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虚拟课堂的特点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3 17:21:09

虚拟课堂的特点

篇(1)

随着计算机网络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把计算机网络技术当作英美文学教学的技术支撑和实现手段,可以使英美文学教学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迁移至基于Web的虚拟课堂教学模式,由此解决传统课堂无法解决的问题。

二、英美文学虚拟教学课堂的软件架构设计

在总体结构上,英美文学虚拟教学课堂由两个子系统组成,其中,一个是教师子系统,另一个是学生子系统。根据每一子系统所包含的功能,把子系统水平方向划分为若干功能模块,然后再把每一功能模块垂直方向划分为英美文学教学视觉逻辑层、英美文学教学校验逻辑层、英美文学教学逻辑层、英美文学教学数据存取逻辑层、英美文学教学数据驱动逻辑层、英美文学教学数据层(如图1)。

英美文学教学视觉逻辑层:主要是GUI(graphicaluser interface)成分,是教师或学生与计算机进行交互的界面,是可视的人机接口。教师或学生通过GUI给英美文学教学虚拟课堂系统下达指令,虚拟课堂系统响应指令并通过CUI把响应结果反馈给教师或学生。

英美文学教学校验逻辑层:主要任务是对教师或学生录入、提交给英美文学教学虚拟课堂系统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有效性检验,以保证虚拟课堂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检验的依据包括为英美文学教学虚拟课堂所制定的规则、约束规范和计算机网络系统自身默认的规定、标准、规则。

英美文学教学逻辑层:包含了英美文学教学的真实流程的逻辑表达,即用自然语言详细描述英美文学教学的具体步骤和过程,它是虚拟课堂的核心部分,最能体现此系统是英美文学教学虚拟课堂而不是其它种类的系统,也是最需要教师用心表述的部分,这部分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编程等后续开发阶段的效果,从而最终影响到整个英美文学虚拟教学课堂的质量。

英美文学教学数据存取逻辑层:建立了虚拟课堂与英美文学教学数据库的桥梁,通过它,教师和学生可以异时、异地、透明地访问远程的英美文学教学数据库,好像英美文学教学数据库就在教师和学生的计算机上一样,虚拟课堂的不同功能模块的数据存取逻辑相似,区别之处是要存取的数据不同。

英美文学教学数据驱动逻辑层:主要包含英美文学教学数据库驱动程序,是虚拟课堂系统的底层软件部分,虚拟课堂的不同功能模块可以共享此层内容。

英美文学教学数据层:它包含了英美文学教学所使用到的各种形式的媒体,如: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数据等信息。该层是以数据库的方式来组织教师撰写的授课教案、课堂提问的问题、英美文学作品、英美文学作品分析作业、课堂提问的回答、学生完成的作业、学生身份信息、考试题、学生完成的考试答卷等。该层是虚拟课堂的心脏,它向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提供血液和营养(数据、信息)。

英美文学虚拟教学课堂的分布式软件架构的6个分层的相互关系是:从上层往下层依次调用,不能反向调用,也不允许越层调用。这样设计的优点有:由于不允许越层访问,所以增加了虚拟教学课堂的安全性;调用逻辑清晰、简洁,有利于系统的设计、编程、测试、使用、维护;有利于复用,即英美文学虚拟教学课堂中的某些分层构件可以用于构建其它的分布式应用系统。

1.教师子系统的软件架构设计

教师使用该子系统可以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间在线进行虚拟课堂管理和虚拟课堂教学。

(1)虚拟课堂管理模块

视觉层包含的可视元素有“教师登陆英美文学虚拟教学课堂”、“建立班级”、“添加同学”、“删除同学”、“修改同学信息”、“删除班级”、“学生成绩管理”等。校验层对教师身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对教师提交的班级、学生数据和信息进行完整性、一致性、有效性检验等。教学逻辑层负责完成英美文学虚拟教学课堂的管理任务,即具体实现视觉层所列的大部分工作。数据存取逻辑层负责建立虚拟课堂与英美文学教学数据库的双向连接,以便教师访问(存与取)数据库中的信息。该模块与虚拟课堂的其它功能模块共享同一个数据驱动层和同一个数据层。

(2)英美文学教学模块

视觉层含有“英美文学理论教案”、“教师提问”、“回答学生提问”、“英美文学作品管理”、“英美文学作品分析实例”、“英美文学作品分析作业”、“批改作业”、“课程考试”、“教师阅卷”、“英美文学论坛”等可视元素,教师使用这些可视元素直接与虚拟课堂和学生进行异时、异地的互动。因为虚拟课堂管理模块中已对教师身份进行了验证,所以当前模块的校验层可以省略。教学逻辑层负责教师在视觉层撰写的英美文学理论教案,英美文学作品分析实例,教师对学生的虚拟课堂提问,各种媒体形式的英美文学作品、布置英美文学作品分析与评论的虚拟课堂作业、批阅学生作业和打分、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课程考试题、在线考试阅卷和打分、与学生一起参加关于有争议的话题或疑难问题的英美文学讨论等。在教学逻辑层功能的实现过程中,需要直接调用数据存取层和间接调用数据驱动层、数据层的服务功能。数据存取层的任务是为教师备课和教学等活动提供所使用到的各种形式的信息和数据。虚拟课堂教学模块与虚拟课堂的其他模块共享同一个数据驱动层和同一个数据层。英美文学教学模块的软件构件图(如图2)。

2.学生子系统的软件架构设计

学生使用该子系统可以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间,在线与老师进行互动和进行英美文学的主动式学习。

(1)学生自我管理模块

视觉层的元素包括“学生登陆英美文学虚拟教学课堂”、“报名注册”、“修改自己的信息”。校验层对学生登陆身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即对学生提交的信息进行完整性、一致性、安全性检验等。教学逻辑层的任务是负责具体实现视觉层中的各元素所代表的功能。数据存取层负责完成学生自身信息的存储和提取工作,需要数据驱动层、数据层为其提供支持和服务。学生自我管理模块与虚拟课堂的其他模块共享同一个数据驱动层和同一个数据层。

(2)英美文学学习模块

视觉层的元素包括“学习英美文学理论”、“阅读英美文学作品”、“英美文学作品分析实例”、“做英美文学作品分析作业”、“回答老师提问”、“向老师提问题”、“参加考试”、“成绩查询”、“英美文学论坛”学生使用这些可视元素与虚拟课堂和老师进行在线交互。因为学生自我管理模块中已经对学生身份进行了验证,所以当前模块的校验层可以省略。学习逻辑层负责完成和实现视觉层中所列的各项在线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学习逻辑层需要直接调用数据存取层和间接调用数据驱动层、数据层的功能。 数据存取逻辑层负责实现在线学习过程中学生所用到的各种信息和数据(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数据等)的存储和获取,为完成这些工作,数据存取逻辑层需要直接调用数据驱动逻辑层和间接调用数据层的功能。英美文学学习模块与虚拟课堂的其他模块共享同一个数据驱动层和同一个数据层。英美文学学习模块的软件构件图(如图

3.英美文学虚拟教学课堂的拓扑结构

英美文学虚拟教学课堂的拓扑结构(如图4)。从静态的部署角度来看虚拟课堂,各功能模块的第1-5层部署在Web服务器上,第6层部署于数据库服务器上,教师和学生端的计算机只部署intemet浏览器。从动态的运行角度来看虚拟课堂,各功能模块的第1层在教师和学生端的intemet浏览器内运行,第2-5层运行于Web服务器上,第6层在数据库服务器上运行。英美文学虚拟教学课堂的支撑体系和基础设施是国际互联网。

三、虚拟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分析与比较

相对于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在同一时间,集中于同一地点进行教学活动的方式而言,英美文学虚拟教学课堂可以节省路费、住宿费、教室等开销,符合提倡构建创新型、节约型社会的理念。英美文学虚拟教学课堂可以节省教师和学生在路上奔波的时间开销,实现无纸化教学,节省纸张,符合环保的理念;可以为那些因为某种原因而不能到校学习者,提供方便的学习机会;从某种意义上,英美文学虚拟教学课堂是传统教学课堂的有益扩展和补充。因此,英美文学虚拟教学课堂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在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学生是被动的,因为知识是被教师“推”给学生的,是填鸭式教学。在英美文学虚拟教学课堂模式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动的,因为教师先把知识“推”给Web和数据库,然后学生把知识由Web和数据库“拉”到自己身边,这种模式不但使学生学习了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方法,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法。

英美文学虚拟教学课堂的信息和知识容量等于英美文学教学数据库的容量,它包含与英美文学教学内容有关的各种各样的媒体资料,如:文本、图像、声音、电影、动画等,而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课堂的信息和知识容量等于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学生时,在有限的时间内所讲授的内容。所以,英美文学虚拟教学课堂的信息和知识容量远大于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课堂的信息和知识容量。另外,由于英美文学虚拟教学课堂几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传统课堂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授课的时间和空间,所以虚拟课堂的学生容量也远大于传统课堂的学生容量,即虚拟课堂可以给更多的英美文学爱好者提供方便的学习途径和机会。

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地更新英美文学虚拟教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学生可以同步地获取更新了的学习内容,从而使得知识更新非常方便、快捷、一致。由于传统课堂教学内容的更新在很大程度上受时间和空间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和制约,因而不便于更新或更新速度很慢。

在英美文学虚拟课堂上,每个学生均可以面对庞大的学习资源,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经历、环境等因素进行知识和教学内容的选择,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案,所以对英美文学虚拟课堂的学生群体来说,教学方案就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征。而英美文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面对不同的学生,其教学方案就显得比较单一,不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和质量。

篇(2)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11-0087―04

引言

虚拟网络教室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的一种在线同步交互式虚拟教学平台,具备传统教室的课件展示、课堂互动、课堂演示等多种功能,可为位于世界不同地理位置的学生和教师提供一个交互式虚拟教学环境,从而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延伸到可接入互联网的任何地方,从而为不同地域的师生提供更真实的、可共享的在线互动式虚拟学习环境,如WizlQ、Blackboard、Virtual-U、Learning Space、Second Life、ActiveWorld等。然而,传统的虚拟网络教室主要以视频、声音、文字和图像为主要媒介来创建虚拟学习环境,缺乏真实感的场景和人物角色、交互方式比较简单、系统性能较差,不能很好地再现传统教室的各项功能,也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硬件性能的不断提升以及真实感虚拟现实技术的成熟为真实感3D虚拟网络教室的发展与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研究云计算技术支持下的真实感3D虚拟网络教室对于创建更具真实感、实时性、高互动性的虚拟学习情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云计算支持下的真实感3D虚拟网络教室

1 云计算相关技术

云计算是在分布式计算、网格计算等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种新型共享式基础架构,它将分布于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由软件实现资源的自动调度与分配,整个过程无需人为参与。云计算的主体是由多台服务器构成的大型数据中心和计算中心,并通过虚拟化技术为用户提供强大计算能力和海量存储资源以及丰富的个性化网络服务,所处理的数据存储在远程的数据中心、运行的各种应用程序执行在远程的计算中心,用户只要接入互联网即可通过个人电脑、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方便快捷地享受云计算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和应用。

云计算是虚拟化技术和软件即服务(SaaS,Software as aService)两者的结合,其核心是将某一或某几个数据中心的计算资源虚拟化之后,向用户提供以计算资源为形式的服务,其相关的技术主要有虚拟化技术、网络计算、分布式计算、Web2.0、SaaS等,如图1所示。

2 真实感3D虚拟网络教室的设计

真实感3D虚拟网络教室已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首先,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为真实感3D虚拟网络教室提供了可灵活调配的海量存储资源和高性能计算资源,能够有效降低运行成本;其次,真实感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能够快速构建具有高度真实感的3D虚拟教室场景和3D虚拟师生角色,为其推广应用提供了基础;最后,高速网络通信技术是3D虚拟网络教室能够不受网络带宽和昂贵网络通信费用的限制,使用户以较低的费用充分体验流畅、逼真的虚拟学习情景。

(1)真实感3D虚拟网络教室的体系架构

真实感3D虚拟网络教室的体系架构如图2所示,底层的云计算基础平台由物理资源和虚拟化软件来构成,主要是为上层的数据库系统、真实感3D虚拟网络教室等提供高性能计算资源和海量存储资源;中间层的中间件主要实现对虚拟化之后的硬件资源进行管理和调度,并对来自上层的用户资源请求做出响应;上层的数据库系统主要为真实感3D虚拟网络教室提供用户管理、用户数据管理、学习资源管理等。

(2)真实感3D虚拟网络教室的功能模块

在平台主页上,首先对该3D虚拟网络教室的体系架构、主要功能、使用方法等进行说明,以便用户对该平台的使用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保证该平台能被合理、有效地利用,只有使用姓名、年龄、E-Mail、所学专业、所在单位、个人照片等真实信息注册并通过平台管理者审核的合法用户才能登录平台,用户登录平台之后便可通过提交自己近期的个人生活照片来在线生成一个自己的3D虚拟化身,以此作为虚拟网络教室中自己的替身来参加相应的教学和学习活动。同时,平台管理员将在平台主页上实时近期将开展的在线课堂教学活动及其相应的链接,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相应的虚拟课堂进行在线学习活动,当在线课堂教学活动开始5分钟之后其链接自动关闭,用户将无法再进入该虚拟课堂进行学习活动,以保证在线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在线课堂是真实感3D虚拟网络教室的核心功能,当教师和学生按照计划进入在线课堂之后,由教师开始主持本课堂的教学活动,与真实课堂教学环境一样,学生将在教室中找到某一个座位之后坐下,教师可利用教室中的虚拟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进行在线教学活动,如进行集中讲授、展示课件、课堂互动等,学生也可举手向老师提问,使教师和学生能够体验到与真实教室十分类似的虚拟学习情景。同时,教师也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进行在线协作学习、分组讨论等。这样,教师和学生能够通过操控自己的虚拟化身在3D虚拟网络教室中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实现更逼真的在线课堂教学互动,达到更理想的在线教学效果。

为解决课后学生的各种疑难问题,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视频通讯、语音通讯和电子白板等方式进行在线互动。视频通讯和语音通讯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就共同需要解决的问题快速达成共识,在具体交流的过程中可借助电子白板进行协同式文字编辑、自由书写与绘画、共享式展示和标注图像与文档。这样,位于不同地域的教师和学生就可以像在真实教室一样进行流畅的课外答疑与课后互动,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在线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 真实感3D虚拟网络教室的开发

1 云存储技术

云存储是将分布于高速数据通信网络中的大量异构存储设备通过硬件资源虚拟化方式集合在一起,通过统一管理与调度共同为云端用户提供大容量、高速数据传输与存储服务的一种系统。云存储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能够面向大规模、复杂网络环境的异地用户提供高速数据存储和管理,需要存储服务的用户只需向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申请所需要大小的存储空间即可,避免了存储系统的重复建设以及维护与管理费用。

2 分布式虚拟现实技术

分布式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支持多用户进行分布式在线

交互、信息共享、复杂虚拟环境实时绘制,构建集视、听、触觉为一体的三维虚拟交互式环境的计算机仿真技术,目前比较成熟的分布式虚拟现实应用系统主要有Second Life、ActiveWorld等。云计算支持下的真实感3D虚拟网络教室是一种典型的分布式虚拟现实应用系统,能够支持真实感虚拟教室场景的组建、虚拟角色之间的实时通讯以及虚拟角色与虚拟教室中相关教学道具的交互和响应。

3 真实感3D角色交互式生成技术

真实感3D角色生成技术是根据真实世界中的物理对象,采用相应的计算机图形算法生成逼真3D虚拟对象的一种技术。为方便用户根据自己的个性化特征采用与系统交互的方式生成具有真实感的3D虚拟化身,笔者采用当前比较成熟的3D虚拟化身自动生成软件来帮助用户构建自己的真实感3D虚拟化身,用户只需在软件中设置自己的体形特征、所需的交互式动作等即可自动生成具有真实感的3D虚拟化身,以此在3D虚拟网络教室中与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各种虚拟互动。

三 云计算支持下的3D虚拟网络教室应用

1 技术实现

首先,OpenStack是RackSpace公司与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共同支持的一个开源云计算项目,包括提供自动创建和管理的云计算平台与支持大量可扩展对象存储的云存储两大部分。笔者利用开源OpenStack部署真实感3D虚拟网络教室的基础云计算实验平台,使用一台普通个人计算机作为客户机,采用一台图形工作站作为控制节点和计算节点:在图形工作站上安装CentOS 5操作系统和MySQL数据库,并完成网络IP的配置,使其可以与个人计算机互通;安装并配置OpenStack云计算平台的服务程序和控制程序。其次,利用3D实时应用程序开发引擎ShiVa、多用户应用服务器ShiVaServer、分布式虚拟现实应用开发工具包等基于OpenStack云计算平台开发和部署3D虚拟网络教室这一多用户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最后,真实感3D虚拟网络教室和真实感3D虚拟角色的快速构建是本系统开发的核心和难点,采用三维室内场景构建软件Sweet Home 3D来帮助系统平台管理者构建相应的真实感3D虚拟网络教室场景,用户可借助虚拟化身制作工具Avatar Studio使用交互式方法来构建带有动画的真实感3D虚拟角色。

平台管理员利用Sweet Home 3D构建真实感3D虚拟网络教室场景的一般流程是:首先设计好3D虚拟网络教室的布局,然后从SweetHome 3D自带的模型库中导入相应的课桌、电灯、门、窗户等基本场景对象,对于投影仪、电子白板等Sweet Home 3D内置模型库中没有的3D虚拟对象可采用3DSMax或Maya来进行建模或者直接从网络上下载相应的模型资源并导入到3D虚拟网络教室中。用户利用Avatar Studio生成具有动画的真实感3D角色模型的一般流程是:用户首先在系统中输入自己的年龄、性别、民族、肤色、个人照片等基本特征信息后,系统便会自动生成一个相应的3D虚拟角色;然后用户比照自身特征可对生成的3D虚拟角色进行适当修改,如添加动作和各种装饰品、更换眼镜等操作,在保证3D虚拟角色真实感的同时,激励用户适当对自己的虚拟替身进行装饰,以激发学习者采用该平台进行在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篇(3)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9-0000-01

Virtual Machine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the Computer Network Teaching Reform

Ke Jianbo

(Guangzhou HuaLi Science&Technolgy Vocational College,Zengcheng511325,China)

Abstract:The virtual machine technology as a highly effective computer teaching aids,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computer classroom teaching,the use of virtual machine technology to aid in computer teaching,can make effective use of existing resources to expand their horizons,increase Knowledge of students to solve the existing environment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teaching and training issues.This article focuses on and explore the use of virtual machine technology for online course teaching a specific application.

Keywords:Virtual machine;Network;Teaching

一、虚拟机技术及常用的虚拟机软件

因为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往的计算机学科教学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需求,计算计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目前高校计算机硬件设备与现实却无法匹配。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计算机网络教学硬件设备的更新速度十分缓慢,但是,我们都知道,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一门集实践与操作为一体的课程,在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带领学生通过组建多个不同的网络环境,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一过程中,就需要课堂上必须要有多个服务器、工作站、交换机、路由器等硬件设备。教师在计算机网络课堂的教学讲授中,如果仅仅是通过书本和PPT的讲稿是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直观地向学生展示讲授的内容和网络操作的具体流程。所谓的虚拟机,就是独立运行于主机操作系统之外的离散的虚拟环境。在一台计算机中,有多少窗口就可以有多少虚拟机,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在任意一个窗口中加载一台虚拟机,同时在实体机上允许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在同一台虚拟机的内部进行独立运行,当然操作系统也可以在运行于桌面上的多台虚拟机之间,虚拟网络环境进行相互之间的有效切换,通过一个网络共享虚拟机、挂起和恢复虚拟机,就可以完成虚拟网络的构建,整个虚拟过程并不影响主机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运行。

二、虚拟机网络环境的构建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计算机网络管理》课程中,通常都需要在一台实体机上同时打开多台虚拟机,对这台实体机的系统资源占用量非常大,在实际操作中也需要经常重新启动虚拟机,下面介绍一下虚拟机软件在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应用。

(一)构建过程。环境构建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虚拟机网络教学和实验环境的构建过程如下:

1.在一台实体机上安装虚拟机的软件,且保证这台实体机的正常运行。

2.课前十分钟提前启动课堂所需要用到的虚拟机,并且根据实际课堂教学的需要,在实体机上创建相应数量的虚拟机。

3.对虚拟机环境进行操作系统的重新安装与确认,这与在真实主机上的系统操作是完全相同的。

(二)注意事项。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虚拟机网络教学和实验环境构建过程中,仍然有一些问题值得教学者多加注意:

1.如果一台实体机上没有安装网卡、或者已经安装好网卡但是并没有连接到网络,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有必要在实体主机上安装并配置Microsoft虚拟网卡,保证网络的连通。

2.在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在课前有计划的准备虚拟网络中的虚拟机的数量,同时在一个硬盘的分区中,为每一台虚拟机的映像文件都准备好足够的硬盘空间,使得虚拟机的映像文件有处可循,保证虚拟机在课堂教学中的正常运行。

三、虚拟机技术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一)网络环境优势利用虚拟机网络环境,无论是在本课程的教学中还是学生实验中都有其相当大的优势,可简单归纳以下几点:

1.在一台实体机上组建的一个虚拟机局域网络环境,这个网络的行为与真实的网络完全一样,而且不用担心虚拟网卡和虚拟交换机会因为固障而损坏,这样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抛开真实网络中各种琐碎的硬件冲突的可能性与矛盾性,第一,在网络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专心于通过虚拟机网络研究物理网络的核心逻辑。第二,顺利实现了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局域网操作的成功演示,同时也便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安排。

2.每一台虚拟机,在宿主机上都是一个文件或者是文件夹。这样虚拟机就具有移动性与便携性两个特点,在网络课堂教学的管理的操作当中,还有一个非常有实践意义的特性:可扩展性,是指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对于虚拟机的操作过程,主机可以非常方便地扩展网络上虚拟计算机的数量。

(二)在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当注意以下的几个问题:

1.通过虚拟机技术构建的虚拟网络的行为与真实的网络环境完全相同,对于课堂的教学演示应当事先进行统筹计划,做好安排,哪些教学内容可以通过传统的PPT文档演示,哪些教学内容可以通过虚拟网络进行演示,以利于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2.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启动的虚拟机比较多,那么就需要保证实体机的内存足够大而且屏幕也要足够大,同时因为屏幕上显示比较混乱,所以对虚拟机的名称的规划也显得十分重要,每一个虚拟机都要有自己的名称,方便课堂操作,也方便教师教学的管理。

四、结语

在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改革中,通过在实体机上组建多个平行的虚拟机局域网络环境,学生可以在各自的计算机上完成网络课程教学中相应的实验内容,而教师也可以在虚拟网络环境中完成教学内容,这个由虚拟机构建的网络与真实的网络环境完全相同,弥补教学条件的不足,有效解决了网络设备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4)

近几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搞得轰轰烈烈,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但因它只是教师讲课内容的一种演示,未能融入教学整体,无法收到与学生即时互动的效果。后来,有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上网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建立专题网站,拓宽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功能,但由于学生的参与有很大的随意性,网上可供使用资源的不确定性,专题网站难以涵盖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等诸多原因,还是满足不了大家对教改的要求。因此,在现阶段,急需探索一条更适合语文教育现状的路子。北京四中特级教师顾德希老师的语文课程信息化的基本模式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所要研究的课题,既不是单纯的网络教学,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而是中间的结合点——现实课堂与虚拟课堂的有机结合。在这个模式里,虚拟环境里无法实现的面对面的情感教育在45分钟的现实课堂里依然存在,而在现实课堂里很难做到的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表个人观点等,则在网络环境中得到实现,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所谓现实课堂是指在学校特定时空内进行的师生间的教学活动。所谓虚拟课堂,是在网络上开辟的一个虚拟教室中进行的教学活动,其主要表现方式是教师教学平台、论坛和聊天室的结合。虚拟课堂是现实课堂的无限延伸,现实课堂是虚拟课堂的有机展现。

第一,虚拟课堂的建立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多级跨越。如北京沙河中学王海霞、实验中学罗丹、昌平一中张斌等教师都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呈现了异班、异校、异地的学生共同学习一个专题的可喜场面。

第二,虚拟课堂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北京昌平三中王爱红老师组织的《我读苏轼》专题学习中,学生的主题帖有1054个,回帖有3245个,学生参与度很高。

第三,虚拟课堂可以将阅读内容和阅读范围延伸和扩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和决定阅读的方向和内容。前锋学校赵红梅老师在《走进李白》的专题学习中,与学生一起解读了近百首李白的诗。这在传统的、现实的课堂中是无法想像的。

第四,利用虚拟课堂,教师可以把课文内容和其它相关内容组成一种非线性的、多维的信息网络,学生能够十分便捷地把新知识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

第五,虚拟课堂为学生阅读、写作提供了广阔的应用舞台。学生能够针对阅读文段、习作,在论坛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阅读心得,或把自己的文章放在网站上,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北京昌平实验中学罗丹老师的《新月派诗人诗歌鉴赏》专题,学生欣赏完了仍意犹未尽,纷纷提笔创作。

第六,虚拟课堂可以逐渐转变学生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使学生掌握全新的、高效的、超文本的、多媒体的阅读和检索方法,促成信息时代阅读方式的变革。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方法

1.课题研究的目标:以网络为平台,通过学生在虚拟课堂上自主性地学习,提高现实课堂的学习效率,最终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2.课题研究的内容:(1)阅读教学的研究。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包括拓展阅读空间的研究、创新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阅读专题训练的研究等。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包括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与文言文诵读教学整合的研究、文言文网络阅读和现实课堂教学交互性模式的研究、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相结合鉴赏文言作品的研究。(2)写作教学的研究。包括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研究、虚拟课堂中互动评改的研究、赏析交流平台的研究等。

3.课题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研究法。

四、课题研究实施的基本过程

课题实验在教学中的基本过程大致可分为六个阶段。以张斌老师在《走近〈论语〉》专题学习中的教学过程为例。

第一阶段:预热。(1)教师完成《走近》专题教学设计,并提交语文教研组研讨。(2)初步确定选修班级的学生,并让学生完成加入选修班级网络平台的注册申请,建立本选修班级的虚拟教室。(3)利用寒假时间,让学生在虚拟教室进行学习交流,熟悉虚拟教室。

第二阶段:启动。(1)落实选修班级的学生。(2)落实学校的相关资源配置,如为住宿生提供机房等。(3)教师在“语文选修论坛”中建立《走近》专题的相关论题,学生开始在虚拟教室进行专题的初步学习。本阶段学生主要在虚拟教室的“走近《论语》之一(积累整合)”论题中进行学习交流。

第三阶段:推进。(1)现实课堂教学:《走近》之《走近孔子》。(2)本阶段学生主要在虚拟教室的“走近《论语》之二(选择《论语》中的一则或几则,结合自身的学习和生活,谈谈感受)”论题中进行学习交流。

第四阶段:交流。(1)现实课堂教学:《走近》之《百家争鸣》。(2)本阶段学生主要在虚拟教室的以下论题中进行学习交流:“走近《论语》之四(整理《论语》中的成语、格言,选择其中的两三个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写成小短文,与同学交流)”、“走近《论语》之五(针对《论语》里的道德规范进行讨论,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五阶段:再推进。(1)现实课堂教学:《走近》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本阶段学生主要在虚拟教室的“走近《论语》之三(试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为例,体味《论语》中不同人物的个性,并写成小短文)”论题中进行学习交流。

第六阶段:深化、小结。(1)现实课堂教学:《走近》之《名家读》。(2)本阶段学生主要在虚拟教室的“走近《论语》之六(不同时期对《论语》的解读数不胜数,请选择其中的一种学习,并谈谈自己的读书心得,与其他同学交流)”论题中进行学习交流。(3)进行本专题学习的小结。

篇(5)

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单一。目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目的,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忽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口语表达能力”(符雪青,2013)。这种知识型英语教学模式早已满足不了日益发展的经济和社会对高水平人才英语能力的要求。加之大学英语课时逐渐减少,教学内容繁多,为了确保效率,教师单方面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很难改变。传统大学英语课堂无法提供交互性的语言材料以及自然真实的语言交流情境。大班教学。由于大学招生规模近年来不断扩大,大学英语通常都是以大班形式开展教学。对教师而言,大班教学会制约课堂教学设计。对学生而言,他们的普遍参与感不强,师生之间交流机会少,大班教学“过分强调了共性教育,忽视了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学生的个性自由及和谐发展”(ibid.)。应试教育现象普遍。由于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和四、六级考试通过率挂钩,这就让很多学生以及教师把通过四、六级考试作为大学英语学习的目标,学生学习动机不强,教师教学效果较差。面对上述问题,当前有很多高校在大学英语分层教学和小班教学这些方面做出了努力,但总体而言,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仍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间。虚拟现实技术由于其融合了图形图像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等高新技术,能高度模拟从而建构真实的语言学习场景,实现语言学习的“情景化”交互场景需求。郑春萍等(2019)认为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语言教学有以下四大优势:一是3D沉浸式的虚拟仿真用户界面;二是虚拟形象的可匿性;三是实时交互的交流技术;四是任务导向的语言教学设计。以大学英语为例,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不仅可以推动大学英语改革,促进教师角色转换,教学模式多样化,还能提升学生学习动机,优化课堂体验,从而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效果,从长远看降低教学成本。

1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虚拟现实技术推动大学英语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提供交互式学习材料,建构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进而促进当前大学英语“以教师为中心”的局面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二是促进大学英语从普通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的转变;三是促进教学法的发展。真实的语言环境对于语言学习是至关重要的(郭晓宁等,2012)。传统大学英语课堂中语言学习落脚点在单词、句法和翻译上,语言知识空洞抽象,脱离实际生活,学生作为被动的接收者,实际运用机会也少之又少。虚拟现实技术通过构建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可以将抽象的语言知识点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从多种感知渠道去接触、理解、运用语言知识。虚拟现实课堂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Ozkan,2017),改变传统课堂中学生不愿意开口的局面,而且虚拟情境能提供学生与虚拟人物一对一交流,相比传统课堂教师与学生一对多的情况,能够大大增加语言量的输入,增加语言训练和交际的机会(ibid.)。虚拟现实技术还能促进大学英语从公共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的转变。随着我国大学进校新生英语整体水平的提高,李箭(2011)认为“从目前和长期发展来说,专业英语教学应该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必然趋势”“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已到了从公共英语到专业英语的时代”。传统的外语教学课堂满足不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需要的特定“工作场景”的教学实践条件,而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构建虚拟仿真的学习环境,为实现从公共英语到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转变提供技术支持。张宁等(2017)认为,“虚拟现实技术在专门用途英语教育领域的延伸将极大地弥补我国外语教学受语境限制的不足”。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推动教学法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很多教学方法都能够与之结合起来发挥更好的作用,比如“由建构主义延伸出的一系列教学策略,例如情境化学习、体验式学习、合作性学习、问题导向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因其都具有一些与虚拟学习环境相一致的特点,可以广泛地应用于虚拟现实环境的教学与学习中”(高媛等,2016)。虚拟现实技术与各种教学法的融合发展必将推动新的教学法的产生,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教学改革,戴琨(2012)认为“浸入式虚拟现实技术和浸入式虚拟英语学习环境的广泛应用将从很大程度上优化传统的浸入式大学英语教学法,从而有助于从根本上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目标”。

2促进教师角色转换,教学模式多样化

虚拟现实技术能进一步打破地域壁垒,实现跨时空跨地域教学。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受大班教学、课时不足以及其他教学条件的限制,通常只能依托教材和多媒体资源教学,教学效果不明显。虚拟现实技术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教师可以将平面的语言知识转化为立体的实时交互场景,从而吸引学生,提高教学效率,扩大言语行为教学的范围,使教学情境更进一步接近真实场景。虚拟现实技术能促进教师角色转换。在虚拟现实的大学英语课堂中,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他们由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监督者、课堂的组织者。这种角色的转换,能够助力教师成为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引路人,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活动。虚拟现实技术能帮助教师转变教学模式。虚拟现实教学课堂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怎样才能将书本上的语言知识转换为生动的场景,这就需要教师在充分熟悉技术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性和交互性,能够满足教师运用情景教学法、体验式教学、分组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的要求。虚拟现实技术还能为教师提供一个很好的教研平台,如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探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以及与虚拟现实技术课程相关的研究。

3提升学生学习动机,优化课堂体验

虚拟现实技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Ozkan,2017),变被动接收为主动认知。在结合虚拟现实技术的大学英语课堂上,身临其境的感受和自然丰富的交互体验不仅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给学习者提供大量亲身观察、操作以及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的认知加工过程及知识建构过程,有利于实现深层次理解(高媛等,2016)。结合虚拟现实技术的大学英语课堂能优化学习体验。虚拟现实教学平台有多种模式可供选择:群控模式、自主学习模式以及多人协同训练模式。在这些模式中,课堂更灵活自由,学习内容更具体生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度。学生还能“旁观”其他同学在虚拟场景中的学习或者回放自己在虚拟场景中的学习,从而找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加以改进。总体而言,结合虚拟现实技术的大学英语学习体验比传统课堂学习体验大大优化。此外,虚拟场景中的非语言因素也能促进学生更全面地学习。沉浸式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知识的同时,还能习得英语世界的文化、思维方式等,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素养是十分有益的。再次,结合虚拟现实技术的大学英语课堂能帮助学生克服口语使用过程中的焦虑情绪,提高自主学习能力(Ozkan,2017)。虚拟现实技术能减少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心理压力和负担。在传统大学英语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要承受很大的心理负担,而学生在与虚拟情境中的人物进行交流时,却不用担心犯错误,学习氛围更轻松,学习效果也更好。虚拟现实技术还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探究式学习的良好习惯。

4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效果,降低教学成本

虚拟现实技术能提升学校整体的教学实效,从长远来看降低教学成本。虚拟现实技术能促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对于学校的整体教学实效而言,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虽然短期而言,购置一套虚拟现实教学设备的成本很高,但是由于虚拟现实技术本身可塑性强,适配专业课程广,可以开发出很多课程供不同专业领域的教师使用,为大学英语搭建的虚拟现实教学平台可以通过技术人员改变参数,研发新的课程情景包等手段将其改造成用于其他课程、实习实践、实验以及就业模拟面试等专业的授课;反之,用于其他专业方向的虚拟现实技术设备也可以为大学英语教学服务。如Brick等人(2019)将一个卫生保健项目的虚拟现实设备改造成意大利语学习项目。虚拟现实技术的优点尤其在某些危险系数较高的实验课程中能够体现出来,它既能够保证教师和学生的安全,又能够立体生动地呈现整个实验过程,学生还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交互工具进行实验操作。除了用于授课以外,虚拟现实平台还可以用于组织会议和研讨会等。因此,从长远来看,能够为学校降低教学成本。

5结语

虚拟现实技术在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教师转换角色、教学模式多样化以及提高学生学习动机、优化学习体验,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效果、降低教学成本等方面显现出独特的优势与潜力。怎样合理有效地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之中,是我们接下来需要探索的主题。

参考文献

[1]Brick,B.etal.Multilingualimmersivecommunicationtechnolo-gy:repurposingvirtualrealityforItalianteaching.InA.Pluti-no,K.Borthwick&E.Corradini(Eds)[J].NewEducationalLandscapes:InnovativePerspectivesinLanguageLearningandTechnology,2019:5-10.

[2]Ozkan,B.TheReflectionsofEnglishasaForeignLanguageTeachers’ontheUseofVirtualRealityinClassroomPractice(InternationalBlackSeaUniversityCase)[J].JournalofEduca-tioninBlackSeaRegion,2017,2(2):34-42.

[3]戴琨.虚拟现实技术在大学英语浸入式教学模式改革中的运用[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20(4):99-109.

[4]符雪青.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之管见[J].大学教育,2013,(7):58-60.

[5]郭晓玲.虚拟教学环境下的英语外语学习:探索“第二人生”[J].开放教育研究,2012,18(5):104-112.

[6]高媛.虚拟现实技术促进学习的核心要素及其挑战[J].电化教育研究,2016,(10):77-87.

[7]李箭.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定位讨论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8-10.

篇(6)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4)02-0029-5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4.01.008

1 . 虚拟学习社区背景下英语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突破

人类步入21世纪后,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使用聊天室和论坛等工具结交朋友、讨论问题、组成社区、网上互动已成为时尚。这为虚拟社区提供了良好的硬件和软件基础,使虚拟学习社区有可能成为人们开展协作学习、知识建构和智慧发展的理想环境。

所谓“虚拟学习社区”,源于“社区”“虚拟社区”“学习社区”等概念。“社区”就是集中在固定地域内的家庭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社会网络(Howard, 1993)。“虚拟社区”则是互联网用户通过网络进行互动,彼此拥有足够的情感后形成的人际关系网络。“学习社区”又称“学习共同体”,是指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在学习过程中成员之间经常沟通交流并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Hof, 1997)。“虚拟学习社区”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在互联网上形成的,由相互之间联系相对密切的人所组成的网络学习共同体(Wenger, 1997)。其交流工具主要有电子公告板(BBS)、聊天室(Chat Room)、讨论组(Discussion Group)、博客(Blog)、维客(Wiki)等(韩小强,2008)。

虚拟学习社区颠覆了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近年来在国内外远程教育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推广和应用,同时也被广泛用于课堂辅助教学。

传统课堂教学的概念源自17世纪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他的《大教学论》为班级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而班级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最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课堂教学具有特定的教学目标、特定的教学内容、特定的教学方案、特定的学习方式、特定的教学材料、特定的教学场所、特定的教学时间等等一系列特征。这种教学模式以班级为教学对象,扩大了教育面,提高了教育效率,规范了教学行为,保证了教学质量。不过,在网络时代,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弊端越来越明显,而虚拟学习社区在很多方面正好可以弥补其不足,从而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固有的局限,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首先,虚拟学习社区突破了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学场所和时间的限制。通过网络这个学习媒介,教师与学生只要有一网电脑,就可以在世界的任意一个角落,随时参与到学习社区中,使学习者享有巨大的学习自由。

其次,虚拟学习社区改变了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特定关系,转变了师生的角色。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知识寻觅者和学习的参与者。教师的角色也从教导者逐渐转换为学习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师生的地位趋于平等化。

第三,虚拟学习社区转变了传统英语课堂教学定的教学方式,使因材施教真正成为可能。学生不再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在知识获取的渠道上和老师处于平等地位,同时社区中的虚拟教师能够二十四小时面对每一个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教育部,2011)。

第四,虚拟学习社区改进了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学习方式,能够创造出逼真的英语学习情境,达到“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教育部,2011)的要求,让学生与虚拟社区中其他成员一起进行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功感受”(教育部,2011)。

第五,虚拟学习社区扩大了传统英语课堂教学中教材的概念,涵盖“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教学材料、支持系统和教学环境……人的资源,如学生资源、教师资源和家长资源等”(教育部,2011)。事实上,网络的出现和发展,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时代,拓展了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即网络社会,使教材的概念拓展到了数字化教材(王进军,2010)。

总之,虚拟学习社区使“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资源为英语教学提供了多种媒体的手段、多种类型的平台和多方位的空间”(教育部,2011)。

2 . 虚拟学习社区背景下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就目前而言,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使课堂教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已经成为影响课堂效率最主要的因素。如何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这一优势,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目前教学领域亟待解决的一大课题。而虚拟学习社区作为人类教育技术史上又一次突破性革命,为解决这一难题贡献了一种选择。事实上,作为20世纪西方教学科学化的结果,“有效教学”的提出和现代教育技术息息相关,它要求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教学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当然,教学效率不是简单地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而是取决于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成效。

从虚拟学习社区的理论基础来看,几乎都是现代学习论中的最新理论,无一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作为虚拟学习社区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而获得的(甘永成,2004)。虚拟学习社区能够很好地满足“以学生为中心”的要求,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共同完成知识的意义建构。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虚拟学习社区另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学习具有社会性,需要在社会环境中得以产生,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和行为的结果而获得(Bandura, 1977)。虚拟学习社区正是这样提供了一个成员间交互学习、协同合作的场所,有利于学习的发生。

虚拟学习社区第三个理论基础是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情境认知论,认为学习离不开活动,有意义的学习能够促进知识向真实生活情境转化,或者说“情境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强调“实践共同体(社区)”在情境认知与学习中的作用。虚拟学习社区可以运用多种媒体形式创设认知情境,利用学习社区中的交互工具创设合作学习情境,通过问答创设问题情境(Brown, 1989)。

虚拟学习社区还有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这就是分布式认知理论。该理论认为认知分布于个体内、个体间、媒介、环境、文化、社会和时间等之中,它的发生不是孤立的,知识的传递不是简单地从教师到学生,而是通过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认知对象之间以及认知工具之间的意义协商而主动构建的。该理论同样强调虚拟学习社区提供的社会交互作用(Cole, 1991)。

国内外关于虚拟学习社区的研究才开始不久,1997年Wenger才提出“虚拟学习社区”的概念,国内研究紧跟着于1998年开始,之后无论国外还是国内该方面的研究都呈现出蓬勃之势,然而总体来看,该方面研究还很不充足,尤其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还不多见,对于英语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研究的就更少了。

3 . 虚拟学习社区背景下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虚拟学习社区包含诸多要素,比如网络平台、成员组织、管理方式、学习资源等等。根据这些要素,莞城英文实验学校逐步建立了以学科为中心的英语虚拟学习社区。

首先搭建了网络平台。按照英语虚拟学习社区教学设计的要求,学校斥资购建了一流的网络及多媒体硬件环境,建起了千兆网,装备了综合电教室、视频演播室、语音电脑室、电子阅览室、网络主控中心、软件制作室等功能室,拉通DDN专线,建成了学校网站,接入东莞教育城域网,同时并入因特网。该虚拟网络平台配置了教学传播功能模块,可支撑网络课件和教师公告的、教学资源的下载、学生作业的上传、教师批改点评作业、成绩统计、作业共享浏览、答疑讨论等各个环节,能够在网络上展开教学活动。

其次是以学校英语学科为中心成立了社区成员组织,所有英语老师担任社区组长并作为社区核心成员,各班英语课代表及英语成绩较好并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组成各小组核心成员,随着社区学习活动的开展,普通学生作为社区成员加入到社区中,根据角色划分、权限划分、评价措施等对成员进行管理,各成员采用多重互动方式进行交互活动。

第三是配置了大量英语学习资源。这些资源根据来源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各成员利用各种渠道收集的现成资源,比如网络上直接下载的英语教学课件、视频、flash等资源,其中大量该类资源来自于VCM新课改主题资源平台和东莞市英语教研网;二是通过对获取的资源进行适当加工处理形成的改编资源,比如收集整理“三学苑”“一百亿”以及其他学校或教育资源网的优秀英语学习资源,根据学校英语教学需求进行适当增添删减,然后进入学校英语虚拟学习社区资源库;三是自行开发的英语教学资源,主要是根据英语课堂教学需要而录制、拍摄、制作的动画、歌曲、flash等教学辅助资源。比如为了模拟“restaurant”的真实场景,学校英语教师专门赴莞城区“红色庄园西餐厅”拍摄了西方用餐的礼仪及用语。此外,该类资源还包括英语教师们制作的PPT和flash课件以及编写的优秀教案、英语习题和试卷等。到目前为止,学校英语虚拟学习社区资源库具有的资源统计如下:

第四是交互工具的选择。为了便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交互,学校虚拟英语学习社区提供了两种类型的交互工具。第一种是异步类交互工具,主要是电子邮件和BBS,前者主要用于社区成员间发送、接收资料作业等,后者内嵌在社区网络平台中作为其中一个功能模块,用于社区成员讨论、发表个人观点和建议。第二种是同步类交互工具,也就是即时信息工具比如MSN和QQ,学校主要采用QQ工具,有时候也采用NetMeeting用于小组即时学习和交流。

4 . 虚拟学习社区背景下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运作

英语虚拟学习社区搭建完毕之后,对师生进行了信息技术能力方面的培训。对于英语教师,首先进行了校本培训,包括虚拟社区环境下信息的摄取、查询、组织处理等基础知识和技能,还有动画制作、视频剪制、图像处理、声音及音乐的录制等教学课件的前期素材制作技能和利用校园网资料库上传及下载资源等技术能力。同时通过集体备课、外出听课学习等方式,提高教师的课堂实际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对于学生,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课,使他们掌握基本的网络查询、基础文档制作、电子文稿、幻灯片制作等技术,使他们能够根据教师的要求,在虚拟社区环境下自主进行个人与小组的合作学习,熟悉网络资源上各种平台的操作方式,适应教师的教学要求。

培训完毕之后,英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对学生们进行了引导。每个学期,英语教师都要根据各年级英语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制订详尽的教学计划,包括每周的教学内容、作业要求、教学进度、考核指标等,具体到词汇、语法、句型、交际功能等,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虚拟学习社区之中,辅助英语课堂教学的开展。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在制订英语教学目标的时候,顺应当代课程综合化的趋势,以英语为主,融入了大量自然、音乐、科学、品德、社会、劳动、体育、美术等多种学科的知识。

接下来就是虚拟学习社区上的互动学习。学校采用多重互动的学习方式,综合采用多种互动方式,包括虚拟课堂授课、虚拟答疑、网络公告、电子邮件、电子邮件组、网络讨论区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不仅教师可以提供学习资料,学生也可以向大家推荐资料并提供下载。

学校虚拟学习社区下高效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会话课和阅读课中。以会话课为例,由于英语课文多以对话形式呈现,这些对话贴近生活,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有把课堂教学模拟成一个真实场景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真切性。虚拟学习社区正好可以利用各种形式的媒体,创设出图文声像并茂且极具交互性的英语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而生动的语言输入,大大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具体而言,在英语会话课教学中依托英语虚拟学习社区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形象直观法:利用虚拟学习社区,为学生提供丰富而生动形象、具体直观的物体和动作,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供学生学习使用。(2)趣味游戏法:借助虚拟学习社区提供的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集成的虚拟情境,开展趣味英语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在情境中扮演相关角色或完成一定的任务来体验和习得语言。(3)试误学习法:利用虚拟学习社区创设各种情境来组织相关活动,让学生练习对话交流,尝试学习,通过尝试、纠正、再尝试再纠正,在同伴咨询和教师咨询中获得完美的表现。(4)暗示学习法:借助虚拟学习社区创设的各种情境,在活动中融入大量的语言对话,使学生在生动有趣、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大规模接触英语,做到无意识英语学习,产生想用英语对话的冲动。

就虚拟学习社区背景下小学英语高校课堂教学模式而言,以会话课为例,可以分为四大步骤。(1)预设目标,形成主题。在进行教学之前,英语教师根据全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等特点,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从英语虚拟学习社区资源库选择丰富的教学资源,确保大容量、高频率的语言输入。这些资源都是按照连续和相关的原则进行整合,形成系列性的主题,围绕某个主题将语言交际贯穿始终。学生通过参与一些热身活动,如歌曲、游戏、猜谜、头脑风暴等活动,激活大脑、开启思维、调动学习热情,且通过对旧知的复习和巩固,降低新知难度,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2)活动引领,创设情境。会话教学离不开情境,而情境的创设是为了开展语言活动。在会话课教学中,英语教师借助虚拟学习社区提供的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创设真实自然的语言交际情境,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相关主题活动,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并通过体验、感知、交流与实践,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3)知识深化,展示提升。在会话课教学中,教师会利用虚拟学习社区提供的资源,播放游戏、歌曲、chant等让学生在玩中巩固句型,不仅能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能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得到放松。教师还会根据教材中的对话示例,创设适当的新语境,设计一些更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交际活动,让学生将书本上学到的语言知识运用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去。(4)监测过程,反馈效果。在会话课教学中,网络为教师有效实现学习过程的检测以及学习效果的反馈提供了重要的中介条件。通过运用虚拟学习社区,英语教师可以随意调出所需课件、录像、歌曲、flash、练习题等,及时、客观、正确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课后,教师还可以通过邮件、论坛等形式和学生进行交流探讨、批改作业、收集整理反馈信息,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5 . 虚拟学习社区背景下英语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成效

近几年来,通过对虚拟学习社区下高效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学校英语教师与学生在如何运用网络技术和虚拟社区进行交流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得以加强。

教师们不再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建构一种理想的英语教学环境,以实现能支持自主探索、多重交互、情境创设、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学习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课堂的教学结构发生根本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由于虚拟学习社区“改变了信息的社会分布形态和人们对它的拥有关系”(祝智庭,2002),教师的角色从传授者、权威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支持者和帮助者,信息技术则成为教师辅助学生学习,为学生提供指导的重要工具。师生由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变为平等、和谐的关系,使家校远距离、长时间间隔的关系变为随时随地沟通的关系。网络信息技术快速、隐蔽、灵活等特点,丰富了传统的师生互动、家校互动方式,使师生、家校之间增加了更广泛、更民主、更有针对性的交流。

虚拟学习社区是一种理想的英语学习环境,建构了一个真正自主互动的学习社区,学生互动的对象主要是学习软件和学习社区中的其他学生,教师的作用主要在对互动的学习资料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和研究上。学习可以不再受时间、地点、校园的限制。这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研究领域,如何以英语学科为中心建构多重交互的英语虚拟学习社区,重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Bandura, A. Social Learning Theory[M]. New York: General Learning Press, 1977.

Brown, J. S., Collins, A., & Duguid, P.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J].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989(18): 32-42.

Cole, M. On socially shared cognitions[C]. In L. Resnick, J. Levine & S. Behrend (Eds.), Socially Shared Cognitions.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91.

Hof, R. D., Browder, S., Elstrom, P. Internet Communities[J]. Business Week, 1997(5).

Howard R. The Virtual Community: Homesteading on the Electronic Frontier[M]. London: MIT Press, 1993.

Wenger, E.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Learning, Meaning and Identity[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甘永成.虚拟学习社区中的知识建构和集体智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

韩小强.网络虚拟学习社区特征分析[J].科技广场,2008(6).

篇(7)

近几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搞得轰轰烈烈,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但因它只是教师讲课内容的一种演示,未能融入教学整体,无法收到与学生即时互动的效果。后来,有教师通过指导学生上网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建立专题网站,拓宽了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功能,但由于学生的参与有很大的随意性,网上可供使用资源的不确定性,专题网站难以涵盖语文教学的全部内容等诸多原因,还是满足不了大家对教改的要求。因此,在现阶段,急需探索一条更适合语文教育现状的路子。北京四级教师顾德希老师的语文课程信息化的基本模式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所要研究的课题,既不是单纯的网络教学,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而是中间的结合点――现实课堂与虚拟课堂的有机结合。在这个模式里,虚拟环境里无法实现的面对面的情感教育在45分钟的现实课堂里依然存在,而在现实课堂里很难做到的让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发表个人观点等,则在网络环境中得到实现,真正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所谓现实课堂是指在学校特定时空内进行的师生间的教学活动。所谓虚拟课堂,是在网络上开辟的一个虚拟教室中进行的教学活动,其主要表现方式是教师教学平台、论坛和聊天室的结合。虚拟课堂是现实课堂的无限延伸,现实课堂是虚拟课堂的有机展现。

第一,虚拟课堂的建立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多级跨越。如北京沙河中学王海霞、实验中学罗丹、昌平一中张斌等教师都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呈现了异班、异校、异地的学生共同学习一个专题的可喜场面。

第二,虚拟课堂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北京昌平三中王爱红老师组织的《我读苏轼》专题学习中,学生的主题帖有1054个,回帖有3245个,学生参与度很高。

第三,虚拟课堂可以将阅读内容和阅读范围延伸和扩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在教师的引导下选择和决定阅读的方向和内容。前锋学校赵红梅老师在《走进李白》的专题学习中,与学生一起解读了近百首李白的诗。这在传统的、现实的课堂中是无法想像的。

第四,利用虚拟课堂,教师可以把课文内容和其它相关内容组成一种非线性的、多维的信息网络,学生能够十分便捷地把新知识整合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

第五,虚拟课堂为学生阅读、写作提供了广阔的应用舞台。学生能够针对阅读文段、习作,在论坛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阅读心得,或把自己的文章放在网站上,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北京昌平实验中学罗丹老师的《新月派诗人诗歌鉴赏》专题,学生欣赏完了仍意犹未尽,纷纷提笔创作。

第六,虚拟课堂可以逐渐转变学生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使学生掌握全新的、高效的、超文本的、多媒体的阅读和检索方法,促成信息时代阅读方式的变革。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及方法

1.课题研究的目标:以网络为平台,通过学生在虚拟课堂上自主性地学习,提高现实课堂的学习效率,最终达到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的。

2.课题研究的内容:(1)阅读教学的研究。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包括拓展阅读空间的研究、创新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阅读专题训练的研究等。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包括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与文言文诵读教学整合的研究、文言文网络阅读和现实课堂教学交互性模式的研究、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相结合鉴赏文言作品的研究。(2)写作教学的研究。包括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研究、虚拟课堂中互动评改的研究、赏析交流平台的研究等。

3.课题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研究法。

四、课题研究实施的基本过程

课题实验在教学中的基本过程大致可分为六个阶段。以张斌老师在《走近〈论语〉》专题学习中的教学过程为例。

第一阶段:预热。(1)教师完成《走近》专题教学设计,并提交语文教研组研讨。(2)初步确定选修班级的学生,并让学生完成加入选修班级网络平台的注册申请,建立本选修班级的虚拟教室。(3)利用寒假时间,让学生在虚拟教室进行学习交流,熟悉虚拟教室。

第二阶段:启动。(1)落实选修班级的学生。(2)落实学校的相关资源配置,如为住宿生提供机房等。(3)教师在“语文选修论坛”中建立《走近》专题的相关论题,学生开始在虚拟教室进行专题的初步学习。本阶段学生主要在虚拟教室的“走近《论语》之一(积累整合)”论题中进行学习交流。

第三阶段:推进。(1)现实课堂教学:《走近》之《走近孔子》。(2)本阶段学生主要在虚拟教室的“走近《论语》之二(选择《论语》中的一则或几则,结合自身的学习和生活,谈谈感受)”论题中进行学习交流。

第四阶段:交流。(1)现实课堂教学:《走近》之《百家争鸣》。(2)本阶段学生主要在虚拟教室的以下论题中进行学习交流:“走近《论语》之四(整理《论语》中的成语、格言,选择其中的两三个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写成小短文,与同学交流)”、“走近《论语》之五(针对《论语》里的道德规范进行讨论,结合现实生活谈谈自己的感受)”。

第五阶段:再推进。(1)现实课堂教学:《走近》之《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本阶段学生主要在虚拟教室的“走近《论语》之三(试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为例,体味《论语》中不同人物的个性,并写成小短文)”论题中进行学习交流。

第六阶段:深化、小结。(1)现实课堂教学:《走近》之《名家读》。(2)本阶段学生主要在虚拟教室的“走近《论语》之六(不同时期对《论语》的解读数不胜数,请选择其中的一种学习,并谈谈自己的读书心得,与其他同学交流)”论题中进行学习交流。(3)进行本专题学习的小结。

这个过程也不是绝对的,应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

篇(8)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06-0029-06

引言

虚拟课堂教学活动是指为达成学习目标,教师和学生以网络课程平台为主要活动空间,以在线注册的班级为人员单位,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线活动为基本形式而进行的教学活动。虚拟课堂学习的主要特征是基于目标的自主探究性学习、基于资源的研究性学习、基于交互的协作与共享性学习,它是对现实课堂的模拟,更是对现实课堂的延伸、补充与超越,学习活动的开展既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异步的形式。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高校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虚拟课堂已经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师生的教与学活动方式正悄然发生着变革。这种学习形式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提供了自主参与个性化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条件。

“没有参与就没有学习”,再好的学习条件,都离不开学习者的参与,学习的成败与学习者是否参与、参与多少、如何参与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参与度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虚拟课堂学习参与度是指学习者在虚拟课堂中的学习浸入程度,包括浸入的量、质与情三个方面。学习者学习参与度是影响虚拟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实施的一个主要因素,只有学习者自觉、广泛、深入地参与到虚拟课堂的各种学习活动之中,虚拟课堂才能够具有并且保持活力,才能够发挥其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作用。但是通过观察与调查发现,虚拟课堂的学习参与并不像我们所想象与期许的那样热情高涨、活力无限、生机勃勃。在参与的广度上,个体参与活动的范围较为有限,资源的下载、提交作业的活动占据登录虚拟课堂时间的绝大部分,而那些需要经历认真思考、反复交流、评价的活动参与的较少;在参与的自觉度上,许多学生被动地“完成任务”,学习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参与的深度上,表现为表层参与有余、深层次参与不足的状态,诸如,对学习资源的分析理解以及分享贡献程度偏低,简单的“拿来主义”盛行,缺少必要的思考、评判以及评判之后的共享,学习交互深度不够,如对问题的讨论更多倾向于表示赞同或反对、表示抱怨或期望等情感交流行为,缺少反思、吸纳、评判等思维过程。这种较低层次、消极参与的现状已经给虚拟课堂实践带来了尴尬。是哪些因素影响着虚拟课堂中的学习参与度?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虚拟课堂的学习活动之中,使其真正“活起来”?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影响虚拟课堂学习参与度的因素很多,可以归结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学生自身的学习准备和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参与度的内在关键因素;虚拟课堂的环境和活动管理是构成影响学习参与度的外在关键因素。虚拟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只有充分认识影响学习者参与度的关键要素,并通过对关键要素的有效利用、设计和干预与控制才能提升虚拟课堂的活力。

一 学习准准备与参与度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原有的知识技能水平、情感以及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3]学习准备是新的学习的出发点,是学习者能够参与学习的必要条件与保障因素,是提高学习参与度的基石。

学习准备包括基础知识准备、学习能力准备、心理准备三个方面。唯有具备了学习新知识的必要的先在知识基础,具备了应用相应的方法与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形成了积极的学习心理准备,学习者才能够有信心、有能力、有毅力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才能提高学习的适应性。因此,在课程设计与实施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做好必要的学习准备,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1 确定学习起点,实现新旧知识的联接

学生的学习首先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是通过同化与顺应的过程重构知识结构。虚拟课堂中的学习主要是基于资源的在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如果先在知识缺乏或者不足,学生学习新知识时将处于无能为力的状态,讨论问题将处于无话可说、没有问题可提的境地,其结果将是没有能力参与到学习之中。

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可以采用各种方式,诸如应用在线考试系统自测模块进行诊断性评价,查看学生的学习记录(如成长档案袋、作业等),通过论坛模块与学生进行交谈,从中去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的准备状况。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学习的起点,并对所缺乏的必要知识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为学习新知识扫清学习上的障碍,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 消除技术障碍,树立参与的信心

虚拟课堂的学习是技术应用为纽带的学习,网络是知识、信息与学习活动的载体,要求学生能够利用网络技术与工具,获取课程学习的相关资料,进行在线的交流、作业的上传、情感的沟通等。所以,要实现虚拟课堂的有效学习,首先是能够使用并驾驭网络技术。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应用信息技术的知识与能力,技术问题成为参与学习的“拦路虎”,将影响学生参与学习的信心。

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熟悉虚拟课堂环境,在课程开始时,通过现实课堂中的介绍以及网络学习平台中的“工具介绍模块”、“技术帮助栏目”等途径,介绍所应用的网络平台的操作方法,说明各个模块的特点与功能,使学生对学习环境形成整体认识,从而掌握虚拟课堂中技术应用方面的知识与技巧,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熟练地操作平台中的各个部分,有能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

3 提供学法指导,养成参与的习惯

虚拟课堂中的学习方式是基于网络的个体自主探究、问题解决、小组合作学习等,需要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如果学生对虚拟课堂中的学习方式与方法不认同、不理解、不适应,自然难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教师可以通过“学习指导栏目”、“有问必答栏目”、“学习案例”等,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指导,比如指导学生如何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确定学习目标与选择学习方法,如何对自己的学习进程进行自我监控,如何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并尊重他人、欣赏他人、相互学习等,使学生理解这些学习方式的价值,掌握学习方法,顺利进入虚拟课堂的学习状态,逐步形成主动参与的习惯。

4 明确虚拟课堂学习的意义,提高学习自觉性

学习是个体智力活动的过程,离不开良好的心理准备。虚拟课堂中的学习心理准备主要是对虚拟环境下学习的认识与态度,是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学习态度对学习行为具有调节作用,包括对学习对象的选择、对学习环境的反应,往往表现为对学习的趋向与回避、喜爱与厌恶、接受与排斥。

学习者如果认识到虚拟课堂是对现实课堂的补充、延伸与创新,能够为自身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多样的帮助,认识到虚拟课堂的意义所在,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表示认同时,会产生积极的态度,积极努力参与学习;反之,当认识不足,具有不良态度时,比如认为这种学习很麻烦、不能给自己带来帮助,甚至产生讨厌、抵触的情绪,如此学习态度,自然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而且会回避学习环境并产生不利于学习的不良行为,诸如灌水、退出虚拟学习等现象。

教师既可以通过现实课堂说明虚拟课堂学习的意义,也可以通过虚拟课堂平台中的学习指导模块、讨论模块(比如以“虚拟课堂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为讨论话题)引领学生讨论虚拟课堂对当前学习与将来发展的影响,帮助学生提高对虚拟课堂的认识,排除消极的、不良的心理准备,消除畏难情绪,使其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逐渐适应、喜欢、愿意应用虚拟课堂进行扩展性、创新性的学习。

二 学习动机与学习参与度

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参与度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学生愿意参与到虚拟课堂的学习活动之中的催化剂。

“美国心理学家安特金森(J.W.Atkinson)于1980年全面总结了有关动机研究的文献,发现完成某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时间与这项任务的动机水平呈正相关。动机水平高的学生能在长时间的学习活动中保持认真的态度和坚持把学习任务胜利完成的毅力,而动机水平低的学生缺乏学习行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可见,学习动机能够促使学生产生期望,调节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向、时间与强度,起着启动、导向、维持的作用,是激励学习者参与学习的助推器。

由于虚拟课堂中的学习,更多的是面对丰富的学习资源,缺少了与教师面对面交流与监督指导,其学习方式主要是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学习更加强调主动参与。在虚拟课堂的设计与实施中,激发学习动机显得尤为重要。

1 明确学习目标,建立积极的期望

明确学习目标是激发学习动机的一个主要途径,学习目标能够促使学习者建立起积极的期望值。学习者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学习的方向,自然会放任自流,表现出虚拟课堂中“闲逛”、“迷航”的现象;目标设计的不恰当,过易或过难,无论过易还是过难,都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出现为应付差事进行一些浅层次的课程参与活动的现象。

教师首先要为学习者提供或帮助学习者确立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并且促使其认识到唯有积极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之中才能达成学习目标,才能获得发展,这时,学习目标将转化为学习动机,转化为积极参与虚拟课堂学习活动的动力。

另外,由于学习者在学习上存在着差异,在确立目标时应按照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给出差异性的目标,以适合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都有相应的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目标,从而主动参与到各项学习活动之中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2 培养自我效能感,引发学习内驱力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班杜拉等人认为,自我效能感的一大作用是“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激发虚拟课堂学习的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对学习的努力程度与坚持性,从而促使学习者能够参与到各类学习活动之中,增强参与的广度。同时,自我效能感也有利于激发学习者主动求知的欲望,从而能够深入思考,积极互动,实现深度参与。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包括: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劝说、情绪反应、情境条件等。通过为学生创设体验成功的情境、提供他人学习的经验,以及教师的劝导等手段,使学习者获得责任感、自尊感、胜任感和成功感等多方面的良好情感体验,这种体验转化为提高学习者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挑起认知冲突,诱发认知失衡

认知冲突是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与冲突。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理解与解决当前面对的问题而造成心里失衡时,就会本能地产生一种达到平衡的需求,从学习的意义上讲,就会产生阅读、讨论交流、实践等的学习需求,从而去迎接挑战,努力解决问题,获得心理平衡。可见,认知冲突作为认知过程中的“障碍”或“不协调”因素,能够成为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成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一个动因。

虚拟课堂中,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与学习活动时要适时设置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疑惑”与“不解”,提生问题的支点,挑起认知失衡,以此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深层次地浸入学习活动之中。

三 学习环境与参与度

学习环境可以理解为学习者学习发生的“地点”和“空间”以及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的各种支持条件。虚拟学习环境是利用信息技术构建起来的、用于支持学生学习的一种人工环境,它由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构成。良好的虚拟学习环境是支持学习者参与学习的保障。

物理学习环境包括基础设施、设备以及支持系统运行的软件和应用软件;社会学习环境是指生活在其中的个体和群体通过活动而建立起来的各种关系的总合,虚拟学习环境中的社会环境主要由教与学的活动以及活动中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构成;规范环境是指环境主体在相互作用和联系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道德、行为准则、法律法规等,在学习环境中规范环境主要表现为学习模式与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规范等,是虚拟环境中的学习文化,它承载着维护环境氛围和秩序的功能。

在这些学习环境中,良好的物理环境起到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条件并吸引学习者参与学习的功能;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激励的生生关系、具有凝聚力的虚拟班集体是保持广泛与深度参与的剂;行为准则的建立与遵循是维系参与学习活动的桥梁。

1 优化学习支持工具,提供物质保障

虚拟学习环境除了要提供基本的条件(如系统的稳定、安全性,资源可随意访问,界面简单易用等)外,支持工具是参与虚拟课堂学习的重要保障,包括学习工具、学习导航、交流工具等。教师要为学习者提供一系列辅的学习工具,以支持学生在虚拟课堂上的学习与探索,比如笔记本功能、标签功能,可以方便学生随时存贮所需要的信息、记录自己的学习进程,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实现反思、判断的思维过程,发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以此来激励学习者继续参与到学习之中;提供用于师生交互的协作交流工具,诸如各种交流模块如聊天室、咖啡屋、论坛等,可以通过背景音乐、个性化的标签等手段来营造轻松、快乐的氛围;提供用于引导学习者的学习导航,通过导航可以方便学生随时浏览到各个知识节点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显示学习过程的步骤:提供相应的超链接,使他们能够随时,了解自己的位置以及下一步学习的内容。简单易学易操作的学习工具,有利于提高学生虚拟课堂学习的适应性。

2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愉悦的学习环境

在虚拟课堂中,如果是以教师为中心,漠视学生的需求与思想,想当然地指令、提供资源,缺少对学生的激励与引导,学生之间缺少沟通交流与相互欣赏,必将形成人际关系冷漠的虚拟班级。这样的关系会导致学生缺少安全感、成就感、归属感,尽管老师提供了很多的学习资源,设立了互动空间,但是也很难吸引学生参与进来。

教师要以助学者、学习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在这里没有歧视、没有优等生与差生之分、没有因为简单幼稚的问题而受到嘲讽,有的只是每个人都能够自由表达,都能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感受到老师的关怀与激励,感受到同伴的友爱与欣赏,感受到宽松与愉悦。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才愿意参与各项学习活动、才能够深入思考并共享各种思想,才能实现相互的深度评价。如此环境中,自觉参与、广泛参与深度参与才成为可能。

3 促进与保持班级活力,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

虚拟课堂是现实课堂的延续、扩展与创新,它是基于现实课堂成员而构建的虚拟班级。具有活力的班集体是吸引其成员参与的基石,互助、活泼、具有凝聚力的学习团体能够使其成员产生集体归属感,愿意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悦、排解学习中的困惑与焦虑。

管理者要利用虚拟课堂的平台优势,创建良好的有活力的班级氛围,比如通过小组竞赛,建立竞争机制,吸引每个成员都为本组做贡献;培养学,带动其他学习伙伴的参与;设计科学优质的讨论话题,并适时激励,在发言踊跃、新问题不断提出、参与人数众多的氛围下,学习参与的广度、深度、自觉度都会有所提高,尤其是参与的深度上,由于讨论积极充分,同学之间的相互质疑自然就会引发深入思考,相互启发必将产生智慧的火花。参与的人数越多,越能促进思辨,思辨多了,也反过来更加吸引学习者的参与,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学习氛围。

4 明确学习规范与评价标准,形成自我约束能力

规范是维持学习者参与学习活动的约束条件,对参与学习起到督促与规范作用。学生是独立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具有责任、自制、独立的需求,但同时在自我监控能力上还有待发展,需要一定的约束机制。很多学生很少参与虚拟课堂学习的一个原因是缺少约束,面对赋予了充分自由的虚拟学习环境,没有了现实课堂中教师以及同伴之间面对面的监督,对于缺乏自主性、自制力的学生就会懒散、松懈、迷航,就会减少虚拟课堂的学习参与,减少思考,降低参与的质量。

教师要引导学生共同制定虚拟课堂学习规范与评价标准,确定奖惩制度,比如对其他同学的帖子回复的次数、质量(如对5位同学的帖子进行回复并阐明自己的观点)方面的具体要求及评价标准;确定提交作业的时间,过期不提交的惩罚措施;期末成绩如何认定,如讨论、作业、资源共享等各占期末成绩的比例;小组合作学习中以小组所有学习成员的表现作为考评依据等等。这样就明确了自己应该从事哪些活动,应该遵守什么学习规则,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监控,提高参与学习的动力。

四 学习过程的组织管理与参与度

学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是帮助学习者顺利参与学习活动的必不可少的外在因素。由于虚拟课堂中缺少了现实课堂中师生面对面的语言沟通、面部表情的示意、教师人格魅力的感召等因素的影响,缺少了教师对学生面对面的即时指导、引领、评价,容易出现学习的参与意识不强,参与的学习活动类型有限,浅层参与有余、深层参与不足等现象。尤其是在经历开始的期待与兴奋之后,容易产生厌倦情绪,登录课程、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逐渐减弱,偶尔为应付教师的考评而应付差事,进行一些浅层次的学习参与活动。因此,学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不容忽视。

1 提供循序渐进的学习内容与合理的学习任务,激发学习积极性

学习的发生是以学习内容为中介的,依托于对学习任务的完成。循序渐进的学习内容与科学合理的学习任务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保障。

兴趣是吸引学习参与的剂,枯燥的、过于简单或者难度太大的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不会引起学习的兴趣,难以维持学习参与的热情,失去兴趣的学习参与只能是一种被动的、痛苦的经历。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习需求,选择具有一定梯度的、有趣味的学习内容,设计难度适中、具体化、可操作的学习任务。难度适中,是指学习内容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偏离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学生需要经过努力但是能够获得成功的学习任务,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不断排出困难,实现深入思考、广泛交互的深层次学习;有趣的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能够调动其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可操作具体化的学习任务使学生了解所要进行的活动,做好下一步学习的心理准备。

2 创设真实学习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

知识学习是与真实的情境相联系的,虚拟课堂中缺少与现实事物的真实联系,但是虚拟技术可以为学习者创设真实的情景体验。学习情境主要是通过媒体技术、视听设备为学生提供视听于一体的学习情境,为学习者创设一种真实的学习背景,促使学习者产生学习的需求与兴趣。

如针对虚拟课堂中大都是基于Web页面的二维情境而缺乏真实感、临场感的缺陷,可以设计开发类似于SecondLife的虚拟学习情境,在已有的平台中接入SecondLife。由于SecondLife的开放性和社会性特点,能够加强人际交互,能够营造快乐、轻松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真实感,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再比如,哈佛大学信息技术专家克里斯·德迪博士的“基于MUVE的中学科学课程‘River City’”项目研究表明,River City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参与和交互方式,包括文本交流、与虚拟城市中的数字物品进行交互、参与小组问题解决的历程等,学生在这种沉浸式的课程中非常有利于发现复杂问题的技能的发展,能够形成一种深度参与。这种数字化游戏式的学习情境的设计与应用是很值得借鉴的。

3 及时更新与优化学习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虚拟课堂中的学习主要是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学习资源是为学习者提供支持学习活动发生的资源,包括教师的课件、视音频资料、文本资料等。

首先要针对学生的需求精心选择学习资源。网络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但是如果学习资源过于丰富,往往使他们感到繁杂、无所适从,必将影响他们对资源利用的兴趣,制约其学习参与的热情。在保证学习资源的科学性的同时,选择那些权威性的、代表性的、紧密联系当前需要的学习资源,尤其是那些具有感召力、影响力的专家学者的演讲视频,使学生通过资源的学习产生“豁然开朗”、收获很大的感触,也要注意其趣味性、前沿性、交互性等特点,以激发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参与的热情。

另外,资源的呈现方式也要多元化。声画同步的教学视频、动画、游戏、概念图等方式,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维持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积极性及参与的深度,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再生。

4 提供导学服务,引领学习的方向

虚拟课堂的学习过程不能缺少教师的参与和引导,如果把虚拟课堂仅仅作为资源上传、通知、作业提交的场所,对学习过程不予指导,对学生的问题不予及时回答甚至不回答,缺少师生之间的及时交互,容易造成学习过程的无序、松散,不利于学生深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不利于深层次学习参与的发生。

因为即便是在学习者具备了必要的学习准备的情况下,在虚拟课堂学习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影响学习参与的问题。一些学生由于习惯了面授方式的学习,他们在面对虚拟课堂学习环境所赋予的极大自由时却感觉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利用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对于自控能力差的学生,感到终于“获得了自由”,可以任意邀游了,不能集中注意力参与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之中。所以,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动向,为他们提供导学服务。

针对每一学习内容,教师用“导言”的方式,以简练概括的语言阐明学习这一内容的意义、目标、时间安排,并提出期望,以此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并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通过“温馨提示”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比如针对某一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在公告栏中提醒同学们,这一资源对当前的学习有什么帮助,要求认真阅读、深入分析、与同学沟通交换心得。学生看到这样的提示,会增加学习的责任感,从而主动参与到资源的应用之中。

对于自主探究式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应用聊天室、学习论坛、你问我答等模块的交流途径,及时辅导答疑,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对于讨论式的、合作式的学习过程,教师即是学习参与者,也是学习的指导者、管理者,比如在话题讨论中要把握讨论的层次与阶段,不断挑起学习的认知冲突,调动学生积极深入分析他人的观点作出客观评价,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与深层次的学习。

5促进情感交互,减少孤独感与焦虑情绪

学习是一种认知和情感交织在一起的过程,情感交流是维持学生持续参与网络学习活动的重要元素。

由于虚拟课堂中的学习是与教师和同学相对隔离的,容易造成情感缺失,学生有时会感到孤独,产生倦怠感,进而疏离学习。这时,需要教师和管理者与学生加强情感方面的交流。比如,开课之初向学生欢迎与问候的信息,以此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学习过程之中随时关心学生学习的进展,及时化解学生学习与心理上的困惑,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引导同伴之间相互激励、相互欣赏,形成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学习的氛围,以此来减少孤独感。通过诸多情感沟通的途径,消除对虚拟课堂学习的陌生感、孤独感、焦虑等情绪,吸引学生深入参与到各项学习活动之中。

6 给予及时反馈,体验成功的快乐

篇(9)

第一,虚拟实验室可以与传统的实验室优势互补[2],大大降低学习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研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并有效缓解教学经费不足以及师资紧张等矛盾,使学生在虚拟的实验环境中身临其境地完成实验。

第二,虚拟实验库的最大优点是可按照学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动态积累、及时更新。中药学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该课程设置、学时的不同灵活自主的选择方向和兴趣爱好向适应的虚拟实验。

第三,构建中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基础课程虚拟实验库的方法我们拟以课程模块和知识结构模块为经,以实验属性为纬,对实验技术,方法和内容进行精选以及实验过程的虚拟化设计,构建支持中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和课堂实验演示的模块化、多层次、交互式虚拟实验库。在虚拟化实现过程中,充分考虑人和机、教和学的交互。

篇(10)

这样的“双课堂”,不仅可把传统习惯中的“课上”、“课下”整合成一个有机体,而且极大拓展了教学互动的时空域。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没有时空限制,可多向度地充分开展,可持续推进并深化。这是一种便于开展多元、多层、多线索教学活动,并可对它实施有序管理的新型教学环境。在这种新型教学环境的支持下,传统课堂的弊端就不复存在了。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虚拟教室”并不等于网络教室。它指的是给班里每个学生在网上实名制注册——一个学生建一个网页,任课教师也建一个网页——所形成的与现实课堂人员构成完全一致的一个虚拟环境。在这个虚拟教室里,有师生的公共平台,教师可在这里信息,提出教学要求;学生可把问题、作业随时到平台上。教师可用设置栏目的方式对平台进行无限分割,使学生提交的东西分门别类地在平台上呈现。凡是发到平台上的东西,全班都可看到。学生可自由参与每一个栏目之下的学习,可就栏目里的问题自由参与讨论,也可在每个同学提交的作业下直接发表意见。如果不愿意公开讨论,也可根据需要只与教师或只与某一个或某几个同学讨论。虚拟教室与丰富的数字化资源相链接,学生可自由查找相关资源。学生在虚拟教室的信息,可永久保存。在虚拟教室里,教师可根据需要便利地查到每一个学生所信息的全部记录与相关统计结果。学生可利用自己的网页,保存自己愿意保存的一切信息。教师不必通过专业人员即可在平台上设置各种栏目,也可视需要锁定或关闭栏目。

篇(11)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特别是伴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远程开放教育已从昔日的星星之火发展成为燎原之势,远程开放教育形式已逐渐被社会所熟悉和接受,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更是深入人心。但是,随着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在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红红火火的背后,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是我们从事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人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那就是如何保证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教育质量。提高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综合的复杂课题,但无容置疑课堂是教育的主要阵地,传统教育如此,远程开放教育也是如此。电大远程开放教育除了传统教育的面授课堂之外,多了远程开放教育特有的虚拟课堂。虚拟课堂成为了远程开放教育的标志性特色,正因为这样,电大系统在从事远程开放教育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里过分强调虚拟课堂建设远程教育论文,忽视了面授课堂的重要性。其实,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有别于其它远程开放教育的重要特征,是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仍有面授课堂,电大系统在应对远程开放教育激烈竞争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强化这一特色。调整处理好面授课堂和虚拟课堂的关系,用面授课堂引导虚拟课堂,办出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特色。

一、开放教育面授辅导课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虚拟课堂轻面授课堂

虚拟课堂作为远程开放教育的标志性特点,在远程开放教育领域不断被强化。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也不例外,一段时间以来甚至认为面授课堂应该淡出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大家把注意力集中到虚拟课堂的建设上,不断压缩减少面授课时,想通过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设备建立起来的虚拟课堂低成本高效率地满足一切学生的一切学习需求,而其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思想影响着远程开放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其实虚拟课堂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样神奇。先不说目前科学技术还远不能替代人的劳动,学生不可能通过网络解决遇到的所有学习问题与困难。在虚拟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一个概念化的、没有任何及时反应的虚拟的学生,而不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充满个性的人。即便网络课程预设一般疑难问题解答也不能满足众多学生个性化的需要。师生之间电子邮件沟通也只不过是事后的集中答疑,在虚拟课堂上,教师看不到学生对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这样又怎么能因材施教呢?在虚拟课堂上,学生面对的是一个看似近在眼前,但从不注意自己,更不认识自己的远在天边的老师,如何能产生师生共鸣?即使技术上能够做到视频双向交流,也不能解决所有学生的问题,“师生分离”不仅是时空上的分离,更多的是情感上隔离论文格式范文。他们缺少情感上的交流和体验,不可避免的在心理上产生一种隔离感和疏远感,学生感受不到普通学校校园中那种和谐、热烈和充满朝气的气氛,更感受不到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

远程开放教育至少在目前条件下,应该在大力建设虚拟课堂的同时仍需加强面授课堂教学,否则将会以牺牲远程开放教育质量为代价。电大系统在从事远程开放教育的过程远程教育论文,更要充分利用系统优势在建设虚拟课堂的同时,加强面授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办出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特色。

(二)教师观念没有根本转变

面授辅导课强调“辅导”,而不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其主要作用在于引导学生自学。但我们的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不自觉地又回到传统教学的模式中,经常出现“课时不够”的现象。其实,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辅导教师其工作量远大于传统教师的工作量,在教学过程中,辅导教师要创造性的工作才能胜任和适应。因而作为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辅导教师应深刻认识到肩上所负的重任及时代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不断学习和研究远程开放教育理论,研究辅导课教学规律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同时学校也要充分认识远程开放教育辅导教师的工作特点,尊重和重视辅导教师的劳动,适当提高课时酬金。

(三)学生到课率低

面授辅导课是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通过学生一定量的自学,辅导课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但在实际面授课堂教学中,有的学生根本没有提前自学或预习,其结果是赶不上课程进度。也有的学生自学能力较低,不善于自学,他们把所有希望全部寄托在辅导课上,根本无法理解课堂知识。因此,多数学生对面授辅导课失去信心,不愿意听课。还有部分学生入校时就抱着混文凭的想法,根本不想听课。最终导致面授辅导课到课率很低。

(四)课堂教学效果差

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课堂教学主要包括集中性的面授辅导课,网上直播课,音像课等。过去一段时间我们把主要精力用到了抓硬件环境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我们特别注重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忽视了人的现代化。没有对面授辅导教师进行必要的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其结果是有了先进的设施设备、先进的校园网络远程教育论文,但没有驾驭这些设备和开发应用网络的现代化教师。大部分教师仍然沿用传统教学方式方法,课堂教学没有创新,不能充分利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技术装备与条件去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与内容,课堂教学对学生没有吸引力。

二、英特尔未来教育的特点

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是英特尔(Intel)公司为支持计算机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利用而设计的一个全球性的培训项目。该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对教师进行培训,使他们懂得如何促进学生进行探究型的学习,如何将计算机的使用与现有课程密切结合,最终使得学生提高学习成效。

(一)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教育正在从传授答案的教育,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教育转变。“英特尔未来教育”将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无微不至”地体现在培训过程的各个模块中,全书没有讲什么是建构主义,但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化过程,我们知道了原来这就是建构主义的理念。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正是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学生应该具备和掌握的。

(二)互动式的教学

“英特尔未来教育”随时随地不失时机地诱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了互帮互学、相互启发、团结协作的关系。学习的过程不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还是构建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过程。远程开放教育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缺乏联系与沟通,用“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组织课堂教学可以大大改观这种状况。和谐的人际关系、密切的联系与沟通可以吸引更多的电大学子回归电大课堂。

(三)任务驱动式的学习过程

“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学习方式是以活动为中心,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学生必须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求、感知知识,培养技能,发展个性。这种独特的任务驱动式教学,可以大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每个具体任务的驱动下完成知识的探索、技能的培养论文格式范文。

(四)检验学习效果的评价量规

“英特尔未来教育”要求教师为每个学习内容设定一个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使学生能够自主地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学习的各个环节做出分析和判断,并进行反馈和自我调节。提供有关学习调控与评价的信息,培养学生能够对学习不断地进行自我诊断、自我反馈、自我调整和自我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将“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引入远程开放教育的几点建议

(一)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及“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培训

要将“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引入致电大课堂教学中去,对教师进行“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培训是必要的。要求每个电大辅导教师至少参加一期“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班,学校把教师培训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要亲自参加教师培训和教育科研。学校要统筹安排培训、教研、课程改革,并建立相应的人事奖惩制度促进培训工作的开展。

在培训过程中远程教育论文,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部分要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信息技术不仅仅是学习的对象,更重要的是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不仅要让教师体会到信息技术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去的理念,还要提供具体可行的操作程序,使每一位教师能够得心应手地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自己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去。

(二)建立网上“英特尔未来教育”学习平台

利用现有校园网络系统建立网上“英特尔未来教育”学习平台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英特尔未来教育”学习平台的建设促进校园网络的综合利用和进一步完善。有了这个平台,所有辅导教师,不论是校内教师或是外聘教师都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有效地交流与沟通,给教师以自我学习和不断提高的机会。这个平台应该对所有学生开放,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各种问题的讨论,给学生以自我发展的空间,让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

(三)每个专业选定1~2门课进行试点

引入“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可以大大地改观电大面授课堂的教学效果,但需要教师掌握娴熟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技巧,以及对“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的充分理解。在试点初期每个专业先选定1~2门课程进行试点会比较稳妥。随着教师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和应用水平的提高,逐步扩大试点课程。

(四)对学习成果进行宣传展出

对采用“英特尔未来教育”理念组织教学课程,学校应将学生的学习成果不断地进行宣传与展出,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学习和讨论中来。

[参考文献]

[1]自主学习理论的新进展[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