管理的主要目的时,采用的是给学生观看经剪辑了的阿拉斯加航空公司的空难案例。通过观看约7分钟的视频后,学生们针对此次空难发生的原因进行讨论,由此理解民用航空器维修中工程管理的重要性、所涉及的主要工作及工作的原则。

2.图片的应用。飞机结构的抗疲劳设计思想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而且学生在相关的结构课程学习时主要侧重于结构的设计理论,并不涉及工程管理的内容,为此,对此内容采用了形象化的图片进行比较说明,如图2所示,通过该图片的对比学生反映可以很清晰地理解抗疲劳设计思想对于工程管理影响,很容易理解“对于不同的抗疲劳设计思想的结构采用的检查方法不同,对检查周期的要求也会有所区别”的概念。同样,对于损伤容限结构,不同的检查门槛值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采用了图3进行说明。另外,对机结构常见的损伤形式,通过从航空公司收集来的各类损伤图片说明(图4)。

三、动画的应用

MSG-3的分析逻辑,由于非常抽象,利用简单的流程图,学生很难理解,为此利用powerpoint自带的动画功能和flash针对具体实例来演示逻辑分析过程。图5为确定MSI的分析流程,流程图中,通过对一个具体的飞机系统项目的分析过程,将其中的红线用动画的方式逐渐出现,从而形象地展示出具体的分析过程。图6为MSG-3结构分析的逻辑示意图。

本文详细介绍了项目教学在《航空维修工程管理》课程中的具体应用,并针对该课程采用视频、图片、动画等形象化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实践证明这两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应用于机务专业的本科学生与研究生的其他课程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徐涵.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对教师的要求[J].职教论坛,2007,(7).

[2]田春霞.谈教师对项目教学的组织与实施[J].职业技术,2011,(2).

航空发动机论文篇(9)

航空物流是以机场为主体,依托机场航线网络及航空运输优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多种运输方式及相关资源,连接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使原材料、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起点至终点有效流动的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和资金交换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服务供应链,为用户提供一站式、门到门服务为特征的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与传统航空货运相比,航空物流不仅要完成货物的空中运输,而且还要参与物流运作的伞过程,对物流运作进行总体设计和管理,因此,航空物流更加强调物流功能的整合和合作关系的协调。

航空物流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市场开放程度、经济发达程度和物质交换便利程度的重要标准,它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综合成本,有助于加快航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从而有力地推动内外贸易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现代经济中的一个新兴的服务产业,其作为第三利润源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目前,我国航空物流业正处于传统航空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变过程中。努力探索我国航空物流管理及运营模式,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竞争的漩涡航空公司的货运业务专注于城市对机场与机场之间的航空货物运输,航空运输因其快捷、安全而获得竞争优势。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推进、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都给航空货运业带来无限的机遇。而另一方面,航空公司间运力投入的急速增加、货运人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和经营规模的扩大、客户对航空货运服务要求越来越苛刻,都导致了航空货运业竞争形势的日趋恶化。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优势,获取更多利润,航空公司使尽浑身解数,服务制胜、质量制胜、价格制胜等等,各种竞争策略层出不穷。而经过一个接一个回合的竞争,航空公司们不免发现,从来都没有一个可以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竞争策略,航空公司之间的竞争结果是服务质量上去了、市场价格下来了,而利润却不升反降!

如何提高航空公司的竞争力是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从分析航空物流与供应链基本理论入手,将二者结合进行分析,探索航空物流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的提出供应链模式下的发展对策,最后对通过A航空公司采用供应链模式取得的巨大成效来验证供应链模式的航空物流的正确性。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关于本课题的研究基本上都是涉及到其中的一部分,大致上可以把相关的研究成果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研究航空物流。例如曹学明、王喜富的《中国航空物流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中在分析我国航空物流发展现状、竞争优势基础上,结合最新颁布实施的《民用机场管理条例》,深入探讨了我国航空物流管理与运营模式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我国航空物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2)探索民航货运企业转型为现代航空物流企业。随着GDP的逐年飞速增长,我国国民经济中对航空货运的需求迅速增加,我国货运航空业步入了新一轮的上升周期,这对促进我国货运航空企业转化为现代物流企业而言,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的航空货运企业与国外的现代航空物流企业,如FedEx和UPS相比,在运营模式上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国航空货运企业向现代航空物流企业的转变。如田蒙的《从传统航空货运到现代航空物流从现代物流理论的发展看中国国有航空货运公司的转型》一文试图在现代物流理论的框架下,对我国民航货运企业转型为现代航空物流企业的重要改进方向给出一个探索性的阐述,并给出相关结论和政策建议。

(3)介绍航空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方法。此类文章一般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深航空物流的优劣势、机遇和威胁分析,明确发展航空物流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如张红亮的《航空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战略研究》中通过对目前中国航空运输企业所处环境的分析,针对航空物流的现状,阐述了航空运输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了航空运输企业发展的一般模式,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物流发展战略,如服务品牌战略、与第三方物流合作战略、供应链管理战略等。再如范军的《我国航空货运发展形势及策略》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航空货物运输从最初作为航空公司业务的补充已发展成为航空运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面对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要求和形势全面整合和提升我国航空货运业,从战略的高度发展航空货运已成为当务之急。

(4)对不同国家或中国不同区域的航运市场进行研究。许多学者通过研究不过国家的航空货运市场发展格局将我国航运市场情况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来对我国航空物流的现状还发展趋势进行描述,并提出相应对策。例如尚煜、卢洁在《我国及美欧亚航空货运市场发展格局研究》主要对世界上主要的航空货运市场美国、欧洲和亚洲进行分析,而后探讨了我国航空货运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对我国不同区域的航空市场也有众多学者进行了探讨,例如梁丹婷的《大珠江三角洲航空物流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对策》一文中从区域的角度对大珠三角地区航空物流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为各机场的发展量身定位,并提出区域航空物流资源整合的措施,促进本区域五大机场之间的分工合作,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

三、主要研究内容(大纲)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第2章 基本理论概述

2.1 航空物流基本理论

2.1.1 航空物流的含义

2.1.2 航空物流的特点

2.1.3 航空物流的地位和作用

2.2 供应链基本理论

2.2.1 供应链的含义

2.2.3 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2.2.4 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2.3 供应链模式下航空物流浅析

2.3.1 航空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含义

2.3.2 航空物流供应链成员

2.3.3 航空物流供应链管理实施

第3章 航空物流现状与问题

3.1 航空物流发展现状

3.2 航空物流存在的问题

3.2.1 硬件设施基础差

3.2.2 竞争力不足

3.2.3 物流资源整合程度低

3.2.4 专业人才不足

第4章 供应链模式下航空物流发展对策

4.1 加快基础设施和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

4.2 建立企业联盟,实现航空企业的强强联合

4.3 加强航空物流资源的优化整合

4.4 注重航空物流人才培养

第5章 案例研究

5.1 A航空公司简介及问题分析

5.2 A航空公司供应链解决方案

5.2.1 物流供应链内外部环境分析

5.2.2 供应链方案描述

5.3 A航空公司供应链方案评价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四、论文的进度安排

论文收集资料、完成任务书及开题报告 20XX.3.18-4.07 第3-5周

完成论文初稿(手写) 20XX.4.08-5.05 第6-9周

完成论文二稿 20XX.5.06-5.26 第10-12周

完成论文终稿 20XX.5.27-6.09 第13-14周

指导教师、评阅老师评阅,毕业答辩并汇总成绩。 2周

五、现有条件

1、管理学院计算机机房,目前管理学院计算机机房具有130台计算机,方便了上网查阅资料和整理论文的需要。

2、图书馆,图书馆内的藏书、数字图书及各种电子期刊资料,资料丰富。

六、参考文献

[1]孔繁荣:国际航空物流发展状况及趋势.商品储运与养护,2005(6)

[2]钟波兰,李芙蓉: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航空物流企业资源整合.商业研究,2011(1)

[3]Journal Record Staff Oklahoma City Air Logistics Centers 76th Maintenance Wing receives innovation award.Journal Record.2006(2)

[4]马士华,林勇,陈志祥:供应链管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5]马骏:供应链管理.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6]镇小红:供应链整合研究综述.中国水运,2007(11)

[7]严建援,瞿春娟:基于合作关系的供应链信息共享模式研究.物流技术,2007(1)

[8]Anming Zhang,Lawrence Leung:Air Cargo Alliance and Competition in Passenger Markets.Transportation Research,2004(40):83-100

[9]白杨:从航空运输走向综合物流.中国民用航空,2008(4)

航空发动机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165-02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沈航)是一所以航空宇航为特色,以工为主的多科性协调发展的高等院校。作为教学研究型定位的高等学校,我校的教学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多年来,沈航自动化学院基础教研室承担的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是我校机械、飞行器与动力和材料等工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作为核心课程之一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自动化类技术在现代高科技发展的诸多领域(如航空航天)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其密切相关的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教学也面临着改革,以适应航空航天科技的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求导向。该课程涉及数学、力学、电学和测试技术等多门相关课程,以系统的动态过程为研究对象,内容理论性较强比较抽象,同时该课程知识又能运用于有明显实践应用性的广泛领域中。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其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不是很紧密,难以跟上航空航天工程中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

为了突出该门课程的航空航天特色,加强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提升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我校开展了具有航空特色的控制工程基础教学模式的探索改革与实践。通过将控制理论知识与航空航天专业特点相结合,以期使学生在掌握自动控制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对于其在航空航天各领域(如飞行控制系统、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火箭/导弹控制系统及其他航空航天运载器的机电控制系统等)中的应用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并初步掌握航空航天类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

一、具有专业特色控制类课程建设的研究现状

在国内,控制类课程一直在各工科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占有重要地位。江南大学王艳针对电气信息类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自动控制原理的课程教学进行了一些改革和尝试。[1]华东理工大学孙京浩等人针对该校过程控制工程国家精品课全方面探讨了课程创新教学改革实践和经验体会。[2]此外,北航的陈殿生等人,江苏科大的袁明新等人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的李建刚等人还分别对机械控制工程、机电控制工程和控制工程等课程的改革和建设进行了有益探讨并提出了多项措施。[3]面向航空特色的课程建设成果主要体现于国内几所航空类院校。昌航谢小林等对“复合材料”专业的航空特色人才培养途径进行了研究。[4]南航刘海春等对航空特色“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进行了研究。[5]此外,昌航罗军明等对金属材料工程和普通化学等专业具有航空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建设和课程教学改革等内容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实践。[6]

综上,在自动化核心课程建设方面,整体上国内高校偏重于理论教学。在具有航空特色课程建设方面,几所航空类学校已陆续在多门课程上开展研究和实践尝试,但在控制工程类课程建设上仅有初步尝试(将发动机控制部分引入)[7],且信息获取方式十分有限,还远不能全面反映航空航天控制领域的整体应用实践情况,有待结合我校的特色进行深入发掘、研究和探索。

二、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建设方案

(一)突出航空航天特色的课程内容优化

1.课程大纲的修订

课程大纲是控制工程基础的纲领性规范文件,以突显航空航天特色为指导理念,明确目的,对课程大纲的制订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体现出基础与综合的合理分配、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经典与航空航天控制工程前沿的有效过渡。充分结合主讲教师丰富的科研实践经验,按学术专长分工,制订可涵盖航空航天领域典型控制系统和控制问题的内容优化方向和范围。大纲制订目标是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控制工程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具备初步的在航空航天控制系统设计领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性实践能力。

2.构建航空航天控制系统设计案例库

本文所提出的案例驱动教学,其本质是将理论教学与航空航天控制工程实践相结合,通过工程案例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前沿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加强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设计的工程案例大致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启发引导型、认知辅助型和综合设计型。

其中,对于启发引导型案例(起到“线”的作用),引入一个系统的大案例置于课程绪论中,充当引领作用,阐述学习的意义和本质和激发兴趣,解析某个航空航天控制系统的构成和控制问题描述,阐述解决思路,并提供解决路径(教材其余各章节)。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大案例始终贯穿全课程内容,其作为一个大线索,可一方面起到使上下文知识点逻辑紧密的作用,始终反映全局和局部的关系,还可使学生最终实现一个典型航空航天控制系统设计的完整学习过程。

对于认知辅助型案例(起到“点”和“面”的作用),认知型案例主要是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利用一些“小型或局部性”航空航天控制工程案例(如飞行控制系统、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和卫星姿态控制系统)来诠释知识点。这些案例可在教学的具体章节中夯实学生对某单独知识点的学习、消化和掌握,也可持续体现课程的应用实践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逐步了解和认识航空航天控制系统涉及的各个具体领域,扩大知识面,提高特色素养。

(二)突出航空航天特色的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是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有利于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在现有的教学中,实验(6学时)教学只是在授课期间穿插两三次实验,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仍然比较模糊,未能达到实验教学目的。为此,我们拟对控制工程基础的实验内容进行部分调整,构建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涵盖基础理论实验和综合性设计实验两个层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1.基础理论实验

学生学会利用控制方法去设计系统,这是本课程学习的最终目标,也是教学的难点。现有控制工程基础的实验多是分析验证性实验,缺少设计性实验。由于其只是单纯的系统性能仿真或是稳定性分析(零极点分布、奈奎斯特判据),往往2~3学时的实验学生很快就做完了。学生仅学会了对某些单知识点的初步分析,没有形成完整的控制系统设计思维,当然也不会设计稍微复杂的系统。作为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教学和应用软件,Matlab功能已十分强大,应充分利用其更多的实用功能。为此,学校拟在现有基础上,安排设计更加综合的基础理论实验案例,采用Matlab/Simulink工具进行高级设计,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综合理解,同时提升其使用控制系统分析工具的水平。

2.综合性设计实验

实验过程是从预习开始到完成实验报告的一个完整过程。长期以来,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重视实验结果轻视实验过程的倾向。实验前一些学生已经把前面同学的实验程序抄录在手,实验过程中常出现不认真观察实验的现象。为改变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拟增加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综合性控制系统设计实验,全面考查学生对系统的分析和综合设计能力,考查建模、稳定性、时域分析、校正设计等具体内容。通过设计性实验来改变学生的被动状态,学生需要自己动脑和互相配合,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航空航天工程实际的独立工作和创新能力。

三、结论

本课程改革在教学和实践环节提出了一套带有航空航天特色的控制工程基础课程案例分析、基础仿真实验和综合设计实验相结合的多层次体系。经过精心设计与选择案例和实验内容,将航空航天特色科学地纳入各个教学环节,可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到课堂与实践教学环节中,并不断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和提升学生对航空航天控制系统分析设计的综合应用实践能力水平。

[ 参 考 文 献 ]

[1] 王艳.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J]. 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4):49-51.

[2] 孙京诰,罗健旭,刘漫丹,等. 过程控制工程国家精品课程特色建设探讨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2(2):15-18.

[3] 陈殿生,王田苗,黄宇. 机电控制工程课程的网络教学系统的开发[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1):7-10.

[4] 谢小林,梁红波,范红青,等. 复合材料专业方向航空特色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3(6):143-144.

航空发动机论文篇(11)

一、前言

自上个世纪以来我国就一直坚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因此科技的发展与创新一向是社会建设的重点,航空产业就是重点的发展领域之一,也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基础产业之一。在国家的大环境下,航空业和它的创新必将成为其提高竞争的必经之路。根据当下航空经济的特点,结合江西省航空产业的实际情况,本文将对金融业对航空经济的发展作用进行总结,为航空业得到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二、对航空经济的认识和其特征分析

(一)对航空经济的认识

航空经济的概念[1]。目前从两个方面进行概括。第一,在航空运输的不断进行中,产生了大量的人员流动和物资流动,这就促使航空的产业和其周边的文化发展。第二,在当下社会中,根据各个企业的营运方式和运输产品的特点,其减少了浪费,节省了各个环节所产生的费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航空经济以航空为枢纽,以运输为连接,吸引航空的运输产业、高新科技产业在指定空间集中所产生的新兴经济。

(二)航空经济的特征

航空经济的特点结合江西省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以下六个方面。第一,运输产业在航空公司周围聚集。机场是航空运输的中心,一些企业对于产品运输的时间和速度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这些公司就会在机场的附近选址聚集。相关企业也会聚集周边。其次,技术先导。航空科技会把许多从事高科技的公司吸引过来。第三,市场的快速性。整个社会无论各行业都在倡导提速,利用航空运输使产品及时有效的运到目的地。第四,产业的聚集。因为在航空经济区范围内立足的企业都有很强的先进性和竞争力,吸引相关的产业会逐渐靠拢。第五,全球方便到达。航空运输的网络包含全球各地,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第六,空间的圈层。各个机场根据航空运输的次数会形成高低不同的密度分配,长时间会造成机场周围的经济出现圈层的日益变化。

三、江西省航空经济发展现状

江西是新中国航空工业的摇篮,是我国唯一同时拥有旋翼机和固定翼飞机研发生产能力的省份,也是我国直升机、教练机研制生产的核心基地,直升机和教练机生产在我国市场上分别占有百分之九十及百分之八十五的生产比例。经过60多年的发展,江西目前拥有航空企事业单位65家,航空产业收入每年高速增长,“十二五”末航空全产业链营业收入503亿元,是“十一五”末的5倍,居全国第5位。航空产业被列为全省十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规划到2020年,实现年主营业务收入1400亿元,其中通航产业总收入达到400亿元、利税80亿元。

四、作用机制

(一)资金的集中机制

对于航空企业来说资金的集中是非常重要的措施,以此可把大量资产聚在一起,支持各大公司经营的规模,具体有两方面的意义。第一,航空产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在运作过程中就需要和全国许多家金融机构有着密切的合作。第二,对金融的需求有导向作用。航空产业中,高科技产业比较多,这对金钱的吸引力度很大,金融体系对此的灵敏度很高,通过信息的选择,对这些企业进行投入资金。江西金融的进步为航空产业提供了金钱基础,而航空业的发展也为金融产业带来了一定需求,两者相互支持着,相互进步着。

(二)风险的管理机制

对于金融领域最重要的就是信息渠道的可靠性,控制好风险管理有助于完善企业的治理,产业的效力有效提高。经济市场的不断进步有利于实现对公司管理者的监管,使道德风险得到一定改善。资金体带来的变动性的风险管理能使资金长期投入,使技术的不断发展得到实现,有助于产业构架的不断进步。航空产业大多隶属高科技产业,研究时间比较长,这为产业的投资带来很高的风险。如今实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可以保障分散资金投入的同时能为航空产业带来进步和新技术的不断研发。

(三)技术的研发和传导机制

金融体质所制造出少量投资的相关产品,利用其推动和集资的功效使航空业得到技术的创新。正因为航空产业所吸引的大多为高科技产业,因此进行技术的创新是它的发展动力和支柱。

五、路径研究

(一)建立多种方式的资金聚集

开拓金融投资渠道首先要根据江西省航空企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规划。首先,创造层次较多的资产市觯开拓和发展可以直接投资的路径。不同企业在股票的市场上进行融集资金,推动航空产业范围内较大的公司到证券市场进行融资,相对较小的公司到其他市场进行融资。支持信誉较好的航空企业进行债券的发行,把资金用在企业基础的建设以及高科技的发展。最后,在避免风险的基础上为信誉较好的企业扩展承兑票据的兑换[3]。

(二)创立着实有效的防风险体系

金融系统支持下的航空经济获得了足够得资金支持,也要承担许多隐藏的风险,并因此带来重大影响。因此建立一套实用的防范机制。第一,要创立一个专业的指挥部门,对企业大资金的投入进行评估筛选,并制定出相关的规定政策,为航空业的融集资金建立良好基础。第二,创建可以保障航空业信用的系统。创立信用保障系统可以改革政府的投融资体制,其重点在于引导航空经济对于“信誉”的认识。这样可以逐步打造出以信誉为主的航空产业,促进江西航空业大力发展。

(三)创建透明有效的科技传导

金融体系可利用对科技创新的推广促使高科技产业的不断进步。第一,创立多种投资方式,用来减轻极度专业的投资风险,促进对创新产业的投资。第二,在市场运营中,利用价格的透明化来吸引资金投入高科技的航空产业。

六、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江西省航空产业的不断发展,金融体系的支持能够给江西航空产业的进一步提升起到良好的推进作用。航空产业的技术与结构创新是其提高竞争的必经之路,此文通过了解航空产业的经济内涵和其特点,具体分析了江西省的航空经济发展现状。基于此情况给出了航空经济的进步路径,为更好得发展江西省航空经济提出了建议。

参考文献

[1]王淑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郑州航空港区金融发展路径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6,(04):10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