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评价管理论文大全11篇

时间:2022-07-21 04:56:49

评价管理论文

评价管理论文篇(1)

审视管理会计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二十年来的进展,不难发现其应用效果远远落后于其理论预期。问题的症结在哪里?这种现象已引起会计理论研究工作者和会计实务工作者的极大困惑。究竟是理论上的扭曲?或是实践上的失灵?还是认识上的模糊?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本文在对管理会计现状的考察基础上,阐述以下两个评价。

一、对管理会计在实践中运用的基本评价

(一)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运用状况。多年来,管理会计理论在我国的实际应用情况并不理想。从应用的内容上看,处于零星分散状态,彼此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尚未形成一整套真正意义上的管理会计应用体系。从应用效果来看,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实际作用很不明显,没有真正解决企业改善管理所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样企业也就缺乏应用管理会计的意愿和要求。

(二)管理会计在实践中失灵的成因。管理会计在实践中难以得到广泛应用,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在会计组织机构设置中,由于管理会计的职能部门和专职人员缺位难以组织运作,同时它自身既定的作用,形成有它无它无所谓这样恶性循环;二是在管理会计提供的方法中,其抽象的数量模型反映不了客观实际的需要,方法抽象基本资料难以筹集,这是由于其理论体系不完善而造成的。

首先,会计工作与审计工作、统计工作一样,是一项应用性很强的工作,其业务活动的开展,必须有专门的责任机构和责任人员承担,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业务活动,财务会计工作就是如此。目前在企业中,财会、统计、审计都有实实在在的职能机构和专职人员。但是纵观管理会计的机构设置和专职人员的情况,从现在掌握的资料来看,全国几乎还没有一家企业能这样做,这表明我国对管理会计业务活动的开展在企业中还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其次,管理会计在实践中不能得到发挥,不被人们所重视,还由于其抽象数量模型方法所造成的。抽象数量模型方法适于做一般性的分析,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不是具体的运用,特别是解决经济活动中的某一具体问题,单纯用数量模型的方法去解决是注定要失败的,需要结合经验方法,更需要善于观察思考的方法,但是现实中的人们经常采取“机械主义”和“拿来思想”,照套公式,照填数据,歪曲了数量经济模型的本来用意。数量模型对纯经济学这样抽象的理论学科来说,使抽象的内容直观了,确实是一种进步,而对管理会计这样具体的应用学科来说,使明确的事物变抽象了,确实是一种退步。

二、对管理会计理论价值的基本评价

(一)管理会计过高的科学地位,使其失去信任。管理会计从其会计学科地位上看,它是不能与财务会计相提并论,而去占有现代会计两大领域其中之一的。从某些层面看,管理会计的失败,其中一点就是过度拔高了其学科地位,从而失去了人们的信任而导致运用的失败。

(二)管理会计的内容体系不系统。管理会计从其内容体系上看,部分内容脱离了“成本”这一主导线,从而使其内容体系显得很不系统。管理会计的根是“成本”,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是决策成本。它主要是企业管理当局作决策时需要考虑的成本。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融资活动时,都需要对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选择,然后从中选出可行的或者最优的方案来具体实施。在对不同方案进行财务比较、选择的时候,一个共同的基础就是看不同的方案成本的大小,这里的成本就是决策成本。二是控制成本。在控制阶段,会计人员不仅要参与预算指标和标准成本的制订,更要利用其掌握的成本信息优势,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过程控制。管理会计所应用的控制成本,其核心是预算成本和标准成本。

三是责任成本。企业各种活动的结果既要通过其所取得的收入来反映,也要通过其所花费的成本来考核。为了有效评价各管理层的经营业绩,需要对发生的各项费用进行考核。按照、“谁负责,谁承担责任”的原则来考核,其考核的依据就是各管理层的责任成本。责任成本的核心是可控成本。但是目前在大家认可的体系中,硬要把属于财务管理内容的全面预算等内容穿去,从而在内容体系上显得很杂乱,并且模糊了管理会计的本质属性,造成了思想上一定程度的混乱。

(三)管理会计没有形成独特的方法论。管理会计从其方法论体系上看,它并没有形成独特的方法论。管理会计吸纳了统计学方法、经济学方法、高等数学和初等数学方法,但它没有像统计学那样由统计调查、整理、分析组成系统方法论体系,也没有像管理学那样对预测、计划、控制等方法论作出科学解释,更没有像会计学所形成的划分科目、填制凭证、登记入账、试算平衡、编制报表这样严密紧凑的方法体系,更不用说会计学独特的复式记账方法所组成的平衡关系。管理会计中由于没有“会计”特有的方法,而在已有的方法中又显得杂乱无章,没有普遍推广的价值,所以说它在方法论上也是不成功的。

三、管理会计的变革

管理会计的现状已引起学术界和实务界的极大忧虑,它将如何发展也引起了理论工作者和业务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因此在基于以上两个评价的基础上,重点解决以下四个方面问题,探索比较可行的出路。

(一)在研究方法上要注重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要理论联系实际。管理会计能否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推广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及时地将实践中的成功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整理、推广,形成示范效应。及时总结我国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以全面推进企业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评价管理论文篇(2)

一.减少死记的机械性识记部份的考核,增加探究过程的考核

机械性识记的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核,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更有背于新教材理论,没有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据说,淅江某高中一班,高考化学成绩平均92分,许多同学都进大学深造。二年后,回到母校,化学老师又让他们做同样一套题,结果平均只有39分。曾有一名教育家说过:什么是教育?就是当学生把老师所教的知识都遗忘时,剩下的一点就是教育。那是什么呢?那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对科学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在此过程中培养的人文观、科学观。大量的机械训练,只能让学生暂时取得好的成绩,于学生能力培养无益。作为评价教学的一个工具,试卷应体现这一教学原则,减少死记知识的考核,而着眼于探究过程的考核。

例:探究给物质加热方法。某同学做如下实验:取三支试管,各加入3mL水。试管-1: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上方约3cm处加热;试管-2:试管的底部与酒精灯灯芯接触加热;试管-3: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至沸腾时所需的时间,分别是60秒、35秒、27秒。请你回答:

(1)分析上述实验结果,你认为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酒精灯哪一层火焰?为什么?

(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注意什么问题?(至少答出三点)

(3)上述实验,还存在哪些问题(举两例),有哪些改进意见?

此题通过探究应用酒精灯的哪一层火焰加热,以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并让学生提出改进意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勇于分析、开拓创新的能力。

例2:(厦门市2001年中考题。)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汽车作为曾经推动人类文明向前跃进的现代社会的产物,在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便捷舒适的同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也有难以推卸的责任。据6月15日我市政府的“2000年厦门环境状况公报”称:厦门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和汽车尾气,99%的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的排放来源于汽车尾气。我市近几年来汽车持有量的增长达20%,虽然空气质量居全国第四,但环保仍面临如汽车污染等问题的考验。另据报道:将氢气应用于汽车发动机的技术已在我国研制成功;酒精作为燃料的汽车已在北京市、河南省使用;我市也有一部分汽车改用液化气作为燃料。

(1)汽车尾气中的大气污染物有(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

(2)我市将部分汽车排气管加装三效转换器,促使一氧化碳在排气管内与空气作用转化为二氧化碳,其反应式为__________。

(3)请提出我市治理汽车污染的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

(4)就目前的情况看,氢气做燃料的汽车要投入使用前,你认为还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有:__________。

(5)若实验用氢气汽车运行1km,需要2858kJ能量。现这辆汽车在我市环岛路上走一圈(约30km),需要__________g氢气。(已知每克氢气燃烧放出142.9kJ能量。)

此题是以环境保护和能源开境设置的试题,通过此题,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认识到人类文明与环境恶化的双重性,了解我国新能源开发的迫切性,更强调了公民治理环境的参与性,增强了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环保建设中的意识,使学生养成运用知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让学生成为环保的参与者,体验创造的价值和魅力,激发创新精神。

二、联系生活实际,关注化学、社会的发展,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化学是一门与人们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密切联系的学科,中学阶段所学的化学知识本来就是来源于实际,试题应还它本来的面貌,并不是单纯考核学生一些系统的化学知识,而是从实际问题出发,贴近中学生的实际,使学生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联系的角度去认识化学问题,思考社会问题。如,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面临着诸多问题:健康、食物、营养、材料、能源及环保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化学密切相关。这些问题的考核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去解决联系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使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

例:(广州市2000年中考题。)有两瓶无色液体,其中一瓶是蒸馏水,另一瓶是浓食盐水,区别它们的方法有很多,请你简要写出尽可能多的你认为可行的方法(至少写三种):

方法一:__________;方法二:__________;方法三:__________。

此题是一道非常简单的鉴别题,生活中也可能常遇到,学生可以动用所学的物理、化学知识展开想像的翅膀去构思,不被条条框框限制,不被学科知识限制,养成遇事多角度、多方面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例、(黑龙江省2000年中考题。)举出家庭中常见的一种酸性物质__________,一种碱性物质__________,一种盐__________。

这虽是一道填空题,但要求学生联想到家庭中常见物质的酸碱性和常见物质与物质分类的关系,引导学生用化学视角观察生活的思想方法。

例:(13天原杯复赛题)种植下面几种农作物对PH的要求:大豆:6~7,茶:5~5.5,甜菜:7~7.5西瓜:6。如果某地区经常降酸雨,则上述农作物最不适合种植的是()

例:某同学晚上帮妈妈做饭,切完白菜后,就将菜刀放在菜板上,第二天,发现菜刀生锈了,菜刀生锈的原因是:()防止菜刀生锈的方法有()

上两题要求学生应用所用的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体现了联系实际的取向,让学生学以致用,加强化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三、加强各科联系,体现学科渗透及科学与人文的统一

综合考试模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产物,它可以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即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厦门市2001年中考题。)在室温下的饱和食盐水中放了一个塑料小球,(1)现加入少量食盐晶体,充分搅拌和静置后,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小球在液面沉浮情况有何变化,并简述原因__________;(2)若要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使小球略上浮,你准备采取的具体方法是__________。

此题需要思考,如何采用一些方法使溶液的密度增大而使小球上浮,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广度,给学生以施展才能的舞台,使学生将化学方法和力学原理相结合,从多角度思考,多方位实施,很有效地达到考查学科科学素质的目的。

例:为了能够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和从事各种活动的环境,上海市政府已采取了诸多措施;其中:

(1)为迎接APEC会议的召开,市政府对主要道路进行了整治.在主要道路两旁,可看到新设置的不锈钢分类垃圾筒.在一侧的筒盖上画有啤酒瓶、报纸等图案,另一侧的简盖上画有鱼骨、果皮等图案.前者表示用于投放————(填“有机”或“无机”)垃圾,后者表示用于投放————垃圾.

(2)日前,上海已新建成延安中路、太平桥、黄兴公园和徐家汇花园四大绿地.大面积绿地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环境有明显的效果,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分析的原因中不可能的是()

A.减少了城市工业温室气体和汽车尾气的排放

B.植物的蒸腾作用使绿地周边地区的平均气温降低

评价管理论文篇(3)

安全评价可以使生产经营单位所有部门都能按照要求认真评价本系统的安全状况,将安全管理范围扩大到生产经营单位各部门、各环节,使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实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系统化管理。

安全评价可以使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变经验管理为目标管理。安全评价一方面可以使各部门、全体职工明确各自的安全目标,在明确的目标下,统一步调、分头进行,从而使安全管理工作做到科学化、统一化、标准化。另一方面,可以使各层次领导及技术人员补充现代安全管理的知识,了解系统安全工程的精髓所在,从被动与事后型的“亡羊补牢”模式向以风险防范为重点的系统化安全管理模式迈进。

二、开展安全评价工作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

开展安全评价与预评价有助于提高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即确保建设项目建成后实现安全生产,使因事故及危害引起的损失最少,优选有关的措施和方案,提高建设基础上的安全卫生水平,获得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从设计上实现建设项目的本质安全化。拟建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水平,首先取决于安全设计。预评价作为安全设计的主要依据,它将找出生产过程中固有的或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产生危险、危害的主要条件后果,并提出消除危险、有害因素及其主要条件的最佳技术、措施和方案,为建设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供依据和条件。为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实施监察、管理提供依据。预评价改变了“先建设、后治理”的被动局面,使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的管理、监察工作沿着规范化、科学化方向深入地开展。

三、开展安全评价工作为实现安全管理的系统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

当代人对安全生产问题的新认识、新观念表现在对安全本质的再认识和剖析上,把安全生产基于危险分析和预测评价的基础上。表现在对事故的本质揭示和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安全生产建立在预防和控制基础上。在新世纪人们逐渐修正和广泛应用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理论、Heinrich因果连锁理论、管理失误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危险源理论、事故原点理论等理论来指导安全生产。现代安全管理具有变纵向单因素管理为横向综合管理,变事故处理为事件分析与隐患管理,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变只顾经济效益的商业管理为效益、环境、安全与健康的综合经营管理,变被动、辅助、滞后的管理程式为主动、本质、超前的管理程式,变外迫型目标为内激型目标等特点。由此可见安全管理对象,内容和方法已发生重大变化,整个组织的安全管理理念也要因此作出相应转变。此时,积极开展安全评价工作就尤显其必要性。

近年来,安全评价工作在我国健康快速的发展,它作为现代安全管理模式,体现了安全生产以人为本和预防为主的理念,是保证生产经营单位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手段。实践证明,推行安全评价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管理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科技兴安战略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评价管理论文篇(4)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它包括个人绩效、部门绩效和组织绩效三个层次。组织绩效是建立在部门绩效和个人绩效实现的基础上,但个人绩效的实现并不一定保证部门和组织是有绩效的。员工绩效直接影响部门和组织的绩效;组织在运行过程中,其系统结构以及运行机制的合理与否也会促进或阻碍员工绩效的发挥。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绩效是员工对组织的承诺,当员工完成了他对组织的承诺(绩效)的时候,组织也按对等承诺关系给予员工薪酬。这种等价交换原则体现了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木规则。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绩效意味着个体承担的社会职责。作为社会的一员,他必定受惠于其他社会成员的绩效存在,因此他必须以他的绩效存在回馈社会。

1.2绩效评价

所谓绩效评价,就是通过将员工个人目标与组织战略目标相结合,不断挖掘员工潜力,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使组织获得更高绩效、个人获得更好发展的一种系统的、整合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

绩效评价作为一种系统,它的内容包括绩效目标与指标的确定、评价方法的选择、沟通体系的建立以及评价结果的应用等;它的实施过程包括计划、辅导、评价、反馈等四个环节。

2国内医院绩效评价应用状况

通过检索、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国内医院的绩效评价有如下特点。

(1)在实施形式上多以“绩效考核”为主,占所收集文献的绝大多数,尚没有一家医院采用绩效评价的模式,说明绩效评价的概念和作用尚未被国内医院普遍认知。

(2)在实施目的上多以“经济收入分配”为主,约占三分之二,很少将绩效考核与医院战略管理相联系。

(3)评价对象的不完整性:有侧重主诊医师、护理人员的,有侧重职能部门和科主任的,也有涉及全体医护人员的,这可能与医院所处的发展阶段和评价目的的不同有关。

(4)在评价主体上,有些单位已普遍意识到单一评价主体的局限和不足而采用了“多源”的绩效评价主体。

(5)评价内容多以经济核算和成本核算为主,但这种方法已逐渐暴露出其不利于医院长远、和谐发展的弱点。

(6)在评价指标和权重的设计上,受实施目的的影响,对医疗质量和病人满意度重视不够,未能正确体现社会对医疗卫生行业的价值观要求。

(7)在评价周期上,多数医院采用月份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这与国有医院的“事业单位”性质有关。

(8)在实施过程中,不重视沟通和培训,不重视绩效改进和提高,纯粹是为了“考核”而“考核”,从而使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综观以上国内医院绩效评价现状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可以看出,国内医院的绩效评价受我国整体医院管理水平和管理队伍职业化程度较低的双重影响,在形式上目前还停留在“绩效评价”这一绩效评价循环的中间环节上,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绩效评价循环;在应用上也未充分考虑医疗组织及医务人员特点。即便考核体系中使用了现代绩效评价的部分理论和方法,所涉及到的也只是初级的,不是系统的、有意识的绩效评价。

3医院基于战略的绩效评价系统设计

为保证医院基于战略的绩效评价系统设计有效性,需要重点把握医院战略目标、人力资源管理和环境因素的特点及其对于绩效评价系统的影响,这种影响也可以理解为是基于战略的绩效评价系统对这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基于战略的绩效评价系统要求医院的战略目标是清晰的,可分解的,并且所有医护人员对目标的理解是一致的。二是基于战略的绩效评价系统要求医院要按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精神,通过职务分析,明确个人职责,制定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措施。三是基于战略的绩效评价系统要求医院要充分利用环境因素,促使变革,为医院导入绩效评价方案提供最佳时机。

3.1绩效评价系统框架设计

按照前述设计指导理论与原则,充分结合医院的绩效评价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原因,设计出医院基于战略的绩效评价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3.2绩效指标体系

医院现行绩效评价制度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考核指标的制定不科学”,因此,新方案对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要充分体现基于战略和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保证个人努力方向和医院发展目标相一致,还要充分考虑到医院所具有的岗位构成复杂性、绩效群体性和行为指标难以量化等特性,以科学的理论、方法作指导,制定个人的绩效指标。

医院绩效指标的设计与制定过程主要遵循六个基本步骤:①医院战略目标的分解。②关键成功要素的转化。③部门绩效指标的归纳。④个人绩效指标的形成。⑤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⑥绩效评价指标标准的取值。

3.3绩效评价系统的实施

当医院建立起绩效评价的体系框架以后,就可以按: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评价绩效反馈绩效再计划……的顺序进行循环实施了。

4基于战略的绩效评价系统实施措施

由系统管理理论可以知道,基于战略的绩效评价系统在组织运行过程中并非独立存在,它是作为组织运行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或是一部分来发挥作用的。既然这样,绩效评价系统的建立和实施必定与组织其它管理系统相互影响和作用,或者说绩效评价系统的建立和实施有赖于一定举措的存在和影响,如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与医院文化、高效的组织结构、制度的创新与建设、绩效评价导入和操作的培训等。

4.1培育正确的价值观与医院文化

医院价值观是指医院对职工各项诊疗业务活动的正确与否的判断。它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准则。价值观塑造是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国有医疗机构的性质和行业特点以及医院的生存环境决定了医院必须培育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医院文化。

医院文化的内涵包括:①职工对医院的认同。②职工与组织一致的目标和共同的价值观。③医院内部规范的制度与和谐的人际关系。④领导者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⑤赏罚分明的组织制度。⑥强大的凝聚力和良好的团队精神。⑦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

4.2建立高效的组织结构

如果说医院文化是组织的灵魂,适宜的、富有效率的组织结构就是组织的骨骼。高效的组织结构不仅是营造医院开放性内环境的必需条件之一,还是医院内外环境之间进行相互联系和发生作用的“信息通道”,对医院实现绩效评价的目的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毛静馥等人将高效的组织结构列为医院绩效评价的基本要素之一。

4.3进行制度的创新与建设

对医院来讲,进行医院文化建设,必须有一个与医院价值观相符合的制度环境。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明确提出“制度重于技术”,并且“检验一种制度安排是否适当的最终标准,在于它是否有利于发挥掌握着人力资本的专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如果医院没有全面成熟的工作制度,规范的管理程序,那么医院的一切工作都失去了衡量标准,变成无序管理。

4.4注重绩效评价导入的培训

实施绩效评价唯一的目的是提供一条医院同职工之间通过相互合作,帮助职工改进绩效,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途径,并非是为了寻找职工的缺点;通过培训让所有医务人员明白:虽然绩效评价表面上关注的是绩效低下的问题,实质却旨在帮助每个职工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与进步;绩效评价通过在平时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沟通与辅导,做到防患于未然,最终将给医院和职工带来长远效益。

4.5加强绩效评价操作技能的培训

医院现行绩效评价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针对绩效评价操作技能的培训。基于战略的绩效评价系统涉及大量全新的理论和操作方法。如果主管人员和职工在实施过程中不能熟练掌握这些理论和操作技能,譬如如何设定绩效指标和标准、如何收集绩效信息、如何进行绩效沟通等,就很难保证他们能正确地运用绩效评价这个管理工具,也就无法达到绩效评价的目的。

5结束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解放劳动生产力。建立绩效评价系统需要了解医务人员对医院文化、医院管理制度、工作环境、激励措施和待遇等的满意度,满意度高的医务人员,不仅提供的服务质量好,而且对患者的反应性也好。虽然令医务人员满意并不是医院改革的最终目标,但如果医生和其他工作人员对工作现状不满意,没有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即便是技术最优秀的医学专家,也不可能产生理想的工作绩效,医院整体绩效的提高、竞争优势的取得也就无从谈起!

参考文献:

[1]张建国,徐伟.绩效体系设计[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192.

[2]吴敬琏.制度重于技术[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12).

[3]冉平.绩效评价:医院发展的战略选择[J].中国医院管理,2004,(1).

评价管理论文篇(5)

1.1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

在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经济逐步与世界经济接轨,我国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国际经济走势,同时世界经济的波动反过来也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分析我国保险资产管理问题时,不仅要分析国内的经济环境,还要将当前国际政治的变化和经济格局的调整考虑在内。

1.2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面临巨大压力

受托管理我国保险业约90%的可运用资金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2006年以前只能管理保险公司的资产,缺乏直接接触个人以及其他机构的渠道,而国外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不仅能够管理保险公司自身的资产,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管理第三方资产,并且第三方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超过50%。同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允许符合条件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逐步扩大资产管理范围,推动资产管理公司由单一管理保险资产向综合管理社会公众资产转变。然而,逐步扩大的资产管理范围对于起步较晚的我国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来说,虽然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不可预知的风险。

1.3投资收益低下

随着我国保险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保险业的可利用资金也在不断增长,但由于我国保险业目前的投资渠道过于单一,仍然将资金投资的重点放在存款和债券资产上,而在基金、股票上的投资比例较小,加之近几年来我国外汇储备的超常增加,造成市场流动性泛滥,债券市场的收益率日趋下降,从而导致我国保险投资的收益率也随之明显下滑。所以,如何提高资产管理的投资收益率,是我国保险业必须面对的首要问题。

1.4资产负债管理难度加大

近几年来,保险行业续期效应降低,从而造成保险业的流通资金减少,成本压力增加,保险负债成本呈现出日渐上升的趋势,资产负债收益率匹配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如果投资收益率达不到预定利率水平,将导致新的“利差损”产生。目前国内保险公司的资产久期远远低于负债久期,“长钱短用”现象屡见不鲜,而且随着负债定价利率的上升,业务增加反而会造成附加费用的增大,此时负债成本较高,资金回报压力增大。由此可见,保险行业目前的这种资产负债管理机制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2构建保险资产管理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原则

科学地建立保险资产管理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考虑现有的统计制度和相关的统计数据,还要充分考虑到国际之间对比的需要,因此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除了要满足指标体系设置的一些基本原则外,还要满足以下几项原则。

2.1主次性原则

由于能够反映保险资产管理竞争力的指标较多,如果都用来当成评价标准,容易造成指标设置主次不分,给资产管理竞争力评价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在选取保险资产管理竞争力指标时,应该遵循主次性原则选取对保险资产管理竞争力产生主要影响的指标,而忽略那些影响较小的指标。

2.2可行性原则

影响保险资产管理竞争力的因素是各种各样的,有定性的不可量化的指标,也有能够定量描述的指标。无论是定性描述的指标还是定量描述的指标,都应该是可行的,有据可循的。因此,本文为了更好地将保险资产管理水平作横向与纵向的对比,所选取的都是评价资产管理水平的可行性指标。

2.3比较性原则

在运用保险资产管理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问题时,往往要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因此在选取保险资产管理竞争力指标时,不仅要便于保险资产管理自身前后进行比较,而且还要便于与其他金融业资产管理水平之间进行比较。另外,为了能与国际保险资产管理接轨,还要在指标选择上尽量靠拢国际通用标准。

3构建保险资产管理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理论框架

在我国保险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进程中,保险资产管理作为保险公司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其盈利水平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决定了保险业的自主竞争能力,也成为保险业增强盈利能力和偿付能力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促进金融市场稳步协调发展的主要途径。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保险资产管理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结合我国保险行业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我国保险资产管理竞争力评价体系的理论框架。

3.1保险资产管理的现实竞争力

所谓的现实竞争力就是指主体在现实中获取竞争优势所拥有的资源。保险资产管理的现实竞争力主要由资本市场的投资规模、资产管理效率、资产管理的业务能力以及风险控制能力等要素构成。资本市场的投资规模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融行业投资主体的资产管理能力,是各行业在资产管理上相互竞争的核心方面;不同行业资产管理业务能力的强弱也是现实竞争力的基础;而风险的管控能力是企业管理人自身管理能力、风险防范意识的重要体现,构成了资产管理公司之间相互竞争的重要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保险资产管理的效率与未来发展的高度。为了提高保险资产管理效率,有必要将国外先进的资产管理理论和方法应用到我国的保险行业中,从而达到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目前,我国保险业投资覆盖了证券、货币、衍生品等各投资领域,并在此范围内打造不同风险收益率的产品链,在更广阔的空间内为客户们捕获投资机会,分散投资风险。

3.2保险资产管理的潜在竞争力

潜在竞争力是相对于现实而言的,它对于未来整体竞争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保险资产管理的潜在竞争力是使现实竞争力得到有效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所在,主要包括市场环境、政策支持以及业务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等要素。在大资管时代,资产管理范围的逐步扩大,使得保险资金的风险进一步加剧,并且对现实金融市场环境变化的反应也更加敏锐,国家政策支持可以为保险资产管理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而业务、产品、组织上的创新对于提高保险资产管理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构建了以资产管理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为分体系的保险资产管理整体竞争力的理论框架。在此框架内,资产管理的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影响着保险资产管理的整体竞争力水平的高低。

4保险资产管理竞争力指标体系构建

目前,由于我国保险行业的信息披露制度还不够完善,监管机构对于保险资金运用所涉及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估算方法并没有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使得国内各家保险公司的财务会计报表之间缺乏可比性。因此,本文在我国保险资产管理竞争力评价体系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对保险资产管理竞争力评价指标只作定性描述,并将保险资产管理竞争力评价体系分为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两个子评价体系,总共设置14个指标。

4.1保险资产管理现实竞争力评价指标

市场规模反映了资产管理业务的宽度和广度;资产管理效率是国内外资产管理竞争的一个核心方面,因此本文选取投资收益率来体现保险资产管理效率。资产管理的业务能力指标又可以细分为资本负债比、资本安全性、资本流动性、资本充足性、业务产业链和业务价值链。资本负债比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流动性负债与总资产的比值,不仅能反映企业资产管理所面临风险的大小,也能反映企业资产管理的能力。保险资金运用的核心就在于平衡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关系,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在运用委托人的委托资金进行投资决策时,不能只考虑资产或负债,而必须要保证资产和负债的动态协调与平衡,为资产委托人提供长期稳定的预期收益;资本安全性、资本流动性客观上反映了资产管理的服务属性;资本充足性、业务产业链和业务价值链3个指标分别反映了保险资产管理的实物资源、业务宽度和业务价值。风险控制能力是现实竞争力的又一重要体现,本文选取资本缩水幅度这一负面指标来度量对保险资产的风险控制能力。

评价管理论文篇(6)

2实证分析

2.1指标设置为了完成对财务管理系统实时性评价的实证研究,首先来构建评价财务管理系统实时性评价的总体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在图1中,将财务管理系统实时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分企业管理为4大类因素,即系统成本因素、系统可靠性因素、系统适应性因素、系统完善性因素。

(1)系统成本因素。系统成本因素又分为系统设计成本、系统运行成本两项指标,系统设计成本是指完成财务管理系统设计所需要投入的成本,系统运行成本是指财务管理系统运行所需要投入的成本,包括投入的时间、人力、财力。

(2)系统可靠性因素。系统可靠性因素又分为系统响应时间、系统错误报警率、系统集成程度三项指标,其中系统响应时间是反映财务管理系统实时性的最重要指标,系统错误报警率反映了系统稳定工作的性能,系统集成程度体现了系统功能封装的完备与否。

(3)系统适应性因素。系统适应性因素又分为系统可重构性、系统可扩展性两项指标,即当企业财务需求发生一定变化时,财务管理系统有相应功能的改变和添加。

(4)系统完善性因素。系统完善性因素又分为系统业务整合性、系统策略准确性两项指标,系统业务整合性反映了财务管理系统和企业其他信息管理系统之间的交互性能、协调性能,系统策略准确性反映了财务管理系统根据相应数据能够为财务决策提供的判据正确程度。

2.2数据获取

为了获得实证分析所需的原始数据,本文选取了两个企业进行调查和专家鉴定,其中A企业采用的是ERP框架下财务管理系统,B企业采用的是自行设计的财务管理系统。依托图1所设计的财务管理系统实时性评价指标体系,两个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获得的专家鉴定评分如表1所示。表1中的数据,来自10个财务管理专家的鉴定结果,经过10个专家的协调后给出。因为各个专家知识储备和观察视角的区别,对于不同评价因素和评价指标的判断分值并不能完全一致,为此最终给出的是区间值。2.3决策评价获得了实证分析所需的原始数据后,依托本文第二节构建的基于决策矩阵的评价模型来展开后续的实证分析工作,以期评价出A企业和B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实时性情况。

第一步,根据表1中所获得的原始数据,构造A企业和B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评价的决策矩阵A,因为是两个企业并且通过9个指标来评价,决策矩阵A应该是一个(2,9)维的二维矩阵。分别用XA、XB表示A企业和B企业,用P1、P2、P3、P4、P5、P6、P7、P8、P9表示9个评价指标,可以得到决策矩阵如表2所示。

第二步,表2中的决策矩阵里,每一个矩阵元素都是一个区间值,无法进行后续处理,因此分别求取每一个元素的区间中间值,作为该项指标的表征数据,并执行归一化处理后,决策矩阵A变为表3的形式。

第三步,根据表3中的所示的归一化后的决策矩阵A*,进一步求取R,可以得到如表4所示的形式。

第四步,进一步计算每项评价指标的信息熵,可以得到9个指标的信息熵为E1=0.9825,E2=0.3388,E3=0.7642,E4=0.6511,E5=0.5740,E6=0.9431,E7=0.8667,E8=0.9991,E9=0.9992。

第五步,进一步计算每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可以得到9个指标的权重为w1=0.0087,w2=0.3513,w3=0.1257,w4=0.1855,w5=0.2265,w6=0.0302,w7=0.0713,w8=0.0018,w9=0.0020。

第六步,最后计算A企业和B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实时性总体评价结果,ZA=0.6853、ZB=0.4621。通过上述步骤的实证分析工作,可以清晰地看到A企业采用了ERP模式下标准财务管理系统,各项财务管理工作规范,使得最终的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和实时性能大大优于B企业。

为了进一步明确各个指标下两个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比对情况,将相应数据列表如表5所示。从表5中的比对数据来看,A企业在系统响应时间、系统错误报警率、系统集成程度、系统可重构性、系统可扩展性5项指标上,全部优于B企业,而这些指标是反映财务管理工作实时性的关键性指标;A企业在系统业务整合性、系统策略准确性两项指标上,和B企业相差不大;A企业在系统设计成本、系统运行成本两项指标上,和B企业相比有较为明显的弱势,这说明采用和执行规范化的财务管理系统的成本投入较大,仍然是制约高性能财务管理系统在中国企业广泛应用的重要因素。

3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实时性评价为核心目标,构建了基于决策矩阵的评价系统,确定了评价工作的实施步骤,并分别针对A企业和B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展开实证分析和对比。实证分析的结论显示,采用规范化财务管理系统的A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更好的实时性。根据实证分析过程和实证分析结论,本文对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给出如下的对策建议:

(1)财务工作是企业平稳运行和企业效益提升的关键环节,企业在这方面应该不遗余力地加大重视程度并提高投入力度,尽可能地采用规范化的财务管理系统,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努力实现和世界高水平财务管理工作的对接。

评价管理论文篇(7)

1科研成果评价的概念及作用

科研成果即科研人员通过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和研究,采用不同形式所表达出来的研究结果,如论文、著作、专利、标准、品种、产品、图纸等。科研成果的评价即用科学民主的方法对科研成果进行分析和评判,以此来考察管理部门在资助科学方面的政策及相关措施,审查科研经费的使用效果,证明科研工作的效率和成就,向公众展示科学研究的价值。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教兴国已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各级政府及高校都加大了对科技的投入。如何加强科研管理,尤其是如何评价投资效益,成了投资者和科研管理部门考虑的重要问题。

1.1为科研管理提供信息

科研评价的重要作用之一。在于详细地向资助机构报告科研的执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就。资助机构常常需要这方面的信息,以考察他们所要投资的对象及其取得的各方面成就。可以说,评价是获取科研管理信息的一种重要来源。

1.2阐述职责及其履行情况

评价是公共部门阐明其责任的一种重要手段。公共部门不仅要让纳税人理解公共资金资助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哪些收益,而且,需要通过评价证明它们的资助工作获得了有价值的结果,从而有助于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

1.3为科研决策提供建议

评价可以对科研决策产生直接影响。例如,对科学政策进行评价,可以发现它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后果,为下一阶段制定科学政策提供有价值的经验和建议。特别是对期限较长的研究活动,评价对研究决策的影响尤为显著,因为,它在下一阶段能否获得连续资助依赖于对上一阶段研究绩效的评价。

1.4提高质量与绩效

评价是资助者、管理者和研究人员认识其工作质量和绩效的一种机制。通过评价,可以提供成功与失败的有关证据,分析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向人们揭示成功与失败的过程,同时也可以促进研究人员努力使自己的研究符合评价框架内确定的质量标准,从而影响研究人员的行为。由此,评价能提高研究活

动的质量和绩效。

2科研成果评价的主要方法

在我国高校科研评价经历了大约行政评价、同行评议、指标量化评价和国际科研计量评价四个发展阶段,主要使用的评价方法可以归纳为评议和计量分析。

2.1评议方法

评议是某一或若干领域的专家采用同一种评价标准,共同对涉及相关领域的某一事项进行评价的活动,其评价结果对有关部门的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多采用同行评议,它也是合理判断研究绩效的最基本方法。

由于同行评议是一个主观过程,它依赖于评议者的看法和过去的经验,因此,在这种不完美的环境中,利用同行评议合理判断研究绩效不仅要遵循同行评议的运作机制、过程、方法与程序,而且更应该注重针对具体评价目标与对象,采用适当的评价战略。

2.2计量方法

计量方法可以把复杂现象简化为指标及相关数据,从而可以对研究活动进行数值上的比较。一般而言,有两种类型的计量方法:一是文献计量法。以出版物、出版物的引文和专利、专利的引文为对象;二是经济计量法。主要与资金的测度有关,范围包括从成本/效益分析到R&D经费。

其中文献计量分析在研究评价中的作用是其他方法不能替代的,因为,对于某些组织性和结构性较强的问题,如某个国家与其他国家比较在各学科领域的研究影响力;国际合作的规模和特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新技术开发中的作用;学科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尽管“学科同行”能根据自己的专长对它们进行定性评判,但是,这些评判一般都是零散的,而组织性和结构性较强的问题需要从整体上进行评价,特别是对于交叉学科研究以及具有特殊社会和经济目标的研究,经验证明,同行不能对它们做出较圆满的评判。而且,现代科学发展迅速,新的特征不断涌现,即使是科学家,也不能清楚地阐明科学研究的

资源和其他形式的馆藏资源。在成员馆之间实施公共检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联机合作编目,特别是发放大学城内各成员馆通用的图书证或读者证和复印优惠等,从而达到成员馆之间各种馆藏资源的共享,为大学城内各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更高的文献保障水平。

(2)人力资源共享。各成员馆人力资源的积累是不同的,就专业人员而言,不仅是数量和水平层次的不同,更重要的是专业方向和特长的不同。通过联盟,使各成员馆的专业人员及其他各种人员实施互通有无,调剂使用,从而在整个联盟范围内实现人力资源的共享。

(3)信息资源共享。这里的信息资源,是指上述馆藏资源以外的,图书馆运行中各种经营管理信息如各种资源提供商信息、价格信息、读者信息、人才信息、技术信息等。这些信息资源的共享,对各成员馆自身的运行和经营管理有利。

(4)其他各种物质资源共享。尤其是馆舍和运输工具等,如举办各种学术报告、展览、联宜、学习等活动时所需馆舍的调剂使用;再如人员和物资运输时所用车辆的调剂使用等。通过联盟以实现资源共享。

2.3有利于协同发展

大学城图书馆联盟建立后,以资源共享为出发点,将各成员馆的发展纳盟的总体范围内,进行统一规划,协同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馆藏建设。首先,各成员馆不要片面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在联盟的统一规划下,避免不必要的重复采购,扩大整个联盟馆藏的覆盖面,减少资金浪费;其次,对于某些价格昂贵的馆藏资源(特

别是电子资源,如具有多媒体功能的电子图书阅读器,不仅价格贵,而且产品升级快,不定型),小馆无力购买,合各成员馆之力共同购买,大馆节约了资金,小馆也获得了无力购买的资源。

(2)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可以由联盟统一规划,多渠道组织员工开展继续教育;并集全联盟的力量,将各成员馆的员工合在一起,按不同专业方向和不同水平层次,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

(3)馆舍和其他物质资源的建设。馆舍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在选址、规模、规划等方面,不仅要和本校的总体规划协调;而且还要和整个大学城图书馆联盟内各成员馆协同发展。除馆舍建设外,其他物质资源的建设,也可纳盟的统一规划之内协同发展。

2.4大学城图书馆联盟的独特优势

大学城图书馆联盟与其他的图书馆联盟相比,至少还有如下独特的优势。

(1)各高校图书馆的地理位置相近而且集中。结成联盟后,各高校师生可以更加方便地利用各成员馆的各种文献资源,有利于读者节约时间和费用。

(2)大学城内各高等院校是按整体规划建设的,其目的是为了各校的公共设施和后勤服务形成规模效应。因此,各高校图书馆的方方面面,也会随之形成规模效应,这对大学城图书馆联盟的建立和建设非常有利。

(3)我国大学城本身都是近年来的才兴起的。各高校图书馆的馆舍、各种设施和其他资源,有的刚建成不久的;有的还处在拟建或在建之中。因此大学城图书馆的联盟与其他图书馆的联盟相比,可以更具整体性、计划性和科学性。

(4)各高校图书馆在服务对象、开放时间、服务和管理方式等方面所具有的共性,使联盟更具可操作性。就服务对象而言,都以高校师生为主;就开放时间而言,都有相同的寒假、暑假和作息时间;此外在服务和管理方式也很类似。这是其他图书馆联盟所没有的独特的优势。

3大学城图书馆联盟的途径

大学城图书馆联盟建设的途径,主要包括联盟合同的订立;联盟机构的设置;联盟运行机制的建立等。对此,笔者有以下看法和建议。

3.1联盟的合同应由各高校校长订立

大学城图书馆联盟是通过订立合同创办的,但该合同不能由大学城内各高校图书馆之间订立,因为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不同,不是法人实体,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由此订立的合同没有法律效力。所以大学城图书馆联盟的合同应由各高校之间,并由各高校校长(法人代表)或受其委托的人出面依法订立。

同时,只有各高校校长统一思想,更新观念,高度重视,才能保证联盟的有效运行,因为每一个成员馆不仅仅拥有权利,还要承担义务。如每一个成员馆都是各种资源的输出馆;都要在联盟的统一规划下运行;各成员馆之间还要共担一定的风险。

3.2应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

大学城图书馆联盟是大学城内各高校的一种横向联系,需要强有力的组织形式才能达到预期效果,所以应当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至于该机构是否法人实体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如有条件,最好将其办成非赢利性的有限责任公司(法人实体)。董事会由各高校校长组成,当然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由校长(法人代表)全权委托分管图书馆的副校长或图书馆馆长加人董事会。董事会下设执行机构,由该执行机构具体操作,并对董事会负责。须注意,该执行机构宜小不宜大,我国著名的图书馆联盟——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简称CALLS)的专职人员也只有9名。大学城图书馆联盟机构的专职人员应由各种专业人员担任,尤其是首席执行官,应由专业经理人担任。

其实,设立非法人实体的专门机构也不错。当然,有时会不大方便,如每一次集团采购合同的订立,都要由各校盖章签字。

3.3应建立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

要使大学城图书馆联盟获得预期的效果,还应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首先是制度,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按制度办事,联盟才能有效的运行;其次是流程,特别是要制定各种科学的操作规程,并要严格执行。严格按规程操作很重要,CALLS联机编目,约有90%的重复记录是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第三是标准化,由联盟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制定统一的标准,或选用同一标准,以供联盟和各成员馆共同执行。

参考文献

评价管理论文篇(8)

我国物流管理学科的发展和变革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能力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合适的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能力矩阵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础,也是物流管理人才能够满足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的有利保障。比如《物流法规与实务》这门课程要求学生学完这门课程应该具备对合同中双方当事人责任认定的能力、了解国际贸易基本术语的能力、运用物流法律知识对物流活动中发生的客户关系纠纷进行处理的能力、能够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的能力等,即要求学生具备拟定合同能力、处理纠纷能力、签订合同能力、沟通协调能力、解读国际公约能力。例如,物流活动属于商事活动,涉及到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往来,因此物流企业一般通过物流服务合同的方式向客户提供物流服务并获得物流服务报酬。物流管理人才应了解物流服务合同的内容和条款,学会拟定物流服务合同,明确物流活动参与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够维护自己的权益。拟定物流合同能力是物流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

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物流管理人才的应用创新能力。

物流管理人才应是掌握了多学科知识和综合性技能,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制定可操作的实践教学策略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根本,是提高物流管理人才应用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通过产学研的途径,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管理,同时根据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分层次把学生派遣到企业去,达到强化实践教学的目的。比如,某校物流管理专业已与多家物流公司签订了协议,使在校生在学院的推荐下能到这些物流企业实习,如重庆中集物流、德迅重庆分公司,以期通过强化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达到培养高素质的综合物流工程专业人才的目的。这些企业与该校之间都是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双赢、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开展战略合作,以物流领域为重点,以建设创新型物流行业、促进重庆物流行业与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物流工程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水平为目标,紧密结合中国中西部地区建设科技发展战略需求,加强战略合作与交流沟通,促进共同发展。由中集物流公司和德迅重庆分公司积极支持该校物流管理专业开展物流领域相关的业务,优先为其提供物流领域的决策与科研课题。两家公司定期地会选派富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到重庆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担任客座教授,指导培养青年教师,同时吸纳该学院相关优秀青年教师到自己的公司及下属单位实践锻炼,促进学术交流。同时,双方分别成立合作与交流共组小组,分别选派一 名同志为联络员,具体负责沟通和协调有关事宜,并且每年召开一次总结交流会议部署下一年度对口支援与合作计划。

3.进一步完善面向应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物流管理知识体系。

采用系统研究与比较研究、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物流管理、系统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信息科学等最新研究成果,从各学科的交叉视野以及中国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出发,在整理归纳中外文献资料与实践的基础上,对我国物流管理学科及应用中所涉及到的不同层次的知识进行分类、组合、分析、探索,进一步完善面向应用的、有中国特色的物流管理知识体系,指导物流管理在我国企业实践中的应用。比如,物流管理知识体系除了包含基础知识课程物流管理、物流概论、供应链管理等课程,物流专业基础课程配送与仓储管理、物流中心规划、物流运营管理等,还包括针对就业开设的新课程如工程项目物资采购、交通规划与控制、供应链建模理论等,既增强学生的基础知识、扩宽知识口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理论创新能力。

二、实施方案

1.某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分析。

以某校开设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以来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为抽样调研对象,调查毕业生就业的行业分布、岗位分布、工资水平、行业转化、成长周期、工作满意度等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物流管理专业的就业需求特征。

2.某校物流管理专业就业质量评价研究。

从毕业生的就业率、专业对口、工作收入、工作地点、工作环境和对工作的满意度等多维度建立毕业

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应用实际调查获取的相关数据对某校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总体评价。 3.某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研究。

根据就业质量评价结果,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考核机制等方面分析某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就业单位反馈的信息建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能力矩阵。

4.某校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方案改进措施研究。

基于某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发展定位,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外活动、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考核评估、就业指导等方面提出某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措施。

三、采用的方法

1.采用数理统计学调查分析某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以来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状况。

2.采用数据包络分析、层次分析、模糊层次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针对实际调查获取的相关数据对就业质量进行评价。

评价管理论文篇(9)

(1)企业方面,随着经济体制改变,向在校大学生提供实习条件的概念迅速淡化,已经不存在以前专门负责接待学生实习的组织、部门和人员,加之不能有效管理实习生和考虑到企业信息的保密性,企业不太愿意为工商管理专业实习提供机会。

(2)学生方面,由于缺乏明确的就业导向和职业规划,许多学生不能将实习岗位和自己未来的工作方向有效统一,不能摆正心态很好融入企业工作中,不能主动对专业知识和实习工作内容进行思考、建立联系。

(3)学校方面,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实习指导教师不能及时掌握企业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种种表现和问题情况,所以无法有效给予针对性的引导,使得今后的教育改革也不能有的放矢。

2工商管理专业实习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工商管理专业实习综合评价的主体对象是学生,围绕主体学生而形成相互作用关系的评价方是企业和学校,考虑到学校是人才培养的评价单位,企业是人才使用的评价单位,本文探索构建“企业、学生和学校”三方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工商管理专业实习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综合评价。

2.1学生通过专业实习的收获评价

大学生通过长期的专业知识学习,对知识在未来工作中的应用存在疑问和兴趣,社会实践不同于学校的知识学习模式,学生寄希望于通过专业实习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提升能力。根据学生对专业实习的兴趣和希望,提出学生的专业实习收获评价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习过程的锻炼程度、自身价值的体现、专业知识对自己的帮助、对未来工作及职业规划的帮助、心理的成长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2.2企业对专业实习学生的满意度评价

大学培养人才的目的是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企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部门和人才需求的主要单位,所以企业在大学生实习过程中对人才产品的满意程度是培养工作的重要参考。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实习人员的满意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学生的实习态度、实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专业素养水平、对岗位的帮助和贡献等。

2.3教师对专业实习学生的表现评价

工商管理专业实习的重点是学生的培养,学生的培养又集中体现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等。教师对学生能力提升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习单位选择的目标明确性、实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3基于AHP的工商管理专业实习评价

3.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依据工商管理专业实习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按照三方评价的不同的策源点,确定各自的指标体系结构框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建立工商管理专业实习评价的指标体系。根据学生对专业实习的兴趣和希望,确定学生的专业实习收获评价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习过程的锻炼程度、自身价值的体现、专业知识对自己的帮助、对未来工作及职业规划的帮助、心理的成长和综合素养的提升。

3.2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在专家咨询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通过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进行层次单排序和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最终确定了工商管理专业实习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应权重值。

4结论

评价管理论文篇(10)

平衡记分卡(BalancedScorecard,简称BSC)是哈佛大学教授RobertS·Kaplan和复兴方案咨询公司总裁DavidP·Norton于1992年提出的一套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在管理会计研究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BSC是一系列财务绩效衡量指标与非财务绩效衡量指标的综合体,包括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和学习发展四方面内容。

平衡记分卡相关内容简介

540)this.width=540"vspace=5space="15">

540)this.width=540"vspace=5space="15">

平衡记分卡财务方面的指标与传统的财务衡量指标类似,一般包括收入、成本和利润等方面。但是两者又有所不同,由图1可知,平衡记分卡的财务方面指标不是孤立的,它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紧密联系,集中体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及实现情况,是企业追求的结果,是另外三个非财务方面的最终目标和衡量标准。非财务指标不是对财务指标的取代,而是对财务指标的补充。如表1所示,客户方面是指企业从客户角度出发评价企业经营效果,主要包括客户满意度、市场份额等内容。将客户方面纳入平衡记分卡绩效管理体系,有助于企业以客户的需求为出发点,制定相应的市场战略和战术,进而产生满意的财务绩效。内部运营方面是指企业从内部业务角度评价企业运营状况。内部业务是形成企业竞争能力的内因,是企业改善经营业绩的重点。顾客满意、实现股东价值都要以内部经营过程为基础。学习发展方面是从企业的学习发展角度评价企业竞争能力的。学习发展是以上三个方面的驱动因素和成功基础,此方面的衡量主要以员工为基础,主要标准有:员工掌握技能的能力和获取战略信息的能力等。平衡记分卡全面考虑了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其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平衡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财务与非财务的平衡。在平衡记分卡中,既包括了财务指标,如营业收入、利润、投资报酬率等指标,又包括了非财务指标,如客户保持率、合格品率、雇员满意度等指标。

结果与动因的平衡。在平衡记分卡中,既包括了结果指标,又包括了动因指标。如客户满意度指标能促使企业扩大销售,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在这里,利润作为一种结果指标,而客户满意度作为它的动因指标。

长期与短期的平衡。在平衡记分卡中,既包括了短期指标,如成本、利润等指标,又包括了长期指标,如客户满意度、雇员满意度、雇员培训次数等指标。

外部与内部的平衡。在平衡记分卡中,既包括了外部评价指标,又包括了内部评价指标。例如,客户满意度指标是通过对客户的调查而得到的,反映了外部人员对企业的整体评价,是外部评价指标。而合格品率、雇员培训次数、雇员满意度等指标则是企业内部对企业的整体评价,是内部评价指标。

客观与主观的平衡。在平衡记分卡中,既包括了客观评价指标,又包括了主观评价指标。如利润、投资报酬率、合格品率、雇员培训次数等指标均是依据数据计算出来的,是一种客观指标。而客户满意度、雇员满意度等指标则是主观判断的结果,是一种主观指标。

运用平衡记分卡构建保险公司绩效评价体系

平衡记分卡在保险业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已初具规模,并初步形成了以国有商业保险公司为主,中外保险公司并存的竞争新格局。按WTO协议约定,5年过渡期后,我国保险市场将完全开放,与外资企业处于平等的竞争地位,竞争日益激烈。为提高我国保险业的核心竞争力,除了完善现有的市场体系外,还应加强监管、调整产业政策等外部环境因素,也应在调整产品结构、管理服务水平等内部业绩动因上进一步提高,所以必须运用更加完善的绩效评价体系进行评价反馈。

保险业是特殊的行业。保险是一种平均分担经济损失补偿的活动和转移风险的机制,保险产品是在未来给予经济补偿或给付的承诺,是一种典型的无形产品;保险费率的厘订涉及对未来损失分布的正确预测;保险合同的解读需要一定的金融与法律知识,而这些将导致保险消费者的信息劣势。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突出及保险产品无形化的特征,消费者对于保险产品的选择会产生一定的困惑。除了需求动机外,影响消费者投保行为的主要因素是保险公司的形象和服务,这要求保险公司将无形的服务有形化,所以有人认为买保险就是买服务。从上述保险业具有的独特之处来看,单一的财务评价方法侧重评价过去,过于重视短期财务结果,缺乏预测性,不能揭示业绩改善的关键动因,无法反映保险业竞争最重要的产品质量、售后服务、顾客和员工满意度等决定性因素。而平衡记分卡不仅包含传统的财务目标,还引入了三个基本非财务目标,突破了传统业绩评价的局限性,能够真实反映出保险公司的实际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

本文通过引入平衡记分卡绩效评价体系,并结合保险业特点,运用平衡记分卡为国内保险业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保险公司平衡记分卡绩效评价体系

由表1可知,保险公司平衡记分卡指标体系是从平衡记分卡最基本的四个方面出发而建立的。首先,根据四个方面的特点建立各自的战略目标,根据所确定的战略目标分析其关键成功因素。从关键成功因素出发,分析反映和影响关键成功因素的关键业绩指标。但是这些关键业绩指标都是滞后指标,还要进一步分析影响这些业绩指标实现的因素驱动指标,即领先指标。

保险业是一个信息密集型、注重衡量的行业,其特点是从做出某一决定到取得相应成果之间要有很长一段时间。例如,评估风险和决定费率是保险业务的核心,但是直到理赔提出和解决之后,这些工作的效率才能显现出来。如果平衡记分卡只包括滞后指标,将无法为管理层希望早日获得成功指标提供信息;也不能促使企业把注意力放在未来成功的驱动因素上,也就无法指导员工的工作,更不能实现未来的成功业绩。所以,领先指标和滞后指标的结合对于激励和衡量保险公司业绩是至关重要的。其中财务方面的领先指标空缺,并不代表没有领先指标,而实际上,三个非财务指标整体构成了财务方面的领先指标。

评价管理论文篇(11)

所有的实证研究方法都包括了对某一组织的成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不同层次的观察、乃至参与他们的活动等手段。在实证研究方法的发展史中,曾经产生了一些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之间最关键的分界点就是看一看实证研究者是试图从一个“客观的”局外人的身份来理解一个组织(即逻辑经验主义的观点),还是从一个局内人的角度通过直接参与一个组织的活动而达到理解这个组织的目的(即人种分类学的观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对实证研究方法应如何认识这个问题上曾前后出现了3个典型的流派。

最早对实证研究方法形成系统认识流派为芝加哥社会学派。其主要特点是,在实证研究中主张对组织中的成员的行为进行直接的观察,在相互接触中保持一种超然的态度,并且只为获得第一手资料才直接参与组织成员的活动。这便是该学派所提倡的实证研究中的调查三阶段论(Bulmer,1984),在社会学研究中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虽然该学派在实证研究中也要与组织中的成员相互接触,但研究者应使自己的角色公开化,通知组织中的成员自己正在进行一项研究,尽量不和组织中的成员那样产生情感方面的纠葛,以避免对正在研究的环境产生影响。

上世纪50年代出现了一个存在主义学派(ExtentialSociology)。该学派从理论上支持调查性参与的观念,认为调查性参与的基本要点就是应该认识到组织中成员的行为和活动至少会表现出两重性,即有些活动和行为是做给外人看的,而另一些活动和行为只有组织里的内部成员才有可能看到(Gofmman,

1959)。词语“印象管理”(impressionmanagement)就是针对前一种现象而被创造出来。该学派强调调查性参与的观念,旨在鼓励研究人员脱去所谓的客观性和超然性的外衣,努力使自已成为组织中的内部成员。该学派鼓励研究人员与组织中的成员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便获取真实信息和利用组织中的成员的主观经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对一个组织作出更深入的洞察。西方许多人种分类学家持更为极端的观点。人种分类学家默罕和伍德就认为,在实证研究中,研究人员应彻底放弃对他们以前的世界所保持的任何联系,以便使自己能够深深地专注于某一组织,从而能够对这个组织做出更好的研究(Mehmmdwood,1975)。实证研究人员应彻底变成组织中的成员,从而使自己能够完全沉醉于研究之中。他们的观点在西方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1987年,在一部《实证研究中的成员角色》的著作中,社会学家埃德勒明确抛弃了芝加哥学派所提倡的观点,同时对存在主义社会学派和极端的人种分类学家的观点进行了“集成”,提出应该按照实证研究人员的参与程度或者说按照实证研究人员所承担的成员角色的深入程度来对实证研究方法进行划分,形成了“三分论”的观点(Adler,1987)。

埃德勒认为,实证研究人员只有承担某种类型的成员角色,才能获得真实可靠的观察结果。于是他将实证研究者在某一组织中所能承担的角色划分为三种类型,即表面性的成员角色、积极性的成员角色和完全性的成员角色。

在第一种成员角色下,实证研究人员可以从一个内部人的角度来观察问题,并且可以参与组织的各项社会活动,但却不承担组织领导的角色或者不参与组织的核心活动。在这种角色下,如果实证研究人员不愿意参加某一类组织活动,则可以对自己的参与程度进行自我限制。

在积极性的成员角色的情况之下,实证研究者在组织中将承担一个更加中心的角色,可以同事或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组织的核心活动,与组织中更高层次的人员相接触,从而将会比在只承担表面性的角色的情况下获得更高水平的信赖和接受程度,进而才有可能与一些潜在的和关键性的信息提供者建立联系,并

对正在研究的人员和环境有更深入的理解。

在三种成员角色中,完全性的成员角色是三种角色中形式最强的一种,研究者将完全被同化,从而在所有的方面以一种完全平等的地位成为组织中地地道道的一位成员。

二、对实证研究方法在管理会计中运用现状的评价

笔者认为,既然管理会计是为各类组织内部的各类决策、规划与控制,以及业绩评价等活动提供信息支持,则要对某种管理会计方法在组织中的应用进行实证研究,研究人员就必须深入于组织体系之中,以一名内部人的角度进行观察、体验、记录和分析。唯如此,得出的研究结论才可能更加符合实际。而且,管理会计方法越是复杂,在组织内部涉及的利害关系人越多,就越需要实证研究人员做出更深程度的参与。在实证研究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在组织中的行为和活动最好能够做到埃德勒“三分论”中表面性成员角色的地步,如果能够进一步达到积极性成员角色的境界无疑就更理想了。

在实证研究方法开始在管理会计领域兴起的这十几年里,西方主要的管理会计杂志发表的实证研究文章几乎都是按照芝加哥社会学派的传统而进行的。换言之,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管理会计领域的实证研究者们几乎无一例外地以一种公开研究者的身份,抱着对某一组织进行客观研究的目的而从事各种研究活动。

为什么西方管理会计研究中所采用的实证研究方法在范围上至今还不能超脱于芝加哥社会学派以外呢?原因可能有两条:首先,管理会计领域对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仍然处于“婴儿期”的阶段,许多研究者在他们的学术生涯中对此方法也正在处于边干边学的阶段;其次,除了少数例外情况之外,大多数的管理会计学者在学校里所受的方法论教育仍然是逻辑经验主义的传统,故此,常常将逻辑经验世界的观点带入他们的实证研究之中。不过,管理会计研究者们毕竟己经开始采用各种方法搜集数据,对管理会计方法在组织中的运用情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可以预言,在管理会计领域,按照芝加哥社会学派的观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的现象仍将继续存在一段时间。因此,对研究的结论是否能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的问题应持必要的谨慎态度。在此问题上曾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实例,美国会计学家福兰克等人曾从事过一项实证研究,在收集数据之前曾在6个月内在一个组织中花费了近20天的时间,以便对该组织进行一项客观性的研究。他们要调查的问题是,该组织的业绩评价系统所提供的信息是否能够对处于适时生产系统的工人进行正确的业绩评价。为理解该组织的文化、工艺流程和生产线等方面的情况,福兰克等人对该组织的经营活动进行了直接观察,并与许多公司职员有所接触。在最初的3个月里,福兰克等人得出了一个清晰的印象,即该组织正在采用新的管理会计方法对该组织中的工人进行业绩考评。于是,福兰克等人构造了一个模型,试图把客观的业绩评价和主观的行为因素都联结到用以对工人进行业绩评价的方法之中。

又过了几个月,福兰克等人搜集了该组织的业绩评价方面的档案资料,并从数百名经理与制造工人那里获取了一些调查信息。结果,当福兰克等人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时,让他们大吃一惊的是,发现最初形成的印象完全不正确。一些经理人员曾经告诉他们的所谓重要事情纯粹建立在一种社会期望的基础之上,换言之,这些经理人员告诉福兰克等人的事情只是他们认为都是福兰克等人所想听到的事情(youngandselto,1993)。

这再次表明,在对一个组织的观察中保持某种客观超然的态度虽然能够有助于实证研究人员获得信息和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但却常常因为他们是局外人而受到蒙蔽。因此,当实证研究者在一个组织中停留的时间不能太长的情况下,他们必须对研究中所获得的信息的质量给予特别的关注。稍有不慎,实证研究者们就可能得出某些不切实际的结论出来。

三、实证研究方法在我国管理会计研究中的运用前景

在我国,鼓励和提倡实证研究还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多项调查表明,我国对管理会计方法的运用水平还十分低下,因此,按照十五届四中全会的决定精神,要提高我国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就必须探寻管理会计方法在企业的运用之道。在这个方面,实证研究是一种最有效的研究方式。但是,就目前来看,要在我国管理会计中普遍开展实证研究还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主要有三:即体制性制约、研究人员的素质制约和研究经费不足的制约。

体制性制约与我国大中型企业将来是否存在运用管理会计方法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内在动力紧密相关。如果企业都不运用并不断提高管理会计方法的运用水平,则实证研究方法就失去了研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织场所。如果企业缺乏运用管理会计方法的内在动力,即便我国产生了一些运用管理会计方法的成

功案例,也难以将这些成功经验推广,这就进一步缩小了实证研究所赖于存在的组织场所的范围。

近几年来,国内许多学者纷纷撰文探讨国有企业对管理会计方法运用乏力的原因。笔者认为:管理会计方法在国企中运用乏力的根本原因就是国企的改革一开始并没有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挂钩。就现在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国企改革大致可以分为5个阶段。1979一1983年为第一阶段,国营企业普遍扩大经营自

,实行利润包干;1983一1986年为第二阶段,开始进行利改税改革,规范政府与企业间的分配关系;1987一1993年为第三阶段,国有企业普遍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进一步明确了企业利益主体的地位,扩大了企业经营自。1989年开始,国有企业还进行了股份制改革试点。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进行了有

益的探索。但是,这3个阶段的改革虽然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自和独立的经济利益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这3个阶段的企业改革并末从根本上动摇原有的企业制度,企业权责利没有真正的统一,缺乏应有的激励、监督和约束机制,导致企业的经营目标仍然是注重短期效益,助长了企业重生产、轻投资、拼设备等短期行为,因而企业也就难以产生自觉运用特别具有中长期效益的现代化管理会计方法。笔者的意思是,对国有企业运用管理会计方法乏力的现象应做阶段性的解释。我们应该看到,自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明确提出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来,中央和地方政府选择了2500多家企业进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开始了第四阶段的改革。这些企业在建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扎实工作,不但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这些试点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包括管理会计方法的采用)均明显高于非试点企业。这充分说明,国企对管理会计方法的运用程度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是紧密相关的。当然,并不是说这些试点企业都普遍采用了很高水平的管理会计方法,但邯郸钢铁总厂采用的“模拟市场,成本否决”的现代化目标成本管理方法,以及与美国“泰罗制”相当的中国“啄

化制“的脱颖而出,都展示了现代化管理方法(包括管理会计方法)的采用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可以预见,按照十五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加快推行国企的改革,不但原先试点企业在经营机制方面将更加完善,而且随着有更多的国企加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行列,国企将具有越来越强的内在动力

提高管理会计方法的运用水平,从而将为实证研究方法的采用提供更多的组织场所。

其次,实证研究方法在我国管理会计研究中若能具备广阔的前景,还要取决于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者是否能够从认识论的角度明了实证研究方法的多层次性,以及是否从技术性的角度掌握了从事实证研究的各种技巧,受到足够的训练。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会计研究者除了采取直接观察、访谈和以公开研究者的身份参加企业的一些生产经营会议之外,从认识论上和技术层面上都还没有为进行更高水平的实证研究做好准备。除了前面提到的邯郸经验和“啄化”经验之外,我国其它一些企业已具有了开展管理会计的成功经验。但从已公开发表的文献和资料上看,我国应用管理会计的经验介绍,主要是以实务人员为主介绍基本情况的较多,而学术界虽然具有理论研究的特长,但由于种种原因缺乏深人到企业中去了解管理会计应用的情况,因而使这些成功经验难以在理论上得到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也就难以将这些成功经验进行广泛推广与应用(孟焰,1999)。

与西方国家的学者相比,我国学者的研究经费严重不足,这既与我国财政实力不强有关,也与教育体现的问题看关。

笔者认为,以《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标志,第五阶段的国企改革正在深入进行。因此,体制性制约因素在近年内就可望得到解除。而要解除研究者素质因素和研究经费严重不足因素的制约,仍需要更长的时间。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初步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