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军事心理学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1 17:08:28

军事心理学论文

军事心理学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E0-0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3-0002-01

全球化作为人类社会新的历史阶段,不仅意味着经济的转型,也意味着原有的国家安全战略的变革,尤其是在快速更新的军事文化领域,军事文化研究的范式造成极大地冲击。现有的军事文化研究脱胎于传统文化研究理论,是通过各学科的交叉互融对军事文化问题进行解释和发展,但随着全球化对传统的文化研究理论提出挑战,军事文化研究也必然要开放研究视野,转化理论范式。

伴随军事斗争形式和安全战略的变化而逐步成型。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融合了其他学科的知识与理论,成为一门具有专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的独立学科。20世纪80年代后。文化问题逐渐成为社会政治领域的焦点,在军事斗争中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凸显。在实际研究过程中,哲学、社会学、文学、史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成果不断被纳入其中,军事文化研究的问题逐渐深刻,领域大大拓展 。就我军而言,在建军初期就曾将文化工作作为军队自身建设的重要一环,进入新时期之后,对军事文化的讨论和研究又掀起了高潮。随着国际安全形势、国家安全战略和军队自身建设的发展,军事文化问题已经成为国防现代化建设中的热门话题之一。

虽然不同学科、不同国家的研究者对于军事文化的理解不同,关注角度不同,对于军事文化的定位与作用不同,但在种种复杂的军事文化研究背后却存在着共同的理论范式,即“民族国家中心论”,这构成了人们研究军事文化的基本共识和共有前提,形成了军事文化研究的传统视野。

这一理论范式的生成可以通过民族国家的兴起进行理解。现代国家是国家权力与民族概念相结合的产物,并由此带动了现代军队的产生。民族国家首先是在西欧产生,而后通过民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洗礼,迅速在西方国家展开。二次世界大战后,原有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最终使民族国家成为现代国家的主要形式。民族国家这种政治组织形式的确立,对文化理论研究的视野产生了巨大影响。作为一个交叉学科,军事文化现有的研究框架也由于各学科的影响而确立了自己的前提,在这种理论范式的框架之内去分析问题。

但是军事斗争已然跳出传统的平面战场结构,成为一个多维度产生、多学科介入的集合体,国家安全战略也早已摆脱单纯的军力对比,成为一个全要素参与、全实力博弈的复杂系统。谁能率先创新某一要素的构成理念和作战方式,谁就能率先获得胜利女神的垂青。近些年来,世界各国的军事文化研究者们都在试图冲破固有的研究范式,将军事文化作为改变敌我力量对比的关键变量,但是,民族国家的理论范式仍然是当前理论界的主导,仍然是思考军事文化问题的核心出发点。就具体的研究而言,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军事文化研究的落脚点无疑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但传统的研究一般都有意无意地把军事文化同民族国家的文化联系在一起,把研究的焦点放在与军队自身的文化建设上。当然,我们也应注意到,传统的军事文化研究也存在着对军队内部的亚文化的研究,比如对于国外军事文化的构成、组织形式和表现的研究。但是,这种比较军事文化的研究也仅仅是在国家区别的基础之上,对于不同军队的文化比较而已。

第二,就研究方法而言,传统的军事文化研究往往采取文化实体论的研究方法对现实问题进行考察。在当今世界范围内的军事文化研究来说,虽然对军事文化的理解各式各样,对军事文化的地位、作用和发展方向的描述不尽相同,但是,一般都把军事文化看成一个独立自足的实体。在这种研究方法以民族国家作为区分军事文化的标准,将某一支军队的军事文化看成一个内在整合、封闭发展、独立延续的体系,而排除了不同军事文化之间的互相影响、渗透和关联。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理论标准和理念输出,对于东方军事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则很难被包容在考察范围之内。

第三,就价值取向而言,传统军事文化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对民族国家文化价值的认同,对民族国家军队文化的推崇。各国的军事文化传统主要由本国主流意识形态、本国文化传统和本国当代文化三者构成,强调国家传统文化在军事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因此,当代各国的军事文化研究是建立在民族国家中心基础之上的文化研究。很难将自身的文化价值观念上升为全球文化的组成部分,无法通过全球文化的建构,渗透他国的军事文化体系,作用于他国安全战略的形成和战场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春震.加强军事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意义和路径选择[J].商品与质量,2010(S1).

[2]刘治国,徐菲菲.中国特色军事文化软实力建设探析[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8,(04).

[3]朱文华.把握军事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方法论原则[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9,(02).

[4]薛杉.加强军事文化软实力建设[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8,(06).

[5]石纯民.从“黄蜂”蜇死“猛禽”说开去[J].中国民兵.2009(09).

[6]汤光鸿.必须重视我军“软实力”建设[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06).

[7]苏恩泽.令世界关注的“软对策”[J].领导文萃,2007(07).

[8]孙明莲.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提升我军软实力建设水平[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01).

[9]汪红伟.论军事软实力视野下的中国军事外交[J].甘肃社会科学,2009(02).

[10]黄建国.军事软实力理论[J].当代军事文摘,2005(04).

[11]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博士生导师、研究员 钟少异.正视传统军事文化的阴晴圆缺[N].报,2010-06-17.

军事心理学论文篇(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082-02

摘要:

本文在明确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建设先进军事文化的根本目标的基础之上,从创新军校学员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方法上,探索军事院校培育学员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和发展先进军事文化的有效途径,进而为推动我军科学发展、有效履行使命任务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有力的文化支撑。

关键词:军人; 核心价值观; 先进军事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先进军事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核和精华,就是军委主席阐述的“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祖国,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新时期军校学员的价值观培育,必须坚持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发展先进军事文化,为推动部队科学发展、有效履行使命任务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有力文化支撑。

1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建设先进军事文化的根本目标

我军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就在于引导官兵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也就是引导官兵自觉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既是先进军事文化的主要内容,也是根本目的。

1.1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我军先进军事文化的性质和方向,规定了军事文化的先进性本质。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体现了我军作为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的先进性质,体现了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我军在新世纪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体现了革命军人所应拥有的革命气节和崇高荣誉。这是保持人民军队性质、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和强大敌人的优势所在。同样,在新时期坚持我军的性质、宗旨,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也是军事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因此,军队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军事文化的性质和方向,加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建设也就抓住了军事文化建设的根本。

1.2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是充分发挥军事文化作用的重要途径。

先进的军事文化作为有军事特征的先进文化,在军队建设中有着重大的影响和作用。它具有保证我军性质的政治导向功能,具有促进我军战斗力提高的强军功能,具有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育人功能,具有充分发挥我军制度和纪律优势的规范功能。但是,军事文化只有注重培养先进的核心价值观,其作用功能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围绕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加强军事文化建设,使军事文化建设有了明确的目标,突出了重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作为一个动态过程,实质上正是通过官兵自觉树立并践行核心价值观,将先进军事文化“催活”的过程,从而在军队建设中发挥其特有的功能,为军队“三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创新学员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途径,弘扬先进军事文化

2.1推进政治教育模式多样化,发挥综合效能。

当前,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着内外多方挑战,传统的教育模式己经不适应现在的教育对象,必须进一步改进教育模式,使具有我军优良传统和特色的政治教育发挥新的效能。在教学理念上,要使教为主体转变为学为主体,从知识传授转向能力培养,从注重理论转向注重现实求索,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自觉地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利用“专题式”、“案例式”和“研讨式”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氛围,增强教学效果。在教学环节设置上,要从培养学员的认知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为出发点,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增强政治理论课教学吸引力和教学针对性,实现政治理论教学的育人作用。

2.2对学员加强革命军人意识教育,使先进军事文化深入校园。

军队因使命而存在,忠诚使命、献身使命、不辱使命像一根红线,贯穿于我军官兵的全部实践,这是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属性。军校学员从穿上军装的那天起,就要以抵御外敌侵略,捍卫国家和领土完整为使命。院校是我军干部培训的源头,必须牢固树立青年学员的使命意识。院校教育工作者要针对当前部分青年学员中存在的“仗打不起来,当和平兵”的思想,教育他们牢固树立军人意识,理解献身使命的内涵,把献身使命作为自身价值追求的最高境界。在教育形式上,可以采取理论灌输、宣讲辅导、参观见学、个别谈心等形式,激发他们履行使命、不辱使命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履行使命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2.3树典型,立榜样,激发学员奋发进取精神。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员身边的典型真实感人,催人奋进,可信可学,教育者要抓住契机,激励他们忠实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忠诚党的事业、忠贞革命气节、忠实履行职责,自觉把学习先进典型的激情,转化为履行神圣使命的忠勇之举,转化为完成任务的实际行动,找到差距,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忠于职守,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在奋进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3充分发挥驻地教育资源功能,促进学员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培育学员核心价值观,不仅要依靠内部环境,还要利用外部资源,只有加强军地教育资源互动融合,形成内外互动、潜移默化的过程,进一步优化内外环境,才能把核心价值观培育建立在厚实的文化沃土中,为常态化培育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应该从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积淀中,从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中挖掘根脉、吸取精髓,用好民族文化资源,组织学员阅读我国历史上的爱国主义故事、英模人物事迹,引导学员在感受传统文化底蕴中培育为国为民的赤子情环。院校还要注重用本单位积淀形成的传统精神和驻地特有的教育资源,设立教育基地,弘扬我军光荣传统,组织学员踏访战斗遗址、缅怀革命先烈,激励大家发扬革命传统、争当革命传人。引导学员自觉弘扬优良传统,积极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军事心理学论文篇(3)

 

政治理论教学在加强和改进学员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军校学员综合素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发展观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也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方针。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军校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审视政治理论教学的教学改革,立足使学员全面可持续发展,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一、政治理论教学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使学员全面发展,积极适应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及其现实满足的程度是社会发展的价值尺度。科学发展观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其中,成为新的发展观的灵魂与核心。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离开了人的发展就谈不上社会的发展,不可能有离开人的、与人对立的、外在于人的社会。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人类自己创造的,离开了人的活动,就不可能有社会发展的历史。而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共产党宣言》里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强调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让每个人的创造力和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在人才培养方面也要坚持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想先进、政治坚定、道德高尚、作风优良、知识广博、身心健康的学员才是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高技术战争要求的军事人才。当前我军面临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中国军队与发达国家军队综合实力的差距短时间内难以缩小,如果将来与强手作战,我们无疑将处于明显劣势,需要有强大的抗“震慑”精神力量。因此,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既要注重发展信息化武器,更要注重发扬我军光荣传统,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勇气,培养以劣胜优的坚定信念。政治理论教学的目标就是引导学员坚定革命理想信念,明确历史使命,确立高尚道德情操、献身国防的精神和军人的特有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具有复合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因此政治理论教学在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中具有重大作用。江泽民曾指出:“我们要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使我军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和军事变革加速发展的形势,加快推进军队的各项改革和建设。”当前政治理论教学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军事变革的形势,加快教学改革。

二、政治理论教学要促进学员各项素质的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军校政治理论教学始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对学员进行以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思想道德为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是灵魂,军事专业素质是主体,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是基础。当前政治理论教学仍然要围绕这个基本原则,要突出时代特征,促进学员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素养、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一是以党的创新理论为统领,切实打牢思想理论根基。

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对提高学员政治素质具有主导和定向作用。。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把党的创新理论贯穿教学始终,渗透到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切实打牢学员的理论根基。要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内容,紧密结合国家和军队建设改革的实践,注重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化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政治坚定性,提高政治鉴别力。只有打牢了理论根基,才能坚定理想信念,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学员的全面发展奠定牢固的思想理论基础。这不仅对实现院校培养目标有重大作用,而且对学员走出校门后的健康成长与长期发展有深远意义。

二是加大人文社科知识的学习,培养人文精神。

军校学员将成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因此,他们不仅应该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素质,而切还要有厚实的人文底蕴。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科专业既高度融合又高度分化,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单一的素质结构将难以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人文素质对启迪思维、获取知识、完善人格、增强创新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人文社科知识的传授,实现文理兼容、文理交融,改善学员的知识结构,培养高尚的人文精神,对学员的全面发展异常必要。。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八荣八耻”,其中八个为荣“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尊纪守法”、“艰苦奋斗”哪一项都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当前政治理论教学主要偏重于马克思理论教育,突出了它的政治教育功能,这无疑是正确的。但却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与训练。特别是专业技术院校更加应该发挥政治理论教学的优势,加强学员的人文精神培养,提高综合素质。军校学员的人文精神应该包括:能够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成为有社会责任感、事业心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开拓能力的人;具有互相协作的团队精神,学会合作,善于共事;具有艰苦创业,不断进取,积极向上敢于冒险的精神;能够从提高综合素质和社会文化进步的高度追求自身完善,形成高品位的文化素养和品格修养。政治理论教学要向学员充分揭示科学活动和科学事业的人文规律,培养学员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这种包含着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的人文精神,对学员产生的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三是注重心理教育和疏导,保持心理健康和谐。

心理问题与社会变革密切相关。正在经历社会变革的国家,精神病患者的比例相对较高。特别是处在社会和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思想观念的碰撞导致的心理困惑与冲突、利益关系的调整使人的不平衡心理加剧、社会竞争的加剧让人深切感受到生存压力的增大。这些给人们造成了剧烈的“心理震荡”。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在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发展、综合国力大大提高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诸如社会竞争加剧、升学压力增大、就业形势严峻、贫富分化和城乡差距拉大等社会问题。这些不和谐是造成人们心理不和谐的重要原因。军校学员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他们也受到来自社会和军队内部的各种压力,面临学习、工作、婚恋、军地反差等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抑郁、焦虑、恐惧、不平衡心理等更为突出。如果不能得到合理的调适,势必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政治理论教学必须下大力气做好学员的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

四是重视军人战时心理素质培养,强化战斗精神。

现代局部战争的实践表明,在信息化战争中制胜因素中,人的战斗精神、知识智能、科技素养在战斗力构成中越来越重要。军事领域历来是高新尖技术最先涉足、最为集中的领域。现代战争从军事理论到作战样式,从武器装备到编制体制,都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特点,这对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在高技术战争中,高技术武器装备具有极高的作战效能,武器装备的质量在决定战争胜负中所占的分量也越来越重,而我军武器装备现阶段仍处于相对劣势,且短期内难以有大的改变,使人们易于产生悲观情绪;再比如,现代条件下作战行动的机动性、突然性增大,各种大威力、高精度远程兵器已被广泛运用,战争的激烈程度和残酷性增大,在战争初期,人们易于产生慌乱和恐惧现象等等。。战争中人与人之间的残酷厮杀与生命的脆弱易导致人员产生精神障碍,极大削弱战斗意志,毁灭战斗精神。军校学员不仅需要精湛的业务技能,而且需要有过硬的战斗精神、意志品质和思想作风。未来高技术战争,其激烈性和残酷性将超过以往任何一场战争,对军人的战时心理素质和战斗意志提出了严峻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加强学员战时心理素质培养和训练,有目的有意识强化军人的作战意识,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英勇顽强的作风和勇于牺牲的精神。战斗精神是军队的军心、士气、斗志、勇气、胆量、毅力、气节等精神因素的综合体。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激发官兵的民族义愤,培养军人的爱国情感和为捍卫国家利益而战的斗志和勇气。军校学员是部队未来的战斗骨干,他们的战斗精神直接影响着部队整体的战斗士气。因此学员的战斗精神培养应该是政治理论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政治理论教学要使学员能够可持续发展。

军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首先是人,其次是军人。教育的可持续性就是不仅要满足当前所处地位的需要,更要为将来的长期发展创造条件。着眼于学员的可持续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之一。因此,政治理论教学首先要立足当前,根据学员的需要,有效解决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同时又要着眼长远,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要想保证学员在政治上永远合格,单靠教育者的灌输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注重学员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这样才能终身受益。政治理论教学要确立新的师生观和新的过程观,改进知识型教学,努力实施发展型教学,坚持指导学员进行创新性学习,注重开发人的潜能,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具有现代思维方式、方法、修养的创新型现代军人。所以,政治理论教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国内外重大事件、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军队重大改革举措及社会中出现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和学员进行探讨交流,解决他们思想实际问题,疏堵结合,积极引导。从而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巩固军魂意识,树立献身精神。另一方面,要增强政治理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学要突出学员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既要坚持正面灌输,又要开展民主讨论。既要强化系统的基本理论灌输,包括哲学、历史、道德、法律等基础理论学习,打牢政治理论基础,又要使学员掌握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学员的综合素质得到可持续发展,既能够为毕业后岗位任职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又能够为将来到地方工作创造良好的个人条件。

参考文献

唐洪鑫等主编. 21世纪军校学员思想 政治 道德教育规律研究. 解放军出版社,2002

军事心理学论文篇(4)

【关键词】 心理学,军事;心理选拔;环境;心理学;人因学;领导;心理学,临床;心理战

0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人际交往、心理障碍、个人教育、人事招聘、犯罪心理等等,已成为军队与普通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而特殊职业人员选拔、恶劣环境对行为的影响、武器装备人因工效、小团体组织心理、战斗应激反应、群体心理咨询与训练、心理战等则是军事心理学特有的研究课题.20世纪90年代后期军事心理学在我国才受到重视.目前因研究队伍实力不足,对军事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研究领域了解甚少,导致研究领域狭窄,研究技术和测验工具单调,解决部队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限.中国心理学会军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先后通过组织全军心理学工作者编写《军事心理学研究》,翻译《军事心理学手册》,以及在《第四军医大学学报》第25卷第22期专门刊登军事心理学研究报告,希望引导我军军事心理学研究向为军事斗争的实际需要发展,并提高这支队伍的整体研究能力.

1军事心理学界定

Driskell和Olmstedt(1989)曾说: “可能没有任何组织或机构会像军队那样与心理学科的成熟和发展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

1917年,美国心理协会主席Yerkes博士会同美国陆军军医总署心理学部编制了著名的陆军α测验和β测验,在第1次世界大战期间对170多万军人实施测评,标志着现代军事心理学的诞生,使心理学在军事领域中获得了合法地位.1939年,美国陆军军务局人员测评处编制的“陆军普通分类测验”(Army general classification test)在第2次世界大战期间为1200万军人进行了测验.同期,特殊军事人员(飞行员、水兵等)筛选、美国战略服务处和英国特种作战处对特工人员的筛查,使心理选拔研究的关注点从淘汰不合格人员转向选拔具有效掌握军事技能或执行特殊任务的特殊人才,并为二战后企业人事选拔和“评价中心”(Assessment center)技术提供了重要依据.

第2次世界大战中,部队对军官的需求迅速增长,促进了军事领导才能、小军事单位领导者特征、军官选拔与心理训练等研究;武器装备性能的快速提高,使了解人类能力以及局限性而发挥武器装备最大效能成为关键;特殊军事环境对军事人员的影响引发了军事医学心理学科的兴起;物质滥用、军事信息分析、战俘心态、小群体绩效评估等应用性研究也为军队政策制定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依据.今天,军事心理学已成为军事科学研究的亮点,各国心理学家纷纷投身军事心理学应用研究,1963年创立的国际应用军事心理学研讨会(International applied military psychology symposium,IAMPS)为军事心理学问题的研讨提供了国际交流平台.

军事心理科学,既不是建立在一套系统的理论之上,也不是一套常规性技术的总和,它起源于军事应用,也始终服务于它的应用领域――军事活动.军事心理学将研究焦点聚焦在军事应用上,可以看作是心理学原则、理论和方法在军事环境中的应用.军事心理学是一门广阔而复杂的学科,几乎包括所有心理学专业门类,如实验心理、社会心理、临床心理、组织心理、心理测量和心理生理等.但由于军事心理学研究涉及特殊军事问题(有时甚至是生死攸关问题)与特殊人群,使军事心理学又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首先,军队组织是由特殊人群所组成,该人群的选拔、任用、训练与发展构成军队人力资源管理的独有特性.

第二,即使在和平年代,军事行动也通常是在异常的环境中实施的,高原、海岛、太空、海下、沙漠、边防、寒冷、酷暑、连续作业与高工作负荷等,对军事活动效率构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三,军事活动是负有特殊使命的――保卫国家.任何直接服务于这一使命的研究工作都是军事科学发展的基础.

第四,任何军事活动都是以人而不是以武器为基础的.军事活动更强调武器装备与人类认知的有机协调.

因此,军事心理学不强调建立所谓新的“理论体系”,它是以提高军事人员活动效能和军事组织工作效率为最终目标.但,军事心理学在特种作战、健康促进计划、太空与深海探险、高危险挑战、多学科综合研究与群体心理治疗等领域,为心理学研究开创了新的发展机会,也为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提供了极好的“实验室”.

2军事心理学研究领域

2.1军事人员心理选拔由于军事活动的特殊性,军队必须通过大量的人员筛查,淘汰不适合者,选拔在躯体上,特别是在心理上符合部队需要的个体,并通过人员配置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第1次世界大战之初,美国大批青年接受陆军α测验和β测验,其目的是进行智力筛选、专业分类、能力倾向测定,为军队输送大量有用人才.群体测验与多项选择测验方法帮助军队实现了这一目标.第2次世界大战期间,军队对特殊人员的需求,促进了整个人事选拔制度和方法的发展,各类成套军事人员心理选拔系统应运而生.20世纪70年代的《军队服役职业能力成套测验》(Armed service vocational aptitude battery,ASVAB)和美国飞行员《空军军官职业资格测验》(Air force officer qualifying test,AFOQT);80年代的《联合军种工作绩效测量/入伍标准》(The jointservice job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enlistment standards,JPM),90年代初的《美国军队人员选拔和分类项目》(The armys sel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project,简称Project A)和《军队职业能力倾向成套测验》(The armed services vocational aptitude battery,ASVAB),以及最新出台的《军队招募人事安置系统》(Army enlisted personnel allocation system,AEPAS)都在不同历史阶段为军队人员选拔做出了贡献.

心理测量程序和内容的整合成为影响人员选拔绩效的重要因素.个人生平、学校表现、人际关系、人格特征、能力倾向等通过个案分析、仪器测验、评价中心技术和结构式心理访谈,明显提高了对部队军事综合能力评价的预测性.在选拔对象研究方面,经历了军人基本心理素质测评、特殊军事人员筛选,到军事人员分类选拔等阶段.在测量技术研究方面,评价中心技术、项目反应理论(Item response theory)、计算机辅助与计算机自适应测验(Computer adaptive test)、多层分析技术、结构方程以及概化理论等都为军事人员选拔的预测性提供了技术保障.

2.2军事人因学军事领域人因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提高军事活动绩效,提高掌握武器装备的效率.在军事装备相近的前提下,领导能力、士气、经验、动机、训练以及纪律等文化因素成为影响战争进程、发挥武器效能的重要因素,发展出文化工效学(Culture ergonomics).武器系统跨文化区域使用时,在设计上考虑不同文化的标准已成为设计的重要理念.人――机协调的设计理念,改善了武器装备设计的人性化;仿真模拟、决策理论、人工智能研究,通过优化人类活动绩效,指导专业选拔与训练,以提高武器系统的效能.人工智能技术通过专家系统、决策支持、人――机交互模式等,被有效应地用于军事指挥、控制、通讯及智能化(如C3I).工作负荷评价模型(The workload assessment model)、操作者模拟(Human operator simulation)分析技术、任务整合网络分析系统(System analysis of integrated networks of tasks)等通过采用稳固性设计而排除了操作者应激对操作效率的影响.组织工效研究,在保证特定环境中合理安排多个人与武器系统匹配,达到最佳作战绩效发挥了重要作用.

2.3特殊军事环境与军人适应军人经常在各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中从事军事活动,如高海拔、严寒、酷暑、噪声、有毒物质、射线、加速度和振动等等.这些环境十分艰险,甚至在非战斗条件下具有生命危险.长时间连续作战会导致睡眠缺失和疲劳,造成战斗减员和应激伤害,会降低个体和部队持续作战的能力.军人在海外执行特殊任务时,还将面对陌生社会规范、文化与习俗.因此,研究和制定军事职业危险性标准、装备设计环境限度标准、训练和作战健康风险评价标准等,是军事心理学家的重要任务.

2.4军队领导与组织军事组织的特殊性,为领导者理论研究提供了天然“实验室”.二次大战中领导和领导者研究的热潮,成为战后大规模实证性研究的基础.俄亥俄州立大学Stogdill(1948)回顾124篇领导者特质研究后提出情景领导理论,即领导效能依赖于与下属的特征和活动目标.密西根大学的研究者们更关注动机、环境因素对领导和组织功能的影响,提出群体或组织目标是领导者有效性基础的观点.权变理论(Fiedler,1967)和相互作用理论(Jacobs,1971)强调领导者与下属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因素.核心领导任务概念(Jacobs & Jaques,1987)通过战斗中小团队凝聚力研究,提出组织结构中领导者与下属关系是从相互独立向相互作用发展的论点.Day和Lord(1988)认为组织文化、权利、组织政策、管理策略是高层领导对低层组织间接影响的重要环节.

军队的任务莫过于建立一个有凝聚力的战斗单位,而领导才能通常是决定胜负的关键.Bartone研究提示,凝聚力是减少部队内在压力的主要成分.Walter Reed军事研究所研究显示,不同发展阶段的军事组织对领导者行为要求应有所不同.Hunt认为,和平环境下保证组织绩效靠制定完善的制度,但安全而机械的制度不能提高领导者处理战时问题的能力.Jacobs通过军事组织领导研究,创立了整合领导理论的组织模型,提出在不同层面的组织之间存在“瀑布式”影响效应的观点,为解决领导者所承担任务复杂性持续增加提供了帮助.

如何把普通公民教育成合格的军人,服从军队纪律,适应各种特殊环境,应付各种异常的、危险的,甚至是威胁生命的情境是军事组织研究的重要课题.个体在小的作战单位中具有许多不同的功能,与其他人的关系是完成战斗任务并在战斗中得以生存的关键.然而,士气、凝聚力、集体荣誉感、文化与社会背景、人格因素、适应军事环境能力等是影响作战单位军事活动绩效的重要环节.

2.5军队临床心理20世纪90年代,美军具有400多名现役心理医生为220万现役军人和700万军人家属、退役人员服务.一次大战期间,心理学工作者在部队医疗部门服役的主要任务是做军人智力评估.二次大战期间,除军人心理选拔外,心理学工作者主要工作是对大量有心理问题的军人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治愈、留用或退役.为弥补心理医生的短缺,美军对曾学习过心理学的军官进行短训,主要从事心理测量与诊断,并任命为心理军医(commissioned officerpsychologists).二战结束前,美军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心理军医.尽管他们中只有部分人接受过系统培训,但因卓有成效的工作,心理军医已成为美军不可或缺的岗位.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保证高学历的心理军医在部队服役,美军采用了高待遇、高质量的培训方案,吸引了大量心理学工作者入伍;高级培训计划,使更多人安心部队服役;博士后制度引进,更完善了人才培训体制.他们中一些人最后晋升到高级军衔,成为高级临床医生、行政管理人员和心理培训教官.

20世纪60年代以来,心理军医的专业领域不断扩展,他们主要工作被定位在心理诊断与心理治疗方面.一些心理评估、咨询与治疗技术在部队得到改进和发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神经心理评估与治疗、物质滥用综合治疗、危机干预、组织绩效与心理健康人力资源匹配、健康促进、自杀预防,以及战斗应激反应矫正等.

2.6心理战心理战(Psychological warfare)由是英国军事分析家、历史学家JFC 富勒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兴起于90年代,现已成为现代战争的第4种作战样式,以“零损伤”、斗智和赢得国际声誉为特点.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国防部官员称,“在这场战争中,真刀真枪的战斗仅占25%,其余75%的任务是争取伊拉克人民的友好和合作”.心理战防御研究涉及军事心理学各个方面,包括信息致伤特点、信息伤诊断与救治原则、军事人员心理健康筛查、危机干预、心理战教育与训练、部队心理卫生保障体制建立、心理战的组织心理问题等.

2.7特殊军事心理学问题军事心理学家始终在为指挥人员和军事机构提供咨询服务(Mangelsdorff,1990),包括专题咨询、组织发展咨询、心理剖析;研制犯罪嫌疑心理检测工具;积极参与军事行动方案制定,包括特种作战、心理作战、生存营救、人质谈判、政治宣传、反恐策略、团队建设、宇宙空间探索等等.

参考文献

[1] Driskell JC,Olmstedt B. Psychology and the military: Research applications and trends[J]. Am Psychol, 1989; 44: 43-54.

[2] Gal R,Mangelsdorff AD. Handbook of military psychology[M].John Wiley & Sons, Inc, 1991.

[3] Wiskoff MF,Rampton GM. Military personnel measurement.Testing,assignment,evaluation[M].New York: Praeger, 1989.

[4] Stogdill RM. Person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eadership: A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J]. J Psychol,1948;25: 35-72.

[5] Fiedler FE. A theory of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M]. New York: McGrawHill,1967.

[6] Day DV,Lord RG. Executive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Suggestions for a new theory and methodology[J]. J Manag, 1988;14: 453-463.

[7] Bartone PT. Stability and change in dimensions of soldier[P]. Washington, DC: Walter Reed Army Institute of Research (DTIC Report No. ADA206855), 1989.

[8] Hunt JG, Baliga BR,Peterson MF. Strategic apex leadership scripts and an organizational life cycle approach to leadership and excellence[J]. J Manag Develop, 1988; 7(5): 61-83.

[9] Arima JK. What is military psychology? In J.K. Arima (ed.), What is psychology? Symposium proceeding[P]. Monterey, CA: 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 1980: 1-4.

[10] McGuire FL. Psychology aweigh! A history of clinical psychology in the United States Navy, 1900-1988[P].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1990.

[11] Cook M. Personnel Selection: Adding value through people[M].John Wiley & Sons, Inc, 2004.

[12] Woycheshin DE. Officer selection introduction: Director human resources and evaluation national defence headquarters Ottawa,Ontario,Canada[P].K1A OK2,2000.

军事心理学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B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 (2010) 07-060-02

1周先庚教授简介

周先庚,1903年出生于安徽省全椒县,是我国现代实验心理学家,教育家。1916年,年仅13岁的周先庚考入北京清华学堂就读理工科,1924年毕业后到南京国立东南大学文法科学习图书馆学1年,这一年里,他对心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25年他考入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1930年获博士学位。此后即到欧洲考察,先后在伦敦、布鲁塞尔和柏林逗留1年。写了论文《心理学的电影观》,发表在美国《心理学评论》。接着他途经波兰、苏联,于1931年回到北平任职于清华大学。1937年起任西南联大哲学心理学系心理学教授,复员后回清华。1947年赴美国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考察一年。

新中国成立后,继续任职于清华大学,1950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心理专业教授。1982年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编委。 1984年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顾问,1985年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顾问,1986年应聘为北京心理学会顾问。

2科研成就及其贡献

2.1开汉字心理学研究的先河

20年代,周先庚从事汉字横竖排对阅读的影响、汉字完形结构的实验研究,并热衷于心理实验仪器的设计与改良,他的硕、博论文都是关于四门速示器的发明,其论文在1929年第九届国际心理学会议上宣读,其后又发表在美国《实验心理学杂志》1929年第12卷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发明的实验仪器――四门速示器,开创了汉字心理的研究领域。他的汉字心理的实验成果连续在美国实验心理学杂志上发表、还撰文分析汉字的完形结构,提出汉字分析三要素,为实验工作提供了基础。论文分别发表在1929年、1930年美国两卷《实验心理学杂志》上。周先庚关于汉字阅读的研究,是汉字心理学的开创性工作,对推动汉字心理的研究和汉字心理学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

2.2中国实验及应用心理学的奠基人

周先庚在从事汉字心理学研究的同时,也呼吁心理学界重视实验及应用心理学的研究。他把心理学应用于实践,为社会服务,看作是推动心理学发展的动力。

1931―1937年周先庚受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的委托,在河北定县主持年龄与学习能力关系的研究,发表《定县历年测验统计结果略述》、《定县七年新法测验考试之实施结果》等论文。研究结果得出一条7―70岁被试者的识字能力曲线,被当时心理学界称为“周先庚曲线”。 这条曲线表明不同年龄阶段识字能力的变化,周先庚并对这条曲线的变化作出了适当的解释说明。这项研究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典范。

1934―1935年周先庚在北平私立协和医学院脑系科指导皮肤电反射的研究,并证明皮肤导电性能的变化与情绪状态的变化有直接的关系,用作侦破手段的“测谎器”,就是记录在情绪变化下皮肤导电性能的变化及其他生理、心理指标变化的仪器。周先庚关于皮肤电反射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中国关于“测谎器”研制的最早工作。

新中国建立后,周先生继续从事实验心理、应用心理的教学和研究。他还在一机部、北大、心理所合办的操作合理化研究班授课,编写教材,探讨人在劳动过程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他还著有《谈天才》等著作;翻译过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讲演集》和吴伟士的《实验心理学》等。在他七八十岁高龄时还审校过《心理学纲要》 和《心理学导论》等译著。

2.3中国工业心理学和军事心理学的先驱

1935―1937年周先庚在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与陈立合作,在北平南口机车厂进行了关于职工提合理化建议的调查研究,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摸索调动职工积极性的途径,这是中国最早的工业心理实验研究。周先庚曾发表过多篇工业心理学论文,如“发展中国工业心理学之途径”、“中国工业心理学之兴起”、“工人心理考察”、“工厂建议制度”、“交通与工业安全问题”等。抗战爆发后,周先庚随清华大学南迁至昆明。1943年4-8月,在中央电工器材厂举办了工业心理讲习班,他认为“中国目前不谈建设则已,不谈经济则已,若谈建设与效率”,“工业心理学实有提倡之必要”。周先庚在30年代所从事的工业心理调查实验研究,为其后来成为中国工业心理学研究的先驱奠定了基础。

抗战爆发后,随着战争的深入,他的目光很快转移到军事心理学方面,一系列的社会实践与现实需要,加深了周先庚对军事教育的关注,并积极主张在军事教育中加入军事心理学教育。

1943年夏,西南联大心理组曾受美国OSS(战略情报局)方面之委托,在驻昆明的美国心理作战部“专家”指导下,参与选拔中国伞兵的心理测验。 是年冬,周先庚应驻昆明的国民革命军第五军之邀请,亲赴军中考察军事心理问题,并为筹划创办“军官心理测验所” ,前后共测验受训军官一百六十八人。之后成都航空心理研究会邀请周先生前往,主持空勤飞行人员心理分析研究工作,以故未往;但其规划建议,实开中国航空心理研究之端。

“他仅在昆明一地的报纸上,就接连发表了《战时中国心理之动态》、《心理服务》、《智识从军与心理建军》、《现代心理学自然是自然科学》等文章。” 以此来呼吁当局和国人对军事心理学的重视。1945年初,他发表的《智识从军与心理建军》一文,就是结合当时正在发动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呼吁当局在建立新军之际,务必重视现代军事心理学教育。他批评“吾国军事教育,未免忽略现代心理学之科学性,对于实验心理学在军事方面之作用,似乎亦不注意” ;军事心理学智识,虽在欧美相当丰富,但“吾国军事学家,军事教育者,除一二人曾经习学者外,对之毫无认识。”他认为“陆军大学,中央军校及军队中,全有添授军事心理学之必要,添聘教师担任此课并筹设心理实验室,心理测验所,较完善者,可成立心理学系或心理部,专门担任全校或全军之心理工作,非如此,军事心理学在中国绝不能开展,绝不会脱离纸上谈兵之阶段”,并建议“所有陆军大学,中央军官学校及其他各分校此次智识从军,与各主要示范部队,教导团,远征军等,一律加添军事心理学课程,聘请心理学者,创立心理实验室,筹办心理测验所,增设心理学系,以便适应美国盟军最进步,最开明,最合理之认识组织与军事心理技术,而开吾国特殊军事心理研究之先河。”

他深感我国军事心理学同欧美之间差距甚大:“欧美平时对军事教育,授有军事心理智识外,在战时特别大量训练军事心理专门课程,目前我国军官学校及军队中,颇有身知现代军事心理学之重要者,然无正式行政系统,以便开设心理学课程,并聘请心理学者讲授、实习、研究实际军事心理问题。”他认为“我国若要智识从军,非彻底心理从军不可,在目前中国情况之下,若要心理建军首当改善军事教育行政系统,务使军校及军队,能应及时添设心理学课程,聘用心理专家,设立心理学系,创立心理实验室,心理测验所,以使实地研究中国特殊军事心理问题,军事心理学是有地方色彩的,西洋军事学智识,不尽趋合吾国军事组织与人事之需要”,建议“智识建军当局,切勿忘记现代科学的试验心理学,在现代军事方面之重要性,特别是军事心理学,必须打入智识军队中,然后智识从军,心理建军,乃为现代化之实议。”

2.4伟大的教育家

周先庚执教心理学近60年,为发展我国心理学贡献了自己的毕生精力。他工作勤奋、治学严谨,在教学中认真细致、严格要求。几十年来,他的学生遍布国内外心理学界,其中一些人已成为心理学领域的知名科学家。 他高尚的职业道德更给他的学生以深刻的印象,沈阳市心理研究所王树茂回忆道:“周先生堪称德高望重的学者,他不仅在学术上成就卓著,而且更具有高尚的学术品格。从我成了他的学生的那一天起,他就告诫我:‘我们搞心理学研究的.不同于搞物理、化学、生物的,我们的研究对象是人,实验要遵循伦理原则。’……我至令仍清楚地记得周先生的教诲:任何时候任何实验,不仅绝对不可以给人的肉体和精神带来些许的伤害,而且也不能给被试者带来身体上任何的不适和心灵上的痛苦;不能把无劣迹的少年放到少年犯罪区去研究环境对人的影响;也不能把婴幼儿从养育的环境移至继养的家中,既使我们设想这种环境变化可能对孩子有利也是绝对不允许的。从事心理学研究的人,务必把尊重人放在第一位。周先生所讲的这些,其实是在给我上职业道德课,是他教书育人的生动而具体的体现。” 周先庚教授以他高尚的师德,身体力行地向学生灌输心理研究者该有的职业操守。

3结语

周先庚教授终其一生都在为心理学的发展而孜孜不倦的努力,为我国心理学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他不仅开创了汉字心理学研究的先河,成为中国实验及应用心理学的奠基人,更为中国工业心理学和军事心理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当心理学取得今天可喜成绩的同时,我们不应该忘记我们的一代心理学宗师――周先庚教授!

(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研究所课题项目:西南联大留美教授成就研究)

注释:

西南联合大学北京校友会.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一九三七至一九四六年的北大、清华、南开 [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心理学报》编委会.沉痛悼念周先庚教授[J].心理学报,1996年8月.

[美]克雷奇 克拉奇菲尔德,利维森等.心理学纲要(上、下册).周先庚,林传鼎,张述祖等译.文化教育出版社, 1981(上册). 1982(下册).

周先庚.书评《Inctustrisl Psycgology by Morris S.Uiteles.清华学报,第10卷.

清华大学校史编写组.清华大学校史稿 [M].中华书局,1981.

1945年1月3日昆明《扫荡报》,第三版。原作者注释参阅文章有:军官心理测验之研究,昆明,扫荡报,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一月十九、二十;军官心理测验之商榷,昆明,扫荡报,军事选刊,第二期,三十二年三月十三日及二十日;军官心理测验之实施,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哲学心理学系毕业论文;周先庚:智识从军运动之心理基础,云南日报,星期论文,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周先庚:军事教育与军事心理学,军事与政治(月刊)(印刷中).

军事心理学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7—0169—02

前言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具有五十多年的办学历史。近几年来,学院在省教育厅、省军区、常州军分区等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精神,紧密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扎实做好军事课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大学生的国防观念、爱国情结和集体主义精神得到了明显加强,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学院先后荣获常州市国防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在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省军区司令部、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全省普通高校学生军训成果汇报大会光盘评比”和“国防在我心中”征文评比活动中分获三等奖和一等奖。

一、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军事课程建设特色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确保保障到位

学院自正式将军事课课程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建设发展规划伊始,即着力推进军事课课程体系建设,在如何建设科学合理的课程建设机制、课程基本结构、课程资源招合、课程教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卓有成效的实践,设置专门机构,划拨专项经费,改善办公条件,配置教学资源,为军事课课程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软硬件条件保障;严格按照大纲要求开展军事技能训练和课程教学工作,课时达标、经费充足、师资力量强。学院每年在年度经费预算中设有学生军训工作专项经费,军事理论教学经费纳入我院正常的教学经费预算。学院划拨的经费做到专款专用,确保了学生军训、国防教育活动、军事理论教学等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学院人武部和军事理论教研室拥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学院拥有百余个设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室,为军事课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条件和环境。学院还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源,拥有军事类图书资料1800余册,期刊4种,为军事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和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围绕大纲,系统规划,着力构筑军事课课程体系

1.构建“321”的课程建设理念

学院高度重视军事课课程建设,围绕高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精神,确立了以“三结合,二加强,一提升”为主要特色的军事课课程建设理念,即:“三结合”——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教学相结合、课堂内引导性学习与课堂外探究性学习和协作性学习相结合、集中军事训练与长年军事训练(将军事课程教学延伸至体育课程教学、“两课”,课程教学、军事体育运动队训练和比赛以及校园文化建设之中)结合;“二加强”——课程教学资源整合力度进一步加强、课程教学师资库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强;“一提升”——全面提升军事课课程教学质量。军事教育课历来是我校学生必修课,技能训练和理论教育各占1.5个学分,军事课考核不及格者没有学分,不能毕业。

2.构建了“两主体、三辅助”的军事课课程体系

以军事训练课程、军事理论课程为主体,以军事体育课程、军事体育训练课程、军事拓展类课程等经常性的国防教育为辅的军事课课程体系。将军事体育与公共体育课程相结合、将军事体育训练与运动队训练课程相结合、将校园军事文化建设与学生素质拓展课程相结合,使国防教育伴随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而使国防教育真正踏上经常化、制度化、课程化的良性发展的轨道。学生在完成必修的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程的同时,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志向和特长,有目的地选择相应的军事体育课程、军事体育训练课程、军事拓展类课程的学习和训练。

3.拓展了“二融合、一统一”军事课课程教学途径

课内课外融合。解决军事课课程目标的全面性与军事课教学课时的有限性的矛盾,将军事课课程教学、体育训练课程和军事类拓展课程向课外延伸,创造性地实践了“公共体育课程内容主题模块捆绑军事体育学习项目包模块”的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的新理念,使学生在每一个学期的公共体育课程,都由一课程主题模块(学生所选体育课程项目)捆绑军事体育学习项目包模块。从而实现了军事课课程教学校内校外的有机融合。

学、练、做统一。随着学院课程改革的深入,启动了“能力导向、项目载体、任务驱动”的项日化教学改革,将课程内容模块化、教学方法项目化,在原有的军事课课程教学只注重学生的“学和练”的基础上,将互助型学练小组作为军事课课程教学的基本组织单位,依托常州市民防教育馆以及校内各训练基地,设计了“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军事理论课理实结合教学记录表”,注重发展学生动手能力和参与、协作、组织及体育文化传播的能力训练,从而实现了学、练、做高度统一。

4.完善了军事课课程的学业评价机制

强调课程学业评价功能的发展性、评价指标的综合性、评价依据的过程性,进行全景性的综合考核与评价。在考核方法和内容上,不再是通过传统的方式对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进行考核、赋分,结合军事技能训练的特点,采取训练科目的考核、学生的参与和在训练中的表现相结合,以“三评”模式进行综合评定;军事理论课考核,结合学生课程表现、出勤、课外作业、“理实结合教学记录表”、学业论文和开卷考试的完成情况,综合评定。充分调动了学生军事训练、理论学习和关心时政的积极性,从而为达成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提供了全新的学业评价机制。

军事心理学论文篇(7)

1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的概念在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美国信息管理专家霍顿(FWHorton)对信息资源的定义是“来源于文件和公文中的信息内容或信息机构、设备、人员、资金等信息资源的支持工具”。德国信息管理专家斯特洛特曼(KA Stroetmann)认为,信息资源包括信息内容、信息系统和信息基础结构三个组成部分。以上是广义的信息资源定义,狭义的信息资源指的是信息内容本身,本研究的信息资源指的是其狭义定义。

军事医学诞生于军事需求,随着科学技术和医学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武器装备和军事战略发展不断提出的医学保障新问题和卫勤新需求而进步。国外虽然没有专门的军事医学学科,但从军事医学实践来看,外军的军事医学不是简单的实施救治,而是更广泛意义的公共卫生体系。

外军军事医学的主要活动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①进行的生理和心理评估和测试,筛选适合在部队服役的军队成员;

②在驻军、单位医务室、前置和后置部署的军队医院单位、维和使命或灾难应急响应的行动区域提供医疗服务;

③开展预防医学,包括军事人员的疫苗接种、食品卫生和饮用水安全、工作生活区域卫生、运动和身体训练的医疗监管、健康教育;

④研究适用于军队动物的兽药,保障军队动物享有动物保护和福利;

⑤研究军用药品、血清和疫苗等医疗材料和药剂,进行药品、血清,疫苗和手术设备的采购、存储和供应;

⑥进行军队医疗系统的财务、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设备、信息系统的管理;

⑦在研究中心、研究所、医院进行科学和医学研究。

2001年,第15届军事医学大会提出“军事医学是针对军事单位医学问题需求的知识体系”。《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2版的“军事医学”条目将军事医学定义为“研究军事活动中军队成员健康保护、健康恢复、健康促进的理论、技术和组织的特种医学,为卫勤保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以保护、恢复和提高部队战斗力”。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指的是军事医学认识主体在研究军事医学过程中所用到的,经过选取、加工、组织、序化的所有有用的信息资源,是卫勤保障所需的研究素材和信息来源。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与军事医学信息需求密切相关,种类包括图书(如《简式核化生反应手册》、《化学战生物战医学指南》、《生物防恐的生物剂检测》、《军事医学系统论》、《军事医学史》)、期刊(如Military Medicine)、报纸(如The Voice of Federal Medicine )、科技报告(如美国四大报告、英国航空委员会ARC报告、英国原子能局UKAEA报告、法国原子能委员会CEA报告、德国航空研究所DVR报告、日本的原子能研究所报告、东京大学原子核研究所报告等、会议文献(如世界军事医学大会的会议文献)、标准专利、学位论文等,还包含军事医学研究密切相关的网络资源,如军事医学专题数据库、军事医学机构的动态信息(消息、政策法规、会议消息、项目进展、出版目录等)、站点资源(军事医学科研机构、管理机构、相关公司的网站信息)等。

2 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

信息资源建设是指对无序状态的媒介信息进行采集、组织、加工等,使之成为可被利用的信息资源体系的全过程。信息资源优化指的是根据特定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和读者需求,调整信息资源的采选主题、学科等,整合信息资源,根据对信息资源的评价结果,剔除部分资源,增加所需的新资源,通过信息资源的采选、组织、评价、剔除循环往复的过程不断优化馆藏资源。

信息资源的采选、组织、评价和剔除在信息资源优化中的作用分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资源的采选可根据读者需求、学科发展、资源共建共享需求,调整资源采选范围,突出重点学科和特色资源建设;突破传统资源类型的限制,拓展资源收藏的种类,增加数据型工具资源(基础词库、规范文档、机构词典)、事实型数据资源(科研项目库、查新项目库、专利分析库)、关联型标注资源(元数据仓储、引文数据库)、软件型工具资源(TDA、生物计算工具)的收藏。

信息资源的组织可对纸本资源进行序化和布局调整;整合电子资源,提高信息资源的揭示度,实现跨库检索,提供知识关联度强、界面友好的学科服务平台;进行范围更广的资源共建共享,推动联机编目、馆际互借、协调采购等,使现有保障体系发挥更大的作用。

信息资源的评价包括对信息资源保障、信息资源利用、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开发组织的评价,信息资源保障评价指的是对读者需求满足率、学科覆盖率、核心书刊的拥有率等的评价;信息资源利用评价指的是对馆藏利用率、馆藏拒借率、藏书周转率、馆际互借满足率等的评价;信息资源获取评价指的是对通过网络信息资源的设备向读者提供虚拟馆藏服务能力的评价;信息开发组织评价指的是对通过技术手段对网络资源开发和组织能力的评价。

信息资源的剔除指的是根据信息资源评价结果,剔除内容成就过时、利用率低、与学科建设发展不符或重复的馆藏。

根据信息资源优化的定义,结合军事医学的学科特色,军事医学信息资源的优化指的是根据军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的职能任务和用户需求,调整信息资源的采集范围和采集重点,进行军事医学特色资源的整合、组织与揭示,根据信息资源对满足军事医学现实、潜在及未来信息需求的评价,剔除老化资源及非密切相关资源,增加需求度强的新资源,通过资源采选、组织、评价、剔旧对军事医学馆藏不断进行的优化。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提出建立在文献分析和知识挖掘上的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优化策略,进一步提高军事医学信息资源与用户需求的契合度,提升军事医学资源质量,发挥军事医学信息资源采购资金的最大经济效益,因此本文的研究重点是资源采选、资源评价、资源剔除。

二、信息资源优化策略的研究现状

在CNKI中选择主题检索“资源优化策略”,学科范围选择“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共检得38篇文献(检索日期2015-03-25 ),筛选其中与资源优化策略研究密切相关的23篇文献。通过分析可知,国内“信息优化策略”的研究内容包括资源采选(如基于OPAC书目系统、网络数据库资源、OA资源的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采购体制的优化策略、资源组织(如建立功能完备的资源检索平台、统一的数据库导航系统,加强图书馆自建数据库建设,基于资源共建共享或资源长期保存提出的资源整合和优化、资源评价(如基于数据库利用情况、引文分析提出的资源优化策略,基于h-index指数法分析相应图书学科类别分布与价值利用程度提出的资源优化策略,基于重点专业馆藏资源保障和利用等指标提出的优化策略等方面的优化策略。中文信息资源优化策略研究没有开展系统全面的馆藏优化研究,研究热点是网络资源、资源共建共享、资源的长期保存或开放获取等,属于广泛意义上的资源建设范畴,因此需要进一步分析资源建设策略的研究现状。

在CNKI中选择主题检索“资源建设策略”以扩展检索范围,学科范围选择“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共检得319篇文献(检索日期 2014-03-25 ),筛选其中与信息资源优化密切相关的250篇文献。为分析研究热点,将文献关键词导入EXCEL及Bibexcel软件进行关键词同被引分析,并用Vosview进行可视化(如图3)。

图3 CNKI数据库“资源建设策略”研究热点聚类

从图3可以看出,国内信息资源建设的研究热点集中在高校图书馆、复合图书馆、网络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及馆际合作等,内容涉及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优化(包括重点学科的资源优化、特色资源建设)、网络化知识化环境下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包括资源数字化、复合图书馆建设、开放存取等)、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馆际合作。

在SSCI中,没有检索到信息资源优化的相关文献,因此选择主题检索collec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学科选择information science library science,共检得258篇文献(检索日期2015-O5-20 )。为分析研究热点,将文献关键词导入EXCEL及Bibexcel软件对关键词同被引进行分析,并用Vosview进行可视化(如图4)。

图4  SSCI数据库collec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研究热点聚类

从图4可以看出,国外资源建设策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图书馆、研究型图书馆、数字图书馆,内容涉及大学图书馆的馆藏整合、信息论坛、机构知识库、本地化资源、学术交流等建设策略,研究型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全文数据库、纸本期刊等资源建设策略,数字图书馆的馆藏目录、信息服务、用户研究等优化策略。此外,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馆际合作等也是国外信息资源建设的研究热点。

三、信息资源优化的理论

分析国内外信息资源优化及信息资源建设策略的研究热点,结合相关文献调研,对信息资源优化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系统梳理。信息资源优化的理论分为基于读者的优化理论、基于资源的优化理论、基于计量学的优化理论。

1 基于读者的优化理论

    读者需要理论。读者需要理论由美国学者普尔(WF Poole)于19世纪提出,后来受到美国图书馆学者克特(CA Cutter)等众多学者的推崇。读者需要理论强调,馆藏建设不能只关注资源本身的价值,要重视读者的阅读需求,根据读者的年龄、学历等,有针对性地进行馆藏优化,并从合理性、需求时限、需求性质等方面对读者需求进行了划分。

社会调查选择理论。社会调查选择理论认为,资源选择应根据社会环境调查、读者需求调查结果来确定。社会环境调查包括图书馆所辖区域的人口密度、读者分布、城市发展、工业发展、社会发展;读者需求调查包含读者类型、数量、阅读兴趣、阅读内容等。

读者使用概率理论。印度著名图书馆学家阮冈纳赞(Shiyali RamamritaRanganathan)在1966年的《图书馆书刊选择》提出读者使用概率理论,指出采购图书应考虑读者使用的概率,选择符合读者需要、使用概率高的图书。

2 基于资源的优化理论

图书价值理论及选择理论。图书价值理论由莱布尼兹(Gottfried Leibniz)提出,麦维尔·杜威(Melvil Dewey)提出的选书“三最”原则是该理论的代表性观点。图书价值理论认为,图书价值分为收藏价值和使用价值,应重视图书的科学性、学术性和艺术性。莱布尼兹认为应及时地、连续地、均衡地选择有学术价值的新出书刊;麦维尔·杜威选书的“三最”原则指的是“最好的图书、最多的读者、最少的开支”。克鲁普斯卡娅、海伦汉内斯也都认为,馆藏要以最少的经济损耗提供最大的知识量。图书选择理论在19世纪由斯达索夫提出,指的是藏书补充需要经过严格选择,并突出系统化和特色化。20世纪鲁巴金提出了完整的“选书理论”及选书原则(系统性、完整性和完善性)。推瑞(C Francis K W Drury )、布斯威克(Arthur Elmore Bostwick)都认为,图书选择应同时注重知识价值和社会需求性。麦考文(Lionel Roy Mccolvin )基于图书知识价值和社会需求,提出纯理论的图书选择评分法,成为现代选择图书的重要理论之一。

馆藏分级理论。馆藏分级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指的是图书馆根据任务、读者需求等设计馆藏建设的结构体系,对资源涉及的学科、资源类型等进行分级。美国托马斯·布雷(Thomas Bray)将馆藏分为最低级、基本级、教学级、研究级、综合级5个级别;《藏书发展方针规范指南》将馆藏分为完整级、研究级、学习级、基础级、最低级5个等级。吴慰慈和刘兹恒也提出了五级结构的馆藏书结构表。

零增长理论。零增长理论也称为稳定状态理论,首次出现在1975年的阿金森报告(the Atkinson Report),指的是当馆藏达到最佳规模或成熟状态后,在不断补充新资源的同时,应适时剔除相应数量的利用率较低的馆藏,使馆藏的实际增长速度为零。

文献协调理论。文献采访协调理论在1899年由美国欧内斯特.理查森(E CRichardson)提出,1942年朱丽安·鲍依德(Julian P Boyd)提出,图书馆界应分工合作,积极收集各国具有价值的资源,编制国家联合目录以便于馆际互借。在这一理论的推动下,许多国际性的区域合作采访及全国性合作采访计划(theNational Program for Acquisitions and Cataloging)得到全面推广和实施。

书目控制论及文献控制论。书目控制论由图书馆学家谢拉(CJ H Shera)和伊根(M E Egan)于1949年提出[79],指的是通过书目系统控制文献流分布状态,以促进书目数据互换和文献资源共享。1980年威利契(Hans H Wellisch)提出书目控制的基本模型(威利契模型)}80},后来又出现了国家书目控制(NBC)、世界书目控制(UBC)、世界出版物利用(UAP)等宏观书目控制思想。文献控制论指的是文献控制系统根据内外部的信息变化进行自行结构的调节,改变文献流的分布状态,1982年,朱迪思·科林斯(Judith Collins)和鲁斯·芬纳(Ruth Finer)提出了国家层面的文献控制论。

3 基于计量学的优化理论

帕累托法则。1897年,经济学家帕累托(Vilfredo Pareto )指出20%的人掌握着整个社会80%的财富,提出了帕累托法则。美国图书馆学家特鲁斯威尔将帕雷托法则推广到图书馆藏书利用中,提出了著名的“二八定律”,即20%的馆藏可以满足80%的读者需求。根据二八定律,图书馆藏书布局采用了三线典藏制。

布拉福德定律。布拉福德定律是核心期刊选择的理论基础,指的是将科技期刊按其刊载某学科专业论文的数量多少,以递减顺序排列,可分为该学科的核心区、相关区和非相关区,各区的文章数量相等,此时核心区、相关区、非相关区期刊数量成1: n: n2的关系,核心区期刊就是该学科的核心期刊,1969年高夫曼、莫利斯证实期刊流通量的分布也近似服从布拉德福定律,1971年加菲尔德证明了被引文献在期刊分布完全服从布拉德福定律,从引文角度提出了核心期刊的定义。

军事心理学论文篇(8)

关键词: 军校学员;军事素质基础;培养模式

Key words: military academy cadets;military quality foundation;cultivating model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4-0236-03

1 军事素质基础的内涵和构成要素

随着高技术武器装备在现代战争中的广泛应用,未来战场更加激烈残酷,战争环境变得错综复杂,对军人的军事素质提出严峻挑战。总部《关于军队院校指挥生长干部“合训分流”实施意见》中明确:“合训”阶段的培养目标是前三年按军种打牢指挥生长军官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军事素质基础”、“人文社科基础”、“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基础”,第四学年按照兵种打牢相关的专业技术基础。笔者认为军事素质基础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丰富的军事基础理论、娴熟的军事基本技能、强健的身体素质、过硬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军人气质和较好的组织素养。

1.1 丰富的军事基础理论 军事基础理论是学习、研究军事专业和学科前沿理论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军事基础理论的内容应包括:战争史、军事思想、军事战略、军事谋略、军兵种知识、外(台)军知识、联合作战基础知识、军事训练学基础、军事训练体制法规、训练组织与实施、信息化战争概论、军队指挥学基础、军制学基础、军事教育理论基础、非战争军事行动概论、军用标准化知识等。只有掌握了这些军事基础理论知识,才能丰富头脑,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才能在学习和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为掌握军事专业理论奠定坚实的基础,为顺利成长为初级指挥军官铺平道路。

1.2 娴熟的军事基本技能 军事基本技能是人类从事军人职业的基本条件,是军人的看家本领,也是初级指挥军官履行职责的必备素质。在装备技术越来越先进的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初级指挥军人才如果没有与任职需要相适应的过硬的军事技能,就不可能带领所属分队很好地完成作战、值勤、训练、维稳平暴和抢险救灾等艰巨任务。军事基本技能包括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部分:一是武器装备的操作使用技能,如轻武器射击、手榴弹投掷等;二是单兵战斗和生存技能,如单兵战术基础动作、防护、救护、筑城、伪装、格斗、攀登、野战生存等;三是履行指挥基本技能,如地形图使用、通信装备操作等。

军事心理学论文篇(9)

中图分类号: 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b)-0000-00

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多元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方式进一步影响着包括当前大学生在内的社会成员。如何把握核心价值体系和主流价值观念成为高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军事理论教学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之一,有必要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军事课教学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当前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在引领军事课教学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1为军事课教学确定了基本的基调和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是我国意识形态的主体,在我国的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的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2。我国当前社会在改革开放和对内转型的过程中,存在其他形式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如封建主义价值观念、个人主义、拜金享乐主义以及西方的资本主义思想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当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是我们的主流价值取向,是高校开展教育的立足点和方向指南。军事理论课的开展和推进也要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前的军事理论课教育是高校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载体之一,承担着相应的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的政治任务,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军事理论课教学,有助于军事课教学政治教育功能的确认,能够为军事理论课明确教育的政治方向和基本的立足点,在进行军事理论授课的教学过程中,始终能够按照主流价值取向和主流意识形态的方向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真正起到军事教育的政治教化作用。

1.2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保证

高校开展的军事课教学主要的对象是刚入学的大学新生,不仅仅要进行军事技能训练,锻炼强健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也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当前新生多属90后大学生,思想活跃,有自己的选择和主见,但是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还没有健全,容易受到外在的主客观环境的影响而产生思想上的偏差,因此需要在入学初始就进行正确的价值教育,军事课(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正是进行这一价值引导、价值教育的载体之一,因此,在军事课开展过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对于大学新生价值体系的构建奠定了一个平稳的基调,有助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长期工作的开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提供了保证。

1.3为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融入军事课教学,能够充分利用课程、课堂的教育功能,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军事课教学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组成部分都能够发挥教育的功能。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教育,讲授了中国如何在实践和摸索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本土、实际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产生了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不断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能够增加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加其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努力的斗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通过对于军事课中军事成就的取得、军事思想的讲解、军事家的介绍等能够增加90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认同,也有助于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军事课”教学内容规划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军事课教学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融会贯通在军事课教学的全过程,既增加了军事课教学内容的丰富性,也把握了军事课教学的方向性,保证了军事课教学的原则性和多样性。

2.1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军事课程的灵魂

军事理论课程在讲述我国的近现代史的基础上开展的,对于这段历史的课堂讲解,使大学生了解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实际,选择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客观必然性,这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选择是时代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

在中国发展的实践过程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并且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和不断发展。正是在这一与时俱进的过程中,不断增加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辨明方向。因此,军事理论课程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和灵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思想,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

2.2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共同理想作为军事课的主题

其中,“军事理论”课程中的关于“中国近代的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等相关内容的阐释,不仅仅在呈现近代国防发展的历史,同时也是在展示中国国防从弱变强的过程,是在展现人民的风采和贡献,也是在展现国力强大环境下我国国防的新面貌,原子弹、导弹和大型运载火箭技术等国防尖端技术的成就,也在展现我国的国防实力发生的质的飞跃。近期的嫦娥三号登月之旅以全面直播的形式展现了我国国防科技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也展现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正是这样的发展,进步在推动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推动的国民共同理想的实现。

2.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军事课程的精髓

军事理论课不仅仅是一门让大学生了解国防科技、军事发展、战争状况的理论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课程,纵观军事理论课程始终,我们可以明确的看到爱国主义这一主干线,连接着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关于我国国防史、古今军事思想的成就都是从历史、从曾经的辉煌、从军事高技术和武器装备的发展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谨记落后就要挨打,只要强大和发展才能够更加的自信稳屹世界民族之林。当前信息化的社会,只有在技术化时代、信息化社会中取得主动权,才能够不至于被这个时代淘汰,而这正需要创新的时代精神和时代勇气,军事课中关于军事高技术、新军事变革以及信息化战争等章节中,尽可能的向学生展示最新的军事技术、武器装备等,能够调动大学生的主动创新意识、培育创新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素质。

2.4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军事课程的基础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的基础,解决的是社会成员应该具备怎样的道德品质和荣誉素质的问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军事课教学即处理好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强调了绝对不能混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军事理论”课程“党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内容,有利于大学生学习我军的光荣革命传统,不断接受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的教育; 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树立和培养献身国防事业的奉献精神;增强大学生国防意识和民族自豪感的训练与熏陶,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和个人综合素质。“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这一章使大学生懂得自身担负的国防义务和享有的国防权利。

3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创新军事课教学的途径

3.1组织专题讨论课,深化对理论教学的认识,增加大学生理论和行为的认同

军事理论教学的创新需要改变按照教材目录讲授的方式,要不拘泥于教材的内容,灵活的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和实践,可以专题的形式,将相关的内容系统的在指定的专题中进行讲解。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下,军事课的教学首先需要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一定的理论认知和实践认同,只有这样,才能够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可接受性,才能够使大学生真正的认同,才有助于在学生生活中自觉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2运用网络、手机等现代的媒体平台和教育手段,增强国防教育的实效性。

当前社会已迈入网络化,大学生正是众多网民众的重要部分,针对这一事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军事课教育也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一载体和媒介,积极的开发具有教育意义的国防教育网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旋律,学校学生论坛也建立相应的国防教育子栏目,,将正确的国防价值理念和国际安全局势等内容载到网上,供大学生交流和讨论,满足有兴趣的大学生对于军事时事、国防教育的关注。

3.3成立相应的国防教育协会,让大学生在实践体验中体会领悟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

成立国防爱好者协会,这是我院正在实践的国防教育新途径,也取得了也明显的成绩。组织协会成员自愿加入主流意识形态和国防教育融合的宣传中,定期举行最新的军事文化作品的展示、不断更新的军事武器装备的资料收集等,协会还可以定期组织成员及有兴趣的大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国防教育资源。

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着当期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军事课教学,并贯穿在军事课教学的始终,才有助于高校军事课实效性的体现,有助于体现军事课教学真正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张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J].教育探索,2010(9).

军事心理学论文篇(10)

军事文化是由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建军原则、军事理论以及军人思想、理想、信念、道德、作风和纪律等要素所构成的思想体系,它是军事文化系统的灵魂和“主心骨”,处于“首位”和“支柱”地位,关系到军队的性质、宗旨和方向。加强军事思想文化建设,说到底是要解决用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占领军事思想文化主阵地的问题。

一、在先进军事文化定位上,要把握好军事文化的高起点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先进军事文化建设,要求我们既要遵循军队文化的特殊规律和要求,又要适应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新环境,处理好各种关系和矛盾,使军队文化建设永葆生机和活力,始终走在建设先进军事文化的前列。发展独具特色的思想道德文化,思想道德文化,是彰显军队政治属性的文化,主要表现为军队听谁指挥、为谁打仗的价值观念及其所信守的道德原则。思想道德文化体现军事文化核心,反映军事文化性质和军队建设方向。

发展性质先进的思想道德文化,处于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首要位置。以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统揽先进军事文化建设的思想。军队要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坚持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的思想。军队思想政治建设要走在全社会的前列,必须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要始终坚持军事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思想。要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发展先进军事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用马克思主义占领军事思想文化的主阵地。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全体官兵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的思想。新时期军队思想政治建设的使命是为“打得赢”、“不变质”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可靠的政治保证。

1.要着眼于提高部队战斗力。先进军事文化工作把思想工作形象化后作用于广大官兵,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道德、纪律观念的培养同各种群众性文化活动结合在一起,使思想性、娱乐性溶为一体,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互相促进,理论思考与情感活动齐头并进,从而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主动性,并且对加强部队的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战斗力也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以文化建设促进战斗力的提高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我军的任务、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文化工作作为政治工作的组成部分,它的地位和作用却从未动摇,始终不渝地为提高部队战斗力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并且随着军队建设的发展,其重要性更加突出。

2.要着眼于提高官兵的心理素质。在新的历史时期,军队内部的兵源结构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如“独生子女兵”、“学生兵”数量逐年增加。这部分战士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心理素质不高,独立生活能力差,辩别是非的能力不够成熟等等类似问题也伴随而生。这些新情况的出现与高技术战争所要求的心理素质极不相符,严重制约着我军高技术作战水平的正常发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所要研究的对象。因此,军事文化工作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形式,必须针对这一情况来开展工作。

二、在先进军事文化主旋律上,要体现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军事文化反映了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精神文化的主流,具有精神支柱和思想导向的作用。主旋律文化是军事文化的根本价值所在,是强大凝聚力的源泉,是进行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鼓舞力量。如何占领军事文化,关系到军事文化建设的方向。一个丧失了主旋律文化的军队,其精神支柱必然动摇,无法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因此,必须坚持主旋律文化的主导地位不动摇,旗帜鲜明地表明提倡什么、允许什么、限制什么、反对什么,在大是大非面前坚持原则,毫不含糊。

我们在强调主旋律文化重要性的同时,又要提倡多样化。军营生活是丰富多彩、生机勃勃的,军事文化对部队建设和战斗力的影响是多层面的,文化工作者的创作个性和风格是多种多样的,部队官兵的文化需求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此,军事文化也应当是姹紫嫣红、花团锦簇的。只要是能够使广大官兵得到娱乐和美的享受、受到启发和教育的作品,都应当受到鼓励。

在全球文化多元化中,我军以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和“五句话”的总要求全面加强部队建设,保持和发扬了我军的优良传统,同时,服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指导,完善了先进军事文化,实行科技强军,积极推进我军的“两个根本性转变”,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推进军事文化建设,与我军的历史使命相适应文化流动中精神成分难于和后于物质成分的规律要求,文化建设必须把工作的优先和重点放在精神文化方面,与时俱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是军事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根本和保证。首先,要适应全球文化多元化趋势,加强我军的思想政治建设。我军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要求我们必须把思想政治建设始终作为一项根本和经常性的基础工程来抓。坚持弘扬以人为本,和谐共存的主旋律文化,不断推出军事文化精品,让先进文化占领军队的文化阵地。对官兵关注的重大问题,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敏感问题作出令人信服的说明和引导性评论,提高广大官兵的辨别力。其次,要健全完善适应全球文化发展趋势的军事文化安全体系。文化安全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精心设计,全力维护,常抓不懈。当下之急,是加强军事文化职能部门的建设,加强对军事宣传,及基层文化工作的管理和建设,建设一支过硬的军事文化理论和实践队伍,使之成为弘扬先进军事文化,批判反动腐朽文化的生力军。第三,必须以一个大国的胸怀和责任建立符合全世界长期持续发展,和谐共存的军事文化。加强同全世界的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各种文化事务的管理和军事文化规则的制定。目前,对我军来说,最重要和最迫切的就是以“新安全观”为指导,构建和谐共存的安全文化,引导世界安全秩序向和平,和谐的方向发展。

三、在先进军事文化机制创新上,要保持军队文化的先进性

目前,军内外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军队文化经受越来越大的挑战和考验。从社会环境来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明显,人们的文化消费观念正发生深刻变化。如何应对即将兴起的文化产业规模化、集团化,以及广阔的国际竞争交流空间,这是军队文化不容回避的问题。从我军内部环境来看,高新科技已经成为军队战斗力提升的强大动力。面对世界新军事革命的挑战,我军正在实施科技强军战略,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以完成机械化、信息化的双重历史使命。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广泛地应用到军事生活的各个方面,军队官兵的文化知识结构和心理素质发生了很大变化,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趋势。如何紧跟军队建设前进的步伐,准确反映当代军人的精神和心灵,有效占领军营文化阵地,为“打得赢”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为“不变质”提供可靠的政治保证,是军队文化建设面临的迫切而重大的课题。

时出创新的呼唤。坚持与时俱进,大力推进军队文化创新,已经成为军队文化工作者的迫切使命。创新是文化的生命,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最有力的保证。我军自诞生以来,始终高举先进文化的旗帜,伴随着战火硝烟与和平的阳光,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创造了壮丽辉煌的军队文化,对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和本色以及提高战斗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充分反映了军队文化与时俱进的宝贵品质。今天,面对日新月异的形势,军队文化不创新就意味着自动让出文化阵地,不前进就意味着退出先进文化行列。

创新是最好的继承。先进文化的发展,从来都是在继承和发扬人类优秀文化的过程中实现的。军队文化建设需要继承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我党我军创造的革命文化。继承的目的在于创新,我们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弘扬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借鉴古今中外文化创新的经验同新时代新实践结合起来,大力拓展军队文化发展空间,丰富和扩充军队文化内涵,积极吸纳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推进我军文化形式、手法、技巧的充分发展,实现体裁、题材、主题的极大丰富。在激烈的文化竞争中,占领制高点,掌握主动权,保持先进性,走在最前列,真正肩负起“两个提供”的历史使命。

四、在占领先进军事文化主阵地上,要增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

构建中国特色先进军事文化,是官兵认同和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基础和理论功底。军事文化体现军队根本政治方向和性质,战斗文化体现军队武装集团的职业特征,创新文化体现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根本要求,和谐文化体现新型人民军队的力量源泉。胡锦涛主席在关于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中,明确了“文化熏陶”在培育中的突出作用。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必须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的先进军事文化建设,以丰富的文化营养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对官兵进行滋养,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土壤和养分。

1.自觉地坚持用先进军事文化武装全军。教育引导官兵全面深刻地理解把握其内容体系和重大意义,全面深刻地理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深入扎实地学好胡主席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并切实作为我们指导思想的“魂”和统领各项工作的“纲”。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引导官兵充分认清大力培育“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全面准确地理解把握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通过卓有成效的思想教育、舆论引导、文化熏陶、典型示范、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使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官兵普遍理解认同、自觉培养践行;大力创新发展先进军事文化,坚持从火热的军营生活和生动的部队实践中挖掘素材,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官兵,开展官兵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官兵履职尽责的积极性创造性。坚持从官兵中来、到官兵中去,为部队官兵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文化装备和优质高效的文化服务。

军事心理学论文篇(11)

1 军事理论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联系

 

高校军事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两种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目的均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与保卫者,两者有着本质联系。

 

1.1 指导思想一致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分别对其指导思想进行了界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与高校军事理论课程性质在本质内涵上有着一致性,两者均是以马列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都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究其实质,两者均是以主流意识形态为指导。

 

1.2 教育内容关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是为了团结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奋斗。大学军事理论课是通过教学与训练,使大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与基本的军事技能,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意识,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组织纪律性,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体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正确的社会情操和坚定的爱国热情。军事理论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两者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相互关联,相辅相成。

 

1.3 教育效果共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实现大学生个人层面努力学习、全面发展,社会层面引领社会正能量,与全体人民共同奋斗,国家层面自发地用行动报效祖国,以推动国家的进步与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大学军事理论课培养学生个人层面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社会层面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国家层面的爱国主义意识。由此可见,开设军事理论课和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均能使大学生在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国家层面实现精神提升,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进行,能起到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作用,教育效果具有很高的共享性。

 

2 军事理论课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

 

在军事理论课堂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使学生在对现代最新军事科学技术、国防知识与国防建设,以及未来战争的知识学习之中不知不觉进行了社会主义思想的洗礼。

 

2.1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之一,应通过各种方式,高奏爱国主义主旋律,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军事理论课通过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国防建设成就等内容的学习,了解中国古代、近现代军事思想的精髓,了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军事著作,了解我国国防建设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和现代化的国防体系等,使大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通过军事理论教育,加深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以及对祖国和人民军队的感情,使每个学生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增强爱国精神,增强为国奉献的意识。

 

2.2 和谐理念教育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表明,没有强大的国防,国家必然遭受列强的入侵。但同时,“国虽大,好战必亡”,慎战思想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是一种重要的声音。在军事理论课中我们要通过历史阐述清楚,中国儒家文化的精髓是“和”,即和谐,中国人热爱和平,没有侵略的基因,主张与他国和睦相处。中国近几十年崛起发展的事实表明,只有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才能走向繁荣富强。胡锦涛同志于2005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和谐世界”理念。在全球建设“和谐世界”与在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其最终追求是一致的,是中国的核心价值观,适用于任何地方。中国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必定为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增添新的动力;而中国推动和谐世界的建设,必定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

 

2.3 平等、公正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平等、公正的理念,这也体现在我国的外交政策中,我国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在政治上,中国主张不干涉别国内政,国无大小一律平等;在经济上,中国主张互惠互利,通过平等的经贸往来,达成双赢的结果;在文化上,中国主张中西文化各有优劣,不搞文化霸权,应相互借鉴,相互取长补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实现文明共享。军事理论课教学中,以鲜活的历史事例来阐述中国的这一外交政策,表明国际层面如此,在我们国家的社会层面也如此,这与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公正观念是一致的。

 

2.4 法治、敬业教育

 

对大学生实施军事技能训练,贯彻“军事化集训、条令化生活”的指令要求,依据军队条例条令和规章制度,制定出一系列符合集训队的管理规定,体现集体的力量、团结的力量。严格制度、严格纪律会成为大学生积极进取,锻炼自我的桥梁。大学生追求的不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团队的整体实力。遵守纪律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服从集体培养敬业精神,这是一种法治、敬业精神的教育。通过这样的“有效”的教育与引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治、敬业精神,是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有效手段。

 

3 军事理论课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3.1 创设和谐氛围

 

当前中国的信息环境十分开放,90后的大学生们个人独立意识很强,讲究思维独立、个性解放,对枯燥的思想灌输往往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任何人将政治观念强加于他们是很难行得通的。我们要创设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倡导一种人人平等、和而不同的师生关系,老师平等地同大学生对话,关心学生、培养学生,与学生做朋友。从教学氛围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尊重大学生的利益要求和个性发展需要,又潜移默化地灌输教育内容。课堂上要通过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文化氛围,巧妙地借助语言、文学、艺术等工具,使大学生了解军队的传统及官兵的权利和职责,了解中国历史和政治制度,了解国家的兵役制度,懂得在政治问题上发生分歧时,如何忠于国家政府等等,通过这种和谐的氛围,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大是大非面前能正确行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入脑、入心。

 

3.2 运用现代手段

 

运用现代手段在军事理论教育中灌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上丰富教学形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例如播放电影、短片、影像资料、历史资料等,使大学生在形象生动的内容中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课堂外丰富沟通方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手段。现在的90后都是“手机党”、“低头族”,军事理论教师应灵活掌握微信、微博等现代传播方式,通过与学生即时沟通、设置讨论话题、开设专题网站、布置课后作业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往往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