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写作既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学术真理的探索,欢迎阅读由发表云整理的11篇中学生教育基础范文,希望它们能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启发。
“发现学习”是美国认知心理学派和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布鲁纳所提倡的。他认为教师应该提供给学生相应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教材的知识结构,并由此出发,进一步自主探索学科的深度和广度,养成发现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新课改中我们一直都很提倡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发现式学习,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才是最能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是最有意义的。认为发现学习就是解放学生的天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实现学习效率的最优化,同时批判接受学习和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陈旧发霉的思想,毫无可取之处。但是“,发现学习”也相应的有其自身的不足点,就它的学习过程来说,它要求学习者自身要具备良好的自我探究能力和对一定基础知识的储备,同时,它也并不具备让所有的学科或是学习阶段都能适用的条件。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知识的真正获取似乎并不应该简单的以何种学习模式作为条件,发现学习确是能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我们又怎能说教师讲授式的学习抑或接受式的学习不够传达给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和培养他们应有的技能呢?接受学习不等同于机械学习,所谓的机械性学习是说在学习过程当中并不进行自我的一种思考,而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此种学习既没有激发学习者对于知识的一种求知欲,也没有提升智力水平,与此同时,发现学习也不会绝对等同于有意义学习。在实际的学习过程当中或是不同的知识类型下,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都有各自适合运用的情况。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中小学阶段不可能任何知识都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个时候孩子相对来说,自主管理能力比较差,自我理解能力也没有达到学习某些知识的要求,单纯地依靠学生自己去探究和掌握知识显然是不实际的,在此情况下他们所学到的知识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和片段化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老师的讲授和学生的探究应该双管齐下,互相配合,我们应该根据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课程的类型等的不同来具体规划学习的方式,而不是应该“一刀切”地认为发现学习或是接受学习抑或是某一种固定的学习方式就是最好的,就是提高学习效率和培养学习兴趣的最适合、最唯一之选。
二、学习方式的转变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1.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人们经常把传统和落后结合起来,认为传统的必定就是落后的,就是应该摒弃的。其实任何教育的发展都不能也不可以抛开传统、拒绝传统,抛开传统的教育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的现代教育也正是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才发展和变革起来的,就像杨启亮先生在他的《困惑与抉择》书中所说的:“教学实践几乎从来也没有像教学理论所描述的那么乐观过,传统的伟大通常都会像一种无形的约束,以各种形态传承延续,既顽强地保持着某种‘特色’,也同样顽强地保持着某种‘痼疾’。”每个民族的传统都有值得继承和发扬的一面,也有需要改革的一面,就拿学习方式来讲,我们祖先在两千多年前就有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诵读法,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悟自得。教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继承性,教育内容、方法、组织形式等都有相对稳定性,即使这些方面都发生了变革,我们也不应该对传统的完全否定和彻底摒弃,而是应该持一种批判的继承和更高层次的综合等方式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传统与革新的融合也才能够体现出我们民族特有的或应有的教育特色。
2.教育体制的制约
如果就单教育问题谈教育问题,就像盲人摸象,如果就单改变学习方式来医治教育问题,就如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改变教学方式似乎可以改变教学的很多东西,也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提倡,但是其关键作用的评价体系———升学考试如不作根本的改变,哪怕平时的“发展性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喊得再响亮,一遇到中考或高考,教学也都不敢自主了,学习也都不敢靠学生的发现了,都要紧紧围绕考试这一个唯一的目标行事,无论平时的评价如何重过程,如何重视学生的民主参与,中考或高考的一张试卷照样可以堂而皇之地约束学生的自主。升学考试作为一种选拔性的考试,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的就业和生存问题,教育的现实印证了教育是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传统习惯等有密切、复杂的关系的,无论是教育还是其他意识形态,都是在继承本民族传统中发展的。教育在大多数人的眼中还是功利化的,学习就是为了谋得生存,其次才是自我提升及至精神层面的满足。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2.059
Abstract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reflect?students’ subjectivity in elementary education reform, which is natural result after changing traditional education, also is essence of new course reform. Students’ subjectivity in curriculum contents mostly concerns students’ life, also shows characters of expansiveness and research. To ensure students’ subjectivity, we must change traditional opinion on knowledge, break the rigescent knowledge system, and expand space and time by walking out from the limited classroom. We also need to give more speaking right to the students to show the fairness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s.
Keywords elementary education; course contents; student; subjectivity
1 课程内容中学生主体性体现的意义
追溯中外教育史,“钟摆”现象似乎是热心教育改革的教育家们不可规避的事实。学生作为人的影子在教育史上时隐时现,看不见学生的教育注定是失败的。时下,我们的社会、教育部门等都在呼唤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改革中学生主体性体现是课改的实质和关键。
2 告别传统教育的必然
传统教育是看不见人的教育,我国自建国后,很长一段时期都在强调“双基”, 希望通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完成人才的培养。在课程内容中体现更多的是知识点的序列,很多教育人都相信只要讲解到位,线索明晰的知识结构是可以被学生理解和掌握的,背诵、默写、复制到卷子上都不成问题。
无学生的课程内容造成了无人的教育,无人的教育致使“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成为一句空谈。警醒于人才培养的缺失,反思传统教育的弊端,只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把学生看作人,看作正在发展中的人,看作具有特殊性的人,我们的教育才会充满温情,以数字和符号演绎的知识点才具有意义。走出传统教育的阴霾,彰显学生的主体性,教育是个大写的“人”才能站得住脚。
3 新课改的根本体现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正是基于教育中无人的现象而展开的,课程作为教育的手段,课程内容作为课程的核心,在其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是改革的重点,课程的意义在于学生,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和指向,课程内容中学生主体性的体现也会促进课程以人为本的走向。
课程内容中学生的主体性是新课改以人为本精神的根本体现,影响课程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自始至终显现。在课程编制环节,我们倡导集体审议,其中有别于传统教育的是学生也以编制者的身份建言献策,但大多时候,学生和其他编制者的互动是非面对面的,是借助课程内容完成的;在新的课程目标的设计中,新课改主张三维课程目标,而这需借助课程内容实现,没有满足学生兴趣需要的,没有学生参与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设计的如何完美都将落空;课程实施是课程内容的实际展开,新课改倡导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观,打破n程、教师、学生线性的关系,改为两两交叉互动的关系,如果要保证创生取向的课程实施成功,必须在课程内容中给予学生一席之地,否则学生发出的声音是失去依托的,也是毫无意义的;课程评价是判断课程内容实际效果的手段,课程评价在逐渐地走向形成性和发展性评价之路,这也是与课程内容中学生主体性的体现相一致的,只有课程内容中有了学生,课程评价的对象和主体才可见学生。
4 课程内容中学生主体性体现的主要特征
4.1 课程内容的生活化
课程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不要单纯追求学科的逻辑顺序,而是强调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容。基础教育是为国民素质打基础的,只有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体现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生命世界的结合,才能发挥基础教育课程内容在人的发展中基石的作用。艰深、晦涩的知识点形成的知识结构是外在于学生的,我们不能寄予用花样繁多的教学方法完成学科结构的内化,这无疑是用糖衣裹着炮弹的做法。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彼此关注促进了学生的真正成长,课程内容也因此找到了存在的意义。总之,在学生的个人成长中,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也只有符合学生心理特点、满足其最近发展区需要的知识结构才有价值。
4.2 课程内容的拓展性
课程内容的形成在从形式到实质地对学生发生作用时,学生的知识意义的个人建构是关键。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何知识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学生在完成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强调赋予知识以个人意义外,还要整合错综复杂的知识结构,以便于学生习得知识的网状结构,既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的提高,走出狭隘的线性知识体系,强调学生基础性知识的学习和其他学科建立联系。
目前的问题是大多数的教师仍纠缠在原学科知识的讲授,帮助学生理清章节点的顺序,掌握学科知识结构的前后贯通。所以,我们在化学课上听到的只是化学术语,在物理课上听到的只是物理语言,在数学课上听到的就只是数学声音,等等。学生的学习之路是越走越窄,在追求满足单一学科兴趣的同时,令学生费解的问题越来越多,可有价值的问题却少得可怜。
4.3 课程内容的研究性
课程内容并不是静态的、符号性的,课程内容的动态性和生成性在于它的研究性特点。课程内容具有预设性的一部分应给学生留有研究的空间,适当引入前沿性的知识,学生通过对前沿性知识的研究,有助于学生形成个人研究问题的观点、态度和方法,谋求在更高层次上获得知识结构和经验积累,这就要求课程内容的设计者及时更新内容,把握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信息,最大限度地减弱课程育人的滞后性,使今天的课程更好地体现超前性。课程内容中非预设的一部分是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共同体――教师和学生在充分的互动中,学生的知识经验被调动起来,通过质疑和阐述个人观点,学生的研究意识、习惯、能力也发展起来了。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真正的课程是研究性的课程,当学生以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课程内容面前时,课程对学生的个人意义及课程内容中学生的主体性也就淋漓尽致地彰显出来了。一直以来,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倡导交给学生确定性的知识,在高等教育阶段再教给学生问题,可我们目前面临的尴尬是基础教育的学生“没有问题”,高等教育的学生也是“没有问题”,长期的无问题式教育,致使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提不出问题,习惯了默认,也习惯了沉默。高等教育的问题要在基础教育中解决,课程内容的研究性特点是这一问题解决的关键。
5 课程内容中学生主体性体现的策略
5.1 改变传统的知识观,打破僵化的知识体系
课程内容等同于知识、等同于知识的载体形式――教材的时代正在成为过去。本体的知识观是从知识的产生过程来讨论知识的,它是就知识论知识的;而主体论的知识观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知识的,钟启泉在2007年出版的《课程论》中这样界定知识:“知识是激起学生终身发展的愿望并要求学生以多种方式学习并获得人生意义的有效信息”。课程内容的形成如果走本体论知识的路线,呈现在学习者面前的就是线性的、严密的、逻辑性强的僵化的知识体系,这就像枷锁一样束缚了人的发展。当然我们不能抹杀了课程内容设计者在进行内容设计时也会从三个来源进行权衡,其一就是学习者的兴趣和需要,可较之社会和学科发展的需要,人的发展在预设的前提下就显得那么微弱,而且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在课程内容的三个影响因素中也是最难把握的。
只有观念先行一步,改变本体论的知识观,确立主体论的知识观,课程内容在选择和组织时打破僵化的知识体系,知识的逻辑顺序永远服从于学生的心理顺序,课程内容中学生的主体性才会显现。同时,主体论的知识观也是动态的知识观,师生面对的课程内容均是不确定的、境遇的、文化的,等等。师生也是课程内容的设计者,解构、重构知识体系和完善课程内容是师生行使设计者的权责所在,也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都会得以提高。
5.2 走出封闭的课堂空间,延伸有限的课堂时间
传统的学校教育主要是借助课堂完成的,“老三中心”之一的课堂作为教学主阵地是传统教育的主要特征,教育者曾理想地期望有限的课堂时间和空间能取得教学效果的最大化,但是狭小的课堂注定演绎不了成功的教育之歌。传统的预习和复习环节虽然走出了课堂,但并没有做出有效的延伸。教师在预习和复习指导时也是简单布置学生去看看课文,牢记段落大意,或是给出几个问题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答案,等等。这恰恰从反面夸大了预设的课程内容的作用,弱化了学生在课程内容面前的主体性。真正让学生去做的不应单纯是从文外获得问题,文中找到答案,而主要是文中发现问题,问外探讨答案,甚至是没有定论的,这才是预习和复习要做的事。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相关知识经验,帮助学生养成在课前做一些问题卡片等的习惯,课后查找资料,再进一步补充、验证。有限的课堂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学到的也是有限的课程内容,无限的课堂时间和空间将把学生带到无限的知识殿堂中去。
5.3 交给学生更多的话语权,体现师生平等
新课改除了强调学生做得多之外,学生还要说得多,说得有条理,在说的过程中透出智慧,提高思维的技能,让学生正确、流畅地表达自己,同样是学生作为课程内容主体性的重要体现。学生的经验是课程内容之一,经验的历程和表达就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课程内容没有给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也不提倡学生说得太多,对学生的经验并不予以关注,而经验体系是课程内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经验进行关注就必须赋予学生更多的话语权。
培养中学生信息处理能力是革命老区发展的需要 2012年,达州市基础教育普通高中在校学生102 394人,初中在校学生253 309人,中等职业教育职业高中在校学生71 052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24 845人。2013年达州市高考报名人数37 393人,本科上线人数9261人,占高考报名人数的24.8%,专科上线17 770人,占高考报名人数的47.5%。从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中学毕业后即要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或劳动。面对此种情况,中学需抓好中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育,把握发展机遇,以利于终身学习和成长,进而促进家乡建设和发展。
培养中学生信息处理能力是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的需要 如今,信息、能源、物质并列成为社会发展的三大要素。学校图书馆要给同学们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实践操作的条件。如学校图书馆可以发挥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的功能优势,采取全开放形式让学生观看有关科学技术成果的电影和录像,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提高他们对新的情报资料的观察力、注意力,判断力,从而提高他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开放式就是尽可能由学生自己去操作和实践。
培养信息处理能力是革命老区中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不能只接受老师教授的课本上的或课堂内的知识,还要学会自学,学会自主获取其他知识的方法,要学会向知识的领域求知,变“不知”为“知之”,变“知之不多”为“知之甚多”。每个人在学校学习阶段都不可能掌握他一生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人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具备信息处理能力,也就是自主学习的能力。
革命老区中学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制约,学校图书馆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图书馆及其资源大都尚未得到有效的利用。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给中学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图书馆应发挥自身的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向师生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2011年的工作要点的第五项工作重点是改善中小学技术装备条件,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此,教育部在2011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为农村中小学校配备教学仪器设备、图书,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在这个改造计划项目中,达州市享受中央财政9549万元的专项图书配备资金,现已落实到每所农村中小学校。让农村中小学校的每位学生都可以充分的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发挥好图书信息的作用,给我们革命老区的农村中小学校图书馆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即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如何培养中学生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处理信息的能力。
2 研究的设计
课题界定 信息:本课题中的信息仅指与中学图书馆有关或有助于中学生学习的新闻、知识、消息、报道、数据、材料、声音、图像和文字等。搜集信息:是指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和书籍等途径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处理信息:是指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截取、摘录、补充等简要处理和加工。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指学生具备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主动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和书籍等途径及时快速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并进行简要处理和加工的能力。
课题组拟定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革命老区中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培育研究——以四川省达州市为视角》课题,目标是要通过图书馆管理人员及学科教师的探索和研究,鼓励、引导、训练和培养中学生能够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主动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和书籍等途径,及时快速地获取所需要的新闻、知识、消息、报道、数据、材料、声音、图像和文字等信息,并进行截取、摘录、补充等简要处理和加工。从小养成对各种信息资源的关注和有效利用的习惯。对图书馆管理人员和学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有相应促进,对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为其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积极作用。
研究目标
总目标:革命老区的中学生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得到培育和提高。
具体目标:转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观念,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提高优质的服务水平;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习惯,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具备主动而准确地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形成一套完整的指导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并能将此方法进行推广运用;中学开设阅读指导课并纳入教学计划、有条件的学校要开设电子阅览指导课、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电子阅读系统。
研究内容 中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信息处理能力培育对中学生发展对学校素质教育深化的作用和意见;当前中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培育的现状、困境与成因;提升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育策略。
研究对象及方法
研究对象:本课题以达州市中学生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广泛查阅与本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教育部实施新课程的相关政策法规,借鉴国内外图书馆管理的先进经验,以此提高研究者的理论水平,并利用文献指导课题研究。问卷调查法,即以调查和问卷的形式充分了解达州市中学生在搜集处理信息方面已掌握的方法和存在的问题,找准研究的重点,向教师、学生和家长采集对搜集处理信息的认识、意见和建议。
3 研究的过程
课题研究准备阶段 2011年4月至2011年10月,完成课题的申报立项工作。调查全市中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培育的现状、困境与成因,形成调研报告。
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2011年11月至2011年12月,召开课题开题报告会,聘请专家对参与研究人员进行辅导,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阶段 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汇集材料,整理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成果分析报告,申请结题,举办研究成果展览。
4 研究的成果
填补了革命老区中学图书馆图情课教育的空白 一是编写了《达州市中学图书馆入馆导航手册》;二是编写了《走进图书馆》。
提出了指导革命老区中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1)创设信息情景,激发中学生搜集信息的兴趣。中学图书馆在广泛采集国内外相关图书资料的同时应注重紧密联系中学生生活,创设信息情境,营造浓厚的信息氛围,让中学生感受到信息的重要性,以培养中学生关注信息的意识,激发中学生搜集信息的兴趣。课题组选择不同层次的学校,利用图书馆现有的资源,从中学生的兴趣出发,让学生搜集、处理信息。例如,宣汉中学是全国示范性高中,学校建有电子阅览室和数字化图书馆,图书馆工作人员充分利用这个优质的课程资源,在七年级新生入学的第一周就安排时间对他们进行入馆知识宣传,带领同学们参观学校图书馆楼,展示电子阅览室、数字化图书馆、藏书室。从直观的角度告诉同学们中学生活离不开图书馆,学习离不开图书馆。告诉同学们通过纸质图书、期刊、杂志、网络和视频资料等都可以搜集查阅信息资料。通俗地讲,就是面对不懂的东西,要知道去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找答案,丰富自己的知识,从小养成信息意识。对于高中学生来讲,他们所关注的信息大部分是高考信息和军事新闻等,学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就要在这些方面给他们提供相应的信息资料,激发他们搜集信息的兴趣。
2)关注生活,探索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和途径。生活是知识的源泉。现在的中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他们也百般呵护,养成他们很少关心家庭的事情。学校图书馆管理人员要鼓励学生去感受生活,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教会他们信息处理的方法和途径。搜集信息的途径很多,一般采用看电视节目,听广播,阅读传统的书籍、报刊,利用电脑上网查阅,利用数字图书馆,利用电子阅览室,实地采集等方式。搜集信息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面对浩如烟海、杂乱繁复的信息,要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取真,进行识别,并做出正确选择,这才是我们收集处理信息的真正目的。信息处理常用的方法是熟练运用工具书,文献检索和互联网信息检索。
3)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培养中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中学图书馆工作要结合新课改,配合学科教师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开展图书情报教育课、图书和图书馆知识介绍、工具书使用方法、图书的选择和读书方法以及读书卫生知识等方面的指导。学校应开设阅读指导课并纳入教学计划,开设电子阅览指导课,指导学生正确运用电子阅读系统。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调查、观察、实验等多种途径获取资料和信息,并需要学会利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学会运用获得的信息描述或说明问题,并做出恰当的解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相应会得到锻炼和提高。在不断收集资料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提高分析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提出了革命老区中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策略
1)教育装备部门牵头,成立图书信息资源建设中心。达州市教育装备部门要以“四川省中小学数字化云平台建设”为契机,设立“达州市中学图书信息资源建设中心”,统筹规划图书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由中心和各学校图书采编人员组成采编协调中心,合理配置资源,避免重复购置,同时对图书管理人员进行采购分类和编目指导,负责学校图书馆的检查督导和业务培训。
2)统一规划,责任明确,加快图书信息资源共享建设。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和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的推进,中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其中资源共享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图书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应采取的途径:一要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由教育装备部门负责对学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进行分工,达成资源共享的协议;二要制订中学图书馆与高等院校以及公共图书馆馆际互借协议;三要利用网络,建立虚拟馆藏,搜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
3)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中学图书馆管理人才队伍。图书馆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质量。图书馆的一切工作都是由图书馆工作人员来完成,工作人员是形成工作能力的保证与主体,是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因素。
要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中学图书馆管理人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更新服务观念。学校图书馆服务观念正在从以往强调服务数量(借阅率)向提高服务质量转变,从图书资料的管理向信息资源的管理转变,同时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二要更新知识结构,当好信息导航员。图书馆工作人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熟悉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不仅应具有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要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懂得信息技术分类方法,熟悉信息系统的使用,当好信息咨询导航员。
三要建立业务培训的长效机制。要采取多种多样的培训形式,由市教育装备部门负责安排,要定期选派图书馆工作人员到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进修,学习和吸收先进的图书管理技术和方法,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
四要实地参观先进图书馆管理科研成果。由市教育装备部门组织实地参观图书馆先进管理科研成果。采取这种培训方式的特点是直观、易学、操作性强,可以及时与先进科研成果单位的管理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学习,培训效果好。
信息处理能力培育对中学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有利于培养中学生自立自强、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近几年,课题组的同志在学校的支持配合下,积极开展中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育研究,要求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不低头,不丧气,而是利用电脑、网络、书刊等工具查找、收集、整理信息,自己想办法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让同学们在收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过程中积极地去发现和思考,结果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段经历,这个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研究表明,中学生的自立自强、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切实得到提升,为中学生进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有利于培养中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当同学们第一次面对网络,面对网络上五花八门的信息,如何处理?面对书本上有争议的观点如何处理?是被动的接受,还是自己查找资料来佐证。面对虚假的信息如何辨别等问题的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自己去查找资料解答。
总之,中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以应对未来生活中的磨砺,能够真正肩负起振兴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
5 得出的结论
通过3年的研究,得出结论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背景下革命老区中学生信息处理能力得到提高,为终身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
在初中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要想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主动去学习,在课堂上表现出活跃的气氛,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是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确实可以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在过去的教学中,初中英语教师大多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太过于死板,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学生常常是被动接受,缺少一种主动探索的精神。所以说,只有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激发学生的学生主动性,才是解决英语成绩难突破这道难题的关键所在。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做,才可以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能力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呢?接下来笔者将在文中详细进行阐述。
二、既是良师又是益友
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叛逆心理很强。如何做好这个时期的学生的心理辅导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了解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才能够做好和他们的沟通工作。这也是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不可忽视的步骤。在很多的初中课堂上,我们不难看到,有很多教师在众多的学生面前批评和教育那些不听话的学生,其中英语课堂居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初中英语课堂上要求学生掌握的东西不但数量要多于其他学科,在理解上也难于其他的学科。同时,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教师只会批评他们,可能会使他们产生厌学的心理。这将直接影响一个学生英语成绩的好坏。所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到既是良师又是益友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必须要对每一个学生都一视同仁,不能区别对待。初中时期的学生往往是以个人的好恶来判断事情的,如果学生喜欢他们的英语教师,这样是非常有利于初中英语教学的。
三、乐在其中的初中英语课堂
新课改以后的初中英语不管是在教材上,还是教学方式方法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情境课堂的创立为初中英语的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对初中的英语课堂进行创新设计,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下面我们仅以各例子来说明创新课堂对于激发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一)游戏教学方式
在初中英语的学习当中,大量的单词往往令学生很是头疼。不好记、记不住是学生反映最多的问题。但是如果我们将这些难以理解和消化的单词,以游戏的方式出现,就可以让学生一下就记住。比如,apple,orange,book这几个单词。教师可以将这几个单词做成卡片的形式,再配以图形,然后让学生来根据图画记单词,再让学生分别来说出这几个单词的词性和用法。做得好的学生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励。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完全被激发出来了,让学生争相发言,同时,他们也会记住单词,而且记忆深刻。
(二)创立情境教学的模式
在初中的英语教学当中,英语对话是英语教学当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课文当中的对话部分来设计一个合理的情境模式,让学生身临其境,这不但可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情境模式的训练增加学习的情趣,激发学生的学生能力。例如,“Please close the door.”“What is doing?”“he is closing the door.”这几句简单的对话当中,教师完全可以创立一个情境,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然后再将语法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什么是完成时,完成时该如何使用了。
四、功夫在课内,应用在课外
课堂上的学习是学生积累知识的重要时间。但是我们也不可以忽略了学生在课外的时间。这对于初中学生学习英语能力的培养是尤为重要的。所以做一些有利于初中英语学习的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英语能力,开拓学生的英语学习的视野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是课外的时间,所以少了课堂上的严谨氛围,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这段时间,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来安排自己的英语训练方式。例如,“英语角”的设立就非常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英语口语的能力。还可以设立英语竞赛和英语相关的晚会、游戏、情境剧等。只要是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活动都是可以拿来开展的。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进行查缺补漏。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一个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索知识海洋的信心。所以,一名好的英语教师应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出来,然后再加以良好的引导。初中英语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今后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这个时期的兴趣建立将会对学生以后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更好地挖掘初中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薛冬梅.浅析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J].城市建设理论
从当前的初中三生教育的开展来看,有走形式化的趋向,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简单,甚至还是“照本宣科”,没有让学生真正理解“生存、生命、生活”的真正含义,从而削弱了三生教育的作用。而结合初中学生的发展来看,他们的学习以兴趣为支持、好活动、喜欢表现,因此,在三生教育课堂中,教师就要立足学生的兴趣,通过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实践来引导学生去理解、体会、实践,从而促进初中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
从当前的三生教育课堂教学实践调查来看,更多教师还是延续了“照本宣科”的模式进行,甚至有的教学“只取一点”而后“无线延伸”,虽然课堂上学生看似生动活泼,而却没有真正将“生命、生存、生活”的内涵渗透其中。“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则让学生兴趣了无,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不高,三生教育课堂价值不高。应该说,三生教育课不是“说教课”,而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来引导学生对生命、生存、生活进行理解,并提高其认知能力的课程,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材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践,以丰富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三生教育课堂中,导入的方法多样,可充分利用多媒体的视频、图片等功能来导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生命的蜕变”的教学中,通过视频展示两个初中生面对青春期生理变化的迷茫而引出话题,以教材中的“我们了解自己的变化吗?”为话题来讨论,让学生有话可说。再如在“生命的宝贵”的教学中,教材中的案例虽然很有吸引力,但如果教师单纯的用语言文字来描述,效果不佳。借助多媒体的Flas,教师边演示画面并辅以文字介绍,学生兴趣倍增,再引如问题讨论,学生也会更积极。其次,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讨论、辩论或话题、表演等形式来导入新课。如“应对意外灾难”的教学中,教师结合“防震演练”和“防火演练”,先做演练,然后过渡到教材中的案例探究中,学生兴趣盎然。又如“保护生存环境”的教学中,教师以“实验”(让学生捂住口鼻直到感觉呼吸困难为止)来导入,让学生切身体会氧气的重要性,再引入环境保护的话题中,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活动展开,引导参与
三生教育课是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的,甚至可以说,三生教育课就是生活的课堂。而在教学中发现,一些教师错误地理解了三生教育的作用,将三生教育上成“政治课”,课堂中不是对学生“说教”,就是说一些大道理,教师倒是讲得通透了,而学生却听的迷糊。其实,在三生教育课堂教学中,立足学生生活,以活动形式来展示课堂教学是较为有效的。
以“防范暴力侵害”的教学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强盗”、“学生”、“警察”等,课堂中先让以视频资料来展示教材中的案例,然后以学生生活中看到的、遇到的“暴力”实践为故事背景,引导学生进行“现场模拟表演”,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一些学生遭遇“受保护费”的现象,然后一些学生装扮为警察,最后对“强盗”进行逮捕、宣判等。学生不仅在活动中学到了自我保护的一些方法,还对法律常识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当然,课堂中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来对学生实施三生教育也是不错的方法。如在“直面挫折”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选择自己战胜挫折的例子为故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获。
三、课后实践,培养技能
三生教育追求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会知识,更注重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而能在生活中去践行三生教育的理念,从而引导学生珍视生命、学会生存,更好地生活。因此,在三生教育课堂教学后,教师就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来引导学生在课后实践中去体会和感悟,让知识成为一种技能。
如“生命的价值”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体会生命的价值较为困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生命的价值”、“尊重生命”、“让生命更精彩”的板块学习后,以“问问父母他们为什么而活着?”为任务一,以“收集古今中外名人事迹”为任务二而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最后以“我为什么而活着,活着是为了什么”为话题引导学生写个小论文,让学生从生活去感悟,然后由他人而想到自身,在体会中感悟,感悟中去实践,真正让三生教育融入到生活中。再如在“呵护身体健康”的教学后,教师可以“食谱大全”为任务,让学生在对自家生活安排的调查后,为自己配出一个合理的食谱,以比一比的活动来进行,学生兴趣浓,参与高,效果较好。当然,在初中阶段中,活动教学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教师还要从实际出来来进行设计。
总之,在初中阶段中开展三生教育对学生的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教学“讲授式”的模式,借助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谈论、辩论、探究等多种活动来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在实践中让学生将知识变为一种技能,促进初中学生的健康发展。
其目的在于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对于我国教师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室”观念。在英语口语课堂上,教室可以是“表演”室、可以是“聊天”室、也可以是“辩论”室和“采访”室。在这些非正式的氛围中,学生练习口语才没有压力,学生参与口语活动才会有积极性,才会“动”起来。
二、创设交际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情境的实践中培养出来的,没有具体的情境,学生就不可能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也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教师要创设多种多样的情境,引起学生交际的欲望,激发他们交际的热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口语交际。
(1)配乐描述。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提供“有结构的交际材料”,才能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引发学生交际的兴趣,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促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调动自己的思维去积极、主动地进行交际。
(2)讲述故事。新课程倡导课程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结,让学生在日常生活情景和周围环境中积极地建构知识,使课程具有生活化和情趣化的色彩,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3)表演创设情境。对于那些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英美文学作品,如Snow White等,学生往往表现出极大兴趣,如果让学生充当故事中的主人公,创设故事情境,更能诱发他们的创造力。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当其中的角色,二人一组表演。
三、重视激励性智能教学评价,增强口语交际兴趣
口语交际课上,一定要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因为学生有兴趣。才有交流的动机;有兴趣,思维才会活跃。而培养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激励”。人的深层需要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初中学生更是如此。他们需要老师常用肯定和表扬的方式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1、口语交际教学中要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给学生适当的、鼓励性的教师评价、小组评价、生生等评价。如:“You did a very good job!”、“Wonderful!”、“You are improving!”……通过有针对性的评价语言,使学生了解自己口语交际方面的长处和弱点,为下一步训练明确目标。通过鼓励性的评价语言,使学生对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信心,调动学生用口语进行交际的积极性。
2、纠正学生口语表达应注意策略
现在的英语教学注重训练交际能力,课堂上有大量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学生的听说活动大大加强。在活动中,教师不能只是警惕地听学生所用的每一个词句在语音、语调、语法上有什么差错,就马上打断纠正,这不仅打断了学生的思路,影响学生完整地表达。因此,教师对学生交际中的语言错误的纠正,应以不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不挫伤其积极性为原则,尽量忽略学生的错误,采取鼓励、肯定的态度纠正其错误,消除学生的心理焦虑,使学生在不断地获得成功的愉快的体验,增强口语表达的自信心和愿望。
四、建立语言活动小组,通过互助自主式学习,落实听说训练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班学生人数多的情况下,为了便于开展语言实践活动,我们建立了语言活动小组。课内外听说训练、句型和课文的演练,听录音、朗读、背诵、听写、小测验等多种活动也都以小组进行。例如在教Go for it BOOK 3 Unit l 有关Robots一课时,我们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的时候,每个小组要收集有关Robots的资料,在课文整体理解和分段讲述之后,要求学生围绕课文内容以多种方式做展开性的提高练习。根据课文线索,分别请小组同学扮演scientists 、different kinds of robots等,其余同学均为Reporter进行现场采访。采访scientists,了解different kinds of robots的功能。
总之,要培养高中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但初中英语教师只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交际,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和谐的交际氛围,唤起初中学生交际的内在需要,处处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活跃的能动状态,积极进行师生、生生的互动,就会达到学生自主交际的目的,从而使初中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进而为他们今后在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发展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参考文献
On the Cultiv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students' o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Li Cong
【Abstract】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to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of language knowledge and ability to use language, to high-quality teachers as an intermediary, to promote th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language knowledge, the ability to use language into. The same time, it is necessary to overcome heard that bridge the gap between read and write, to strengthen heard literacy skills in all aspects of the training, to maximize the overall effect. This article on how to carry out the junior high school oral English teaching are described. English teachers should select appropriate content, the creation of vivid scenarios and carry out oral teaching through a variety of classroom activities. Student interest in learning, improve oral communication to enhance the skills, knowledge, skills, emotional young teaching objectives.
【Key words】English teaching; O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3D target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积极的开展口语练习,让他们在自己所熟知的环境中实现与他人沟通信息,能在口头表达中进行适当的自我修正并能有效地询问信息和请求帮助。”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口语环境,以生活为背景,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口语交际能力。
一、培养说英语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兴趣能够使人产生学习上的冲动,能够使人产生~种积极向上,乐于探索的力量。”英语教师只有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培养学生说英语的兴趣,首先要求英语教师做好表率,能够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吸引学生去模仿。而后,调动学生进行尝试,从简单的问候语到一些特定的场合的交际用语,逐步体会“说”英语所带来的乐趣。
例如在讲解牛津初中英语(7A)Unit 2《My Day》时我拿出一节课作为对话、句型操作课,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本课所学词汇、句型来表述日常活动的对话能力。包括单词fun,sleep,a,m,p,m,homework,model,make,newspaper,film,mum,should,right,的使用;重点短语wake up,g0 to sleep,have assem―bIy重点句型I get up at 6 a,m every morning,When doyou get up?When d。you go to school?What do youdo after school?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性的用这些对话内容与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之间用英语进行问答。从《My Day》进一步拓展到问候(Greefings)、介绍(Introduction)、告别(Farewe~s)、感谢(Thanks)、谈论天气(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等等。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网络、音乐、广播、影视等平台进一步了解其口语应用,打破语法的局限性,了解英美之间的差异,进一步增强口语的表达能力。
由于英语在表达方式和汉语有很大不同,所以在口语练习初期,教师不要刻意追求准确程度。教师要循序善诱,鼓励他们大胆说英语。教师要首先要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内容,预先把口语练习涉及的词组、短语提供给学生,学生只需要简单的“加工”即可,以此来降低口语练习的难度;要给学生提供“犯错”的机会,消除学生羞于启齿的心理,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挑错,教师进行总结,缓解学生的紧张心理。对于学生身上的些许进步,教师要及时表扬,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
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录音、多媒体等形式让学生进行口语复述或练习,也可以由自己进行发挥和想象进行二次“创作”,只要能够较为准确的表达一定的英文含义,这样的活动就是成功的,这样的形式就是可以借鉴的,逐步让学生由“要我说”,变以“我要说”。
二、营造说英语的氛围
笔者认为,学英语其实并不难,难的是缺少相关的语境。语言的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译等环节。如果把英语学习仅仅局限于课堂练习与语法讲解势必会逐渐丧失语言的交际功能。如何帮助学生营造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确实是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1 用学习卡片点缀教室
把一些常用的口语练习句型制作成卡片,张贴在教室的醒目位置,便于学生识记与练习。尤其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学习卡片的作用,鼓励大家写卡片,读卡片。
2 适时开展英语辩论活动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适时开展英语辩论活动。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围绕某一主题确定正反双方的观点。在活动中可以通过组内同学协调配合来完成口语训练。如一个同学用英文进行辩论,同组同学进行中文翻译,对方辩手同样如此。也可以把英文内容通过投影进行展示,供在场评委进行参考。
3 定期举办英语角沙龙活动
为了模拟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营造一个学英语、说英语的学习氛围。定期举办英语沙龙是一个值得推荐的做法。在活动中既要有交流的主题,也要有讨论的重点。可以重点模仿一些生活中的场景来展开活动。如打电话,问路,自我介绍等。Hello,How are you。How d。you d0,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Thank you,Excuse me,I’msorry,That's alI right,You’re welcome,See you later,这些语句在初中时大多数学生都已比较熟悉,交流起来应该没有问题。鼓励学生在此基础上用已学过的稍复杂的句型结构进行交际,如用英语聊天:Doyou feel cold today?
Have you had breakfast?D。youhave some questions to ask?Please talk about yourfamily,D。you like English?
4 教唱英文歌曲
音乐的魅力是无穷的,很多英文歌曲很受中学生的欢迎,选择一些矮小精悍,节奏感的英文歌曲让学生进行传唱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如电影《Titanie》中的《My heart will g0 0n》,以及《say you say me》、《Yesterday once more》等名曲。传唱也是一种口语的练习方式,能够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放松心情,掌握爆破音的发音方法。
三、协调好口语与英语其他技能的关系
要正确处理好口语与其它英语技能之间的关系。其余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听”“说”能力是口语英语的具体运用,也是其他能力培养的前提和基础。阅读与写作、笔译被认为是书面英语能力,同样十分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听说领先,阅读与写作、笔译来巩固英语知识点,借助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将英语技能有机的进行融合,实现英语能力的全面提高。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运用英语灵活自如的进行交流与沟通。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形式多样的练习活动,让学生有开口实践的机会,并通过训练不断消化、吸收、运用和发展,以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推动听说写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蔡群,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J],《内江科技》,2010.1。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的激发
1.趣味导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不是知识点的简单罗列和归纳,而是要求教师吃透教材,灵活运用,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环节,采用恰当的方法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兴致勃勃地参与到新的学习情境中。例如讲授人教版八年级《苏州园林》一课时,可以收集并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资料,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盎然地欣赏图片的同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图片,然后总结出其特点。这样的新课导入显得自然,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掌握文章大意。
2.情境激趣
创设教学情境要求语文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利用教材相关的感性材料,以多样性的教学技巧和独辟蹊径的创意来创设教学情境,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诱导学生进入教材内容,引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兴趣,共同体验文学作品内含的情感与乐趣。例如学习《皇帝的新装》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自编自演情景剧,再现课文情景。通过表演来满足初中学生喜欢表现自己的天性,由此活跃课堂气氛。每一个扮演者都对所扮演的角色充满兴趣,积极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与情感变化,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分析,领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设疑引趣
课堂设疑是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这一环节要求教师从实际出发,问题的设计要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积极展开创造性的思考。例如在《故乡》一课的教学中,学生通读教材后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故乡的变化有哪些?故乡的人(闰土、杨二嫂)有哪些变化?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在文章中找到,而学生回答完以上问题之后会产生疑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故乡的变化说明了什么?这些疑问使学生产生了进一步研究教材的兴趣,从而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二、课外活动中培养语文听说读写兴趣
1.阅读兴趣的培养。广泛的阅读能够积累丰富的知识,要使课外阅读成为一种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一就要营造读书氛围,在走廊、宣传栏等位置张贴名言警句,时时刻刻引导学生阅读。第二要帮学生选择好书,包括各种与教材内容结合的文章、名著等等,推荐相应的课外书籍,引导学生阅读。同时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为学生创设展示读书的机会和平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写作兴趣的培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首先要让学生体验生活、认识生活和感受生活,为写作积累素材。还要指导学生写好观察日记,鼓励学生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还可组织学生为黑板报、墙报、广播台编写材料,开展编写“手抄报”等活动。举办一些书法竞赛和作文竞赛。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3.听说兴趣的培养。可通过开展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朗诵会、文艺表演、作品赏析等多种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总结和评价,形成整体观念;在“说”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提出自己的见解,围绕主题,旁征博引,提高学生说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还可以锻炼胆量,增长见识,掌握文体的特点,从而提高语文能力。
如何使学生的兴趣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当中,是初中语文教师不断努力探究的重点所在。初中学生正处于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尤其需要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开展教学,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使他们能汲取多种营养,发展多方面、多层次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在现代生活中英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国际交往中的日常用语。学好英语、具备较高的英语素质是现代教育培养的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在英语教学中,初中教学是英语学习的关键期,是英语学习的基础阶段,对学生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水平,是在校师生共同面对的问题。兴趣作为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学习主动学习英语的动力来源。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针对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的一种内动力,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对策
1.明确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在英语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的语文教学和汉语语言的影响,初中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忽视对英语的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低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中学生由于年龄小,生活阅历少,对社会的认识不足,对于英语在社会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很大一部分人将英语学习看成是升学过程中的一个考试科目而已。同时,在英语学习中,对单词记忆、语法理解以及课文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在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国家、企业以及个人之间进行交流合作的基本语言,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学好英语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进行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是进行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也是引导学生学习的领导者。一个学校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该校老师的素质水平决定的,这就要求在进行英语教学时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水平的职业教师队伍。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首先要具有专业的英语知识,在发音、语法以及阅读能力等各个方面都要具有很高的水平,这样才能保证在教学中能够传授给学生正确的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创新,创新作为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突破传统理念的束缚,对教学内容和形式要进行改革创新,用新的方式去吸引学生,提高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加强科研能力。科研教学并不只是针对化学、生物等对科研要求较强的学科,英语教学中也需要不断的科研。教师要对英语教材的变化给予及时的关注,明确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对教学内容时时更新,让学生掌握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
3.实施启发式教学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起步阶段,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这种特点,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启发式教学。在上课之前,教师要进行充分的备课准备,多搜集一些在生活中能够经常见到的案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促进学生进步。教师在教授中,进行适当的铺垫,在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之后,要把学生放在主要地位,针对课文的内容和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提高学习的兴趣。在实施启发式教学时,教师要积极的引导,设置合理的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的支持,采用多媒体教学,在教材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图片、英语对话电影等多种形式,用这种方式达到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目的。
4.积极开展户外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局限在课堂之内,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太大的作用。英语教学作为一种实践能力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中一定要突破原有课堂教学的束缚,将英语教学应用到生活中去。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把所学的知识通过在实践中的运用才能巩固。英语教学要将课堂搬到课外中去,在进行教学课程安排时,将更多的时间安排在课外进行,给学生运用英语创造更多的机会,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动到日常生活中,通过这种日常的交流,增强学生对英语的把握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英语学习水平。此外,在课外进行教学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减轻在课堂中学习的压力,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思考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成为英语教学的关键。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在变换教学形式的基础上进行英语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教学中出现一些失误也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及时的反思,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保持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于德龙.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2010.
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任务必须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然而,初中学生学习情感、态度却有待提升。针对这一点,笔者谈谈自己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多样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又精彩的新课切入,可以立即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把学生引领到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中去。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只要是能调节学生情绪,引领学生进入到特定的课堂情境中去,只要是能起到并达到预定目标的就是好的、切实可行的导入。新课导入可以是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也可以是与文本有联系的话语,创设的新课导入要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让学生迫不及待进入意境,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花坞春晓、桃红李白等春景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录音,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二、巧设悬念,激感
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如教学《孔乙己》、《竞选州长》、《变色龙》这一类课文时,教师可采用这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感情
课堂提问作为教学的常规“武器”,是教学实践中教师使用最多的教学手段。提问的过程也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平台,是激发学生感情的有效载体,是师生互动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能否激起学生的情感。好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感悟之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例如:笔者在上《孔乙己》一文时设问:孔乙己最后一次出现时没有穿那件显示身份的长衫,那么他的长衫哪去了?他以后还会穿么?在上《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时,笔者问:菲利普夫妇为何不认于勒?学生回答说于勒穷。笔者追问:为什么穷就不认?“因为穷,就会拖累菲利普夫妇”;还有学生说,怕女婿知道,会影响女儿的婚姻。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的思维逐渐深刻,文章的主题也就慢慢清晰了。
四、故事、趣闻吸引,情境感染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再讲讲阿长本人的故事,这样,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故事尽量描绘生动一点,这样才能更大的吸引学生,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五、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语文教学可通过“入画――入情――入理”这样的环节,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入画,即以画导入,让学生进入画面情境之中;入情,即由入画将学生导入课文情境之中;入理,即让学生由情明理,认识到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如教学《白杨礼赞》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六、赏词析句,激发学生体验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品评,可以让学生体验作品流露出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力。例如: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以体验作者的博襟;在上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一课时,引导学生认真品味“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让学生认真仔细地鉴赏,通过佳句将学生带进远离世俗的桃源仙境,感受文学作品的特殊魅力。
七、故意留白,激发学生回味
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常常留下空白,让欣赏者去驰骋想象,进行再创作活动。语文教学亦可借鉴这一手段,故留空白,让学生去体验课文情感。如教学《我的老师》、《最后一课》时,教师可不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而让学生重读课文,结合课后练习、预习提示及有关资料,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归纳主题思想。
八、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把相似的东西联系起来,是唤起学生情感的好办法。如教学《济南的冬天》可让学生回忆故乡冬天的景色;教学《春》时,可让学生回忆过去与好友踏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当时的惬意心情。这样,学生能触类旁通,深刻地体会课文的情感。
九、抓住重点,纲举目张
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文中的重点加以点拨,这样,就能使学生一下子领悟到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如教学《卖炭翁》时,教师可就“心忧炭贱愿天寒”的“愿”字,剖析卖炭老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激起学生对卖炭老人的同情和对官僚的憎恶之情。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习目的则是通过学习要得到的结果,一般情况下二者是一致的。因此,在学困生教学中,教师要帮助他们分析自我,对他们提出恰当要求,从而引导学困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不要只是给他们一些如“努力学习”等抽象的建议,而要针对学困生的特点提供明确而具体的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方法。要让学困生知道学习的重要意义,让他们知道从学习中能学到什么,教学生如何达到该目标。“没有要求就没有方向,就没有教育。”但要求必须从实际出发,要恰当可行。当然学习目标应是学生的自觉愿望和个人实际,并且是他们经过一定努力可实现的,否则就不会达到预想的结果。
二、沟通并培养学困生的情意素质是保障
1.增强教师亲和力,调动积极因素
孔子说:“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的人格力量和师表形象最容易让学生亲近、感染和敬佩,亲近了就会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情意素质的培养,首先是师生间在教学中进行情感交流,对于学困生而言,在经过几次挫折或失败后,往往会失去学习信心和动力,产生畏难情绪。此时,最需要的是教师的耐心引导。师生情感融洽,能促进教与学的和谐统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指导学习方法,解决学习困难
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习不得法也是其中一个主原因。学困生往往思维不灵活,不懂得如何进行预习、复习,听课时不知道怎样抓重点、难点,不善于记简要的笔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充分结合数学课的特点,恰当地引入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指导学习方法的同时,我们还应耐心和认真帮助差生解决学习困难。
3.激发学困生的数学兴趣,创设成功的机遇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特点是在从事学习活动或探求知识的过程中伴随着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师生情感交流是培养学生对数学兴趣的基础。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数学情感素质的重要内容,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在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要为学困生创设成功的机遇。我们的教学活动需要适应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尊重他们的需要,随时创设能使学生表现自己的情境,使他们受尊重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因为成功的学习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自信心又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可以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效应。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就能不断克服对数学的畏惧与厌烦心理,增强对数学学习的情感。
4.掌握学生心理,进行激励性评价
初中学生都有着强烈的好胜心,是一个需要肯定、褒扬和体验成功刺激的群体。如果在学习中屡遭挫折,他们就容易失去信心,教师要营造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这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是至关重要的。另外,在学困生取得某一方面的进步时,要多给予表扬性的评价,对他们的学习行为、结果、过程等作出积极的评价。我在教学中经常以鼓励为主,常使用“大有进步”“表现得很棒”等表扬话语。通过这样的评价,既尊重了他们的自尊心,又让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分层教学中,对学困生实行“低起点”教学,自然就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改变其自卑和落后的心理,为实现学困生转化创造了条件。随着教学活动层次化由低到高的发展,学生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相应地得到了提高,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发展,融洽了师生关系。
参考文献:
[1]方秋燕.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