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4-06 18:39:22

任务驱动教学法论文

篇(1)

2保险学任务驱动法的过程

2.1任务前准备

首先是小组分组准备。根据学生人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如2012级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一共53人,按照3人一组(尽量避免“搭便车”学生的存在)自由搭配,共分成18个组(有2人一组),同时由小组成员推选组长负责本组任务的完成情况。然后由各组组长以抽签形式确定该组的任务序号。其次为BlackBoard网络平台准备。教师将每组对应的任务公布到学生都可以信息共享的BlackBoard网络平台,鼓励各组间可进行信息交流与讨论,要求各小组在任务准备和完成期间将相关搜集到的资料公布于网络平台,与全班同学共享。该平台可用于学生与教师间有关任务完成或任何课程问题的讨论与交流。而且,期末各组的任务完成报告要共享到该平台,从而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最后为教师的任务设计准备。因为任务的完成需要一定时间,所以教师应当在该章节内容理论授课完毕即布置任务,这就要求教师提前熟透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和教学框架,能够提炼出最具有代表性的18个任务,贯穿全部内容。

2.2布置任务

在与任务相关的理论章节内容讲授完毕后,教师将小组任务以书面的形式下发给组长并同时将任务内容上传到网络平台。同时,向学生讲解任务完成的整个时间安排与要求。整个任务的完成需要经过各组任务分析、资料收集与分析、资料提炼并制作多媒体课件,由3位组员一起或推举代表进行任务完成的多媒体课件汇报并与全班同学进行讨论交流。注意,要求在任务报告中注明每位组员对于任务的贡献。鼓励学生搜集生活和学习中发生在身边的保险案例,比如,人身保险中的学生意外伤害险案例、医疗保险中覆盖大学生群体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案例等,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3资料收集、分析、提炼与多媒体课件制作

学生课下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进行分工,查阅有关资料,以课本为辐射点,涉及网络平台、图书报刊等渠道,收集信息、整理资料,而后由组长组织进行反复讨论,理顺任务要点和解决方法,对资料进行提炼,按照教师的要求制作多媒体课件。

2.4任务完成汇报与交流

在带领学生简单回顾理论知识以后,由该组成员或推举代表上台汇报任务完成情况———自己小组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汇报期间组员和全班同学间可自由提问,汇报后先请同组组员进行自我评价,然后请全班同学对该组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要求提出3个优点和3个不足之处。各小组完成任务后的讨论与评价,使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取长补短。2.5任务总结与评价最后,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形成性评价,从任务分析、资料搜集、提炼与制作和任务汇报等过程分别予以优点和缺点的指导,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资料的丰盈度、与知识点的契合度、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根据全班同学和教师提出的优缺点,小组继续完善任务完成报告和心得体会。在此过程中将各知识点进行总结贯穿,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锻炼其书面表达能力。

3保险学任务驱动法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3.1制定合适的任务

任务是学生搜集组织资料和解决问题的导航,所以恰当的任务至关重要。好的任务可以将枯燥无味的专业知识嵌入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在解决任务的同时,学到相关专业知识,并切身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任务首先应该与所学知识密切相关,具有启发性和典型性,如在讲解保险概述中的“重复保险”概念及其赔付原则时,教师采取情境式任务:某同学在A、B和C三家保险公司各不知情的情况下,分别与其签订3份保险合同,且三份合同的保险金额大于保险价值时,若保险事故发生,该同学可获得多少赔偿金额?学生在完成该任务过程中,可深入理解重复保险的概念、与共同保险的区别及具体的赔偿方式,在具体的任务中,掌握相关概念和保险的运行方式。

3.2教师在任务驱动法中的作用

任务驱动法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要扮演好设计者、指导者和观众三重角色。教师首先需要对课程整个内容和体系进行宏观把握,才能在恰当的授课时机使学生适时完成任务,巩固所学知识。为任务提供具体内容、人员分配、组织机构、流程设计和秩序维护,都体现了教师设计者的重要作用。评价和归纳总结阶段,教师要对整个小组任务完成的结果、成效和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对任务的更好完善提出方向性指导,引导学生在任务完成后进行反思和升华,从而使整个任务善始善终。同时,当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有任何问题或存在争论时,教师需要引导和启发学生,使其沿着自己的思路亲自探索有疑问的答案,教师充当任务顾问和参考资料的角色。

3.3任务驱动法应与其他教学方法相辅相成

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不同方法。任务驱动教学的开展必须以必要的基础理论讲授为前提,在掌握概念后才能深入理解任务。保险学课程专业词汇和抽象概念较多,只有在理解这些词汇和概念的基础上,才能分析和解决任务。例如在讲述保险基本原则中的“损失补偿原则”时,只有学生对“全损或推定全损”、“物上代位权”和“代位追偿”等一系列概念具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准备定位所需资料,否则,很难有效率地在图书馆和网络平台搜集和组织相关资料。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各部分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可将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比如在讲解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相关内容时,可引导完成任务的同学结合角色模拟等形式,从而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篇(2)

1.素质培养目标。通过课程的项目化教学,使得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掌握三个相互依存和联系的素质:学会独立地计划制订,它是一种预测性和诊断性的工作训练;学会独立性地计划实施,这是一种过程性和形成性的工作训练;学会独立地计划评估,这是一种总结性和反馈性的工作训练。

2.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开发和协作意识;能够从实际工程项目开发出发,使学生了解项目开发与实施的全过程,并逐步进行模块与程序代码的设计;使学生能初步掌握.NET面向对象设计思想、数据库访问组件使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在教师或他人的指导下完成项目计划、模块编程与调试、项目验收与运行;使学生能较为合理的计划和安排学习任务,能利用教育资源进行学习。

3.技能培养目标。基于“建构主义———情境设置”学习理论,以“工学结合、技能递进”来设置教学模式,将本课程分为基础技能、综合技能和拓展技能这三大模块。每个模块下分解为若干情境,情境下再细分为若干个子任务,如图1所示。将“项目引领(情景设计)、角色扮演、任务驱动、相互协作、教师指导、自主学习”的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图1“工学结合、技能递进”教学模式设置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和特征

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概念。任务驱动教学过程是由教师或校企合作者将教学内容设计或划分成多个具体的任务,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运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通过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的方法对任务进行分析,并提出新问题,最终分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具体实践完成任务,最后经过教师进行点评指导掌握学习内容,实现学习目标。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最终形成一个情感、认知活动的良性循环[1]。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课程中,“任务”指的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完成某项目标的活动[2]。例如,完成系统分析报告、绘制一张功能结构图、实现某个模块的功能、设计一个网站或MIS系统等。

2.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征。高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任务为主线[3]。

三、威客及威客平台资源特征

威客(witkey)模式创始人刘锋先生给出其定义是,人的知识、智慧、经验、技能通过互联网转换成实际收益,从而达到各取所需的互联网新模式。主要应用于包括解决科学、技术、工作、生活、学习等领域的问题,体现了互联网按劳取酬和以人为中心的新理念[4]。具有开放性、职业性、实践性特征。开放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威客任务的开放性和企业参与的开放性。威客任务的开放性是指威客模式打破了地域、时间、工作方式的限制,也打破了职称、地位、权力、名誉等的传统评价门槛,利用网络把世界各地的人们放在同一个工作平台中,给创意者、后来者、年轻人提供了公平竞争的互联网环境,带来更多自由工作时间,创造了一种灵活的就业方式;而企业参与开放性是指提供问题或需求的企业可以是任意的,包括把产业升级换代,高科技技术改造,富有文化含量的创意设计,产品的广告创意推广,销售网络的设计与建立等等拥有各种问题的企业都可以悬赏招标,筛选方案,筛选对象,优中选优[4]。职业性特征体现在一是企业在威客平台上的悬赏项目都是具体工作岗位的真实工作任务。二是知识、智慧、经验、技能都作为商品以明确的标价标出,肯定了所有参与投标者的智力价值。三是这个平台上的所有参与者都参与到一场场智力互动问答的过程中,脑力激荡,彰显群体智慧。四是成功的参与者的智力产品能够得到市场价值的回报[4]。实践性特征表现在中国威客是成熟的成功的实践方式。它包括两种发包方式:现金悬赏和威客地图。其现金悬赏的主要运营程序是,招标方任务支付少量定金或不支付定金经威客网站确认的高水平威客报名参加招标方选择合适威客开始工作根据工作进度由任务者或威客网站向威客支付酬劳。利用威客平台上众多威客的知识,智慧,专业技能,行业经验和个人创意,为企业提供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所以它更经济,更高效,在未来可能更专业,成果层次更高。因为这种“众包”还有一种“优选”的功能:发包者将获得最好的创意,兼取各家之长,并在“问答”过程中不断受到启发和理念的提升。威客用最简洁的方式创造了无数机会来激发每一个致力于创意的散布于不同角落的个体的主动性、参与性,也给了他们实现理想和抱负的可能性,以及市场的回报———这是他可持续参与的动力。威客创造了一种激发创意、汇聚创意、实现创意的场效应。

四、基于威客平台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基于威客平台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其组织形式是项目小组教学,此教学过程包括明确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四个环节。

1.挑选并明确任务。这一环节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威客平台上的任务有大有小,但都是基于现实的企业的实际需求。教师在选择威客任务时,应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和学习水平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供学生体会、分析、思考,然后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真实的工作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化和形象化。

2.逐层分解,分析任务。选定任务后,教师应通过激励法让学生产生一种积极完成任务的动机和兴趣,并通过对任务进一步的剖析,从中发现问题。任务分解是一项关键的环节,在这一环节要发挥教师的职业素养,作为一个项目的引领者,细化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步骤。在多次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后,可由学生中的项目组长带领团队分析、分解任务,而不需要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但应提供与任务相关的学习资料、参考方法等,在分析过程中注意实时指导,引导学生进一步剖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这是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阶段,特别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状况,出现厌学和不学的情况要及时纠正。

篇(3)

    中国古代文学课的主要内容是讲授中国两千多年来文学发展的历史、历代重要的作家作品以及重要的文学现象和文学知识。这门课程是在大学阶段开设的,在各个院校一般开设2~4学期不等。如今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处在信息时代下,传统“满堂灌”式的讲授模式亟待注入新的教学方法,唯有如此,才能让这门古老的学科在新时期让更多的年轻学者喜爱。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由教师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教师扮演的角色是设计师、指导者、辅助者。而在此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是任务的承办者,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发现问题,在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始终处于学习与探究的状态,而教师与学生又始终处于良好的多维互动模式中,在这种模式中学生能更好地对课程产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果。

    1.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如今大量电子信息的冲击下学生更喜欢关注时尚变换的信息,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一些在我们看来很有魅力的篇章对于学生来说却没有多大的吸引力。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需要精心设计任务,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走入教师精心创设的任务中,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过程中,学生深入学习情境之中,随着任务完成的逐步深入,学生会不自觉地被古代文学现象、文学作品所吸引,会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地去完成任务。因为大多数学生都有对美的感悟、都有不断学习探索知识的愿望,一旦在情境的引导下深入任务,他便想要在这个自己所付出辛苦的任务上去继续探索,去探索某种文学现象或作家作品所体现的文学内涵。在完成任务之后,学生在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设立激励模式,这样在学生每一次完成任务之后都会有一种满足感,久而久之,会转变为一种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进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2.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传统的中国古代文学课堂中,教师一般是“独白式”的讲授模式,学生被动参与或根本不参与,课堂中较少有互动。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学生在每一次接受任务、完成任务、接受评价的过程中都要与教师有互动,教师在全过程中基本是扮演着导师的角色,亦师亦友,这样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会有很多。学生既能享受到教师一对一的辅导,又能感受到教师对自己任务圆满完成的期待,在此影响下,学生会对教师设计的任务甚至这门课程都特别用心,以此教师可以真正还课堂给学生,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在互动中学习。

    3.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拓展学习内容

    在教改的“春风”影响下,很多课程培养方案都做了修改。中国古代文学的课程学时也作了压缩,这样设计到底科学与否我们暂不做评价,但是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面对知识含量极大的课程内容,教师在课堂内讲授的内容极其有限。如何让学生学到更多的内容呢?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采用就可以拓展课内学时,教师设计任务,相当于学生在课下与教师一起备课,一起互动,一起学习,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 任务驱动法教学设计技巧

    教师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很多教师自己设计的任务自己都不感兴趣,如果与学生换位自己都不愿参与,这样的任务学生也不会配合你。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技巧:

    1.任务难易程度适中

    教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设计任务时,难易程度要适中,要符合学生的接受特点。太简单的任务难以激发学生的挑战性,太难的任务学生又不愿意承担。所以一般教师可先由外围去导入,然后逐步以阶梯式递进的方式去接近核心知识,这样符合学生接受规律。如讲到屈原与楚辞,教师可先让学生搜集有关屈原所处时代楚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情况,接下来搜集屈原的生平思想,让学生在课堂中彼此分享,然后再逐步去接近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这样学生在逐步推进的任务中逐步获得知识与成就感,最后接近核心内容讲解时就已经将外围知识都消化了,那么教师讲解就事半功倍了。

    2.任务设计要知己知彼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独具匠心、知己知彼,知道学生最关心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这样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沟通会更有效,教师布置的任务学生也会更加配合。如教师可在所代课班级先创建一个微博群或QQ群,像一些让学生做的微作品评论或举办的实训活动VCR,就可以在微博群里分享。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评论或小论文或是一些其他的作品在微博中被点击、被其他同学分享,这样会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逐渐对教师布置的任务感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并完成任务。

    3.任务设计采取小组合作模式

    一个人再优秀不会有一个团队优秀,团队一起完成任务可以彼此相互监督、相互促进,而且团队合作可以增强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同时集思广益。所以教师在设计任务时最好采取小组合作模式,这样小组成员间相互监督相互带动,可以更好地完成任务。

    三 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阶段可分为任务导入、任务实施、任务评估阶段。

    1.任务导入阶段

    教师在导入任务时要精心设计,要让任务导入能引人入胜,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如讲到《诗经》这一章,将学生最耳熟能详的诗作展示给学生,这样首先在《诗经》与学生中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学生接受任务时,因接触到自己所熟悉的诗歌,会有小小的自信感,同时对他们即将学习到的内容会更有探索的热情。

    2.任务实施阶段

    在此阶段,教师在任务设计时,可以采取一些新鲜的模式。如接下来讲到诗经的内容时,有爱情诗、战争徭役诗、宴飨诗等,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分别展示各自所收集的诗经作品,然后可分阶段进行《诗经》诵读大赛、《诗经》作品赏析座谈会、《诗经》记诵之星大赛、开心状元之《诗经》微电影创作等活动。这些实训内容的展示时间可灵活掌握,丰富学生业余生活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熟悉《诗经》作品,掌握《诗经》作品的艺术特色,增强鉴赏《诗经》作品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4)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动机是“为了什么”,目的是“达到什么”,没有动机的活动是不存在的,我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促使学生形成动机,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上课演示“奥运五环旗”,让学生一模仿二发挥。这节课设置的任务符合学生的实际,多数学生都关心奥运会,非常熟悉五环旗,一看就有兴趣;另外,应用的技巧难易适当,即复制和粘贴,多数学生很快能学会,只要教师在讲授步骤中特别注重知识点的把握,学生在自己画时就能抓住重要步骤,发挥出学习的主动性。

2、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作为教师演示的课件,一定要在课前精心设计制作,才能达到“任务驱动”的目的。这时,教师演示讲授操作步骤,尽管“全体广播”使学生只能用视觉、听觉,不能操纵计算机,但是教室里鸦雀无声,竟没有一个人不是全神贯注盯着显示器的屏幕,这时的学生求知欲望最强,他们迫切地想知道、想学会这引人入胜的动画是怎么做出来的,也就是说,“任务驱动”创设着一种适当的情境,引起了学生的认知的冲突,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悬而未决的求知欲,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热情。

3、给予学生成就感

教学目标的实现,不仅包括教学思路、教学过程,还有教学效果。计算机学科必须动手的特点,使教师的教法不可以纸上谈兵,也使计算机的考试不适于死记硬背。“任务驱动”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为着“任务”、为着制作一件“成品”或“半成品”去动手操作,去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比如,想让五环互相环套,却涂抹了圆的一部分弧;想嵌入几个漂亮的汉字,却一个字都输不上去等等,逼你提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技巧。当大功告成,一种收获的喜悦、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立刻又在考虑:“我不能白做,得留下,留在我的软盘上!”接下来就学存盘——一节课没停手,既没感觉累也不感觉枯燥,不知不觉就下课了,要不是底下还有课,手怎么也不愿离开那小鼠标,这似乎不象考试,可再想想,难道这不说明你掌握了这节课的知识?完成了“任务”,不是考试合格了吗?

篇(5)

二、计算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与应用

在计算机实际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需要划分为以下环节,即:开始—提出任务—自主探索或协作完成任务—自定任务—任务讨论—任务评价—结束。具体应用分析如下:

(一)提出任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作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任务的设定对该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有着紧密的联系,只有根据计算机教学现状,合理的提出任务,才能保证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设计教学任务时,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整体性的考虑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尽量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基础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侧重情感目标的实现。教学任务的设置难度要适中,既要保证学生有一定的探索价值,也不能过于简单。任务设置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使学生保持谦虚的态度,拓展学生的思维,摆脱传统教学任务的束缚,涵盖计算机教学内容,使教学任务更加创新。

(二)学生自主探究或共同协作完成任务

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较强,教师在教授计算机课程时,不能将所有的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交给学生进行积极的探索,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授、自主学习的度进行正确的把握。在计算机课堂中,教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时遇到的问题,应让学生占据课堂的主体,根据设计的任务进行主动的探索。学生学习计算机软件时,可以运用自身积累的知识,大胆的尝试和摸索,通过自己的研究掌握软件应用的技巧,获得真实的学习体验,从学习计算机知识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三)开展任务讨论,强化师生间的沟通

在学生进行计算机教学任务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当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进行任务讨论,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根源。在学生提出的设想基础上,教师要逐步的引导学生,弥补学生自身的不足,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和补充,对学生思路的扩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能够集思广益,在分享和交流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任务讨论环节中教师的介入是保障学生学习效果,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教师在讨论时,要注意引导的合理性,不能直接指正学生出现的错误,要带领学生摆脱之前的思考约束,站在全新的角度进行思考,深化问题。在师生共同参与任务讨论的情况下,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可以提出针对性的问题,慢慢诱导学生,转变错误的思考方式,在不断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最终完成任务,学到相关的计算机知识,并掌握学习的方法。

(四)评价任务,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完善

计算机课程中教学任务的评价不仅可以更好的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还能为学生的计算机学习提供保障。计算机教学任务评价的过程中,要需要满足计算机课程标准的要求,还要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应摒弃选拔、甄别等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建立以加快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评价策略,适当的减轻分数在评价中所占的比重,使评价的诊断、激励、发展的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为了增强的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将原有的评价、考核制度改为等级分制,使学生间的相对评价作用减弱,尽量考虑每位学生的状况,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学生在积极性的评价下能够更好的投入到计算机学习中,熟练的掌握知识。由于计算机课程的特殊性,需要学生自主进行创作,教师在评价学生作品时,应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肯定,鼓励学生不断做出创新,使学生的个性能够在计算机作品中充分的展现出来,这才是计算机教学的根本所在。

篇(6)

1.2评价结果教学活动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发放自制的问卷进行相关调查。发出问卷64份,收回有效问卷59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2.2%。

1.2.1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学习的多个方面均有积极意义在对实验组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组合作、沟通交流、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4个方面均有超过50%的学生认为有促进作用。认为对小组合作有促进作用的学生占71.2%,认为对沟通交流及自主学习有促进作用的学生分别占69.5%和57.6%,认为对独立思考有促进作用的学生占54.2%,具体见表2。

1.2.2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指导及最后阶段的点评得到大多数学生的认可绝大多数实验组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表示满意,对教师的指导和点评的满意率分别达到89.8%和67.8%。说明教师在整个教学设计及实施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依然是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具体见表3。

1.2.3学校的硬件设施尚不能满足目前教学改革的需求表3的结果显示,无论是实验室设备,还是学校图书馆资料、网络等信息资源,均不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学生对网络使用的不满意率高达100.0%。

1.2.4两组学生阶段学习结束时理论考试成绩比较(见表4)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2讨论

循环、消化章节涉及临床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只有护士对这类疾病判断准确、处理及时,才能配合医生的治疗。学生的沟通能力一直是薄弱之处,在本次学习任务的设计中,交流的内容有询问、宣教、指导、示范、治疗解释等,基本涵盖了临床护理工作中所有的护患沟通内容。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还提高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2.1明确任务要求学生准确领会学习任务,并在任务的要求下自主完成理论部分的学习。如果学生对任务不理解或理解有偏差“,驱动源”就无从谈起,还会影响学习效果。

2.2完善配套设施本次课约1/3的时间在实验室进行,首先,要求有足够的场地及设备来满足学生的练习和讨论,例如仿真内科病房要有心电监护仪、超声雾化仪、氧气瓶及吸氧管、静脉补液设备等;其次,实验室要有方便学习小组学习、讨论的桌椅板凳,如果条件允许,还可配置电脑,以便学生随时查找相关资料;再次,实验室应对学生开放,满足学生课外练习的需要,使学生能自由安排课外练习时间。

篇(7)

二、“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学生参与积极性问题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任务驱动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这并不等于应用任务驱动法就一定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只有学生积极参与,任务驱动法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对于像淮阴师范学院这样地方性二本院校而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是很高。因此,在应用任务驱动法的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笔者教学实践中总结的经验来看,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设计的任务要能提升学生的兴趣。要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首先就要使设计的任务能提升学生的兴趣,为此:任务确定应该由学生和教师共同确定。如果由学生单方面确定,设计出的任务可能是学生感兴趣的,但可能存在任务难易不妥、与专业不符等问题。如果由教师单方面确定,设计出的任务可能与专业相符、难易适度,但学生不感兴趣。因此,任务最好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确定,可以先由教师提出一些任务,然后由各组从中选择出本组的任务或者先由学生提出调查项目,然后再与教师讨论确定各组的任务。2.任务量及难易程度应适度。任务量过少、难度系数过低都无法达到训练学生能力的目的,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任务量过多、难度系数过高则会造成学生参与性低,无法完成任务。这就需要教师在与学生共同设计任务时把好关,根据每个小组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每个小组的任务。3.合理利用评价手段。对于那些积极参与的学生,平时成绩可以额外加分;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评价,尤其是对那些学习成绩不高、参与热情低的学生要多加肯定与指导,以增强他们参与意识。

篇(8)

“任务驱动”教学就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所要学习的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具体的任务中,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紧紧围绕着学习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对任务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的占有和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激发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的自我建构。[3]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2教学模式设计

创新改革教学模式,注重任务驱动,推行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系统化专业知识为主线,以开放的教学实验室为基地,以激发学生兴趣、主动求知为动力,以培养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在发电厂电气部分课程教学中广泛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教学环节,培养应用型人才。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在“发电厂电气部分”等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推行任务驱动式教学,可从工程实例方面选择适合的综合项目,通过布置任务提出工程实例项目讲解相关知识分析解决方案讨论总结经验等环节,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驱动、组织教学。通过基于实践基地的模拟设备模拟实操环境,拉近理论与应用的距离,使学生得到综合应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锻炼,为学生就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任务设计

在讲授变压器的绝缘老化定律内容时,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首先提出面向工程实践的教学任务,假设某变电站的主变压器容量已经不能满足负荷需求,但由于某种原因不能立即扩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尽量保证负荷的供电?提出任务后,首先引导学生将任务进行分解细化,然后引导学生逐步完成任务。分析如果仍然要求变压器满足增长后的负荷,即过负荷运行时可能带来的影响,按照在电机学课程中学习的旧知识,得到结果———过负荷会使得变压器发热量增加,热量会经过散热途径散失。然后再研究当变压器过热时对变压器的作用,此部分为新知识,老师讲授变压器温度与预期使用寿命之间的关系,得到结论,变压器热点温度维持98℃,可得到预期使用寿命,另外引出变压器的热老化定律———温度每升高6℃,寿命减少一半。接着提出问题,如果一段时间内变压器热点温度超过98℃,另一段时间内变压器热点温度低于98℃,这种情况对于变压器寿命有何影响?经过分析得到等值老化原则,在此种运行情况下,只要热点温度高于98℃时多损失的寿命与热点温度低于98℃时少损失的寿命相平衡,仍然可以得到预期使用寿命。然后讨论变压器的正常过负荷和事故过负荷,正常过负荷遵循等值老化原则,不会多损失变压器的预期使用寿命,而事故过负荷为了保证事故时负荷的供电,牺牲了变压器的预期使用寿命。所以在授课前提出的工程实践问题得到解决,虽然变压器为了满足负荷用电会过负荷,但只要符合等值老化原则,就不会造成寿命的多损失。

篇(9)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 任务驱动法 运用

目前信息化程度的快速提高,技师学院相关的办公软件应用课程教学的关键问题是与实际应用脱节,学生虽然在校学习了相关课程,真正适应到工作岗位时,却无法将所学内容和实际工作相结合起来,往往会不知所措。技师学院主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更应该按照市场的需求来指导教学。

一、任务驱动法的内涵包含了以下要点

1.任务驱动法是一种教学方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点与表现形式,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因此,要研究任务驱动法,就要进行对比分析,不能孤立地研究。2.任务驱动法的主要载体是典型案例。3.任务驱动法提倡独立思考、相互讨论和启发,注重能力的提高,这与教授教学偏重知识传输不同。4.任务驱动是教学活动,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能力。

二、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任务驱动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使用任务驱动法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进而达成教学目标。但是,并非每一位教师都理解到了任务驱动法的精髓,也并非每一位教师都很恰当的使用了任务驱动法,许多问题依然存在,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效果还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

1.教师准备不充分,案例选择不合理

案例是任务驱动法的载体,作用至关重要。然而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并未严把案例关。在选择的数量上,有的教师拒绝使用案例,整堂课都在灌输,导致学生理解困难;有的教师整堂课大量案例的堆积,把任务驱动变成了举例,导致学生对案例产生厌倦。

2.组织实施过程中问题颇多,任务驱动法的实施形式大于内容

任务驱动法的实施直接决定着其实际效果。然而在实施任务驱动法的过程中,一些教师往往并没有理解到任务驱动法的深刻内涵及其适用范围,对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缺乏及时、有效的评价,出现种种问题:如有的教师难以区分任务驱动法与举例教学法。其实这两种教学方法差异非常明显:任务驱动法以案例为中心,而举例一般是为了配合某一种教学方法的使用,起佐证作用;任务驱动法重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高综合能力;而举例只是为了说明某个问题;任务驱动法强调师生双向互动,举例则是教师单方面的教学行为。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只把案例呈现给学生,缺乏引导与总结,任务驱动形同虚设。

3.学生自身欠缺,任务驱动法实施效果受影响

学生自身的素质与能力对任务驱动法的实施效果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学生自控能力不足将影响任务驱动法的效果。由于任务驱动法使学习的主动权由教师转移到了学生身上,如果学生缺乏相应得知识储备或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就可能对任务驱动产生排斥,要么参与积极性降低,要么转向游戏等与课堂不慎相关的内容。

三、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正确使用任务驱动法的思考与建议

要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正确使用任务驱动法,既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又要注意一定的方法和路径,这样才能避免很多问题的产生,提高任务驱动法的实际效果。

(一)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正确使用任务驱动法需要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的原则

所谓科学的原则,对教师而言是指教师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无论是教学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还是知识结构的确立、教学方法的使用等,都必须经过仔细的思考与科学的论证。对学生而言是指学生在掌握主动权的基础上,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案例进行自主讨论、操作、分析、创新,这样才能把任务驱动法落到实处,提高其使用效果。

2.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了解理论就无法触类旁通,提高创新能力,理论与实际缺了哪一个方面都是不行的。因此,必须在教学中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要指导学生学好相关理论,又要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学习的基本功。

3.因材施教的原则

任务驱动法的实施也必须注意因材施教的问题。任务驱动法既包括对大多数人的任务驱动,还包括一对一的任务驱动。然而不同性别、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的基本素质、智力水平有高低、学科兴趣、专业能力与学习方法等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与水平,合理选择案例。

(二)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正确使用任务驱动法途径思考

1.加强教师素质,转变角色意识

教师素质是任务驱动法有效实施的重要条件。教师只有具备了系统的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才能应付各种突发状况,轻松自如地驾驭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必须要具备相关能力,具体而言,要具备以下能力:① 计算机系统的相关应用操作非常熟练,能够迅速解答操作过程中的相关问题。② 懂得计算机系统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在学生操作失误的情况下可以及时恢复。③ 对办公应用软件相当精通,能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在任务驱动法教学中教师要能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还需要教师转变角色意识。① 案例制作员角色。无论教学方法如何变,教师都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担负着执行教学大纲、控制教学进度的任务。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大多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只有制作好课件,才能将学生的学习规范在一定的情境中,才能有效地管理课堂教学,不致偏离教学目标。这是任务驱动模式下最关键的角色,②案例指导员角色。在任务驱动模式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然而学生在案例学习与动手制作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问题,存在各种各样的疑问,作为教师,此时的主要任务就是随时给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答疑解惑,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锻炼能力。

2.选好案例

应用任务驱动法,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案例的选择首先要注重质量。教师可以结合书本上已有的材料中选择或组织案例,这样案例与教材的联系会更加紧密,案例最好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

3.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任务驱动法的实施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发现。没有学生的配合任务驱动法就变成了举例法。许多教师实施任务驱动法的效果并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仍然把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认为任务驱动就是举尽可能多的例子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来把学生说服了,“灌饱了”。这是行不通的。任务驱动法作为体现素质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动手,在自主讨论、探索与操作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形成新的能力。

篇(10)

 

1、引言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是非计算机专业的选修课程,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实践性和应用性强。传统的“教师讲解”一一“教师演示”一一“学生上机练习”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任务驱动”(TBL,TaskBased Learning)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任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任务驱动学生学习,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适合于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课程,正好与《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特点相吻合。本文旨在介绍将任务驱动教学法有机切入《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

2、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任务、教师、学生三者的互动,即“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教育论文,学生为主体”, “任务”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以“任务”为主线,师生间围绕“任务”互动,整个学习以“任务”完成为标志。“任务驱动”的教学流程包括五个环节:教学准备、设计任务→创设情境、提出任务→接受任务、分析问题→自主学习、完成任务→评价任务、归纳总结,其教学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任务驱动教学流程图

3、《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的特点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的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多媒体软件的操作技能,还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多媒体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课程内容涉及:文本、音频、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应用系统等内容的理论教学与软件操作。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目前面临着:内容多、学时少、考查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强、技术更新、软件升级等情况,在作为考查课学生重视程度不高的背景下,教师要在有限的学时内结合新技术和软件的发展讲授大量的理论知识和软件操作,同时学生要在有限学时内实践完成多种多媒体作品制作。如果继续延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降低教学质量,最终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对《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将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引入《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改变以往“以教定学”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创造“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模式,目前该教学改革已获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立项。

4、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实践

本文拟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多媒体技术的“音频”内容进行案例教学,按任务驱动的五个教学步骤有序开展。

4.1 教学准备、设计任务

任务设计阶段属于课前的教学准备,“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的关键。设计的任务分为封闭型和开放型,前者任务简单,后者综合性强小论文。“任务”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世界,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任务的兴趣,使之产生探索的欲望,因此“音频”章节的任务是:录制个人音乐,内容积极向上,歌曲不限。

教学目标:

1)掌握Audition软件的操作,掌握音频的第三方特效控件操作

2)了解歌曲录制的一般过程,学会录制个人音乐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加学生的音乐素养

任务设置:

1)下载各自喜欢的歌曲伴奏

2)利用Audition软件跟随伴奏录制歌曲

3)对录制的歌曲进行后期加工和处理教育论文,如:降噪、混响、均衡、修饰、振幅等

4)利用第三方特效控件加强歌曲的特效处理

5)加入歌词,合成个人音乐

该任务目标明确,操作性强,且切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4.2 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自然真实地引出任务,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任务的理解,明确学习目标。音频章节拟向学生展示优秀的音乐合成作品,如:音乐专辑、诗歌朗诵,然后提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4.3 接受任务、分析问题

学生授受任务后帮助分析任务,针对任务中涉及的音频原理、音频数字化处理、音频常见格式、音频压缩、Audition软件操作等理论知识做详细讲解。

4.4 自主学习、完成任务

具备相关理论知识后,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学习,完成任务,这是任务驱动教学过程的核心阶段。在录制个人音乐的过程中,对于下载伴奏、录制歌曲等封闭型任务,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对于歌曲后期加工、特效处理等开放型任务,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并引导学生协作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积极思考。该阶段学生不断地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突出了学生的主动性。

4.5 评价任务、归纳总结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科技创新纳入到成绩评定,由单纯结果性评价转向形成性评价,注重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评价。教师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录制个人音乐的任务进行评价。

最终成绩 = 课堂考核*? +封闭型任务考核*? +开放型任务考核*? +测验*?

--其中?是各考核情况所占的比例因子,开放型任务考核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教师组织学生对最终作品和制作过程中的学习认识、学习感受进行自我评价,在自我评价过程中归纳总结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能力。学生的自我评价以评价问卷的形式开展,自我评价结果也可促进教师对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不断调整和完善。

4.6 教学成果

2005年,学校开设《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之初教育论文,仅3个班选修。近几年笔者与课题组成员不断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010年选修班级数达85个,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的教学改革也获得学校重点课程建设立项、学校重点教改立项、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立项,课程的理论教学课件、实验教学课件分别作为学校多媒体课件重点项目结题。

5、结束语

对《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进行任务驱动教学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还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性、思考性和创新性。但是,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以待改进,首先,随着选修班级和人数的快速增长,机房现有设备数量严重不足,急需补充设备保障实验的正常开展;其次,缺乏符合教学实际的“任务驱动型”教材,笔者与课题组成员正着手编写教材,以解决“任务驱动型”教材缺乏的困境。

参考文献:

[1]薛为民.多媒体技术与应用[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

[2]唐新国.《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讨[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1):79-82

[3]胡晓红.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研究[D].硕士,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5

篇(1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Vocational Language Task-driven Teaching Model

DU Juan

(Beijing Polytechnic, Beijing 100015)

AbstractTask-driven teaching model reflects the thinking of learning-based instructional design, the core task-driven learning, encourage and guide students to solve real environment task, the process of application in solving language skills to achieve learning objectives. The introduction of language teaching in vocational mission-driven teaching, developing and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students to use language so that students learn how to learn.

Key wordsvocational language; task-driven; learning-based; instructional design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基本教学方法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发现问题为学习活动的刺激物,使学习成为自愿的事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高等职业教育背景下的语文课程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语文课程有着显著区别,高职语文肩负着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的双重任务,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掌握的知识转变为能力,在职业环境中运用语文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1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结构的过程,学习是在原有的经验和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即通过协作学习和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建构新的理解。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要解决真实环境下的任务,在解决真实任务的过程中达到学习目的。学习者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以及相互争辩和讨论,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更丰富、更灵活的理解,同时,学习者与教师、学科专家等展开充分的沟通。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思想,即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真实情景,嵌入学习任务,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是学习情境的创设者、学习任务的设计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2 高职语文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构建

2.1 高职语文的教学内容及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大量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在此背景下,语文教学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强调在职业环境中运用语文的能力,强化语文技能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工作能力或辅助工作能力的培养教育。高职语文课程以应用文写作知识和口语表达知识为载体,应用文写作重点学习相关文体的格式、写法和范文并进行部分文体的写作训练;口语表达重点学习口头语言表达的技巧。教学目的是培养高职学生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表达的条理性、准确性和逻辑性,使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应用文写作和沟通交流的需要。高职语文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重要支持作用。

2.2 高职语文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

为了有效地实现高职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将教学目标进行分解,设计不同的任务,学生在任务的解决过程中提高运用语文的能力。高职语文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的基本方案构想如下:

2.2.1 启动任务

这一环节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准备阶段。教师根据高职语文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分解为不同的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下还会有不同的子任务。教师要创设一定真实的情境,驱动学生接受学习任务。教师根据学生的综合情况,以自愿结合为原则,促使学生结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成员轮流担任组长一职。学习小组在一定情境下接受学习任务后,要根据不同的子任务,确定小组成员的分工。

2.2.2 分析任务

这一环节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激活阶段。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和能力储备,发掘完成学习任务需要的资源,若已有基础不能解决问题,教师应重点激活学生所需新资源,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形成更丰富、更灵活的理解。教师简要讲解任务要求和执行任务需要的背景知识,也就是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由学生初步确定自己的任务执行方案。

2.2.3 执行任务

这一环节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具体施行阶段。学生在前两个阶段准备的基础上,小组成员合作探讨,明确完成学习任务的步骤和所需学习资源,并进行分工。学生按照任务要求和自己负责的工作,利用学习资源,自主学习或协同学习,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在此阶段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进行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鼓励学生合作学习,教师要充当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的角色。

2.2.4 交流、评价任务

这一环节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检验学习效果阶段。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以小组为单位,利用ppt等形式将自己完成的学习任务展示出来,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评价指导体系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检验学习效果。

2.2.5 总结任务

这一环节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拓展阶段。学生根据同学的评价,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任务完成方案,写出总结的文章。教师要根据学生活动的情况进行教学总结,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帮助学生认识到其完成任务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有机统一体,从而培养学生的工作意识,提高工作能力,同时,对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图1(任务驱动型语文教学模式流程图)

3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文写作是高职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应用文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尴尬境况。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可以引入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以学生学为主进行教学设计。下面以“调查报告”的写作为例。写作调查报告与学生的社会生活联系紧密,通过这种文体的写作,学生可以接触社会,发现问题,思考解决方法,对于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有一定的铺垫作用。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题目供学生选择,也可以由学生协商自行确定调查题目。教学中以学生学习为主,由学生带着调查、写作任务展开学习探索,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引导和帮助。教学设计如图1所示: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以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进行调查报告应用文体的教学,不仅仅是对于文体知识、写作格式的掌握和运用,学生在不同学习任务的驱动下,通过自主学习,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盘活枯燥单一的应用文写作知识,与实际相联,与应用统一,同时还涉及到调查问卷、计划、总结等应用文体的实际运用,使掌握知识与实践运用形成有机循环的整体,由内而外地形成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在整个任务设计、执行的过程中,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起了关键作用。同样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也可以应用于其它应用文体写作和口语训练教学模块,以任务刺激学生,使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写作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

4 高职语文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应用中的几点思考

4.1 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转变角色

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明显不同。它以学生学为主,目的是为了学生“学会学”,把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教学,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利用更为广阔的资源育人,这是教师必须明确的教学理念。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无声的变化。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要充当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的角色,融入学生,共同讨论学习,这也是对教师基本功和职业素质的新考验。

4.2 巧妙设计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的设计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核心,也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能否成功运用的关键。设计学习任务要以课程教学目标为前提,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资源,在此基础上设计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任务。设计学习任务应注意以下几点:

4.2.1 学习任务要难易结合,兼顾分工协作

设置难易水平兼有的任务,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能够“跳一跳就够得着”,保持长久的学习热情。学生完成不同难度的分工工作,协作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4.2.2 学习任务要具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要具有时代感、新鲜感和趣味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望。学习任务还要具有可操作性,即学生利用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能够完成的任务,如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资料,分析数据得出一定的结论,为调查报告的写作提供素材。

4.2.3 学习任务要具有开放性

高职语文课程的任务设计要尽量贴近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就业岗位职责,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给学生充分的发挥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学生自由确定小组调查题目,进行调查报告的写作,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给予学生充分的创造空间。

4.3 多角度评价,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考核评价的指标是对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个体、群体表现的评定。制定评价指标要与完成任务的要求紧密结合,既有对个人的评价,也有对小组团队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既有对掌握知识水平的评价,也有对运用知识能力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既有个人自评,也有组内互评和小组互评,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明确分工协作的工作方法,学会欣赏别人,强化竞争协作意识。多角度考核评价学生,不单纯是对学习效果的检验,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明确,整个任务驱动的过程,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而是为了与职业岗位职责链接,适应社会分工协作的需要,同时如何发挥个人才干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过程。

4.4 甄别教学内容,巧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虽然有许多优势,但不意味着所有语文教学的内容都适合使用这一教学模式。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甄别语文教学内容,恰当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般来说,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比较适用于学生应用文写作和口语训练等综合性学习内容,具有可操作性的可能。

综上所述,在高职语文课程中引入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必须结合课程的内容特点精心设计,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应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发挥其优势,同时也可以运用其他教学方法,使高职语文教学效果达到最大程度的优化。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2]吴疆.现代教育技术教程(二级)[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