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财经类专业论文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在这里,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舒适的学习和科研的环境,为我们配备了强大的师资力量。在这里,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这里,我完成了硕士毕业论文的构思、撰写过程。要感谢的人很多,要感恩的事也很多,这些都是值得细细品味和珍惜的。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黄董良教授。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黄老师有着父亲般和蔼的笑容,一直以来默默的关心着我的学习和生活。从毕业论文的选题、构思、撰写、修改方面,黄老师都给出了非常宝贵的意见;从为人、处事、修身、养性方面,黄老师是很好的榜样和模范。从立业方面,黄老师更是积极鼓励、支持、指点、引导我们。黄老师的情谊恩重如山,他对教育事业的奉献,对学生的默默无私,让人肃然起敬!师恩厚重,铭记在心。
其次,我要感谢研究生阶段所有为我们授课的教师。感谢汪祥耀老师、邱学文老师、李连华老师、邵毅平老师、张红英老师、史习民老师、戴娟萍老师、邓川老师、于永生老师等,你们不仅学术水平高超,而且上课水平一流,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感谢辅导员陈东老师、郭媚老师,你们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感谢你们!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应用型人才,然而,面临以知识为特征的新经济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变革教学机制,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是当代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面对和努力解决的课题。
一、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特征的转变
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教学内容相对侧重于政策法规、制度程序和要式凭证等的讲解与掌握,因而其现实性、可操作较强。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财经类专业知识的更新频率加快了,现行的教学与实践脱节现象日渐明显。为此,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教学特征应突出为:教学的目的不只在于训练学生毕业时即已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应更加强调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胜任的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
二、目前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学质量总体上不容乐观。近年来随着各院校生源的不断扩大,学生在校人数普遍超过其可容纳能力。院校基础设施不足,师资力量不够,教学质量普遍堪忧。教学质量的根本提高应源自教学机制的有效运行和不断创新,如果教学机制上出现了问题,则教学质量的下滑将是长期性的,不可逆转的。对现阶段教学机制的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的几个问题及形成原因笔者分析如下:
1.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目前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从总体上来说基本适应未来需要,但仍存在许多问题。譬如,财务会计学课程的内容随着相关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出台,已变得十分庞杂,教师普遍的做法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裁剪,结果是学生不能形成对财务会计学的完整知识体系。
2.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或一般,教学现代化手段使用程度不高。目前财经类专业教学的基本手段主要是教师讲授,对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严重不足,院校教学机制中缺乏对教师教学方法改进与提高的督导与激励,从而使得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投人不够,教学效果自然不够理想。
3.教材的适用性不强。大多数院校所选用的教材来源不外乎两种情况,即外购和自编。由于财经类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时代感,所以外购的教材在内容上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某些不适应性。此时,自编教材就显示出其具有的灵活性,但也应看到自编教材的内容更多的出于任课教师的个人选择,导致其适用性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4.考试方式单调,毕业论文敷衍,且严重抄袭他人。财经类专业的课程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单纯的试卷笔答并不能考核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高分低能”现象普遍存在。许多毕业生毕业论文撰写投入不够,抄袭严重,但仍能轻松过关,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整个学习风气。
5.专业实习效果不佳。目前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实习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各企事业单位出于会计账簿及信息安全的角度考虑,不愿让学生实际接触账簿。因此,很多学生根本无法从实习中获得完备有效的实践经验。
(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较强,但毕业生却倍威信心不足。从总体上讲,人才市场对财经类专业的学生需求量还是很大的,但从有关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自信心不强。造成这种晴况的直接原因是用人单位对财经类专业的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比如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等等,广大毕业生对此感到压力很大。
(三)教师素质有待迁一步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及知识的创新,使得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越发显得迫切。目前各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的专业教师学历水平大多为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但很多现职教师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各院校而成为专业教师的,因而缺乏实践经验。由于财经类专业知识的实践性很强,而许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这方面对学生的帮助不大。
(四)学校学术氛围淡薄,学术研究的动力不足。由于近年来各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致使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整日忙于教学,许多教师都戏称自己成了“上课机器”,对日常的授课质量的保证都感到吃力,更无暇顾及学术研究。另外,一些院校对学术研究重视不够,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在任期考核指标中没有学术研究等方面的量化标准,致使很多院校教师的中坚力量缺乏学术研究的动力。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目前各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整体水平一般,在某些方面甚至令人担忧,财经类专业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
三、提高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调整锞程设置,提倡小班教学。专科院校的财经类学生应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为适应社会发展和知识的更新,对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的了解和掌握也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求财经类学生应使自己培养成动手能力强且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较为广泛知识面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各院校应就现行课程设置中不符合这种要求的地方进行改革或调整,譬如合理设定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内容,提高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教学总学时的比重,突出专业外语、信息化技术、管理制度等教学,从而更好地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说明的是,就教学而言,教师授课班级的数量和规模,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对每个学生关心照顾的程度的大小。其主要表现在,首先班级数量和规模对课堂教学管理的影响,如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方面。有关研究表明,学生在小班级的情感交流比大班级更为有利。其次,班级数量和规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格拉斯一斯密斯曲线表明,学生的平均学习成绩随着教师授课班级数量和规模的缩小而提高,而且当授课的规模缩小到15人以下时,其效果迅速提高。有关研究表明,教小班的教师教学积极性高,精神状态好,更喜欢与学生交流,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更满意。为此,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尽量以小班授课将有利于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
(二)广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选教材,增加动手能力的考核,强化毕业论文撰写的规范化。针对财经类专业知识的法规性、程序化、实物性的特征,充分注重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将会使得课堂教学拉进与实务操作的距离,增强教学的现实感和趣味性;教材的选用应注重其内容的时代感和实务上的可操作性(这一点对专科学生尤为重要),同时兼顾学科的理论性和前瞻性;改变课程考核单一的笔试形式,适当增加并逐步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测试在课程总评成绩中的比例,这将有利于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和培养。学校应加强毕业论文撰写的管理和规范,严格论文的选题、文献的参考、论文的答辩以及成绩的评定,对不符合论文撰写规范的学生要加强督导。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专业应用型人才,然而,面临以知识为特征的新经济的到来,传统的教学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变革教学机制,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是当代教育工作者必须要面对和努力解决的课题。
一、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特征的转变
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其教学内容相对侧重于政策法规、制度程序和要式凭证等的讲解与掌握,因而其现实性、可操作较强。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财经类专业知识的更新频率加快了,现行的教学与实践脱节现象日渐明显。为此,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教学特征应突出为:教学的目的不只在于训练学生毕业时即已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应更加强调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胜任的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
二、目前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教学质量总体上不容乐观。近年来随着各院校生源的不断扩大,学生在校人数普遍超过其可容纳能力。院校基础设施不足,师资力量不够,教学质量普遍堪忧。教学质量的根本提高应源自教学机制的有效运行和不断创新,如果教学机制上出现了问题,则教学质量的下滑将是长期性的,不可逆转的。对现阶段教学机制的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的几个问题及形成原因笔者分析如下:
1.课程设置不尽合理。目前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从总体上来说基本适应未来需要,但仍存在许多问题。譬如,财务会计学课程的内容随着相关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出台,已变得十分庞杂,教师普遍的做法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裁剪,结果是学生不能形成对财务会计学的完整知识体系。
2.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或一般,教学现代化手段使用程度不高。目前财经类专业教学的基本手段主要是教师讲授,对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严重不足,院校教学机制中缺乏对教师教学方法改进与提高的督导与激励,从而使得教师对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投人不够,教学效果自然不够理想。
3.教材的适用性不强。大多数院校所选用的教材来源不外乎两种情况,即外购和自编。由于财经类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时代感,所以外购的教材在内容上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某些不适应性。此时,自编教材就显示出其具有的灵活性,但也应看到自编教材的内容更多的出于任课教师的个人选择,导致其适用性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4.考试方式单调,毕业论文敷衍,且严重抄袭他人。财经类专业的课程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单纯的试卷笔答并不能考核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高分低能”现象普遍存在。许多毕业生毕业论文撰写投入不够,抄袭严重,但仍能轻松过关,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整个学习风气。
5.专业实习效果不佳。目前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实习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各企事业单位出于会计账簿及信息安全的角度考虑,不愿让学生实际接触账簿。因此,很多学生根本无法从实习中获得完备有效的实践经验。
(二)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性较强,但毕业生却倍威信心不足。从总体上讲,人才市场对财经类专业的学生需求量还是很大的,但从有关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自信心不强。造成这种晴况的直接原因是用人单位对财经类专业的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比如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等等,广大毕业生对此感到压力很大。
(三)教师素质有待迁一步提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及知识的创新,使得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越发显得迫切。目前各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的专业教师学历水平大多为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但很多现职教师都是大学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各院校而成为专业教师的,因而缺乏实践经验。由于财经类专业知识的实践性很强,而许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这方面对学生的帮助不大。
(四)学校学术氛围淡薄,学术研究的动力不足。由于近年来各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致使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整日忙于教学,许多教师都戏称自己成了“上课机器”,对日常的授课质量的保证都感到吃力,更无暇顾及学术研究。另外,一些院校对学术研究重视不够,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在任期考核指标中没有学术研究等方面的量化标准,致使很多院校教师的中坚力量缺乏学术研究的动力。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目前各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整体水平一般,在某些方面甚至令人担忧,财经类专业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
三、提高高等专科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调整锞程设置,提倡小班教学。专科院校的财经类学生应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为适应社会发展和知识的更新,对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的了解和掌握也是十分必要的,这就要求财经类学生应使自己培养成动手能力强且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较为广泛知识面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各院校应就现行课程设置中不符合这种要求的地方进行改革或调整,譬如合理设定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内容,提高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教学总学时的比重,突出专业外语、信息化技术、管理制度等教学,从而更好地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说明的是,就教学而言,教师授课班级的数量和规模,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对每个学生关心照顾的程度的大小。其主要表现在,首先班级数量和规模对课堂教学管理的影响,如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方面。有关研究表明,学生在小班级的情感交流比大班级更为有利。其次,班级数量和规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格拉斯一斯密斯曲线表明,学生的平均学习成绩随着教师授课班级数量和规模的缩小而提高,而且当授课的规模缩小到15人以下时,其效果迅速提高。有关研究表明,教小班的教师教学积极性高,精神状态好,更喜欢与学生交流,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更满意。为此,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尽量以小班授课将有利于稳定和提高教学质量。
(二)广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选教材,增加动手能力的考核,强化毕业论文撰写的规范化。针对财经类专业知识的法规性、程序化、实物性的特征,充分注重现代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将会使得课堂教学拉进与实务操作的距离,增强教学的现实感和趣味性;教材的选用应注重其内容的时代感和实务上的可操作性(这一点对专科学生尤为重要),同时兼顾学科的理论性和前瞻性;改变课程考核单一的笔试形式,适当增加并逐步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测试在课程总评成绩中的比例,这将有利于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和培养。学校应加强毕业论文撰写的管理和规范,严格论文的选题、文献的参考、论文的答辩以及成绩的评定,对不符合论文撰写规范的学生要加强督导。
学术英语可以分为通用学术用途英语(EGAP)和特殊学术用途英语(ESAP)(Jordan, 1997)。EGAP培养学生听学术讲座、做笔记、参加学术讨论并做学术报告、展开学术阅读和学术写作等,强调语言技能的学习和实践(蔡基刚,2012);ESAP侧重的是与专业相结合的学术能力的教学,强调专门学科的语言学习,如法律英语、金融英语等。目前国内专家学者大多认为EGAP应该代表今后大学英语教学的主流课程和改革方向(蔡基刚,2012;孙有中、李莉文,2011等)。本文所探讨的学术英语指的是通用学术英语。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211财经类院校,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社会对于财经人才的英语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但EGAP从多大程度上可以作为财经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新方向?学生对EGAP课程的需求程度如何?本研究调查了财经类院校低年级本科生(1)使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情况及遇到的问题;(2)对开设EGAP课程的看法,从而聚焦财经类院校,了解该类院校学生对EGAP课程的需求,探讨在该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阶段开设EGAP的必要性。
一、学术英语需求分析及相关研究
早在1978年Munby就已指出需求分析是语言课程设计和实施中的首要环节和必要步骤。需求分析是指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手段(Basturkmen,2010)对学生和教师的情况、学习目的、雇主或职业需要进行的一种分析(夏纪梅、孔宪辉, 1999),其目的是实现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但由于目前学习者本人的个人需求分析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还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刘艳梅、朱慧敏,2013),以及任何语言类课程都建立在学生的某种需求之上(Hutchinson &Waters,1987),本研究将只涉及学生视角的需求分析。
关于国内财经类院校大学英语教学阶段EGAP课程需求这一问题,到目前为止相关研究并不太丰富。蔡基刚(2012)对上海四所大学大一到大四的学生进行了相关的需求调查,该调查涵盖了一所财经类院校――上海财经大学,但没有区分调查中其它三所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财经类院校学生需求的不同。刘艳梅、朱慧敏(2013)研究某省属财经类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时涉及了对EGAP课程的需求,讨论了学生对该类课程的认可度。本调查聚焦一所对国际化要求较高、战略定位为“研究型大学”的财经院校学生的需求,试图丰富国内该类研究。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蔡基刚(2012)的调查问卷重新调查了财经类院校学生对EGAP课程开设的需求情况。目前国内研究表明(钟家宝、钟兰凤、陈红,2014;韩静、侯贺英,2014)不同风格的学习者、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对学术英语技能需求存在差异性,笔者期望采用蔡基刚的调查问卷在财经院校重新调查能够进一步突出财经类专业学生的需求。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3个自然班的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学生专业涵盖了工商管理、税务、会计、电子商务、经济学、金融数学等,具有一定的专业代表性,有助于我们综合了解财经类专业学生的需求。调查在2014年6月近期末考试的课堂上完成,学生们经过将近一年的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已具有对问卷问题的把握能力。问卷完成时间为10-15分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3份,回收问卷93份,回收率为100%。所回收问卷全部有效。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1. 财经类院校低年级本科生使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的情况及遇到的问题
首先,经过一年的大学学习,65.59%的一年级学生表示将选修全英语或者双语课程, 67.74%的学生有用英语听国外学者专家的讲座或讲课的需求,另外出国留学或作为交流生出国学习的需求达到34.41% (见表1)。可以看出学生今后使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的需求是非常高的,这一结果和我们平时与专业课教师的交流所了解的情况也相吻合。近年来,随着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专业课教师数量的增长,在大二、大三开设双语课程以及全英语课程数量正在逐年增加。另外,随着近些年国际间学术交流的频繁开展和出国学习交流学生的日益攀升,学生们对提高学术英语能力的需求也必然越来越高。
表1
事实上,一些财经类专业使用的教材均是引进的经典英语教材,全英文的专业类教材使用较为普遍,有的专业的学生从大一开始就需要阅读全英文的专业学术文献,甚至用英语完成学术小论文等作业。在所调查的93名同学中,69.89%的学生表示专业课老师要求他们阅读与本专业相关的英语文献资料,41.94%的学生表示专业课老师要求写实验报告或者摘要等,这个比率虽然低于阅读,但相比而言也是较为频繁的。另外,75.83%的学生认为能够用英语直接搜索和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对自己的学习和研究重要。66.66%的学生认为能够用英语写摘要或文献综述,或实验报告、小论文对自己的学习和研究重要。
虽然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学术英语读和写的能力对今后专业的学习的重要性,但本调查显示学生们在使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时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从词汇量、读、写、听、说五个角度来看,排在第一位的困难是“词汇量不够,尤其是学术词汇和准专业词汇不够”,接下来分别是“阅读原版教材和专业文献速度慢”、“用英语做论文的口头陈述和参加学术讨论有困难”、“不习惯老外讲座,跟不上或者不会记笔记”和“写英语的专业摘要、实验报告和小论文有困难”这四项技能(见表2)。这个结果与蔡基刚(2012)针对上海四所高校的学生做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表2
鉴于阅读英语文献是中国学生用到最多的技能,本研究调查了学生用英语搜索和阅读专业文献的困难。排在第一位和第二位的困难是专业词汇不够以及总词汇量不够(见表3)。这个结果与蔡基刚(2012)的也基本一致。
表3
总体来讲,财经类专业低年级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研究的需求是比较旺盛的,但他们自身还不具备在二、三年级必修或选修全英或双语课程的基本学术英语能力,研究也表明他们在听讲座、记笔记、参与讨论等一些最基本的学术英语能力上也还有所欠缺,目前还不能很好地参加国外学者专家讲座。因此,开设一门与自己专业相关、关注学术英语技能培养的EGAP课程作为过渡课程,衔接基础英语教学与双语教学或全英语教学,很大程度上对财经专业学生来讲是必要的,他们需要通过一门这样的课程熟练掌握英语学术环境下的听、说、读、写技能。
2.财经类院校低年级本科生对开设EGAP课程的看法
就“大学英语中应该包含和自己专业相关的课程,在内容上体现更多的相关专业知识”,或者说是否应该设置EGAP课程这一观点,66.66%的同学认为持肯定态度,持否定态度的只有9.68%(见表4)。
表4
就学术英语课程开设的建议来看,29.03%的学生认为大一开设学术英语课比较合适,56.99%的学生认为大二开设比较合适,8.9%的学生认为大三及以上开设合适。也就是说大多数学生认为大二及以上开设合适。由于一些双语或者全英的专业课程在大二或者大三以上才开设,学生们对大一开设学术英语课程的需求相对而言没有太急迫。
表5
四、结语
本文在学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财经类院校学生对学术英语的需求以及一些课程设置方面的基本情况。根据数据分析,我们认为在财经类院校这类专业性比较突出的院校,需要开设EGAP课程。作为过渡衔接课程,学术英语课程能起到培养学生在学术语境中的基本的听说读写技能,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做准备。另外该课程的设置也是可行的,虽然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各个专业之间有一定的差异,但很多专业具有一定的互通性和交叉性,因此学术英语选择的内容上可以偏向经济商学类,在学术性词汇、学术文体的特征、学术文章写作的格式等方面找到其共核特征,从而培养学生今后在专业领域学习中所实际需要的核心语言技能。
参考文献:
[1]Basturkmen, H. Developing course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New York, NY: Palgrave Macmillan, 2010.
[2]Hutchinson,T&Water,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3]Munby,J. Communicative Syllabus Design. Cambridge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
[4]Jordan, R. R.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A guide and resource book for Teacher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5]蔡基刚.“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30-35.
[6]韩静、侯贺英. 普通高校本科生学术英语需求分析.经营管理者2014(11):375.
[7]刘艳梅、朱慧敏。基于学生需求分析的财经类高校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研究---以省属财经类高校为例。山东外语教学,2013(3):69-77.
[8]孙有中、李莉文(2011)。CBI和ESP与中国高校英语专业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外语研究,5,1-4.
一、引言
在现代经济社会,金融业已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逐渐成为一个覆盖范围广泛、与日常生活结合日益紧密的服务型行业。在我国,随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财富增加,社会对金融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金融创新与金融产品层出不穷,金融的触角已深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并已成为普通家庭关心的内容。在这种背景下,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识不仅是金融专业学生所必须的,而且是其他财经类专业学生,如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管理学、会计学所必须的。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金融学》课程,对于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金融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非金融学财经类专业,如国际贸易、工商管理学生来说,《金融学》是一门学科必修课,可以充实完善其专业课程。对于非财经类专业的学生,《金融学》是一门选修课程,供对金融学有兴趣的非财经类专业学生选修。
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专业的特点和培养人才的目标与规格不同,固而对金融理论与业务知识的内容、知识结构、专业需求是不同的。再考虑到《金融学》课程内容众多,在短短的四五十个教学课时中,教师不可能将全部内容介绍完,这就要求教师在明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与需求的基础上,精心安排各专业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差异化教学方法。
二、不同专业对《金融学》的教学要求不同
(一)金融学专业
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金融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一般是在学生完成各经济类专业共同的核心基础课,如在学习完《西方经济学》后开设。它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正如我国金融学研究的鼻祖黄达先生所言:“金融领域,广阔而深邃,通常只能瞄准一两个方向深入。要想深入一点、几点,必须对金融的‘全局’有必要的、概略的把握。因为没有足够的宽阔基础作为支撑,只求在狭小的范围深入,进到一定程度就会难以继续。而所谓把握‘全局’,就是要求能对金融领域的主要构架如金融理论与金融知识,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国内金融与国际金融等等之间的有机联系,有一个较为全面——哪怕是概略的——了解。”《金融学》作为金融学科体系的基础课程,恰是对金融学进行整体性、框架性的介绍,其中既有宏观金融层面的理论阐释,又有微观金融运行的原理分析;既揭示了金融的运作机制与规律性,又阐明了金融学科所研究的范畴、重要内容结构及其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鉴于《金融学》对于金融专业学生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要求学生全面掌握金融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点、知识体系、基本原理、理论前沿和动态,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良好的理论基础;二是注重对学生专业兴趣和专业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开拓视野,提高思考的广度、深度与高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自觉性。实践证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我国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就是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这样才能产生进取的精神。若通过《金融学》的学习,学生能激发对金融的兴趣,这将会对学生未来的深造、职业生涯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非金融学财经类专业
纵观中外古今,实体经济的发展最后都离不开资本的运作,而在当今社会,金融的作用越发凸显。因此,非金融学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有必要系统地掌握货币、信用、利息、银行等多方面的理论与业务知识,能够运用货币信用方面的理论与业务知识,更好地从事企业投资管理、市场营销、企业风险管理等活动。因此,不少高校已经把《金融学》作为一门必修课程。
与金融学专业的学生相比,非金融学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在金融理论方面的要求可以放低些,但应注重金融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注重联系实际和融会贯通,使学生掌握与其专业的业务活动联系紧密的现代金融基本知识和业务技能,从而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能灵活运用现代金融基本知识和业务技能来进行资金管理、投资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活动。
三、不同专业的《金融学》教学内容应有所侧重
《金融学》课程内容繁杂,涉及货币、信用、金融市场、金融中介机构、货币供求、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和金融监管等问题,几乎涵盖了整个金融领域。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以保证教学整体水平和质量,并兼顾不同专业的需要,是《金融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一个可行的方法是在界定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安排差别化的教学内容。基本教学内容是各专业教学中都必须覆盖的,也是各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以实现各专业学生掌握该课程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要求,例如金融学的基本概念、金融市场的基本情况、金融中介机构的构成、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等;而差别化的教学内容是教师根据所教学生的专业特点、专业需求而进行的选择性教学。
(一)金融学专业
如前所述,对于金融学专业学生来说,《金融学》是其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在课程安排上,《金融学》一般是在修完《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之后开设的,同时又是以后陆续开设的《中央银行学》、《证券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考虑两个方面因素:一方面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让学生对金融有个全面的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避免内容重复或遗漏。具体来说,对于金融学专业的课程内容重点有三个:一是学生应深刻理解金融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如货币、信用等基本概念,利率决定理论、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给理论等。这些内容是金融学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的基础,因此对他们来说,这些内容不是简单知道就可以了,而要全面、深入、准确地掌握;二是教师在授课中应侧重对金融学框架的勾勒,让学生对金融领域全面、清晰地把握。而对于具体的宏观金融问题可以适当简略,这些内容学生已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接触过。微观金融方面,有关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内容也无需介绍过细,这些内容在后续的专业课程里都会有详细的介绍;三是引导学生对现实中的金融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并密切关注金融理论研究前沿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非金融学财经类专业
对于非金融学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来讲,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都或多或少要与货币、银行打交道,但是对理论要求没有金融学专业的学生高。教师在完成基本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可以适当降低理论深度,如货币供求理论、利率决定理论、金融监管理论等可以简略地说明,而增加与所教学生专业有关的、实践性的内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应该加强与贸易有关的金融知识,如信用工具、金融市场、商业银行业务和国际金融危机等方面内容的介绍。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增加与企业管理活动紧密联系金融知识的讲授,这些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如商业票据、股票、债券、期货市场等。(2)企业管理人员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打交道时所需掌握的基本金融理论知识,这关系到企业资金的运营问题。具体如商业银行运作机制、业务范畴,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证券发行业务等。(3)国家宏观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如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融资的影响,汇率政策对企业的影响,等等。
(三)非财经类专业
非财经类专业的学生主要是抱着兴趣来选修这门课程的,激发学生对金融的兴趣,使他们了解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金融知识是教学的目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精简理论性较强的货币金融理论的讲解,将重点放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货币银行学知识中,如各种金融产品的比较、家庭理财的理念等,还可以介绍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金融问题,如对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介绍,可侧重介绍危机对企业和老百姓生活的影响等,而对于危机深层次的原因的理论分析则可以简略些。
四、区别不同专业,采取有差别的教学方法
与《西方经济学》课程相比,《金融学》课程内容多而庞杂,不似前者的体系清晰完整,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经常感到知识点零散,找不到学习的重点。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等课程相比,该课程理论性强,内容单调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如何根据不同专业《金融学》课程设置特点及课程性质,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各自的教学目的,是教师在《金融学》教学应认真研究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一)金融学专业
如前所述,对于《金融学》课程,金融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全面掌握金融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点、知识体系、基本原理、理论前沿和动态外,还要培养专业兴趣和专业学习能力。因此,教师首先要把《金融学》课程中的知识点、理论讲通、讲透。在此基础上,再想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金融的兴趣,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我认为一个较好的方法是在每次课开始时拿出5—10分钟,对一周的财经新闻进行回顾。这样有两个作用:一是能让学生了解中国和全球金融情况,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的习惯,这对《金融学》这类社会性学科的学习是必要的。二是在新闻解读的过程中,教师能引发学生对金融问题、金融现象的思考,加深学生对金融理论的理解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达到以上两个效果,教师首先应注意财经新闻的选择。一周内国内外发生的财经新闻往往很多,如果都讲,时间上不允许,也没有必要。新闻选择可以有这几个视角,一种是选取影响重大的事件,如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另一种是结合目前的热点和所学的知识选择有代表性的事件。如近年如何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介绍金融市场、金融中介机构这一部分内容时,我看到一则题为“淡马锡来到荷花池”的新闻。新闻的主要内容谈到新加坡淡马锡公司通过设立富登信实服务有限公司给成都的莲花池批发市场的商户发放贷款。这则新闻事件本身很小,但我希望能以小见大,以此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新闻标题提出后,学生的第一反应是觉得很奇怪:该标题是什么意思?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接着我由浅入深介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存在问题等,最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应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整节课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课后不少学生和我进一步探讨该问题,有的学生还着手写这方面的论文。
除了选题的问题,教师还应注意新闻讲授的方式。介绍新闻不仅仅是希望学生了解该事件,而是通过该事件引发学生进一步研究和思考的兴趣。教师可以在介绍新闻时结合学生已学过的金融学原理,精心设置问题、提出问题,启发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具体事件中提炼出事件背后蕴藏的道理,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如果是小班教学,教师可以考虑一学期组织学生就当前的热点金融问题进行2—3次的讨论,以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查阅、整理资料,学生进行思考、交流为线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现在不少高校由于扩招,师资相对不足,很多时候是大班教学,组织讨论的方法会由于学生人数众多而影响讨论的效果,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就热点金融问题撰写小论文。对于初次写论文的学生来说,论文的要求不宜过高,主要是希望通过写论文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字数、格式上可以适当放宽,但需强调的是杜绝抄袭。
(二)非金融学财经类专业
对于非金融学财经类专业的教学,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降低理论深度,提高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性。在基本原理、基本的知识点介绍完之后,通过具体的案例,如介绍金融实际热点问题,突出金融知识的运用性。此时对于金融热点问题的选择与金融学专业的选择有所不同,教师应尽量选择一些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讲授。例如在介绍货币政策时,教师可以结合我国近年中央银行的调息历程,解释中央银行每次调息的背景、原因、作用机制,以及对企业、老百姓银行投资、贷款的影响。此外,教师还可以就一个问题,如信用形式、银行存贷款利率等,鼓励学生自己去找资料、发现生活中的金融学,采取教授与讨论相结合的组合式教学,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8月11日
一、“三维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界定
“三维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即以培养社会所需应用型财经类人才为立足点,以打造财经类专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全面、立体的从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三个维度出发,围绕课内实践、专项实践、综合实践的一体化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即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均以实践课程为中心展开建设。(图1)
二、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选择
基于“三维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主要借鉴目前相对成熟的项目评价方法。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法对财经类专业实践课程的指导思想、具体内容、特征、主要影响进行比较分析,综合选择那些重要的影响条件和针对性强的指标;其次,采用频率统计法对目前有关教学质量评价研究的论文进行统计,选择高频指标;最后,在以上基础上,咨询相关专家意见,对指标体系进行调整。
评价标准必须与评价目标相一致,而上述指标体系的设立是以分解评价目标的方式来完成的。根据评价标准将评价等级分为:优、良、中、合格、不合格,即90分以上为优,80~89分为良,70~79为中,60~69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用于对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单项指标及总体的评价。根据财经类专业的特点,本文设定了三个维度的指标,即教学维度指标、科研维度指标和实验室建设维度指标。
(一)教学维度指标的选择。教学活动分为教与学两个部分,虽然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但教师的自身素质对教学活动也存在重要的影响。教师的素质可以划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个组成部分。主观因素是指教学态度,一个教师无论其能力有多大,如果教学态度不端正,就无法发挥其能力的全部。教学能力体现在诸多方面,本文认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教学能力的主要表现形式。教学维度的最后一个指标是教学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评价教学效果的时候,应该考虑学生的基础以及接受能力。
(二)科研维度指标。科研能力主要表现为论文和课题两个部分,其中论文是基础。科研课题的考核必须在保证课题质量的前提下考虑课题的数量。值得一提的是,许多评分体系中,科研经费的数量是一个重要指标。本文不同意这个观点,科研经费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科研课题的质量,但科研经费因专业而异,无法直接比较其研究水平。因此,本文建议在评价科研课题的时候,忽略科研经费因素。
(三)实验室建设维度指标。实验室建设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在校内应该建设高仿真实验室;其次,有条件的情况下,财经类专业应该设置校企联合课程。当然,最综合的应用能力培养活动应该是在实习基地完成的。拥有稳定的实习基础,对财经类专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综上所述,本文的评价体系及评价标准见表1。(表1)依据表1,我们可以把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设定为:一级指标U=(U1,U2,U3);二级指标Ui=(Ui1,Ui2,Ui3,Ui4,Ui5),其中i=(1,2,3)。建立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教师教学质量的评语集并将其赋值。将各层各因素的评定等级分为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评语集V=(V1,V2,V3,V4,V5)=(优,良,中,合格,不合格)=(5,4,3,2,1)
三、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的处理
(一)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数值的同向化处理。一个指标体系的数值可能存在三个类型。第一种类型的指标,是数值越大,其水平越高,本文将这种指标称为正向指标;第二种类型的指标,是数值越小,其水平越高,本文将这种指标称为逆向指标;第三种类型的指标是越接近于某一个标准值,其水平越高,本文将这种指标称为摆动指标。三种类型的指标需要进行同向化处理。假设将三类指标都统一为正向指标,则综合评价的数值越大,结果就越理想。因为本文所涉及的全部指标数值都大于零,所以可以考虑将逆向指标取倒数,将其转化为正向指标。摆动指标的结果依赖于标准值的大小。可以考虑指标数值与标准值的距离,从而将其转化为逆向指标,再取倒数就可以转化为正向指标。
三类指标同向化公式总结如下:
(1)正向指标不需要处理。
(2)逆向指标的处理:Xi=。其中,Yi为指标的原始数值,Xi为同向化后的指标数值。
(3)摆动指标的处理:Xi′=Yi-Y,Xi=。其中,Yi为指标的原始数值,Xi′为原始数值转化为逆向指标的结果,Xi为同向化后的指标数值。
(二)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指标数值的标准化处理。上文中,已经将指标数值进行了同向化处理,下面分析一下将正向指标标准化的方法。首先,既然取值范围要同一化,那么就必须放弃指标本来的意义。考虑到统计学中相关系数就是一个无量纲的数值,将取值范围统一为[0,1]这个区间(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1,1],但本文的指标数值都是正数,所以只有一半的区间)。具体的标准化思路是,可以将最大值定义为1,将最小值定义为0,其他数据以此为参考确定其数值。
指标的标准可以按照如下的步骤进行:(1)将指标数值排序;(2)确定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定义为1和0;(3)计算其他数值的对应数值,公式如下:
其中,Xi为标准化后的数值,Yi为同向化后尚未标准化的数值,Ymin为指标数值的最小值,Ymax为指标数值的最大值。
四、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各级评价指标权重的设置
确定一级、二级指标权重。一级评价指标因素U1,U2,U3,U4,U5对应权重为b1h,b2h,b3h,b4h,b5h,其中bih(i= 1,2,3,4,5)是第h专家对该因素给定的一个权重值,且5i=1Σbih=1。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来确定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其具体步骤为:
(1)建立因素集:因素集是影响评价对象的各种因素所组成的集合,U={U1,U2,…,Un}。
(2)建立评语集:评语就是对评价对象优劣程度的定性描述,V={v1,v2,…,vn}。
(3)确定权重集:权重是描述各种指标相对于上级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权重集是与评价因素相对应的多级集合,本文确定权重的方法AHP法。AHP法指系统工程中对非定量事件做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其基本思想是由若干专家把处于同一子集中各指标相对于上级指标的重要性成对地进行比较,并把第i个指标对第j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的估计值记为ai,且aij=1,这样所有专家的评分构成了一组模糊判断矩阵,再综合这些专家的意见,使这样一组打分矩阵转化为一个综合判断矩阵,然后求得各指标的权重。这样一来,n个指标成对比较的结果就可以用下面的判断矩阵A表示为:
A=1,a12,…a1na21,1,…a2n… … … …an1,an2,…1
若矩阵A为一致性矩阵,即矩阵A中的元素满足aij=1/aji,aii=1,aij=aik・akj(i,j=1,…n),由矩阵理论可知道A的最大特征根必为正实数,其对应特征向量的所有分量均同号,且最大特征根maxλ对应的单位特征向量若为W=(w1,…,wn)则aij=wi/wj(i,j=1,2,…,n),i,j=1,2,…,n。从而W=(w1,…,wn)就是我们要获得的同一子集中的各指标相对于上级指标的权重向量,但实际操作时,由于矩阵A中的各元素是通过同一指标集中的指标成对比较的结果,是通过主观估计获得的,因此并不一定是一致性矩阵。为了判断矩阵A是否具有令人满意的一致性,需要引入随机一致性比率CR进行检验:
CI称为判断矩阵的一般一致性矩阵;RI称为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maxλ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n为阶数,RI为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其取值如下:
当CR
五、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一般首先用统计调查法对指标体系中的各级评价指标隶属于各评语等级进行综合考察,考察结果用模糊评价(隶属度)矩阵Ri=(rijk)(i=1,2,…n;j=1,2,…li;k=1,2,…n)来表示,这里rijk表示vij对第k个评语的隶属度。
具体评价采用的模糊算子法为:若A和B是n×m和m×l的模糊矩阵,则它们的乘积C=A・B为n×l阵,其元素为:Cij=mk =1∨(aik∧bkj)(i=1,2,…,n;j=1,2,…i)。其中符号“∧”、“∨”的含义定为:a∧b=min(a,b),a∨b=max(a,b)。
具体过程由以下两个步骤完成:首先,计算第Ui(i=1,2,…,n)个指标的综合评价矩阵Bi(i=1,2,…,n),即Bi=Wi・Ri(i=1,2,…,n)。然后,对第一级指标作综合评价(即总的评价为 U)。其中U的评价矩阵为:B=(B1,B2,…,Bn)。权重向量为 W1×n作综合评价,得到U的综合评价矩阵A=W・B。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财经专业为国家及各个地区培养了一大批专业型人才,这些人才为社会所急需并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随着以知识为背景特征的新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中等职业学校财经专业人才的需求标准有了进一步的变化。因此,与之相呼应的传统教学机制与标准也随之落伍。那么如何改变中等职业学校财经专业教学机制以顺应时展呢?笔者作如下总结:
一、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教学目标
应用型与实践型人才一直是传统中职财经专业培养的目标,该专业的教学内容则比较注重法律法规、政策程序及相关凭证的传授,因此,有极强的现实性。然而,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财经类的相关知识更新频率不断加快,造成财经专业教学与学生实践、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现象突出。针对此,笔者认为,应改革中等职业学校财经专业的教学目标,即把学生培养为应用型、实践型人才转变为培养综合素质型人才为目标。
二、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中的问题
1、课程设置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制度的不断更新,中职学校财经专业的相关教材及课程设置却远远没有跟上来。例如财务会计等课程,随着会计制度和准则的更新,教师在没有新的系统教学材料的情况下,普遍的做法是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随意的添加或删减,结果导致学生所掌握财务会计知识的“完整性缺失”。
2、教学手段与效果
现阶段,中职学校财经类专业教学手段普遍陈旧,依然是以教师的说教为主,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仍然没有普及,致使学生的学习激情下降,教学效果达不到理想目标。
3、教材
随着校本教材的日益升温,中职学校财经专业教师也加入了自编教材的大军,然而,参编教师的资格与财经类专业课程政策性的特征,使得教材质量无法保障。
4、考试方式
中职学校财经专业的考试方式有待改革一直是师生们所期待的。因为单一的论文或者开卷式考试会受到命题限制,不能检测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5、实习环节
出于信息安全的角度考虑,用人单位很少让实习生直接接触本单位的账务情况,造成学生实习的“名不符实”。
(二)毕业生自信心缺失
从我们搜集的相关材料及调查中发现:由于用人单位对财经类人才的需求标准不断提高,例如要求学历专科以上,有两年以上实践经验等等。使得中职财经专业毕业生的自信心严重不足。
(三)专业教师素养及经验有待提高
随着中职学校教师学历的提高,现阶段,中职学校所进教师的学历普遍达到了本科、研究生及以上,但其实践经验远远低于老教师。因此,中青年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三、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财经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教学改革
1、课程设置调整
为适应市场需求,中职学校财经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进一步改革和细化。在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实践能力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其综合职业素养的训练。这就要求学生对相关基础学科及理论知识的掌握。为此,各中职学校应就现行课程设置中不符合这种要求的地方进行改革或调整,譬如合理设定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内容,提高实践教学环节所占教学总学时的比重,突出专业外语、信息化技术、管理制度等教学,从而更好地实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2、更新教学手段
针对中职财经专业教学知识的程序化与法规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趣味,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
3、精编精选教材
无论是自编还是选购中职财经专业教材,内容的充实、新颖与注重实务训练应为首要考虑点。这与市场对中职人才的培养需求是相一致的。
4、考试方式改革
变传统笔试及论文式测试方式为实际动手能力测试,将有利于中职财经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评价方式也要“与时俱进”。
5、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来做教学中的主角,变学会为会学,增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及专业自信心。例如,在案例教学部分,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分析,尊重学生的分析结果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并增强自信心。
(二)解决实习难问题
建立实习基地,实施学校与企业的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共建工程;多样化实习形式,如做模拟实验题,案例分析;将实践中的专家、能手请进校园“献身”说法和指导在校学生,等等。另外,在课堂教学以及作业的批改等方面亦可积极创造条件和机会,起到提高学生素质的功效。
作者:胡颖森 单位: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课程内容未满足社会发展对学生素质的要求,实践课程需要能力渗透财经类专业涵盖的岗位职业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学生技能、能力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发展,而且财经类专业的未来就业岗位,与工科专业相比,其工作情景不能在学校中被高度仿真和模拟。这就必然要求学生不仅要在学校的实践课程中掌握必要技能,还要培养自我学习、权变适应的能力。而单纯的技能训练会限制学生自我提升、自我调整能力的提升,进而影响到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养成。
实践教学体系以实践教学的功能为标志,可以将其分为实训(即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实验(即知识点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即课程实习、专业实习、综合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开展教学改革是建设具有高职财经类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必由之路。财经类专业需要以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为指导,大刀阔斧地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在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的课程培养目标和内容体系,积极开发实验实训项目,大幅度提高实验实训在教学中的比例,淡化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突出实用性和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如何有效克服和解决上述困难,确立培养学生能力的支点和逐步形成学生技能的杠杆呢?弹性学制的引入将是推动高职实践教学最有效的管理策略。1.弹性学制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有助于实践课程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弹性学制的本质就是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多样性需求,同时,设立学分制,为实践课程单独设立学分,扭转实践课程只是理论课程附属品的现象,使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实践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驾齐驱。实践课程只有在考核上步入正轨,才能真正提高高职教育实践课程的地位,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切切实实地提高质量。对于实践课程,可根据课时多少、实践项目的性质和难度、学生付出的劳动以及兼顾“巩固基础,发展能力”的原则等方面来综合设定每个学习单元应有的学分,以便使学生按照量化的实践课程的学分,结合本专业课程教学要求和特点,选择实践项目。成绩合格者就取得相应的学分,所有科目课程的实践课程总学分累加,即为实践课程学分。在实施学分制初期,为使学分制平稳过渡,可适当侧重于实验课程,使师生都能在认识上逐步适应,并为实习实训课程的多样性和可操作性留有足够的时间。随着学分制的深入,实习实训课程学分比例将逐步增加,以最终培养出个性特色鲜明、专业知识结构完整的人才。2.模块化教学模式在实践课程中的运用模块化教学模式有利于弹性学制的实施。“活”是课程模块化的最大特点,在模块化教学模式下,每一种技能模式由一个或多个模块构成,每一模块由若干个学习单元组成,而技能模式就是以模块的形式展现的工作规范,实践证明,同类的知识与技能可合为一个项目群组,便于学生选择和掌握。在高职财经类专业的实践课程中运用模块化教学模式,一方面,更好地满足弹性学制的本质特征,即自由选学、强调个性发展、实行目标管理,另一方面,模块化实践课程既与专业模块课程体系有机结合,又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学生在学习之初就十分清楚自己所学专业必须要掌握的技能,并认真对待实践课程的学习。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难以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实践教学内容缺乏,从而导致时间教学时数偏少、实践项目不足,缺乏独立地位。目前推行的“实践主导型”课程改革,从宏观上要求专业主干课程实践教学比例应达到60%以上。模块化实践课程自成体系,相对独立于专业模块课程体系之外。
实践课程模块既从属于专业课程模块,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既保证了专业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提高了实践教学的地位,凸显出实践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同时,对相关教师开发实践项目、充实实践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开展模块整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化实践课程模块设计,兼顾教学管理效率与教学效果的提升高职财经类专业的实践课程,应在专业课程体系经过科学系统的模块化设计的基础上,按照“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的原则加以实施。“模块化”是指在对职业技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知识群和能力要素进行分类后,形成具有同类性质的训练项目群,形成进阶性质的强化训练。“组合型”是指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不同的训练要求,对各个模块和模块中的项目进行优化组合,通过教学效率,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进阶式”是指在实践课程中,明确不同实训项目的难以程度,按照“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组织实践教学。这样既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又保证了教学效果的提升。模块化实践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结合,兼顾专业职业技能养成与创新能力培养财经类专业所涵盖的职业(岗位)对人才的实际技能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在客观上也提出了对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的更高要求。模块化教学模式源于职业技能培训,采取的是实用主义,即实际岗位需要哪些技能,在学校实践课程中就设计哪些训练内容,针对性极强。一般而言,在模块化教学实施方面,具有如下特点:第一,以技能培养为目标,模块与模块之间层层递进、互为支撑。第二,以模块教学内容为目标,合理设置模块内课程,优化教学内容。第三,模块化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将知识结构模块化、岗位分工模块化、讲授方式模块化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通过研究某些课题来学习某些知识、生成自学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激活某种素质的活动。首先,实践课程目标的设定必须围绕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一方面根据实际岗位要求,拟定核心目标,包括技能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等要素。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特点,适当扩充个性化发展的目标,供学生参考选择,不必做到千人一面。其二,实践课程内容的编排必须以主要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为核心。学生素质、个性有差异,发展空间有大小,接受能力有高低,所以模块化实践课程的内容应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并且实践课程内容要及时吐故纳新,根据用人单位需求进行统整。在实践课程讲授方面,增加自主项目设计、课题实验研究。研究项目最好来自主要用人单位,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市场调研、方案设计、项目制作、作品展示、撰写论文、口头报告整个实战过程。而课题研究,则是学生自主形成研究小组,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自主研究,最后提交课题研究报告。实践教学功能的实现,有赖于实践课程体系的科学架构,有赖于实践课程内容的与时俱进。在财经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建立弹性学制下的模块化实践课程体系,优化模块设计,渗透研究性学习环节,有利于实现第三产业的新型一线管理型、服务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也有利于毕业生适应更宽广的职业岗位,也有利于他们在职业岗位上发挥潜在的创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G25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6-0046-03
1财经类高校特色数据库的建设现状
[2]笔者访问18所国内知名的财经类高校图书馆网站(访问时间:2015年2月8―9日),以期明确各馆数据资源的优点与不足,实现更好地发展。在受访的18家图书馆中,外经贸大学图书馆的官网页面无法正常打开,江西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重庆工商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图书馆数据库分类不明晰,不便参与统计,所以实际访问了13所财经类院校的图书馆资源。不同图书馆对数据库资源分类不同,这里笔者取最普遍的类别:中文数据库、外文数据库 、试用数据库三种,再加上个别拥有特色资源的图书馆自建数据库或特色数据库(调查中发现这两种数据库内容相近,遂将两者视为一类来统计),还有个别的图书馆分类不具普适性,不计入,表1仅统计各图书馆数据库页面中显著区分的大类。
笔者对13所财经类高校图书馆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13个样本馆引进1,177个数据库,中文数据库和外分数据库是数据库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分别占总数的39.3%和30.5%;试用数据库各馆分布严重不均,占比为25.9%;自建(特色)数据库的数量最少,占比仅为4.3%。有5家图书馆拥有100个以上数据库,有3家图书馆拥有60个以上的中文数据库,在有自建特色数据库的8家图书馆中,只有1家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数量在10个以上。
由表1中的数据统计可看出,财经类高校图书馆数据库的总量已初具规模,种类也逐渐丰富,但没有统一标准来规范图书馆数据库的分类,各馆数据库在数量上也存在较大差异。笔者重点对各馆特色资源的建设情况进行研究,总量情况不做细致分析。
就调查的现状来看,财经类高校并没能充分利用财经类学科的专业特色优势,相应的特色数据库建设情况不容乐观。在此次访问中,有8 所高校图书馆网站显著标明了各类自建或特色数据库,仅占数据库总量的4.3%(见表2)。
[3]由表2各馆所建特色资源的详情可知,已建的特色数据库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是馆藏特色,如云南财经大学的云财文库、云南地方经济文库,其他大学建立的本校学位论文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属于本馆所有的自建学术资源。第二是专业特色, 如上海财经大学的500强企业文献资料、世界银行资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料、瑞士再保险精算资料、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资料,东北财经大学的产业经济文献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类型内容都具有科研独创性。第三是地方历史特色, 如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建有的一系列抗战时期货币发展史料数据库,还有山西财经大学图书馆的关于山西特色的票号衍变等史料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都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2财经类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主要问题
2.1特色数据库总体数量不多,各高校之间数量分布不均
笔者对13所受访的高校图书馆进行调查,发现有8家图书馆拥有自建的特色资源,其中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的自建数据库数量最多,达16个,而有5家图书馆并没有这类自建资源,这种不均现象的存在主要是由财经类高校的专业特性和各校对资源建设的投入不均产生的。由于缺乏统一的评定标准去衡量特色数据库的成效,且各馆数据库资源的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也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来区分各馆的数据库内容是否类似,所以不能简单地以数量为标准去评判建设成果。
[4]2.2自建数据库等特色资源分类混乱,内容含金量不高
从财经类高校图书馆自建资源情况表中可以看出,一些高校将论文提交系统、信息检索系统列入自建数据库或特色数据库,有些高校则没有将其列入其中,这种各馆对自建资源的不同分类也影响了特色数据库的质量判定。各馆对自建数据库、特色资源等定义不同,造成特色资源的分类混乱,未能方便使用者,加之质量不高、缺乏独创性,也使得其服务水平大打折扣。
2.3财经类各馆特色资源没有完全实现共享
笔者发现,大多数的图书馆页面都有相关链接,但是这些链接都是一些政府部门、财经机构等官方网站。只有个别高校实施了馆际互借,而且主要是图书资源的共享。财经类高校图书馆的自建数据库等特色资源缺乏专业性的联合共享。
2.4特色数据库得不到及时的更新与维护
由于各馆的自建数据库内容不同,性质不同,因此更新进度也不同。例如哈尔滨商业大学的部分特色数据库是有关历史资料集合,可能随着新的史料考察而更新,更新速度较慢。像上海财经大学的特色数据库500强企业文献资料、世界银行资料等,一般会滞后一到两年更新,这也受资料收集整理的因素影响。有个别高校数据库最新数据的年份是2000年,不便于科研工作的开展,特色数据库建成后的维护和更新工作将直接影响其服务水平。
2.5经济信息资源相关建设人才缺失
为了更好地适应财经类高校教学、科研的要求,相关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图书馆如果缺少一批精通与财经类学科相关的信息科技、外文翻译、资源开发及深加工等技能的人才,数据库
[HT]建设及维护都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3][BT3]3对财经类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相关建议
3.1建设具有财经类专业特色的资源
各馆在引进数据库之前,有必要对其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判断,比如通过试用反馈来决定是否引进,从而避免资金投入的浪费。数据库如果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就能方便使用者浏览检索各类资源,从而提高数据库的服务水平。在笔者调查的8家拥有自建数据库等特色资源的财经类高校图书馆中,大多数特色数据库的组成部分少不了本校的学生学位论文和教师论文库,这些所谓的“特色资源”并没有独创性。财经类高校的图书馆可以从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等角度出发,配合财经类学科的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利用自身优势来创建特色资源。
3.2丰富特色资源的内容及表现形式
特色数据库不能局限于文字信息的表现形式,还可以采取图片、视频等更加丰富的形式来增强表现效果。
3.3增加财经类高校馆际之间数据库的共享
从访问的情况来看,财经类高校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的数量偏少,各馆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利用网络技术实现馆际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整合互补。
3.4加大专业性数据库管理人才的培养
财经类高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有必要掌握经济管理相关知识,并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财经类专业数据资源进行发掘和整合处理。图书馆也要为数据开发人员与学科骨干老师之间的科研交流提供平台,让数据库建设更贴近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HTK]
[1][6]刘峻青.分析图书馆建立特色数据库的必[KG2*4/5]要性.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13(2):60.
[2][3][ZK(#]何琳,唐淑香.财经类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图书馆,2009(5):74-75.
[3][3]周晖.财经类高校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建设现状及发展建议.现代商贸,2012(4):190-192.
[4]黄兵.论图书馆特色数字资源建设.新校园:理论版,2010(8):21-23.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3-0060-02
收稿日期:2012-01-16
作者简介:周洋(1965-),男,山东枣庄人,副教授,硕导,从事管理学和高教管理研究。 实践教学是高校财经类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该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从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及评价等环节对财经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探讨。
一、实践教学的目标
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财经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应为: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方法和技能的基本训练,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的训练,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获得较为完整、系统的专业训练和实验方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根据这一定位,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结合新思维和新技术的应用,应确定“自主、自助、自立”的实践教学指导思想。
“自主”要求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切实摆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实践课程的主导,成为课堂的主角。
“自助”要求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开放式的网络实验平台,在指导教师辅导下,学生自己动手,通过体验、实验、实训、实践等活动,完成实验项目,建立弹性实验课程机制,不仅仅局限在实验课堂上完成指定的实验任务,而应采取灵活多样、弹性的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设置,帮助学生完成实验教学活动。
“自立”要求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科学的实验态度。
二、实践教学的内容
根据应用型创新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结合学科和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的新特点,应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规划和优化革新,构建相对独立而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合理配置,按照不同的模块、以不同的课程(项目)、按不同的层次安排独立的实践内容,从而形成一个层次合理、功能完善并相互融通的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课程单项性实验
单项实验依托理论课程进行,目的在于验证某一理论或解释某一经济管理现象,由理论课任课教师承担授课任务,实验考核成绩按比例计入理论课成绩。单项实验以验证性、演示性实验项目为主,如“宏观经济学”课程中的菲利普斯曲线单项实验项目。
2课程综合性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将具有较强实践性、应用型的课程,可设独立的实验课程,由专任实验教师承担授课任务。课程实验独立开设,独立计算实验成绩。课程实验以验证性、演示性实验项目为主,如“证券投资模拟实验”课程,是在开设投资经济学、证券投资学、证券投资分析等课程的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仿真软件进行的一项综合实验。
3专业综合性实验
专业综合实验根据本专业内相关主干课程内容设计跨课程的实验课程,训练学生专业范围内综合应用能力,促进所学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由专任实验教师承担授课任务。专业综合实验课程独立开设独立计算实验成绩。专业综合实验以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为主。如会计学专业综合实验的主要内容分为三大部分:1)针对企业全面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实务模拟实验;2)在第一部分实验资料基础上,进行财务分析和企业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股利分配决策等实验;3)根据前两部分实验资料进行审计实验。因此,综合性实验的内容可涵盖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等多门会计专业主干课程。
4专业设计性实验
专业设计性实验独立开设,独立计算实验成绩。专业设计性实验通过建立仿真的模拟实验环境,训练学生实际能力和操作能力。授课教师由各相关课程教师组成的虚拟教学团队承担。专业设计性实验以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为主。如“市场调查与统计”实验课程,结合市场调查、统计软件应用以及调查对象等专业知识,进行调查问卷设计、统计抽样、数据分析,并出具相应的调查报告。
5跨专业综合实训
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由综合实训功能区承担,由来自不同专业的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负责教学任务。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独立开设,独立计算实验成绩。实验课程开展以团队指导、项目驱动方式进行,以模拟仿真为主要教学手段。如ERP仿真模拟实训课程将企业战略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工商管理、金融学等内容融合在一起,通过模拟仿真、角色扮演完成实验任务。
6校内仿真实践
校内仿真实践以实验项目为主导,以公共选修课的形式进行,由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组成虚拟实验教学团队承担。校内仿真实践以学校承担的横向课题或项目合作为依托开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如ERP企业应用体验实验项目,以某企业(集团)实际应用为案例背景,由学生根据实际数据进行应用体验,并进行讨论和设计。
7校外实习
校外实习是实践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它通过校外实习弥补校内实验环节的不足,让学生真正走进企业和单位,努力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近距离对接。实习环节主要分为认识实习、业务实习和毕业实习三个阶段,并结合实验环节的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综合实验安排具体的实习时间。如在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同时,安排对应的认识或业务实习,在专业综合实验后安排毕业实习等,形成校内与校外、实验与实习相互交错的实践模式。
8创新创业设计
针对学生自主创业,学校应提供相应的自主创业平台,并提供政策、基金等予以扶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另外,学生可以通过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参加诸如“创业计划大赛”等形式的全国性比赛活动提升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培养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引导学生崇尚科学,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成才的热情。
三、实践教学的途径
在演示操作型实验中,对经典实验按照实验要求,紧紧围绕实验教学大纲,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为目标,设计项目模拟实际进行演示、操作、实验。对于综合型实验则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和设计先进的实验方法。同时,积极开发新技术,扩大实验范围,增强实验深度,提高实验综合度,积极鼓励教师、学生开发设计型、创新型实验。通过手工模拟、电算化模拟、综合性和设计性模拟实验以及深入企业现场实践,增强学生对财经工作的感性认识和实际动手能力。充分利用网络技术,通过实验室模拟系统软件,实现在校园网上师生对话,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等形式的辅导,学生的实验作业、实验报告实现在线提交。实验室管理实行网络化与智能化,所有使用计算机的实验教师可以远程更新数据资料,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实验项目的远程化模拟。实验室实行开放式实验教学,通过开放的教学模式拓宽学生知识面,从而培养其创新能力,进而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跨越。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开放”不仅体现在实验室、实验场所的开放,同时也体现在实验内容的开放。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兴趣爱好和意向,选择不同的实验项目和内容,也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进行实验设计、实证检验、结果分析,形成对优秀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的良好机制。还可以采用校内建立财经类专业的财会模拟室的方法,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把握财经类专业财会的基本流程和立账、建账和账目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此外,要加强财经专业学生的实习工作,组织学生到财会所实习,到企业实习,拉近实践教学与实际岗位应用之间的距离。
四、实践教学的评价
根据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实践教学应采用科学、公正的考核机制,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实验和学习过程中注意自身素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他们由过去的“学习、考试”型向“学习、思考、研究、创新”型转变,以促进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全面发展。在考核内容上,对不同课程和不同的实验类型采用不同的考核方法。课程实验考核应结合课程特点与教学要求,建立以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考核为基础、以综合运用能力考核为重点、以学习态度考核为参照的综合考评体系。
对综合性和设计的实验的考核,要求学生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实验方案、设计出基本的实验流程,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全面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
摘 要:实践教学是巩固和强化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结合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路径,也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本文借助SWOT分析法来分析财经类高校推行实践教学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从而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能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 :财经院校;实践教学;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260-03
基金项目:2014年安徽财经大学教研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acjyyb2014108)
1 引言
“实践教学”是在西方倡导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强化教育职业化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教学实践模式.所谓实践教学,是指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学生进行与本专业相适应的具有实践性、应用性的学习.其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用来检验理论教学效果.具体包括生产劳动、课程实验(实训)、课程论文、实习(教学实习、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专业调查)与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
实践教学可以有效巩固和强化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环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 SWOT分析法介绍
SWOT分析是以内外部环境分析结果为基础来寻找和制定企业竞争战略的方法.它是由美国旧金山大学国际管理和行为科学教授海因茨·韦里克(Heinz Weihrich)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一种态势分析法.其中S代表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劣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运用这种方法,把组织内外环境所形成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全面、系统和准确的研究,立足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计划以及对策方案等.本文将借助SWOT分析法,来分析财经类高校推行实践教学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从而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以期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3 财经类高校实践教学SWOT分析
财经类高校开展实践教学既有优势,也存在劣势,同时面临着机会与威胁并存的局面.
3.1 S(strength)优势分析
3.1.1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实践基地是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校企合作是开展实践教学的有效方式及重要途径.2012年国家教育部印发的评估文件中就明确提倡高等院校可以与企业、事业单位开展实习或实训方面的合作.因此多数高校都积极与政府、企业沟通联系,建立了一批有质量、有保障的校外实践基地.并且很多高校都已与校外实践基地形成长期合作机制,以使学生在实践实习过程中得到锻炼.但不足是目前多数院校的校外实践基地不论是在数量,还是在质量方面都还远不能满足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要求.
3.1.2 校内实践教学
目前在财经类院校开展较多的校内实践教学方式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论文(设计)、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专业调查)、毕业论文(设计)和学科竞赛等.
课程实验.主要是依托学校(院)各个专业实验室,结合各专业实验教学大纲,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进行有设计性、有目的的实验教学形式.
毕业论文(设计).主要是在大四学年开展,是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围绕选题、开题、撰写、答辩四个环节进行准备.一般在论文选题上,提倡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相结合.
社会实践.是指在学校与社会共同作用下,充分利用大学期间的空闲时间,在不同地区进行学科间的交流、问题探索以及有针对性的社会考察.例如,每年暑假都会进行的“三下乡”活动.
学科竞赛.近年来我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学科竞赛.例如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飞思卡尔智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网络虚拟运营创业专项赛、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以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等.
3.2 W(weakness)劣势分析
3.2.1 教师队伍缺乏实践经验
在财经类高校,多数专任教师都具有较高的理论素质,但在专业实践操作能力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欠缺.尤其多数青年指导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并没有在社会和企业工作实践的经验.因而,这些教师可能无法顺利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教师队伍缺乏实践经验,会给高院校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另外部分教师的实践教学意识淡薄,偏重于传授学科理论,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2.2 实践教材匮乏
实践教学虽然在财经类高校当中已经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环节实施,,但是在实践教材方面还不够完善.目前财经类高校的实践教材普遍存在知识陈旧、实用性不强的问题.另外由于财经类高校多数经济类课程的政策性很强,每个阶段国家都会对经济政策做出一些调整,可是实践教材却没能及时跟上这种调整变化,以致实践教材陈旧,不能适应社会的新需求.
3.2.3 实践教学模式有待完善
目前在多数财经类院校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实行的是“公共课、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并且课程讲授上仍然是严重偏向于理论讲授,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致使多数学生很难通过实践平台将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能熟练运用到实践中去.例如在财经类院校,大多数学生的毕业论文通常是偏重于理论性、学术性,而实践能力的运用却是少之又少.
3.2.4 实践教学管理方面有待加强
实践教学管理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教学计划安排、建设和执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实践人才培养方案.但在实际应用中,实践教学管理部门却仅把审核实践教学计划、建设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监控实践教学成果作为工作重点.从而忽视了对实践教学制度执行和具体每个环节运行情况的管理.由于缺少对实践教学过程的管理,不但导致实践管理成本的提高,而且制约了管理对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的促进作用的发挥.
3.3 O(opportunity)机会分析
2012年2月,由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的《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高校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环节依然薄弱,距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要求仍有差距.高校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理念亟待改变.应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和因材施教;重点强化实践教学相关要求,夯实创新实践育人途径基础,依托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保障实践育人经费投入,调动整合社会各方资源,打造实践育人合力,着眼长效机制构建,切实推动高校实践育人工作成效,开创新局面.2012年8月,由教育部制定的《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提出:实践教学比重应予加大,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应予丰富及改进,学生创业实践应予支持鼓励,以全面提升创业教育教学的开放性、互动性和实效性①.由此可见,这些指导意见的制定都为财经类院校更好地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3.4 T(threat)威胁分析
3.4.1 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在理论教学方面财经类院校已经建立起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较完善、成熟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但由于没有统一规范的标准,致使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体系还不健全、完善,由此实践教学的质量也无法得到公证客观的评价,从而对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4.2 实践教学安全意识不强
拥有良好教学秩序的前提是校园安全问题要得以保证,因此在高校实践教学环节如何应对学生的突发事件也是需要高校高度重视的问题.有些高校很少甚至从未对学生进行过有关实践教学危机意识和自救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和学习.一些学生认为实践教学危机事件不可能发生在他们身上,危机的防范与处置都应该是学校关注的问题,而与自己无关.这使得高校师生对各种危机的应对能力还比较低,危机防范意识不足,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欠缺.
4 建议
4.1 提高对实践教学的认识
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改变课堂讲授过多实践练习过少的局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程实验、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专业调查)、毕业论文(设计)和学科竞赛等实践学环节,并要严把各环节的质量监控.此外还要积极改进实践教学模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各类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4.2 加强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
实践教学离不开教师的带领与指导,合格的实践教师应该兼具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将学生培养成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高校应鼓励教师产、学、研相结合,以提升自身素质及技能.
4.3 设立专门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
高校应立足实践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打造专业高效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在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上给予应有的政策倾斜.实现专人指导、负责及监控.通过专业的管理机构平台,实现职能整合,统筹管理,效率提升及成本节约.同时,根据高校实践教学具体运行特点,利用专业管理机构平台,可以做到对学期初、期中和期末“三阶段”教学检查监控,即审核检查实践教学计划的开展情况、中期进度以及教学效果.
4.4 加强实践教学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当前,高校师生的危机防范意识还比较弱,面对各种突发危机的应对能力还比较低.有的院校较少主动进行实践安全教育、危机意识和自救知识方面的学习和培训.因此,平时就必须要强化师生危机意识的培养,提高危机应对的能力,做到有效防范或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维护师生安全.
4.5 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
随着实践教学重要性的日益突出,如何建立与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也是摆在各高校面前的紧迫任务.高校应进一步制定详细的实践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从而规范实践教学的开展.总体来讲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要包括对实践教学目标、计划、大纲、实施和教学效果等环节的全面监控与评价.而不是只针对实践教学中的某一环节的监控与评价.因此,逐步构建与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也是高校要面对的迫切任务.
注 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moe.gov.cn/.
参考文献:
〔1〕司有和.竞争情报理论与方法[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王坤,余宏亮.大学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研究实证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1(06):36.
〔3〕王翠荣.构建高校实践教学监控和评价新机制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