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中小企业发展需求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3 17:21:09

中小企业发展需求

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篇(1)

[中图分类号] F276.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024(2006)08-0177-03

[作者简介] 傅蓉心,绍兴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实验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信息技术;

刘海林,绍兴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物流工程、生产系统最优化;(浙江 绍兴312000)

傅蓉浣,绍兴轻工业自动化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科技管理。(浙江 杭州 310015)

一、引言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而随着物流市场的逐步扩大,物流企业间的竞争也会愈加激烈。对于物流企业而言,这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提升自身的管理服务水平获得更大的发展;另一方面,企业也有可能因经营不善而被市场所淘汰。因此,广大物流企业必须依靠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准确把握市场的脉搏,找准物流市场的切入点进行经营创新,才能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广大物流企业特别是中小物流企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信息化势在必行。

二、我国物流信息化的现状及趋势

1.我国物流信息化处于起步的初级阶段

研究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对我国整个物流行业信息化目前处于什么样的阶段有一个比较准确的判断。目前,我国物流信息化正处于起步阶段,物流信息化在我国具有巨大挖掘潜力和长远的发展前景。国内物流市场呈现为一种二元结构,即以跨国公司和少数国内先进企业为主要客户群的高端市场和以国内中小企业客户为主通过逐步信息化来完善自身物流的低端市场。而从总体上来看,占绝大多数的中小物流企业仍处于用少量的信息建设投入来解决业务流程的信息化问题的阶段。

2.企业信息化的趋势是物流信息化

物流信息化处于起步阶段并不意味着它的发展速度缓慢。实际上信息化的发展,不管是国家整体的信息化还是物流的信息化都相当快,拥有物流信息系统的企业比例也由2002年不足40%,提高到了2004年的77%,这标志着企业的物流信息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初期的、以办公自动化(OA)为主的信息化,第二个阶段,在办公自动化的基础上加强了对财务的管理,就是财务管理的信息化;第三个阶段就是ERP,从办公和财务上升到了整个企业;第四个阶段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物流信息化,也就是把企业的业务流程优化以后,通过信息化去实现。

三、中小物流企业经营特点

1.通讯手段落后。传统的电话加传真的管理手段使信息滞后,导致管理者无法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做出科学的规划。

2.救火式管理。由于企业网点分散,无法对异地的公司进行有效的管理,使得管理者被迫成为紧急事务处理专家,奔走在各地解决棘手的问题,变成了一个“救火队长”。

3.分公司资金难以控制。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无法对分公司的财务进行透明的管理。中小物流企业的财务监管问题亟待解决。

4.货物价值与运费不成比例,货物安全、准时的送达是客户最为关心的事,一旦造成损失,企业就得承担相当高的经营风险。

四、中小物流企业的管理困境

1.缺乏明确的责任划分

大多数的中小物流企业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管理问题:人员少,事情多;工作职责不明确,赏罚不分明,员工工作效率不高,导致对公司忠诚度的降低,为公司发展埋下隐患。

2.经营者管理观念陈旧,缺乏有效的用人机制

物流信息化发展还需要一个培养人才、培养需求、培养管理技术的过程,但多数系统开发商缺乏战略眼光,未能提出我国物流信息化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

五、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需求的特点

目前,中小物流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出自提高自身竞争优势的强烈愿望。它们所追求的目标比较务实,强调以较少投入、相对简易的日常业务应用,通过个性化设计,优化业务流程,规范生产活动,较快地提升企业管理应用的整体水平。

六、解决之道――北京双利达物流公司的成功案例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个性化服务能力,是我国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所在,北京泰阳科技和北京双利达物流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泰阳物流信息系统是这方面典型的成功案例。

北京泰阳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阳科技)开发的泰阳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它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有机的结合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并为物流运输企业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的运作流程。系统的业务流程示意图如下:

该系统有如下特点:(1)系统基于互联网,将货物信息按照业务流程和运输方向,在各地分公司之间进行共享,彻底改变了各地分公司之间依靠电话和传真进行业务联系的传统方式。(2)系统为物流企业建立了一套符合业务需要的运费结算模式,能有效地帮助各地财务人员准确记录各种费用的收支情况。同时,通过系统自动生成的各类统计报表,让各地公司经理可以随时掌握本地的业务信息和资金情况。(3)系统进行个性化设计对货物运输过程进行了全程全网的跟踪与管理,并将回单处理作为物流过程进行管理。系统通过信息的实时共享,将货物信息按运输线路自动进行分拣。让车辆调度人员能够随时了解货物信息,轻松实现“以货定车”,有效地提高了车辆的满载率。(4)系统将易用性放在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员工的操作难度。

七、中小物流企业信息化发展建议

1.立足现实,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通过构建基于Internet 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平台上的物流相关企业可以实现异构数据格式的转化,按统一的数据标准流转,实现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劳动,节约社会资源;企业可以通过平台实现信息、查询,缩短物流信息流转环节,降低运营费用;平台还可以实现与信息化程度高的大企业内部系统的集成,对不具备全面开展信息化的中小企业,通过会员方式加入平台,能以较低成本共享物流业内信息资源,拓宽其业务范围。政府相关部门利用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在宏观决策上可以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和规划,从而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行业调控。

2.突出重点,推动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

首先是要统一标准,虽然我国已经成立了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委员会,但是在统一标准方面还有相当大的难度,特别是在产品编码的方面,既要国内统一,还要遵循国外的标准,其次,加快一些急需标准,如企业间电子化物流信息交互标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标准的研究制定,以完善物流标准体系。企业间电子化物流信息交互标准包括企业间流程信息标准、企业间物流流程信息交互的实现框架,如消息构成、消息交换模式等。最后,加强物流信息标准的宣传。

3.注重研发,迅速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物流信息系统软件

在相当长时间内,需求的特点仍是在规范流程中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共享,以实现企业内部整合资源和流程,达到流程通畅和标准化,并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在充分考虑满足企业信息化发展初期的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又要为其向规范化、规模化、国际化的发展打好信息标准的基础。这是软件开发商应坚持的重要原则,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开发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实用的物流软件,也只有这样,软件开发商才能赢利,企业信息化进程才能不断加快。综上所述,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必须在挑战面前求生存,在竞争过程中求发展。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篇(2)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的力量,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都起着战略性作用。国际经济界、学术界普遍认为,中小企业将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主角。中小房地产企业作为中小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房地产行业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我国房地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总投资额年平均增长约为24%。目前,我国大型房地产企业不足1000家,仅占企业总数的5%左右;而中小房地产企业数量众多,占总数的95%左右。近年来,房地产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和支柱产业,房地产及固定资产投资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日益显著。房地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在扩大内需和全面推进住房制度改革等宏观经济政策引导下,我国房地产业蓬勃兴起,出现高速增长的态势。

1.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所引发的房地产需求

从房地产需求上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更刺激了房地产的需求。从“十二五”时期开始起步,用20 年时间解决中国“半城市化”的问题。也就是说,以平均每年2000 万人的速度,从2010 到2030 年基本解决已经在城市中的以及未来进城的4 亿农民工及其他们愿意留在城市生活的家属的市民化问题,中国统计局的数据表明,2009 年中国城市化率46.6%,这个数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到2020 年中国14.31亿人(根据联合国的测算),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55%(中国官方预测),则2020 年城镇人口为7.8705亿人,按照人均居住面积30平方米计算,到2020 年城镇居住面积需要增加至236.12亿平方米。相当于截止到09年177.5亿平方米的1.33 倍,即未来10 年城市化带来的新增住宅需求是建面58.62亿平方米,即年新增刚性需求5.862亿平方米。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住房供应需保持高增长才能满足需求。

住房需求“1+1”原理:

任选一个人在城市里,都要至少有一张床有一间房;一个人居住于某地,起码要有一张床,稍有条件的则要有间房供其居住,这是典型的流动性住房需求。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世间道理。“中国人口总量世界第一,所以房子的数量也必然是第一”。在当代中国,影响住房需求的关键是要看人口的移动。移动带来增量需求,也带来了我们难以解决的城市住房供需矛盾。在这里有必要重提“春运”这个让国人一年一次无比敏感的字眼。官方公布的数据:2012年全国春运客流量达到惊人的31亿人次。这个数字在2010年时是25亿,2005年则是17.9亿。

春运客流总量是全国就业流动人口的直接体现。这一点,相信不会有人有所质疑。也就是说,这个宠大巨量的流动人口除了在自己家乡的房和床之外,在他们的工作生活地,至少还要有他们的一张床和一间房。而我们从2005年到2008年,再到2012年春运数字增长之快速变化之大,无疑也可以让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七年间,随中国流动人口的急速增加,就业目的地城市的住房需求也一定在同步快速增长。我们再去看中国城市的房地产,这七年间,中国房地产恰恰是最快速增长的七年。信息和交通等物质条件的快速改善,对中国牵动世界的城市化进程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特别是近年高速公路网络化建设和高铁超速建设,便捷的交通大大提高了人口流动的速度和频率。

在中国近三十年高速经济增长过后,我们至今仍面对着有目共睹的巨大的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沿海与内地差距,我们仍存在甚至还在继续扩大着城乡民众接受教育的差距、医疗保健以及救护的差距、生活资源享受的差距、社会公共设施享受的差距,以及个人寻找发展、就业、创业机会的差距。

在计划经济时代最束缚人们的户藉制度已被对绝大多数人所无视的现今中国,在交通、通讯物质条件大为改善的形势之下,上述的这些差距逼使不单是农村进入的人口,而且包括小城市、小地方城镇的人口多数涌向大城市、中心城市。进而造成大城市中心城市日益紧迫严重的住房需求压力。

“人往高处走”构成了当今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促使的人口往城市集中流动的基数规模。而出于创富和安全的需求,则让当代中国财富和富有人群过于密集的涌入大城市。

回顾过去七、八年间中国房地产急速增长的规律,我们不难发现,房地产发展最快、房价上涨领先的城市,绝大多数与这些城市的辐射力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一个城市的辐射范围越强,外来人口涌入的压力也就越大,房地产上涨也就越快。比如北京、深圳、上海这几个城市,其辐射外来住民的范围都是全国甚至全世界;杭州、成都、大连、青岛等城市属于区域性中心辐射城市,这些城市的房地产市场主体上都被外来购房人群所主导。

从马斯洛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去看,乡镇和小城市先富裕起来的民众移居至大城市,符合马氏理论的“安全需求”。山西煤老板在山里一夜暴富后,先想的是要把妻小父母以及他的财产移到相对安全的大城市;小县城里靠手工作坊积累起财富的江浙农民,也要想着把儿女送到上海、北京去上学前途才有保障。

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篇(3)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5-0004-02

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应以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树立“立足当地,注重实用,着手现在,着眼未来”的观念,把专业设置和区域性对口就业吻合度作为衡量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职业教育专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要与该地区的产业结构,特别是支柱产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适应,形成人才“需求—培养—供给”的良性循环。

目前,从宏观来看,连云港市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本地区人才需求状况基本相符,基本满足了本地区经济发展对职业人才的需求。但随着连云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教育结构调整,职业教育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调整相对滞后。连云港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公布的招聘单位的反馈信息表明,人才供给的专业结构和本地区中小企业岗位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需要认真研究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提高职业学校专业和社会需求的吻合度。

连云港市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至2012年8月,连云港市的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共36所,涉及专业295个,在校生6.8万余人。部级重点职业院校有6所,省级重点职业院校8所,部级重点技校1所,省级重点技校1所。其中,省级高职院校有江苏省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省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涉及专业12个。市级高职院校有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市高级技工学校;涉及专业68个。省、市级中专校有连云港广播电视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中专部、江苏省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省连云港中等专业学校、连云港市体育运动学校、连云港市艺术学校、连云港市交通学校、连云港市特殊教育中心、江苏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连云港分校、江苏省连云港工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连云港市高级技工学校、连云港市旅游学校、江苏省中华会计函授学校连云港分校、连云港生物工程中等专业学校;涉及专业107个。县级中专校有江苏省大港中等专业学校、连云港海州中等专业学校、江苏省赣榆中等专业学校、连云港金山中等专业学校、江苏省东海中等专业学校、江苏省灌云中等专业学校、江苏省灌南中等专业学校;涉及专业120个。全市共有省级特色专业6个,分别为汽车运用与维修、船舶运用与维修、珠宝石加工与营销、音乐、报关与国际货运、中药。

连云港市中小企业发展简介及人才需求现状

(一)连云港市中小企业发展简介

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2009-2011年实现年均增加值596.23亿元,占全市年均GDP的50.9%,增长14.2%,比全市GDP增幅高0.4个百分点,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为53.2%。全市民营经济实现税收81.18亿元,占全部税收的51.9%,增长40.9%,同比提高3.6个百分点。

截至2011年7月,中小型私营个体企业达13.89万户,增长8.5%;私营个体经济注册资本906.02亿元,增长29.1%;私营个体从业人员53.26万人,增长8.8%,其中私营企业37.62万人,增长7.8%;个体经营户15.89万人,增长11.6%。

(二)连云港市中小企业岗位需求情况

中小企业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解决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尽管中小企业面临市场和资金方面的压力,但人才是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抓住了人才建设这个关键,才是提高竞争力的根本。连云港市中小企业保持人才市场招聘的主导地位,成为吸纳就业人员的主体力量。调查表明,当前,用工需求量最大的仍然是技术类人才和营销类人才。现对2012年第一季度连云港市中小企业岗位需求相关数据分析如下。

学历结构分析 从第一季度学历需求情况来看,大专及以上学历合计18 953人,占总需求的51.2%,比上年同期增长8.9%。其中,硕士以上学历需求259人,占总需求的0.7%;本科6 604人,占17.8%;专科12 090人,占32.6%,增加2 592人,增幅27.3%。此外,学历不限9 954人,占26.8%;中专及以下学历合计为8 350人。

专业需求分析 第一季度中,需求排在前三位的专业是生产/营运/工程、销售、行政/人事/后勤,与上年同期名次一致,分别为14 743个,9 759个和4 685个,分别占39.8%、26.3%和12.6%,这三个专业需求总数共增加4 686个,比上年一季度提高6.2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营运/工程占比增幅最大,上涨8.5个百分点,其次是销售,上涨4.1个百分点。

第一季度人才市场特点分析 一是用人单位更青睐有一定技术经验的求职者;二是从专业需求看,生产/营运/工程需求增长显著,反映了用人单位扩大自身规模,人才需求迫切,急需有一定技术、能直接上岗的工作人员;三是固定展位增多,在人才市场一楼大厅的70多个展位中,固定招聘现已增加到50余个,一些中型企业常年进行招聘;四是工作经验和职业技能一直是困扰招聘和求职双方的主要矛盾。从用人单位角度出发,使用具有一定职业素质的员工能节约大量适应时间和培训成本,可以尽快形成生产力,从而为企业带来效益,有86.21%的招聘单位希望录取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技能的员工。

连云港市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

中小型企业岗位需求的差异

综上,连云港市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其支柱产业和中小企业岗位的和谐性尚可,说明各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重视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匹配,能够在充分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参照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专业。

同时,也应看到,与第一产业相关的专业设置和参与第一产业的中小企业岗位需求相比,差别相对较大,主要表现为学生职业实践性不足。涉农专业中海水养殖岗位需求旺盛,毕业生供给不足。第三产业的中小企业岗位需求量很大,但与第三产业相关的专业设置存在偏差。例如,一方面,营销人员岗位需求多,但就读的学生较少,专业设置不足;另一方面,会计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因为缺少实践经历就业率偏低。中小企业对有些专业没有相关需求,例如,农村经济综合管理、播音与节目主持(播音)、公路运输管理、舞蹈表演等。可增加海洋捕捞技术、港口物流设备与自动控制、生物制药技术、室内设计技术、排水工程技术、玩具设计与制造、农畜特产品加工、印刷技术、统计实务、家政服务、职业中介服务等专业。同时,省、市级特色专业数量偏少。

加强连云港市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

中小企业岗位需求和谐度的建议

(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应具有前瞻性

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战略性调整,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对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指导与支持,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对一些发展潜力大、符合产业结构变化趋势的专业予以经费和政策上的支持。专业建设要获取市场需求的真实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搭建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企业沟通和协作的信息平台,使各类职校布局合理,避免专业重复设置。

(二)专业设置应立足地方

职业院校专业应围绕本地区产业、中小企业发展需要来设置和调整,同时努力将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及学生职业实践与本地区中小企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紧密联系。加大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的设置,满足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新专业设置或者调整上,建议职业院校进行调研,提高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的水平。企业是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终端用户,应主动让企业参与到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中来。

(三)按需办学

应根据就业岗位变化充分调配、利用教学资源,使新老专业具有较强的兼容性。按照市场需求的变化,适度超前地进行相关专业的论证和申报工作。一方面,应设置面向通用性工作岗位的宽口径专业,如机械制造专业,以求覆盖尽可能多的企业岗位;另一方面,应保持特色职业教育专业群建设,并使之与产业群相适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定向招生和“订单班”培养等。兼顾当前需求与未来需求,理性对待当前需求量较大的热门专业,恰当保持需求强、岗位艰苦、报考学生偏少的专业。准备潜力专业,如海洋类、港口类、船舶类等专业。

(四)院校内部对专业设置灵活调整

对原有主干专业进行细化,找到适合经济发展的细化工种,从而派生出与主干专业性质相近的专业,形成专业系列。如从车辆工程专业派生出汽车维修、汽车美容、汽车电器等专业。构建专业群,如某一个院校或者几个类似院校联合以一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专业为核心,围绕连云港市某一行业,由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一个专业群。

(五)改革教学方法,建立实训基地

高职教育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岗位实践操作能力,增加实践环节所占课时的比例,力求达到总课时半数以上。学生在职业院校接受理论和模拟实践教育的同期,可以到企业接受培训,提高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

总之,提高连云港市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和中小企业岗位需求的和谐度,是职业院校建设的根本,也是职业教育的目标。职业院校只有主动、灵活地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掌握不同经济条件下专业设置的科学规律,形成可实际操作的多种模式,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劳动力市场,服务中小企业。

参考文献:

[1]刘文彬.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应立足于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J].高教探索,2008(3):100-102.

[2]詹先明.加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J].中外企业家,2011(4):129-130.

[3]朱林.论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J].中国成人教育,2010(15):97-98.

[4]马敬春.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7.

[5]任婕.德国职业培训中心办学模式的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2009.

[6]张景榕.扩大中等职业教育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3.

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篇(4)

一、前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蓬勃的发展,促使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如雨后竹笋一般疯狂增长。然而,中小企业由于在市场经济中面临着国家、地方政府法律法规的审计以及企业内的审计,对审计产生了需求。因此,本文从审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出发,深入探讨中小企业的审计需求。希望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审计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一)所有者对审计的需求

所有者对审计的需求主要由两方面原因导致,一方面原因是关系导致所有对审计产生需求。是指人在自己的职权内,代表被人进行处理民事法律的行为。关系是指被人依据《合同法》授予人权的法律行为。由于这种关系的产生,使得被人缺少对人有效的监督,因此,被人通过对企业重大项目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从而监督人的行为。另一方面原因是所有者对企业失控因素的考虑。所有者负责企业的经营,但不可能对企业的各个方面都了解的十分透彻,因此,通过审计的办法,来监督和监控企业的发展。

(二)投资者和银行对审计的需求

投资者和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审计,是因为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往往需要借助银行和投资者的资金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由于企业的经营直接关系到债务的偿还或者是投资者投资回报的问题,因此,投资者和银行必须借助于审计来了解企业的运行情况。

(三)降低资本成本对审计的需求

投资者由于对他们所期望的信息与实际获取的信息存在不对称,导致投资者会主动降低投资回报率的要求,因此,这种对投资回报要求的降低,很大程度上对企业来说是一种内在收益,即降低了资本的成本。

从以上的叙述可以看出,影响审计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所有者的关系、银行和股东的信息冲突、审计的质量和满意度等。这些影响因素一方面是企业出于自身发展考虑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出于掌握企业信息而进行的。但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中小企业选择审计的方式来对企业进行监控,是对审计需求的最大动力。

三、中小企业审计现状

(一)权力过于集中

权力过于集中是指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经营权和管理权都集中在一起,由一人或者几人共同负责。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经营方法都是家族式的,因而,家族成员对企业都会产生多多少少的影响。有时候高层管理者的权力会凌驾于企业各项制度上,导致监督制度和监督措施都会失去作用。因此,中小企业通过审计,可以达到对企业的监控,也可以使企业对目前的发展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二)制度不完善

制度不完善是很多中小企业的共同问题,这主要是财政制度和监督制度缺乏。由于中小企业都是家族式管理,家族成员往往身兼数职,控制着企业的经营和财政等重要职位,从而导致企业发展缓慢,制度建设不完善。有时候会因为家族成员之间的矛盾,导致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停滞或者分裂,从而导致中小企业很难健康稳定的发展。因此,中小企业对审计的需求,这一方面是出于对自身健康稳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家族成员在企业中的作为不会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经营[1]。

(三)正常经营的需要

中小企业由于大部分是家族经营,又因为家族成员的文化水平和相关知识都欠缺,导致中小企业在财政报表、销售业绩上会出现做假账的情况。因此,通过审计来进行提高中小企业的认可度就成为了中小企业的选择方式之一。很多中小企业为了证明自己企业的真实、可靠,往往会花大价钱来对自己的企业进行审计,通过专业的会计审计形成企业报告,把审计报告作为自己营销的手段之一,从而使自己得到认可。

(四)社会关系复杂,账面混乱

中小企业在审计过程中,往往会发现一些不符合审计的支出情况,但是,这些支出却是必须的,如交际应酬、赠送礼品等,造成了企业极大的负担。而且这种支出又是必须的,这是因为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以及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导致企业不得不使用一些特殊的营销手段或者销售手段来使自己的企业打开市场,因此会使得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这种类似的支出占了很大一部分。但是审计过程中,又很难把这类支付进行归类,也很难做到公正的审计。

四、审计需求的意义

(一)完善金融制度

中小企业的审计需求,这不仅能够使得地方金融机构完善,也还能促使企业自身的完善,在当前,我国国家和地方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是相当大的,在政策上也有所导向,使得中小企业的发展不再像以前一样发展困难。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导致银行在为中小企业是否能贷款的标准只有企业的信用记录、经营状况和资产负债情况等等。但是这些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都没有审计来得客观、真实和可靠。因此,中小企业的审计需求在一方面来说对我国金融制度的完善,也是对自身发展的负责[2]。

(二)减少国家和当地政府的压力

现阶段,由于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多中小企业也都进入了转型期。很多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中小企业兼并国有企业的情况,但是,这些企业往往是空手套白狼,并不具有这样的实力。或者一些当地政府考虑到一些企业是当地财政的纳税大户,在政策和财政上都会给予一定的支持,缺乏相应的监督。因此,利用审计的办法,提高对中小企业信息的掌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而中小企业也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完成社会和政府对自身的认可[3]。

(三)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对于中小企业的投资,投资者往往最担心的是企业的信誉问题和经营问题。由于一些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借助于政府和财政的力量来完成自身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导致很多投资者对中小企业投资之后,出现人才两空的情况,因此,通过审计,可以大大减少这种状况的出现,使投资者充分掌握企业的信息,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企业的审计需求,从内在需求来说,是所有者或者经营者对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从外在需求来说,是政府、银行、投资者等对掌握中小企业信息的需要。中小企业通过审计,可以一定程度上完善自身制度、金融制度、减少国家和政府的负担、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参考文献

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篇(5)

【关键词】

新时期下;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创新;市场发展趋势

引言

市场营销战略指的是在现代生产营销理念下,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经营发展的目标,对一定时期内市场营销发展的总体设想和规划。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国际经济一体化形成,面对新时期下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我国的中小企业需立足于企业的发展实际,与时俱进的创新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从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实力,以实现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的同时,适应市场发展的趋势,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并发展。

一、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市场营销战略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及时根据市场发展的趋势,创新企业市场营销战略。从我国当前企业的存在形式分析,我国的中小企业大部分属于分散性,其缺乏市场营销意识和竞争意识,并且对市场的发展趋势缺少综合性的分析,这就致使这些分散性企业无法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因此,要想使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创新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就显得很有必要了。企业的营销战略的创新与优化,能够使其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与此同时,这也是确保企业总体战略目标实现的根本。当今时代的发展,市场消费主体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生存消费,越来越多的是追求个性化的需求心理,从而满足自身精神层面需求。因此,中小企业要想提升市场产品所占有的份额,就应该与时俱进的创新营销产品,满足市场消费的个性化需求,从而使产品第一时间抓住消费者的内心需求,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就要求企业要具有创新精神。因此,创新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使之能够适应市场的发展趋势,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必经之路。

二、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所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缺乏市场营销观念意识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很多中小企业已经意识到到了市场营销的重要性,并转变了固有的市场营销理念,尝试着用能够适应市场发展趋势的新营销理念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实力,但是,纵观我国的中小企业,依旧有部分企业缺乏市场营销的意识,无法认识到新形势下的市场需求的根本变化,不能做到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市场向导。在具体的市场营销中,中小企业缺乏市场营销观念意识的具体表现为:首先,传统的营销观念束缚了企业的营销拓展,片面重视营销业绩的行为,致使企业忽略了产品信誉问题的重要性;其次,在整体市场营销的过程中,片面的强调营销人员个人的业绩,从而忽略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最后,片面的重视销售部门的销售业绩,从而忽略了销售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内在的相辅相成的联系。

(二)中小企业缺少市场营销战略创新的方法与人才

根据现有的研究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的部分中小企业已经认识到了当下市场的发展竞争趋势,并逐渐的意识到了创新营销战略的必要性,因此,在实际的经营过程中,已经尝试将新的市场营销战略逐步取代传统的营销理念。但是,从运用的实践结果中,却发现企业由于缺少市场营销创新的方法,并没有将市场营销战略的作用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而中小企业缺少创新营销战略方法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缺少必要的、与之相应的人才。与此同时,很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着缺陷与不足,并没有意识到人才对企业生存与竞争的重要性,尤其是对市场营销所需的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因此,从根本上讲,企业之所以无法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原因是企业缺少新型市场营销人才。

(三)中小企业的营销战略缺少规划性、管理缺乏创新性

当前,我国的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没有制定系统的市场营销战略规划,而是在营销的过程中,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营销战略,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式就好比“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长此以往,传统的、固有的营销战略理念就致使企业营销战略管理方面为了与其相适应,而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从而使企业各方面因素无法协调统一,企业营销战略的管理方面也只是单纯的立足于企业营销的利益问题,很少能够针对市场需求的具体状况做具体的调查研究,这就使企业也无法制定相应的营销战略规划。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在市场营销环节的管理过程由于受传统营销管理模式的束缚,致使企业很难拓展更广阔的营销市场。

(四)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部门缺少与其他部门的有效合作

企业的市场营销是以用户的消费需求为出发点所组织的经营活动,因此,市场营销部门要以研究市场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将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在产品以及服务上,在根据市场的需求明确销售手段以及销售渠道,以企业的最大能力满足市场发展需求。因而,市场营销部门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系统的完成企业的目标的,需要与企业的其他部门实现有效的合作。但是,从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实际状况看,其并未意识到实现营销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有效合作并建立合作机制的重要性,导致市场营销部门脱离了企业的其他部门而孤立,这就从根本上导致市场营销战略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创新与发展,最终影响到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中小企业创新市场营销战略的途径

(一)更新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理念,强化企业对市场营销理念的认识

要想更新企业的市场营销理念,强化企业对新兴市场营销管理理念的认识,就要求企业要摆脱传统企业营销价值理念的束缚,重视产品的信誉问题。要以产品的服务质量为宗旨,对产品的价格进行科学且合理的定位,以赢得市场消费群体的青睐。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要求都在逐渐的提高,这就要求企业要认清当下市场发展的趋势,以全新的、现代化的营销理念来武装自己,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健前行。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增强,企业以往大打价格战的营销观念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当下市场发展趋势的需求了,在产品质量、价格等都呈现出均衡发展的市场背景下,企业要用发展的、与时俱进的观念来进行市场营销定位,这就需要企业立足新的竞争优势点,比如:当前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和产品服务的高标准要求,企业就要立足于当前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对产品的设计进行个性化创新,对消费者的心理进行研究,以向消费者提供能够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在服务质量上,就要以现代营销理念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为媒介,不断的满足消费者的高要求服务标准,以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实力。

(二)创新企业的营销战略模式,建立完善的人才机制

这就要求企业要立足于市场发展的趋势,以市场的需求为向导,对市场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分析,以满足当下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并寻找潜在的消费需求商机,这样才能为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提供创新的渠道。企业要以自身的发展实际为出发点,以市场需求为向导,及时掌握市场发展趋势的动态形式,抓住市场发展的基于,创新企业的营销战略模式,以适应市场发展的趋势。与此同时,企业要认识到新型营销人才对企业营销战略的创新与发展的重要作用,强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制度,从而确保企业能够吸收更多的专业型人才,并留住人才为己所用。企业要将自身的发展战略与人才战略紧密的结合,从而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使其全心全意的为企业服务,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实力。

(三)以联合销售方式实现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

当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趋势,中小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适当的采用联合销售的方式,以实现合作互赢的目标。具体的联合营销方式如下:第一,中小企业可以以合同为媒介,在市场营销环节中以合作的方式,使企业的资源达到优化配置,从而使企业以少资金投入获得高利润回报。第二,中小企业可以实现与消费者的合作,消费者以加盟的形式加入到企业的市场营销环节中,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合作互赢。第三,中小企业可以与经营商实现合作,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联合体销售模式,从而实现企业与经营商的合作互赢。第四,企业可以与比自身资源力量雄厚的大中型企业实现合作,获得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指导,使企业生产的产品能够借助大中型企业在市场的影响力,拓宽自身的市场渠道,从而逐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

(四)以网络营销为新型市场营销渠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以及技术优势崛起并发展壮大。而网络营销就是建立在互联网技术与电子商务技术基础上的新型营销模式。因此,企业要及时抓住市场发展的机遇,充分利用网络营销这一新型的营销渠道,利用网络营销的速度快、成本低以及传播范围广等点,摆脱中小企业因自身发展规模的限制问题,通互联网拓宽企业的信息渠道,与此同时,网络营销也可以实现企业产品的网上推广模式,从而使企业的产品获得更广泛的消费群体的关注,提升企业产品的知名度。所以,在当下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下,中小企业有必要通过建立网络营销平台,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比如:建立个性化、优质化的服务、获得更多潜在消费需求信息等,以在完善企业市场营销发展战略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

四、总结

综上所述,完善的市场营销战略机制能够有力的确保我国中小企业的稳健发展。因此,中小企业应充分的认清当前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不足,并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特点,抓住市场发展的机遇,与时俱进的创新自身的市场营销战略,制定科学完善且合理的市场营销战略体系,以提升自身的试产竞争实力,适应市场发展趋势,从而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稳步且健康的前行。

参考文献:

[1]张吕峥.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战略分析[J].中国经济,2011,12(11):5659

[2]赵阳.谈我国企业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商界,2010,6(02):6970

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篇(6)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6-0085-02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力军,然而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一大制约,如何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瓶颈,带动其产业结构升级与融资畅通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甚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题域。基于此在管窥我国中小企业呈现的融资需求旺盛与金融供给不足的矛盾、融资渠道需求与市场有限堵塞的矛盾、融资形式单一与自身持续发展的矛盾等困境的基础上,从企业、银行、市场等角度探究其根源,并针对困境与因源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我国中小企业摆脱融资困境与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出理论阐释与可能性建议。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表征

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制约,管窥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呈现融资需求旺盛与金融供给不足的矛盾、融资渠道需求与市场有限堵塞的矛盾、融资形式单一与自身持续发展的矛盾等困境。

1.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旺盛与金融供给不足的矛盾

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旺盛是当前中小企业的一大特色。融资需求旺盛的中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与智力密集型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劳动力为优势、以快速技术模仿为特征、以低成本、低风险为助力成为最具活力的企业组织形态,其风险主要来自经营风险,其对资金、人力有较大需求,是融资需求旺盛的重要主体。智力密集型企业以知识能力为优势、以创新为特征,涉及周期长、风险较大、资金周转速度慢,对融资需求更为迫切,从劳动密集型与智力密集型中小企业的特征与现状看其融资需求旺盛,然而当前金融放贷机构的指向主要集中在大中企业,且集中在新兴产业上,对劳动密集型与智力密集型企业的金融供给不足,从而制约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旺盛与金融供给不足的矛盾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方面。

2.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需求与市场有限堵塞的矛盾

中小企业融资贷款以金融机构贷款为主,然而金融机构贷款对中小企业的考察较为严格,在企业初创之际,由于力量单薄、影响较小,外源性融资较为困难,金融机构贷款受限。考察当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来看,在企业创立之初,主要以自我积累、自我筹资、自我发展为主,以内源性融资的方式满足企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然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内源性融资力度不足,外源性融资的需求则随之增长,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只能选择银行贷款这一传统的融资方式,而其他的融资方式如以上市公司的名义发行股票融资的方式受到限制,因为中小企业在规模、效益、额度、行业性要求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限制,其上市等区别于银行贷款的融资渠道方式受到堵塞。

3.中小企业融资形式单一与自身持续发展的矛盾

中小企业融资形式以短期抵押贷款为主,短期抵押贷款的主要特点是风险小、期限短、收益高,正好符合中小企业“小、急、频”的特色与需求,而担保贷款、信用贷款的形式等风险较大、周期较长的形式则受到限制,占据的比重还非常小,因此中小企业融资形式呈现单一化的特色,单一化的融资形式下融资成本也相伴之增长,融资成本往往比银行一般贷款利息要高,给中小企业的自身持续发展带来较大阻力,加之中小企业自身治理结构、治理方式、治理规范的不完善,进一步加大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的阻力。因此可以说中小企业融资形式单一与自身持续发展的矛盾也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的一大表征之一。简言之,融资需求旺盛与金融供给不足的矛盾、融资渠道需求与市场有限堵塞的矛盾、融资形式单一与自身持续发展的矛盾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表征。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因源探究

基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表征,从企业、银行、市场等角度探究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因源,得出企业自身内在缺陷、银企关系相对失调、配套服务存在缺位等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1.企业自身内在缺陷

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篇(7)

中图分类号:F8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265(2008)11-0011-04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由来已久,也是个国际公认的难题。本文在对168户样本中小企业进行重点调查的基础上,对山东省中小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差异性形成原因和本质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探索提出了满足中小企业差异化信贷需求的对策。

一、中小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差异性形成的理论推演

微观经济学意义上的有效信贷需求是指有偿还能力的贷款需求。有效资本需求理论认为,盈利能力是评价企业偿还能力的基本指标,有一定盈利能力的企业的贷款需求才是有效贷款需求。

(一)中小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差异性的表现层次

一是有效信贷需求意愿的差异性主要表现为融资结构的差异性。企业融资包括内源性融资(股东投资、留存收益等)与外源性融资(贷款、债券等)。融资优序理论认为,企业融资首选无交易成本的内部融资,如果资金短缺则选择交易成本较低的债务融资,依次为贷款、债券。而信息要求最严格、交易成本最高的股票融资通常排在最后。成长周期理论把企业分为发育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在不同成长阶段,随着信息、规模等约束条件的变化,企业融资结构将随之变化。在企业的发育期,由于尚处于雏形阶段,风险极大,企业不愿意承担债务型的银行信贷风险,主要以内源性融资为主,企业有效信贷需求意愿被抑制。从成长期到成熟期,企业的有效信贷需求意愿开始产生,并逐渐旺盛。二是有效信贷需求动机的差异性。根据马斯洛需求动机理论,结合企业成长周期理论,本文将中小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动机划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生存性需求,如交易需求,主要存在于发育期和成长初期。第二层次是成长性需求,如企业扩张,主要存在于高速成长期和成熟期。第三层次是特殊需求,如投资需求,属较高层次需求,是个性化需求,大多存在于成熟期企业。三是对贷款要素敏感度的差异性。贷款可分解为产品、质量、地点、数量、期限、价格六个要素。其中数量、期限、价格属于数量型要素,产品、质量、地点则属于质量型要素。企业从发育到成熟期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需求动机,对外则体现为对各个贷款要素不同的敏感度。一般来说,高层次的需求动机更关注质量型要素,而低层次的需求动机则更关注数量型要素。

(二)影响中小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差异性的因素

本文把中小企业、银行和政府作为信贷市场的三方参与主体,称为信贷需求方、供给方和环境铺设方,并逐个进行分析。一是环境铺设方主导的外部因素,包括制度变迁、技术进步、市场竞争和金融生态环境。制度变迁是前提,决定了中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技术进步是保障,为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需求提供了可能。市场竞争包括企业市场竞争和金融市场竞争,对企业和银行来说,既是动力又是压力。金融生态环境则决定了银行生存环境的优劣,这种优劣会抑制或激发银行信贷投放的意愿。二是信贷需求方主导的内部因素,包括企业规模、生命周期、所处产业和资本结构等方面。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关系到企业对各个贷款要素的敏感度。而一旦某要素成为企业的需求核心,它就成了中小企业信贷需求差异性的主导因素。三是信贷供给方主导的信贷配给因素。信贷配给决定了银行愿意提供的信贷数量,是银行最大可能供给能力及对借款企业资信状况、履约能力的主观评价。

(三)中小企业有效信贷需求的动态效应分析

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三方参与主体追求目标各不相同。环境铺设方追求的是解决社会就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信贷需求方追求的是在信贷资金助推下加快发展,实现经营目标。信贷供给方追求的是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实现货币时间价值。三方参与主体在核心目标驱使下,以不同身份和角色介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传导,决定了中小企业有效信贷需求的满足程度,导致中小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呈现出差异化特征(见图1)。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描绘了有效信贷需求差异性形成的动态效应分析图(见图2)。

(四)中小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差异性的本质

在三方参与主体的共同作用下,不同内部结构企业的资金利用效率、融资能力、资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明显不同,对外部条件的适应能力也不相同,在自身预算约束和需求偏好双重影响下,贷款获得能力也就出现了显著差别,最终形成了不同企业对贷款需求的差异性。

二、山东中小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差异性的实证分析

近年来山东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在繁荣市场、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末,中小企业达到54.7万户,其中规模以上的3.5万户,资产总额1.8万亿元,2007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4万亿元、利税3221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8%和59%。本文以168家中小企业作为样本进行了深入调查,并据以对全省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的差异性进行了实证分析。

(一)环境铺设方视角下中小企业信贷需求差异性实证分析

一是经济环境和金融竞争环境差异,使中小企业有效信贷需求与信贷获得能力明显不同。本文依据2007年末人均GDP,将样本企业分布的6个市地分为三个层次,其中第一层次淄博、烟台人均GDP为4.3和4.1万元,第二层次济南、枣庄为2.8和2.5万元,第三层次聊城、临沂为1.9和1.7万元。三个层次地区人均GDP差距较大,样本企业2007年末平均获得贷款额度、年末贷款余额差距也较大。第一层次地区样本企业两项指标平均值为5729和4692万元,第二层次为4740和3792万元,第三层次为4622和3175万元。三个层次地区样本企业两项指标值逐渐减少,差距明显。

二是金融生态环境对中小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差异性的影响较大。周小川(2004)认为一个地区融资数量多少,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该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生态环境好的地区融资数量就多。人民银行济南分行2007年对全省金融生态环境的一项调查显示:济南、青岛、淄博和烟台等7个A类区域,是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地区,也是金融生态环境最好地区;临沂、济宁和泰安等5个B类区域,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也是金融生态环境较好地区;枣庄、聊城等5个C类地区,多数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也是金融生态环境一般地区。样本企业统计结果表明:济南、淄博和烟台等A类区域的102家中小企业,2007年平均获得贷款额度、年末贷款余额两项指标值分别为5416和4479万元;临沂等B类区域28家中小企业分别为4796和3315万元;枣庄、聊城等C类区域38家中小企业分别为4427和3060万元。

(二)信贷需求方视角下中小企业信贷需求差异性实证分析

1. 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获得贷款能力显著不同,而且对贷款核心要素的敏感度有明显差异性。

一是不同生命周期中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能力显著不同。企业从发育期到成熟期,风险由高到低、规模由小到大、经营管理水平由低到高,贷款获得能力也由弱到强。从成熟期到衰退期,风险逐渐增高,把握市场机遇的能力逐步减弱,贷款获得能力也相应减弱。企业贷款资源获得能力的增减,直接影响了企业对银行贷款的需求,而企业贷款需求的差异性在各个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也就表现出来了。样本企业调查结果显示,处于发育期的中小企业,由于收入预期不稳定、经营风险大、财务信息不健全,贷款获得能力较弱,2007年平均获得贷款额度、年末平均贷款余额最小,分别只有542万元和385万元。成长期和成熟期中小企业正处于扩张期,资金需求量大、预期收入稳定、财务信息健全,抵押资产较多,贷款获得能力明显增强,平均获得贷款2427万元,年末贷款余额1854万元。存续10年以上的企业,平均获得贷款额度和年末平均贷款余额则明显减少。

二是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对贷款核心要素敏感度显著不同。研究表明,不同企业对贷款需求要素各有侧重的需求结构差别,最终表现为企业之间相互差异的贷款需求。要素的敏感度越高,越可能成为企业核心考虑因素,将决定企业贷款需求的基本特征,并成为不同企业需求差异的标志。样本企业对不同贷款核心要素的敏感度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中小企业在核心要素的选择上有以下特点:首先,对贷款需求的首要选择呈现分散特征,反映了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的差异化程度。全部样本企业中选择“数量”要素最重要的占44%,然后分别是价格、期限、质量、产品和地点。其次,样本企业对数量型要素具有普遍的选择偏好。选择数量、价格、期限等指标的企业占比达84.5%,其中发育期企业占比100%,成长期企业85.3%,成熟期企业65.1%,衰退期企业95.2%。处于不同生命周期的中小企业对数量型要素呈现出一致性的选择偏好,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中小企业对信贷资金的渴求。第三,选择质量型要素的企业群体分化明显。选择质量型要素的,绝大多数是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少数优质企业。这部分企业管理规范,信息透明,抵押资产较多,谈判能力较强。

2. 不同规模和盈利能力的中小企业信贷资源获取能力有明显差异。贷款额和资产总额之间、贷款额与利润总额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中小企业的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对有效信贷需求的差异性有显著影响。实证表明,中小企业资产总额每增长1%,则贷款额增长1.28%;利润总额每增长1%,则贷款额增长1.04%。

3. 不同产业中小企业的有效信贷需求满足程度不同。企业融资理论认为,不同产业的资本有机构成存在差异,资本密集型产业,经济规模要求的投入资本起点高,资金需求量大,同时对信贷产品创新的要求就高。反之,劳动密集型产业,需求量较少,要求较低。一般地,产业层次较高的行业,如制造业、信息产业和房地产业均具有资本密集型特征,金融渗透能力强,企业贷款有效需求大。

(三)信贷供给方视角下中小企业信贷需求差异性实证分析

信贷配给、服务质量和中小企业的信贷需求密切相关,直接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偏好,并导致信贷需求的差异化特征。中小银行更倾向于对中小企业贷款,大型银行这一倾向较弱。如单从供给总量看,大银行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绝对量高于中小银行。但从中小企业贷款占银行资产的比重看,大银行要低于中小银行。2007年末全省中小企业贷款6655亿元,占全部贷款总量的38%,其中政策性银行764亿元、大型商业银行3292亿元、股份制银行1232亿元,分别占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的11.5%、49.5%、18.5%。

银行信贷供给方式的选择偏好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获得能力产生较大影响。为解决融资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本文将贷款融资技术分为四类:财务报表型、资产抵押型、信用评分型和关系型借贷(见表2)。其中,关系型借贷主要依赖难以量化、检验和传递的“软信息”。这些信息具有强烈的人格化倾向,通常无法从公开渠道获得,而是由信贷员与企业主长期多渠道人际接触,或对企业利益相关方多维度联系累积的。这些“软信息”可在很大程度上替代财务数据等“硬信息”,从而弥补中小企业因无力提供合格财务信息和抵押品所产生的信贷缺口。

为了解不同银行信贷供给方式的偏好,本文在研究中广泛开展了座谈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这四种借贷方式的效率由高到低的排序为:关系型―信用评分型―财务报表型―资产抵押型。但银行最终选择的方式则依次为资产抵押型(56%)、财务报表型(23.7%)、信用评分型(11.9%)和关系型(8.4%)。这一排序与借贷方式的效率排序大相径庭,本文称之为信贷供给方式的完全逆序选择。研究发现,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而且规模越大的银行表现越明显。很多学者认为,关系型借贷对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满足中小企业差异化信贷需求的对策

满足中小企业差异化信贷需求,不能单独依靠信贷市场哪一方参与主体,而应三方主体共同努力、多管齐下、多措并举。

(一)环境铺设方

一是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必须全面落实新的《企业破产法》,严格执行金融执法程序,最大限度保护银行债权。健全与《中小企业促进法》配套的政策制度,扩大动产担保物适用范围,完善应收账款和仓单质押办法,增强中小企业融资能力。探索建立集体土地抵押制度,破解中小企业抵押难题。二是制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纺织、建材、农副产品加工是山东中小企业主导产业。在人民币升值、节能减排多重压力下,这些行业利润空间逐步被压缩。应制定有针对性的产业政策,加快推进产业升级,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推动中小企业走新、特、优的发展路子。山东中小企业数量多、涉及领域广、地域特色突出。应鼓励中小企业集群式发展,既发挥产业内部协作配套作用,又增强整体资金集聚能力。三是优化监管环境。调整中小企业贷款分类办法,合理认定贷款质量。完善贷款拨备和核销办法,使之能完全覆盖风险。四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建立信用登记、评估、风险预警和失信惩戒制度,积极构建诚实守信的社会价值体系。

(二)信贷需求方

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经营管理制度,形成规范的财务体系。二是坚持诚信为本,加强企业信用文化建设,积极培育企业信用意识,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三是保持企业规模合理化,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通过结构调整,加快产品研发,提高经营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四是建立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积极了解国家金融政策,与银行建立定期沟通机制。

(三)信贷供给方

正确运用差异化策略,在择优、效率、定价、风险控制等方面重新定位,努力满足中小企业差异化信贷需求。一是完善中小企业信贷管理制度。适应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急、频、快”的特点,下移经营重心,提高运作效率。在关注企业财务报表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企业现金流、交易对手和客户的“软信息”。二是制定差异化的营销策略。针对不同地区、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成长周期的中小企业发展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组合。围绕中小企业差异化需求,加快研发新产品,实行差别授权审批、差别风险定价,确保利率能够覆盖资金、运行、风险和资本成本之后,仍能获得与市场相当的回报水平。三是强力推动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健全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经营管理架构,建立专职中小企业信贷人员队伍。

参考文献:

[1]钟田丽:《中小企业发展与信用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篇(8)

1、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硬件需求

硬件是企业信息化的基本物资基础,是中小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必要前提。长时间以来,大多数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硬件的投入相对于较为注重,在信息化基础比较好的中小企业中硬件的设备可以说都是比较到位的。但中小企业对于硬件的投入存在着下列两种偏向:第1,寻求硬件投入的“1步到位”,但愿1次投入,长时间管用。这类偏向致使中小企业在硬件投入上盲目寻求高配置,过分重视硬件装备的先进性,使患上不少中小企业化了很大的代价购买了良多先进的装备,但实际上“英雄无用武之地”,成为了名不虚传的陈列。比如,有些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基本不用或者者根本不会用电脑,但配置的多是价值数万的高档电脑,造成为了很大的挥霍。实际上,信息化硬件装备的更新速度无比快,要真正做到1步到位,1劳永逸是不可能的,必需摒弃这类不正确的思想,建立起“只有适合的才是最佳的”观念,依照企业的实际需要以及投资前提进行信息化的投入;第2,不少中小企业但愿通过购买先进装备,到达“先进”的利用效果。这类“重硬轻软”的思想在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尤其是在那些企业信息化基础较差,对于企业信息化认识不足的中小企业,这类思想堪称“根深蒂固”。在这类过错思想的指点下,不少中小企业简单地认为,信息化就是购买装备,而疏忽了先进装备与企业业务流动的具体结合,忽视了适应企业需要的利用系统的开发,这样必然很难到达理想的利用效果。不少中小企业由于在硬件上的高投入后没有发生预期的利用效果,而对于信息化建设失去信念,实际上这类思想以及做法难免会让企业信息化建设误入歧途。

跟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深刻发展,中小企业对于硬件装备的投入1方面比过去有了更多、更高的需求,另外一方面对于硬件装备的投资比过去也更为理性。以企业信息化的首要装备电脑为例,依据IDC的统计,中国的中小企业对于于电脑主要有下列需求:第1是可以匡助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第2是可以匡助企业实现上网的需求,在网络时期的企业竞争中不落伍;第3是知足中小企业对于易用性的需求;第4是请求电脑拥有较高的经济性。中小企业购买电脑产品重视两个方面:产品自身的价格公道,同时拥有优良的不乱性以及安全性;另外一个是厂商多方面、全方位的售前以及售后服务。从中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硬件装备的请求已经经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作为硬件装备制造商来讲,既要看到中小企业对于硬件装备的现实以及潜伏的需求,又要从价格、服务、质量等多方面下工夫,为中小企业提供质量可靠、机能不乱、价格公道、服务优良的信息化硬件装备,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出色的硬件保障。

2、中小企业信息化的软件需求

软件是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灵魂”,对于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水祥和利用层次起侧重要的作用。如果把信息化硬件比作人的“4肢”,那末软件就好比是人的“大脑”,强壮的“4肢”如果没有聪慧的“大脑”作支撑是没法施展首要的作用的。所以,“硬件与软件的调和配合”是中小企业信息化胜利的症结。虽然软件在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10分首要,但如何购买或者开发合适中小企业需要的软件并不是易事,由于目前市场上相对于成熟的企业信息化利用软件大都是为大中型企业设计的,其系统模块的繁杂度比较高,功能也较为完美,对于于业务流程相对于简单、利用需求较为单1、专业技术人材缺少的中小企业来讲,选择使用那些系统繁杂度高、使用难度大的软件产品显然是不适合的,也是很难获得预期的效果的。此外,从软件价格上来看,动辄数万、数10万乃至上百万的价格也实在令中小企业可望不可及。所以,可以确定地说,中小企业信息化为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市场机会以及极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有前提的开发商好好去掌控。

合适中小企业信息化请求的软件产品应拥有下列几个特色:第1,必需知足企业现有业务的发展需要,并能发生预期的实际效果。由于中小企业对于信息化利用有着现实而又迫切的需求,1旦中小企业抉择投资建设某个信息化项目,都是但愿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理想的效果。要做到这1点,必然请求中小企业利用的软件能与企业现有的实际业务紧密结合,而且能在业务流程、部门设置基本不作调剂的前提下显示出显明的作用;第2,中小企业但愿能患上到1些自动化的利用工具,比如用计算机接替手工制作报表、用计算机管理库存等,能通过信息技术的利用使企业业务的运作效力有很大的提高,能够在“减员增效”方面施展出应有的作用;第3,中小企业但愿能对于自己的核心资源进行很好的规画与管理,以提高企业的管理以及决策水平。每一1个中小企业都有属于自己的、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相当首要的资源,比如企业的营销资源、客户瓜葛资源、技术资源、财务资源等,对于中小企业经营者来讲,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更有效地节制以及强化这些资源都10分关注。所以,中小企业信息化软件的开发必需在这些方面多下工夫,匡助中小企业通过信息化的法子晋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第4,中小企业信息化软件必需体现先进的管理理念与思想,匡助中小企业规范管理,推动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对于于中小企业而言,因为他们在整个管理流程、业务流程上还大多处于浑沌状况,市场运作经验相对于匮乏,而且,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大都忙于日常事务,对于企业管理中呈现的各种问题处理起往来往感到力不从心。因而,中小企业就更需要靠先进的管理思想、先进的管理系统来匡助企业逐渐规范企业的运作行动,提高企业管理的效力与水平,进而增强中小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以及竞争实力;第5,从利用的角度来看,中小企业寻求简单实用、施行难度小、开发周期短、利用风险小的项目。所以软件开发商要有针对于性地开发适应中小企业这类“短、平、快”请求的软件产品,使软件产品更为实用、合用、好用;第6,从中小企业的价格经受能力来看,中小企业能接受的基本是价格较低的软件产品,而且在付款方式上也请求有必定的灵便性。所以,对于软件开发商来讲,要结合中小企业的实际经受能力开发出价廉物美的软件产品,并能提供诸如“分期付款”等支付方式,让中小企业能用患上起,用患上好。

3、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服务需求

在中小企业施行信息化的进程中,除了了对于硬件、软件有专门的请求外,与之相干的服务也是10分首要的,尤其是在中小企业选择信息化合作火伴时,对于服务的需求斟酌可以说是1项重点关注的因素。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服务需求既是10分全面以及系统的,又是长时间延续的,对于信息化技术以及服务的供应商提出了很

高的请求。概括起来,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服务需求包含制订信息化计划的服务、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服务、信息化培训的服务、信息化施行进程中的服务、延续改良的服务等多个方面。

中小企业信息化是1个长时间的、繁杂的系统工程,它的有效施行离不开科学、公道、相符企业实际需要的信息化计划,尤其是对于那些有必定范围以及发展前提的中小企业,更需要有1个全面的信息化计划。但中小企业因为缺少信息化施行的经验,并对于信息系统的开发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情况缺少了解,必然需要由专业的信息化技术以及服务的提供商提供信息化计划方面的服务。这1服务匡助中小企业进1步加深对于信息化的理解,并从资金支配、组织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施行步骤等多方面做出中学、公道的计划,以便能让中小企业有规划、有步骤地推动信息化的发展过程。

肯定特定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是中小企业施行信息化的首要1环。对于中小企业来讲,肯定解决方案是1个自我认识、自我分析的进程,要明确利用的需求、实现的目标、投资规划以及施行过程支配等问题;对于信息化技术以及服务的提供商来讲,制订信息化解决方案也是进1步明确企业信息化的实际需求,并为知足这1需求提供1体化的施行方案的进程,包含硬件的配置、软件的设计和系统的集成等问题。这1进程也是合作双方共同追求满意的方案,为方案的真正施行做筹备的进程。

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篇(9)

一、引言

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持社会稳定、调整产业结构、推进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积极服务中小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发挥中小企业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是新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需要。中小企业量大面广,但单个中小企业势单力薄,因此对于社会化服务有着广泛的需求,然而,这种需求也是有边界的,服务不足或供给过度,以致于越俎代庖,都不利于它的健康发展。而从全世界来看,各国政府正日益认识到中小企业对于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的贡献,也认识到了公共政策在这个过程中的潜在价值。在我国,针对中小企业部门的出现,政府制定了相应政策,并为政府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基础。但整体而言,我国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服务机构不健全、服务体系发展不均衡、发展速度慢、服务水平低等,不能为中小企业提供完善的社会化服务,尚未建立完善的企业发展服务市场。

二、中小企业发展服务的供给模式和供求偏差表现

(一)企业发展服务的内涵

无论是根据经济学中的分工理论还是人类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在现代生产过程中,企业为了整合资源、发挥专长、提高效率,越来越多地出现“服务外包”行为,即将传统上由企业内部在产前、产中或产后所进行的一些生产、经营甚至管理服务活动(如产品设计、技术研发、物流销售、员工招聘、信息管理等等)外包,由其他企业来替其完成。这种趋势随着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而体现得越来越明显。生产业主要是指为满足上述企业服务外包需求而形成的产业,其服务对象是一个经济中作为生产者的企业而不是作为消费者的个人。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生产业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发展模式、增强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性意义。在国外中小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中,除了每个企业都“小而精”,相互依存度非常高,不仅仅存在环环相扣的供应链关系外,还有一些中间组织为整个产业提供服务,如研究开发、管理咨询等,这些服务使中小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和创意。我国中小企业之所以资源散落、之所以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受到掣肘,就是因为产业环境中缺少土壤养分,而养分恰是生产业的最大魅力所在。

1966年美国经济学家H.Greenfield在研究服务业及其分类时,最早提出了商务服务业的概念。1975年,Browning和Singelman根据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SIC)把服务业分为四类:专业服务业(商业服务业,金融服务业,保险业,房地产业等)、流通型服务业(又叫分销或分配服务,包括零售业、批发、交通运输业、通信业等)、消费者服务(又叫个人服务,包括旅馆、餐饮业、旅游业、文化娱乐业等)和社会服务业(政府部门,医疗、健康、教育、国防)。这种分类方法得到了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的支持,本文的研究主要在第一类,即通常所指的企业发展服务。

企业发展服务是国家政策成本比较大的项目之一,其主要内容包括:创业辅导、企业诊断、信息咨询、市场营销、投资融资、信用担保、产权交易、技术支持、人员培训、对外合作、展览展销和法律咨询等。企业发展服务的主体包括了政府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一类是全额拨款的事业性单位,一类是财政资助的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各种社会团体、专业中介服务机构,体现出面向中小企业的发展服务提供主体是社会化的,是兼顾公益性和营利性的,其中,社会团体主要包括各种行业协会、商会、企业协会、工商联合会等公益机构,专业中介服务机构主要包括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等商业机构。

(二)中小企业发展服务的供给模式

中小企业是企业发展服务的主要需求主体,根据企业发展服务供给主体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中所处地位的不同,可以将中小企业发展服务的提供模式划分为三种:政府主导模式、协会商会主导模式、专业中介服务机构主导模式。

1、政府主导模式

政府主导的服务供给模式系由政府的中小企业行政管理部门或相关部门建立的中小企业综合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中处于主导地位。这一模式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比较普遍,因为这些地区的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往往不成熟、数量少、规模小,无法在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发挥支撑作用。这一模式下为中小企业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政策咨询、信用担保、创业辅导、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外事促进和市场开拓等。其优点是在短期内可以迅速建立起各种政府服务机构,缺点是对中小企业的服务需求了解不足,且容易产生低效率。

2、协会商会主导模式

协会商会主导的服务供给模式系由行业协会、专业协会、商会、企业联合会等业界互助组织,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中处于主导地位。这一模式在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协会商会组织健全的地区比较普遍(如温州),这一模式下为中小企业提供的服务往往不以营利为目的,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法律维权、市场开拓、技术创新支持、企业间贷款互助等。其优点是可以集聚中小企业自身的力量提供自助式服务,不足是由于力量有限,服务功能往往不健全。

3、专业中介服务机构主导模式

对于政府不能或不方便直接管理和服务的方面,而协会商会力量不足时,就应该由社会各方面的专业中介服务机构提供直接的市场化服务。这一模式在经济发达地区比较普遍,因为这些地区的市场化水平较高,市场中介组织发育成熟,服务市场比较健全,与此同时,这些地区中小企业的规模大、数量多,企业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这样,一方面服务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中介机构的服务供给能力也比较强,容易形成中介机构主导的服务提供模式。并且在这一模式下,提供服务的内容往往也是最全面的,几乎涉及中小企业需要的各个服务领域。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比较准确的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需要提供市场化服务,不足是在服务市场尚不健全或存在垄断时,会导致服务资源投入错位、收费与服务不成比例等问题。

(三)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供求偏差的主要表现

作为一种商品,影响中小企业发展服务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服务价格、服务质量、服务易获得性、企业偏好等,影响服务供给的因素则主要包括资金、人才、技术、价格、成本一收益率,其中,前三项决定了服务供给的能力,后两项决定了服务供给的意愿。

中小企业发展服务的供给――需求之间往往会有偏差,其中,供小于求的情况比较普遍,这种不平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服务供给不足。服务供给不足主要是由于服务机构少、服务产品少、服务质量差、服务手段单一、服务功能不健全等。政府主导的服务提供模式,由于不能很好的了解中小企业的实际服务需求、缺少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体制机制落后等原因,容易导致服务供给不足;协会商会主导的服务提供模式,由于业界互助力量比较薄弱,提供服务的范围比较窄、运转资金匮乏等原因,也容易造成服务供给不足。相对而言,专业中介服务机构主导的服务提供模式,由于能够根据服务市场状况,开发符合市场需要的服务产品,调节自身供应,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中小企业的服务需求。

供大于求的情况则往往出现在某一细分服务领域,并且一般该服务领域市场化程度比较高。如在我国广东、浙江等沿海城市,为中小企业提供出口报关服务的服务提供商数量比较多,而服务需求市场规模有限,为了争夺有限的客户,恶性竞争时有发生。供大于求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小企业的服务需求不足。导致服务供给相对过剩。而导致中小企业服务需求不足的原因则既有企业对服务产品缺乏了解、对服务价值认识不够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服务性价比低、服务的可获得性差、服务产品不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等服务供应商方面的原因。特别是服务产品与中小企业实际需求不一致是导致服务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如根据一份英国国际发展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成都的调查报告。该地在法律知识培训及创业辅导方面,客户明示的需求要低于服务提供商为提供这些服务所投入的资源。与此相反,客户对于专业技能培训、信息化培训以及质量标准评估培训的欢迎程度要高于服务提供商的关注。

三、提高服务供给能力的途径:概念模型与现实思考

(一)概念模型

服务供小于求是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供求失衡的主要表现,由于服务供给主体主要包括政府、协会商会和专业中介服务机构,因此,需要从这三个层面人手,提高服务供给能力。根据三种服务提供模式的优缺点,建立提高服务供给能力的概念模型,具体如下图所示。

(二)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供求偏差的表现及修正途径

从整体上看,我国目前中小企业发展服务市场上,不论是东部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都普遍存在供小于求的不平衡现象,其原因主要是目前我国为中小企业创业和发展的服务提供主体仍然是政府’,协会商会的力量比较薄弱,而市场专业中介服务组织还没有发育成熟,服务供给数量少,服务市场化水平低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服务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修正这种偏差,需要政府、协会商会和专业中介服务机构提高供给能力,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

1、政府层面

(1)整合资源,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服务机构的主管部门涉及广,统一协调难度大,需要地方政府、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以及相关部门联合行动、整合资源。对行政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整合,应按照政府统筹规划,由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牵头,协同发展改革、财政、科技、人事、民政、劳动保障、质量技术监督、工商、商务、税务、统计、金融等相关部门,加快制定和完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基本行业规范,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减少不必要环节,简化办事程序,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服务水平,促进服务规模化、品牌化。同时,有条件的地方需要推进综合部门(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市场化,发达地区的服务中心应该设立为企业性质。对于仍然属于事业单位性质的服务中心,则要提高服务意识,转变服务态度,优化服务功能。

(2)设计“基于事实”的服务支持项目。中小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以及综合机构可通过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服务供求对接会,了解中小企业的发展服务需求。设计“基于事实”的服务支持项目,包括服务补贴支持项目、金融支持项目、创业支持项目、研发与创新支持项目、培训支持项目、信息支持项目、市场开拓支持项目、与大企业对接支持项目、环境项目、节能项目、可再生资源项目、风险资本项目等,在实践操作中进一步细化,避免项目的重叠。通过组建专门的评估机构进行服务支持项目的信息采集、连续跟踪、有效性评估,并及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中小企业服务支持项目的提供部门使得支持项目能够更好的适应中小企业的需求。

(3)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协会商会发展。我国协会商会的生成模式主要有四种:体制外途径生成、体制内途径生成、体制内外结合以及法律授权产生。这些协会商会的形成与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密切相关,也包括政府顺应市场形式而进行的适当引导。在转型期,政府对协会商会总体上趋于扶持,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制约,具体表现在控制市场准入、控制资源投人、制约职能发挥等,导致协会商会的管理、服务、协调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因此,当前发挥协会商会功能的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一是坚持政会分开,保证协会商会依法依章程开展活动的独立性;二是实现职能转移,将协会商会能够履行的职能从政府转移到协会商会,鼓励它们开展各项服务活动;三是放松市场准入,取消审批许可登记制度,取消业务主管部门,允许条件成熟的行业内企业根据本行业的实际情况和自身利益权衡从而自主成立行业协会:四是为行业协会收入多元化提供必要的支持,包括提高协会商会会费收取标准,扩大服务性收费的份额;五是完善政府购买机制,政府要按照市场化规则发展协会商会,根据协会商会提供服务的工作数量、质量、复杂性等可量化指标支付相应费用。此外,还要进一步提高协会商会会参政议政的权力和积极性,发挥其在中小企业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作用。

(4)采取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模式。现阶段,对于大多数地区而言,仍然要继续发挥政府的核心作用,但要逐渐实现从政府主导向政府引导和政府指导的层次过渡,走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道路,最终形成中介机构主导的服务提供模式。其中,政府对市场中介组织的扶持是多方面的,如统一规划、制定法规、进行宏观指导和调控、培训人才,实行优惠信贷和减免税、承担和分散风险、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等。此外,还要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自愿的原则,推进中介机构积极实行行业内的联合与重组,淘汰一批规模小、执业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弱的中介机构,形成一批规模较大、执业水平较高、具有国际信誉的中介机构,逐步缩小与国际中介机构的差距,提高中介机构的竞争力。

(5)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激励机制方面主要是要出台一系列支持服务中小企业的政

策,包括:财政政策,主要是落实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的设立;税收政策,主要是对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服务机构给予税收减免或补贴,如对公益提供税收减免,对商业提供补贴等;创业政策,包括对首次创业的企业或个人给予资金支持、税收减免、工商注册费用减免,对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企业进行奖励等。约束机制方面,一是要加强对建设资金的监管,我国从2000年就出台了《关于培育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若干问题的意见》,2003年出台的《中小企业促进法》更进一步要求建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并要求该资金中一部分要用于服务体系的建设,鼓励社会服务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目前仍要探索建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资金的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加强对中介服务组织的监管,需要完善法规,将中介服务组织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依法对中介服务组织登记,坚决取缔无照经营,加强综合管理和社会监督。此外,还要完善中介服务组织的自律机制,要用市场中介服务组织本身的制度、章程和运行规则进行管理,在中介服务组织中成立协会,把分散的中介服务组织联合起来,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三是加强对服务资格的监管,在鼓励中介组织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服务的同时,在一些特殊服务领域推行行业准入制度。四是提高《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可操作性和约束力,并定期组织执法大检查,督促各级政府依法行政,运用法律手段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秩序,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协会商会层面

(1)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加强自身建设。我国协会商会往往具有官办民营的性质,制度建设滞后,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生制度异化,与行业协会的本质特征相背离,治理结构不合理制约了协会商会作用的发挥。只有加强行业协会的内部建设,提高行业协会的质量,行业协会才能承担起政府转移给它的职能。协会商会要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原则,不断健全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协会的制度和章程。章程要明确本协会的各项具体职能,把行业协会的工作纳入规范化的轨道。以协商、公平、公正的原则处理内部事务,制定行业内部争议处理的规则和程序,通过加快自身改革,增强自我约束,完善内部管理。

(2)提高协调能力,发挥服务、发展、代表功能。协调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国协会商会开展有效服务的重要因素,协会商会提高协调能力的关键在于:一是协调会员单位之间从无序竞争到有序合作,共同发展,建立价格协商、利益共享、行业自律等机制,维护行业竞争秩序;二是协调政府指导,通过开展对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建立健全信息统计体系,积极向政府反映企业诉求和行业呼声,为政府制定财政税收和产业政策提供依据;三是积极帮助会员单位开拓市场,特别是在解决贸易纠纷与争端等方面发挥切实作用。

3、专业中介服务机构层面

(1)提高内部规则的约束力。我国社会专业中介服务机构是在经济社会转型之后产生的,经历了政府强力干预向引导、服务的角色转变后,中介机构也逐步走向依赖内部规则的治理。内部规则往往是在组织内部成员在商定的基础上达成的共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有效的制度和程序,是自我履行的契约。这种内部规则的约束力主要依靠契约、信任、相互监督等机制,能够给内部成员一个稳定的预期。我国专业中介服务机构内部规则中的契约治理往往表现为精英治理,导致管理不善、缺乏民主,因此,需要依靠建立健全内部规章制度来实现内部规则的有效性和约束力。

(2)开展服务需求调研,以需求定供给。我国目前关于中小企业发展服务需求的调研主要由政府开展,容易导致调研信息失真,社会中介机构作为服务提供商则具有获取真实信息的有利条件,因此,中介服务机构要积极开展调研,在了解中小企业实际需求的前提下,打造服务供求对接平台。如中小企业需要管理咨询,包括远景规划、战略管理、现场管理等,中介服务机构通过调查了解这些需求,就可以提供相应的服务;如果中小企业需要市场信息,中介服务机构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市场预测等来满足其需求。

四、实证分析

笔者围绕湖北省主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展开为期三个月的问卷调查和小组访谈,评估湖北省中小企业发展服务的供需情况。

(一)样本基本情况

调研选择两类样本,一是中小企业样本,主要从农林牧渔业、建筑业、金融保险业、现代服务业(信息、咨询、法律、广告、设计等)、交通仓储电信服务业、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供应业、制造业、房地产业等11个行业中,选择中小企业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06份,其中,有效问卷共104份,有效率为98%。二是服务机构样本,从金融、技术、培训服务体系中选择服务机构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68份,其中,有效问卷共60份,有效率为88%。

1、样本中小企业基本情况

就行业分布而言,样本企业中制造业占75%、建筑业占5.8%、农林占1.9%、现代服务业占1.9%、其他行业占15.4%;就企业所有制形式分布而言,样本企业中有限责任公司(私人控股)占34.6%、私营企业占32.7%、外资(合资)企业占23.1%,国内股份制企业占5.8%、集体企业占3.8%;就企业要素类型分布而言,样本企业中劳动密集型企业占53.8%、资本密集型企业占5.8%、技术密集型企业25%。

2、样本服务机构基本情况

服务机构样本中,企业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占大多数,其中,企业占样本总数的60%,同时,非政府组织(行业协会和商会)也占有一定比例。

(二)调研分析方法

1、调研方法

(1)问卷调研。分别针对武汉、咸宁、襄樊、随州、孝感等10个市、县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展开调查,发放中小企业调查问卷和服务机构调查问卷。中小企业问卷在调研城市的典型行业中的典型企业下发,了解中小企业对当地可利用的企业发展服务和政策支撑的认知程度。各地服务机构的调查遵循重点体系涵盖(主要是金融、技术和培训)、大机构送达的原则评估代表城市服务体系的发展能力和现状,将供给和需求结合寻求企业发展服务中存在的差距,更好地理解在不同细分市场上中小企业的需求。

(2)现场调研。现场调研采用小组讨论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参加小组讨论的成员包括:各被调研市县中小企业管理部门的主管领导,2--3名中小企业代表,2--3名服务机构代表;同时,在各县市选择1--5家企业、服务机构进行实地调查访谈。

2、分析方法

调查数据经EXCEL整理后,运用饼状图、柱状图等进行比较说明,部分数据输入SPSS12.0进行分析处理。

(三)调研基本情况

1、中小企业发展及服务需求情况

(1)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统计结果表明,对企

业发展而言,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原料、政府服务、市场容量、本地的优惠政策、专业技术人员数量、融资难易程度、信息的可获得性、劳动力成本;交通条件、社会文化、生产水平、生活环境的适宜度、地理位置等因素也较为重要。

(2)各种服务项目对企业的重要程度。大多数样本企业认为对企业发展很重要的是技术支持、市场开拓、融资以及信用担保等服务,信息咨询、法律维权、帮助与大企业配套、教育培训等服务也比较重要。

2、服务机构发展及服务供给情况

(1)对自身发展前景的判断。绝大部分服务机构认为可充分注重未来发展,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也有个别服务机构认为处于疲于应付状态。

(2)提供服务的主要种类。样本服务机构提供的主要服务包括信息咨询、市场开拓、融资筹资、贷款担保、技术支持、人才培训、经营管理、国际合作等,在这些服务中,又以提供信息咨询、贷款担保和人才培训为主,这三种服务占全部服务种类的53.9%。

(四)供求偏差分析

1、服务质量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获得过中介服务的企业中,只有11.1%的企业对中介组织提供的服务表示满意,58.3%的企业表示比较满意,30.6%的企业则表示不满意。另外,企业对各种服务项目的评价普遍不高,就具体的服务项目而言,对评估和认证、市场开拓、经营管理、教育培训比较满意的分别占53.15%、44.7%、44.7%和42.6%,企业最不满意会展、信用担保、税收中介、财务等方面的中介服务。企业对服务不满意的原因则主要是服务收费太高、服务缺乏针对性、服务缺乏深度等问题,分别占28%、24%和19%。

2、服务产品和服务提供模式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以技术服务为例,在制约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中,有57.7%的企业认为是缺乏资金,但在技术服务机构提供的主要服务中,没有协助中小企业进行技术贷款。另以培训服务为例,就培训方式而言,78.8%的中小企业希望采用短期就近培训的模式,17.3%的企业希望进行长期就近培训,13.5%的企业愿意采用网络进行远程培训,只有11%的企业愿意使用短期外地培训。但现有的培训机构更多是以传统方式开展培训服务,不能满足部分企业通过网络进行远程培训的需要,利用网络新兴媒体进行远程培训等新的培训模式市场有待于进一步开拓、发展。

3、服务市场化程度不高制约了服务市场的发育

样本服务机构以提供非营利为主,但企业更愿意付费接受高质量的市场化服务。根据问卷及小组访谈,目前,大部分服务是由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或综合机构提供的公共或公益,企业可选择的高质量的收费服务项目不多,但实际上,企业愿意为大部分的中介服务付费,被调查企业针对各项服务愿意付费的比例远高于不愿意付费的比例。

(五)修正偏差的主要途径

1、提高服务供给水平

从企业角度看,就针对“本地中小企业服务的供求情况”的判断,55.9%的企业认为本地目前针对中小企业的服务供给是小于需求的,只不到有9%的企业认为服务供给是大于需求的,其余36%的企业认为二者基本持平。多达85%的企业认为未来对服务的需求将增加,只有6%的企业认为需求将减少。从服务机构看,77%的服务机构认为本地目前针对中小企业的服务供给是小于需求的,只有3%的服务机构认为服务供给是大于需求的。就中介服务水平而言,有73.3%的服务机构认为目前本地的中介服务水平处于初级阶段。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供给水平。

2、充分发挥政府应有作用

政府应该在服务中小企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但要明确提供服务的项目和类型,这是本次调研的普遍共识。97.9%的企业认为政府在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方面扮演的着重要的角色,只有2.1%的企业认为政府的作用不是很重要。参与访谈和小组讨论的代表认为,虽然政府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但要明确政府应该提供的服务项目和服务边界,协会商会和中介机构能够提供的服务应尽可能地由它们提供,不能越俎代庖。

就服务项目和类型而言,企业最需要政府提供的前四项服务中,融资、信用担保、创业辅导、市场开拓的选择比例最高,会展服务、评估和认证、税收中介、经营管理的选择比例较低。企业最需要中介组织提供的前四项服务中,技术支持、信息咨询、市场开拓、教育培训选择比例最高,进出口服务、会展服务、税收中介、财务服务的选择比例较低。

3、积极扶持中介服务机构发展

随着服务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中介服务机构必将在为服务中小企业中发挥核心作用。然而,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需要政府采取积极措施予以扶持。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影响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的自身因素主要有综合性高级人才缺乏、获取服务对象信息困难、获取市场需求信息困难以及缺乏运营资金等。其中,综合性高级人才的缺乏是影响服务机构发展的最重要的制约因素。

外部环境对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影响也很大,政策体系的不完善、技术来源不能满足客户要求、政府介入过多,市场化程度不高、缺乏税收优惠政策是制约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在这诸多影响因素中,政策支持的缺乏、服务产品不能满足客户需求是影响服务机构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目前,政府对中介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一般,普遍认为政府应加大对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就具体的支持措施而言,大多数服务机构都希望政府能够提供税收方面的优惠、建立中介服务平台、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加强中介人员技能和管理培训。

4、加快服务市场化进程

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篇(10)

(一)内蒙古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旺盛长期得不到满足

根据国家工信部的我国新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今后将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和微型三类并对小微企业进行了界定:一般行业里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或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在20人或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具体各行业存有差异。新标准第一次提出微型企业的概念,同时还将个体工商户纳入微型企业的范畴。所以小微企业其实就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式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统称。随着内蒙古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小微企业的数量发展迅速。仅从全区个体工商户户数来看,2003年全区个体工商户户数是55.55万户,截至2013年6月底,全区实有个体工商户102.02万户,突破了100万户,数量增加了将近一倍。除去个体工商户,到2013年6月底全区还有从事养殖和种植业农民专业合作社2.89万户。尽管小微企业有融资需求额度小的特点,但数量如此庞大的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总量会迅速增长。另外,内蒙古地区一些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困难,生存境况堪忧。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一些小微企业面临用工成本、原材料成本大幅度提升,用地紧张等严峻问题,成本的上升带来企业资金需求的上升,企业要生存就需要有更多的周转资金。这些小微企业融资需求非常强烈。据国家统计局呼和浩特调查队的调查显示:目前约有六成小微企业融资困难,不同程度出现资金紧张。2012年大部分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较去年有所增加,而只有少部分企业能从银行获得贷款,因资金紧张,有的企业不得不停工。所以现实情况是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非常旺盛,但这种需求得不到满足,内蒙古小微企业融资难十分突出。

(二)内蒙古金融资源和服务存在不平衡,导致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与融资供给不对称

内蒙古自治区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市的经济总量就占到全区经济总量的一半以上,所以呼包鄂三市集中了全区大部分金融资源,特别是近几年进入我区的股份制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以及新成立的内蒙古银行及其发起的村镇银行、新成立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多数集中于呼包鄂三市及周边。而作为地区经济发展动力的内蒙古小微企业则主要分布在县域地区。金融资源分布的不平衡自然会带来金融服务的不平衡,这会造成内蒙古县域地区小微企业的融资供给与需求不对称,融资需求得不到满足,结果就使各地区小微企业在产业层次、发展质量上存在明显差异。

(三)内蒙古小微企业欲突破困境面临转型升级,引发小微企业新的融资需求上升

内蒙古小微企业行业分布较广,但主要还是集中分布在商业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及制造业等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中。这些小微企业增长方式粗放,经营管理水平低。近年来受大环境的影响,内蒙古小微企业所需原材料、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的压力加大,小微企业的竞争优势逐渐消失,难以生存。面对现状,内蒙古的小微企业应选择主动进行调整,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这也是目前全国小微企业的主流做法。转型是指改变企业经营方向和战略,转移产业或者市场;升级则是指通过对生产技术与设备的创新与升级使企业从低效率生产转向高效率生产,或者从生产低附加值产品转向高附加值产品。2013年10月,中国经济时报对全国7个省份17个城市143家小微企业的生存现状进行调查后发现,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在寻找新机遇,旨在开拓创新、转型升级。根据本次调查问卷所做的《2013中国经济时报小微企业生存状况调研组调查报告》显示,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46.4%的受访者将“开发新产品”作为企业走出困境的首选之策,这表明创新的思想已经深入到小微企业的发展进程中,企业在发展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了开发新产品主动应对。调查还发现,为尽快摆脱困境,大部分小微企业不仅通过开发新产品,寻找新商机,还通过转型升级来应对高成本的压力。小微企业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技术改造,技术创新需要资金,小微企业转型更需要资金。所以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会诞生更多新的融资需求。

二、内蒙古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特点

随着内蒙古小微企业的发展及转型升级,在融资需求方面,与以往小微企业在融资需求方面表现的短、小、急、频的特点相比,在融资期限、额度、担保、风险等方面都将发生新的变化,呈现新的特点。

(一)融资需求期限长短并存,相应频率快慢不同

小微企业融资期限短。从整体看,小微企业平均融资期限为三至十二个月,有的企业可短至一个月或几天。由于借贷周期短,贷款的次数相对较多,频率快,一般平均一年2-3次。另外小微企业受市场变化影响大,为了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融资需求很急,一般要求在一到三天内就获得资金,最长时间不超过一周,所以小微企业对银行贷款手续的简便性要求很高。目前内蒙古许多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仍体现的是短、急、频的特点。内蒙古自治区是农牧业大区,全区101个旗县中有60多个旗县是以农牧业经济为主,农牧户融资需要的多是临时性生产资金,期限短,主要用于收贮、运销和加工。特别是从事现代农牧业生产的种养大户、新型农牧民合作组织、小企业产业集群等,它们对贷记卡、简便快速贷款等便捷信贷融资产品需求强烈。与此同时内蒙古城市小微企业的发展面临转型升级,在产品升级的过程中,企业从最开始增加研发投入,到新产品的生产,再到开拓渠道,到最后获得销售收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融资需求期限会由短变长,相应频率由快变慢。同样产业转换、生产基地转移等战略也需要稳定的长期信贷资金。所以说内蒙古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期限长、短并存,相应频率快、慢并存。

(二)融资需求额度由小变大,抵押担保缺乏、风险变大

小微企业通常所需融资金额不大,一般平均贷款额度在100万元及以下,少的几万元、几千元不等。如今随着内蒙古城市小微企业的发展及转型升级,融资需求更多来自企业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或跨产业转型,资金需求额度增大,与此同时处于这一发展阶段的企业抵押担保更缺乏,所以融资的风险变大。银行以往以补充小微企业流动性资金为目的的资金供给规模显然是杯水车薪,远远不能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目前,内蒙古广大的农村牧区的农牧业处在由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牧业经济发展总体进入了农牧业生产高成本、高投入,农畜产品供应紧平衡、难均衡的阶段。农牧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量会增多增大。而农牧业、畜牧业养殖本身经营风险高,即使现在有新型农牧民合作组织,可抵押的资产仍缺乏,所以融资风险更大了。

(三)融资需求多元化、差异大,对融资价格敏感

由于内蒙古小微企业所经营行业分布广,企业资金投向不同,企业自身的发展阶段不同;小微企业所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水平不同、信用环境等不同,使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表现出差异大、多元化的特点。据有关资料显示,内蒙古小微企业的生命周期是2年7个月,生命周期短,实力弱,科学技术及经营管理水平低,贷款风险大。银行为了降低自身的贷款风险就会提高资金价格,这对微小企业融资需求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内蒙古地区的金融条件较好,金融机构多,信用资金的供给也很充足,比如2013年上半年内蒙古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2569.32亿元,但这样的金融环境、条件与微型企业的资金需求并没有直接的关系。造成内蒙古小微型企业在融资难的因素有:利率太高、缺乏融资渠道、政府扶持不够、政策缺失等,其中“利率太高”即融资价格太贵是影响内蒙古小微企业融资的最重要的因素。这说明内蒙古小微企业对融资价格是比较敏感的,特别是小微企业中农畜产品生产和养殖企业对融资价格更为敏感。

三、满足内蒙古小微企业进一步发展过程中融资需求的对策

内蒙古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变化及特点,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与思考满足内蒙古小微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融资需求的对策。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变化主要涉及银行的融资供给服务和政府的支持。

第一,要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期限、额度的特点,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不断增加融资供给。间接融资一直是小微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间接融资包括银行借贷、中小金融机构借贷和民间借贷,其中,银行借贷是小微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方式。《小微金融发展现状及国际比较分析》报告显示:超六成小微企业主在寻找外部资金来源时首选银行。内蒙古的小微企业亦如此。银行贷款仍是小微企业最希望的、也是融资成本最低的获取资金的途径,但小微企业在向银行贷款时却困难重重。据中国银监会测算,内蒙古只有不到30%的中小微企业可以从银行获得贷款,这严重地影响了内蒙古小微企业的发展。所以必须完善银行的融资供给及服务。首先由于大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期限和规模上处于绝对优势,所以今后要继续推动大银行进行金融创新。其次进一步发展中小银行和金融机构,特别是要发展以提供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为特色的内蒙古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因为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机制灵活、管理层次少﹑自主性强﹑运行成本低,能更快地实现与小微企业的对接和服务。第三,规范民间借贷。民间借贷目前是内蒙古小微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之一。据测算,内蒙古70%以上的中小微企业依靠自身积累民间借贷来筹措资金。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但由于民间借贷绝大多数为高利贷,以这种方式获取发展资金,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内蒙古地区发生企业负责人迫于高利贷压力而自杀的事件,则印证了民间借贷疯狂发展之后带来的弊端和危害。所以,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法保护合法的借贷,遏制民间融资中的高利贷化和投机化倾向,规范和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

第二,要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多元化、差异大、对融资价格敏感的特点,不断创新小微企业融资服务模式和融资产品。针对小微企业种类繁多、所处发展阶段不同、融资需求千差万别、不断变化的特点,银行在提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时,要不断创新融资服务模式,不断开发特色产品,为小微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在实践中各个银行都进行了实践和摸索,如针对小微企业融资模式有:网络银行信贷模式、与信用担保机构合作的抱团增信模式、产业链融资和企业群融资的金融服务模式及以融资租赁为特色的浙租模式等。融资服务产品层出不穷,仅建行就打造了“小贷通”、“速贷通”、“成长之路”、“网络银行e贷款”四大品牌、30余项融资产品,其他银行也推出了多种多样的金融产品。目前,农行内蒙古分行、内蒙古银行及其开办的村镇银行、包头商业银行等都在实践和探索解决小微企业融资的服务模式和融资产品,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另外,产业链金融是中国银行小微融资服务的一种创新尝试,它是银行成立专注于某一产业,针对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设计的个性化、标准化的金融服务产品,为整个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一种金融服务模式。这种模式的金融服务和产品与内蒙古通过发展产业集群培育小微企业发展的战略比较符合,所以产业链金融可以借鉴尝试。

第三,要针对小微企业融资抵押担保更缺乏、融资风险变大的特点,继续完善创新抵押、担保融资配套机制。和全国一样,缺乏可抵押物是内蒙古多数小微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的原因。针对这种情况,内蒙古的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开展抵押创新。比如动产抵押、应收账款抵押、商标等无形资产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鼓励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互助担保组织或小微企业协会,使成员企业的信用等级和抵押条件得到弥补,及时获得银行贷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银行风险。在担保方面,现在的担保公司一般需要小微企业向公司支付1%到3%的担保费,才可以为小微企业提供担保,对此内蒙古的许多小微企业认为加重了企业的负担,不想使用担保公司。所以笔者认为要使小微企业愿意到担保公司寻求担保,让银行能够放心提供贷款,内蒙古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担保公司的担保机制,降低小微企业承担的担保成本。具体做法:首先是争取各级政府扶持资金,积极吸收社会民间资本介入小微企业担保业务。其次尽快组建内蒙古自治区小微企业再担保机构,为全区各级担保机构分散风险提供再担保服务。三是建立小微企业信用担保风险补偿资金。四是引导金融机构与担保公司加强合作,鼓励双方根据风险控制能力合理确定担保放大倍数。

中小企业发展需求篇(11)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3.028

2011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在规定中定义了十六个大行业的中型、小型和微型企业标准。这是我国首次在中小企业划型中增加“微型企业”一类,这表明政府对小微企业作用的认识更加深刻,也体现出国家对小微企业进行扶持的决心。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主任甘犁的《小微企业税收政策研究报告》中指出,截至2014年,全国共有小微企业约7100万家,其中个体工商户约5600万家,法人小微企业约1400万家;根据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小微企业创造了19.1万亿GDP,相当于我国GDP的30%,这表明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小微企业由于较低的创业与管理成本、较强的市场应变力,在繁荣经济、推动创新、扩大出口、吸纳就业、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更是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但是由于小微企业规模较小、生产的产品单一,再加上经营分散,其抗风险的能力较低,尤其是在经济出现波动时,很容易受到冲击。

党的“十”报告中就多次提到“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2011年10月国务院推出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9条财税、金融政策,此后一系列相关的小微企业扶持政策措施接连出台,在中央政策精神的指导下,相关部门也积极行动,制定配套文件,合力破解小微企业难题,助推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同时,各地政府如广东、山东、浙江等省也出台了多项具体措施和实施办法,力求为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这些政策支持了小微企业的发展,使小微企业面临的诸多困难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是在这些政策中,财政、金融政策居多,比如针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融资政策等,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面向小微企业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能够改善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对于提升小微企业的技术水平、市场地位,从而提升小微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含义

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是指为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通过发掘小微企业在技术、信息、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共性需求,整合区域、行业内的资源,搭建功能齐全、开放共享的服务平台,为区域、行业内小微企业提供包括技术、信息、管理咨询、人力资源、融资等在内的供给服务的基础性支撑体系。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之所以能够在劳动力就业、技术创新、创造国民生产总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其注重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不断增加投入力度分不开,如在法国和意大利,采用多层次中介机构方式构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在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全国标准技术研究所实施的“制造业扩大伙伴关系”计划,专门向小制造商提供急需的技术和服务;在日本,全国设有250个创业私塾,专门向创业人员传授经营企业所必须掌握的实践能力;而在德国,大约有150多个不同的商会协会围绕中小企业的需求开展各类服务活动。由此可见,建立面向小微企业的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在实现小微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小微企业公共服务需求

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体系是建立在小微企业公共服务需求的基础上的,因此,要建设完善的小微企业公共服务体系,首先需要分析小微企业的公共服务需求。具体来说,小微企业公共服务需求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2.1 技术服务需求

由于小微企业规模小、资金少,因此普遍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检验检测等方面受到设备、硬件不足或落后的制约,从而形成从产品设计到加工到检测、质量认证等环节的技术服务需求。

2.2 信息服务需求

对信息的有效获取和利用是降低小微企业交易成本的重要途径。但是小微企业大多知名度不高,信息化程度比较低,要想避免与市场相脱节,小微企业必须进行信息化建设。但是从成本、效益来考虑,每个小微企业都独立建设一个网络是不现实的,由此就形成了小微企业的信息服务需求。

2.3 管理咨询服务需求

小微企业的创办门槛相对较低,因此小微企业的创办主体比较庞杂,进城务工人员、学校待就业学生、农村农民等都可以投资,创办主体的多样化导致小微企业管理者的能力、经历、经验等参差不齐,在管理模式、机构设置、市场定位等环节存在不规范、不科学、低效率的问题,大量的小微企业由于管理瓶颈而止步不前,由此形成了小微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管理咨询服务需求。

2.4 人力资源管理服务需求

受小微企业社保不到位、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福利待遇低等因素的影响,多数小微企业员工流失率偏高,不仅难以吸引到优秀的专业人才,同时企业内部人才的成长往往滞后于市场的变化,在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况下,小微企业在人员招聘、员工培训、绩效考核、劳动关系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各环节都具有共性需求。

2.5 融资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