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糖尿病管理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2 17:37:18

糖尿病管理论文

糖尿病管理论文篇(1)

1.1.1确定观察点

随机抽取重庆市沙坪坝区和九龙坡区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为观察点,其中农村点(乡镇卫生院)4个,城市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以张贴、发放宣传告示的方式告知患者,志愿报名,通过临床检查,筛选管理对象。

1.1.2选择管理对象

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的18岁及以上糖尿病患者作为管理对象,排除肢体、智力、听力等有严重障碍以和严重并发症与其他疾病,以及近1年内参加过其他任何形式的糖尿病干预项目和不愿参与本次干预者。参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糖尿病综合管理项目》方案的统一要求,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分别纳入20名,合计240名。

1.2基线调查

1.2.1空腹血糖测定

采用统一配备的测量仪器(ToshibaTBA-40FR),由培训合格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检测患者空腹血糖。

1.2.2个案调查制定统一的调查表

逐项调查患者的基本信息、糖尿病防治知识、行为、自我效能等指标。

1.2.3调查术语定义

身体活动:根据卫生部疾控局的《中国成年人身体活动指南》(2011试行版),身体活动定义为由于骨骼肌收缩产生的机体能量消耗增加的活动,其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锻炼的方式、强度、时间和频率。本次干预中身体活动推荐目标:每周5次及以上、每次30min上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行为阶段改变(SO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教授Prochaska和Di-Climente在1982年开展戒烟项目中提出来的,该理论是将人们从认识到行为转变的整个过程人为划分为5个阶段,即无打算、打算、准备、行动和维持阶段,对不同阶段的人群采取针对性的干预策略,起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干预中对患者身体活动进行阶段性划分:①无打算阶段:指未意识到静坐生活方式的危害,未打算进行身体锻炼的患者;②打算阶段:指对身体锻炼的重要性有一定认识,已有打算锻炼的念头,但还没开始锻炼的患者;③准备阶段:指已经不规律地进行锻炼,但未达到推荐的身体活动量者;④行动阶段:指每周进行了至少5次、每次持续30min以上中等强度活动,并且已经坚持一段时间,但不足3个月者;⑤维持阶段:已经成功地坚持规律身体锻炼3个月以上,将锻炼视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真正体会到锻炼的益处,已经有一套适合自己的运动方案者。自我效能:指个体对自己执行某一特定活动并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的自信心。将每项自我管理效能指标设定为1~5分,分值越高表示完成事情的自信心越强。

1.3管理方法和内容

1.3.1管理方法

通过健康教育的方法,对患者开展糖尿病防治相关的宣传教育,并针对身体活动处于5个阶段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1.3.2管理内容

于2012-09/2012-11,每周对管理对象开展1次健康教育活动,连续6次,内容围绕合理膳食、科学运动、规范化药物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血糖监测及心理疏导等;特别针对5阶段人群分别发放“科学运动与糖尿病”为主题的不同程度和内容的宣传折页,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身体活动指导:①无打算阶段的患者:重点向患者宣传身体锻炼的益处,鼓励与坚持身体锻炼的患者进行交流以获得鼓励,促使患者建立身体锻炼的意识,向打算阶段迈进。②打算阶段的患者:给患者发放计步器,鼓励患者开始锻炼,帮助分析锻炼的阻碍因素和有利条件,选择合适的锻炼场所、形式和时间,社区工作人员采取每3d1次电话或短信提醒的方式督促患者启动锻炼计划。③准备阶段的患者:进一步帮助患者识别身体锻炼的阻碍因素和有利条件,继续通过每3d1次电话或短信的方式进行监督,并鼓励患者坚持记录身体锻炼情况,从而帮助患者养成规律锻炼的习惯。④行动和维持阶段的患者:鼓励患者继续坚持记录身体锻炼情况,寻求家属和朋友的长期支持,如病友结成“对子”互相督促、家属定时提醒等,同时,鼓励患者尝试一些新的锻炼项目来防止同一项目所带来的枯燥感。

1.4效果评估

在6次健康教育活动后2个月(干预中)和6个月时(干预后),再次进行个案调查、测量空腹血糖。分析干预前、中、后患者糖尿病防治知识、行为、自我效能及血糖控制率等的变化情况。其中糖尿病防治知识水平按照患者对13个相关指标的知晓情况进行划分,回答正确>10个、8~10个、<8个分别表示“优”“中”“差”;血糖控制率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标准,本研究指空腹血糖<7.0mmol/L的患者所占比例。

1.5质量控制

集中培训授课小组长及调查员,统一调查表、评估内容及方法等。此外,设立质控员,采取现场走访和电话核查的方式,一旦发现未按既定方案进行管理的患者立即排除。

1.6统计分析

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双盲录入数据。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用χ2检验和配对或成组t检验分别对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进行显著性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一般情况

共纳入管理对象240人,完成全程管理215人,有效率89.6%,农村和城市分别占32.1%和67.9%。年龄23~85岁,平均65.4±7.6岁。城市以初中文化程度者为主,占53.4%,农村以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者为主,占52.2%,两地患者文化程度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等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糖尿病防治知识、行为和自我效能的转变

2.2.1糖尿病防治知识转变

患者干预中、后期糖尿病防治知识“优、中、差”构成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中期=184.62,χ2后期=213.67,P均=0.000);干预前,城乡患者的糖尿病防治知识水平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P=0.787),干预后,城市患者显著优于农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2,P=0.030)。

2.2.2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转变

干预后,患者各项自我管理行为指标均高于干预前。其中,城市患者控制饮食和每天检查足部的比例,在干预前后与农村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每周监测血糖的比例,在干预前后均显著高于农村患者。干预后,患者处于维持和行动阶段的比例由干预前的24.65%(53/215)显著提高至干预中、后期的42.79%(92/215)和66.98%(144/215)(χ2中期=15.83,χ2后期=77.58,P均=0.000)。其中,城市患者在干预中、后期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χ2=13.82和8.65,P均=0.000);农村患者在干预中期变化无统计学意义(χ2=2.61,P=0.106),干预后期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9,P=0.000)。

2.2.3自我效能的转变

干预后,患者饮食、运动等相关的26个自我效能指标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见表4。干预前,城乡患者自我效能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p=0.467),干预后,城市患者显著优于农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4,P=0.000)。

2.3血糖控制率变化

患者血糖控制率由干预前的39.07%(84/215)提高至干预中、后期的59.07%(127/215)和61.40%(132/2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中期=17.21,χ2后期=21.43,P均=0.000)。其中,城市患者由干预前的40.41%(59/146)显著提高至干预中、后期的62.32%(91/146)和63.70%(93/1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中期=7.96,P=0.004;χ2后期=8.65,P=0.003);农村患者在干预中期由干预前的36.23%(25/69)提高至52.17%(36/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6,P=0.059),在干预后期显著提高至56.52%(39/69)(χ2=5.71,P=0.017)。

糖尿病管理论文篇(2)

2健康管理期间患者自我检测情况

2012—2013年间患者每月至少测1次空腹血糖的人数比例分别为42.00%和37.00%,每月至少测1次餐后2小时血糖的人数分别为21.00%和35.00%,每3个月测1次糖化血红蛋白的人数分别为0.00%和19.00%,1年至少测1次血糖的人数均为100.00%,1年至少测1次尿微量白蛋白的人数分别为22.00%和20.00%,见表4。健康管理期间患者疾病转归情况2012—2013年期间发生高血压的比例分别为19.94%和36.94%,发生冠心病的比例分别为2.98%和0.00%,发生脑卒中的比例分别为4.91%和19.56%,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比例分别为6.10%和11.90%,发生肾脏病变的比例分别为3.72%和0.00%,发生神经病变的比例分别为2.38%和8.89%,见表5。

3讨论与建议

3.1探索个性化健康管理,提升干预效果

一项关于糖尿病的20年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控制糖尿病患者病情的发展,健康干预最为重要。该项研究是在1986年开始实施的,研究者从11万人群中筛查出577例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了20年的队列研究,结果发现,在平均年龄46岁的577例高血糖患者中,6年后顺其自然生活的对照组有66%的人成为糖尿病,而经过科学膳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干预的人群,仅有43%的人成为糖尿病。6年的干预结束后,在20年后进行回访,对照组中有93%患糖尿病。我们此项研究也表明,干预后患者的血糖水平有了显著改善,但是仍然有一定的效果空间值得进一步探索[2-3]。因此,应该加强对健康管理团队进行规范的教育培训,提升其服务能力,逐渐向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全科医生服务能力靠拢,尤其应该遵循“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诊疗思维,注意患者生活环境、经济能力、文化观念、社会关系及职业状况等多方面影响健康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干预。

糖尿病管理论文篇(3)

选取该院在2012年8月一2014年8月社区管理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51例,女39例;年龄35-73岁,平均年龄为(56.37±2.64)岁;平均病程为(8.96±5.37)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7例,初中及髙中34例,髙中以上29例。另选该院内科门诊同期收治的9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56例,女38例;年龄34 ̄75岁,平均年龄为(57.34±3.01)岁;平均病程为(9.01±5.13)年;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8例,初中及高中35例,高中以上3丨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试行本)》中关于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餐后2h血糖&200mg/dl,空腹血糖身126mg/dl;

②患者行动方便,且不存在任何精神障碍;

③患者了解并同意该次研究。

1.3方法

所有患者均建立完整的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用药方案、血糖控制情况、饮食结构、遵医行为等。在此基础上,两组患以下。对照组:对患者实施内科门诊常规治疗,叮嘱患者定期复查,对其血糖情况进行监测,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用药。观察组:对患者实施社区管理。具体的管理方法如下:

①主动随访。由社区服务站医生主动随访患者,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饮食干预,并且选择恰当的运动疗法予以指导’改善患者的呼吸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从而有效、长期地控制患者的血糖;

②健康宣教。在社区开展2型糖尿病的知识讲座,给予用药指导,并且介绍药物的适应症、作用机理和注意事项等,加深患者对2型糖尿病的理解;

③调辇治疗方案,定期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监测,然后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并且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予以对症治疗;

④心理干预,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由专门的心理咨询师上门服务,对患者的负面情绪和不良心理反应予以疏导,指导其及时将心中的不良情绪宣泄出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

1.4观察指标

①治疗1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等;

②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5统计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庆±4表示,采用f检验,对比以尸<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指标情况比较

经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FPG、2hPG、HbAlc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述三项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各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C0.05)。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经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90例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7.78%,对照组为25.53%,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

3讨论

2型糖尿病是内分泌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如病情严重,甚至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K]。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该病的发生除了遗传因素外,与患者自身的生活方式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临床治疗中,一方面需要采用药物治疗,另一方面还需要注重“饮食、运动、健康教育”等综合管理措施。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很难彻底治愈,治疗的关键环节在于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从而大大改善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6,0在该组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内科门诊予以治疗,患者定期复诊,医生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监测,然后对治疗方案予以调整。正常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大多数时间是在家庭、社区中度过。因此,从这一实际情况出发,观察组患者采用社区管理方法予以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

①主动随访。社区医生主动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然后利于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同时又能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避免患者随[意增减药物等,可以提升、冶疗效果。

②健康教育。据相关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差,其中很大原因在于对疾病认识较少。因此,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健康宣教,让患者了解2行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比如治疗方案、用药方法等,确保用药的准确性。

糖尿病管理论文篇(4)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式,试验组患者采用社区干预措施,具体包括:

①饮食指导。患者应少食多餐,禁止暴饮暴食,多食五谷杂粮,少食淀粉含量高、糖分高的瓜果类食物,日常生活中适量运动,合理控制体重。

②运动指导。给予患者运动方面的指导,指导患者多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行、散步等,不做剧烈运动。日常生活中通过适量运动减轻体重。

③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养成良#的饮食习惯,教导患者正确进行血糖监测,通过宣传单页、报纸等对患者实施糖尿病疾病的教育,鼓励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多参与社区举办的健康知识讲座,以提高自身及患者对糖尿病的防治知识储备量。

④心理指导。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治疗周期长,患者易出现焦虑、烦躁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患者指导,通过语言辅导以及列举成功病例等开导患者,降低疾病治疗期间的消极因素,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使患者积极面对疾病,耐心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及时协助患者调节自身情绪’必要时可及时就医。通过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防止患者出现代谢紊乱情况,并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帮助病情好转。

⑤开展健康体检。对该社区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汇总并建立健康档案,社区卫生机构每年为糖尿病患者实施1次体检,体检内容包括血压、体温、脉搏、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等;社区卫生机构每年定期组织巡诊,对纳入档案管理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面对面的随访,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用药措施以及生活指导等,并及时记录患者病情,将记录表归档。

⑥实施双向就诊。社区管理过程中若发现糖尿病高危患者,应及时转到上一级医疗机构确诊;上级医疗机构将控制效果较好或巳康复的患者转到社区卫生机构中,反馈患者的基本信息,方便社区对患者进行管理,及时将患者纳入健康管理服务中。

1.2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情况。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床表示,用f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但试验组患者的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糖尿病管理论文篇(5)

2011年1月~2013年3月,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访的2型糖尿病患者244例,其中男128例,女116例,年龄38~74岁,平均年龄44.28岁。全部患者符合1999年WHO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9.24±2.14)mmol/L,餐后2h血糖(14.08±1.78)mmol/L。

1.2监测指标

治疗1年后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情况。

1.3管理方法

1.3.1健康教育

要叮嘱患者改善不良生活习惯,合理饮食、戒烟、限制饮酒、加强身体锻炼。指导患者要定期到医院监测血糖、血脂、血压、眼底和体重等情况。教予其正确的血糖测量方式和良好的血糖值。使患者掌握糖尿病的相关知识,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1.3.2药物治疗

指导患者正确、合理的用药,勿机械用药。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患者要告知患者一个部位不能多次重复注射,应交替使用,防止脂肪萎缩和硬结的发生;对于行口服降糖药的患者,要嘱其用药时间和进餐时间的配合,要注意剂量的准确应用,如发生低血糖可口服糖水。

1.3.3血糖的监测

加强患者血糖的监测。对于有条件的患者嘱其每周行1次血糖和尿糖监测,病情稳定后可每月检测1次,掌握好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以期能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维持患者正常的血糖水平,这样才能延缓病情的发展,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1.3.4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在本社区随访的患者中老年患者占有较大比重,针对这一特点,合理应用治疗糖尿病和其他基础疾病的药物,尽量避免药物不良反应,制定个性化的

2型糖尿病的社区管理

药物、饮食和运动方案,使其与患者个体特征相符。要使患者有正确的疾病治疗观,使其能够接受规范化的治疗方案,约束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1.3.5运动疗法

2型糖尿病与肥胖、缺少运动相关。运动可加速脂肪的分解,加强脂肪细胞中酶的活性,使得血脂降低,体重减轻。对于2型糖尿病,运动还可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加强血糖的消耗,使得血糖降低。要使患者知晓运动疗法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应循序渐进、长此以往、持之以恒。要根据不同的患者和不同的病情制定不同的运动方案,嘱其勿空腹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1年的积极管理,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7.22±1.18)mmol/L、(9.27±1.32)mmol/L,与在社区管理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糖尿病管理论文篇(6)

糖尿病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熊学勤,罗碧霞,郑晓玲.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西部医学,2013,25(7):1095-1097.

[2]常利侠.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探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3):174-177.

[3]李惠.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护理论著,2014,33(22):143-144.

[4]薛艳艳.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30):6798-6799.

[5]王海莲.糖尿病护理小组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效果探析[J].大家健康,2011,5(6):47-49.

[6]程俊玲,陈俊瑜.糖尿病护理小组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J].吉林医学,2013,34(17):3482.

[7]李玲,段春梅,张敏.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2):30-31.

[8]李旭亚,杨萍,周丹.糖尿病护理门诊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3):421-422.

[9]邱翠琼,吴秀燕,张广清.糖尿病护理小组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和效果[J].中国医院管理,2008,2(3):58.

糖尿病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熊学勤,罗碧霞,郑晓玲,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西部医学,2013,25(7):1095-1097.

[2]徐勤容,陈育群,吴丽琴,等.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27-29.

[3]黄庆娟,韦翠英,王菊廷,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实施方法和效果分析[J].广西医学,2012,34(8):1096-1097.

[4]张亚玲.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1):231-232.

[5]李惠.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2):143-143,145.

[6]李霞.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95-96.

[7]白羊,章永垒,黄奋飞,等.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6):105-108.

[8]薛艳艳.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30):6798-6799.

[9]朱丽.探讨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15):48.

[10]程俊玲,陈俊瑜.糖尿病护理小组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J].吉林医学,2013,34(17):3482-3483.

[11]李德霞,赵淑坤,吕英华,等.糖尿病护理团队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974-976.

糖尿病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1]李艳芳.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北方药学,2014,1(2):150-151.

[2]邱翠琼,吴秀燕,张广清.糖尿病护理小组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和效果[J].中国医院管理,2008,2(3):58.

[3]杨健英,潘亚雯.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2,11(22):5197-5198.

[4]白昆霞,潘桂琼,谭丽君,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开展专科护理服务实践与效果[J].现代医院,2013,2(4):94-97.

糖尿病管理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619-01

农村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糖尿病的增长率已经远远超过城市〔1〕,但其糖尿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等均低于城市,而健康教育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农村糖尿病患者的疾病控制〔2〕。目前,乡村医生专业知识缺乏, 指导不合理, 以至延误病情或引入误区〔3〕。为提高我县医务人员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和健康教育水平,2013年1月我县医务人员参加了由市护理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用糖尿病护理小组工作模式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糖尿病知识、教育技巧和管理模式进行培训,通过学习培训提高了我县医务人员糖尿病教育管理水平和技能,并能运用我县糖尿病教育工作中,现将在我县开展糖尿病教育工作情况汇报一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平乐县3个镇的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152人,其中男性74例、女性78例;年龄45-72岁,平均(56.42+11.33)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上47例、小学76例、文盲29例,纳入标准:符合1999年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葡萄糖负荷2h或随机血糖≥11、1mmol/L,排除患有严重无严重精神疾患和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由培训后的医务人员设置糖尿病知识教育课程,在3个镇卫生院的配合下,举办糖尿病知识学习班,每周一次、每次约30人、7次授课为一期,采取游戏、卡片、视频、角色扮演形式,进行系统的糖尿病知识教育,教育的内容:认识糖尿病,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的治疗与预防,糖尿病饮食、运动、用药、自我管理知识、胰岛素注射技术、低血糖的预防与自救、足部护理的知识及生病时的自我管理等;具体方法:胰岛素注射技术,采用胰岛素笔、胰岛素注射器进行现场模拟操作指导;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预防知识,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体验后,讲述慢性并发症知识的预防;低血糖的知识掌握用自制跳棋与卡片和预防低血糖的食物;对糖尿病饮食知识,采用食物拼图的形式进行教学,把糖尿病运动操运用到糖尿病运动指导中。围绕糖尿病知识教育课程进行循环教学,糖尿病患者根据自己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可重复学习,直至掌握糖尿病知识及相关技能为止。

1.3 评价指标:观察接受糖尿病知识培训后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血压指标的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

3 讨论

糖尿病健康教育使患者提高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治疗的依从性,达到消除症状或延缓并发症的出现[4]。

3.1有效的糖尿病教育能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

糖尿病教育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农村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的教育及操作技能的指导,患者认识了糖尿病,认识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害和掌握预防的方法,能自觉的执行医生医嘱,按时、规律、坚持服药,和正确的胰岛素注射及按时做好相关指标的监测。与徐天英[5]做的糖尿病教育改善农村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效果一致。

3.2有效的糖尿病教育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

糖尿病病人的自我效能与健康教育密切相关,自我效能指人们为成功地实施和完成某种行为目标或者应付某种困难情境的能力的一种信念[6],规范有效的糖尿病知识教育指导,使患者正确的掌握糖尿病饮食、运动知识,低血糖时如何正确的自救及足部的自我护理知识,从表中可以看到接受教育后患者的生化指标改善情况,说明有效的糖尿病教育提高了农村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技能,提高了自我管理效能。

糖尿病是终身疾病,在糖尿病的治疗上需要进行终身治疗,如何让农村糖尿病患者做好终身并把它作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我们下一步需要探讨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YangW,LuJ,WengJ,et al. Prevalenceof diabetes amongmen andwomeninChina[J].NEngl J Med,2010,362( 12) : 1090-1101

[2] 孙华. 强化式健康教育在农村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3,11(7):108-109.

[3] 朱秀真, 王爱英. 农村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29):7224-7225.

[4] 李金梅.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重要性[J].实用医技杂志,2012,19( 9) :987.

[5] 徐天英. 糖尿病教育对农村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115-116

[6] 边苗苗,牟利宁.自我效能理论与糖尿病健康教理论的联系及应用进展[J].护理研究,2012,26(9):2312-2314

糖尿病管理论文篇(8)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10(a)-0177-03

据报道,2010年研究人员对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分析,我国>20岁人群的糖尿病发生率>9.51%,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危害已成为当今社会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也已成为糖尿病防治的基本内容[2]。自我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患者有效的自我管理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血压、体重减轻,从而减轻或阻止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3]。本研究主要通过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构建主要以患者为中心、社区为基础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新体系,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 社区糖尿病患者的主体

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站来说,主要针对社区中的疾病患者,以老年糖尿病患者最为多见。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空巢老年患者的比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根据相关报道,自2000年开始,大约4个老年家庭中会有1个空巢家庭[4-6],伴随独生子女的父母逐渐步入老龄化,空巢家庭会逐步成为我国老年家庭的主要形式[7]。

2 糖尿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程度

随着糖尿病发生率的逐年升高,其已经成为全球流行性的疾病。有资料显示,到2005年,全球糖尿病疾病的患病人数将>3亿[8]。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脂质代谢异常、高血压等心血管危险因子,主要会引起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肾功能损伤等并发症,不仅给患者家庭带来经济负担,也影响了患者以后的生活质量。

3 自我管理能力的意义及发展

3.1 社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必要性

文献中报道,糖尿病主要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多会伴随到死亡的那一刻[9]。临床上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主要是为了纠正机体代谢紊乱,控制血糖值,消除糖尿病的临床表现症状。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均应该按照医师医嘱服用有关糖尿病药物或注射胰岛素,另外,平时生活中饮食的调节、规律的生活习惯、适量的运动等也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血糖值[10]。对于社区中空巢糖尿病老年患者,在出院后因为脱离了护理人员的有效看护,自我管理能力欠缺,患者的身心等难以调节到最佳状态,对进一步治疗带来了一定影响。因此,如果社区中的糖尿病患者均能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会对病情发展起有效的减缓作用,预防更多并发症的出现。

3.2 自我管理的意义

自我管理方法主要来源于心理行为治疗的领域[11],心理学专家在社会实践中逐步认识到患者在行为改变、促进患者健康方面的有效性,逐步提出了在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协助下,个人承担某些预防性或治疗性的卫生保健活动[12-13]。社区中通过对自我管理健康教育的宣讲,提高患者对健康生活的自信心,通过掌握健康生活所需的知识及简单的技能,依靠自己的能力逐步解决不良生活方式所带来的身体变化或情绪问题。

3.3 自我管理能力的意义

自我管理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管理能力。自我能力主要表现为个体对自己执行一个特定的行为同时达到预期结果能力的自信心[14]。有调查结果表明,>70.10%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低下,自我管理水平与自我效能呈显著的相关性[15]。自我管理主要通过患者对生活态度的变化、行为目标和动机、思维模式的处事方式,对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产生有效的影响。

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可以有效地改善代谢的指标。积极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对血糖、血压及血脂水平的重视程度。以自我效能理论作为指导的教育模式,不仅可以提升患者的信念,也坚定患者自我管理的长久性,最终实现各项代谢指标的控制水平。

3.4 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现状

有相关资料显示,贾芸等[16]在2004年上海地区,对社区中>200例门诊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自我管理量表问卷调查分析,主要由研究者自行设计,经过多位专家的评定,信度值>0.85。问卷的调查内容主要有饮食管理、药物管理、血糖监测、运动管理、低血糖管理等。研究报告结果表明,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能力较低。因此,有必要尽早开展自我管理的教育,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意识到对自身疾病进行管理的责任,提高治疗效果。

美国斯坦福大学患者教育研究中心Lorig等[17]的研究表明,自我管理主要强调的是以患者自己关注的问题作为导向,医患双方首先需要对最关心的健康问题以及关键信息充分重视,然后采用自我管理能力去解决需要改善的问题。其中,自我管理的理论基础主要由社会认知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社会认知理论主要由心理学家Bandura[18]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中心,通过调查研究于1986年提出。理论中主要认为自我管理能力是通过认知、行为和环境3个变量不断相互作用,使患者的行为、个体心理、生理状况等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状态之中。

北京大学护理学院以在北京地区某社区住院的患者为基础,对患者采用问卷调查,其中包括一般资料问卷调查,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以及医学应对方式问卷,结果表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为70.24分,患者的年龄、有无并发症和吸烟史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19]。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依然处于中等能力水平,护理人员应该时时注意评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水平,提出有效的改善方式,正确对待疾病,减少消极面对的态度,以促进患者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能力[20]。

4 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目前存在的问题

4.1 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

糖尿病由于疾病表现的复杂性,病情多反复发作,并发症常常伴随着疾病的变化,上述原因多会导致患者心理负担加重[21]。研究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中具有焦虑表现的比例占14.0%,抑郁患者比例为25.50%,两种情绪并存的患者比例达8.0%[22],因此,患有该疾病的患者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4.2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差

由于社区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比例占据多数,尤其是空巢老人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老年患者由于知识限制,对于疾病的了解程度不深刻,北京大学的研究学者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仍然处于中低水平,其中对于饮食管理以及药物管理相对较高,但是对于监测血糖变化的患者认知能力较差[3]。

5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的建议及相应的对策

5.1 提高社区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

在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过程中,护理人员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室中糖尿病护理人员,应该提高对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通过查阅书籍,或邀请上级医院的有关医生及专业性较强的护理人员来社区进行知识专题讲座[23];另外,可以挑选专业素质较好的护士外出进行短期知识及技能培训,不断更新新知识、完善自我。

5.2 重视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干预

多数糖尿病患者伴随焦虑、抑郁情绪,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动态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掌握患者情绪的波动[24],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安慰、鼓励疏导患者,使患者放下焦虑、抑郁的心理包袱,使其对自我管理有学习的兴趣。

5.3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的宣教

自我管理教育已成为治疗糖尿病患者过程中重要的教育方式。传统糖尿病教育干预仅局限于将有关的糖尿病知识以讲座形式传授给患者。目前有针对性的干预则重点针对不同的个体,进行差异传授,与患者进行面对面、全面、详尽的循环性宣传。不断对患者进行随访及更新教育内容,以保证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以达到患者对疾病进行有效的控制为目标。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多数条件下需要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掌握相关管理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在社区中有效开展糖尿病疾病的自我管理,可以确保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以及生活质量的改善。定期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能力,从而可以控制疾病的深入发展,延缓并发症发生,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刘小丽,王文娟.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2):212-214.

[2] 石莲桂,吴艳平,张丽芳.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积极度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25(5):10-12.

[3] Yang SH,Dou KF,Song WJ,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l J Med,2010,362(25):2425-2426.

[4] 王艳坤.直面空巢家庭,关注空巢老人[J].决策探索,2006,1(2):81-82.

[5] 周成超,楚洁,徐凌中.重新审视21世纪初期我国城市健康问题[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27(5):19-21.

[6] 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与社会科技统计司.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7] 李德明,陈天勇,李贵芸.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3,23(7):405-407.

[8] 孙胜男,赵维纲,董颖越,等.糖尿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29-232.

[9] 汪星,张建风,李志菊,等.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调查[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12,12(7):52-55.

[10] 初玲华.糖尿病自我管理干预式教育的效果评价[J].大理学院学报,2004,1(1):44-46.

[11] 李波.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的方法[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08,5(1):61-62.

[12] Holroyd KA,Creer TL.Self-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Handbook of clinical interventions and research[M].Orlando:Academic Press,1986:1-10.

[13] 傅东波,傅华.慢性病自我管理[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2,10(4):93-95.

[14] 姜莉,王桂芳,李继红.程序化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09,5(1):64-65.

[15] 李凌凌.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研究进展[J].社区卫生保健,2011,10(6):419-421.

[16] 贾芸,王君俏,刘伟.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护理杂志,2005,22(7):21-23.

[17] Lorig KR,Holman H.Self-management education:history, definition, outcomes and mechanisms[J].Ann Behav Med,2003,26(1):1-7.

[18] Bandura A.Social cognirive theory:an anentic perspective[J].Annu Rev Psychol,2001,1(1):1-26.

[19] 万巧琴,王群,尚步梅.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J].护理杂志,2008,1(1):18-23.

[20] 林风云,李淑莲.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教育方法及效果评价[J].家庭护士,2008,8(7):1-3.

[21] 蒋东海.自我管理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0):131-133.

[22] 李善兰.认知心理干预对社区糖尿病临床效果的影响[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4(1):472-474.

糖尿病管理论文篇(9)

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高达1.14亿,全世界每三到四个糖尿病患者就有一位来自中国,每年约有1/3的患者由于缺乏家庭支持、没有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及管理控制手段,而未能有效地遵从医嘱而导致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发生。这就要求糖尿病患者持续终身治疗,才能良好控制血糖。而通过非药物治疗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战胜疾病的良好情绪信心提高就医服药的依从性,对平稳控制血糖起重要作用,这样可大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生命质量。本文对糖尿病家庭支持及自我管理研究情况进行综合论述,旨在为糖尿病的临床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1.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支持

1.1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的重要性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目前无法根治。其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不可能时时刻刻都陪在患者身边,很多事情还是需要借助患者家庭的帮助来完成。糖尿病患者大部分时间都与家人生活在一起,家人对其疾病的理解、支持、配合、协助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家庭成员间相互爱护,相互支持,彼此间情感沟通以及共同承担对生活事件和压力的能力。家庭是患者居住的生活环境,是生命发展的重要平台,而来自家庭支持原本就是社会支持中的一个构成因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互助的成员关系是提升糖尿病患者生活水平及质量的必要前提与基础,家庭作为社会环境的基本网络,通过提供支持和信息反馈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缓解精神压力,从而实现改善生活质量的根本目的。

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明确指出,治疗糖尿病应该在管理血糖基础上持续提升患者生活水平,并且认为糖尿病健康教育、体育锻炼、饮食治疗、自我监测、药物治疗是控制血糖的良好措施,而这五个因素都需要借以良好的家庭支持氛围来实现。有研究实验证实家庭支持会对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等多项指标存在积极促进作用,家庭支持程度越高,家属及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掌握程度也越好,就能够保持积极乐观心态面对疾病,并且自觉形成自我管理行为,从而获得良好的遵医治疗的依从性。

1.2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的具体方式

调查发现如果家庭成员没有意识到控制血糖水平的重要性,或者没有掌握良好的协调配合手段,那么很可能会对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管理产生的消极影响。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或多或少有心理压力,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鼓励、陪伴及引导树立健康积极向上的战胜疾病的心态。糖尿病的家庭支持贯穿在整个糖病治疗的过程中。首先是饮食控制方面,通过家庭家庭成员支持管理的参考能够,逐渐改变以往不合理的膳食习惯。家人可以对患者实际饮食情况进行监督,或者帮助其制定、实行科学的饮食计划。最终达到理想的饮食管理效果,患者通过饮食的控制,血糖控制水平会得到同步提高。

其次,是药物的使用。家庭成员的督促和支持,提醒指导患者严格遵照医生要求定时定量服用药物、使用胰岛素。有研究表明,家人的关心、督促和支持可以促使患者养成良好的自我行为习惯,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从现阶段来看,很多家庭成员对糖尿病患者的支持主要体现在饮食控制、药物服用方面,说明大部分家庭都已经认识到了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对糖尿病血糖控制的重要性。但是,在血糖监测、心理情感安慰等方面的支持是比较薄弱,很多家庭忽略了患者在心理上安慰支持的需求。而在血糖监测方面甚至有错误的认为,只要身体不出现任何不适症状、饮食等正常,就可以不必监测血糖。因此,血糖监测、心理情感安慰等方面因素,也应该成为未来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强调的核心和重点。

最后是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健康教育是糖尿病综合治疗方案的基本构成之一,被公认是该疾病治疗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糖尿病患者家属是健康教育的重要对象,其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态度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掌握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治疗原则、控制方案等的科学家庭健康教育体系,可以促进患者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使各项措施(如合理饮食、坚持运动、正确服药、自我监测和定期复查等)保证落实到位。从而减少并发症或者延缓并发症,而提高生活质量。

2.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

2.1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糖尿病需要长时间接受治疗,患者很容易出现烦躁、焦虑、悲观、失望、抑郁等负面心态。这些消极情绪状态会对血糖的管理及病情转归并发症的控制有一定影响。虽然通过陪伴、引导等的家庭支持方式,能适当消除这些不良心理情绪。但仅仅这样还不够,需要患者的自我管理。有报道显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抑郁焦虑水平之间存在负相关联系,说明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让糖尿病患者保持健康心态,积极构建科学的自我管理体系,即使出现一些不良情绪也能够得到及时改善。由此可知,做好自我管理工作是糖尿病患者获得理想临床控制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此外,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通过科学的教育管理手段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是一种具有可行性、有效性的措施。美国糖尿病协会指出:自我管理教育是糖尿病患者开展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的基本条件,而在美国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国家标准中,提出没有统一标准的“最佳管理教育方案”或“最佳管理教育方法”。目前我国也逐渐开展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教育的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的数量、研究力度等都有了明显提升,并取得一定成效,为国内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具体方式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教育内容:一般主要包含心理学策略、知识掌握、技能训练、实践应用。其中心理学策略是知识掌握、技能训练、实践应用三个环节的基础,患者只有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并且掌握适宜的心理调节手段,才能积极排除负面情绪的干扰,进而开展有效的学习。知识教育内容包括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发展过程、临床症状、并发症、合并症等,充分了解整个疾病的循序渐进环节;健康饮食原则、饮食管理具体措施;高、低血糖的预防要求及规范处理手段;降血糖药物的服用原则及胰岛素的使用注射方法等。护理技能训练内容包括运动疗法、血糖监测方法、胰岛素注射部位的选择和注射方法、足部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在教育内容的设计中,不仅有知识培训,而且对技能进行实践,可以有效促进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转变。另外,还有研究显示体重控制、合理膳食、监测血糖、运动疗法、药物选择、足部护理、管理行为目标、行动计划制订、放松技巧、情绪调节、问题解决技巧等,都应该纳入糖尿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中。总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教育模式并没有统一的定论,在落实这些方面工作时,应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确保疾病的各项影响因素能够得到合理的控制,才能为实现预期治疗目标提供支持。

3.结束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家庭支持氛围及合理的自我管理是治疗控制管理糖尿病,避免或延缓并发症发生的重要的科学手段之一。同时,也是我国临床需要积极宣传推广的慢性病管理的有效管理措施。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支持及自我管理是一项较为新型的研究领域,涉及范围、内容都比较广泛,患者所生存的环境、家庭成员、社会关系、心理水平、自身行为等都属于研究范畴。因此,在未来工作过程中,仍然需要投入大量精力、人力、物力,探讨最佳的家庭支持氛围和合理的自我管理科学模式。将最大限度地治疗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所带来的种种危害,提高公民的健康水平和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宇兰,王群.糖尿病病人家庭支持与自我管理相关性调查[J].护理研究,2009,20:1807-1809.

[2]鄢奇英,和倚帆,张燕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支持与自我管理相关性[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0,01:70.

[3]张立群.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与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0,04:60.

[4]王群.110例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与自我管理行为的调查与分析[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9届全国糖尿病护理学术交流会议、第9届全国血液净化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中华护理学会:,2011:6.

[5]贺洪梅,张爱荣,李晓燕,关志涯.老年糖尿病患者家庭支持与生活质量因素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06,10:787-788.

[6]刘小丽,王文绢.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02:212-214.

[7]刘凤梅.家庭支持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8,10:15-17.

[8]全金玉.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3.

[9]李菁,李峥,MarieNolan,赵维纲,董颖越.影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4,02:207-211.

[10]王玉静,汪凤兰,邢凤梅,张小丽,张盼.456例农村Ⅱ型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06:796-798.

[11]叶丹,鲁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研究进展[J].农垦医学,2011,03:278-280.

[12]檀平,董建群.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04:435-439.

[13]林启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研究新进展[J].内科,2012,04:411-413.

[14]马爱霞.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08.

[15]杨金霞.健康教育干预结合家庭支持在糖尿病随访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02:158-160.

[16]何叶,王俊星,何伟明,李爱平,绳宇.同伴支持对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3,01:49-51.

糖尿病管理论文篇(10)

Abstract: The prevalence rates continue to rise at present in the senile diabetes, health manage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of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recent years, the related reports in the literature about the elderly diabetes health management review, do the following.

Keywords: diabetes in the elderly; health management; progress

糖尿病是以胰岛素分泌或者作用出现缺陷引起一系列的血浆葡萄糖水平变化的疾病。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形势的日益严峻,老年糖尿病已经成为了严重威胁我国人群健康的重要社会问题。加强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构建长效管理机制成为了控制和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措施[1]。笔者仅对近年来老年糖尿病健康管理的相关报道进行总结,旨在掌握我国老年糖尿病健康管理情况,为下一步健康管理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1 我国老年糖尿病的基本状况

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近年来,老年糖尿病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糖尿病并发症发病率也随之升高。国外报告,65岁以上人群的2型糖尿病和糖耐量减低(IGT)的患病率为10%~20%。由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等机构于2010年合作开展的中国慢病监测暨糖尿病专题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6%,60C69岁与70岁以上分别达到23%和25%。有趣的是,60岁以上成人糖尿病的知晓率约为40%[2]。糖尿病已经成为我国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

2 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老年糖尿病是指患者年龄?60岁的糖尿病,主要特点为:(1)以2型糖尿病为主,起病缓慢,病情较轻且症状隐匿,多由常规体检或因其他疾病检查血糖或尿糖时发现;(2)患者体形多肥胖;(3)非应激情况下较少发生酮症酸中毒;(4)血浆胰岛素水平大部分正常,有的稍低或偏高;(5)治疗上不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有的只需饮食控制或仅用口服降糖药即可得到满意效果;(6)出现并发症较晚,发展较慢;(7)因为老年人对低血糖耐受性差,血糖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可略宽于一般人,特别是对年龄大于80岁的高龄老人。探讨老年糖尿病的健康管理必须围绕其临床特点实施。

3 老年糖尿病健康管理的重要性

伴随着疾病谱及死因谱的转变,在糖尿病患病率不断攀升,医疗花费不断上涨的情况下,有效预防发病、健康管理成为了我国降低老年糖尿病患病率、死亡率、致残率的重要举措。老年糖尿病健康管理是一种以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其非常重视“防”与“治”的有机融合,同时还可结合营养保健、基础医学、环境医学、康复医学等多方面知识来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健康[3]。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意识、实施糖尿病健康管理措施,在保持老年患者生理和心理健康及延缓并发症的出现,最终提高患者生命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 老年糖尿病健康管理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相较于国外来说,我国老年糖尿病健康管理,无论是技术还是理论研究上起步都相对较晚。我国的健康管理机构主要以体检中心为主,他们将更多的重心放到了疾病危险因素的控制上,这一现状与我们推行的健康管理还有着非常大差距,且多存在服务形式单一、盲目照搬西方国家健康管理模式和经验,未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运营模式和服务系统。与此同时,在一部分医院也在积极开展老年糖尿病健康管理,例如,广东省中医院提出了“治末病”中心,其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管理,但仍然未打破服务形式单一的问题。有研究者认为糖尿病健康管理是当前社会发展,医疗进步的必然趋势,并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制定健康管理评价标准和评估手段,并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结合,来改善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形式单一等问题。

5 老年糖尿病健康管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伴随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快速发展,以社区为中心的老年糖尿病健康管理体系也在日渐完善。以家庭社区健康医疗管理为主导,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对老年糖尿病健康管理水平尤为重要。目前,我国老年糖尿病健康管理主要途径有门诊、电话、上门服务等,并通过健康教育、运动疗法、药物治疗、饮食控制以及血糖监测等为主要措施的管理方式,还有一部分社区中心,为提高健康管理有效性和持久性,还专门构建了信息管理平台,用于对患者病情进行动态监测。

近年来,浙江省邵逸夫医院以及香港玛丽医院等均是较早开展老年糖尿病健康管理的医院,其中香港玛丽医院为此还专门设立了糖尿病服务中心,由各个科室的医生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健康教育、专家会诊和并发症筛查等服务。并通过对患者饮食习惯、体重指数和运动习惯等评估病情程度,并为其拟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来实现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疾病管理[4]。浙江省邵逸夫医院通过学习美国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经验,积极开展糖尿病团队式管理,还特别邀请了一位外籍专家担任健康管理的顾问,对团队服务提供专业的监督和指导。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主要采取评估-干预-再评估-再干预的模式来开展,通过对患者运动、饮食、心理以及用药等各方面来给予全方位的指导[5]。

随着新医疗改革制度的提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我国最基层的医疗服务机构,担负起了健康守门人的重要职责,且提出的健康管理范围也得到了扩大,不仅需要包括老年糖尿病患者,同时还包括亚健康人群和健康人群,通过对人群疾病的检测、健康教育与跟踪随访等,确保健康管理得到有效落实,并进一步促进社会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的逐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李海燕.老年糖尿病的健康指导及效果评价[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2):186-187.

[2] Xu Y,Wang L,He Jetal.;2010 China Noncommunicable Disease Surveillance Group.Prevalence and control of diabetes in Chinese adults.JAMA.2013;310:948C959.

糖尿病管理论文篇(11)

The effects of DIMS in Diabetes Mellitus Tracking and Clinical Controling

【Abstract】Objective: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MS in diabetes mellitus (DM) controlling. Methods: Founding and using DIMS in order to establish consummate data warehouse and tracking system, to supervise the clinic result effectively, therefore to prevent and cure the chronic syndrome of DM. Result: DIMS shows the long-term changes of the clinic result of DM patients with multiform dynamically, which can remind the doctors the happening of chronic syndrome and achieve the supervision of individual treatment.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DIMS in diabetic care is the effective means, which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uniform scheme for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follow-up for the patients. DIMS is a good choice to decrease and postpone the chronic syndrome of DM patients.

【Keyword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diabetes, tracking

【中图分类号】R2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1-0154-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病率不断增加,目前,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5亿,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超过4000万,居世界第二位。长时间的良好血糖控制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及延长并发症出现的时间。糖尿病患者管理混乱、信息缺失,随访不到位是造成目前诊疗质量、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1~2],而要想使糖尿病患者做到长期良好的血糖控制,完善的管理系统及随访制度的建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 DIMS需求及设计方法

1.1 DIMS系统需求分析:DIMS管理系统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患者基本信息登记、数据资料分类管理、诊断信息的记录及添加时间、治疗情况的变化、各种数据、诊断及治疗的筛选及结果处理、随访时间的确立及随访资料的收集。根据不同需求对各种数据进行自定义提取及统计学处理,以获取科研信息。

1.2 DIMS系统管理方案设计。DIMS系统是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管理、糖尿病专病资料管理、系统管理、数据管理、诊断管理、治疗管理及科研信息分析等为一体的糖尿病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基本管理、科研管理及系统管理三大模块组成。

1.2.1网络结构:该系统包括管理系统、科研统计系统、系统设置三个部分。

1.2.2 主要模块结构及功能特点:

1.2.2.1 DIMS系统登入:管理员凭用户名及密码进入系统。

1.2.2.2 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院号、文化程度、既往疾病及疾病治疗情况、个人史、家族遗传史。见截图1

1.2.2.3 体格检查数据:与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有关的体格检数据:包括血压、身高、体重指数、心率、双下肢浮肿情况及双下肢足背动脉搏动、神经系统检查等数据的建立。

1.2.2.4 检验数据:与糖尿病及及慢性并发症有关的检验数据查数据验数据:包括血尿常规、肝功、肾功、血脂、尿ALB/Cr、HBA1c、(0h、1h、2h、3h)血糖、(0h、1h、2h、3h)胰岛素。

1.2.2.5 辅助检查数据:与糖尿病及慢性并发症有关的辅助检查数据:包括腹部彩超,颈动脉及双下肢动脉彩超、心电图、脑CT、眼科眼底检查情况。

1.2.2.6 诊断数据:患者不同时间的诊断情况。

1.2.2.7 治疗数据:疾病不同阶段的不同治疗方案,药物种类及剂量。

1.2.2.8 科研统计:设计了科研综合统计和家族史统计两大功能。从临床生化指标及各并发症等特殊检查及患者部分基本信息等条件变量,有选择性的进行检索,并进行统计处理。

1.3 系统设置:可进行管理员密码修改、复诊提醒、新增网络用户。根据复诊提醒及时与患者进行联系,建立完善的随诊体系。

2 结果

2.1 DIMS系统功能。DIMS系统采用中文全称下拉式菜单式选择方式输入,详细描述糖尿病患者基本信息、临床数据、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信息及治疗信息的动态演变,详细描述了糖尿病患病、发展、诊断、治疗及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使管理人员更加直观、简便、准确地选择或录入。诊断模块的人性化和格式化设计、动态图表显示、提醒功能使医师一目了然,详细了解患者以往病情控制情况,为制定诊疗或干预策略以及个体病情监控起到了决定作用,使患者无论何时,就诊于哪位医生都可以享受系统性、连续性、个体化治疗。DIMS系统的科研统计系统为临床医生进行了较好的筛选,使统计更易进行,资料更完善、准确。

2.2 动态监控效果。通过动态演变情况的描述,使患者直观的了解自己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出个体化治疗方案。

2.3 患者病情得到更好的管理。通过DIMS系统的数据管理,我们可以及时了解患者各项指标,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肝肾功等的监测情况。通过提醒,尤其对老年健忘患者,督促患者进行定期检查及调整治疗方案。

2.4 科研水平提高。通过该系统的建立,我们可以掌握多数患者的信息资料,通过对不同糖代谢相关指标、慢性并发症及治疗等检索,进行数据分析,总结临床经验,提高论文数据的可靠性。通过对糖尿病患者数据的收集,为糖尿病流行病学的研究提供依据。

3 讨论

目前,国际内分泌界已越来越重视对糖尿病患者的强化管理,已有研究[ 3~5]显示,强化管理与一般管理相比,前者更有利于患者血糖的良好控制和慢性病发症的有效预防。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逐渐渗透到医学的各个领域。国外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及研究中更多利用计算机来实现,如糖尿病患者的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SM)。

糖尿病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治疗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行为改变在糖尿病代谢控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建立糖尿病数据库,对院外糖尿病患者进行长期跟踪、随访式管理,督促糖尿病患者的行为改变,使患者体会到改变所带来的益处,从而获得长期、甚至终生的行为改变。

DIMS系统建立可以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Bonds等[ 6]提出在干预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过程中,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提高,可减少在教育过程中的医患冲突。建立糖尿病患者管理数据库,对患者进行长期跟踪、随访管理,建立医患双方为里一个共同目标而长期合作的治疗、教育模式。

DIMS系统在实际使用中将成为医生的重要辅助工具,在动态的显示中了解患者以往的病情变化,对指导和调整治疗方案、基础研究的数据提供等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DIMS系统主要针对患者病史的标准化管理,诊疗平台的应用,个体病情的动态监控,根据患者众多指标的动态变化情况,以期尽早、尽快、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减轻和延缓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1] 殷欣,卢文广.糖尿病病案数据库的系统设计.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4,24:713~715

[2] 赵列宾,戴蒙,宁光,等.糖尿病病案管理分析系统的研究与应用.中国医院统计,1998,5:147~149

[3] DAFNE Study Group. Training in flexble,intensive insulin management to enable dietary feedom in people with type 1 diabetes dose adjustment for normal eating(DAFNE)randmised controlled trial[J]. EMJ,2002,325(7367):746~749

[4] Plank J,Kohler G,Rakovac I,et al Long-term evaluation of a structured outpatient education programme for intensfied insulin therapy inpatiention with type 1 diabetes:a 12-year follow up[J]. Diabetobgia,2004,47(8):1370~1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