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中职计算机课教案大全11篇

时间:2023-05-16 16:01:23

中职计算机课教案

中职计算机课教案篇(1)

从生源上讲,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年龄偏小,对专业知识生疏,因此,学生整体分析能力、接受能力、思维能力偏低。进入中职之后,课程种类不断增多,教学方法较之初中有所不同,教学进度加快,学生的厌学情绪渐浓,这导致学生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学习能力差异较大,知识储备严重不足。面对这样的生源,在进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选择案例时,如果不仔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脱离实际,仅为案例教学而案例教学,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如对中职高一学生传授“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指针与堆栈等内容,只会降低学生对程序设计类课程的兴趣,增加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畏难情绪。

1.2与学生兴趣热点出现偏向

中职学生的年龄一般为15~18岁,属于青年初期,是身心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各年龄发展阶段的最佳时期,又称为人生的黄金时代。这个阶段的学生兴趣热点非常年轻化,比如喜欢游戏,尤其是过关升级类游戏,渴望在虚拟世界里提前获得成功的体验;比如喜欢形象性、应用型、生活型知识,因此我们的案例应该符合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如对“C语言程序设计”的案例教学,只是选一些数学内容作为案例,会与学生的兴趣点出现偏差,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只会被动地接受,而不能主动接纳,这与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2从模仿到创新:案例教学三步曲

从模仿到创新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也是案例教学法计算机专业课程中实施的三个主要层次:完全模仿案例、变通知识案例、思维创造案例。

2.1基本案例—从完全模仿中完成知识的积累

人的一生都在学习和模仿,这是人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认知规律。对熟练掌握一个陌生的知识或一项生疏的技能,第一步就是模仿,以完成必备知识的原始积累。通过观察、选择、模仿成熟案例,在模仿中吸取知识,培养提高自身的技能,即“看中学”积累阶段。学习积累是模仿创新中的核心,也是创新得以实现的重要基础。这样可以达到时间短、效率高的教学效果。计算机专业课程在选择完全模仿案例时,要选择那些便于学生模仿的案例,这需要教师在案例的选编上,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是“生活化”原则。这样的案例有利于贴近学生生活,引起学生共鸣,提高关注度。比如学习“Photoshop图像处理”时,选择生活中常见的电影海报、热点电视节目海报、饮料、食品广告等案例,这些案例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广泛、随处可见,学生接触后感到亲切熟悉,认同感十足,同时案例比较有实用性。

其次是“短而精”原则。中职学生普遍缺少足够的耐心,对于一个知识点,不愿花长时间去实践,因此用于模仿的案例必须短小精悍,对于一节45分钟的课程,学生模仿所花的时间不能超过25分钟,一个案例中的知识点不能超过两个,最好是一个。如“网络技术”中“双绞线制作”采用案例教学时,案例就是教师示范加视频教学,让学生在15~25分钟内学会水晶头的制作,并重复练习,而水晶头的两种接法则不适宜一同教学。最后是“易展现”原则。中职学生大多数是经过中考落选普高的学生,心理早已蒙上了一层失败的阴影,他们需要认同感,更需要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计算机专业课程在完全模仿的阶段时选择的案例一定要利于展示,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果,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如对于“网页设计与制作”中的SQL内容,如果展现的是含有SQL语句或者ASP语句的网页代码,学生之间不容易相互交流与对比;如果展现的是语句执行生成的页面,展现的内容更加形象,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就感。根据以上三个原则选择和编创出来的案例更能满足学生初步学习的要求,通过完全模仿快速完成知识的积累。

2.2复杂案例—从知识变通中完成技巧的领会

在完全模仿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但依然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为了让学生领会、掌握知识应用的技巧,需要通过多个新案例来组织教学,但这类案例难度的跨度不宜过大,要尽可能通过已学知识的变通来形成新的案例。

(1)变通素材、参数。对于单一知识点、固定模式内容的案例,可以通过改变案例中的素材和参数来形成新案例,这类案例应用的方法不变,可以由一个案例派生出多个案例,但万变不离其宗,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完成掌握结构、训练技巧,增加熟练程度。如在“Photoshop图像处理”中关于配色的教学,在初步教学的案例中学生已经掌握图片色彩三要素的调整方法,在新的案例中,让学生对同一张风景照片分别配色成红、橙、黄、绿、蓝、紫、白、黑、银、金等不同的色调,通过课堂展现后,学生会对比出冷暖色调、亮暗色调,并能根据主题选择不同的色调。这样,通过改变案例中的一个参数,学生既掌握了改变色调的方法,更学会了根据不同主题选择色调。再如“Flas技术”课程中关于形状变形的动画案例,初步案例时将正方形变成圆形,在新的案例中,改变原有的素材,将图形变通为“公鸡”和“山羊”,两种动物之间的变形既增加了案例的趣味性,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形状变形“控制点”应用的核心技巧。

(2)变通环境、结构。对于有些技能实训型课程,技巧的掌握更加依赖于多种不同案例的训练,我们可以通过变通初步案例中设置的工作环境、硬件平台结构等方面来实现。这样既可以节约实验实训的准备时间,又增加了新案例的应用。BIOS设置是“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的重要知识点,在初步案例中,学生已经学会了联想电脑PhoenixBIOS的进入与修改方式,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我们需要准备多种不同案例来帮助学生掌握BIOS设置修改的技巧,因此可以通过变通原有案例中的环境—不同品牌电脑、不同类型主板,形成多个案例供学生实训。“计算机网络技术”中交换机的配置是重要实训内容,如学生已经通过初步案例掌握两台交换机的VLAN划分、端口划分、链路聚合等知识,通过变通案例的硬件结构,将两台交换机变成三台,将24换机变成16换机形成新的教学案例,既没有增加案例的难度,又通过不同案例的训练掌握了交换机配置的技巧。

(3)变通途径、方法。对于一些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案例,可以通过变通途径和方法来形成新的案例,这些案例中实现的途径、运用的方法原理相同,目的一致,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方法运用的技巧,提高教学效率。如“计算机组装与维修”中采用Ghost安装操作系统是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必备实训技能,在原有案例中学生已经学会光盘版的系统安装,通过变通安装的途径,分别采用硬盘Ghost、U盘Ghost等方法形成新的教学案例,这与原有案例的途径不同,但原理相同,难度跨越不大,学生可以掌握更多的系统安装方法。再如在“影视后期处理”中利用AE实现抠像技术是重要实训内容,学生在先前案例中掌握了用ColorKey线性颜色键控工具进行抠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变通实现抠像的方法(如用Extract抽取键控、ColorRange颜色范围键控、SpillSuppressor溢出控制等)生成新的案例来帮助学生掌握抠像的技能。

2.3创新案例—从技巧应用中完成思维的创新

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在通过知识累积、技巧掌握两轮案例的模仿训练中实现超越,用新颖、实用、高效的思维来创造新的案例,甚至成为别人研究的经典案例,这是案例教学实施的最高层级。在这个阶段教师选择案例时没有定式,而是像客户一样提出要求和目标,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和技巧,迸发出思想的火花,产生创新的思维,用新的方法、新的理念、新的内容完成案例实践。教师只需要提供案例实现过程中所需要的各项条件。如“Photoshop图像处理”中关于海报设计的教学内容,经过前面两次完整案例作品的学习与制作,学生已掌握了海报制作的基本技巧,在最后一个案例的教学中给学生布置创作自己个性作品的任务。教师给出“校园禁烟”的主题,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从图片的选择、整理到海报制作的整个过程,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各种条件,如Adobe官方网站、图像处理论坛等资源型自主学习空间,学生自主创作的方法更多,空间更广,水平随之上升得更高。这一案例的采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各项操作技能、创作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审美能力。这些案例整理后可以通过编辑成册、专题展览等方式来展示,提高学生成就感。再如,许多威客网站(如猪八戒网)会有许多关于计算机作品制作的需求,从网站的设计制作到动画的创作,从工业产品设计到企业整套VI设计,学生可以利用这些案例的训练来提高计算机专业的实战水平。还可以几名学生小组合作,组成设计团队,积极参与威客的工作,增加成功的几率,提高团队设计的美誉度。

中职计算机课教案篇(2)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4-00-02

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它有别于普通教育,而是将突出专业技能教育作为重中之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一方面要具备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另一方面是要熟练掌握自己所从事专业领域的专业技能。计算机实训课不同于文化课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指导者、咨询者,而学生是主动获取知识者。计算机实训课是需要以学生为主体,达到激发学生思维,并且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从而在特殊的教学方式中使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高的一门课程。

1 案例教学法的本质

案例教学法即实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以真实案例情境向学生展现问题,让学生处身于其中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已经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真正做到了“教师引导―学生激发兴趣―学生主动搜索知识―学生主动解决问题―学生主动分享知识”。案例教学法有多种类型,要根据不同课程进行选择。在计算机实训课教学中一般选择案例练习法。

2 计算机实训课案例教学的现状

计算机实训课教学的现状如下。第一是中等职业学校具有素质较差的学生生源;第二是计算机实训课中使用的教材,普遍存在案例太简单,案例个数太少的情况;第三是计算机实训课教学仍旧按照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但是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达到培养高技能人才需要的目的了。计算机实训课教学面临着改革的需求。计算机实训课的教学模式制约着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软件的构成形式、教学管理方式等。在新型教学模式中就要做到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从而扩展到“以学生为中心”。

3 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实训课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课堂设计思路的具体做法如下。

3.1 案例前准备

具有一定的课程理论知识储备是必不可少的,在先期对理论知识进行一定的讲解,这是一个必要的前提。再者就是要根据不同教学章节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同时比较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融合达到最好的讲授效果。

3.2 准备及筛选案例

在计算机实训课中,授课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如何很好地进行案例编写或选择,因此案例教学的关键是要选题准。案例教学的案例不能够是凭空捏造、脱离现实的,必须是现实问题的缩影,能够让学生进入到案例情境中,使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做出对问题的反应。这些问题及处理方法在现实中是可能遇到的,在这种虚拟练习中学生够缩短理论和实际间的距离。案例教学的基础是要具有一个案例库,因此要结合计算机实训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编写。

3.3 案例讨论的前期准备

案例练习的前期准备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案例练习中不提示具体实施规则,只是以题目附有简要解读提示的形式给予学生,同时要给学生阅读案例并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案例教学中给学生的前期准备是让其了解案例大纲,并让其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的课前准备工作,例如要熟读案例,要明确案例的关键点;同时收集类似案例并能够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扩充对案例的了解信息,从中找出支撑自己观点的有力证据。

3.4 分小组讨论

案例教学能够成功实现的关键环节是课堂讨论的进行。在课堂讨论中,学生进行模拟实际和合理分工主要是以小组的形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要以不同的角色参与其中,从而经历了锻炼、获得收益。可以按照以下的要求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

3.4.1 实行组长负责制

随机或指定分组,然后确定角色。小组长要轮流当,讨论时实行组长负责制,注意小组的工作效率,有讨论记录,尽量每人都发言,最后形成汇报提纲。这样可以培养组长的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4.2 突出团队精神

教师指导小组长把案例分析的工作细化,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有自己的具体任务。学生只有相互配合才能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3.4.3 形成书面讨论报告

书面报告一般情况下能够反映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学习态度。

4 结语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是: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注重挖掘人的潜能,开发学生智力,提高教学效率,减少教学时间,开拓人的思维,并且能够增强人的自信以及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要具有融洽的关系并且形成良性循环的学习空间。教师和学生在此过程中要充分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充分地进行互动才能到达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中职计算机课教案篇(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1 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传统的讲授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也不高。采用项目教学或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很有作用。但单纯地采用项目教学或任务驱动法,容易使学生忽略计算机理论知识,而且对一些计算机专业术语掌握也不准确,有时会造成重实践轻理论的后果。如何更好地提高计算机课堂的实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经过笔者的探究,学案导学一种是能够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的教学方法之一。

2 学案导学对中职计算机课堂的价值

学案导学是一种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它使学生边操作边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动手实践时,有更明确的方向和目标,让学生更加注重课前的预习,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有着重要作用。

实践课上,学生经常会在做的过程中迷失方向,为做而做,如不及时进行有效引导,容易产生迷茫,很多时候结果做出来了,却不清楚为什么这样做。学案导学可以指导学生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在课上对学法进行点拨,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清晰的思路,不会偏离教学要求和目标,并且通过要点的形式边操作边强化理论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案导学通过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中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能在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案导学通过学案的指导作用,

3 学案导学在中职计算机课堂中的应用

3.1 学案的准备

学案的设计,首先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作为基础,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所授课程,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要心中有数,学生课前应该预习什么,在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怎样引导学生去解决,这都是教师在编制学案时应该预先考虑的。比如在flash综合实例的制作中,由于操作的步骤较为复杂,很多学生做完上步就忘记下步,学案的设计要很好地帮助学生记忆相关步骤,但学案关于步骤的说明也不能过于详细,要留有学生思考的空间,不然不仅达不到学案导学应有的效果,还会养成学生的惰性。学案导学最忌要求所有的学生都按照同一种思路去完成学习,这样的学案是限制,不是引导,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无从体现,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更无从谈起。因此,学案导学的关键是学法的指导,要重视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过程。

3.2 学案导学的实施

(1)课前预习,先学后教

预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学生顺利地消化课堂上的内容有很大的帮助。职中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有预习习惯的同学更加少之又少。上课时,他们喜欢老师将答案或步骤直接告诉他,不喜欢进行思考,久而久之,教学更加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2)重点点拨,学法指导

职中的计算机课操作部分占很大比重,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教师演示,然后学生跟着做,学生很多时候学会了结果,却没学会方法,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有限。学案导学的教学方法,教师讲授、演示不超过15分钟,在剩余的时间里,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学案对操作中的要点作出说明,并横向、纵向拓展,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3)小组合作,教师引导

课堂上,通过学生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学案的指导下自主探索。分组时要注意优差生结合,如果小组分配的不合理,容易出现优者更优,差者更差。因此,学案中对于分组要做好明确的指导,让组内每个成员都有事干,共同提高,评价标准是组内每个成员都按要求完成相应任务,如果优生在合作过程中不指导差生,自己的成绩最后也会受到影响。教师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跟踪指导,实时答疑,同时要注意激励引导。通过小组合作,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4)检测学习,课后拓展

作品完成后,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展示,让学生相互发现问题,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教师注重总结,利用学案引导学生评价学习成果。学案包含相应的评价表格,让学生对学习进行评价,包括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对同学的评价、对老师的评价、对作品的评价。同时,要求学生学习结束后进行教学反思,对学习成果进行归纳;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拓展,对所学知识作进一步深化;并布置实用性强的作业,让学生学以致用,在下次课进行展示。

3.3 要注意的问题

(1)学案不是教案,更不是实验报告

学案是给学生看的,学案要能把学习的重点清晰明了地展示给学生,能够准确引导学生进行教学活动,还能够对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学案的关键在于“导”,教学生方法,注重学法的点拨。

(2)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牢记自己引导者的角色,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进度,不断地巡堂辅导,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答、善于总结,注重引导学生的有效合作,及时激励和表扬学生,让学生在课堂里面充满兴趣和激情。

(3)注意分层教学,

中职学生每个同学的基础不同,所以在学案的设置时不能只考虑一个层次的学生,对不同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注重对各种层次的学生设置相应的探究问题,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要多关注后进生,对后进生要多引导、督促。

(4)学案设计的开放性

学案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课堂上出现的突况往往是课堂的魅力所在。如果不注重课堂的实际情况,一味的按照学案按部就班,容易迷失教学方向,这反而限制了老师的发挥空间。对于突况处理,要求教师平时要注意素质能力的锻炼,注重业务水平的提高。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案导学在计算机课堂中取得了较好成效,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团队合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还有很广阔的前进空间,笔者会继续认真研究,使学案导学更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中职计算机课教案篇(4)

我们都知道中职教育是与普通教育不同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其特殊性就在于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是我国市场经济中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的专业性人才。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基础文化课之外,要重点学习本专业的专业技能。而计算机实训课是一种需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学生思维,全面发挥中职学生主观性的个性化教学方法,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们的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下面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

一、中职计算机实训课的现状

中职学校的学生相对普通教育的学生而言来说可能整体素质稍弱些,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学生家长忽视孩子教育

我们都知道在农村很多家长对孩子上学方面的意识不够,有些学生出身农村家庭,由于家长认为学生上学可有可无,导致了很多农村出身的学生对上学没有产生应有的意识,因此疏于学习,也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善于学习。

(二)计算机实训课教材与学生状况不符

一些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实训课教材大多是大专或者本科的专用教材,而这些教辅资料中的知识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对中职生而言都有些难度,不适合这些学生的学习。这样下来很多学生就会产生厌学心理,不愿意接受计算机实训课程。

(三)学校教学模式过于传统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都是单程性的授课方式,学生只是单纯的听课,难以融入课堂真正的学习中去,并且很多中职生毕业后发现自己所学知识并无用处,

其实,这种过于守旧的教学方法早已不适应如今的市场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必须要对学校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才能让中职学校的教育与市场经济接轨。

二、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实训课中的应用

19世纪70年代,案例教学法在美国哈佛大学诞生,它是指一种将案例作为基础的教学方式,围绕着一个特定的培训目的,把生活中真实存在过的情境加以处理变成典型化事件,变成一种供学生分析参考和解决问题的案例。让学生之间通过相互讨论和独立思考研究的方式进行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方式。这种案例教学法是根据学生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疑点而精心设计而成的案例习题,可分为案例讨论、案例练习、案例导入以及案例结尾等多种方式,此法在应用后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很快就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并被广泛应用在了诸多教育领域。

在中职计算机实训课中,有很多的计算机软件需要学生去学习并掌握,比如切线画法、公差原理及标注、AutoCAD中画圆等课程,那么,在诸多的计算机实训课程中,案例教学法应该怎样融入进课堂中呢?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案例的选择与设计”、“案例实施”、“案例的总结与优化”等几方面进行:

(一)制定合理的教学案例

中职学校可以与企业选择进行合作,通过与企业沟通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还可以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条件,然后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通过学校的教师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制定与优化教学项目,确定教学目标。此外,在设计项目过程中,除了必要的理论知识的文化基础外,要突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技术能力,比如我们现在要给一家企业做宣传海报和展板,就要在设计中将这家广告设计需要的photoshop等软件知识融入到这个项目当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来掌握计算机操作的知识。

(二)案例实施过程

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下思路和需要的应用工具,让学生以一个应用者的角度来了解此项目的方案和过程以及想要达到的效果,直接将学生带入情境中去,然后将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开始实施,在这个过程里,学生们需要进行对信息的搜集、分类、设计项目方案、分组讨论和分工合作,遇到问题时教师可以有目的的进行引导,最后由教师进行检查和评比。

(三)案例的总结与优化

案例在计算机实训课程中实施后,就要进行总结,学生可以跟来反馈自己学到的知识和不懂的问题,也可以和同学互相交流心得。教师要对这个项目进行知识的梳理,有困难的地方可以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以此来增强学生们的专业能力和形成自己的职业技能。

三、实施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在中职计算机实训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是一项非常有利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

第一,通过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实训课程中的应用,把该课程中的重点难题化繁为简,寓道理于情境中,不仅解决了教师们比较头疼的问题,也让学生深刻清晰的掌握了所学知识。

第二,可以激发起中职学校的学生们的上课兴趣,通过这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将课堂知识讲解的生动有趣,学生们就会积极的融入进课堂气氛中,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还能够帮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而无害。

第三,运用案例教学法,老师们授课时候不再是平时刻板,教条的方式,会让学生们产生亲切感,进而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空间,增进彼此间的感情。

四、总结

在中职学校中,提高学生们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主要目的和根本任务,这种把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对学校的课程改革有所益处,对学生更是一种终身受用的宝贵财富,对此,中职学校应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尝试将案例教学法融入进来,只有敢于进行改革和创新,学校的教育才能更有效,学生才能更受益。

参考文献

中职计算机课教案篇(5)

1 前言

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它为社会输出初、中级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随着信息时代下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了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到更高水平,各高职学校越来越重视计算机教育,并不断推行计算机教学改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而案例教学模式是高职学校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教学模式,如何将其更好地应用于高职计算机教学,是许多高职计算机教师关注和思考的重要课题。

2 案例教学模式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作用

案例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充分利用案例展开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使教学有效性充分发挥,它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模式,为了使其行之有效,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备课阶段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来准备特定的案例,并在课堂上通过展示案例指导学生阅读、思考,必要时还应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和互动交流,启发他们结合已学知识,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启迪思维,使同学们有所收获。

高职计算机教学要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要求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教师可将案例教学模式引入高职计算机专业课堂,通过案例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让学生在已有的专业知识水平上,独立思考或集体合作,有效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而达到计算机教学目的。

3 如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更好应用案例教学模式

3.1 科学合理选择案例

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它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前提,也是整个案例教学过程的基石。

一是教师应该在课前设计好案例,最好能建立案例库。案例选编是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模式最基本的工作,教师应该在备课阶段完成。现阶段,很多教师未提前准备好优秀的案例,讲课的时候胡乱编造一些例子,起不到应有的启发效果。因此,教师应课前准备好案例,最好能建一个与计算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相关的案例库,才能在课堂上提供优秀案例有效地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

二是案例选择应合适,即教师应选择那些具有典型性、贴近性、切题性、趣味性以及启发性等特点的案例,才能用任务、案例、实例和问题,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案例要典型,即案例反映着计算机共性或规律,可供学生在以后学习或工作中若遇见类似问题能够举一反三。其次,案例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接受能力及专业能力,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实践中收集计算机案例,使学生对这些案例内容和产生认同。再者,案例要切题,案例要契合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否则容易偏离授课内容,极不利于同学们参与教学,影响预期的教学效果的发挥。另外,教师可以选择与计算机内容相关的有趣案例,在课堂上营造轻松的氛围,不断启发学生们思考,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最终推动案例教学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最后,案例还要范围大小适中、难度适中,且教师不宜准备太多。

3.2 注重围绕案例展开教学

教师在选择好案例后,如何围绕案例展开教学,如何使同学们在案例情景中更好地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也是教师进行案例教学模式思考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可以在上课前将计算机案例以纸质或电子档形式提供给同学们,将案例中要求解决的问题列好,让同学们课后解决。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先让同学就案例想到的解决方案发言,由此展开教学内容。

二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现场展示计算机案例,通过全班或小组讨论等形式,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宜展示计算机典型性、贴近实际案例,以期不同同学或小组能就这一案例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和方法。

三是教师可以在课堂结束后利用案例为学生布置课后任务,起到巩固学生已有知识,重现相似案例操作步骤的目的,并让学生提交案例分析报告或在下节课上演示,教师可就课后案例任务做总结评价,对同学们的报告或演示作指导,进一步梳理问题的解决策略,使同学们在反思和总结中不断进步。

3.3 通过案例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许多教师明白,学好计算机最有效的方法是多上机实践,多动手操作,因此,上机实践是最能提高计算机专业能力的教学模块。如何将案例教学模式与计算机上机教学相结合,更好地印证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进而强化学生技能和实践能力,是高职计算机教改重点之一。

在上机实践课上,教师要以任务为引领、以分析解决问题为入手、以提高专业能力为目标来选择经典案例实施教学。最常用的方法是让学生模仿案例。例如,Photoshop是许多高职计算机设计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在Photoshop教学中,教师可为同学们展示经典Photoshop效果图以及操作视频,并为同学们提供处理前的图片,为他们布置根据视频讲解的操作步骤来模仿经典例子的任务,使他们牢固掌握Photoshop的基本功能。但教师在运用案例进行实践教学时,应避免学生只为实例操作而操作的现象,鼓励学生在已有案例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已学知识,充分领会模仿对象的精髓、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模仿中创新。而教师还可以利用案例引导讨论、关注过程评价、点评互评作品,才能使案例教学模式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各高职学校越来越重视计算机教育,并不断推行计算机教学改革,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行之有效的案例教学模式,通过科学合理选择案例,注重围绕案例展开教学以及将案例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这几个方面使高职计算机教学有效性得到更好地发挥。

参考文献

中职计算机课教案篇(6)

一、计算机实训课案例教学的现状与政策

计算机实训课教学的现状首先,中等职业学校生生源素质较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知道怎样去学习。②学生家长不关心孩子的教育。③学生耐挫折能力差,遇到困难就逃避。其次,计算机实训课中的绝大部分教材是大专或本科的教材,这些教材中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一定水平,对中等职业学校生而言有些难度。再次,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必须要进行改革。

计算机实训课教学改革的方向教学模式制约着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的活动形式、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软件的构成形式、教学管理方式等等。构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必须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方法为指导。同时继承和发扬传统教学模式,并使之成为新的教学模式的有机组成部分。构建新型教学模式就是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扩展到“以学生为中心”的复合型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整个教学过程,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主体,也是中心,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而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教材是学生主动构建的对象;媒体则是认知工具。这种模式是与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因而也是最有效的新型教学模式。

二、计算机实训课案例教学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可分为案例导入、案例例证、案例讨论、案例结尾和案例练习等多种方法。在计算机实训课中采用的是案例练习法。案例练习法是根据教材重点、难点和学生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精心设计案例题,以巩固深化知识,发展能力,以达到熟能生巧。案例练习过程是对重点、难点、疑点再消化的过程,也是技能形成的过程。案例教学法有如下作用:①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有利于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采用案例教学法首先要准备案例库,案例库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有了好的案例,还要有好的实施方法,才能取得好的训练效果。通过教学中的实践,总结出了案例练习法的实施步骤:

操作方法的理论准备计算机实训课中包含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如AutoCAD中画圆、切线画法、公差原理及标注,这些理论和方法是实施计算机实训课的前提。这些理论不适合用案例教学方法,只能采用讲授等方法。技能理论课、方法课实际上是案例训练法的前奏,也是为案例训练做好铺垫。

引出案例练习案例一般以题目的形式给出,其中附有必要的说明提示,具体实施过程则不作提示,并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认真阅读案例并作独立思考。思考的过程就是对案例作分析的过程。案例的分析要把握几个角度:一是计算机实训课重点,即分析案例包含的主要技能方法;二是难点技能,明确案例的关键所在;三是计算机实训课的主题,确定该案例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与相应理论之间的关系,即确定案例主题。

自主训练“训练”是学生强化技能操作和积累操作技巧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学生进行一系列积极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主要指标是操作的准确率和速度。教师由易到难地安排具有综合性技能的方案进行训练。学生通过由简单到复杂的训练,达到快速、准确的目的。这一阶段是学生发挥创造的阶段,教师要鼓励创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竞争的学习氛围,激发群体的学习兴趣。

中职计算机课教案篇(7)

一、概述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我校面向全体中职一年级学生开设的、普及计算机操作知识的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主要是关于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的使用。由于该课程面向的学生最多,并且其他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与该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这里就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为出发点,讨论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方案。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讲授将从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出发,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以便形成良好的计算机信息处理的职业素养,从而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中职学校学生的基本素质的要求。

二、现状分析

1.学习效率不高

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仍然是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通常由科任老师先在课堂讲授2节课,再另外安排2节课由学生进行上机实践,即该课程一半的教学时间由老师唱主角,另一半的时间则交给学生去实践。采用该教学方式常常出现的问题是:由老师唱主角的课堂时间里学生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也许刚开始的时候他会认真听课,然而时间一旦超过30分钟,学生可能就会心不在焉。接下来,应该由学生全力完成上机作业的上机时间,由于他没有认真听课也许会不懂题目的要求,从而需要教师再利用宝贵的上机时间去讲课,相应的,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上机时间就减少了。由此可见,每周4节的计算机课,学生真正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最多只有70%。那么,怎样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样才能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呢?

2.教学内容滞后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内容较多的公共基础课程,早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包含较多的原理性内容,图文相对较少,各操作实例缺少联系性,使学生很难以原有的知识为载体进行知识的综合、运用及创新。由于其模式的滞后性,严重限制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热情和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是探索一条合适的教学模式。

如图1所示,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第1章的教学目标。显然,这样的学习目标对现阶段的中职学生来说太难了。

3.课程培养目标与用人单位需求的联系不紧密

今天的人才市场,对求职者不仅要求有较高的文化思想素质,要求有较好较全面的专业技能,还要有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在人才招聘现场,常常可以看到,更受欢迎的往往是那些知识面宽、一专多能、综合素质较高、适应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但是,我们的课程教学目前却仅仅立足于教材的内容,并没有从长远的角度考虑用人单位的需求。

三、确立目标

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核心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关键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现在应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充实教学内容,调整课程设置,改善知识和能力结构,进行各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目标是:结合目前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以中职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为切入点,精心安排课程内容,突出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改革的特点,教学中的案例应当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或就业密切相关。

四、对策方法

1.建立“教学一体化”课堂

建议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全部在机房完成,这样教师不需要滔滔不绝地占据整个课堂时间,而是讲一部分内容就停下来让学生自己动手上机实践,学生没有时间打瞌睡。完成一个项目或任务后,教师再继续下一个任务的说明和讲解。

这样的课堂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体现了学生的中心地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调动了独立学习的积极性,能够真正把课堂交给了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2.整合教学内容

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职业教育特点及就业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模式研究与课程开发实践,将“面向过程”、“项目导向”、“工学结合”、“任务驱动”等作为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基本理念。强调工作过程导向,即:通过解决模拟工作过程的实际问题引入知识,围绕“应用”讲理论,取舍适度,不追求理论的完整性,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针对公司实际操作的日常工作,我们对各个软件的使用提出如下建议:如果进行书信、公文、报告、论文、商业合同、写作排版等一些文字集中的工作,可以使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如果要进行财务、预算、统计、各种清单、数据跟踪、数据汇总、函数运算等计算量大的工作,可以使用Excel 电子表格软件;如果要制作幻灯片、投影片、演示文稿,甚至是贺卡、流程图、组织结构图等,可以使用PowerPoint 演示文稿制作软件。使用Office办公软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完成日常办公和公司业务。

由此,我们重新定义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包括三个大项目:Word字处理软件使用、Excel电子表格软件使用及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制作等。每一项目都设计了多个实际工作岗位的任务,通过这些任务的讲解、演示和训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操作知识,更快地获得计算机操作技能。原教材的文件操作内容将渗透在各上机操作环节中,部分纯理论性的内容例如计算机组成、计算机原理等则留给学生自学。

下表为原教学内容与改革后的新教学内容的对比表。

3.优化教学方法

本课程将根据中职教育的特征,以计算机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课堂教学将以“轻理论、重实践,以实例贯穿各知识体系,采用案例驱动”为指导思想,力求真正体现计算机的实用性特点。教学内容选材合理,编排新颖,实例生动活泼,并通过大量图解及简化的操作步骤,深入浅出讲解知识点,使学生易学、易懂、易用。

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计算机教学中的理想模式,符合计算机的课程特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有独到之处。“行为导向”型教学改革策略是关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能力与全面素质的最佳选择,使课堂由教学行为向学习行为转变,从而完成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任务。所谓行动导向教学,实质上是在学校整个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学与教、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社会交往情境,它致力于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构建知识,形成能力,使受教育者既能适应相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又能将这种构建知识的能力运用于其他职业,进而达到学用一致目的的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中,“任务”设计与编排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非常关键。教师应该从“教学目标、学生特点、任务多元化”等多方面来设计任务。①任务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在设计时应该在学体目标框架上把目标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并把每个学习模块内容细化为一个个容易掌握的“任务”,通过这些“小任务”来体现总学习目标。②任务设计要以学生特点为出发,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爱好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也会使学生对此乐此不疲,专心致志。③任务设计要注重多元化,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特别是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以及应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及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中职计算机课教案篇(8)

1.转变教学观念

中职校的教育目的是围绕经济性、社会性、岗位性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工具解决问题的实用性能力,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实践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教学规律和特点不同,其学习标准简单而又严格,学懂只是第一步,会用才是最终目的,会用要求能够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传统计算机课程教学,是以任课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点为主,为按期完成课程进度,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被动地接受,忽略了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没有实现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初衷,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没有得到提高。新时期,新的发展背景下,中职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任课教师要加快转变教学观念,牢固树立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学理念,切实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用性功能,教学活动的开展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为中心。

2.改革教学方法

中职校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这要求中职校教育必须实现岗位与技能的对接,也就是中职校教育要按照社会岗位的需求来培养对口人才,岗位需求具体表现为岗位工作能力、岗位转移能力、就业能力,其中的岗位工作能力就是中职校教育的培养重点,而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是岗位工作能力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要改革变化,以适应发展需求,教学方法改革要以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为出发点,具体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1)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指把教学内容设计为真实的课堂任务,目的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积极主动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就拥有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权,任课教师需要做好的就是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任务情境,所设任务能够有效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用探索任务解决的方法驱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中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在实施任务驱动法时,任务情境的设计要求与岗位工作相关,任课教师引导学生在自主完成任务过程中主动学习知识并掌握操作技能,是任务驱动法重视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的体现。具体任务设计有如下实例:例一,Word教学内容,可以要求学生完成一份班级课程表或者自我介绍发言稿;例二,Excel教学内容,可以要求学生编排班级成绩汇总表并统计出成绩分布图;例三,网页设计教学内容,可以要求学生制作有特色的个人主页;例四,AutoCAD教学内容,可以要求学生绘制自己熟悉的建筑平面图与平面布置图。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任务情境的设计要逐步衔接岗位模拟操作,实现中职校教育和岗位需求之间的真正接轨。任务驱动法在教学实施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任务驱动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学习,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指导也不可缺少;教学任务的设计,宜粗不宜细,宜实不宜虚;任务驱动教学不能完全丢掉理论教学,理论教学应贯穿于实践教学。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任课教师以案例为基本教学素材,带领学生进入特定教学情境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这一教学活动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修养和实际操作能力。中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要求任课教师在课前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相关案例操作,使用表格、文字、网页制作、图像等应用软件,充实案例内容,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展示教学知识点。案例教学的成功要注意这几个问题:教学案例是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和前提,教学案例内容不仅要包括文稿、图表、网页等媒体形式,还要包括案例的制作步骤与相关知识点、操作技能说明,缺一不可,教学案例设计要有实践性、典型性、系统性和针对性;案例讨论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任课教师要启发和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大胆交流探讨思考结论,概括不同的分析结果与解决办法,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学生按照讨论的解决方法操作完案例之后,任课教师要及时对案例解决的方案进行总结,肯定学生思考过程中的创新,指明方案中的欠缺与不足,让学生完整掌握案例教学中的技能和知识。

3.加强师资建设

中职校教育的起步时间比较晚,师资队伍基础不是很扎实,教师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教学方法系统,差不多都是学历教育下的产物,适应不了现阶段中职校教育发展的需要,这一教学能力短缺的矛盾在中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群体中尤其明显。这种矛盾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中职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是为岗位工作服务的,其开设目的就是为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实用操作技能,中职校计算机教师可能缺少计算机课程对口岗位的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比如室内艺术设计岗位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主要依靠计算机技术辅助设计,以体现设计理念与设计效果,如果缺少室内艺术设计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单纯从计算机应用角度出发来对学生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那么其教学结果就是隔靴挠痒;一方面,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更新非常迅速,而这些新技术从产生到进入教学视野,一般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如果仅仅依靠任课教师的自我知识更新,那么就会造成计算机操作教学上的滞后性,中职校教育就跟不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步伐,抛开这一点不讨论,依靠自我知识更新也存在问题,一是占用任课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另外更新的效果还得不到保证。为切实解决师资队伍与教学需求之间的矛盾,中职校首先要探讨计算机任课教师核心教学能力,在此基础上制定师资队伍建设的配套措施和整体规划,目前较为可行的策略是培训和引进双管齐下,强化"双师型"计算机任课教师队伍的建设,以满足中职校的计算机教学发展需求。具体操作是,通过优惠政策开辟引进人才绿色通道,以吸引一批"双师型"人才,或外聘技能型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到学校任教,减少部分师资队伍建设开支;派送有条件的计算机任课教师进 修培训或参与企业操作实践,通过提高校内教师的教学水平来建设中职校的计算机教师队伍。

4.提高教学水平

中职校由于其培训学校的性质,与公办学校比,经济基础较薄弱,学校的各项配套设施也不是很齐全完备,起步阶段经济基础薄弱尚没有产生较大影响,而随着学校知名度的扩散,开始出现盲目扩招现象,这样一来,前面的基础硬伤就渐渐束缚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教学设备购置、师资队伍建设成为中职校学生扩招的最大限制,实训设备的转型和升级节奏慢、教师队伍的知识更新速度慢都大大影响了中职校培训教育正常水平的发挥。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要如何应招才能有效提高中职校扩招后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水平,要求所有中职校建立各自培训专业全套实训基地,既是一种巨大浪费,也不符合我国的经济状态,中职校薄弱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完全凭借自身力量加强建设的不可行性,而靠国家的政策扶持也不是有效的解决之道,必须创新思维走新路,其中,内部资源整合与开展校企合作是很值得借鉴的好办法新路子。

(1)内部资源整合。内部资源整合要求不只是简单重组现有计算机教学设备,而是优化配置所有能够被计算机教学利用的教育资源,要最大限度发挥计算机教育资源的使用价值。操作思路是将计算机教育资源的日常维护巧妙地添加整合到计算机教学中来,如学校机房的日常维护添加到《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校园网的日常维护添加到《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学校网站的日常维护添加到《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等,这样既为计算机教学提供了实训场地,又节省了日常维护开支。内部资源整合也可将岗位工作能力的培养与相关课程教学添加整合起来,立足学校实际,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资源,为计算机实训教学提供水平更高质量更优的培养教育。

(2)开展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实现实践教学最有效的途径,中职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可以实现实践教学与职业岗位的完美接轨,甚至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去向,"订单式"培养是校企合作的最佳体现,这一合作模式以双赢为目标,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可以说是对学校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

5.变革考试方法

考试是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培养应用型的技术人才,选用合适的考试办法也是不可缺少的。传统考试一般注重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查,往往忽视了学生能力的考查,传统考试办法会将中职校学生引向应试教育的误区,这就违背了中职校教育的初衷。中职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试应以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为考查重点,具体考试形式可以是笔试加机试,且加大机试在总成绩中的比重,

为培养学生计算机综合操作能力,可适当布置类似课程内容的作业任务,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安排不同的作业任务,如程序设计课程可布置学生编制一个应用程序系统,程序操作课程可布置学生完成一个制作(或设计)作品,以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为竞赛内容的中英文录入、文字编辑排版、程序设计、网页制作、3DS 动画设计、Auto-CAD 辅助设计等各类比赛也可以是作业任务的形式,平时成绩的评定就依据作业任务的表现评分。

参考文献:

[1]陈小军.高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2]项蕾.谈一谈职校《计算机基础》案例教学[J].内江科技,2011(09)

[3]吴金桁.中职卫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广西教育,2011(12)

中职计算机课教案篇(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3-0131-01

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改革,制定完善的教学制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保证可以提升其发展效率。

一、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教学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难以提升实训教学质量,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导致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质量降低。具体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

1.学生计算机基础能力较低

由于职业院校的生源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能力较高,但是,一些学生却没有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导致出现整体学生基础能力降低。在职业院校学生新生入学期间,计算机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考量,难以全面了解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能力,无法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导致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质量降低[1]。

2.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观念滞后

目前,部分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观念较为滞后,不能明确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教学目的,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计算机基础应用知识的掌握不足,一味的重视应试教育,难以与新形势下教学要求与时俱进,过于强调计算机基础应用知识,忽视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培养,导致计算机专业教学效率降低。

3.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教学对于学生而言较为重要,然而,目前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学效率较低,无法根据学生的根本需求设计教学方案,导致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教学质量降低[2]。

4.教学考核体系较为单一

目前,部分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教学中,教师还没有制定完善的考核体系,无法在实际考核的过程中,采取统一命题与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能力进行考核,不能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提升其发展效率[3]。

二、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教学方式的改革措施

在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教学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必须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全面改革教学方式,提升计算机专业知识的教学质量。具体教学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教学改革思路分析

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实训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改革思路的实际情况,首先,计算机专业教师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制定完善的教学方案,提升计算机基础应用课程实训教学质量。其次,计算机专业教师需要设计完善的教学体系,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教学中心,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提升计算机专业教学效率。最后,计算机专业教师需要设计教学模块与方案,引进教学案例,提升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引导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4]。

2.教学改革措施

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教学中,教学方法改革措施较为重要,直接影响着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效果。

首先,改革教学模式。计算机专业教师应该采取职业岗位培训方式改革教学模式,也就是在设计实训教学任务、实训教学项目与实训教学实践活动等,围绕着学生职业能力改造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顺序,提升其教学质量。其次,教师应该优化实践教学环节。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教学与技能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技能训练效率,转变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简化实践教学体系。同时,计算机专业教师需要采取有效教学方式,利用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归纳总结教学经验,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与案例等结合在一起,提升学生的技能掌握能力。再次,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师在实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建设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网络平台,优化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在线学习与测试平台,使学生可以更好的讨论相关知识[5]。最后,考核体系的改革。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在讲解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改革考核机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全过程的考核体系,突出计算机实践技能教学,逐渐优化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体系。

3.实践教学方式

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科学实训教学需要教师全面改革实践教学方式,提升实践教学质量,优化其发展体系。

首先,要设计具体模块范例。例如:Windows操作教学中,要设计个性化的桌面设置与个人资料管理模块等。对于Word文档排版教学而言,教师需要设计制作电子小报与考试试卷制作模式。其次,课程案例示范。就是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引入案例为其演示,例如:课程表教学案例演示、个人简历教学案例演示等,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岗位实践能力,提升其发展效率。最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教学,需要对其进行作业考核,全面分析学生的表格制作能力,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制作规则与不规则的制作方式,完成各类表格的制作。

4.岗位模拟实践教学

要为学生开展岗位模拟实践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模拟岗位实践的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提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教学效率,增强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学体系,提升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科学实训教学质量。

结语

在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制定完善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训教学体系,全面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科学实训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丽红,王莉丽.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2(19):206-207.

[2]周颖.基于项目的职业《计算机基础》课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中职计算机课教案篇(10)

1.我国IT职业岗位的分布。据2000年7月至2006年4月公布的《国家职业标准》统计,在527个职业中有计算机维修工、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程序设计员、多媒体作品制作员、电子计算机装配调试员、网络设备调试员、计算机软件产品检验员、电子商务师、企业信息管理师等10余个IT行业职业。其中在占职业总数2%的IT类职业中,以计算机网络管理员、多媒体作品制作员、电子商务师、企业信息管理师、网络设备调试员、计算机程序设计员、网络编辑员等为代表的一批新职业已占到所有新出现职业的10%。这一数据说明,IT行业在一些领域已经快速形成规模,对社会形成了新的人才需求。

2.我国IT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2003年以来,一方面各级院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大量涌入劳动力市场,加之各种社会培训力量急速扩张,使我国劳动力供求关系一直呈现供大于求。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全国99个城市2006年第二季度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信息进行的统计分析:计算机信息类职业需求人数仍排前十位,中职层次需求量高于高职。

另据追踪我院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分析国家和省内劳动力人才市场的有关信息表明:在国内市场,计算机程序设计员、计算机软件产品检验员、网络设备调试员、电子商务师、企业信息管理师、多媒体作品制作员岗位需求紧缺;在省内市场,计算机维修工、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程序设计员、网络设备调试员、网络编辑员、电子商务师、多媒体作品制作员岗位需求紧缺;在本市,计算机信息产品营销员、电子计算机装配调试员、计算机维修工、计算机网络管理员、网络设备调试员岗位需求紧缺。

二、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1.1999年专业课程体系的缺陷。延安职业技术学院1999年专业课程按必修课与选修课两部分组织,其中必修课又细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技能课。专业基础课涉及数电、模电、工程数学,专业课汇集微机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传统课程,实践技能课仅涉及中英文录入技术、工具软件等浅表性技术课。

可见,该课程方案“厚基础、宽口径”的指导思想表现突出,课程数量多且杂,实践教学活动分散,数量不足,学科性强,职业针对性差的缺陷非常明显。

2.2002年专业课程体系的改进。本次改进秉持减少专业理论课,增强专业技术课,淡化学科性,适应职业性的专业改革思想,为保障教育效果,主要在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造:

(1)借鉴社会上成功培训机构的经验,对岗位特点明显的专业技术课在开课学期,专门增设该课程相应的专项综合实训,如:图文排版实训、计算机组装维修与组网实训、多媒体制作实训等,从时间和训练程度上保证课程的主导地位。

(2)高度重视选修课的重新定位,将原来课程方案中摆花架子或美其名曰“扩大知识视野,加强素质教育”的有选无修的选修课统统拿掉,应对社会需要岗位按管理信息和多媒体方向设置相关职业课程模块,学生一旦选定,其实也是重要的必修课。

(3)舍弃学科性,强化职业性。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就业与创业、电子商务、动画设计制作等学生可学会做课程取代学生学不懂的微机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和数模电课程。

3.新的专业实验课程方案的推出。纵览改进方案,主要较好地解决了课程方案从学科性向职业性的过渡,这一点可以从学生总成绩平均提升10分和学生参加省内职业院校计算机操作竞赛屡获大奖得到佐证。但是课程设置求大贪全以及未引入职业认证考核,导致职业针对性不强这一影响就业的关键关隘并未突破。

如何从课程体系上破解职业针对性不强这一难题?

前两个课程方案都有试图将尽可能多的IT职业岗位所需课程纳入囊中之嫌,而一个专业的所有学生都学这样的课程,一方面个人承受力有限,另一方面在小区域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是可想而知的。因此,除文化和专业基础课外,只有按职业性质和需要,引入国家职业考核,模块化打包岗位课程,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包学习,才能既精准学习,又降低就业竞争风险。按照这一思路,实验课程方案按文化素质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模块课三部分组织。其中文化素质课包含文化课和职业训练课,专业基础课主要有录入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维护技术等少量公共技术课,专业模块课按照职业岗位细分为办公应用模块、多媒体技术模块、网络技术模块、软件技术模块、信息管理模块、计算机维修模块等,岗位各模块全部设置岗位技能所需操作课程和岗位考证训练实践课。

三、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实验课程方案的特点

1.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方案要注重技术操作性而非学科系统性。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指出,计算机职业教育中专生定位于成为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计算机系统管理、维护和应用操作人员。这一定位已经揭示了其课程体系必须以操作技术为核心,而非以科学理论为中心。实验课程方案已无《微机原理》、《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模电路》等一批完整学科课程的踪影就是回归定位的体现。

2.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方案要适应社会职业发展趋势。就业市场是职业教育的指挥棒。进入21世纪以来,IT业发展异常迅速,短短几年内,扩张产生了许多新的职业领域。如果不能随变而变,一味墨守成规、抱残守缺,学生对口就业率裹足不前就是最好的答案。实验课程方案多个职业模块的出现正是因应变化的选项之一。

中职计算机课教案篇(11)

一、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着方法不当的问题。首先部分老师仍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计算机课程上一味的向学生灌输计算机理论知识,不与学生进行交流,不注重学生学习成果的反馈。如计算机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介绍编程的要点,这些内容相当枯燥,学生们的厌学情绪就会加重,教学有效性大大降低。其次,部分老师没有从每个学生的角度出发因材施教而是实行统一的教学方法,这样就会出现一些学习差的学生不能跟上教学进度而学习好的学生不满足于教学内容的问题。最后一些教师为了展现计算机课程的新颖、全面性,不根据实际情况盲目的采用一些不合理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既耽误了教学实践,又没有取得很好的教学成果。

二、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方法

(一)计算机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合理

我国计算机的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掌握一手新鲜的教学资料对教师来说是很重要的,如何合理的去选择计算机教学内容,是目前教师们研究的关键问题,选择合理的计算机教学内容,能够提高学生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学生们不仅仅是学习到新的知识,更能够学以致用。在计算机课程的选择上,应该以学生现有的知识作为一个基础,结合中职院校本身的教学水平,合理的去选择教学内容,所选内容要适应当下的计算机发展情况。

计算机所选课程的难度要适中,一方面,如果计算机课程过于困难,学生们不容易吸收知识,会产生厌倦感,本质上不愿意去学习,有些学生还会有学也学不会的想法出现,这就会影响学生们的学习质量。另一方面,计算机课程如果过于简单,学生们就会失去钻研的兴趣,学到一点皮毛就当做全部了,这在一定意义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和能力。由此可见,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要注意其合理性和实用性。

(二)联系实际,让学生主动参与

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性操作,把计算机教学变成一种探究性活动,设法使他们参与到学习任务中来,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有人说“教无定法,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方法就是好方法,能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课堂就是有效的课堂”。如讲授《文字处理软件》一章时,我先给学生布置大作业――设计《自荐书》,要求:有文字、表格、个人照片,并且要有个人特色。结束本章教学后,各组推荐两个优秀作品参与本班比赛,同学们自由投票,最终评出一、二、三等奖并颁发小奖品。学生在推荐作品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积极参与,促进了相互间的交流,学会了合作学习,一举多得。值得注意的是,给学生布置的大作业限制条件不宜过多过细,否则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际任务中来,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拓展其自由发挥的空间。

(三)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对于学习的一种认识、一种意识倾向、一种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它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效率以及以后走出社会的实际工作能力。例如老师在第一节计算机课时可以让学生实际操作,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计算机客观存在性和实用性,决不能一开始给对学生口头讲解计算机的诞生、发展、组成等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如果这样从一开始就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在计算机室,让学生直观感受计算机的作用,展示一些计算机的优势功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如播放一些趣味视频、图片处理等,激发并长久保持学生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进而提高以后对计算机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巧妙导入,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悬念、制造认知冲突、引发好奇,进而产生学习兴趣,接着进入新课的教学便是水到渠成。例如,讲《演示文稿PPT的应用》一章前,我先给学生欣赏《上海世博》宣传片。当他们津津有味地欣赏着图片、动画、背景音乐时,我告诉他们这是学姐做的,他们无不惊叹。因此,精心地设计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学就能有效地进行了。

(四)开展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就是利用真实有趣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打造一个特定事件的现场,对具体的情境进行描绘,让学生们进行自由的交流与讨论,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的思考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并且案例教学法的案例一般都有代表性能够节约教学时间,而且案例来源于生活,与学生更贴近,更能吸引学生。案例的实践性强能够使学生在遇到类似问题时更好的解决问题。

一般情况下案例法应用时在教学的一开始就提出,这样案例的作用就能贯穿整堂课程。并且在使用案例时,要注意将知识点巧妙的隐藏其中,让学生自己通过分析逐渐总结知识点。应用案例教学法还要使学生明白计算机知识和现实生活之间关系。如在开展Word文本的格式化教学时,选择“毕业论文排版”的案例,它首先设置了毕业论文的字体、段落、页面,然后在展示页码操作时故意设置错误,要求学生查阅材料指出问题,然后进行实验操作。有时出现的页码不正确情况可以向学生们提出疑问“怎样分栏文档后添加正确页码”。

(五)注重情感教学与因人而异教学

中职学生一般学习成绩较差,在初中阶段常常不受老师的重视,他们对于成功的渴望比一般人更大。所以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老师要抓住中职生的这一特点,对他们多鼓励,多赞扬,多关心,使他们学习计算机更有东西。在教学中可采取以下措施:

1.对学生进行激励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特长,正面诱导,鼓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难,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满足。在课堂上,要多提问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对他们的回答即使不满意,也要善于用一些鼓励的话语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如你回答的问题不完全正确,看看老师的回答怎么样,让他们自己发觉不对的地方在哪里;而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要大大夸奖,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2.支持鼓励学生

教师要促成课堂支持性学习气氛的形成,给遇到困难、丧失信心、情绪低落的学生以必要的心理支援,鼓励他们:学习不难,你一定能学会,遇到问题可以大胆地问老师,老师相信一定能把你教会,树立他们的信心。

结束语

计算机课程是中职学生的重要课程,操作应用性很强,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很重要。因此,中职计算机教师在教学时中,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如计算机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合理、联系实际让学生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开展案例教学法等等来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真正的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提高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