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就业指导课观后感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5 18:12:54

就业指导课观后感

就业指导课观后感篇(1)

1995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职业指导选修课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提出:“建议在高等学校三年级和四年级学生中开设就业指导选修课,该课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系列,作为选修课试行。”此后,我国高校普遍开设了就业指导课。随着高校就业形势的发展和独立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就业指导课也无一例外的走进了独立学院的课堂。就业指导课有利于学生科学地自我定位。通过开设系统的就业指导课程,就业指导教师可通过科学有效的手段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倾向、气质类型、人格特征、职业适应力进行测评,帮助学生进行较为准确而客观的自我定位,为学生选择未来职业和发展方向提供依据,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进行自我设计,避免学生在日后的求职路上盲目择业。鉴于高校就业工作的紧迫和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非常有必要加强对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的研究。

一、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应具备的主要特征

独立学院是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产物。独立学院就业教学也应适应时代的要求,具有鲜明的特征。

1、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的内容应具有实用性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内容仅停留在对就业形势的一般性介绍和就业政策规定的解释,而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引导,对就业竞争力以及职业道德培养等方面的指导不足,与现实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即培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因此,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教学内容要具有实用性。要进一步充实就业指导课内容,将职业规划、职业素质测评、就业观念、就业心理辅导、择业技巧训练、创业指导等内容有机地统一起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就业做知识和心理的储备。

2、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的形式应具有多样性

要让就业指导课的内容具有实效,就必须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就业指导的积极性。在课堂上,除介绍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外,还可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直观的就业案例或数据分析,也可组织小组讨论,分配任务让学生课后查询。也可邀请就业指导专家、优秀校友、用人单位的代表与学生在就业指导课上见面,通过讲座、交流、报告等方式,向学生传递最新的职业动态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介绍择业经历,激励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参与市场竞争。就业指导也不仅限于课堂和学校,还要与学生社会实践相结合,也可组织学生参观人才市场,增进学生对求职择业的感性认识和实际体验。

3、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应具有互动性

要保证该课程的实用性和多样性,必须实现就业指导课上的师生互动和对学生产生激励。相比于专业课程,就业指导课与社会实和个人的实际情况联系更为紧密,教师尤其不能纸上谈兵,而应让学生成为就业指导课的主角。教师要以学生的立场出发,通过多种形式的环节和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在亲身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者,还应扮演引路人,引导被动的“教育对象”成为主动的“参与者”。

4、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应具有激励效果

相比于公办本科院校学生,独立学院学生入学基础相对较弱,加之一些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毕业生的认可度不高,使得一些独立院校学生对未来前途缺乏信心,对毕业文凭的含金量、毕业后待遇都有所担忧,从而产生自卑感。因此,在就业指导课上,教师应情绪饱满,用具有鼓动性的语言给学生以信心。如果教师在就业指导课上无精打采,敷衍了事,不仅让学生厌倦排斥,还会打击学生对就业知识学习的热情。此外,教师可以引用本校往界优秀毕业生的典型事迹和成功经历来激励学生,帮助其克服自卑感,树立就业信心。

二、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的教学策略

1、正确认识就业指导课

由于就业指导课的特殊性,目前一些人对就业指导课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有人认为这门课程没有完整的知识体系,不能算一门课程;有人认为就业指导课充其量就是无关痛痒的公共课。独立学院要深入理解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认真贯彻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对就业指导的指示。具体地讲,要将就业指导课纳入学院的整体教学系统,制定详细可行的教学计划,保证学时,重视就业指导课的课堂质量和教学效果。要根据就业形势的变化和学生发展的特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把这门课程提高到学科建设的高度。在条件成熟时,还要成立专门的教研室,积极开展课程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从而奠定就业指导课的地位。

2、教师加强自身学习

教师要不断学习,丰富就业指导知识。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要求教师在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的基础上学习并涉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授课水平,开阔视野,了解就业动态。此外,教师还应具备较丰富的信息和就业实践经验,对用人单位和人才的需求有较深入的了解。学校也应积极为就业指导课教师提供相关进修或培训的机会,鼓励他们参加全国职业咨询师等级考试,组织学工人员、政工人员和专业教师共同参与就业指导课的建设。

3、教师要灵活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以优化教学效果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课程,在教学方法上不能采取理论化、学术化的方式来讲授知识,面对学生日益实际和直接的需求,就业指导课必须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而要采用灵活得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同身受。

案例分析:关于就业的一些理论和政策规范是比较抽象和枯燥的,而关于就业择业的一些实例却是比较直观易懂的,贴近学生,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教师在备课时选用近年来一些典型例子为素材并制成幻灯片以备使用。案例要具有时代意义,符合当前形势,有分析和思考的价值,对学生有所启发和触动。在实施案例分析活动时,教师可以先引入话题,或播放幻灯片,激起学生的兴趣,接着提出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然后请学生举手发言。这样做,不仅增强课堂的互动性,还能让学生在轻松、民主的环境下畅所欲言,交流思想,学生既受益匪浅又得到一定锻炼。

情景模拟:情景模拟就是通过对现场情景的模拟,给学生提供一个接近于真实的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把自己放进这样一个环境中并在这个环境中去解决问题。就业指导课的情景模拟活动形式多样。既可以包括心理测试、公文书写等笔试中常见的项目,也可以包括角色扮演、模拟招聘会、小组讨论等接近于面试的情景。教师在情景模拟活动后要从学生的着装、举止、口头表达、肢体语言等方面对学生给予评价,使学生认识并改进自己的问题或不足,更有信心地面对未来真正职场的考验。情景模拟既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的兴趣,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职场知识,增强学生的信心和胆量,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所促进。

现场体验:现场体验是一种开放式教学法,能让学生亲身体会就业压力,感受就业现状,增强就业紧迫感。例如,可组织大三学生观摩本校或本地的招聘会。这样的活动使学生近距离接触用人单位,尽早感知就业形势和行业发展情况,加深对职业素质要求的认识,提升忧患意识,并能促进学生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培养自身能力。课堂不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亲自看到、听到,体验到。

除上述几种方法外,就业指导课教师还可以组织简历制作比赛、竞聘演讲等活动,或与人才服务机构、校友、企业人士合作,用他们的言传身教为学生指明就业的方向。

总之,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改革方兴未艾,任重道远。高等院校及教育工作者应清楚认识就业指导的重要性,结合这门特殊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完善、拓展就业指导课的教学策略,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效果,推动高校就业的工作发展。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就业指导的活动中,提升职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帮助学生求职就业。

【参考文献】

就业指导课观后感篇(2)

Abstract: the children's health car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of the students is the basis of professional course. Preschool education students for future children education work in provid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professional skill, is a professional very strong course.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tudents' practical and autonomy,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method instruction,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Keywords: research method instruction, children's health car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中职幼儿卫生保健教学中,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分析中职生的具体情况

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薄弱,加之社会背景、家庭状况、学习环境等不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差异性较大。通过对学生叙述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进行直接了解,也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检查作业,考试检查,平时观察等途径侧面了解,如:通过对话、调查了解到:目前到我们职校来的学生,大多数是基础差,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不进去的,有的学生说:“学点音乐、舞蹈我们还感兴趣,对这些基础课、文化课我们就是学不进去。”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作为基础课的教师压力很大,如果我们还是采用过去那种 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那效果可想而知。为此,我们应找到教与学的结合点,这就是学法指导,我们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把教会学生学习作为突破口,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由以往单一传授知识向传授知识与传授学习方法二者结合上的转变。

二、实施学习方法指导

1、创设学习条件的方法指导。创设良好学习条件. 学生课堂上学习的条件主要是教学用具(如模型、录像、课件)、实验设备等,在日常教学中这些用具要求齐全、省时、方便,教师用起来得心应手。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包括学校和家庭,也包括物理环境和人际环境。物理环境主要是温度、光线、噪音、质量条件等卫生标准。人际环境主要是指要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你这位老师,便对你这科的学习产生兴趣,这样教学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实践证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看我们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我们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想办法调节学生的心理,让她由不愿学习到逐步自觉学习。

2、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导。幼儿卫生保健学是研究如何保护、增进幼儿健康的科学。掌握知识的方法指导主要指对影响学习的智力因素的指导。掌握知识包括知识的获得、巩固和应用三个阶段,主要内容包括:在知识的输入阶段,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如何思维,如何想象,如何集中精力等。如:观察指导, 学生的学习从感性认识开始,以感知为基础,而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活动。在幼儿卫生保健学中要明确幼儿的特点,首先要对整个人体的组成有充分的认识,而每个同学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教具,课堂上我们讲到人体的哪一部分时,可经常让同学互相观察,掌握人体的各部分,当然还可通过教师向学生提供挂图、模型、录像、课件等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观察。 在观察具体事物时,应指导学生明确观察内容、步骤和方法。在观察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实现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在知识的贮存阶段,指导学生如何分析,如何概括和综合,如何创造,如何解决问题等,这种指导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就业指导课观后感篇(3)

一、教学组织形式

德育课上课的组织形式,是指依据教学内容或教学程序的需要,对学生予以安排不同场地、不同人数组合与不同方式进行教学活动、亦称教学的组织形式。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德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有:

教室内授课,包括在班级教室、特定专用教室、电化教室授课方式。教师依据不同的内容特点安排在不同的课室授课完成任务。德育课内容多、而且上课时间少,多安排在室内授课。

教室以外授课:职业指导课、道德法律与人生课有些内容需要室外进行。尽管带出室外会有风险,但教师克服困难每一年度也要带学生一、二次室外体验,以达到效果。职业指导课依据上级市人事社保局通知,教师带领学生参加他们主办的定时定点人才交流会、大中小型企业招聘会,或许直接参加企业来学校招聘会,体验面试。

参观活动,过去将其列为教学方法,称参观法。参观活动,依据教学内容和参观目的可分为:

1.政策、法律、道德方面的参观。包括去政策法律宣传栏、博物馆、敬老院、劳教所、介毒所等现场教学。这是开拓视野,感性认识政策,增长政治文化知识,提高理解水平。

2.感受自然美与人文景观的参观。包括到珠海市圆明园、九州城、名胜古迹、珠海市几个名人故居等现场参观,是领略自然美,人文与自然结合的美,丰富美、德等感知识教学。

3.认识生活的参观。如参加商场、菜肉市场、证券交易市场、参加(珠海国际航展)大型活动志愿者,是为了认识生活,用以写调查报告等的教学。

二、教学基本程序及其要求

优秀的德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紧紧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认识德育中的美、道德情操、理解及感受政策的热情,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每一节课后,学生都急盼下一节课的到来。为了更好地把握课堂的教学环节和组织好教学,现以综合课为例叙述如下:

1.上课预备铃响后的组织教学

上课预备铃响后,教师就应站在教室门口,如同演员登台前一般等待上课。这是教师 “进入角色”的序曲,是情绪稳定的需要。教师站在门口准备上课的行动,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作用很大,是稳定学生情绪,促进学生尽快做好学习工具准备的无言的组织教学的第一环节,教师此时的神态要从容、镇定、热情而稍有严肃。

2.授课前的组织教学

上课铃声响后,教师要以炯炯有神的热情目光扫视教室的每一个学生,当学生们全部稳定下来之后,要精神饱满端庄地走上讲台。学生起立站定肃静之后,教师庄重地向学生还礼,并目视学生坐下。教师要以温和的态度、期待的目光“环视全班”,使全体学生都在教师目光注视之下,并使学生感到教师在看着自己期待快些稳定下来。不可在学生尚未坐定、桌椅噪声未停之时便开始讲课。一定要在学生坐定并安静之后,再开始讲课。正如领导说的:“掌控管理好学生”。是一个良好的课堂秩序,是使学生精神集中上好课的必要保证,是上好课的开端。

教师绝不能上课迟到,或打铃后气喘喘吁吁地跑到教室。这将影响学生的心理情绪,也影响教师本人的心理状态,必然影响教学效果。

3.导入课题

填写好教学日志(包括考勤即检查人数、发现人数缺席3人以上,必须迅速与班主任或学生处取得联系,寻找下落原因),板书标题,宣读上课作业情况,复习旧课,授课开始,进入新授主题内容的讲授。对导入新课内容,教师精心设计,以便使教学一开始就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们常采用的是选讲故事、名言、案例、视频、时事热点等等。

4.讲授新课

这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因为一堂课中所要传授的知识方面;能力方面;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等主要集中这个环节进行。期间可设计各种小的教学环节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我们德育教研室教师贯切执行学校提出的教学改革,实施包含目标、任务、准备、行动、评估的“五步”训练教学法,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结果在于启发学生掌握知识能力,更重要使学生体现情感、价值观表现出来。这一点主要是指目标明确(掌握理论点),行动具体落实道德行为。其次是在教学上实施、我们尝试着,一是教学引导案例如讲述高考状元的悲剧,一位高考状元进入大学后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最终导致被迫勒令退学?让学生思考案例,教师点评案例。提出案例思考题:你是从这个案例中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当代大学生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二是课堂讨论案例,讲述我校校友张树源同志,20多年前毕业,被安排到珠海市格力公司工作,刻苦努力、积极主动、攻克电气方面多方技术难关,取得了可喜成绩。提出了人生价值的标准是什么?学习他是怎样发挥了人生价值?三是课外作业思考案例,创设平台,引领第三课堂。学校各种报告、社团活动;学校黑板报、墙报;电视、电影、广播;网络、QQ群体;报刊、杂志;心理健康咨询室、组织旁听有关刑事案件的审理活动等等形式。同时重视宣传口号,正如总书记说:“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列举学校校友事迹 ,重点揭示学校校训:一技在手,收人不愁;知识丰富人生,技能改变命运;锻造适用人才,成就职业辉煌。

5.布置作业及巡视辅导

教师授课完毕,布置作业或课堂练习,布置作业方面:明确要求,注意事项,何时完成及上交作业,细节也交待清楚,必要时写在黑板上。教师对学生作业、课堂练习予以指导也是一个教学环节,此时,往往是课堂上出现骚动高潮。继续掌控课堂,教师对这个环节的把握极为重要,把握时间节点,不急于巡视辅导,应着力组织工作。巡视辅导是教师的教学重要环节,教师要善于辅导。当全班同学进入认真做作业时,认真观察,也是教师巡回个别辅导的开始。辅导作业时,不要在一个学生处停留时间过长,不然照顾不到全体。此时教师仍然要注意把握全班共性问题。发现问题,让全班同学都停止 写作,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讲授。辅导时,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课堂目的、难点、重点,达到掌握知识、能力、情感等质的飞跃。

6.结课

这是课堂教学最后的收尾结束环节。进行作业练习评价和教学总结。此外,精心设计板书,它包括:组织教学、导入新课、新课(掌握理论点)、教学活动、课堂练习及小结,布置作业和预习下课内容。

改革是永恒的话题,我们教研室的同仁们努力实践着,掌握学科的特点(时代性)、坚持教学原则、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达到预期的德育功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效果。

参考文献:

就业指导课观后感篇(4)

[中图分类号] G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5-0188-03

对于视障大学生来说,以讲授法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虽然能够高效快捷地让学生获得间接经验,但是在一线教学的实际效果中却不尽如人意。学习并非“聆听”知识,尤其是盲人学生由于视觉问题导致部分感官刺激缺失,更难以将学习主体经验与新知识充分衔接在一起进行认知。另外由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就业素养需要在职场活动中或特定情境下获得与体验,因此在视障大学生群体中运用体验式教学方式具有现实意义。

一、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从以灌输、讲授为主的教学形式到以体验为主的教学形式,这不仅仅是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问题,更涉及教育观念深层次的变革。[1]体验式教学更注重情境的创设和自身的体验与分享,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应营造开放、平等的氛围,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共鸣。

在体验式教学中,经过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情境,可以让视障大学生切身体会、经历了解和掌握知识的整个过程,更加有效地在头脑中进行感知、认识、衔接以及存储。而且体验式教学符合视觉缺陷补偿原则,通过未被损害的听觉、触觉等感知觉来代替视觉进而予以补偿。虽然视障大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相对狭窄,但其求知欲望强烈,参与性和主动性更强,这也给体验式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可能。

二、视障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视障大学生的就业课由于受到师资队伍专业化、教学课时、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特定类型的限制,依然是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为主。为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教师也会采用情境模拟、案例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但这往往是因教学模块需要而对讲授式教学进行辅助的方式。就业课中除了教师个人讲授外,高校也会聘请校外企业专家来学校开专题讲座,但此种方式也因受到课时与资源的限制而不能普及应用。况且讲座式教学也以单向灌输和讲授为主,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和调动其探究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与能力。通^对视障大学生的访谈分析得知,这些学生仅仅记住了经典案例和感兴趣的信息片段,并没有达到系统教学的目的和人才培养计划的要求。

另外,在视障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中,视障大学生由于自身的身心特点,对职业生涯大赛、创业比赛或者其他创业类社团活动的参与度不高。而且由于专业设置问题,此类学生群体的课余时间大都用于专业基本功练习(针灸推拿与钢琴调律)。对学生来说,课上不能高效汲取知识,课下没有进行直接的体验和感受,其学习效果不理想,所以急需一种教学方式来改变相对“枯燥乏味”的教学现状。

三、体验式教学在视障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就业指导课程的教育目的是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能力,帮助学生认知自我和职业世界,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探索职业发展目标,掌握求职择业技巧,提升实际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素养。体验式教学适用于职业生涯规划、价值观澄清、自我探索、模拟面试、自主创业、职场适应等模块,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情境模拟、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方式进行参与互动。现以《职业生涯规划与自我探索》这一章节为例,探讨体验式教学在就业指导课程的具体应用。

(一)教学目标

本章要求授课教师引导学生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职业要求以及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掌握自我探索技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探索,认知个性特征,明晰其与职业匹配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技能,比如沟通技能、自我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技能等;应用个体职业倾向测评方法,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与方法。

(二)具体应用

1.课程导入,探索人生目标

教学方式:教师播放视频(声音),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感悟、分享,教师点评。

教学要求:通过聆听案例,引入课程内容并开展对人生目标的探索,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小组结果向全班展示,使学生对人生理想目标产生共鸣。

教学要点:视障大学生比健全大学生进入角色快,更愿意参与互动,而且本章是第二章,教师不必再次开展破冰游戏环节,而应适当引导、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分享自己对人生目标的理解。

2.自我探索――霍兰德代码分析

教学方式:教师组织开展霍兰德兴趣岛游戏,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教师点评。

教学要求:组织学生参与游戏,讨论后对游戏进行讲解,让学生对自己进行测评后运用霍兰德代码进行分析,甚至对其他人的代码进行解码分析。

教学要点:霍兰德代码分析时需直接甄选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人格类型,例如盲人群体中的典型人格类型,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移情与共鸣。另外,由于学生没有视觉记忆,教师教学时应多次根据学生需要重复讲述霍兰德代码。讲解时要对霍兰德人格类型应用进行适当精简和本土化研究,使霍兰德作为一种应用型工具,更容易被视障大学生感知和应用。

3.自我探索――兴趣

教学方式:学生开展兴趣识别游戏,教师点评。

教学要求:通过让学生参与游戏,了解兴趣的定义以及层次划分,梳理学生的兴趣,分析职业兴趣与个人兴趣的差异,讲解如何将个人兴趣转化为职业兴趣与职业能力。

教学要点: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的个人兴趣,并引导其向职业兴趣过渡,抛出兴趣和能力不匹配的现实问题,尤其是对大学专业不感兴趣等问题,小组讨论后尝试让学生开展咨询与解答练习,最后教师讲解点评。

4.自我探索――能力

教学方式:组织学生聆听就业类节目视频(声音),开展案例分析、情境模拟、分享,教师点评。

教学要求:引导学生聆听节目,适当暂停并询问面试官会提出哪方面问题,以及应聘者在节目中会怎样得体回答等,然后进行分析归纳,并组织一两组学生进行情境模拟,要求从招聘单位和应聘者的角度分别说出感想,其他作为观众的学生要从场外“专家”角度做出点评分享,最后由教师进一步梳理。

教学要点:开展情境模拟时要注意维护现场纪律和做好时间控制,整个班级的焦点在模拟小组的身上,分享时让学生体会不同角色的心理差异与行为差异,进而掌握面试技巧。

5.自我探索――价值观

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价值观澄清”游戏、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教师点评。

教学要求:教师讲解游戏内容,学生站在座位旁边进行角色扮演。表演结束后学生对这个过程中体现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进行提问,全班学生共同参与,分成小组讨论分享。最后教师对游戏中的道德观、价值观进行讲解和区分,并指导学生运用价值观的含义来分析现实社会中的“明星犯错”等行为,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

教学要点:视障大学生愿意展示自己,敢于表演,甚至展示一些肢体动作。虽然其他学生不能通过视觉看到肢体动作,但是能通过桌椅挪动的声音等环境变化来体会角色的代入感。可以让学生对不同的价值观进行自由辩论,从而让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

6.自我探索应用,培养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教学要求:学生下课后录制采访室友的一段声音(兴趣、能力、价值观探索),下次课进行展示。

教学要点:为了保证教学效果,下次课一定要有学生所录制声音的展示环节,这样可以延续上次课的教学内容和体验。

四、体验式教学在视障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的注意事项

体验式教学的整体过程由行动和反思两阶段组成。就是学生开展特定情境模拟活动,教师进行总结和学生进行反思来完成从认知到实践再到认知的过程。体验式教学不仅能为视障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注入活力,而且也能加强其生涯体验以及职业责任感,但同时也提出了相关要求。

首先,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作用,采用适合视障大学生的课程教学模式。教师通过不断创设情境来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但不能为了刻意追求“热闹的游戏活动”而忽略了教学主题以及学生的体验与分享。面对课程内容,要针对大纲要求以及视障大学生的现实需求,通过导入、体验、解决问题和建立信任以及最后的反省等步骤逐一进行设定。所有步骤不可省略,要引导学生开展真实体验。由于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视障大学生的体验式生涯规划的具体教学内容,需要教师为此类学生制定符合他们身体特征的“发展性”和“补偿性”活动,让视障大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其次,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设置和选择游戏时注意考虑时间、场地、复杂性等多方面的因素,而且在设定时要考虑活动是否能让学生产生共鸣,是否贴近现实生活和大纲要求等。在体验式教学中,由于视障大学生无法看到PPT上的游戏提示,而有些环节需要记忆大量的游戏要求和设定,所以适当对游戏进行简化设计是保证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另外,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兼顾其他方面的指导。游戏设定要避免为了游戏而游戏,盲目追求全员参与而忽略学生体验效果等,要让视障大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增强生涯规划能力与就业素质。

最后,视障大学生的课堂活动要注意安全。就业指导课程中的体验式教学很多内容板块含有轻微的体能性活动,这对视障大学生来说较为不便,教师要时刻观察每个学生的状态表现,叮嘱学生注意自身安全,不要对周围人使用大动作,使n程教学得以在愉悦的氛围中有条不紊地开展。

[ 参 考 文 献 ]

[1] 肖海平,付波华.体验式教学:素质教育的理想选择[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1).

[2] 黄欢,陈敏.体验式教学在高校职业发展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以上海市级精品课程“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模拟面试课为例[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9(3).

就业指导课观后感篇(5)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4-0281-02

2011年10月的一天上午,09级在外实习的一个学生给我打来电话,告诉我她要代表去实习的学校参加县里的教学课赛。我在她难以抑制的兴奋的话语中,得到了两点信息,她之所以在短短的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能在校级、乡级的比赛中胜出,一是她所去的县正在进行教改,二是她在校所学到的一些理论和观摩到的一些教师的课正是所去的学校教改的方向。

师范生的学习过程与职业技能学校的学习有很多的相似之处,目的都是要形成一定的技能。技能是指通过一定的练习获得的能够完成一定任务的动作系统。也就是说,技能是可以通过反复练习获得的。但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师范生来说,在技能的获得上,与技校学生又有一定的不同之处。我们所面对的不是一堆机器零件的认知与组装等等,不能时时让学生面对一群初中生或小学生,去直接感受真实的课堂情景。为实现这一目的,传统的教学要求是:理论学习-见习-试讲-实习。而见习的要求是带学生进入一所中学或小学学校,进入课堂直接去听教师的课。但自高校招生规模扩大之后,据了解,各校每一级、每个专业的学生都在百人以上,而笔者所在的学校从05级开始,每一届都是6个班,最多的时候到了340多人。在这样的见习形式中,以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如果班级学生太多就无法组织去听课,因为没有一所中小学能同时接纳几百个学生同时进入几个教室听课,城区的中小学班额数都较大,教室的空间是有限的;二是如果授课教师没有准备或者我们去的时候任课老师刚好只是进行练习课、复习课等,我们也不可能让人家改变教学计划来将就,这样的见习很难收到好的效果。三是这样的见习不能随时进行,更不能结合理论教学内容来给学生进行实时的指导。既然教学见习是师范生技能形成中的一个必要手段,传统的见习模式已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需求,那么,如何建立起新的教学见习就成为在教学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回顾自己多年来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上的教学实践,笔者有了以下的一些感悟与实施。

一、改变教学模式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是以某种教学思想、教学理论为依据而建构起来的,可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借以进行操作的既简约而又完整的模型。它集约地体现了设计、实施、调控、评价教学活动的一整套教学方法论体系,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得以发生联系和相互转化的媒介、桥梁。课堂教学有其模式,一门课程的教学也有其模式。《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语文教育专业学生重要的、必修的、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的专业技能课程,也是专业核心课程,集中体现师范教育专业个性,是教师素质培养的显性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整合所学专业知识,形成专业技能和未来语文教师所需要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完成教师专业化的进程。课程的目的与要求,从总的方面来说,是使学生掌握语文教育的基础理论和形成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为学生的教育实习服务,为学生毕业后走上教学岗位奠定较为坚实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因此,在这一门课程模式的设计中,在理论教学环节上,随着现代化教学手段进入课堂,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等的使用,给我们进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提供了平台,将传统的“理论学习-见习-试讲-实习”改为“理论学习-观摩提升-试讲实践-实习”模式。笔者认为,见习的含义即是一种观摩,只是我们狭义的理解了这一形式。观摩法是教学中的一种常规方法,是指组织学生观看利用幻灯、投影、电视录像、教学电影等电教媒体展现与教学有关的内容,目的都是要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性体验,从而深入理解教材内容。

二、精选观摩内容,精心安排观摩时间

任何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必得与其教学目标相适应,因此必须考虑观摩材料的选择。可以说网络的存在让我们对找到观摩材料提供了便捷,但每一门课程教学时间都是有限的,要让学生进一步直观地解读已知的理论,在这些浩如烟海的材料中做出选择。这就必须考虑:一是与教学进行过程中理论的结合度,也就是紧扣教学理论,理论学习与观摩穿行;二是适用性,也就是要让学生感觉到是可以模仿的。

以教学“教学过程”这一内容为例。教学过程是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途径,要求教学目标应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新课程改革之后提倡的常规教学过程是“引导-研读-运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操作的:我们精选“语文报杯”教学大赛中的精品课程进行观摩。因为,“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是全国中学语文界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实力最强、影响最广的赛事,“弘扬课改精神,倡导新型理念,奖掖优秀教师,推广成功经验”是其宗旨,其所做的一些探索往往对后来的课堂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引导-研读-运用”这一模式的运用,就让学生认真观摩第一届大赛初中组金奖获得者李卫东老师执教的《听潮》,并指导学生一一对应归纳出引导过程的四项内容:预习、解题、介绍有关资料、课前谈话;研读过程的两个阶段:感知阶段(初读)、分析阶段(精读);运用阶段(复读):知识转化为能力。明确了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应有的教学任务和方法。又为了凸现当代教学理念中“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问题,观摩了深圳育才中学夏志明老师执教《陈太丘与友期》的教学片断,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研读过程中的“初读感知-深入分析”中“质疑-理解”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三、做好观摩中的指导

观摩不是欣赏,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师范生在理论上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如果说在观摩中没有一定的指导,观摩的效果就会有偏差。比如说,在观看一节课后,问他们:这节课你如何评价?学生经常回答:很好。再问:好在哪?答:我一听就懂了。“听懂了”,这只能是就所观摩的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而言的,这显然不是我们的教学中所要求的,所以,让学生跳出原有的认知,教会学生“看课”是观摩中应有的内容。通过指导让学生对所观摩的课有更多理性的评判,如一节课中课堂上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安排是否得到保证,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否准确清楚、生动形象有启发性,语调是否做到了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等等。

总之,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程的教学中,第一学期教学中所涉及的一切教学技能理论都及时进行教学观摩,第二学期的教学技能训练学生都能很好地模拟,使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有方向,更有乐趣,也促进了教学技能的形成。

参考资料:

[1]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就业指导课观后感篇(6)

作者:耿俊茂 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不强,这使学生对学校开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教育感到空洞乏味,更别说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方法较为单一,当前思想教育的形式有了一些新的发展,但具体到就业指导课教育中时,应对影响大学生就业思想的渠道和方式日益信息化、科技化的方法较陈旧。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队伍不健全、总体素质偏低,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队伍建设主要存在队伍缺乏整体规划、措施不够完善、结构不合理和服务意识不强等问题。五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思想教育较为滞后,所谓滞后是指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反应迟缓,处于被动应付、消极防范的状态。存在问题的原因(1)两种“代替论”观念的不良影响。当前高校深受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时普遍受两种观念的惯性影响。一是部分高校仍停留在以思想教育代替就业指导课上,认为只要做好了思想政治工作就能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二是以就业指导课代替思想教育,忽视思想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作用。就业指导课与思想教育虽有很多共性,但在工作目标和性质上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两者属于不同的学科,有其自己特定的教育内容和工作目的。简单代替论必然会造成思想教育在参与就业指导课的教育时,忽略学生基本需求和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导致思想教育滞后、教育工作者缺乏对就业指导课的热情和素质不高等问题。(2)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思想教育实践探索不够。就业指导课在我国高校,是伴随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制度由计划经济的统包统分向市场经济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转变才兴起的。近年来人们也认识到思想教育在就业指导课中的作用,但就业指导课过程中如何融入思想教育的因素等实践操作问题,大多数学校还正处在探索中,实践经验积累少,不能为思想教育在就业指导课中作用充分发挥提供具体操作指导。思想教育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紧密结合的实践还处于初始阶段,这是导致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存在着内容针对性不强、方法陈旧等问题的主要原因。(3)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思想教育理论研究不够。对就业指导课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完善,尤其是关于思想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作用的研究更是贫乏,不能有效地指导学校思想教育将注意力、着重点放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上。近年来,高校就业指导课压力加重,已有学者将就业指导课和思想教育结合之事提到了新世纪高校思想教育发展的重要地位,但具体如何结合的理论研究成果还少,加上缺少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的实践,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探讨就更少。由此出现的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的随意性较强、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有效的机制等问题也就不难理解了。

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思想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正确认识思想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地位如何正确认识思想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既是思想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又是能不能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先要坚持思想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首要地位,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增强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崇高使命感和开拓创新、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强烈的责任感,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要树立思想教育为大学生就业工作服务的理念,转变观念,把工作职能定位在“三个服务”上,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服务,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把思想教育渗透到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去。2.不断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思想教育,必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教育理念,选择有针对性的内容。要加强国情和就业形势教育,使学生明确新形势下职业教育与学生就业的关系,提高其配合意识、参与意识和执行政策的自觉性。要加强择业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就业风险观、就业竞争观,主动投身到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积极参与就业竞争。要加强道德和法制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爱岗敬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树立职业平等意识,在就业过程中自觉遵守法律规范,并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要加强成才教育和创业教育,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意识,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深化专业学习,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的教育。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客观评价自己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帮助学生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以积极良好的心态参与竞争。不断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的方法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思想教育,要继承传统的基本方法,更要不断创新思想教育的方法,以适应时代的要求。一是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注意教育内容的差异性和针对性,也要注意教育方式的灵活多样性,善于抓住时机,确保教育效果。二是日常教育与毕业教育相结合,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择业观念,不断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及成才意识,帮助他们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消除可能出现的偏差。三是榜样教育与岗位实习相结合,从不同角度教育学生,促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提高素质,结合实际调整就业目标。四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要加强联系与合作,广泛收集信息,形成三方合力联动,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五是促进教育手段的现代化,要不断开发思想教育载体,以满足学生就业需要,增强思想教育吸引力。

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队伍的建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思想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充分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建立专兼职队伍,优化队伍结构。建立由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工作干部和就业主管人员组成的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的基本队伍,辅以专业教师、外来专家、学者,开展高校就业指导课中的思想教育。要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队伍的素质,培养一支既懂思想教育、又懂就业指导课的队伍,要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转变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要提高政策水平,熟悉各个时期的就业政策,深刻领会当前就业政策的精神实质,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和疏通工作,并根据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用好就业政策,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要提高业务素质,加强对就业指导课理论学习,掌握大学生就业管理业务、大学生就业教育方法、大学生就业专业基础知识等,努力提高组织管理能力、交际能力、分析预测能力,使思想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更深入、更有效。5.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思想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由于当前把思想教育与就业指导课结合起来研究的理论成果还不够丰富和系统。因此如何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思想教育,如何有效地发挥思想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的作用,还需要更科学的理论研究成果来指导。这就需要就业指导课理论研究者和思想教育工作者不断加强理论研究,更加深入地研究就业指导课的规律、思想教育的规律以及思想教育在就业指导课中的规律。并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和理论成果,结合中国国情和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加以研究,努力探索面对变化了的环境和变化了的教育对象的思想教育的新特点、新规律、新思路、新方法,逐步拓宽思想教育的研究领域。

就业指导课观后感篇(7)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课程实施现状

国务院办公厅2009年发出通知,通知指出各高校必须把就业指导课程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作为必修课统筹安排。但由于各高校对该门课程的重要性即是该门课对学生实际就业的指导意义认识不足,高校在开设该门课程时没有兼顾到对大学生整个大学阶段连续性的就业指导,有些高校选择在学生一年级、二年级时开设就业指导课,有些高校选择在学生三年级、四年级时开设就业指导课,这种非持续性的就业指导导致教学内容无法系统化、实效性不强。而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中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仅仅只当这门课是拿“两证”的必须条件,这种理论脱离实际的做法直接导致学完了就业指导课学生依然没能树立正确的就业目标、没有理性的择业观念、没有应有的择业技巧等能帮助其顺利理想就业的基本素质。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改革的必要性

1.目前高校设置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有不合理之处

很多高校没有配备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从事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工作,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课教由团总支书记、辅导员担任,这一做法不能顺应不断变化的就业环境对高校学生带来的巨大挑战,要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情况下让高校毕业生游刃有余地理想就业必须要有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进行专业的指导和培训;另外很多高校是以大班、甚至是混专业编班进行就业指导课的传授,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不同个体的就业指导需求,也忽视了专业特点所应具备的专业就业需求;还有就业指导课也没有实践教学环节,所以应该考虑将实践教学环节如给学生提供模拟面试场景,并根据模拟面试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个别就业指导等实践教学环节纳入课程教学计划中。

2.学生对该门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考试制度一直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所以学生经历过紧张的高考之后期待在大学能有放松的机会,于是对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产生了认识上的偏差,如果该门课程仅开设在低年级,他们更是觉得该门课与自己无关所以学习上敷衍了事。部分毕业生在参加面试时两手空空、对招聘单位所提出的考题束手无策的情况时有发生,所以在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强调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性是很有必要的。

3.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的必须条件

在当前激烈的竞争形势下,要将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完美展现给用人单位,必须具备较强的职业竞争能力,职业竞争能力的培养必须落实到平时的教学环节中去,从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择业标准、应聘技巧、理性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准确给自己定位、模拟面试场景、组织学生参加高年级学生的招聘会等方面都应该下功夫有意识地培养才能让他们毕业之后能接受社会挑战,突显自我,展现自我,立足于社会。因此,高校必须通过教改新模式,进一步实施科学施教,因材施教,通过系统地教育矫正大学生的就业观、让学生牢固掌握就业求职的方法与技巧、从而提升个人职业竞争能力。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改的具体措施

1.提高就业指导课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改新模式的推行,离不开雄厚的师资力量。所以加强就业指导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就业指导课教师务必要做到对就业形势把握精准、对学生的优劣势分析到位、有系统的就业知识、经常走出去参加就业知识培训与研讨、科学预测人才市场所面临的各种变化、对具体的学科领域有很深刻的研究而不是照本宣科、敷衍了事让就业指导课失去了应有的指导作用。

2.成立职业规划专家小组: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仅靠就业指导课教师在课堂上的传授很难让学生在严峻的形势下找到理想的工作,所以高校应该成立以专业老师为带头人的大学生职业规划专家小组等专业团队定期对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大学生分阶段进行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跟踪职业生涯规划的落实情况。

3.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仅靠在课堂上讲解就业形势的严峻是无法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所以就业指导课教师需要定期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观摩正规的招聘现场,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就业竞争压力,同时引导他们考察之后根据自己的亲身感受制定阶段性的学习计划并逐步落实,同时将具体落实情况作为就业指导课成绩的一个评分模块等以此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岗位所需要的技能便于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及时调整学习计划,让警钟长鸣才能给学生们上进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李迎春.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课程建设的理性思考[J].教育探索,2008,(10):138-139.

就业指导课观后感篇(8)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金融风暴的来袭,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前所未有,尤其是高职毕业生,随着越来越多中小型企业的萎缩倒闭,一时间很难找到自己合适的岗位, 在求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矛盾、自卑、盲从、焦虑、抵触等不良情绪,此时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对这一特殊社会背景下的学生加强关注,积极的给予干预和疏导,使其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正确认识自我,客观分析就业环境,最终在就业的激流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高职学生求职中常见不良心理

    1.矛盾心理

    矛盾心理是毕业生在求职中经常出现的心理现象之一。如:毕业在即,是选择专升本呢,还是直接就业,二者均有其利弊,即内心产生“双趋-双避式”冲突,此时个体容易出现焦虑烦躁的情绪。也有的毕业生在学校里读书时,感觉良好,一心抱着毕业后进城市大公司,找份体面舒适的工作,当真正步入社会时,才发现工作难找,好工作是难上加难,人多岗位少,竞争是如此的激烈,此时就会产生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随之而来是悲观失望、绝望迷茫等不良情绪。

    2.攀比心理

    毕业生在求职中攀比心理非常普遍,而这种攀比往往是不客观的,倾向于眼前利益(如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等)的比较,而没有充分考虑个人特点及职业发展前景。如A同学所在的公司实习期没有工资,但是对实习生的职业发展有一定的规划;而B同学所在的公司实习期工资为1000元,但是公司却没有对其职业发展作出具体的规划。此时,A同学往往会感到心理不平衡,很想换个跟B同学一样有工资的公司,但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即职业发展前景问题,最终,由于过于挑剔,而失去了最适合自己的岗位。

    3.自卑心理

    高职毕业生的自卑心理往往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高职教育缺少全面正确的认识,对高职教育缺少认同感,认为自己读的是三流学校,档次低于普通本专科院校;二是求职受挫后,认为自己什么都不会,不被社会认可,产生无价值感;三是自身身体存在某些缺陷或者在校表现不够突出,求职过程中缺少自信。

    4.逆反心理

    由于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自我期望值高,很多毕业生很难找到他理想中的工作,甚至连湖口的工作都难找,此时部分学生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把找不到好工作归咎于学校教育和体制问题,认为是学校耽误了其美好前程,于是对与学校相关的人和事均会产生抵触情绪,不能客观地评价事实,不愿接受学校的就业指导,配合学校办理毕业生相关的手续,最终导致无法正常毕业。

    5.盲从心理

    由于毕业生缺少正确的自我评估,自我认识不足,对就业环境缺少分析,导致求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盲从现象,认为大部分人的选择就是正确的,缺少应有主见和独立性。如:在求职过程中,班级求职氛围就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有些班级找工作很积极,落实工作速度也很快;而有些班级找工作不紧不慢,没有危机意识,很多同学持观望态度,最终错过了很对就业机会。

    二、高职学生求职中不良心理对策分析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高职教育,及早作好职业规划

    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由两部分学生组成,即普高生和“三类生”(包括中专、职高、技校)。对普高生而言,高职院校属于最后批次的学校,进这种学校读书很多并不觉得光荣,相反有很多同学会有一种很强的失落感,这种失落感长期积压下来就很容易引起自卑情绪,认为自己读的是三流学校,和普通本专科不是在同一档次的学校,在这种自卑情绪的笼罩下,开始迷失自我,最终在求职中受挫。因此,要想毕业生求职成功顺利,在大一刚入学时就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高职教育,即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培养学术型、工程型人才为目的普通高等教育并列,并非低层次、低水平的高等教育,树立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并指导其作好相应的职业规划,尤其是大学三年的规划,要使其清楚“我来大学是干什么的?”、“我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然后沿着自己的规划走好大学三年的路程,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长为有思想、有理智、有技能、有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最终成功就业。

    2.就业指导课应注重透彻性和实践性, 切实指导学生作好求职准备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并针对大一、大二、大三的不同特点分别开设了不同的课程。但是在课程的透彻性和实践性方面有所欠缺。如:有些高职院校就业指导课分专题讲授,每个专题2-3个课时,总课时10个左右。但是往往每个专题涵盖很广,仅用2-3个课时很难把一个专题讲透彻,实践性较差,学生听完课后,只是对这些知识的模糊认识,而按教师所讲的应用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校应加大就业指导的课时量,增强就业指导课的透彻性和实践性,真正起到就业指导作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培养,掌握相应的求职技巧等,这无疑是使学生克服各种不良求职心理,提高求职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3.成立专门的职业指导机构,对学生进行个案咨询

就业指导课观后感篇(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Integrate the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HOU Baohua, LIAN Fengmei

(Liaoning Fumeng Ping'andi Vocational School, Fuxin, Liaoning 123109)

Abstract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curriculum of the basic idea is further emphasis on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the emotions, attitudes, valu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Emotions, attitudes, values itself as a non-intellectual factors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en how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integrates into the usual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 the writer shares with us his experience effectively integrated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into the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integrate; classroom teaching

新课程明确课程目标应具体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尤其要重视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情感不仅指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还包括爱、快乐、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心体验。笔者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在十几年的畜牧专业课堂教育教学实践中,始终注重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交流,下面总结了几点体会。

1 教师要以自己积极的情感感染每一名学生

师生的情感共鸣是课堂心理气氛的重要变量,现代教学认为,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学生是否乐于接受教师所传授的信息,关键在于这些信息能否满足学生情感需要。

课堂教学中,笔者从畜牧专业的特点出发,积极乐观地把所学专业与学生们的毕业就业,生活习惯结合起来,通过搜集各级各类畜牧前沿信息引起学生们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思维活动和强烈的内心体验。首先自己表达对畜牧专业的无比热爱,向同学们宣传畜牧专业的迷人之处,讲解自己亲身的求学、工作实践经历。在工作中为动物怎么样诊病,怎么样防疫,又怎么样合理地饲养管理好它们,从现实的生活中提炼学习本专业所探究的知识奥秘,重视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与交流,把自己对本专业爱好的积极情感,无私地倾注到学生身上,增强与学生在心理上的合作,学生听了后也有决心通过三年的认真学习求知,能学到一门实用技术本领,成就自己的人生,有能力为社会做贡献。让他们爱上自己所学的专业,爱上学习。

2 师生情感交流能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我们倡导的教育原则。但是,在课堂上学生常把自己放在被动从属的地位。一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大段的独白语言,或未能顾及学生的原有水平,现实的心理状态,或未能实现心理移位,学生就可能进行与课堂教学无关的活动,或者走神,或者懒于参与。在讲授《畜禽营养与饲料》饲料种类一课时,会准备好多饲料原料,让学生在课堂上对照实物亲自识别,分类。以小组为单位让他们对照书上的饲料分类,自己挑出各属于哪一类饲料,并说明理由。让学生们亲自参与,亲自感受。主动找书本,结合当地的农业生产的产品,互相交流,讨论。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体现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很好地与学生进行课堂上的情感交流,消除他们的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的心理,逐渐培养让他们乐学、好学。

3 师生情感交流培养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自信心

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堂教学是一项实用性和科学性很强的教学工作,更具一定的社会实践性与趣味性。但因为学生都是刚刚毕业的初中学生,有的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和接受还比较困难,感觉还生疏,并且还有点不太爱好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专业学习还没有掌握学习的方式与方法,觉得抽象、枯燥难学、很不适应。针对种种原因,笔者在每节课的备课与上课中,用尽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想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与方法,与学生进行一次学习知识的竞赛。根据学生的好胜心理,把每一节课的重要应该掌握的知识点编辑成5个小抢答题,利用每一节课的前5分钟,定为抢答时间。这样在紧张、激烈的答题氛围中,消除了同学们不爱学的心理,越学越起劲,越学越感兴趣,也感觉到知识的趣味性。专业课堂上情感交流通过这一竞争过程,鼓动学生大胆交流,积极抢答问题,使课堂在一开始就进入了轻松、和谐、民主、平等、激烈的氛围中,消除了学生们的心理压力。教师对学生鼓励的多,学生就有了成功愉悦感,对学专业的兴趣自然地就提升了,学好专业,用好专业的思想牢牢打造出来。

4 师生有效的情感交流在自主高效课堂上,学生们学会了自主学习

现代教学在师生情感互动上又深一层,就是构建自主高效课堂。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要求教师角色与学生情感交流的重要性。教师一定要转变角色,要从“台上”走到“台下”从“台前”走到“台后”,给学生创设学习的情境和方法,在师生互动活动中,与学生一起分享对方的思想,经验与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和观念。

在学习过程中,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会质疑,教会学生学会确立学习目标,教会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并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扮演两个角色。

4.1 教师要扮演好“调控者”的角色

在和同学们的学习过程中,亲自走到学生学习中间,细心观察倾听,密切关注合作学习的活泼状况,对学生的合作学习实施监控,必要时进行有效干预。如有时出现合作学习小组开展讨论时,学生思维打开后,及时地对他们进行引导。发现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消极的学生,为他们提供情感动力。个别点拔他们,鼓励他们要融入集体,和学生们一起学,要不就和老师一起来完成学习。帮助他们尽快地在和同学们的小组学习中积极主动参与进去。

4.2 教师要担当起“指导者”的角色

根据学生的意见改进学生们合作、自主学习的方式与方法。及时在课堂上了解学生们的合作效果,适时地对学生的合作交流给予指导,适量地提出让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如在讲授《药理学》青霉素一节课时,在课堂进行小组稀释实践中,让学生们根据要求亲自用备好的针管抽好生理盐水,完成对药液的稀释。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就在巡视的过程中就一一指导他们完成操作步骤。学生出现操作上的错误时,细致地进行操作示范。然后再让其独立完成,学生会感到亲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过程中也更加愿意和老师交流学习感受。

综上所述,情感交流无时不体现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在实践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每一个肢体的动作,每一句鼓励的语言,每一个会意的眼神,每一次课堂交流互动,都会潜移默化地在学生的心目中扎根、开花、结果。

在新时期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工作中,践行为师之道,更要充分尊重学生生命个体的尊严、价值,关系学生生命个体的生活、学习、思想,充分信任每一位学生,相信他们,有效地与学生时时进行情感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他们成人、成才。

就业指导课观后感篇(10)

《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是高职院校德育课中最具特色的一门课程,是政治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道德、求职择业技巧、签约与报到和创业。

高职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是在学习、成长、发展过程中,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现象进行评价、决定取舍的基本思想观点,它支撑着学生的精神世界,影响着学生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并且将对学生今后的工作、人生有重要作用。

一、《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课堂教学现状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高职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养成途径主要有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等,其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核心价值观养成的重要途径。高职学院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国家对大学生就业情况的重视,《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课堂教学出现弱化甚至忽略职业道德内容,学生也普遍更重视求职择业技巧部分。另外,课堂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实践性;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时效性等使得课程失去了养成学生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二、《职业道德与就业知道》课程内容与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一)职业道德与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通过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成功人物的职业道德事迹作为案例教学,会使学生觉得亲切、可信、可感、可模仿,关于文明礼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勤劳节俭、遵纪守法等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在讨论案例的过程中无形中建立,成熟起来,并且在从感性到理性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得到升华,从而真正掌握本门课的内涵和精髓,并使其认知、意志和情感发生一番刻骨铭心的变化。职业道德是《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内容之一,“百行德为首”,让学生立业前,通过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首先学会做人的准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部分大学生过于看重自己,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他人、集体以及整个社会的利益,择业求职时,以自我的喜好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喜则行,不喜则弃,完全不考虑其它方面的因素。功利化思想严重。置身于改革的大潮,大学生的商品经济观念日益增强。尽管他们还没有踏入“商界”,但社会上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的投射,使他们对个人利益的关注与反思明显增多。大学生从入学选择专业到毕业择业求职表现出强烈的利益要求。什么专业能够赚钱就读什么专业,毕业后什么单位能够挣到钱就到什么单位去,赚大钱成了部分大学生职业选择中最具诱惑力的因素。价值目标短期化,目前大学生对经济领域的变革十分关注,但是,这种关注有一种重视眼前轻视未来的反理想主义倾向,他们所追逐的是眼前的工作所带来的实惠,缺乏全局的、长远的战略考虑,急于求成。通过具体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无私奉献、为建设和谐社会、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精神,帮助学生养成文明礼貌、爱岗敬业、勤俭节约等良好的核心价值观。

(二)求职择业技巧与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现今的经济形势以及就业状况,求职择业技巧对于即将毕业的高职学生异常重要,学生对于此部分的学习也非常认真。

求职择业技巧主要包括就业信息和材料的准备以及面试技巧两方面的内容。高职院校是以职业为导向,重视求职择业技巧的同时,还应该借此部分着重诚信择业。在自荐材料的准备上,必须做到真实客观,反对弄虚作假和欺骗行为。在择业活动中,用涂改成绩、搞假证书、假材料的手段来欺骗用人单位的行为是不道德的。毕业生在自荐材料中应当如实反映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提供真实的证明材料。使用人单位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真实的了解。在面试过程中的自我评价问题上,必须做到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反对自我吹嘘或夸大其词。在毕业生就业中引入了竞争机制,这就要求毕业生有更高的综合素质。由于毕业生能否通过市场的检验对他们的将来起着决定作用,这就使得毕业生不仅必须具有扎实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而且在择业的过程中也要自觉接受学校和社会的监督,端正自己的竞争行为,遵守一定的竞争法则。利用求职择业技巧方面的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爱国主义精神以及良性竞争择业的核心价值观。

(三)签约与报到与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签约与报到部分主要内容包括让学生了解签约与就业协议,了解就业法律知识,掌握就业协议的有关规定和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具体法律问题。

毕业生不能随便违约,随意更换单位,否则,学校应视情况予以批评和建议,并征求用人单位的意见,用人单位也可以要求相应的赔偿,这使得毕业生在选择单位时应慎重,不能够任意违约。协议一旦签订,就具有了法律效力,非正常情

况的违约属于不道德的行为,偏离社会所倡导的诚信的道德准则。因此,绝大多数毕业生在签订协议时,都是经过慎重考虑的,也就是说,决定了要到某个单位工作,才进行签约。并且,协议签订之后,都会积极遵守,即使想更换更适合自己的工作,也必须通过正当的途径来解决。签约与报到方面的课堂教学使得学生懂得遵纪守法、诚信签约等,学生能够养成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核心价值观。

(四)创业与核心价值观的养成

创业部分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创业知识、创业的基本流程以及创业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就业指导课观后感篇(11)

近年来,独立学院蓬勃发展,毕业人数直线攀升,就业工作的成败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成为当务之急。教育部于2007年印发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将就业指导课程作为独立课程进入高校管理体系中。民族地区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产物,应该如何更好地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如何构筑独具特色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如何通过课程建设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这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全面了解目前民族地区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师资队伍、教学质量等方面的现状,我们调查分析了广西9所独立学院的就业指导课程,分析了现有就业指导课程的特点,并试图建构有效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为本地区就业指导课程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为保证样本容量、样本构成以及专业、年级的代表性,我们选择了广西民族地区9所独立学院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包括文科类、理科类、工科类等,年级涵盖了大一至大四。

(二)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经过课题组成员共同的修改,制作出了《民族地区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程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个人就业信息、个人就业认识情况和校内就业指导课相关问题共三个维度,单选题 27道,多选题15道,主观题1道。

据表二显示,60%的同学都认为自己在就业方面拥有目标,但总是多变难以分辨选择。51%的同学认为今后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相关即可。40%的同学认为所学专业的就业状况一般。多数同学的理想就业区域是生源地和沿海发达地区,其中36%选择回生源地,39%选择沿海地区。44%的同学认为目前最欠缺的素质主要是相关的工作或实习经验。此外,多数同学都希望通过实习来创造就业机会,就业时更看重单位的发展前景以及个人在单位的发展空间,同时希望学校能够多开展实践活动,多提供实习机会。

综合以上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民族地区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就业认识上表现出了极大的相似性:他们拥有目标,对未来工作的期望值比较高,看重企业的发展和自己在单位的发展空间,而且希望在实习和实践中提升自己,创造就业机会。同时也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对本专业就业状况没有深入的认识和了解,欠缺相关的工作、实习经验,缺乏沟通协调能力。

(二)就业指导课程特点

1、课程设置

据表三显示,自2007年以来,各独立学院依照要求,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大部分院校从大一开始进行开设,多数都是以选修课的形式进行,每月一次,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没有教科书。仅仅是通过集中授课和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教学,重视理论,很少有户外拓展、实践训练和现场观察,没有统一的评价方式。57%同学对就业指导课的形式是不满意的。

2、师资力量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在独立学院开设,历史尚浅,从现有的调查状况来看,多数同学表示授课教师是本学院的辅导员以及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老师的流动性大,缺乏就业指导的专门知识。一些教师仅仅是上网查找一些资料进行讲解,专业性不强,无法很好的满足学生的需求,致使学生兴趣低下,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课堂讲授仅停留在信息传递、政策介绍阶段,难以深入,难以帮助学生准确的把握自己的现状,难以真正地帮助学生提高就业能力。多数同学表示希望上课的老师是专业的职业规划师、培训师,企业家和成功人士。

3、教学模式

调查显示,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程通常是按照专业来上课,形式多是专题讲座,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很少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很少有模拟招聘,现场演示等实践环节,课堂是一种单项式的模式,师生、生生之间缺乏交流互动。据表五显示,现有的教学模式与学生期望的教学模式相去甚远。多数学生希望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能够结合企业实践、模拟竞聘,案例分析,互动游戏体验,模拟训练等。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现阶段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程存在以下问题。一、指导理念不清。就业指导课程不是一个短暂的培训,而是一门课程,不仅要向学生介绍就业政策法规,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分析自身情况,进而提高就业竞争力。如果仅将其视为一个辅助工具,而无法将其融入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就不能为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做好铺垫。二、教师专业化程度不高。目前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程的老师在就业指导方面研究不深,授课经验也不足。很多老师的专业背景与就业指导相去甚远。他们很少展开就业实践的研究,因此授课时没有生动形象的案例,没有很强的说服力,难以提高学生的兴趣,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三、课程设置单一。在调查的学校中大部分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但多数仅是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没有明确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缺乏实践性的指导,同时课程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学生满意度不高。四、教学方法落后。多数老师采用传统的讲授式,仅停留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教学中,教师把握主动权,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参与度低。

三、民族地区独立学院有效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构建

针对民族地区独立学院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问题,只有加强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构建科学有效的课程体系,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成长,真正促进就业指导工作的发展。

1、课程管理要明确。民族地区独立学院应该充分认识到就业指导课程在提高学生就业意识、提升就业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就业指导课程不仅是简单地传授就业信息,而且要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不仅要为学生毕业找工作牵线搭桥,而且要将学生终身发展的理念贯穿其中,帮助学生进行整体职业生涯的规划和探索;不仅要从理念上重视,而且要将其真正纳入课程计划,保证教学实践和教学质量。就业指导课程的成功开设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而且可以提升学校的办学成果。课程的管理者要运用系统的观点来把握这门课程,将其纳入大学生整体课程规划当中,保证足够的课时,给予足够的重视。真正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和规划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帮助学生扬长避短,顺利就业。

2、课程目标要开放。课程目标是课程的灵魂,就业指导课程目标要将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目标设置要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要有一定的开放性、生成性和表现性。知识方面要侧重于传授就业政策和法规,传达就业思想和理念;技能方面要展开就业技能的培训;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要侧重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过程和方法更多的体现为一种方式,体现在整个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每个细节,凸显学生的自我感知、自我体验。课程目标的开放性实则体现为一种生成性,每一节课教师都要以具体、可操作性目标为指引,同时在课堂实施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差异,注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批判思维,敏锐观察、及时捕捉学生的体验和观点,进而因势利导生成目标。

3、课程内容要生动。就业指导课程要将学生特点的分析、就业政策的解读、就业技能的培训等有机结合起来。各独立学院应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组织专家、教师开发就业指导教材,教材要紧密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突出科学性、实践性、实用性,内容的设置要有梯度,按照认识自我――了解就业――成功就业等几方面来提升。课程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树立职业规划意识;其次要让学生了解就业,讲授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就业法规等;之后,再安排就业技巧、求职礼仪、就业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层层深入。每一部分设置力求图文并茂、多穿插案例介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用生动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4、课程实施要创新。课程实施是课程的关键环节。首先,要注重教学设计。建议采用集体备课加专业备课的方式。集合校内就业指导老师,对就业指导课程展开分析,明确授课内容和方法,构筑宏观的框架。之后要针对专业特点的不同,进行特色设计。其次,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风格应该是轻松活泼的,教师应该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设置难易相当的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进而进行分组汇报,真正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此外,课堂讲授要结合案例分析、结合互动体验、结合企业实践、结合模拟竞聘,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再次,开发网络精品课程。学校应该组织教师进行就业指导网络精品课程的开发,打造集就业信息和教学于一体的平台。网络课程应该要展示课程的全貌,提供就业信息,提供学习案例,学生进入后可以根据自己的账户和密码登陆,开展自主学习。网络课程平台不仅用于课堂教学,还可以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畅通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渠道,便于师生交流,便于教师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辅导,便于生生之间取长补短,共享资源。

5、教师队伍要专业。优秀的就业指导课教师应该是一名懂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教育教学相关规律的高素质人才。独立学院应该精心打造本校就业指导团队,加强就业师资队伍的培训和指导,组织开展一些就业创业相关课题研究,帮助教师开拓视野,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拓展思维、丰富资源、创新理念。[1]此外,要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校外指导团队,包括成功的企业家,本地区人事部门的总经理、人才交流中心的干部、成功校友、职场人物等,定期邀请他们进行专题讲座,从而让学生了解实际就业市场和就业状况。

6、课程评价要多样。作为一门正式的课程,一定要有与之相对应的评价体系。学校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评估和督导,建立一整套相应的就业指导课程质量评估体系,定期进行督导和评估。就业指导课程是集理论和经验于一体的综合课程,因而对学生的考查也应该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一方面要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查,另一方面,要对学生的社会调查、实习情况进行考查。经验性是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属性,它强调的是学习者在课程之中的参与、体验、思考,进而能够着手制定自己的生涯规划并进行自我调整。[2]因而,在评价中,我们应该更多凸显形成性评价,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以及课后的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石永昌,吴现波.关于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7(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