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糖尿病诊断标准大全11篇

时间:2023-03-08 15:06:17

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篇(1)

长期以来,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主要是依据是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作为诊断标准。而在第69届美国糖尿病学会的年会上,由美国糖尿病学会、国际糖尿病联盟与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共同组成国际专家委员会决定推荐将糖化血红蛋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新指标与新手段,这一决定将对糖尿病的诊断更具有科学依据以减少误诊。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过去主要是了解3个月内糖友血糖控制水平好坏的依据,而新的独立诊断标准为糖化血红蛋白≥6 . 5时即可诊断为糖尿病。为了防止误诊,需要重复检测一次,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如症状比较明显,并且血糖水平≥11.1毫摩尔时则可不必再测而明确诊断。

这一新的独立诊断标准的确定主要考虑两方面问题:一是传统的空腹或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检测,不能完整地反应病人血糖的真实情况,因为血糖本身受昼夜饮食、运动、情绪等的影响,存在生理性的波动,另外受外伤、感染、药物等也可引起病理性的血糖波动。另外,糖化血红蛋白的指标是近3个月血糖的平均水平,比空腹或餐后血糖更能说明血糖的具体水平,比空腹或餐后血糖更能说明血糖的具体水平,同时精确度较高,在体内的变异性较小,不受其他因素影响,因此可以认为是评价血糖控制的金标准。这也是临床医生为什么要求糖友要每3个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的原因。况且,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不需要空腹,因此,世界权威糖尿病专家提出检测糖化血红蛋白作为新的独立诊断标准是有科学根据的。

作为糖友,为了控制血糖和预防合并症的发生,一定要每3个月检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以便于对自己的血糖控制好坏有一定的了解,然后从饮食、运动、用药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另外,对于糖化血红蛋白在5.7%~6.4%之间的空腹血糖增高或糖耐量受损等所谓的糖尿病前期的预备队员或后备军,在临床上过去诊断为糖尿病前期病人,在这次学术年会上更名为糖尿病风险增加种类范畴。对这类人群,虽然尚未戴上糖尿病的帽子,但是由于糖化血红蛋白异常或空腹血糖增高或糖耐量受损等人群,应从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始,管住嘴,迈开腿,戒烟限酒进行干预,并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两小时血糖,才有可能摆脱糖尿病的阴影,尤其是肥胖、超重、酗酒及有糖尿病遗传基因的人群更要警惕。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糖尿病大国,9240万糖友,而上面说到的糖尿病高危人群估计约3000万人,而且呈年轻化的趋势,因此,定期体检与全方位的干预是十分必要的。编辑/谭明

糖尿病诊断标准篇(2)

目前在加拿大很少有根据最近修订的HbA1c标准评估得到的2型糖尿病患病率(包括未确诊和总体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且目前仍不清楚HbA1c与FPG中哪种作为糖尿病筛查指标的表现更好。

Rosella博士及其同事使用加拿大健康衡量调查(Canadian Health Measures Survey,CHMS)数据,根据加拿大不同指南中的临床诊断标准评估糖尿病前期、未确诊和总体的糖尿病患病率。

2型糖尿病定义为FPG≥7.0 mmol/L或HbA1c≥6.5%(≥48 mmol/mol);

糖尿病前期定义为FPG≥6.1 mmol/L且

使用FPG标准诊断的未确诊糖尿病患病率为1.13%,但使用HbA1c标准诊断的未确诊糖尿病患病率升高至3.09%;同样地,使用FPG标准诊断的糖尿病前期患病率为4.3%,而使用HbA1c标准诊断后患病率升高至12.5%。

使用FPG和HbA1c标准评估的未确诊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在女性中的差异大于男性。

Rosella博士说,“本研究的重要发现不仅是使用某种指标诊断的糖尿病患病人数更多,还调查了这些患者的不同类型。如,我们发现经HbA1c标准发现的患者比经FPG标准诊断的明显更年轻且超重者较少。

糖尿病诊断标准篇(3)

Of 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s a diagnostic criteria of diabetes

Pan lin

(Dazhu County in Sichuan Province People's Hospital (635100)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glycated hemoglobin value as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diabetes. Study the past 2 years to our hospital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 and 286 patients with HbA1c checks. Results The sensitivity of OGTT confirmed diagnosis of diabetes was 70%, specificity of 82.55%,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of 90.32%. Conclusion The diagnosis of the curve connecting points more meaningful

【Key words】glycosylated hemoglobindiabetes

1对象

为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糖化血红蛋白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意义,我们收集了就HbA1c作为糖尿病诊断的价值进行探讨。研究2008年1月-2009年12月到我院为确诊糖尿病而进行OGTT及HbA1c检查的就医者286人。其中男性160例,女性126例。年龄56±11.78岁,32岁-82岁。

诊断标准:血糖标准按照1997年ADA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2方法

受检者于晨空腹进行OGTT。先收集空腹静脉血浆标本,随后口服葡萄糖75克,2小时后再次收集静脉血浆标本,分别测定空腹葡萄糖(FPG)及餐后2小时血糖(2hPG)和HbA1c值。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HbA1c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

3统计学处理

根据1997年ADA诊断标准发现病例数,再以HbA1c≥6.5%及≥6%两切点,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

4结果

286例受检者进行OGTT,其中单项FPG≥7mmol/L者15例;单项2hPG≥11.1mmol/L者19例;FPG及2hPG均达到诊断标准者166例。未达到诊断标准者86例。

经OGTT确诊为糖尿病200例患者中,再按HbA1c≥6.5%为切点,符合者112例;未达到诊断标准者86例。未达到诊断标准者86例,仍以HbA1c≥6.5%为切点,符合者7例。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发现其诊断敏感性为56%,特异性为91.86%,阳性预测值为94.11%。再以HbA1c≥6%为切点,诊断符合140例。86例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中符合19例。对糖尿病诊断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82.55%,阳性预测值为90.32%。

5讨论

糖尿病的诊断近30年来巳经历了3次大的变革。1979年美国糖尿病数据组(NDDG)基于血糖值与糖尿病明显代谢失调及糖尿病症状的相关性,提出了以FPG≥7.8mmol/L,2hPG≥11.1mmol/L的血糖值为诊断标准。随后,由于对血糖水平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深入研究,专家委员会在总结分析了几宗大型流行病学的研究后,发现某个血糖值水平以下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率低,这些数据显示了血糖和DR的风险之间存在明确的相关性。从而提出了替代以前把发生有症状的糖尿病的风险的血糖什作为糖尿病诊断的依据的观念。1997年由ADA提出将以往诊断糖尿病空腹的血糖值降为7mmol/L,餐后血糖值未作变动。

HbA1c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指标,能更好地反映长期血糖水平与慢性并发症的关系。HbA1c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指标,能更好地反映长期血糖水平与慢性并发症的关系。由于HbA1c检测的稳定性,可以随时取血,不受空腹与进食的限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基于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专家委员会选择HbA1c的切点为≥6.5%,需要二次测量以确认。对于切点问题,学术界还未达成共识,专家组认为6.5%>HbA1c≥6%可以作为糖尿病高危性的标志。把在我院经OGTT明确诊断的糖尿病与同期检测的HbA1c的值进行比较,发现若以HbA1c6.5%为切点,诊断糖尿病的敏感性为56%,特异性91.86%,阳性预测值为94%。以HbA1c6%为切点,则敏感性为70%,特异性82%,阳性预测值为90.32%。

结论,血糖与HbA1c相比,用血糖值诊断糖尿病以某“一点”对糖尿病进行诊断,似有不足之处且血糖在体内代谢中波动较大。而采用多点联合诊断价值较大,故以前以OGTT,连接几点的曲线进行诊断意义更大。若能联合FPG、2hPG共同诊断糖尿病,将更加全面及准确。特别是在临床有症状,而HbA1c<6.5%时,更应该多查几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以减少漏诊。

糖尿病诊断标准篇(4)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不同的诊断标准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制定的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新标准前后,临床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及母儿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 采用新标准后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17.44%)较旧标准发病率(6.81%)明显升高。但妊娠期糖尿病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机率、初次剖宫产率、巨大儿/大于胎龄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新标准组均低于原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新标准虽致发病率大幅升高,但通过孕期积极的规范化干预,明显降低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更有利于改善妊娠结局。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母儿结局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c)-0100-02

[作者简介] 刘婕(1973.7-),女,湖南邵阳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妊娠期糖尿病方面研究,邮箱:liujie-73@hotmail.com。

妊娠合并糖尿病包括糖尿病合并妊娠及妊娠期糖尿病二种情况,其中80%以上为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常见并发症,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国内外学者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意见存在分歧。随着国外多中心大样本关于高血糖与妊娠不良结局关系研究(HAPO)结果出台,修订了糖尿病合并妊娠及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且这一标准迅速在学术界达成共识[1-2]。该研究就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新标准前后其患病率,母儿近期妊娠结局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1日—12月31日及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正规产检并住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初产妇,分别为94例和280例。2009年孕妇年龄平均(30.7±3.7)岁,2011年孕妇年龄平均(31.1±3.4)岁。

1.2 方法

将2009年按原标准诊断[3]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为a组,2011年按新标准诊断[4]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为b组,两组患者孕期均规范化予以糖尿病宣教、医学营养治疗、适当运动、必要时予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并发妊娠高血压疾病、剖宫产率、巨大儿/大于胎龄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情况的差异。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

2009年共分娩1512例,诊断妊娠期糖尿病103例,其中初产妇94例,a组发病率为6.81%。2011年共分娩1 732例,诊断妊娠期糖尿病302例,其中初产妇280例,b组发病率为17.44%。二者间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母儿妊娠结局

a组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1例,剖宫产35例,巨大儿/大于胎龄儿21例,新生儿低血糖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2例。b组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6例,剖宫产64例,巨大儿/大于胎龄儿24例,新生儿低血糖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3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该研究提示采用新标准后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大幅升高至17.44%,此与近年来生活方式改善,育龄妇女中肥胖和2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加,以及2011年ADA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新标准血糖切点下降,新标准中仅需1项值异常而非二项就可明确诊断妊娠期糖尿病有关。众所周知,孕期严重的血糖升高可导致流产、胎儿畸形、胎死宫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危及母儿生命。然即使是轻度的血糖异常,通过孕期血糖的管理,该研究证实也可明显降低母亲胎儿新生儿不良妊娠结局如剖宫产、巨大儿/大于胎龄儿、新生儿低血糖等风险。此与HAPO研究结果一致,且大多数并发症无风险阈值[5]。

目前提出的健康与疾病胎儿起源学说,认为成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发生的影响因素作用始于孕前配子的生长发育环境(配子质量取决于其祖父母的营养健康状态),孕期(胚胎,胎儿的生长发育受到母体的多方面影响)和生后2年内的快速生长阶段(营养供给和生长环境因素产生的作用),且可持续至成年[6]。新生儿出生体重与其成年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呈“U”形关系。胎儿暴露于高血糖,营养供给过剩,脂肪组织堆积均增加胰岛素抵抗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目前我国孕期营养缺乏明显减少,但营养过剩对胎儿乃至成年健康的影响值得重视。

鉴于妊娠期糖尿病日趋增加的发病率及对母儿健康的严重危害,一方面应加强对育龄及孕产妇宣教,使其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更需要广大医务工作者重视孕期营养管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与规范化的诊治,从而改善妊娠结局。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1[J].Diabetes Care,2011,34 (1):13-60.

[2] 杨慧霞. 推进循证依据在妊娠期糖尿病诊治实践中的应用[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1(14):193-195.

[3] 乐杰. 妇产科学[M].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0-154.

[4] Metzger BE, Gabbe SG, Persson B, et al.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and pregnancy study groups recommendations on the 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hyperglyeemia in pregnancy[J].Diabetes Care , 2010, 33:676-682.

糖尿病诊断标准篇(5)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672-02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指妊娠前糖代谢正常,妊娠期才出现或发现的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类型[1]。从严格概念上讲,GDM也是一种糖耐量异常状态,不同于1型、2型糖尿病及继发性糖尿病,所以GDM的血糖诊断切点不同于它们。不同机构或同机构不同时期推出GDM诊断标准都有不同,不断调整中。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妊娠前超重、肥胖、高龄妊娠及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的调整,其发病率也明显提高,甚至达到5-14%,成为一种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2]。由于GDM的临床过程复杂,对母儿危害较大,受围产医学广泛重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曾组织全球多中心、多国GDM专家前瞻性研究高血糖与妊娠不良结局,调整GDM诊断标准中血糖界值。2011年1月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敲定了新的GDM诊断标准。同年12月我国采用此诊断标准并执行为行业标准。本文藉此诊断标准变化对临床病例观察浅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5月-2011年8月在我院住院分娩按原GDM诊断标准确诊的GDM孕妇42例为A组,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8.65±4.16岁;选取2013年1月-2013年8月在我院分娩按照新的GDM诊断标准确诊的GDM病例12例,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28.80±4.13。两组所选病人均至少在我院产前保健检查三次,BMI

1.2 A组采用的GDM诊断标准:

①空腹血糖(FPG):两次或两次以上FPG≥5.8mmol/l,可诊断GDM。

②24-28周妊娠妇女,空腹12小时,服含葡萄糖50克的水200毫升,5分钟服完,1小时后静脉血糖≥7.8mmol/L者需行75克葡萄糖OGTT。即空腹12小时,抽空腹血糖,然后服含有75克葡萄糖的水400毫升,5分钟内服完,1小时、2小时、3小时后查静脉血糖。正常值:空腹5.6mmol/L,1小时10.3mmol/L,2小时8.6mmol/L,3小时6.7mmol/L.

有2项或2项以上超过正常则诊断GDM.

B组采用的GDM诊断标准(也是我国现行的新的行业标准)

①妊娠24-28周及以后,对所有尚未被诊断糖尿病的孕妇行75克葡萄糖OGTT。

方法:检查前3日正常体力活动、正常饮食,每日碳水化合物不少于150克,检查期间静坐。检查前1日晚餐后禁食至少8小时至次日9时前。5分钟内服完含75克葡萄糖的液体300毫升,分别抽取服糖前、服糖后1小时、服糖后2小时的静脉血,氧化酶法测定血浆葡萄糖水平。

正常值:空腹及服糖后1、2小时的血糖值分别为5.1mmol/L,10.0mmol/L, 8.5mmol/L

任何一点血糖值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即可诊断GDM。

②无条件定期产前检查者,妊娠24-28周首先FPG检查。FPG≥5.1mmol/L可以诊断GDM。4.4mmol/L≤FPG

1.3 方法

一经确诊为GDM,与孕妇充分沟通,告知GDM可能并发症及母儿风险。进行健康教育,指导饮食营养控制,指导孕妇适当体育运动,散步为主。控制孕妇孕期体重增长过多:孕前BMI24,已系过度肥胖,孕期增重应严格控制在6-9kg。孕期监测血糖,必要时应用胰岛素治疗,力求控制血糖达满意标准和正常水平。入院及产时严密监控血糖。然后对两组GDM发病率、分娩前FPG、妊娠高血压、巨大儿、死胎、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等指标统计学对比观察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对母胎危害均较大,但依据糖尿病综合症状、体征确立诊断存在困难。许多GDM孕妇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妊娠早期中期,由于胎儿从母体获取葡萄糖增加及母体对葡萄糖利用也增加等原因,FPG反而降低10%[3]。妊娠孕妇肾糖阈下降,尿糖及单用FPG不能筛查GDM。GDM对母儿影响及程度取决于血糖控制水平,即血糖越高,出现胎儿高胰岛素血症、巨大儿、新生儿严重低血糖等风险增大,甚至不明原因胎死宫内。故能够早发现早诊断很重要。新的GDM诊断标准基于胎儿风险及结局制定,采用了更低的诊断阈值,且采用一步诊断试验,取消了GCT筛查,取消了GIGT诊断,使医务人员及孕妇均更便利。GDM诊断率及发病率提高,会导致更多孕妇纳入围生期的血糖管理干预监测行列,新诊断标准更加重视GDM患者产后6-12周的糖尿病监测[4]。综上所述,围产的工作量必明显增加,但对改善母婴结局,降低孕产妇及胎婴的患病率、病重率,进一步优化妊娠妇女及其子女的预后很有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慧霞 .2011年妊娠期糖尿病国际诊断标准解读【D】.中国医学前沿杂志,2011,3(4)

糖尿病诊断标准篇(6)

[中图分类号] R714.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0-0117-02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 smellitus, GDM)是指妊娠期间发生或首次发现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包括一部分妊娠前已患有糖尿病但未曾获得诊断而仅此次妊娠期被发现的糖尿病患者。GDM可影响妊娠结局,并可引起孕妇和胎儿多种并发症,其严重程度与GDM异常程度和持续时间等密切相关[1,2]。2010年国际妊娠与糖尿病研究组织根据全球妊娠期糖尿病大样本多中心研究结果而制定出了GDM的新诊断标准[3],关于这一新标准的实用性和合理性,目前尚有不统一看法。根据2011年7月ADA指南,2011年12月我国卫生部实行GDM的新诊断标准,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比探讨了新、旧诊断标准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12月采用旧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漏诊的妊娠期糖尿病、而采用新GDM诊断标准确诊为GDM的孕妇120例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给予运动、饮食及胰岛素、降血糖治疗,而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其中观察组孕妇年龄18~34岁,平均(26.81±7.39)岁,孕周27~39周,初产妇52例,经产妇8例;对照组孕妇年龄18~33岁,平均(25.21±8.12)岁,孕周28~40周,初产妇54例,经产妇6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另选取采用旧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中的糖耐量试验(OGTT)3 h 血糖出现异常的孕妇30例定义为A组,年龄20~32岁,孕周28~40周;并同期选取采用新妊娠期糖尿病标准OGTT试验血糖正常的孕妇40例定义为B组,年龄20~33岁,孕周27~40周,A组和B组患者均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观察两组妊娠结局的差异。

1.2 诊断标准

旧GDM诊断标准[4]:两次或以上空腹血糖≥5.8 mmol/L可诊断GDM;24~28周行糖筛查试验:空腹口服 50 g葡萄糖1 h后测血糖水平,≥7.8 mmol/L 为糖筛查阳性,应查空腹血糖,空腹血糖异常可诊断GDM;空腹血糖正常再进行糖耐量试验。糖耐量试验(OGTT):空腹口服 75 g葡萄糖,1 h、2 h、3 h后测血糖,上限值分别为空腹血糖5.6 mmol/L、1 h 10.3 mmol/L、2 h 8.6 mmol/L和3 h 6.7 mmol/L,其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达到或超过正常值,可诊断GDM,仅一项异常诊断为糖耐量异常。新GDM诊断标准[3]:在24~28周采用OGTT试验,空腹、1 h、2 h上限值分别为5.1 mmol/L、10.0 mmol/L、8.5 mmol/L,任何一项超过上限值即可诊断为GDM。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两组间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新旧诊断标准妊娠期糖尿病不同处理后妊娠结局的比较

观察组孕妇发生子痫前期和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6.67%和3.33%,而早产、胎儿发育异常和新生儿低血糖等的发生率分别为3.33%、1.67%和1.6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见表1。

2.2 旧标准糖耐量试验3 h 血糖异常组与新标准糖耐量试验3 h 血糖正常组患者妊娠结局的比较

A组(旧标准OGTT 3 h血糖异常)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早产及胎儿发育异常、新生儿低血糖等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3.33%、3.33%、3.33%和0,与B组(新标准OGTT 3 h血糖正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长期以来,妊娠期糖尿病在国内外尚未达成统一的标准,对于GDM患者是否需要给予干预措施也还存在争议。我国2007年的GDM诊断标准主要参考乐杰主编的第 7 版《妇产科学》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4],使用此标准常常忽视了空腹血糖正常且无明显临床症状的高危孕妇,容易导致漏诊和耽误有效干预的最佳时机,引起孕妇和胎儿严重不良反应。杨慧霞[5]等研究认为除妊娠前已经确诊合并糖尿病的孕妇外,其他孕妇特别是高危孕妇均应行孕早期空腹血糖监测,尽早诊断,对于妊娠24~28周的孕妇可以采用OGTT试验进行筛查。

有研究报道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合并先兆子痫的发生率可高达30%以上,GDM孕妇发生先兆子痫、妊娠期高血压和早产等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6]。糖尿病患者常常合并微血管病变,并发肾病或微量尿蛋白阳性或慢性高血压,此类患者先兆子痫的发生率可高达54%[7]。因此对此类患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减少漏诊,并尽早给予干预措施。本研究发现,采用新诊断标准确诊而采用旧诊断标准漏诊的60例孕妇,给予干预措施后,孕妇和胎儿不良妊娠结局包括子痫前期和妊娠期高血压、早产、胎儿发育异常和新生儿低血糖等发生率明显降低,与未干预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魏玉梅等[8]研究认为新GDM诊断标准诊断的孕妇多为轻型,此类孕妇正是旧GDM诊断标准容易漏诊的,给予合理恰当的干预和管理,可显著降低胎儿和孕妇的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GDM孕妇血糖升高多发生在妊娠中后期,仍有可能导致胎儿畸形或流产,其中引起巨大胎儿的可能机制是血糖通过胎盘渗入,导致胎儿高血压,胎儿胰岛β细胞被过度刺激增生,胰岛素分泌增加,继发高胰岛素血症,加速胎儿蛋白质合成和氨基酸摄取,抑制脂肪分解,促进脂肪在胎儿体内的沉淀,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过度[9]。国外有研究还发现GDM孕妇产后6周~28年内约有2.6%~70%患者可发展为2型糖尿病[10]。

新GDM诊断标准省略 OGTT 第 3小时血糖检测,只对其中两项指标检测即可诊断GDM,目前国内也有学者对此方法进行验证,而国外大多数国家都同时检测孕妇空腹血糖和OGTT 1 h、2 h、3 h的血糖[11]。因此,对于是否可以省略 OGTT 第 3小时血糖检测,目前尚无统一说法。本研究比较了采用旧标准糖耐量试验3 h 血糖异常患者30例和新标准糖耐量试验3 h 血糖正常孕妇40例不良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发现两组孕妇的不良结局包括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早产及胎儿发育异常、新生儿低血糖等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省略OGTT 第3小时 血糖检测对 GDM 诊断影响不大,与孕妇不良妊娠结局无显著相关性,这与杨慧霞[12]等研究结果基本相一致。

综上所述,采用新GDM诊断标准在我国人群中普遍合适合理,可增加GDM的诊断率,降低漏诊率,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保障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Hollander MH, Paarlberg KM,Huisjes AJ. Gestationaldiabetes: a review of the current literature and guidelines[J]. Obstet Gynecol Surv, 2007,62(1): 125-136.

[2] Sun Y,Yang HX, Sun WJ. Risk factors of pre-eclampsia in Chinese pregnant women with abnormal glucose metabolism[J]. Int J Gynecol Obstet,2008,99(7):714-717.

[3] Donald R. Coustan,Lynn P. Lowe,et al. The hyperglycemia and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 (HAPO) study: paving the way for new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J]. 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 Gynecology,2010,202(6):654.

[4] 乐杰. 妇产科学[M]. 第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0-154.

[5] 杨慧霞. 妊娠期糖尿病新诊断标准应用后面临的问题[J].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2,13(3):161-162.

[6] 杨黎,乔玉环,刘伟靓. 血糖控制对妊娠糖尿病妊娠结局影响的临床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2011,32(16): 101-103.

[7] 刘睛,刘陶. 妊娠期糖尿病病因研究进展[J]. 中国医刊,2008,43(12):27-28.

[8] 魏玉梅,杨慧霞. 妊娠期糖尿病不同诊断标准适宜性的比较[J].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8):578-580.

[9] 杨慧霞.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母儿的影响及处理[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6(6):1-3.

[10] Kim C,Newton KM,Knopp RH. Gestational diabetes and the incidence of type 2 diabetes: a systematic review[J]. Diabetes Care, 2002, 25(18):1862-1868.

糖尿病诊断标准篇(7)

美国糖尿病协会的诊断标准与我国现行的诊断标准有所不同,特别是“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差别较大。我国现行的诊断标准“糖尿病前期”为:空腹血糖值为6.1~6.9毫摩尔/升(此项下限明显高于美国糖尿病协会标准),或者餐后2小时血糖值为7.8~11.1毫摩尔/升(此项与美国糖尿病协会标准相同),而且一般不包括糖化血红蛋白值。我国现行“糖尿病”诊断标准基本与美国糖尿病协会诊断标准相同(但很多时候不包括糖化血红蛋白值)。根据我国现行的诊断标准,2007年至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在全国14个省市进行调查发现,糖尿病患病率为9.7%,糖尿病前期发生率为15.5%,两者合计为25.2%。简而言之,新的调查采纳了美国标准,比中国现行标准更严格,因此把更多的人诊断为“糖尿病前期”患者,而糖尿病患病率则相差不大。

糖尿病诊断标准篇(8)

糖尿病是中老年群体中常见多发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因糖尿病存在多合并症和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临床检验中采用生化检验有利于进一步诊断、治疗。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5月~2016年7月诊断为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检验方式对糖尿病诊断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年内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均符合临床糖尿病糖尿病诊断标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生化检验组和常规检验组各50例。生化检验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1~79岁,平均(60.6±3.6)岁;病程2个月~21年,平均病程(6.4±2.1)年;常规检验组:男23例,女27例,年龄41~77岁,平均(61.9±4.5)岁;病程2个月~20年,平均病程(4.9±2.1)年;排除标准:合并高血压或血液系统疾病者;恶性肿瘤接受放化疗者;胰腺炎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项目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检验组:取患者晨尿5 ml,样本置入尿液分析仪中检测尿液中葡萄糖含量;生化检验组:取患者空腹血糖3ml,用全自动生化仪分析患者外周血的糖含量、糖耐量等指标进行检验。

1.3评价有效率 检验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一致则为有效,若与临床诊断结果存在则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数据处理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以率(%)表示χ2检验,P

2 结果

常规检验组的效率为65.96%,生化检验组有效率为93.62%,两组患者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是发病率高、并发症多的慢性疾病,治疗以外源性补充胰岛素治疗为主,临床上仍无有效的药物根治糖尿病,长期药物治疗给患者带来生活上的不便,降低了生活质量,其中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降低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有效控制血糖在正常水平,才能降低并l症的出现,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多数患者体检时意外发现糖尿病,因诊断技术及手段的不同,仍有部分患者存在漏诊或误诊,提高诊断技术减少误诊率十分重要。研究报道,早期诊断糖尿病、早期干预血糖,对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中具有重要意义。以往诊断糖尿主要以尿液检测为主,虽然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但仍有部分患者无法准确评估血糖,导致漏诊,且该种检验方式操作繁琐、效率低等弊端。而生化检验方式具有操作便捷、诊断符合性性高、快速有效等优势。

研究报道,对糖尿病患者和健康人群中进行生化检验,两组受检者的空腹血糖、糖耐量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清甘油三酯等指标间存在差异性(P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生化检验技术不断成熟,其检出准确率及操作步骤不断优化,临床上逐渐普遍使用。糖尿病诊断根据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来诊断,除此之外,通过糖化血红蛋白、TC、TG值等指标有助于糖尿病的诊断。糖尿病诊断标准:符合多尿、多食、多饮、消瘦等"三多一少"的特征;禁食8 h后空腹血糖≥7.0 mmol/L或餐后2h血糖≥11.11 mmol/L;TC>5.20 mmol/L,TC

4 结论

临床糖尿病检验工作中,生化检验与常规检验均有一定检验价值,生化检验的诊断符合率更高,操作方便、误差小、结果稳定等优势,对糖尿病早期诊断及筛查中具有重要的检验意义,传统的尿液检验方式相比生化检查存在较多的劣势,检验临床检验科室使用生化检验糖尿病患者的血液标本。

参考文献:

[1]杨晓曼.生化检验指标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24:76+78.

[2]胡洪兰.常规检验与生化检验在临床糖尿病诊断中的价值比较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03:81.

[3]闫岩,林淑霞,梁颖.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5,09:240-241.

[4]王颖,魏剑芬,金秀平,等.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内皮素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同分期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11,6( 13):123.

[5]刘开平,沈国清,周晓芳,等.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6 (11):524.

糖尿病诊断标准篇(9)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338-01

心血管和脑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致命的并发症。主要表现在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广泛的小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导致缺血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和损伤,造成大量ET的释放,血管收缩和扩张不协调,血小板凝聚,脂质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高血糖,红细胞膜和糖化血红蛋白的血液中糖,高胆固醇,高血粘度,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指数上升。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包括冠状动脉心脏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脑血栓,脑出血),糖尿病性心肌病(可导致心脏衰竭,心脏节律异常)。糖尿病患者的3.5倍,心脏疾病,脑血管疾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非糖尿病人的死亡率,是Ⅱ型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来自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病人,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61.1岁;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眼底检查明确)21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人,糖尿病肾病10人,糖尿病并高血压病4人,未检测出病变10人。

1.2 空腹血糖(FPG)用干燥管抽取晨间静脉血2ml,在2h内完成测定,HbA1c均用EDTA-2K管抽取静脉血2ml,提取红细胞测定HbA1c。

1.3 试剂与方法:

1.3.1 我院糖化血红蛋白测定:(采用日本奥林巴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EDTA-K,抗凝应用胶乳增强气度比浊法。试剂为罗氏诊断用品公司提供。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直接测定总Hb中HbA1c的百分含量的方法,正常参考值范围4.2%~6.0%。

1.3.2 我院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糖(采用日本奥林巴斯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为上海科华提供,禁食10h-16h静脉血,正常参考值范围3.9-6.0mmol/L。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实验数据以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表格示HbA1c与FPG真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可排除因年龄差异而导致的各项指标变化。

3.讨论

DM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发病率正在逐年增加。糖尿病诊治中的重要检测指标:糖化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在红细胞的自由醛基和非酶在血液中血红蛋白的自由基,糖化血红蛋白合成只与血糖相关的葡萄糖糖化缓慢凝结产品可以明确地反映体内2 Marchthe平均血糖水平的检测,反映了很长一段时间血糖控制的糖尿病患者是一个重要的诊断是基于观察糖尿病的治疗和预防。

氧气糖化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较低,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糖尿病微血管。研究发现,可以减少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8%,将大大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糖化血红蛋白>9%,表明持续的高血糖患者可发生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白内障的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恶性肿瘤并发症等。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与国内报道糖尿病人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呈正相关,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是一个显着的线性相关性是一致的,这表明糖尿病的诊断测试血糖前二至三个月对于那些需要改变治疗方案或血糖控制不稳定的患者以及正在进行胰岛素治疗,应定期检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同时测定。

综上所述,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的诊治及并发症的预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诊断以FPG检测筛查DM,但FPG反映即刻血糖有片面性,而且受抽血时间,应激反应及是否空腹,是否用药等外界因素有关,有一定局限性。而检测HbA1c时生物学变异小,分析前性质稳定,无须空腹或限时标本,相对受血糖水平急性变化干扰小(压力或疾病状态),能反映过去2~3月血糖浓度,其结果可作为糖尿病管理和治疗监测的标志物。亦可作为筛查糖尿病的辅助诊断指标。所以,临床上将HbA1c检测作为DM诊断判定疗效,制定治疗方案的“金标准”,定期检测HbA1c可以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贾文波,许继取,宋方方,等.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氧化应激反应[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7):769-771.

糖尿病诊断标准篇(10)

一、HbA1c在体内和体外均很稳定。受生物变异、饮食和分析前的影响比葡萄糖测定要小。

二、HbA1c升高水平与患者发生微血管病变的程度有一致关系,便于控制糖尿病的并发症。

三、HbA1c水平可反映患者近2个月的血葡萄糖平均浓度,而不仅是测定当时的浓度,这对了解糖尿病的治疗效果非常有用。

四、可随时取血测定,患者无需空腹,且可不采静脉血。

用血中HbA1c测定来诊断糖尿病的要求是:

一、如测定结果升高应于另一日重复测定来确定,除非患者已有明显症状或血葡萄糖高于11.1毫摩尔/升。

二、测定应在中心实验室进行,不能用即时检验(POCT)仪器,因后者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尚有不足。

糖尿病诊断标准篇(11)

由于糖尿病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目前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因此目前糖尿病还不能根治,但是可以控制。一些早期或较轻的糖尿病患者是在一定诱因下(如高热量食品的摄入、感染、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等)才被发现或诊断,当这些诱因被解除后,血糖可以恢复正常。一些早期的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比较肥胖的患者,经过早期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并坚持饮食控制和适当运动,随着体重的明显下降,即使停用降糖药物,血糖有的也可以恢复正常。但这并不等于糖尿病已经被治好了,相反,当这些诱因再次出现,或随着年龄的增加,胰岛细胞功能逐渐减退,糖尿病还会卷土重来。

为什么有些糖尿病患者没有症状?

不是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有明显的症状,其原因是:(1)血糖高到一定水平才出现糖尿病症状。有人发现,只有在血糖高于15.0毫摩尔/升并持续一段时间的情况下,临床上才出现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可是诊断糖尿病的血糖标准要远低于此值。(2)对高血糖的反应不敏感。有的人,特别是老年人可能对高血糖不那么敏感,虽然血糖已很高,临床上还没有什么感觉。如有些人肾糖阈升高,都已是糖尿病患者却因尿糖不多,而没有什么感觉。(3)缺乏糖尿病知识。有些人对糖尿病一无所知,虽然已有“三多一少”症状却没有认识到,还以为是“能吃能喝身体好”,“有钱难买老来瘦”。这些情况很容易漏诊,以至贻误病情。

没有糖尿病症状

要不要治疗?

有的患者认为没有糖尿病症状就不需要治疗了,这个观念是非常错误的。目前的治疗目标已不仅仅是为了消除糖尿病的症状,而是尽可能让患者的血糖接近正常,预防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所以,应及时早期诊断糖尿病。

很多患者全凭着自己的感觉来监测血糖,但一测血糖却很高。要把感觉和平时的监测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比较理想的血糖水平。

什么是血糖增高阶段?

指血糖已经升高,但还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血糖介于正常与糖尿病之间的一种情况。主要包括3种情况:(1)空腹血糖受损。英文代号为IFG,是指空腹血糖高于正常,但又不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空腹血糖在6.1~7.0毫摩尔/升之间。同时餐后2小时血糖也没有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2)餐后血糖受损。是指餐后半小时、1小时血糖升高,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在正常和糖尿病诊断标准之间的状况,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毫摩尔/升之间。(3)糖耐量受损。又称糖耐量减低,英文代号IGT。糖耐量试验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均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但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毫摩尔/升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