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工艺实验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2 17:35:50

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工艺实验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工艺实验论文

篇(1)

(1)上岩组斑点状碳质绢云千枚岩、碳质绢云千枚岩层理发育,岩石倾角大,硬度低,其构造破碎带岩石酥松破碎,且有长度不均的黑色泥质岩段。在这种岩体中形成钻孔后,岩体原始的力学平衡状态被破坏,若钻孔倾角大,受重力作用,以及泥浆冲刷、提下钻的抽吸作用,钻进过程中易出现坍塌掉块、缩径现象,成孔困难,岩心堵塞现象十分严重,取心难度大、采取率低。(2)下岩组白云石大理岩和条带状白云石大理岩硅化严重,岩石坚硬完整致密,研磨性低,可钻性级别高,钻效低。

钻探工程要求

全孔岩心采取率不低于95%;终孔直径不小于96mm(HQ);钻孔设计顶角30~40°,每30m及终孔测斜一次。顶角每百米允许误差为3°,方位角每百米允许误差为5°。

主要施工工艺

1钻探设备

使用宝长年公司生产的LF70全液压动力头钻机,配备额定压力7.0Mpa的全液压泥浆泵。LF70钻机使用96mm(HQ)口径,施工时理论钻进能力为542m,钻机可钻进顶角范围0~45°内的任意钻孔,非常适合矿区大角度钻孔的钻探施工。为了弥补钻机处理事故强力起拔能力低的弱点,现场配备了液压千斤顶,起拔能力75t。

2孔身结构

全孔绳索取心钻进。使用122mm(PQ)口径开孔,下108mm套管隔住第四系,以96mm口径终孔。下套管过程中,在108mm套管入岩部分的外壁上涂抹黄油,并密封好孔口,为便于终孔后起拔套管。

3钻进参数选择

钻压:孕镶金刚石绳索取心钻头压力的确定,按照单位压力40~80kg/cm2计算。宝长年LF70钻机孔底压力的确定需要读到钻压表上的两个数值。开始钻进时,将油缸慢速给进控制阀至于钻进位置,钻具缓慢回转向孔底接近但未接触孔底时(悬吊状态),钻压表显示的值为孔内钻具总重量与油缸下行给进力之和。当钻头完全接触孔底时,由于存在地层反作用力,钻压表显示的数值会减小为另一个值,这两个数值的差值称为失压值,失压值乘以油缸有效面积(45cm2)即为孔底钻压。一般来说,在一定范围内钻速是随着钻压的增大而增加的,但与此同时,单位进尺金刚石的耗量也随钻压的增大而增大[1]。过大的钻压会使金刚石耗量急剧增大,导致钻头使用寿命降低,影响绳索取心工艺优势的发挥。转速:金刚石钻进是以高切削频率表面疲劳破碎和小体积量体积破碎为主要碎岩机理,所以转速是金刚石钻进工艺中保证钻进效率的重要因素。对于转速的确定,按普通金刚石钻头钻进的圆周速度(孕镶钻头1.5~3.0m/s)计算转速。根据地层情况,岩石完整时,可适当开较高的转速,当地层复杂时,要将转速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泵量:绳索取心钻进时钻柱与孔壁之间的环空间隙小,冲洗液上返流速快,加之孕镶金刚石钻头所切削出的岩屑粒径极小,所以一般而言,泵量的大小只要保证钻头冷却、能够排出岩屑即可,过大的泵量除了会抵消一定的钻压以外,还极易冲垮松散破碎地层,导致岩心缺失,不利于钻进。钻进参数的具体选择可参见表1。

4冲洗液的配制及维护

根据钻孔在不同孔段岩层变化及孔壁的完整程度,及时、灵活、有效地选用和调配使用不同类型和性能的冲洗液,并适时做好冲洗液的净化、监控及维护管理工作,是保证顺利钻进的首要条件[2]。开孔钻进第四系覆盖层时,冲洗液配方为1m3水+2%磺化沥青(DLSAS)+2‰PAM。通过现场使用发现,DLSAS在覆盖层岩心表面形成一层薄而韧的泥皮,岩心自内管取出时几乎为一个整体,证明DLSAS具有极佳的防塌护壁护心效果。钻进完整地层时,使用无固相冲洗液,配方为1m3水+1‰~2‰PAM。使用无固相冲洗液时,常由于岩屑沉淀不佳而导致沉淀箱中的冲洗液变成岩粉浆,从而导致泵压高、孔内岩粉无法排出,甚至发生烧钻事故,影响正常钻进。现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除了合理布置地面循环系统外,还应要求班组勤换冲洗液,勤加清理沉淀箱以保证正常钻进。钻进酥松破碎、胶结性差、缩径等遇水不稳定地层时,对冲洗液的要求更高。要保证冲洗液失水量低、一定的粘度、良好的抑制性和剪切稀释性。现场使用腐植酸钾(KHm)-磺化沥青(DLSAS)-高效植物胶复合低固相泥浆作为复杂地层冲洗液,配方为4%钠土+1‰HV-CMC+4‰KHm+1%DLSAS+2‰植物胶。在配置时,按照先无机、后有机的顺序加入,并保证有充足的搅拌时间。该配方在钻进酥松破碎的碳质绢云千枚岩时取得了理想的应用效果。此外,钻进时,将转速控制在400r∕min之内,将有效消除钻杆内固相颗粒挂壁结垢问题。设置冲洗液循环系统时,要保证循环槽的长度、坡度及档板数量。防止冲洗液在循环槽中流速过高、冲洗液所携带的岩粉无法通过降速与结构破坏作用而顺利的净化沉除[3]。

5钻孔漏失治理

在勘探区上下两岩组的钻进过程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漏失情况,我们以“预防为主,随钻堵漏”作为解决钻孔漏失的主导思想,以801堵漏剂作为主要堵漏材料,根据经验,提前判断漏失层位,在冲洗液中加入一定量的801随钻堵漏剂预防漏失。当出现钻孔漏失时,视漏失量的大小,加入1%~4%的801随钻堵漏剂,1%的磺化沥青粉,并增加PAM的含量,配置成高粘浆液随钻堵漏。在勘探区使用该方法进行钻孔漏失的治理,实用性与经济性俱佳。

6钻头的使用

根据在矿区地层岩石硬度、研磨性及完整度,并结合实际使用经验,基本以8#Q系列绳索取心半合管底喷钻头作为主打钻头。在厚度较大、完整、硅化严重的白云质大理岩及白云质条带状大理岩时,则选用胎体硬度较低的10#钻头,底唇面均为尖齿环形。使用新金刚石钻头时要进行初磨,一般先轻压(正常钻压的1/3以内)、慢转(200r/min左右)5~10min,再采用正常钻进参数进行钻进。在每个回次钻进开始时,也要对钻头进行磨锐。

7测斜与岩心定向技术

使用单点照相测斜仪,仪器罗盘技术参数:斜孔方位角0~360°,倾角0~90°,直孔方位角0~360°,倾角0~90°。该仪器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测量精确度高等特点。为便于测斜,在测斜仪外保护管上焊接了可以直接与打捞器钢丝绳接头连接的母扣,有效减少了测斜辅助时间。为了适合在斜孔内测量,在测斜仪外保护管上部加工了扶正器,使测斜仪可以探出钻头并悬吊在钻头内台阶处进行测量,保证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2011年,使用HQ\HQ3ActⅡ型随钻岩心定向仪,共完成钻孔60个,在其中57个钻孔共3848个回次进行了岩心定向,有3472个回次定向操作成功,岩心定向成功率达到了90%。该仪器是设计与HQ\HQ3绳索取心钻具配合在斜孔中使用的岩心定向仪器,当HQ3口径钻进时可以通过连接在内管总成上的ACT测量仪器(定向工作仪)进行岩心定向测量工作,回次钻进结束后将内管打捞起来,使用地表控制仪器与ACT测量仪器对接,经过数据对比后可确定出岩心管内岩心在孔内原始状态下重力低边的位置,从而完成对岩心实际空间产状的测量。每套仪器可配备两套HQ3内管总成使用,除增加一定的操作辅助时间外,对钻进深度和纯进尺速度没有任何影响。

8上岩组酥松破碎、断层泥岩段施工工艺

使用HQ3半合管+底喷钻头钻进工艺。在使用时,内管与钻头台阶的距离要小于普通绳索取心内管与钻头台阶的距离,在1mm以内,保证足够的冲洗液由钻头底面喷嘴流出,不会冲刷岩心导致岩心缺失;在取心率低的地层采用短回次(0.5~1.0m)、低参数钻进(钻压≯10kN,转速≯400r∕min,泵量≯70L∕min),以保证采取率;发生岩心堵塞要立即打捞内管,保证岩心不磨损、不烧钻;起下钻速度要均匀,不可猛起猛放,下钻时,应先下外管,再下内管,以防止抽吸压力过大从而增加孔壁失稳的可能性,保证孔壁稳定;使用腐植酸钾(KHm)-磺化沥青(DLSAS)–高效植物胶、复合低固相泥浆为冲洗液,并保证冲洗液的性能,严禁与PAM无固相冲洗液在裸眼状态下频繁更替使用;及时回灌冲洗液,保证液柱压力能够平衡孔壁应力;

9下岩组硬岩层施工工艺

篇(2)

在一体化的施工模式之中,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和施工三个环节不再是各自独立,而是紧密地联系到一起,通过有机的协调组合,可以使施工团队对这三个施工环节齐头并进,这样就可以大大地节省传统模式中的环节衔接所需要的时间,从而有效地提高施工的效率,大大地缩短整体施工的时间,有效地提高工程的进度。

(2)有利于新施工技术的应用和创新。

在勘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的施工模式之中,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工程质量,施工团队都在努力地提高对新施工技术的使用效率,以便保障自己的施工能够得到切实的加快,而对于施工中不断遇到的新的问题和挑战,施工团队工作者又会根据实际的需求,不断地谋划新的施工技术,解决现代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在一体化的施工过程之中,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施工的需求,解决现代施工中遇到的新问题,就会不断地加强新施工技术的应用和创新。

(3)有利于节省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在现代的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之中,勘察、设计与施工不再是被简单的分离,而是可以有机的结合,在设计的过程之中可以同时进行前段的施工和后段的勘察,两个不同的施工团队可以同时进行工作,这样相对来说就会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的支出,从而达到节省工程成本的目标。同时施工团队齐头并进也可以加强企业对施工进度的质量的掌握和控制,从而增加共同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工程的整体经济效益。

(4)有利于明确承包商和业主之间的负责分工,减少矛盾纠纷。

一体化的岩土施工模式可以有效地简化工程的招标过程,保障在施工的过程可以明确地做到只有承包商和业主两方责任人,这样就可以明确地规定双方负责人的主要责任和工程的权利义务,从而有效地避免一些施工过程中推诿扯皮这样的矛盾纠纷的存在,简化矛盾纠纷的复杂程度,提高矛盾解决的效率。

2实施勘察、设计和施工一体化的岩土工程施工模式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现在岩土工程的施工模式主要以勘察、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施工模式为主,这种施工模式不仅能够大大地节省人才物力的投入,而且能够有效地提高施工的效率。在现在施工过程中实行一体化岩土施工模式的必要性是:

(1)一体化的施工模式是现代岩土工程的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勘察、设计、施工是岩土工程中最重要的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的好坏会直接地影响到整个工程质量的好坏。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现在的施工团队就在积极地采取各种的技术措施来完善施工的过程,而无疑的一体化的施工模式是现代最先进、有效的岩土施工技术。

(2)一体化的施工模式是由岩土工程的现状所决定的。

虽然我国的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经过30年的发展已经日渐的成熟完善,各种的施工技术和施工的流程都相当的完备,但是由于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中,面临的各种新问题和情况也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涌现,岩土工程理论及实践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此时若发生意外事故将会给工程带来极大的损失,所以必须要加强一体化施工模式的发展,以切实提高工程的施工质量。

(3)一体化的施工模式是由其自身的优点所决定。

与传统的岩土施工模式相比,一体化的施工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施工成本支出,大大地缩短工程期限,而且还可以切实地提高施工工程的质量,确保工程建设的经济效益,保障岩土工程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这些优点决定了一体化的施工模式必将成为现代岩土工程的主要模式,在现代的施工过程中能被有效地区性地利用。

3区性有效加强岩土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一体化施工模式发展的措施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提升,人们对于岩土工程的施工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分步实行、先后统一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施工的需求,勘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的施工模式逐渐成为了现代岩土工程施工的主要形式,大大地促进了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施工水平。为了能够有效地提高岩土工程施工一体化的发展,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促进施工一体化模式的推广,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1)加快法律法规制定,建立完善的一体化建设模式管理体制。

我国现在的法律法规对于岩土工程施工一体化建设标准还没有明确的规定,这给实际施工质量和标准带来了很大的漏洞和不明确性,为了能够有效地规范一体化施工建设模式的质量标准,就必须要加强法律的规范,从而为施工建设质量提供法律的保障和依据,减少施工中出现的失误和不足,有效地提高岩土工程施工的质量。

(2)转变传统观念,明确一体化模式的市场定位。

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提升,传统的施工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施工的新要求,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地采取新的技术和手段,提高施工的技术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岩土工程的施工质量。近年来,勘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的施工模式逐渐成为了现代岩土工程施工的主要形式,这种模式可以有效地缩短施工的期限,提高施工的效益,因此就必须加强对这种施工模式的发展,肯定其在市场中的重要经济地位,以不断满足现代施工发展的要求。

(3)承包企业要完善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体系,确保岩土工程一体化建设施工的顺利开展。

勘察、设计、施工一体化施工模式的开展归根结底还是承包企业的行为,若是企业不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其在实践中的实行,那么一体化的施工模式也将不能够实行。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地开展一体化的岩土建设施工模式,承包企业就必须要完善其内部的组织结构体系,明确各个部门的分工职责,落实好各个员工的任务安排,从而有效地保障整个施工过程能够平稳有序的进行。

篇(3)

一、前言

涂鸦从诞生之初,它所处的载体就是城市,城市的主题是人类,涂鸦与人类的生活秘密相关,墙是涂鸦艺术最传统和最具有代表性的载体,所以涂鸦方式在城市公共艺术墙的表现是一种公共艺术,涂鸦象征着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提升,有时只是需要那么一抹亮色,对当下大城市中的老城区,这类提升尤其重要。涂鸦的表现一般是即兴发挥来表达作者的激情和理念,是一种个人空间的表达。涂鸦方式在城市公共艺术墙的表达使将原本割裂开来的人和环境以一种人为的活动痕迹联系在一起,涂鸦视觉语言表现了城市的人文景观,同时给人们视觉带来冲击,从而为城市单一、苦闷的生活增加色彩和情趣。

二、研究背景

现代涂鸦是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随即在欧洲流传。二十世纪末涂鸦艺术才开始在中国出现,进入二十一世纪,涂鸦方式的已经融入了都市生活,被视为张扬城市个性的一种表达方式。有关于涂鸦艺术的纪录片有《StyleWars》讲述了嘻哈艺术在美国的发展,当时美国的嘻哈涂鸦艺术对外界有一定的影响,使人们去了解和接受这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涂鸦艺术进入中国比较晚,《涂鸦艺术》作者王端云全面介绍了涂鸦艺术的产生、发展和当前表现;《涂鸦变迁》刘隽编、鄢格译,作者以图片的形式展示了各个国家的涂鸦艺术;《涂鸦——世界街头艺术》作者刘建一以世界五大洲分类展示了各个洲的涂鸦艺术;《画在墙上的声音:涂鸦文化史》作者陈琦对涂鸦艺术的发展、传播和在世界各个角落被人们所接受,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总结。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涂鸦被称为“边缘艺术”、“黑暗艺术”具有先锋艺术特质,它是街头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目前是人们自我空间的表达、传递独特想法。显示个性和时尚。通过研究达到涂鸦方式在城市艺术公共空间进一步的发展壮大,是人们更加容易理解城市的文化,以涂鸦来代表城市的文化和形象,同时让人们广之的理解涂鸦艺术,以及解决不足之处。

2、研究意义

随着经济的增长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也进一步的提高,而涂鸦在视觉上的冲击力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涂鸦不断的出现在城市公共艺术空间中,渐渐的适应了社会的多样性。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世界各国的城市公共空间,并且与世界各国的地域文化相结合,与其它的艺术形态互相渗透、相互融合。涂鸦的表现对城市公共空间具有不一般的影响力,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符号存在,影响着城市公共空间与周围的环境。涂鸦的表现一般是即兴发挥来表达作者的激情和理念,是一种个人空间的表达。涂鸦方式在城市公共艺术墙的表达使将原本割裂开来的人和环境以一种人为的活动痕迹联系在一起,涂鸦视觉语言表现了城市的人文景观,同时给人们视觉带来冲击,从而为城市单一、苦闷的生活增加色彩和情趣。

四、涂鸦的概念

从字面上解释:涂(随意的涂涂抹抹);鸦(泛指颜色)。“涂”和“鸦”加一起就成了随意地涂抹色彩之意,比喻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多用作谦辞)。“尚欲勉强涂鸦,以求指教”。——《镜花缘》“涂鸦”一词最早见于《玉川子集》中唐代是人卢仝的一首《添丁诗》中,诗中这样写道“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来描述儿童乱涂乱画的童趣,后人便从卢仝的诗句里提炼出“涂鸦”一词,流传至今。在词典里面的大概意思就是在桌子、墙面等地方乱涂乱抹。还有会在景区的建筑、墙壁上,并且会刻画着“某某到此一游”等显然的文字,以及在大街上会见到的涂写的各种小广告,这一类的涂鸦所选择的形式、内容以及载体完全不具备艺术美感和审美价值,不仅让人所反感的,还破坏城市和谐。

五、涂鸦方式在城市艺术公共墙的表现以及创新

1、常用的表现工具

1)喷漆罐。喷漆罐应该是涂鸦爱好者的首选,一方面比较方便携带、喷涂方便;创作过程中比较容易干,另一方面适合流动性的创作,不假思索的一气呵成,图形更加生动形象,有更强的视觉冲击力。不像壁画一样,用的是油画笔或者是丙烯颜料制作出来的图形可以反复的修改,所以整体的效果就比较规整。喷漆罐虽然有这些好处,但是也会有它的不足之处,就是喷漆对身体有所伤害,而且容易在喷漆的过程中被呼吸进去或被皮肤接触到,所以需要防毒面罩和手套来保护。2)马克笔。马克笔是涂鸦者通常用来在比较光滑的墙面书写文字或者签名,也可以勾勒线条或者细部。马克笔分为油性和水性两种。马克笔的牌子和型号都非常多。如果在墙体上,一般用比较大号的马克笔。

2、涂鸦载体

1)墙体。涂鸦在墙体上的表现可以称之为“画在墙上的声音”,墙体是涂鸦最原始的载体,不是说所有的墙体都会引起作者的兴趣,墙体的选择性很重要。所以涂鸦的表现可以选择在城市公共艺术墙。艺术墙是指用涂料,颜料等材质在墙面上进行艺术创作的的工作叫做墙体彩绘,而彩绘制作的墙面叫做艺术墙。城市公共艺术墙是开放性的空间,可以服务于公众的公共空间。同时具有浓厚的艺术氛围,同时可以吸取更多的涂鸦爱好者,带动整个区域的艺术气息。2)其他。涂鸦在地铁、火车、公共汽车的车厢、道路上的井盖、公用电话亭等公共设施上,因为这些设施是人们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所以能够引起更多人的注意,从而丰富了我们的视觉信息。除了公共设施作为涂鸦的栖息地,随着涂鸦不断地发展变化,最热门的就是网络涂鸦形式,涂鸦作品大量的出现在服饰、杂志、展览馆等,以另一种方式展现给人们,收到了涂鸦爱好者和年轻人的喜爱。网络不仅传播速度快,同时摆脱政府的大力整治,但是有些人会认为这样通过网络的传播会丧失涂鸦现场的存在感,这些虽然脱离了城市环境,但是这种方式的涂鸦就是一种新的创新,打破传统的传播方式。

3、涂鸦方式

1)纸模。纸模是属于比较传统的图形制作方法,是一种简单方便的表现形式,步骤就是将原先设计好的图形印在厚纸板上,然后做成涂鸦模板,最后用喷漆将图像喷涂在物体表面,并且可以重复制作,并且几分钟甚至几秒钟的时间就能完成一个完整的涂鸦图案,壁画和涂鸦有所区别,壁画需要颜料丙烯涂画,并且可以反复的修改,纸模涂鸦可以按照之前制作好的图形迅速地完成涂鸦,并且可以在不同的地点和时间看到同一个图像,就这样潜移默化的使人们的脑海中只出现一个图形,这样在们的视野中成为一种潜在的符号。2)贴纸。贴纸算涂鸦创作比较保护环境的一种方式,对建筑物体表面损害比较小的一种方式,贴纸的方式就像是一张小的海报,但保留的时间比较短的多,很容易被人们看到后被随手揭走。对于一些涂鸦者来说,由于贴纸可以事先制作,所以显得更容易掌握。并且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超市和工作室会经常见到贴纸,无论年级的大小都能通过贴纸来表现自己的喜好。3)徒手画。这种创作方法实际上就是在传统绘画模式的基础上,将画布换成了墙纸等其他媒介。传统绘画中采用的材料、方式都可以使用。这是一种比较难的创作手法,也是涂鸦艺术家显示自己水平的主要手段。由于徒手画时间比较长,也会在制作之前先做好图案的设计。4)表现方式的创新。传统的方式中包括纸模、贴纸、徒手画等,这些方法存在者不足之处,为了涂鸦更有一些新的表现方法突破常规的方法,喷漆和丙烯这些材料长时间的使用会给环境带来污染,所以宣扬以环保的方式进行涂鸦,可以利用苔藓的特性以及藤类的植物进行创作,在此过程中需要人力进行维护和修剪,这样可以做到多样性的涂鸦方式。(如图1)除此之外可以利用人们是视觉带来带来的错误信息就是错觉,创造更有趣、生动的空间效果,同时吸引人们的眼球。5)题材上的创新。涂鸦可以结合中国传统的图形和历史文化元素进行创作,这样表现出来的效果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的景观,抛开那些西方涂鸦艺术原有的那种反叛的精神,来体现出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城市景观。比如说把中国的建筑彩绘、纹饰通过改造用涂鸦进行创造,同时保留涂鸦的创作的特点。除此之外涂鸦也可以表达出不同地区的文化特征,成都的熊猫、西藏的唐卡。河南豫剧等等这些题材来体现,用涂鸦的方式在城市公共艺术墙表现把不同地域区间的文化视觉化。

六、涂鸦方式在城市艺术公共墙的应用

1、影响城市环境

随着经济的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进一步加快了城市的发展,因而城市出现千层一面的色彩、明度、彩度的建筑外观,整个城市缺乏活力。涂鸦与城市环境来说是个人情感与公共空间的关系,从人们的角度来说,涂鸦促进人们审美心理的发展,提高人们生活品质和品位,丰富公共空间的内容,增加文化历史气息,深化场所与人们的亲和关系,减小高楼大厦对人们带来死板消极的影响,使人、建筑、空间、自然和社会趋于和谐统一,为城市增添色彩。例如重庆黄桷坪的涂鸦,(如图2)利用涂鸦在公共艺术墙的表现,巧妙的将涂鸦与陈旧落魄的街道结合,产出强烈的视觉对比效果,整个区域充满了艺术和时尚氛围,从形式上改变了片区的脏乱旧的环境,涂鸦极大地改变了黄桷坪地区的环境色彩。重庆冬天多雨天和阴天、日照比较少,比较潮湿和阴冷,人们的心情会受到影响。墙上的涂鸦颜色明快,会给阴暗的自然环境增添一些亮色,是行人轻轻有所改善。

2、历史文化的影响和延续

涂鸦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它在形式、内容以及风格并非是一致的,而是不断地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形成鲜明独特的形式。这也使得城市的背景、文化特色等在涂鸦艺术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延续。这也是这种艺术得以迅速发展的传播,并得到越来越多人喜爱的原因之一。真正的涂鸦者会对创作地点是有选择的,不会随意在历史文化古迹和标志性的建筑、私人住宅上创作,因为一些涂鸦的喷漆罐颜色一旦喷涂在历史古迹上,会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任何人不应该打着艺术的旗帜随意而为,否则不仅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会破坏,涂鸦也会陷入尖锐的社会矛盾中。涂鸦中会出现书法、篆刻、以及传统的绘画形式。在创作的过程中,不仅把中国元素与艺术结合在一起,还要作品在视觉上营造一种意境,让涂鸦不仅有中国文化的“行”,还有有“神”,这些有中国标志记的涂鸦艺术作品,不仅丰富了涂鸦艺术,同时也是在多元化艺术领域里传播着中国传统文化。

七、存在问题和不足

涂鸦在城市公共空间的表现还存在不够整体性,以及出现随处涂鸦造成一中杂乱的视觉污染,并且在创作的过程中以大块面积的呈现,这样呈现出来的效果不够丰富性和多样性,公共艺术墙面如一张画步,适当的面积、空间、留白等符合构图完美的原则,创作者应该充分考虑其对整个画面的影响,或者其巧妙的把这把公共艺术墙面设计成图案,合理的分配已达到涂鸦在城市公共艺术墙的引导性的功能,是涂鸦方式成为另一种创意符号的指引功能。

参考文献:

[1]安娜瓦克拉维克,《涂鸦与街头艺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第1版2015-01-01

篇(4)

勘察、设计与施工一体化模式促使勘察设计施工人员在工作时不得不考虑到其他两个环节,从而主动应用新技术,以提高工程的建设效率。例如,设计人员考虑到施工就会主动对设计技术进行创新,提高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减少设计变更。

1.2便于工程造价管理,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由于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由同一工程建设承包商负责,因此,工程投资方在投资时只需要与工程承包商共同协调,从而减少了沟通错误,确保了资金的正确使用。一家承包商同时负责工程的勘察设计与施工,可以将各种资源有效地结合起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而且承包商在建设过程中还可以及时的对工程设计施工进行优化,从而减少工程设计变更,节约了工程成本,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1.3承包商、业主双方责任容易确定,减少纠纷

一体化的岩土工程建设模式能够简化招标过程,由于整个过程建设过程中只有承包商与业主两方责任人,因此一体化的建设模式中合同双方的责任容易确定,合同纠纷较少。

2实现一体化建设模式的必要性以及重难点

2.1一体化建设模式的必要性

1)岩土工程勘察行业的发展推动岩土工程建设向着一体化方向发展。

岩土工程勘察是岩土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目前,一些岩土工程勘察部门在提供勘察资料的同时还对岩土工程设计施工给出参考意见,这无疑会促进岩土工程建设一体化的发展。

2)一体化模式是由岩土工程现状所决定的。

虽然我国岩土工程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流程模式与技术工艺,但是,岩土工程仍然处在发展阶段,许多勘察设计施工方法仍是半理论半实践的形式。此时如果勘察设计施工分别由不同的企业负责,那么就可能造成各环节的脱节,不利于岩土工程的健康发展。

3)一体化模式是由其优点所决定的。

与传统的岩土工程模式相比,一体化建设模式可以有效的缩短工程工期,提高建设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建设成本,确保工程建设经济效益,实现勘察、设计、施工的完整统一,因此,岩土工程实行一体化建设模式便成为必然。

2.2岩土工程一体化建设模式实行的重难点

岩土工程实行一体化建设模式可以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但是现阶段推行一体化的建设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难点。

1)相关制度以及法规体系不完善。

目前,岩土工程市场实行的法律法规主要是针对传统岩土工程施工而制定的,并没有一种专门针对一体化建设模式的法律法规。法律法规的缺乏导致对岩土工程一体化建设管理体制的不健全,用传统建设模式的管理方法去管理一体化建设模式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从而影响了岩土工程的正常施工,进而阻碍了岩土工程建设市场的发展。

2)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

传统的岩土工程建设模式在我国实行了30多年,从业人员头脑中形成了思维定式。由于从业人员很难摆脱固有思维模式的束缚,因而影响了岩土工程一体化模式的推广实行。另外,实行岩土工程一体化建设模式势必会造成具备勘察、设计、施工能力的承包企业的崛起,从而淘汰只能单独进行勘察、设计或者施工的企业。因此,这种一体化建设模式将会极大地触动不具备综合能力的企业的利益,这些企业会阻碍岩土工程一体化建设模式的推广实行。

3)目前具备实行一体化建设模式能力的企业不多。

岩土工程的一体化建设要求工程承包商可以独立完成勘察、设计、施工等多种工作,对承包商的技术、管理水平等要求较高。由于一体化模式的提出还没有多长时间,因此建设行业中能够同时进行勘察、设计以及施工作业的企业不多,这进一步阻碍了一体化建设模式的推广应用。

4)一体化建设施工模式的质量保障较差。

与传统的岩土工程建设模式相比,一体化建设模式的质量保障较差,这是因为:传统建设模式中不同承包企业分别负责勘察、设计以及施工等环节,因此不同企业为避免因本企业负责环节失误而导致的质量问题会高度重视对工作质量的控制,并且不同的承包企业负责人之间还会起到相互监督制衡的作用,这进一步保证了工程质量。然而,将勘察、设计、施工等工作承包给同一企业,会导致企业负责工作变多,企业有时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不得不在成本与质量之间进行权衡,只能保证满足工程最低标准。因此导致一体化建设模式的质量保障较差。

3岩土工程一体化建设模式的实行

岩土工程一体化建设模式是指承包企业利用自身强大的工程勘察、设计以及施工技术实力,对所要建设的岩土工程项目进行勘察、设计、施工等一系列工作,从而满足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以及经济效益要求的综合建设模式。该模式涉及的技术繁复,环节众多,且组织机构体系十分复杂,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推广实行岩土工程一体化建设模式。

1)加快法律法规制定,建立完善的一体化建设模式管理体制。

相关部门要努力完善岩土工程招标、施工、设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通过立法对勘察、设计、施工一体化承包进行有效管理,同时制定一体化承包的具体实施细则以及标准体系,规范我国岩土工程建设市场,推动一体化建设模式的普及应用。另外,岩土工程市场要建立完善的一体化模式管理机制,用制度对一体化建设中的承包商以及业主的行为进行规范,明确两者之间的责任义务,从而实现一体化建设高效管理。

2)转变传统观念,明确一体化模式的市场定位。

相关部门要加强岩土工程行业内部的一体化模式宣传,努力转变从业人员头脑中的落后观念,从而促使行业内各企业主动采用一体化建设模式。另外,还要明确一体化建设模式在其市场中的定位,要将一体化建设模式当作一项服务业务,从勘察设计企业开始,在建设工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像客户提供优质的附加服务,从而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勘察、设计、施工一体化承包企业。

3)承包企业要完善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体系,确保岩土工程一体化建设施工的顺利开展。

承包企业要建立一套高效的组织管理模式,将企业内部资源集中到岩土工程一体化施工中,在企业内部设立专门的项目部以负责整个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等工作。项目部要由公司决策层直接领导,以保证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效率,同时公司人力、财力等资源要向项目部倾斜,做到对项目部的资源优化配置。另外,企业还要招聘专业技术人才负责勘察、设计、施工等各个建设环节。同时招募培养复合型的管理人才,要求管理人员对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有所了解,以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篇(5)

1前言

现代高层建筑是向更高、体型更复杂、结构形式更多样、功能更齐全、综合性更强的方向发展。然而在设计中,由于结构下部楼层受力较大,上部楼层受力较少,正常布置时是下部刚度大,墙多柱网密,到上部渐渐减少墙,柱扩大轴线间距。为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实现结构布置,必须在结构变换的楼层设置转换层,转换层大致有梁式、桁架式、空腹桁架式、箱形和板式等。本文根据多年的施工实践,着重介绍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方法及其质量控制。

2钢筋混凝土转换层结构的施工

2.1转换层模板支撑系统

工程中常用以下几种模板支撑体系:

2.1.1一次性支模

从转换层底一直撑到底层地面或地下室底版.需要模板支撑材料,适用于施工现场可用的支撑材料较多,且转换层位置较低的情况。

2.1.2荷载传递法支模

将转换梁(板)的自重和施工荷载通过支撑系统传递给若干层楼板。支撑楼板的数量应通过设计来确定。另一种方案是充分利用转换层支撑柱的传力作用;另一部分通过楼面设置的竖向支撑构成的梁下排架体系传递给下面若干个楼层。

2.1.3叠合浇筑法支模

应用叠合梁原理将转化梁(板)分2次或3次浇筑成型,支撑系统只需考虑承受第1次的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施工时应注意叠合面的处理,同时应对叠层浇筑的转换验算。(4)埋设型钢法

支撑。在转换梁中埋设型钢或钢桁架,并与模板连为-体,以承受全部大梁自重及施工荷载,大梁一次浇捣成型,可节省模板支撑材料,转换梁可采用钢骨混凝土结构。

搭设模板支撑时,要求上、下层支撑在同一位置。当转换结构下层空间可采用叠合浇注法或埋设型钢法支模。设置模板支撑系统后,应对转换梁(板)及其下部楼层的楼板进行施工阶段的承载力验算。结构设计时,应综合考虑转换结构的施工方案,建立符合实际的力学分析模式,达到设计和施工的统一。

2.2混凝土工程施工。

大体积混凝土转换层施工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温度裂缝:

2.2.1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气候及现场条件,预测监控混凝土在浇筑后1个月内的各部位温度的变化情况。

2.2.2应采用以下方法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小于25℃:蓄热保温法,即常规保温方法;内降外保法,即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循环埋管通水冷却降温,在大体积混凝土转换结构的上表面及面采取保湿措施;蓄水养护法,即在混凝土初凝后先洒水养护2h,随后进行蓄水养护,蓄高度100。

2.2.3水泥的选用:采用水化热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硅酸盐水泥;掺用沸石粉代替部分水泥,降低水泥用量,使水化热相应降低;。掺入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使混凝土缓凝推迟水化热峰值的出现,使升温延长,降低水化热峰值,使混凝土的表面温度梯度减小。

2.2.4施工方法:a先施工转换结构周围结构或墙体,防止混凝土表面散热过快,内外温差过大;b.在夏季高温气候施工时,采用冰水搅拌,以降低混凝土的人模温度;c分层浇筑混凝土,每层厚300~500mm,并在前一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后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d采用叠合梁原理浇筑转换结构,可缓解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高、温度过大对控制裂缝的不利影响。

2.3钢筋工程施工

转换梁(板)的含钢量高,主筋长,梁柱节点区钢筋密集。因此,正确地翻样和下料,合理安排好就位次序是钢筋施工的关键。

2.4预应力混凝土转换层结构施工

施工时采取以下措施防止张拉阶段预拉区开裂或反拱过大:

2.4.1采用择期张拉技术,即待转换结构上部施工数层之后再张拉预应力,在此之前转换结构下的支撑必须加强。

2.4.2在预拉区配置一定数量的预应力筋用以反拱,该部分的预应力筋是使用阶段不需要的。

2.4.3采用分阶段张拉技术,即逐渐施加预应力以平衡各阶段荷载,但由于张拉次数较多,施工费用略高。

3转换层施工的质量控制

3.1模板安装、拆除的质量控制

3.1.1梁侧模板的安装

1)应采用30mm×2.5mm的扁铁作为拉片,其长度为梁截面宽度加2倍钢模板肋高,两端适当位置钻孔。2)钢模外侧应用似8钢管扣件夹具竖向夹住梁的模板,每根小横杆上设置一付夹具,并用水平背杆将这些夹具横向连通。3)梁、板支撑的部分横向水平杆的端部应顶住梁的两侧模板,并与钢管扣件夹具连接,以承受新浇筑混凝土的侧向压力。4)为确保混凝土不漏浆,应采用塑料泡沫条或毛草纸对拼缝进行嵌缝。5)当梁、板的跨度不小于4000mm时。若无设计要求,梁、板底模应按全长跨度的2%起拱量起拱。

3.1.2底板模板的安装

板底模板宜采用2000mm×1000mm×18mm的竹压板,竹压板周边可采用镀锌铁皮包边,以减轻因碰撞造成的损坏。在钢管支撑架顶部水平杆上先平铺150mm×50mm的木拐,间隙距200mm;安装模板后,用钉子将模板与木枋固定。拼缝采用宽50mm的不干胶带封闭,以确保板缝处不漏浆。模板安装完成后,浇筑混凝土前需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模板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准浇筑混凝土。

3.1.3模板的拆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对于板,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时,对于梁,若跨度不大于8m,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时,若梁跨度大于8m,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才允许拆除模板及支撑系统。模板拆除前,须由施工人员提出模板拆除申请,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证,符合有关规定后方准予拆除模板。

3.2钢筋安装的质量控制

对于梁内同一位置有多层钢筋时,为确保受力钢筋位置准确,摆放平直,即采用25的短节钢筋横向水平放置于两层钢筋之间,楞头铁间趾为沿梁长方向每1000mm长放置一根,且每层受力钢筋之间竖向排,均用楞头铁隔开。

梁底部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5mm,其垫块可用预制的(20以上细石混凝土小方块作垫块;但对于截面高度在1200mm及以上的框架梁,由于其钢筋直径在25及以上,且根数又很多,因此钢筋自重很大,细石混凝土垫块已不能承受其荷载。必须采用14~20,长度为1.4倍梁截面宽度的短节钢筋作垫块,将此短钢筋与底层纵向受力钢筋约呈45。夹角平放在底模板与底层箍筋之间,或采用专用料混凝土保护层垫块。

转换层主、次梁的上层承重结构的柱、薄壁柱或剪力墙等,其结构钢筋必须插入转换层的梁、柱内,并与梁、柱内的钢筋焊牢固定,且在距楼面50mm处设置二道箍筋,以确保上部结构钢筋位置正确。

3.3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

3.3.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由具有相应设计资格的试验室在对施工现场使用的水泥、砂、石、外加剂等进行试(检)验的基础上,设计出混凝土配合比。为防止在浇筑中出现施工冷缝,要求在混凝土配合比中添加缓凝减水剂。

3.3.2混凝土浇筑及下料方法

混凝土浇筑采取从房屋一端的边梁开始浇筑,在边梁浇筑完成后再浇筑垂直于该边梁的其余各框架梁,浇筑长度至相邻轴线的框架柱暂停,再返回浇筑楼盖板混凝土,以此浇筑方法类推,向前平行推进,直至浇筑完成。在浇筑框架梁混凝土过程中,对于截面高度为1800m的梁应采用4次下料浇筑,4次振捣,每次浇筑厚度不大于500m的方法;相应地对于截面高度为1200m的梁应采用3次下料,3次振捣的方法;以确保混凝土密实,不出现施工冷缝,并有利于减小梁侧模板承受的侧向压力。

篇(6)

1概述

三峡工程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81m,枢纽工程混凝土浇筑总量达2800万m3。如此巨大的混凝土工程施工总量,导致了三峡工程混凝土施工浇筑的高强度施工。

1.1混凝土施工强度

三峡工程混凝土浇筑高峰集中在第二阶段工程,其混凝土浇筑总量达1860万m3。根据施工进展及总进度的安排,1998年为118万m3,1999年为458万m3,2000年为548万m3,2001年为403万m3,2002年计划完成142万m3。施工高峰时段主要集中在1999~2001年三年间,其中,以2000年的混凝土浇筑强度为最高,要求年最高浇筑量达到500万m3,月最高达到40万m3,日最高达到2.0万m3以上。

1.2混凝土施工手段

根据对浇筑强度和施工场地分析,采用传统的门塔机浇筑施工手段是不能满足浇筑强度要求的,必须寻找新型高强度的浇筑手段。

另外,大型门塔机浇筑方案从拌和楼出机口到浇筑仓,均采取间歇式给料方式,供料的中转环节多,供料效率低下,多座拌和楼与多座门塔机再与多个浇筑仓之间生产组合错综复杂,易于错料,更增加了施工管理的难度。

1.3混凝土施工工艺

三峡大坝沿纵向分若干坝段,沿坝段分若干坝块,沿坝块分几十个升层,每个升层又分若干浇筑层。一个升层即构成混凝土的一个浇筑仓位。一个混凝土仓的施工全过程是从两个同步进行的流程开始的,一个流程是混凝土浇筑的仓面准备;另一个流程是混凝土生产及运输,当两个流程汇集到一起时,便形成仓面混凝土浇筑流程,紧后的流程则是混凝土护理。如此循环推进,三峡第二阶段工程高峰期大坝施工部位将出现20多个仓面同步浇筑的景象。

由此可见,采用传统的混凝土浇筑工艺如散装钢模板,人工手持式振捣等已远不能满足如此高强度和十分复杂的混凝土浇筑需要,必须相应采取新的施工仓面配套和施工工艺。

2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布置及方案

以塔(顶)带机为主,辅以大型门塔机和缆机的施工方案总体思路是:塔带机浇筑一条龙作业,生产效率高,适应于连续高强度的混凝土施工,承担混凝土浇筑的主要任务;配备大型门塔机、缆机等作为辅助设备,负责金结安装、备仓、仓面设备转移和浇筑部分混凝土等任务,避免因塔(顶)带机的工况转换而影响效率。拌和能力的配备留有一定余地,以利塔(顶)带机效率的充分发挥。塔(顶)带机供料线布置为一机一带,确保塔(顶)带机运行的可靠性。

2.1混凝土拌和设备

4个混凝土拌和系统,共7座搅拌楼,常态常温混凝土总生产能力为1960m3/h。各拌和楼均能生产7℃冷混凝土。

(1)布置在基坑下游79m高程拌和系统设置2座4×4.5m3自落式拌和楼,每座楼生产能力为320m3/h。此系统主要供应泄洪坝5#~23#坝段混凝土浇筑。

(2)布置在左岸厂房坝段上游面90m高程拌和系统设置2座拌和楼。4×6m3自落式拌和楼生产能力为320m3/h,4×3m3自落式拌和楼生产能力为240m3/h。此系统主要供应泄洪坝段1#~5#坝段、导墙坝段及左厂坝段11#~14#坝段混凝土。

(3)布置在左非泄洪流坝段下游120m高程拌和系统设置2座4×3m3自落式拌和楼,生产能力为2×240m3/h。此系统主要供应左非泄洪流坝段及左厂1#~10#坝段混凝土。

(4)布置在左岸进厂房公路左侧82m高程拌和系统设置1座4×3m3自落式拌和楼,生产能力为240m3/h。此系统主要供应左岸厂房混凝土。

2.2混凝土浇筑设备

主要设备有6台塔(顶)带机,塔带机与拌和楼连接的6条总长3800m的胶带混凝土输送线,4台胎带机,7台MQ2000型高架门机,2台25t摆塔式缆索起重机,1台K1800型塔式起重机,1台MQ6000型门机,2台300t履带吊。

(1)泄洪坝段在坝轴线下游76m顺坝轴线方向布置4台塔带机,主要用于该部位的混凝土浇筑,在坝轴线下游121m顺坝轴线45m高程的轨道上布置1台K—1800型塔吊和1台MQ2000型高架门机。其工作任务是,前期协助混凝土施工,后期以吊装金属结构为主。

(2)厂房坝段坝轴线下游44m顺轴线布置2台顶带机,主要用于左厂7#~14#坝段混凝土浇筑,坝轴线下游65m顺轴线120m高程的施工栈桥上布置2台MQ2000型门机,专门用于输水压力钢管和水轮发电机埋设件的吊装。

(3)厂房部位在厂房下游面距坝轴线195m的30m高程顺坝轴线方向的轨道上布置4台MQ2000型高架门机,用于左岸厂房部位的混凝土施工。

(4)缆索起重机的布置2台摆塔式缆索起重机为厂坝第二阶段工程施工提供了一个空中走廊,主塔设在左非泄洪8#坝段185m高程上,副塔设在导流明渠纵向围堰坝段160m高程顶部,跨度1416m,在坝轴线长度方向可控制整个厂坝第二阶段工程的长度,宽度可控制从坝轴线以上15m至坝轴线以下65m,即2台缆机可控制上下游方向80m宽度且在工作区域宽度方向相互搭接20m。

(5)公用设备第二阶段工程厂坝部分分3个标段,由3个施工企业负责施工。4台胎带机、2台300t履带吊等业主拥有的移动性强的设备不固定在一个标段使用,根据施工需要可灵活调配。

3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仓面配套及工艺

采用塔(顶)带机浇筑混凝土,其浇筑强度将成倍地提高,因此,对浇筑仓面各项资源配置无论是容量还是数量都将明显增加,对仓面组织管理水平的要求也将显著提高。

3.1塔(顶)带机浇筑的仓面配套

3.1.1仓面设备配套

(1)平仓机:一般每1个塔(顶)带机浇筑仓配置1台平仓机和平仓铲,死角部位辅以人工平仓振捣。

(2)振捣机:对于素混凝土或钢筋不太多的混凝土浇筑仓,通常配备1台8头平仓振捣机加3~4部手持式振捣棒或者1台5头平仓振捣机加4~5部手持式振捣棒。对于钢筋非常密集或有水平钢筋网和过流面等比较特殊的仓位,振捣要求比较高,一般不配平仓振捣机,直接配5~8部手持式振捣棒用人工振捣。

(3)喷雾机:在高温季节浇筑混凝土时,每仓配备2~3部摇摆式喷雾机。

3.1.2仓面人员配套

(1)施工人员应按照仓位情况进行合理配置,一般素混凝土仓、少筋混凝土仓配备8~12人,多筋混凝土仓、水平钢筋网仓、过流面混凝土仓配备11~16人。

(2)仓面配备值班木工、钢筋工、预埋工、电工和止水专职人员。各工序值班、带班人员至少1名到位,并挂标识牌。

(3)仓面上配置专人分散集中的粗骨料。

3.1.3仓面工具配套

(1)每个浇筑仓至少配置2桶、2瓢、3锹用以仓面处理。

(2)为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骨料分离及骨料集中现象,每个浇筑仓至少配备2把专用耙

(3)配备2~3只真空吸水管,用以随时吸除仓面的混凝土泌水或集水。

(4)配备2台洒水器,用以收仓后对仓面洒水养护。

3.1.4其它器材设施配套

(1)在混凝土开仓前,保证风、水、电通畅。

(2)采用平铺浇筑法施工时,浇筑仓应准备保温被待用,随着平仓振捣的进展,及时覆盖保温被,保温被之间应有10cm的搭接长度,以确保保温效果。

(3)雨季施工时,仓面配有彩条布和钢筋等材料,搭设活动防雨棚等。

3.1.5仓面组织管理

为保证塔带机浇筑混凝土一条龙正常运行,需建立一个组织严密、运行高效、信息反馈及时的仓面组织管理系统。

(1)综合协调系统:对混凝土一条龙施工提供技术、质量、安全、机电设备保障,确定拌和楼、浇筑手段及开仓时间,协调浇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组织处理突发事情。

(2)浇筑系统(仓面指挥):仓面指挥由浇筑队长担任,负责浇筑仓面的组织指挥,对仓位的要料、下料、平仓振捣、温控、排水等负责,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

(3)操作系统:由调度室负责组织、协调,确保各操作系统正常运行,拌制合格的混凝土,并使混凝土准确、快速入仓。

3.2仓面工艺设计

3.2.1设计原则

仓面条带布置要尽量简化,标号切换次数尽可能少,塔带机运行线路要短且易于操作,整个下料过程要易于实现,资源配置要充分,来料流程要优化。

3.2.2浇筑方法及强度要求

(1)平浇法:该方法适合于塔带机高强度、快速运送混凝土的特点,在低温季节,除仓面钢筋特别多、结构特别复杂部位外,均采用平浇法浇筑。在高温季节对于仓面面积小于500m2采用塔带机入仓时,亦采用平浇法施工,浇筑时铺层厚度可按照35~55cm下料。

(2)台阶法:对于仓面面积大、钢筋密集、结构复杂的仓位,经监理批准后可使用台阶法浇筑,以满足温控及覆盖前混凝土不初凝等条件要求。台阶的一次铺料宽度控制在8~10m以上,接头部位台阶宽度不小于3~4m。

3.2.3仓面设计的内容

仓面设计标准格式包括以下内容:

①仓面情况,包括仓面所在坝段、坝块、高程、面积、方量、混凝土级配种类要求,仓位施工特点等;②仓面预计开仓时间、收仓时间、浇筑历时、入仓强度、供料拌和楼;③仓面资源配置,包括机具、工具、材料、人员数量要求;④仓面设计图,图上标明混凝土分区线,混凝土种类标号,浇筑顺序等;⑤混凝土来料流程表;⑥对仓面特殊部位如止水、止浆片周围、钢筋密集、过流表面等重要部位指定专人负责混凝土浇筑质量工作;⑦对特别重要部位,必须编制专门的施工措施;⑧仓面“浇筑情况评述”,收仓后,由质检人员和监理工程师对该仓混凝土浇筑情况进行简要评述,对可能存在的浇筑质量问题提出处理意见。

仓面设计由浇筑单位提出,一式六份,经监理批准后除班长、质检员及监理随身带外,还应视情况复印送给有关部门(如拌和楼试验室、塔带机操作人员等)。

3.3塔(顶)带机浇筑新工艺

混凝土快速优质施工,给浇筑工艺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除对模板工艺、钢筋工艺、预埋工艺外,对许多传统工艺进行了改革。

3.3.1供料工艺

(1)供料皮带上设置遮盖或保温措施。

(2)建立有效的楼(拌和楼)—带(供料皮带)—机(塔带机)—仓(浇筑仓)之间的通讯联系或自动监控系统。

(3)皮带卸料处设置挡板、卸料导管和刮板,以避免骨料分离和砂浆损失。

(4)塔带机输送系统装置冲洗设备,卸料后及时冲洗供料皮带上所粘附的水泥砂浆。冲洗时采取措施防止冲洗水流入新浇混凝土中。

3.3.2布料工艺

(1)布料层面处理:用塔带机浇筑四级配混凝土时,为便于塔带机运输,第一层层面处理一般不采取传统的水平层面铺砂浆的方法,而改用小级配混凝土或同强度等级的富砂浆混凝土。具体为:迎水面至排水管前缘区域,采用20cm厚二级配混凝土;其余部位(包括中块)采用三级配富砂浆混凝土,层厚为一个浇筑坯层,约40cm。

(2)布料方向与次序:当平浇法浇筑时,迎水面仓位铺料方向与坝轴线平行;上块浇筑方向从上往下,下块浇筑方向从下往上,中间仓位视仓面情况确定起始下料点;

基岩面、凸凹不平的老混凝土面及斜坡上的仓位,由低到高铺料;

仓内采用多种标号混凝土时,原则上先高标号后低标号的下料顺序,保证高标号区达到设计宽度要求;

有廊道、钢管或埋件的部位,卸料时,廊道、钢管两侧均衡上升,其两侧高差不得超过铺料的层厚。

当采用台阶法浇筑时,从块体短边一端向另一端铺料,边前进、边加高,逐步推进并形成明显的台阶。浇筑坝体迎水面仓位时,采取顺坝轴线方向铺料。

(3)铺料厚度与宽度:铺料厚度视混凝土入仓速度、铺料允许间隔时间和仓位大小决定。劳动组合、振捣器工作能力等要满足浇筑的需要,必须保证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覆盖上一层混凝土。采用平浇法时,铺料层厚度一般采用50cm;采用台阶法浇筑时,铺料层厚度一般采用50cm。对于升层高度1.5m的仓位,铺料宽度取10~12m;对于升层高度2.0m的仓位,铺料宽度取8~10m,台阶宽取2~3m。

3.3.3下料和振捣工艺

对没有钢筋的仓面,塔带机下料时,下料导管卸料口距仓面应不大于1.5m,并均匀移动布料,堆料高度不宜大于1.0m,以免骨料分离。布料条带清晰,并有足够宽度。在模板周围布料时,卸料点与模板的距离保持在1~1.5m,人工分散粗骨料后,再用平仓机将混凝土就位。在止水、止浆片和预埋件部位布料时,严禁下料导管直接下料,由人工送料填满。

在进行水平钢筋网浇筑层混凝土下料时,尽量降低下料高度,一次卸料的堆料高度控制在50cm以下,浇筑坯层厚度不大于30cm。竖向钢筋部位卸料时,卸料部位应离开钢筋0.5~0.8m,并加强人工平仓。

台阶法浇筑时,平仓振捣机站在中间(第二层)的台阶上,覆盖范围比较理想;平层法浇筑时,平仓机一般站在层面上,紧跟下料接头,随时下料,随时振捣。

混凝土浇筑应先平仓后振捣,严禁以振捣代替平仓。振捣时间以混凝土粗骨料不再显著下沉,并开始泛浆为准,以避免欠振或过振。

使用塔(顶)带机浇筑的大仓位,应配置振捣机振捣。使用振捣机时,振捣棒组应垂直插入到混凝土中,振捣完应慢慢拔出;移动振捣棒组,应按规定间距相接;振捣第一层混凝土时,振捣棒组应距硬化混凝土面5cm。振捣上层混凝土时,振捣棒头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振捣作业时,振捣棒头离模板的距离应不小于振捣棒的有效作用半径。

3.3.4养护工艺

(1)长期流水养护:根据现行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混凝土浇筑后养护时间一般为14d,重要部位养护到设计龄期;但三峡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体工程普遍采取了长期流水养护。针对这一要求,再采用传统的人工洒水养护工艺已不能满足要求,必须推行新的养护工艺。

旋喷洒水养护适合于28d以内的较长间歇期仓面养护。方法是在浇筑仓面按一定间排距d设置360°旋转式喷水嘴,若喷水嘴喷射幅度为B(m)则取d=0.8B保持旋喷嘴始终不停地工作,即可做到长流水养护。

喷淋管(花管)养护适合于正常上升仓位的四周垂直面或长间歇期仓面养护。方法是沿仓位边线在模板上口(用于对仓面养护)或支腿(用于对侧立面养护)上铺设花管。所谓花管即在管壁上均匀布钻一排细孔的口寸钢管,使用时,将管两端封堵,水雾通过细孔喷出,洒在养护面上。给花管不停地通水,便可保持长流水养护。

(2)仓面覆盖养护:覆盖保水养护。该方法适合于大于28d的长间歇仓面养护。方法是在养护仓面全面覆盖养护材料,如隔热被,风化砂或土等,给覆盖材料浸水并始终保持覆盖材料处于水饱和状态,即可满足养护要求。

覆盖洒水养护适合于夏季正常上升的仓面养护。由于仓面蒸发快,仅采取洒水养护不能满足要求,因此对仓面覆盖材料洒水养护效果较好。

(3)养护组织管理:在三峡混凝土施工中,养护与钢筋、模板、预埋件和浇筑并驾齐驱,已经成为一项工程。浇筑仓均配置专职养护人员,实行挂牌上岗。养护实施的记录由养护专业人员及时记载,并做到真实、详尽。

篇(7)

2注重学习环境塑造,培养工程意识

充分利用富有特征的校园物质环境和精神文化环境对学生进行耳孺目染的感性教育,培养他们的工程意识。例如在实验室墙壁上张贴实验室安全规范细则,告知电、水、气、火的安全使用,化学药品使用,药品撒拨的处理,三废的处理,事故应急处理等。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提高警惕,重复的学习巩固这些规范,不要局限在阅读实验室安全手册。此外,还可以通过张贴重大化工安全事故的照片海报,让学生时刻树立安全、质量、遵纪守法等意识,这对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也是意义重大。

3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工程意识

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安排的都是验证性实验,实验方案、实验方法、实验条件和操作步骤等都是事先安排,学生只是按照教材的既定方案,按部就班地操作,没有思考的空间,学生不明白实验原理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实验前预习过程也是敷衍了事,完成实验后也没有理解实验原理,长此以往,实验就流于形式,学生对实验失去兴趣,不重视实验课,更无从谈起工程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实验教学计划安排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减少验证性实验,丰富实验类型,增加探究性,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实验的设计、探究、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精祌和人际交往能力、获取和应用科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学校在实验课程开设的时候,要确保实验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实验过程,并在实验中思考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这样,实验就不再流于形式,当然也要具体学生具体对待,对于低年级学生可以验证实验为主,通过验证性实验,强化概念及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验原理,规范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为对高年级学生开设探究性、设计性及其综合性实验做准备。

4精心设计实验考核形式,培养工程意识

传统的实验考核方式主要取决于平时学生的表现,包括出勤率,预习报告与实验报告的完成程度,忽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不能全面考核学生。为了更全面综合考查学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改变考核方式。实验考试方法和成绩评定可采取口试、笔试和操作相结合,即平时成绩、期末笔试和操作考试,各部分的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成绩评定注重平时的考核,因为实验能力是通过实践环节的训练培养形成的。为测定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正确评价学生成绩,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技能,考核方法可安排如下:在每一个操作内容经多次练习之后进行,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考试,以实际操作为主体,理论与技能相结合,在规定的时间内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并用百分制评定成绩。

篇(8)

1前言

随着现代建筑节能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超高层建筑的迅猛发展,框剪结构的频繁使用,使得现代高层建筑现浇混凝土墙面积大大增加。针对硅酸盐水泥板的特点,对外保温板的形式及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改进,成功使用硅酸盐水泥板外保温系统施工工艺,适合冬冷夏热地区高层建筑外墙外保温的应用;通过此工艺的实施,成功的解决了冬冷夏热地区高层建筑外墙面漆空鼓脱落及外墙内保温冷桥等施工难题。

2工艺原理

2.1硅酸盐水泥板保温原理

复合墙体主墙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墙厚一般由结构受力确定,但由此确定墙厚往往不能满足墙体保温隔热的功能要求,混凝土的导热系数较大,为1.74W/(m・K),较有硅酸盐水泥板隔热性能差(有网硅酸盐水泥板的导热系数≤0.042W/(m・K)),而在主墙外增加硅酸盐水泥板保温层,可弥补主墙体保温性能的不足,大大减小混凝土墙体为满足保温要求的厚度。

2.2硅酸盐水泥板的抗裂原理

硅酸盐水泥板与基层墙体的连接应采用粘结和机械锚固结合的方式,确保硅酸盐水泥板外墙外保温系统的安全性与耐久性。保温板外侧面有采用XTY耐碱玻纤网布。置于抹面层(抹面胶浆)中,用于提高抹面层抗冲击强度和抗裂性的能力。

3施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3.1施工工艺流程

基层墙面处理弹基准线(弹出设置系统变形缝线)材料与工具准备剪裁翻包网、配置胶黏剂铺贴翻包网、安装专用托架配置胶黏剂黏贴发泡水泥板打磨、嵌缝、设置系统变形缝、分割线条及滴水线条等配置抹面砂浆批抹第一遍抹面胶浆铺压网布安装锚固件配制抹面砂浆批抹第二遍抹面胶浆细部处理(结构变形缝及系统变形缝密封防水处理,穿墙孔洞及埋件密封防水处理等)涂料施工(或幕墙施工)外墙保温工程验收。

3.2施工要点

3.2.1基层墙面处理

抹灰工程施工完毕并验收合格,位应进行墙面检查,对空鼓部位及墙面突出物,先剔除,再用1:3水泥砂浆补平;对粉刷不到位墙面(如局部凹陷墙面)也应先用1:3水泥砂浆找平。修补部分养护时间3天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2.2弹挂基准线

在外墙各大角(阳角、阴角)及其它必要设置垂直基准线的位置用膨胀螺栓固定在墙面上,根据设计保温层厚度及胶粘剂厚度和挂基准线,用张紧器把基准线拉紧。在每个楼层的适当位置也要挂水平线,施工方法同垂直基准线,以控制粘贴硅酸盐水泥板时的垂直度和水平度。在弹垂直、水平线的同时应按设计要求弹出设置系统变型缝的位置线。

3.2.3胶粘剂、抹面胶浆的配制

将30K一包的胶粘剂(或抹面胶浆)粉料分批倒入一盛有约7升水的干净容器中,用低速搅拌器搅拌成均匀的糊状胶浆。胶浆净置5分钟。使用前再搅拌一次使其具有适宜的粘稠度。

3.2.4铺贴翻包网

(1)所有托架的上下部位要设置翻包网。(2)门窗洞口、管道或其它设备需穿墙的洞口处要设置翻包网。(3)勒脚、阳台、雨蓬、空调板等系统的尽端部位要设置翻包网。(4)变形缝等需要终止系统的部位要设置翻包网。(5)女儿墙顶部的装饰构件要设置翻包网。

3.2.5安装托架

20m以上设置托架,托架应满足以下要求:(1)L型托架选材应使用不锈钢或防腐金属角钢。(2)角钢边长宜小于设计保温厚度5mm。(3)固定托架的膨胀螺栓锚固必须牢固。(4)托架钻孔,间距不大于500mm,同时在离两端100mm处应打孔。

3.2.6粘贴硅酸盐水泥板

(1)硅酸盐水泥板施工应从首层开始,并距勒脚地面600mm处弹出水平线,用角钢做托架,自下而上沿水平方向横向铺贴硅酸盐水泥板。

(2)硅酸盐水泥板抹完胶粘剂后,应立即将板平贴在基层墙体上滑动就位。粘贴时应轻柔、均匀挤压。

(3)粘贴硅酸盐水泥板施工应自下而上,沿水平方向横向铺贴,每排板错缝1/2板长,板与板之间的接缝缝隙不得大于2mm,对于大于2mm的缝隙,应用无机保温砂浆抹实。

(4)在墙角处,硅酸盐水泥板应垂直交错连接,保证拐角处板材安装的垂直。

(5)硅酸盐水泥板错缝及转角铺贴。

3.2.7抹面胶浆的施工

硅酸盐水泥板大面积铺贴结束后,视气候条件24-48小时后,进行抹面胶浆的施工。用抹刀把配置好的抹面胶浆涂抹在板面,涂抹量适中,再用抹刀用力均匀的批在板面,每次涂抹及批的面积要以30分钟内铺贴完毕网格布为准。施工时,同时在檐口、窗台、窗楣、雨篷、阳台、压顶以及凸出墙面的顶面做出坡度,下面应做出滴水槽或滴水线,滴水线的构造。

3.2.8网布施工

用铁抹子将抹面胶浆粉刷到硅酸盐水泥板上,厚度应控制在3-5mm,先用大杠刮平,再用塑料抹子搓平,随即用铁抹子将事先剪好的网布压入抹面胶浆表面,网布平面之间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0mm,阴阳角处的搭接不应小于200mm,铺设要平整无褶皱。在洞口处应沿45°方向增贴一道300×400mm网布。首层墙面宜采用三道抹灰法施工,第一道抹面胶浆施工后压入第一层网布,待其稍干硬,进行第二道抹浆施工并压入第二层网布,第三道抹胶时将网布完全覆盖。

3.2.9安装锚固件(20m以上设置)

(1)锚固件锚固应在第一遍抹面胶浆(并压入网布)初凝后进行:用电钻沿硅酸盐水泥板的水平缝处打孔,钻头的直径和锚栓的直径必须一致,钻孔深度至少应比锚固深度大10L,将锚固件插入孔中并将塑料圆盘的平面拧压到抹面胶浆中;有效锚固深度:混凝土墙体不小于25mm;加气混凝土等轻质墙体不小于50mm。

(2) 任何面积大于0.01m2的单块板必须加锚固件,数量视形状及现场情况而定,小于0.01m2的单块板应根据现场情况决定是否加固定件。阳角、檐口下、孔洞边缘四周应加密,其间距不大于300L,距基层边缘不小于60L。

(3)阳台内侧、空调板内侧、凸窗顶板等安全要求较底的部位可以不用锚固件。

(4)锚固件的选用:短支剪力墙面采用普通的敲击式锚固件,对多孔砖、加气砼等轻质墙,应采回拧打结式锚固件。

4质量控制

4.1 应用本系统的墙体节能工程的质量验收应符合《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07和相关标准规定。

4.2 系统以及各组成材料性能应符合要求。当系统材料有任一变更时,应重新进行系统型式检验。

4.3墙体节能分项工程的检验批应按下列规定划分: 相同材料、工艺和施工条件的墙体保温工程每500-1000O墙面面积为一个检验批,不足500O也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检查数量:每100O至少抽查一处,每处不得少于10O,每个检验批抽查不少于3处。

5结言

综上所述。为了能够尽可能的维持室内的热量不会散失,建筑外墙保温技术成为了施工的关键。

篇(9)

目前,水下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分为两大类:一是在水上拌制混凝土拌合物,进行水下灌注,如导管法、泵压法、柔性管法、倾注法、箱袋法、铺石灌浆法、开底容器法和装袋叠置法;二是在水上拌制胶凝材料,进行水下预填骨料的压力灌浆,包括加压灌注和自流灌注。由于施工方法多样化和不断发展进步,水下不但能灌注一般的水泥混凝土,还能灌注纤维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树脂混凝土等。水下混凝土的施工方法越来越多,工程规模越来越大,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一、灌注桩的成孔

1.1成孔设备和钻具的要求与选择灌注桩成孔设备多为转盘钻机

钻进时,钻头的摆动较大,扩孔情况严重,不利于施工。为了消除这一不良影响,保持钻孔的垂直度,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约束钻具的摆动。结合灌注桩造孔钻进的钻头与小口径钻进的钻头在底刃、侧刃刻取地层的机理:小口径钻进时,钻头的侧刃对刻取岩石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灌注桩钻进的地层较软,相比之下,侧刃的作用就小得多。因此,建议在灌注桩孔钻进时设计相适应的钻头以减小钻孔的扩孔率。

1.2钻进参数的选择

1.2.1钻进泵量

灌注桩孔钻进时需要较大的泵量以排出粘土粉,其泵量计算公式为:Q=FV60式中,Q——冲洗液量(m3/min);F——环状间隙面积(m2);V——冲洗液上返返速度(m/s)。以灌注桩钻进设计孔径为500mm、钻杆直径为89mm、环状面积以0.2m2计算,在采用泥浆泵的最大泵量600L/min时,其泵量使得粘土粉上返的速度是非常缓慢的,远小于小口钻探的泥浆的上返速度0.3m/s。

1.2.2钻进转速

由于灌注桩孔的钻进多为粘土层的钻进,粘土层的强度与硬度等力学参数较小,钻具易刻取粘土,所以为了保持钻进稳定,减小钻进的扩孔率,必须采用较小的转速钻进。

二、灌注混凝土的配制

2.1混凝土减水剂的应用

根据目前的资源情况和外加剂性能的特点,在灌注桩混凝土的配制中使用的减水剂多为MF复合剂。其能使混凝土在满足性能的基础上,还具有高流态、较高抗冻的特点。

2.2灌注桩混凝土的配制

灌注桩混凝土的配制与建筑混凝土相比具有特殊性,其必须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同时还应考虑受到泥浆的侵蚀作用而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因此,在配制时建议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2.2.1加大设计配合比

混凝土配制强度Rp采用大于设计标号R的50%的配合比。不仅总平均值要满足设计标号,还应满足95%的强度保证率。强度离差系数Cv取0.2,查配制强度与设计标号之比的关系曲线可得Rp/R=1.5,即Rp=1.5R。当R=200MPa,则Rp=1.5×200=300MPa。

2.2.2选择适合的材质

(1)添加改善混凝土性能的处理剂。例如,添加具有表面活性剂化学性质的MF高效减水剂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2)增加含砂率。砂率对混凝土流动及粘聚性有较大影响。一般参数为:比重为2.60,细度模数为2.89,吸水率为2%,含砂率为50%。

(3)加大混凝土的水泥含量。按建筑用混凝土配比最小水泥含量的二倍进行配制:即225×2=450(kg/m3)。

2.2.3确定适合的水灰比

水灰比满足以下方程:Rp=aRc(C/W-b)式中,Rp——混凝土试配制强度为300MPa;a、b——试验系数,分别为0.5、0.58;

Rc——水泥标号,取425水泥;C/W——灰水比。计算可得,C/W=1.99。

2.2.4确定高流态的用水量

根据实践经验,坍落度控制在19.3cm至21cm能满足灌注桩要求,本次取坍落度为19.3cm。Gv=10/3(S+K)式中,Gv——混凝土用水量(kg/m3);S——坍落度;K——试验常数。当碎石粒径为30mm,K=50.75时,用水量为234kg/m3。

三、灌注桩的灌注

3.1灌注桩孔的清孔

首先利用捞沙卵石的钻头将桩孔内的沙卵石捞出,然后泥浆循环清除孔内的粘土。并且减小孔内泥浆的比重,从而保证在灌注混凝土时,混凝土能顺利地进入孔底,挤压出泥浆。清孔后的泥浆比重一般为1.14。

3.2混凝土的灌注

灌注之前应进行试灌。在灌注过程中,混凝土将受到泥浆挤压的反作用、导管与混凝土的摩擦阻力,此时混凝土必须以大大超过泥浆的反作用压力才能将孔内的泥浆挤压出孔口。在灌注过程中,导管提升速度要慢,使得混凝土有足够的时间克服摩擦阻力下降。同时使泥浆具有排出的通道,否则,桩基的泥浆的作用下将会出现缩径、夹泥的现象。提升导管时,导管内保留的混凝土要有绝对的压力与泥浆的压力抗衡,以防止泥浆进入导管内。一般导管内的混凝土柱保持在3m至4m长之间。

四、成孔过程中易遇到的问题

4.1缩径

4.1.1缩径产生的原因

在钻进过程中,地应力沿较软岩层释放,因而造成缩径。在钻进过程中,钻进压力大,钻速过快,使得钻头很快穿过淤泥、淤泥质土层。当钻速过快时,淤泥便从钻孔周围流向钻孔内,导致其侧压力与孔内泥浆力达成平衡,发生缩径甚至卡钻。

4.1.2缩径的防治

较为有效地防治缩径的方法有:①实行严格的管理,钻机由有经验的机长专职操作,其它人员不得随意操作;②在钻到淤泥或淤泥质土层时,投入粘土泥膏,使钻机钻进压力减为零;③钻速减慢让钻机在无油压状态空转。为确保钻孔无缩径现象,在成孔完毕后应在易出现缩径现象的地层中扫孔一到二次。

4.2坍孔

4.2.1坍孔产生的原因分析

坍孔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遭遇预先未料到的复杂地质情况,以及施工中泥浆稠度过低,释放量远大于泥浆对孔壁的压力等。

4.2.2处理办法

为了防治复杂地层情况带来的坍孔问题,首先应认真审阅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对地层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若报告中未提及此类异常情况而导致施工过程中坍孔的话,则应分别对待。

(1)在成孔过程中坍孔,其补救措施有二个:一是避开该桩位;二是回填原桩位,待密实后再钻进。

(2)在灌注过程中坍孔,其补救措施为:一是回填原桩孔,并在原桩附近补加梅花桩或扁担桩,合格即可。二是若工程质量要求高,不允许采用上述常规方法时,可用硬片石等将原孔全部回填,待其密实后,用冲击钻再重新钻进即可。防止泥浆稠度过低而造成的坍孔问题,只须加大泥浆比重到适当程度即可。一般泥浆性能指标取为:粘度为18s~22s,含沙量≤4%,胶体率≥90,比重为1.1左右。

4.3斜孔

4.3.1斜孔产生的原因

斜孔极易发生在软硬岩层交替的层位。由于钻进压力过大,钻头沿软弱层面偏斜而造成。孔斜轻则影响钢筋笼的下放,重则影响桩的承载能力,这是成桩过程中不允许出现的质量事故。

4.3.2防治措施

为了防止孔斜,在钻进过程中需要保持钻速均匀或加重块。对于已发生倾斜的孔,需要扫孔纠正;若纠正无效,可在孔中回填粘土、块石等。偏孔在0.5m以上时需要重新钻进。

4.4沉渣与泥皮过厚

桩底沉渣是影响桩承载能力的重要因素,要求水下灌注桩底沉渣厚度不得超过30cm。但在施工过程中,常有不少桩的桩底沉渣仍满足不了此要求。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泥浆性能不符合要求,只有当泥浆比重大于沉渣比重时,沉渣才可被返出孔口,但若泥浆比重过大,又会造成孔壁泥皮过厚,影响桩的承载力特别是摩擦桩的承载力。因此,正确地控制泥浆性能在钻孔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灌注过程中易遇到的问题

5.1导管堵塞

导管堵塞的防治:在组装导管时要严格检查,检查导管内有无局部内凸,导管连接处是否密封。搅拌砼时应严格控制混凝土骨料规格、坍落度和搅拌时间,尽量避免砼在导内停留时间过长。另外,灌注时也应避免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囊而破坏导管的密封圈导致导管漏水。施工可在允许的导管埋入深度范围内,略为提升导管,或采用提升后骤然下插导管的动作来抖动导管的办法。如果仍不能消除,则应停止灌注.用长杆加以疏通。

5.2埋管

5.2.1埋管原因分析

埋管经常发生在灌注过程中。导管允许埋入砼面下的最大深度与砼拌物流动性保持时间、砼的初凝时间、砼面在钻孔内的上升速度、导管直径等因素有关,当导管埋入砼面下的深度过大时,上面砼已初凝,使得导管内混凝土无法顺利流动就会发生埋管。

5.2.2防冶方法

时刻注意导管埋深的控制。准确测量砼面的深度位置和勤拆导管,一般砼面每上升4m~5m就可拆除相应数量的导管。

六、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6.1认真做好勘察设计、保证工程质量,确保万无一失。

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确定以后,设计就成为基本建设的关键问题了。在建设的时候能不能加快速度、保证质量、节约投资,在建成后能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果,设计工作起着决定作用。一个先进的设计,应是采用先进的工艺和设备,合理地布置场地,组织好生产流程,应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益,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6.2规范建设单位市场行为,落实项目法人职责,做到责、权分明。

①项目法人是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对工程质量负总责。②要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杜绝“三边”工程。③要依法组织招标,并签订有关合同。④要严格挑选施工队伍,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禁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⑤要负责按有关验收规程组织或参与验收工作。⑥要按工程实际需要把建设资金落实到位。⑦要鼓励质量创优,实行优质优价,严禁盲目压价。⑧要保证有合理的设计,施工工期,防止盲目抢进度,赶工期的现象。⑨要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制,扭转部分领导重效益、轻管理,重进度、轻质量的倾向。

6.3强化施工管理、加强监督,保证施工质量。

①施工单位质量管理和控制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和基础。②要完善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严格实行质量“三检制”,并使该体系正常、有效运转。③要从操作人员、建筑材料、施工机械、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环境5个方面做好施工工序质量控制。④要对工程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动态控制,做到施工前主动控制,施工中认真检查,施工后严格把关。⑤要加强施工单位内部管理,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施工规程、规范、技术标准精心施工。

6.4抓好施工质量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

篇(10)

所谓图书馆意识,是指个人或社会对图书馆的认识态度和价值取向。在信息社会里,公众图书馆意识日益成为判断公众是否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是否有所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准。目前,我国公众的图书馆意识普遍低下,已成了构建学习型社会,提高国民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公共图书馆的生机和活力直接来源于公众的自觉的图书馆意识,着力培养公众的图书馆意识既是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为自身生存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公民图书馆意识的社会价值

公民的图书馆意识反映了公众在获取知识方面的自觉性以及知识创新上的主动性,图书馆的这种社会价值可以在许多方面得到表现。

1、培养公民图书馆意识是建设终身学习型社会的需要

21世纪被认为是终身学习的世纪,各国都把终身教育放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未来的教育是面向终身的教育,自学和终身学习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图书馆将成为人们自我充电自我教育的重要场所。如果公民缺乏如何利用图书馆的知识将直接影响到其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这就要求公共图书馆从培养学生的图书馆意识起步并围绕这一中心开展工作,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养成利用图书馆的意识,并成为一种习惯,从而受益终身。

2、培养公民图书馆意识是提升公民信息素质的需要

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每个人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都面临着大大小小、一系列的决策事项,每一个决策都依赖信息。收集固然需要日积月益的积累,更需要依靠公共图书馆的有意识获取,尤其是对于学生而言,到图书馆收集信息更是一个比不可少的途径。图书馆中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环境优势和人才设备优势,拥有强烈的图书馆意识的公民,通过图书馆获取信息的能力也是超过一般人的。

3、培养公民图书馆意识是推进民主建设的需要

公共图书馆能为“民主”和“公民权”做贡献。《国际情报与图书馆学百科全书》(第2版)中说,公共图书馆能对“民主”,即对民主和公民权做出巨大贡献,这是因为设立公共图书馆体现了让所有公民享有知的权力,让人多知,多知的人才会有强烈的公民意识,懂得“民主”的真正内涵。

二、培养公民图书馆意识中存在的问题

1、从硬件上看,公共图书馆建设投入不足,无法满足公民对图书馆的需求

公共图书馆硬件建设的不足表现在图书馆的数量少、藏书少、藏书不全等方面,公众无法在图书馆得到自己所需求的信息,长期以往,公众对图书馆不感兴趣,图书馆意识自然久而久之地淡薄了。据统计,全国公共图书馆持证读者数仅占全国总人口的0.47%,而在美国有2/3的人持有和使用借书证;1995年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流通率为26%,全国人均借书不足0.1册,而在1994年美国公共图书馆的流通率为233%全国人均借阅量为3册。这并非我国公民不爱阅读,而是无法在拥有足够的图书来阅读。图书馆投入多少,主要取决于领导干部是否重视,即图书馆意识的强弱。在一些地区领导干部心目中,图书馆是可有可无的。反映出某些领导干部的图书馆意识不强,在安排财政预算时,并没有把图书馆放在应有的位置上予以考虑,图书馆得不到应有的投入,致使图书馆分布不尽合理,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信息资源短缺、服务能力相对不足。不能有效地吸引公众成为读者,图书馆功能也就难以发挥。

2、从软件上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意识不尽人意,遏止了公众对图书的需求

公共图书馆是面向全社会所有人低价或免费开放的,而在有些地方办理图书借阅证书时手续烦琐,还有缴纳费用不低的阅读费、保证金,尽管这些费用在个人日常消费中所占比例不是很高,甚至可以忽略不记,但体现了公共图书馆的一种服务意识匮乏,因为公共图书馆所考虑的社会效益而不是自身的经济效益。这固然与国家对图书馆建设的投入不足有关,有些图书馆为了维持经营,将图书馆的公共空间尽可能压缩,而腾出大量空间来出租,搞有偿服务。除此之外,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傲慢、语言生硬,甚至随意训斥读者,把自己职责范围的事诸如整理图书、图书杂志归架等推到读者身上;在图书馆服务中,是满足于简单的借借还还的格局,缺乏开拓精神,无论从深度和广度都无法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

3、从公民自身看,公民的学习能力不强,无法推进图书馆意识的形成

尽管大家都认识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一天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但整体看,公众的学习能力不强,无法形成有效的图书馆意识。造成公民的学习能力不强的因素很多,一是社会流动性不强,尤其是相对稳定的机关事业单位流动性不强,长期在一个单位工作,凭经验就可以行事,无须增添新的知识。二是社会竞争不激烈,导致知识更替缓慢,社会公众求知欲望不强。三是有些持有借书证的公民对图书馆的基本职能认识不清,对其基本规定和运作流程也不甚了解。缺乏利用图书馆的基本技能,初来图书馆查阅资料的人群中,有些文化程度低的读者都不知道图书馆藏分类编排方法,也不擅长操作电脑,而现在的图书馆基本上都需通过计算机系统查找所需的馆藏书目信息。

三、培养公民图书馆意识的途径

公民的图书馆意识在知识时代的地位日益重要,而我国公民淡薄的图书馆意识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增强公民的图书馆意识,建设一个学习型、创新型的社会。

1、加大对图书馆建设的力度,使公民有可去之处、有可读之书

目前,我国平均每46万人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人均0.3册图书。这与每1.5公里半径内设置一所图书馆,平均2万人左右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人均2册图书占有量的国际标准相比也相差甚远,加大对图书馆建设的投入势在必行。加大图书馆设施的建设是公民图书馆意识提高的物质基础,缺乏这个物质基础,公民的图书馆意识提高就失去了基础。物质是意识培养的基础,物质是意识的物化。丰富的图书馆资源,是全面提高公民图书馆意识的保证。要加大对图书馆建设的保证力度,首先,要制定公共图书馆管理法,用法律形式保证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在立法中应该确定公共图书馆与本地人口总数的比例、公共图书馆在财政收入中的比例,在城市规划中要考虑公共图书馆建设的需要,还要明确忽视公共图书馆建设的领导责任。其次,保障公共图书馆运行经费的,明确每年图书馆采购图书的数量、管理人员的各种待遇等。

2、加强公民信息素质的培养,培养公民的图书馆意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对公民信息素质要求的提高,公民的信息素质教育愈来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公民的信息素质严重制约了公民图书馆意识的加强,为此,图书馆可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开展多种形式的信息素质教育,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信息需求。第一,向公民介绍图书馆,使公民了解图书分类结构及其标识符号、常用工具书的编排和使用方法、报刊排架方法及检索途径,培养他们最基本的信息获取能力及信息接受惫识。第二,通过举办书展、组织读者沙龙,来揭示馆藏文献,激发公民的阅读兴趣,丰富公民的信息量。第三,举办各类型的墙训班,教会公民如何掌握计算机进行信息检索的技能,学会使用光盘数据库、网络数据库和各种数据库的检索方法。第四,通过建立图书馆主页,使公民通过主页的指引,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图书馆,更有效地使用网络上的丰富信息资源。第五,还可邀请专家、学者来馆举办一些学术讲座,讲述信息的普及性知识,特别是文献信息的传播、交流等基本规律,了解有关的信息改革和法规,以及国内外信息业的发展状况及趋势,提高学生信息素质,全面公民的提高图书馆意识。3、全面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为公民服务能力

公共图书馆的宗旨是“服务”,只有站在“服务”的高度,构建“以人为本”的服务创新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多样化、个性化的文献信息需求,才能充分发挥其在公民综合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才能赢得主动权,吸引大量的公民进入图书馆查阅信息。图书馆的服务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其次要完善各项服务制度,再次要改善服务环境,还要创新服务手段,提高图书馆工作任务的职业精神,提升为公民服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1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各行业都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铁路也提出了“减员增效”,取消了计划招生的指标。这对多年来靠计划经济办学的技工学校来说,面临着一种生源枯竭的严重考验。加之铁路分局把学校的办学经费减少了50%。在困难条件下,学校究竟如何生存,这成了全校教职工共同关注的热点。学校领导班子认真分析当前的形势,动员全体教职工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同心协力,共度难关。引导教职工要牢固树立:不靠上帝靠自己,不靠计划靠市场的新观念。

……..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我们调整科室结构,加强了培训科、学员科人员的力量,明确了分工职责,为建成较为完整的培训基地创造了条件。另外,我们还认真分析了学校现有教育资源的优势。建校15年来,学校已拥有比较健全的教学设施,前三年,又先后被分局确定为客运人员、接触网工、计算机、货运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培训基地。今年初,分局又把职工失业、下岗、息工培训基地放在了我校,学校现有的一些实习场地,实验室、电教室等教学设施基本能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我们提出了先求生存,后求发展的思路。我们先后组织有关人员到分局各业务处和分局职教中心,联系寻找培训任务,到基层站段去宣传学校正规培训的优势。在分局和各站段的大力支持配合下,经过积极的筹备,我校的短训班连续不断地办了起来,包括财务人员继续教育,劳资干部的培训,甚至局职教软件培训班也放在了我校。

……..在实践中,我们以严谨的求实作风,过硬的师资队伍,良好的育人环境,周到的后勤服务,靠质量,靠声誉,赢得了铁路培训内部市场的信任。

……..二、针对特点,形式多样,树立服务意识

……..目前我校的职工培训对象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复退军人的岗前培训,每年的人数约400人,学校始终保持在800人左右的规模,学制为两年半;另外,就是承接的各种短训班,包括大专函授的学历教育;三是为站段培养急需的技术工人。学校的培训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保持从严治校和良好的校风得以发扬,我们组织学员科、培训科,认真研究措施,修改过去的规章制度,坚持“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传统,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考核办法,建立了学员自管组织。并结合学员特点,分阶段分层次进行职业道德、铁路改革形势、社会公德、法律法规等专题讲座,同时,在学员中开展经常性的健康有益的活动,发挥学员专长,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这几年来,在我校培训的复退军人之间,从未发生过恶性事件,教学秩序井然,学习风气浓厚,形成了良性循环。

……..在办班形式上,我们采用学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长学班与短训班相结合,并采取与分局有关处室、与兄弟学校、站段联合办学等多种形式,灵活多样,服务现场。从前年开始,我校与兰州铁道学院联合开办铁路运输、接触网等大专课程,招收宝鸡铁路地区的铁路职工参加专科学习。这几年来,学习的人数不断增加,今年又招收了169人;我们与西安铁路运校联办的中专学历教育班,这几年一直以良好的教学质量取得信任。另外,我们还坚持走出校门到现场办学,创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办学新路,深受现场职工的欢迎。

……..在培训市场竞争激烈的条件下,我们要求全体职工必须树立服务意识,一切为了学生,把学生、学员作为学校的上帝。我们结合学员现场的实际需要,删繁就简,调整课程内容,增加现场工人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一切从实际出发,我校还主编了《接触网结构与计算》、《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等,在全路推广使用均收到良好的效果。除此外,我们还结合学校实际编辑了《接触网工专业模块教学》和《客车乘务》等教材,都受到学员的一致好评。

……..三、更新知识,强化师资队伍,提高培训质量

……..办学质量又决定于教师的师德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近年来,我校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方面,不断加大培训力度,打铁先得自身硬,学高方为人之师。为了紧密结合铁路企业内部职工培训的需要,我们还先后分批组织教师到基层站段“充电”。现场新技术、新科技、新设备、新手段的运用,就是我们教师学习的现场和课堂。所以这两年来,我们把教师到现场调研、学习作为专业课的一个重点,采取定时间、定目标、定内容的“三定”办法,组织铁路运输、线路、信号、通信、接触网五个专业的教师下现场“充电”,更新知识体系,了解现场正在运用的设备,把教学重点放在实用和操作技能方面。缩短了教师与学员间的心理距离。我们还利用暑假组织32名专业课教师,到外局学习考察,回校后撰写出57篇有价值的论文,已有13篇被省部级刊物采用。

……..目前,我们在每一期短训班开办之前,都认真地研究所教对象的需求,主动与委培单位共同研究教学重点,以及学员需要学到那些方面的知识,一切服务学员的知识需求。教师们认真备课,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尽可能通俗易懂、易记、生动,确保每一节课的质量和效果。

……..四、改善环境,加大投资,搞好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