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网络工程师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2 17:34:37

网络工程师论文

网络工程师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1-2588-03

计算机网络技术推动了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作用日益突显。各用人单位对网络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扩大,尤其是网络工程设计经验丰富、管理科学、运维高效的中高级专业人才倍受用人单位的青睐。组网工程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局域网技术、综合布线、网络安全、网络规划设计等工程技术。该文从课程改革、理论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阐述。

1 存在的问题

1.1 对网络工程专业认识的不足

组网工程课程是网络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搞好组网工程课程的教学必须明确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成长的规律,目前,各高校对网络工程专业定位过低,只涉及到组网工程的建设环节,或者专业定位比较模糊,不能涵盖网络工程生命周期中整个过程,导致学生就业面狭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提升的后劲不足,用人单位对网络专业培养的学生能力产生了严重的怀疑。为此,各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进行重新认识和重新定位,参照网络工程的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制定适合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规范教学与实践的内容,切实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1.2 教学内容重叠严重

组网工程课程不是独立的一门课程,前导课程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网络操作系统、综合布线等。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考虑前导课程开设的顺序,规范各门课程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互补性和递进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网络工程的相关专业课程设置较多,部分教学内容重叠现象严重。例如,双绞线水晶头制作的内容,在前导课程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课程中有着详细的说明,但是在组网工程课程中也作了具体的叙述,没有考虑前导课程的关联性,值得注意的是,光纤的融接在组网工程课程中却没有得应有的重视,没有考虑到教学内容的递进性;Windows服务器的搭建是网络操作系统课程的重要内容,若注重内容的互补性,组网工程课程中的应用服务平台就可以选用Linux/Unix操作系统搭建,但是,很多学校,也包括我们学校也没有做到。

1.3 学生技能与就业岗位要求脱节严重

网络工程实践能力缺乏是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不够强的根本原因。组网工程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专业而且与工程应用密切相关。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诸多的网络协议、工程法规和技术标准使学生感到抽象和空洞,理解困难,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极具下降。另外,课程实验都是以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与实际要求相适应的工程性实验无法开展,学生不能深入理解网络工程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无法完成网络规划设计,得不到网络互联相关实训与实践的锻炼,与实际应用脱节相当普遍。

1.4 实验室配套滞后

网络工程专业教学需要的实验设备较多,实验所需的软件和硬件资源相当短缺。实验必需的核心设备价格一般比较昂贵,学校资金投入一般情况下较为因难。我院在建设组网工程实验室以前,采用仿真软件实现实验教学,仿真软件只能模拟一些较为简单的演示实验和一般性原理验证性实验,对于提高性和综合性的网络规划设计类型的实验,仿真软件显得力不从心,而且实验实训环节学生不能接触到实际网络设备,缺少感性认识,项目教学无法开展,不能深入企业实际应用,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很难提高。

1.5 师资队伍缺乏活力

承担组网工程课程教学的教师大多没有网络工程项目建设和管理等相关的工作经历,教师工程实践工作经验的缺乏成为技能教学的瓶颈。其原因如下:首先,专职教师以理论教学为主,科研任务繁重,缺乏实际的动手技能训练,也很少参加网络工程实践相关的工作;其次,学院网络工程相关实验平台建设的不够完善,综合性和创新性的工程实验无法完成,使专职教师在网络设计、项目管理经验和能力都略显得不足,导致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最后,高校开设网络工程专业时间较晚,办学基础并不深厚,同时,新的网络设备不断的涌现,网络协议众多且不断的完善,网络管理软件升级过快,这对组网工程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

2 课程改革的措施和实践

2.1教改指导思想

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划分为科研型、工程型和应用型三个层次。简单的概括为:网络协议的设计与实现技术、网络设备的制造属于科学研究型人才培养目标;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技术属于工程型人才培养目标;网络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技术属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我院属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相以培养工程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为网络工程专业方向培养目标。组网工程课程改革不能脱离人才培养的目标,尊重工程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成长的规律进行教学改革,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2.2 理论课程教学改革

组网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难点是课程内容编排、工程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等。针对我院应用型本科教学实践,该文提出以下具体改革措施。

1)课程以工程应用为基础,突出局域网技术实践

组网工程实践性很强,课程教学以校园网和企业网为项目案例,要求学生能够根据网络工程生命周期,了解网络需求分析、通信量的估算、组网的形式、采用的技术、网络的维护和管理等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华为、思科等知名厂商典型数通产品、所支持的协议类型及其应用的范围。例如,可以分别按照低端、中端和高端三个档次划分思科公司和华为公司的交换机和路由器产品,并且进行对比,熟悉各自所能支持的网络协议,了解产品的功能和特点,根据网络工程实际的需求选择对应的网络设备,完成局域网工程项目的设备选型,为课程设计或毕业实习阶段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2)课程改革紧扣网络规划设计内容

组网工程课程教学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根据用户需求分析,采用具有前瞻性的主流技术,选用最适合的网络设备,组建网络、管理和维护好网络。因此,课程改革应当突出网络规划与设计的核心地位,完成需求分析、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网络设备的选型,组网建设和网络测试;完成网络工程项目可行性报告、编制项目需求分析说明书、设计文档等工作;要求学生根据实际的网络工程实践,掌握项目管理软件和工具。实现网络工程专业培养工程型和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对学生考核方式进行改革,除传统的考试方法外,突出强调学生项目团队合作的综合素质。

3)课程突出局域网安全和管理

局域网安全和管理是组网工程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是局域局网设计中的难点内容,我院在进行局域网安全和管理这部分教学内容时,教师从常见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软硬件产品开始,深入浅出地提出完整的局域网安全解决方案,以及具体的实现方式。教学引用的网络安全设备主要是思科的ASA55XX系列的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上网行为工具的使用和部署;网络管理涉及到的协议主要有SNMPv3;并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研讨网络全安管理的问题,让学生深入理解安全管理是组网工程中重要的环节。

4)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即时修正

以网络教研室为单位,开展教研活动,讨论组网工程课程中增删的内容,即时修正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删减的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本课程中与网络工程专业相关课程重叠的内容。例如,删除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中网络服务器的内容;综合布线的内容等;另一部分是组网工程课程中过时淘汰的技术和方法,例如,电话拨号上网、X.25网和IEEE802.5建议等内容。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技术和组网方式,在修正教学内容时,应当考虑周全,增加新的授课内容。例如,上网行为规范的实现与管理,入侵检测技术与网络安全监控等。另外,通过组织老师相互讨论教学内容,即时修正教学大纲。

2.3 实训实践环节教学改革与实践

实训实践环节教学是组网工程课程教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工程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实训实践环节教学改革可按如下三个步骤推进:

1)实验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

组网工程课程实验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可划分为基本技能、初步综合技能、高级综合技能和创新技能四个层次,实验教学突出组网工程课程实践知识的相互关联性和递进性,并组织网络工程专业方向的专家和教授编撰实验实训指导书。其中基本技能和初步综合技能的教学多为教学演示或原理验证性实验为主,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模拟仿真软件完成教学;高级综合技能和创新技能的实验教学,则以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方式完成。

2)实验教学环境的完善

本课程实验教学应当根据理论教学的需求,循序渐进的开设与网络工程应用相关的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进一步加强当前技术应用领域的综合型实验内容,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独立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我院建设组网工程实验室,基本满足组网工程课程的实验教学,但是,综合型和创新型实验环节的教学还有一定的差距,学院为了加强网络工程方向人才的培养的步伐,加强网络综合布线、网络服务应用、无线网络、网络安全管理等实验室的建设,以实现网络工程专业方向工程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3)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校企合作是培养工程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必由之路。通过合作教育新模式,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勤于思考,独立解决工程实践的动手能力,使创新型人才培养落到实处。我院在重视实验实训教学的同时,还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采取合作教育,探索培养网络工程专业方向人才的教育模式,强化理论联系实际。学院还与网络设备制造商思科和锐捷分别推出了“网络学院”教学计划,专业实验室可以由学校和企业联合投资新建,使我院学生能够了解到主流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和防火墙等网络设备)的基本性能、应用范围和技术特点等,独立完成组网工程过程中网络设备的选型;校企合作还可以缓解学院实验室建设经费不足的矛盾,合作企业提供先进的网络设备、产品的技术支持和应用培训,学院则为企业输送了大量的后备人才,实现了双赢。

我院组网工程实践教学改革从以上三个方面推动,使学生提高了工程实践应用技能,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就业市场之间的无缝对接。

3 师资队伍建设

组网工程课程理论与实践紧密相联系,这对授课教师提出较为严格的要求,授课教师不但专业理论知识较为全面,而且还要具备较为丰富的网络工程实践经验,能够在工程实践教学中引入最新的技术、组网的方式、网络运行管理的工具和网络安全的设计等,不断地拓展学生的视野。因此,我院提出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具体做法如下:

3.1 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

要求组网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同时还要求具有工程师及以上职称,实行教师资格与网络工程专业技术职称双证聘任制度,鼓励来自企业一线中高级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完成学生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指导;学校启动青年教师人才培养计划,大力培养年青教师队伍,成立网络工程科研团队和教研团队,由从事网络工程专业方研究的专家和教授定点帮扶青年教师;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科研和教研项目,制定相关的科研和教研激励制度,健全“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

3.2 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训

学院每年都利用假期安排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并作为一项基本制度,长期执行,青年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的经历可以作为教师个人职称晋升、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教师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有到校企合作单位直接挂职顶岗、参加企业技术改造、合作研发等多种形式,使得教师夯实理论知识的同时也积累工程经验;组织教师参加与网络工程相关的教育培训和学术研讨会,以获取专业领域内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制定激励制度,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部级和省级主办的各种竞赛活动,以检验学生综合型和创新型工程应用的能力。多种措施强化“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的推进,使组网工程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

4 结束语

组网工程涉及网络工程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内容,不仅仅是网络建设的,还包括工程项目的审批、需求分析、网络的规划与设计、运行与维护、安全管理等,内容诸多、知识面广是组网络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难点所在。该文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教学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按照我院教学改革实践提出具体的改革措施和解决方法,落实网络工程领域工程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马莉.地方院校网络工程专业的教改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12):135-138.

[2] 颜凯.基于“回归实践”的网络系统工程课程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13(14):118-121.

网络工程师论文篇(2)

[中圈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179―03

网络教育中,学习平台是师生交流的一个重要的接口。是学生获取信息和学习内容的主要来源。学习平台应用的质量对能否保证教学顺利进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能力起关键性的作用。也直接影响到网络教学的质量。下面我们对在网络教育中应用教学平台进行导学进行探讨。

一 网络教育的特点

网络教育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的新型教育形式,拥有传统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网络教育有以下特点:

师生分离。在网络教育中,学生不再直接面对教师,而是面对计算机、学习平台、教学资料和网络课程等。学生大多数时间只是看到教师的“录像”和在论坛上的留言。

学生自学为主。由于没有教师面授,形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活动。学生必须主动的学习,积极的参与讨论和交流。自主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这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学能力。

个性化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决定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以何种方式,进行什么内容的学习。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进行学习。

教师导学为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从讲授为主转向导学为主。导学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过程、学习方法进行的指导。学生按教师事先编好的教材,学习指南进行学习。同时师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

多维教学。网络教育以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为载体,可以进行立体化教学。学习资源可以多样化。有学习平台提供的网络课件,题库,教案库等,也可以有来自互联网的学习资源和来自学生中间的学习资源。学习方式也可以多样化,以自主的个别化学习和交互式的集体协同学习相结合。追求人际、人机、人网的三维动态立体教学。实现网授与面授相结合;在线学习与线外学习相结合;在校学习与在职学习相结合等。

二 教学平台的服务功能

我校05年引进了Blackborld教学平台进行网络教学活动。

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基于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进行人机交互。以浏览器/服务器(B/S)技术、信息安全技术、门户技术、数据库和信息集成技术等为基础,以声、像、图、文等多种媒体信息与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交流。

教学平台集文本、图象及视频、音频、动画为一体,可以实现教师在线授课,在线测验,在线答疑,同步和异步讨论,批改作业、学习跟踪、学习统计、虚拟课堂、小组学习、协作学习和包括十几种题型的题库等功能。可进行知识管理和学习,教学跟踪管理和教学过程监控;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多样化;平台的讨论交流论坛等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目前我校平台用户已经4万多,平台上课程有1000多门。平台成为了学校教学活动的中心。院系教师、教学管理人员、教务管理人员、校外学习中心管理人员、课件制作人员和学生都围绕着平台。平台成了大家联系的桥梁,交互的接口。

三 教学平台的门户

门户是对教学管理实施的重要部分。Blackboard门户社区平台为我们进行门户管理提供了方便。我们目前建立的网络教育学院门户包括以下部分。

网络教育学院选项卡:包括我的课程、网院通知模块、学习调查模块、网络学习指南、学生常见技术问题解答和网院主页的链接等。

网络教育学院社区选项卡:机构讨论板里面有自2006年3月以来的每个学期和学生互动的论坛、有教学问题交流区、教务问题交流区、和平台技术问题交流区。2008年3月统计帖子总数有1万多。

另外在组织社区,我们建立了所有网络教育学院22个专业和50个学习中心的组织。

网院教师之家选项卡:这个栏目只有有关教师能看到,有课件制作工作站、培训专栏、公告专栏和交流园地等。

我们还根据网络教育学院的需求,创建了一些组织。如教务管理组织、教学管理组织、学习中心管理组织等。

四 对网络教育学生的导学和服务支持

网络教育学院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在职人员,有着不同的学习背景、工作经历以及年龄特征,大多利用业余时间上平台学习。我们需要从各个方面对他们进行导学和服务支持。

1 远程学习指南

网络教育在教与学上时、空分离的特点,要求参与网络学习的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学、自治能力。但是,目前参与网络学习的学生大多是在职的。有的工作繁忙,有的缺乏网络学习经验和自主学习能力,和在校全日制本科生比,基础参差不齐。为了帮助同学们尽快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充分地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培养自治能力,“远程学习指南”就是这样一门对网院学生进行导学的课程。

《远程学习指南》课程,对所有新生开放。课程有下列栏目:

教学通知,有教学管理的教师的教学方面的通知。

管理规定,有中山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籍管理暂行办法,中山大学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论文实施细则,中山大学授予远程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实施办法等。

学习指导,有远程学习指南文档,远程教育导学课件,学习平台操作指南文档,相关插件下载等。

专业信息,有网院22个专业的信息。

专业导学,有每个专业的导学课件。

教学计划,有每学期各专业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有每学期的教学工作安排。

表格下载,有各种表格下载,如免修申请表、重修申请表等。

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民意调查等。

教学问答,有常见教学问题解答,平台常见技术问题解答等。

2 网院学生常见问题(FAQ)

网院学生住在校外,有的在办公室,有的在家里上网。网络什么情况都有。有的用电信网、网通、联通、铁通、XX宽频、XX宽带等。情况比较复杂。

网院学生特别文科学生,有的不熟悉电脑和网络,经常打电话来咨询。我们将一些常见问题整理成FAO,放在平台上。

网院学生常见的问题(FAQ),内容有:

平台运行条件。有硬件要求,软件要求,课件的浏览要求。

检测网络故障的一些命令。如Ping命令的使用方法,Traced命令的使用方法。

影响网络速度的几个因素和测量网络速度的工具。

故障分类。将故障进行分类,有网络、电脑和系统软件等客户端问题,平台应用和课程问题,课程设置问题,教学教务问题,课程作业问题等。

故障原因和解决方法。提供各类故障的解决办法等。

3 学生交流论坛

为了即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我们在平台上建立了下列论坛:

课程论坛:每个课程里面都有。交流课程内容有关的问题,教师每周至少有三个时间段在学习平台上解答问题,教师也会在课程论坛中组织课程问题的讨论。

由学科教师管理。

教学问题交流区:交流教学安排、辅导答疑、作业、网络课件、毕业论文等方面的问题,教学管理人员每天上网回答问题。

教务问题交流区:交流关于平台帐号、考试、成绩、学籍(含休学、复学、转中心、转专业等)、毕业等方面的问题。教务管理人员每天上网回答问题。

平台技术问题交流区:交流关于学习平台使用技术方面的问题。由信息与网络中心的技术人员解答。

学生交流区:学习中心同学之间以及管理人员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区,也是学习中心各种信息的地方。由学习中心教学管理人员负责。

4 教务管理组织

我们还建立了《教务管理》组织,在教务管理组织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类管理,如分年级、分专业等。

教务管理组织有下列栏目:

学籍管理,有学籍管理方面的规定。

考务工作,有考务工作的相关规定,考试安排,考场安排等。

成绩查询,有成绩查询系统。

统考信息,有统考信息和相关规定。

毕业与学位,有相关条例,毕业生信息采集.学位英语,主干课程考试等。

表格下载,各种表格下载。

讨论板,有交流论坛。

五 对网络教育教师的培训和管理

网院没有教师编制,教师都是聘请的学校各个院系的教师,充分利用了中山大学优秀的教师资源,依托学校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办学。但教师也面临着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由原来的面授转为网授

由教师为中心转为学生为中心

教师的概念也起了变化,包括了由主讲教师、辅导教师、教学设计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集合组成的一个团体

为了完成教师的转型,我们利用《远程教学指南》课程,对教师进行指导。远程教学指南课程有下列栏目:

管理文件,有教育部远程教育管理文件,学校远程教育管理文件等。

教师培训,有我们编写的主讲教师工作手册,课件录制规范和指南,教学辅导工作培训文件,中山大学现代远程平台培训,学期教学辅导工作安排及要求等。

教学计划,有学期各专业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有学期教学工作安排。

远教会议,有远程教育会议资料。

远教研究,有学习支持服务,远程教育质量,国际视野,网络课程建设等。

远教网站,有相关网站的链接。

交流园地,有交流论坛。

网院对教师也有一些管理规定。如辅导答疑规定:每周至少三次登陆学习平台进行辅导答疑,每次至少30分钟。至少组织两次关于课程问题的讨论或案例分析。和作业规定:每学期至少布置两次在线作业,作业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等。网院有专门的巡教巡学人员。

六 对校外学习中心的培训和管理

校外学习中心是接受学校的委托,根据学校的统一要求和工作安排,配合学校进行招生宣传、生源组织、学生学习支持、学籍和日常管理,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支持服务的机构。

学习中心分布在全省各地,利用平台把它们集中管理是最有效的办法。

我们建立的《学习中心管理》组织,存放与学习中心有关的各种信息,是学习中心进行交流的地方。栏目有:

管理文件,有相关的教学管理文件。

教学计划,有学期各专业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有学期教学工作安排。

培训资料,有教学管理培训资料,学习支持服务培训资料,技术人员培训资料等。

资料下载,有相关的资料下载。

交流天地,有交流论坛。

七 平台上网络教育课程的建设

1 课程规范统一

网络课程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我们依托平台来建立网络课程。网络教育学院的网络课程,其讲授型课件由学校信息与网络中心统一制作和上传,制定了统一规范。

考虑到网院学生分散性、业余性的特征,缺少与教师面对面交流机会。他们全靠平台提供信息。所以平台上的东西都要规范化。要让他们一上平台就能够很容易找到自己所要的东西。所以我们的界面都力求统一。

网院课程的五个统一:

课程规范统一

讲授型课件制作统一

课程论坛形式统一

在线作业形式统一

注册管理由学院统一

2 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建设

我校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理念是以育人为根本、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己任、以社会评价为标准。并通过相应的制度予以保障。

信息与网络中心负责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技术支撑工作,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选派优秀的教育技术学专家和技术人员负责精品课程的设计和技术。从而使网络课程建设从技术上得到保障。

我校网络教育精品课程都建设在Blackboard教学平台上,充分利用该平台强大的人机交互功能。如讨论板、虚拟课堂、小组等。

3 教学设计中体现平台导学的元素

我们注重课程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平台导学的元素。

《刑事诉讼法原理》网络教育课程教学设计。运用了系统工程框架、对象导向框架和法治系统工程的方法,充分借鉴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表现形式。综合集成多种与刑事诉讼相关的法律、制度、专业理论和知识、案例、教师与学生等资源,形成具有整体学习与交流功能的开放型知识系统。注重将法学教学(模型)与法治实践(原型)紧密结合,注重讲述、展示法治系统的实际运筹与实现过程,不仅把“交互研讨型”的案例教学法引入刑事诉讼法学教学之中,而且刻意把“问题解决型”的现代学习理论融入学生的自学过程之中。例如“模拟法庭”就很受学生的欢迎。

《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设计。凸显以设立学习目标为核心,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训练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和强化创新实践能力。自主学习任务内容,依照教学进度安排,学生需要分阶段完成3篇指定的课程综述、调查或研究小论文。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平台的优势,通过平台的导向作用,指导学生学习。平台上整合了大量的数据库的网络资源和统计学软件的学习使用。利用各种搜索、论坛、博客、调查、电子邮件、虚拟课堂、聊天室等为课程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人机交互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完成课程学习的选题研究报告和作业。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多阶段多任务的教学,解答问题和开展创新研究。特别组织了课程的小型学术讨论会,增进了学生的协作和交流。

《生物信息学》课程教学设计。生物信息学本身是一个飞跃发展的新兴学科。模式生物测序工作的高速增长,公共数据库数据的指数增长,研究方法日新月异的发展,注定该学科的教学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和调整,以便及时跟上研究工作前进的步伐。课程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在平台上共建课程的探索过程。实现以学生为主和以教师为辅的自主发现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实践创作式学习、资源开发式学习等新型学习,追求立体化教学效果。借助和利用网络资源充实教学材料和内容,由师生共建资源库,不断完善课程的教学。在Blackborld学习系统上构建了生物信息学学习的专业平台。

八 结束语

以上我们从网络教育的特点,教学平台的门户,对网络教育学生的导学和服务支持,对网络教育教师的培训和管理,对校外学习中心的培训和管理,平台上网络教育课程的建设等几个方面对应用教学平台进行导学进行了论述。我们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和不同学生的特点,运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和导学方法,更好地利用教学平台的各种功能来进行导学。

参考文献

网络工程师论文篇(3)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981/11-3315/g4.2016.02.013

一、网络教育及网络教师指导活动的相关概念

网络教育又称远程教育,指使用电视网络、互联网络等传播媒体的教学模式,它突破了时空的界线,教和学不在同一时间或者同一地点发生。与传统的面授教学一样,教师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网络辅导教师不仅负责部分课程的设计、开发,还负责组织学生学习、答疑辅导、作业批改等学习辅导任务,给学生提供课程学习方面的支持服务。网络辅导教师应该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反馈技能、组织讨论技能等,由此可见,辅导老师在网络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网络教师的指导活动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认真、高效、主动地投入到网络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并提高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知识的能力。网络辅导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业咨询,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我国网络教学环境的现状

为了更好的了解网络教师指导活动的现状,笔者从大连理工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的网络教学环境入手,通过实际案例分析现今我国远程教育教学的环境。

(一)大连理工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教学平台概述

远程教育的平台化管理与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关系着网络教学的质量以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国际上,很多知名的远程大学都采用了远程教学平台,其中比较著名的有WebCTLearningSystem与BlackboardLearningSystem。大连理工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争创国内领先的网络教育,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远程教育办学单位,与奥鹏教育展开合作,奥鹏远程教育中心作为中央电大下设机构负责整个体系的建设、运营和管理,通过整个服务体系为办学机构开展远程教育提供全国范围内的招生组织、教学教务、学员事务、考试组织等校外支持服务,以及资源传输、平台建设等服务。除此之外,大连理工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又与软件公司合作,为自建学习中心定制开发了独立的在线网络教学及学习平台。学习平台主要由学院管理中心平台、校外学习中心平台、学校教师平台、网教学生平台四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均包含很多功能模块,每个模块均围绕着网络教育的教与学的活动展开一系列的管理与支持服务。平台的逻辑结构(如图1)。纵轴是学院管理中心平台与校外学习中心平台,是以教务管理为主要目标的平台,学生的报名入学、招生录取、学籍注册、选课、毕业核准等方面工作都是在这两个平台中完成的。横轴是学校教师平台与网教学生平台,是以教与学为目标的网络支持平台,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活动以及网络辅导教师的大部分教学工作都在这两个平台中完成。

(二)学校教师平台

教师平台是网络教育辅导教师开展远程教学活动的工作室,查询学生信息、上传辅导资料、布置作业并批阅、课程论坛答疑、毕业论文指导等大部分的教学工作都在此平台中完成(如图2)。平台会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网络辅导教师可以查询学生的学生情况,进而判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克服了网络教育教与学时空分离造成的教师不能掌握学生学习态度的弊端。为了适应信息多样化及智能手机、智能设备的普及,网络辅导教师可以上传多种格式的导学资料,让学生用手机、掌上电脑等移动设备就能轻松下载导学资料,随时随地进行分块学习。

(三)网教学生平台

每个网教学生都有自己专属的私人学习空间,学生注册信息后就可以在平台进行大部分的学习活动。网络教育学生学习基本流程(如图3)。学生在平台中可以学习网络课件,可以在线浏览视频也可以下载音频至移动设备中,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要;学生在平台中也可以查询到纸介教材信息、进行网络虚拟实验及毕业论文写作、完成在线作业离线作业等;还可以下载导学资料、期末复习资料等;还可以在课程论坛中与辅导教师及其他同学进行互动,解决自己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与体会。

(四)师生实时互动环节

网络教育一个重要特点之一是辅导教师与学生之间时空分离、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时空分离,这在某些方面便于学生的学习,但也在某些方面给学生的学习及辅导教师的教学带来一些问题,导致师生、生生交流困难。为解决这些困难,大连理工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本着做好学习支持服务的原则,开辟了很多师生、生生互动环节,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课程论坛学校教师平台以及学生平台都有“课程论坛”这一版块,辅导教师可以通过课程论坛与课程相关的通知以及学习方法的介绍,学生也可以通过课程论坛向辅导教师进行提问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每门课程都配备一名专业教师,专业教师会及时回复学生在论坛中提出的问题并组织学生之间在论坛中进行交流与讨论。2.邮箱网教学生也可以通过电子邮箱这种安全、私密的通讯方式与辅导教师进行交流,是课程论坛的一种有益的补充形式。3.在线答疑系统在线答疑系统又叫网梯实时多媒体交互系统,其最大的优点是实时性,学生和辅导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系统通过视频、音频、文字等多种方式实现即时的沟通。辅导教师及学生同时登陆指定的房间号,就可以实时进行交流与讨论。每个学期都会定时组织一次视频答疑,同学们可以在这个时间段通过网络“面对面”向辅导教师咨询课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三、网络教育学生的调研及访谈

(一)教学环节调查

2015年3月,笔者选取了“高等数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社会学原理与方法”“财务会计”“船舶设计原理”“工程估价”“水力学”等八门课程,涉及了公共基础课、管理类专业课、工科专业课等参与调查的学生人数较多的课程。主要对“您认为哪些教学环节对您的学习过程最有帮助”这一问题进行调查,学生对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对自己学习的帮助进行评分,结果总结(如表1)。从表1可以看出,统计的几门课程的总体情况来看,“课件自学”环节对学生帮助较大,学生习惯通过视频或音频课件的形式学习课程,知识点的表达更为直观。但也有特例,“国际贸易”以及“船舶设计原理”这两门课程期末复习资料占据的比例最高,由此说明,辅导教师如果投入更多精力制作期末复习资料的话,其发挥的作用及对学生的帮助是很大的。除此之外,导学资料自学、完成作业的手段、课程论坛对学生的帮助都较大,辅导教师可以着重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加强辅导的质量。

(二)学生访谈

为了深入了解网教学生对辅导教师网上指导的看法,访谈了一部分网教学生,涉及了不同的专业,对学生的访谈主要通过网络手段,QQ聊天、E-mail等形式。将访谈内容整理(如表2)。

四、对我国网络教学现状及调研结果的总结

通过对大连理工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的教学环境以及对网教学生的调查及访谈进行分析,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网络教育的教学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

网络教育的教学环境是开展远程教育学习过程中赖以持续的重要条件之一,是网教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的最基本的依托。网络教育机构对硬件和软件的投入比较大,网络教学平台也在逐渐成熟和完善,但平台还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活动的设计。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学生也提出了对学习环境中资源条件要求的多样性,这就要求网络辅导教师一方面要注意上传丰富的学习资源及扩展资源;另一方面要在课程中加入课程设计、案例分析等,引导学生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知识。

(二)师生实时交互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对学生的调查可以看出,师生之间的非实时交互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促进作用较为突出,受到了学生的重视,而师生之间实时交互的效果不甚理想。实时交互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师生间的实时交互技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培训。

(三)树立混合学习的思想

混合学习的思想是通过选择恰当的媒体,找出解决特定教学问题的独特而有力的方法,从而调节网络学习能在最合适的地方使用。它能集中各种媒体和学习模式的长处,为学生提供适应性的学习内容。当前的网络教育中缺乏面授辅导,而面授辅导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近期依然被大部分学生所依赖。因此,辅导教师应该适当增加一些面对面的教学环节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多种需求。

(四)设计规范的网络教师指导活动

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大部分网络辅导教师都对网络指导的环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工作较为认真负责,但很多网络辅导教师基本上还是采用“一问一答”的被动模式,并没有主动发起师生之间的讨论,缺乏对指导活动进行系统的设计。

参考文献

[1]赵君香.现代远程教育学网络教师指导活动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

[2]丁兴富.远程教育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算化教育,2004(6).

[4]陈时见.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文化背景下的现代教学[J].教育研究,2001(10).

[5]郑燕林,柳海民.美国网络教师的培养及启示[J].开放教育研究,2012(8).

[6]翁朱华.远程教育教师角色与素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7]韩国存.期盼“慢教育时代”回归[J].教学与管理,2009(13).

[8]高燕,刘玉娟.论网络教育时代教师的信息素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8(13).

[9]赵万宏.网络教育时代:学校会消亡吗?[J].继续教育,2006(4).

网络工程师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社会各领域对网络工程应用人才有大量的需求,近年来许多院校纷纷开设网络工程专业。根据教育部有关专业指导性意见和社会对网络工程应用人才的需求,我们认为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应为:培养掌握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工程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人才,使之能够具备网络规划、设计、开发、维护与管理等基本技能,能够从事网络工程、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等行业的研发、教学、管理、维护等专业技术工作。该培养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四年的课程学习,掌握网络工程中的实用技术;了解网络协议体系、网络互联技术、组网工程、网络性能评估、网络编程与管理等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一方面社会对网络人才的需求迅猛增加,另一方面对他们的应用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在应用型本科办学过程中,如何理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解决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脱钩的现状,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动手能力,积极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这是需要努力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抓好实践教学的关键,除了要有一批专业、敬业的师资队伍,还必须建立合理、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了该专业的实践建设方案并逐步创造条件予以实施。

1网络工程专业实践体系建设思路

我院将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应用型与工程型”人才,其特点就是要侧重实践和工程化;但同时,网络工程专业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通讯相关的边缘专业,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同时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和网络工程专业的工程技能,因此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一方面要求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具有网络工程的工程应用能力,使得我们的毕业生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

目前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得到重视。目前以“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实验素质”为主线的思路得到很多高校教师的认同,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以培养与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与工程实践素质和应用能力为目标,更新实验实训内容,按层次化、模块化、开放化的要求组织实践教学,着力构建以“条件支撑(基地建设)”为基础,实验室功能和教学环节重组为重点,双师型师资为关键的实践教学体系。

2网络工程专业实践课程设置

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的实践环节,一般分为课程内实验、实验课程、集中实践三大模块。

课程内实验包括:程序设计语言(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数据库原理、Web程序设计技术、Java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软件工程、TCP/IP协议、网页设计与网站开发、综合布线系统、局域网络技术与组网工程、通信原理、网络路由原理及计算机组成原理等。课程内实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加深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一些基本专业技能的训练,课内实验必须在课内学时完成。

实验课程是为了让学生系统掌握专业技能而开设的专门实验课程,如网络工程实训、工程制图等。

集中实践包括金工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如计算机硬件综合课程设计、构建中小企业网络(含网站设计)、IP交换与路由技术等课题。

3网络工程专业实践环节体系建设

3.1实验室的设置

网络工程专业的校内实验室建设可采用以下三种模式共存的方式,利用计算机机房进行软件应用及开发设计类实验;针对原理性很强的验证性实验建设独立的专用实验室;整合专业课的实验,建设综合实验室。

(1)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对于软件应用及软件开发设计类实验,如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软件工程等,可以在现有的公用计算机机房内开设。

(2) 建设独立的专用实验室

对于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接口技术等原理性比较强的课程,可以分别建设各自独立的专用实验室。利用一些模拟实验设备,比如实验箱、模拟操作台等,用于学生基础理论课程的学习及研究。这些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配合少量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学生在课内学时里完成。

上面两类可以利用原有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实验室,并且这些课程都是计算机类课程的基础课,在其他专业前期建设的过程中都已经建设并正在使用。

(3) 网络工程综合实验室

网络工程专业有自己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有自己的特色,并满足高年级学生对实践环境的要求,那么对于这些方面的实验内容要建立自己的实验室。为此,2006年,我院申请“中央――陕西省共建资金”建设网络工程训练中心实验室,成功获批,并已经建设完成。中心建筑面积约160m2,拥有网络路由器32台、交换机36台、无线路由器8台、防火墙2台、入侵检测系统2台、服务器3台、网络管理平台软件一套、网络协议仿真分析平台40台套(软硬件设备)、网络语音模块实验设备4套、学生实验用PC机65台,可以同时满足8组共64名学生同时进行广域网、局域网、路由协议、设备配置、VoIP语音、网络安全等各类型网络实验。这些设备的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实验设备层次,有利于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展开。

3.2教学环节的重组

目前,大多数的网络工程专业都是简单采用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完全相同或相近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完全相同。这样,在总课时的限制下,就无法开设所需的专业课程,不仅如此,还导致课程之间的过度重复、关系不明等问题。

从专业发展的长远角度看,必须按照专业需求来优化改革课程内容,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优化:

(1) 原有课程之间的内容整合;

(2) 新课程的内容规范;

(3) 各门课程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

(4) 各门课程中工程化思想的体现;

(5) 新技术的融入。

通过课程内容优化,在减少不必要重复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课程的知识范畴和技能架构,将相近课程合并形成新的课程。比如,原来沿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就可以整合为“计算机原理与体系结构”一门课程;原来的“汇编语言”和“微型接口技术”整合成新的“微机原理”一门课;“离散数学”由原来的两个学期的教学改成一个学期,这样,所节省的课时可以开设必须的专业课程。

参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7〕2号文件)中“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时一般不少于总学时的25%”的基本要求,合理规划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教学课时与实验教学课时比例,在实验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实验教学的课时比例,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实验和技能训练机会。例如我们“网络工程实训”由最初的16学时,根据文件和教学的需要改成了32学时,提高学生的实训机会。

3.3双师型师资的培养

“双师型”师资匮乏是实践教学的“软肋”。所谓“双师型”是为了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正确定位,有机结合,适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理念而提出来的。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情况:一是知识结构错位,许多教师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热衷与偏好理论教学的倾向。二是教学过程错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两拨人,不能融合沟通,造成各自为政的教学局面。三是知识传导错位。两种课型被人为割裂与肢解,知识传授陷入怪圈和盲区,造成实践需要的理论知识没讲或少讲,实践不需要的却讲了许多,做了很多无用功。我们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基本内涵有二点:一是认为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二是认为教师既能担任教师,也能担任专业技术人员。简言之,“双师型”教师应同时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务证书”。

为了使我院的实践教学更快更好的开展,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全面提高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

安排专业教师到项目中进行锻炼、进行专业实践。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让教师积极的申请纵向项目,并参加横向项目的开发研制等,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在科研过程中锻炼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同时也可使老师把在实践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带到课堂或者实践的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

专业教师要积极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在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实训教学中,尽量结合实际,真题真做,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

每年的暑假,安排专业老师参加思科、神州数码等专业培训,或者聘请师资培训基地专家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

的专业技术人员做教员给我们教师上课,提高老师的实践水平。

除了安排专业老师进行学习培训之外,积极引进相关单位或公司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他们可以给学校带来在实际的工程中的遇到的问题。他们在和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教学活动中,可以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转化。目前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改善教师结构,以适应人才培养和专业变化的要求。

4结论

作为网络方向的应用型本科专业,除了要在基础理论的教学上花大力气外,更应从就业的角度理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办出自己的特色。通过对网络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指出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教学的途径,其目的是增强学生面对社会需求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初步实践结果表明:该实施方案有利于促进该专业的实践性环节建设,能够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合格的网络工程技术及网络应用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网络工程师论文篇(5)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28(2008)11-0063-05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世界性的主题和研究对象。世界各国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如在职培训、教师间合作、与大学合作、专业发展学校等。网络凭借其便捷和共享功能,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日益受到重视,并逐渐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一般来讲,网络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利用互联网,通过学习、交流和讨论、获取专业指导和帮助、记录个人成长轨迹等方式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和水平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是教师专业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一、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及形式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也是有层次之分的,他提出了人的五种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专业发展需求,充分诠释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从当前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来看,信息技术日益受到推崇,教师专业发展的很多活动都开始利用网络开展。教师工作竞争越来越激烈,教学要求越来越高,教师上网学习交流已经日益普遍。在这种形势下,教师为了生存和职业生涯的顺利,融入到学术研究和教师群体中,必须上网开展学习和交流活动。这充分体现了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归属与爱的需要。同时,对于很多优秀教师来讲,网络也为满足教师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网络跨时空的特点,可以让教师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成功教学案例等到网上,与人分享,在交流中获得别人的尊重,同时体验到自我的价值。

在各种需求的促使下,教师利用网络的专业发展逐渐从被动转变为主动,从偶发行为变为习惯。下面从当前教师教学、学习和工作等方面来归纳教师的需求,也总结教师利用网络的专业发展活动。

1、资源性需求

这种需求主要表现在教师下载或在线阅读课程教学资料。网络的一大特点就是资源的丰富性和共享性,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有用的教学资源。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最希望从网络上获取一些能直接用于课堂教学的资源,如教案、教学课件、试题、活动方案等;为了撰写教学论文或者了解某项研究的进展,教师会访问专门的网站,如中国期刊网等。为满足教师对课堂教学资源的需求,很多地方建设了学科教学资源库,这些网络教学资源按学段、学科分类,实现了主题化、系列化、同步化,旨在为每位教师实施经验和资源积累提供个性化资源平台。这些资源库的模块有学科主题章节(单元)定义模块、资源类型定义模块(包括:教学设计、课件、素材、文献、教师教学经验、案例、练习测评等)、教师个人工作台模块、统计与评估评分模块等,所具有的功能包括资源协同建设功能、资源类型定义功能(资源上传、修改时实现)等。教师对这些教学资源的需求,使教师主要以下载或者在线阅读的形式进行学习。

2、学习性需求

这种需求主要表现在教师参与远程培训,实现最优化学习。网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使学习更加开放和自由。有效解决了教师学习时的工学矛盾。提高了教师学习的自主选择性。一些区域性网络开发了在线培训系统,开设了网络培训课程,设置了教育新书介绍、专家答疑等子栏目,更加方便了基层教师自主学习。

3、交流性需求

这种需求主要表现为教师进入互动论坛区,实现互惠共赢的交流研讨。网络的开放、自由,支持了教师公开交流自己的思想、寻求专业帮助的需求,即让教师实现互动交流、互惠共赢,教师可以在交流中学习,相互碰撞,获取专业支持,实现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和提高。从目前来看,网络上的交流媒介主要是一些互动论坛区,如协作组、专题论坛(BBS)。此外,网络交流平台在方便教师相互交流教学业务的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社会支持来帮助他们缓解职业倦怠,解除心理困惑,释放工作压力,从而增进身心健康,如在互动论坛区的“心灵驿站”栏目里,教师可以讲出自己的心理困惑,可以得到同伴有针对性的指点和帮助。

4、展示性需求

展示性需求表现为教师在网上教学成果,同时获取成功经验和指导。网络为教师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增强教师的自信心、成就感以及专业影响力。教师可以把论文、公开课资料等上传,创办个人博客、名师工作室等,向同行展示自己的教学成果和心得。从而获得同行或专家的指导。同时,教师也可以登录同行或专家的博客、名师工作室等平台,学习成功经验,并就有些问题进行求助,获得指导和帮助。

5、研究性需求

研究性需求也越来越突出,表现为教师参与网络教研,开展观课评课和研究活动。网络有力地支持了教师的各种研究活动,如网络观课评课、教学研讨、课题或项目研究和交流、网上调研等,在打破时空限制的同时,让教师更加开放自由地发表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如浦东新区开发的视频课例分析系统就为教师利用网络观课评课提供了便捷、开放的条件。该系统是一个视频课例分析网络平台,目前可以进行视频切片分析,可以根据教学环节把一节课切成相应的片段。这一平台的建立,打破了原来一节录像课一看到底的纵向评课方式,可以实现优质课的同一教学环节之间横向比较评课、观课者与示范课教师互相对比评课、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评课等多种新的评课方式。该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开创了课堂教学研究的新方法,帮教师找到了一种教学反思和教学革新的新途径,也成为校本教研的好做法。

6、管理性需求

管理教师网络学习,日益成为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教师在网上也需要获取信息,记录个人成长轨迹。网络的记录功能极大地满足了教师对快速获取相关信息和完整记载个人成长轨迹的需求。就目前来看,信息公告区和教师专业成长档案是比较常用的形式,便于教师获取活动通知、相关新闻等内容,并能够记载教师个人利用网络专业发展的表现,为教师反思专业发展的过程和成果提供信息。

7、评价性需求

评价教师利用网络进行专业发展的表现和水平,逐渐受到教师个人和研究者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网络特有的功能可以让教师了解自己专业发展的表现和水平。从而渐进地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网络的记录功能为有效评价教师专业发展的表现和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通过信息采

集、学习过程记录、生成性资源的积累、学分管理等基础性工作,通过对上网时间、完成学分、进入论坛次数、浏览文章数、发表文章数、发起话题数、反馈(对别人文章的发言)次数、文章被浏览次数、进入精华区文章数、参与网络研修活动次数、采用的研修方式等要素的评价,借助于自动化的统计分析,对教师利用网络进行专业学习的“活跃度”和水平作出判断。这项工作可以让教师清楚个人利用网络发展专业的整体情况,如时间、学习材料的数量和种类、个人的影响力等。这里需要指出,教师利用网络进行专业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累积、不断进步的过程,是一个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过程。是一个教师在评价反馈信息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调整专业发展行为,努力朝着专业化的方向缓慢“爬坡”的过程。

还需要指出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与形式之间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一种需求会表现为多种形式,一种形式也会反映多种需求。以上的划分仅仅是从问题讨论的角度进行的,从现实的情况来看,这些需求和形式之间有一定的交叉和重叠。

二、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网络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生成过程。这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涉及到两个主要因素:网络和教师。从现有实践情况来看,网络因素主要包括网络的功能、内容、网络的运行状态、网络生成性资源的水平等,教师因素包括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动机、技术水平、工作习惯、专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等。就目前来看,受这两个主要因素的影响,教师利用网络发展专业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1、教师方面的主要问题

目前,虽然有些教师自发地、有效地利用网络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和能力,但是大部分教师利用网络专业发展的动机还不是很强,在个人技术和个人工作学习习惯上还不太适应。第一,很多教师习惯了以往的学习工作方式,主要是通过查阅纸质资料或与同行和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讨论来获取课程教学资源,很难一下适应网络环境下虚拟的交流和讨论,也不太信任网络上的一些课程教学资源,加之个人上网方面的技术不是很熟练,对如何查找所需要的课程教学资源,如何与同事或专家交流讨论缺乏培训和指导,面对网络很茫然,不知所措。第二,很多教师工作量都比较大,日常繁琐的事务性工作比较多,很难抽出时间上网。这也导致教师很少利用网络进行专业学习。第三,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水平也限制了其参与网络交流和学习的行为,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更多地是在网络上索取一些资源,对于参与讨论和进行思想碰撞,还有一段距离,无法真正进入角色,成为网络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推动者和参与者。同时,也要看到。一些教师在上网过程中,会发现网络环境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缺乏有价值的资源,网络运行状态不好,网络资源生成性差等,也会降低教师利用网络专业发展的动机。

2、网络方面的主要问题

当前,网络的基本功能已经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教师也认为网络对其专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网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削弱了教师的积极性。第一,网络提供的内容是吸引教师的一个重要因素,从目前来看,虽然很多网站能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课程教学资源,如一些学科教学资源网站,但是这些资源的生成性水平比较低,更新速度慢,而且资源比较分散,需要教师花费很多时间来搜集整理。同时,一些网络课程开发的成熟度不够,形式比较单一,不够新颖,不能吸引广大教师。有思想、有创见、适合教师的博客比较少,教师在思想碰撞、交流中容易遇到障碍。第二,一些区域性网络上的栏目内容比较少,不能同时满足教师的多种需要,教师需要登录多个网站参与不同的活动。第三,网络的运行速度也制约了教师利用网络的行为,很多教师所在学校的网络是局域网,经常会出现网速慢、流量小、下载速度慢或在线视频观看经常出错等现象。第四,没有充分挖掘网络的功能,如记录、自动统计生成,为教师利用网络进行专业发展提供成长轨迹记录,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等。虽然很多网站有一些基础性的数据记录,但是仅仅是次数的累计而已,不能建立一个评价模型,为教师提供建议。第五,网络的种种权限限制,把很多教师隔离在外,如一些学校的校园网,学校内部的一些信息和讨论版块需要用户名和密码才能进入。

三、有效促进教师利用网络发展专业的几点建议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教师利用网络发展专业的需求是比较多的。网络特有的功能和特点也能够支持教师的这种需求,但是由于教师个人和网络本身存在的各种问题,限制了教师利用网络发展专业。这里从外部环境怎样激发教师内部动机,促动教师有效利用网络发展专业提几点建议。

1、开展教师利用网络进行专业发展的培训,引领教师走进网络

教师利用网络发展专业需要专家引领,这样才能让教师更好、更快地适应网络环境,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第一,需要开展教师网络技术方面的培训,使教师具备基本的网络常识,了解网络的功能和特点,掌握最基本的上网技能。第二,向教师介绍目前网络上现有的课程教学资源,让教师了解不同课程教学资源所在的位置,如一些学科教学资源库、视频案例系统、有名的学科教师或专家博客、比较好的网络课程资源、比较好的教学栏目等内容,方便教师及时获得有效的资源,并获得专业的经验和指导。第三,向教师介绍一些可以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平台,如一些课题研究的讨论区、学科教学研讨区、教师心理咨询区等,使教师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表达个人的思想,参与讨论和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第四,培养教师查找有关教学课程资源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如何利用搜索网站快速、准确地获得有效信息,如何利用期刊网以及目前比较稳定和比较权威的学术网站查找教学论文或有关文章,以满足教师教学和研究的需要。

2、采取必要的激励和考核措施,再造教师的学习和工作方式

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教师自身惯有的学习和工作方式,成为教师利用网络发展专业的一个非常大的阻力。人都有惰性,不想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和原有的秩序,因此,就有必要通过外力来刺激和督促教师,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和考核办法,逐渐形成一套制度。从而以外力激发内部动机,再造教师的工作和学习方式,使利用网络促进专业发展成为教师的日常工作习惯。第一,有必要建立一些强制性的制度规定。如规定教师每日或者每星期上网的时间、浏览网站的次数、发帖的数量、登陆校园网的次数等。第二,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激励教师利用网络专业发展的表现和成绩。第三,学校可以将以往面对面的课题研究、教学研讨、校本研修、学科组讨论等放到网上开展,这样教师就会慢慢适应网络,从而接受网络。第四,从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来讲,网络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可以实现最优化培训,也可以扩大教师的自由度和话语表达机会。总

之,通过一定的强制外力推动。逐渐激发教师的内在动机,进而形成习惯,使网络成为教师的一个重要学习和工作方式。

3、优化网络环境,构建区域的、系统的网上教师专业发展体系

网络环境是制约教师利用网络发展专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网络内容是否丰富,网络运行环境是否畅通,网络技术是否先进,网络资源是否具有生成性等都是非常关键的因素。特别是对于一个区域性的教师群体来讲,有必要通盘考虑如何有效搭建网络平台,发挥网络的功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各种可能的支持。因此,构建一个区域的、系统的网上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对于资源问题,并非是要重新建立资源库,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另起炉灶,而是利用现有的资源,如学科教学资源库、博客、讨论区等。通过链接的方式引入,然后针对资源生成性水平低和内容栏目少等问题进行改进,不断更新资源。适当增加栏目内容,贴近教师的学习和生活。其次,加强网络的后台技术维护和前台管理,保证网络畅通运行,尽量避免因技术问题而出现教师经常不能上网或者中途上不去的现象。再次,开发适合教师的、受欢迎的网络课程,吸引教师接受远程培训方式,同时实施对话交流机制,确保教师与专家的有效沟通。

4、加强评价研究,为教师、“网络环境”提供有效反馈信息

网络工程师论文篇(6)

局域网作为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的信息平台,在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娱乐以及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随着网络新技术的发展和企事业新的应用需求,社会急需大量的局域网工程技术人才,尤其是具有比较丰富的设计经验和管理维护经验的高级网络工程师。“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是我院针对以上情况,为网络工程专业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方向的学生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该课程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局域网的相关技术以及网络设计、网络故障排除等工程技术。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从课程改革、教学组织形式、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学科竞赛建设等方面进行阐述。

1课程特点

1) 课程涉及的网络知识比较广泛。

学习该课程的前提是学生具备计算机网络和TCP/IP的基础理论知识。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课程主要包括局域网的基本概念、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常用技术、综合布线系统、局域网安全与管理、局域网规划与设计、局域网常见故障排除等内容。

2) 课程对教师的网络工程能力和经验要求比较高。

由于该课程涉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的配置和调试,服务器的安装配置、综合布线系统的实施和测试,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软硬件运用能力、网络工程能力、编写网络文档的能力。教师需要具备主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如表1所示[1]。

3) 课程对实验室建设要求比较高,投入大。

课程的实验和实训教学需要建设网络实验室和网络布线实验室,设备资金的投入比较大。如思科或神州数码的交换机和路由器,福禄克(Fluke)的网络测试仪等。

2课程存在的问题

1) 教材相对缺乏。

目前的局域网类书籍比较繁杂,但合适的本科教材比较缺乏。网络工程师系列类的书籍一般都是多册,不适合做本科生的教材;网络系统集成类的书籍一般注重网络规划设计,但缺乏必要的设备配置内容;本科、高职类的书籍一般有缺乏以网络工程为核心的网络设计方法和过程、网络故障排除以及局域网案例过于简单等问题。

2) 实验室建设和实验内容开发不够。

由于网络实验室投入比较大,所以为了充分利用网络设备资源,提高实验教学效果,需要对网络实验进行分类,如验证型、设计型和综合型实验,并且需要开发足够的实验数量,包括自主性试验。这些都是课程实验教学需要,但实际实验教学过程中开出不足的。

3) 考核方式单一。

由于环境限制,传统的网络课程考核以笔试为主,考核方式单一。这种考核方式只是对一些知识点进行了考核,没有体现该课程的工程特色,并且对学生的实际能力考核不够。这种考核模式需要改革[2]。

4) 教师工程能力有待提高。

部分教师的网络工程能力比较弱,直接影响了讲课效果。课程组认为在提高教师工程能力的基础上,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从传统的偏重理论教学向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强化工程教学方向转化。

3课程改革的设想和方法

下面从课程安排和讲解、教材建设、实验实践教学、专业竞赛等几个方面对课程改革的设想、方法以及实践进行阐述。

3.1课程安排和讲解表现为三个突出

3.1.1课程突出局域网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

以校园网和企业网为起点,使学生对局域网的主流技术、主流产品以及完整的解决方案有所掌握。要求学生掌握若干知名厂商的产品线,并且进行对比,完成大作业或者报告,其简单对比如表2所示,为后面的网络规划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3.1.2课程突出网络规划设计的核心地位

以网络工程的生命周期(如图1所示)引领局域网的需求分析、规划设计过程以及相关网络文档的编写。要求学生以网络实验室或者校园网建设为案例需求,完成需求分析、逻辑设计、物理设计、网络实施(模拟软件和虚拟机)、测试等过程;完成可行性报告、需求分析说明书、设计说明书等文档的工作;需要学生掌握Project项目管理软件、Visio绘图软件等工具。考核方式不再以试卷为主,而是以学生最终提交的完整文档作为主要考核依据,同时强调和鼓励团队合作完成项目。

3.1.3课程突出局域网安全和管理

对于局域网的安全和管理,教师从常见的网络安全和管理的相关技术、软硬件产品开始,讲解到完整的局域网安全解决方案。图2是用Visio绘制的教学当中使用的局域网安全和管理教学案例[3]。

3.2建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之一,“局域网技术和组网工程”课程的教材建设从授课和实验的角度看,涉及教学教材和实验教材;从内容的角度看涉及路由器与交换机、网络综合布线、网络操作系统和服务器、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安全和管理等技术。我院结合自身授课经验和教学条件,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的“21世纪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规划教材”系列中出版了《局域网技术与组网工程》一书,加强了课程的建设力度。我校重点规划建设教材《网络工程实验和实训教材》正在建设当中,内容将涵盖课程的实验内容。

由于该课程内容繁多,所以教材建设不仅仅是这一门课程教材的建设,而应该形成网络工程课程的教材体系。以谢希仁教授为首的团队,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网络工程技术丛书”;以施晓秋教授为首的团队,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学校网络工程系列教材”(浙江省重点教材建设项目)以及刘晓辉高级工程师在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网管宝典系列”都对该课程有极高的价值和借鉴意义。

3.3实验和实践教学改革

针对网络实验室及网络实验存在的问题,我院组建了神州数码网络实验室,其拓扑结构如图3所示。

网络实验室能够为学生提供本地以及远程网络实验。学生不仅可以在实验室完成实验,也可以在寝室远程完成实验。

教师设计的实验内容更加丰富和实用,网络实验室能够开设路由器实验30个,交换机实验20个,综合实验10个。开设的部分网络实验如表3所示。这些实验一方面比较全面,另一方面根据难度和学生能力进行层次教学,同时鼓励教师和学生开发自主性实验。

3.4考核方式改革

网络工程师论文篇(7)

 

师德,就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以及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道德为教育活动之本,师德是教师职业之魂。[1]

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教师的人格是照亮着青少年心灵的阳光。人类的知识文化由教师延续,人类的精神文明通过教师的劳动发扬光大,人类的未来在教师手中创造。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们能否培养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有优良的学识,而且要有高尚的师德,这是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根本需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精神生活。网络媒体的内容丰富,传播迅速快,影响范围广,通过网络获取更多、更新的知识,已成为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新方式。毫无疑问,作为人类社会的精神家园――校园,也因此发生深刻的变化。网络穿过学校的“围墙”,成为一把双刃剑,给师德建设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

1. 网络给师德建设带来的机遇

1.1 网络使教师道德更容易展现

网络改变了传统的伦理道德交往模式,拓宽了人们交往的空间,赋予人类交往以全新的内涵,深刻改变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关系。论文参考。它是一个自由的空间,任何一个教师都可以在网上信息,共享资源,显示本来的自我,因此网络使教师的道德更容易展现。网络极大地刺激了教师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实效意识,落后、封闭、保守的观念被他们抛弃,在加快教师与社会交往的速度的同时,也大幅度地拓宽了教师伦理道德活动的范围,使广大教师在道德观念、生活态度、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取向等方面表现出新的发展与提升。

1.2 网络拓展了师德工作的手段

网络具有容量巨大、资源丰富、传输快捷和交互性强、覆盖面广、形式多元等优势特点,拓展了师德工作的手段。

一是可以借助网络优势,挖掘大量丰富的教育资源,方便快捷地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传统、最先进的科技知识、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有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二是可以通过网络主动、快速地传播自己的思想、理论、政策,不受制度、体制和其它繁琐程序的制约。当在平等、宽松的网络化环境中感知和审视异质的伦理道德文化、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并通过比较和选择将之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和行为准则时,个体高层次的自我需要就会得到满足,其潜能和价值就会得到全面的展示。[2]

2. 网络对师德建设的影响

师德建设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传统的“内修其身,先正其心”教师形象,到“传道、授业、解惑”的师道精神,延伸至今天的“崇德厚教、为人师表”为基本内涵的师德规范,根本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树立“崇德厚教、为人师表”的崇高理想信念。论文参考。

随着网络的普及,教师和所有个体一样,通过网络自由地与他人交往,网络文化结构的多层性和价值导向的多元化,对教师传统的价值观念产生影响。网络功能区域配置的失衡、网上不健康信息的泛滥,容易误导教师形成消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在网络空间里,人们基本上是在一个绝对自由的环境中接受和传播信息。这就使得有用的和无用的、正确的和错误的、先进的和落后的等等各种信息充斥网络。在多种观念相互撞击、多种思想相互影响、多种文化相互交融的网络时代,信息的多元化导致了价值导向的多元化,从而造成了有些教师价值目标的模糊。[3]

3. 网络环境下加强师德建设的措施

网络作为一种对人的思想产生巨大影响的新的媒体,为师德建设提供了新的平台、新的思路与新的手段,但是也一定程度上给师德建设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师德建设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网络提供的优势,把握网络环境影响下师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势必会大大提高师德建设的时效性。

3.1 构建学校网上师德教育体系

在教师大量融人“网络社会”的新时期,学校师德建设工作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建立网上师德文化体系,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学校师德建设的科学化、现代化,把网络开辟成师德建设的新阵地。

一是可以建立网上师德教育资料库。围绕师德建设的主题,收集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方便教师阅读、查找、下载。可以链接一些著名教育网站或德育网站,通过链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二是可以在网上宣传师德建设的先进典型。把学识渊博、德高望重的教授专家,才华横溢、为人师表的中青年学者等先进事迹在网上;三是可以在网上建立教师集体博客空间,每位教师在建立个人博客、发表个人教育理念的同时,可以与其他老师一起讨论、交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2 加强宣传教育,引导教师上网的自律功能

搞好师德建设,必须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教师对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目标、内容等达成共识。认识提高的过程实际上是广大教师受教育的过程,也是师德水平提高的过程。学校应该把师德建设和网络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引导教师上网的法治意识、责任意识、政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保证网络道德教育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应正确地认识和使用网络,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避免上网成瘾症的发生。正确处理网上与网下的人际关系,正确对待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区别,避免双重或多重人格等人格异常的发生;正确认识网上的情感问题,避免道德的失范和情感的失调;能在网络生活中有效地进行自我管理,自觉提升“网络人”的心理地位,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从而塑造健康、健全的网络心理人格。[4]

3.3 规范网络行为,加强学校网络环境的管理

学校应该利用技术手段来规范网络行为,优化和净化网络环境,把自由市场化的网络空间现状改变为有一定秩序且能够管理、监控的网络环境。首先可以对网络信息进行审查、选择、过滤、监督,构筑网络“防火墙”。论文参考。其次,加强法律控制,对校园网的管理和建设严格遵守国家关于网络管理的法律规定。学校自身要从实际出发,结合教育教学特点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规范,制订可行的网络管理规章制度,使校园网的管理运行有章可循。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师德建设是一项新兴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必须通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而得以实现。同时,要从制度上、校规校纪等多方面保证教师道德的真正养成。只有将自律与他律有机地结合,才能把师德建设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毛连军,成容容.大学教师文化构建与高校师德建设[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9):122

[2] 乔安娟.论网络对大学生道德培养的影响[J]. 农业网络信息.2007(6):92-93

[3]石潇纯,徐建军.大学德育环境的网络化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5):74一76

网络工程师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6-0045-03

生物工程概论是生物科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主要内容介绍生物工程技术的种类、操作方法、应用领域。其课程特点是理论性较强,需要有生物学、生物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基础;强调技术方法,是可产业化的生物技术,与生产、生活实际关系密切;教学内容更新快,生物工程及应用技术发展迅猛,要求必须不断充实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几个问题。

1)课堂教学时数少。为了坚持人才培养符合“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有特色”的基本原则,各高校纷纷加大基础课的比重,大幅度减少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的学时数,这样就给本课程的成功教学增加了难度[1-2]。

2)应用知识涵盖医药、保健、轻工、食品、农业、畜牧、纺织、能源、石油开采、环境保护等众多领域,知识介绍广度与深度很难兼顾。

3)学生间理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的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课程是基础,此外学生还需了解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方面的知识,这些课程学生还没有学习,只有在高中生物相关课程中有所涉猎,知识储备水平不一致造成学生间学习效果差异。如何提高本课程教学的层次和水平,保证教学质量,是教学者必须重视的问题。笔者认为建设生物工程概论教学网络课程是解决上述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理想途径。

1 网络课程制作的软件平台

天空教室2008网络教学平台为目前教师开展教师备课、课件制作、网络化教学提供了强大支撑平台。系统中的所有产品均操作简便,功能强大,可以广泛地应用于课件制作、多媒体教学、网络化教学与研究性学习等多种用途。天空教室网络教学平台给师生提供一个全面实施网络辅助教学的环境,更好、更方便地解决和学生网上交流的问题。此平台可以有效解决诸多问题[3-6]:1)学校多校区化,校区分布相隔甚远,师生难以沟通的缺陷;2)学生扩招,师生比例下降,大班教学增多,教学质量无法保证;3)多媒体投影大量普及,学生课堂笔记困难;4)课时缩短,教学要求却不变;等等。

2 网站建设思路

有效的网络课程比传统课程更能给学生提供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从而让学生获得学习自由,体验学习过程,充分发展个性。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开放性,构建自主、协作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程的主体。因此,在网络课程系统设置:1)基本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的内容,掌握学习重点,达到教学计划要求,包括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题库等;2)知识补充与拓展学习,包括提供参考资料、相关网站链接,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薄弱进行自觉补充,或者对感兴趣的内容进一步学习,加深认识;3)互动学习内容,包括问题讨论、师生交流等。对教学中的难点进行解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了解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改正。

3 网络课程构架

天空教室网络教学平台列出课程创建时的多个初始节点,可以自由选择。制作的生物工程概论网络课程包含8个模块,其中立体化资源下设有5个子模块,互动教学下设有6个子模块。

4 网站制作过程

课程负责人登录校园天空课程网站,进入个人空间之后使用教师工作平台,教师工作平台分为3个功能区。

4.1 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模块集中了课程的资源建设功能与课程建设教师团队的管理功能。选定课程后进行编辑。

1)课程概况。调用内嵌编辑器进行内容编辑,输入开课院系、学分、学时、课程属性、开课教师等信息。

2)课程设置。系统中默认的目录有13项,保留图书资源、网络资源、光盘资源、参考资料、题库5个项目。

3)图书资源。调用内嵌编辑器进行内容编辑,录入图书信息。本课程推荐的参考书为科学出版社出版,廖湘萍主编的《生物工程概论》;科学出版社出版,宋思扬主编的《生物技术概论》(第二版);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程备久主编的《现代生物技术概论》。

4)光盘资源,提供课程相关的影像资料。

5)网络资源。创建指向外部网站的节点,提供生物工程相关专业网站的链接及简介。生物学(http://),网站是生物学的英文门户网站,提供生物学领域的所有信息,支持因特网上的重要生物信息的相互交流,并提供网上有关的信息讨论等;生物通(http://),网站是中文生物门户网站,包括最新的科研动态、研究成果、生物工程报告、学术交流、生态环境、科普新闻、技术疑难、综合论坛、生物资源、电子杂志等,支持关键词检索;生物空间(http://),网站有生物领域的最新重大事件、出版物、网上生物站点、北美生物技术目录、有关生物技术学术团体等,可按照信息源、新闻、疾病、公司、事件、词汇等分类查询,也可按照专家查询;中华生物信息网(http://),网站提供文献检索、网站导航、实验技术、相关数据库、软件下载、生物信息学等方面的服务[4]。

6)课件与教案。以文件上传的方式上传课件和教案。教案为Word文件。课件为PowerPoint文件,按章节制作,共12个文件。课件制作时力求界面美观、色彩丰富,屏幕设计简洁明快,用文字、图片、动画等多种形式生动呈现教学内容。

7)题库。题库以Word文件形式编辑后,通过Adobe Acrobat 7.0 Professional软件转化为PDF文件,以插入文件形式上传。

4.2 辅教管理

辅教管理中为教师提供学生与助教的人员功能以及教学过程中学生各项学习工作完成情况的详细而实时的统计数据。

1)班级首页:设置选课班级名称,批准选课申请,设置班级访客权限,设置在线教学启用模块。

2)人员管理:学生管理包括导入学生名单、设置学生身份、移除学生、确认选课审核、导出学生情况表操作;助教管理模块可进行批准助教、增加助教、删除助教、导出助教情况表操作;教师管理模块可进行增加教师、删除教师、导出教师情况表操作。

3)教学安排:包括按周次为助学模块导入已有资源,导入整个往期的教学资源,查看各周教学情况,编辑各周教学内容操作。

4)教学统计:统计本班学生公告查看、学生作业完成、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学习文件下载等情况。

5)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学生对课堂教学各项环节的满意度,设置5个满意等级供选择。

4.3 精品课程

此模块是专门为国家教育部精品课程网站项目量身定制的,具有非常高的专业性与便捷性,是建设网络课程的理想平台。天空教室的可视化精品课程是相对于传统的课程网站开发方式而提出来的全新网络课程建设理念与形式。可视化精品课程给人的第一感觉强烈,视觉效果好,并且用户操作极其人性化。除了具有新颖的外在形式,可视化精品课程内在模式上实现重大突破,功能涵盖教师备课、课件制作、网络化教学。

1)课程介绍:调用内嵌编辑器进行内容编辑,填写课程介绍。

2)课程负责人:调用内嵌编辑器进行内容编辑,填写课程负责人的介绍。

3)课程特色:调用内嵌编辑器进行内容编辑,填写课程特色。

4)设置:将课程网站分为申报模块、资源模块和教学模块,可以动态调整各模块和设置开放对象;设置课程网站的开放对象为“参评校外精品课程”;设置网站为“直接访问可视化课程网站”。

5)课程网站:在系统提供的100套HTML格式网站模板中选。

6)可视化网站:设置可视化网站的背景、封面、封底、内页、标签、图标、按钮等元素,均从系统提供的模版中进行选择。

4.4 互动教学

教师在登录后,从【我的课程】里的课程列表中点击相应课程,进入“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互动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模块。

1)公告:按教学周班级公告,同时可以转发该课程下的其他教学班;支持该公告的在线编辑和上传附件,并设置是否允许提前查看;教师能够直接查看公告的已读和未读学生名单。

2)作业:按教学周作业信息,网络提交,在线打分、给评语。

3)讨论:按教学周讨论,如发起关于转基因食品问题、生物产业发展前景问题的讨论。

4)答疑:在线回答学生提出的课程相关问题,以及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归纳。

5)师生交流:教师和学生进行心灵互动的模块,教师和学生通过匿名的方式畅所欲言。

5 总结

由于天空教室软件具有强大的功能,教师不再纠缠于与课程无关的技术开发上,有更多的时间充实课程网站的内容。天空教室软件操作简便,兼容性较强,更方便于课程网站内容的更新。网络课程是传统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它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自我学习,使学生根据自身知识储备特点,进行自主化学习、个性化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积极的互动教学是本网络课程的重要特色,改变了课堂教学的单项教学模式,对增强教学效果有很大帮助。例如在教室里进行的讨论、案例分析等工作,受制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往往不能充分发动学生把讨论展开,现在教师可以将讨论题或者案例在教学班里。学生在网络课堂上发言积极性高,充分调动了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邓胜松,姚日生,朱慧霞.生物工程概论的教学方法改进[J].药学教育,2004,20(4):44-45.

[2]欧少云.任务驱动法在《生物工程概论》的应用初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0(2):149-157.

[3]罗军,龙北国,赖建平,等.运用天空教室软件平台制作病原生物学精品课程网站[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8):65-67.

网络工程师论文篇(9)

一、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的功能和作用

1.有助于提高教师网络远程培训质量。目前,多数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都曾经参加过多次部级、省级的网络远程培训项目,尽管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都能从这些网络远程培训中受益,但是大部分人也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对这一培训形式的遗憾,总觉得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通过对所有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笔者发现在这些问题当中大部分都是学习支持服务方面的问题。比如,学习支持服务机构的分工不明确、部分农村中小学教师不能熟练应用网络远程培训资源平台、教师在学习中缺少与施训教师的交流与沟通、施训教师对参加培训的教师的提问回复不及时等。从学习支持服务的广义定义来看,这些都属于学习支持服务的范围。在培训中,正是由于这些相关问题的广泛存在,使得教师网络远程培训的质量大打折扣。因此,完善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是提高教师网络远程培训质量的关键。

2.有助于提高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的有效性。在远程教育中,学习支持服务是为帮助远程学习者学习,所提供的各种人员的、信息的、资源和技术方面的服务,其目的就是帮助学习者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在本研究前期,笔者曾参与过多次云南省中小学教师网络远程培训,通过与参加培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训的云南中小学教师交流,他们普遍反映在学习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比如,对年龄在40岁以上的受训教师来说,在网络远程学习中,不能快速地进入培训平台、不能准确地找到培训模块、不知道如何与施训教师交流以及不能顺利地提交作业等问题时常发生,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他们在参与网络远程培训时,遇到问题不能通过有效的手段及时解决,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心理上的孤独感和无助感,从而降低了学习的有效性。而本文所探讨的学习支持服务将针对这些问题做专门的探讨,通过协调和完善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各环节,来共同解决这些问题,以期能帮助教师准确定位自己所需要的学习内容,从而提高他们在网络远程培训中学习的有效性。

3.有助于完善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开展教师网络远程培训,一方面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另一方面是为了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努力减少由于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而导致的教育不平衡。另外,从长远来看,还有助于节省教师培训成本。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在教师网络远程方面发展已经相当成熟,但是我国由于在这方面起步比较晚,大规模开展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基本上是始于2010年7月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下发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的通知》 (教师〔2010〕4号)(简称“国培计划”)。因此,有关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无论是学习支持服务的类型,还是学习支持服务的有效使用,都缺少深入的研究。

二、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存在的问题

1.学习支持服务机构缺乏有效的跟踪和监督。学习支持服务机构是学习支持服务各项工作安排的枢纽,它负责各项信息的汇总与,还负责对各级各类服务人员进行协调、分配和管理。因此,在学习支持服务机构内部,保持分工明确、职责清晰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参与网络远程培训教师的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受训教师对学习支持服务机构的设置并不明确,他们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不知道该向哪级管理者或哪个管理部门反映。这说明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机构的职责尚不明确,而且对其监督机制还有待完善。

2.受训教师使用的学习支持服务方式较少。在教师网络远程培训中,学习支持服务的实质是学习支持服务提供者为帮助受训教师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而实施的各种服务。从教与学的角度说,受训教师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支持服务提供者不但要为受训教师提供网络学习资源,还要帮助受训教师学会如何使用网络学习资源。因为网络远程培训是时空相对分离的教学方式,那么指导受训教师学习也必须借助网络平台。在教师网络远程培训中,学习支持服务的方式主要有:培训向导、主讲教师授课视频、辅导教师集中辅导、QQ群、主讲教师在线答疑等方式。然而在实际培训中,受训教师尤其是西部边远落后地区的教师,由于自身计算机使用能力较弱,在网络远程培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学习支持服务方式是点击播放主讲教师授课视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和QQ群,其他学习支持服务方式使用都较少。其中,QQ群主要发挥的是通讯联络的作用,而没有充分发挥施训教师与受训教师、受训教师与受训教师之间学习与交流的支持服务作用。 3.施训教师与受训教师交流互动少。在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开展的前期,不少受训教师对使用和搜寻网络资源还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所以,施训教师提供的学习内容是受训教师获得知识的主渠道。而施训教师提供 的学习支持服务效果如何,将会直接影响到受训教师对知识的吸收程度。客观上讲,在实际培训中,为保证培训质量,施训教师基本上都是比较优秀的学科专家,而且一门课程配备的教师人数是有限的,但参与网络远程培训的受训教师数量却是庞大的。加之网络远程培训没有时空限制,受训教师学习和提问的时间存在不一致性,而且提问的内容也多种多样,这就必然导致施训教师不能及时、全面地解答受训教师的各种问题。

三、提高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质量的对策建议

1.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学习支持服务监督。从当前教师网络远程培训的管理模式来看,一般都是由省教育厅直接负责管理,由相关高校具体承办。所以在落实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时,一定要明确各级管理者的职责。

首先,省教育厅在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中承担的主要职责应包括:第一,制定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政策,确保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工作的实施、检查和评估。第二,制定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的总体规划和要求。第三,做好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使用的宣传工作,使受训教师切实感受到有效运用学习支持服务是保证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质量的前提。

其次,具体承办高校在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中承担的主要职责应包括:第一,配备专门的学习支持服务网络管理和技术维护人员,并保障基础设施和网络的畅通。第二,与上级部门协调,合理安排学习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支持服务集中辅导时间,保证受训教师能与施训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第三,鼓励并指导教师积极使用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培养和提升他们的远程网络自主学习能力。第四,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受训教师在使用学习支持服务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受训教师转变学习观念,提高学习支持服务使用的积极性。在网络远程培训中,受训教师要逐渐转变完全依靠施训教师的讲授来学习,要学会和习惯使用多种学习支持服务方式,充分发挥它们支持学习、帮助学习的作用。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受训教师要不断培养网络远程培训自主学习意识。其次,受训教师要不断强化和提升网络远程学习能力。再次,受训教师要多向施训教师或同伴咨询各种学习支持服务的使用技巧和范围,实现学习支持服务为我所设、被我所用的现实意义。

3.施训教师强化服务质量,提高学习支持服务有效性。施训教师在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过程中,其扮演的角色是多元的,这种集“指导、交流、探讨” 于一体的多重身份,要求施训教师必须要具有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主动意识,努力做到培训前引导、培训中指导、培训后辅导。

首先,施训教师要把管理学中的服务理念渗透在教师网络远程培训学习支持服务中,坚持以受训教师的需要为中心,不断提升主动提供学习支持服务的意识。在开展学习支持服务之前,要根据培训内容,预测教师在培训中会出现的一些困难。

其次,在培训中,施训教师要根据受训教师的反应,对受训教师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对共性问题可以通过电子公告牌的形式在平台上滚动展示。其次,由于在网络远程培训中,受训教师与施训教师处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于时空相对分离的状态,交流机会的严重缺失,使施训教师难以及时了解受训教师的学习情况。因此,对受训教师进行学习跟踪显得非常重要。跟踪的方式可以包括布置、批改作业,定期开展集中辅导,召开视频交流会等方式,了解受训教师在培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提供有针对性地服务。

最后,施训教师在为受训教师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后,要保留服务记录。这一做法,既有利于施训教师根据受训教师的反馈调整学习支持服务内容,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受训教师使用学习支持服务的积极性。

网络工程师论文篇(10)

internet迅速发展,网络教学是internet应用的一个热门话题。网络教学中的教与学都和传统教学中的教与学有很大的差别,对教师和学生的基本素养也有不同的要求。

一、网络教学中学生的基本素养

1.学会学习

与课堂教学环境下相比,网络学习中学生的最大的不同是具有很大的自主性,他可以选择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来学习。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学生具有极大的自由度。伴随着这种自主性的是责任感,学生必须具有动机和自律来完成学习,缺少这两种素质的学生往往很难适应网络课程的学习模式。网络学习曾只应用于具有良好学习技巧的研究生、专业课程。但是随着网络教学扩展到教育培训的整个领域,而许多学生没能掌握相应的学习技巧,结果,网络教学经常面临成绩下降,失学率上升的困扰,并难以推广和扩展。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学会一些基本的学习技巧,例如时间的安排、目标的制定、进行自我评价等。还有如何有效地使用软件,进行网络搜索,利用通讯方式如电子邮件、公告板等。一些网络课程中讲到了这些软件的使用,但大多数课程中,需要学生自己学会掌握。另外,还要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有些学生厌倦了通常的课堂教学形式,网络课程能使学生感到有些挑战性,并因此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关键是学生的参与程度。

本的写作和通讯技巧也是进行网络学习的学生必需具备的,尤其是在小组交互学习中。如果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时有障碍,他们就不会习惯用电子邮件,参与讨论等。而且,网络学习能提供大量写作、通讯交流的机会。教师在实践中发现,积累了大量网络学习经验的学生学习技巧有明显提高。

要在网络学习中成功的学生必须善于学会学习。当今世界教育的最大难题是信息变化太快,大多数学科领域有大量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方式经常变化,网络教学的性质也经常变化。学生必须善于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来适应这些变化。

2.网上交往能力

网络学习不仅仅是人机对话,而且是人与人之间跨时空的对话与交流。通过计算机网络学习,尤其是参与协作式学习,交往的能力与技巧是很重要的。网络学习中的人际环境与实际的人际交往的环境不一样,需要新的交往技巧和行为方式。

人们参与网上讨论和会议的程度是不同的,一些人经常参加,另一些人只是阅读别人的信息而很少参与讨论。参与程度是以下因素作用的结果:(1)个人的拘谨或开放程度。(2)对话题的感兴趣程度。(3)对所使用网络软件的适应程度。(4)与系统连接的方便程度。(5)他们的多媒体写作与网上交流能力。(6)参与的动机程度。这些因素的影响决定着学生是否会参与网上讨论。

文化背景也是网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网络课程班包括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实际上,网络教学的一个优势就是世界参与性。然而,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社会风格,与其他的文化会有冲突,更不用提宗教和政治的分歧了。学生和教师必须对这些差异很敏感,与他人交往时也要考虑这点。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好的方法是鼓励学生在课程早期细致地讨论这些问题。

总之,异步交互方式(电子邮件和在线讨论)对交往能力的要求比需要即时响应的会议要求低。由于需要时间阅读、起草,异步方式允许学习者一定时间后再答复,这会使拘谨、有限的通讯技巧、不熟悉使用软件等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克服。异步方式还允许对信息加以思考,这样会使得讨论深思熟虑。

3.参与能力

近几年已经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和学习模式。尽管这些理论在某些方面与网络学习有关,但很少是专门为网络学习提出的,只有参与理论是个例外。

参与理论(kearsley&shneiderman,1998)认为:学习者必须积极参与意义任务,以便学习。也就说,他们必须进行设计、制定计划、解决问题、进行评价、得出结论、参与讨论。参与理论,认为所有的学习应该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协作性、基于问题、真实性。协作性意味着学生、教师、课程专家之间通过电子邮件、讨论平台、会议进行交互。基于问题意味着学生活动包括完成作业或项目,而不是参加考试、测验。真实性意味着所有的课程材料和活动是现实的,与学生的兴趣密切相关。

根据参与理论,一个网络班级应该以大家互相认识来开始,通常是要求学生在讨论平台上张贴自己的背景介绍。另一种方式是要求学生讨论对本门课程的期望和目标。另一个作业可能是要求学会成对地或成组地参与讨论一个基本问题,也可能是要求小组中的成员分析一个案例或对一个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接下来的作业可能是一个大的设计或分析项目让学生在剩下时间里研究,并在课程结束时提交上来。

参与理论在许多方面是基于学习理论。它支持倡导让学生建立自己学习环境的建构主义。参与理论支持诸如情境学习的观点,另外,它还支持协作学习,小组学习的观点。

4.网上礼仪

在网上与他人交往需要一些特别的通讯方式--可被称作网络礼仪,以下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一些常用"通用规则":

(1)尽量发短消息。人们不喜欢阅读长的电子邮件或讨论板上的信息。如果有很多内容要讲,把它分成几个短消息。

(2)不要用大写字母,尤其在短消息中。大写字母在网络相当于大声喧哗,就象在通常的讨论中大声喧哗一样被视为不礼貌。

只有当你想强调某点的时候再用大写。

(3)当你回电子邮件或会议通知时最好是开头第一句就给出你的主要观点或结论,这样表达信息不仅醒目,而且简明扼要。

(4)当你提到一个网址时,要给出它的url地址,以便别人可以用到。最好是用可执行方式给出url地址。

(5)在网上讨论时切忌使用偏激的或粗俗的话语。

正象有些人在个人交往中很得心应手一样,许多人成为网上交往的专家。当然,这意味着不仅仅是理解这些礼仪,还意味着计算机网络对他们是透明的,他们能全心专注于交流。一段时间后,许多学生也能达到这种状态。然而,总有些人对网络交互感到不舒服,如何使这些人适应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5.计算机文化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必须掌握计算机文化与操作使用以便在学习中有效学习。实际上,这对于年长一些的学生(大学生和成人)来说比对于儿童是一个更严峻的挑战,因为后者是在技术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似乎很容易接受计算机文化。

高中学生要求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巧,如字处理、图象编辑、表格处理、连接internet、使用e_mail、网上浏览。在大学阶段,学生要求掌握某些专门软件的应用,如数学软件、统计软件等。不管是在教育的哪一个阶段,知道如何使用搜索引擎是进行网络学习的基本技能。

显然,学生的计算机熟练程度决定了他们在网络学习中能否成功。应当考虑网络教学中应该花费多少时间来教计算机技巧。许多中学、大学、组织在课程培训中花大量时间来教计算机文化。然而大多数人是通过自学来获得计算机知识的,因此,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对网络文化的理解、适应程度在进行网络教学中是很重要的。

总之,要成为一个成功的网络学习者,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包括学会学习的技巧、网上交往能力、参与学习活动、遵守礼仪、掌握计算机文化等。

二、网络教学中教师的素养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并使学生对所讲的知识感兴趣。而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更象一个教练、 指导者而不是呈现者、表演者。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程度提高了,需要教师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程度降低了。信息可来源于数据库或协作学习,指导者不必要成为知识专家。另外,网络课程给教师协作提供了许多机会,小组教学正成为网络教学课程中的一个通用形式。

1.交互和参与

网络教学中指导者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具有很高程度的交互和参与活动。这也意味着与学科专家、学生共同参与设计、进行学习活动。网络课程应当是一些与社会、自然相关的有现实性的作业和项目。要求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可让学生将自己的作业在在线讨论平台上,这样每个人都可看到、评论各方面的回答、反应。邮件列表的使用也可达到同样的目的,但是它不能满足累积的讨论。

尽管提供了网络交互和参与的手段,还应当鼓励学生参与,这种鼓励对于网络学习的新手或有大量作业的学习者尤其必要。最有效的方法是使参与成为课程的必需和评分的组成要素。每份作业可通过学生总体参与的程度评分。学生间的交互性可通过同学间的评价、小组作业来提高。在一个不评分的课程或自愿参加的课程中,交互性和参与性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如果学习内容有趣和有价值,学生不需要强烈的动机就能参加。因此,使用有意义的、有现实性的作业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很关键的。

另一个对学生交互性和参与性有影响的因素是指导者的参与程度。如果指导者经常在讨论平台消息或通过e_mail给学生评论,会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好的网络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指导者必须大量参与以使学生也增加参与度。

应当指出的是,尽管交互和参与是密切相关的,但它们并不是一回事。参与是指参加、在场,不包含任何的反馈。例如,许多学生可能参加一个实时会议,只有一小部分具有交互能力。交互是指学生与指导者、与其它学生的对话活动。对话意味着系统对学生的输入或选择有反应,如回答问题和查询结果等。很显然,在网络教学中教师既要有参与,又要有交互。

2.反馈

教师的一个主要的任务是提供反馈。在网络课程中,教师的f反馈通常是以email 的形式进行的,通过 email给学生布置作业,或对作业给出评论。指导者通常是对学生上交的作业评分,然后让学生下载该文件来看评论。理想的情况是,指导者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个性化的反馈信息。小组反馈可能会采用在讨论平台上或会议上信息的形式,给出对某一专题或活动的许多人的答案的总结或分析。

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可作为指导者评价的替代或补充。来自同学的评价由于是来自同一层次而不是专家经常会很有帮助。然而,学生在评价别人的作业时通常需要细致的指导。因为学生常认为评价应是负面的,很有必要提醒学生在评论时要多一些建设性的评价。

反馈的及时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经常急于知道他们的作业是否正确。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及时反馈有利于学生改正错误。即使反馈只是简单通知学生作业已被接受,对于学生来说也有很大的意义。实际上,学生对于网络教学的普遍的抱怨就是他们的作业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教师应当给作业的反馈留出适当的回旋余地,确保他们达到要求。及时反馈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同学之间的评价。

3.工作量

使一门网络课程有高度交互性、给学生提供及时反馈意味着指导者要有很大的工作量。课程的交互程度和参与程度越高,需要教师做的工作越多。组织和指导网络课程需要大量时间,如果一个班级有30个学生,指导者每周对每名学生花费20分钟进行评价、反馈,这就是每周10个小时的工作量,远远大于大多数传统课堂。要知道这只包括与学生的交互,不包括准备课程材料、学习使用软件、解决问题的时间。

一种减少工作量的方法是更多地进行同学之间的评价。然而指导者仍需要进行不时的参与。另一个策略是进行小组反馈而不是个人反馈,创建一个faq(经常问的问题)人工智能化的解答数据库是处理各种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好方法。

使用助教是另一个解决方法。总起来说,一个大于30个人的网络班级不是一个指导者就能成功指导的。在网络教学中用助教,需要他们有上网经验,他们还有必要进行网络教学的基本技巧训练。同样,他们的工作也需要有指导或课程管理者的监督。考虑以上因素,尽管用助教是一个简单的方法,但不是处理大量课程的唯一方法。

给学生提供反馈的最容易方法是使用多项选择或简答题的测验。实际上,大多数网络测试工具提供自动评分,并在测试完成后,立即给学生生成信息。尽管反馈的及时性达到了,这类测试的成绩和反馈有时不会提供有用的学习经验。尽管简单测试在某些情况下有效,大多数情况下,使用这种方式意味着网上学习活动的设计的失败。

尽管网络教学的工作量很大,由于教学活动可随时随地进行,它还是具有比传统课堂更大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是进行网络教学的教师的驱动力之一。因此,网络教学的方便性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4.调适与帮助

调适包括鼓励学生参加讨论和网络会议、确保不会有学生一直占主导、使讨论集中于一个话题、总结和分析讨论重点。帮助意味着给学生提供能帮助他们完成作业的信息,在课程进行中提出建议和观点。

这些调适与帮助行为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在课程进行初期,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这门课的期望和目标,学生的背景,以往的网络学习经验。当给每个作业评分时,应考虑每个学生所起的作用和背景。在网络会议系统和讨论平台中,教师应尽力使学生多参加和互相学习。在小组学习和协作学习中,教师要重点指导如何使学生协同工作,从小组交互中获益。

网上班级中采取这些原则,可大大改变教师作用的性质和工作量。这要求教师更多地注意班级中的交互方式,注意学生的需要和每个学生的进度以便促进他们的学习。较少采用呈现信息的方式而较多重视帮助学生发现信息。

5.有效教学

有许多因素决定网络教学是否有效。最明显的一个是经验,包括熟悉网络教学的性质和技术,掌握课程中应用的系统和软件。例如,有经验的教师知道如何管理讨论平台,他们还必须善于使用课程中所用到的特定软件工具。由于课程传送工具和网络经常变化,教师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如何使用软件。

有效的网络教师需要理解和学习以下技巧:交互、参与、反馈、帮助和调适。这些技巧通常是随着教师在网络课程中经验增长而培养起来的。因此,网络教学实践本身是培养和提高教师网络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对教师有效性的研究表明:好教师对教学、对本学科领域有很大的热情、关心帮助学生、乐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观念、对提高教学质量很感兴趣。许多喜欢课堂呈现和与学生个人接触的优秀教师往往对网络教学环境不适应,还有一些好教师对网络教学不感兴趣或缺乏必要技巧。

6.教师协作

正像网络课程给学生提供了许多交互机会一样,他们也会给教师协作带来了可能。尽管通常教师喜欢合作,但在传统课堂环境很难实现。然而网络教学使协作变得容易,协作方式的一个通常的模式是在一节课中有一个客座教师。例如,可在实时会议室或讨论平台中邀请某个专家参加。他可以对学生的回答与评论作出反应,许多人愿意免费参加这种活动因为它占用的时间很少,只是在计算机前工作也没有太多的不便。如果时间长的话,可能需要付给一定的报酬。

准备课程时,主要的教师可找出可能的客座教师并通过email联系,看他们是否有兴趣,如果同意的话,可列出时间表,并请他们准备相关的材料。专家和学生都会觉得这些经验很有趣和有帮助。这不仅使专家能够给学生介绍未来的发展前景,而且还建立起与学校与研究机构的联系。

教师协作的另一种形式是当来自不同的学院的多位教师联合设计与开设一门课程时。来自不同学院的学生可能同时参加该课程获学分,对每位教师也都算工作量的一部分,这种小组教学比前一种更难组织,因为必须取得两个不同学院系所的行政同意。然而这种方法有许多优点,它使得多所院校的学习资源在一门课程中共享,学生可通过与其它学院的学术交流获益。

最后,还有一些通过email、会议、讨论平台的非正式协作。教师经常与作家或研究人员就他们的工作相互联系,并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应用。软件开发者常急切地与使用者沟通,并讨论与软件有关的问题和观点。实际上,在网络环境下离开协作是很难成功的。

7.学生评价

网络教学中常引起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教师担心他们不能正确地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参与程度。实际上在网络教学中的评价往往比传统课堂环境中的评价更有效。

可把所有学生的回答记录下来,提供丰富的数据以供分析。当进行成绩评价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参与程度和以往成绩。如果学习活动包括讨论平台,会议、电子邮件等多种书写形式的作业,可把它们集中放到学生的文件夹中。作业和考试的结果放在学生记录数据库中。

最近关于网络学生评价最常提的一个观点是作弊问题,你如何知道答案是来自这个学生而不是别人替代的?总的来说,在全学期的课程中,这不是个大问题,因为教师已了解学生的特点,应该能察觉个人行为的差异。在有大型考试的情况下,可要求学生在指定地点考试。最后,可用视频会议系统来确认学生。实际上,随着桌上视频会议越来越普遍,这个问题将不难解决。

总之,网络教学中的教师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现今所有教育机构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如何培养适合网络教学的教师。一个方法是教师必须作为网络学习者来接受培训,以便正确地理解网络教学。因此,急需网络培训教师的课程。网络教学的特点是受所用的网络和软件影响的,而这些又是经常变化的,因此,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网络教学的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和提高。

参考文献:

1、greg kearsley, "online education: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cyberspace". wadworth. 2000.

网络工程师论文篇(11)

Internet迅速发展,网络教学是Internet应用的一个热门话题。网络教学中的教与学都和传统教学中的教与学有很大的差别,对教师和学生的基本素养也有不同的要求。

一、网络教学中学生的基本素养

1.学会学习

与课堂教学环境下相比,网络学习中学生的最大的不同是具有很大的自主性,他可以选择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来学习。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学生具有极大的自由度。伴随着这种自主性的是责任感,学生必须具有动机和自律来完成学习,缺少这两种素质的学生往往很难适应网络课程的学习模式。网络学习曾只应用于具有良好学习技巧的研究生、专业课程。但是随着网络教学扩展到教育培训的整个领域,而许多学生没能掌握相应的学习技巧,结果,网络教学经常面临成绩下降,失学率上升的困扰,并难以推广和扩展。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学会一些基本的学习技巧,例如时间的安排、目标的制定、进行自我评价等。还有如何有效地使用软件,进行网络搜索,利用通讯方式如电子邮件、公告板等。一些网络课程中讲到了这些软件的使用,但大多数课程中,需要学生自己学会掌握。另外,还要提高学生的动机水平。有些学生厌倦了通常的课堂教学形式,网络课程能使学生感到有些挑战性,并因此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关键是学生的参与程度。

基本的写作和通讯技巧也是进行网络学习的学生必需具备的,尤其是在小组交互学习中。如果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时有障碍,他们就不会习惯用电子邮件,参与讨论等。而且,网络学习能提供大量写作、通讯交流的机会。教师在实践中发现,积累了大量网络学习经验的学生学习技巧有明显提高。

要在网络学习中成功的学生必须善于学会学习。当今世界教育的最大难题是信息变化太快,大多数学科领域有大量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方式经常变化,网络教学的性质也经常变化。学生必须善于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来适应这些变化。

2.网上交往能力

网络学习不仅仅是人机对话,而且是人与人之间跨时空的对话与交流。通过计算机网络学习,尤其是参与协作式学习,交往的能力与技巧是很重要的。网络学习中的人际环境与实际的人际交往的环境不一样,需要新的交往技巧和行为方式。

人们参与网上讨论和会议的程度是不同的,一些人经常参加,另一些人只是阅读别人的信息而很少参与讨论。参与程度是以下因素作用的结果:(1)个人的拘谨或开放程度。(2)对话题的感兴趣程度。(3)对所使用网络软件的适应程度。(4)与系统连接的方便程度。(5)他们的多媒体写作与网上交流能力。(6)参与的动机程度。这些因素的影响决定着学生是否会参与网上讨论。

文化背景也是网络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网络课程班包括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实际上,网络教学的一个优势就是世界参与性。然而,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社会风格,与其他的文化会有冲突,更不用提宗教和政治的分歧了。学生和教师必须对这些差异很敏感,与他人交往时也要考虑这点。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好的方法是鼓励学生在课程早期细致地讨论这些问题。

总之,异步交互方式(电子邮件和在线讨论)对交往能力的要求比需要即时响应的会议要求低。由于需要时间阅读、起草,异步方式允许学习者一定时间后再答复,这会使拘谨、有限的通讯技巧、不熟悉使用软件等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克服。异步方式还允许对信息加以思考,这样会使得讨论深思熟虑。

3.参与能力

近几年已经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和学习模式。尽管这些理论在某些方面与网络学习有关,但很少是专门为网络学习提出的,只有参与理论是个例外。

参与理论(Kearsley&Shneiderman,1998)认为:学习者必须积极参与意义任务,以便学习。也就说,他们必须进行设计、制定计划、解决问题、进行评价、得出结论、参与讨论。参与理论,认为所有的学习应该具有以下三个特征:协作性、基于问题、真实性。协作性意味着学生、教师、课程专家之间通过电子邮件、讨论平台、会议进行交互。基于问题意味着学生活动包括完成作业或项目,而不是参加考试、测验。真实性意味着所有的课程材料和活动是现实的,与学生的兴趣密切相关。

根据参与理论,一个网络班级应该以大家互相认识来开始,通常是要求学生在讨论平台上张贴自己的背景介绍。另一种方式是要求学生讨论对本门课程的期望和目标。另一个作业可能是要求学会成对地或成组地参与讨论一个基本问题,也可能是要求小组中的成员分析一个案例或对一个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接下来的作业可能是一个大的设计或分析项目让学生在剩下时间里研究,并在课程结束时提交上来。

参与理论在许多方面是基于学习理论。它支持倡导让学生建立自己学习环境的建构主义。参与理论支持诸如情境学习的观点,另外,它还支持协作学习,小组学习的观点。

4.网上礼仪

在网上与他人交往需要一些特别的通讯方式--可被称作网络礼仪,以下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一些常用"通用规则":

(1)尽量发短消息。人们不喜欢阅读长的电子邮件或讨论板上的信息。如果有很多内容要讲,把它分成几个短消息。

(2)不要用大写字母,尤其在短消息中。大写字母在网络相当于大声喧哗,就象在通常的讨论中大声喧哗一样被视为不礼貌。

只有当你想强调某点的时候再用大写。

(3)当你回电子邮件或会议通知时最好是开头第一句就给出你的主要观点或结论,这样表达信息不仅醒目,而且简明扼要。

(4)当你提到一个网址时,要给出它的URL地址,以便别人可以用到。最好是用可执行方式给出URL地址。

(5)在网上讨论时切忌使用偏激的或粗俗的话语。

正象有些人在个人交往中很得心应手一样,许多人成为网上交往的专家。当然,这意味着不仅仅是理解这些礼仪,还意味着计算机网络对他们是透明的,他们能全心专注于交流。一段时间后,许多学生也能达到这种状态。然而,总有些人对网络交互感到不舒服,如何使这些人适应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5.计算机文化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必须掌握计算机文化与操作使用以便在学习中有效学习。实际上,这对于年长一些的学生(大学生和成人)来说比对于儿童是一个更严峻的挑战,因为后者是在技术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似乎很容易接受计算机文化。

高中学生要求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应用技巧,如字处理、图象编辑、表格处理、连接Internet、使用E_Mail、网上浏览。在大学阶段,学生要求掌握某些专门软件的应用,如数学软件、统计软件等。不管是在教育的哪一个阶段,知道如何使用搜索引擎是进行网络学习的基本技能。

显然,学生的计算机熟练程度决定了他们在网络学习中能否成功。应当考虑网络教学中应该花费多少时间来教计算机技巧。许多中学、大学、组织在课程培训中花大量时间来教计算机文化。然而大多数人是通过自学来获得计算机知识的,因此,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对网络文化的理解、适应程度在进行网络教学中是很重要的。

总之,要成为一个成功的网络学习者,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包括学会学习的技巧、网上交往能力、参与学习活动、遵守礼仪、掌握计算机文化等。

二、网络教学中教师的素养

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并使学生对所讲的知识感兴趣。而在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更象一个教练、指导者而不是呈现者、表演者。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程度提高了,需要教师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程度降低了。信息可来源于数据库或协作学习,指导者不必要成为知识专家。另外,网络课程给教师协作提供了许多机会,小组教学正成为网络教学课程中的一个通用形式。

1.交互和参与

网络教学中指导者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具有很高程度的交互和参与活动。这也意味着与学科专家、学生共同参与设计、进行学习活动。网络课程应当是一些与社会、自然相关的有现实性的作业和项目。要求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可让学生将自己的作业在在线讨论平台上,这样每个人都可看到、评论各方面的回答、反应。邮件列表的使用也可达到同样的目的,但是它不能满足累积的讨论。

尽管提供了网络交互和参与的手段,还应当鼓励学生参与,这种鼓励对于网络学习的新手或有大量作业的学习者尤其必要。最有效的方法是使参与成为课程的必需和评分的组成要素。每份作业可通过学生总体参与的程度评分。学生间的交互性可通过同学间的评价、小组作业来提高。在一个不评分的课程或自愿参加的课程中,交互性和参与性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如果学习内容有趣和有价值,学生不需要强烈的动机就能参加。因此,使用有意义的、有现实性的作业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很关键的。

另一个对学生交互性和参与性有影响的因素是指导者的参与程度。如果指导者经常在讨论平台消息或通过E_Mail给学生评论,会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好的网络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指导者必须大量参与以使学生也增加参与度。

应当指出的是,尽管交互和参与是密切相关的,但它们并不是一回事。参与是指参加、在场,不包含任何的反馈。例如,许多学生可能参加一个实时会议,只有一小部分具有交互能力。交互是指学生与指导者、与其它学生的对话活动。对话意味着系统对学生的输入或选择有反应,如回答问题和查询结果等。很显然,在网络教学中教师既要有参与,又要有交互。

2.反馈

教师的一个主要的任务是提供反馈。在网络课程中,教师的f反馈通常是以Email的形式进行的,通过Email给学生布置作业,或对作业给出评论。指导者通常是对学生上交的作业评分,然后让学生下载该文件来看评论。理想的情况是,指导者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个性化的反馈信息。小组反馈可能会采用在讨论平台上或会议上信息的形式,给出对某一专题或活动的许多人的答案的总结或分析。

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可作为指导者评价的替代或补充。来自同学的评价由于是来自同一层次而不是专家经常会很有帮助。然而,学生在评价别人的作业时通常需要细致的指导。因为学生常认为评价应是负面的,很有必要提醒学生在评论时要多一些建设性的评价。

反馈的及时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经常急于知道他们的作业是否正确。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及时反馈有利于学生改正错误。即使反馈只是简单通知学生作业已被接受,对于学生来说也有很大的意义。实际上,学生对于网络教学的普遍的抱怨就是他们的作业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教师应当给作业的反馈留出适当的回旋余地,确保他们达到要求。及时反馈原则也同样适用于同学之间的评价。

3.工作量

使一门网络课程有高度交互性、给学生提供及时反馈意味着指导者要有很大的工作量。课程的交互程度和参与程度越高,需要教师做的工作越多。组织和指导网络课程需要大量时间,如果一个班级有30个学生,指导者每周对每名学生花费20分钟进行评价、反馈,这就是每周10个小时的工作量,远远大于大多数传统课堂。要知道这只包括与学生的交互,不包括准备课程材料、学习使用软件、解决问题的时间。

一种减少工作量的方法是更多地进行同学之间的评价。然而指导者仍需要进行不时的参与。另一个策略是进行小组反馈而不是个人反馈,创建一个FAQ(经常问的问题)人工智能化的解答数据库是处理各种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好方法。

使用助教是另一个解决方法。总起来说,一个大于30个人的网络班级不是一个指导者就能成功指导的。在网络教学中用助教,需要他们有上网经验,他们还有必要进行网络教学的基本技巧训练。同样,他们的工作也需要有指导或课程管理者的监督。考虑以上因素,尽管用助教是一个简单的方法,但不是处理大量课程的唯一方法。

给学生提供反馈的最容易方法是使用多项选择或简答题的测验。实际上,大多数网络测试工具提供自动评分,并在测试完成后,立即给学生生成信息。尽管反馈的及时性达到了,这类测试的成绩和反馈有时不会提供有用的学习经验。尽管简单测试在某些情况下有效,大多数情况下,使用这种方式意味着网上学习活动的设计的失败。

尽管网络教学的工作量很大,由于教学活动可随时随地进行,它还是具有比传统课堂更大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是进行网络教学的教师的驱动力之一。因此,网络教学的方便性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4.调适与帮助

调适包括鼓励学生参加讨论和网络会议、确保不会有学生一直占主导、使讨论集中于一个话题、总结和分析讨论重点。帮助意味着给学生提供能帮助他们完成作业的信息,在课程进行中提出建议和观点。

这些调适与帮助行为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在课程进行初期,教师可以与学生讨论这门课的期望和目标,学生的背景,以往的网络学习经验。当给每个作业评分时,应考虑每个学生所起的作用和背景。在网络会议系统和讨论平台中,教师应尽力使学生多参加和互相学习。在小组学习和协作学习中,教师要重点指导如何使学生协同工作,从小组交互中获益。

网上班级中采取这些原则,可大大改变教师作用的性质和工作量。这要求教师更多地注意班级中的交互方式,注意学生的需要和每个学生的进度以便促进他们的学习。较少采用呈现信息的方式而较多重视帮助学生发现信息。

5.有效教学

有许多因素决定网络教学是否有效。最明显的一个是经验,包括熟悉网络教学的性质和技术,掌握课程中应用的系统和软件。例如,有经验的教师知道如何管理讨论平台,他们还必须善于使用课程中所用到的特定软件工具。由于课程传送工具和网络经常变化,教师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如何使用软件。

有效的网络教师需要理解和学习以下技巧:交互、参与、反馈、帮助和调适。这些技巧通常是随着教师在网络课程中经验增长而培养起来的。因此,网络教学实践本身是培养和提高教师网络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对教师有效性的研究表明:好教师对教学、对本学科领域有很大的热情、关心帮助学生、乐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观念、对提高教学质量很感兴趣。许多喜欢课堂呈现和与学生个人接触的优秀教师往往对网络教学环境不适应,还有一些好教师对网络教学不感兴趣或缺乏必要技巧。

6.教师协作

正像网络课程给学生提供了许多交互机会一样,他们也会给教师协作带来了可能。尽管通常教师喜欢合作,但在传统课堂环境很难实现。然而网络教学使协作变得容易,协作方式的一个通常的模式是在一节课中有一个客座教师。例如,可在实时会议室或讨论平台中邀请某个专家参加。他可以对学生的回答与评论作出反应,许多人愿意免费参加这种活动因为它占用的时间很少,只是在计算机前工作也没有太多的不便。如果时间长的话,可能需要付给一定的报酬。

准备课程时,主要的教师可找出可能的客座教师并通过Email联系,看他们是否有兴趣,如果同意的话,可列出时间表,并请他们准备相关的材料。专家和学生都会觉得这些经验很有趣和有帮助。这不仅使专家能够给学生介绍未来的发展前景,而且还建立起与学校与研究机构的联系。

教师协作的另一种形式是当来自不同的学院的多位教师联合设计与开设一门课程时。来自不同学院的学生可能同时参加该课程获学分,对每位教师也都算工作量的一部分,这种小组教学比前一种更难组织,因为必须取得两个不同学院系所的行政同意。然而这种方法有许多优点,它使得多所院校的学习资源在一门课程中共享,学生可通过与其它学院的学术交流获益。

最后,还有一些通过Email、会议、讨论平台的非正式协作。教师经常与作家或研究人员就他们的工作相互联系,并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应用。软件开发者常急切地与使用者沟通,并讨论与软件有关的问题和观点。实际上,在网络环境下离开协作是很难成功的。

7.学生评价

网络教学中常引起关注的一个问题是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教师担心他们不能正确地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参与程度。实际上在网络教学中的评价往往比传统课堂环境中的评价更有效。

可把所有学生的回答记录下来,提供丰富的数据以供分析。当进行成绩评价时,必须考虑学生的参与程度和以往成绩。如果学习活动包括讨论平台,会议、电子邮件等多种书写形式的作业,可把它们集中放到学生的文件夹中。作业和考试的结果放在学生记录数据库中。

最近关于网络学生评价最常提的一个观点是作弊问题,你如何知道答案是来自这个学生而不是别人替代的?总的来说,在全学期的课程中,这不是个大问题,因为教师已了解学生的特点,应该能察觉个人行为的差异。在有大型考试的情况下,可要求学生在指定地点考试。最后,可用视频会议系统来确认学生。实际上,随着桌上视频会议越来越普遍,这个问题将不难解决。

总之,网络教学中的教师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现今所有教育机构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如何培养适合网络教学的教师。一个方法是教师必须作为网络学习者来接受培训,以便正确地理解网络教学。因此,急需网络培训教师的课程。网络教学的特点是受所用的网络和软件影响的,而这些又是经常变化的,因此,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网络教学的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和提高。

参考文献:

1、GregKearsley,"OnlineEducation:LearningandTeachinginCyberspace".Wadworth.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