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电子合同管理规程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4 16:05:46

电子合同管理规程

电子合同管理规程篇(1)

(一)国外电子管理理念

目前,一些信息技术比较发达电子档案管理水平比较高的国家大多采用前端控制和全过程管理的理念指导电子档案的管理。电子档案前端控制,是基于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电子文件可以划分为设计、形成和维护三个阶段)提出的,指档案管理工作要再电子档案的形成之前就进行介入,贯穿于整个运行和归档管理过程中,建立起统一标准、相对独立的运行模式,从而保障电子档案真实性和完整性。前端控制理念更加注重文件从孕育到生成的整个动态过程,强调文件跨时空的保管和利用,同时强调电子文件管理过程中各环节责任上的连续,以及电子文件管理中各主体之间的相互协调配合。前端控制理念要求对电子档案的管理要从源头上进行把握,以相互之间关联的视角看待电子档案,在系统设计阶段就要把可能的管理功能纳入其中,以免造成后期的资源大量浪费。该过程对于电子档案管理意义重大,改变过去分环节阶段性管理为协同管理,而协同的关键在于预测后序可能出现的问题使之提前得到解决,尽可能把电子文件各阶段的管理要求放在系统设计阶段予以考虑,来实现功能合理的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全过程管理理念要求对电子档案从产生到永久保存或者销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全过程都要进行管理,对各个阶段的管理活动进行控制、管理要素进行统筹安排、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追求信息资源的最佳效益。

(二)我国电子档案管理理念

我国电子档案管理实践中奉行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整合的管理理念,即针对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各自不同的属性以及特点,将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进行一一对应集中统一管理。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有着各自的优缺点,电子档案具有接收方便、归档及时、信息存储的密度高、存储的方式多样、共享性强等优点,但同时也具有对计算机软硬件环境依赖性强、信息易丢失、易被无痕迹更改等缺点。纸质档案具有载体性能相对稳定、保存时间长、内容不易被修改等优势,但具有文件形成的周期长、检索不便、整理难度大、存储密度小、共享性较差等不足。对电子档案与纸质档案进行整合的管理可以扬长避短,形成优势互补的良性发展关系。目前我国实行电子档案归档时将相同内容的纸质档案一并保存,这样既可以保存具有真实性可靠性的纸质档案,又可以充分发挥电子档案在检索、利用等方面的优势。

二、中外电子档案管理模式比较分析

(一)国外电子档案管理模式

国外电子档案的管理模式主要有机构自行分散管理模式和档案馆集中管理模式。采用机构自行分散管理模式有日本,而美国和澳大利亚则采用档案馆集中管理模式进行电子档案的管理。机构自行分散管理建立在文件连续体理念的基础上,是指电子档案存放在档案形成部门。部分机构设置档案室来负责接收、管理各部门档案,或者只负责管理机构历史档案等。这种管理模式有助于避免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相互分离,把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整合到一个连续的过程中;档案馆集中保管模式,即将应归档的电子档案及其载体集中保管到档案馆。根据文件的生命周期对文件进行管理,对于处于现行使用阶段的文件由文件形成机构进行保管。而对于失去现行使用价值的文件交由档案馆进行保管来避免文件生成机构因为其失去暂时的使用价值而对其疏于保管造成的资源破坏,也不利于档案的综合利用。美国于1998年开始启动美国电子文件档案馆项目(ERA),该项目是由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专门针对联邦政府电子文件的持续采集和长久保存而开发。电子文件档案馆将作为集中永久保管文件的专门机构,在电子档案管理链上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在协调全国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方面发挥着枢纽的作用。2005年文件属与著名的军工企业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合作,于2011年完成了ERA基本的系统建设和数据准备,2011年9月与IBM建立合作,标志着ERA开发阶段的结束进入操作与运营阶段,文件属还制定了《ERA运营与维护工作草案》对开发商在该阶段的任务进行了部署,还要求大部分美国联邦机构工作人员使用该系统对文件和档案进行管理与移交,公众则可以OPA检索系统对收录的电子文件进行检索。

(二)我国电子档案管理模式

我国对于电子档案的管理模式还处于不断探索中,目前的情况是大多数企业采用机构自行分散管理模式,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大多采用档案馆集中管理模式。电子档案管理方式主要采用双套制,即将具有重要凭证作用和长远保存价值的档案采用电子和纸质两种载体同时存储和管理。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的《电子文件归档及电子档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档案必须适时生成纸质档案等硬拷贝,进行归档时也必须将电子档案以相应的纸质档案等硬拷贝一并归档。

三、中外电子档案管理法律法规比较分析

(一)国外电子档案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美国等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的电子档案管理水平处于领先地位,电子档案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也比较健全,因此,选其作为样本进行研究。美国法律法规对政府、组织和个人的电子档案信息都做了相关规定。美国电子档案相关法律中主要代表性法律有以下一些(见表1)。

(二)我国电子档案管理相关法律法规

电子合同管理规程篇(2)

主要内容

 

《规划》由商务部牵头,与中央网信办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有关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的内容在“四、专项行动”的“(一)电子商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中,分别为“1.电子商务综合管理平台建设行动”和“3.电子商务商业信息服务平台发展行动”。

 

其中,“1.电子商务综合管理平台建设行动”提出,要“加快企业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及平台建设。完善电子发票、电子会计档案等管理制度和规范标准,推进电子档案管理,形成电子发票信息库,建设国家及地方电子发票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前提下,实现各级平台互联共享,依托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面向各类电子商务交易与服务平台,发挥电子会计档案对电子商务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3.电子商务商业信息服务平台发展行动”提出,要“支持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研发数据产品。支持企业依托大数据及统一编码技术,创新电子档案收集和利用方式,盘活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海量交易数据信息,提供合法合规的数据信息产品,提高电子商务经营效率与水平”。

 

《实施方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与商务部、中央网信办联合印发。有关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的内容在“二、主要任务”的“(一)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中,分别为“4.电子印章管理及电子合同应用工程”和“5.电子发票推广工程”。

 

其中,“4.电子印章管理及电子合同应用工程”提出,要“建立电子合同、电子合同档案管理相关标准规范及制度,建设电子合同公共服务平台,为各类电子商务市场主体提供规范化电子合同相关服务”。

 

“5.电子发票推广工程”提出,要“完善电子发票、电子会计档案等管理制度;推进电子会计档案管理”。

 

有关背景

 

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孕育出了电子商务,并已成为当今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中逆势增长的新亮点。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深入广泛的应用,电子商务可谓是如日中天。受到人们热捧的网上购物,极大地提升了国家信息消费需求的层次。然而,纵观其流程,从进货、存储到配货、发货都已是全流程信息化。这就促使人们开始思考电子档案的管理应当如何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在财务会计领域,以会计凭证、账本和报表为载体的会计档案以几何级数量增长。特别是不少企业为应对日益增大的风险而采取了财务共享模式,这导致财务会计工作由分散走向了集中,以前分散的会计档案全部集中至区域中心,使财务共享中心纸质的会计档案管理不堪重负。

 

在此背景下,各企业强烈要求会计凭证、账本和报表等会计档案电子化,以应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出台带来的需求,并通过电子文件归档,解决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对电子文件管理的需求,这既可以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又可以拉动居民消费,从而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

 

2012年2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

 

12个部委共同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其中第二条专门提出:“推动电子商务企业会计档案电子化试点工作。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试点工作,修订完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研究完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推进电子会计档案在电子商务领域中的应用,充分发挥电子会计档案在电子商务领域会计信息数据管理、利用等方面的作用,推动电子商务领域会计信息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2015年5月4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专门要求财政部、税务总局、国家档案局、国家标准委等部门逐步推行电子发票和电子会计档案综合试点工作,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章制度。

 

为此,国家档案局做了大量的工作来落实这两个文件。2013—2014年,国家档案局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审计署、税务总局批准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人保开展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和电子发票及电子会计档案综合试点。试点单位不仅可以用电子形式保存记账凭证、总账、明细账、日记账、银行回单和内部信息系统产生的原始凭证,而且可以接收电子发票直接入账归档。对此,国务院给予高度关注,第一时间在国务院门户网上予以报道;与此同时,与财务会计有关的各大网站也纷纷报道了这一消息,凤凰卫视财经新闻同样也予以报道。一项电子文件管理试点政策能够取得如此反响,是因为电子会计文件的规范化管理和归档有效降低了电子商务企业经营的成本,推进了可信交易的环境建设,为助推国家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据统计,仅一家中央二级企业,一年就能节省各种费用600多万元。

 

基于国家档案局卓有成效的工作,各有关部门认识到了电子档案管理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成立“促进电子商务发展部际综合协调工作组”时,国家档案局也成为其中一个成员单位。在随后促进电子商务发展部际综合协调工作组制定《规划》和《行动方案》的过程中,国家档案局充分发挥了成员单位的作用,广泛宣传和展示两次电子会计档案试点的成效,强调电子档案管理对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作用,得到了有关部门的认可和肯定,遂将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了上述两个文件之中。

 

落实中长期规划有关措施

 

为落实《规划》和《行动方案》,国家档案局领导高度重视,制定了“十三五”期间落实的具体措施。

 

一是推进电子商务企业数字档案馆(室)建设试点,每年遴选一定数量的电子商务企业作为试点单位参与数字档案馆(室)建设。

 

二是大力推进企业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试点工作,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开展企业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试点。“十三五”期间分期推进企业参与试点,在验收通过后,选出典型示范企业并向全国推广。

 

三是探索电子商务电子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的新方式,探索采用大数据技术开发电子商务电子档案资源,建立电子商务电子档案资源开发成果转化为数据信息产品的机制,会同税务主管部门推进电子发票档案公共利用平台建设,形成电子发票档案查询利用新机制,探索电子发票档案编研成果新形式,探索基于档案数据的电子发票大数据产品推广利用机制。

 

四是加强企业电子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建设,制定电子商务平台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包括归档范围规范、接口标准、元数据管理规范、归档流程指南、利用规范等;编制电子发票入账归档管理指引和电子发票平台数据归档指南。

 

五是推进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实施,会同财政部编制电子会计档案管理案例汇编,每年推出若干家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示范企业,定期组织研讨会、培训班,推进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宣传与实施。

 

六是对电子商务平台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难点技术进行攻关,开展电子商务企业电子档案利用方式创新研究,探索引入大数据技术开发电子商务系统电子档案的思路,盘活海量交易数据信息。

 

七是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加入企业档案工作协作组、组织专家组,为制定政策、规章、标准规范等提供咨询,就工作中的技术难点开展攻关。

 

有关工作纳入《规划》的意义

 

1.有利于通过服务国家经济建设提高档案工作的地位

 

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风起云涌,在经济增长中比重越来越大,将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纳入电子商务规划,通过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促进电子商务的发展,使档案工作前所未有地贴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这是贯彻档案工作服务中心和服务大局的重要措施,也是档案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具体体现。

 

2.有利于加强档案资源建设

 

电子商务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一部分,与人类其他社会活动一样,会产生大量的记录,最终形成大量档案。但由于电子商务活动高度电子化,较少形成传统载体的档案,所以容易导致档案资源的大量流失。将档案工作纳入国家电子商务规划,使档案工作提前介入电子商务活动,保证电子商务活动形成的档案资源应收尽收,有利于维护电子商务档案资源的安全。

 

3.有利于推进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

 

电子商务活动的一大显著特点便是交易活动和记录的电子化,由于形成电子文件的形式多种多样,导致归档难度较大。把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国家电子商务规划,将促进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技术难点的解决,将促进互联网、云计算技术背景下的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管理工作,从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体系。通过电子商务企业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典型示范效应,推动全国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管理工作。

 

4.有利于将档案融入国家大数据行动

电子合同管理规程篇(3)

电子商务系统是基于Internet技术标准的面向企业内部、其他企业以及客户的信息服务和信息处理系统,是一个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有效地实现服务及内部管理等功能,在企业和客户之间建立有机服务系统的集合。事实上,电子商务系统的核心是对传统业务流程的优化和企业的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扩展,其目的在于以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为基本手段,面向企业的业务模式、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的优化重组和扩展,将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从简单的取代手工劳动提升到工作方式优化的新层次。国内外电子商务系统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表明,由于电子商务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具有影响面广、投资大、风险大、周期长等特点的系统工程,因而做好系统的规划是电子商务系统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电子商务系统不是传统商务系统在网络上的简单翻版和模拟,若忽视企业流程再造(BPR,BusinessProcessReengi-neering),则将达不到真正改进企业内部管理和客户服务的效果,因而BPR是电子商务系统规划的核心环节。BPR作为一种新的企业变革理念,对电子商务系统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可以看出,二者的结合将是解决好电子商务系统规划的一条重要途径。

一、BPR与电子商务系统的内涵

BPR最早由美国前MIT教授MichaelHammer于1990年提出,后来MichaelHammer与CSCIndex的首席执行官JamesChampy于1993年发表了《公司重组:企业革命的宣言》,在文中Hammer与Champy对BPR的定义是:“业务流程重组就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再思考和彻底性再设计,从而获得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业绩的戏剧性的改善”,使得企业能最大限度地适应以“顾客、竞争和变化”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经营环境。“流程”是企业的业务流程,业务流程是指为顾客带来满意度、为企业创造效益及相互关联的一组活动。业务重组的工作都是围绕企业的业务流程而展开,彻底改革无效的、不创造价值的“流程”。“流程”是重组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企业内部存在着多种流程,每个流程都包含3个要素:输入、输出以及把输入转变为输出的活动。所以,流程就是利用一种或多种输入来创造载有客户所需价值的输出的一系列活动。

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是企业内外充分信息化的过程,包括了企业与客户、与供应商以及企业内部各种关系的建立和整合。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需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目标,以电子商务系统框架和体系结构为基础,为这些关系搭建无缝的技术桥梁,有效地将电子商务中的各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生产经营模式。从这个意义上看,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从本质上是对流程的重新设计,考虑如何连接客户与供应商,如何进行运营,最终则需要完成整个企业的流程自动化,建立广泛的电子关系,通过数据流的通畅和业务的自动化,实现企业运作的Web的速度。而这正是人们想开展电子商务的目的,也是电子商务现代思想的核心所在。因此,无论是理论或是实践,对电子商务系统流程的规划,其内容是全方位的,不仅仅局限在企业的商务流程、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必须伴随着组织的变革、观念的再造、信息畅通、新商业关系的建立等(如图1所示)。而且作为一种基于信息技术,为更好满足客户需求服务的、系统化的、企业组织工作流程的改进哲学BPR,在应用于电子商务系统规划时,强调以“流程导向”替代原有的“职能导向”的组织形式,为企业的整体运营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二、BPR与电子商务战略的关系

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过程是一个集企业商务模式变革和系统开发于一体的过程,电子商务系统规划和企业商务模式转变是不可分割的。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是需要以企业流程再造为前提的。如果脱离企业商务模式的变革而单纯考虑系统的规划,那么未来的电子商务系统所支持的仅仅是企业现有商务活动的网上翻版,不能从根本上支持企业价值链的增值过程。

1.BPR与企业电子商务战略的相关性

要保证流程再造项目的成功,应当把企业流程看作是企业战略的对象,把BPR与企业电子商务战略联系起来。电子商务战略目的是明确企业将核心业务从传统方式转移到电子商务模式时需要采取的策略,确定企业的商务模型。概括地说,就是确定企业在电子商务时代如何做生意。现在我们讨论BPR已经不是要与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做的问题。在实施BPR的时候必须坚持两个基本原则:①考虑流程的合理与不合理的问题。建议企业从无效且不合理的流程人手,切忌首先改造不合理但是有效的流程。②流程是信息收集的入口,流程的效率与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将来的数据分析和决策的准确性,所以BPR与企业战略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在一个复杂的企业,连结企业电子商务战略和BPR的桥梁便是流程远景。流程远景是对未来流程应该如何运行,以及运行程度的具体描述。所以,企业流程创新应该从企业的电子商务战略开始,所期望的战略定位和流程远景应该是BPR的起点。ErnstYoung’sCenter对进行业务流程重组的企业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许多有关方法的信息和丰富的经验,这些信息和经验会提高项目成功的概率,并将此命名为流程革新。对不同企业尽管有些不同,但是业务重组和流程革新都提出了重新定义业务流程来体现企业电子商务战略需求的概念,可以帮助企业在实施BPR和电子商务系统的过程中,适应本企业的行业、人员、企业文化等特点。所以,电子商务系统的规划不仅仅是对支持企业电子商务的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它包括企业电子商务战略和电子商务系统规划两个基本层次。

2.BPR与电子商务系统之间是相互关联的

目前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就是电子商务系统。它是在ERP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给出了新的结构,为适应当今时代企业管理要求而推出的计算机软件系统。电子商务系统与BPR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其真正的能力除了使传统的工作方法更有效以外,最重要的是它使企业打破了传统的工作规则,从而可以改善流程,形成新的工作方式。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与企业业务流程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或组织业务流程的重组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没有信息在流程上的连续传输,不可能消除信息的重复录入与处理;没有信息共享机制也不可能将过去的串行业务处理流程改造成并行业务处理流程;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也无法根据业务流程执行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关的组织业务决策。只有处理好流程重组与电子商务系统应用相互支持与协作的关系,组织业务流程重组的成功才能成为可能;另外,业务流程重组、提高企业效率和效益是信息技术发展和电子商务系统应用的目的所在。所以,如果从BPR的角度来看待企业的电子商务系统规划,那么这种规划首先应当是对企业商务运作的合理性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从电子商务的本质出发重新考察企业的商务活动,将电子商务系统作为企业价值链的倍增器,使企业与合作伙伴、企业与客户形成一个新的、互动的整体,使企业的生产及管理效率得到巨大的改善和提高。

3.电子商务系统规划中BPR的作用

电子商务系统规划是一种战术层的规划,它侧重以商务模型为基础,规划支持企业未来商务活动的技术手段,确定未来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简单地讲,就是规划企业可以采用哪些电子手段做生意。因此,要想靠电子商务系统应用改善经营,需要对企业原有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不做BPR,电子商务系统应用也很难实现。大量实践表明,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系统只有在BPR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最佳应用效益。这就要求把规则和程序按照逻辑映射为电子商务系统,这种商业规则和程序的集成称为最佳实践。因此,在实施电子商务系统的时候,用一套规则和程序取代另一套规则和程序,要使过渡平稳进行,两者全面合作是前提条件,即电子商务系统的实施要重视流程重组的问题。企业的管理思想、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机制、管理基础、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等与有电子商务有密切的关系,如果这些问题在规划建立电子商务系统的同时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系统又怎能有效地提高整体水平和竞争能力呢?所以,应用电子商务系统必须要实行BPR,确保企业有一个科学的、规范的管理基础。这个阶段的工作是不可逾越的,特别是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长期处于管理粗放,以及现阶段我国电子商务系统应用水平普遍较低的状况而言就显得更为必要。

三、基于BPR的电子商务系统规划的策略与方法

企业实施BPR和应用电子商务系统并没有直接的关联,一个是关注管理思想,一个是关注技术手段,企业可以不考虑信息的应用而组织实施业务流程重组。但是在BPR实施成功的案例中,有很多都是与电子商务系统及其他信息系统的应用分不开的,可以说,在BPR从思想到现实的转变中,信息系统作为一个重要手段起到了一种催化剂的作用。在BPR的实施过程中,不考虑信息系统的应用一般是难以达到使管理业绩改善的目标的;企业在应用信息系统前,不首先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也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在这里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实施BPR不只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和一种管理创新,它是一种哲理;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系统的应用并不等于企业的流程再造,BPR可以独立于信息技术而存在,但这种独立是相对的。因此,在信息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不仅仅着眼于电子商务系统本身,而应面向企业流程再造来开展研究和实施。

1.基于BPR规划电子商务系统的策略

电子商务系统是一个高度全面的系统,是一种对企业各方面要求非常高的系统,企业用户的主要管理基础和管理元素要符合电子商务系统的要求。如果用户管理基础和管理元素不行的话,不但搞不好企业,用了电子商务系统反而可能把企业搞得一团糟,也就是说管理没有到位,电子商务系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如果管理很到位,不上电子商务系统也能解决大部分问题。因此,对于国内企业而言,管理基础薄弱,如不实施BPR、离开了BPR思想的指导,电子商务系统的实施将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反之,在优化业务流程时,若离开信息技术手段和电子商务系统应用,实施BPR往往是困难的。可以想象,没有信息技术支持和电子商务系统等信息系统,要将决策点定位于流程执行的地方是很困难的,要解决企业的分权与集权的问题也很困难,所有这些必然会影响BPR的效果,甚至导致项目的失败。所以,规划电子商务系统最好的策略是在应用电子商务的同时,积极推行BPR,对企业核心商务过程进行分析,讨论电子商务环境对企业基本商务流程的影响,以缩短企业的产品供应链、加速客户服务响应、提高客户个性化服务、提高企业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增值为主线,抽象企业电子商务的基本逻辑组成单元,界定其相互关系。与此同时,确定企业的外部环境(明确与哪些合作伙伴发生关联),使二者实现无缝集成,这对于进一步深化改革,转变经营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在信息技术的扩散和渗透中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基于BPR规划电子商务系统的方法和步骤

业务流程重组应该分阶段不断改进、不断提升,是一个螺旋式循环上升的过程。实施的方法不少书刊已有介绍,但大多仅限于对BPR思想和概念性介绍,即使少数文章涉及开展BPR的方法,但也不系统,尤其是缺乏判断BPR合理性、有效性的方法。在此,根据企业在BPR和电子商务系统结合中存在的问题,采用以下方法来规划电子商务系统(如图2所示)。

(1)根据当前企业所处的大环境和其原有流程的具体情况,从功能、效率、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从而确定准备变革的关键业务和需重组的关键流程,定义重组范围和可以量化的,同时融入先进的、最适合自身的管理思想来构建好组织结构、生产流程、规章制度、绩效指标以及岗位责任等业务框架。

(2)建立理想流程模型。根据已有的框架,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并寻找最佳实践方法,实现思维创新和技术创新,同时借鉴其他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吸收不同模型的优点,设计出3~5个业务流程模型,经过筛选后形成理想模型。

(3)重新设计与理想业务流程模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模型和业务流程,定义技术需求,进行投资回报与代价/收益分析和对客户及雇员影响的评估,确定实施方法和项目进度计划等。

(4)系统数据规划。在流程重构的基础上识别和分类由这些流程所产生、控制和使用的数据、定义数据类。所谓数据类指的是支持业务流程所必须的逻辑上的相关数据。对数据进行分类可以按业务过程进行,即分别从各项业务过程的角度,将与该业务过程有关的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按逻辑相关性整理出来归纳成数据类。进行数据的规划。按数据的性质可以进行不同的归类,比如按时间长短可以将数据分为历史数据、年报数据、季报数据、月报数据、日报数据等;按数据是否共享可以分为共享数据和部门内部使用数据;按数据的用途可分为系统数据(系统代码等)、基础数据和综合数据等。

(5)系统总体结构规划阶段。规划系统总体结构的目的是刻画未来电子商务系统的框架和系统各部门的逻辑

关系,主要工作是划分子系统.具体实现可参考U/C矩阵。U/C矩阵是一个二维表,横坐标表示数据类变量,纵坐标表示过程类变量,数据类与过程类之间的关系矩阵有使用(Use,U)和建立(Create,C)。利用U/C矩阵可以对业务过程作用类划分,分出子系统,确定系统结构。

(6)确定总体结构中的优先顺序,即对电子商务系统总体结构中的子系统按先后顺序排出开发计划。

(7)选择能够支持新流程的平台,即采用一套好的信息系统来将其功能与新的业务流程相匹配,它既能满足企业的管理结构和流程,完成各项管理任务,又能灵活地紧跟瞬息万变的市场发展来不断改变,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在实施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8)根据已有的BPR模型和电子商务系统构建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电子商务系统模型,制订合理的实施计划,然后即可用相关的计算机技术来实现集成,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企业计算机管理系统。在以后的业务经营过程中,则由该系统来管理整个企业。综上所述,BPR的实施要从电子商务系统的角度出发,才能很好地优化或重新构造一个科学、高效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使其能依据先进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计算机的潜能,真正管理好企业。

(9)系统设计和实施阶段。电子商务系统设计、实施与系统规划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系统设计和实施是在规划所确定的建设目标、总体构架内,进行系统的总体网络布局、系统的体系结构、数据库、人机界面、实现技术等方面的设计,并针对这些项目的优先顺序给予资源上的合理分配,按项目优先顺序来进行具体实施。

3.与BPR结合的电子商务系统规划对企业商务流程的改善

企业的商务活动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商务手段实现的,在电子商务环境中,借助电子商务系统的支持,企业能够具备很多新的商务手段,能够使企业丰富自己的市场行为、销售方式和服务内容。

(1)产品、企业、服务的电子化表示。包括Web站点、移动设备、其他信息终端;企业新闻的动态;企业信息内容管理;商务智能等。

(2)联机交易。包括产品信息的电子目录;在线虚拟商店;网络销售;网络拍卖;联机支付。

(3)客户自助服务和主动的系统服务。包括自助服务(定制、个性化);潜在客户发现;客户关系管理;个人消费咨询;顾客行为分析;服务知识管理。

(4)新型企业商务合作关系。包括商务关系自动化——企业与中介机构和合作伙伴间自动数据交换(如采购、库存、商务合约等);紧密协作——企业为共同的市场利益交换信息;电子化的虚拟企业共同市场或联盟——通过电子手段企业分享市场而构成的电子市场,从客户角度看是一种企业共同市场。

(5)供应链集成。包括企业在产品交付过程中,参与供应链的主体——供应商、物流企业以及这一过程的各个环节是可见的;供应链管理集成了企业内部网络(Intranet)和企业的合作伙伴;供应链关系可以动态调整,并由客户参与设计和调整。

电子合同管理规程篇(4)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0.137

0 前言

目前,电子招投标在建筑工程招投标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招投标主要有三个基本特点 : 第一,平等性。第二,公平竞争性。第三,开放性。

1 建设工程的电子招投标的意义与作用

(1)使电子招投标更加完善,公平、公正的竞争。在电子招投标的交易方式中,招投标的规划、公开竞争、平等性等其特点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同时在招投标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繁琐的规章制度、复杂的流程、成本高、招标周期长等。但是,建立电子招投标管理平台进行交易就不同,建筑工程的招投标中的公告、招标文件发售、投标报名、投标答疑、开标、评标、中标结果等环节都是在管理平台上的,在招投标过程中都是实行公开、公平的原则。方便招投标者更好及时的了解整个交易平台交易的过程,使整个电子招投标的业务工作起到透明、公平公正的竞争。(2)提高招投标工作的效率。建筑工程招投标通过电子招投标交易管理平台的输入、下载文件及电子投标文书编制的过程,使整个电子招投标的业务流程更加清晰,利用计算机在网上对投标者进行系统筛选评标,这样大大的提高了招投标的工作效率,使整个招投标业务的周期渐渐缩短。(3)降低招标、投标的成本。在电子招投标交易管理平台中,招标人或机构在进行招标时可要对电子文书进行编译,并在交易平台上备案和公布,这样可以减少文件的材料及各种成本。通过电子招投标平台提供的招标信息投标人可以清楚的了解和选择投标项目,通过电子招投标平台递交拟好的电子投标书进行竞标,这样可以减少投标人员差旅费用、节约时间及各种印制成本。根据调查显示,以上措施可以节俭招投标阶段的30%-70% 的成本。(4)有利于管理招投标的存档和查询。在电子招投标的投标书中都是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在电子招投标中的建筑工程招标结束后,就可以把它进行归档,就不需要去存放大批的纸制材料。电子招投标有利于快速的招投标归档,长期确保资料有效,方便及时提取资料,可以重复使用存档数据。(5)促进电子招投标的规范管理。在电子招投标中,交易管理平台的全过程受到行政监管部门的监管,在透明的平台广泛的共享资料信息,保证整个建筑工程在招投标中实现公平公正的交易操作。(6)加强材料价格信息调查、严格审核合同缩小风险范围。由于建筑工程中,需要开发和完善建筑工程项目的价格管理,建立相应的造价系统,在管理资料安全方面,简单的信息整理已经不能满足各企业的需求。目前,我国建筑业造价信息管理方面在材料价格上整体来讲相对落后,虽然部分地区有设立专门造价的信息网并定期当地的材料信息价,但是都不够全面。由于建筑工程的项目承包合同是时间较长,并且有一定的风险和多变性。所以电子招投标中标了,应严格审核合同条款,进行合理的风险约定,避免各种材料价格波动及外部因素引起的纠纷。

2 在建立电子招投标交易管理平台上的问题

(1)合法、安全等问题。电子招投标在合法,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在计算机的招投标文书中无法加盖印章及签字,因此存在文件是否具有法律效力等问题 ; 第二,电子招投标的交易平台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第三,电子招投标在投递过程存在是否会被截获、篡改的安全问题。(2)统一标准问题。现在各省市都在独立开发自己的电子招投标系统,导致缺乏技术标准及规范,使各省市的招投标系统出现不兼容的状态,造成各省市的的招投标人在竞标时要反复的对接。(3)信息功能是否共享的问题。目前,各地的电子招投标系统现在都处于建立与运行的使用期,在规划、协调方面都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各城市的系统各不相同,无法做到市场信息和各流程信息的共享。

3 电子招投标的措施及解决办法

(1)利用数字证书产生合法和安全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中表示,电子签名和纸质签名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利用数字证书在招投标文件上签名使招投标文件产生合法性。同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这一法规中表示,在法律法规中进行平台设计,可以保证建筑工程在招投标项目的流程公平、合法。再通过文本转换格式把 word、excel 等转变成 pdf 文本格式,盖上数字证书,就可以保证网上投递文件的安全以及文件不可篡改和保密性。(2)建立全国规范统一的标准。在电子招投标交易管理平台中,国家应该对“管理方式” 、“系统规范标准”进行统一制定,对电子招投标做出明确的要求及操作流程的规章制度。为电子招投标的交易流程提供相关的依据,以至于确保各个城市在运行电子招投标系统的技术统一、全面、合法性,同时保证各地区的兼容、安全、关联、公平可靠的性能,促进异地实现远程评标的统一标准。(3)建立统一电子招投标交易管理平台的流程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的法律规定,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为招投标人、行政监管部门、评标者和社会大众提供一个电子招投标交易管理平台。在整个交易平台中需要有高度集中信息、快速传递、及时更新等优势,建立招投标业务以及项目数原始数据,通过挖掘、信息共享、查询参考等数据功能。由于部分地区的招投标管理体制、经济体制的特殊性,在一般的电子商务平台中使电子招投标交易管理平台中无法做到简单复制市场化模式。需要通过政府有关部门或相关部门的要求按照统一的技术和地方管理实现平台互通的原则。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电子招投标交易管理平台是一项庞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工程,所以在建立电子招投标系统时需要初步实施、逐步改进及完善系统。目前,可以通过建筑工程的成熟项目优先推行,待到时机成熟再进一步通过招投标设计中勘察、管理等招投标项目中全面实行。

电子合同管理规程篇(5)

一、电子商务合同的签约前监管(也可称为网络环境监管)

电子商务合同签约前阶段主要是买卖信息的网上检索,交易双方都需要对支付问题、交货问题、信用认证问题作充分的考虑和准备。其核心“信息流”是电子商务中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成功的一部分。电子商务合同好比一群百灵鸟,运行的空间如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百花齐放,结论是百鸟争鸣自不待言。但如果是枪林弹雨,恶树毒草,乌烟瘴气,势必会“千山鸟飞绝”。从法律环境讲,这要求政府尽快修订出台《电子商务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构建起一个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法律体系,以解决电子商务所带来的安全、支付、电子货币、智能犯罪等问题。作为政府职能之一的工商行政管理,应在规范和监管“信息流”方面担当重要角色,为电子商务合同广泛使用建立良好的网络环境。

根据网络案件查处实践和网站抽样巡查,影响电子商务“信息流”的网络违法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类:

——虚假广告宣传。包括网上经营企业本身、网上所售商品情况所做的虚假宣传和为虚假宣传提供媒体(网络)。

——无照经营。包括未经工商登记注册而在网上销售商品、提供服务和为无照经营提供网络平台。

——利用网络传销、变相传销。

——合同诈骗。

——利用互联网贩私。

——侵犯消费者权益。在网上经销假冒伪劣商品,侵犯他人注册商标。

——超越经营范围。国家实行许可经营的特殊行业,未经许可而从事经营。

由此,电子商务合同的网络环境监管,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一是切实加强对电子商务主体资格的监管,严把市场准入关。这包括:(1)经营性网站的准入;(2)网络经营公司的准入;(3)网站经营者的准入;(4)网站经营特殊商品和服务的准入。

网上交易、网上广告、电子合同确认、网上拍卖无一例外地涉及网站域名、经济主体准入和身份合法性的确认。“域名”相当于传统经济中企业与商家的名称或字号,身份认证则是网络环境下准入和网络经济主体资格的“营业执照”。电子商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域名核准与网络经济主体认证的重要性和严肃性。监管经济主体的名称、准入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建立以国家工商总局为中心的电子商务网站中文名称核准与经济主体资信认证体系已成为监管电子商务合同最为有效的途径。建立以国家工商总局为中心的电子商务“营业执照”认证体系,对从事电子商务的网络经营者和网上经营者发放数字证书(电子营业执照),并在网上交易过程中认证,以及受理审核证书的年检、变更、注销等,能有效地监管和规范网上“信息流”的真伪,为电子商务合同广泛应用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二是监管电子商务中的商标、广告行为,保护知识产权,净化电子商务合同运作环境。网上商标、网络广告的有效监管,是保证“信息流”真实诚信的重要途径之一。在《电子商务法》和国家工商总局的网上广告、商标监管办法没有出台的情况下,应积极探索运用《广告法》《商标法》监管调整网上广告、商标行为的法理手段。尽快地培养网络监管人才,改善网上监管的技术条件,以适应网络科技发展的要求。

三是监管电子商务交易行为,开展网上信息咨询和网上举报与投诉。这要求工商行政管理诸部门树立“多兵种”协同“作战”意识,利用工商行政管理的整体职能,对整个网络进行多方位监察,建立公平交易秩序。利用电子版营业执照和传统纸质营业执照“扫描上网”相结合进行网络主体资格认证,以规范市场准入行为;将网上巡查与地域巡查紧密结合,以规范市场交易秩序。由于电子商务是在网上交换信息、交易,其要约和承诺过程难于管理。维护网上交易秩序,从目前的管理手段看,应积极进行网上工商法规公告和宣传,通过对违法交易行为的处罚和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入手,营造良好的电子商务合同应用空间。

二、电子商务合同的签约过程监管

电子商务合同的签约过程即交易谈判和签订合同过程:主要是指买卖双方对所有交易细节在网上进行谈判,交易双方利用电子手段经过认真磋商后,将双方在交易中的权利、义务,所购买商品的种类、数量、价格、交货地点、交货期、付款方式和运输方式、违约和索赔等合同条款全部以电子交易合同的方式作出全面详尽的规定,合同双方利用EDI进行签约,或通过数字签名等方式签订电子贸易合同。但由于电子商务的法律规范相对滞后,有关电子商务市场准入、认证体系、支付结算、交易文体的行为规则以及电子交易中必须涉及到的电子合同、电子税单等的法律效力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以致我国目前电子商务仍处于自发、无序的发展状态。可喜的是,国务院颁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规已开电子商务立法先河。通过法律和行政管理调整,促进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方向。工商行政管理作为合同管理的主要职能部门,寻求有效的电子商务合同监管手段,应从建立“合同信用认证网络平台”和建立“红盾电子商务合同鉴证网”入手。

(一)建立合同信用认证网络平台。合同主管部门(工商部门)建立一个计算机网站,把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合同信用状况的有关信息传递给公众。社会公众随时查询不涉及国家机密和企业商业秘密的企业登记及其他有关信用的档案信息(如企业、违规受到处罚,资质、资信等信息)。该网站公示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自身合同履行、信用遵守等情况。二是社会、政府有关部门对企业合同信用状况的评价。前者具体反映:(1)企业合同管理是否做到组织、人员、制度“三落实”;(2)企业是否通过IS9000系列质量体系认证;(3)企业签订合同是否依法;(4)合同订立后是否依法履行;(5)企业在履行合同过程出现的违约行为。后者具体反映:各级政府部门、各类社会团体颁发、确认的先进企业,重合同守信用单位等肯定方面;企业因各种违法行为受到有关部门处罚如抽逃资金、偷漏税款等否定方面。该网站通过与国家工商总局电子营业执照认证中心及各职能部门、司法机关、金融机构和有关中介组织联网形成全国统一的立体资信认证、信用监管、查询系统,为电子商务合同运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和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二)建立红盾电子商务合同鉴证网。对合同开展鉴证工作是法律赋予工商部门的职能之一。开展电子商务合同的网上鉴证也是我国合同鉴证职能的有效延伸。网上交易存在着安全风险,对电子商务合同进行网上鉴证,对交易的款项或货物进行信用提存,是解决电子商务活动中这一风险问题的科学、有效途径。

如何鉴证电子商务合同?最好办法就是对交易双方已签订成立的电子商务合同进行网上鉴证。首先是对交易双方的主体资格进行确定。只要是国内注册的企业,我们工商系统的内部网络完全可以实现对其资信情况的调查。如对方网络不健全,可通过电话咨询等传统方式辅助完成。其次是对合同内容依据有关法律进行审查。再次,监督双方的合同履行情况。

目前,全国工商系统完整和强大的企业信息资源以及不断完善的系统的网络布局已基本具备了成立“红盾电子商务合同鉴证网”的条件。具体办法是:在设区的市开设红盾电子商务合同鉴证网,将该地区的企业录入并制作成网页,通过互联网与全国工商系统网络联网。企业通过点击登陆鉴证网和“合同信用认证网络平台”,可以了解交易对方企业的状况,如果想继续同某企业进行业务洽谈,通过点击该企业的网址,直接同该企业进行谈判。洽谈成功后,需要对签订的电子商务合同鉴证时,可回到企业注册地网站的电子商务鉴证平台进行网上鉴证。红盾电子商务合同鉴证网并可接受双方的委托对电子商务合同进行货款、货物的信用提存或者进行合同监督。

三、电子商务合同签约后的履行监管

电子合同管理规程篇(6)

1实施背景

11加强原始凭证影像集中管理的迫切要求

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物资公司现有的财务集约化ERP平台系统已经走在了国家电网各网省公司的前列,目前已经实现了国家电网公司的集中部署运行,但是在物资供应过程中涉及的原始票据的留存、验收、过账、查阅、统计、稽核等环节的原始凭证流转及数据稽核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传统的原始纸质凭证和ERP系统中的数据通过人为主观地进行查验核对,整个过程繁杂,加之原始票据数据资源分散,服务管理方式单一,无论从财务的业务办理效率和服务能力,还是从供应商的管理能效上,已不能满足国家电网总部对于财务原始凭证电子化的溯源要求,同时也不利于后续国家电网财务原始凭证电子化影像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大数据分析挖掘。

12加强原始凭证电子化业务流程的重要内容

建设原始凭证电子化平台,是国网总部《关于印发国家电网公司财务信息化建设方案的通知》中确定的重要工作任务,同时在《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大财务”评估标准》中,对建设省级集中的依托财务集约化原始凭证电子化影像数据采集平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该文件同时指明要对现有ERP业务流程办理的速度、信息采集的准确度、智能化进行提升和加速,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数据采集的人工工作量,最大程度地通过智能识别技术来提升原始凭证电子化的业务采集与电子化水平。

13加强提升公司财务数据采集效率和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

通过在现有财务ERP系统中增加智能扫描OCR文字识别技术系统模块,可以提升整个财务原始凭证电子化水平,提升物资、财务部门的供应商票据票面信息及报销单据、订单、合同的数据实时采集和财务会计部门的过账中的三单(合同、订单、汇票)匹配的实时性。通过原始凭证电子化平台的建设,将会构建一个全省统一的影像数据采集和平台,实现数据采集信息流和业务流的双向实时交互,满足财务的会计自动过账、出纳的用户付款的服务需求,极大提升财务体系的服务管理水平。

14加强国网公司业务流程优化的必然要求

建设原始凭证电子化平台是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物资公司在财务体系建设中对供应商票据、电力公司部门间的票据、工单等的影像数据的集中存储、管理及影像中数据的实时采集的必然要求,无论从数据采集效率还是从整个财务体系的ERP流程优化都是必然趋势,可以极大提升整个系统平台的电子流程的顺畅性和充分发掘该平台的可利用度。无论从业务流程办理的效能上,还是从财务体系建设的品牌上,都能够展示形象、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2内涵和主要做法

随着物资集约化管理的不断深化和发票验审结算工作量的大幅增长,着力建立原始凭证电子化系统平台,其内涵概括为建立企业级非结构化数据集中管理平台,统一原始凭证管理标准,结合文件管理系统,实现原始凭证电子化数据的收集、识别、查询和存储,同时与其他业务系统紧密集成,实现对原始凭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对原始凭证电子化数据的规范管理和高效利用,制定企业统一原始凭证和电子档案管理标准规范,提升企业整体管理能力。

围绕“3+2”的工作内容,统一开展原始凭证电子化工作。“3”是指三项建设工作内容,即规范业务体系、明确业务职责和优化业务流程,是财务原始凭证电子化的基本工作内容。“2”是指两套配套保障措施,即制度体系保证和技术支撑保障,要在财务原始凭证运行工作中不断优化和完善。

三项建设工作内容如下:规范业务体系,按供应商、物资部、财务部等业务功能划分来组织开展信息系统运行工作;明确业务职责,按供应商、物资部、财务部等业务领域来细化明确各环节业务职责,合理设置岗位;优化业务流程,按供应商、物资部、财务部等业务环节,统一规范改进业务流程,明确业务流程之间关系,提高流程效率。

两套配套保障措施的内容为建立健全管理方法,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为主题的运行制度体系;统一建设原始电子凭证运行体系技术支撑平台,并推广应用。

围绕“3+2”工作内容,建成三级审批制度体系,实现财务工作的组织形式由专业分工向业务分工转变,工作方式由被动处理向主动处理转变,由分散处理向集中处理转变,最终达到财务系统的精益管理,集中管控,统一调度和高效运作。

21原始凭证电子化建设与实践的内涵

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物资公司原始凭证电子化建设与实施以建设“电子化财务管理”为目标,以智能人机交互技术为基础,按照“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要求,对原物资供应商管理,财务过账资源和流程进行优化整合,构建清晰、高效的运转模式,与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物资公司发展战略相适应,实现由复杂到简洁、分散到集中的运行管理模式转变,为公司提供更高效、更安全、更优质的服务。

22主要做法

以建立财务原始凭证管理系统为理论基础,以增值税发票智能结算平台、原始业务凭证采集平台、非结构化数据平台为管理支撑。以文档管理、协同操作、图像捕获、电子工作流、内容访问、记录管理、归档与数据结构紧密联结,与各种不同的SAP界面无缝集成,使用工作台嵌入SAP,无缝联结SAP业务流程,实现使用内容增强的SAP财务业务流程,包括企业资产管理、合同管理、财务单据管理、品牌管理、设计文件管理、项目管理、质量管理和事件管理。

221技术支撑手段建设

采用电子化系统架构设计策略对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物资公司原始凭证管理进行优化。与SAP系统深度整合,既支持现有财务凭证电子化的功能需求,也支持未来其他业务领域的凭证电子化,与非机构化数据平台、现有集团结算平台和业务系统权限管理整合,支持百万级财务凭证电子化的处理压力,降低升级对现有原始凭证电子化系统的影响。通过联结内容与业务流程,改进业务流程的效率,通过管理内容的完整生命周期,改进日常工作的规范。

(1)在原始凭证电子化系统中构建智能结算平台,统一文件标准,为电子原始凭证在线管理提供系统支撑,规范财务相关电子文件管理,提供票据自动扫描,由“原始凭证电子化”到“结构化”的自动转换,与其他业务系统集成应用,实现全局共享文件资源,提高原始凭证电子化数据利用效率。管理系统架构具体如下:

在业务单据或凭证录入界面增加扫描功能,业务单据或凭证录入时,通过启动扫描程序,自动调出扫描窗口,扫描原始纸质凭证,调出即时图片(也可选择载入已有的扫描图片)。各业务系统在业务单据或凭证提交、保存时,系统自动将电子文件存储到非结构化数据集中管理平台,系统流转时可在各审批岗位查看到对应的电子图片。在现有相关业务单据或凭证查询分析时,可即时查看对应的电子图片,同时也可登录非结构化数据集中管理平台电子图片识别信息关联查看对应的业务单据或凭证。

各业务系统根据业务需要进行原始凭证电子化数据实时动态收集,支持原始凭证扫描成各种图片文件格式,进行档案化管理,对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实行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制度,对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实行集中管理,保持对电子文件形成、办理、传输、保存、利用、销毁等实行全过程管理,确保电子文件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发挥电子文件高效、便捷的优势,对有价值的电子文件提供分层次、分类别共享应用。

在电子化原始凭证传输过程中,按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要求,结合国内通过认证的安全加密产品,进行索引加密、数字签名、RMS等技术保证电子文件的安全性以及可用性,达到控制数据安全的作用。

(2)通过OCR识别技术,对扫描件中的指定位置信息进行识别,提取指定信息,建立与电子图片文件索引及与业务单据、凭证的关联,或将识别信息自动装载到业务单据中,经核对无误后,可进行相应的后续操作。

(3)建设非结构化数据集中管理平台。搭建企业级非结构化数据集中管理平台,统一原始凭证管理标准,结合文件管理系统,实现原始凭证电子化数据的收集、识别、查询和存储,同时与其他业务系统紧密集成,加强对原始凭证电子化数据的规范管理和高效利用。根据原始凭证电子化的总体功能需求,综合考虑系统技术架构的成熟性、稳定性和扩展性,同时为了和非结构化数据库技术路线保持一致,选择采用成熟的企业内容管理套装软件作为基础平台,在此基础平台上开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物资公司的财务原始凭证电子化系统。

非结构化数据平台在数据存储、归档、流程和生命周期等方面为原始凭证电子化系统提供支持,具有很强的海量存储、安全管理、快速定位、信息共享和内容关联能力,从底层实现对各种原始凭证非结构化数据的管理业务和管理工作进行有效支持,提升财务系统产生的数据资产的价值。

(4)增加可视化管理功能。业务系统在进行业务申请和审批过程中按流程、节点随需扫描原始纸质文件,实现原始资料的动态收集,扫描为电子图片的原始凭证作为业务单据或凭证的附件,供业务单据或凭证在审批流转、查询分析时查看。利用OCR技术,对特别的原始单据(增值税发票,订单,合同)进行扫描识别,自动生成结构化的凭证明细数据和系统单据。

222组织体系建设

内蒙古东部电力公司财务原始凭证电子化体系以“三级审批”为基础,总体设计架构为“两层调度,三级审批,一体化运行”。“三级审批”体系主要包括物资供应部初审,物资采购部复审,财务部三审。物资供应部初审指供应部大厅审核人员审核,主要包括在物质供应商管理大厅对物资采购合同、增值税发票、物资验货单等原始凭证进行评审,物资采购部根据物资采购订单信息,对原始凭证影像和票据信息进行核对,物资财务部对原始凭证影像进行集中校验,查询过账信息和批量清账工作。

(1)两层调度。按照一体化运行体系要求,建设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总部和市级公司两层调度方式。总部财务部进行财务原始凭证的集中管理,承担公司总体原始凭证的存储、统计、调度、审查。市级公司财务部接受总部财务部管理,负责基层财务工作中的原始凭证电子化数据采集、上传,同时对调管范围内的原始凭证进行信息监管和检查凭证完整性。

(2)三级审批。供应商通过供应商协同平台,进行发票的电子化工作和付款进度和付款情况的查询,同时也借此收集电子发票信息,为后期自动处理做准备。今后更可扩展为采购需求,甚至库存状态。发票扫描和识别平台批量处理供应商寄达的纸质发票,并且识别其上的关键内容,和已采集到的电子发票明细进行比对。如果匹配则进入下一步处理。

根据三单匹配(PO(订单),GR(收货单)信息,纸质发票信息),再加上供应商平台产生的预制发票,这4个数据按照预设逻辑进行判断后,进行大量自动过账,小量人工异常处理,最大化实现处理自动化。

供应商携带发票到物资供应部大厅,登录SAP开发扫描终端选择对应采购订单并上载发票信息系统自动分配原始凭证编号,打印粘贴单并粘贴发票打印一级交接单,连同发票交供应部大厅人员审核供应部大厅人员接收及审核发票,并根据发票信息分类打印二级交接单,连同发票交供应部人员审核供应部人员接收发票复审,并根据发票信息分类打印三级交接单,连同发票交财务部审核财务经理智能派工接收审核粘贴单,发票过账生成应付账款会计凭证。

对于物资供应部门的供货商提供的购货增值税发票可以按照上述数据业务流程在物资供应商大厅和大厅办事人员处配置扫描终端设备,然后通过配置的扫描终端由供应商送发票人员或者物资大厅办事人员接收到的供应商发票进行扫描,扫描出的发票数据(9类数据和3类文本信息)通过BASE64加密传入ERP系统,扫描识别完成后删除本地信息,本地不做任何数据和图片的保存操作,打印发票粘贴单,同步利用扫描识别到的条码信息将影像数据和工单信息进行关联。

(3)一体化运行。按照财务运行体系要求,建设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物资公司物资、财务两个体系原始凭证集中式调度,依托原始凭证电子化系统平台,优化数据运行资源配置,推进运行体系的扁平化,注重管控集约化。

223强化标准化财务原始凭证管理

(1)完善财务与生产、项目、物资、人资、营销等前端业务信息的集成,规范前端经济业务和交易事项的处理,深化财务与业务系统集成应用,实时转换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促使前端业务按照财务规则或财务管理要求进行核算与管理,确保集成业务的内部原始凭证全部来源于业务处理环节。

(2)深化电子报账系统应用,将项目管理系统与电子报账系统集成,实现电子合同、工程预决算报告与审批单无缝链接。同时,制定相关的经济业务事项财务审核规范条款,规范并细化日常费用报销、营销电费、物资采购、在建工程等各类经济业务原始凭证内容,实现原始凭证精细化管理。

(3)规划财务审查工作。从审批、记账、校验、过账、预付款清账等各个方面,规范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物资公司财务部审批操作流程,提升财务部工作的管理水平,确保公司财务的安全稳定。

(4)建立健全的评价考核体系。为加强公司财务原始凭证电子化系统建设、运行和应用情况,建立财务运行考核体系,通过从财务数据可靠性、贯通性、安全性等各方面进行评价考核,切实提高公司财务凭证电子化流转水平,有效支撑公司发展方式和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快推进公司现代化建设。

(5)强化“三级审批”流程管理。建设标准化流程并结合国家电网财务管理流程的实践经验,从实际财务凭证管理角度出发,旨在从整体上把握公司财务管理流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关键要素,总结形成全公司财务管理流程建设的统一和规范。对财务事件与原始凭证管理进行无缝衔接,固化财务处理流程,用电子化手段管理财务工作。

(6)提高财务工作运行专业化水平。依托财务原始凭证的电子化建设不断覆盖和实用化,从财务凭证流转的各个环节“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逐步统一规范,从内蒙古东部电子公司到各市级子公司的财务均采用通用的管理流程进行日常操作,依托原始凭证电子化系统全面支撑运行工作,提高财务工作整体运行保障水平。

224采取整体规划、阶段推进、注重实效的实施策略

(1)原始凭证电子化建设涉及财务的各项日常工作,所以在应用系统的各项功能开发、业务配置、系统存储规划、项目实施等工作的规划和实施上,要服从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物资公司长期建设规划,需采用信息技术领域领先的技术进行开发,支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物资公司现有应用,并着眼于未来3~5年的管理改进,同时以国网公司整体规划为准,各项系统业务规划要符合国网财务各类财务业务规范、管理要求。

(2)在电子化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阶段性推进,将工作划分成可以控制、有明确实施目标和效果的各个实施阶段,采取先试点再推广的模块开展实施工作,通过试点实施形成典型模式和经验,在此基础上全面推广实施工作。

(3)在实施过程中以项目实施对用户企业实际管理工作的改进和提高工作效果为最主要的考核标准,注重实效,将原始电子单据与非结构化数据集中管理平台集成,实现数据集中管理、关联查询,促使日常业务凭证、单据审核的高效管理,保证业务在线审核操作的高效、简便、友好、运行稳定。

3实施效果

31提升财务结算能力,增强自动化管理水平

依托扫描识别技术,实现全程操作“按图索骥”。供应商物资结算自助平台通过扫描识别技术与SAP系统数据交互,将增值税专用发票票面信息影像化、数字化。在供应商发票扫描环节,自动识别增值税发票票面内容,智能匹配初始信息;在发票验审环节,自动审核发票信息,实时归集票据影像业务数据;在集中过账环节,实现发票自动录入过账,会计处理由输入数据向检查数据转变;在发票检索环节,提供多条件搜索功能,实时跟踪发票处理业务状态。

32提升供应商管理水平,创新优化结算流程

创新优化结算流程,实现工作模式“化繁为简”。供应商物资结算自助平台将财务人员从单调枯燥的手工录入劳动中彻底解放出来,将供应商纳入发票处理工作流程,由供应商发起结算业务并进行发票扫描、打印、粘贴等业务操作。财务人员通过系统完成在线审批、校验、过账等业务处理,使传统的手工处理发票向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转变,增强了供应商参与物资结算工作的积极性,改变了企业财务人员编制随业务量增长而同比例扩充的被动局面。

33提升企业财务管控能力,保证“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有效开展

电子合同管理规程篇(7)

自2004年国家局组织开展以“有传输、有流转、有档案、有网站”为主要内容的办公自动化建设以来,电子政务相关规章制度逐步建立;电子政务基础运行平台基本形成;内外两个门户网站运行良好;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日益完善。目前我省行业坚持以政务需求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办公自动化、行业内外网站、专卖管理、权力运行管理、办事公开民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投资管理等政务系统不断开展。形成了覆盖几乎所有政务管理的信息化系统。电子政务建设在提高办公效率、转变工作方式、推进管理创新、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为提高我省行业经营管理效率作出了重要支撑。

但行业电子政务建设仍处于发展阶段,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缺乏整体规划,相关政务应用系统建设开发标准尚不统一,系统间互联互通及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仍不高;二是目标要求与业务需求不够明确,电子政务建设、管理、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三是建设与应用发展还不平衡,网上审批应用不够深入本文由收集整理,电子政务的效果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从对行业电子政务的现状来分析,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是从以办公自动化和内外门户为主的建设逐渐向一体化的烟草电子政务大平台的方向转变。

这个转变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深化办公自动化建设,实现网上审批、在线办理;二是加大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协同力度,实现办事公开、民主管理:三是拓展电子政务服务功能,实现信息公开、按需服务。

2.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总体思想

行业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需求为导向,以深化应用为重点,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以集成整合为手段,大力推进信息化与烟草政务深度融合,切实提高行业电子政务建设水平、应用水平、服务水平,有力支撑“卷烟上水平”。

按照行业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结合辽宁烟草电子政务建设现状,辽宁烟草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行业电子政务建设意见为指导,全力推行“应用为引、协同为纲、融合为体、共享为用”的辽宁烟草特色的电子政务平台建设。

“应用为引”指的是,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应以辽宁烟草电子政务的具体应用需求为出发点,解决以往电子政务系统多而分散带来的信息孤岛问题、以辽宁烟草电子政务“大应用”为引领,开展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工作。

“协同为纲”指的是,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要根据烟草电子政务应用需求大多是跨单位、跨部门的特点,以电子政务应用“大协同”为纲要,将协同应用的思想贯穿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

“融合为体”指的是,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要突出决策指挥层、管理控制层与业务执行层,三个层面应用的融合一体,电子政务的决策、管理与业务执行要深度融合,将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为真正的立体式的企业级的应用平台。

“共享为用”指的是,要按照行业信息化集成整合的思路,统一各项技术标准,以体验共享、数据共享、应用服务共享为具体的技术手段,为电子政务平台建设提供全面的,有力的技术支撑。

3.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内容

行业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面向政务管理创新和服务型政务体系建设要求,深化行业电子政务应用,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履行职责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提升行政效能,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服务能力。

一是以网上办文为基础,提高协同办公水平。

二是以网上办事为重点,提高在线监管水平。

三是以网上专卖管理为亮点,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四是以信息资源利用为主线,提高政务服务水平。

以辽宁烟草电子政务“依法行政、综合监管、政务服务、内部协同”四个政务业务域为方向,满足战略决策规划层面、管理控制层面,业务执行层面三级应用,实现辽宁烟草电子政务的“大应用、大协同、大融合、大共享。”

电子政务平台建设遵照“整体规划、分布实施”的信息化建设原则,建议在一阶段,首先完成以下内容的建设:

3.1以辽宁烟草“大协同”为目标的政务协同办公应用的建设。

以电子公文管理为载体,通过固化流程、公开过程、协同业务,实现辽宁烟草政务业务集中审批。一是进一步完善公文审批。实现面向行业的公文审批全流程管理,做到公文审批网上申报操作简便、审批过程规范留痕、督办查询信息及时准确、审批结果公开透明,提高审批事项办理的规范化水平。二是推动公文审批与业务管理相融合,管理信息系统为公文审批提供实时业务数据支撑,同时公文审批过程与结果动态反馈到管理信息系统中,从公文审批向跟踪审批结果执行过程延伸,不断完善“前台流程审批、后台数据支撑、前后台业务贯通”的网上审批系统。三是逐步建立网上审批业务的运行制度和管理监督机制,以信息为载体、以技术为手段、变规范为程序、变监管为

控制,固化相关审批制度与审批流程,确保网上审批系统有效运行。

3.2以辽宁烟草“大共享”为目标的电子政务基础技术平台建设。

推进行业电子政务建设,要遵循烟草行业信息化总体技术架构,通过门户集成、应用集成、流程集成与数据集成,保障电子政务的业务协同、信息共享、安全稳定运行。

从辽宁烟草电子政务建设现状来看,要真正打破以往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越来越多,越来越分散,而产生的信息孤岛现象,就必须要以企业级应用的视角构建一个电子政务应用的基础技术平台,要按照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架构要求,通过soa的面向服务设计的架构,来构建一个电子政务信息完全共享,电子政务应用与服务完全共享,流程完全统一、用户使用场景统一共享的基础技术支撑平台,为辽宁烟草电子政务的“大应用、大协同、大融合”提供最全面的技术支撑与保障。

介于上述情况,考虑到辽宁烟草“十二五”信息化规划方案,既要具备符合国家局要求的严谨和统一性,又要具备创新和引领发展的先进性等特点,电子政务部分进行优化和重组,形成以“网上专卖、网上监管/监控、政务服务、网上办公/办事”四大业务领域及对应业务单元。

中国烟草行业“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中间的五大重点建设任务中间,首要建设的就是电子政务工程,明确提出要构建行业电子政务管理平台,进一步深化办公自动化建设,实现网上审批、在线办理;进一步加大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共享协同力度,实现办事公开、民主管理;进一步拓展电子政务服务功能,实现信息公开、按需服务。要重点抓好行业完整统一的专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切实发挥信息化在依法行政、规范执法、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中的有效作用。

结合上述指导思想,辽宁烟草应该就现有、在建及预期建设的烟草信息化项目(政务范畴内)进行有效的架构和梳理。

规划及建设方式

架构规划

国家局在烟草行业“十二五”信息化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中间,明确提出未来烟草信息化的建设的基本原则为“统一性、系统性、规范性、安全性”。

辽宁烟草在规划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过程中,紧扣上述原则,严格按照“行业三统一、企业四统一”的总体要求,规划和建设辽宁烟草电子政务平台。

建设步骤

建设电子政务平台,使之能够在总体设计下,应用统一的标准、采用统一的技术、遵循统一的规范,将工作流与信息流有机结合,形成以数据为核心的信息共享模式、以流程为核心的业务系统模式,最终提高资源共享水平、提升标准化水平、促进集约化管理、创新it管理模式,是辽宁烟草“十二五”信息化规划中间关于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最终目标。

根据业界的技术发展及理论基础,结合现有项目建

设的情况,在国家局“十二五”总体纲要的指引下,辽宁烟草“十二五”信息化规划中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应该分五步来走:

1)以非核心业务的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

2)分批次、有步骤、模块化的构建电子政务平台的基础软、硬件平台,形成支撑辽宁烟草电子政务平台的基础技术平台。

电子合同管理规程篇(8)

一份经济合同从签定到付款完结,会涉及到业务、纪检、法务、行政、财务等多部门,需要逐级审批。显而易见,在传统合同管理模式下,部门间审批流转的效率很低。

(二)部门间流转的规范性控制不够

在纸质合同流转过程中,原先需要多部门审批的,由于管理不到位,存在该审批未审批的情况,加大了合同支付风险。

(三)合同的分类、检索以及信息汇总功能较弱

由于医院合同数量多、类型杂以及执行周期长等诸多原因,导致传统合同管理模式下,普遍存在文档管理较散乱、不统一,合同信息汇总困难等问题,特点是分期付款或后期质保金支付类的长周期合同,合同检索都会遇到困难。

二、电子化合同管理流程模型

(一)合同文本模版的规范性

根据合同的类型,由法务人员拟定不同的合同文本模版,[1]从条款应用的完备性、内容周严性、规定具体性进行把握,可以加快合同签订的效率,保证合同的严谨。

(二)各部门审核通过的强制性

作为一项突出优势,电子化合同从程序上对审核流程进行限定,即只有所有部门审核通过后才能够进入付款程序,这样有效避免了未规范化审核的合同直接进行了付款,大大降低了支付风险。下图是财务部门的合同管理操作界面,只有完成所有审核的合同才能进入财务人员的操作界面。

(三)建立电子化合同台帐,合同流转清晰明了

合同电子化台帐是对合同基础信息的逐项录入,生成合同基本信息数据表。根据合同名称、编号,可以查询到所需的信息,这样合同的当前流转环节、合同进度以及付款期限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财务付款环节的准确性。

(四)建立起规范的电子化档案管理模式

通过全过程封闭式电子化管理,对合同执行科室,合同主体资格相关内容,合同期限,合同金额,付款计划等内容进行电子登记,存入合同电子稿,确保合同档案内容齐全,增强合同行为可追溯性,合同档案内容可以实时追踪,随着合同种类、数量大幅度增加,电子化档案管理具有传统合同档案管理无可比拟的优势。

电子合同管理规程篇(9)

电子政务工程的建设的大力推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国际形势和国内形势下,它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电子政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它的操作对规范化、科学性的要求极高,对技术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使电子政务为政府提升服务水平作出重大贡献。

一、我国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特点及管理模式的欠缺

(一)特点

1、拥有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制度保证:合同管理办法、采购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验收管理办法、运行维护管理办法

2、业主需求不能一次性完整地提出。在项目刚开始时,业主对项目了解不多,只会提出一些简单要求,不能及时做出系统规范和需求分析,项目需求的变化导致项目进度推迟、预算超支不能达到业主期望,项目失败。

3、对人员综合素质依赖性强,可控制性差。项目成员责任心、能力、用户方的业务人员和最高领导、承包商的技术员和管理人员、项目监督员的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控性,影响项目的成败。

4、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管理的不断创新使管理模式复杂化。电子工程项目在不断地创新中,政府组织结构的、运作方式等不得不发生改变,也必然使审批部门工作流程改变。

5、规范化、标准性、制度化不够。工作人员随意执行,人为地改变规范标准,存在“暗箱操作”和的现象。

6、零利益:电子政务以公共项目为主,为公众服务,为群众谋福利。

(二)欠缺

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应用任然处于探索阶段,但在实践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以及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其弊病也随之出现,因缺乏计划及应急方案,独立的应用系统不能满足业务需求的复杂性和分散性,信息资源的共享很难实现。主要有协调沟通力度不够;项目业务执行不能明确分工;项目预算与后期执行中的实际费用有很大出入;在电子政务工程建设上,技术标准缺乏统一性,各地方政府机构业务规范、技术架构存在较大差异,国内甚至国外无法实现资源共享,系统的应用效果不显著;承建商垄断政府采购,进行恶性、不公平竞争,资源浪费,效率低下,活动操作人员“暗箱操作”,监督员;项目引入后不科学、不规范,盲目立项,不能满足当前业务要求,管理结构层次不明显,分工不灵活,工作交叉较多,工作进度慢,包容性差,应用效果不显著,降低了政府信息化管理部门的服务水平。

二、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有效优化策略

统筹规划电子政务建设,遵循指导原则,实现统一性、规范性、高效性

在工程项目建设之前,从宏观上规划,“现在制高点上”,理好微观联系,解开乱麻,走出“迷宫”,步骤在心里过一遍,按业务时间前后和重要程度,对其做出规划,制作进度表,对同类业务透彻研究和整合处理;在核心的领导下,注重协调沟通,重视沟通技巧,达到方方面面的求同存异;调整人力资源,在团队中整齐统一,在和谐的氛围中,做到以个人技术水平为优先条件,进行明确分工;执行资金管理办法,在作出预算前,有必要对细节处理所需费用进行评估,要细致估算而非粗略估算;在现有行政体制下,逐步统一规范技术标准,业务规范和技术架构,遵循标准先行选择,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推进各地政府独立又紧密,增强系统应用效果;在公开招标中,执行采购管理办法,政府严格采购规定,由专门的项目组来拟定招标书和招标技术文档;由专门的项目组来执行采购,两个项目组各司其职,责任分明,共同承担采购工作的责任,反对垄断,公平竞争,承建商努力提升竞争力,以合理、规范的成果为政府创造最大的利益,发挥好组织、协调、管理作用,严格执行实施方案,落实建设目标和任务,执行验收管理办法,严把工程质量关,降低成本,缩短工期,提高效率,严格筛选操作人员,注重其综合素质,防止“暗箱操作”,对受贿赂人员进行法律制裁,坚持机会的均等选择;建立并健全“亲民”网站,提倡群众监督和提供群众意见箱,群众行使监督权和知情权,政府工程建设公开透明化,促进工程建设的进度、质量和技术的规范性、合理性和标准性;实行项目组长责任制,权责统一分明,明确项目主管领导、各职能工作室的责任义务,责任到人,即问责制,提高工作效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是一项极富艰巨性的任务。电子政务的发展为人们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带来无限可能,其对政府的影响也是永久性的。本文从电子政务的基本原则、特点(制度保证、要求很难一次性提出、对人力资源依赖性强、随创新而出现改变和重组、引入的效果、失败的原因、项目管理基本原理等)着手,提出合理规划、注重沟通技巧、标准先行、第三方介入监督等有利于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相应策略。只要各方齐心协力,提升个人综合素质(思想品德和技术能力),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管理将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成为成熟的为人民服务的体系。

四、参考文献

【1】张晓玲;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的研究;中国市场;2007年27期

电子合同管理规程篇(10)

[分类号]D63

1 前言

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将电子政务描述为:政府通过信息通信技术手段的密集性和战略性应用组织公共管理的方式,旨在提供效率、增强政府的透明度、改善财政约束、改进公共政策的质量和决策的科学性,建立良好的政府之间、政府与社会、社区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赢得广泛的社会参与度。

从服务对象来看,电子政务建设的根本意义在于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效、规范、透明公开并且符合国际标准的政府管理和服务。因政治、经济、文化差异,世界符国电子政务发展模式各不相同。从成功经验来看,电子政务能否获得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对电子政务实施了科学有效的管理。

2 电子政务管理及其主要维度

电子政务管理是指在电子政务发展建设过程中,对战略规划、信息资源、项目建设、服务流程、组织机构和运行环境等方面实施系统、科学和有效的管理。本文主要从上述六个维度加以探讨。

2.1 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管理

电子政务发展水平是由政治、经济、文化等基础条件所决定的,制定电子政务发展战略需要与国家的整体发展相结合,并与国家信息化战略相辅相承。

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管理就是通过把总体目标和宏观规划的理论框架和技术框架结合起来,作出分析、评价和选择、实施等优化控制,以保证战略规划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实用性,提高电子政务整体规划水平。其要内容包括:

2.1.1 战略分析对战略目标、现实条件、技术框架等进行分析和论证。

2.1.2 战略选择通过调研,听取相关建议和意见,确定实际执行的战略。

2.1.3 战略实施设立负责战略实施的机构,保证目标和任务清晰,责任和权利统一,制定具体实施政策与方案,合理配置建设资源。

2.1.4 战略实施效果评价对战略文施效果加以评价,控制风险,防范偏差,把实践经验教训作为新一轮战略制定的依据和参考。

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管理作为前瞻性工作,有助于增强决策科学性,是宏观调控电子政务发展的有效手段。

2002年8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2006年3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公布了《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同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这三个政府文件基本勾勒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总体战略和目标。

2.2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

在政府行政部门业务工作过程中会衍生大量信息,包括履行行政管理职能时采集、加工和使用的信息,行政业务流程中产生的信息,政府投资建设的信息数据库和由政府部门直接管理的其他信息。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就是对各种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统筹、建设和应用加以管理,主要包括:

2.2.1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采集信息资源采集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首要环节,是维护政府信息权威性和客观准确性的要求。信息采集主要遵循及时有效、真实准确、完整系统、安全可控等原则。

2.2.2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编目 政府各部门根据职能分工编制主题目录,包括:政策法规、规章制度、业务职责与流程、业务系统等信息,并根据社会发展和公众需求及时更新内容。编目工作可以依据以下途径:按主题分类编制;按信息利用权限编制;按信息需求编制。

2.2.3 电子政务信息数据统一处理各级政府部门普遍建设了政务网(包括内网和外网),并在此基础上连接了办公自动化、行政审批、公众信息服务、门户网站和数据中心等政务信息系统,这些系统包含的信息是海量级的。

如要有效应用这些海量数据,就必须进行统一规范的数据处理,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层面,需要建立包括数据标准、接口标准、应用标准等在内的数据统一处理规范。

在各级政府部门之间建立数据交换中心,通过中心把不同平台和系统之间需要交换与处理的数据转换为标准格式,然后再进行跨网络系统平台的数据通信,把标准化信息传输给各级行政部门。

加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可有效促进政府及时准确地处理和公开政务信息,有助于维护政府勤政、高效、务实的形象。

2.3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管理

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管理是贯穿整个项目建设周期的综合性管理工作,按时间性原则可分为:规划设计、建设验收、运行维护等不同阶段。主要内容包括需求规划、进度协调、质量监督、人力资源、采购成本、风险控制等。通过需求规划确定具体建设目标;通过进度协调合理分配建设资源;通过质量监督确保项目建设质量;人力资源是项目建设软环境,是不可或缺的智力条件;采购成本管理有助于更好地执行预算,避免资金浪费;风险控制可以防范不利因素影响项目建设。

在电子政务项目建设中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监督协调项目建设的质量和进度,能有效降低项目建设风险,确保项目建设质量达到规划要求。

1993年底,中央政府启动了“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国家经济信息网)、金关工程(国家经济贸易信息网)和金卡工程(电子货币工程)。1999年1月,40多家部委共同倡议发起“政府上网工程”,推动各级政府部门信息资源和公众服务上网。随着各级政务网站的建立,信息和服务内容与形式日益丰富,电子政务在信息公开、政策宣传、网上服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2002年8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十二金”工程,除继续完善办公业务资源系统、金关、金税和金融监管(含金卡)4个工程之外,又启动了宏观经济管理、金财、金盾、金审、社会保障、金农、金水、金质等8个业务系统工程的建设,从此我国进入了重点以提高行政监管能力为目标的电子政务建设新阶段。

2.4 电子政务服务流程管理

发展电子政务的根本目标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电子政务服务管理也应该制度化,包括服务流程、服务质量、服务信息反馈等多个方面的管理。

服务流程是政府部门之间以及为公众所提供的电子政务工作流程。服务流程管理应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在IT技术保障基础之上,通过各部门协同合作,对传统政务服务流程进行数字化整合,实现政务服务流程的网络化运行,并对流程实施技术支持和监控,保证电子服务流程网络运行的顺畅与稳定。

服务质量管理主要是针对电子政务服务质量进行及时和必要的监督,主要着眼于建立服务质量监督和绩效评估体系,提高服务效能。

服务信息反馈管理则是对行政部门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和信息互动进行管理。对来自服务受众的反馈信息加以整理、判断和分析,吸收合理化建议,更好地改进服务。

2.5 电子政务组织机构管理

电子政务组织机构归属于不同级别行政机关的管辖,为协调好各级各类电子政务组织机构的关系,有必要对电子政务组织机构进行系统化管理。

电子政务组织机构的管理需要综合考虑我国行政体制和电子政务发展实际,设置电子政务组织管理机构,明确其职责范围以及权利和义务。

目前我国正处于电子政务建设深入发展关键时期,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管理各级电子政务组织机构,进一步健全电子政务组织机构管理体系。

2.6 电子政务运行环境管理

电子政务发展受各种内外部环境因素制约,可概括为网络运行环境、政策制度环境、行业标准环境三大因素。

2.6.1 电子政务网络运行环境 电子政务依赖于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网络稳定安全运行是实现整个电子政务流程的基础和前提,网络运行环境管理是电子政务运行环境管理的核心。

网络运行环境管理需要综合考虑网络系统平台、数据存储与传输以及信息保密等环节,即要保证网络平稳运行,也要保障信息数据完整、准确地存储与传输,同时还要确保信息的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规定: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采取积极措施,增强网络的安全防护能力,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与信息安全。

政府行政部门除了依法管理电子政务信息网络之外,还需要采用先进IT技术,完善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强化工作人员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网络安全维护技能,通过健全网络安全规范和信息管理,落实各项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电子政务网络运行环境的顺畅与安全。

2.6.2 电子政务政策制度环境有关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是国家强制性规范,是电子政务发展上层建筑。

缺乏成熟完备的法律法规有可能导致产生制约发展的政策性瓶颈,尤其是在电子政务的深入发展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33条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应当推行电子政务,但目前尚无专门的《电子政务法》,相关法律法规散见于《行政许可法》、《电子签名法》、《信息公开条例》、网络、信息安全与保密等相关领域以及国务院各部委、地方各级政府制定的条例和办法,这对于规范电子政务发展而言,显然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

吸收和借鉴先进国家经验,制定专门电子政务法,对于促进电子政务发展有重大意义。

我国现有电子政务相关法规的法律位阶相对不高多为普通法律和行政法规,与其他同位阶法律法规容易产生冲突,造成法律适用的困难。加之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和公众认知程度较低,采用法律位阶相对较高的统一单行法模式制定《电子政务法》,能在更大程度上提高电子政务的影响力,更好地规范和促进电子政务发展。

《电子政务法》具体规范电子政务的运作和管理,明确电子政务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以及法律的适用与执行。对于电子政府是否与传统政府拥有同等法律地位;电子政务行政行为是否与传统行政行为具有同样法律效力;电子政务行政行为是否应履行特定程序和特殊义务等问题均应作出明确规定。

2009年6月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电子政务法研究课题组历时三年完成的“电子政务、行政改革上电子政务法”(专家建议稿)进行了学术研讨,相关政府官员、法学界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与会者一致认为:我国电子政务立法时机已逐渐成熟,适时推出《电子政务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6.3 行业标准环境 电子政务行业标准环境主要是指电子政务行业标准化体系。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电子政务行业标准化势在必行。

建设电子政务行业标准化体系的重点是制定和完善电子政务的国家标准。电子政务国家标准体系包括总体标准、应用标准、支撑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管理标准等部分。

制定电子政务国家标准可考虑以适度超前为原则,结合实践成果,借鉴国际经验,针对电子政务总体目标、网络系统、运行维护、信息安全、业务流程、监督评价等一系列环节制定统一标准,重点在网络系统、丰题词表、元数据、公文交换、业务流程设计与监督评价、信息化工程监理等方面。

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是确保电子政务一体化运行的技术支撑,是规划设计、项目建设、运行维护、业务流程和绩效评估的标准化规范。在标准化体系建设中与时俱进,充分发挥行业标准在电子政务各环节中的作用,可以更好地促进电子政务在各地区、各部门、各系统之间的均衡、协调发展,保证各级各类电子政务系统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和标准化的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事。

2002年5月,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和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联合了《电子政务标准化指南》总则部分,与之相关的电子政务工程管理、网络建设、信息共享、支撑技术、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规范也已在2003年制定完成,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正在不断完善。

3 我国电子政务管理概况

3.1 中央政府电子政务管理

我国电子政务起步于1993年,以“金卡”、“金桥”、“金关”工程启动为标志。1996年1月,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负责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全国信息化工作。国家信息化办公室是领导小组办事机构,具体承担日常工作。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局决策,起草相关政策法规;国家信息化办公室负责制定整体规划,协调和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战略的具体实施则分别落实到各部委和各级地方政府。

2002年8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提出:电子政务建设协调小组负责研究和协调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负责制定总体规划,协调、指导和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建立科学的审议和评估机制。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由电子政务建设协调小组负责协调、指导,具体工作由国务院办公厅牵头,组织有关部门研究提出实施方案。

国务院办公厅[2008]60号文件规定:国务院办公厅内设电子政务办公室,组织开展中央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运行管理和内容保障等工作。

2008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原信息产业部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工作职责划入其中。国务院办公厅[2008]72号文件明确了工信部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工信部下设信息化推进司具体负责和指导推进信息化工作,指导协调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发展,协调推动跨行业、跨部门的互联互通;推动重要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共享;承办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具体工作。工信部信息化司下面设有专门的电子政务处。

3.2 地方政府电子政务管理

地方各级政府根据国家信息化政策和电子政务发展指导意见设立了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起初许多地

方政府仿效中央设立了信息化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如北京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作为北京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是政府的一个工作部门,其下属处级机构中有专门的电子政务与信息资源处,该处业务职能包括:负责本市电子政务的统筹管理和各部门电子政务绩效考评;推动和指导各部门电子政务流程优化工作;组织协调和指导本市政务信息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上海市在2008年政府机构改革中将经济委员会、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信息化委员会的职责,整合划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作为市政府综合管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直属机构,同时也是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履行原信息化办公室的职能,主要职责包括:指导协调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企业信息化、电子政务发展和电子商务推广以及社会和经济各领域的信息化应用推进等工作。

2009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设立了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不再保留。委员会作为推进经济和信息化工作的政府部门,主要职责包括统筹协调电子政务的发展。

同年,广东省政府机构改革,经济贸易委员会、信息产业厅的职责整合划入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下设电子政务处,具体负责编制电子政务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协调省级重大电子政务项目建设;指导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建设,组织开展电子政务建设绩效评估工作;指导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在电子政务管理职能上,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应侧重总体规划、组织协调和指导评估,省信息中心侧重具体建设、运行维护和技术、咨询服务。

4 结语

电子合同管理规程篇(11)

电子商务为物流企业提供了技术条件和市场环境,为物流功能集成和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分析电子商务支持下的企业物流特点,以及建立宏观和微观双控型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模式,就成为企业面对现代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

一、物流业国内与国际发展现状

1991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保税区瞄准了与国际物流服务贸易接轨的方向,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建立了进出口贸易联系,初步形成了三大功能体系,即国际物流的集散、分拨、配送体系,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物流中心。

世界著名物流企业美国的“联邦快递公司”,对货物配置通过电子信息进行动态跟踪和信息自动处理。美国摩托罗拉实行24小时全天候物流管理,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美元,使公司成功实现现代“物流”管理。

上海APEC通关系示范系统工程的建立,全球四大物流快递企业,联邦快递(FEDX),中外运敦豪(DHL)、联合包裹(UPS)、荷兰天地快运(TNT  )入主联合快递中,加速了向中国物流市场的扩张。

我国于1997年,国家批准建立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目前拥有83家分支机构,123家会员企业。该中心推出七大电子设备模式,形成电子商务的物流配送系统。这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库存商品在线交易专网。“全库网”采用的是B2B电子商务模式。虽然物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总体滞后,具体说存在以下问题:

(一)物流观念陈旧,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对现代物流在提升运输产业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和增加经济效益方面作用认识不足。

(二)商业环境相对落后,造成物流布局不合理,专业化服务程度低,自营物流比例过大,专业物流服务得不到充分利用,一家一户小规模经营模式也制约着物流管理的发展。

(三)我国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和网络体系的落后也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制约着物流产业向专业化、一体化方面的发展。

(四)物流产业目前发展的制度环境有待完善。物流发展要跨越地区和部门的限制,需要统一化、标准化。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备的物流法规,因而制约了我国现代物流产业集约化经营优势的发挥。

(五)物流方面专业人才缺乏,我国高等院校中设置物流专业和课程的很少。物流在职人员的总体水平较低制约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二、信息化是企业物流发展的基础

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动电子商务下物流管理的模式创新,合理高效配制物流资源,推动我国信息流、物流、商流合理组合。通过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利用已有的网络优势,建立能同国内和国际物流网相连结的物流配置中心,实现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专业化管理;物流信息处理现代化管理;建立和强化有关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物流信息化管理具体应做到:

(一)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建设宽带网域,提升完善信息交换平台,联合构建电子商务平台。

(二)建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控制中心,实现物流管理的低成本、高效益,提高信息化物流管理水平。

(三)培养一支专门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管理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同时要调整现有物流管理人员结构和组织结构,对要求从事专业物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

(五)要通过现代化信息建立起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良好外部环境和条件,实现物流系统,运送方式,装卸、仓储、物流配送一体化,降低物流配送成本和风险,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益,要同国家宏观调控措施保持一致,要同国际先进物流配置网接轨,做到四化:

1、物流运作系统化

企业物流是一种系统性的经济活动。主要通过物流目标合理化,物流作业规范化,物流功能集成化,物流技术一体化来实现。

2、物流服务网络化

电子商务发展要求企业物流不仅以较低的成本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而且还要求物流服务向多样化、综合化、网络化发展。

3、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现代管理最重要的是通过信息管理来实现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企业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利用低成本物流信息交换平台,拓展业务和市场,大幅度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4、物流经营全球化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全球商务信息交换能力,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企业要在全球化物流经营上进行战略定位,建立以供应链为基础的国际化物流新观念,实现物流经营资源的全球化配置。要建立按照国际化惯例进行物流经营的专门机构,实现物流经营的规模化发展。

三、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

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于1996年通过《电子商务示范法》,主要包括“电子合同法规”,“电子商务税收法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完整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相关法规的建立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我们需要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物流法规,即包括“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部门法规”的中国电子商务物流管理法规,以推动我国物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尽快使我国物流业适应中国入世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的相关法规,对物流主体的资格和权益进行规范,制定了物流活动的行为规范,保障了国家对物流运行的干预和监督。目前,中国物流法规基本内容可分为三类:(1)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等。(2)行政法规,包括《公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水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铁路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航空货物运输合同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发展国内集装箱运输的通知》等。(3)部分规章,包括《关于商品包装的规定》、《国家物资储备局管理办法》、《铁路货物运输规程》、《公路运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管理规定》、《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等。

通过实施以上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的新模式,必将推动我国经济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小静主编.生产企业供应管理[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2]周元福.对现代物流内涵的再认识[J].经济研究,2005,(4).

[3]刘伟.物流管理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4]方美琪、钟佳桂:电子商务与传统企业[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严冬梅:电子商务物流与配送[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6]杜荣华、刘中、海霞:电子商务与物流[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7]朱桂平、李怀政:物流企业分销网络战略管理[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8]黄小原、卢震: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M].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