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课外阅读教学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2 17:36:49

课外阅读教学论文

课外阅读教学论文篇(1)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的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的方法,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的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九年课外的阅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还指出:“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针对这一要求,我在教学中进行“网络阅读”的一些尝试,充分利用网络丰富的教育资源,通过有针对性的大容量的阅读积累和灵活多样的网络阅读活动,激发了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要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仅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创造一种氛围,一种环境,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天地中受到感染,受到熏陶,那么怎么样的环境更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呢?

我认为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具有丰富的人文因素,审美因素和文化因素,能够打动小学生的感情,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能够把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吸引到语言文字上来。(2)便于学生自由、自主地表达和交流,能够促使学生产生自由表达和交流的愿望,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实践活动中来。(3)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舆论导向,并以此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表达和交流。

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1)从文本阅读转向了超文本的阅读,传统的优质媒体在检索筛选方面,远不如第四媒体的高效。(2)从单纯的阅读文字转向阅读多媒体电子读物,增加了文本的形象性,使阅读效果达到事半功倍。

一、网络在课外阅读中的主要优点

1.提供背景资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纵观现行小学语文阅读教材,其内容包罗万象,科技知识、自然风光、风云人物、童话寓言……可谓古今中外,天文地理,要认识理解这些事物,对于这些阅历较浅,判断力欠佳,又以无意注意为优势形象思维的小学生来说,是较困难的,将某一阅读对象还原到出时具体的自然或社会情境中,有助于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如上《十里长街送总理》前,我和学生一起在网上搜集了的图片资料和影视片断,并建立了一个小资料库,分小组分别从的工作、生活、童年、外交、为人处世、生平、以及业绩等方面自主进行网络阅读,然后小组针对一个方面内容进行所选材料的整合,做成幻灯片集体交流,让学生通过网络所提供的背景资料各个侧面地了解了这位伟人的风采,敬爱的感情油然而生。在上这篇课文时,在哀乐声的渲染下,孩子们都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2.丰富的阅读内容,提高了学生阅读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人文学科,阅读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语文综合能力强的,往往是那些爱好读书,博览群书的学生。这表明,阅读无论在培养语文综合能力还是陶冶情操、学会做人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媒体最大的优点就是海量的信息。另外,多媒体制作的阅读资料,还可以借助生动的动画、美妙的音乐,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外,还应常常鼓励学生在网上阅读。我是在一些小学教材课件、K12教育资源库中进行课外阅读,增加阅读量。如在上《卢沟桥的狮子》前,让学生欣赏K12教育资源库中的资料,供学生课外阅读,掌握相关知识,培养阅读方法。学生对于狮子的数量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有了直观形象的认识,上起课来可达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日本侵略者发动卢沟桥事变的罪恶行径,则让学生通过欣赏课件,目睹侵略者的暴行,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痛恨,这样在课堂上教育其不忘国耻,奋发读书,更能激起学生的共鸣。久而久之,学生在学习新课文时,也会主动在Internet网上找一些与之相关的短文、图片等等,在全班同学中交流、阅读。通过大量课件的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3.快速检索,增加阅读的效率。

信息时代阅读方式的最大变革是高效率检索阅读方式的出现,电子计算机的存储量与处理的加工进度,是手工检索所无法比较的,它可以让你瞬间拥有某一主题的相关信息,减少了人的奔波、查找、收集、摘录之苦。

例如上《参观刘家峡水电站》这篇课文时,我发现学生对水力发电站了解得比较少,就带着孩子们一起在网上通过搜索引擎来搜寻相关资料,几秒钟就查到了几百个相关的资料,使学生即时了解了水力发电站的构造,工作原理。大语文教育观念下的语文教育,要求学生从语文的教学中解放出来,把教学的触角伸向更加广阔的空间。

4.充分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

阅读材料由教师提供,经过老师的筛选,阅读材料会更适合于学生,避免学生接触不健康的材料,再加上教师对学生阅读任务的适当规定和语文课上的检查、指导,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这是传统课外阅读方式和传统阅读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另外,网络的特点决定阅读过程的可控性,教师可以通过控制主机或自己的电脑来实现对学生阅读时间和内容的控制。

二、基于网络条件下课外阅读中几个能力的培养

1.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技术利用能力,信息资料检索能力,信息整理、加工重组能力。我们的学生由于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勤于接受课堂知识而忽视课外信息的利用,他们还不懂通过图书馆的书来服务,检索服务,咨询服务查询资料,更不用说进行网上信息交流,利用网络获得更为丰富的信息。

我们通过在网上的课外阅读,使学生对信息产生良好的感性认识。信息意识在孩子的脑中也不断地渗透,通过网上资料查询,课间交流,不但培养学生获取和加工信息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协作学习精神的培养:为了寻找某一个知识的背景或材料,我在课外阅读后,常常需要学生对同一问题进行网上查找资料,学生要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交流,不断地完善、来加深对文章的认识,而且对学生协作精神的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为交流提供了方便。如上了老舍先生的《草原》一课之后,我让学生在网上找到的资料相互进行交流,有的找到了草原上的蒙古包的图片,有的找到了草原风光的照片,还有的找到了介绍蒙古族情况等资料,我们相互交流、补充,最后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的资料库,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的个体才干得到充分的发挥,达到了1+1〉2的高效。

3.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

阅读的目的就在于“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多媒体的课外阅读资料能集声、形、音于一体,使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地增加,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大量的优美词句,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各种文章的结构安排以及潜词造句的方法,提高了写作能力。

三、网络条件下课外阅读的操作方法。

1.精心选择阅读材料。

可以向学生提供教材之外的名著和优秀作品,这是因为名著的内容丰富而深刻,影响力大,它不但能拓展思维,还有独特的见解。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在立意、构思、语言等方面都应成为作文的典范。文学刊物、报纸中的好文章也值得推荐,这些文章的语言具有鲜活性和时代性,能切合现代学生、现代社会的特点,新大纲推荐的篇目,可以逐年渗透。

2.阅读交流,教师检查。

课外阅读教学论文篇(2)

伴随着我国教育模式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学界越来越推崇在小学阶段通过多种方式推进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而其中,尤其是写作能力的提高。写作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是一个贯穿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重要任务。无论是现阶段的学习,还是以后的工作生活使用,写作都是一个不可轻视的重要模块。这一重要性使得小学语文教师纷纷重新建构自身对于写作教学的理解和理念,努力通过一些有效的措施培养和巩固学生的写作学习兴趣,课外阅读就是其中较为实用的一项。课外阅读的合理化可以在可控的范围内保证学生在课余时间吸收一定量的课外知识,如此不仅扩展了学生的语言领悟力,还为学生今后的写作积累了多种素材,在阅读中激发学生的创作思维,同时学与练相结合,便可达到良好的写作教学效果。

一、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提倡兴趣先行的现代教育中,学生的兴趣无疑发挥着主导作用。小学语文是一个基础性的教学阶段,无论是写作还是其他语言的运用练习,都离不开学生的专注和兴趣。在推行课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寻找阅读材料,这不仅是小学生认识世界、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教师引导学生初步建构写作系统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明确自身的阅读目标和方向,通过课外阅读积累社会经验和写作素材,提升语言的感悟力,从而培养写作兴趣。在课外阅读的推行过程中,始终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和视野增长的欲望,则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因而课外阅读方式既是对学生的一个经验考量,又是对教师的一个模式重构。

2.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相较于课堂书本教学而言,课外阅读活动更倾向于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改以往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气氛,将学生领进语言活用的世界,重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文章中领略生活的方方面面,体会生活的点滴,从而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学生在阅读中领会作者的情感和主旨,边阅读边思考,同时做相应的阅读笔记,如此既锻炼语言思维能力,又积累素材。这一学习习惯同样可以利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通过如此模式的课外阅读教学,学生便可以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写作能力,写出令自己满意的有内涵的文章。

3.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新课标改革之后,对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要求不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模式,而是力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建构具有个性特点的写作知识素材体系。小学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很大的比重,这就告诉学生和教师,这一模块需要被着重对待,同时也要有策略有针对性地教学,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照本宣科。因此,针对与写作能力培养的课外阅读教学就有着非比寻常的作用。在传统小学写作教学中,学生常常是通过教师的示范和教授才能亦步亦趋地实现写作教学的基本目标,但效果并不显著,也缺乏灵活性和灵动性。而新型的小学语文教学则提倡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进行具体深化的教育。如上文所言,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教育不仅可以建构一个属于学生的素材体系,还可以以文字的形式为学生展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各个方面丰富学生的精神内涵。在阅读中,学生会唤起文字情感感悟机制,投入文字的运用和理解中,其写作能力和文字综合能力自然在无形之中得到提高。

4.建构学生的写作思路

目前,我们已经看到了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益处,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越来越重视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增加和阅读水平的提升,其都是为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对于尚处于写作能力培养基础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写作是一项陌生而又不知该如何下手的学习模块,他们缺乏基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素材积累,在一开始的写作之中难免会不知所措。课外阅读就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自我的平台,通过最简单和直接的方式补缺补漏,建立素材库,建构写作思路,从别人的文章里获得写作经验,从而加强自身的写作情感和语言能力表达。

二、具体措施建议

1.制订系统的阅读计划

在小学写作教学中加入课外阅读内容是需要有一个系统和具体的计划的,这就需要教师综合考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能力同时又保证学生课外实践的合理利用,综合这二者进行学生课外阅读计划的制订。在具体的前期实施之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课余时间的具体量及学生日常的作业量,将课外阅读的时间和难度控制在一个可观的范围内,减轻学生的压力。其次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所了解,具体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有针对性地安排阅读计划,从而保证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学生都能通过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最后,还需要从内容上有所把控地加入课外阅读的任务,细加甄选可供学生阅读的内容,有的放矢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精选阅读材料

小学生虽然相对而言课业并不繁重,但其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在课外阅读内容和类别上就需要教师严格把关,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选择适合小学生的阅读内容。从具体的材料甄选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写作教学任务给学生安排一些相关的阅读内容,其内容可涵盖历史、地理、科学、生活等不同门类,细化到年龄和接受度。这样既可以有针对地进行课外阅读教学,又可以保证学生的兴趣点,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

3.写作练习与阅读相结合

既然是写作教学难免会有学与练相结合的环节,在进行课外阅读教育的同时就应该注重写作能力的训练,从而将写作练习与阅读结合起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做一些相应的读书笔记,或者无意识地写一些阅读心得体会等,如此片段性的积累对于学生的语言感悟力的提升是有帮助的。

三、结语

课外阅读在小学写作教学中的运用无疑是有意义的,教师可以通过良好的引导使这一学习任务成为学生终身的习惯,以阅读为乐趣,以写作为乐趣,不断发掘语言综合能力,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不断完善写作学习系统,提升写作水平。

课外阅读教学论文篇(3)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提倡兴趣先行的现代教育中,学生的兴趣无疑发挥着主导作用。小学语文是一个基础性的教学阶段,无论是写作还是其他语言的运用练习,都离不开学生的专注和兴趣。在推行课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寻找阅读材料,这不仅是小学生认识世界、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教师引导学生初步建构写作系统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明确自身的阅读目标和方向,通过课外阅读积累社会经验和写作素材,提升语言的感悟力,从而培养写作兴趣。在课外阅读的推行过程中,始终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和视野增长的欲望,则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因而课外阅读方式既是对学生的一个经验考量,又是对教师的一个模式重构。

2.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相较于课堂书本教学而言,课外阅读活动更倾向于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改以往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气氛,将学生领进语言活用的世界,重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文章中领略生活的方方面面,体会生活的点滴,从而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学生在阅读中领会作者的情感和主旨,边阅读边思考,同时做相应的阅读笔记,如此既锻炼语言思维能力,又积累素材。这一学习习惯同样可以利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通过如此模式的课外阅读教学,学生便可以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写作能力,写出令自己满意的有内涵的文章。

3.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新课标改革之后,对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要求不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模式,而是力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建构具有个性特点的写作知识素材体系。小学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很大的比重,这就告诉学生和教师,这一模块需要被着重对待,同时也要有策略有针对性地教学,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照本宣科。因此,针对与写作能力培养的课外阅读教学就有着非比寻常的作用。在传统小学写作教学中,学生常常是通过教师的示范和教授才能亦步亦趋地实现写作教学的基本目标,但效果并不显著,也缺乏灵活性和灵动性。而新型的小学语文教学则提倡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进行具体深化的教育。如上文所言,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教育不仅可以建构一个属于学生的素材体系,还可以以文字的形式为学生展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各个方面丰富学生的精神内涵。在阅读中,学生会唤起文字情感感悟机制,投入文字的运用和理解中,其写作能力和文字综合能力自然在无形之中得到提高。

4.建构学生的写作思路

目前,我们已经看到了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益处,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越来越重视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增加和阅读水平的提升,其都是为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对于尚处于写作能力培养基础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写作是一项陌生而又不知该如何下手的学习模块,他们缺乏基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素材积累,在一开始的写作之中难免会不知所措。课外阅读就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自我的平台,通过最简单和直接的方式补缺补漏,建立素材库,建构写作思路,从别人的文章里获得写作经验,从而加强自身的写作情感和语言能力表达。

二、具体措施建议

1.制订系统的阅读计划

在小学写作教学中加入课外阅读内容是需要有一个系统和具体的计划的,这就需要教师综合考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能力同时又保证学生课外实践的合理利用,综合这二者进行学生课外阅读计划的制订。在具体的前期实施之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课余时间的具体量及学生日常的作业量,将课外阅读的时间和难度控制在一个可观的范围内,减轻学生的压力。其次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所了解,具体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有针对性地安排阅读计划,从而保证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学生都能通过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最后,还需要从内容上有所把控地加入课外阅读的任务,细加甄选可供学生阅读的内容,有的放矢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精选阅读材料

小学生虽然相对而言课业并不繁重,但其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在课外阅读内容和类别上就需要教师严格把关,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选择适合小学生的阅读内容。从具体的材料甄选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写作教学任务给学生安排一些相关的阅读内容,其内容可涵盖历史、地理、科学、生活等不同门类,细化到年龄和接受度。这样既可以有针对地进行课外阅读教学,又可以保证学生的兴趣点,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

3.写作练习与阅读相结合

课外阅读教学论文篇(4)

二、关注学生的智力背景,加强学生课堂学习和课外阅读的联系

对于读书多的学生来说,在课堂上的任何一个新概念,能够纳入他从各种书里吸取的知识体系里;这时候,课堂上所教的科学知识就具有了特殊的吸引力,学生会感到它们是帮助把“自己头脑中已有的东西”弄得更明白的必不可少的东西。因此,我们老师要善于把课堂上要教的教材跟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使两者互相促进,提高学生两方面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例如教学《草船借箭》时,课前先让学生去欣赏有关的故事片,看看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初步评价一下其中的人物。上课时,让学生谈谈对人物的看法,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说:“我最喜欢诸葛亮,因为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有的说:“我最恨曹操,因为他挟天子令诸侯。”有的说:“我喜欢关羽,他最讲义气。”有的说:“我喜欢张飞,他粗中有细、勇猛无比”……有了这样的认识,再抓重点句分析人物特点就水到渠成了。所以,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仅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它能直接促进学生的课内学习。作为教师、家长,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阅读。教师要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给他们打开一扇又一扇文学的窗口、文明的窗口、文化的窗口,使学生养成自己主动阅读的习惯。

三、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生命的价值在于它是一种活力的存在,是一个有尊严的个性的存在。大家都知道,在知识的学习中,听来的忘得快,看来的忘得慢,听说做得来的记得牢。一个人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才会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勇于表现自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发挥,所以我们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各种需求,精心设计语文活动,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主动激活状态,主动积极地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使学习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如教学《长城》时,运用以“一”带“面”,学法迁移的方法进行教学,加上欣赏录象、感情诵读,使学生爱长城、爱祖国的情感得到了升华。这时候,再让学生当小导游介绍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配上婉转动听的音乐、色彩鲜明的图象,学生如同置身于长城之上,再一次领略了这举世闻名的古老建筑。最后,让学生每人收集一个我国或世界各国的名胜古迹,当一回小导游,开展了“走进名胜古迹”的集体旅游活动。活动中,小导游们侃侃而谈,绘声绘色地介绍了名胜古迹的历史、规模、景观,使同学们坐在教室里游览了祖国和世界各国的名胜古迹,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情感的体验,必定会产生乐学的兴趣。在设计的语文活动课上学生不仅了解了万里长城,也了解了埃及的金字塔、法国的凯旋门……还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语文能力。课堂充满了活力、情趣、智慧,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外阅读教学论文篇(5)

阅读能够有效地提升人们的知识面,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

中,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因此,提高阅读材料的有效性选择、创建优良的阅读环境、科学实施和评价阅读教学实践等,成为提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

途径。

一、小学语文阅读的教育意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实现师生与书本对话的一个教育过程。这一阐释指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就是通过阅读教材作为媒体,达到提升师生之间、师生与阅读内容之间的有效交流。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是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基础。在小学阅读教学时,教师还能加强对学生进行阅读习惯的培养,因为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终生受益。通过阅读能够发展学生的感悟能力。语言作为人们情感表达的工具。在理解某一语言时,既需要对其表达的具体内容进行理解,也需要体会语言所在环境的感

情。特别是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因此,感悟作品对学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二、提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有效性的策略

1.创设阅读教学的良好氛围

良好的阅读环境是保证阅读质量的基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包括: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创设良好的校园阅读环境、创设良好的教室阅读环境。在家庭阅读环境创设的过程中,首先,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等,激发学生家长参与阅读和建设阅读环境的积极性。其次,创建良好的校园阅读环境,指的是学校借助宣传栏、节日活动等开展阅读活动。如:我校每年在孔子诞辰纪念日,都会开展各种主题的读书节,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再次,创建良好的教室阅读环境,可以通过创建书香班级等途径,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加强对小学语文阅读刊物的选取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教材的选取,是保证阅读练习效果的基础。首先,要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心理、知识能力等特点的读物。因为课外阅读大部分是学生个体形式来开展的,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组织难度。所以,在阅读任务的安排之前,教师要制订科学的阅读计划,对每周要阅读的内容做一个系统的规划,以此来提升阅读的针对性和高效性。

3.着力发展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边读边记,通过记录阅读中的精彩词语、美文等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之后,教师要安排学生进行读后感、读后反思等相关文体的撰写。在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培养,因为良好的积极性是保证学生独立阅读、高效阅读的基础。

4.科学阅读提升教学有效性

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保证阅读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善于去发现和总结教材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加强对阅读素材的选择,通过选用合适的教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方法使用、阅读评价标准制定实施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规划,在激发学生参与兴趣的同时,不断提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5.多途径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了有效地提升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课外阅读的效果,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语文课、阅读课等机会,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交流会。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相互之间表述自己所阅读的书籍。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种节假日等,组织和实施阅读竞赛、阅读写作等。在日常阅读教学完成之后,教师要布置适当的作业,让学生通过阅读来查找相关的答案,通过作业的布置,激发学生进行阅读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小学阅读教学作为提升学生综合知识水平、发展

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实施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以新课标为基本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对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在阅读教学开展环境的创建中,要多方参与。要充分利用节假日等活动组织和安排学生进行有指定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主

动性。

参考文献:

课外阅读教学论文篇(6)

2、通过课内拓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二、课题提出的依据。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局限于教材的繁琐分析,有些家长更愿意让孩子做各种各样的试卷,不愿让他们读课外书。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

2、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3、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

4、研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认知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5、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

2、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3、课内外阅读的相辅相承。

4、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

5、创造性课外阅读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问卷法。

4、检测法。

5、比较法。

6、综合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情况,积极撰写学习笔记,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和科研阅读知识竞赛。以便让教师的课外阅读储量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2、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根据扬州市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1)课题组例会制度

我们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会议,进行有关课题实验的学习,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收获。

(2)坚持课题月报制度

在每个月底,课题主持人将对本月所所做的额工作以及收获体会,填写月报表。

(3)填写《课题实验手册》

根据学校教科研管理的额规定,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认真填写《课题实验手册》,一般在学期初填好计划(本学期个人研究打算),中途填好专题研讨课例或活动方案,学期末做好小结,撰写实验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

1、制定课外阅读规划。

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规划,从课外阅读的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文体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2、创造条件促进“读”。

(1)课内阅读延伸。

(2)允许在“早读”或“自习”时翻课外书报,每周抽出一小时,集中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3)布置作业以启发学生理解书报中的有关内容情节,学习其中的方法为主,从而增加课外阅读的兴趣。

(4)推荐读物与传观读书笔记并重。教师一定要做好书刊导读工作,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

3、介绍方法,引导“读”。

结合阅读教学,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

4、开展活动强化“读”。

(1)谈天说地三分钟,每节语文课开始,以名人名言,新人新事物等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

(2)开展课外阅读竞赛。展评优秀读书笔记,读书与征文有机结合。

(3)举办各种语文活动,如“成语擂台赛”,“古诗文朗诵会”等。

八、课题研究的实验步骤及日程程安排。

(一)实验步骤

1、成立课题研究组,议定课题,制订方案,明确分工。

2、完成课题前期的调查、论证工作,向市教委立项申报。

3、课题组成员集中讨论教学方案,开展一人一课活动,落实方案。

4、开展阶段性的测试工作,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5、汇总材料,完成实验总结,迎接结题验收。

(二)日程安排

1、20xx.8——20xx.10 成立课题组。

2、20xx.11——20xx.1 开题、评审、修改。

3、20xx.2——20xx.2 实验、明确要求。

4、20xx.2——20xx.4 初步总结。

5、20xx.5——20xx.12 归纳模式。

6、20xx.1——20xx.6 汇编成册,成果展示。

九、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成果归类:

课题研究三年来,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归类如下:

1、超额完成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任务。

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阶段应该完成课外阅读145万字,实施这一课题以来,我校学生超额完成了课外阅读量。

2、基本确定了各年级的课外阅读内容。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反复研究和从实践中的反馈调整,我们按年级规定了课外阅读的内容,有步骤,有计划,有系列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3、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通过课题实验,我们教会学生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并教会学生摘录、剪贴、查找等许多种积累的方法。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我们在实验中,开展了许多阅读活动,如“谈天说地5分钟”,“征文竞赛”,“成语擂台赛”等,寓教学于活动之中。

5、形成了一套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对于课外阅读,我们保证课时,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并研究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外阅读实效。

6、提升了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主在研,重在思。许多教师勤于总结,勤于反思,勤于探索,提高了自身素养,撰写了许多优秀论文。

7、注重学生的心理意志品质的熏陶。

我们通过多种活动,主要是演讲比赛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所读文章中重点人物的印象,从而以之精神导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二)学生阅读量分析:

年级

阅读量

古诗20首,文章10篇,成语40个

古诗15首,成语4类,50个左右,文章20篇

古诗34首,文章35篇,成语9类,名言警句30句

古诗10首,文章10篇,成语3类,歇后语10个

古诗20首,文章20篇,成语6类,名言30句,歇后语20句

古文30篇,古诗33首,文章30篇,对联(学习类)16副,歇后语成语如干

(三)阅读面分析

通过查阅“读书摘录卡”,“教师备课笔记”等,目前我校学生参与课外阅读面达1000%,各年级既定的课外阅读内容的额阅读面达100%。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建议

1、课题的研究最终要形成本校的校本教材《中闸小学课外阅读材料》。

课外阅读教学论文篇(7)

2、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任务。实验的基本目标是通过教材建设,制定课外阅读规划,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使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课题的提出.

1、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完成400万字的阅读任务,其中小学阶段应该完成145万字。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课外阅读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养。

2、通过课内拓展阅读,扩大课外阅读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陶冶情操,培植人文精神,积淀民族文化。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1、进一步研究并掌握当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体系,拟订各年级各年级课外阅读的培养目标。

2、探索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和基本经验。

3、探索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活动的关系,研究课外阅读的模式。

4、研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认知的作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

5、通过本课题的实验,推进我校小学语文教育素质化,促进儿童全面素质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课外阅读的基本原理,基本途径。

2、课外阅读的基本特征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3、课内外阅读的相辅相承。

4、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索。

5、创造性课外阅读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调查法。

3、问卷法。

4、检测法。

5、比较法。

6、综合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加强学习培训,提高理论认识。

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关键靠教师,因此,加强语文教师的培训与学习是重点。从课题申报立项开始,我们就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开题报告,查阅相关资料,根据课题整体情况,积极撰写学习笔记,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实验教师的现代化教育理论知识,逐渐丰富,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知识和科研阅读知识竞赛。以便让教师的课外阅读储量不断注入活水源头。

2、重视课题管理,规范课题行为。

根据扬州市课题组管理的规定,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的管理工作。在流程上按照“开提论证——中期评估——结题鉴定”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要求:*

(1)课题组例会制度

我们课题组定期召开课题会议,进行有关课题实验的学习,交流工作中的做法以及自己的收获。

(2)坚持课题月报制度

在每个月底,课题主持人将对本月所所做的额工作以及收获体会,填写月报表。

(3)填写《课题实验手册》

根据学校教科研管理的额规定,课题组要求每一位实验教师认真填写《课题实验手册》,一般在学期初填好计划(本学期个人研究打算),中途填好专题研讨课例或活动方案,学期末做好小结,撰写实验论文。

七、课题研究的大体框架。

1、制定课外阅读规划。

根据本校的具体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规划,从课外阅读的目标、阅读内容、阅读总量、阅读活动、阅读文体等几方面拿出明确而具体的计划和措施。

2、创造条件促进“读”。

(1)课内阅读延伸。

(2)允许在“早读”或“自习”时翻课外书报,每周抽出一小时,集中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

(3)布置作业以启发学生理解书报中的有关内容情节,学习其中的方法为主,从而增加课外阅读的兴趣。

(4)推荐读物与传观读书笔记并重。教师一定要做好书刊导读工作,利用图书资源,广泛开展阅读。

3、介绍方法,引导“读”。

结合阅读教学,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

4、开展活动强化“读”。

(1)谈天说地三分钟,每节语文课开始,以名人名言,新人新事物等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

(2)开展课外阅读竞赛。展评优秀读书笔记,读书与征文有机结合。

(3)举办各种语文活动,如“成语擂台赛”,“古诗文朗诵会”等。

八、课题研究的实验步骤及日程安排。

(一)实验步骤

1、成立课题研究组,议定课题,制订方案,明确分工。

2、完成课题前期的调查、论证工作,向市教委立项申报。

3、课题组成员集中讨论教学方案,开展一人一课活动,落实方案。

4、开展阶段性的测试工作,撰写实验报告和论文。

5、汇总材料,完成实验总结,迎接结题验收。

(二)日程安排

1、2001.8——2001.10成立课题组。

2、2001.11——2002.1开题、评审、修改。

3、2002.2——2003.2实验、明确要求。

4、2003.2——2003.4初步总结。

5、2003.5——2004.12归纳模式。

6、2004.1——2004.6汇编成册,成果展示。

九、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成果归类:

课题研究三年来,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归类如下:

1、超额完成了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任务。

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阶段应该完成课外阅读145万字,实施这一课题以来,我校学生超额完成了课外阅读量。

2、基本确定了各年级的课外阅读内容。

经过课题组成员的反复研究和从实践中的反馈调整,我们按年级规定了课外阅读的内容,有步骤,有计划,有系列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丰富学生的积累。

3、教会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通过课题实验,我们教会学生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如选读法、浏览法、精读法、摘读法,并教会学生摘录、剪贴、查找等许多种积累的方法。

4、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

我们在实验中,开展了许多阅读活动,如“谈天说地5分钟”,“征文竞赛”,“成语擂台赛”等,寓教学于活动之中。

5、形成了一套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对于课外阅读,我们保证课时,要求教师认真备课上课,并研究教学模式。很多教师不断探索,从而不断更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外阅读实效。

6、提升了语文教师的理论素养。

课题研究主在研,重在思。许多教师勤于总结,勤于反思,勤于探索,提高了自身素养,撰写了许多优秀论文。

7、注重学生的心理意志品质的熏陶。

我们通过多种活动,主要是演讲比赛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所读文章中重点人物的印象,从而以之精神导行,通过阅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

(二)学生阅读量分析:

年级

古诗20首,文章10篇,成语40个

古诗15首,成语4类,50个左右,文章20篇

古诗34首,文章35篇,成语9类,名言警句30句

古诗10首,文章10篇,成语3类,歇后语10个

古诗20首,文章20篇,成语6类,名言30句,歇后语20句

古文30篇,古诗33首,文章30篇,对联(学习类)16副,歇后语成语如干

(三)阅读面分析

通过查阅“读书摘录卡”,“教师备课笔记”等,目前我校学生参与课外阅读面达1000%,各年级既定的课外阅读内容的额阅读面达100%。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建议

1、课题的研究最终要形成本校的校本教材《中闸小学课外阅读材料》。

课外阅读教学论文篇(8)

与课内精读和语言学习相比,真实的阅读(包括课内和课外)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它近似于生活中的自然阅读,是一种大量、真实的阅读实践活动。真实的阅读既不需要像语言学习那样在阅读后对阅读材料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分析讲解,也不需要像一般阅读能力训练那样在读后完成各种阅读检测题。真实的阅读首先是真实的,阅读者为需要而阅读,为获取信息而阅读,为实用而阅读,为兴趣而阅读,它关注的是文章的内容而不是文章的形式,阅读者通过阅读获得了未知信息。因此,真实的阅读要求把说明文当说明文来读,把议论文当议论文来读,把文学作品当文学作品来读。读说明文能获得新知,读议论文能了解新的观点,读文学作品能受到感染熏陶,只要读懂了文章的内容,阅读的过程便是语言能力习得的过程。其次真实的阅读时实践的,语言习得论认为,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是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自然习得的,而不是仅仅通过老师对阅读材料的分析讲解和对阅读方法的介绍提高的。而且这种阅读实践是真实的、负载信息量的,不同于阅读训练中针对阅读技能的阅读实践。第三,真实的阅读是大量的,只有大量、持续的真实的阅读,才能使学习者语文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由于真实的阅读减少了课文分析和阅读训练,也使大量阅读成为可能。事实证明,许多老一辈的专家学者,无论是文学工作者还是自然科学工作者,他们杰出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就主要是通过这种真实的阅读获得的。

从教学理论上看,真实的阅读很容易在现存的语言学习理论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个体母语水平发展系统中,它与儿童母语习得一起反映了从口语习得到书面语习得的母语水平发展到全过程;在语文教学系统中真实的阅读与语言学习和语言训练共同构成了科学的语文教学体系;在语言教学系统中,真实的阅读和真实的交际分别在语文教学和外语教学中发挥主要作用。目前,通过大量自由阅读来提高学生书面语能力的观点已经得到了国内外语言教学专家和广大于语言教师的普遍认同。美国著名语言教学理论家克拉申在谈到如何提高美国人母语识字读写能力时,特别推荐一种阅读方法--随意自愿阅读(freevoluntaryreading简称FVR)。"FVR是自愿进行的一种阅读。读自己爱读的书,不用写读书报告,要求在每章阅读后回答问题,也不要求查阅生词,碰到不爱读的书就放下,去另找一本",他认为,如果能坚持这样做,"阅读和写作水平就会得到提高"(《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一期)。显然,FVR就是一种真实的阅读,不过,真实的阅读包括的内容比FVR更广一些。

从教学实践上看,几乎所有成功的语文教学者和语文学习者都注重发挥了真实的阅读在提高语文能力方面的主导作用。一些大型的语文教改实验方案也是如此。上海市有一个"扩大阅读,课时分段式"教改实验方案,这个方案从高中的5课时,初中的6课时中分别划出2课时来让学生自由阅读各种书籍,学生们对这种自由阅读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通过大量阅读,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全面、大幅度的提高。(详见《语文学习》1989年第七期)目前,湖北宜昌市正在实施的初中语文"课内外衔接"语文能力训练教改实验,也将大量课外阅读放到了语文教学中的突出地位,将它作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手段。无独有偶,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有两个成功的语文教改方案也是以大量课外阅读为主要特征的,一个是由国家教委发文推广?quot;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改实验;一个是山东烟台市小学语文"大量读写,双轨运行"教改实验。前者突破了小学低年级不能进行阅读和作文的模式,在儿童入学不久,尚不认识汉字和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利用汉语拼音使识字和阅读、写作同时起步,交叉进行,寓识汉字于阅读之中,发挥了阅读对识字、说话和写作的促进作用。后者把小学阶段的阅读和写作总量分别提高了5倍和4倍,把语文教学时间一分为二,一部分用于课堂教学,一部分用于课外自由阅读。在三~五年级每周开设三节课外自由阅读课,建立了课内阅读教学和课外大量阅读相结合的阅读教学"双轨运行"新机制。这两个实验都取得了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显著效果。不仅如此,实验对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等也起了积极的作用。(详见《人民教育》1992年第10期和《小学语文教师》1995年第10期)

那么如何将真实的阅读和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结合起来呢?首先,我们必须坚持"大大语文"的语文教改方向,坚持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结合,坚持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人文传播民族文化。因为从语言习得论的观点看,语言能力只有在联系信息和心理信息同时传递同时加工的真实的语言活动中形成,不负载信息量的语言活动不是真实的语言活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使真实的阅读占据主导地位,使阅读活动紧扣时代脉搏,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突出语言的民族文化特色,这些也是语文作为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的。

课外阅读教学论文篇(9)

与课内精读和语言学习相比,真实的阅读(包括课内和课外)有自己的鲜明特点,它近似于生活中的自然阅读,是一种大量、真实的阅读实践活动。真实的阅读既不需要像语言学习那样在阅读后对阅读材料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分析讲解,也不需要像一般阅读能力训练那样在读后完成各种阅读检测题。真实的阅读首先是真实的,阅读者为需要而阅读,为获取信息而阅读,为实用而阅读,为兴趣而阅读,它关注的是文章的内容而不是文章的形式,阅读者通过阅读获得了未知信息。因此,真实的阅读要求把说明文当说明文来读,把议论文当议论文来读,把文学作品当文学作品来读。读说明文能获得新知,读议论文能了解新的观点,读文学作品能受到感染熏陶,只要读懂了文章的内容,阅读的过程便是语言能力习得的过程。其次真实的阅读时实践的,语言习得论认为,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是学生在阅读活动中自然习得的,而不是仅仅通过老师对阅读材料的分析讲解和对阅读方法的介绍提高的。而且这种阅读实践是真实的、负载信息量的,不同于阅读训练中针对阅读技能的阅读实践。第三,真实的阅读是大量的,只有大量、持续的真实的阅读,才能使学习者语文能力不断得到提高。由于真实的阅读减少了课文分析和阅读训练,也使大量阅读成为可能。事实证明,许多老一辈的专家学者,无论是文学工作者还是自然科学工作者,他们杰出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就主要是通过这种真实的阅读获得的。

从教学理论上看,真实的阅读很容易在现存的语言学习理论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个体母语水平发展系统中,它与儿童母语习得一起反映了从口语习得到书面语习得的母语水平发展到全过程;在语文教学系统中真实的阅读与语言学习和语言训练共同构成了科学的语文教学体系;在语言教学系统中,真实的阅读和真实的交际分别在语文教学和外语教学中发挥主要作用。目前,通过大量自由阅读来提高学生书面语能力的观点已经得到了国内外语言教学专家和广大于语言教师的普遍认同。美国著名语言教学理论家克拉申在谈到如何提高美国人母语识字读写能力时,特别推荐一种阅读方法──随意自愿阅读(freevoluntaryreading简称FVR)。“FVR是自愿进行的一种阅读。读自己爱读的书,不用写读书报告,要求在每章阅读后回答问题,也不要求查阅生词,碰到不爱读的书就放下,去另找一本”,他认为,如果能坚持这样做,“阅读和写作水平就会得到提高”(《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一期)。显然,FVR就是一种真实的阅读,不过,真实的阅读包括的内容比FVR更广一些。

从教学实践上看,几乎所有成功的语文教学者和语文学习者都注重发挥了真实的阅读在提高语文能力方面的主导作用。一些大型的语文教改实验方案也是如此。上海市有一个"扩大阅读,课时分段式"教改实验方案,这个方案从高中的5课时,初中的6课时中分别划出2课时来让学生自由阅读各种书籍,学生们对这种自由阅读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通过大量阅读,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全面、大幅度的提高。(详见《语文学习》1989年第七期)目前,湖北宜昌市正在实施的初中语文“课内外衔接”语文能力训练教改实验,也将大量课外阅读放到了语文教学中的突出地位,将它作为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手段。无独有偶,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

,有两个成功的语文教改方案也是以大量课外阅读为主要特征的,一个是由国家教委发文推广的“注音识字,提前读写”教改实验;一个是山东烟台市小学语文“大量读写,双轨运行”教改实验。前者突破了小学低年级不能进行阅读和作文的模式,在儿童入学不久,尚不认识汉字和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利用汉语拼音使识字和阅读、写作同时起步,交叉进行,寓识汉字于阅读之中,发挥了阅读对识字、说话和写作的促进作用。后者把小学阶段的阅读和写作总量分别提高了5倍和4倍,把语文教学时间一分为二,一部分用于课堂教学,一部分用于课外自由阅读。在三~五年级每周开设三节课外自由阅读课,建立了课内阅读教学和课外大量阅读相结合的阅读教学“双轨运行”新机制。这两个实验都取得了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显著效果。不仅如此,实验对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发展学生的认知思维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等也起了积极的作用。(详见《人民教育》1992年第10期和《小学语文教师》1995年第10期)那么如何将真实的阅读和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结合起来呢?首先,我们必须坚持“大大语文”的语文教改方向,坚持语文教学和社会生活结合,坚持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人文传播民族文化。因为从语言习得论的观点看,语言能力只有在联系信息和心理信息同时传递同时加工的真实的语言活动中形成,不负载信息量的语言活动不是真实的语言活动。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使真实的阅读占据主导地位,使阅读活动紧扣时代脉搏,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突出语言的民族文化特色,这些也是语文作为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的性质决定的。

其次,我们要坚持在大量真实的阅读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这一点和目前具有广泛影响的语感教学论是基本一致的。按照语言习得论的观点,学生的语言能力主要是习得的,而不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更应大幅度增加阅读实践在教学中的比重,减少对课文的讲析,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活动中提高语文能力。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这种阅读实践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现代文阅读能力训练,而是主要关注内容的真实的阅读,所以我们还要减少作业量,使学生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有充分的时间进行主动的生动活泼的真实的阅读。

课外阅读教学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3-0161-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3.074 [本刊网址]http:∥

前言

外语阅读课或泛读课是各外语专业历来的主干课程,但阅读课的课堂教学一直存在着诸多问题: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方法单调。学生课堂参与意识淡薄,学习的主动性也不够,学习的效果当然也不尽如人意。老师也感到沮丧,教学热情降低效率低下,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等已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教师的理论水平不足、教学方法陈旧、教材编排不合理、学生学习能力不足及学习策略不当等,结合笔者的研究方向,本文从教学法的角度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试图找出前人的研究轨迹,研究结果,为本课题的研究指引方向。

一、外语阅读课堂现状

学者们都注意到阅读课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将阅读课上成另一门精读课,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觉得不逐句翻译,不逐个解释单词是敷衍了事,只有用上精读的方法,自下而上地对阅读材料进行了讲解才觉得踏实。但这样做至少有两个问题:一是各院校在精读和阅读课的课时比例上大致为5:1,这样一来,阅读课的效率无法保证。二是精讲阅读对提高阅读速度、训练阅读技巧、激发阅读兴趣毫无裨益。阅读能力低下会影响其它语言技能的提高,这与阅读课扩大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名篇的分析和欣赏能力、逻辑思维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外语语言技能的开课目的相去甚远。因此,外语阅读课堂教学的改革引起了各位学者的关注。很多学者已经做过一些尝试,对以往的阅读课堂的教学进行调整,一反过去自下而上的讲解,接受自上而下的理念,并将图式理论、任务教学法等引入外语阅读课堂教学当中。

二、外语阅读课堂改革探索

(一)外语阅读课堂教学法探索

由于文献中各作者对教学法的说法各异,有模式、理论、理念等,但究其根本都还是教学法的变体或引申,因此为行文方便,在本文中都归于教学法一类。

黄文英(2009)将建构主义理论与阅读理解的双向互动模式进行整合提出了研究型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训练思维的新型教学模式。在高级英语阅读课程中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有助于拓展阅读面,培养学生的提出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和欣赏作品的能力以及批判性与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培养团队合作、主动积极的学习精神和探索精神以及有效交流沟通的技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吕云鹤(2012)也在其课堂上运用建构主义理论做指导,同时提出了阅读课堂职业性的问题,这一视角较为独特。戴忠信、黄耀华(2008)指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外语快速阅读是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并通过实证研究证明意群视读是一种提高外语阅读速度的有效方法。该方法是基于Kintsch(1988;1998)等人提出的建构――整合理论,这一理论为理解阅读过程提供了分析与研究框架,尽管其研究尚不能深入而具体地提出关于阅读理解全过程的理论,但是他们的研究比以往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或“交互”理论深入了一个层面,也比一般的图式理论更具体,更有操作性。

在任务型教学法的探索中,也取得了一些进展。吴小文、周莹(2013)分别在高职英语阅读课和高职德语阅读课中引入任务型教学法,并通过实践研究证明其可行性及有效性。杨秋娜(2010)认为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思路的指导下,可以把课堂变为个体阅读、教师点拨、师生交流的阵地,让指导性学习和自主学习在课堂交错进行。

从文献资料来看,学者们不断在阅读课堂上进行者各种尝试,单独使用某一理论或某一模式总是会对解决问题有所遗漏,因此,综合各家所长,为我所用成为一种途径。朱燕(2013)创新性地提出法语专业阅读课多元教学模式,该模式融合了图式理论、任务法教学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从模式的设计来看,该模式既加强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又兼顾了对语言本身的研究,对外语专业阅读课程的设计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韩琦、马永辉等学者(2012)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英语专业阅读课的课堂设计当中,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积极情绪带动下的学习乐趣,形成良性循环,使受试班级中无一人掉队。

还有学者(吴华英李菊芬,2006)探讨了跨文化交际理论对外语阅读课堂教学的积极影响,提出教师应该重视文化比较,尽力扫清阅读中的文化障碍,提高阅读效率,扩大阅读视野。

尽管非英语语种,尤其是西班牙语专业在该领域的研究较为鲜见,但仍然有学者(黎妮,2014)注意到了阅读课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用交流教学法理论指导西班牙语阅读课的教学,强调“说”在阅读课上的重要作用。此外,还针对不同的文章体裁和内容给出了教学法建议。而林茹(2013)也意识到跨文化交际对阅读的重要价值,并以西班牙语报刊阅读教学为例阐述了这一观点。

针对阅读课上常见的几对矛盾,许青、杨怿(2002)从赞科夫的“两高”原则找到出路,就具体问题找到了切身可行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文化及写作对外语阅读课堂的影响

随着外语阅读课堂改革探索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文化对于阅读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有学者(刘爱军张文生,2013)指出在阅读教学中强调文化因素可以化呆板的语言学习为丰富的审美体验,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而阅读小说是教学中将语言和文化联系起来的最好方式。此外,诸多研究者都在文章中提到了文化对于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可见,文化与阅读的紧密关系在业界是达成一致的。这也为之后的阅读课堂教学带来启发。

此外,有多位学者(杜敏聂韶峰,2014)认为写作可以提高阅读课堂的效率,在泛读课堂引入了“写”的训练,要求学生写作与课堂主题相关的读书报告,学生必然能在课下去模仿课本文章中出现的英语语言结构,语篇模式以及写作技巧,这样学生的在阅读课上所学的大量语言输入就能及时转化为语言输出,学生能学以致用,最大限度的发挥阅读课堂对学生综合英语能力的提升

三、外语阅读课堂研究趋势

教育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外语教学手段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可能性,有学者(裴如意,2013)认为教师应该跟踪掌握教育技术的发展,并应用到阅读课堂教学当中,MOOC,微课等已经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在翻转课堂这一新理念新方法上,已经有学者(应机巧,2014)在英语阅读课堂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尽管其结果还不尽人意,比如感到很难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窠臼,教学设计容易陷入学案导学模式。课后也有不少听课的同行认为教学缺乏新颖的手段,虽然比传统课堂多了师生探讨问题的环节,但“导人热身,主旨归纳,话剧表演,文本探讨解疑,读后写作活动”这样的教学流程与传统模式大同小异。即便如此,这种尝试本身就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课外阅读教学论文篇(11)

Shallow talk a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the instruction of the modern text reading in the teaching

Huang Jin

【Abstract】Language reading the teaching have two pieces of inside battlefield-lesson with lesson outside,value inside lesson this lord battlefield,is count for much,but in no case can neglect lesson outside this a burst ofly.Reading outside the lesson,can expand the student's knowledge noodles,development the student's language ability,thus valid exaltation the student's language comprehensive character and ability,so to lesson outside reading of instruction is a key very is also very demand.

【Key words】Induction technical ability,Development habit,Exchanges experience,Train check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有人认为语文目的唯在作文,而读书为作文之预备……。我则语之以读书亦为目的。老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因此,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是当今赋予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任,也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的有效举措之一。

然而,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令人担忧。特别是经济条件艰苦,文化基础落后的山区农村学校,由于经济原因,学校没有图书室,家长也没购买什么课外书,且受应试教育影响,学校和家长急功近利,学生没有得到老师和父母正确的引导,因此,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也只是一纸空文。我就基础薄弱、条件艰苦的农村初中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体会。

1.立足课内阅读,传授阅读技能

在培养学生掌握阅读技能的指导上,我主要立足课堂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现代文阅读的一般理论指导,教会学生抓住各类文体的阅读规律是课内阅读指导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如阅读记叙文,就要抓住记叙的顺序,借以了解文章的条理层次,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分析描写、议论、抒情的作用,借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阅读议论文,要弄清论点,包括论点的位置,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理解论据,揭示论点与论据的内在联系,分析论证方法。

通过对各类文体阅读知识与技巧的传授,学生的阅读方向更清楚,阅读效率也相应提高,课内基础打好了,课外阅读才能事半功倍。

2.创设条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立足课内,让学生掌握阅读,特别是各种文体的阅读技能后,教师的引导,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教师要注重创造阅读的环境。每年发动学生征订报刊杂志。教师先将适宜中学生阅读的多种刊物名称同全年价格罗列出来,张贴在教室里,再鼓励大家根据自己的爱好、阅读能力和家庭经济条件订一份或几份与众不同的报刊,让大家交流阅读。

目前刊物种类繁多,良莠不齐,好书学生能从中获益,坏书却能使学生腐化堕落。所以教师要提醒和引导学生自觉抵御等低级趣味的书籍,选择品位高、质量好的课外书来阅读。让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选择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

同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教育学生在阅读时不能好高骛远,要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3.指导阅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

3.1 速读与精读相结合。速读不仅可以快速获取知识,扩大知识视野,而且可以使学生从浩瀚的资料中筛选出相关的篇目或章节,有信息检索的作用。具体做法是运用直读、跳读等方法,快速阅读,筛选出自己所需的信息。对一些重要资料一般是先速读后精读。精读就是细致读、圈点读、吟诵读、研究读。不仅要了解作品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还应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深刻哲理。引导学生产生联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有联想才有创新。平时在辅导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去设想作者写作的背景、心情等,碰到相同的知识点要学会对照和迁移,产生触发。

3.2 学会做读书笔记。把自己认为重要、有实用价值的历史典故、名言警句、新鲜的词语或生动精彩的片断等分类抄录下来。摘录时要做到少而精,还要尊重原文,不能断章取义,并在末尾注明出处。要求经过分析、归纳,用自己的话写出内容提要。并把这些填入设计好的课外阅读卡。这样,老师可以十分方便的进行教学调控,采取检查学生的卡片记载情况的方式,去了解学生的阅读情趣和阅读效率,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积累、诵读、写作等习惯。

4.开展经验交流,实施效果监督

在课外阅读中组织好经验交流也很重要。有时,学生间的相互影响所产生的作用比老师的指导作用更大,所以抓住学生有表现欲望的特点,我曾试着安排每周一节的“讲故事会”、编辑班刊、向报刊杂志社投稿等形式新颖、多样的交流活动。大部分同学都很有兴趣,或以读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经验和成果,或以写的方式来展示。我成立了班刊编辑部,指导同学们把一些写得不错的文章,经过修改并自己编辑结集编印出来,作为班级文学刊物,更好地引导大家互相交流。我把班刊中的作品向《河池日报》、《大化文艺》投稿,当第一位同学的文章以铅字出现在报纸上时,周围的同学流露出羡慕和憧憬的目光,大家对阅读更有劲头了,于是,我抓住这个契机,让阅读、写作获得成功的同学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让其余同学知道他们的成功是和课外阅读的积累分不开的。

至于阅读效果的监控,则主要建立在小组自控的基础上,把每个班级平均分成6个阅读小组,小组之间的语文实力大体相当,在小组设立一名小组长,其主要职责是配合老师对小组成员的课外阅读进行监督检查。如查看“读书笔记”和“阅读积累卡”等等,把检查情况作好记录,并及时向老师反馈检查结果。老师则是不定期地召开阅读总结会,这既是对阅读效果的一次检查,又是一次阅读指导。通过这种监督,既培养了他们的阅读习惯,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5.注重对阅读能力的训练与检查

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在这种实践活动中才能得以真正的完成,因而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基本训练。每到一定的时间,教师要对近段时间的阅读能力进行检查,这一工作,主要是通过设计试题测试的方式进行。这一内容要注意到训练量要适中,训练题要精选,教师必须精心制作或选择训练题,让学生能在阅读解答时真正消化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教师讲析时要举一反三地讲透讲深,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得到培养,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现代文阅读水平。

6.保证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所以要注意保证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平时要提高课堂效率,精讲多读,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主阅读,尽量少留书面家庭作业,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每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专门来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或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或读书竞赛活动。针对不少家长对课外阅读的误解,充分利用家长会,向学生家长宣讲课外阅读的意义、作用,以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参考文献

[1] 《语文报》(教师版)》语文报社出版,2005年度至2007年度.

[2]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