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3-24 15:12:27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436-0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其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常见急性并发症之一,是十分严重危险的急性病症,不仅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论难,还队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1]。为进一步探讨有效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护理措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文将结合我院临床护理工作实践做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5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所有患者糖尿病均符合WHO制定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27例,女性24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3.2±2.7)岁,糖尿病病程2~15年,平均(5.6±1.2)年,I型糖尿病患者12例,Ⅱ型糖尿病39例。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咳嗽以及意识模糊等症状。

1.2临床观察及护理

1.2.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患者入院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包括:血压、血糖、呼吸、心率、神志等,并给予心电监护,尤其要注意观察呼吸变化情况,详细记录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深度以及SaO2的变化,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患者常有嗜睡、烦躁表现,晚期时各种反射迟钝甚至消失,以致昏迷[2],因此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变化情况,对躁动者可加肢体约束带、床挡保护,以防发生坠床等意外。

1.2.2对症护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循环功能障碍,因此护理人员应在议案米观察病情基础上给予对症护理。对于发热患者应遵医嘱给予使用抗生素,高热时慎用退热剂,以免患者出汗过多引起虚脱,首选温水擦浴或冰袋等物理降温措施,降温后注意保暖[3]。循环功能障碍可使周围循环衰竭和肾灌注量降低,引起电解质紊乱,此时护理人员应确保液体和胰岛素输入,静脉输液是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关键措施,同时监测血电解质变化情况,以免出现低钾血症。

1.2.3并发症护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易发生心、肾功能不全、感染等各种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科学的判断,积极的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发生并发症应及时的给予治疗。出现感染情况时应使用足量抗菌药物治疗,协助医生做好尿糖、血糖、尿酮体、血酮体的检测及抗炎、抗休克、防治脑水肿等各项工作[4]。

1.2.4饮食护理:饮食不合理是酮症酸中毒的重要诱发因素,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鼓励患者多饮水,进食清淡容易消化的半流质或流质饮食。遵循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原则,根据患者标准体重及劳动强度计算每天所需的总热量[5],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适当比例制定食谱,坚持少食多餐。

1.2.5心理护理:患者的心理变化对血糖波动有很大的影响,从而会影响到酮症酸中毒的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介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病诱因以及积极控制血糖对于治疗酮症酸中毒的重要性。同时,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沟通,掌握沟通技巧,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以便积极配合治疗,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2.6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进行健康指导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调整心态,保持情绪稳定,注意个人卫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嘱患者按医嘱规律服用药物,不可擅自停药、换药。

2结果

51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经有效治疗和护理后均痊愈出院,血糖降至6.13~9.67mmol/L,尿酮全部转阴,尿酮消失时间为24~48 h,未出现心、肾功能衰竭、脑水肿、休克以及感染等并发症。

3讨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准确作出判断,并及时进行处理[6],这就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掌握娴熟的操作技巧,以便更好的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密切观察病情的基础上,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治愈率。

参考文献

[1]徐丽香.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抢救方法[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8):210-211

[2]贾雪欢,岳晓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病情观察和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8):100

[3]陈华秀.5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病情观察及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8):225-231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篇(2)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的人数逐年增加。糖尿病并发症较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寿命。同时糖尿病病程较长,通过调查显示,由于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不足和缺少监督,致使患者在院外对医嘱的执行效果较差,治疗效果不佳。

因此,如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善血糖水平,减少糖尿病并发症成为目前糖尿病治疗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次研究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探讨实施护理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遵医行为和糖尿病并发症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入选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制定的有关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I型和Ⅱ型糖尿病患者共60例。对每例患者进行体检,确定每例患者的健康状况,并详细记录,排除孕妇、乳母及伴有消耗性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6~68岁,病程2~16年。干预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7~65岁,病程3~15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以及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1)建立患者个人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疾病类型、健康情况以及家庭详细地址等信息,与患者保持随时联系和及时处理突发事件。(2)开展各种形式的有关糖尿病方面的健康教育活动,使患者对疾病有充分的了解,提高患者的疾病防范意识。(3)耐心向患者讲解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用量、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及补救措施,并督促患者按时用药。(4)指导糖尿病患者合理饮食,首先根据患者理想体重、工作性质、生活习惯制定患者每天所需总热量,保证饮食平衡,另外应合理安排食物的组成和分配。对酗酒和吸烟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戒掉不良嗜好。(5)指导糖尿病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训练,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运动强度。(6)告知患者及家属如何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皮肤感染等。(7)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习并掌握血糖的检测方法、血糖的正常值,并按要求对患者每次检测的不同时间段的血糖值进行记录。(8)指导患者和家属如何预防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的发生。(9)指导患者和家属如何观察和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血糖的变化、遵医行为以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血糖测定:采用统一型号的便携式血糖仪进行检测,包括空腹血糖、早餐后2h血糖、午餐后2h血糖、睡前血糖;患者遵医行为主要包括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按时用药、戒烟酒、血糖监测等;糖尿病并发症方面主要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状态、感染、低血糖、心血管事件、脑血管事件等。

2.结果

2.1血糖变化情况 干预组的血糖范围较对照组显著趋于正常。

2.2患者遵医行为 干预组患者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按时用药、戒烟酒以及血糖监测等遵医行为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2.3糖尿病并发症 干预组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高渗状态、感染、低血糖、心血管事件、脑血管事件、下肢血管病变、眼底改变、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3.讨论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数逐年增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慢性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按照医嘱积极预防和治疗,对控制疾病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对于糖尿病知识缺乏的患者,认为血糖一旦降至正常范围就不再遵医嘱进行治疗,最终导致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引起糖尿病并发症的过早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社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1,2],能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控制达标,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糖尿病患者在接受社区护理干预后血糖值较对照组明显趋于正常,同时患者的遵医行为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按时用药、血糖监测、戒烟酒等显著提高,说明社区护理干预对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篇(3)

近10年来,糖尿病发病逐年上升,已成为仅次于肿瘤、心血管疾病的第3大危害人民健康的终身性疾病[1]。血糖水平是反映该病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而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措施。糖尿病一经确诊,便需终身进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因此,患者的负性情感非常严重,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护理、治疗和健康指导,可导致血糖控制不理想,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甚至导致残疾或过早死亡[2]。为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现将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及糖尿病教育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1 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进展

1.1 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我国,糖尿病足患病率为0.9%~15.6%,因糖尿病足截肢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也影响了生活质量,已经引起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如何有效地减少和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降低截肢率,是护理上亟需解决的问题。龚秀芬等[3]研究报道,血糖控制不良和反复小损伤是糖尿病足溃疡形成并截肢的最主要原因,血糖控制不良者比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率可高出2倍。因此,严格控制血糖,阻止、延缓周围神经和周围血管病变的发展,对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和致残率有重要意义。预防糖尿病足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保持足部卫生,鞋袜要合脚、清洁、通气好,穿软底布鞋,禁止赤脚行走;②注意保温,洗脚水温不宜超过体温,禁用热水袋、电热毯,以防烫伤;③防足部干裂;④对足部癣、鸡眼要及时治疗,防止感染;⑤不宜剧烈运动,避免双足过度负重;⑥采用多种方法促进足部末梢血液循环。对糖尿病足尽早采取干预措施是有效降低糖尿病足发生的关键。

1.2 糖尿病肾病动静脉内瘘的围手术期护理

在终末期肾功能衰竭中,糖尿病肾病所占比例逐年升高。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DN已跃居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发病因素的第2位。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最好的血管透析,它是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由于DN患者具有易感染、血液黏度高、血管条件差等特点,给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成功带来了更多的困难,为保证动静脉内瘘手术的成功,除手术质量、合理用药外,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促进手术成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谭昌静[4]报道,26例DN动静脉内瘘手术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和健康教育使26例手术全部成功。①术前护理: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针对患者的特殊心理和个体差异,讲解手术的目的、意义及过程。②保护血管:首先,对患者的血管进行评估,获悉血管使用情况,了解血管状况,确立术侧肢体。同时给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保护血管和进行锻炼的重要性。③术后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动静内瘘的血管杂音,及时发现内瘘血栓形成;密切观察伤口敷料,保持敷料干燥完整;嘱患者注意,促进内瘘的发育,预防感染。④出院指导:除DN常规的指导外,应重点强调动静脉内瘘的自护。

1.3 糖尿病合并压疮的护理

糖尿病合并压疮的护理是工作难点,但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控制血糖,在保持营养支持的基础上,利用微波照射和生物流体膜两者结合治疗,使压疮治疗取得较好疗效。胡晓红等[5]报道,16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通过微波照射,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新陈代谢,改善局部营养,加速新生肉芽增生,提高组织再生能力,杀菌消炎。生物流体膜主要成分是壳聚糖,为含氮多糖天然活性物质,对皮肤创伤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流体膜在创面形成透明膜后,具有防感染的天然屏障作用,同时还具有控制和吸收渗出物的独特功能。施耀方等[6]研究湿性敷料的选择在糖尿病慢性伤口中的应用,收治67例糖尿病合并慢性伤口患者,予以湿性敷料护理,经3周治疗后局部组织基本修复,其中44例创面完全愈合且无增生性瘢痕。

1.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与护理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2型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其发病率高达90%。张京慧等[7]通过临床试验研究表明,患者在常规饮食、运动、降糖处理及注射甲钴胺的同时,外加中药足浴疗法治疗DPN,可以有效缓解DPN的临床症状,提高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的传导速度。刘燕平等[8]报道,当归活血熏洗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0例,疗效较好。其作用机制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因机体内气血失和所致,病位在血脉,治疗的关键在于改善下肢局部血液循环,既要重视内治又要结合外治。王冉等[9]报道,神经减压术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的护理,32例接受治疗,术后随访2~6个月,术侧下肢症状明显缓解87.5%,部分缓解9.4%,无变化3.1%。护士要针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支持、鼓励,消除患者的思想疑虑,帮助他们解决治病心切的急躁心理,相信只要配合治疗和护理,经过精心治疗护理,患者可渐愈出院。

2 糖尿病教育的进展

国际糖尿病联盟早在1996年就已经提出了糖尿病的5种基本治疗措施。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缺乏糖尿病教育就像缺乏胰岛素一样危险[10]。糖尿病教育不仅是治疗的一部分,它本身就是一种治疗。

2.1 开展糖尿病教育的新模式

范丽凤等[11]建立了糖尿病患者的“门诊-住院-出院后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其建立了糖尿病教育小组,由内分泌专科医生、主管护师以上职称人员、眼科、神经内科医师和营养师组成。并按照所拟定糖尿病教育课程计划,执行计划和参加电话值班等。其方法以门诊教育和集体授课与讨论的形式相结合;住院教育以集体上课为主,与床旁单人指导和患者看书学习相结合;出院后教育以热线自学方式,为出院糖尿病患者提供教育咨询活动。康文萍等[12]提出社区开展糖尿病教育应采取以下几种模式:①群体教育:举办糖尿病患者学习班,进行普及教育;②小组教育: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水平、病程、有无并发症及身体状况等个体差异而接受不同的教育;③个别指导,电话随访,家庭随访;④组织患者交流;⑤义诊等。马金秀等[13]研究实践体验性教育方法,与常规教育方法相比较,认为该教育方法优于常规教育方法,增强了对患者的吸引力,激发了他们操作的兴趣,把枯燥无味的医学知识,经过护士精心设计,寓理于景,从而彻底改变了常规教育过程中重知识教育、轻能力培养、重医护人员讲解、轻患者参与的状况。

2.2 糖尿病教育对各代谢指标的影响

孟[14]提出,糖尿病教育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疗开支,同时能够改善代谢的控制。李万菊等[15]调查显示,实验组患者FBG、PBG、GHbA1C、TG、TC水平较实验前有明显改善(P

2.3 糖尿病教育对各种并发症的影响

王椿等[16]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认为糖尿病教育对于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较为重要。朱海萍等[17]研究达标理论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达标理论强调的护理重点是促进护士与患者在护理活动过程中共同参与、相互作用,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实现获得最佳健康状态的目标活动。教育的目标是使患者全面达标,控制好血糖、血压、体重、纠正血脂紊乱。教育方法为责任护士与患者2次/周反馈教育效果,查找影响教育目标的原因,对未掌握的知识、未改进的行为再次强化教育,直至掌握改进。同时重视家属的教育,家属在保健知识、情感、经济上给予患者大力支持,使患者始终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减少或延缓糖尿病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糖尿病足健康教育指导方式是多样的,包括讲课、调查、录像、讨论和示范等。有学者报道,在健康教育前,有30.8%糖尿病患者了解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有29.2%懂得糖尿病足的护理,但仅有40.0%对足部进行了护理。健康教育后,87.8%的患者了解糖尿病足临床表现,并懂得糖尿病足的护理,81.0%的患者能坚持对足部进行主动护理。由此证明,加大糖尿病足知识宣传是预防糖尿病足发生的有效途径。

3 小结

据有关资料统计分析,在未来若干年内,我国的糖尿病患病率还会上升。糖尿病是可控制的疾病,糖尿病并发症是可防可治的,这种可防可治的前提是及早发现和科学治疗糖尿病和糖尿病并发症。早发现、早治疗的基础是患者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了解,及早就医及检查。糖尿病的教育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开支,还可以达到控制病情、降低并发症的目的。因此,我国糖尿病教育的发展方向应是尽快培养糖尿病专科护士,在医院、社区开展广泛而科学的糖尿病知识宣传,进行规范的糖尿病教育活动,让更多的患者及家属掌握防治糖尿病的知识。

[参考文献]

[1]丁慧萍,周晓云,薛美华.对新发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患者依从性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A): 60-61.

[2]胡俊红,姜凤琴.糖尿病患者患病初期负性情感分析与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4): 15-16.

[3]龚秀芬,张仁国. 糖尿病足预防与健康教育[J]. 健康大视野医学分册,2007,15(4): 147-148.

[4]谭昌静. 糖尿病肾病动静脉内瘘的围手术期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22(3): 12-13.

[5]胡晓红,陈里茜,庞.使用微波加生物流体膜治疗糖尿病合并压疮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2):14.

[6]施耀方,杨慧花,吴嘉维.湿性敷料的选择在糖尿病慢性伤口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 18-19.

[7]张京慧,黄凤毛,刘新华.足诺联合甲钴铵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6): 14-15.

[8]刘燕平,徐玉梅,黄少娟.当归活血熏洗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 23(6):18-19.

[9]王冉,吕海瑛,张毅.神经减压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6): 16-17.

[10]王纯. 糖尿病教育在基层的现状调查[J].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3, 16(11): 6-7.

[11]范丽凤,潘长玉,田惠.全程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4): 249-252.

[12]康文萍,张一奇.小组社会工作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5): 342-344.

[13]马金秀,江仁美,顾颖萍.实践体验性教育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6): 29.

[14]孟昕.糖尿病教育的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6): 27-28.

[15]李万菊,胡海霞,凌国瑞.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者生化指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12): 43-44.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篇(4)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及肥胖率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到目前为止,我国糖尿病缓则数已在3000万以上,成为继心血管和肿瘤之后第三位“健康杀手”[1]。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给个人及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以危害生命。对于糖尿病合并的诱发因素至今临床上有所探讨,关于导致糖尿病合并症的护理对策有效的实施,为糖尿病患者做好相关的健康宣教,较少合并症的发生,更好的控制血糖,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笔者现将糖尿病合并症的诱发因素及护理对策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02例糖尿病合并症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6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28-90岁,平均年龄在(56.39±4.91)岁。其中发生糖尿病合并症的类型有:心脑血管疾病34例,肾病12例,眼部疾病12例,低血糖的患者26例,酮症酸中毒的患者6例,糖尿病感染的患者12例。其中病程在1-76年,平均病程为(28.76±4.29)年,入院时血糖为1.1-28.8mmol/L,平均血糖值为16.7±2.8mmol/L。

1.2 方法 此组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均救治成功,意识状态为清醒,能够正确的回答文化,不能够回答问题的患者由家属代替完成。对于此组患者进行密切的心理评估,入院评估,包括日常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卫生方面,运动方面,以及精神因素等。详细记录患者所回答的问题,并分析总结导致出现糖尿病合并症的相关诱发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有效的护理对策。

2 诱发因素

探究统计表明,糖尿病合并症的病例发生的诱因,实际上都是对主要的脏器的血管发生粥样硬化的病变所致,例如,患者患病肾脏、眼底以及足部等部位的合并症时是微小血管为主的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而患者患病于心,脑血管是则是以中心血管为主的动脉粥样硬化所致,而导致动脉硬化的直接原因不是由于机体内的血糖值的高低,而是在于患者体内血脂含量的多少[2]。尤其是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诱发糖尿病合并症的因素有很多种,多数是由于感染、体力过度、肥胖、环境因素以及妊娠等因素都会导致糖尿病合并症的发生.其中主要因素为感染,它在糖尿病合并症中占有主要地位,特别是病毒性感染是糖尿病及并发症的主要诱发因素,研究发现,多种病毒感染疾病如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脑炎都会导致胰岛炎的发生,因此导致胰岛素的分泌不足而导致糖尿病的并发症的发病,同时还会引起其他的并发在的发生。其中肥胖也是诱发糖尿病合并症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由于肥胖人群的体内脂肪细胞膜和肌肉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数目会逐渐减少,出现糖代谢减慢或者障碍,是体内血糖值升高,引发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合并症的发生[3]。

3 护理对策

3.1 控制血糖的护理对策

3.1.1 饮食指导 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症患者饮食治疗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治疗方法。正确的限制患者摄入食物的热,长期坚持不仅能使体重下降和减肥,而且减轻胰岛的负担,并减少胰岛素抵抗,有利于控制血糖。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患者指导食用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低盐低脂饮食、戒酒或戒烟、少吃煎炸和腌制品并相应的根据病情限制钠的摄入,每日食盐量应不超过2g,适当的补充含钾和钙的食品,教会患者及家属制定食谱,注意总热量。

3.1.2 运动指导 运动是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的简单方法,运动可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4]。但是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建议中、轻度的运动方式来运动疗法如快走、慢跑、拖地、平地骑车等,注意老年人活动要适度,剧烈运动可致血糖降低

3.1.3 正确使用降糖药物 护士应严格指导病人按医嘱服药,并根据血压和血糖监测结果合理用药;降压药多为控制剂和缓解剂,切忌勿嚼服应该整片服用;磺脲类药物应餐前半小时服用;双胍类应在餐后服用,α-糖酐酶抑制剂应在进餐第一口服用。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服用药量、注意事项及副作用,如发生低血压时必须休息,出现心慌、全身大汗等低血糖症状时可以吃糖果或者进食。

3.2 心理护理对策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长期的疾病,治疗过程长而且发生糖尿病合并症可遍及全身的重要脏器及器官,因此在护理患者中不仅注重患者的基本治疗和并发症的发生,更加注意的是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针对患者的不同文化程度,生活习惯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指导与疏通,向患者讲明关于糖尿病合并症的相关症状和预防措施,使患者能够充分了解自身的疾病,告知患者避免出现情绪激动、焦虑、抑郁的心理,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李明莉,毋远春,杜绍娣.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指导[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372.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篇(5)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好发于糖尿病患者的一种急性并发症,轻者使患者出现各种胃肠道症状,重者直接导致患者发生昏迷[1]。本文为了研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于急诊采取的护理措施的临床疗效,特将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60例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5年4月至2016年3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在30例观察组患者中,有16例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年龄区间为21-79岁,平均(49.5±8.4)岁,在30例对照组中,有15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年龄区间为22-80岁,平均(49.6±8.7)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

根据韩海涛[2]有关于此的研究,可参与此研究的患者条件需符合:(1)临床表现符合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法诊断标准且经医师确诊的患者;(2)于我院急诊科就诊,除该疾病外无其他组织或器官的严重器质性疾病的患者;(3)意识清醒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发生意识障碍者,由其家属代表自愿参与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4)本人或家属能正确流畅的回答出研究人员提出的有关于该疾病的各项问题:(5)本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下进行。

1.3护理方法

以四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病情观察、环境护理、等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急诊整体护理,具体如下:

1.3.1入科护理

根据杨萍[3]等有关于此的研究,患者进入急诊科以后,迅速为患者监测血压、心率等各项生命体征,迅速开放两条或两条以上静脉通路,以保证体液的供应以及行静脉滴注治疗,遵医嘱立即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

1.3.2饮食护理

每日按时为患者测量血糖并严格记录,以协助主治医师根据血糖变化确定胰岛素注射剂量,住院期间嘱患者日常饮食规律,清淡,禁食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严格限制含糖量高的食物的摄入,对于意识不清楚或陷入昏迷的患者,须为其插胃管,应用鼻饲技术保证营养物质的供应。

1.3.3环境护理

每日上下午按时空气净化半小时,以保持室内的空气清新,每天严格为患者做晨晚间护理,尤其是口腔护理和会阴护理,患者因为自身血糖含量过高,极易发生口腔感染等不良并发症,且感染后不易治愈[4]。意识不清或昏迷的患者,需为其按时翻身并每日仔细进行床单位的打扫,以防患者出现压疮或感染。

1.3.4心理护理

详细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本疾病发生的原因及治疗原理,消除患者及其因为对疾病的陌生而产生的各种不良情绪,日常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以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针对患者出现的各种消极心理及时给以疏导,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多为患者及其家属介绍预后良好的病友,使其相互多沟通交流,以增强患者及其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5]。

1.3.5用药护理

遵医嘱为患者静脉注射治疗药物,因患者血糖含量高,出现伤口不易愈合,所以行穿刺操作的护士需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行穿刺操作前仔细评估患者的皮肤情况,尽量选择粗长直的血管进行穿刺,以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多次穿刺,增加患者的痛苦;每日按时核对并发放口服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变化,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1.4观察项目和指标

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

(1)显效:患者恶心呕吐等各种不适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实验室检查pH值>7.3,AG<12mmol/L,β-HB<0.6mmol/L;

(2)有效各种不适的临床症状有显著减轻,上述检验室检查指标有明显好转但未达正常;

(3)无效:各种不适的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完全无改变,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护理满意度的评判方法:将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下发至患者手中,嘱其根据自身感受进行填写,满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满意、80-90为基本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上的比较

经过治疗护理,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达96.67%,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达80.0%,观察组较对照组效果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好发于糖尿病患者,其诱发因素主要有(1)急性感染,感染类型可以是呼吸道,泌尿系和皮肤;(2)治疗不当,在糖尿病治疗期间,未严格遵医嘱进行长期服药治疗,停用降糖药导致;(3)饮食结构改变或胃肠道疾病,因糖尿病患者禁忌食用甜食、酗酒等,如不遵守,易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外伤、心梗等各种急性应激性的刺激使机体血糖含量升高引起。实验室检查该疾病主要通过尿液检查和血液检查两种方法,尿液检查主要是检测尿液中的糖和酮体的含量,血液检查主要是检查血液中的糖、酮体、电解质、血脂等物质的含量。该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容易并发脑水肿、呼吸窘迫综合征、高氯血症等不良并发症,对机体的危害严重。该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在临床上未广泛应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时,该病的致死率高达70%,目前虽有降低,但仍不容忽视。笔者为了研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于急诊采取的护理措施的临床疗效,特通过急诊整体护理和常规护理方法护理60例急诊收治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其中,观察组为采用整体护理的患者,对照组为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对其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经过4周的治疗护理发现,观察组达96.67%的疗效,80.0%的护理满意度。对照组的疗效达80.0%,护理满意度达80.0%。结合乔春苹[6]有关于此的研究,可得出:对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采取急诊整体护理有显著的效果,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杨林霞,梁雪芳,王颖等.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0例整体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5):93-94.

[2]韩海涛.整体护理在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3):693-693.

[3]杨萍,石鑫,郭蓉等.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行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报道[J].现代养生B,2014,(7):127-127.

[4]马静.整体护理在急诊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临床应用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5,(14):114-115.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R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183(2013)11-0201-02

〖HJ1.4mm〗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疾病的病死率非常高,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使患者掌握更多的疾病知识,才能控制患者体重,促进病情的恢复。为了分析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在2012年01月到2013年01月期间,本院对收治的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患者采取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2年01月到2013年01月本院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在38岁到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84±5.45)岁。病程在1~16年之间,平均病程为(5.32±0.72)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在39岁到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31±5.33)岁。病程在2~17年之间,平均病程为(5.67±0.3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用作对比。

1.2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采取护理干预,具有如下。①对症护理。针对2型糖尿病并发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应该在早期进行一次心电图检查。护理人员应掌握患者血糖变化,观察其心率、血压、呼吸、肌力等指标是否出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处理措施。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脑血管疾病护理中,全面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反复头痛、眩晕、头部跳动等症状,同时进行脑血流图、头颅CT等辅助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高血压患者,护理人员应该指导其采有规律的饮食与休息方案,进行适量的活动,指导患者每天测量血压,如发现异常情况,并时反馈于医护人员,从而采取对症护理方案。②健康教育。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的饮食、运动、生活方式及血糖控制情况,采取针对性、个体化的护理方案,指导患者定期检查体重、血压、血糖、尿常规、血脂监测,提醒患者定期回医院门诊复查等。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让其认识到监测血糖的重要性、胰岛素的注射方法及操作要点,并讲解如何预防识别低血糖反应,高渗性昏迷和酮症酸中毒的常识。③用药护理。护理人员应该掌握用药的剂量以及禁忌症等,在患者用药过程中,宣传药物治疗,使其充分了解正确用药的重要性,增加其对治疗的认识程度,帮助患者建立治疗档案,每周回访一次,监督糖尿病患者用药情况,提醒患者复查,及时观察治疗效果。④饮食与运动护理。在饮食方面,指导患者遵循少食多餐原则,每天控制食量,不能暴饮暴食,每一顿都需要搭配粮食、蔬菜、蛋白质等,做到戒烟戒酒,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体力、病情,指导患者采取适度的运动量及方式。⑤心理护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消极情绪,比如:紧张、担心、失眠等。这些消极情绪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血糖升高,不利于病情的恢复。所以医护人员可以针对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采取针对性心理疏导,向患者讲解一些治疗成功的事例,改变患者的消极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与护理措施,控制病情进展。

1.3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2 结果

经过护理,观察组出现低血糖、头痛头晕、恶心等并发症一共2例,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出现不良症状4例,发生率为20.00%;观察组对护理感到满意19例,满意率为95.00%;对照组感到满意15例,满意率为75.00%;观察组护理满意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2型糖尿病临床症状与代谢紊乱有关,由于遗传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慢性并发症,其临床症状包括[1]: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乏力、视力下降、多食、消瘦以及多个系统损害等。若糖尿病无法采取及时的控制措施,后果将会十分严重,主要以血管损害为主。血管并发症包括[2]:微血管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等,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是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大血管并发症主要以冠状动脉疾病、脑血管疾病、周围血管疾病为主;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糖尿病的致残率与病死率。综上所述,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患者临床护理中采取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篇(7)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59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48-01

糖尿病是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全身性代谢紊乱,影响着患者的生活方式、工作学习、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影响到患者的心理健康,其中抑郁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心理障碍[1]。本研究对136例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进行调查,旨在了解老年T2DM患者抑郁情况。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0年6月――2012年6月就诊于医院的老年T2DM患者。研究对象符合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07年版糖尿病诊断标准。入选患者共136例,其中男性67例,女性69例,患者年龄60-80(71.5±3.4)岁;病程多集中在5年以上,78例,占57.4%;无糖尿病并发症56人,占41.2%,有糖尿病并发症83人,占61.0%。

1.2 方法 研究者向研究对象解释调查目的及意义,发放调查问卷,一般资料问卷: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经济情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自评糖尿病知识了解程度、控制糖尿病信心、自评生活满意度。疾病资料包括既往住院次数、病程、治疗方式、并发症情况、临床症状评分。根据临床症状评分中位数(25.00)为界限将患者分为临床症状不明显(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处理。

2 结 果

2.1 老年T2DM患者抑郁水平及发生率 本研究136例老年T2DM患者的抑郁水平为42.32±7.58。根据抑郁指数(总分/80)[3]大小可将抑郁分为:无抑郁(

2.2 不同特征老年T2DM患者抑郁水平比较 以抑郁为因变量,以一般资料的14个方面(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家庭居住地、居住方式、生活满意度、糖尿病知识了解程度、控制糖尿病信心)和疾病资料的5个方面(病程、住院次数、有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治疗方式、临床症状评分)的不同特征为分组变量作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特征老年T2DM2患者的抑郁水平,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生活满意度、糖尿病知识了解程度、控制糖尿病信心、临床症状评分不同特征组的患者抑郁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老年T2DM患者各组织功能逐渐退化、自信心不足、社会角色的变更、生活圈子的缩小、缺乏人际交流和情感支持等原因导致适应能力下降;持续多年的药物治疗,严格的饮食控制,需坚持规律长期的锻炼,医疗费用的巨大消耗,收入减少,其社会支持减少和对家庭造成的负担等均使老年T2DM患者容易产生抑郁情绪[4]。本次调查结果示,老年T2DM患者抑郁水平为42.32±7.58。71例(占52.21%)老年T2DM患者存在抑郁状况,提示抑郁症状是老年T2DM患者常见的一种心理健康障碍,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临床症状是血糖控制是否理想,疾病严重与否的标志,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往往临床症状明显。躯体症状明显的患者倾向于认为其血糖控制不理想,疾病严重,更容易担心疾病的恶化及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产生抑郁情绪。而抑郁情绪也会反过来影响到血糖的控制。

文化程度不同的患者其抑郁水平不同。本研究中,文化程度越低的患者其抑郁水平越高,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5]。本研究的结果提示医护人员,应该将目光更多聚焦于文化程度低、生活满意度差的农村非在职老年T2DM患者,增加其控制糖尿病的信心,循序渐进地帮助其掌握糖尿病的自我护理知识,减少情绪障碍的发生。同时应该重视老年T2DM患者的临床症状,积极控制血糖,积极治疗其躯体症状,改善躯体症状的同时注重其心理状况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董宝宁.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12):1970-1971.

[2] 田林平.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35):65-66.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篇(8)

老年性糖尿病是特指年龄在>60岁的糖尿病患者,这个年龄层的患者多为2型糖尿病,由于降糖药物的广泛使用且老年糖尿病患者在生理功能上多有减退,导致在降糖治疗中常发生低血糖事件,严重者因损伤到神经系统而导致死亡[1]。基于此背景,本文研究了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疗能否起到有效控制低血糖发生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患者74例。纳入研究者平均年龄67.52±4.19岁,其中男50例,女24例,平均病程6.37±4.95年,平均血糖水平(非低血糖症发作时)8.41±0.72mmol/L。伴随慢性支气管炎15例,高血压病41例,冠心病21例,高脂血症9例。

观察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仍接受常规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上增加护理干预,每名患者观察时间2周,统计期间内低血糖反应发生时的血糖水平、发作次数、反应时的症状、用药情况和诱因,并对两组间的数据统计比较,在确认护理干预效果的同时出具护理干预推荐方法。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结果

74例患者再发作次数54次,A组36次,B组18次,发病时用药单用优降糖26例、单用二甲双胍12例、优降糖合并二甲双胍7例、注射胰岛素5例、其他4例,诱因可寻到44例,A组34例,B组10例。再发作总数和发作时血糖水平两组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低血糖指的是空腹血糖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军夕.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0):113—114.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篇(9)

[关键词] 优质护理;ICU;糖尿病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3(a)-0133-02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在不断发生改变,导致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等急性并发症和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等慢性并发症,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由于各项生命体征都十分不稳定,需入住ICU进行治疗,否则会随时失去生命[1],ICU护理人员护理质量的高低对患者病情改善的影响较大。为了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ICU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该文将44例ICU糖尿病患者作为对象展开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该院ICU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抽取44例作为该研究对象,均属于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男性患者∶女性患者=24∶20;年龄范围44~86岁,平均年龄(65.41±11.12)岁;病程2~14年,平均病程(7.22±2.39)年;合并症:高血压22例,冠心病22例。

1.2 方法

对44例ICU糖尿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2.1 加强监测力度 ICU糖尿病患者的特点是各项生命体征处于危险边缘,一旦出现异常,极有可能危及生命,因此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糖以及血压等生命指标,并做好记录,以此来评估治疗效果,若发现患者病情加重,要第一时间通知医生采取抢救措施,防止出现死亡的情况。大多数ICU糖尿病患者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会失去意识,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取半坡卧位,促进静脉回流以及颅内压的降低。保持呼吸道通畅,佩戴义齿的患者要及时将其取出,采用物理治疗技术帮助患者排出痰液,吸痰时间应控制在15 s以内,避免因痰液粘稠而湿化气道。

1.2.2 营养支持与控制血糖 大多数ICU糖尿病患者的耗氧量较高,需大量消耗自身能量,若得不到及时的补充会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不利于疾病恢复,因此需给予营养支持,无消化道出血症状出现,则给予患者瑞代或瑞能服用,立即采用胰岛素微量泵持续推注适宜浓度的胰岛素,每小时测量一次血糖水平,结合检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待血糖稳定后,将血糖测量频率更改为1次/6 h。

1.2.3 并发症预防护理 ①低血糖。低血糖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其发病突然,病情发展快、变化大,重者可引起昏迷,甚至危及生命。要密切监测血糖,并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如发生低血糖立即停止胰岛素泵入,神志清楚者可进食糖水,昏迷患者立即给予50%GS20~40 mL静脉注射,半小时后再复查血糖。②压疮。ICU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管及周围神经病变,需长期卧床休息,容易产生压疮。因此,护理人员应每天使用温水为患者擦拭皮肤,保证皮肤清洁,每隔两小时帮助患者翻身一次。③感染。ICU糖尿病患者会接受较多的侵入性操作,例如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相关导管等,比较容易发生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原则,对引流管、会阴、口腔等部位的护理工作进行强化,若发现患者皮肤有破损,要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④酮症酸中毒。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若发现患者有酮症酸中毒的早期症状,例如极度口渴、多尿、多饮等,要及时扩容补液和泵入胰岛素。⑤糖尿病足。做好足部清洁工作,保证足部干燥、清洁,采用低于37℃的温水擦拭足部,发现患者足部出现开裂、水疱等现象要及时进行处理,神志清楚患者询问足部是否存在针刺感疼痛、脚麻等不适感,观察皮肤色泽变化情况,积极预防糖尿病足。

1.3 观察指标

①测量患者入住ICU时和出ICU时的血糖水平;②观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计算并发症发生率;③统计患者在ICU接受治疗的时间。

1.4 统计方法

该文数据均经SPSS 18.0统计学版软件处理,入住ICU时和出ICU时的血糖水平、ICU治疗时间用(x±s)表示t检验;用%表示并发症发生率χ2检验。P

2 结果

2.1 患者的血糖水平

出ICU时,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低于入住ICU时(P

2.2 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ICU治疗时间

44例患者中,仅出现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55%,ICU治疗时间为(11.21±2.64)d。

3 讨论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成人发病率高达10.5%[2-3],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该病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临床上主要以控制血糖和预防并发症为目的采取治疗措施,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包括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4-5],各N并发症发生突然且进展迅速,可能在短时间内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入住ICU的患者病情通常比较复杂且危重[6],糖尿病患者出现感染、压疮、便秘等慢性并发症的概率也较高[7-8],临床需引起注意。

在治疗的同时进行病情监测、营养支持、并发症预防等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于ICU糖尿病患者而言十分重要,是缓解病情、减轻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优质护理中加强日常病情和体征的监测力度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避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进行早期营养支持维持肠道功能和结构的完整性[9-10],同时定时检测血糖水平能够维持血糖稳定,促进机体恢复;各种并发症的预防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在该研究结果中,ICU糖尿病患者入住ICUr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较高,经过护理干预后,患者在出ICU时的空腹血糖(6.14±1.28)mmol/L、餐后2 h血糖(10.32±1.51)mmol/L均低于入住ICU时的数据,P值

综上所述,在ICU糖尿病患者中采取优质护理服务不但能够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并将其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同时还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早日出ICU,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刘燕.对ICU糖尿病患者开展优质护理示范服务的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3):173.

[2] 吴丹,莫海燕,洪普,等.优质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病人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5,13(8):729-731.

[3] 罗应琴.优质护理应用于2型糖尿病临床治疗的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5,15(33):240.

[4] 王敏.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优质护理对预后影响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13):140-141.

[5] 刘淑珍.糖尿病并发肺结核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康复效果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6):200-201.

[6] Sandoval Garrido FA,Tamiya N,Kashiwagi M,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outcome quality indicators at health care facilities for the elderly requiring long-term care in Japan from a nationwide survey[J].Geriatrics &; gerontology international,2014,14(2):301-308.

[7] 陈党柱.糖尿病并发肾功能衰竭优质护理对预后影响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35(20):150-152.

[8] Stausberg J,Berghof K.Quality of hospital care in Germany: Analysis of the trend between 2004 and 2008 from external quality assurance data [Qualitt der stationren Versorgung in Deutschland: Eine Analyse der Entwicklung zwischen 2004 und 2008 aus Daten der externen vergleichenden Qualittssicherung][J].DMW: Deutsche Medizinische Wochen schrift,2014,139(5):181-186.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篇(10)

【摘要】 目的 对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护理方法与预防进行总结。方法 对多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和健康教育。结果 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并发症的发生大大降低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通过有效的护理和预防措施,患者的痛苦减轻了,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也达到了。

【关键词】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 作者单位:130021 长春,吉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二科 作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的糖尿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原因在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的增加。调查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确诊的已达4000万,其递增的速度为每年100万人。高血糖为临床的主要标志,多尿、多饮、多食以及消瘦等是其常见反映症状。若不能有效的治疗糖尿病,身体多系统将受到严重的损害。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多数医生认为,发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多种综合因素导致的。糖尿病足、并发冠心病、糖尿病下肢血管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糖尿病性肾病等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这些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与糖尿病的轻重程度似无明显关系。为此,对糖尿病慢性病发症我们应该采取早观察、早发现、早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这是十分重要的。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糖尿病患者65例,其中,35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其中18例脑血管意外、7例合并冠心病、8例视网膜病例、10例糖尿病合并肾病、22例合并末梢神经炎患者。空腹血糖≥70 mmol/L。12 方法 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根据个患者血糖水平和并发症不同而制定,为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还要给予糖尿病知识健康宣教。2 慢性并发症观察21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肾病观察要注意观察有无尿毒症的早期表现,如磕睡、神志是否疲倦、头痛、烦躁不安、精神恍惚、失眠严重等症状,是否长时间恶心、饭后呕吐、腹痛和腹泻、饭量少并且不规律等症状。22 为了解病情发展情况,可以对血压进行观察,通常Ⅲ期糖尿病肾病初期,在运动后血压升高,糖尿病Ⅳ、V期持续升高。根据临床表现,50%的糖尿病患者有肾病合并高血压的症状,糖尿病肾病防治中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对血压进行监测和控制。23 水肿、尿量及尿蛋白的观察及护理应观察水肿程度,分布的部位及消长情况。每周测2~3次并记录。24 冠心病患者常常无疼痛感是因为其神经病变,且因微血管病变,糖尿病发生心肌梗死的后果不好。患者心电图的变化应该予以严密观察。25 外周血管病变患者是否四肢出现发冷,下肢在行走时是否疼痛,休息之后便有所好转。在行走中下肢是否又出现疼痛。26 神经病变观察患者有无肢麻木感,自发性头痛,有蚂蚁爬过等异常感觉,腹痛、腹泻,是否胃瘫、尿失禁或尿潴留、阳萎等。3 临床护理31 一般护理311 要保持病房内安静整洁,清新的空气,充足的阳光,平整清洁的床铺,并且干燥。312 在生活上关心、鼓励患者他们,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自我保健要加强,积极配合治疗。313 皮肤要做好护理,避免皮肤破溃造成感染。协助卧床患者更换,对受压部位进行按摩,每周1~2次用温水擦浴全身。314 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动物脂肪要少吃,食用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植物油,以降低胆固醇,从而延缓病情的进展;戒烟、戒酒,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得到降低。315 应合理饮食,遵医嘱按时用药,血糖要严格控制。316 对伴有高血压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 mm Hg以下,血管病变可以得到减轻。32 糖尿病肾病的护理 ① 高血压的控制。应把血压控制在125/75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下。血压变化予以密切观察并预防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②饮食的护理。降低蛋白尿可饮食低蛋白食物,胰岛素抵抗得到减轻,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代谢得到改善。同时给予适量必需维生素、氨基酸、纤维素等以保证足够的能量。③ 水肿皮肤的护理要加强。损伤、压疮、感染的发生要预防。肢体适当抬高,加快静脉回流以减轻水肿。尽量避免肌肉或皮下注射,以免吸收不良。透析者做好动静脉造瘘管的护理[1]。33 神经病变的护理。应用营养神经药物如维生素B、弥可保等及予凯时、血栓通、金纳多等药物改善微循环。明显疼痛的时候,应该适当给予止痛药或理疗、针灸、按摩等康复治疗措施。安慰患者,心理指导要做好,协助生活护理,提高生活的质量。4 讨论

糖尿病是血管病也是内分泌病,糖尿病治疗的根本目标是降压和降糖。积极降低血压水平,预防心血管病和脑血管病是重要的治疗与护理措施,有利于预防血管疾病,降糖治疗应本着平稳渐进的原则。

参 考 文 献[1] 刘继琼,等.78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 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3):407408.

糖尿病并发症护理论文篇(11)

【关键词】糖尿病;冠心病;临床护理

85 example diabetes merge coronary disease's clinical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Abstract】 Goal: Discussion diabetes merge coronary disease patient's nursing countermeasure.Method: Analyzes my courtyard admits July, 2008 85 example diabetes merge coronary disease patient's clinical characteristic which to June, 2010, summarizes the nursing plan.Finally: 85 example patients after just right for the illness treatment and nursing, the change for the better leaves the hospital 75 examples, dies 10 examples (5 examples for aggravation of disease automatic being out of hospital, latter after revisit determination already death).Conclusion: Should carry on the generalized analysis according to patient's condition, observes the condition change closely, controls the blood sugar and the heart positively fades, completes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nursing, psychological nursing, diet nursing, movement nursing and the health education, enhances patient's compliance and takes care of oneself ability, defeats the prophylaxis complication to the patient, improves the life quality, cuts the case fatality rate to have the important meaning.

【key word】Diabetes; Coronary disease; Clinical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236-01

冠心病发病率近年来在我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糖尿病是引起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而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存在诸多危险因素,血糖控制差,饮食、运动、药物治疗依从性差,这些危险因素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和治疗质量[1]。为此,我们对85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我院2008年7月至2010年6月收治糖尿病合并冠心病85例,男57例,女28例;年龄42-83岁,平均65岁。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根据血糖情况给予胰岛素治疗和应用血管扩张剂扩张冠状血管、改善心肌供血、改善心肌营养等治疗。其它治疗方法: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氧气吸入;抗感染治疗;应用利尿剂;有心衰者进行强心治疗;有高血压者行抗高血压治疗等等。

2 结果

2.1 85例中60岁以上62例,60岁以下23例;合并症为:糖尿病高渗昏迷6例,心律失常60例,典型心绞痛10例,不典型心绞痛16例,心肌梗死8例,急性肺水肿5例,全心衰竭5例,呼吸衰竭2例。平均住院时间21d(7天-3个月),75例病情好转出院,10例死亡(其中5例为病情恶化自动出院,后经随访确定已死亡),病死率11.8%。本组患者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以及心悸、胸闷、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肺水肿、浮肿等症状。

2.2 85例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本组60岁以上占72.9%,病死率11.8%;心绞痛不典型比典型多,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占70.6%;心肌缺血受损严重,并有心肌梗死出现;全部病例均有血糖增高和尿糖阳性,以及右心室增大体征;部分患者出现高渗性昏迷、右心衰和(或)伴左心衰;在血糖控制和心衰控制后患者胸闷、心悸、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等也基本随之消失。

3 讨论

3.1 症状、体征及心电监护的观察:患者主要表现为糖尿病症状和冠心病症状,而住院患者糖尿病“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症状在使用胰岛素后很快控制而不多见,重点应关注低血糖症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的发生。冠心病的症状主要为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症状。但因冠心病心肌长期缺氧,心肌对缺氧耐受性增高,加之老年人对疼痛敏感性下降,故典型心绞痛少见,大多表现为心前区闷痛、胀痛等。故应严密监测患者的意识、瞳孔、脉率、脉律、心率、心律、呼吸、血压的变化,观察有无胸闷、胸痛、憋气等症状,尽早用血糖仪监测血糖,行心电监护或心电图检查,以便及时发现低血糖、糖尿病酮病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危症,及时处理。

3.2 药物治疗的护理:应熟悉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症、使用方法和主要副作用以及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并加以严密观察。如使用降糖药,若患者出现心悸、颤抖、心率加快、出汗、烦躁、面色苍白、饥饿感时,应考虑可能发生低血糖,应立即给予口服糖果汁或葡萄糖,严重者静脉滴注葡萄糖。如长期应用洋地黄类药物的患者若出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心动过缓、恶心呕吐、视力模糊、黄视等,应警惕有无洋地黄中毒,及时报告医生予相应处理。

3.3 心理护理:长期患病,病情反复,患者易产生焦虑、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情绪紧张可引起血糖不稳定,同时是导致冠状动脉痉挛的常见诱因,而持续剧烈的冠状动脉痉挛可导致冠心病病情加重[2]。因此,护士应多巡视,主动接触患者,与病人交流,针对患者心理特点进行适时安慰,通过启发、诱导、解释、说服方法,消除心理矛盾,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3.4 饮食护理:强调饮食原则遵循低脂、低盐、低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质、高纤维素食物的原则;少食多餐,忌甜食、饱食、烟、酒及刺激性食物。同时进餐时间要与服用降糖药和胰岛素注射时间相配合,防止低血糖发生。

3.5 运动护理: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运动要恰到好处。病情稳定后,指导他们进行康复运动,循序渐进。先有护士指导患者在床上或床边进行被动和主动运动1-2d,每天2-3次,每次20-30min。以后,可依照其自身条件,从事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做体操、打太极等,以不出现不适症状和运动后心电图无明显变化为度。最好在餐后1h进行运动,每次30-40min为宜,经常测运动后血糖,以免运动后低血糖发生。并最好有家属陪同,确保运动过程的安全。

3.6 健康教育:本病为终身性疾病,不但要做好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还应将健康教育延续到患者出院后。可采取集体讲座、个别指导、发放资料、播放VCD等形式,把疾病发生、发展、预后、治疗、休息、运动以及计算每天饮食量、自我注射胰岛素、自我监测血糖、尿糖、预防并发症的知识和技能等传授给患者,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4 结论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时,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综合分析,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积极控制血糖和心衰,严密监测血糖变化防止低血糖发生。做好心电监护和症状、体征的观察,达到随时监测、随时治疗,并从药物治疗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给予指导,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自理能力,对患者战胜疾病预防并发症,提高生命质量,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