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兴趣教学法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3-05-05 08:55:46

兴趣教学法论文

兴趣教学法论文篇(1)

那么中职语文教师怎样改变现状,又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要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摸准激发中职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路子

教育心理学,专门研究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心理的学问。对于各类学生的学习心理,教育心理学有全面深入的论述。中职学生不喜欢学习语文等基础课程,其实问题出在心理上。中职语文教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原理,并能够根据这些原理去了解中职学生的学习心理,以便掌握他们的学习规律、发现他们的学习问题及时捕捉他们的兴趣点。

二、要采用愉快教学法以提升中职学生的课堂语文学习兴趣

二十一世纪是个创新的世纪。事实证明,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已不适应职业教育。因为主观与客观上的种种原因,当前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相对较差,学习兴趣也普遍不高。改变这种现状,语文教师应该想办法让他们在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并且加强与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使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完全处在平等的民主关系基础之上。

落实这种教学理念,可以采用一种全新的、魅力无限的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愉快教学法也叫开放式教学法,它的特征是,教学活动与娱乐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始终处在一种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在这样的课堂上,中职学生不再是被动学被动听,而是主动与语文教师互动,或者提出问题,或者探讨疑问,或者朗读欣赏,或者模拟应用,或者比赛游戏。

为此,语文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把音乐、诗歌、雕塑、绘画、影视、演讲、戏剧、书法、辩论甚至游戏融入在教学之中,把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呈现在他们面前,让学生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重点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应用文(包括写求职信、通知、消息、会议记录、说明书、聘书、条据等等)写作能力等,让其不知不觉跟着老师的思路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

中职语文课本中《群英会蒋干中计》是故事情节很浓同时也很有趣的文章,原名《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地点:多媒体教室。如果以传统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介绍《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国学、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之结晶,要传承、要弘扬,学生也许不怎么感兴趣。当我提出玩过三国游戏的请举手,同意周瑜是高富帅,大乔、小乔是白富美的请举手,教室里气氛立马变得活跃起来,“滚滚长江东逝水……”主题歌响起,银幕上滔滔江水,家喻户晓的历史英雄人物赫然出现,雄姿英发的周瑜、怒目狰狞的张飞等等。学生聚精会神,穿越时空,瞬息就回到了东汉末年。通过音乐、影视、游戏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不是通过文字而是通过直观的电影,感性的了解剧情,通俗易懂,这样的娱乐教学,学生更感兴趣,更容易接受。通过了解熟悉剧情,再组织学生以《百姓讲坛》的形式口述蒋干中计的过程,学生当评委打分,学生做口述记录,老师最后点评。在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可适当的播放一些轻音乐(如萨克斯、钢琴曲等),在此情境中,老师和学生一起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有的学生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有的学生喜爱书法、有的学生绘画基础好,老师要带头拿出自己的作品――板书、钢笔书法、毛笔书法、剧中人物漫画等,通过这些方式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书画水平。整场课是互动的、活跃的,而不是死气沉沉、枯燥郁闷,就是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那样“请你(教师)努力做到,使学生的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的目的,而要成为手段,不要让知识变成不动的、死的‘行装’,而要使它们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在集体的精神生活中、在学生的相互关系中、在精神财富的、生动的、不断的过程中活起来”。

三、要利用愉快教学法调动中职学生的课外语文学习兴趣

中职学生毕业,便不再升学,大部分都会走向社会、走向市场,他们除了必备的专业技能,还要学会推销自己,要具备正常的口语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应用文(求职信、聘书、说明书、条据等)写作能力、较漂亮的书法、人文素养等。而这副能力培养的重担将落在中职语文教师的肩上,语文教师要使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并学以致用。比如我们学习应用文写作时,语文老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学生到空旷的平地或是野外开展模拟招聘会,请一部分学生扮演求职者,一部分同学扮演老板和考官,教师在旁边观察,指导,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学习如何自我介绍及怎样写求职信。本来枯燥乏味的内容,在课堂上会让学生昏昏欲睡的知识,在课外生动的情境中,学生却兴致高涨,兴趣盎然,在娱乐中不知不觉培养了推销自己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愉快教学法确实值得广大职校语文教育工作者去探索、尝试,这是一种充满魅力的教学法,它的精髓是“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只有当老师具备各种素养、科学把握、巧妙利用教育心理学,愉快教学法才能产生奇特的效果,如果因娱乐而娱乐,就会适得其反,不仅浪费学生的时间消耗青春,还会产生消极效果,娱乐只是手段,教学才是目的。职校语文老师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不能像教普校中学生那样去教职业学生,他们的基础、逻辑思维、心理状态是有区别的,所以教学方法也应有所区别。

实践出真知,万事在于尝试,当传统的语文教学法在职校不再受欢迎,我们为何不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呢?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的、能提高效果的、受欢迎的教学法就是好教学法,也是中职语文教师魅力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兴趣教学法论文篇(2)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尽快将学生带进英语之门,并取得大面积的收获,历来是一道具有挑战性的“门槛”。经历几十年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兴趣是中学生学好英语不可缺少的内在动力。学生对所学学科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随之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就会自觉地去学习。我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一、利用实物,引发兴趣。

在初级阶段的语言训练中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学习它们的名称,描绘它们的形状、颜色、性质、用途等,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因为这些实物,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会特别感兴趣。如教学(文具)的名称时,让学生拿出文具盒,老师先拿出一支钢笔。Say”apen”inEnglish,然后拿出两支钢笔———towpens.反复说几遍,让学生也拿着钢笔跟老师说,很容易就把钢笔这一单词记住了。接下来又告诉学生说:铅笔———pencil,铅笔盒———pencil–box;又如:在书包里装了铅笔盒,各种颜色的铅笔,各种书本、小刀等。然后再进行下列各种句型训练:

1、what′sinthebag?

2、Thereis/are……init.

3、Isthereapencil–boxinthebag?

4、Arethereanypensilsinthebox?

5、Whatcolourarethey?

这些实物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做,消除了学生开始学习英语时认为英语难学的心理障碍,使他们的思维灵活,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能当堂记熟所学内容,教学效果良好。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情景是十分重要的。如在教学去食品店购物的对话时,我事先准备了牛奶、桔汁、梨汁、香蕉、苹果、面包等,上课时把他们陈列出来,讲台便成了食品店,教师先扮演营业员,学生扮演顾客:

T:CanIhelpyou?

S:CouldIhavesomebottlesoforange/milk/pear?

T:Ok!Howmanywouldyoulike?

S:Three.Howmucharethey?

T:Eightyuan.Isthatall?

S:Yes.

T:Hereyouare.

S:Thankyou.

表演一遍后,教师再用学生学过的其它喝的东西的单词套用句型,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到讲台进行表演,表演的过程是巩固操练句型的过程,这样课堂气氛又浓,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的掌握了新的句型,再如学习打电话、问路、看病等日常交际用语时,我都尽量用情景教学。这样做不但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学会了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三、新旧联系,启发兴趣。

在英语教学中记忆单词是一大难点,如果机械的让他们读、背、抄、写、很容易使他们厌倦。因此我在教生词时,经常采用启发诱导新旧联系的方法,只要能和学过的单词联系上,就尽是让他们自己做比较,他们纷纷找出拼写相近的单词,有的加头,有的加尾,有的长音词把它们按音节分开记忆。学生很有兴趣的学会了生词,然后再让他们找出所学词的同义词、反义词、同音异义词等相关词。这样做不但化难为易地掌握了新词,也轻松复习巩固了已经学过的词。

四、利用图画,诱导兴趣。

在教学中有些表示实物的词或表示动作的词不易带进课堂时,可兼用图画进行教学,如:plane、train或gotothepark等。图画包括课文插图、教学挂图、照片、贺卡等。我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收集或制作一些图画、图片或一些课件,如果没有挂图或教具,就运用一些简笔画,有时边画边呈现,有时边画边操作,有时让学生边听边画,简笔画不仅简便易行,而且风趣幽默,省时,省力,寥寥数几笔就能表达出丰富的语言信息或概念。运用图画进行语言教学,形象直观,生动活波,不仅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所学内容,而且视听结合易于学生加深印象,强化记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

五、开张活动,增强兴趣。

在课外活动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展一些饶有趣味的活动,也是增强学生兴趣,巩固课堂知识的好方法。如:留课外作业时,留给他们一些英语谜语,填字游戏让他们猜,留一些简单的英语小诗让他们翻译;每天课前五分钟的值日生报告要求学生必须在课余时间准备一些小故事,小对话,名人名言;举办英文书法比赛,朗读比赛等,使学生们既有准备时的紧张,又领略到成功的快乐,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感到其乐无穷,而且印象深刻,经久不忘。

兴趣教学法论文篇(3)

一、和谐、融洽师生关系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重要。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这种现象大概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屋及乌”吧!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这种现象也是大家司空见惯的。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

二、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没有什么轻松、愉快而言,因而也就无兴趣可谈。即使那些认真学习的学生,也无非把自己当作知识的记忆器,为分数不得已而为之。但就多数而言,由于不感兴趣也就逐渐放弃英语学习,从而导致“两极分化”,教学质量不佳。

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以满腔的热情,全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仪表要洒脱,精神要饱满,表情要轻松愉快,目光要亲切,态度要和蔼,举止要大方、文雅,言吐要简洁,语言要纯正、地道、流利,书法要规范、漂亮,版面设计要合理醒目等。课前,根据教学内容,由教师用学生听懂和大致听懂的英语讲一个幽默笑话,一则谚语,或由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英语会话练习,自由演讲,自由谈,集体唱一首英语歌曲。从活跃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完成教学前的预热活动。一堂课,始终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兴趣盎然。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充满情趣

兴趣教学法论文篇(4)

一、绪论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这指出了语文学科的基础性质。语文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习的主要手段和工具,因此抓好语文教育是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关键。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探讨如何才能有效地组织好语文教学。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束缚,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原本生动丰富、趣味性十足的语文课,变得僵硬、枯燥、乏味,极大地妨碍了语文教育的发展。随着新课标的推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们的肯定和称赞。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也指出:“我们教书,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因而要想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就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去。下面是我对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一些探讨。

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理论分析

(一)教育心理学分析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与动机密切相关,如果不存在智力障碍与知识缺陷,学习动机的有无和强度的大小对学习的影响至关重要。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基本因素构成。内驱力指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激,和需要基本同义。而诱因指能满足有机体需要的物体、情境或活动,使有机体趋向或回避的目标。

兴趣是积极探求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所追求的只是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你就永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的热爱。”由此可见,要想让学生长期保持语文学习兴趣,就应该从学生学习语文动机的内驱力入手,配合各种诱因,以激发学生的自身激励,从而保持适当的学习劲头,完成预期的学习目标。

(二)控制理论分析学生学习兴趣

控制论认为:要实现预期的控制目标,就要先分析被控体的传递函数,施加适当的激励,并进行信息反馈,及时纠正偏差。在施加确定的激励后,响应由激励和传递函数共同决定。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课堂控制多采用开环式控制模型,其控制图可表示如下:

图中激励体即为教师;受激体即为学生,其传递函数即为由学生本人的性格、能力等决定的内驱力;激励由教师本人根据其教学目标所施加的教学方法、知识技能等决定;而响应即为学生对教学作出的反应,在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课堂学习效果。在上述教学模型中,由于学生的内驱力在教长时间内都是一定的,所以学生的学习效果局限于教师的传授方法。由此可见,教师在整一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只充当传授者的角色,学生作为知识的接收者,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有限知识,不能很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更谈不上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的氛围中来。

因此,语文课堂应注重师生互动,努力创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新课标分析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语文教学应该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教师要提出行之有效的课堂激励方法,应具备以下基本的心理学知识:

1.认知好奇心是内在动机的核心,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往往是由好奇心引起的;2.在教学过程中,将学习者引入到一种认知矛盾的状态,使之产生特殊好奇心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三、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探讨

叶圣陶先生认为:“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由此可见,语文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结合。要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我们还应注意语文本身的一些特点: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语文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需要生活化,观察生活,热爱生活,感悟生活,具体是看、听、感、想、做;3.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根据以上理论分析,结合语文自身的特点,笔者认为以下方法在激励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上是比较有效的。

(一)课堂上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1.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好奇心人皆有之。根据学生探奇的心理,设置悬念的“圈套”,让学生去钻,也不失为激发兴趣的一条锦囊妙计。在教学中有很多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方法,如时事政治导入法、创设情境导入法、故事导入法等。

2.提问引导激发学习兴趣。根据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模型理论分析可知,当提问难度适中时,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提问得当,不但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默化了学生的道德情操与价值观。

3.课堂表演激发学习兴趣。课堂表演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法宝,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好奇心和表演欲很强,对一些形象的能引起视听效果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抓住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并利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就能把他们在这方面的兴趣迁移到语文学习上来,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

其实,课堂表演并不只局限于学生,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如果也能亲身示范一下,那么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4.发掘个性想象力激发学习兴趣。想象是一种认识活动和审美活动,它可以让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在语文教学中,发掘学生的个性想象力,既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可行之道。在讲述《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可提出一个问题:假如你就是那位“小姑娘”,你想对爸妈讲些什么?结果,学生们思潮汹涌,在沉思一会后,纷纷举手发言,设身处地地诉述自己想象出来的情景语言。

(二)课外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1.拉近师生距离,培养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应该热爱学生,把自己的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因此,师生交往形成的人际关系是能够影响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外部因素。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自然就会喜欢他的授课。教师可以通过新生教学资源,如网络、漫画等,和学生沟通并了解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想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对自己有亲切感,培养其学习兴趣。

2.扩大课外阅读,巩固学习兴趣。要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单凭课堂学习是不够的,课外知识的积累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读报刊,看名著等手段来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让学生看完故事后复述其内容并谈读后感,然后和学生分享探讨,那么其效果就会更好。

3.组织课外活动,深化学习兴趣。教师通过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作文比赛、古诗词背诵比赛等,可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让学生在体验乐趣的同时增长知识,达到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的目的,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自然会得到深化。

四、结语

语文是学习和生活的工具。实践证明,要实现语文的素质化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问题。本文只是就该问题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永远的话题,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懈探索,结合自身特点、学生特点、课文特点等,不断发掘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2]语文学习编辑部.课堂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兴趣教学法论文篇(5)

多年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都是传统式的照本宣科,属于应试教育的范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根本目标在于探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中学生对所学课程兴趣调查的总的情况来看,政治课排名是比较靠后的,但在有的学校,排名比较靠前,这主要同该校的政治教师水平有关;而在同样的师生条件下,对政治课的兴趣往往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而增加。它强调发挥学生创新潜能的个性发展,捕捉促使学生智能走向成熟的生长点并加以引导,使其升华为一种有益于社会的行为模式,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延伸、拓展和深化,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1]。

一、开展中学思想政治兴趣活动的意义

中学思想政治课开展课外兴趣活动意义是多方面的。

1)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外活动通常以学生为主,由学生当“主角”,教师一般只是从旁指导。学生不仅是活动的参加者,而且是活动的组织者,这就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自己主动学习的环境和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学生掌握了更多的学习和实践的主动权,动手、动脑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成了认识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独立思考、钻研和创造的精神。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体验到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2)有利于全面实现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任务,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的统一。第一,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课堂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和教材内容的限制,有些问题无法具体化和深入化,只有通过课外活动来弥补和延伸。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将知识用于实践,能更好地理解、巩固和运用课堂知识。通过阅读报刊和课外书籍,参加各种报告会、座谈会。广泛吸收新知识、新信息,扩大知识面,使课堂知识得到丰富和深化。特别是学生走出课堂,接触社会,能大大开阔眼界,扩大知识视野,拓宽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课堂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的严格限制,学生实践的机会少,理论与实践不易统一,而课外活动正好弥补课堂教学的这种不足。课外活动给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天地。学生通过课外活动走出课堂,深入到丰富多彩的社会实际中去,有更多的机会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在活动中,学生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主体,他们自觉运用马列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寻求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点,在这一过程中提高了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从知识向能力的转化[2]。

第三,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课外活动能使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社会,帮助学生解决一些书本上不能解决的问题,纠正学生中存在的一些片面认识和错误思想。课外活动是学生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好形式。在一些具体的活动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或迷惑,及时加以弥补和予以消除。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纪律性,增强了同学问的团结友爱,增强了集体主义观念和集体荣誉感。课外活动能使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增强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们的世界观发生深刻的变化,加速思想觉悟的提高。

二、中学思想政治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1.指导小论文活动的方法

小论文活动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课外活动。它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培养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理论与现实问题的能力。它是加强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形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观察社会、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和创造能力[3]。

(1)小论文的特点

1)小论文的写作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形式。小论文的完成往往是校内外多种形式“协同作战”的结果,即综合运用课堂教学、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的结果。

2)小论文是中学生分析和认识社会问题的重要形式。中学生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实践的、理论的和思想上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通过课堂教学得到了认识,有的则要通过学生运用课堂上学的理论去独立地分析和认识,而小论文便是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较系统地分析和认识社会实际问题的尝试。

2.指导兴趣小组的方法

中学思想政治课兴趣小组是以兴趣为纽带,按自愿原则组织起来共同探讨有关思想政治方面内容的学习小组,如哲学兴趣小组、经济学兴趣小组、政治学兴趣小组、法学兴趣小组、国际知识兴趣小组等等。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符合青少年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想政治课学习骨干。在课堂教学里。学生的天赋、爱好、特长和才能往往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展示,而在兴趣小组活动中却可以表现得很明显,这就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天地。2)重视兴趣的激发。兴趣小组虽然是以兴趣为纽带组织起来的,但仍有一个巩固和深化兴趣的问题,仍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以为兴趣小组反正是有兴趣的同学组成的,可以不考虑趣味性,像对待成年人那样去对待中学生,那么很可能原来有兴趣的同学也会变成没有兴趣了[4]。

3.要注意因材施教

兴趣小组成员与其他同学相比,一般基础较好。因此,教师在安排讲座、社会调查和小论文活动时。应相应提高要求,这对于他们的成长是有利的。教师应舍得花大力气精心指导尖子和骨干,推动全班同学一起提高。不过,兴趣小组的成员水平也不是划一的,有的同学有浓厚的兴趣,但基础条件却并不怎么好,教师更应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成长。总之,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5]。

三、结语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这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也是实现中学政治教育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林紫静.浅谈中学思想政治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发[J].教育教学论坛,2013,05:121-122.

[2]齐淑红.浅谈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进行有效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13,05:116.

兴趣教学法论文篇(6)

乐学是古往今来学者追求的最高学习境界,也是教书育人的最高目标。然而不少中职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课却常常被人认为与乐趣绝缘,洋溢在课堂上空的是严谨教条、呆板沉闷的气氛,这正是德育课实效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如何打破职业道德教育沉闷的学风和学生厌学的情绪,让学生乐学,是提高中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

所谓兴趣教学,是指教师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在情感愉悦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而对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环节、教学手段及方法的整合与灵活运用。兴趣教学法与中职学校职业道德课的契合能有效解决教与学中的困惑与难题,因此必须积极探索兴趣教学法与职业道德教育课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一、职业道德教育课运用兴趣教学法的必要性

目前中职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课程有“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等,许多学校在实习实训中也适时开设一些职业道德教育课。在这些课程中运用兴趣教学法意义十分深远,对教师而言,是解决了教学中困境和难题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而言,是学生形成自我终身学习能力和具备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一)兴趣教学法有利于提高职业道德课教学实效性

在目前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中常面临着几大难题:一是现实社会的多元化对课程浓厚的主导性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冲击,降低了学生对理论的信服度;二是市场经济和实用主义思潮对职业道德课价值的冲击,使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实用性产生怀疑;三是职业道德课中较多的政策性、指令性、文件式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理论课学习产生了望而生畏的情绪;四是职业道德教育课教学内容的严谨性和较强的社会意识形态控制对任课教师教学思维的冲击,使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古板,导致中职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课的学习兴趣荡然无存。

而扭转这一局面的一个有效途径是运用兴趣教学法。当学生被多方面的智力兴趣和要求的气氛所包围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探索精神,就会爱上职业道德课教学,从而提高职业道德课教学效果。

(二)兴趣教学法有利于中职学生自我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兴趣教学法有利于中职学生良好自我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自我学习意识的养成;另一方面是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

1 兴趣教学法有利于中职学生自我学习意识的萌芽。人的自我学习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只有随着个体在不断的教育成长中,与他人、社会、环境的各种关系交往中,才能逐步形成真正独立、自主、自律、自强、能动的学习意识。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模式的影响,多数中国学生从小就在父母和教师的安排下被动地学习,学生没有选择自己学习内容的权利,甚至无权选择考试志愿。在缺乏高考高压机制的约束下,没有明确自我学习意识的中职学生对学习漠不关心,注意力涣散,无精打采,整日逍遥自在,无所事事,上网聊天、看视频成了他们主要的功课。而“要唤醒那种无动于衷的学生,把他从智力的惰性状态中挽救出来,就是要使这个学生在某一件事情上把自己的知识显示出来,在智力活动中表现出自己的人格。”“在智力活动中表现出自己的人格”就是指学生要拥有自我学习的能力。而这种自我学习的意识则来源于兴趣。人只有在从事符合自己的需要或感兴趣并由自身支配的活动时才会积极投入。这种主体意识的提高才会引起主体自主的学习。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才会专心致志、全力以赴地投入。因此,持久的兴趣是促使学生形成主体性自我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基础条件。

2 兴趣教学法有利于中职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2l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地拥有足够的知识,而需要终身学习。而“终身学习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对学习的兴趣、态度、习惯和能力”。因为兴趣是刺激和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它一旦形成和稳固,就不会因外部动机的消失而中断学习和求知。如果通过兴趣教学法使学生对职业道德课产生浓厚兴趣,并随着教师不断强化这种兴趣,将会使学生养成自觉学习和践行职业道德的行为习惯,从而促成学生终身学习理论知识的良好行为举动。

(三)兴趣教学法有利于中职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主要表现为创新人才的竞争,因此把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来源于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的产生与兴趣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大脑中有关学习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兴奋,而无关的部分高度抑制,神经纤维信道的有关部分则保持高度畅通,“神经噪声”大大降低,信息传递达到最佳状态,人的思维最活跃,这时候人的创新思维也最活跃。兴趣教学法则有利于促使中职学生大脑中有关学习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兴奋中,有利于创新思维的产生。

二、职业道德教育运用兴趣教学法的途径

道德教育的过程是一个让学生知、情、意、信、行相互转化统一的过程,因而在职业道德教育教学中运用兴趣教学法,并不是指单纯的教学方法,而是要对整个教学环节的各个阶段进行科学规划,通过合理的知识结构安排、有序的教学程序组织、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实现学生行为能力的养成。

(一)以趣激志——课前学生求知动机的挖掘

这一环节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周密部署,巧妙设置兴奋点,激发学生强烈求知欲。职业道德教育课教师要在上课之前做足功课,设法开启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欲望。

1 组建兴趣小组。组建兴趣小组是概论课开展兴趣教学的一个组织上的保障。分组一般按照自愿的原则组合,主张将志同道合的同学组织起来成为一个兴趣小组,这有利于今后各种兴趣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引入激励机制,每个学习小组的表现将在期末公布,成绩最高的小组平时成绩将给予加分奖励。

2 找出能激起学生求知欲的兴趣点。课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上课前布置不同的预习功课。如可通过视听资料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还可通过问题讨论、汇报交流等方式来提高学生兴趣等。

(二)以趣增信——学生在课堂上情感认同的培养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兴趣教学法培养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认同,是前一个阶段的深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充分运用兴趣教学法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1 内容激趣法。内容激趣法是指教师在符合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使之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脉络清晰、具有前沿性、先导性和趣味性,能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强烈兴趣和求知欲得到最大满足。这是兴趣教学法中最重要的类型。一堂好课的标准永远都是“内容大于形式”,如果教学内容不够充实和引人入胜,教学方法再丰富,也难以获得学生认可。因此职业道德课教师要在符合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整合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增减归类,寻找出契合学生需要的兴奋点和兴趣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常用的方法有案例教学法、故事教学法、理论综述法、专题讲授法等等。

2 感观激趣法。感观激趣法是指教师通过掌握和运用必要的多媒体教学技能,利用文字、动画、漫画、图形、图像、实物、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元素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处于立体感观的刺激中,从而极大地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时参与感观越多,思维效率越高,学习效果越好,也越容易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因此在职业道德课教学中要尽量多地调动学生的听、说、看、写各种感观。

3 情感激趣法。情感激趣法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特长,用自己的情绪和情感去感染学生的情感,使之达到共鸣。职业道德课的说服力、感召力与教师的语言力度、语言技巧、语言风采密切相关。如果一个教师经常用富有严谨、简洁、精炼、准确、风趣、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就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促进记忆的持久、思维的活跃、想象的丰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4 活动激趣法。活动激趣法是指教师通过开展不同的趣味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加强理论与现实的联系。职业道德课的趣味教学活动种类很多,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辩论法。辩论能培养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是非观念,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还能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分析社会现象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2)讨论法。课堂讨论法分为随机讨论和专题讨论。随机式讨论可以采取答辩式,由学生敞开思想就这门课涉及的理论和实际提出问题,教师回答问题,学生直接和教师展开思想交锋。专题式讨论是针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出好题目并主持讨论,特点是讨论深入并且集中,

学生之间不同认识的交锋,可以相互启发,调动每个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3)角色互换。在一些难度适中、比较容易理解的章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课,教师坐在下面听课提问。最后再由教师对各组讲的内容做一点评,指出不足之处,加以补充说明和阐述。

以上这些活动都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进行。总之,活动教学法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在做到以生为本的同时,也会赢得学生的认可和喜爱。

5 问题激趣法。问题激趣法是指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达到激疑引思的效果。在职业道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要求适时、适当地向学生提出问题,或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部分章节可以完全采用问题法进行教学。

(三)以趣促行——学生在课后行为习惯的养成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兴趣教学法在巩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认同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是前两个阶段所指向的终极目标。前两个阶段教学对学生进行的新奇刺激只是起到激活“兴奋点”的功效和“动机”阶段,要想这种“兴奋点”持久,并形成习惯,还要通过不断地实践。所以在职业道德教育课后,教师要善于巧妙布置作业,让学生在乐趣中不断回味和体验。这些作业形式很多,主要有:影视书籍作业,在讲述完相关章节后,布置一些视频作品让学生观看,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研究;社会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课后广泛的亲身实践,在实践中逐渐养成行为习惯,如让学生到工厂进行职业道德调查,撰写调查报告,召开专题社会调查汇报会;网络互动作业,教师在课前建立一套新型的师生互动网络平台系统,将学生必须看的补充课外资料、视频、论文、案例、作业都提前挂在网上,让每个学生凭学号登录浏览并完成各种作业;各类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作业,中职学校各种社团活动十分活跃,教师要及时指导或带领学生参加其中对职业道德课教学相关的课外活动。

总之,良好的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在兴趣教学法中,职业道德教育课教师要学会在课前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欲;在课堂上陶冶学生情感,增强理论说服力;在课后要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真正做到知、情、意、信、行的有机统一,提高理论教学的实效性。

三、兴趣教学法在职业道德教育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初级兴趣与稳定兴趣的关系

兴趣的发生是有层次性的。有学者将之分成有趣、乐趣、志趣三个层次,还有学者将之分成为直接兴趣、间接兴趣和稳定兴趣三种。无论何种划分都是认为兴趣的产生是由低到高逐层递进的。

第一阶段一般是外界事物给人的感官以强烈的刺激,引起大脑的兴奋直悦或情感的冲动,从而使人们对它们产生兴趣,但这一阶段兴趣虽然发生得很快,却不持久。第二个阶段,兴趣的产生不再单纯依靠外在的刺激,而是人内在个体已经形成对某一客体产生了比较稳定的特殊的爱好,它主要来自人的思维。这时人们的兴趣会向专一的、深入的方向发展。第三个阶段是兴趣的最高阶段,也是兴趣最稳定的阶段,它不会因外界的变化而改变,而且通常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相结合,其持续时间长,甚至终身不变。因此,这一阶段的兴趣是我们兴趣教学法的终极目标。

以上这三个阶段的发展是逐层递进不断向前发展的。前一个阶段的兴趣得以不断巩固刺激就会向更高层次的兴趣转化。教师在职业道德课的课堂教学中采用兴趣教学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一般属于第一和第二个层次。如果教师不继续加以引导、刺激、巩固,就很难让兴趣发展到最稳定的阶段,甚至有可能半途而废。因此,职业道德课教师要制定兴趣教学的长效机制,只有不间断地让学生对学习保持强烈的兴趣,才能过渡到第三个阶段稳定时期,这时的兴趣已完全内化到学生的意识之中,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行为习惯。

(二)兴趣教学的“浅”与教学内容“深”的关系

兴趣教学法一般在小学教学中运用得比较多,而在中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中,许多教师不屑提倡兴趣教学法,认为其过于形式化,甚至与教学内容的理论性、系统性、深人性的特点格格不入,兴趣教学法有可能会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深度和广度。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小学阶段采用的兴趣教学法的途径和方式由于受到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往往很单一。但到了中职阶段的兴趣教学法采用的形式和手段大大超过中小学阶段。如中职阶段的兴趣教学法中可以用专题讲座、社会实践调查、网络互动教学,这些都是在小学阶段难以实施和开展的,而这些手段和方式却是对教学内容的深化。所以在运用兴趣

兴趣教学法论文篇(7)

据不完全统计,职业学校的学生在入学后一个月内有10%左右对什么功课都不感兴趣,有60%左右的学生对文化课不感兴趣,30%的学生对专业理论课不感兴趣。且学习兴趣状况很快就发生变化,对什么功课都不感兴趣的学生比例增大,对文化课感兴趣的学生比例减少,对操作课感兴趣的学生比例增加。

2.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原因分析

(1)职业学校学生学习不感兴趣的类型。从形成时间先后上看,可分为继承型和新发型。由于学生遭受长期的学习失败,感受不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到职校读书,另找出路的希望又泡汤了,学习就不感兴趣,称之为继承型不感兴趣。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学习兴趣比较高,但是,在后来的学习中连连失败而对学习失去兴趣,称之为新发型不感兴趣。

(2)职业学校学生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第一,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是普通高中的落选生,他们在初中学习时成绩低,失去了学习的信心,继而形成懒惰、自卑的心理。第二,现行的教学计划未能适应学生的实际。现行的教学计划多是按照传统的学科体系制订的,先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再到专业课,然后到操作实践课,这种教学计划对部分职校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严重打击。第三,过分强调文化基础课。近年来部分职业教育的长官们或只看到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看不到学生实际的高层科研人员,或过分强调文化课的重要性,如近年以来实行了各学校都不满意的文化课统考。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重文化基础课必然轻专业课,而文化课恰恰是职校学生最头疼的课程,却主要安排在一年级,必然导致学生学习的失败,这对学生学习兴趣致命的打击,没兴趣的学生必然不学。因此,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巩固下来为前提。第四,教学手段陈旧。目前,职业学校的大部分课程,是停留在只凭借三寸粉笔、一块黑板进行教学,部分教师也存在自身方面的因素。

二、教师教法探讨

1.错导法

“错导法”是一种颇富情趣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好奇、好问的特点,教师故意和学生“唱反调”,引起学生对教材重点、难点的争论,从而明辨是非,加深印象,并达到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有主见、不随众的良好个性品质,也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讲课中把同学经常接触的东西故意讲错和学生“唱反调”,引起学生对教材重点、难点的争论,从而明辨是非、加深印象,并达到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目的。

2.分格教学法

在规划设计教学中,以提高能力为目的,将设计的内容划分为一个个最基本的单位和项目,然后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指导学生分别进行独立训练和运用,叫做分格教学法。分格教学法可用于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力、语言表达力等的训练中。例如,把一个设计内容划分为现场、立意、图纸、说明、答辩等几大方面,再进行细分,如现场又分测量、分析、表达、图纸等分为若干个格。

3.辐射延伸法

在设计实例分析教学中,引导学生抓设计实例进行专项分析,延及其余,抓纲显目。既在知识上放射开来,呈现网状结构;又在能力发展方向上扩展开来,形成发散式思维趋势,这就是辐射延伸法。这种教法能使设计思路畅通,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有效地提高了对设计的理解能力。

4.故事讲解法

故事讲解法是讲解园林史常用的一种方式,训练形式包括查资料、组织完善、讲解等,训练目的在于鼓励学生以敏锐的感受性,丰富的想象力和思维的独创性,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故事创作法训练类型有:按照某一个景点进行查询并组成一份完整的资料,按照规定的某历史时期查询并组成一份园林概况。

5.归缪法

在学生回答问题有错误而没察觉的时候,教师不要立刻指出错误,而是暂时容忍错误,紧紧抓住错误结论必犯的词不周延、概念内涵有出入这些要害,然后展开求异思维,准确地廓清结论主词的适用范围,故意顺从错误的推理思路来演绎衍化,得出明显荒廖的结论来,使学生顿悟。

6.活动教学法

以认知活动为突破口,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注重外显行为活动与思维内化活动的结合,重视认知活动与情意活动、教师主导活动与学生主体活动、学生个体活动与群体活动的协调。这种教学法旨在调整学生中的“失败者”心态,促使学生由消极被动地学习向积极主动转化,使认知和情感得到和谐发展。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重点是让学生自己活动和思索去获得知识。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多种器官参加学习,思维积极,感知丰富,乐学易懂。

7.三步式教学法

三步式教学法,为“自学、讨论、讲解”有机结合的教学法。以教学内容的一章或一个单元为一个独立的教学过程,地教学中采取“自学”“讨论”“讲解”三个环节。自学――学生自己阅读,依自学思考题,独立思考;讨论--学生互相讨论,依准备的关键问题,可分组或全班进行,强调各抒己见,争论有益;讲解--教师做总结性讲述:简述、总结、答疑,使问题更加明确。三步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深化理解知识,强化记忆效果;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8.学导式教学法

学导式教学法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教师的启发引导为主线,学生优化学力(能力、智力、动力)结构为主标,提高课堂教学效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为主旨的教学法。其中学是重点,导是关键,力是目标,效是目的。它继承了孟子的“自得”,叶圣陶的“以学生为本位”和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等教学思想,借鉴了近代国内外多种教学理论。它是针对传统教学法而言的,实施起来能使教师重视学生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能改变当前学生“跟着教师走”的状况,培养出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精神的人才。

9.直观教学法

借助实物、图片、模型、标本、动作、语言和电化教学设备等进行的教学法叫直观教学法,它符合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学习特点,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明确的概念。当前,教师在运用此法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让形象由静变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和记忆,增强直观效果。直观教学法的运用也要服务于教学目的,不能为直观而直观。

三、教学管理方面的探讨

1.改革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教学计划改革已成为共识,但如何改还没有一致的看法,学者们多在理论上探索,很少从学生的实际去分析。“以人为本”应成为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要以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学习需要为出发点,就是学习的兴趣。没有学习的兴趣就不可能终身学习,应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写进培养目标。文化课、专业理论课所占的比例不能一刀切,要有地区差异、专业差异,更不能为了所谓的教学质量检查与管理的统考而走“万人一书”的老路。在课程顺序安排上,要改革那种固定的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的僵化顺序,根据学生和专业的特点以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需要灵活安排,职业学校的课程顺序应以专业技能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文化课―专业理论课,这样交替混合的顺序安排,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好的。

2.改革教学常规管理

(1)强调教学计划和教案要有效地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列为教学计划检查、评价的内容。

(2)要精于运用鼓励的语言,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鼓励的语言可以使学生感到快慰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热情,学生尝到成功的甜头就会产生再尝的念头,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

(3)强调批改作业技巧。作业的评、批、改要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挖掘学生的优点。同时评语要做到恰当,不要过分夸张,对于作业错误过多的学生,教师必须“面批面改”,以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唤起学生对教师的崇敬和信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4)注意考试管理。要改革过去那种只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不考虑学生智力水平和知识技能的出题方法,出题过程要充分考虑学生对该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试题不宜过深或过浅,试题过深会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试题过浅会使学生产生自满情绪,同样降低学生学习兴趣。考试成绩应采用曲折来回策略,让学生的考试成绩时高时低,但高分的次数应占四分之三以上。

(5)要把课外兴趣小组纳入教学常规管理。把课外兴趣小组作为教学管理的基本职责和任务来抓,改革过去兴趣小组开展可有可无的观念,把课外兴趣小组作为班级授课制的必要补充,用以发展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小组活动不在于传授多少知识,不在于学生通过该小组活动掌握多少技术和技能,而在于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在活动中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学到技术,提高技能,而且得到情操的陶冶,促进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

(6)改革学习成绩评价方法。学习成绩的评价除了对学生学习知识技术技能掌握多少的度量之外,如果利用得好还能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如城建学校有的学科教师在开课初就把各个技能点和要求向学生公布,到考核的时候,学生第一次考不好,可以考第2次、第3次、第4次……直到学生自己满意为止。这样的考试,学生兴趣盎然,对训练操作技能的兴趣很浓。

兴趣教学法论文篇(8)

一、做好衔接工作,打消畏难情绪,培养兴趣

初中语文教学不是从零开始的,要注意与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衔接。在初一阶段,刚开始语文教学时,要了解小学语文教学的情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填平补齐,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语文教和学的方式方法。利用早自习,指导学生如何预习课文,如何抓住重点、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启发式教学,要注意涉及到的小学阶段所学的语文知识,既要完成教学往务,又要让学生听得懂,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从而不致产生厌学语文的情绪。在初一第一学期,完成两个单元的教学后,可以进行一次小测验,题目涉及一部分小学语文知识,试题应较简单全面,让学生明白语文同样可以得高分,使学生知道初中语文学习并不十分困难,从而打消畏难情绪,培养兴趣。

二、挖掘有趣材料,激活语文课堂,培养兴趣

根据新课标编写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材料,大部分课文情文并茂、生动有趣。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挖掘课文中有趣的材料,激活课堂,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故乡》一文中闰土说的捕鸟的方法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叙述的雪地捕鸟的方法相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演示这个捕鸟的方法:“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这段文字中的动词运用,把雪地捕鸟的一系列活动生动而有层次地表现出来,用词准确,语言精练。有条件的还可以到室外去实践这种捕鸟的方法,从而让学生产生兴趣。教学生写文章每句话要实实在在,没有可有可无的字句,表现系列动作,注意用词准确。这样有趣的事例能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多让学生质疑、讨论、交流,培养兴趣

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质疑、讨论、交流,在质疑、讨论和交流中产生兴趣。比如笔者教《故乡》一课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有学生问:“鲁迅没有在海边亲眼见过闰土刺猹,为什么能写出‘月下刺猹’这段文字呢?”这个问题提得很有价值,涉及到小说的虚构以及想象和联想手法。

又如笔者在教学《白杨礼赞》一文时,要求学生围绕下面的问题进行思考、讨论:①白杨树象征了什么?楠木象征了什么?②文末把“楠木”同“白杨树”对比起来写,其目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归纳小结:白杨树象征了北方农民,象征了抗日军民,象征了具有质朴精神、坚强意志的中华民族;楠木则象征了看不起民众的国民党反动派。把白杨树同楠木对比,意在把抗日军民同国民党对比:从外表上看,抗日军民衣着朴素,小米加步枪;国民党军装高档,武器精良;从本质上看抗日军民作战勇敢,节节胜利;国民党军不堪一击。得出结论:“楠木”好看不中用,“白杨树”贵在有精神、有品质。这样的课堂活动,既有趣,又有教育意义,更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加强了素质教育,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开展好语文课外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搞好课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加强素质教育,如开展演讲会、辩论会、诗歌朗诵会、读书报告会等。笔者教学《威尼斯商人》等戏剧课文时,在课内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课外让学生演课本剧,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在课外活动中,要让学生把课内所学的知识贯穿于活动中,使课内、课外教学相结合。要让学生明白,学好语文知识才能搞好课外活动,才能成为课外活动的优胜者。

五、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的语文知识在社会上得到运用,这样才能使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可以让学生参加会议作记录,帮别人写电报稿,写广告,写标语,到衔上、路边找标语、广告牌中的错别字,找其中用语不规范或有语病的地方,并说明这些都是没有学好语文而导致的,让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

兴趣教学法论文篇(9)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有一句名言:“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与学习兴趣密切相关的。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也明确地指出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尽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现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用幽默的语言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调动学习兴趣

语言是一门艺术,幽默生动的语言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论文格式。如果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不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只是照本宣科,结果只能使学生昏昏欲睡,收效甚微。事实证明,教师的幽默是赢得学生喜爱,信赖和敬佩的重要条件。许多教师感到化学的一些概念和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如果在教学中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与众不同的思维,做到“雅俗共享”,就能把抽象枯燥变为简单易懂,轻松活跃。如在讲核外电子排布的时候,针对“电子离核越近能量越低”,可向学生打比方说:“这好比你婴儿时,妈妈将你抱在怀里;学会走路的时候,妈妈将你牵在手上;你再大一点,妈妈则会说:‘走,到外面玩去’。”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和记住了“离核越近,能量越低;离核越远,能量越高”。

二、.利用化学实验和各种直观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对化学实验是否有兴趣,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化学知识的探索与追求。教师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的教学要求突出化学学科的特征,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因为,实验是化学的舞台,是学生学习化学的窗口,是化学学科的特征之一。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不少化学实验具有美的魅力,如氨气急剧溶于含有酚酞的水中会变成红色的喷泉;铝热剂的反应火星四射,犹如钢花四溅…… 这些神奇美妙的化学现象能唤起学生探索化学美的求知欲望,强化他们萌动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兴趣并能沿着有趣、乐趣向志趣的方向发展。论文格式。

三、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稳定学习兴趣

虽然化学实验生动有趣,但化学原理和计算却显得枯燥乏味。为了巩固化学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悦感,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的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用诸如探究实验法、质疑答疑法、对比论证法、边讲边试验法、听题判断法和化学游戏法等多种启发示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教师提出演示实验由个别学生到教台完成时,学生跃跃欲试,都想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形成一种“动”的气氛。在学生代表“登台表演”的同时,台下的学生进行评判和纠正错误,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和操作方法,这样由台上局部“动”,牵引台下整体“动”,形成一种活跃的课堂气氛,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这时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适时抓住时机,讲实验的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通过学生对实验的亲自参与和教师的讲解,加强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培养了学生在实验中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增强学习兴趣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便把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放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融化学原理和规律于工农业生产实际和社会生活的应用中,化学教学要挖掘教学内容与材料、能源、环保、生命、农业等科学的联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习化学对日常生活是有很大帮助的。论文格式。也使他们认识到,在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高度发展的今天,必须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才能更好的生活,从而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努力学习的动机。例如,实习期间讲授酸雨及其防治这一部分知识时,我通过视频资料展示了酸雨对水体、树木、建筑物等的破坏以及对人类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使同学们对酸雨的危害有了直观而深刻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希望通过学习化学知识,掌握防治酸雨途径的愿望,和成为一名环保专家的理想,也增强了他们对酸雨的形成原因以及如何防治酸雨这一部分知识的兴趣,使得接下来的课堂教学,进展非常顺利。

五、开展课外活动,发展学习兴趣

化学教学要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还应该重视兴趣广泛性的培养和兴趣持久性的协调。一方面利用化学知识与物理学、生物学、数学、美学等学科的密切联系,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兴趣的广泛性。还可通过对一些科学家事迹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正是由于兴趣广泛,博览群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才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科学难关,从而懂得兴趣广泛性的重要。另一方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教师可收集大量的趣味化学片断、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化学史、化学魔术、化学谜语、化学游戏、化学趣味实验等,通过讲座、表演、比赛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了搞好课外活动,首先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摸清他们最感兴趣和对一些知识的需求,以此选取活动内容,制订活动计划。

总之,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练习,充分利用实验电教手段,积极开展化学活动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知识的乐趣,从内心体会到学习的愉快。变“强制性”教学活动为“主动性参与”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改玲激发学习兴趣加强素质教育[J] . 太原教育学报, 2004年第5期

[2] 杨海林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5年第2期

[3]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 师雪琴,康力平.试论影响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因子[J] .化学教育,1995(10)

[5] 张国良,张丽明.兴趣在化学教育中的作用[J] .素质教育,2005(3)

兴趣教学法论文篇(10)

 

行政管理是政治性与社会性、理论性与应用性、综合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较强专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1]。然而,地方经济较为不发达甚至贫困的现状掣肘了当地高等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教育水平的提高、教学方法的改革、就业环境的优化,也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因此,笔者认为,如何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的激发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1.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前期工作

1.1了解学习群体的特征。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生源主要来自其所在地方,一部分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中关于行政管理的认识较为肤浅和落后,在填报志愿时甚至开学就读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清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学习目的是什么,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专业调剂或者家长填报志愿才就读该专业,本身对该专业就缺乏热情和兴趣,因此学生学习较为盲目,学习热情也不高。

1.2分析专业教育与就业。行政管理专业应该培养具备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方面知识,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而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学科理念落后,政治学倾向严重,管理学、经济学知识匮乏,教学方法机械、单一等多种问题,不能有效满足社会对行政管理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实际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大多是文秘、酒店服务、机关事务等其他专业的工作,供给和需求出现严重“错位”。地方高等教育有限的财政投入、相对滞后的教育改革、比较严峻的就业环境等客观因素也间接导致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兴趣无法有效提升。

2.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具体实施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成分, 它使学习活动变得积极教育论文,自觉,主动,愉快,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笔者尝试通过理清学生的学习目标、改革课堂教学等步骤来激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取得了一定成绩和进步,学生就会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感受愉悦的体验,从而促进学习兴趣的深化和丰富,产生新的学习需要。

2.1理清学习目标,点燃学习热情

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发生并发展起来的。需要的对象也就是兴趣的对象。学习的需要来自于对学习意义,目的的认识和认可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因此,要激发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该专业的性质、主要课程、培养方案,从而理清思路,确定学习目标,规划就业方向。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相对于中心发达城市的学生或重点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职业发展方向相对较窄,主要集中在公务员、研究生、公司职员、教师、自主创业等五个方面,因而要根据不同职业方向的特色,结合学生的性格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2改革教育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2.2.1教学观念。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好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他们创新的思维习惯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推动主导与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因此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它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通过对话式和启发式教学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要求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改变“以知识为本”或“以任务为本”的教学观念,树立、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

2.2.2教学方法。行政管理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因此要鼓励和大力提倡采取科学的、灵活多样的、新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专题研讨、经验交流、“双讲”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换位教学等等多种形式和方法,创造一个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的环境,使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教学中有所收益、有所体验、有所感悟,从而达到完善和提高自己的目的[2]。

2.2.3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能够创造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还能按超文本、超链接方式组织行政管理学科知识和行政管理教学信息,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有很大帮助教育论文,这是其他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因此要教师要重视教学手段的及时更新与优化组合,以更快的速率、更丰富的内容、更生动的教学手段,既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又提高其学习兴趣,实现行政管理的教学目标。

2.2.4教学内容。行政管理专业不仅理论性较强,而实践性相对更加重要。如果仅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实践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仅有感性认识而缺乏理性思考,总感觉好像都学过,又好像都不会,似是而非、似懂非懂,不能形成很深的印象,长久如此就可能逐渐丧失学习兴趣,非常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学 习[3]。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注重实践教学,一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时间和比例,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和环境;二要努力探索实践教学新形式,对教学中期的认识实习、教学后期的毕业实习等实习环节紧抓不放,探索出见习、参观、岗位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形式相结合的新路子;三要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如让学生深入到实际工作部门中去接触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了解实际工作部门的基本情况以及适应工作需要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如适度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教会学生用文献检索、网络检索、实践调查等方式收集材料,善于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等。

3.学习兴趣激发策略与成效

3.1学习兴趣激发策略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师要克服教学条件、教学环境局限性的掣肘,根据教学经验总结一些教学策略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1.1需要激趣策略。让学生理解行政管理专业为什么方兴未艾,明确行政管理专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等,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对该专业的需要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3.1.2立志生趣策略。教师不仅要激发学习兴趣,还要将学习兴趣与崇高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即志向)结合,引导学生的专业学习跨越有趣、乐趣到志趣阶段,以志向来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3.1.3内容激趣策略。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欲望。因此,教师要将枯燥的知识以新颖的形式表述出来,如图文并茂的内容结合风趣幽默的语言,不仅能将课堂气氛调动起来,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1.4变化激趣策略。教学的每一项活动的开展、方法的使用都会给学生造成某种刺激。单调乏味的学习会使学生反应消极,学习兴趣逐步淡化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因此,教学应注意刺激变化,经常给学生新鲜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语音、语调和表情的变化、课堂组织形式、内容、问答方式、作业形式的变化等。

3.1.5活动激趣策略。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论文,组织或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能激发兴趣。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师可以组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专题讨论、辩论、想象、抢答等课堂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采风、见习、参观等课外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3.1.6成功激趣策略。大量的事实证明:学习的成效与兴趣是成正比的。张正东教授认为,稳定的兴趣来自'学有所得。当学生在不感兴趣的学科上获得成功的体验时,就会孕育兴趣。因此,行政管理专业教师要帮助学生各自制定一个恰如其分的目标,既是可以达到但又要有挑战性,既有近期的,也有远期的。当学生达到了目标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对一时未达到目标的同学,要帮助分析原因,指导正确归因。

3.2学习兴趣激发的成效

经过多年的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在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目标、改革教育教学的尝试后,笔者对所在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多次随机访谈。访谈学生普遍都认为,老师们帮助学生理清学习目的、规划职业发展方向对提高学习主动性比较有效,使学生们尽快摆脱高考后学习目的比较盲目、学习状态比较放松的局面,尽早进入新的学习战斗中;而教育教学方面的改革提高了学生在语言表达、实践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兴趣都有显著提高。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采取的学习兴趣激发措施和策略是卓有成效的,这对进一步探索行政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4.结语

站在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的角度,我们一方面是面对行政管理专门人才较欠缺且总体素质偏低的现状,另一方面则是专业教学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已经落后于时展的需要,因此地方本科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教育要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发,从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经验与方法中探索属于自己学科特色的教育教学路径。

[参考文献]

[1]李红霞.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的路径选择[J]. 职教论坛,2010,1.

[2]卢文刚.公共行政管理教学方法的改进与优化[J]. 中国行政管理, 2005,2.

兴趣教学法论文篇(11)

我国古代教育家们早就注意到兴趣对于学习者的重要性,“学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理论认为,兴趣就是记忆,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地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在兴趣是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教育专家们长期探讨的内容。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中学英语教学的趣味性。

一、运用启发式,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笔者从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新生第一节,第一周乃至第一学期的英语课是培养和巩固学生学习英语兴趣和热情最为关键的时刻(期)。新生对英语学习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对英语教学是很有用的。心理学研究表明,直接兴趣感性强,易满足而难维持,间接兴趣理智性强,靠坚定的意志可维持很长时间。在中学英语教学的初期,教师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培养并巩固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进一步激发他们把学习英语的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转化。

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个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浅显易懂的英语进行启发式教学,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说,新生在上第一节英语课时,都有极高的热情,教师让学生都用英语作自我介绍,通过自我介绍,学生就有可能在心中建立起某种信心,这种自信心是学生的兴趣与热情能够保持的基础和前提。之后,教师就应有意识地引出新词汇、句型和表达法。就启发式而言,我们可以采用5W启示法。即用who,what,when,where,how等词提问来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兴趣,如:“Do you like to study English? And Why?”“How doyou study English?”等等。新生们对这些与他们有关系的问题往往很感兴趣,也有能力用英语多少讲些自己的学习方法。在自我介绍,问答,讨论之后,教师就可渐渐将本课的内容慢慢引入。在引入课文的过程中,开始力求用词简单,对难的观点以及内容要将其简单化,以学生所熟悉的词汇句型为主,同时含有新的词汇和句型。教师要能用浅显常用的词去解释新词,将关键的词语按其在文中的先后写在黑板上。比如告诉学生:课前要preview;中学英语注重basic knowledge;阅读中要掌握好speed;本文主要谈中学英语学习technique;在中学英语中要①Plan your time carefully;② Make good use of your time; ③Study regularly; ④Develop good habit about tests ……(横线上的内容写在黑板上)。这种新旧知识相结合,新旧方法相结合,边讲边问不知不觉引入课文的方法能启发学生,激发其兴趣。

二、教学以学生为主,加强学生语言实践

影响外语教学的诸多因素中,学生是主要因素。因此,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去设计展开。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组织学生积极投入交际实践。教师讲授是传授知识的最基本形式之一,“讲”只能解决“懂”的问题,“练”是解决“会”的问题。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最有可能激发学习动机和维持良好学习动机的教学方法之一就是积极使学生参与活动,引起成就感。过去,我们关心的是“怎样教”,现在关心的应是“怎样学”。近年来,国内外盛行的功能交际法,就是培养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作为理论基础的出发点,把语言交际的能力提升到首位。而语言交际在外语教学上的具体表现就是语言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际。这种交流活动就是鲜明的语言实践性。教师在英语课堂教育中必须坚持精讲多练,以练为主的原则。我们不应以多给知识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而要把语言技能训练放在突出的地位。教师应设法创造情景,提供更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这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学生说英语的习惯,比如:运用教室的人、物、直观教具(如图片、挂图、简笔画和实物等)设置情景,进行情景演示,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将教室变成商场、书店、医院等不同场景。以学习问路交际用语为例,教师可把交通路线和目的地画在黑板上,让几个学生分别扮演警察、路人和迷路者,展开对话问答;以学习职业为例,教师自己做不同职业的典型动作或图片,为学生创设职业交际用语的情景,让学生找到实际使用英语会话的机会。这样,外语学习本身便成了一种证实自己能力的精神运动,成了一个推动学生后续学习的有效诱因。

三、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人们早就认识到,教无定法。教学方法要以时间、地点、对象、内容的不同而变化。重要的是生动的课堂气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加拿大教育学专家Windy女士曾经讲到,每节课都应该首先给学生创造一种气氛(Creating a set for each class)。“set”,就是一种教学手段所要形成的某种学习气氛,如讨论、讲解、分析、问答、参与、自学等。Creating a set的目的就是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直接的学习动机。根据大脑机能定位原理,大脑皮质之所以能够较长时间高效率工作,正是因为大脑活动区与休息区经常地轮换的缘故。多种活动及时地互相转换,才能使皮质这个区域轮流休息,这一特性就是合理安排各种课堂学习活动,变化教学方式的神经心理学理论基础。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应把教材中的幽默风趣的内容挖掘出来,用有趣的内容去吸引学生,以增强学习兴趣并提高教学效果。此外,教师可根据不同的体裁采用不同的讲授方法,充分利用教学材料自身的思想性和趣味性去吸引学生。

苏联教育学家罗寥夫说:“有趣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获取知识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这就是教学的潜力所在”,“轻松的尤其是令人发笑的东西使无意识记忆效率提高70%”。为了增强课堂的新鲜感和吸引力,对于比较简单的鉴赏性读物,可以要求学生不预习课文。这样作,也是有意识制造一点信息差(information gap),学生当堂阅读,欣赏,做Comprehension,教师只讲个别语言点,讲主题思想,引导学生去阅读、理解、欣赏,讨论文章主题思想。

四、热爱教学,热爱学生

教师是启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主导者。首先,教师要热爱英语教学工作,对工作满腔热情。教师要对学生有爱心,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熟谙他们的性格、家庭、学习状况等。我们知道,师生之间只有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学生往往才对他所教的课程采取合作态度,兴趣也就强一些。

本文从四个方面讨论了中学英语教学的趣味性。兴趣是能力形成的前提,是人才成长的起点。激发、培养并维护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对于中学英语教学至关重要。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兴趣规律以丰富英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