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就业创业指导大全11篇

时间:2022-08-12 00:53:06

就业创业指导

就业创业指导篇(1)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目前全国中职生在校已突破1800万人,创历史最高,如何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这样一个年龄小、社会经验、阅历不足的群体进行就业教育,以完善的职业指导课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就成为了中等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如何创新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影响创新就业指导课教学的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普遍觉得目前就业指导课不够实用。他们认为,学校就业指导课只是形式而已,内容空洞,与实际需要有很大距离:在就业指导上缺乏个性化指导,针对性不强;消息渠道不全,学生并不了解就业市场,教师指导不符合实际。一些学生甚至总结出就业指导课"老三篇":先强调形势严峻,增强紧迫感;然后调整心态,对工作不要挑三拣四;最后提出本专业往年就业率高,鼓励大家要有信心。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不少学生却昏昏欲睡,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教学内容空洞。现行的《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教材自2008年发行以来,只是做了一些修改,基本上是再版,这样一来内容不免陈旧。再者,在教材使用中,我总觉得教材教学内容有些空洞。比如第一章、第二章和第三章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理论阐述,理论联系实际太少,这也决定了教学过程过于简单,枯燥无味。

2、教学形式简单。就业指导课的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如毕业生工作、心理、法律、形象指导、求职技巧、社交礼仪、创业教育等,但很多中职学校的就业指导只是停留在传统的"你讲我听"的单纯课堂授课形式上,形式比较单一,内容也比较空泛。统一上课,统一内容,无法满足毕业生的不同需要。就业指导课除了讲述理论外,还应引导学生去进行模拟训练,如可请已经毕业的学生来讲述应聘技巧,也可以带学生去公司或宾馆及商场进行实地考察,使学生掌握工作流程和从事工作的技巧。这就是说,教师要想办法创设情境,让教学切近实践,给学生传授实用技能和技巧,让学生有更多能力体验机会。

3、教师的专业能力不强。就业指导课是一门新课,但大学并没有将这门课形成公共必修课,这门课在大学里只是专业选修课。因此,中等职业学校从事就业指导课的师资力量非常缺乏。现在承担就业指导课的师资队伍主要由德育课老师组成,并非专业的就业指导工作者,因此无法准确及时地反映就业信息,指导老师自己也没有实践经验,辅导方法很简单,就业分析不全面,大部分没有进行过就业市场调查,无法给学生提供高水平的讲授。

由于上述情况的影响,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大大减弱,迫切需要我们采取切实措施,创新就业指导课教学方法,以提高其实效性。

二、创新就业指导课教学方法

根据《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职业学校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创业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小城镇、农村就业或自主创业。"这一规定为深化就业指导课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实效性,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丰富教学内容

第一,加强相关课程教学。在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哲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教学过程中应结合教学内容的需要,适当地介绍一些相关学科的知识,以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近年来,许多中等职业学校从学生入学后分层次开设《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系列课程,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第二,采取灵活的授课方式。针对就业指导课程的特殊性,学校可根据不同的专业安排不同的内容和教师。例如,我校结合中小企业创业培训班教学,将课程分为若干部分,分别由学校领导、专业教师或行业专家及专职就业指导老师任课,弥补不足之处。

(一)创新教学方法

实践证明,相同的教学内容,常常会引发不同的学习态度,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艺术不同。就业指导课老师只有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改变"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才能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实效性。

1、案例引导法。①在就业指导课中运用案例引导法更能引起学生们的兴趣,特别是引用本地、本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遇到的实例,可使学生体会到真实感,从而更加关注。笔者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老师举例,设置问题,以学生讨论为主,先分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教师适度引导,分歧较大时可不必下结论,让学生思考。如在讲授"面试的方法与技巧"这一内容时,我以"细微之处见功夫"为例。某职业学校推荐小张、小王和小李三名毕业生与某公司人事主管见面,该公司拟从三个人中招聘一人为总经理办公室的职员。他们三人同时走进人事主管办公室。此时,办公室门口地上有一页文件,小张、小李进门后,依次坐在了为应聘者准备的椅子上等待提问,只有小王走过去把落在地上的那页文件捡起来,很有礼貌地交给工作人员,然后才落座准备应对。或许是这个细小的行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小王被录用了。为什么小王会被录用?我引导学生讨论这一问题。有鲜活的教学案例作为教学内容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理论用之于实践,避免理论架空的现象出现。

2、场景模拟法。针对本课程实用性、操作性强的特点,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地进行有关求职技巧的模拟训练。如我们组织了模拟应聘的现场,在课堂上安排模拟考场,从学生的站、走、立、行、问候、如何回答用人单位的提问等各个方面进行训练。训练方法是分角色进行表演,部分同学当考官,设置问题对应聘的同学进行考查,其余同学则进行评判打分。实践证明,模拟训练作为联系就业理论和择业实践的中间环节,在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类似的模拟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真正地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3、参观讨论法。"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创造实习和实践机会。加强校企沟通,让学生提前接触企业。根据一项调查,许多求职的毕业生对其所选择的行业和职位一点都不了解,甚至对公司都不了解,就开始提自己的要求,对所从事的行业职位完全不了解也去就业。为此,我们组织了学生到企业和人才招聘市场参观,亲自体验,以增强其感性认识。参观带有明确的目标,绝不是走马观花。如参观人才市场的招聘会现场,我们首先研讨参观目的,确定问题,提出问题:本场招聘会有多少招聘单位,各单位招多少,应聘者需带哪些证件等,然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各有侧重点地去实地考证。回来后让各小组进行分析归纳,介绍各自的见闻,教师适当加以引导总结,让学生换位思考:如果我是应聘者,我行吗?我还差在哪些方面?应从哪些方面做起?这些深层次的思考,常常能促进学生进一步学好专业,培养自身能力,增强就业紧迫感。

4、个别辅导法。随着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实行了广泛意义上的"双向选择",行业壁垒、区域壁垒也相应地被打破,毕业生择业的自和用人单位的自主择人权得到切实的确立。但在各种形形的求职择业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普遍性和代表性的事例。由于个体存在差异,同样的就业条件,经常导致不同的就业结果。那么如何针对这种差异,有效地提供不同的的咨询呢?主要方式是就业指导老师与前来咨询的毕业生进行对话。这种对话的气氛往往都是很友好的,指导老师平易近人,被指导者也很放松。指导老师一般要询问这样的一些问题:如择业的技巧与方法,个人对职业的要求,个人的职业计划,个人在职业方面存在的问题等,指导老师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不同的辅导。

当然,好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选用,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三)提高任课教师的专业能力

就业指导课任课教师一般来说长于德育课教学,这也是进行就业指导课教学的必备条件。但光具备这样的知识和教学能力还是不够的,必须通过自学了解就业理论,把握就业动态,经过实践学会进行就业指导。这对于提高就业指导课教学实效性至关重要。任课教师应多学习就业心理学、人力资源学等知识,最关键的是进行教学探索和实践,以教学实践和创新精神推进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就业。

另外,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参与性很强的课程。长期以来,在教学中存在一个显著弊端就是课堂上讲知识点,书本上划知识点,头脑中记知识点,试卷上考知识点,阅卷中评知识点,然后由此评定学生成绩,这是一种片面的考试评分方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必须改革考核方式,学生的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终考核相结合,平时成绩包括上课纪律、作业、课堂演讲、课余学生收集的资料以及课堂讨论。②期终考核以调查表的形式,避免过去以客观题为主的形式,抛弃死记硬背的教条方法,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最后写一个总结性的报告,这样既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同时注重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且注重了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总之,在目前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就业形势下,中职毕业生中出现就业困难群体将是无法避免的。能否使他们较好地实现就业,将会直接关系到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甚至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社会的和谐。③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应当拓展思路,积极借鉴成功的教学经验,努力提高就业指导课的实效性,使学生觉得这就是他们所需要的就业指导课,从而自觉和乐于接受就业指导甚至主动要求就业指导。

注释:

①芦京昌、 徐明、徐乐蔚、邹大东.高职就业指导工作的现状及发展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 2008(11).

就业创业指导篇(2)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03-0174-02

一、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就业指导意义

在高等学校大力推进的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以创业带动就业”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以创新创业教育为重心的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既迎合了全球化知识经济背景下的世界高等教育改革趋势,也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是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推进自主创新的时代需要。同时,对于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水平具有着重要意义。

就业指导作为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主要方式,在帮助学生就业中起着一定的作用,但目前的就业指导没有做到长期性与系统性相结合,没有把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放到贯穿整个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的核心位置。

大学生就业指导应当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追求“人”的价值关怀,把人的核心能力培养作为中心内容。而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不仅没有达到这一功能,而且在操作上也被当作追求“高就业率”的手段和工具,这与以人为本的要求有着一定的差距。现实中,许多高校的就业指导就是简单的就职指导,功利性强,往往是上几节就业指导课,开几场座谈会、供需见面会,宣传宣传政策,就算完成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了。

高校就业指导之所以会表现出较强的急功近利性,最主要的原因是在就业指导中缺乏核心目标——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即便是意识到了创新与创业能力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中,没有进一步对创新创业能力进行深层解读,导致实际工作的粗糙化与简单化。要实现完整意义上的就业指导就要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

二、就业指导中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关键因素

1.一种人格:独立人格

独立人格是创新创业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它是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综合体现。独立人格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能保持对事物的持久性兴趣,能把追求兴趣与自我价值实现进行统一;保持思想上的较强的独立意识,善于独立思考,往往能具有独特的见解;有较强的自主性,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实践、证明,追求客观;具有批判精神,敢于怀疑(这是创新能力得以存在的关键因素);在行动上不墨守成规,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的品质。不难看出,独立人格的以上特征正是创新创业能力形成所必须具有的心理品质特征,是人的创新意识得到激发的重要内在条件,是其他各种能力与素质的思想与心理支撑。

就业指导的根本在于促进学生现实需要与长远需要的统一,核心在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实践活动,它强调了高校就业指导价值与人的价值的统一。要实现对大学生的良性就业指导,在初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时要注重培养和塑造学生的独立人格。要帮助学生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乐观、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严谨、勤奋、踏实的作风。教育学生勤于观察,善于分析,勇于实践,充分做到自主性与独立性的统一。而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对学生的独立人格培养重视不够,措施不够得力,效果不佳。主要表现在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不强,进而影响到其创造性的发挥,最终造成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水平相对滞后。

2.两种思维:批判性思维与归纳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堪称是孪生姊妹。批判性思维具有批判性、逻辑性以及创造性,批判性精神和批判性思维技能是其主要方面。批判性精神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敢于怀疑的精神和习惯。这种精神与习惯来自于长期的积累与养成。批判性思维技能则是指怀疑的思维程序。在批判性思维技能培养方面,主要是要让学生在思考时养成一种寻找“例外”的习惯,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结论,在进入思维的瞬间都能怀疑其真实性,并努力寻找“例外”情况。许多创新的成果都是来自对传统的怀疑与批判,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表现这一思维过程,久而久之,使其内化为学生的思维方式。

归纳性思维。目前,我国教育更多倡导的是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种演绎能力。而创新创业能力的获得必须在演绎基础上能进行归纳思维活动。

演绎推理基本上是通过给定的定理或原理等加上一些条件进行推理、推导的模式,这一模式对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对于创新能力来说却是不够的。创新不能光靠演绎推理做到,它往往是在众多现象中归纳出新东西、新想法、新发现等。

3.两种意识:问题意识与创业的非商业价值评判意识

就业创业指导篇(3)

摘要:在培养大学生群体就业创业能力的过程中,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人员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就需要开展对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人员专业发展的研究工作,总结出目前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人员专业发展存在的困境,并为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指明道路。

关键词 :高校 就业指导人员 专业发展 问题 对策

一、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人员专业发展现状

1.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人员外职业生涯的发展现状。这里提及的外职业生涯,指的是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人员在进行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指导的过程中,自身的工作状态的变化。具体来说,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日趋扩大,社会对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视程度也正在逐步提升,这就导致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工作量大幅度增加。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的大部分高等教育学校并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高校就业指导人员管理体系,这就导致大部分的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在高校内部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付出的劳动成果难以得到足够的尊重,虽然肩负着教导学生的重要教育责任,却属于高校的行政编制。除此之外,在高校就业指导研究领域,也没有专门的学术期刊提供给高校就业指导人员进行专业的交流与沟通,就业指导教育的学术性特点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发掘。

2.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人员内职业生涯的发展现状。这里提及的内职业生涯,指的是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人员在进行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指导的过程中,自身的工作能力的变化。具体来说,目前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只是掌握了教育的理论知识,并没有和社会上的用人企业进行深度的交流和探讨,这就导致高校就业指导人员在进行对大学生群体的就业指导的过程中,难以提出有深度的指导意见。截至目前为止,在我国各个高校尚未有设置就业指导专业的学校,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高校的行政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搞行政没有问题,但是在进行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讲座筹备、针对学生特点的一对一就业指导过程中,就很容易暴露出专业技能知识不足的缺点,很难满足大学生群体的实际需要。除此之外,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往往并不认为该工作岗位是自己的归宿,往往只是将该工作岗位当作自己升职的一个中间跳板,并没有充分意识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作用,其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也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

二、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人员专业未来发展趋势

1.加强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体系专业化建设。在进行高校就业指导专业化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注重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体系的专业化构建。具体的来说,在进行高校专业化建设的过程中,将树立一套完善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升职体系,从偏行政的方向转化为学术方向,提升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专业素质能力的考核,建立一套完善的高校就业指导体系,为大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服务。

2.建立高校就业创业指导队伍长效发展计划。具体的来说,在进行高校就业创业指导队伍建设的过程中,不仅仅要重视到对现有的就业指导人才的挽留和培养也要充分地重视到吸引专业的人才来完善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建设。并对高校就业创业指导队伍进行相关的奖惩制度的评价,在评价制度的建立过程中,要充分地对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评定审核,保证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长远发展。

3.推动高校就业指导学科建设工作。通过开展高校就业指导学科建设工作,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质量,也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含金量,让参与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体系的大学生群体获取足够的信息。为了有效推动高校就业指导学科建设工作,各个高校的管理部门应当在学校内部成立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研究委员会,并为该委员会聘请就业创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定期在高校内部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指导学术研讨会,并鼓励高校内部的就业创业指导研究人员进行相关的课题研究工作,设置专项的课题研究资金,帮助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人员进行学术研究。

4.帮助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人员个人素养提升。高校就业创业指导人员首先能够对自身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并能够以自身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大学生群体求职创业的经验方法,帮助大学生群体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这就要求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首先搞清楚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并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身的学术知识,在实现自身知识水平提升的过程中,帮助大学生群体了解更多的就业创业信息。

参考文献

[1]向丹阳.广东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思路探索[J].广东教育,2013(9)

就业创业指导篇(4)

1、目前中职生素质普遍不高,技能掌握得不扎实。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划的中职教育“2+1”办学模式要求,中职生在校学习时间是2年,第3年顶岗实习。为了缓解学校就业推荐工作的压力,尤其是经济危机发生以来,许多中职学校在学生就读的第二学年下学期一开学便开始进行就业推荐,这导致许多中职生在没有掌握好专业技能的情况下去寻找工作。加之很多中职校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更新专业设置,而有些专业是在教师资源不充足、教学设备未完善的情形下仓促开设的,学生很难学好一技之长,致使就业竞争力差。

2、就业观念没有更新,对就业形势过于乐观。虽然前两年中国的中职生就业率普遍达到90%以上,属于高就业率。但许多中职生并没有主动去了解目前的就业形势,故步自封。有的把“职”定在很狭窄的范围,要求工资要高、体面、专业对口,等等。事实上,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许多企业的用工需求已经大大减少,企业频频到中职校招人的场景在2009年初已经大大减少。

3、就业大军增加,就业竞争加剧。由于经济危机影响,各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萎缩,用工数量、用工工种、用工质量要求等方面都趋于紧张和提升,对中职生的需求量也大幅缩减。加上中职学生相对大学生和农民工来说,具有相对劣势,学历上不如大学生,吃苦耐劳方面又赶不上农民工,形成“两不靠”的尴尬处境,导致中职生的就业难度在不断加大,中职学校的安置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加。

4、娇生惯养,吃不了苦。首先,现在的中职生大都是“90后”,他们的成长环境比“80后”更好,比较富裕的家庭环境,即使家庭条件不太好的也受“再苦不能苦孩子”的非理性家庭教育影响,使他们花钱不愁、衣食无忧,一切顺着他们、由着他们;其次,“90后”一般不是独生子女就是家里老幺,父母对他们的溺爱使得他们过于自我与任性,生活上的富裕和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更让他们没有家庭负担和危机意识。因此,他们自信心就比较脆弱,敏感而多少有些自私,就业不免会有焦虑、抗挫能力弱、嫉妒心强等问题,工作的苦是吃不得,也受不了别人对他们的批评。

针对以上中职学校在学生就业方面的困难,如何让学生摆正就业心态,放低就业姿态,实现理智就业,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就显得非常重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我以为就业指导工作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化和提高。

1、进行全程职业指导教育。目前,很多职业学校就业指导的对象仅限于毕业生,只在毕业前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忽视了对其他年级学生进行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就业指导,对大多数学生的指导是一片空白。在认识上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认为只有毕业生才有必要接受就业指导。但是,许多中职学生在刚入学一段时间里,会出现许多不适应症状,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对所学专业不了解以及对将来就业的恐惧,而学校对刚入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并未得到重视。这些问题的出现,为中等学校就业指导的开展提供了一种必然性。

2、中职学校本身要加强素质教育,实现“一技之长”的突破。我们知道,中职教育是一种培养行业需求的中等实用型人才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向决定了我们对中职生源挑选的宽松性,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基础文化课要求都较低。长期以来,我国中职教育片面强调专业技能的训练,侧重于“一技之长”,存在着综合素质偏低,后续发展乏力等问题。比较注重就业,轻视文化、专业知识的学习。按照终身教育的思想,人的一生都是接受教育的过程,整个社会都是教育场所,学校教育仅为一个人终生发展奠定一定基础,每个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要根据需要不断更新、完善知识结构,增强自身素质。当前摆在中职学校面前的迫切任务是改革教材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把文化知识学习提到一个新高度。

3、职业定位教育。在学生了解职业和自我个性的前提下,就业指导部门如何帮助学生正确选择职业摆在一个关键的、核心的地位。教育学生要首先摆正自己的位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都还很薄弱,到工作岗位后还要继续学习、继续磨炼。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后,大多从事的是一线岗位,要求毕业生必须具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而现在的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以前的劳动锻炼很少,而个人的求职愿望往往过高,在工作单位选择上愿意到大企业、国有企业工作,不愿到乡镇、个体企业工作;在工作岗位选择上,愿意从事工作环境好、劳动强度小、待遇优厚的工作,不愿到生产第一线从事个体工作,这些不切实际的愿望成为中职生求职过程中的严重阻碍。因此,教育学生要务实,准确定位,低调做人,踏实做事,不要眼高手低。一方面使他们认识到职业的不同仅是社会分工不同,无高低贵贱之分;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懂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道理,还要让学生认识到求职的关键是寻找个人愿望和社会需求的契合点,即自己能干好某一职业,社会又急需这一职业的工作人员。

就业创业指导篇(5)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5.088

Abstract The education function of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guidance work gets the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guidance work would be a standardized, scientific and systematic system. And the current employment guidance is not good enough.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cess of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is of lack of overall consideration.

Key words university graduates; university; employment guidance

1 学科研究不深

一些高等学校没有把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纳入到整个教学体系中。大多高等学校也没有对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内容及开展形式进行深入研究,仅仅针对大学毕业生展开突击性质的培训,忽视了对低年级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的展开,无法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形成有效的宏观指导。

一些高等学校的就业创业指导教育课程,往往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这便无形中给大学毕业生发出了“就业创业指导教育不如专业教育重要”的信号。而且我们知道,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开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水平,而不仅仅是为了追求一个高就业率。而大多数高等学校存在忽视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全程化要求、单纯盲目追求高就业率问题的直观体现,就业创业指导观念功利化现象严重。

大多数高等学校都开设有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但很少有高等学校像国外那样将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看作是一门学科来研究。不少高等学校对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观念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他们对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开设的意义认识不清,也因此对其难以给予太多的重视。这自然不利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发挥出其在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明灯般的指导作用。

部分高等学校就业创业指导观念落后,在就业创业指导过程中单单重视管理功能,却忽视就业创业指导教育的根本指导意义,即教育和服务功能。面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还做得不够细致到满足个性化要求。

就业创业指导教育要想对大学毕业生起到实质性的效果,就必须要有系统、科学的就业创业指导教材作基础。高等学校在开展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过程中,大都没有相对规范的材,所采用的教材普遍是自编、参编以及翻译教材,在内容上过分强调就业技巧和就业政策。上课教师常常拿一些从网上下载的文章、统计数据等材料便去授课,致使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方面的材料种类繁多,良莠不齐。

2 课程时间较短

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学习,与专业课程的学习的确有一定的区别。教师在授课时只需要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引导和启发,大多数内容大学毕业生可以课后自学,但现有授课时间很难在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课堂上对大学毕业生的引导和启发只能浅尝辄止,无法进行深入的引导和启蒙,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由于受到开设时间和课时的限制,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被压缩、删减,至关重要的实践环节也被取消,教师在授课时也只能给大学毕业生讲授就业政策、就业技巧,常以“考研辅导”、“专家讲座”、“职业生涯大赛”等形式来作为补充。

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授课对象不应仅局限于大四学生,这样会忽视进行全程化就业教育指导的要求,更没有建立起全程化、规范性、系统性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高等学校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临近毕业时才开课,开课的时间太晚,应该在大一时就开始,一直贯穿大学的整个学习生涯。就业创业指导的全程化不仅仅是教育管理者对课程的反思,也是大学毕业生乃至全体大学生的诉求。就业创业指导的教育应从新生开始,实现教学的全程化、全员化,贯穿整个大学的学习生涯。

3 教学内容单薄

大多数高等学校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在课程内容设计上,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创业指导形式单一乏味,缺乏对大学毕业生进行就业观、职业价值观、成功创业等方面的教育。关于择业技巧指导、理论性指导的理论较少。有些高等学校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俨然成为了应试性的指导和对付面试的针对性指导。这样过度强调就业的技巧,忽视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培育,过度重视面试和包装的针对性,直接导致部分大学毕业生采取欺骗性的手段攫取机会实现就业。

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授的重点,停留在针对毕业班大学毕业生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收集需求信息等表层工作,这些仅能帮助解决大学毕业生在初次就业中暂时碰到的问题,无法达到持久有效的教育效果。讲课的过程采取传统“填鸭式”的老师讲、大学毕业生听的形式,忽视多种形式相结合的途径,如个别咨询、专题讲座、社会实践、就业指导课等。

高等学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质量不高,教学目的不明确,这些现实存在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对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轻视,失去了对职业教育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大学毕业生的学习重点仍然是放在专业课、外语和计算机等课程上的。很多大学毕业生始终把就业创业指导课程认为是思想政治课、形式教育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课堂也变成了“自习课”,成为大学毕业生逃课的首选目标。

4 师资力量不足

就业创业指导涉及教育学、人才学、心理学、人际关系等多门学科,需要一只高水平专业化的就业创业指导队伍作为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开展的基础支撑。就业创业指导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再加上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和教育体制政策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大多数高等学校在就业创业指导师资队伍的建设上仍存在诸多不足。

从事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人员由于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流动性很大,积累一定经验和有理论思考的工作人员可能由于轮岗调离原先的工作岗位,这便造成了资深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人员流失,便直接影响到了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教育效果。就业创业指导不仅需要相应的理论研究,更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初次从事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老师,在进行就业创业指导教育时的教学效果,明显不如长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老师的教学效果好。

虽然大多数高等学校成立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并将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纳入正常的教学管理范畴,但就业创业指导队伍专业化水平较低,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进行大多是由各学院的部书记或辅导员担任,他们大多缺乏必须的专业化知识理论背景,以及正规的就业创业指导培训经验,虽然相对的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仍然无法实现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专家化、职业化。在指导工作开展时的内容和方式上也相对比较单一,同时随意性较大,无法满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多样化个性需求。因而导致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开展缺乏针对性,实际指导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程度。

5 信息化水平不高

高等学校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信息化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许多高等学校把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当作就业信息、就业政策法规的实时传递和以及相对应的网上招聘和手续办理的阶段。这种认知就使得许多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人员,在进行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信息化建设时,缺乏必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导致了工作效率的低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介绍社会职业的发展现状,还包括大学毕业生就业所需求的职业测评、网上咨询服务以及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等方面。

而部分高等学校所提供的就业信息化服务依然相对缺乏,使得国内大学毕业生得到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服务层次和水平都相对较低。许多高等学校在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上缺乏明确的建设目的,在建设中往往只是简单地把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与信息化物理建设的硬件投入相联系,忽视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信息化建设的软件投入,在这种错误认知指导下的信息化建设效果自然不明显。

部分高等学校把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看成简单的形式化过程,因此在信息化建设工程中单纯地建设表面工程,并没有依据高等学校的自身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进行信息化建设,从而导致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功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造成了高等学校在人力、财力、物力上极大的浪费。有些高等学校在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耗费巨大的财力和物力,一味追求硬件设备上的高配置,但与这些硬件设备在购入时的高投入相对的却是再投入实践后极低的使用率。高等学校在进行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时并没有发挥出这些高配置硬件设备的功效,从而造成了投入与产出间的失衡,即资源上的浪费。高等学校在信息化物理建设上的高投入还会造成其在信息化建设中系统和软件的开发与更新的资金匮乏,更加阻碍了高等学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陈宇.坚持以“四拓展”为核心,实现学生充分就业――探索高校就业工作新模式[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2013.

[2] 周云霞.企业“招聘难”与大学生“就业难”的对比思考.[期刊论文]职业教育研究,2014.

[3] 刘军.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研究[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15.

[4] 杨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5.

[5] 李功华.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07.

就业创业指导篇(6)

二、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在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现状的基础上,我们针对于与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体系的构建进行了调查,发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很多大学生对于职业就业和创业形势理解程度不够

通过相关调查显示有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于职业状况,职业特点,职业长未发展,职业岗位职责都不是很清楚,这种难以将职业估珍子准确定位的学生往往在就业和创业过程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2.2就业创业指导内容单一化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在面对就业和创业问题上,学生需要给予的指导是多样化的。不仅仅涉及到就业政策和形势,就业技巧,职业规划,还涉及到就业创业需求信息,职业适应能力,就业创业心态调整等等内容。但是从现阶段河北省高校开展的就业指导内容结构来看,这显然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3就业创业指导队但专业性不强难以胜任指导教学工作

在河北省高校的就业创业指导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的任职教师往往都是学生辅导员或者兼职教师,难以保证指导课程的有效性。一方面,教师身兼数职,使得其难以对于就业创业形势有着清晰的把握,开展的再就业指导课程只是在过形式而已;另外一方面,教师自身缺乏健全的理论知识,在教育学,心理学,法律学,人力资源学方面的知识存在欠缺,使得课程开展缺乏依据,难以有效的开展下去。

三、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体系的构建策略

3.1坚持以职业发展J酬仑为依据,树立正确的教育和服务现念

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体系的建立,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指导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职业需求出发,以生涯发展理论为基础,树立教育和服务并重的观念。其次,强化就业创业服务意识,结合学生的需求,开展就业信息,心理咨询服务,政策分析服务,保证给予学生就业和创业正确的指导。

3.2积极构建就业创业指导组织体系,保证就业创业服务效能实现

对于高校来说,首先,应该设立专门的就业创业指导机构,以专职教师的聘请,教育配套的设置,其他部门的配合来保证其组织机构的专业性。其次,积极转变指导机构的职能,进一步优化其服务内容,实现其服务意识和责任的强化,从而将其引人到高效教育结构中去。最后,积极将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纳人必修课,引导学生开展就业创业课程的学习。

3.3不断建立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体系,实现课程与职场职责的融合

对此,要求就业创业指导教师积极开展课程研发,结合现实职业动态需求,实现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以更加人性化的教学方式来开展,从而建立其有效的课程指导体系。其一,高度重视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在相关课程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学生需求,设计教学方案,反馈教学效果;其二,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从政策分析,应聘技巧等方面向学生传输就业创业的知识。

3.4积极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保证就业创业环境的优化

强化就业创业指导机构和队伍建设力度,保证在就业创业指导过程中,其行为主体的有效性。一方面创建有经济领域的专业单位和专业人员参与的的指导机构,科学的判断和把握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向和创业机遇,为当前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理想的服务。同时调整指导机构中各部门各自为战的服务模式,整合分散力量,提高整体服务效能。另外一方面,高校应按照学生比例,加强建设全员化、专兼职结合的就业创业工作队伍和高水平、专业化、相对稳定的就业创业指导教师队但。同时,建立社会成功人士、企业家、知名校友等优秀社会人才担任校外就业创业指导员的制度。

就业创业指导篇(7)

2、当前大学生就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就业教育认识欠科学,重视不够。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的自身发展及社会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高职院校普遍意识到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但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就业指导理论研究、教育实践起步较晚,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一些重要问题的认识尚未到位,尤其是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认为大学毕业生应该先找工作,即先就业,再去创业。一些高校重“进”轻“出”,对招生肯花大力气,对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却开展不力,造成大学生的就业创业素质存在明显缺陷,大多缺乏职业选择和生涯规划能力,对自我、社会、职业的认知不清楚等。

2.2就业教育内容相对陈旧,形式较单一。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主要利用课堂讲授、报告会、讲座等形式开展就业创业教育,内容仅限于方针政策指导、就业信息、择业方法技巧指导等方面,存在空泛化和形式化的问题:一是教材的适用性不够、指导内容理论性过强,与现实社会实际联系不够密切,模拟性的求职面试等训练比较缺乏,指导过程缺少交流与互动;二是指导体系系统性不强,时间和内容安排不合理,尤其对大一、大二学生指导不够,而对毕业班学生则是一拥而上、临时突击;三是指导内容侧重对就业过程中的面试技巧、简历写作等指导,职业意识与职业生涯等方面的教育严重缺乏。

2.3就业教育师资力量不足,专业水平有限。一是目前不少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人员多是“半路出家”,大多数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只是凭借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或相近专业背景开展工作,严重缺乏专业化、规模化及理论知识;二是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在整支队伍中所占比例很小,工作量大,无暇顾及专业知识的钻研和自我提升;而兼职人员则更愿意把精力集中到自己的主要工作和专业中去,难以有效从职业生涯的层次上对学生进行指导,迫切需要理论的提升。

3、大力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

3.1大力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首先,改革课程设置,构建具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高职院校应紧紧围绕学生的创业、就业来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同时,学院还应形成一套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设以创业学以及企业管理、企业策划等基本知识为主体的选修课,使之与专业课程设置相配套;要把创业的社会常识、创业指导、创业心理和技能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增加进去,从而促成学生对创业理论的了解;其次,改革教学方法,促成学生创新思维的提高:(1)在课堂上可考虑采用创业案例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能力和品质;(2)在课外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创业交流,开设创业教育课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实施创业教育;(3)定期举办对话交流论坛,请创业成功人士直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地对话,为学生提供创业借鉴与指导。

3.2加强校企合作或创办校办企业。高职院校一般都是采取“2+1”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学习2年,校外企事业单位定岗实习一年),高职院校应该在学生与企事业单位之间建立桥梁,让学生的就业活动与企事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的资源,为学生就业创设有利因素。高职院校也可以创办校办企业,在校办企业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创业,团体协作,实现创业。

就业创业指导篇(8)

就业是中职教育的一大难点,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中职生职业道德素质不较高,缺乏企业文化和团队合作精神,职业变换频繁,处于不断择业中,或选择在家待业。二是企业对中职生的专业技能、工作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三是中职生缺乏正确的就业观,缺少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

那么,中职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应如何进行呢?笔者以为,对中职生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工作。

一、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为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

中职学校必需重视《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其开设应放在第一学期,这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培养职业道德素质至关重要。职业道德是《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就要培养学生自身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修养、团队合作精神等内容。对于道德情感培养方面,以学生频繁换岗为例,可以通过感恩教育,选播感恩视频、唱班歌、穿班服、写书信给父母或老师等表达感恩之情,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爱家爱校爱企业。道德意志培养方面,从学生入学开始,就要求学生把学校当作企业,班级就是工作车间或办公场所,制定好一天的常规工作,要求学生每天提前到校,先跑步再做操,先喊口号再上课,自觉做好值日工作,建议每天坚持用冷水洗澡(特殊情况除外),严格请假制度等。道德修养培养方面,借助诚信文化进校园,通过举行各种诚信文化知识竞赛或诚信征文等活动,大力强化中职生的诚信教育,杜绝学生说谎、逃课、抄袭作业、考试作弊、借钱不还等现象。团队合作精神培养方面,明确岗位职责,说明共同完成一项工作的重要性。在班中要对每个学生都分配具体的工作任务,做到个个有任务,每天有工作,人人有事做。

二、加强专业技能素质教育,提高中职生社会竞争力

专业技能是创业者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生产的能力,掌握专业知识就是要懂得专业生产的理论依据、生产规律、检测方法和评估手段等。专业技能是以专业知识和专业实操技能为基础的工作能力,也是创业必须具备的基本备件。现代化的生产企业除具有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还具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他们在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员工的职业素质和生产技能。作为企业,所招聘的中职生都要求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正常上岗工作。所以强化学生专业技能以适应企业的需要至关重要。

(一)重点专业课程要过关。

中职生的升学任务意识普遍不强,认为毕业后多数直接选择就业,而继续深造的可能性较少。所以学习劲头不足,上课得过且过,作业抄袭成风,满足于指导教师安排的实操任务,缺乏创新精神,专业课程成绩平平,实际操作技能不高。《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应对中职学生的专业学习进行必要的指导,用实际例子指出企业对“重能力”高技能人才渴求的重要性。高技能人才是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从1995年起在全国组织评选“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通过表彰先进,交流经验,号召全社会重视技能,重视人才,爱岗敬业。对于重点专业课程在毕业前应建议相关科组有组织地进行强化训练并进行考核,写入毕业成绩,以增强中职生的专业技能。

(二)在专业技能大赛中提高。

目前“广东省中职大赛”正在火热进行中,各中职学校竞相选派“种子选手”进行参赛,并由指导教师组织“种子选手”进行集中强化训练,对受训学生来说无义是一个极大的提高。但上述由于报名的名额限制,受训人员范围过少,不利于中职生的全面提高。各中职学校应根据具体情况每学期开展各种技能大赛周,要求全体学生参加,对获奖学生和指导教师可进行适当的奖励。建议技能大赛成绩也应纳入毕业考核,以引起中职学生的重视,才能全面提高中职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此外还应培养中职生的面试应试技能。除了企业必需的专业技能外,中职生还应具备七个方面的核心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数字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应变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应计划最少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来培养学生的这七个方面能力,创设各种情境进行模拟面试,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进行强化训练。有条件的学校,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可组织学生到就近的招聘就业中心或招聘会进行应聘,为以后就业积累面试经验,以提高面试成功率。

三、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当前,许多中职学校的教育模式已由“教育学生”转变为“服务学生”,从而导致一些中职生劳动观念淡薄,只讲索取,不求奉献;只追求享受,不履行义务;拈轻怕重,工作被动,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精神。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认识艰苦创业、吃苦耐劳对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发扬艰苦创业、吃苦耐劳的传统精神。有条件的学校可与当地部门取得联系,在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利用双休日或寒暑假期进行有偿的社会实践训练活动。这种实践活动应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地开展进阶训练,如一天的公司宣传或传单派发活动、两天的营业员、三天的果蔬贮藏加工……一个学期的顶岗实践活动等。在《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别是要加强课本第六章创业实例中的“由打工者到创业者”的学习心得教育,不断反思,深入理解“苦难是金,苦难是财富”的成功哲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总之,没有艰苦创业,就没有事业的成功;没有艰苦创业,就没有灿烂辉煌的人生。对中职生的就业指导要因势利导,才能使他们得以健康发展,提高就业的综合能力,最终达到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的效果。

(作者单位:郁南县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就业创业指导篇(9)

(二)明确指导思想。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环境着手,逐步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新格局。坚持政府促进、社会支持、市场导向、自主创业的基本原则,强化创业服务和创业培训,改善创业环境,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不断激发劳动者的创业激情,增强创业意识,鼓励更多的城乡劳动者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

(三)突出工作重点。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紧密结合地方的优势产业、特色经济,确定鼓励创业的产业指导目录,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创业者进入国家和地方优先和重点发展的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劳动密集型、农副产品加工型、贸易促进型、社区服务型、建筑劳务型和信息服务型等产业或行业。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扩大创业领域。重点指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创业。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军队复员转业人员、留学回国人员等创业。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实现劳动者创业人数和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人数的大幅增加,基本形成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使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成功创业。

二、完善扶持政策,改善创业环境

(四)放宽市场准入。加快清理和消除阻碍创业的各种行业性、地区性、经营性壁垒。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国家有限制条件和标准的行业和领域平等对待各类创业主体。在法律、法规规定许可的范围内,对初创企业,可按照行业特点,合理设置资金、人员等准入条件,并允许注册资金分期到位。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程序和合同约定允许创业者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制定促进小企业发展的政府采购优惠政策。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以及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市场准入条件。

(五)改善行政管理。全面实行收费公示制度和企业交费登记卡制度,禁止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干预创业企业的正常经营,严格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乱培训行为。进一步清理和规范涉及创业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立项、审批和办证手续,公布各项行政审批、核准、备案事项和办事指南,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和承诺服务等,开辟创业“绿色通道”。依法保护创业者的合法私有财产,对严重侵犯创业者或其所创办实体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有关部门要依法查处。对创业者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政府部门要及时受理,公平对待,限时答复。登记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以及毕业2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要按有关规定,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等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六)强化政策扶持。全面落实有利于劳动者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扶持劳动者创业。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细化操作办法。多渠道筹集安排资金,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展开。要针对经营成本上升以及政策和市场环境变化的情况,兼顾行业稳定发展和结构调整升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扶持、保护创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鼓励创业企业扩大就业规模。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劳务输出地区要积极探索完善相关扶持政策。

(七)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支持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探索抵押担保方式创新,对于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有利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项目,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提供融资支持。全面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创新管理模式,提高贷款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并进一步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发展适合农村需求特点的多种所有制金融组织,创新农村贷款担保模式,积极做好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金融服务。建立健全创业投资机制,鼓励利用外资和国内社会资本投资创业企业,有条件的地区可设立各种形式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和促进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

三、强化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

(八)加大培训力度。建立满足城乡各类劳动者创业的创业培训体系,扩大创业培训范围,逐步将所有有创业愿望和培训需求的劳动者纳入创业培训。加强普通高校和职业学校的创业课程设置和师资配备,开展创业培训和创业实训。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对参加创业培训的创业者,按有关政策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参加创业培训的,其按规定享受的职业培训补贴由失业保险基金开支。

(九)提高培训质量。从规范培训标准、提高师资水平、完善培训模式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创业培训的质量。定期组织开展教师培训进修、研讨交流活动,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和配备,提高教育水平。采用案例剖析、知识讲座、企业家现身说法等多种方式,增强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开发推广创业培训技术,不断提高创业成功率。

(十)建立孵化基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统筹安排劳动者创业所需的生产经营场地,搞好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优先保障创业场地。可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或利用原有经批准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大学科技园区、小企业孵化园等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为进入基地的小企业提供有效的培训指导服务和一定期限的政策扶持,增强创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市场竞争能力,提高创业稳定率。

四、健全服务体系,提供优质服务

(十一)健全服务组织。依托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创业指导服务组织,开发创业指导技术,完善创业服务功能,提高创业服务效率,承担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组织、服务和实施责任。充分发挥中小企业服务机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各类创业咨询服务机构的作用,共同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推动创业咨询服务工作的开展,建立由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专家学者及政府工作人员共同组成的创业服务专家队伍,逐步形成创业服务指导专兼职队伍。

(十二)完善服务内容。根据城乡创业者的需求,组织开展项目开发、方案设计、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建立创业信息、政策平台,搭建创业者交流互助的有效渠道。建立政府支持并监管、企业与个人开发、市场运作的创业项目评估和推介制度,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形成有效采集和定期制度。通过上门服务、集中服务、电话服务等多种形式,为创业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开业指导和咨询服务。建立创业者信息管理服务系统,设立创业服务热线,接受创业者的咨询和投诉,提供及时有效的后续服务和跟踪指导,注重对创业失败者的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重树信心,再创新业。

(十三)提供用工服务。为创业者、新创办企业及其所吸纳的员工提供公共就业服务。指导创业企业结合生产经营需要,落实职工教育经费,做好职工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组织各类培训机构按照用工需求开展定向、订单培训,为创业企业提供合适人才。对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符合条件人员,按规定给予相应的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创业者及其招聘的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障、人事管理、教育培训、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政策便利,吸引人才去新创办企业工作,扩大创业带动就业的规模。

五、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工作开展

就业创业指导篇(10)

现在的卫校学生都是几乎没有任何门槛就直接报读的,他们与过去通过统考进校的中专生有很大差距,多数学生文化底子薄,综合素质比较差。因为学生的就业率及用人单位的满意率将是对学校质量的检验,也关系到学校的声誉,所以出口畅通度还直接影响到入口问题。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就业率又直接影响学校的招生情况,所以怎样把学生保质保量送出校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面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我们不能等到毕业时才着急,要把所有工作提前做好。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过硬的医护技术是卫校学生的生存根本。大多数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能吃苦耐劳,钻研业务,忠实履行岗位职责,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因此我们的职业教育也要朝着这一方向努力。职业教育本来就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我认为,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就业与创业指导。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我国目前有13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有7.5亿劳动力,相当于所有发达国家劳动力资源的总和,劳动力资源供大于求的状况将长期存在。一方面,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应帮助他们了解,正视就业难的形势,使学生认清今后毕业时将会面临的就业压力,让学生清楚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另一方面,应让学生清楚自己选择医护专业是明智的,因为在任何时代,任何经济状况下,医护人员都是不可或缺的。结合我国医护比例的现状,告诉学生护理专业就业前景是相当广阔的。引导学生调整就业期望值,找准坐标,从低层次岗位做起,不应梦想通过一次就业就谋取到理想的工作岗位。卫校学生需要善于发挥自己的就业优势。与大学生相比,卫校学生有务实的就业观和动力能力强的优势,而几乎所有医疗单位都需要动手操作能力强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卫校学生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群既适合横向发展,拓宽择业面和转岗的职业群,如护士、按摩师、育婴师、营养师等,又适合纵向发展,能够晋升的职业,如护士分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主任护师;医师分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按摩师分中级按摩师、高级按摩师。因此,卫校学生面对就业难的形势不要气馁,而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正确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估,消除过高评价自己或对自己缺乏信心的心理。卫校学生在首次就业时,既要争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按自己规划的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又要正视就业难的现实。应珍惜机会,先解决生存问题,再积累经验,选择理想的岗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应本着“先就业,再择业;先求生存,再求发展”的观念,实事求是地对待社会、工作和自己。首次就业时,择业期望值不宜过高,当就业目标与现实需求之间发生矛盾时,不妨先改变一下目标,争取及时就业,然后在新的职业领域里培养兴趣或积极创造条件,寻找机会继续向既定的长远目标努力。

我们还应通过诊断、护理技能实验课、实习,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成长观。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积极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与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充分重视医院实习的教育引导作用,通过实习,学生亲身体验当地经济发展对具有一技之长的卫校学生的需求,实地感受事业发展的广阔前景,深刻认识自己的社会使命,自觉投入医疗卫生事业第一线施展自己的一技之长。鼓励某些专业(如高级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到北京、上海、深圳等更需要医疗人才的地方实践、闯荡,掌握更新更先进的医学理念,积累病例经验,为将来回到家乡就业或创业奠定基础。对于某些家庭经济条件好,英语口语流利的护理专业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去国外就业。总之,应鼓励学生把职业作为一生追求的事业,在不断地积累中总结经验,调整、落实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3.帮助学生掌握求职的基本方法[1]

3.1要求在学生入校时就开始收集就业信息

低年级时,应注重搜集所学专业对应行业及职业群的信息。这有两个作用:一是将其作为确定求职大方向的依据,二是将其作为按职业要求调整自我、提高素质、适应职业的标准,提高职业素质培养和职业能力训练的针对性。高年级时,应注重搜集具体用人单位信息。这主要是指医疗卫生单位的发展方向,对聘用人员技术能力的要求、工资待遇、入编、晋升机会等。这也有两个作用:一是作为确定具体医疗单位的依据,二是面试时有利于和招聘者沟通。获得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渠道主要有以下几条[2]: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各大中专学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介机构、社会实践活动与毕业实习、招聘广告、网上招聘、个人社会关系等。

3.2引导学生掌握面试技巧

面试过程中,应试者在回答所提问题时,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实事求是,正式用语,简洁明了,热情适度,掌握节奏,把握分寸,不指责他人,不与人争执。同一个面试问题并非只有一个答案,而同一个答案并不是在任何面试场合都有效,关键在于应聘者掌握了规律后,对面试的具体情况进行把握,有意识地揣摩面试官提出问题的心理背景,然后投其所好。面试时要掌握谈话的技巧:第一,准备充分,做到有备无患;第二,调整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第三,礼仪周到,显示自己的修养;第四,机智幽默,恰当运用语言艺术;第五,巧妙回答,充分展示自我;第六,借助手势,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愿。

3.3鼓励学生积极推销自己

在求职中,要鼓励学生消除畏惧心理,积极地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展示自己,尽量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第一,要根据对方需要推销自己。针对用人单位的具体要求,强调自己的优势。比如医院招聘儿科护士,展示自己的护理理论、社交技能就不如介绍自己的儿护技能,对儿童的爱心来得实在。专业特长加上广泛的知识面和兴趣爱好,往往会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第二,要扬长避短地推销自己。了解用人单位看重的是什么,再针对自身进行比较,找到自己的长处,并有意识地向用人单位展现。轻松愉悦地与用人单位沟通,巧妙地展示特长推销自己,是面试成功的首要条件。第三,要多渠道推销自己。推销自己有直接推销和间接推销两种。前者是指由自己向用人单位做自我介绍。例如现场推销、书面推销、网络推销。后者是指借助中介人推荐自己,例如请学校老师、实习带教老师、父母亲友等推荐。

4.鼓励学生为创业做准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建议》指出:“学习和职业的方向指导,应看成是一个连续过程和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帮助每一个人在教育上和职业上作出正确的选择。”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3]。因此,必须对卫校学生进行正确的创业指导教育。

4.1帮助学生分析中职生创业的优势

4.1.1卫校学生接受了与医疗单位有密切联系的职业教育,学习的课程有专业性,优于只接受基础教育的年轻人,又具实践性,强调操作,优于侧重理论学习的大学生。

4.1.2职业教育强调能力本位,卫校学生学习内容针对性强,有一技之长,且熟悉医护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要求,在校期间已经为适应这一行付出许多努力。在此基础上,成功的几率就大得多。

4.1.3学校组织的实验、电教、多媒体课程及实习等活动,为卫校学生更广泛地了解诊所、药店经营创造了条件。

4.1.4卫校学生有务实的创业观念。

4.1.5我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调适心理、训练能力,为创业做好准备。

4.2鼓励学生做创业准备

鉴于以上五点优势,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时,根据内外条件确定创业时间,既可以毕业后立即创业,又可以“先就业,后创业”,把创业安排为职业生涯规划中后期的某个阶段目标或发展的长远目标。对于涉世未深的卫校学生来说,后一种选择更稳妥。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在校学习的大好时光,在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三方面做好准备,为职业生涯发展的飞跃打下基础。

4.2.1调试心理,提高能力。帮助学生找到自己与创业者应有的心理素质、创业能力的差距,制订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调适心理、调高能力的计划。要做有心人,有意识地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积累与创业有关的知识,在图书馆、阅览室查阅书刊资料或学习相关知识,在实习中感悟,积极加入学生会,在为同学的服务过程中反思,为缩短自身素质与创业要求的差距不懈努力。

4.2.2学习经营,懂得融资。除了要看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普及读物,还应多到医院、诊所、药店看看,最好利用实习时间,注意、观察管理者对人、财、物的组织和使用。创业者还需考虑资金来源并学会融资。

4.2.3构思项目,编织网络。卫校学生创业一般会选择开诊所、药店、做保健器材营销等,这些都与医护专业知识、技能有密切关系,卫校学生驾轻就熟,创业成功率较高。当然,若要创业成功,往往就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要在这个行业建立人际网络,加强与过去和现在的同学、朋友、师长、亲戚、邻居的沟通。人际关系重在平日的维护,建立人际网络是训练人际交往、合作、适应变化和承受挫折等社会能力的过程。较强的社会能力,不仅是创业者必备的能力,而且是受益终身的能力。

参考文献:

就业创业指导篇(11)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了解高职学生职业素质与就业指导方面的要求,实现学生熟练掌握就业岗位所需要的相关知识。

2.能力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自觉养成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就业能力及创新能力。

3.素质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养成职业素养,提高职业技能。

三、课程设计

考虑到很多学生未来就业创业的需要,模拟公司的组建过程及工作运行,将与工作实际相关的工作特性科学合理地整合在“走进高职校园、规划职业生涯、培养职业素质、做好就业准备、勇于推销自我、模拟自主创业”六个项目之中。

1.教学内容选取的依据

依据课程内容源于职业生涯的原则,结合专业工作岗位实际,选择了与就业指导相关的知识点:如社交能力、方法能力、职业态度与素养、职业专项能力和职业能力等。

2.内容的科学安排

为了科学安排上述知识点,打破传统的按照课本的章节从前到后的讲解,将知识点的学习安排在六个项目之中,每项内容设有如下板块:第一,正能量分享。以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心态和行为,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展现出更自信、更有活力的自我。第二,教学做目标。通过目标的制订和工作任务的布置,先师生教学做,再学生独立做,并且加入相关知识的学习,让学生能主动地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认知活动并进行自我监控和调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同时,还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第三,典型案例。运用典型案例,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入角色,分析案例,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第四,课外拓展。在每个项目完成的最后,提供有关高职类的实际材料,对所传授知识做有力的补充,拓宽学生的视野。最后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培养的是学生,是有思想的人,不是产品。六个项目具体设计如下。项目一:走进高职校园。要让学生从走进校园就接受就业指导,具体内容包括:了解本院的概况和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看清目前的就业形势;了解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及能从事的相关职业。项目二:规划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要从走进校园开始,具体内容包括:认清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意识,做好自己的大学学业规划;撰写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项目三:培养职业素质。职业素质的培养要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具体内容包括:认清培养职业素质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职业素观;学会先做人、再做事、最后学好职业技能。项目四:做好就业准备。充分的就业准备是成功就业的重要一环,就业前的准备包括以下内容:认知自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了解职业素质要求与工作职责;认识求职服务与求职安全。项目五:勇于推销自我。善于推销自我、勇于推销自我,是找到合适自己工作岗位的重要条件,推销自我的具体内容包括:掌握如何在面试中成功推销自己的方法;了解面试前应准备的必备材料;通过模拟面试熟悉面试过程,掌握面试技巧。项目六:模拟自主创业。自主创业是一部分学生毕业后所追求的,因此,学校对学生进行模拟自主创业的训练十分必要,其具体内容包括:了解《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的申请流程和优惠政策;认清创业的风险,使得创业不盲目;了解创业之前需要做好哪些计划。

3.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程以“走进高职校园、规划职业生涯、培养职业素质、做好就业准备、勇于推销自我、模拟自主创业”为主线,分为六个项目,每个项目由正能量分享、教学做目标、师生教学做、学生独立做、相关知识、典型案例和课外拓展组成。按照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选取知识点,依据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需求设置技能要求,做到知识够用,保持知识的先进性,并适当照顾其系统性与逻辑性。在体例设计上,采用引导文的形式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项目。这种体例形式不仅新颖,而且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教学做合一。加入这些环节,旨在加深高职学生的学习和理解,拓展知识面,调动学习兴趣,增强该课程的可学性、可操作性、实用性,重点是让学生主动做,教师引导教。

(2)教学过程举例。

以规划职业生涯为例,其教学过程如下:第一,分享正能量,讲述《改变人生的两小时》,通过小故事告诉学生:平庸与卓越,往往只在人的一念之间,或消极与积极的生活方式。成功就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沉淀的过程。如果想干一番事业,那就从现在做起利用零散的时间,每天坚持做一件事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像故事中所提到的人物那样成为一位了不起的人物。第二,任务布置:完成教材项目二中的任务2(职业生涯规划)和任务3(学业规划)。第三,各公司进行任务展示和抽查各小组的任务:各小组选派一名学生代表以PPT形式讲述自己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业规划。第四,教师结合理论知识对每组进行评讲,并且让各组选派学生代表结合会计专业的就业特点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小组讨论。第五,各小组通过评讲和自评后进行检查修订,写出本专业正确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业规划。第六,组织学生参与“你的压力到底有多大”仿真模拟的趣味小测试,测试学生自我对抗压力的能力。

(3)教学方法和效果。

在整个课程的教学中为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做到人人参与,达到显著的教学效果,争取达到本门课程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运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情景教学、仿真模拟、小组讨论、活动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在教中学,在做中学,把乏味的知识融入到活动和游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