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4-19 16:47:24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篇(1)

党的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政府是否高效运作,一直是判断一个公共管理体系是否优良的标准,也是判断政府是否负责任的标准。建立一套理性、精干、高效的政府行政机构被视为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高效率和高绩效意味着公共部门能够充分地利用各种资源实现管理的目标,意味着公共部门和公共管理者要重视金钱、时间、结果服务的价值。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履行职能,促进政府职责得以有效行使,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因此,内部审计机构是促进建立效率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但传统审计更注重财务审计,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其重要职能,着重于内部控制建设的审计,将更多地关注于经济原则、效率原则、效能原则和公民满意原则在政府中的体现,促进政府效率的提高。

(二)审计转型是政府运行方式改革的需要

引入竞争机制,用市场的力量改造政府,提高政府队伍的工作效率,这是当代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以及政府改革的一个基本精神。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在采购固定资产时采用招投标制,在履行政府职能过程中使用签约合同承包、出租制、一般使用者付费的市场方式;在内部管理运作中引入竞争机制,将政府行政环境向市场模式靠拢,采取成本核算、顾客导向、业务流程再造、全面质量管理、绩效考核与内部市场等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内部审计可以通过参照在企业中进行的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的管理模式,及时发现、纠正问题,使政府运行方式的改革得以健康推进。

(三)审计转型是行政事业单位内审工作发展的需要

从内部审计的普遍情况来看,随着外部制约机制的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普及,账务表面的错误会越来越少,因此要求内部审计必须改革传统的审计模式,将职能从传统的监督检查转向为内部管理服务,将内部审计的重点从内部检查和监督向内部分析和评价方面转变。

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内部审计更有其紧迫性。自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将开展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改革将通过对政府收入进行统一分类,全面、规范、细致地反映政府各项收入,通过建立支出功能分类体系更加清晰地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通过建立支出经济分类体系,全面、规范、明细地反映政府各项支出的具体用途。另外,市司法局机关也将成立财务决算中心,对所属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进行统一结算。显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内容逐渐简单化、透明化,如果我们仍然局限于传统的财务审计领域,内部审计机构将逐渐失去存在的必要。在这种形势下,只有找准定位,及时转型,将内部审计作为一种对被审计单位的服务,以服务为导向,拓展审计领域,建立“服务导向型”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才有存在和发展的必要。

(四)审计转型是适应本系统体制改革的需要

2004年起,根据司法部的要求,市司法局系统开展了监狱体制改革,改革目标是“全额保障、监企分开、监社分开、收支分开、规范运作”,由原先的监狱、企业一体化核算改为行政、企业独立核算。改制之前,企业将加工收入全部通过“营业外支出”科目转到行政,改制后,市监狱管理局成立申岳公司,各监狱将本监狱企业加工收入按比例上交申岳公司,留下部分作为成本支出。劳教局也自2007年起要求各劳教所将劳务加工收入扣除一定比例的生产成本开支后全部上交,劳务加工净收入不再由各劳教所独立支配。监企分开与收支分开的运行机制,使监狱内部管理更加规范,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与运行的效率,直接关系到监狱体制改革能否落到实处。因此,在对监狱和劳教所开展内部审计的过程中注重向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转型,适应市司法局系统体制改革的形势需要。

二、在市司法局系统进行审计转型实践的探索

(一)提升审计理念,从监督向服务与咨询转变

目前就普遍情况来看,政府部门的内部审计工作与企业的内部审计相比较为薄弱,这是由多种原因形成的。对此,我们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索,首先从提升审计理念着手。一是转变审计服务与监督观念,理清审计发展思路。今年以来,本系统多次召开内审人员会议,认真学习全国和市审计工作会议精神,明确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使全局审计干部掌握了加快审计转型的背景意义和目标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审计监督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中的特殊使命。二是强化计划管理。组织召开本系统各审计部门负责人座谈会和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对进一步加强审计工作进行了深入讨论研究。三是创新审计工作协调机制。突破单位与部门界限,整合利用市司法局、市监狱管理局、市劳教局和政法学院的审计人员和财务人员,在实施审计项目时,从各单位抽调相关人员组成审计小组,取长补短,协调配合,保证了项目质量;制定《关于健全市司法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有关部门协调机制的若干规定》,不断健全和创新审计管理方式和工作协作机制,有效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四是组织司法局系统内审人员之间的学习交流活动,结合审计工作的重点组织内审人员进行跨系统学习取经。

(二)提高审计技术,引入计算机辅助审计

计算机审计是现代审计的主要手段,是在信息化条件下履行审计职责的基本要求。国家内审协会提出,在推进审计转型的过程中,要实现审计手段从手工操作为主向利用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为主转变。没有审计信息化的突破,就谈不上现代审计,谈不上为审计转型提供技术支持。对此,我们作了有益的尝试,引导内审人员自觉地、主动地推动计算机技术与审计业务的融合,全面推广计算机技术在各类审计项目中的运用,使计算机审计与审计业务的发展和管理的需求相适应,与外部的信息化环境相适应。

一是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自2006年以来,先后邀请市内审协会推荐的多家审计软件公司前来展示其审计软件的功能和应用方法,本系统各主要审计部门均派员参加,既为观摩,亦为比较选择。在产品演示的过程中,我们对计算机辅助审计有了较全面的理解,在反复的对比之后,购买了适合本系统实际的审计软件,并迅速应用于审计工作中。目前,内审人员已经充分感受到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优点,并基本上能够得心应手地使用审计软件,结合自身的丰富实践经验,大大提高了审计效率。二是加强计算机辅助审计培训,近两年组织了3次计算机辅助审计培训,并动员各审计部门尽快采取计算机辅助审计。

(三)转变审计视角,促进内部控制设置的合理化

从制度建设入手,抓内部管理。几年来审计监督工作着重在促进单位加强资金和财产物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上下功夫。在建章立制、强化财会队伍建设,狠抓财务管理上,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有效地控制了费用支出。在做好正常的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同时,还加大对各单位一些大金额支出的合法性、合理性的监督力度,以此促进系统的内控制度。

(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通过多渠道提高审计人员整体素质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放在突出位置。首先,努力为内审部门引入新生力量。2005年至2006年,市司法局、市监狱局和上海政法学院审计部门新增了6名年轻的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的同志,其中,注册会计师3名,审计师2名,会计师1名。新生力量的加入使系统内审人员的平均年龄从49岁降到了41岁。其次,坚持不间断的业务学习制度。多年来,我们坚持每半月一次的集中学习,深入学习政治理论文章及政策法规等,以提高审计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审计业务水平,通过集中学习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和上海市审计工作会议精神,使审计人员从宏观上把握年度审计工作方向;通过阅读《中国内部审计》和《上海审计》等专业期刊有关文章,掌握审计动态,鼓励内审人员参加审计师、会计师、内部审计师职称考试,不断提高审计干部综合素质。

三、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一)审计过程中未充分重视对内部控制的评价

实行审计转型后,内控审计可能要作为一种审计的类型来抓。但目前我们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虽然也加强了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为导向的管理审计,但主要仍以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对内部控制的审计还不够深入。一是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时忽略了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在审计软件的使用中,内审人员对数据的查询掌握得较熟练,运用得也较频繁,但对于软件中关于内部控制评价风险提示的功能,则很少有人问津。二是在与被审单位的交流过程中,对内部控制的了解也不够深入和详尽。今后应当搞好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拓展信息来源。本系统各级审计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干部、纪检监察、财务等部门的联系,为审计拓展信息,收集线索,有针对性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召开相关部门参加的会议,听取财会人员以外的干部、职工,例如负责经济工作的副职领导干部、科级中层干部的意见,搜集有否账外反应、体外循环的经济活动和违法违规经济行为等情况,多渠道了解信息,从而使内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了解更客观、更全面。

(二)审计方式尚未从事后监督向全过程监督转变

目前我们对局属各事业单位的审计只是在每年一次的财务收支审计时展开,致使监督往往停留在经济业务发生之后。在推进审计转型的过程中,应当将审计方式从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转变,依托局机关即将成立的财务决算中心,将审计关口前移,使内部审计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作用。

(三)审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亟待加强

审计转型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宽泛的经营风险和内部控制的难度远高于仅注重财务审计。因此,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查账能力,还要熟悉宏观经济管理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具备综合判断分析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但目前大部分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够全面,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今后应当促进审计人员提高审计业务技能,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加强对最新颁布的财经、审计法规的学习,更加准确的理解和掌握政策法规。

总之,只有加快审计转型,才能使审计工作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深刻变革,才能使审计工作的发展与本系统的体制改革发展同步,才能实现审计自身的科学发展和历史性跨越。我们将不断探索,开拓创新,更快更好地推动市司法局系统内审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索耶内部审计(现代内部审计实务),LaxrenceB.Sawyer等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

2、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导读(修订本),李学柔,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3、内部审计规范精要与案例分析,李三喜,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

4、张笠,“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分析”,《中国内部审计》,2007年第1期.

5、上海市审计局政策研究室,“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问答”,上海审计,2007年第1期.

6、2004-2007年间李金华审计长、石爱中副审计长与王道成会长在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7、关于印发《关于劳务加工收支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沪司劳财[2006]25号.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篇(2)

无论是各级政府领导还是部门单位领导都认为,行政事业单位不具有生产功能,没有成本核算,财务只是对本部门或本单位内部的一些财务收支行为进行记账活动,业务简单,不需要再进行内部审计。特别是近年来,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开展内部审计又产生了新的偏差,认为近年来财务部门实施了预算外资金和罚没收入的收支两条线管理,资金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物品购买实施了政府采购,每年又有行政财务收支审计、领导干部任中审计、任职期满和离任审计等,行政事业单位就不需要安排内部审计了。有些领导甚至将内部审计等同于纪检监督,对内部审计的认识发生了错位。正是这些错误的观念,严重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

(二)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到位,独立性不强

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部设置的履行独立检查职能的部门。主要职能是对单位内部的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计监督,看其各种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国家相关的经济法规,并对检查的经济活动提出分析评价意见。它的前提是该机构必须具有独立性,否则,内部审计就很难开展工作。但由于部分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都不很理想。如:大部分行政部门虽然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基本上都没有配备相应的审计人员,而是和财务人员两块牌子一班人马;有些单位财务本身隶属于办公室,而审计也同样附属于办公室。这就使独立地进行内部审计无从谈起;有的单位虽然也进行了内部审计,但对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问题无处理权,只能向领导汇报、建议,按照领导的意见决定审计结果。

(三)内部人员素质较低,影响内部审计质量

内部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审计人员的精神状态、业务能力、思想水平、廉政素质及创新精神都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成效。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审计专业知识。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审计、财务知识,还要掌握法律、经营管理、工程技术、经济学等其他方面的知识。但从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来看,内部审计人员主要是由财务人员担任或其他纪检部门的人员兼职,这些人缺乏一定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不能胜任内部审计工作。还有一些兼职的审计人员对内审工作岗位不重视、不满意,得过且过,不能补充新的财务和内审专业知识,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也削弱了内部审计工作的力度,起不到内部审计工作的作用。

(四)内部审计所处环境制约审计职能

一是内部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关系长期固定不变,审计范围相对封闭,造成部分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人际关系熟悉,审计中容易导致感情用事,影响执法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二是内部审计人员之间长期同岗,有一定的感情基础,往往内部制约弱化,影响审计质量。

(五)内部审计工作目标不明确,不能与时俱进

内部审计工作要深深围绕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中心,并在服从、服务于本部门、本单位的总体目标的前提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但有的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不能服从于这个中心工作,找不到工作的重点,脱离实际,从而降低了内部审计的工作效果。也有的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没有重点,只应付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完全按照领导的意图办事,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常常处于例行公事和应付的局面,没有发挥内部审计应起的作用。

(六)内部审计的范围受到限制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大多是把已发生事项作为被审对象,重点审查其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目的是防止出现检查财务收支的弊端。这样就使内部审计工作仅仅局限于财务会计方面,使审计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监督的职能没有得到发挥。

(七)内部审计职能弱化

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现实中,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设审计机构,或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或是让其隶属于财务部门,或财务人员兼职,使内部审计在形式上就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另外,在内部审计的职能上,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仅仅是审计会计账目,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单位内部各组织机构执行制定职能的效率方面,都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于是,各级管理部门更加有恃无恐,一些思想上有问题的人趁机钻内部控制的空子,使单位的资产、资金受到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如果充分发挥了内审工作的积极作用,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就有了更加有力的保证。

二、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主要对策

(一)领导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

要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和重视。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能,对本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内部审计人员也应该努力创造成绩,写出高质量的审计报告,提出自己的合理性建议,使领导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从而充分采纳内部审计人员提出的合理性建议。

(二)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做到按章开展内部审计

坚持依法审计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必须依据国家的审计法规和国家的财经法规建立内部审计规章制度,按照内部审计规范所规定的程序、方法等开展各项审计工作,从而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及规范化。为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加强培训,熟练地掌握内部审计有关法律法规;其次,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控制制度和激励机制及责任制度,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行为,克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切实维护内部审计工作的严肃性。

(三)完善内部审计机构建设,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按照建设一支政治强、作风硬、品德好、业务精的内部审计工作队伍的目标,通过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组织学习和培训、开展审计理论和实务的研讨等活动,不断总结内部审计工作实践经验的途径,大力加强审计队伍的思想作风和业务建设,使审计人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以适应新形势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更高要求。具体从四方面入手:一是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办法,妥善解决好他们的激励、待遇等问题,充分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二是要严把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入口质量关,要把那些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较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较强的、为人正直的同志调整到内部审计岗位上来;三是要抓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培训工作,使他们与财务人员一样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和后续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岗位培训,不断更新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内容,增强业务技能,切实提高他们的综合业务素质;四是要明确审计人员职责,严肃审计纪律。审计部门是监督部门,这决定了审计队伍的素质应该更高,审计纪律应该更严。

(四)将内部审计工作从事后审计向事中审计及事前审计转移,防患于未然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篇(3)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过程不规范规范的内部审计过程是内部审计工作的决定性因素。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在进行项目审计的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因素。具体来讲,在审计准备的阶段,有些单位在进行审计计划时只是凭借自身经验来主观地判断,而并没有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切实的风险评估,这样,一些高风险项目和环节就被排除在审计计划之外。在审计计划确定之后的审计实施阶段,又由于缺乏质量控制的标准,导致内审质量控制无章可循,难以进行统一的质量控制。

二、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对策

(一)优化内审质量控制的组织保障机制行政事业部门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来优化内审质量控制的组织保障。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来讲,可以设立内审机构单位领导班子议事决策报告制度。单位领导班子议事决策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最高决策层,将内部审计机构设立在最高决策层下可以在保证内部审计机构权威性的基础上,与高层之间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这样可以使得其在内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让上层重视。从外部来讲,应当充分利用国家审计的指导、监管作用,在促进内部审计规范运行的同时,大力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强化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目的。具体来讲,首先应当完善有关内部审计规范体系,根据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现有的基本情况来进行完善,以提高内部审计规范的可行性;其次,可以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质量检查委员会,定期对内审机构进行质量检查或者不定期抽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公布、总结,来推广优秀的质量控制经验并对内审质量控制好的单位进行奖励,对不好的单位采取一定程度的惩罚。再次,实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年度备案制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故意遮掩、袒护不予披露或披露的问题不进行整改、不彻底整改的单位和个人,国家审计应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从严从重处理处罚。

(二)健全内部审计质量的人员控制机制进行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在设置健全有效的组织机构的前提下,应当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性。首先,应实行内审执业资格制度,要保证录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审机构的都是具备专业的审计知识与技能的人员,具有一定的从业经验。其次,在聘用内部审计人员时注重职业道德的考察,这一点可以通过在录用考试时增加职业道德考核来实现。最后,行政事业单位应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应当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职业道德培训,让内审人员及时吸纳新知识。为确保培训事项的顺利完成,单位可规定内审人员每年要接受的强制性职业培训的最低时数,来不断提高内审人员执业水平和道德规范。此外,在进行人员控制时,应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来考虑,例如若单位规模较小,审计业务量也不大,可以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人员或直接由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担任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这样,有助于将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权责职责切实落实到每一个专业人员上。

(三)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的业务过程控制内部审计的过程包括审计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终结阶段。在进行整个过程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时,应当把握各项对内部审计工作质量有重大影响的活动,并对这些关键业务活动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重点控制与监督。在进行质量控制时,应运用事前计划、事中管理与事后奖惩相结合的方法,可采取督导复核、考核和追责等控制方法,在审计项目选择时根据重要性和可行性及风险性的原则筛选项目;在审计实施过程中,采取编制工作底稿的方法,记录审计过程,这有利于追查内审人员的权责并为实施审计监察提供依据。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篇(4)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109-01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量越来越大,当下对审计风险的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关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的探讨这一重要议题展开讨论和分析,从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方面分析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成因,从评价事物、建议失误、审计质量低下等方面剖析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的具体表现,最后从确定内部审计的独立地位、提高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素质、采用先进的审计理论和审计技术方法、加强法制和内部审计准则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加强事业单位内部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成因

当前,形成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的因素很多,笔者综合分析下来,可以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去进行考察,客观因素方面大体有自身组织建设方面风险、审计对象和社会法律环境风险等,主观因素方面大体有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自身素质高低、内部审计工作中使用的审计程序因素一级审计方法因素等。

(一)客观因素方面

一方面,由于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特征和独立性特征直接带来了内部审计的风险。众所周知,内部审计机构都由单位内部直接设置,而且在本单位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开展相关工作,实现对本单位内部的治理服务。所以,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在独立性方面一级权威性方面远远不如外部审计。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很难规避内部利益的牵扯,审计相关人员很难公正、客观地对审计相关工作坐车较为公正和准确的审计意见。另外一方面,由于我国众多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缺乏有力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依据,内部审计作业标准极不规范。当前,我国在内部审计相关方面已经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法律法规的执行力较差,覆盖面较窄,和外部审计相关法律法规相比在可操作性上和实际作用上欠缺很多。

(二)主观因素方面

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自身的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内部审计工作的风险高低,涉及到相关人员在政策法律水平方面、专业知识方面、经验方面、业务技能方面以及审计职业道德方面等因素。审计工作人员通过长期的审计工作实践经验积累,形成了自身的审计工作经验。如果工作人员在工作能力上和工作经验上水平有限,就很难顺利开展工作,难以顺利查出相关问题,难以找到内部审计工作相关的有价值的线索,不可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此外,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也是决定内部审计工作风险的重要因素,工作人员的道德素养较低的话,与单位内部某些关键人物相互勾结,,就难以正确和公正地进行内部审计工作。内部审计的对象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内部审计风险的形成,很多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工作采取不合作的态度,无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内部审计工作难以科学、顺利地开展。

三、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的具体表现

(一)评价失误、

我国事业单位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较之企业要少很多,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基本是对单位内部各部门执行国家相关政策以及相关领导在经济责任期内的评价,如评价事物,将很大程度上打击相关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建议失误

很多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不够严格和规范,在对本单位进行内行内部治理决策参考建议时,不能有效整合内部审计相关信息,错误判断和制定相关治理环节,并且对本单位的内部治理建议工作实施不力,造成决策意见失误,为单位造成很大的损失。

(三)审计质量低下

很多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在审计报告上严重失实,没有及时发现重大错弊,提出的相关意见无法顺利实施,进而造成事业单位巨大的经济损失。

(四)影响内部审计生存

内部审计工作不力,不能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应当发挥的作用,就会让单位决策层产生对内部审计工作存在价值的怀疑,恶化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存环境。

四、事业单位内部风险的防范及控制措施

(一)确立内部审计的独立地位

要从法律法规的高度充分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去充分确立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地位,要做到在组织机构上以及人员业务上的独立,要保证内部审计机构在人员方面、工作方面以及经费方面独立于被审计单位及部门,有效规避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的干涉。

(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要大力提高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有计划地、有组织地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相应培训,提高他们在内部审计工作上的素质;要重视实践教学、案例教学,保证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能够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切做好内部审计工作。

(三)采用先进的审计理论和审计技术方法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篇(5)

内部审计工作作为事业单位审计监督管理体系之一,也是规范事业单位经济活动,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通过强有力的内部审计工作,可以有效的避免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各类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促进事业单位廉政建设的顺利开展。

1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问题及成因分析

(1)内部审计工作仍然属于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力度较差。造成内部审计工作在事业单位内部难以顺利开展的主要原因是受到事业单位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由于事业单位大多数以非盈利性质的管理服务单位为主。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也主要是针对单位内部的收支情况进行必要的记录处理,财务管理工作相对简单,这就造成了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需求性不强,除了任中审计以及离任审计外,较少单独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此外,由于部分事业单位片面的认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是针对单位内部管理进行的纪律监督,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经济涵义认识不明确,没有明确内部审计工作对于促进单位发展的重要意义,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未能对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2)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形式不完善,审计工作内容不全面,工作方式过于简单。部分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仅仅是针对于财务收支等经济活动的审计以及针对违纪违法现象的监察,而且各种强化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也流于形式,可行性不高,这就造成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开展阻力较大。造成这种问题发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部分事业单位没有充分全面考虑到本单位所涉及以及开展的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也未能及时结合国家对于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法律以及政策的调整,因而难以及时更新工作对象以及工作方法,造成内部审计工作效果较差。

(3)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安排不科学。部分事业单位虽然设置了开展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机构,但是由于机构责任权限设置不当,内部审计机构人员安排不合理,同样造成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困难。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事业单位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时,没有结合自身机构设置的实际情况,或者是部分领导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专业人员不足所造成的。甚至部分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由财务管理部门自行开展,对自己从事的财务管理活动进行内部审计,势必造成内部审计工作效果较差。

(4)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制度缺乏,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权限不足。国家针对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行业准则以及政策条款,但是一些具体的明文规定仍不完善。这就需要部分事业单位根据自身业务经济活动的具体情况制定一系列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然而部分事业单位却忽视了制定详实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造成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缺乏依据。此外,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权限上,部分事业单位将内部审计工作的管理权交予了财务管理部门,这就导致了内部审计机构没有足够的权限对财务活动进行全面统一的审计管理,许多审计工作难以正常开展。

2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完善措施研究

(1)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确保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全面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是开展审计工作的基础,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必须结合事业单位从事业务活动的主要特点,单独制定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确保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严格按照各类明文规定依法、依据有序的开展。此外,对于内部审计工作职能权限的界定,需要注意给予审计部门相应的权力,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能够独立的、不受干扰的顺利开展,行使自身应有的审计职能,确保事业单位财政资产的安全,避免各类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

(2)不断优化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方式,实现内部审计工作效果的最优化。在内部审计工作开展的方式上,应该注意内部审计工作不应当仅仅作为事后控制的一种方法,在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开展过程中,同样需要进行事前以及事中审计;通过有效的内部审计工作,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有力的监督、分析、评价以及报告,以便于能够及时发现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的各种问题,将审计监督工作前移,严格控制各类违规财务经济问题的发生。同时,管理人员也可以通过内部审计工作反馈的情况,及时调整各类经济活动决策,避免由于不当的决策造成风险的发生,确保事业单位财政资产得到有效的保护。

(3)在事业单位内部树立内部审计意识,促进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各种问题的根源之一便是内部审计工作得不到相应的重视与支持,这就导致了审计工作开展阻力较大。因此,为了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成效,首先必须在事业单位内部树立审计意识,,对于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应该重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进行必要的指导。对于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则应该端正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明确审计工作对于促进事业单位各项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意义,并给予足够的支持。通过宣传教育,使事业单位内部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保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4)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内部审计工作队伍。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终究是由审计工作人员来开展的,因此为了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质量,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高能力水平的内部审计工作团队来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可以通过在事业单位内部组织教育培训的方式,对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的财务管理理论、内部审计理论、政策法律等专业知识的教育,提高其专业知识素养,同时应该定期组织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总结分析近期工作内的问题,集思广益解决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此外,同样应该重视对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的教育,确保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以及工作制度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质量。

(5)强化对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监督考核。对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应该建立全面的监督考核制度,以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对于审计工作的关键部分以及重要内容进行评估考核,保证各项审计措施落到实处。此外,在对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进行监督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对于内部审计记录、内部审计方案以及内部审计证据的检查,确保各项证据记录齐全可靠,保证内部审计工作高效准确的完成。

结语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对于规范事业的各项业务活动,提高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传统观念以及管理体制的影响,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仍然存在较多问题,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内部必须改善内部审计工作环境,革新内部审计制度与工作方法,提高审计工作成效,发挥其应有的审计监督以及管理控制功能,促进事业单位各项业务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篇(6)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社会背景下,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必须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职能,保证事业单位能够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在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职能转变的过程中,传统的审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以内部控制为主体的审计工作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和优势,对于实现审计工作创新发展,进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全面构建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笔者针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现状及对策”一题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一、浅析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审计现状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制度不健全

在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做出的相关标准时,对于内部控制的指导性不明确。例如,在关于内部控制的审计方法指导法规中,《内部控制审计具体准则》中,仅仅使用了几十个字阐述了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允许利用访谈、调查问卷、专业的讨论和实地抽查等方式,以此来实现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是否有效的证据,而关于这些方式方法的具体含义、实施后的作用、如何有效的使用并没有进行充分的说明。此外,针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部分,没有给出相应报告类型的说明。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意识差

不同类型的审计环境对审计工作的进行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现今很多事业的领导对内部控制的审计工作缺少认识,同时对内部控制中审计环节了解不够彻底,没能深入的认识内部控中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因而致使事业单位的领导忽视了内部控制中的审计工作。此外,内部控制审计中的审计人员分配不均衡,不乏有些非专业的人员在内部审计工作行列中,使内部控制中的审计工作无法正常进行,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差

在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健全、内部审计环境好不会使内部控制工作很好的进行,最重要的因素是内部控制中的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开展有效的审计工作,要求内部审计人员熟知内部控制的随需要的法律法规,基于相应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内部审计人员要对法律法规做到时时关注。此外,由于事业单位领导不注重对内部的审计工作,致使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没有进行相关的业务培训和继续教育,所以,阻碍了内部审计的工作的有效开展,没能使内部审计在事业单位中发挥作用。

二、强化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策略

(一)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的制度

首先,对事业单位各部门的基层工作者进行培训教育,使得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在开展过程中能够得到全体工作人员的积极配合。其次,立法机关机一部建立健全有利于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发挥时效性作用的法律法规;最后,在实施监管上要增强力度,保证内部控制审计能够在完善的监管中进一步发挥作用和优势。

(二)增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意识

针对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意识薄弱的问题可以,主要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全面提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的意识,指导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发挥时效性作用:首先,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事业单位各级领对于内部控制审计的认知程度,实现事业单位内部“至上而下”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识;其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使得事业单位在实践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深度贯彻和落实国家对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的要求,设立独立的内部控制审计机构,配备专业型的人才,保证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科学性。

(三)增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人员业务能力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人才的在社会发展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凸显出来,通过对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的细致分析中可以发现制约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时效性发挥的重要因素就是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缺乏具有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支持,所以在日后的工作中必须配备在专业能林、职业素养、职业道德等方面综合性发展的人才从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保证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工作能够在专业化的工作流程中实现创新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针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现状及对策”一题的额研究与讨论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首先分析了我国现阶段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中出现的三个方面的问题,然后根据现存问题,以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方法论认识作为指导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实效的能够强化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策略,期待能够为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进一步改革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篇(7)

一、简述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承担着监督职能,其工作重点就是对单位内部运营进行制约,不仅利于完善单位内部的控制和管理,而且还能切实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因此,有效地进行内部审计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任务,但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存在着编制有限等问题,编制的不足让很多行政事业单位无法建立起完善的内部审计系统。很多人认为内部审计等同于鸡蛋里面挑骨头,也正是这种错误的想法,使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形同虚设,基于这些问题,本文将简单探讨一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

1.什么是内部审计工作

在现行的《中国内部审计准则》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所谓内部审计工作就是一种建立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专门对财务状况进行独立审查的财务评价体系。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审计信息与外部审计信息是对称的,它主要对本单位独立部门与财务机构进行收支及经济活动的评审,简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内部审计工作就是为了落实单位经济目标而存在的一种管理手段,是为了通过对单位内部的控制保证单位发展的监督方法。

2.为什么要重视内部审计工作

首先,内部审计工作对单位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国家的财务问题一向备受关注,近年来,我国对财务问题的主要态度就是不包容、不包庇,但是这并不代表着每一个单位都真的做到了两袖清风,在我国的民间俗语中有这样一句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存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利用内部审计拉起员工思想上的注意弦非常重要。其次,内部审计工作还兼具着一定的内控功能,我们无法否认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中,仍存在着小家主义思想,这些人工作时很少会从国家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内部控制方面,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存在内部管理制度,但是这些制度并没有很好的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而利用内部审计可以科学的评价单位内控工作,也可以更好的发现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供单位有针对性的提高和改善。最后,内部审计工作还可以促进单位廉政建设,内部审计是一种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方面对单位的业务活动进行监督评价的工作形式,它可以有效地减少、甚至杜绝单位内部贪污腐败等违法问题的出现,也可以帮助单位全体员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高员工的思想认识。此外,在内部审计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单位领导在职期间的经济审计,这种审计方式可以有效地督促领导在工作时合理利用工作职权,以避免经济问题的出现。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地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前文已经提过内部审计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重大价值,本文以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为例,简单分析在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着哪些问题。

1.缺乏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

随着国家对财务问题关注度日益提高,在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中,我们使用的资金流向都是可查的,这也就让很多领导误认为内部审计工作并无很大必要。正是这种认识,加上人员不足等问题,使得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导致很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一直是由纪检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负责的。有些单位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着思想误区,认为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立只是为了完成上级的要求,因此,这些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将其设为重要部门,甚至在内部审计人员的正常工作中,一些人还常常会百般阻挠,这些想法和阻挠也让很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举步维艰。这也就导致很多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内部审计工作时,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并未真的落实内部审计对单位财务收支情况的监督管理工作,以至于内部审计部门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监督作用和约束作用。

2.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配备不到位

与其他工作相比,审计工作具有一种独特的工作特征,即独立性,它不仅仅是部门和机构的独立,更是人员的独立。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中也是如此,审计部门是行政事业单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在现阶段的行政事业单位中,与其他部门相比,内部审计部门的实际独立性较低。很多单位的内部审计员工都是由其他部门人员兼任,有些地方甚至直接从财会人员中借调,财会人员虽然具备一定的会计知识,但是审计工作绝不等同于会计工作,这种兼任或借调的工作形式很难保证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另外,一些内部审计人员虽然经验足够丰富,但是思想认识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是前怕狼,后怕虎,以至于做出的审计结论很难接受检验。此外,不可否认审计工作是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和单一性的,正是审计工作的这种特性,让一些内部审计人员缺乏与时俱进的思想,其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都较为古板。

3.缺乏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正确定位

在现阶段的行政事业单位中,很多人都没有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价值,认为内部审计就是为了查找工作错误、防止工作问题,这种认识当然是片面的,其实内部审计工作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内部审计的方法也绝不仅仅是查阅报表或者人员谈话,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单一会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的不到位,体现在很多单位每次的审计问题都是大同小异,单位的实际工作也并没有得到确切改善等。另外,一些内部审计人员将自己的工作定位在事后,认为自己只要揪出错误就可以了,其实不然,内部审计工作应该贯彻于实际工作及活动的方方面面。只注重事后纠错的错误定位,很容易造成工作被动和工作表面化的情况发生,此外,这种定位也不利于内部审计人员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更别谈能为单位发展提出有效建议了。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改善措施

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可以认识到内部审计在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中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单纯的认识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有提高内部审计工作效率的具体方法,并通过不断的钻研和实践,让内部审计彻底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下文将结合前文提出几点改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重视程度

首先,各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应该加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人才招聘、部门设置、单位培训、政府发文等形式加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以身作则的唤起单位员工的思想认识,让每一个员工都能不怕调查也都能经得起调查。其次,21世纪是一个网络信息化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我们还应该合理利用媒体和网络平台,并科学的运用微视频等方式宣传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以提高各单位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再次,各单位还应该给予内部审计人员一定的工作支持,摒弃以往调查就是不信任的错误理念;各领导也应该及时与单位内部审计人员沟通,了解其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帮助其进行协调处理,以此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后,内部审计工作是一种特殊的工作,国家也应该加强对其的法律要求和制度规范,让各内部审计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各单位也应该结合国家的要求,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规章制度,以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性。

2.提高人员素质,加强人员管理

首先,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不仅是审计工作的保障,而且是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因此,各单位应该加大人才招聘和人才培训力度;另外,在招聘时,各单位还应该对人员有一定的专业要求和证书限制,在部门设置上,各单位也应该保证本单位的内部审计部门绝不是依附于其他单位的,也不与同单位其他部门之间存在隶属关系。其次,由于内部审计工作肩负着巨大的责任,因此,各单位还应该定期举行员工培训,并不定期进行组织谈话,以此让各内部审计人员树立起正确的职业道德认识,切实保证内部审计工作不弄虚作假、不浮于表面。此外,政府审计部门还应该定期开展再教育活动,通过员工先进经验分享及合理化建议提出等方式,利用座谈会、讨论会等形式,加强内部审计人员思想转变,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工作效率。最后,各内部审计人员也应该对自己的工作做好准确定位,及时对单位活动或单位人员进行审计,尤其是在单位重要人员离职、调职时,更应该树立起高度的责任心,通过科学、正确、规范的工作方法进行合理审计,并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适当增添和完善审计内容;此外,在内部审计时,各内部审计人员还应该树立大局视野,透过问题看待事物本质,并通过对事物本质的分析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以促进单位工作的更好开展。

四、总结

总之,要想做好内部审计工作绝不仅仅是单靠一人之力就可以的,为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平稳运行,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加大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并积极配合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审查工作,另外,作为一名行政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也应该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以科学的方法、正确的态度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准确定位,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实际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财会学习,2018(01).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篇(8)

根据中外学者对管理概论的认识以及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可将内部审计管理理解为,在内部审计活动中,一定的人和组织依据所拥有的权利,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及创新等一系列职能活动,对内部审计人力、物力、财力及信息等其他资源进行协调或处理,以达预期审计目标和管理目标的活动过程。审计管理水平不高是影响我国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我国内部审计与国际现代内部审计的主要差距之所在。因此,必须与时俱进,努力探索科学的内部审计管理机制和管理措施,提高内部审计管理水平,以推进我国内部审计的现代化进程。

一、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现状

( 一 )内部审计的管理体制不完善 内部审计管理体制是指内部审计管理系统的结构和组成方式,即采用怎样的组织形式以及如何将这些组织形式结合成为一个合理的有机系统,并以怎样的手段、方法来实现内部审计管理的任务和目的。《中国内部审计论坛》、《中国会计视野》、《中国审计论坛》三家网站于2005年联合发起的《中国内部审计职业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内部审计机构设在董事会(或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的占46. 42%,由财务总监(或总会计师)领导的占24. 61%,由财务经理领导的占8. 03%,隶属于纪检监察部门的占20. 94%。调查结果说明,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比较随意,使得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客观性和权威性难以得到应有的保证,影响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原则需进一步明确,科学性有待提高。

( 二 )内部审计法规体系进程缓慢 目前内部审计的法规体系建立基本成熟,已形成了以法律为准绳、以基本准则为指导、以具体准则为主线、兼顾特定业务操作指南的,一整套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中国内部审计法规体系。对确保内部审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规范内部审计行为,提供了较有力的法律支持。但现实中,相关法规的执行情况与执行的效果却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目前还缺乏对法规贯彻执行的有效的、成熟的和完善的质量评价体系。另外,在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方面还缺乏内部审计执业规范。

( 三 )内部审计队伍素质不高 当前内部审计正从传统审计向现代内部审计转变,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但内部审计人员的实际素质情况与期望值有较大的差距。大多数内部审计人员来自于财务部门,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和足够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有相当一些人员不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难以提高或保持其专业胜任能力。另一方面,内部审计人员中普遍存在专业职称拥有比例不高、经济师、工程师及律师等专业人员配备比例太低,严重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效果和权威性。建立一支稳定、高素质的队伍,对内部审计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四 )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落后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及经营活动中不确定因素的增加,非现场审计工作无疑是提高内部审计绩效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并已越来越受到内部审计部门的高度重视。非现场审计工作在技术上所需的突破与创新对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我国现有的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现场审计工作的开展,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一是企业内部审计大多还停留在经验估计、手工操作阶段,在审计工作中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不多。二是内部审计软件技术水平尚待提高。计算机辅助审计主要是利用审计软件,依据预定的程序和方法来分析、评价和检测各单位的经营状况、风险管理和控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对审计软件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安全性的要求较高。

二、我国内部审计管理水平提高的策略

( 一 )科学构建内部审计机构组织模式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模式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可分为以下模式:(1)董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直接隶属于董事会。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主要负责人的任免和人员的配备、职责范围的确定、报酬等由审计委员会决定。同时,内部审计机构直接向审计委员会负责,并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此种模式下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层次高、独立性强、权威性高,能深入到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有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职能的发挥和问题的及时解决,确保董事会对生产经营风险了解和控制。(2)监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监事会,由监事长分管,独立性最高。此种模式从设置层次、地位、相对独立性上来看都很高,如果监事会有权力与能力行使所有者赋予的监督权,内部审计的监控功能也能发挥最好。如果监事会本身的独立性都难以保证,那么监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机构则很难有效发挥其功能。(3)总经理(首席执行官,CEO)领导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此种模式下,内部审计机构的层次、地位、独立性相对较差,其工作容易受到限制。一方面总经理既是经营者又是监督者,难以做到客观公正;另一方面内部审计机构与其他各职能部门的地位相等,审计的范围相对狭小,难以对本级公司的财务和总经理的经济责任进行监督和评价,不利于对企业高层决策及其经济行为进行监督,对经理层的违法违纪和难以控制。(4)财务总监领导的内部审计管理模式。内部审计由公司财务总监分管。内部审计机构只能开展部分日常性的审计工作,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经营行为、经济责任缺乏有力的监督。此种模式下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和权威性最低,监察效果最差。无法有效的为经营决策服务,难以实现内部审计的根本目的。实际上内部审计机构的组织模式不分优劣,有效的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结构中形成权力制衡机制并促使其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确立,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单位因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构建合适的内部审计机构组织模式,以便促进自身更好地发展。

(二)推动内部审计行业协会建设 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是政府和审计机关对内部审计加强宏观指导的一个载体和有力助手,可把政府和审计机关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制度,结合内部审计实际贯彻执行下去。同时,中国内部审计师协会也是政府有关部门获得改进和加强对内部审计宏观管理信息的重要渠道,能将内部审计需要政府在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上给予支持和解决的实际问题反映上去。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在内部审计行业的自律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宏观管理的国情,也有利于同国际接轨和扩大交流。为构建现代化的内部审计行业,需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协会在深化审计理论研究方面的作用。加强内部审计协会的组织建设,健全办事机构,密切与审计业务部门和其他有关单位的联系和合作,根据需求确定研究方向和重点不断改进组织开展理论研究的方式方法,为内部审计事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理论支撑。

( 三 )全面推进内部审计法治化建设 (1)健全并完善中国特色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体系。要不断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内部审计法律规范体系,进一步提高内部审计法规的可操作性程度。具体包括:一是着力构建内部审计指南体系。以审计法律法规和准则为依据,立足我国审计实践,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有步骤地开发审计指南,构建涵盖通用审计指南和专业审计指南的内部审计指南体系。通过制定分专业的审计业务技术规范,为内审人员开展具体审计业务提供指导,审计全面提高审计业务规范化水平;统一审计作业规范,包括建立统一相关制度、指南等。解决缺少操作及控制标准、标准不一致,难以考核等问题。二是加快内部审计规范的制定和完善进程。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规范体系,制定包括内部审计准则、质量控制准则和后续教育准则在内的完整的内审规范体系。三是加快内部审计条例的制定,以适应新形势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四是坚持和完善审计结果公告制度,逐步规范公告的形式、内容和程序,把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审计结果公告的重要内容;坚持和完善特定审计事项阶段性审计情况公告、重大案件查处结果公告制度。五是完善内部审计统计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内部审计统计指标体系,提升审计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强化内部审计统计数据有效利用,更好地为审计业务工作和审计机关领导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2)推进内部审计法规的执行与落实。具体包括:一是加强普法宣传教育。建立法律知识学习培训长效机制,督促内部审计人员认真学习和遵守各项法律法规,提高其依法办事和依法审计的意识和能力,推进内部审计机构严格依法执业,全面履行审计职责。二是大力推行审计项目审理制度,逐步规范审理工作流程,明确审理工作标准,提高审理工作质量。三是加大审计业务质量检查力度,提升优秀审计项目评选水平,促进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加强对内部审计机构相关审计报告质量的核查,推动内部审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四是加大审计整改落实,完善后续审计制度。积极开展后续审计,及时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处理,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改善管理,加大对审计意见的落实跟踪,督促整改。

( 四 )推动内部审计人才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1)培育和开发人力资源。内部审计管理机构要定期对各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建立优化内部审计发展环境效益的人力资源库,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人才培养、开发和使用,培养一批高级审计人才和高级审计管理人才,带动审计工作的全面发展。(2)健全内部审计人员管理制度。加强对单位主要领导的审计知识培训,提高单位领导对内审工作重要性认识,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优化审计人才成长环境;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岗位制度,坚持内部审计人员持证上岗;完善内部审计人员选拔、业绩考核、激励制度。(3)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培训。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和道德规范建设;制定后续教育培训办法,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执业水平;创新教育培训模式,改进培训方式;建立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业务活动交流平台,举办审计专业培训班和专题研讨班,促进提升业务能力。(4)建立内部审计人力资源共享平台。各单位想要在短时间内独立的培养出大批、全能的内部审计人才不太现实且成本较高,可尝试建立内部审计人力资源共享平台。科学利用外部人才资源,积极引进一批固定的不同领域的专家顾问,探索建立外聘专家库和专家咨询制度;也可在一定系统内设置人才库,吸收本级或所属单位各专业优秀内部审计人员,可以随时在本系统进行联审联查,或者解决内部审计领域专业配套问题。

( 五 )完善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 为了提高内部审计的绩效水平,应进一步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加快审计数据库建设和信息化办公系统建设,把先进的审计方法与先进的审计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审计工作的科技含量。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标准规范体系。进一步建设、推广、完善审计信息化建立健全标准规范体系,推动审计方式创新。标准规范的信息化体系可以防止工作的随意性、无序性,应加大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的作业流程、文档撰写、质量控制等标准规范制定,逐步完善信息化条件下的审计方式。(2)构建内部审计信息系统。系统包括建立审计应用系统,即满足审计管理、现场审计、联网审计、审计项目组织管理;建立单位总部财务、所属单位财务系统与内审机构的互相连通、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3)建立完善的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加快信息传递速度,提高审计信息利用率。对关系单位发展的特大型投资项目、重大突发性事项、单位重大决策措施的执行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对重点部门和重点单位实行联网审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实时的审计监督。(4)提高审计管理数字化水平。完善并推广审计管理系统,基本形成以审计项目计划实施、审计质量控制、审计成果利用、审计资源调配、机关事务处理为主线的审计管理数字化,创新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管理方式。(5)建立审计信息网络及安全保障系统。建立符合国家信息安全保密要求的内部审计专网和局域网;推进内部审计数据库建设,结合数据积累,完善对宏观经济政策执行情况的内部跟踪审计,深化对预算执行的内部审计评价,探索对单位经济运行安全的内部审计评价。建立审计资源共享平台,实现国家审计、民间审计、内部审计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促进审计业务协同;保障视频、数据、语音等网络应用的畅通与安全。(6)加强计算机培训与普及。建立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的人员培训模式,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针对性,结合内审人员水平,侧重开展计算机基本操作、通用软件使用、专业审计软件使用、局域网构建、数据采集等技术,探索多样化培训方式;探索计算机审计人才使用、考评模式;总结计算机审计方法体系和操作制度,提高审计人员整体水平。

( 六 )构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 (1)深化内部审计理念。要转变传统的审计理念,提升审计业务领域的目标;提升内部审计反映问题的层次,由单一反映企业某一方面,如财务收支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升为反映影响全局的宏观性问题及单位关注的普遍性问题;提升审计建议水平,由针对单个部门提出审计建议,提升到为整个单位的科学发展提出审计建议,发挥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作用。(2)推广先进的审计方法。要大力推广和完善审计抽样、内部控制测评、风险评估等审计方法;要实现由账目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基础审计模式的逐步转变;要善于总结和交流,将审计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及时得到推广。(3)积极推进审计公告制度。进一步规范内部审计公告的程序、内容、形式,并把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审计结果公告的重要内容。通过在单位范围内公告内部审计结果和审计工作的其他情况,促使被审计单位自觉加大整改力度,同时对审计人员本身和工作质量起着监督作用。(4)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监督与考核。为了实现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日常监督与定期监督相结合,个人自律与他人监督相结合,事前监督、事中控制和事后奖惩相结合,应采取制度约束、督导复核、考核和追责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多种控制手段。一是内部审计制度约束控制。健全、完善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有利于实现对内部审计全过程的控制,明确有关各方人员的责任,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为此,内部审计机构应建立全面的内部审计质量内部控制制度。具体应包括:审计立项制度、内审人员委派制度、审计计划编制规定,审计外勤工作管理规定,审计取证注意事项,审计工作底稿编写及复核制度,审计报告撰写及复核制度,重大、疑难问题的请示报告制度,内部审计人员考核与奖惩办法等。二是内部审计督导复核控制。改进和完善复核工作,探索建立审计项目审理制度,加强审计工作过程中的质量监督控制。具体措施包括:设立独立质量检查部门依据统一标准对审计项目质量进行检查控制,并加强对检查成果的利用,划分质量事故等级实施分类处理,针对普遍性质量问题组织业务培训,以提高审计质量;通过建立书面化的质量控制单,明确内部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应该履行的职责、实际履行的职责以及差异的处理方法等,强化一线内部审计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实施内部互查制度;抓好三级复核制度的落实。三是建立内部审计工作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加强内部审计机关预算管理,强化内部审计成本控制,推进预算公开,努力做到申请计划有概算、正式进点有预算、审计过程有核算、项目结束有决算、成果绩效有评估,切实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绩效。四是内部审计责任追究控制。正确确认审计责任,明确划分各层次的责任,做到奖罚分明,充分发挥责任追究的积极作用。

( 七 )构建内部审计文化体系 (1)加强内部审计文化的研究。通过国家审计署、内部审计学会的渠道,积极号召各级单位加强对内部审计文化理论的研究;加强审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2)构建内部审计文化平台。加大审计宣传力度,增强审计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协调性。通过审计简报、理论研究中心的刊物《审计理论与实践》以及各单位的内部报刊杂志等平台,积极宣传内部审计工作,使内部审计文化融入到各单位文化建设中。(3)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内部审计文化。我国内部审计文化的系统性建设要与审计制度建设相结合,与推进审计业务活动相结合,与改进审计工作作风相结合,与改变审计环境和规范审计人员行为相结合,把审计创新贯穿于审计文化建设的始终。从我国各行业、各单位实际出发,以企业文化建设为契机,努力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蕴含审计精髓的审计文化体系。

三、结论

内部审计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直接关系到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效益和质量,进而影响到内部审计部门职能、作用和工作目标的实现程度。因此,现阶段应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内部审计的管理体制与组织体系,明确国家审计机关与行政主管部门在加强内部审计管理工作方面的职责;加强内部审计管理的主要措施;加大内部审计管理的法规建设力度;及时制定“内部审计条例”。这既是整合审计资源、规范内部审计的发展、保障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内部审计职业走向国际化的必然需要。

参考文献:

[1]董桂晶:《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增值型内部审计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0年6月。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篇(9)

近年来,“审计风暴”愈刮愈烈,一份份“审计清单”触目惊心,“审计”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审计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地显现出来。但人们从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所接触到的大多是“外部审计”的成果,作为审计重要类型之一的“内部审计”,虽然在一些国有大型企业、大型外资企业中蓬勃发展,但目前在我国大多数行政和事业单位中尚未受到充分重视,内部审计职能尚未得到有效发挥。笔者认为,作为行使国家政治权力机关的行政单位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除了掌握着大量行政审批权、执法权等权力和行使这些权力自由裁量权外,还掌握着大量资金的管理支配权。如果这部分资金在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其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对这部分资金的管理仅靠外部审计的外部监督远远不够,只有内外一起发力,同时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才能真正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权力运行的制约与监督,防患于未然。因此,当前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力度迫在眉睫。本文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重要性入手,从理论、技术、认识以及实践等四个层面分析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从外部矛盾和内部矛盾两方面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当前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力度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的审计监督体系主要由政府审计、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三大部分构成,其中,政府审计和社会审计构成外部审计,内部审计是相对于外部审计而言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它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与外部审计所发挥的作用相比,内部审计没有丝毫逊色,它就像人体的白细胞,在肌体内部建立自我完善、健康发展的免疫机制。内部审计拥有自己的优势,能够真正从单位实际出发,针对性更强,而且,内部审计主要由内部人员进行,他们更加熟悉自己单位的情况,因此对异常数据反映更加灵敏,审计效率更高。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有助于查错防弊,进一步规范内部财务管理。近年来,财政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部门预决算管理、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政府采购管理等一系列改革,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权上了一道道“紧箍咒”,客观地说,这些“紧箍咒”为某些行政事业单位设立“账外账”、“小金库”等违法行为埋下了伏笔。通过进行有效的内部审计,不但能够发现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错误,也能够及时发掘出深层的舞弊行为,确保入账的会计资料真实、准确、及时、合理、合法,从而进一步规范单位的内部财务管理。

2.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有助于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不规范的利用国有资产出租、投资的行为,导致大量国有资产收益流失,甚至是国有资产的灭失。通过内部审计,能够对组织资产状况做到心中有数,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3.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有助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目前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不明显,有的内控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成为问题和漏洞的保护伞,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效果。通过内部审计,可以科学地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单位管理水平。

4.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有助于遏制腐败,促进机关廉政建设。通过明确内部审计定期检查和抽查制度,能够对不法分子加以震慑,防止违法违纪行为发生。尤其是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能够客观评价领导在任期间遵守财经纪律情况、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有效监督领导的经济行为,打击经济犯罪活动,遏止腐败,促进单位廉政建设。

5.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监督作用,有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一直是困扰行政事业单位的一个普遍问题,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及时发现资金使用中不合理的现象,严厉查处各种挥霍浪费和腐败行为。通过及时提出审计建议,促进被审计单位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已经注意到了内部审计的巨大作用,内部审计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已经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就目前总体情况来看,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还处于被动接受外部审计的状态,内部审计尚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在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相对滞后。从理论、技术、认识以及实践等四个层面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从理论层面看,缺乏有自身特色的内部审计规范和制度

目前,从宏观来说,现有的内部审计依据主要包括《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以及《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大量具体准则,其法律级别明显偏低,亟待建立一套比较完备、健全的内部审计法律规范体系。就具体行政事业单位个体来说,根据已有内部审计法规并结合自身特点所制定的内部审计规范非常少,导致在具体内部审计工作中,常常遇到依据不明确,无法定性的问题,无形中给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许多障碍。

(二)从技术层面看,存在先进技术缺失和缺乏高级专业人员等现象

1.内部审计的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主要采取包括询问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查阅相关内部控制文件,观察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查阅财务报表、账册、会计凭证等财务资料,抽查有代表性的业务案卷等方法,使用技术过于单一,使许多内部审计工作只停留在了解基本情况、

统计基本数据,以及差错防弊等初级阶段。

2.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根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内部审计标准说明》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财务、会计、企业管理、统计、计算机、概率、线形规划、审计、工程、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以保证执业质量。但是,目前一般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审计人员中受过系统审计业务培训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是抽调单位骨干会计参加,这样能够确保参加内审的审计人员所掌握的财务专业知识无可质疑,但大多数财务人员审计知识匮乏,实际操作能力较差,系统深入地排查线索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3.内部审计人员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合理的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结构应该是多样化的,应该包括财务、会计和审计专业人员,还有法律、统计、金融和企业管理专业以及与企业业务相关的专业人员。但放眼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主力大都是单位的会计人员,这样的内部审计队伍,无法适应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要求。

(三)从认识层面看,存在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不平衡现象

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内部审计的工作效果,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就为内部审计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助于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各项职能;反之,将阻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降低内部审计工作效率。但目前在许多行政事业单位中,仍存在两类错误认识:一类可以概括为内部审计否定论,这种观点中有人认为,行政事业单位不存在经济效益问题,无需进行成本核算,财务只是对单位财务收支行为的记账工作,从成本效益原则分析,不需要内部审计;有人认为,内部审计都是自己人审自己人,不过是走过场,没有任何实际作用;还有人认为,如今的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制度的实行,以及比较频繁的政府审计,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已经足够,内部审计没有存在的必要。还有另一类是内部审计绝对论,这种观点夸大了内部审计的作用,希望内部审计能够发现单位存在的所有问题。这两种错误认识都不利于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尤其是第一种观点更加普遍。

(四)从实践层面看,存在独立性较差和工审矛盾等现象

1.内部审计独立性亟待提高。独立性是审计的本质属性,对内部审计也是如此。按照《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标准》中“属性标准”中“独立性”的标准可以界定为以下两方面内容:一是组织的独立性,即组织在确定内部审计范围、实施审计及通报结果时,内部审计工作应免受干扰;二是个人的客观性,即内部审计人员在规定的、不受限制的工作范围内,能够自由地、客观地工作。但从现状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独立性都是比较差的,表现为:一是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到位。有的行政事业单位未设立专门内部审计机构;有的虽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但基本没有配备专门的内部审计人员,而是与财务使用一班人马;还有的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这些机构没有高于一般机构的特殊地位,因此难以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二是内部审计人员缺乏独立性。目前一般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都是比较有限的,内部审计时主要是抽调负责各家账务的财务人员,而平时这些会计在业务学习、开会等机会都有较频繁接触,或者相当熟悉,此外,审计人员与各被审单位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就大大削弱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影响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

2.工审矛盾需进一步协调。工审矛盾即参加内部审计工作的人员在本职工作与内部审计工作之间在时间、精力方面所产生的矛盾,这是无专门内部审计机构、缺乏专职工作人员的单位所特有的矛盾,而且是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审计所必须面对的矛盾。因为整个审计过程从拟订审计计划、实施审计、出具审计报告、后续跟踪审计等都需要大量的时间以及人力作保障,由于目前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专门的内部审计人员,许多参加审计的人员都是兼职,本身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是业务骨干,审计工作难免总被打扰,因此无法全心全意投入审计工作,极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

3.内部审计激励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激励心理学认为,一个人要达到奋斗目标,必须要有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内在动力来源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无私奉献精神,这是启发人的积极性的决定因素。外在压力来源于社会环境中的竞争机制。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激励机制还不健全,对内部审计人员来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既无内在动力,更没有外在动力,极大挫伤了工作人员积极性。

4.审计内容的针对性需要进一步增强。不同的行政事业单位有着各自不同的职能,因此,内部审计的重点也不尽相同。目前,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主要围绕财务收支情况展开,内容过于单一,而且一味注重事后监督,强调差错防弊,这样会使内部审计的路子越走越窄。

三、进一步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尽管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诸多的问题,但仔细分析并非都是无法逾越的障碍。只要我们能够从解决外部矛盾入手,逐步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更重要的是以解决内部矛盾为本,不断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提高审计效率。这样通过内外部矛盾的解决,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完全能够克服目前的局限性,充分发挥其监督、控制和服务的作用,实现内部审计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增值的目标。

(一)从外部矛盾入手,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体系。要抓紧制定专门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职业规范,依据国家审计法律法规和财经法规建立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从而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同时,面对内部审计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内部审计法律法规建设必须与时俱进,杜绝理论滞后于实践的现状,从而逐步建立有行政事业单位特色的内部审计法律法规体系。

2.加强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工作。一是加强内部审计和政府审计工作成果的相互利用。政府审计有着更为专业的人员、更加充沛时间,内部审计要充分借鉴政府审计工作成果,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性工作,从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二是内部审计工作可以邀请社会审计力量的参与。邀请社会审计的参与既可以解决内部审计任务重、人手少的矛盾,又有助于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水准,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加强与外部审计人员的沟通。包括日常的业务交流、制定审计计划时的协调、具体审计程序和方法上相互沟通,以及必要范围内审计工作底稿的交流等。

(二)以解决内部矛盾为本,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提高审计效率

1.从认识层面出发,争取领导重视,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往往涉及单位的难点和敏感问题,如果没有领导的支持 ,内部审计人员根本无法放开手脚。因此,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宣传内审的作用,一方面要引起本单位主要领导同志的重视,确保内部审计工作能够在他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另一方面要帮助被审单位管理部门主观上对内部审计的职能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使他们理解内部审计的职业特点、职能作用,从加强管理的需要出发对内部审计有功能性的需求,而不是应付检查。同时,内部审计人员要努力工作凸现内审工作实效,不断促使广大内部审计人员转变观念,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善于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在强化内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规范系统财务运作等方面充分体现内部审计的价值,从客观上促进管理部门对内部审计的重视,为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从技术层面出发,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综合素质,优化内审人员专业结构,改进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一是不断改进审计方法;二是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道德修养和协调能力;三是改进参与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

3.从理论层面入手,要不断建立健全单位自身内部审计规章制度。目前形势下,内部审计呈现出动态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依据国家相关审计法规和财经法规,结合单位实际加强在内部审计方面的调研工作,加大内部审计理论研究,不断提高内部审计的理论水平,并制定出具有前瞻性、突出专业特点、可操作性强的内部审计规范,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

4.从实践层面入手,提高内审独立性、前移内审关口、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一是提高内部审计独立性。一方面对于条件允许的单位,要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并将其设置在整个单位较高的权威位置,明确它直接接受最高领导的安排和授权。对于暂时无条件设立独立内审机构的单位,也要安排专人负责内部审计工作,要做到权责明确。另一方面,要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精神上能够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在制定审计工作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回避原则,避免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和偏见。二是将内部审计关口前移。内部审计不能总是盯住已经发生的事情,而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上,及时洞察问题和风险,及时向领导报告,采取必要措施防患于未然。三是制定对内部审计人员的激励机制。对内部审计人员实行奖罚并重,在健全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把承担责任、工作绩效与个人经济利益建立起直接的联系,为每个人创造参与竞争的平等机会,激发内部审计人员奋发向上,促进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形成有机统一。

总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当前积极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紧迫性,相信通过行政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内部审计工作一定能够在广大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参考文献】

[1]lawrence b.sawyer等.现代内部审计实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李学柔等.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导读.中国内部审计协会

[3]杨成贤.会计错弊与查账技巧.企业管理出版社

[4]李玉周.轻松内部审计.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5]梁淑玲.内审,掀起你的盖头来.财务与会计(综合版),20__(7)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篇(10)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0099-02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作为一种经济活动由来已久,随着社会化在生产的开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现代西方内部审计已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位的财务和会计问题,其工作范围已经延伸到经济管理领域的各个方面。近年来,随着内部审计活动广泛深入地发展,现代内部审计的职能范围等一直处在演变之中,它推动了内部审计实务科学理性地向前发展。但在目前内部审计工作实践中,内部审计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特别是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显得相对滞后,亟待我们寻找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的对策。

1 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审计规范体系不完善,事业单位现行内部审计制度的立、改、废滞后于事业单位形势发展。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用制度规范审计行为,是内部审计业内追求的重要目标。目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主要执行依据是国家审计法规制定的规章制度和审计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准则等,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在实践中探索出许多有益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应形成规章制度。另外,审计制度要有前瞻性、保持稳定性,但也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予以修订或补充,因其针对建设期间的项目管理带有局限性,已不适应现在及未来的工程相关审计实务的需要,所以,有必要对此类审计制度进行梳理、修订,保留成功经验部分、去除不适用内容、增加审计管理新理念。及时对现行内部审计制度进行修订、增补的工作应引起内部审计部门的重视。

(2)事业单位内审机构设置随意性较大,审计业务管理无统一规范。内部审计规范是内部审计工作中应当遵守的行为规则,也是内部审计质量的衡量标准。事业单位应制定并实施统一的审计业务规范,并按照规范的规定标准评价和判断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实现审计目标;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应当遵循内部审计规范的要求开展工作。从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情况来看,与国家法规的规定差距较大,内审在单位内部的地位也普遍不高,权威性不大,加上内审只有建议权,无处置权,在领导不是十分重视和支持的情况下,内部审计只能流于形式。

(3)内审机构隶属关系不明确。调查发现,在内部审计的领导体制上,大部分事业单位主管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不是单位的法人或最高领导机构,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深度和客观性。按照《国际注册内部审计职责规范》要求,内部审计机构分别要从业务上职责权限、行政上职责权限分别隶属于不同委托主体。从委托理论角度分析,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作为独立办公部门,直接对事业单位法人负责。而目前国家审计机关和上级主管部门内部审计机构的指导和检查力度也相对不足,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和发展。

2 规范及完善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合理化建议

(1)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促进内审规范化建设。内部审计机构在制定本单位的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时,可以参照国家审计署所制定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结合本单位的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制度,为运用制度控制方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做好基础工作。

(2)明确界定内部审计机构在事业中治理位置。确定纪委、监察处、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分配、工作隶属部门。业务内容主要包括事业单位内审工作计划审批、审计业务范围、审计报告审核等具体审计工作事项;行政内容主要包括内审人员配备、内审人员选拔考核、内审人员后续教育等。业务、行政上职责分别由监察、纪委进行分管。通过将审计工作内容和审计人员自身利益分属不同部门负责,尽可能保证审计工作独立、客观、公正,保障了内审人员切身利益。

(3)内部审计要独立履行其职能,实现其目标,必须充分实现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保持独立性是国际内部审计行业的一贯要求,它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以及维护内部审计结论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内部审计的目标:一是查错纠弊;二是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履行职责;三是增加价值和提高经济效率,实现经营目标。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是经济监督和经济评价,通过监督和评价活动,在为经济单位增加价值和提高经济效率、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发挥着内部制约、防护、评价、参谋等建设性作用。内部审计要实现其目标和职能,发挥其作用,主要通过一系列的审计活动来体现。这就涉及内部审计独立性的问题。因此,发挥内部审计作用,实现内部审计职能,离不开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4)运用自查互查质量方法提高内部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审计质量管理是指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为使审计过程、审计行为、审计结果达到规定的质量标准,而采取计划、制约、检查、分析和反馈等措施以提高工作质量的活动。不论是全面质量管理,还是项目的全过程质量控制,考核、检查的都是审计准则和规范的落实。内部审计小组可以运用自查法、互查法、质量法提高内审质量。自查法,就是审计人员分别根据自己所担负的审计任务,对自己所进行的审计工作进行追溯性检查,以检验审计结果质量的方法;互查法,是指由审计组中担负不同审计任务的审计人员相互之间对审计业务过程进行追溯性检查,以检验审计结果质量的方法。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应努力避免使自查、互查审计质量的行为流于形式。特别需注意的是,在自查中审计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复查,受习惯性思维和惯性的影响可能使自查流于形式。互查法虽有助于克服上述局限,但也可能存在审计人员碍于情面,使复查难以深入;或因审计人员不熟悉情况,影响工作效率等弊端。

(5)实现审计现代化,推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计算机辅助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查,以确定其处理和控制功能是否可行,该技术是实现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审计的主要手段。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运用既提高了审计的正确性和准确性,也使审计人员从冗长乏味的计算工作中解放出来,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降低审计成本;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使用可帮助审计人员扩展审计的范围,扩展至其他媒介;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具有相当大的机动灵活性。可见,计算机在一位审计人员的控制下就能对会计事项进行全面、迅速、经济、有效的分析。

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论文篇(11)

近年来,公路工程项目业主审计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格,如果审计中审计报告核减工程款比较多,就会对被审计单位造成影响,严重时甚至催跨一个企业,如何认定业主审计的效力对施工单位非常重要,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笔者先介绍处理过的两个案例:

1.案例一

2002年8月,广东某施工单位(以下称施工单位)中标一南方城市公司(以下简称业主)组织实施标的高速公路路面工程M合同,并于同年8月13日双方签订《合同协议书》,合同总价为人民币262764438元。随后,施工单位组建项目经理部,于2002年9月至2003年11月按照业主和工程监理单位的要求,完成了所有工程施工任务,并与2003年12月交付业主管理。2006年9月,业主所在市审计局对施工单位所完成的工程进行审计,最终审减工程总造价4415437元。施工单位不同意业主根据审计决定扣减工程款,在与业主多次协商无效的情况下申请仲裁解决。仲裁请求包括1、要求业主支付未付工程款4911097元;2、 要求业主支付工程款利息;3、要求业主承担仲裁费及律师费。

仲裁结果为:第一、业主支付施工单位工程款4911097元;第二、业主承担仲裁费44158元。裁决庭评议的意见为:第一、认定双方合同合法有效应认真履行;第二、审计结论不作为结算依据;第三、业主未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应承担仲裁费。

2.案例二

2002年1月,施工单位A公司和业主B公司签订了工程施工合同一份,合同约定由施工A公司承包全长3757.14米工程施工,工程项目分道路工程、雨污水管道工程、桥梁工程和驳岸工程四部分,工程造价为人民币85060529元。合同还对工程的开工竣工日期、工程款的支付、质量与验收、合同价款及调整、工程变更、竣工验收、竣工决算、争议的解决等事宜,作出了明确的约定。合同签订后,施工单位即严格按合同要求开始组织施工,于2003年6月,A公司完成了全部工程的施工,并于2004年1月14日通过了竣工验收,工程竣工质量等级评定为优良。A公司送审的工程决算总造价为人民币 99213715.89元,B公司累计支付的工程款为87692289元(含工程质量保修金),根据决算总款尚差11521426.89元。2004年11月业主B公司根据合同约定委托C工程造价事务所进行审计,2006年11月C事务所审计报告核减变更造价11521427元。2007年4月A公司将争议提请W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请求①业主支付工程款11521426.89元;②业主承担逾期付款利息及仲裁费。仲裁庭意见为:第一、确认双方合同合法有效,双方均应严格遵守并履行;第二、不能推定业主认可了决算报告造价;第三、关于委托审计的问题,C事务所审计报告没有得到A公司的确认,审计报告对A公司不发生效力。仲裁庭为了得出一个对双方当事人均有约束力的造价鉴定结果,决定由仲裁庭另行委托合格的审计单位进行审计。

裁决结果为:①业主B公司支付施工单位A公司工程款5683316.83元(其中确认的变更工程造价为10101454.41元);②仲裁费73145元,由A、B公司各半承担。

以上两则案例均是发生在施工单位与业主间,纠纷引起的原因都是由于业主审计执行审计结果进行扣款而施工单位不同意扣款,以上两案例可以将业主审计分为以下两类:国家审计机关对业主的直接审计;业主合同约定的社会审计。对两种审计的效力,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认定:

2.1国家审计的效力

国家审计只是审计工作的一种形式。审计工作一般分为三种: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与之对应的职能部门为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事务所。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事务所三者存在的区别主要是: ①设置的法律依据不同。审计机关是根据宪法设置的。内部审计机构是根据法律(审计法)设置的。审计事务所是依法批准组织成立的。 ②组织机构的性质不同。审计机关是各级政府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机构是各单位的职能部门。审计事务所是具有集体组织性质的事业单位,具有法人资格。 ③法律地位不同。三者的法律地位集中表现在作出《审计结论和决定》这一关键性环节上。审计机关的《审计结论和决定》对外具有法律效力,具有公证证明作用。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结论和决定》则不能对外,不具有公证证明作用。审计事务所对承办审计机关委托的审计事项所作的《审计报告》,应当报送委托的审计机关审定。《审计结论和决定》,则由委托的审计机关作出。④任务或者业务不同。审计机关的任务,是代表国家实行外部审计监督。内部审计机构的任务,是对本单位进行内部审计监督。审计事务所的业务,是向社会承办审计查证和咨询服务。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事务所三者的关系是:在国家审计体系中,审计机关是领导管理机关,同内部审计机构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同审计事务所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审计机关在业务上指导内部审计机构,在行政上管理审计事务所。审计机关可以将其审计范围内的事项,委托内部审计机构和社会审计组织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