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人际交流分析大全11篇

时间:2023-05-25 18:13:03

人际交流分析

人际交流分析篇(1)

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多媒体传播水平的提升,使人们意识到传统单一符号话语分析无法概况话语的全部含义,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兴起发展的多模态理论,通过对信息传递中音频、视频、图形等非言语符号研究完成社会情境下符号模态构建。非言语交际是人们日常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语音语调等交流中可能产生意义的资源,多模态分析是当代教育分析的重要技术,可以全面考察对象在交流中的多种模态形式并纳入分析,确保结论的全面性和完整性。茶叶海外贸易规模的扩大,茶叶英语教学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书面交流,利用在多模态环境下的英语非言语交际能力的量化标准,培养符合现代语言教学理念的综合型人才。

1多模态环境下茶叶英语口语

1.1多模态话语概念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包括传统的非言语符号(例如: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及新媒体发展中出现的新符号(例如:视频、图形等)。在社会交往中多种模态符号相互配合、影响形成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基础,学术界广泛认可多模态环境对单模态分析的补充作用,随着数字化语料库的完善,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定性及定量研究逐渐成为可能。多模态话语概念下认可社交语义的形成是多种符号共同作用结果,观察学生在茶叶英语学习中的口语表现,认定茶叶英语口语非言语交际能力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对茶艺专业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提升有着积极作用,对非语言交际的学生占比进行标注,清晰反馈了学校教学成果及学生当下水平。国内目前对多模态话语分析及语料库构建研究较少,已有研究主要集中于英语课堂教学与学生英语口语表达中,符合当前茶叶海外贸易发展需求,借助英语教师授课与英语国家分析,不断提升高校英语教学水平,为学生打造多元化英语口语交际模式从实践角度优化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1.2多模态环境下茶叶英语口语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茶叶英语口语教学的开展并不充分,学生口语练习的开展及应用水平提升主要凭借自身努力,教师授课及考核主要以课本为主,多数高校“口测”由课文背诵代替无法考察学生英语口语的实际水平。在这一现状下部分对英语口语抱有浓厚兴趣的学生,通过对多媒体学习资源及老师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不断总结完善适合自身的口语练习方法,在遇到困难时主动向老师求助,在多模态环境下获得更多口语提升机会。学生在学习兴趣的推动下主观能动地进行练习,可以增强练习的针对性和资源的利用率,使学生有机会充分揣摩非言语交际能力在英语口语表达中的重要作用。另一部分学生对英语口语没有特别的喜好,按部就班地根据老师要求进行反复练习,拥有比较扎实的词汇基础和语法知识,在重复练习中加深对英语基础知识记忆,但对英语口语水平提升帮助不大。除此之外,还有少数对茶叶英语完全不感兴趣的学生,由于茶艺专业本身的实用性较强,传统茶叶产业用工对英语要求不高,学生无法产生积极的学习动力。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考前突击等方式应付课程,无法从英语学习中收获必要的交流能力,英语口语水平停留在高中阶段。此类学生对传统语言教学模式无兴趣,但可以尝试进行多模态非语言交际的教学,通过相对简单直观的表达方式调动学生对英语交际本身的兴趣,最大程度地投入到学习中。

2多模态环境下茶叶英语口语非言语交际能力培养

2.1非言语交际行为

简单来说,非言语交际行为即语言交际之外的所有信息传递符号总和,包括:面部表情、身体语言、语音语调等多个方面,虽然不是语言信息但会对社交行为产生影响的相关元素。由于非言语交际的鲜明地域属性,其在社交活动中的应用主要集中于母语使用者,交流双方可以根据对方说话时的神态动作推断出所表达意思及情绪状况,达到最佳沟通效率。在跨文化交流中,如果可以采取适当的非言语交际有助于拉近双方关系,使被交谈人产生亲切感,使言语表达内容更加清晰完整,做到茶叶英语口语的地道表达。因此,英语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认识到非言语交际的重要性,以言语表达传递基本信息,通过非言语表达塑造不同表达者形象。即使以英语为母语的不同国家,由于文化发展不同,相互之间的英语表达存在不少差异,这些人相互之间的交流时常也会通过肢体语言的表达以增进相互之间的彼此了解,从而消除因为语言障碍带来的交流误会。我国现行的英语口语考核基本都是针对发音、语法及流畅性展开,量化标注明确,学生没有发挥非言语交际能力的机会。其主要原因在于非言语交际能力的量化难度以及在日常教学中的可操作性,弥补学生茶叶英语口语中的非言语交际实力需要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做起,参考借鉴国际先进理论和实践成果,对非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及相关教学进行分析研究。

2.2非言语交际能力的量化

通过上文可知,非言语交际能力与言语信息完全不同,其表现与理解需要交流双方的相互配合,对非言语信息判断的失误有可能造成个别言语线索失效,降低双方沟通效率以及社交关系建立。茶语英语教学是茶艺专业学生面向跨文化交流的基本工具,在口语表达能力评估时需要对非言语交际能力进行量化,对英语口语表达中对信息传达有帮助的符号进行记录收集,分析信息接收方的感知情况。高校英语教学实践中,以多模态话语分析概念为基本框架,结合当前我国大学生茶叶英语口语水平,通过抽取样本实践分析,确立适用于我国当前英语教学现状的非言语量化体系。在量化体系中区分语音语调为主的伴语言与肢体表情为主的体势语言,使信息传递的来源趋于明显,在教学中渗入非言语表达知识的同时可以借由量化分析观察学习成果,提升茶叶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的可操作性,让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此外,英语口语非言语交际能力提升一定不能缺乏实践,特别是针对茶叶等专门行业,人们学习英语非言语交际最好的办法还是在实践中磨合和不断观察思考,课堂能教会学生的只是一个学习的方法,具体的内容需要放到具体的工作中才能逐步变成自己的经验。

3结束语

已有研究表明,多模态环境下茶叶英语口语非言语交际能力研究有助于完善我国英语口语教学体系,帮助学生通过学校学习获得最大限度的实践操作能力,对非言语交际指标的量化,以数据形式反馈了真实表达中的信息传递水平。学生在适应全新口语表达方式后,积极借由影视作品、多媒体课件等英语原声资料进行验证,有效提升英语学习的趣味性以及英语口语的应用能力,尽可能高效的实现与国际友人无障碍沟通。茶叶是我国富有代表性的传统经济作物,茶叶产品在国际市场中交易及茶文化的海外传播都离不开语言媒介,茶叶英语口语教学水平提升为茶叶产业发展提供了必要人才储备,促使我国国际化茶叶企业出现及民俗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现阶段,我国大学生茶叶英语口语的输出质量较低,非言语交际能力的运用主要集中在语音语调方面,使对话显得刻板且单调,无法充分调动起同伴交流兴趣,过分教条化使交流容易演变成单方面的信息告知,脱离社交范畴。本文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基础上对茶叶英语口语非言语能力教学进行研究,发现高校教师应当高度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和知识接受情况,通过非言语交际改变学生对英语学习枯燥无趣的刻板认识,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提高英语口语的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锐.多模态视阈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实践探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103-106.

[2]吕桥.多模态叙事教学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5):119-121.

[3]吕桥.多模态叙事教学在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3):33-35+38.

[4]田洋洋.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实际应用———以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为例[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08):29-30.

[5]潘海燕.多模态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视频材料的应用策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01):157-159.

[6]杨晓琼.自然言语及其伴随手势的多模态性研究方法———以“教师手势在英语口语课堂新词教学中的支架作用”为例[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06):110-113.

[7]刘芹,潘鸣威.多模态环境下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非言语交际能力研究初探[J].外语电化教学,2010,(02):38-43.

[8]刘海清.多模态视角下的公安院校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策略[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04):155-157.

人际交流分析篇(2)

摘要:为有效降低国际贸易交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营造更加有利的对外贸易机会,对商务英语函电在国际贸易中的变化及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了解商务英语函电对对外贸易成本造成的改变与推动作用。

关键词:商务英语;对外贸易;国际交流

近年来,全球经济化形势日益加剧,国际贸易活动越发频繁。在科学技术的带动下,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密切,有效的贸易交流与沟通就更显重要。从国际贸易角度来看,不同国家的买卖双方相距遥远,面对面洽谈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商务英语函电的意义和作用,推动国际贸易交流。

1商务英语函电的含义

商务英语函电是利用商业事务英语传递相关商务信息的函电,是对外贸易活动重要的基础。商务英语函电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商务活动的成败,它早已成为对外贸易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当前国际上的通用语言,英语是国际商务活动中进行信息传递的主要语种。与常用英语相比,商务英语有着较强的专业性和独特语言特点。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快,国际贸易活动日渐频繁,商务英语函电能够准确、细致地向各方传递所需的贸易信息,更好地解决了供需间的信息连接问题,建立了各国、各企业间有效的交流沟通桥梁,创造了更多的商业洽谈机会,提高了信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商务函电交流过程是发出者顺利编码、接收者顺利解码的过程。针对对外商务交流途径而言,商务英语函电就是鉴于外贸知识背景,利用现代化通信工具进行语言表达的电子书信。纸质书信、电子邮件及传真等都是商务英语函电载体,但其载体又不仅限于此,专业贸易用语及缩略用语等均是其主要内容。商务英语函电分类标准众多,按照其使用功能主要可分为答复函、来函处理、联络函、任命函、邀请函以及慰问函等多种形式。根据商务英语函电内容范围有仲裁、保险、索赔、包装、询盘、发盘等。

2国际贸易中商务英语函电的基本功能

2.1寻找新商业伙伴、发展贸易客户在传统国际贸易过程当中,发展贸易客户成本较高,其根本原因在于信息的不对称和不充分。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时代,信息公开程度较高,尤其是互联网等方式的应用,更是打破了贸易信息的时间、空间、地域上的限制,这就为我国国际贸易活动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支出,有效提升了贸易工作效率。发展贸易客户、寻找新的贸易客户可以通过宣传自己及别人的宣传,进一步接触潜在贸易客户,并主动与其进行联系洽谈。经验证,通过这种方式的宣传和努力,充分发挥了宣传作用。

2.2商务交流及沟通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推动了商务交流与沟通,而商务英语函电作为主要的交流沟通方式,经过充分有效的准备,能够将贸易活动变化阐述清楚,并加以补充,这些步骤从根本上决定了国际贸易的成败。因此,想要在国际贸易活动当中充分发挥商务英语函电交流与沟通的职能,应当注意以下两方面内容:第一,商务英语函电的特殊性决定了商务语言难以从语音方面加以完善,而合理利用语法语态,就能够让人感受到贸易方的礼貌和尊重。现代国际贸易活动中的各方贸易参与者地位是平等的,商务英语函电必须做到有礼有节,充分发挥商务英语作用,营造和谐、良好的贸易沟通氛围。第二,商务英语函电要确保传输的信息数据真实、准确。这就要求商务英语函电的语法、用词要更加严谨,不能过分夸张事实真相,易于引发误会和歧义的词汇不应当出现在商务英语函电中。

2.3贸易交易管理贸易交易管理是指在国际贸易过程中涉及的相关部门及辅助职能机构,若是企业选择一对一的传统贸易交流与沟通,势必会占用大量的时间、精力,增加企业贸易成本压力。我们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如电子邮件等方式加以解决,从而实现对非核心外贸工作的剥离,商务英语函电也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3商务英语函电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3.1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在传统的国际贸易活动中,电报、信函等纸质文件是用于信息传递的主要手段,而这些纸质文件的使用需要贸易客户或合作伙伴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及归纳,这一过程耗时费力而又烦琐,且难以保证将信息及时准确地送递出去,工作效率较低。商务英语函电极大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迅速将国际贸易活动相关信息快速反馈给发送方,简化了大量的信息分析整理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交易成本。

3.2加强企业与客户的联系,挖掘新客户信息时代的来临,有效改善了国际通信水平,使得国际贸易信息交流越发便捷,商务英语函电是较为正式的贸易交流和沟通方式,具有准确、及时、快捷等特点,国际贸易企业应当不断加强与客户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促进彼此贸易往来。商务英语函电的应用有利于新客户的挖掘,推动客户之间的贸易往来。随着近年来电子商务快速兴起、贸易全球化趋势逐渐加强,商务英语函电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各种现代通信手段更是层出不穷,这都给国际贸易交流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促进了国际贸易交流与沟通,有利于加强贸易双方的认识和了解,为国际贸易活动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商务英语函电极大促进了贸易双方的合作、扩大了贸易规模、拓展了贸易新客户。

3.3构建贸易双方交流与沟通桥梁,发挥媒介作用商务英语函电使得国际贸易通信更加方便、快捷,这样不仅能够加强贸易合作双方的联系,有利于建立起贸易双方交流与沟通的桥梁,还提高了贸易信息的有效性。作为国际贸易谈判与磋商的交流工具,商务英语函电有利于进行贸易相关事项与细节商议,商议结果也要利用商务英语函电来草拟文字合同。因此,商务英语函电的应用在国际贸易往来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商务英语函电运用得当与否更是贸易往来成败的关键。目前,商务英语函电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往来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用不容忽视。但随着信息技术的逐步发展,商务英语函电应用的隐患也逐渐凸显出来,我们必须要对其予以高度的重视,做好相关安全隐患防范措施。例如,在进行一些重要信息或技术贸易信息传输时,可以通过密码设置等方式加强相关信息资料的保护,谨防贸易信息泄露。

3.4加速国际贸易增长电子信息技术手段极大地方便了贸易双方的信息传递,它让贸易双方的交流与沟通成为易事,商务英语函电的全球化应用,不仅促进了大型国际企业的交流与沟通,还提升了中小企业的市场适应力,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经营氛围,这是我国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贸易规模的最佳手段。总的来说,商务英语函电推动了国际贸易发展,增加了贸易市场份额,我国贸易市场发展也越加迅速。

3.5全球贸易一体化进程逐渐加快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传统通信方式根本不能满足国际贸易双方的要求,贸易交流过程十分烦琐复杂,贸易交流与沟通成本较高、风险较大、交流速度极慢。根据当前商务英语函电发展状况来看,它为国际贸易交流与沟通提供了便捷的通信工具,有效打破了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让贸易双方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这是传统通信方式所不能及的,我们应当与时俱进,选择贸易交流成本更低、过程较为方便快捷的商务英语函电,营造有利的国际贸易发展优势。商务英语函电的应运而生,更是打破了国际贸易在这一方面的限制,及时有效地加强了贸易双方的相互联系,拓展了国际贸易全球业务发展进程,为我国全球贸易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我国国际贸易当前发展形势来看,商务英语函电已经应用于国际贸易的方方面面,商务英语函电促进了贸易买卖双方的信息交流,它使国际贸易合作各环节更加融会贯通。现代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商务英语函电应用将要面临严峻的市场竞争考验,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加强信息传递的安全性。因此,我国应当不断加强商务英语函电管理,采取有效的商务英语函电改革措施,不断完善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商务英语函电交流能力。商务英语函电作为新的贸易交流工具,其发展前景极为乐观,影响力也是越来越强,应充分发挥商务英语函电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4结语

商务英语函电在国际贸易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毋庸置疑,已经成为我国国际贸易发展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促进了贸易双方的信息交流。但商务英语函电应用需要面对严峻的国际贸易形势,信息传递安全性还有待加强,商务英语函电教学改革已经刻不容缓。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国际贸易交流工具,其发展前景仍是极为广阔的,国际英语函电在国际贸易中的影响力逐年加强。

参考文献:

[1]侯娟娟,周正履.英语商务信函中的礼貌策略[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8):112-113.

[2]周玉梅.浅议外贸英文函电书写原则中的简洁原则[J].中国外资,2011,(24):184-185.

国际贸易专业论文范文二:国际贸易中统计知识的运用

[摘要]在国际贸易理论及政策分析中,统计分析工具和方法发挥着重要作用。统计分析为国际贸易理论论证提供了严谨的实证依据,而且为某些相关概念和政策效应提供了更为深入的分析思路和方法。但是,统计知识在国际贸易中的运用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说指数方法和口径不一致以及理论验证数据虚拟性等。可以从统一核算方法及数据来源当局等层面来规避这些问题,以提高和强化统计知识在国际贸易分析中的运用。

[关键词]国际贸易;对外贸易条件;统计;统计指数;经济效应

经济学理论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多是来源于经济实践,是人类在现实经济活动中摸索形成的。而由复杂多样的实践形成固定模式的理论,离不开复杂的统计工作。在国际贸易分析研究中,从传统贸易理论到现代贸易新理论,以及关税、非关税等贸易政策,无不借助大量的统计知识。而基于理论假定和现实统计得到的理论模型比单纯的假设得到的理论模型更具有严谨性和说服力。但是国际贸易中统计学知识的运用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调查方法的不明确、统计口径的不统一及数据的虚拟性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会使得统计分析工具和方法在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分析中面临瓶颈,发挥不出统计分析该达到的严谨效果。所以在运用统计知识和工具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规避这些问题会进一步强化和提升统计方法和分析工具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1国际贸易中统计知识应用的整体情况分析

1.1借助统计指数或指标来分析一些基本概念

在计算体现交换福利的贸易条件时主要运用的是价格指数。而计算价格指数时主要采用派氏指数法,相关数据的收集多是根据海关编码分类抽取一定的样本进行统计。在计算贸易依存度时,也需要结合多种统计方法收集和整理大量相关数据,既涉及进出口贸易额数据,还要涉及生产总值等数据;另外,如果需要将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与其他国家相比较的话,还需要到联合国数据网上搜集一些国别数据。在衡量一个国家对外贸易整体水平时,更需要收集大量二手资料,并结合统计图表进行整理分析。

1.2国际贸易理论及政策分析中统计学知识的运用

国际贸易理论分析结合了大量的统计数据和分析指标,使得理论结果更为可靠。比较优势理论通过计算机会成本这一指标进行了数据论证,要素禀赋学说通过要素密集度和要素丰裕度两个相对指标的计算来确定贸易伙伴国之间的比较优势,而里昂惕夫也是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法对要素禀赋学说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产业内贸易理论借助产业内贸易指数验证了一国国际分工及对外贸易的深度,并且借助规模报酬和规模经济等指标说明产业内贸易的必要性。在凯恩斯的对外贸易乘数论分析中,需搜集消费、储蓄、国民收入相关统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在国际贸易政策分析中通常结合进出口额及关税税率等数据,利用加权算术平均数法进行核算分析各国关税水平。在分析外汇倾销的效用力度时借助于统计数据进行供求弹性的计算。由此可见,无论是在理论分析环节还是在政策分析环节,统计学知识都有大量的运用。但是统计学知识在运用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2国际贸易中统计知识运用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抽样调查方法存在一定的误差性

核算贸易条件时,需收集进出口商品价格及数量等数据计算进出口价格指数,而在数据收集时多数采用抽样调查法,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在每类商品中抽取一部分进行调查。然而,抽样调查法存在较大误差,排除主观导致的登记性误差外,还存在偶然性误差,原始数据统计口径的不同及个别数据的缺失会使得统计结果差异较大。另外,统计指数的核算主要有拉氏指数法和派氏指数法两种方法,两种方法关于同度量因素的规定是不同的,所以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指数核算时得出的结论肯定是不同的。

2.2统计口径的不同可能会导致一定的误差

不同国家对数据的统计方法或口径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进出口统计标准上分为总贸易体系和专门贸易体系两种,这使得同一项贸易,在贸易伙伴国之间统计的进口和出口数据可能会出现误差。比如,在联合国贸易数据库中,中国报送的中日之间贸易额与日本报送的中日之间贸易额就有很大的差别,这主要是因为两国统计口径不同及统计误差造成的。

2.3理论分析中的一些数据依据并不真实

在古典贸易理论数据例证分析中,所列举的国家相关数据都是假设的,偏离现实数据较大,比如比较优势理论分析中交换价格假定为1∶1,这一假定严重偏离现实状况。而这些数据的选取和假定更多的是为了实现理论想要得到的结果而专门设置的。所以这就存在一大隐患,在今后的研究中一旦变更相关数据可能就会出现相反的结果或一定的漏洞。

2.4在国际贸易政策分析中统计知识应用不充分

相对于理论分析中统计知识的运用,政策分析中应用的较少。如在关税及非关税的经济效应分析中多是侧重于借助经济学分析工具进行规范性分析,但如果要更加严谨的分析论证经济效应的话,结合一定的现实统计数据制作统计表及统计图进行分析效果会更佳。分析反倾销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相关案件时,更多的是用定性分析法,而借助统计方法及统计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的情况不多。

3建议

基于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分析中统计学知识运用的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3.1统一指数核算方法

从统计学专业角度出发,在核算不同性质的指数时所选用的方法应有所不同,比如在核算贸易条件的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时应该使用派氏指数法,因为派氏指数法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更具有现实意义。而在收集相关数据时,调查的货物最好平均分布在每一大类商品中,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随机误差。

3.2分析选取的数据应该来源于同一统计当局

用于对比分析的数据统计口径一定要一致,否则会出现错误结果或悖论。比如在分析双边贸易时,所选取的进口出口相关数据最好都来源于一个国家,这样就能够有效避免由于统计口径不同而带来的误差甚至是错误结果。

3.3进行理论论证选取的数据最好有真实的依据

在理论分析中所选取的数据不一定完全是真实的数据,因为毕竟理论本身就存在着众多假定性和与现实的偏离性,所以在选取数据的时候不要求做到百分之百的真实,但是要尽量基于现实数据进行合理的估计,以现实数据为依据估定论证所需的原始数据。只有这样分析才能够保证理论结果更加接近于现实,并且不脱离于现实。

3.4充分发挥统计学知识在国际贸易政策分析中的作用

借助大量关税、补贴、反倾销等统计数据进行政策分析,能够更清晰地论证政策现状及政策的经济效应,帮助理解政府政策行为背后隐含的理性决策。而且相对于复杂抽象的经济学规范分析而言,借助真实数据及图表的统计分析会更助于理解和掌握各项政策的经济效应。在详细分析过程中,可以借助统计表和统计图对相关政策及效应进行直观的描述性分析,而在进行因素分析及预测分析时,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进行深入的实证分析。

参考文献:

[1]刘芳.浅谈统计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

人际交流分析篇(3)

随着因特网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以网络为媒介的网际交流活动中。网聊是这种日益流行的网际交流活动形式之一。它以其开放性和包容性吸引着世界各地、各行业人的参与。在网聊活动中,利用各种聊天软件和工具,活动参与者通过键盘键入文字,通过计算机屏幕收看文字,使以文字为信息载体的笔语跨时空交流。它同通常意义上的面对面聊天有所不同。Kiesleretal(1984)认为这种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交流活动有两个有趣特点:1)缺少社会语境信息;2)缺少被广泛接受的使用规则。其中第一个特点使参与交际活动的人不能依赖手势、体势语、面部表情等非语言信息解释文字、辅助交流。规则的缺乏则使参与网上活动的人打破了传统交际中必须遵守的许多礼仪,并逐渐形成了一些在网际交流中被一致认可的规范。但作为一种实时交流活动网聊又非常接近日常生活中面对面的口语交流。在实时交流中,同一时段里交流是双向的,即交流者可同时接收信息和发出信息。信息的接收和发送是一个连续的、不间断的过程。这使得交流双方能及时收到对方的反馈信息,并据此调节和修正下一步交流的方向和内容。可见,网聊活动具有口语和书面语双重特征,它模糊了人们对口语和书面语区别的传统认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体风格。

本文拟从两个角度对网聊语言进行文体分析:语言描述和语境因素分析。在语言描述中,我们采用文体标记系统给语言特征分类。根据Enkvist&Spenser(1964)文体标记就是突出的文体特征。在某一语境中具有文体意义的语言项目都可被认为是文体标记。这与功能文体学的突出概念一致。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韩礼德认为突出是语言显耀的统称,是语篇的某些语言特征以某种形式凸露出来。进而,他又把突出特征分为两类:一类是违反常规的突出,是否定性的;另一类是符合常规的突出,是肯定的(参见张德禄1998)。在文体学中一般把语言特征分为四个层面:音系、字位、词汇、句法/语法。在网聊中,视觉文字或标点符号是传递信息的唯一载体,所以音系文体标记不具有文体意义。我们只分析字位、词汇、句法/语法文体标记。同时,我们还要从功能的角度对万维网键谈进行语境因素分析。这是因为语境因素是文体的重要决定因素。对语言单元或语篇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们出现的语境。除更广意义上的文化语境外,语境可分为两类:语言语境(linguisticcontext)和情景语

境(extralinguisticcontext或contextofsituation)。语言语境指在语篇中某一具体语言单元之前或之后的语言单元,情景语境指语篇出现的情景中的相关特征,如讲话内容、参与者、讲话媒介和渠道等。因此讨论网聊语文体特征时,我们将以情景语境的三个组成部分: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为框架,分析和讨论网聊英语的语境因素。

一、语言的词汇特征

对网络语言词汇特征的分析主要侧重于那些对其特征形成有重要意义的词汇。通过对网络交际活动的观察,笔者总结出以下几个典型的词汇文体标记。

1、缩略词使用频率高

为了节约时间和空间,及时交换信息,网络交际中使用大量的缩略词。这些缩略词已逐渐被人们接受,形成了独特的网络新俚语或网话(cyberspeak)。例如:

(1)大量使用已被公认的缩略词汇。如USA,cm(centimeter)、km(kilometer)、Xmas(Christmas)、SOS(Saveourshiporsoul)、F.O.C.(freeofcharge)。

(2)创造新的英语首字母词,如WWW(WorldWideWeb:万维网)、DL(=download:下载)、LOL(=Laughoutloudly:大笑)、BAK(=backatthekeyboard:回到键盘旁)等。

(3)使用英文字母仿英文常用语之谐音,如IC(=Isee:我明白了)、ICQ(Iseekyou之谐音,ICQ本是最早的网络寻呼软件名,其爱称为QQ)、C-YA(=Seeyouagain:再会)。

(4)用数字代替字母缩合词。如:L8R(later)、b4(before)。

(5)使用英语词首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混合成词,如B2B(=BusinesstoBusiness:商家)、F2F(=facetoface:面对面)、Y2K(=Year2000:千年虫问题)、IH8U(=Ihateyou:我恨你)、K4(考试之谐音)。

(6)在连贯话语中使用数字谐音替代英语单词或汉字,如WhatcanIdo4(for)you?乐4(死)我了。别肉麻了,我都快2(吐)了。我上午发了个伊妹儿2(to)you。

2、使用副语言符号表示语调和情感

网络不能传递非语言线索(nonverbalclues),而它们在实时交流中却很必要。在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交流活动中,缺少这些非语言线索不仅会使对方对文意的理解出现问题,而且纯文字也不能把交际者的行动、情感完全表达清楚。所以,在网际交流中,微笑、皱眉、怒吼、生气等生动的人类情感活动在纯文字实时信息传递中消失了。为了弥补网际交流的这种缺陷,网上键谈者利用键盘上各种符号的组合,发明了一套脸谱或表情符(emoticon),来传递感情。如O-<表示fishy(值得怀疑)、:-(表示悲哀、:-)表示微笑等等。这些符号已成为虚拟社会最独特的流行语,类似一种新生的象形文字(ideograph),脱离了所有文字的本体,超越一切语言界限的障碍而广泛流行。

3、使用语言来描述网络交际者的动作、情感和体态

除了使用脸谱生动地呈现交际者的动作、情感外,为弥补交流中非语言符号的不足,网络上还盛行另一种做法,即用语言描述一些非语言行为。例如,键入hehehe,表示我在笑。在网络键谈中,文字分为两类:一类用于纯文字交流另一类是描述键谈者非语言特征的文字。为了区别这两类文字,描述键谈者行为和反应的文字常常用一定的符号圈住,表示这是动作,最常用的是前后加星号。例如:*g*(thespeaker)

grins

*rotfl*rollingonthefloorlaughing

*hugs*huggingsomeone

laughingoutloud

4、为使语言既简洁明快又生动活泼,交际过程中还频繁使用感叹词

该类词的使用能极大地提高语言的音响效果。如aha,gosh,WOW,dear,mmm,ha-ha。

二、网络语言的语法特征

从语法角度分析,网络语言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由于网上交流是将文字打在键盘上,再呈现在电脑屏幕上由接受者来读,具有说和写的双重特点。因此,在电子语篇(electronicdiscourse)中,为节省各自占用的时间、突出重点,网民大都倾向于使用不完全句子、省略句子和不规则句子。如下面聊天室的一段对话:

NetizenA:hi,IamJohn.Student.Liveinca.whaturname.

NetizenB:me2.InnyLiketomakefriendwithU.

NetizenA:withpleasure.

在上述对话中,不难发现,交际双方在键入词语时都是能简则简。如,hi,me,what该大写时却用小写ca应为CA(California),ny应为NY(NewYork)Liketomakefriendwithu应为Idliketomakefriendwithu.等。这表现出网上交际明显的语言特点:不守规则,不注重语法和词法以及随意性强,大量使用省略句式,具有很明显的口语化特色。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省略句式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具有交际价值,省略的句子成分要靠上下文的联系和自身经验的判断来补全。

2、从句型选择上来看,网上交际所用的句子一般以单句、短句居多,很少出现复句、长句。例如:

NetizenAl:youarealso3bottleman,howmuchcouldyoudrink?

NetizenBl:Beer,5bottles.

NetizenA2:Seaquantity!

NetizenB2:So-so,dear.Ineverdrinktoomuch.Ifearofsuddendeathwithoutbeingknownbyanyone.

NetizenA3:Justfinishedanotheressayaboutourworkunit,veryfunny,wanttoreadit?

NetizenB3:Ofcourse.Mypleasure.

以上交谈多由中、短句构成,表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据统计,各类英语文体的平均单句包含17.8个词。而网上键谈聊天的句子比英语句子的平均长度短。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网络聊天以休闲话题为主,有时候甚至比较无聊,因此字数较少、结构简单的句子已经可以满足网民的交际需要,相反,一些复杂的长句输入时间过长,又不便于理解。此外,由于在网络聊天中话题转换非常快,对每一个话题的讨论都不深入,不需要长句传达复杂的意思和表达复杂的逻辑关系。

3、网络交际中频繁使用问号、感叹号、省略号等标点符号。

如在催促对方回答问题时,网虫们大多喜欢连用几个甚至一大串问号。在表示赞同或欣赏对方的观点时也常连用几个感叹号。尤其值得研究的是,为了制造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美妙意境,有些高手常创造性地使用省略号。如女士在回答doyoumissme?时,常巧妙地打出这样的字幕:I……

三、网络语言文体特征的成因分析

对任何语篇意义的理解都依赖语篇出现的环境。在进行文体分析时,对语境的分析非常必要。因此,我们采用功能文体学的语境因素分析框架,从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方面阐释网络交际中出现上述文体特征的根源。

1、语场

语场指发生了什么事、所发生的社会活动的性质、参与者从事的活动等。也就是说,语场描述话语的内容范围。在不同的语场中,为实现语言的不同功能,语言在词汇、语法和形式等方面都会呈现独特的特征。就网络交际而言,语言用来传递信息、阐明事理的功能成为语言的第一功能。在高速运转的信息化社会中时间就是一切,因此交流变得简约化。为了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必然要求语言符号形式上的简化。在输入中用英文字母代替汉字,缩略语代替了单词等。总之,速度是第一要务,只要不妨碍沟通就尽可能地简化在键盘上的操作,力争一击到位,这就是为什么连数字和标点符号都被赋予特定内涵的原因。正如陈原先生所说,由于现代社会生活的节奏很快,语言接触引起的一个新问题,就是缩略语问题。节奏快,以至于在某些场合要采取符号(非语言的符号)来显示信息。缩略语就是把必要信息压缩(浓缩)到在接触的一瞬间就能立刻了解的程度。把必要信息转化为图形(非语言符号),是适应高速度和其他现代社会条件的需要而产生的。

此外,网络交际的语场很难被规定在某一范围之内,交流的主题经常变化。每一位网络新成员的加入,每一个新问题的提出都会导致话题的转变,而且经常是几个主题同时并存。从功能上讲,人们加入网络聊天这种交互性实时交流的目的一般是交换对某一问题、事件或人物的观点和看法,然而具体到每一个人,其目的都不尽相同。对网络键谈参与者来讲,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交流场所,这个场所倡导言论自由,且范围可延伸至世界各地。因此,网络键谈的主题和功能都具有不确定性。

2、语旨

语旨指谁是参与者,参与者的特点、社会地位和角色关系,即描述参与者个人的情况和参与者之间的角色关系。互联网是个开放的系统,上网的人只要遵守一定的网络礼仪,便可在网上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它对参与者个人的社会地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都不作限制。此外,多数网上键谈者选择使用匿名进行交谈,有些甚至在注册时填入假信息以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现实世界里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在网络上毫无意义,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是平等的,扮演的角色也是随意的。这种开放、平等的网络交往氛围有利于使人们的主体能动性和潜能得以提升,创新精神得以发挥。所以,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网民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展现自我,极力使用独特、新奇的语言抒感、发泄不满,从取名用字到遣词造句,处处表现出漠视传统和规范的语言风格,甚至可以违背某些语言规则。因此,在网络交际中,常会出现拼写错误、缩略形式、不规范标点、不符合语法的句子,以及用以调节气氛、表达情感的符号等。这都是不正规语言才具有的特点,所以网络语言文体的正规程度比较低。

3、语式

语式指语言在情景中所起的作用,语篇的符号组织及其在情景中的地位和功能。我们将从语言在情景中的作用、媒介、渠道、语言自发性和交互性五个方面分析网络语言的话语语式。

(1)语言在情景中的作用

张德禄把语言在情景中的作用分为两类:构成型(constitutive)和辅助型(ancillary)。构成型语言组成整个交流事件,而辅助型语言只对社会活动起辅助作用。

(2)交流媒介

交流媒介指用于传递信息的图形符号(视觉媒介)或声波(听觉媒介)。媒介的不同,使语言产生了口语和书面语的变体。在网络中,信息的传递通过键盘键入和从屏幕上阅读文字实现,所以它使用视频媒介,具有书面语的特征,但是,作为一种实时交流形式,信息接受和发送的同步性使交流者能及时收到反馈信息,调节谈话内容。这决定了它同时具有口语交流的一些特征。所以有人称它为读起来像对话的书面语,即介于口语和书面语的特殊语言状态。因此,网络语言带有很大程度的随便性。

(3)交流渠道

交流渠道指信息传递的语式。交流渠道的限制是指信息的传递只限于一个渠道---视觉的或听觉的。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传播更注重视听互动性和依存性。书籍、报刊、杂志等强调的是通过读者的视觉来感悟世界,电话、广播类强调的是听觉功能,电影、电视则可通过人们的视觉和听觉传递或接受信息,但却无法形成互为依存的互动关系,而网络传播中的交流体现了视觉和听觉的依存性和互动性。首先,网络键谈中的信息主要通过视觉媒介传递,具有交流渠道的限制。所以,这种交流会借助符号、标点等字位文体标记来实现意义表达的准确和清晰。其次,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传播信息速度的要求,仅凭视觉有时对交流信息是无法顺利传递和解读的,必须依赖于听觉辅助进行解码。如网络上流行的用语F2F、CU、5460等,在解读的过程中,信息接受者必须先读出声音,借助听觉加以辨析,从而加速视觉的认知过程。

(4)自发性

在网络交际中,参与者需要及时对他人的信息作出反馈,所以没有时间设计、修改语言错误,常会出现不必要的重复、停顿、甚至错句和拼写错误等。同时,交际者通常会选用最常用的日常词汇来表达意思。因此,网络键谈具有自发性。这也是它接近口语交谈的地方。

(5)交互性

在网络交际中,虽然交流的对象不在眼前,但他们却是真实存在的。所以,网络聊天者之间需要相互合作。键谈双方要根据对方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谈话内容和谈话策略。同时,键谈者会借助大写、标点和副语言符号等文体特征吸引其他键谈者的注意,提高谈话的交互性,保障交流的成功。

四、结论

本文应用现代文体学理论,从语言描述和语境因素两方面分析了网聊的文体特征。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对文体的分析是有选择的,即只选择那些具有文体代表性的方面。在衡量文体特征重要性时,我们遵循两个基本原则:特征越重要,则它1)在所研究变体中出现频率越高,2)在其它变体中出现越少。基于这两个原则,我们选择了字位文体标记、句法/语法文体标记、词汇文体标记,分析了网聊的语言特征。之后,我们又结合其出现的语境,从语言使用特征方面,分析了它的语境因素。希望我们的分析能为那些正在参与或准备参与网聊的人提供一些语用指导,使他们能在交流中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语言,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较好地完成交际活动。

参考文献

[1]Enkvist,N.E.&J,Spenser.LinguisticsandStyle.[M].Lond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64.

[2]Kiesler,S..J,Siegel&W.M,Timothy.Socialpsychologicalaspectsofcomputer-mediatedcommunication[J].AmericanPsychologist.1984.39/10.

[3]鲍宗豪:《网络文化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4]董兰、王勤:《网络英语天津》[M].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2。

[5]董启明、刘玉梅:万维网键谈英语的文体特征[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1)。

[6]钱瑗:《实用英语文体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人际交流分析篇(4)

随着因特网的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以网络为媒介的网际交流活动中。网聊是这种日益流行的网际交流活动形式之一。它以其开放性和包容性吸引着世界各地、各行业人的参与。在网聊活动中,利用各种聊天软件和工具,活动参与者通过键盘键入文字,通过计算机屏幕收看文字,使以文字为信息载体的笔语跨时空交流。它同通常意义上的面对面聊天有所不同。Kiesler et al(1984)认为这种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交流活动有两个有趣特点:1)缺少社会语境信息;2)缺少被广泛接受的使用规则。其中第一个特点使参与交际活动的人不能依赖手势、体势语、面部表情等非语言信息解释文字、辅助交流。规则的缺乏则使参与网上活动的人打破了传统交际中必须遵守的许多礼仪,并逐渐形成了一些在网际交流中被一致认可的规范。但作为一种实时交流活动网聊又非常接近日常生活中面对面的口语交流。在实时交流中,同一时段里交流是双向的,即交流者可同时接收信息和发出信息。信息的接收和发送是一个连续的、不间断的过程。这使得交流双方能及时收到对方的反馈信息,并据此调节和修正下一步交流的方向和内容。可见,网聊活动具有口语和书面语双重特征,它模糊了人们对口语和书面语区别的传统认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体风格。

本文拟从两个角度对网聊语言进行文体分析:语言描述和语境因素分析。在语言描述中,我们采用文体标记系统给语言特征分类。根据Enkvist & Spenser(1964)文体标记就是突出的文体特征。在某一语境中具有文体意义的语言项目都可被认为是文体标记。这与功能文体学的"突出"概念一致。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韩礼德认为突出是语言显耀的统称,是语篇的某些语言特征以某种形式凸露出来。进而,他又把突出特征分为两类:一类是违反常规的突出,是否定性的;另一类是符合常规的突出,是肯定的(参见张德禄1998)。在文体学中一般把语言特征分为四个层面:音系、字位、词汇、句法/语法。在网聊中,视觉文字或标点符号是传递信息的唯一载体,所以音系文体标记不具有文体意义。我们只分析字位、词汇、句法/语法文体标记。同时,我们还要从功能的角度对万维网键谈进行语境因素分析。这是因为语境因素是文体的重要决定因素。对语言单元或语篇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们出现的语境。除更广意义上的文化语境外,语境可分为两类:语言语境(linguistic context )和情景语境( extralinguistic context或context of situation)。语言语境指在语篇中某一具体语言单元之前或之后的语言单元,情景语境指语篇出现的情景中的相关特征,如讲话内容、参与者、讲话媒介和渠道等。因此讨论网聊语文体特征时,我们将以情景语境的三个组成部分:语场(field)、语旨(tenor)和语式(mode)为框架,分析和讨论网聊英语的语境因素。

一、语言的词汇特征

对网络语言词汇特征的分析主要侧重于那些对其特征形成有重要意义的词汇。通过对网络交际活动的观察,笔者总结出以下几个典型的词汇文体标记。

1、缩略词使用频率高

为了节约时间和空间,及时交换信息,网络交际中使用大量的缩略词。这些缩略词已逐渐被人们接受,形成了独特的网络新俚语或"网话"(cyberspeak)。例如:

(1)大量使用已被公认的缩略词汇。如USA, cm (centimeter)、km (kilometer)、Xmas (Christmas)、SOS (Save our ship or soul)、F.O.C. (free of charge)。

(2)创造新的英语首字母词,如WWW( World Wide Web:万维网)、DL(=download:下载)、LOL(=Laugh out loudly: 大笑)、BAK(=back at the keyboard:回到键盘旁)等。

(3)使用英文字母仿英文常用语之谐音,如IC(=I see: 我明白了)、ICQ(I seek you之谐音,ICQ本是最早的网络寻呼软件名,其爱称为QQ)、C-YA(=See you again:再会)。

(4)用数字代替字母缩合词。如:L8R(later)、b4(before)。

(5)使用英语词首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混合成词,如B2B (=Business to Business:商家)、F2F(=face to face:面对面)、Y2K(=Year 2000:千年虫问题)、I H8U(=I hate you:我恨你)、K4("考试"之谐音)。

(6)在连贯话语中使用数字谐音替代英语单词或汉字, 如"What can I do 4(for)you?""乐4(死)我了。""别肉麻了,我都快2(吐)了。""我上午发了个伊妹儿2(to)you"。

2、使用副语言符号表示语调和情感

网络不能传递非语言线索(nonverbal clues),而它们在实时交流中却很必要。在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交流活动中,缺少这些非语言线索不仅会使对方对文意的理解出现问题,而且纯文字也不能把交际者的行动、情感完全表达清楚。所以, 在网际交流中,微笑、皱眉、怒吼、生气等生动的人类情感活动在纯文字实时信息传递中消失了。为了弥补网际交流的这种缺陷,网上键谈者利用键盘上各种符号的组合,发明了一套脸谱或表情符(emoticon),来传递感情。如"O-

3、使用语言来描述网络交际者的动作、情感和体态

除了使用脸谱生动地呈现交际者的动作、情感外,为弥补交流中非语言符号的不足,网络上还盛行另一种做法,即用语言描述一些非语言行为。例如,键入"hehehe",表示"我在笑"。在网络键谈中,文字分为两类:一类用于纯文字交流;另一类是描述键谈者非语言特征的文字。为了区别这两类文字,描述键谈者行为和反应的文字常常用一定的符号圈住,表示这是动作,最常用的是前后加星号。例如:*g* (the speaker) grins

*rotfl* rolling on the floor laughing

*hugs* hugging someone

laughing out loud

4、为使语言既简洁明快又生动活泼,交际过程中还频繁使用感叹词

该类词的使用能极大地提高语言的音响效果。如aha, gosh, WOW,d ear, mmm, ha-ha。

二、网络语言的语法特征

从语法角度分析,网络语言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由于网上交流是将文字打在键盘上,再呈现在电脑屏幕上由接受者来读,具有说和写的双重特点。因此,在电子语篇(electronic discourse)中,为节省各自占用的时间、突出重点,网民大都倾向于使用不完全句子、省略句子和不规则句子。如下面聊天室的一段对话:

Netizen A:hi,I am John. Student.Live in ca.what ur name.

Netizen B:me 2.In ny Like to make friend with U.

Netizen A:with pleasure.

在上述对话中,不难发现,交际双方在键入词语时都是能简则简。如,hi,me,what该大写时却用小写;ca应为CA (California), ny应为NY (New York); Like to make friend with u 应为I'd like to make friend with u.等。这表现出网上交际明显的语言特点:不守规则, 不注重语法和词法以及随意性强, 大量使用省略句式,具有很明显的口语化特色。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省略句式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具有交际价值,省略的句子成分要靠上下文的联系和自身经验的判断来补全。

2、从句型选择上来看,网上交际所用的句子一般以单句、短句居多,很少出现复句、长句。例如:

Netizen Al: you are also 3 bottle man, how much could you drink?

Netizen Bl: Beer, 5 bottles.

Netizen A2: Sea quantity!

Netizen B2: So-so,dear.I never drink toomuch.I fear of sudden death without being known by anyone.

Netizen A3:J ust finished another essay about our work unit, very funny, want to read it?

Netizen B3:Of course. My pleasure.

以上交谈多由中、短句构成,表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据统计,各类英语文体的平均单句包含17.8个词。而网上键谈聊天的句子比英语句子的平均长度短。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网络聊天以休闲话题为主,有时候甚至比较无聊,因此字数较少、结构简单的句子已经可以满足网民的交际需要,相反,一些复杂的长句输入时间过长,又不便于理解。此外,由于在网络聊天中话题转换非常快,对每一个话题的讨论都不深入,不需要长句传达复杂的意思和表达复杂的逻辑关系。

3、网络交际中频繁使用问号、感叹号、省略号等标点符号。

如在催促对方回答问题时,"网虫"们大多喜欢连用几个甚至一大串问号。在表示赞同或欣赏对方的观点时也常连用几个感叹号。尤其值得研究的是,为了制造"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美妙意境,有些高手常创造性地使用省略号。如女士在回答"do you miss me?"时,常巧妙地打出这样的字幕:I……

三、网络语言文体特征的成因分析

对任何语篇意义的理解都依赖语篇出现的环境。在进行文体分析时,对语境的分析非常必要。因此,我们采用功能文体学的语境因素分析框架,从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方面阐释网络交际中出现上述文体特征的根源。

1、语场

语场指发生了什么事、所发生的社会活动的性质、参与者从事的活动等。也就是说,语场描述话语的内容范围。在不同的语场中,为实现语言的不同功能,语言在词汇、语法和形式等方面都会呈现独特的特征。就网络交际而言,语言用来传递信息、阐明事理的功能成为语言的第一功能。在高速运转的信息化社会中时间就是一切,因此交流变得简约化。为了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必然要求语言符号形式上的简化。在输入中用英文字母代替汉字,缩略语代替了单词等。总之,速度是第一要务,只要不妨碍沟通就尽可能地简化在键盘上的操作,力争一击到位,这就是为什么连数字和标点符号都被赋予特定内涵的原因。正如陈原先生所说,"由于现代社会生活的节奏很快,语言接触引起的一个新问题,就是缩略语问题。节奏快,以至于在某些场合要采取符号(非语言的符号)来显示信息。缩略语就是把必要信息压缩(浓缩)到在接触的一瞬间就能立刻了解的程度。把必要信息转化为图形(非语言符号),是适应高速度和其他现代社会条件的需要而产生的"。

此外,网络交际的语场很难被规定在某一范围之内,交流的主题经常变化。每一位网络新成员的加入,每一个新问题的提出都会导致话题的转变,而且经常是几个主题同时并存。从功能上讲,人们加入网络聊天这种交互性实时交流的目的一般是交换对某一问题、事件或人物的观点和看法,然而具体到每一个人,其目的都不尽相同。对网络键谈参与者来讲,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交流场所,这个场所倡导言论自由,且范围可延伸至世界各地。因此,网络键谈的主题和功能都具有不确定性。

2、语旨

语旨指谁是参与者,参与者的特点、社会地位和角色关系,即描述参与者个人的情况和参与者之间的角色关系。互联网是个开放的系统,上网的人只要遵守一定的网络礼仪,便可在网上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它对参与者个人的社会地位、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都不作限制。此外,多数网上键谈者选择使用匿名进行交谈,有些甚至在注册时填入假信息以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现实世界里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在网络上毫无意义,每一个网络参与者都是平等的,扮演的角色也是随意的。这种开放、平等的网络交往氛围有利于使人们的主体能动性和潜能得以提升,创新精神得以发挥。所以,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网民们可以无拘无束地展现自我,极力使用独特、新奇的语言抒发情感、发泄不满,从取名用字到遣词造句,处处表现出漠视传统和规范的语言风格,甚至可以违背某些语言规则。因此,在网络交际中,常会出现拼写错误、缩略形式、不规范标点、不符合语法的句子,以及用以调节气氛、表达情感的符号等。这都是不正规语言才具有的特点,所以网络语言文体的正规程度比较低。

3、语式

语式指语言在情景中所起的作用,语篇的符号组织及其在情景中的地位和功能。我们将从语言在情景中的作用、媒介、渠道、语言自发性和交互性五个方面分析网络语言的话语语式。

(1)语言在情景中的作用

张德禄把语言在情景中的作用分为两类:构成型(constitutive)和辅助型(ancillary)。构成型语言组成整个交流事件,而辅助型语言只对社会活动起辅助作用。

(2)交流媒介

交流媒介指用于传递信息的图形符号(视觉媒介)或声波(听觉媒介)。媒介的不同,使语言产生了口语和书面语的变体。在网络中,信息的传递通过键盘键入和从屏幕上阅读文字实现,所以它使用视频媒介,具有书面语的特征,但是,作为一种实时交流形式,信息接受和发送的同步性使交流者能及时收到反馈信息,调节谈话内容。这决定了它同时具有口语交流的一些特征。所以有人称它为"读起来像对话的书面语",即介于口语和书面语的特殊语言状态。因此,网络语言带有很大程度的随便性。

(3)交流渠道

交流渠道指信息传递的语式。交流渠道的限制是指信息的传递只限于一个渠道---视觉的或听觉的。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传播更注重视听互动性和依存性。书籍、报刊、杂志等强调的是通过读者的视觉来感悟世界,电话、广播类强调的是听觉功能,电影、电视则可通过人们的视觉和听觉传递或接受信息,但却无法形成互为依存的互动关系,而网络传播中的交流体现了视觉和听觉的依存性和互动性。首先,网络键谈中的信息主要通过视觉媒介传递,具有交流渠道的限制。所以,这种交流会借助符号、标点等字位文体标记来实现意义表达的准确和清晰。其次,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传播信息速度的要求,仅凭视觉有时对交流信息是无法顺利传递和解读的,必须依赖于听觉辅助进行解码。如网络上流行的用语"F2F"、"CU"、"5460"等,在解读的过程中,信息接受者必须先读出声音,借助听觉加以辨析,从而加速视觉的认知过程。

(4)自发性

在网络交际中,参与者需要及时对他人的信息作出反馈,所以没有时间设计、修改语言错误,常会出现不必要的重复、停顿、甚至错句和拼写错误等。同时,交际者通常会选用最常用的日常词汇来表达意思。因此,网络键谈具有自发性。这也是它接近口语交谈的地方。

(5)交互性

在网络交际中,虽然交流的对象不在眼前,但他们却是真实存在的。所以,网络聊天者之间需要相互合作。键谈双方要根据对方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谈话内容和谈话策略。同时,键谈者会借助大写、标点和副语言符号等文体特征吸引其他键谈者的注意,提高谈话的交互性,保障交流的成功。

四、结论

本文应用现代文体学理论,从语言描述和语境因素两方面分析了网聊的文体特征。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对文体的分析是有选择的,即只选择那些具有文体代表性的方面。在衡量文体特征重要性时,我们遵循两个基本原则:特征越重要,则它1)在所研究变体中出现频率越高,2)在其它变体中出现越少。基于这两个原则,我们选择了字位文体标记、句法/语法文体标记、词汇文体标记,分析了网聊的语言特征。之后,我们又结合其出现的语境,从语言使用特征方面,分析了它的语境因素。希望我们的分析能为那些正在参与或准备参与网聊的人提供一些语用指导,使他们能在交流中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语言,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较好地完成交际活动。

参考文献

[1]Enkvist, N.E. & J, Spenser. Linguistics and Style. [M].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4.

[2]Kiesler, S.. J, Siegel & W. M, Timothy. Social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J]. American Psychologist.1984.39/10.

[3]鲍宗豪:《网络文化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4]董兰、王勤:《网络英语天津》[M].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2。

[5]董启明、刘玉梅:万维网键谈英语的文体特征[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1)。

[6]钱瑗:《实用英语文体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人际交流分析篇(5)

2高职市场营销英语实训项目初步设计

撇除市场营销这一专业的相关内容,由于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在某些方面是区别于一些理论性专业的相关内容,因此,如若只单单考虑英语实训的角度来说,从实际交流过程中应当着重于培养听、说、译三方面的内容,从通俗的角度来说,即在交流过程中能够“听得懂对方需要什么想表达什么”、“说出自己要表示给对方的意思”、“给其他人翻译出交流中的整体意思以及在相关文件上能够译出相关内容”。而在项目设计中也应该突出这几方面的特点。综合上面实训项目设计的总体思路,实训项目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考虑。其一,以高职与企业结合相对紧密的关系入手,为学生们提供实地参与国际营销的实习机会,并在实习过程中了解相关的程序、技能与注意事项,并在完成实习之后撰写实习报告,深入分析在实际岗位实习的经验与收获。其二,通过相关模拟软件,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通过软件进行相关实训环节的练习与模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人机对话。其三,通过在教学课堂的大环境下,为学生创造模拟的对话、交流环境,即以学生自主组合为单位,学生模拟双方交流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人人对话与实训。从三种模式分析其各自的利弊,第一种模式的好处非常明显,也最能够获得实际经验的积累,切实了解到实际国际营销过程中所需要经历的环节和相关注意点,并在实际交流过程中分析自身的不足与优势,然而它的缺陷也很明确。首先,学校在教学环节很难提供这么长的实习时间,尤其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基本的2+1模式很难提供这样的时间;其次,就算能在实际校企合作资源中找到相关的实习资源,也很难满足所有学生的实训需求。第二种模式,能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根据构建的模型、图表等等构造出自己的营销经验与知识专业体系,特别是在英语交流应用方面,摸索出自己的一种交流模式,然而他的缺陷在于,人机对话毕竟是人工设定的,他的实训内容存在一定局限性,也缺乏灵活度,基本上以应用软件模式进行,只能按照特定的内容进行,很难上一个层次提高学生的英语营销实际交流能力。第三种模式虽然也是以人人对话交流为基础,在模拟营销的过程中能够提供灵活性、多样化的情境设定,但是由于该种模式的交流双方均非学生主体,交流不规范、程序不合适等等问题均有可能存在。但是它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1)无论从时间的安排还是教学内容的契合度来分析都具有极大的相关度,能够在规定的实训时间当中贯彻学习内容的相关主体。

(2)能够安排全部学生进行项目实训,更好的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模拟英语营销的环境当中来。

(3)在学生主体的人人交流环境当中,能够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中发现自我学习的不足与优势,更好的进行总结。总的来说,这三种都是可行且比较好的实训项目,本文将以第三种模式为例做具体分析。基本上高职院校的专业课课时为48学时,实训课程时间应当占总课时的50%,即24学时左右,根据不同院校的教学时间不同可作适当调整。实训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国外营销典型案例及理念分析。主要让学生们通过查找一些国际知名企业(以跨国企业为主)在进行国际市场营销与推广过程中的一些经典策略与理念,并根据对案例的研究分析形成相关文书报告进行讨论并分享自己或团队的看法。(5课时)2)国际营销环境分析。选定特定的课题,对某一领域某一商品的具体国际营销环境进行分析,也可结合具体国际公司进行SWOT分析,研究成果可以模拟产品竞标会的形式进行,以各个小组为一代表团队,进行对竞标相关内容进行阐述。(8课时)3)实际国际营销模拟,即以上两者为背景基础,在前面分析报告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模拟真实营销环节的相关对话,并鼓励在这一过程中使整个团队加到交流的环节当中来。(8课时)4)实训总结及自我分析。(3课时)注:以上的模拟环境均在英文交流环境背景中,如若可以,可以形成英文报告。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们应当以团队的方式进行,即全部参与课程的人员分为6至8个小组(具体视人数决定),在每个团队人数的决定上,也并非是人数越多团队越好,有时候容易出现人浮于事的局面,反而使得有些同学不能在实训中得到真正的锻炼。目测人数以,5至6人为一团队为适。在团队学习的过程中,既要发挥团队的讨论作用,也要做好总结发言的观点凝练工作。在评分方面,教师应当参考实训的各个角度进行评分,包括个人的参与情况、意见情况,以及整个团队的分工协作情况、完成质量与时间等等,综合个人因素与团队因素的综合考评,确定团队分,并对表现出色的个人进行一定的奖励。

人际交流分析篇(6)

对于交流接触器温度场的仿真工作而言,现阶段的工作的确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遇到了很大的问题。从客观的角度来说,交流接触器温度场仿真工作的影响因素很多,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我国在交流接触器温度场仿真方面的工作起步较晚,因此很多的设备和技术相对于国际上来说存在一定的距离,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大的进步,必须结合国内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这样才能对影响因素有一个全面、透彻的掌握。本文就此进行一定的解析。

1 交流接触器温度场分析模型

1.1 研究对象

交流接触器经过多年的发展,现阶段的型号和功能有很大的不同,每一种交流接触器在特定的领域都能全面的发展,为了能够对交流接触器温度场仿真及影响因素有一个透彻的分析,本文所选择的研究对象,是一种额定电流为一百安培的交流接触器,这种设备具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那就是结构的对称性。从客观方面来说,结构的对称性能够较好的展示出影响因素,并且在日后的处理方式中,也可以更好的优化,如图一:

除此之外,我们的科研人员还在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的过程中,仅选取了四分之一的模型建模。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节省一定的工作时间,同时让仿真工作更加的贴近实际,不至于出现过于理论化的情况,毕竟交流接触器温度场仿真工作是要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

1.2 热分析模型的建立

对于交流接触器温度场仿真工作来说,热分析模型的建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很多的工作都需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热分析模型的建立能够从客观上和主观上将影响因素较为直观的展现出来。在客观方面,由于仿真工作结合了一定的实际因素,因此客观上的成果有很大一部分能够直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在主观方面,热分析模型可以将一些较为复杂的工作通过较为简单的方式进行,因此,主观和客观方面的便利,都要求热分析模型的有效建立。本文认为,为了便于计算作如下假设:①接触器处于无限大空间;②由于结构的对称性,认为对称面是绝热面;③材料各向同性;④外表面的对流散热为自然对流散热;⑤环境温度不变,为实验时测得的室温。

2 热源的计算

交流接触器在工作的过程中,其热源包括主回路和电磁系统两部分。就目前的发展而言,主回路和电磁系统同样重要,并不存在谁凌驾于谁的情况。科研人员经过不断的研究,对主回路和电磁系统进行了一定的深化与加强,设备和系统更加的完善,在进行交流接触器温度场仿真研究的时候,就能在硬件和系统方面获得较大的助力,我国的交流接触器的主回路损耗的计算主要包括各个部分电阻的确定,以及电流通过回路时的电流密度分布计算,这两方面的计算工作对整体的仿真工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另一方面,电磁系统损耗的计算主要是线圈和分磁环中电流的计算。

2.1 电磁系统发热功率的计算

电磁系统是整个交流接触器温度场仿真研究的核心部分,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在现阶段的发展中,电磁系统已经被列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在上文中,我们知道了,电磁系统损耗的计算主要有两个部分,分别是线圈和分磁环中电流的计算,从客观的计算工作来说,分磁系统发热功率的计算需要线圈和分析磁环中电流计算的支撑,同时二者也是互为依存的关系。在进行发热功率计算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交流接触器的实际应用方向和具体的服务对象,有些科研人员进行“标准计算”,即所谓的统一情况,统一方向等等。社会的发展要求交流接触器温度场仿真研究需要多元化的进行,影响因素也要从多个方面分析。因此,必须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才能得到一个较为积极的计算结果。本文认为,要想在计算的时候得到一个较为积极的成果,可以应用瞬态磁路法计算线圈和分磁环中功率损耗,求解过程中考虑铁磁材料的非线性以及线圈和分磁环电阻随温度的变化通过线圈的交流电流产生的交变磁通在铁磁体内产生磁滞和涡流损耗,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根据铁心材料的铁磁损耗进行估算。

2.2 接触电阻

热源作为交流接触器温度场仿真研究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必须在多个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获得一个较为理想的效果。现阶段的一部分科研人员将目节。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正是因为电阻的存在,因此电流流过导体接触时电流线收缩,电流密度增大,随之而来的影响就是公路损耗增大,这对电力企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而且对于用电量日益增大的居民来说,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接触处的温度高于导体的温度,这一条就足够我们在进行分析的工作中,考虑到接触电阻所带来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接触器在闭合工作的时候,主回路中存在的接触主要有动静触头的接触和接线端的接触,这两个环必须重点关注,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接触电阻的应用在每一个地区都有不同,随着市场的不断健全,接触电阻能够根据实际的需要在某一个方面较为突出,在将来的应用中,我们需要将电阻的优势发挥出来,这样才能化劣势为优势。

3 总结

本文对交流接触器温度场仿真及影响因素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从现有的成果来看,很多地区的研究都在趋向于标准化、高效化。对于交流接触器而言,我们其实并不陌生,但要在其温度场仿真机影响因素方面,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同时掌握好方方面面的工作,的确不是容易的事情。将来的研究、分析工作需要结合其它领域的技术和设备,这样才能获得较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纽春萍,陈德桂,朱丽萍.交流接触器温度场的仿真计算[J].低压电器,2005(06).

[2]沈旭,陈乐生,申乾宏,樊先平,杨辉.交流接触器温度场数值仿真模拟[J].电工材料,2012(03).

人际交流分析篇(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229-02

一、课题研究背景

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作为校方,经常听到学生抱怨工作不好找。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在市场化的就业环境中,毕业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不足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传统观念认为,毕业生自身就业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其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于是,高校教育中往往单方面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而忽略其基本职业素质的培养。目前,多数大学的课程体系中都设置了通识课程,这些课程包括:教育部规定的政治思想类、语言工具类、体育类、计算机类等。但是,企业需要的全面的职业素养教育中的组织协调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奉献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等课程在很多院校却是缺失的,这无疑在客观上加大了大学生就业的难度。值得庆幸的是,我院早在2005年就将“人际交流与团队合作”作为了所有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并且该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学生的认同。

《人际交流与团队合作》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了大量的毕业生,我们具备了进行该课题研究的调查分析对象。通过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结合实际教学,开展“人际交流与团队合作”课程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一方面提升课程的教学研究,更重要的是不断进行教学改进,从而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课题研究与实践

1.调查问卷设计。将问卷结构分为6个部分:(1)学生对课程教学目的了解程度;(2)课程与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关联程度认识;(3)学生对课程教学的期望和接受程度;(4)学生对目前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和目前教学方法的弊端;(5)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认同度;(6)学生对课程体系的意见建议。

2.调查结果分析。本次调查对象分为2大类,一类为毕业1年及以上的职场中人,另一类是即将毕业的2012届毕业生,为标注方便,分别用“一类对象”与“二类对象”记录上述两类对象。

对图1所示结果分析,可以发现,一类对象的各项评价普遍高于二类对象。由此认为经过社会实践体验后,学生对课程的认可度高于初涉职场的学生,也就是说,该课程的设置对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提升是有益的,且毕业生的认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提高的。

3.课程改革实践。通过分析,发现了课程认可度有随着时间推移而提高的趋势。但是,如果能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就得到较高的认可度,那么学生的学习热情一定会被调动。基于此目的,对课程进行了教学内容整合与教学方法改进。(1)整合教学内容,提升课程内涵。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人际交流和团队合作的本质,学习人际交流手段,良性人际关系的建立、保持、增进,人际冲突和人际遵从等,学习必要的公关礼仪,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了解团队的相关基本认识,学习如何把握团队协作的心态,在就业及工作过程中达到各种人际目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顺畅的团队合作,从而能理性的择业,顺利的就业,积极的创业,营建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态度,增加成功机率。该课程现原先教学内容包括:人际交流与团队合作概述、人际交流的基本原则、影响人际关系的若干心理分析、人际交流测试与剖析、人际交往手段或途径、人际冲突、就业应聘过程中应注意的人际交流问题以及团队合作概述及策略等内容,突出了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团队意识。通过观察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以及走访毕业生,发现多数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奉献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等亟需提高。因此,在课程教学改革中,把上述能力培养纳入课程教学内容,提升课程内涵。(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要实现课程理念潜移默化融入学生思想认识,首先要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改变课堂教学单纯知识传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该课程的教学稍不注意就会落于“说教”,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要做到这点,我认为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新的课程教学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树立新型师生关系,构建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建立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从心理上接受教师、接受教师的课程理念,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思想认识,提升毕业生竞争力。

三、结语

本课题基于“人际交流与团队合作”课程多年教学积累以及大量毕业生作为调查分析对象的背景,可以说是厚积薄发。通过调查问卷分析,着眼于整合教学内容,提升课程内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在校生对课程评价有了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彭义泰.基于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实践探索与研究[J].江西方电力职业学院学报,2011,(4).

[2]戴树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人际交流分析篇(8)

线路是公交客运的基层管理单位,加强线路的财务分析,是公交企业管理者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线路经营的因素很多,如车型车辆配置,营运作业计划,客运收入,司乘人员人工成本,燃料成本等。线路服务的区域不同(如我公司分为远城区和城区),客运量,路况均有所不同,不同车型给乘客提供的舒适度,路况适应性,发生的维修保养成本不同;城市规划建设对所在区域内运营线路客运收入影响不同;市内动迁改造路段客流量较少,城市边缘新城区及大型商圈住宅区客运收入增长较快。所以在分析每条线路经营情况时,要绝对数和相对数指标结合,充分利用好公交信息化网络平台,细分各因素对线路经营情况的分析。

2.加强社会服务指标分析

企业管理者在强调财务指标,损益指标,管理质量指标同时,注重提高乘客满意率,提高车辆完好率,车辆出勤率,高峰时段出车率,降低车辆下线率,降低车辆故障,合理调整公交线网密度,提高公交站点500米半径站点覆盖率,解决市民出行一公里,轨道交通实行无缝对接和发展二级网络等各项服务指标。保证市民满意,社会满意,公交员工满意,真正做到“安全,快捷,舒适,方便”,实现企业、社会和谐发展。

3.加强现金流量情况的分析

从现金流量表入手,可以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三大方面获取现金流量的状况,预测企业未来偿债能力和支付股利的能力。公交企业肩负社会责任,公交票价往往远远低于成本价值,造成企业流动资金严重短缺。因此,在进行“损益”分析的同时要着重进行“现金流量”分析,重点分析如何缩小流动资金缺口,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获得足够的现金流量;同时,还要分析外部融资活动后的现金净流量,以评价企业的筹资政策。五、开展成本预算考核分析公交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成本预算考核分析,通过成本定额预算与考核相结合的管理制度,降低成本费用,提高企业竞争力。紧紧围绕武汉市公交集团的十六字方针“爱车节能,降本增效,管理升级,服务创优”,对成本费用进行分析。要揭示成本升降的原因,及时查明影响成本高低的各项因素及其原因,寻求进一步降低客运成本的途径和方法,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二、采用多种分析方法

1.财务报表中增设财务分析附表

根据公交企业的具体情况编制一些必要的分析表附表。比如,燃料成本与同期对比分析(燃料成本可细分到营运车燃料类型,行驶里程及百公里单耗等指标具体分析)及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分析等,可根据企业实际设置不同风格的分析表。针对主栏,增设必要栏目,包括本期实际数栏,本期计划数栏,上期数,同期实际数,行业平均数,比较栏(比较栏可分为绝对数和相对数),即差额和百分比。财务分析表中指标的内容,可以根据企业具体需要确定,如各类型,各地域公交收入分析体系。另外还要注意指标的位置,必须在给定的表格之中。在确定分析指标时,要遵循以下原则:(1)要根据各种分析目的确定指标(2)不仅要考虑目前需要,而且要考虑未来需要。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的出现,财务指标要有所创新。(3)为了避免未来损失,一方面应该尽可能将可能需要的指标纳入其中;另一方面,指标不能太多太滥,以免喧宾夺主。

2.根据分析表建立动态分析图

为了更直观地说明分析的结果,并能用各类指标进行结构分析,趋势分析,还可利用动态结构图反映出来。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财务指标变动情况,帮助企业改善决策。在分析时应根据需要选择部分或全部指标分析。所有的财务分析数据是从当前使用的财务软件账套取数的,所以在做财务分析之前一定要完成当月的财务核算即记账和报表,并保证当前帐套有原始数据。目前公交信息网络化平台有所有一线营运车辆的客运量,行驶里程,客运收入及燃料消耗指标,为财务分析提供了真实可靠的数据来源。财务分析既可将企业计划期的经济活动与实际期的财务活动相比,也可对企业本期的财务活动与前期财务活动相比。高对财务分析重要性的认识首先,企业领导要把财务分析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来认识,在企业中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并通过分析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其次,财务管理人员要认识到搞好财务分析是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最好途径,要努力搞好财务分析,不断提高分析质量。企业应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以制度来规范企业财务分析工作不失为一种较好的举措。首先,在企业中应设立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配备专门的财务分析人员;其次,应在制度中明确财务分析的目的、任务,明确财务分析人员的目标和责任;再次,应在制度中明确对分析工作质量的要求。

3.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财务分析要在报表资料齐全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企业财务人员要充分运用多种科学分析方法,为企业提供有理有据,富有说明力和建设性的财务分析报告。

4.加强事前预测分析,提高资金使用效果

企业会计要从以往的事后反映和监督的旧框框中解脱出来,开展事前预测和决策。会计人员要用准确的资料,科学的方法做出会计预测,当好企业的参谋。

5.提高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适应

财务分析工作的要求如前所述,企业应设立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培养专门的财务分析人员,既要注重培养其基本的财务分析能力,以及对内对外报表等财务分析数据来源合理修正的能力,也要注重培养其综合分析能力,扩大公交集团内部交流与学习,充分发挥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人际交流分析篇(9)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日新月异的高科技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伴随着人们迈入21世纪,人们的交际方式也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从传统的面对面交际,通过书信,电话交际转变为通过网络进行交际。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这种通过网络传输信息的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青睐。它的快捷、高效和方便使得这种交际方式一跃成为时代的宠儿,成为人们工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伴侣。

这一全新的交际模式以其独特性吸引了许多语言学者的关注,他们纷纷立书著作,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有从语言本身角度进行分析的,如网语和网话,[1]网络交际中自然语言的属性;[2]有从语体角度进行分析的,如万维网键谈英语的文体特征,[3]icq网上会话特点分析;[4]有从跨文化角度进行分析的,如电子邮件的网络交际文化特征,[5]网络交际: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新视域;[6]也有从语用学角度分析的,如礼貌原则与电子邮件写作,[7]网络交际英语netglish,txttlk的语用特征分析。[8]笔者通过查找和分析了大量通过网络进行交际的例子(主要指网上聊天),认为这种新的交际方式呈现出来的特点是对原有的语用原则(包括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关联原则,话语轮换等)的挑战。它们不仅拓展了这些语用原则,而且创造了一套适合网络交际的自己的语用原则。

本文试图通过探析这些语用原则,为人们更好地进行交际提供帮助。

2 网络交际对语用原则的挑战

2.1 对合作原则的挑战

美国哲学家herbert paul grice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提出了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他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活动中,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默契,一种双方都应该遵守的原则,他称这种原则为会话的合作原则。具体而言,合作原则便是要求每一个参加交谈者在整个交谈过程中所说的话符合这一次交谈的目的和方向。正是交谈者的这种合作使得他们能够持续地进行有意义的语言交际。

合作原则自提出以来经历了同意和反对,赞扬和批评的考验,[9]p140但它始终是当今语用学研究的基础,受到学者和专家的关注。但是,随着网络交际的出现,合作原则及其准则又面临着新的挑战。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空间,人们可以用虚拟的身份进行交际,正如网上流行的一句话: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正因为如此,在网络交际中,很多话语是不能够当真的,更有甚者以欺骗别人为乐。聊天双方可以公然违反合作原则进行交际,但交际内容的真实性值得商榷,就算是双方互相认识,也会故意欺骗对方和违反合作原则。此外,网络聊天的无目的性,随意性和话题转换的频繁性也破坏了合作原则的数量准则,关联准则和方式准则。来看这样一个例子:

2001—12—1720:39:15 番茄脸红红

你好!

    2001—12—1220:39:26 中国制造

你也好! ~而且比我好! ~

2001—12—1720:39:38 番茄脸红红

哦?为什么啊?

2001—12—1220:39:52 中国制造

不为什么吗?

2001—12—1720:39:57 番茄脸红红

啊?

2001—12—1220:41:29 中国制造

你为什么要啊?你很惊讶?你为什么要,惊讶?你的表情虽然我看不到但我知道你很惊讶! ~可是我虽然知道你很惊讶!但我还是不明白你为什么惊讶!所以你还是最好给我解释一下你惊讶的理由!~好让我明白你惊讶![10]

这里,中国制造的回答模拟了《大话西游》的台词(唐僧:你想要啊?悟空,你要是想要的话你就说话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虽然你很有诚意地看着我,可是你还是要跟我说你想要的。你真的想要吗?那你就拿去吧!你不是真的想要吧?难道你真的想要吗?……),明显违反了数量准则的第二个次准则,但其目的是为了增强聊天的乐趣和快感,同时也为话题选择和转换提供了可能。

2.2 对礼貌原则的挑战

合作原则的提出为分析日常交际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但人们也开始发现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现象是合作原则无法解释的,如人们为什么会有时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呢? leech指出人们违反合作原则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处于礼貌,提出了礼貌原则(politenessprinciple)。[11]人们在交际时总是遵循着礼貌原则,尽量使自己受损,他人受益。此外,礼貌还存在着程度等级问题。研究表明网络交际的礼貌程度低于日常言语交际。[10]长辈和晚辈,老师与学生在网上以平等的身份,朋友的语气进行交流,这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少见的,而在网上却司空见惯。

而且,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使中国人的“面子”显得尤为尊贵。“对中国人大部分行为和态度的分析,穷极一点就是‘面子’。”[12]中国人什么都可以失,就是不能失面子。在这种情况下,不同身份人之间的交际必定存在着一定的拘束感和礼貌感。然而计算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中介,交流双方“不见其人,不闻其声”,距离感和安全感使得人们乐于以随意的方式进行交流,过于礼貌反而会显的格格不入。一下是a.b两位同学之间的聊天实录:

a:你在?

a:说话啊!

a:说话

a:?

a:又不理我,没人性

b:胡说!我忙,没时间

a:借口,讨厌

b:真的,别烦我了呀[10]

“没人性”,“胡说”,“别烦我”都是不礼貌的语言,即便是两个非常熟悉的人,也很少用这种程度的词,但网络交际的特殊性使得人们敢于夸大自己的真实感情和想法。

2.3 对关联原则的挑战

关联理论是由sperber和wilson(1985)在grice的关系准则上发展起来的。关联理论认为,语言交际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活动,它要传递的是说话人的意图。听话人总是认为说话人的话语是有关联的,通过明示一推理模式进行演绎推理,并寻求最佳关联。最佳关联来自最好的语境效果。她们认为,在处理信息时,人们总是试着平衡所付出的代价和所取得的结果,即总是寻求一种语境,使得用最小的努力就可以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寻求最佳关联实际上就是人们在语言交际活动中自觉遵守的一条原则一一关联原则。

网络交际以计算机键盘为工具,以屏幕为中介,实时性和快速性导致了网络语言的经济性和自创性。人们利用数字,符号,别字等来加快打字速度和交流速度,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网络术语”,如,886(拜拜了),7456(气死我了),f2f(facetoface),mm(美眉),东东(东西),菜鸟(初学上网技术不熟练的人),恐龙(姿色欠佳的女子)等等。对于一个不经常上网的人而言,理解这些术语无疑会增加他的处理努力(processingeffort),即人们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发现话语的关联性,并存在着找不到相关语境的可能性,导致交际失败。当然,对于网虫而言,他们为理解所付出的努力要小得多,并且理解之后产生的语境效果非常强烈。下面是网上甚为流行的一个段子,它包含了许多“网络术语”:

“偶今天要装台酷鸡,心至少是屁兔或者菜羊,有一个15时的纯平靓芒。对了,偶要上网冲冲浪,发发伊妹儿,有时间还要做个烘焙鸡,56k的猫是少不了的。至于老鼠嘛,随便买个新可以了。不过内存一定要大,偶可是要装温酒吧的。”

含义:我今天要装台酷机(cool的主机),芯(cpu)至少是pii(奔腾ii)或者赛扬主板,有一个15时的纯平靓显示器(monitor的谐音)。对了,我要上网冲冲浪,发发e-mail,有时间还要做个个人主页(homepage),56k的调制解调器(modem)是少不了的。至于鼠标(mouse)嘛,随便买个就可以了。不过内存一定要大,我可是要装win98的。[13]一旦寻找到了最佳关联,就可以达到幽默的效果。

2.4 对话语轮换的挑战

会话的一个特点就是说话人的轮换(turningtaking),即参加会话的人在整个会话过程中轮流说话。11美国社会学家schegloff等人对自然会话的结构进行观察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每次至少有一方,但又不多于一方在说话。据统计,话语重迭的情况还不足全部会话活动的百分之五。然而在网络交际中,这一规则被无情地打破了。试看一例:

a1:成绩出来了瓦?

b1:还早呢,起码一个月

b2:那天好玩瓦

a2:啊?这么久

a3:真煤精

b3:恩

a4:还好了,不过蛮累的

b4:哦,那你早点休息这是笔者与同学的一段qq对话。它的对话模式是

有两个时间ab是同时发话的,即b2和a2,a3和b3,分别对前面的提问作出回答。这与平时的你一言,我一语形成了质的不同。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双方在对话时无法互相看到听到,因此无法推测对方何时发话,于是就出现了同时发话和受话的情况。

3 网络交际应该遵循的新的语用原则

通过上述个例分析,我们知道了在网络交际中,原有规定语用交际的一些原则出现了不适用的情况,这就需要探索网络交际应遵循的新原则,以避免交际失败。笔者试探性地提出了一下这些原则:

1)经济原则:网络交际的实效性,快捷性要求人们能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怎么快怎么来,怎么方便怎么来。避免拖沓冗长和晦涩不清,以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多的内容为佳。

2)宽容原则:网络使用者出于对速度的追求一味地使用错字,别字,只要对方能看懂即可。这就需要人们对此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此外网络交际的直白与虚幻也要求人们如此,在网上,你不必事事都当真。再者,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你所表达的信息有时不能即时地传递给对方,这也要求人们的理解。

3)幽默原则:网络交际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调节了人们过于紧张的生活,成为人们的娱乐方式之一。因此从网络交际中寻找开心和快乐时十分重要的。许多网友自创的违反语用原则的语言很值得欣赏和收藏。

4 结语

网络交际是21世纪人类交际的新模式,它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传统的交际模式。本文通过分析网络交际的语用原则,认为在网络交际中人们既要一定程度地遵循原有的语用原则,又要一定程度地遵循新的语用原则,以求在全新的环境中达到交际成功。

参考文献:

[1]秦秀白.网语和网话[j].外语电化教学,2003,(6).

[2]吕明臣.网络交际中自然语言的属性[j].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3]董启明,刘玉梅.万维网键谈英语的文体特征[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1).

[4]林秋茗.icq网上会话特点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3,(2).

[5]胡惮.电子邮件的网络交际文化特征[j].外语电化教学,2002,(1).

[6]高永晨.网络交际: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新视域[j].苏州大学学报,2001,(1).

[7]刘绍忠等.礼貌原则与电子邮件写作[j].外语电化教学,2002,(2).

[8]杨文慧.交际英语netglish,txttlk的语用特征分析[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4,(1).

[9]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10]李蔚然.网络语言交际对语言交际原则的运用和偏离[j].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11]leech,g.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gman group limited.1983.

[12]殷俊.第五媒体:社会学视角的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3).

[13] /webinfopub/list. asp? id = 1349&columnid = 163&columnlayser =0138163

人际交流分析篇(10)

2.学术渊源

从广义上来说,互动社会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得益于社会学、人类学与语言学。这种学术渊源可以从互动社会语言学注重研究语言、社会和文化的交叉领域反映出来。具体来说,互动社会语言学与交际民俗学和会话分析的关系密不可分,是在对交际民俗学批判性的继承和发展基础上结合会话分析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

2.1交际民俗学

交际民俗学20世纪60年代由DellHymes创立。交际民俗学关注的是特定言语社区成员理解和呈现自己文化的方式,因此,它必须要描写言语的日常使用,包括方言和语言的使用模式以及一些程序化的交际事件。为了有效地研究交际事件,Hymes(1974)提出S.P.E.A.K.I.N.G.作为分析的基本模式,即S(情景),P(参与者),E(目的),A(行为序列,即信息内容和形式),K(主调),I(言语手段),N(交际和理解的规范),G(交际类型)。Hymes认为,按照这些方面对交际事件进行分析,就能揭示言语交际的社会文化特征。交际民俗学把研究语言的实际运用作为研究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关系的落脚点,研究一定文化情境中发生的交际行为,尤其是语言交际行为的性质和功能。具体来说,交际民俗学侧重交际能力的研究,认为交际参与者在社会交际情境中,不仅需要了解关于语言形式的知识,还需要了解语言形式所具有的社会含义。交际民俗学通过研究社会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一些活动,如购物、寒暄、交谈等等,来了解和总结人们交际所依赖的说话规则,进而提出可以解释交际能力的理论。同时,在研究人们的交际行为时,交际民俗学十分重视语境的作用。交际民俗学把人们的交际模式和广义的社会文化语境联系起来,并对语境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和定义。言语社区和言语网络属于宏观语境,而具体的言语语境和传统的上下文语境属于具体语境。交际民俗学认为,宏观语境和具体语境共同影响着交际者的言语行为,尽管在某些语境下,交际者并不能意识到影响其言语行为的某些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潘永樑,1994)。互动社会语言学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交际民俗学的深刻影响,继承了交际民俗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如语境、交际能力等,但是与交际民俗学相比,互动社会语言学对语境和交际能力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细化。交际民俗学家强调语境的重要性,认为语境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他们眼中的语境是事先存在的、静态的。而互动社会语言学家则认为语境是交际者在交际过程中共同构建的,而且是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不断变化的。同时,互动社会语言学对交际能力的研究也不像交际民俗学那样局限在句子层次上,而是在会话中通过研究交际者的协商、互动来了解交际能力,关注会话含意的获得过程。互动社会语言学认为,交际能力是说话者开始和保持会话参与必须拥有的语言和相关交际规则的知识(Gumperz,1982),强调会话参与者的能动性,从而对言语行为的研究具有动态性质。

2.2会话分析

会话分析这一学派由美国社会学家HarveySacks等人于20世纪60年代开创。这一学派把平常、琐碎的日常会话提升为科学研究的正当对象,并对会话规律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在会话分析家眼中,会话既脱离语法,又脱离宏观的社会结构,因此必须进行独立的分析。他们把一段会话分解成话语流、话轮、话步等等,通过对这些会话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详尽的分析,来展示会话效果产生的过程。会话分析和交际民俗学一样,也注重对真实交际话语的分析,探索日常会话的规律性特征,但会话分析侧重于分解会话的微观特征,目标是研究“有助于理解人们行事方式”的“小现象”(Sacks,1984:18),“对相对较小的语言样本进行非常详尽的分析”(Nunan,1993:86)。会话分析关注的中心问题是:会话参与者如何说出能被人理解的话语以及他们如何理解别人的话语?这个大问题可以分解成以下几个小问题:(1)会话参与者如何构建谈话的方向(orientation),即他们如何使自己和对方开始交际,例如,问候语的使用;(2)参与者如何分配谈话量;(3)参与者如何构建会话的主题(Heller,2001)。在会话分析家看来,会话是由一系列话轮组成的,承接话轮既是会话参与者的权利,也是他的义务。会话参与者以单位来组织话语,会话分析家把这些单位叫做话轮构建单位(TurnConstructionUnits)(Sacksetal.,1974)。除了关注话轮转换外,会话分析家还研究焦点转移、语流控制、顺序和相邻语对以及会话修补等等。会话分析家认为,对会话的微观结构和机制的分析,例如话轮转换和会话修补,应该先于对会话宏观结构的分析,例如性别、年龄、和阶层等(Schegloff,1987)。只有对会话的内部组织机制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才有可能分析它的社会特征。互动社会语言学继承了会话分析的观点,认为会话是由按顺序组织起来的话语交流构成的,而且会话以某种方式创造了它自己的交际生态环境。但是互动社会语言学对会话推断的定义与会话分析的定义截然不同。会话分析只关注会话本身的规范化秩序,不对交际参与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做任何的预设。而在互动社会语言学中,会话推断是“话语理解的情境化或语境化过程,通过会话推断,交际参与者评估双方的目的,并以此为基础作出相应的反应”(Gumperz1982:153)。有了这个定义,我们就不能再把会话理解过程想当然,而是应该设想,相邻语对之间的关系总是受到评估的介入,这种介入的评估正是下一个话轮产生的条件。因此,互动社会语言学分析的目标不是会话过程中现成的话轮顺序,而是一种动态的、不断转换的话语流。也就是说,任何交际都取决于交际参与者基于既定文化预设的理解行为。除了通常意义上的语义过程之外,反映社会权势关系的意识形态也进入到评估过程中。在所有这些方面,互动社会语言学分析都有别于会话分析。

3.研究目标

互动社会语言学的整体研究目标是言语行为作为交际行为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以及包含言语内容的互动交际行为的整体意义(徐大明,2002)。它的具体研究目标是跨民族或跨文化交际误解。通过细致地分析某一特定互动交际行为的语境规约,互动社会语言学试图把不同民族群体之间在互动交际中出现的问题与更广阔的社会语言学问题联系起来(Boxer,2002)。互动社会语言学一直对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深感兴趣,所做的研究一直致力于回答这几个问题:社会文化的边界如何在语言中体现出来?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这种关系如何影响着人们的理解,尤其是人们传达信息、进行日常交际的能力?人们通过什么来理解社会机构的运作原理(Gumperz,2003)?在研究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时,互动社会语言学关注的不是宏观的文化取向和生活方式的比较,而是交际者如何在具体的言语交际中构建意义,如何利用共享的文化背景知识和语境提示以及语言的指代特征共同促进交际双方理解话语和做出推断。同时,互动社会语言学不是单纯地解释意义是否得到有效的交流,而是意图理解话语互动中交流的意义以及意义在话语互动中的构建方式和过程。因此,互动社会语言学把两个或以上的个体参与的话语交流作为研究的主要目标,侧重分析意义生成的过程以及被人们想当然的背景预设。其目的在于展示交际者如何使用话语在日常交际场景中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但是,这种分析是以会话参与者的社会文化语境为背景的。语言互动的规律性不再被看作是“反映”某些社会规约,相反,这些规约被看作是在交际情境中动态地生产和再生产出来的。因而对特定的交际情境进行互动社会语言学分析是为了重建互动的分析方法,交际参与者正是藉由这种方法,通过使用话语手段(语言的选择、语码的转换、风格的变化等等)来产生和解释意欲表达的社会意义(Luzio,2003)。

4.研究方法

互动社会语言学成功地整合了一些相异但又互补的问题: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语言事实与社会文化事实,认知规则与交际目的,文本与语境,话语与民俗,分析家的理解与交际参与者的理解(Luzio,2003)。由此,互动社会语言学就能够发展出一种新方法,来探讨和解释多语多文化社区中的文化内和文化间的语言过程。语言和文化多样性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范式。一种方法认为交际实践是由现实世界的理解倾向和现实世界的行事倾向即惯习(habitus)决定的,因此,只有通过研究这些倾向所反映出来的宏观社会条件、政治和经济力量以及由此产生的权力关系(Bourdieu,1994),才能深入了解语言和文化多样性的本质。另一种研究方法则认为,社会最终是由话语互动定型的,因此,必须用建构主义的方法了解微观的话语方式和过程,然后再转向多样性的研究。互动社会语言学没有全盘地接受某一种研究方法,而是试图弥补这两种研究方法之间的裂隙,把这两种研究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做法是关注交际实践,把交际实践当成是社会力量和话语力量的交汇点,而交际实践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话语实践,因此,话语实践或者话语互动就成了互动社会语言学研究语言和文化多样性的窗口。在对话语实践进行互动研究时,互动社会语言学家首先对交际互动过程进行民俗学的调查,依赖深度的参与观察和访谈来发现和了解产生的一系列自然交际事件。这种民俗学调查是为了了解当地的交际生态,以识别当地的交际者在交际时带有怎样的期望和预设以及如何解决交际互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民俗学调查之后,互动社会语言学家选取一些代表性的交际互动进行录音或录像,并把它们转写成“互动文本”(interactionaltext),互动文本中包含说话者和听话者进行会话推断所需要的所有提示信息:言语的、非言语的、韵律的、超语言的,等等。这种研究方法不仅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交际者进行交际时的情景语境和民俗语境,还能分解出语言形式与语境及背景知识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对会话释义所起的作用(Gumperz,2001)。研究话语互动时,理解和解释会话意义的标准不是由互动社会语言学家事先设定的,而是以交际参与者的理解和解释为基础。互动社会语言学家只是对交际参与者的解释进行重新构建,以了解和理解社会意义在互动过程中构建和生产的过程。

5.核心概念

人际交流分析篇(11)

中图分类号:G5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1―0033―02

随着IT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外语教育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同时,如何培养国际化的高校人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高校教育课题。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远程国际化联合教学,是解决目前这一课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通过对中日大学生之间的Skype视频交流学习,从整体评价、效果、建议三个角度进行分析,得出国际远程交流学习对国际协作意识、国际理解能力的提升作用及其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意义。

一、Skype交流学习实践内容

本次交流学习利用skype视频进行,时间分别为2012年10月16日(日方发表)和10月23日(中方发表)。参加者是中国12名日语专业硕士生和日本10名大学本科四年级学生。

首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课前搜集文明用语宣传画、标语、广告牌等资料,进行专题研究,将结果做成课件并互发给对方。

其次,每组选出代表进行发表,之后双方提问并讨论,从而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交流过程中出现疑难问题时,双方教师进行积极引导,确保交流顺利进行。

最后,双方学生进行交流后总结在交流中的体会与感受,教师针对本次交流以调查问卷形式进行结果分析。

二、调查结果分析

交流结束后,对所有参与者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分为 “对交流的整体评价”、“交流效果”、“对彼此的印象”、“今后交流的期待”等几个方面,采用了自由陈述式回答方式。调查问卷分析结果如下:

(一)对Skype交流的整体评价

从教学方式来看,双方都认为“能够与国外学生进行面对面直接交流,进行中日即时比较”,“可以现场提问,一起讨论解决问题,这种方式很好”,可见Skype交流学习可以给学习者创造以往教学方式难以达到的国际交流环境。学生们用国际视野进行比较学习,这是培养国际型人才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双方也反馈了“网络连接不稳定”,说明媒介效果对整个交流学习过程会产生影响,所以创造一个好的交流学习媒介是不可或缺的。

从课堂气氛来看,中日双方都认为“能够调动起积极性,使大家更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能够让我们主动提问与思考,从而更好了解两国文化”。可见通过Skype交流学习,学生能采取积极态度进行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并有利于启发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而不是停留于表面知识点的学习。另一方面,中方的“将掌握的知识介绍给国外的学生”和日方的“通过了解国外信息开阔眼界”反映了两国学生思考问题方式的不同,中方侧重将自身知识进行整合与宣传,而日方侧重对他国知识文化的吸收,所以在交流过程中,能够发现对方的优点与自身不足,从而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取长补短,这对培养国际型人才也是至关重要的。

从学生自身改变来看,中日都认为“加深了对中日文化异同的了解”,“和国外学生交流学习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可见通过这次交流,不但使学生对中日文化加深了理解,而且能够提高学习意识。而有效的交流学习正是要提高成员相互交流的质量,并且每个成员都要有积极参与贡献小组学习活动的意识。这种学习意识的提高对学生将来利用有效学习方式进行主动和协作学习都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Skype交流的效果

调查问卷显示,Skype视频在中日大学生的交流学习中取得了三方面的效果:专题理解效果,语言、文化学习效果,相互理解效果。这充分肯定了Skype视频技术对远程国际化联合教学的促进作用。

(1)专题理解效果

关于车贴标语,日方认为中国车贴的表达方式直接、强硬,但是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各异。日本车很少有车贴,大多为“熊出没注意(车主是个硬茬)”、“baby in car”等车贴,内容和形式基本相同,没有独特之处。

关于街上的广告牌,中国大部分是口号性的,多为“和谐”字样,也有一些社会公德方面的,日方认为这种广告牌太生硬。日本多采用委婉、柔和的词语,有时会使用方言和漫画,甚至可爱的动物。中方认为这样的标语更人性化,易被人接受,同时也更能引起注意。

对于本次专题,日本学生还发表了一些感想,如“中国的标语比较直接,让人比较容易理解,日本应该适当借鉴”,“以前听说中国很少有社会公德之类的广告,其实现在有很多”等。另一方面,中国学生总结出日本的标语特点与日本的“换位思考”方式有关,还与日本“卡哇伊”文化有密切联系。

(2)语言、文化学习效果

中日学生通过交换意见、交流学习,彼此了解到对方国家的语言习惯,对语言的应用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另外,从交流学习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可以拓展思维,还在表达能力上有一定提升。通过Power Point发表、提问回答等,学生们可以学会多角度思考,提高语言能力以及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相互理解效果

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普遍印象是“日语水平高”、“表达能力强”、“认真”、“交流积极”等。中国学生对日本学生的印象是“认真”、“可爱”、“热情”、“善于发现问题”、“对中国感兴趣”等。通过交流,中日两国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真实地了解了彼此。结果表明,Skype交流学习可以减少中国学生在和日本人用日语进行会话时的心理抵抗和紧张感,同时也让日本学生对中国排除偏见、重新认识中国。可以说,通过Skype交流的方式来加深中日两国学生的互相了解正是交流学习这一国际性学术方式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三)Skype交流的建议

两国学生对发表提出了一些建议:“发表时不要照本宣科地读,应时刻注意听者的反应”,“计划和准备非常重要。希望有一个电子黑板”。而且,学生认为大家互相讨论的话题也可以扩展到“就业情况、漫画、年轻人用语、电影、手机短信、化妆文化、网购、传统文化、敬语表达、饮食文化、大学生活”等,可见学生们对本次远程学习经验持肯定态度,并且期待今后的交流课程。

三、结论

结果表明,Skype视频交流学习不但能促进学生的表达、交际等综合能力的提升,还有助于培养国际协作意识。双方可以学习到对方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对进一步研究学习有一定帮助,同时也可以拓展中日学生对相同专业问题的认识角度,丰富对问题的思考途径,提高国际理解能力。所有参加者对于使用Skype软件进行视频远程协作学习持肯定态度,期待在今后的远程协作学习中可以讨论更多的话题。

[参考文献]

[1]王以宁,宫地功,李在荣.基于母语和视频会议促进学生发展的国际交流学习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01).

[2]宫地功,成喜.テレビ会交流による路意を育成するみ[J].教育システム情学会,2006(04).

公文、讲稿、总结怎么写?

专家解答,全程指导

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