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网络传输技术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4-01 10:10:26

网络传输技术论文

网络传输技术论文篇(1)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1017001

0引言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推动了信息在用户之间的快速流通。伴随着我们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我们所需要的许多文件都是通过网络进行传输的。本文就对网络文件的传输机制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1TCP与UDP协议相关理论概述

1.1TCP相关理论概述

TCP是TCP/IP体系中面向连接的运输层协议,它提供全双工的和可靠交付的服务。所谓“面向连接”的含义就是在正式通信前必须要与对方建立起连接,否则通信就会无法进行。这种连接是实时的,只有双方都在时才能通信。

1.2UDP相关理论概述

UDP是面向非连接的用户数据包协议。“面向非连接”的含义是指在正式通信前不必与对方先建立连接,不管对方状态如何直接发送数据。UDP协议适用于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应用环境,或者根本不需要建立可开连接的情况。所以说,UDP协议能够快速的发送数据,降低系统连接时的消耗。

表面上看起来,UDP好像比TCP的速度更快,因为相比较UDP协议而言,TCP协议更加复杂一些,但是实际上并不完全是这样,特别是针对那些具有较强可靠性的应用,它们所需要的就是网络文件传输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就会选择TCP协议。

2网络文件传输机制中的多线程技术应用

2.1多线程技术的定义

所谓多线程技术指的就是这样一种机制,它允许在程序中并发执行多个指令流,每个指令流都称为一个线程,各个线程之间彼此互相独立。它和进程一样拥有独立的执行控制,由操作系统负责调度,二者的区别在于线程没有独立的存储空间,而是和所属进程中的其它线程共享一个存储空间,这使得线程间的通信远较进程简单。

2.2文件传输中多线程技术的引入

为了能够让文件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能够更快速,我们有必要应用多线程技术。使用多线程传输文件时,发送端和接收端在读写文件时必须把文件共享属性设置为Cfile::shareDentNone。这是因为在发送端会有多个线程同时只读一个文件。

3影响网络文件传输速度的因素分析

要想实现网络文件传输的最优状态,就应当充分掌握影响网络文件传输速度的各项因素。笔者通过分析现有理论以及自身的亲身实践,认为能够给网络文件传输速度带来较大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3.1单词读取文件的大小

网络发送端每一次所读取的文件所包含的字节数以及网络接收端每一次写入文件所包含的字节数都会对网络文件的传输速度产生极大的影响。基于硬盘的读写性质,我们在进行读盘以及写盘的时候最好读入或者写入N个字节的数据(N为扇区的大小)。通过这种操作方式,能够加速文件被读入缓冲区以及写入磁盘的速度。

3.2套接字的个数

网络文件在传输过程中,通常状况下都是一个线程单独获取一个套接字。在这种模式下,套接字的数量也就等于传输线程的数量。这样就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套接字的个数越多是不是就意味着网络文件的传输速度就会随着而增长呢?实践证明,而这并不是成比例增长的。比如,当我们在开展“一个线程单独获取一个套接字”的编程过程中,当套接字的个数(同线程的个数相等)到达一定规模时,如果再使套接字的数量持续上升,那么所表现出来的对于传输速度的提升就会越来越弱。在套接字的数量达到临界值以后,甚至还会降低传输速度。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到,通过综合分析系统性能以及传输性能,假如选择“一个线程单独获取一个套接字”的模式进行编程,那么套接字数量的选择应当同处理器的能力相适应,不能设置的太高。

4结束语

通过上述几个部分的分析与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将TCP应用于网络文件的传输具有更强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在应用TCP开展网络文件传输过程中,为了更高效的促进网络文件的传输,还需要将多线程技术引入进来。本文在分析过程中涉及到了网络文件传输过程中的一些影响因素,希望能够对我国当前网络文件传输机制的不断完善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参考文献

网络传输技术论文篇(2)

 

税源监控系统是税务机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税源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分析和利用的税务信息化应用系统。一般由企业端和税局端组成。安装在企业的企业端系统功能是用于对企业进行税源信息监控、采集和数据传输;安装在税务机关的税局端系统功能是用于接收所采集的税源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税源监控系统是税务机关对重点税源企业进行实时监管的重要工具,应用先进信息技术提高系统功能,对税务机关降低税源监控成本,提高税源监控实效,从源头堵塞税收流失具有重大意义。

一、无线监控技术简介及3G-EVDO优势分析

1. 无线监控技术简介

目前无线监控技术实现上有下面几种方式:

(1)模拟无线数据收发模块实现。该类监控数据传输距离主要由发射机的发射功率来决定,监控范围受发射距离的限制,范围小;数据在空中传播,易受电磁等干扰,数据可靠性不好;模拟传输没有很好的加密模式,安全性不好;数据传输率很低,不能满足税源监控要求的从企业原料采购到成品销售的多个重要环节产生的数据采集及时性、准确性、安全性等要求。

(2)GSM网络实现。这类监控通信方式是依托全球的GSM网络,它的最大特点是打破了距离的限制,从而可以实现远程监控。主要是利用GSM短消息业务或语音业务进行业务监控。语音业务就是利用语音信道进行通信,把各种信息转化成语音信号计算机论文,通过语音信道发送。缺点是:由于网络传输不稳定,短信中心容量等问题,信息发送不可靠,并且缺乏安全性;消息的发送到接受很多情况会有较大时延,加上内容长度限制和GSM上网速度只能达到9.6kbps,这种网络环境无法满足企业税源实时监控和准确性的要求。

(3)GPRS网络实现。GPRS是由中国移动推出的2.5G服务,是在现有的GSM系统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分组数据承载业务论文服务。GPRS与GSM语音的根本区别是,GSM的基础是电路交换,GPRS的基础是分组交换。因此,GPRS特别适用于突发性的、少量的数据传输,也适用于偶尔的大数据量传输。和GSM相比的优点是传输速度较快,缺点是数据传输速度偏低,有跳跃性,只能满足部分视频监控的要求。

(4)3G-EVDO即CDMA2000 1x EVDO,是3G系统CDMA2000的演进版本,基于CDMA的集群技术。3G-EVDO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将高速分组数据业务与低速语音及数据业务分离开来,利用单独载波提供高速分组数据业务,而传统的语音业务和中低速分组数据业务仍由 CDMA2000 1x系统提供,这样可以获得更好的频谱利用效率,网络设计也比较灵活,抗干扰能力强、信号穿透能力强、系统容量大。1x EV-DO 于2001 年被ITU-R 接受为3G 技术标准之一。

2. 3G-EVDO技术优势分析

3G-EVDO是基于CDMA系统的升级,兼容了IS-95系统的空中接口技术,在升级上只需进行软件方面的升级。而CDMA网络经过7年多的建设,通信网络覆盖全国,基础设备完善齐全,将会是最快升级到3G网络的系统。通信过程中不会产生脉冲式射频,当在周围各种强电设备密布的情况下,不会给其他电器设备造成射频破坏。3G-EVDO通信网络覆盖全国,并成为成熟和稳定的网络,为无线局域网络税源监控系统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接入环境。3G-EVDO系统本身网络的安全性就好,传输过程中满足IP化和多媒体化的需求,系统具备视频编解码处理、网络通信、自动控制等强大功能计算机论文,直接支持网络视频传输和网络管理,使得监控范围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比较符合以后的发展方向。3G-EVDO可提供高达153.6kps的无线数据通讯带宽,采用信道资源分配方式,可确保基于无线局域网络的税源监控系统企业信息传输的实时性。目前从技术先进性上来看,3G-EVDO是各种无线网络通讯技术中最新的改良技术,在网络安全、传输、解码、分配、覆盖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

二、3G-EVDO技术在税源监控中应用的意义

伴随着网络技术3G业务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基于3G系统的无线局域网络监控系统将会用到各个领域,3G技术与税务信息化的结合也是大势所趋。目前国内有关无线局域网税源监控系统产品多数为针对2G无线网络系统进行开发的,由于税源监控图像所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而2G通信系统本身又具有带宽小、抗干扰能力差、衰落严重、误码率高等特点,税源监控数据传输容易掉包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无法达到实时监控的作用。如何将远程的监视、系统遥控、监控无线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可以基于无线网络进行远程的监视、遥控和图像的传输,又具备通常税源管控的功能,并且投入费用合理,能够更加有效地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将安全防范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是目前税源监控信息化的应用的最大需求. 开发基于3G-EVDO无线局域网络的税源监控系统实现税源监控管理网络化、无线化、远程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实施全方位的税源动态监控

基于3G-EVDO的企业无线局域网络税源监控系统,可深入企业生产经营全部环节,进行实时监控、采集企业生产、经营真实信息,实施全方位的税源动态监控和纳税评估,对提高税源信息采集质量、加强信息共享和综合分析利用、查找和堵塞征管漏洞、提高税源管理实效具有重大意义。

2.有利于解决复杂工业环境下有线网络税源监控技术难题

有关税源监控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在国内也已有少量报道,但企业现有的局域网络都是有线网络,在工业环境复杂的企业生产环境中有线网络的应用受到环境的很大限制,存在布局困难、损耗大、传输距离短、分布范围有限、运行成本高的缺陷。无线局域网络监控系统具有无限的无缝扩展能力,可组成非常复杂的监控网络。无线网络监控系统是监控和无线网络传输技术的结合,它可以将不同地点的现场信息实时通过无线通讯手段传送到无线监控中心。

3.有利于降低税源监控成本

目前从技术先进性上来看,3G-EVDO是各种无线网络通讯技术中最新的改良技术,在网络安全、传输、解码、分配、覆盖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具有综合成本低计算机论文,只需一次性投资,性能稳定可靠,维护费用低,无需专人管理的特点。建立无线局域网络税源监控系统,有利于提高税收行政管理的效率、降低税源监控成本,解决有线局域网络下监控中存在的监控点多、传输距离远、覆盖范围宽、实时性强、适应复杂的生产环境等技术瓶颈。。

三、基于3G-EVDO的无线局域网络税源监控系统设计

1.总体目标

在目前已有的基于有线网络传输的企业税源监控系统基础之上,以3G-EVDO集群技术替代现有的有线网络监控、数据采集与传输,设计实现基于3G-EVDO集群技术的无线局域网络税源监控系统。相比现有的有线网络税源监控系统,系统功能可在以下方面达到提升:

(1)税源监控范围扩大。基于3G-EVDO集群技术的无线局域网络税源监控系统可实施全方位的动态税源监控,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采购、生产、库存到销售都进行了全方位的动态监控,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的数据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传输和分析利用。使税务管理部门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的实时经营情况,全面掌握税源信息,减少税收流失论文服务。

(2)税源监控能力提高。基于3G-EVDO集群技术的无线局域网络税源监控系统不再受企业地理位置的限制,适合远距离传输,数字信息抗干扰能力强,不易受传输线路信号衰减的影响,能够进行加密传输,可以在数千公里之外实时监控现场。特别是在现场环境恶劣或不便于直接深入现场的情况下,数字视频监控能达到亲临现场的效果。即使现场遭到破坏,也照样能在远处得到现场的真实记录。

(3)税源监控实效提升。系统采用3G-EVDO集群技术、视频压缩编码等诸多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进行信息采集与传输,由于对视频图像进行了数字化,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快速处理能力,对其进行压缩、分析、存储和显示。通过视频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联动报警,从而实现无人值守。提高税源监控范围、质量和效率。

2.技术路线与技术关键

(1)技术路线:系统从设计到开发采用基于无线局域网络税源管理思想,利用3G-EVDO集群技术、视频压缩编码等诸多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进行数据无线网络传输的新型系统,运用H.264视频压缩编码技术和3G-EVDO无线网络数据传输解决方案,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采集机制、统一的数据信息监控机制,构建面向应用监控、预警的信息化系统。采用跨平台跨数据库的设计技术、J2EE技术、三层/多层结构技术、3G通讯标准、TCP/IP协议等技术进行分析设计和数据交换标准。

(2)技术关键:基于3g-EVDO无线局域网络技术税源监控应用研究,提供3G网络接口实现数据传输、共享、分析、预警;网络带宽自适应技术,根据网络带宽自动调整视频帧率计算机论文,适应爆发性、大容量数据传输;基于无线网络的点对点、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的远程实时企业生产经营现场监视;具有面向异构网络环境的综合管理能力。

3.技术创新

(1)采用3G-EVDO 、H.264视频压缩编码技术等网络通讯新技术,实现企业生产经营“购、产、存、销”关键经营环节监控,解决传统网络传输方式的无法适应监控点多、传输距离远、覆盖范围宽、实时性强、适应复杂等网络税收监控瓶颈问题,实现实时数据传输、接收,保证信息的安全性、稳定性、准确性、及时性;

(2)采用3G-EVDO 、H.264视频压缩编码技术等网络通讯新技术在企业生产关键环节实现实时的税源信息采集,从源头控制发票开票信息的不实,通过技术手段对企业真实的经营信息的分析,测算销售数据,与纳税申报信息比对,实现异常预警。

(3)采用3G-EVDO网络通讯新技术通过一个系统将多种系统整合在一起,将信息自动化,财务分析,税源监控功能集于一身,实现对各类税源信息的传递、交流、共享、存储、协同,实现数据集成及数据的集中展现,做到全方位税源实时控管,有效解决企业,税务机关,政府,生产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真正实现了监控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参考文献】

[1]尹逊政,路勇.一种基于GPRS技术的远程监控解决方案[J].计算机应用,2006,Vol.15(5):27-30.

[2]任雷.固定监控与移动无线图像传输技术[J].赤子, Vol.2009(16).

[3]范文博,姚远,张其善.基于GPRS技术的数据采集远程网络监控系统.无线电工程[J],2004,Vol.34(1):21-24.

网络传输技术论文篇(3)

 

税源监控系统是税务机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税源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分析和利用的税务信息化应用系统。一般由企业端和税局端组成。安装在企业的企业端系统功能是用于对企业进行税源信息监控、采集和数据传输;安装在税务机关的税局端系统功能是用于接收所采集的税源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税源监控系统是税务机关对重点税源企业进行实时监管的重要工具,应用先进信息技术提高系统功能,对税务机关降低税源监控成本,提高税源监控实效,从源头堵塞税收流失具有重大意义。

一、无线监控技术简介及3G-EVDO优势分析

1. 无线监控技术简介

目前无线监控技术实现上有下面几种方式:

(1)模拟无线数据收发模块实现。该类监控数据传输距离主要由发射机的发射功率来决定,监控范围受发射距离的限制,范围小;数据在空中传播,易受电磁等干扰,数据可靠性不好;模拟传输没有很好的加密模式,安全性不好;数据传输率很低,不能满足税源监控要求的从企业原料采购到成品销售的多个重要环节产生的数据采集及时性、准确性、安全性等要求。

(2)GSM网络实现。这类监控通信方式是依托全球的GSM网络,它的最大特点是打破了距离的限制,从而可以实现远程监控。主要是利用GSM短消息业务或语音业务进行业务监控。语音业务就是利用语音信道进行通信,把各种信息转化成语音信号计算机论文,通过语音信道发送。缺点是:由于网络传输不稳定,短信中心容量等问题,信息发送不可靠,并且缺乏安全性;消息的发送到接受很多情况会有较大时延,加上内容长度限制和GSM上网速度只能达到9.6kbps,这种网络环境无法满足企业税源实时监控和准确性的要求。

(3)GPRS网络实现。GPRS是由中国移动推出的2.5G服务,是在现有的GSM系统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的分组数据承载业务论文服务。GPRS与GSM语音的根本区别是,GSM的基础是电路交换,GPRS的基础是分组交换。因此,GPRS特别适用于突发性的、少量的数据传输,也适用于偶尔的大数据量传输。和GSM相比的优点是传输速度较快,缺点是数据传输速度偏低,有跳跃性,只能满足部分视频监控的要求。

(4)3G-EVDO即CDMA2000 1x EVDO,是3G系统CDMA2000的演进版本,基于CDMA的集群技术。3G-EVDO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将高速分组数据业务与低速语音及数据业务分离开来,利用单独载波提供高速分组数据业务,而传统的语音业务和中低速分组数据业务仍由 CDMA2000 1x系统提供,这样可以获得更好的频谱利用效率,网络设计也比较灵活,抗干扰能力强、信号穿透能力强、系统容量大。1x EV-DO 于2001 年被ITU-R 接受为3G 技术标准之一。

2. 3G-EVDO技术优势分析

3G-EVDO是基于CDMA系统的升级,兼容了IS-95系统的空中接口技术,在升级上只需进行软件方面的升级。而CDMA网络经过7年多的建设,通信网络覆盖全国,基础设备完善齐全,将会是最快升级到3G网络的系统。通信过程中不会产生脉冲式射频,当在周围各种强电设备密布的情况下,不会给其他电器设备造成射频破坏。3G-EVDO通信网络覆盖全国,并成为成熟和稳定的网络,为无线局域网络税源监控系统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接入环境。3G-EVDO系统本身网络的安全性就好,传输过程中满足IP化和多媒体化的需求,系统具备视频编解码处理、网络通信、自动控制等强大功能计算机论文,直接支持网络视频传输和网络管理,使得监控范围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比较符合以后的发展方向。3G-EVDO可提供高达153.6kps的无线数据通讯带宽,采用信道资源分配方式,可确保基于无线局域网络的税源监控系统企业信息传输的实时性。目前从技术先进性上来看,3G-EVDO是各种无线网络通讯技术中最新的改良技术,在网络安全、传输、解码、分配、覆盖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

二、3G-EVDO技术在税源监控中应用的意义

伴随着网络技术3G业务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基于3G系统的无线局域网络监控系统将会用到各个领域,3G技术与税务信息化的结合也是大势所趋。目前国内有关无线局域网税源监控系统产品多数为针对2G无线网络系统进行开发的,由于税源监控图像所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而2G通信系统本身又具有带宽小、抗干扰能力差、衰落严重、误码率高等特点,税源监控数据传输容易掉包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无法达到实时监控的作用。如何将远程的监视、系统遥控、监控无线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既可以基于无线网络进行远程的监视、遥控和图像的传输,又具备通常税源管控的功能,并且投入费用合理,能够更加有效地确保系统运行稳定,将安全防范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是目前税源监控信息化的应用的最大需求. 开发基于3G-EVDO无线局域网络的税源监控系统实现税源监控管理网络化、无线化、远程化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实施全方位的税源动态监控

基于3G-EVDO的企业无线局域网络税源监控系统,可深入企业生产经营全部环节,进行实时监控、采集企业生产、经营真实信息,实施全方位的税源动态监控和纳税评估,对提高税源信息采集质量、加强信息共享和综合分析利用、查找和堵塞征管漏洞、提高税源管理实效具有重大意义。

2.有利于解决复杂工业环境下有线网络税源监控技术难题

有关税源监控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在国内也已有少量报道,但企业现有的局域网络都是有线网络,在工业环境复杂的企业生产环境中有线网络的应用受到环境的很大限制,存在布局困难、损耗大、传输距离短、分布范围有限、运行成本高的缺陷。无线局域网络监控系统具有无限的无缝扩展能力,可组成非常复杂的监控网络。无线网络监控系统是监控和无线网络传输技术的结合,它可以将不同地点的现场信息实时通过无线通讯手段传送到无线监控中心。

3.有利于降低税源监控成本

目前从技术先进性上来看,3G-EVDO是各种无线网络通讯技术中最新的改良技术,在网络安全、传输、解码、分配、覆盖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优势,具有综合成本低计算机论文,只需一次性投资,性能稳定可靠,维护费用低,无需专人管理的特点。建立无线局域网络税源监控系统,有利于提高税收行政管理的效率、降低税源监控成本,解决有线局域网络下监控中存在的监控点多、传输距离远、覆盖范围宽、实时性强、适应复杂的生产环境等技术瓶颈。。

三、基于3G-EVDO的无线局域网络税源监控系统设计

1.总体目标

在目前已有的基于有线网络传输的企业税源监控系统基础之上,以3G-EVDO集群技术替代现有的有线网络监控、数据采集与传输,设计实现基于3G-EVDO集群技术的无线局域网络税源监控系统。相比现有的有线网络税源监控系统,系统功能可在以下方面达到提升:

(1)税源监控范围扩大。基于3G-EVDO集群技术的无线局域网络税源监控系统可实施全方位的动态税源监控,对企业生产经营的采购、生产、库存到销售都进行了全方位的动态监控,实现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的数据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传输和分析利用。使税务管理部门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的实时经营情况,全面掌握税源信息,减少税收流失论文服务。

(2)税源监控能力提高。基于3G-EVDO集群技术的无线局域网络税源监控系统不再受企业地理位置的限制,适合远距离传输,数字信息抗干扰能力强,不易受传输线路信号衰减的影响,能够进行加密传输,可以在数千公里之外实时监控现场。特别是在现场环境恶劣或不便于直接深入现场的情况下,数字视频监控能达到亲临现场的效果。即使现场遭到破坏,也照样能在远处得到现场的真实记录。

(3)税源监控实效提升。系统采用3G-EVDO集群技术、视频压缩编码等诸多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进行信息采集与传输,由于对视频图像进行了数字化,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快速处理能力,对其进行压缩、分析、存储和显示。通过视频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联动报警,从而实现无人值守。提高税源监控范围、质量和效率。

2.技术路线与技术关键

(1)技术路线:系统从设计到开发采用基于无线局域网络税源管理思想,利用3G-EVDO集群技术、视频压缩编码等诸多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进行数据无线网络传输的新型系统,运用H.264视频压缩编码技术和3G-EVDO无线网络数据传输解决方案,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采集机制、统一的数据信息监控机制,构建面向应用监控、预警的信息化系统。采用跨平台跨数据库的设计技术、J2EE技术、三层/多层结构技术、3G通讯标准、TCP/IP协议等技术进行分析设计和数据交换标准。

(2)技术关键:基于3g-EVDO无线局域网络技术税源监控应用研究,提供3G网络接口实现数据传输、共享、分析、预警;网络带宽自适应技术,根据网络带宽自动调整视频帧率计算机论文,适应爆发性、大容量数据传输;基于无线网络的点对点、点对多点、多点对多点的远程实时企业生产经营现场监视;具有面向异构网络环境的综合管理能力。

3.技术创新

(1)采用3G-EVDO 、H.264视频压缩编码技术等网络通讯新技术,实现企业生产经营“购、产、存、销”关键经营环节监控,解决传统网络传输方式的无法适应监控点多、传输距离远、覆盖范围宽、实时性强、适应复杂等网络税收监控瓶颈问题,实现实时数据传输、接收,保证信息的安全性、稳定性、准确性、及时性;

(2)采用3G-EVDO 、H.264视频压缩编码技术等网络通讯新技术在企业生产关键环节实现实时的税源信息采集,从源头控制发票开票信息的不实,通过技术手段对企业真实的经营信息的分析,测算销售数据,与纳税申报信息比对,实现异常预警。

(3)采用3G-EVDO网络通讯新技术通过一个系统将多种系统整合在一起,将信息自动化,财务分析,税源监控功能集于一身,实现对各类税源信息的传递、交流、共享、存储、协同,实现数据集成及数据的集中展现,做到全方位税源实时控管,有效解决企业,税务机关,政府,生产者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真正实现了监控系统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参考文献】

[1]尹逊政,路勇.一种基于GPRS技术的远程监控解决方案[J].计算机应用,2006,Vol.15(5):27-30.

[2]任雷.固定监控与移动无线图像传输技术[J].赤子, Vol.2009(16).

[3]范文博,姚远,张其善.基于GPRS技术的数据采集远程网络监控系统.无线电工程[J],2004,Vol.34(1):21-24.

网络传输技术论文篇(4)

引言

基于以太网的数字音频传输技术已是专业音频行业的一个技术焦点,并以其不依赖于控制系统而独立存在的特性,广泛的应用到很多项目中。一方面它解决了多线路的布线困难问题,同时也解决了远距离传输、数据备份、自动冗余等一系列在模拟传输时代无法面对的问题。目前比较成熟的以太网音频传输技术主要有cobranet[1]和ethersound[2]技术,但这两种技术都各有千秋。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加迎合市场的需求,audinate于2003年推出了dante[3]这种融合了很多新技术的数字音频传输技术。

1.概述

dante数字音频传输技术是一种基于3层的ip网络技术,为点对点的音频连接提供了一种低延时、高精度和低成本的解决方案[4][5]。dante技术可以在以太网(100m或者1000m)上传送高精度时钟信号以及专业音频信号并可以进行复杂的路由。Www.133229.COm与以往传统的音频传输技术相比,它继承了cobranet与ethersound所有的优点,如无压缩的数字音频信号,保证了良好的音质效果;解决了传统音频传输中繁杂的布线问题,降低了成本;适应现有网络,无需做特殊配置;网络中的音频信号,都以“标签”的形式进行标注等。同时具备自身独特的优势:

1)更小的延时。在100m网络带宽,总传输音频通道为3个时,延时仅为34µs。dante系统可自动调节可用的网络带宽,以便将延时时间降低到最小[7]。

2)采用了ieee1588精密时钟协议进行时钟同步。

3)采用了zeroconf(zeroconfigurationnetworking)[6][7]协议,利用自动配置服务器自动检查接口设备、标识标签以及区分ip地址等工作,无需启动高层级别的dns或者dhcp服务,同时节省了复杂的手工网络配置。

4)网络的高兼容特性。dante技术可以允许音频信号和控制数据以及其他不相干的数据流共享在同一个网络中而不受干扰,用户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网络而无需为音频系统建立专网。如,在dante网络中可以加入现有的普通tcp/ip设备(pc机等),或者一些音频处理软件等。

5)自愈系统。为了避免意外导致的音频传输中断,dante系统可以设定多重自我修复机制,例如时钟丢失、网络故障等。

6)音频通道的传输模式可以是单播或是多播。dante技术可以通过igmp(internetgroupmessageprotocol)进行管理,可根据接收点的需要过滤或屏蔽广播音频通道,这使得多播音频的路由变得可控。

这些独特的优势,将成为dante技术在专业音频领域及其他工程领域的奠基石。

2.dante音频传输技术

目前的it产业中有很多网络技术可供选用,但以太网仍然是最为稳定可靠和广泛使用的协议。所以audinate将dante运行于以太网上也成了合理的、迎合市场的选择。dante音频传输技术可以任由音频信号在以太网中使用tcp/ip方式任意传送,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保持了信号的精确还原。

3.1基本原理

采用audinate公司新推出的dante-my16-aud卡[8][9],将其插到语音服务器主机上,并与交换机相连,如下图所示,即可实现基于dante技术的数字音频传输。真正实现了音频网络达到“即插即用”的功能,方便那些不了解任何网络技术的人。

dante技术使用的是以太网,被认为是第四层(传输层)的技术。它在音频传输时使用udp,在以太网传输的音频路由上使用ip,一般称为以太网上的udp/ip协议。其网络连接图如下:

shape\*mergeformat

音频信号通过语音服务器转换成udp/ip网络信号并传送到网络中,音频信号以数据包的形式在网上路由到任意的其他语言服务器,并转换成模拟信号提供给扬声器或者记录设备。对于一些处理设备,如数字处理器和数字混音台等,则无需数字/模拟转换,而是直接在网络环境中处理数据包,并以相同的udp/ip数据包返回网络中供其它设备使用。在这个过程中,每个设备不需要关心自己的信号要路由到哪里去,也无需关心这些信号是从哪里来,这大大减轻了断点设备的配置复杂性。全部的路由可以由一个专用的软件,使用一一对应的通道名称就可以完成整个路由过程。

3.2网络延时

dante的传输能力主要是取决于网络的带宽、发送与接收点的数量和位置以及单点还是多点传送等因素。借助于dante的网络辅助诊断功能,在给定的单播/多播模式下可以快速地 计算 出igmp管理流量及ip滤波器的情况,进而帮助用户确定这样的系统连接是否符合要求。音频通道对带宽的消耗取决于音频信号的采样频率和分辨率。

在网络中,网络延时和网络带宽是一个反比的关系,一个最小采样频率的音频通道在单播的情况下延时是最短的。可以看出,随着传输的音频通道数量的增加或者高采样率/分辨率,网络延时会逐渐加大。dante系统可以自动调整可用的网络带宽,在网络传输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多的使用空余带宽,以降低传送延时。折中自动的匹配能力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可用自由度,使用户不用再去担心流量对信号传输的影响,以及现有网络的资源负载承受力。dante可以允许用户在网络带宽和延时之间进行折中处理,也就是用户可以在传递信号的延时性能和带宽的 经济 性之间做出自己的选择。

3.3时钟同步

dante系统采用了ieee1588[10]精密时钟协议进行时钟同步。ieee1588协议的基准时钟采用一种选举方式来确定哪个设备成为基准时钟发生器(masterclock)和备用时钟发生器,网路中的每个音频设备都紧密跟踪这个基准时钟,基准时钟采用绝对时间标识。下图为时钟同步分发的结构图。

shape\*mergeformat

数字音频信号的传送必须叠加上一个采样时钟信号才可以传递,这个采样信号是来自它自身的时钟振荡器,但是这个振荡器必须时刻地和主时钟(masterclock)进行同步,如果出现了偏差,dante会自动调节本地时钟的增加或减少以保持与 网络 基准主时钟同步。由于dante使用的这个ieee1588精密时钟协议可以达到很低抖动的采样率(例如256倍超采样),所以才能真正做到高音质和低延时。

3.结束语

dante数字音频传输技术依靠其自身强有力的优势广泛应用于专业音响行业、广播系统、电话会议系统、楼宇智能音频系统、大型运动会等行业。音频传输正在向数字化、网络化 发展 。dante网络音频技术代表了未来音频传输技术的发展方向。

参考 文献

[1]杨定军.cobranet声频网络技术的介绍及讨论[j].电声技术,2002(11):47—48。

[2]stephenmurphy.digigramethersound[z].200212。

[3]christopherholder.audinatedante[ol]./。

[4]兆翦.解析媒体矩阵(mediamatrix)(五十二)新网络音频传输技术dante(1).音响技术avtechnology.2008年.第11期。

[5]兆翦.解析媒体矩阵(mediamatrix)(五十三)新网络音频传输技术dante(2).音响技术avtechnology.2008年.第12期。

[6]兆翦.解析媒体矩阵(mediamatrix)(五十四)新网络音频传输技术dante(3)-zoroconf协议.音响技术avtechnology.2009年.第01期。

[7]兆翦.解析媒体矩阵(mediamatrix)(五十五)新网络音频传输技术dante(4)-zoroconf协议(续1).音响技术avtechnology.2009年.第02期。

[8]audinate.dantemedianetworkingtechnology[eb/ol]./downloads/brochures/interfaces/dantemy16aud_brochure.pdf。

[9]yamahacommercialaudiotodistributeaudinatedante–my16-audcard[eb/ol]./ca/uk/10_news/40_product/archive/2009_06/17_dante/index.html

[10]ieee1588.http://ieee1588.nist.gov/。

[11]兆翦.数字音频网络揭秘[eb/ol]./html/audio/2007-9/27/09_54_34_363.html.2007-9-27

[12]kevingross.digitalaudiodistributionsystems(eb/ol)./citros1/linear-encore-general-preso-ver6

[13]兆翦.基于三层网络的音频传输技术[j].1002-8684(2008)s1-0073-06

网络传输技术论文篇(5)

一、通信实用传输技术的发展

PDH之后,逐渐发展起来了一种数字传输网络,也就是SDH体制,它的形成离不开SONET这个基础,主要的展开领域是光纤传输。相较于传统的PGH技术,这种传输技术具有一系列的优点,比如有着较强的网管能力、有着较为统一的比特率以及具有自愈保护环等等。这种传输技术可以在帧结构中固定网络传输的信号,然后进行复用,最后在光纤上进行有效的传导,传导速率是特定的。由光纤分配器进入光纤信号,然后通过O/E转换,经过设备上的支路卡,由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后,才可以进入到分插复用器中,之后还需要到达基站收发机中,或者是到达用户接口,利用的电缆,或者是数字配线架。

二、传输技术在信息通信工程中的有效应用

目前,被应用于信息通信工程中传输技术形式多样,如SDH、WDM、ASON、MSTP等。在此对常见的传输技术和方式加以阐述,希望对其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有所助益。

(1)SDH在信息通信工程中的有效应用。SDH即同步数字系统,主要是基于SONET、以光纤传输为对象的新型数字传输网体系,其首先将信号以帧的形式保存下来,然后按照一定的速率经光纤传输至ADM,此时信号会自动转化为电信号,然后借助电缆或DDF借口连接用户端口,完成信息传输过程。一是针对骨干线网络。SDH传输技术可基于标准、统一的光路接口和帧结构数字传输速率,与网管系统实现互通,进而大大提高横向兼容性能,可完全兼容于PDH,以此容纳更多形式的业务信号,如宽带业务、IP业务等,实现网络传输可靠性的提高,因此在骨干线网络中应用广泛。二是针对接入网和宽带局域网。就当下而言,SDH在其中的应用还是十分普遍的,无论是企业用户的LAN接入方式,还是个人用于接入有线电视、Internet的ASDL、Modem、HFC等方式,均是基于SDH技术完成的;此外以SHD为核心的MSTP技术因同时涵盖了MPLS、ATM、RPR、以太网等技术,故可根据用户的个性需求为其营造可传送多业务的服务平台,故在信息通信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2)ASON在信息通信工程中的有效应用。ASON即自动交换光网络,其是当下信息通信工程传输技术的研究热点,因其以智能化技术为依托将交换、连接光网络变为现实,可以说其不仅具有SDH技术的自愈保护功能,而且拥有WDM技术的大容量,以及IP技术的灵活便捷性,故可扩展性和高弹性优势突出,会逐渐成为传输技术的主流。ASON技术被纳入网络传输管理层后,其功能也出现在相应的控制层面,因此可以借助分布式控制,发挥动态连接、流量工程、业务恢复等功能,这也是其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关键所在。如受EDFA日益成熟和商业化的影响,融合ASON技术与WDM技术已是大势所趋,如此一来,ASON的敏捷性、智能交换光网络,SDH的保护功能,WDM的大容量和远距离传输优势等均可得到充分发挥,以此自动搜索业务、发现网络资源,最大限度的保障网络信息传输顺利、畅通、高效,促使信息传输网络功能更为强大、齐全,但在运用的过程中应妥善处理其与电信网络的融合问题,以便使其为宽带局域网、长途干线网、本地传输网提供更优质、可靠的信息传输服务。

三、通信传输网络的发展规划

应当强化城域网建设于通信传输网络发展规划中,与此同时,还应当在建设城域网中强化应用DWDM、MSTP等传输技术,重视三网的有机融合。为了有效的防止陷入误区于通信传输网络的规划过程中,那么就必须全面且详细的论证、对比规划方案,择选出具备代表性的,且能够与未来技术有效衔接的一种方案,以此更好的规划执行。在建设规划城域网的过程中,DWDM技术有着非常显著的扩展性,有着较强的业务接受能力,可以合理的升级新老业务,而且还可以具备良好的自愈讷讷给力,使得通信传输网络更加畅通无阻。而MATP传输技术则能够兼容与传统SDH,其扩展能力较大,充分的保证了传输过程的安全性。

城域网传输网络的发展规划为:其一,为了与直达路共同将大容量传送实现,骨干层则需要应用DWDM技术,并且通过该技术将较大贷款的传输平台提供给下层SDH等方案;其二,在接入层,借助于MSTP技术平台,采用环形组网的方式,将多种业务的兼容实现,并且提供可调整的速率及容量传输服务;其三,将现有的SDH系统、光纤资源以及密集波复用系统充分利用起来,以此促进网络能力的提高。

网络传输技术论文篇(6)

网络通信的安全极为重要,早年大家是通过对网络信息的加密处理来保护信息的安全,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破译技术已经很成熟,早年用密文加密对手段已经没有办法保证信息的安全,要知道信息一旦被破译有可能不仅仅是财产损失,很多个人信息也会无法受到保护,由此就产生了信息的隐蔽方法。

1.1隐蔽通信技术在国内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信息隐蔽技术是通过对信息进行处理然后通过信道进行信息的传送,就是通过载体把信息变为隐蔽信息载体。目前的隐蔽通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信技术研究还是基于数字认证安全和版权的认证,另一方面就是对信息的加密。早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就信息安全问题下达过信息安全指令,而我国在1999年也下达了相同的指令,学者表示通过网络数据流来隐蔽通信技术是可以实施的,隐蔽通信技术也就此成为了研究热议的话题。

1.2网络流隐蔽通信技术的优势

网络数据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从出现到消失人们都难以捕捉,很多黑客也无法拦截到准确的信息,这是网络数据的优势之一,可以利用其动态的特性。

网络世界报传送的信息量是十分巨大的,每分每秒都有数以万计的网络数据包在传送,利用网络数据包来隐蔽通信技术很可行,它有自身独特的特性和优势,可以保护信息安全。

1.3隐蔽通信技术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目的

传统的隐蔽通信技术很容易被检测器检测出来,只有对协议进行分析就很容易发现隐蔽信道,所以传统的隐蔽通信技术隐藏能力低。通过算法可以估计信道内信息传输量,传统的信息隐蔽技术通过数据包头可以隐蔽的信息量很少,所以隐蔽通信技术还存在信息容量小的问题。而我们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信息的存储量,提升信息容量的算法就是当务之急,并且研究目的也在于提高网络流对信息通讯的隐蔽性。

2隐蔽通信信道的探究

2.1时间信道的报文延迟

在tic通道中,传递符号“0”的时间为si0,传递符号“1”的时间为si1。下面我们分别从信道容量和平均传递时间两方面讨论影响信息传送的因素。在实际网络中,报文的延迟时间是变化的,从而导致了同一报文发送间隔会对应多种可能的报文到达间隔。对一发送间隔而言,到达时间间隔将分布在以该发送间隔为中心一段区域内。到达间隔分布越集中,解码中的误码率越低,信道容量就越大。

2.2隐蔽信道存在的必要条件

隐蔽信道是隐蔽在网络通信下的另一种通信方式,它

的存在就是问了实现隐蔽通信。隐蔽信道是可行的,从信息理论角度,信息的输出和输入是有着必然的联系,隐蔽信道从正常的输入端输入,隐蔽信息的接收方从正常的信道接收这样就可以实现信息的隐蔽,其中必须具备以下的条件;(1)传送放和接收方的共享资源属性和权限必须相同;(2)必须能够控制传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通信,能够调节传输的顺序;(3)必须满足时间特性双方都参考一个时钟。网络时间信道可以作为载体把传送方和接收方联系起来,传送者改变报文时间特性接收者可以第一时间检查出被改变的时间报文对其进行解读。

2.3隐蔽时间信道特性分析

计算机网络中传输的相邻报文往往是不在相同的网络环境下,所以在网络传送的时间上是有差别的,根据相邻报文的时间差来接收隐蔽的通信信息是隐蔽信息技术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相邻报文的传送存在一定的误码率,所以要最大限度的提升信息容量,隐蔽信息技术必须提高对网络环境的抗干扰能力。信息隐藏算法中主要有两种算法,其中有空间域算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lsb算法。对于扩展时间信道的容量我们必须加强对算法的研究。

网络传输技术论文篇(7)

交互式有线电视网络技术实现了光纤到最后一个放大器的无中继传输,缩小了光节点,从而更加提高了有线电视网络系统的技术指标的可靠性;进行了同轴电缆网络双向化改造,扩大分配了网络的带宽,促使网络交互功能的实现,从而实现网络双向传输。另外Cable Modem的应用,提高了双向传输的速率。交互式有线电视网络技术拓展了有线电视网络业务。不仅能够传送广播电视节目,而且还可以传输以数据信号为主的交互式视频点播业务、计算机通信和Internet业务接入等其他增值业务,满足广大用户的各种需求,使有线电视网络真正成为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互式有线电视网络

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要解决回传噪声和干扰的问题。由于网络回传噪声的主要起源地是用户终端处,因此一定要采用匹配性能好、高隔离度的网络终端。另外除了光纤之外,所有网络必须采用铝管电缆或者多层屏蔽电缆等屏蔽系数相对比较高的优质电缆,电缆接头要采用驻波较好的多节式接头,网络中的光工作站、宽频带放大器等有源器件必须装载符合国标规定的频率分割滤波器,还要配备网管系统。最后还要确保其他技术指标性能优良,施工能够实现良好的接地等。

其次,要解决双向系统的网络管理问题。由于单向的有线电视网络是一种广播方式,只是把多路的电视信号通过有线电视网络传送给用户,而交互式有线电视网络运行的是双向传输设备,需要对业务用户进行网络管理。因此,完善的网络管理系统是非常重要的。交互式有线电视网络管理系统需要进行多层网络管理,共分成四个层次。一是包含与所有用户相连的系统以及相关商务运营系统的业务与商务管理层;二是网络管理层,整个网络管理的核心是集成网络管理系统;三是单元管理层,主要是管理各个单元管理层;四是网络单元层,主要是系统地管理各个不同的网络设备。这四个层次通过标准接口以及相关通信协议规程构成了交互式有线电视网络的管理系统。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网络管理层的构成要根据网络器材、网络结构、网络发展以及网络业务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才可以使网络传输的效率实现最佳状态。

第三,要解决网络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问题。对于单向网络来讲,短时间内中断信号对用户的影响不大,但是网络双向化之后,网络系统运行是否稳定、可靠是绝对不容忽视的问题。供电方式、网络工程质量的好坏、器材的质量都有可能影响网络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交互式电视网络管理技术

交互式电视的网络管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上行通道使用权限的管理,二是遇到繁忙的时候通道出现阻塞,如何去排除堵塞的情况。

交互式电视网络管理的路权管理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CB(控制信号)的控制之下,受控的K(电子开关)有开通或者关断两种状态。当K开通的时候,当从PF IN端(射频宽带信号输入端)输入的宽带射频信号插入损耗小于2dB时,没有任何的机械噪声;当K断开的时候,从PF IN端输入进来的宽带射频信号范围更宽,当插入损耗大于46dB时,不会出现任何的噪声或者附加射频的产物。从技术上可以看出,交互式电视网络管理的物理通道并没有管理业务内容,只有物理链路层的工作。

路权管理技术在交互式电视网络中的运用主要采用三态集线器的方式,主要是控制单个用户来实现5~860MHz全通和5~860MHz的全断,以及87~860MHz部分的开通。当用户开通控制状态处于87~860MHz部分开通状态时,实现了仅对该用户的上行通道,即5~65MHz的频率范围实施关闭的管理。

(作者单位:江西省广电网络传输有限公司)

栏目责编:肖 月

参考文献:

网络传输技术论文篇(8)

0 引言

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个人计算机的普及,网络从最初的传播文字、图片等资料到现在的各种形式的网络视频和三维动画,人们获取信息的形式呈现多样化。然而,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上网人数的增加和网络设备的局限性直接让文件的大小成为网络传输过程中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一方面:在网络上看到生动、清晰的多媒体信息演示;另一方面:网络速度制约着文件的下载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流媒体技术应运而生。流媒体是指在互联网上以数据流的方式实时音频,视频,动画或者其他多媒体文件的媒体,实质是应用流技术在网络上传输的多媒体文件,数据从发送源端同时向目的接收端传输,它可以作为连续实时流在目的地被接收。其原理是将连续的多媒体文件或信息进行压缩处理后放到网络服务器上,让浏览者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需要整个多媒体文件下载完成就可以即时观看的技术,它不是一门单一的技术,融合了多种网络技术和其他计算机技术,包括流媒体数据的采集、压缩、编码、存储、网络传输和网络通信等多种技术。

1 流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

现在,流媒体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朝阳产业。有专家预言,流媒体将成为未来因特网上应用的主流,实现沟通和传播的多向性,使传播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流媒体技术广泛用于新闻出版、证券、娱乐、电子商务、远程培训、视频会议、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方方面面,总结起来有三大应用。

1.1 网络视频直播 目前,流媒体技术作为第四代媒体技术中的一种,很多大型的新闻娱乐媒体,如中央电视台和一些地方电视台等,都在互联网上提供基于流媒体技术的节目,目前流媒体的视频直播应用突破了网络带宽的限制,实现了在低带宽的环境下的高质量影音传输,其中的智能流技术保证不同连接速率下的用户,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应用流媒体技术在网络上观看多媒体信息。

1.2 远程教育 internet的使用开创了远程教育的里程碑,它促进了远程教育中的教学传递日趋现代化,这种教育形式能跨越校界、区界甚至国界。流媒体技术应用突破传统的远程教育以文本为主、没有声音和视频,解决了教学模式单一、交互性差的问题。教学模式多样化体现在教师的在线直播授课和授课视频观看,学员可以由针对性的选择想要学习的章节和内容,极大的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节省时间。此外,流媒体技术也使远程教育的交互从单向通信的方式,如通过email、在线聊天、bbs等。采用流媒体技术,把流式视频、音频加入答疑系统将提高它的完整性和交互能力。流媒体的vod技术还可以进行交互式教学,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像flash、shockwave等技术就经常应用到网络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共享学习经验。大型企业可以利用基于流媒体技术的远程教育对员工进行培训。

1.3 视频点播及电视电话会议 视频会议系统指互联网上或者其它数据网络上开展的一种交互式多媒体通信业务。视频会议系统与流媒体技术应用相结合,利用流媒体技术的良好的可访问性、可扩展性和对带宽的有效利用性,实现视频会议内容的广播和录播,并且由于流媒体终端播放软件大多是免费的,因此利用流媒体机制:点对点(unicast)、多址广播(multicast)和广播(broadcast)可以很好地满足视频会议的如上需求:首先可以使大量的授权流媒体用户参加到视频会议中,扩大了会议的规模和覆盖面;而且利用流媒体技术的记录功能,视频会议在召开完以后可以实时存储,流媒体用户就可以通过点播的方式来访问会议的内容。

流媒体进行php的通信,最常见的就是可视电话。只要两端都有一台接入internet的电脑和一个摄像头,在世界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音视频通信。此外,大型企业可以利用基于流媒体的视频会议系统来组织跨地区的会议和讨论。

2 流媒体技术的研究现状

目前,流媒体技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编码器(编码技术)、播放器(播放支持)和流服务器,三者缺一不可。在数据网络上传输流媒体,需要解决从音/视频源的编码/解码、存储,到网络端的媒体服务、媒体流传输,到用户端的播放一系列问题。

怎样使较好质量的流媒体实时播放,需要考虑媒体流传输的各个环节。其中,影响传输质量的三个最关键的因素是:编码和压缩的性能、媒体服务器的性能、媒体流传输的质量控制。

2.1 编码及压缩:流媒体文件需要在网络上实时传输,因此必须考虑传输中数据丢失对解码质量的影响。针对这个问题,采用先进的编码技术,例如错误弹性编码(errorresilient encoding):在编码中通过适当的控制使得发生数据丢失后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质量的影响。此外,媒体流的压缩/编码还需要考虑速率调节的能力,网络的拥塞状况是实时改变的,流媒体的编码应该最大限度适应网络速率的变化。

2.2 服务器的性能提高:流媒体应用规模和范围的扩大,流媒体服务器的性能也成为制约流媒体服务扩展能力的重要因素。提高服务器的性能包括cpu能力提高,i/o总线带宽和传输速度,存储带宽扩展等。

2.3 媒体流传输的质量控制:由于流媒体传输对网络带宽、延迟、丢失率等都有很高的要求,提高流媒体系统的整体扩展性和降低单个服务器性能要求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此外还有流媒体技术研究还有流媒体传输协议和流媒体文件格式的兼容和压缩的研究上,流媒体在网络上传输需要合适的协议,tcp需要较多的开销,故不太适合传输实时数据,流媒体一般采用http/tcp来传输控制信息,而用rtp/udp来传输实时多媒体数据,流媒体中协议有三种:实时传输协议rtp与rtcp;实时流协议rtsp;资源预订协议rsvp。流媒体文件的格式主要有三类:realsystem的realmedia文件格式;微软高级流格式asf简介;quicktime电影(movie)文件格式。针对流媒体传输协议的研究和文件格式的转换上也是当前研究的一个方向。

3 结论

流媒体作为新兴的媒体形式,以网络和互联网为平台,信息化社会人们对于丰富多彩流媒体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流媒体必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一种主流媒体形式之一,而新兴3g业务的推广也将成为驱动流媒体发展的一大助力。

参考文献:

网络传输技术论文篇(9)

0 引言

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个人计算机的普及,网络从最初的传播文字、图片等资料到现在的各种形式的网络视频和三维动画,人们获取信息的形式呈现多样化。然而,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上网人数的增加和网络设备的局限性直接让文件的大小成为网络传输过程中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一方面:在网络上看到生动、清晰的多媒体信息演示;另一方面:网络速度制约着文件的下载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流媒体技术应运而生。流媒体是指在互联网上以数据流的方式实时音频,视频,动画或者其他多媒体文件的媒体,实质是应用流技术在网络上传输的多媒体文件,数据从发送源端同时向目的接收端传输,它可以作为连续实时流在目的地被接收。其原理是将连续的多媒体文件或信息进行压缩处理后放到网络服务器上,让浏览者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需要整个多媒体文件下载完成就可以即时观看的技术,它不是一门单一的技术,融合了多种网络技术和其他计算机技术,包括流媒体数据的采集、压缩、编码、存储、网络传输和网络通信等多种技术。

1 流媒体技术的应用现状

现在,流媒体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朝阳产业。有专家预言,流媒体将成为未来因特网上应用的主流,实现沟通和传播的多向性,使传播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流媒体技术广泛用于新闻出版、证券、娱乐、电子商务、远程培训、视频会议、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方方面面,总结起来有三大应用。

1.1 网络视频直播 目前,流媒体技术作为第四代媒体技术中的一种,很多大型的新闻娱乐媒体,如中央电视台和一些地方电视台等,都在互联网上提供基于流媒体技术的节目,目前流媒体的视频直播应用突破了网络带宽的限制,实现了在低带宽的环境下的高质量影音传输,其中的智能流技术保证不同连接速率下的用户,使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应用流媒体技术在网络上观看多媒体信息。

1.2 远程教育 Internet的使用开创了远程教育的里程碑,它促进了远程教育中的教学传递日趋现代化,这种教育形式能跨越校界、区界甚至国界。流媒体技术应用突破传统的远程教育以文本为主、没有声音和视频,解决了教学模式单一、交互性差的问题。教学模式多样化体现在教师的在线直播授课和授课视频观看,学员可以由针对性的选择想要学习的章节和内容,极大的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节省时间。此外,流媒体技术也使远程教育的交互从单向通信的方式,如通过Email、在线聊天、BBS等。采用流媒体技术,把流式视频、音频加入答疑系统将提高它的完整性和交互能力。流媒体的VOD技术还可以进行交互式教学,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像Flash、Shockwave等技术就经常应用到网络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共享学习经验。大型企业可以利用基于流媒体技术的远程教育对员工进行培训。

1.3 视频点播及电视电话会议 视频会议系统指互联网上或者其它数据网络上开展的一种交互式多媒体通信业务。视频会议系统与流媒体技术应用相结合,利用流媒体技术的良好的可访问性、可扩展性和对带宽的有效利用性,实现视频会议内容的广播和录播,并且由于流媒体终端播放软件大多是免费的,因此利用流媒体机制:点对点(unicast)、多址广播(Multicast)和广播(Broadcast)可以很好地满足视频会议的如上需求:首先可以使大量的授权流媒体用户参加到视频会议中,扩大了会议的规模和覆盖面;而且利用流媒体技术的记录功能,视频会议在召开完以后可以实时存储,流媒体用户就可以通过点播的方式来访问会议的内容。

流媒体进行PHP的通信,最常见的就是可视电话。只要两端都有一台接入Internet的电脑和一个摄像头,在世界任何地点都可以进行音视频通信。此外,大型企业可以利用基于流媒体的视频会议系统来组织跨地区的会议和讨论。

2 流媒体技术的研究现状

目前,流媒体技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编码器(编码技术)、播放器(播放支持)和流服务器,三者缺一不可。在数据网络上传输流媒体,需要解决从音/视频源的编码/解码、存储,到网络端的媒体服务、媒体流传输,到用户端的播放一系列问题。

怎样使较好质量的流媒体实时播放,需要考虑媒体流传输的各个环节。其中,影响传输质量的三个最关键的因素是:编码和压缩的性能、媒体服务器的性能、媒体流传输的质量控制。

2.1 编码及压缩:流媒体文件需要在网络上实时传输,因此必须考虑传输中数据丢失对解码质量的影响。针对这个问题,采用先进的编码技术,例如错误弹性编码(ErrorResilient Encoding):在编码中通过适当的控制使得发生数据丢失后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质量的影响。此外,媒体流的压缩/编码还需要考虑速率调节的能力,网络的拥塞状况是实时改变的,流媒体的编码应该最大限度适应网络速率的变化。

2.2 服务器的性能提高:流媒体应用规模和范围的扩大,流媒体服务器的性能也成为制约流媒体服务扩展能力的重要因素。提高服务器的性能包括CPU能力提高,I/O总线带宽和传输速度,存储带宽扩展等。

2.3 媒体流传输的质量控制:由于流媒体传输对网络带宽、延迟、丢失率等都有很高的要求,提高流媒体系统的整体扩展性和降低单个服务器性能要求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此外还有流媒体技术研究还有流媒体传输协议和流媒体文件格式的兼容和压缩的研究上,流媒体在网络上传输需要合适的协议,TCP需要较多的开销,故不太适合传输实时数据,流媒体一般采用HTTP/TCP来传输控制信息,而用RTP/UDP来传输实时多媒体数据,流媒体中协议有三种:实时传输协议RTP与RTCP;实时流协议RTSP;资源预订协议RSVP。流媒体文件的格式主要有三类:RealSystem的RealMedia文件格式;微软高级流格式ASF简介;QuickTime电影(Movie)文件格式。针对流媒体传输协议的研究和文件格式的转换上也是当前研究的一个方向。

3 结论

流媒体作为新兴的媒体形式,以网络和互联网为平台,信息化社会人们对于丰富多彩流媒体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流媒体必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一种主流媒体形式之一,而新兴3G业务的推广也将成为驱动流媒体发展的一大助力。

参考文献

网络传输技术论文篇(10)

3G是移动通信未来业务发展的重点,3G作为传输网的一种业务网,传输网路的构建对于3G业务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3G传输网建设重点是负责基站业务传输的城域传输网络,基站部分的电路直接关系到3G网络服务的质量。因此,3G传输网络的建构要用足够富裕的带宽以替换原来租用的传输电路,以满足大客户的宽带数据接入的需要。MSTP的全称为多业务传输平台,MSTP技术很好地融合了 SDH,ATM,IP技术,同时又具有对动态ATM、IP业务传输的支持,可以方便有效地支持语音和分组数据业务。随着技术发展,MSTP技术融于了以太环网带宽公平接入控制、内嵌RPR等功能,增强了城域网功能。MSTP已经成为运营商建设3G传输网的优先选择。

1. 构建3G传输网的要求

1.1 业务主体实现多元化

3G传输网的发展趋势是全IP化,体现在网络的接入层需要提供更加丰富的接口。 传统的2G移动网络和传输网络基于电路交换,相当长的时间内,电路交换业务和分组业务将在网络中并存。因此,如何提供高效、安全、灵活的传送网络是3G基础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3G传输网络在支持电路交换业务的同时,也要支持日益增长的分组业务。

1.2 业务模式具有多变性

3G业务的带宽需求主要来源于移动数据业务,随着3G网络覆盖率扩大,3G传输网络逐步实现多业务传送网络。典型的3G业务包括移动数据业务和话音业务,数据业务还具有突发性,运营商需要对数据业务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因此,为了节省网络建设的投资,同时提高网络的可靠性,3G传输网络应具有电信级的保护能力,实现业务模式多变性。

1.3 网络容量具有扩展性

3G技术的普及使人们看见移动总业务量出现较大的增长。但是,流媒体业务和高速宽带业务的冲击引发的容量需求的倍增。HSDPA的出现使3G传输网络的带宽需求还会进一步加大。这就要求3G传输网络在满足大容量传输的基础上,能够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为了保护原有的网络投资,10G速率已是对本地网的基本的要求。

2. 利用MSTP技术组建WCDMA传输网的优势

2.1 MSTP平台具有ATM交换功能

    MSTP平台支持ATM业务的VP/VC交换,可以提供完善的ATM汇聚/交换,提高传输网带宽利用率。MSTP设备方便与不同类型、不同端口的ATM接入设备的对接;,实现与MSTP的PDH端口共用,便于用户灵活配置,因此,MSTP设备的成本远远低于ATM交换机。

2.2 采用MSTP平台可提高数据业务传输的效率

MSTP技术代表了现有传输网的发展方向,它基于SDH的传输网络平台。MSTP平台通过合理安排共享环节点的带宽峰值,预留足够的带宽余量,可达到电信级的可靠性。MSTP技术根据网络的发展来动态调整ATM、IP或TDM网络的容量,对数据业务进行不同优先级的服务,最大程度地保护运营投资,为3G运营商提供高效的传输方案。

3.  MSTP技术在3G传输网络中的应用

3.1 接入点采用ATM处理

WCDMA的传输接口种类最多,有STM接口、ATM接口、IMA接口和以太网接口。从ATM技术标准制定开始,其内核DSLAM采用ATM总线方式,支持基于总线的空间多播方式。分布式的两级多播处理具有很强的多播处理能力。基于MSTP技术的传输网络接入点采用ATM处理的汇聚方案,可适用于业务量很大的3G业务高速发展时期。Node B提供ATM接口或IMA接口,提供ATM VP-Ring来提高带宽利用率。其优点是每个接入层MSTP设备都提供ATM处理,方便进行网络管理,提高了带宽的利用率。但另一方面,有可能导致系统成本过高,在基站接入系统中无法应用。

3.2 汇聚点采用ATM处理

传送网的接入层MSTP设备并不进行ATM有关的处理,而是把ATM处理的任务留给汇聚层MSTP节点来进行。汇聚点采用ATM处理,使得它不仅仅可以满足目前ADSL的汇聚需要,也可以同时支持大量其他数据业务的交换。在传送网汇聚层可形成ATMVP-Ring,进行ATM汇聚和复用,减轻了数据处理压力,从而提高带宽利用率。RNC提供ATM接口,可以节省端口数量,降低设备成本。

3.3 透明传送

透明传送的汇聚方案,可通过在RNC所处传输节点配置支持ATM处理功能,把ATM信元的处理功能留给了RNC来进行。可采用LCAS,VC和GFP等技术提高带宽利用率和动态带宽管理。非信道化的STM-1接口将信号直接映射进C-4容器中,再通过定位、复用成STM-1。RNC设备提供了非信道化STM-1接口,以解决传输效率。

3.4 引入智能引擎

MSTP技术已得到广大运营商的认可,并在光传送网建设中得到规模应用。IP业务量的不确定性对网络带宽的动态分配提出了将越来越高的要求,以多业务为特征的城域网逐步引入智能特性,以适应动态网络传输的要求。LCAS、GFP、MPLS、RPR等各种新技术到与3G的融合,启动了智能引擎第四代MSTP的进程。作为光传送网的重要组成,智能引擎强化了控制平面,增强光传送网络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4. 应用MSTP 技术组网需要注意的问题

4.1 必须明确MSTP技术的应用模式与业务网之间的关系

MSTP技术正不断地朝着面向业务的趋势发展,这不可避免地会与数据网之间形成部分重叠。PTN网络跟现有的MSTP网络的互通,也是未来传输网络发展的要求。移动通信运营商要根据现有的网络结构、目前的业务需求来定位,充分发挥MSTP平台的业务功能,通过与数据业务网络的紧密结合,实现一个低成本而又充满竞争力的城域网,充分考虑与本地SDH网的统筹规划,使网络整体性能和总成本实现最优化。

4.2  MSTP技术在接入层以下的应用有待扩展

  不同领域的技术有融合的趋势,MSTP技术是传输技术的一种突破。应用的多样性决定了不可能采用一种技术解决所有问题。MSTP技术提供的链路带宽在2.5G以下,因此MSTP在宽带网接入层以下的应用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5. 结束语

传输网是电信网的基础,它在3G网络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当前,MSTP技术在城域传输网络的接入/汇聚层网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MSTP平台具有ATM信元的处理能力,采用MSTP多业务平台的多种业务处理,提高ATM数据通道的带宽利用率。基于MSTP技术的3G传输 网络,很好地融合了SDH,ATM,IP技术,可以根据网络的发展来动态调整 ATM,IP,TDM网络的容量,实现高效的传送。通过自身技术的进步,随着移动通信运营商对MSTP技术的深入挖掘和不断完善,MSTP 技术将与3G移动通信系统不断地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网络传输技术论文篇(11)

0 引言

众所周知,互联网已经基本普及到各家各户,无论是拿着高等收入的高收入家庭还是有着稳定收入的中低等收入家庭,他们都在家中人员通讯设施中采用了网络通讯系统。因此,通信传输网络的发展在所难免,也是势在必行的。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通讯联系以及网络特权共享的要求,故通过对通信传输网络的发展新规划能够促使通信技术的提高,给人们提供更加优良、快捷的通信网络服务。

1 认清现如今通信传输网络的发展现状

在人们最初的认知中,认为通信传输网络系统包括因特网,其实并不是可以一概而论的,因特网是在通信传输网络之后兴起的,这是由于通信传输网络系统不能全方位的保证通讯的正常运行,如若出现一些问题,通过通信传输网络无法进行补救以及修复,于是有了因特网的兴起,随之出现了独立的网络内部系统,这也因此对通信技术的发展广阔性造成了制约和约束。独立的网络致使通信系统空间受局限,因此当试着将各个空间联系起来的时候,互联网就自然的形成了,从而让通信系统的空间得到了很大的扩宽和发展,通信传输网络系统就应运而生,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网络的普及,让通信传输网络技术不再能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新理念的规划计划是有绝对的必要性进行实施的。

2 通信传输网络发展规划的新思路初步形成

现如今,社会经济以及科技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多使得通信传输在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当然,随之发展起来的无线、移动、数字以及模拟通信网络都给通信传输网络的发展与巩固带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期间,SDH光传输系统、GSM系统以及蜂窝系统都在很大程度上等到了重视和发展,很大力度上带动了通信传输网络的开拓与发展,在这以后,由于市场的迫切需要以及人们对通信事业的重视,不得不让通信传输网络发展有一个新的规划、新的思路,既是云技术的崛起,进而使云技术这一项新发展思路促进通信传输网络的发展。

现如今,如果要将通信传输网络划分种类,那么有三个层面,首先是人们起居所必需的电网络层,然后是数据相对较复杂的光网络层以及光缆网络层,通过对网络系统的初步了解以及对新技术的调查研究,因此可以通过这些依据来制定出通信传输网络发展的新思路:首先,在传输过程中,尽可能选用长距离输送并且尽量避免选用小容量运输,尽可能做到长距离大容量的原则,特别是针对无电中继类型的通信传输系统;其次,针对以上提出的三个层面中的光网络层,此处说的是光通信市场的开拓与发展,最大的杀手锏还是MSTP,然而,一个市场不仅仅只需要一种技术的运用就能够使市场发展,需要的是多样化类型的传输业务平台,灵活运用各种服务平台是发展的主流方向以及规划思路;最后,通信传输系统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注重系统的智能化发展成为通信传输网络发展的趋势和新思路,同时不断出现的新的业务以及智能化传输网络体系在通信传输系统中共同工作、协同调节,因此,光传输网将全力朝着一个方向不断前行,那就是全光网方向。

3 通信传输网络发展中注意问题以及正当的路径

为促进通信传输网络的迅速有效发展,不能紧紧靠着光传输而要致使每一个环节每一种技术正常、高效的运行,这里还有城域网的建设,对城域网建设的重视绝对是在通信传输网络发展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重视强化各种技术,确保在技术方面不会出现任何问题,不能造成任何通信传输的停滞和拖延。针对规划计划的实施,应该注意的是在实施之前不能马虎任何一个环节,应当在施工之前进行进一步的核对以及实验研究,通过对比各种方案挑选出最适合通信传输系统的规划方案,进而更能与未来接轨,有更好的发展前景的规划思路,通常DWDM、MSTP这些传输技术是更接近将来发展的新兴技术,因此它们多受很大的重视以及更多的青睐。

众所周知,一个市场的开阔需要的是扩大规模,这个前提和保障是进行技术提高的前提,因此在DWDM的运用中就能给通信传输系统带来一定的扩展市场的作用,就像一个大秘书,不仅有着很好的技术能力还有一定的业务基础,能够在通信传输中起到领导作用,避免了大部分不必要的麻烦和困难。 因此,对城域网而言,其未来的发展规划应该为:首先是骨干层,与光传输的长距离大容量原则相同,但是为了实现大容量运输,必须需要DWDM技术以及各个环节与系统的完美配合;其次是接入层,为了很好的配合从骨干层到接入层的安稳度过,应当借助MSTP技术的优势和合作,不仅能兼容各种模式的运行,,还能有效地实现高效率、大容量的目标;最后是结束层,将所有调动的系统进行统一集中,确保更正确的实现通信传输网络的发展和前进。

4 结语

综上所述,通信传输网络发展的新思路是适应当代社会的前提,通信技术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人们对通信技术的期待和依赖,这些都让通信传输的发展新规划成为现如今需要着重重视的环节,只有在不断的发展历程中才能不断满足人们更多的要求,给人们带来最大的便利,作为工作人员,应当掌握对新技术的把控以及对通信传输网络发展的科学合理的规划新思路,进而通过对通信技术的发展促进对社会经济以及科技的发展,实现通信一体化的目标,实现未来发展的新规划。

【参考文献】

[1]魏明.通信传输网络发展规划新思路探索[J].广东科技,2013,14:31-32.

[2]张帆.试论通信传输网络发展规划新思路[J].中国新通信,2013,20:01.

[3]邢大荣.通信传输网络发展的思路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4,06: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