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技巧大全11篇

时间:2023-08-20 14:57:29

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技巧

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技巧篇(1)

一、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排除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很多学生由于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或他人,从而形成自卑或自负的自我认知偏差,都会直接影响其人际交往状况。我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学习成绩优秀,从而产生了优越感。在与其他同学的交往过程中,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他常常在不经意间伤害了别人,造成与同学之间的冲突和摩擦。渐渐地,同学们不愿意与他交往,他陷入了极度苦闷的情绪中。我就通过一些事例让给他讲“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并且在班团活动中每位学生展现自己的特长,让他发现一些学习不如他的同学在其他方面远远优于他,也有他值得学习的一面,从而引导他正确地评价认识自己和同学。慢慢地,他融入了同学中间,成了老师、同学都喜欢的学生。

二、引导学生以强带弱,相互配合,在合作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一些能力较差、性格内向的学生在集体中往往不太合群,我们可以让能力较强的学生多带动能力较弱的学生,让性格开朗的学生多与性格内向的学生接触,让他们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取长补短,互相影响,从而促进他们积极的交往行为。我班有一名学生,不善于与人交往,有点自闭,通过观察我发现课外时他喜欢一个人打篮球,而且打得不错。于是我就让我班班长和他同桌,在学习中让班长主动地帮他讲解他不懂的问题,并且还让他和班长一起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篮球队。半年下来在班长的带动下他的交际圈也越来越大。而在篮球队的训练,也让他找到了自信,明白了合作的重要性。这些活动都促使他从自闭中走出来,逐渐成为受大家欢迎的学生。

三、指导学生学习人际交往的原则、技巧与手段,让他们学会与人打交道

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技巧篇(2)

一是互酬原则。人际交往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其行为具有互酬性。因此,在我们的交往中,应该常常想到“给予”而不是“索取”;相反,如果取而不予,就会失去朋友。

其二是自我袒露的原则。一个人把自我向别人敞开比死死关闭更能使人感到满足,而且,这种好的感觉也会再次传染给别的人。

其三是真诚评价的原则。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免不了要互相议论、互相评价,对人评价的态度要诚恳,情感要真挚,如果恶意诽谤,口是心非,或者阳奉阴违,了会遭致别人的不安与反感。最后是互利性的原则。要解决人际关系不协调的矛盾,就要采用互利的原则,“互利”就是矛盾双方都能接受的调节。

那么,什么是好的人际关系呢?美国社会心理学爱舒尔茨认为,一般来讲,人际关系有三种类型,其一是谦让型。其特征是“朝向他人”,无论遇见何人,总是想到“他喜欢我吗?”。其二是进取型。其特征是“对抗他人”,无论遇到何人,总是想知道该人力量的大小,或该人对自己有无用处。其三,是分离型。其特征是“疏离他人”,无论遇到何人,总是想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免他人对自己的干扰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是提高处世能力的关键。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培养良好的个性

如果有不良品质,即使交游很广,也难得有知心朋友;相反,如果你具有促进人际吸引的优秀品质,就会容易被别人引为知已。

善于体察别人的真正需要

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技巧篇(3)

其实,对于影片《小鬼当家》中的那个砸砖头的场景,成年人自然会有自己的判断。明白这只不过是影片为了增加喜剧效果而设计的一个“场景”而已,其中自然含有许多“戏谑”的成份。也会知道,在拍摄现场,这些“砖头”都是经过特殊处理的,根本砸不死人,只不过是一个让人平生笑料的“道具”而已。然而,孩子们由于受自身知识和经验所限,只会直观地去对这一现象进行会主观判断,从而认为“砸砖头”是一件很好玩的事。这便是以上案例中引发悲剧的根源所在!

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供应商在学习与卖场采购相处技巧时,都容易犯这种形式主义的错误。一方面,正是因为他们资历浅,或者说缺乏对卖场操作的实际经验,所以他们十分渴望通过别人与卖场采购交往的操作技巧,获取自己所需的经验和技巧。另一方面,由于他们过于粗浅、表面地理解这些操作技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又容易犯形式至上的错误。形象地说,也就是“拿来主义”——将别人现成的技巧直接照搬过来,为己所用。而这些被“拿来”的技巧,既包括其所看到的和听到的,别的供应商的做法和言论,也包括其他人向自己私下传授的一些“操作技巧”。

若单纯从技巧的角度看,这本身并没有问题。但由于不同供应商对操作技巧的理解和吸收,存在很大的个性差异性。这与生活中,人们在患感冒时的一些做法十分类似。在选择药物时,人们往往会通过他人患感冒时的一些直接经验,来判断自己该吃什么药,以及每次吃多少量?却很少从自己身对药品的适应性来考虑究竟哪种药适合自己,以及用量多少?病了,当然得吃药,但吃什么药,吃多少?以及自己对该药有无不良反应之类的问题,却很少有人会认真考虑。供应商与采购的业务往来亦是如此!供应商往往不是从自身来思考与采购合作的方式。而是通过其他供应商与采购的合作模式来做出判断。这其实与孩子见别人扔砖头好笑,而做出自己“扔砖头”的决定十分类似。由于没有对他人经验和技巧,进行充分地消化和吸收,一些供应商往往只是看到了别人与采购交往的“皮毛”,却并没有最终掌握最适合自己与采购交往的方式。而且,这种惯性思维,不光会影响到供应商业务员的判断能力和创新意识;还会进一步引发行业内操作的规范的“恶化”。比如,听到其他供应商说要给采购送钱才能搞定,就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也一定得这么做才行;看到其他供应商为争抢堆玛,而不断提升堆码费用投入,就认为“堆码”就是得花钱买的,买不到是因为自己投入的费用不够等等……

其实,任何一种职场操作技巧,都有其产生的深刻原因。比如,“用钱搞定采购”,并非只是“花钱办事”那么简单的事,而是说要学会给采购多元化的利益形式。所以,供应商在看到、听到一些所谓的操作内幕时,应该认真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和原因。也就是说,要对一些具体的操作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并进行消化和吸收。此外,还要从自身条件和背景出发来确定自己实施该技巧的角度和深度,并尽可能让该技巧更贴合自己。总之,任何一种技巧,都不可能直接拿来就用,都需要进行再次加工、处理后才能为自所用。否则,就会发生前面故事中的“砖头砸死人”的事件。

供应商应如看待这些卖场操作技巧?

在供应商与卖场打交道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行业内的潜规则和操作技巧。在了解和消化这些潜规则和操作技巧时,供应商应把握一个原则:所有技巧和原则,都不能直接照搬、照抄,而应在消化、吸收后有选择地为己所用。

首先,要了解这些规则和技巧的来源。

任何一个规则和技巧都是有其出处的。了解信息的来源,对于供应商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目的性十分重要。比如,究竟该规则是从卖场采购那里了解到的,还是从其他供应商那里了解到的?并从其信息来源来判断其该信息的真实目的。

其次,做出正确的判断。

上面这个故事中,若孩子在抛砖头前,能够把砸砖头与其可能产生的后果考虑清楚再做。也就不会出现以上的悲剧了。通俗地说,就是这块“砖头”砸下去,可能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是不是可控的?在了解了卖场内部的潜规则的前提下,供应商要仔细分析,若自己按此规则操作下去,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这种影响会给自己和卖场带来什么?会对双方短期与长期的合作造成哪些影响?比如,“用钱搞定采购”,可能是会在短期内给自己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从长期的角度看,却很可能让自己损失更大的利益。

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技巧篇(4)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的表现及成因

(一)认识引起的交往障碍

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8岁到23岁之间,正处于生理发展的成熟期和心理发展的过渡期。从心理上讲,大学生正处于走向成熟又未真正成熟的过渡阶段,在心理发展上表现出许多过渡状态的矛盾性,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但发展不成熟;看问题易带主观性、表面性、片面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首因效应。是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它是指当人们第一次与某物或某人相接触时会留下深刻印象,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按照交往规律,第一次交往会给人留下深刻影响,尤其交往时间不长,更注重外表、表情、口才,这是人的素质很少一部分,但由于大学生认识问题片面化,从表面的东西推论其他。

2.刻板效应。刻板效应,又称定型效应,是指人们用刻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人、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以此固定印象作为判断和评价人依据的心理现象。比如有些大学生都会认为北方人豪爽、大方,南方人委婉、小气,某同学来自某地方,就有某地方的特征,来自南方的同学就都小气;这种先入为主的思维常常阻碍了大学生的正常人际交往。

(二)情绪引起的交往障碍

心理上的不成熟使其不能全面了解一个人的整体面貌,往往出现以偏概全,甚至在人际交往中情绪化。情感的喜怒哀乐、某种情感心理决定了彼此今后的交往,而大学生所处的特殊年龄阶段,情绪情感日益丰富但波动性较大,在大学生人际交往常会出现忽冷忽热,影响到正常的人际交往。

情感障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嫉妒。这是指在意识到自己对某人、某物品的占有或占有意识受到现实的或潜在的威胁时产生的一种心理体验。在大学生身上主要表现为大学生通过高考考上大学,尤其上名牌大学,这类学生在原来的高中非常优秀,自我优越感强,但一旦到了大学里,发现很多比自己优秀的同学,如果能坦然面对,积极地竞争及合作;如果心理不平衡,害怕别人超过,不能正确地面对竞争,采取不正当地方式竞争,必然造成不好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人际交往困难。

2.恐惧。恐惧是指对常人不怕的事物感到恐惧,或者恐惧体验的强度和持续时间远远超出常人的反应范围。大多数大学生第一次离开家及父母,对外面的世界即好奇又恐惧,尤其到了大学的陌生环境,对待同学又想信任又不敢信任,即想跟同学交往又不知如何交往,导致其处于焦虑状态,长期下去,会带来人际交往的障碍。如:在人际关系上表现出害怕得罪人,与他人交往小心翼翼,甚至害怕自己一句话、一个眼神会引起他人的不满,常常患得患失,

二、在人际交往中心理障碍的排除

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认知、情绪、人格是统一的整体,认知决定了情感、人格,在人际交往中,首先纠正错误的认知,才能表现良好的情绪及人格,同时注意人际交往的方法技巧,遵循尊重原、真诚原则、宽容原则、自信原则,才能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一)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克服社会认知、情感、人格引起的误区

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常常为一句话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例如:某同学对另一同学说“你真好啊!”,不同同学不同的认识,会在人际关际中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有的同学会认为在夸我,表现出高兴;有的同学会认为在讽刺我,表现出敌意;有的同学会认为在安慰我,表现出伤心。大学生首先解决认知的问题。可以运用艾利斯的ABC理论,又叫合理情绪疗法,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所引起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主体对此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A是诱发事件,B是对此事的认知,C是心理行为结果。从此分析可以看出在人际关系有良好的关系,关键在于B即认知的修正,主要同不合理的认知的辩论,依照不合理的认知,进一步推理,最后引出谬论,从而使自我认知到自己先前思想中不合理的地方。类似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辩证法,即所谓“产婆术”的辩论技术。大学生常会出现的不合理认知有糟糕可怕化、不能忍受、包罗一切或过度概括、贬低自我价值。从不合理认知导出谬论。

(二)大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掌握实践技巧

大学生人际关系在实践中常常因为缺乏技巧,常会出现好心让人误会或想跟某人交往却不知如何开始,甚至有的大学生选择不交往,独来独往。人际交往需要一些交往技巧。善于换位思考。大学生常常把同情心和同理心混淆,同情心,完全同意对方的观点及感受;同理心理解对方的观点、感受并作出反馈,但不一定赞同对方的观点和行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成长经历各异,没有两个同学能完全相同的观点及感受,大学生更应同理心的心态,理解对方的观点、感受并作出反馈,但不一定同意对方的观点和行为,在行为上换位思考,分辨对方的内心感受,将此辩识反馈对方,能积极反应。

以上基本原则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具有指导意义。总之,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不仅仅在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基本理论,更为重要在实践中本着真诚的原则摸索适合自己的交往技巧。

参考文献:

[1] 钞秋玲,王刚.主编大学生成功心理导航[M].陕西: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技巧篇(5)

义,有助于提高我们在各种场合中的交际能力。

关键词:阿凡提;语言策略;合作原则;预设;关联

中图分类号:I20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4

《阿凡提故事》再现了不同交际场合中其对语言技巧的灵活运用。对于《阿凡提故事》的研究,众多学者也花费了心血,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阿扎提.苏里坦的《论阿凡提的艺术形象》从文学形

象角度对“阿凡提”做了深入研究;青惠民的《《智慧的葫芦―阿凡提的故事》的喜剧美学特点》则从美学的角度对“阿凡提故事”的幽默性和戏剧性做了解释说明;崔燕的《中外阿凡提故事研究》则从

民族性角度对“阿凡提”人物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探究了其人物的来源问题;然而从语言角度对其进行的研究只有满钟华的《“阿凡提故事大全”中的模糊词》,[2]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对

“阿凡提”本人的来源问题以及“阿凡提”故事的幽默性和戏剧性的研究比较详细,而在语言研究方面还有很大的空缺。虽然一些文章在谈及“阿凡提”的幽默时也谈到一些他的语言特点,但往往是点

到为止,并没有在“阿凡提”的语言幽默技巧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说话风格,在特定的交际场合中每个人也会根据自己的交际意图采取适当的技巧或手段,譬如

“阿凡提”,总是能够成为交际场合中的主导方,尤其是在反击对方时,总能结合语境和对方话语的漏洞适时的采取相应的语言表达技巧,使对方的荒谬言论不攻自破。Leech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假如

我(语言使用者,作为交际者)想在听话人的意识中引发这样或者那样的结果或者影响,那么,通过使用语言达到这个目的或者目标的最好的方式是什么”时提到了语用策略,[3]可见语用策略在日常交际

过程中对语言表达效果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那么,在《阿凡提故事》中都有哪些幽默技巧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呢?我们又该如何使用这些幽默技巧呢?这就是我选题的根本出发点。

1、研究方法

本文语料主要来源于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由戈宝权编著的《阿凡提故事》,同时结合了网上有关“阿凡提的故事”的音像作品,还有相关的书籍、期刊等资料,大概搜集了“阿凡提”故事约9篇。

至于研究方法,我们通过从《阿凡提故事》中挑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并从幽默技巧的角度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故事里主要人物之间的对话,我们发现语言策略其实就是对语用学理论的有效应用,

而在《阿凡提故事》里,合作原则、预设理论和关联原则被多次当做策略进行使用,所以,我们立足于以上理论对“阿凡提”语用策略的解释,最后我们发现在交际过程中,特别是交际双方带着明确目

的的谈话过程中,彼此之间总是希望掌握谈话方向,以交际意图的实现作为交际目的,所以交际者一定会采取各种办法主导交际,而语言策略的挑选和运用就显得非常重要。[4]最后总结归纳出一些常用

的幽默表达技巧,并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将这些幽默技巧贯穿到我们的人际交往中。

2、《阿凡提故事》简介

家喻户晓的阿凡提大概是中国著名的幽默人物之一了。阿凡提是维吾尔族人民智慧和力量的象征。《阿凡提故事》是人民斗争胜利的记录,是人民积极乐观的艺术结晶。阿凡提是人民爱戴的英雄,他讽刺

的话语直指封建统治阶级。因为维吾尔族人民长期以来受到封建统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广大劳动人民对此无比痛恨,因此反映在故事里有大部分是揭露剥削和压迫的笑话。他在把斗争的利剑指向国王的

同时,还对国王的帮凶和其他统治者―――大臣、伯克、县官、乡约、喀孜、巴依、高利贷者等都给予淋漓尽致的揭露和尖锐刻薄的讽刺。他以过人的智慧和机智,毫不留情地揭穿他们的罪恶,暴露他们的

愚蠢。此外,还有不少揭穿宗教黑暗内幕,抨击利用宗教特权进行敲诈、勒索人民财产的作品。他更是维吾尔族人民生活经验的结晶。他当过陶瓷匠、做过首饰、修过鞋、行过医、开过磨房、种过庄稼,

这使他成为日常生活中百姓身旁的一员。阿凡提的上述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是有着坚实的群众基础,是维吾尔族人民把自己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新思想、新认识赋予了他,使他成为人们爱戴的英

雄。所以《阿凡提故事》更是“时代的生活和情绪的历史”。[5]

3 、研究结果

3.1 “阿凡提”的预设控制策略

3.1.1 预设理论简介

预设又可译作“前提”或“先设”,是一个原本属于哲学、逻辑、语义研究范畴的概念。[6]基于语义和语用角度,预设包括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语义预设是从语义上分析出的预设,它把预设当成是一

个语义概念。语用预设是从语用(使用语句的语境及说话者的身份等)上分析出的预设。我们对阿凡提语言表达技巧的理解和分析也是基于这两种预设。

3.1.2接用语用预设

接用语用预设是指交谈一方对另一方设置的预设持反对意见时并不直接反驳,而是采取一种迂回的方式,将计就计,把对方设置的预设拿过来继续推理,表面上认同对方的观点,实际上旨在将对方的荒

谬理夸大很多倍,最后连他自己都觉得荒谬至极无力反驳。[7]在具体的接用方式上分为直接接用和间接接用两种。

3.1.2.(1)直接接用对方的话语预设

直接接用对方的话语预设是指把发话人的预设视为先设,在此基础上作出相关的言语推导,这种推导或真或假,但始终是有利于接话人的,使发话人在承认自己预设为真的同时对接话人续接的话语也一

并认同。

如《两头驴的货物》:

有一天,国王与大臣带着阿凡提外出打猎。天气十分炎热,热得国王和大臣们的衣衫都湿透了,于是他们便将湿透了的衣服脱下来扔在阿凡提的肩膀上。

国王看见阿凡提热得满头大汗,不但不心疼,反而故意捉弄阿凡提:“阿凡提啊,你真行,能驮一头驴的货物呢。”

阿凡提听后非常气愤,可他却平和地对国王说:“您错了,我肩膀上驮的是两头驴的货物!”

此例中,国王说:“阿凡提啊,你真行,能驮一头驴的货物呢。”设置了语用预设:阿凡提像驴一样。而阿凡提直接接用国王的话语预设:“您错了,我肩膀上驮的是两头驴的货物!”最终达到借驴来

反击对方的目的。

3.1.2.(2)间接接用对方的话语预设

间接接用对方的话语预设是指效仿对方的荒谬预设设置出一个相似的预设,以谬制谬,让对方的谬论不攻自破。

如《国王照镜子》:

有一次,国王和阿凡提聊天的时候,照了下镜子,看看自己的长相,发现自己长的不好看,就非常气愤地对阿凡提说:“我怎么长得如此丑陋,从今以后我再不照镜子了!”

阿凡提说:“国王陛下,你看了一眼,就受不了,我们大家每天要看你看上十几次,我们不是照样在忍耐吗?”

在此例中,国王设置了预设:“我怎么长得如此丑陋,从今以后我再不照镜子了!”聪明的“阿凡提”没有直接反驳对方的荒谬可笑,而是通过国王的发问设置了类似的预设:“国王陛下,你看了一眼

,就受不了,我们大家每天要看你看上十几次,我们不是照样在忍耐吗?”国王只能是自取其谬。与直接抨击对方的荒谬言行相比,这种间接接用对方预设的策略不失为一种上策。

《对着国王嚷的毛驴》:

阿凡提骑上毛驴走着,迎面看见国王走来。不料正在这个时候毛驴突然停下不走了,竟然站在路边叫了起来。

国王很生气,便大声对阿凡提说:“你怎么能让你的毛驴对着我叫?”

“国王陛下,你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只有当毛驴见到另一头毛驴才会高兴地嚷呢!”阿凡提坚定的回答,让国王感到无话可说。

在此例中,国王设置了预设:“你怎么能让你的毛驴对着我叫?”聪明的“阿凡提”没有直接反驳对方的荒谬可笑,而是通过国王的发问设置了类似的预设:“国王陛下,你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只有

当毛驴见到另一头毛驴才会高兴地嚷呢!”国王只能是无话可说。

3.1.3 曲解语用预设

故意曲解话语的语用预设也是说话者通常使用的一种交际策略。具体来说,就是说话者在日常的交际中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有意识地利用某些特殊的语境和对方话语中含糊不定的词语表达,趁机歪

曲对方的话语意图,以此来达到某种交际效果。[8]

下面请看故事《播种金子》:

一天阿凡提从别人那借来一些金子,他骑着毛驴来到郊外,就坐在地上假模假样的筛选起金子来。不一会儿,国王经过这里,便问道:“阿凡提,你这是在做什么呢!”

“国王陛下,原来是你呀!我这不正忙着播种些金子吗?”

国王听了很惊讶,问道:“你快告诉我,这金子播种以后会怎么样?”

“你怎么还弄不明白呢?”阿凡提说道,“现在把这十两金子播种下去,到居玛日的时候就能来收割了,把头十两金子拿回家去。”

国王听后眼睛都红了,心想:这么便宜的事怎么能不做?他急忙跟阿凡提商量起来:“我的阿凡提!种这么点金子,哪能发大财!要种就多种些。种子不够的话,就到我宫里来拿!这就算作是我们合伙

种的。收割的时候,给我一多半就行了!”

“那好啊,陛下!”

第二天,阿凡提去王宫里拿了两斤金子。过了一个星期,他就给国王送去十多斤金子。国王看后乐得合不拢嘴。他立即吩咐其他人,把存放的好几箱金子都交给了阿凡提。

阿凡提把金子拿回去后,全部分给了穷人。

过了一个星期,阿凡提空手去见国王,国王见阿凡提来了,笑着问道:“金子都带来了吧?”

“真不幸呀!”阿凡提忽然垂头丧气地说道:“你没见这些天一直没下雨吗?我们的金子都死了!别说收割了,连本都赔了。”国王顿时大怒,大声吼道:“你胡说,我才不相信你的话!金子哪能

?”“哎,国王陛下,这就奇怪了!”阿凡提说,“你要是不信金子会死,又怎么能信金子播种后能长出来呢?”

国王听后,再也说不出话来了。

在此例中,阿凡提利用国王的贪欲设置了预设:“国王陛下,原来是你呀!我这不正忙着播种些金子吗?”国王顺其自然的中了阿凡提设计的圈套,将大部分金子交给阿凡提去播种,最后金子被“

了”。国王生气的说到:“你胡说,我才不相信你的话!金子哪能?”其语用预设为:“阿凡提,你就是个骗子呀。”而阿凡提故意忽略对方的话语含义,利用国王前后矛盾的说法,争取了交际过

程中的强势地位,从而为自己曲解对方话语预设做了铺垫。3.2 “阿凡提”对合作原则的范围策略3.2.1 合作原则简介

在交际中交际的双方总是尽量使谈话围绕其目的进行,有时这种目的是明显的固定的,有时需要交际双方随意发挥,例如聊天式的谈话。对谈话目的的共识需要谈话双方之间的亲密配合。谈话者之间的

默契和配合是潜意识地遵守了一种原则,[9]成功的交谈基础正是需要人们对这种原则达成共识并以此来指导会话的方向。格莱斯认为,话语之间的这种相互联系以及话语与会话目标的一致成为话语交流

的普遍特征。人际交谈之所以不至于成为一连串互不相关的话,是因为在不同的谈话时期双方都会围绕一个或一组交际目的而彼此配合,他把这种共同遵守的原则称为合作原则。[10]合作原则建立在若

干条规则之上,如:

量准则要求提供适量信息(l)尽可能多地为谈话目的需求提供信息(2)不要提供超出谈话目的所要求的信息

质准则要求尽量说真话(l)不要说你相信为不真的话语(2)不要说你缺乏依据的话语

关系准则要求围绕主题讲说话要有关联、要恰当,即所说的话与谈话目的是有关的

方式准则要求表达清楚(1)避免表达的模糊性(2)避免异议(3)话语要简明(4)话语应是有秩序的

3.2.2 公然违反合作原则

在交谈过程中,发话者和听话者一般会遵守合作原则,使话语尽量简明、相关,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直接言语行为,也就是说说话人说出的句子的字面意思与说话人真正要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但是,在

《阿凡提故事》里这样合乎逻辑的言语交际是很少见的,时常出现故意违反合作原则的情况。例如《驴的朋友》:

有一位新来的县官,他听别人说阿凡提十分机智,很是不服气,便发誓要将阿凡提戏弄一番。

阿凡提得知此事后,便主动骑着毛驴来找县官。

县官看见阿凡提骑着毛驴走进来,很不像样子,于是故意大声说:“欢迎你们两位的到来!”

阿凡提拍了下驴背,毛驴抬头叫了起来。阿凡提说到:“我的这头毛驴在家就跟我说了,它的朋友作了县官,一定叫我带它来看看不可!”

县官面红耳赤地说:“那是你的驴,与我有怎样的关系?”

就在这时,阿凡提又看着他的毛驴说:“我让你不要来,你非要来!这下可好,你的朋友当了县官后,就装作不认识你了吧!”

周围的乡亲们听了阿凡提的话后立刻哈哈大笑起来。

此例中,县官看见阿凡提骑着毛驴进来,故意说到:“欢迎你们两位的到来!”其言外之意就是把阿凡提的地位看作和毛驴一样,这显然是在戏弄阿凡提。在这种情况下交际注定是失败的,对方先失去

了合作的诚意,阿凡提自然也不再遵守合作原则,直接说到:“我的这头毛驴在家就跟我说了,它的朋友作了县官,一定叫我带它来看看不可!”公然违反了合作原则。

3.2.3 间接违反合作原则

在现实的交流过程中,交流的双方都是站在对自己有利的立场上有选择性地遵守合作原则。格莱斯认为合作原则下的各个准则在遵守方面有缓有急,至少质准则里的第一条(不说你认为是假的话)至关重

要。如果该准则不能满足,其他准则就无从谈起。[11]然而,在具体的交际中交际主体为了达到自己的某些意图,迫不得已违反质的准则,说一些假的话语,而公然违反合作原则会导致谈话变得尴尬,

为了遮掩这种不好的行为,“阿凡提”使用了间接语用策略。间接语用策略是指人们通常采取暗示、反语或者隐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违背合作原则下的各个准则。间接语用策略来自于塞尔的间

接言语行为理论,他认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要解决的问题是说话者如何通过字面意思来表达其言外之意,或者说听话人如何从说话人的字面意思中揣摩其中的隐含意思。[12]间接语用策略弥补了对违背

合作原则后导致的尴尬情形,营造了一个融洽的或者看似融洽的交际氛围,同时也间接地帮助交际主体实现了交际目的。如《金钱与正义》:

有一天,国王问阿凡提:“要是你的面前一边是金钱,一边是正义,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我当然会选择金钱啊。”阿凡提知道国王心里有“鬼”,便稍加思考后认真地说到。

“你怎么会这样呢,阿凡提?”国王说道,“如果是我的话,一定会选择正义,绝对不要金钱。金钱有什么奇怪的!正义才是最难得到的啊!”

“谁缺少什么就会要什么的,我的陛下”。阿凡提说到,“你想要得到的东西恰好是你最缺少的啊!”

在此例中,国王问阿凡提:“金钱和正义之间你会选择哪一个?”当阿凡提回答金钱的时候,国王以为自己的计划得逞了,想乘机给阿凡提难堪,于是对阿凡提说到:“要是我的话,一定会选择正义,

因为正义才是最难得的。”而此时的阿凡提推断出了国王的真正用意,但没有直接指出国王的贪婪,间接违反了合作原则:“谁缺少什么就会要什么的,我的陛下”。“阿凡提”采用这种迂回的战术既

显示出他对说话人(国王)的体贴和礼貌,同时又使国王的小聪明无法得逞。阿凡提的聪明就在于能在当下的语境中准确推断出说话者的言外之意,并适当地采用相应的策略,不动声色地达到交际目的。

如故事《作证》:

有一天,有个陌生人到阿凡提家中来找他,那人对阿凡提说:“有个贫穷的人向我借了一些小麦,几年都没还给我。我已经把他告上了法庭,想请你去为我作证。”

“好的,明天我就跟你去作证。”那个陌生人万万没想到阿凡提这么快就答应了他。

第二天,他们便一起到了法官那儿。这个人就对法官说:“法官大人,我带来了证人,请处理那个穷人借我小麦的事吧!”

阿凡提见时机已经成熟,马上插话说到:“法官大人,的确是有个穷人问他借了一些大麦,我就是为此来作证的。”

法官一听,觉得很吃惊,便问为什么陌生人说借了小麦,证人却说是大麦。

就在此刻,阿凡提不紧不慢地说:“他来告状是假的,我来作证也是假的,所以,不管说是大麦还是小麦都没有关系。现在就请法官大人作出判决吧!”话音刚落,只见他甩了一下袖子,然后头也不回

地走了。

在此例中,当陌生人对法官说:“法官大人,我带来了证人,请处理那个穷人借我小麦的事吧!”之后,阿凡提则间接违反了合作原则:“法官大人,的确是有个穷人问他借了一些大麦,我就是为此来

作证的。”其言外之意就是那个陌生人故意编造了一个谎言,骗取“我”的信任。最终间接的达到了说话人(阿凡提)的交际目的。

如《别叫它空着》:

从前有位“巴依”,是个吝啬的人。一次,阿凡提来他家里做客,他给阿凡提盛了小半碗酸,但是给他自己盛了满满一碗,还不停地说到:

“请呀,阿凡提!我这没什么好东西招待你的,你就喝了这一大碗酸奶吧!”

“巴依,能给我一把锯子吗?”阿凡提说到。

“你要锯子做什么用呢?”巴依觉得很是奇怪。

“你看啊!”阿凡提指着那个装着小半碗酸奶的碗说到,“这碗的上半部分没有用,我们先将它锯下来,别叫空着呀!”

在这个例子中,巴依给阿凡提盛了小半碗酸奶,还不停地对他说:“你就喝了这一大碗酸奶吧!”而此时,阿凡提并没有直接指出他的吝啬,而是间接违反合作原则:叫巴依给他一把锯子,把碗的上部

分据下来。这种间接的语言策略不仅看似营造了一个和谐的交际氛围,而且还有效的达到了交际主体(阿凡提)的交际目的。

3.3 “阿凡提”对关联原则的利用策略

3.3.1 关联理论与话语理解

关联理论对“关联”有如下定义:某一假设在某一个语境中是有关联的,我们设想当该假设在该语境中具有语境效应。在交流过程中,人们一般会选择与自己的认知语境最有关联的理解。为了使交流更加

通畅,说话人会遵守最佳关联和最大关联的原则给听话人以明示。关联理论认为:所有话语都是有关联的,话语理解的过程就是寻找关联的过程。有时话语的关联不是显现在表面的。说话人利用提示来促

进关联,听话人则使用推理行为能够认知关联。[13]也就是说关联理论要求说话人所说的话必须和交流双方所说的话题相关,对自己的话语意图做出最佳关联的明示,为听话人的正确理解建立必要的语

言环境。

3.3.2 对关联原则的有效利用

关联原则包含认知原则与交际原则,认知原则指的是人类的认知始终与最大关联相吻合,而交际原则是指每一个明示交际的交际行为都应该假设为其原来具有最佳关联性。最大关联是指交际时交际的主

体在付出最小努力后获得的最大交际效果。最佳关联是指话语理解的时候付出一定的努力之后所取得的足够的语境效果。[14]如果交际主体在交流过程中故意让听话人无法猜测到自己真正的意图,便会

故意使得话语模糊或造成异议导致对方无法获得最大交际语境。

3.3.2. (1) 幽默产生―最大关联与最佳关联的反差

人的交际和认知是由关联原则所支配的,人类认知常常与最大关联相吻合,但在日常交际中人们仅仅期待一个最佳关联。因为在幽默话语中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不是指向同一个交际意义,所以幽默言语

中的幽默是通过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之间意义的反差所产生的。当听话人的最大关联性期待和说话人的最佳关联性存在差异时,幽默效果就由然而生了。例如故事《感谢真主》:

阿凡提的毛驴失踪以后,他每遇见一个人,都要对其说一句:“感谢真主!”

妻子得知此事后,生气的对他说:“你把毛驴丢了,不知道懊悔不说,反而见人就感谢真主起来!你呀…”

“老婆!”阿凡提笑眯眯地说,“我怎么能不感谢他呢!幸亏真主保佑了我,如果我骑在毛驴身上的话,岂不是连我也一起丢掉了吗?”

在此例中,阿凡提对于自己丢毛驴一事丝毫没有懊悔的意思,而他的妻子却把阿凡提狠狠说了一顿:“你把毛驴丢了,不知道懊悔不说,反而见人就感谢真主起来!你呀…”根据说话者的明示意义及话

语的关联性原则,可以推导出说话人话语的最大关联是:你既然丢了毛驴,应该感到懊悔。但交际总是意想不到的,从交际者的最后一句话“幸亏真主保佑了我,如果我骑在毛驴身上的话,岂不是连我

也一起丢掉了吗?”可以了解到说话人的真正意图是:我幸亏没有骑在毛驴上面,我没有丢。这才是话语的最佳关联性。显然,最大关联性与最佳关联性之间意义存在较大的悬殊,随之幽默效果由此而

生。

3.3.2. (2)将计就计―假装寻求话语最大关联

“阿凡提”有着超强的即兴发挥能力,在言语交际过程中,面对一些荒诞的情景,“阿凡提”采用的另一回应策略便是将计就计,顺水推舟,让其自取其辱。如故事《打猎的人》:

“阿凡提,我多年打猎,但是始终不明白,为什么猎人拿枪瞄准射击的时候,都要睁只眼睛,闭只眼睛呢?”

“你也必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呀。”阿凡提说到,“如果你闭上两只眼睛的话,就什么都看不见了。”

此例中,当猎人问阿凡提为什么瞄准射击的时候,要睁只眼睛,闭只眼睛的时候,阿凡提并没有做出明显的嘲讽和挖苦,而是顺水推舟,对猎人说到:“如果你闭上两只眼睛的话,就什么都看不见了。

”听话人在这样的语境下根据 “阿凡提”的明示行为会做如下推论:当然,如果闭上双眼的话,眼前就一片漆黑,肯定打不了猎的,他分明是在嘲笑我。这样的结论是不难得出的,说话者的言行使得听

话人付出较小的努力便可以得出最大关联,从而对话语理解做出了合理的解释。

4 、结果分析

通过利用合作原则、预设理论和关联原则对本文所选的九篇阿凡提故事进行研究后,总结出了一些常用的幽默表达技巧:

一、在故事《两头驴的货物》、《国王照镜子》、《对着国王嚷的毛驴》中我们看到不管阿凡提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或是多么尴尬的场面,他往往都思维敏捷,神情自若,不慌不忙,随机应变,巧妙地借

助对方的话语进行临场发挥,导致对方难以预料的结果,从而表达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话毫不留情地反击对方,捍卫自已的尊严,使对方达到无可奈何的境地。因此我们将阿凡提使用的这一幽默技法

称之为借题发挥法,如果大家想学习阿凡提“借题发挥”的这一幽默技巧来创造幽默,就应当学习阿凡提那样,善于抓住机遇――对方的“话把子”,借此来临场发挥,重要的是借得恰当、巧妙,给人

以水到渠成之势,才能起到幽默的效果,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

二、在故事《播种金子》中有着这么些愚蠢的人――真假不分,黑白难辨。他们之所以真假不分、黑白难辨,就是因为利益的驱使,贪图便宜,一味追求享受造成的,而阿凡提正是巧妙的抓住了这些愚

蠢之人的弱点,将计就计,假戏真做,骗其“上当”,最后只能让这些人自作自受。因此我们将阿凡提使用的这一幽默技法称之为假戏真做法,在平时的人际交往中如果要使用这一幽默技巧的话,就应

该善于急中生智,将计就计,想方设法促使对方很快“上当”,最终达到以谬制谬,以恶还恶的目的。

三、在故事《驴的朋友》中他把毛驴等动物当做自己展示幽默艺术的道具,有时嘲讽皇帝,有时嘲讽县官,有时嘲讽财主,最后叫他们深刻反思,这样做既发泄了自己心中的不悦,又不失礼貌,恰到妙

处。因此,我们将阿凡提使用的这一幽默技法称之为拟人嘲讽法。在现代人际交往中运用此法,这就要求我们灵活运用“拟人”和“嘲讽”的修辞手段,在不同场合变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最终

达到幽默的效果。

四、在故事《金钱与正义》、《作证》、《别叫它空着》中我们看到他往往在说出自己关键的“那句话”之前,就早已设下伏笔,而当对方正在迷惑不解或是深入思考时,最后才来个三百六十度的大转

弯,把对方置于困惑的境地,并一语道破,让对方出乎意料。因此,我们可以把阿凡提的这种幽默方式称之为巧设悬念法。在现代人际交往中运用此法,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故弄玄虚,更不能急于求成,

而是要在正确了解对方说话意图的基础上,巧妙地利用对方的话语,精心设计悬念,并顺着这一主题展开,有条不紊,顺理成章,才能恰到好处。否则,操之过急,露出“马脚,”不仅不显幽默,反而

弄巧成拙,失去幽默的魅力。

五、在故事《感谢真主》、《打猎的人》中阿凡提始终像孩子一样保持一个天真无邪的心灵,幽默感浑然天成。他不管遇到什么麻烦的事儿,都不烦不燥,顺其自然,仿佛一切事情的发生都在情理之中

。因此我们把这一幽默技巧称之为童心未眠法。在现代生活中适当运用“童心未泯”幽默法来处事,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减轻压力,活跃氛围,增进信任,使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5 、结论

《阿凡提的故事》是维吾尔民族的文化精髓,阿凡提的形象体现了人民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同时也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使人民从中学到了什么是好的,值得发扬的,什么是丑的,应该摒

弃的。从而发挥了这一文学形象在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中所起到的作用。在这类笑话故事中他坚持反对自私自利、投机取巧、狂妄自大、不学无术、懒惰和虚伪等一些坏的作风、坏的思想。阿凡提

总是从另一个角度去诱导人民克服自身缺点,并启发他们热爱劳动,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情操。那些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以及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受到了强有力的讽刺。阿凡提批评教育人所采取的方法有两

种:第一种是直接批评、直接讽刺,把那些所谓的不良现象当作“靶子”。第二种是通过侧面来说明问题,并指出其中的利害。这里阿凡提常常把自己扮演成反面角色并且把自已当作“靶子”。在这种情

形下正面角色也还是有的。正面角色是人们发自内心的笑。在这种笑声中人们一样可以获得美的教育。可见阿凡提形象的另一面―“傻”的方面同样具有教育意义。我们从《阿凡提的故事》中看到他往

往办错事、说傻话,使他显得愚蠢、可笑。但我们同样也从中认识到了他的意图。这样一来这个显得有些愚蠢、可笑的阿凡提顿时变得高大、可贵了。总而言之这些故事笑话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人们脸上

的污点,映射出前人的生活经验和丰富的知识积累,以及作为人民自我教育的标尺和准绳。[15]康格里夫说过:机智的人不一定是幽默的人,但幽默的人必定是机智的人。可见“阿凡提”是个集幽默机智

与智慧于一身的典型代表。关于他的生卒年月和详尽事迹,至今还未得到可靠资料,但关于他的故事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在我国尤其是维吾尔族达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从这点来看“阿凡提”又是个世

界性的人物。本文在吸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收集到的九篇阿凡提的故事通过利用合作原则、预设理论和关联原则作为理论基础,探究了“阿凡提”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为达到某种语效所采用的交际

策略,最后通过对故事的分析,总结归纳出一些常用的幽默表达技巧,如:借题发挥法,假戏真做法,巧设悬念法,拟人嘲讽法,童心未眠法,并且结合生活实际,简单的谈了谈这五种幽默技巧在人际

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技巧篇(6)

人际关系是指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是人实践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需要人在生活实践中不断地调试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去适应新的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的适应已经成为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适应身体和心理变化。大学生要想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和现实社会,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不断地努力培养自己的交往能力。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应注重人际认知,人际交往技巧和实践参与。

一、形成正确人际认知

能力的培养要以知识为基础,知识的掌握有助于个人能力的提高,因此,大学生应形成正确人际认知。

(一)正确认识自我和他人

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应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卑不亢,面对挫折与困境,能够自我悦纳,自尊自爱,正视现实,积极进取。客观公正的看待别人,既不夸大其缺点,也不缩小其优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交往中应多注意和欣赏他人的优点,向他人学习。

(二)掌握一定的交往原则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要想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平等尊重原则。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平等的权利和义务。交往中,我们应坚持平等地对待他人,尊重他人个性和行为习惯,才能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2.真诚待人原则。猜疑、畏惧、缺乏信任是影响大学生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主要障碍,因此,构建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必须坚持真诚待人的原则。真诚待人主要表现在为人处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他人信任。交往中应该说到做到,信守诺言,以诚信为本,做到以善意的态度来批判劝告,诚心地鼓励与赞美,而不是虚伪恭维与奉承,更不是粗暴讽刺与攻击。

3.理解宽容。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个人的成长环境,个性,生活习惯等都存在差异,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学会理解与宽容,在非原则问题上不斤斤计较,求同存异,以德报怨,能容忍别人的过失和不足,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生活,以善良的行为去帮助人,宽容人。

4.互帮互助。以帮助与相互帮助为开端的人际交往,更易建立良好的关系。大学生既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虚心学习,又要对别人的缺点和不足,真诚理解、热情帮助。交往中互帮互助,关心支持,关系则愈加稳定。

二、学会交往的技巧

(一)学会倾听。倾听是人际交往的一门艺术。专注地倾听对方谈话,是对对方的礼貌和尊重,也是对对方的一种赞美和恭维,对方也会因此而喜欢、信赖你并乐意与你交往。真正的倾听,要用心、用眼睛、用耳朵去听。所以,大学生在交往中应掌握听的技巧,做到耐心、细心、虚心、会心的听,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

(二)学会表达。表达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技巧。语言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语言表达的效果直接影响到人际关系的好坏。大学生在语言交流的中,要善于寻找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善于关注对方的反应,抓住谈话的时机;学会用清晰、准确、生动、简洁、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学会分清场合、时间、人物等,掌握分寸进行表达;表达中还应注意语气、语调等。学会使用幽默的语言,增强别人对自己的欣赏,以便更好的交往。

无声语言,表情、目光、手势等可以表达有声语言难以表达的意义和情感。一个良好的交际形象,应学会在表达情感的同时,学会控制表情;目光应该坦然、亲切、有神;手势应该礼貌、文明、大方。

(三)学会赞赏。赞赏是一种伟大的艺术,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赞赏既有对他人的认可,又有对他人的欣赏。每个人内心深处最持久、最深层的渴望便是对赞美的渴望,学会赞美别人是日常交际过程中的秘密武器。赞美要真心实意,发自内心的感叹;赞美要符合实际情况,要具体化,明确化;赞美需要从细微处入手,抓住其与别人不一样的特点。

(四)学会感恩。感恩,能够促进相互信任、理解和尊重,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只有先懂得感恩,才会懂得关爱和回报。大学生应该怀揣一个感恩的心,体会别人带来的帮助和快乐,珍惜生命中所拥有的一切,学会在交往中付出,尊重和关心他人。

三、活动中提升交往能力

活动,是人际关系形成的桥梁,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社会生活实践活动来实现。校园是大学生主要的活动范围,课余时间富余,因此,大学生必须丰富自己的校园生活,扩大自己的交往圈子。

(一)营造良好的宿舍文化

宿舍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地,是交流最为密集、最频繁的地方。积极向上健康的宿舍文化,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和谐的舍友关系,成员在不断地交往中愈发的熟悉和亲密。因此,舍员应通过自身努力,共同建设好所在宿舍的宿舍文化。大学生可依据各自的个性,民族习俗、生活方式等制定本宿舍的名称、风格、规章制度等;定期开展一些集体活动;积极参与学校宿舍文化建设,增进交流沟通,协调合作。

(二)积极参与班集体的建设

班集体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单位。每个成员在班级中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成员间应相互适应和合作,建立一个和谐的班集体。班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应主动积极地参与班集体多种活动加强彼此的了解和沟通,共同树立正确舆论导向,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成员间应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形成稳定的人际关系;加强同辅导员、任课教师及领导的交流和沟通。

(三)参与社团活动提高交往能力

大学生的各种社团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为学生提供了锻炼的场所和机会,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在课余可根据自己的兴趣、个性、专业等选择适合自己的社团活动,积极的投入到社团的活动中,进一步的扩大了交往的范围,充分锻炼和挖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加强同社会其他群体成员的交流,如暑期社会实践等。

参考文献

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技巧篇(7)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4-0006-01

1 团体心理训练简述

团体心理训练也称为团体心理行为训练,是应用心理学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借助体验式培训作为媒介手段的一种心理行为训练方式,通过团体内人际的交互作用促进个体成员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优化与他人的关系,学习积极的态度与行方式,实现生理、心理、精神三者关系的平衡与良性发展[1]。心理行为训练通过设置一些符合组织团队建设、个体情景应对的相关内容,让参加训练的受训人员在特定情境中得到情绪的宣泄和体验;在团队合作中增强团队的了解、沟通与融合,有效缓解个体压力与组织压力。

此训练模式有较强的针对性,在训练时会设定主题框架,设置的场地根据需要可选择在室内或室内,以心理游戏和活动为主要载体,注重在参与中体验和感悟,提倡在活动中感受、分享、领悟、成长,从而实现以自我完善、发展团体为目的的心理辅导方式。在学生干部队伍中开展团体心理素质训练,有助于学生干部的自我优化,开发潜能,提升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情绪调控能力,从而优化心理素质,更有效地的发挥学生干部的效能,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提升学生干部整体的工作效能。

2 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现状分析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更多的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将成绩作为学生升学的最主要标准,其它的只作参考。大学生从生理年龄上看应该是思想和心智趋于成熟的阶段,但由于前期缺少思想和心智方面的关注与引导,及社会阅历的缺乏,加上升入大学后独立面对生活、学习、交往、情感及就业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中总人数的54.4%是因精神疾病而退学的,大学生中有28%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最近的几次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中,大学生中精神行为检出率为16%,大学生心理健康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约占30%[2]。由此可见,大学生群体是心理问题高发群体,以切实可行的方法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学生干部是大学生中思想积极、活跃的学生群体,他们既是学生又是管理者,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整个学生工作的效能。学生干部在工作中往往会出现缺乏语言表达技巧、人际交往能力不足、不能够及时调节好自己的情绪、缺少团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工作中缺少创新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他们渴望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自己得到锻炼的同时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这使得学生干部除了要面对一名普通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面对的诸多问题,同时还要应对学生干部工作中的工作压力,这对于一部分学生干部来说就会出现心理超负荷的现象,出现心理的亚健康状态,甚至是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3 心理训练在提升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中的应用

3.1 在提升人际交往中的应用

3.1.1 人际交往训练

(1)人际交往训练的原则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在对学生干部进行人际交往训练的过程中应遵守以下原则:平等原则、真诚原则、宽容原则、守信原则和互助合作原则。

(2)训练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干部的人际交往技巧

在训练过程中的人际交往技巧主要包括:(a)学会倾听:切勿多话,不要插话,用心了解对方的真正需要;真诚关注,以积极的态度用心聆听;对事不对人,无论对方是谁,之前和你的关系如何,要注意对方说话的内容。(b)把握交谈的艺术:寻找共同点,在最初的交流中即使是一点点的相同也会带来惊喜和共鸣;同理心,这是心理咨询的术语,也叫同感、共情,指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看问题,能够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学会拒绝,对于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勇于说不,向对方说明原因;遇到人际冲突,以积极的心态勇敢面对;在交往中可以多使用幽默的语言调节交流的氛围。(c)注重非语言的沟通技巧,例如着装、面部表情、体态语言及距离等。(d)注重团队的合作,学会欣赏队友的优点,时刻反省自己、完善自己,学会站在自己和他人的立场来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3) 人际交往训练的内容

人际交往训练包括:人际突破训练(认识和了解他人)、同理心训练、交往真诚感训练、交往中的拒绝训练及团队合作训练。

3.2 提升学生干部人际交往的作用

学生干部是老师和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学生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干部在工作中要更多的与不同的学生和老师接触,只有具备了较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才能够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为他们排忧解难。同时,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能够促进学生干部自身的身心健康的发展及智能等心理品质的发展,不断的完善自我,确立统一的人生价值观。

3.2 在语言表达能力上的应用

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受到先天因素的影响,更需后天的不断锻炼。在实际生活中每个正常的人都要说话,但语言表达能力却大有不同。对于学生干部而言,较强的表达能力更有助于其组织活动和传达工作任务,从而圆满的完成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其工作效能。 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主要包括:形象设计训练、言辞表达能力训练、非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及临场能力训练等。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非一日之功,单纯的团体训练毕竟有限,其效果未必十分明显,最主要的是让学生干部掌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和技巧,注重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让其在工作中一点一滴的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3.4 在情绪调节上的应用

大学生处于心智的不完全成熟期,其情绪的特点是情绪丰富,但情感的稳定性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大学生的情绪丰富多彩、具有冲动性和爆发性、情绪活动易于心境化、情绪具有想象性的特点等[3]。对于学生干部而言,由于工作中面对不同的人和事,要处理好诸多方面的利益关系,因此他们将面对比普通同学多得多的困难和压力,从而容易产生较多的不良情绪,故加强其情绪调节训练是尤为必要的。

情绪调节训练主要包括:(1)情绪表达训练:受训者通过对情绪的了解,学会正确觉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在适当的情景下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学会坦然接受和面对自己的情绪;(2)情绪转换训练:旨在提升个人对情绪变化规律的认识,学习寻找引绪的诱因,掌握缓解与转化情绪的方法,学会用恰当的方法释放情绪;(3)减轻压力训练:使其正确认识压力,了解压力的源头及压力对情绪的影响,以及压力的双面性,学会调节压力,养成积极思维的习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压力源,减轻压力的伤害。

参考文献

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技巧篇(8)

作者:鞠明明 商金芳 李清晨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贸易和对外交往将日益频繁,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外贸、外经、外交谈判也越来越显示其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如何进行有效的跨文化谈判的命题被提到了议事日程。本文试图从中西方文化冲突的角度探讨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英语技巧。 【论文关键词】 跨文化商务谈判 英语技巧 商务谈判,是指谈判双方为实现某种商品或劳务的交易,对多种交易条件进行的磋商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概念的外延也在扩大,它不仅包括一切有形的劳动产品,还包括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等。因此,商务谈判是指一切商品形态的交易洽谈,如商品供求谈判、技术引进与转让谈判、投资谈判等。 跨文化商务谈判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为了实现交易目标而进行的相互磋商活动。由于英语是欧美国家的官方语言,所以商务谈判大多数是借助英语进行的。这就涉及谈判的英语技巧问题,认真研究谈判的特点和原则,恰当地运用英语技巧,是谈判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第一,善于倾听,做到少说多听。 商务谈判实际上是一种对话,在这个对话中,双方说明自己的情况,陈述自己的观点,倾听对方的提案、发盘、并做反提案,还盘、互相让步,最后达成协议。成功的谈判者在谈判时把50%以上的时间用来听。他们边听、边想、边分析,并不断向对方提出问题,以确保自己完全正确的理解对方。具体就是,要尽量鼓励对方多说,向对方说:“please? Go on”,“yes”,并提问题请对方回答,使对方多谈他们的情况。如果对对方的观点表示了解,可以说:I see what you mean. (我明白您的意思) ;如果表示赞成,可以说: That' s a good idea. (是个好主意),或者说:I agree with you. (我赞成);如果是有条件地接受,可以用on the condition that这个句型,例如: We accept your proposal, on the condition that you order 30000units. 第二,灵活应变,做到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 谈判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尴尬事情,要求谈判者具有灵活的语言应变能力,与应急手段相联系,巧妙地摆脱困境。有些时候不能给对方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又不能一口否定,那么要使谈判有回旋的余地就得回避明确地答复。当遇到对手逼你立即做出选择时,你若是说:“让我想一想”之类的语言,会被对方认为缺乏主见,从而在心理上处于劣势。此时你可以有礼貌地告诉对方: I'm afraid I can't give you a definite reply now. (恐怕我现在无法给你一个明确的答复)或I just need some time to think it over. (我需要时间考虑考虑)。灵活性和原则性是涉及语言效果和传达原意的两个方面。缺乏灵活性会影响表达效果,而不会灵活则往往会使得谈判陷入僵局。要针对不同国家的谈判对手和不同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例如,在与欧美国家的商人谈判时,如果有不同意见,最好坦白地提出来而不要拐弯抹角。表示无法赞同对方的意见时,可以说:I don’t think that’s a good idea. (我不认为那是个好主意), 或者 Frankly, we can’t agree with your proposal. (坦白地讲,我无法同意您的提案);如果是拒绝,可以说:We’re not prepared to accept your proposal at this time. (我们这一次不准备接受你们的建议);有时,还要讲明拒绝的理由,如 To be quite honest, we don’t believe this product will sell very well in China. (说老实话,我们不相信这种产品在中国会卖得好)。 第三,语义清楚,做到形式委婉、内容明确。 国际商务谈判大多用英语进行,而谈判双方的母语往往又不都是英语,这就增加了交流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尽量用简单、清楚、明确的英语,不要用易引起误会的多义词、双关语、俚语、成语。也不要用易引起对方反感的词句,如 :“to tell you the truth”,“I’ll be honest with you…”,“I will do my best.”“It’s none of my business but…”这些词语带有不信任色彩,会使对方担心,从而不愿积极与我们合作。如果谈判者的言辞能清楚地表达出所想的和所要讲的,就减少了许多容易导致误解的地方。 商务谈判,中心还是经济利益。在双方的谈判中,价格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婉转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可以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如果自己已经胸中有数,在谈判中,语句上面不能有丝毫含糊。 最后,为确保沟通顺利的另一个方法是在谈判结束前做一个小结,把到现在为止达成的协议重述一遍并要求对方予以认可。小结一定要实事求是,措辞一定要得当,否则对方会起疑心,对小结不予认可,已谈好的问题又得重谈一遍。 掌握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英语技巧,对于谈判者十分重要,它不但直接关系着谈判的成败,还可以使谈判者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希望读者可以通过掌握上述的技巧,在谈判中掌握主动、获得满意的结果。

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技巧篇(9)

商务谈判,是指谈判双方为实现某种商品或劳务的交易,对多种交易条件进行的磋商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概念的外延也在扩大,它不仅包括一切有形的劳动产品,还包括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等。因此,商务谈判是指一切商品形态的交易洽谈,如商品供求谈判、技术引进与转让谈判、投资谈判等。跨文化商务谈判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为了实现交易目标而进行的相互磋商活动。由于英语是欧美国家的官方语言,所以商务谈判大多数是借助英语进行的。这就涉及谈判的英语技巧问题,认真研究谈判的特点和原则,恰当地运用英语技巧,是谈判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第一,善于倾听,做到少说多听。

商务谈判实际上是一种对话,在这个对话中,双方说明自己的情况,陈述自己的观点,倾听对方的提案、发盘、并做反提案,还盘、互相让步,最后达成协议。成功的谈判者在谈判时把50%以上的时间用来听。他们边听、边想、边分析,并不断向对方提出问题,以确保自己完全正确的理解对方。具体就是,要尽量鼓励对方多说,向对方说:“please? Go on”,“yes”,并提问题请对方回答,使对方多谈他们的情况。如果对对方的观点表示了解,可以说:I see what you mean. (我明白您的意思) ;如果表示赞成,可以说: That' s a good idea. (是个好主意),或者说:Iagree with you. (我赞成);如果是有条件地接受,可以用on thecondition that这个句型,例如: We accept your proposal, on thecondition that you order 30000units.

第二,灵活应变,做到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

谈判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尴尬事情,要求谈判者具有灵活的语言应变能力,与应急手段相联系,巧妙地摆脱困境。有些时候不能给对方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又不能一口否定,那么要使谈判有回旋的余地就得回避明确地答复。当遇到对手逼你立即做出选择时,你若是说:“让我想一想”之类的语言,会被对方认为缺乏主见,从而在心理上处于劣势。此时你可以有礼貌地告诉对方:

I'm afraid I can't give you a definite reply now. (恐怕我现在无法给你一个明确的答复)或I just need some time to think itover. (我需要时间考虑考虑)。灵活性和原则性是涉及语言效果和传达原意的两个方面。缺乏灵活性会影响表达效果,而不会灵活则往往会使得谈判陷入僵局。要针对不同国家的谈判对手和不同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例如,在与欧美国家的商人谈判时,如果有不同意见,最好坦白地提出来而不要拐弯抹角。表示无法赞同对方的意见时,可以说:I don’t think that’s a good idea. (我不认为那是个好主意), 或者Frankly, we can’t agree with your proposal. (坦白地讲,我无法同意您的提案);如果是拒绝,可以说:We’re not prepared toaccept your proposal at this time. (我们这一次不准备接受你们的建议);有时,还要讲明拒绝的理由,如 To be quite honest, wedon’t believe this product will sell very well in China. (说老实话,我们不相信这种产品在中国会卖得好)。

第三,语义清楚,做到形式委婉、内容明确。

国际商务谈判大多用英语进行,而谈判双方的母语往往又不都是英语,这就增加了交流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尽量用简单、清楚、明确的英语,不要用易引起误会的多义词、双关语、俚语、成语。也不要用易引起对方反感的词句,如:“to tellyou the truth”,“I’ll be honest with you?”,“I will do my best.”“It’s none of my business but?”这些词语带有不信任色彩,会使对方担心,从而不愿积极与我们合作。如果谈判者的言辞能清楚地表达出所想的和所要讲的,就减少了许多容易导致误解的地方。

商务谈判,中心还是经济利益。在双方的谈判中,价格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婉转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可以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如果自己已经胸中有数,在谈判中,语句上面不能有丝毫含糊。

最后,为确保沟通顺利的另一个方法是在谈判结束前做一个小结,把到现在为止达成的协议重述一遍并要求对方予以认可。小结一定要实事求是,措辞一定要得当,否则对方会起疑心,对小结不予认可,已谈好的问题又得重谈一遍。

握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英语技巧,对于谈判者十分重要,它不但直接关系着谈判的成败,还可以使谈判者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希望读者可以通过掌握上述的技巧,在谈判中掌握主动、获得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刘向丽:国际商务谈判.机械工业出版社

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技巧篇(10)

第一,善于倾听,做到少说多听。

商务谈判实际上是一种对话,在这个对话中,双方说明自己的情况,陈述自己的观点,倾听对方的提案、发盘、并做反提案,还盘、互相让步,最后达成协议。成功的谈判者在谈判时把50%以上的时间用来听。他们边听、边想、边分析,并不断向对方提出问题,以确保自己完全正确的理解对方。具体就是,要尽量鼓励对方多说,向对方说:“please? Go on”,“yes”,并提问题请对方回答,使对方多谈他们的情况。如果对对方的观点表示了解,可以说:I see what you mean. (我明白您的意思) ;如果表示赞成,可以说: That' s a good idea. (是个好主意),或者说:Iagree with you. (我赞成);如果是有条件地接受,可以用on thecondition that这个句型,例如: We accept your proposal, on thecondition that you order 30000units.

第二,灵活应变,做到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

谈判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尴尬事情,要求谈判者具有灵活的语言应变能力,与应急手段相联系,巧妙地摆脱困境。有些时候不能给对方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又不能一口否定,那么要使谈判有回旋的余地就得回避明确地答复。当遇到对手逼你立即做出选择时,你若是说:“让我想一想”之类的语言,会被对方认为缺乏主见,从而在心理上处于劣势。此时你可以有礼貌地告诉对方:

I'm afraid I can't give you a definite reply now. (恐怕我现在无法给你一个明确的答复)或I just need some time to think itover. (我需要时间考虑考虑)。灵活性和原则性是涉及语言效果和传达原意的两个方面。缺乏灵活性会影响表达效果,而不会灵活则往往会使得谈判陷入僵局。要针对不同国家的谈判对手和不同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例如,在与欧美国家的商人谈判时,如果有不同意见,最好坦白地提出来而不要拐弯抹角。表示无法赞同对方的意见时,可以说:I don’t think that’s a good idea. (我不认为那是个好主意), 或者Frankly, we can’t agree with your proposal. (坦白地讲,我无法同意您的提案);如果是拒绝,可以说:We’re not prepared toaccept your proposal at this time. (我们这一次不准备接受你们的建议);有时,还要讲明拒绝的理由,如 To be quite honest, wedon’t believe this product will sell very well in China. (说老实话,我们不相信这种产品在中国会卖得好)。

第三,语义清楚,做到形式委婉、内容明确。

国际商务谈判大多用英语进行,而谈判双方的母语往往又不都是英语,这就增加了交流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尽量用简单、清楚、明确的英语,不要用易引起误会的多义词、双关语、俚语、成语。也不要用易引起对方反感的词句,如:“to tellyou the truth”,“I’ll be honest with you?”,“I will do my best.”“It’s none of my business but?”这些词语带有不信任色彩,会使对方担心,从而不愿积极与我们合作。如果谈判者的言辞能清楚地表达出所想的和所要讲的,就减少了许多容易导致误解的地方。

商务谈判,中心还是经济利益。在双方的谈判中,价格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婉转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可以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如果自己已经胸中有数,在谈判中,语句上面不能有丝毫含糊。

最后,为确保沟通顺利的另一个方法是在谈判结束前做一个小结,把到现在为止达成的协议重述一遍并要求对方予以认可。小结一定要实事求是,措辞一定要得当,否则对方会起疑心,对小结不予认可,已谈好的问题又得重谈一遍。

握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英语技巧,对于谈判者十分重要,它不但直接关系着谈判的成败,还可以使谈判者在对外经济交往中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希望读者可以通过掌握上述的技巧,在谈判中掌握主动、获得满意的结果。

参考文献:

人际交往的原则与技巧篇(11)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最主要工具,但并非唯一工具。人们之间信息的交换与传递除语言之外还可借助表情、动作、时间、空间等手段来实现,这些出语言之外的手段就是非语言手段。针对语文课堂教学而言,师生之间的非语言交际手段通常包括表情、动作、服饰、时间、空间、副语言等,在语文学科教学中起到信息强化、指代、补充等作用。在正常的语言交流中,辅以非语言表达能够改变、扩展、否定、增进语言交流的信息,使教师传递的信息更易于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际运用

(一)体态语言的运用

语文是一门社会学科,它是用语言文字的形式来表达非语言内容,同时还用非语言形式来表现人们对生活的情感和态度,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准确传递语文信息,有必要借助体态语言来丰富语言。语文课堂中常用的体态语有身体姿势、面部表情、眼神、手势、衣着服饰等,这些体态语对语文教学带来深刻的影响,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双向情感交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对有用信息的接收程度。此外,体态语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作用是暗示作用,比如体态语暗示的老师品格修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体态暗示的艺术手段来表达“弦外之音”等。在实际的教学中,体态语言的运用要结合实际课堂情况和教学内容,适度运用体态语,使体态语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运用十分自然、协调。

(二)善于运用非语言交际的副语言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语言交际的副语言是指伴随着声音的非语词声音,比如音高、音色、音量、语空、停顿、笑声等。副语言在语文课堂中起到补充信息、替代语言、强调信息、重复信息等功能。实际的语文课堂运用中,音长的合理运用能够表达更为丰富的内容;语言交流中音调通常有升调和降调两种,教师应该多用升调以营造温和的氛围,缓解学生的紧张情况;老师在课堂讲课时可适宜运用语空来传递暗示性的信息,比如有学生讲悄悄话,可用语间停顿来暗示一下,则可起到良好的效果。

(三)了解和注重学生的非语言反馈

无论是语言交际还是非语言交际,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都是交互的,需要双方接受信息后进行反馈才能进行下一步的交流,只有老师接收到学生的信息反馈才能得知学生的具体状况,因此在正常的语言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了解学生的非语言反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这些非语言反馈才能真正掌握教学情况。首先运用目光交流的优势,通过目光来获得有益的反馈信息;其次老师可时刻观察学生的动作表情来确定课堂教学的状况;最后通过学生手势来获得课堂教学效果的信息。常见的学生非语言反馈表现形式有双手交叉(表示注意力集中)、揣手(表示轻松或不屑)、摸头(表示思考、不知所措等,要根据具体课堂情况来确定)等。

(四)教师善于运用非语言来进行评价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使教学双方获得准确的教学信息,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不仅包括语言形式的教学评价,还包括非语言形式的教学评价,并且非语言评价往往能够起到更为巧妙、高超的效果。语文课堂教学中常用的非语言评价是通过面部表情、体态、眼神、语调等手段来实现的。非语言评价在语言课堂教学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比如积极成果的心理暗示、潜移默化的情感交流、适时巧妙的保护自尊等。非语言评价要确保真爱前提,教师必须是发自内心的情感,这样才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此外还要注意一定的运用技巧,实现非语言评价与语言评价的有效结合,比如合理运用时间空白、把握非语言评价的尺寸、注重细节的评价等。

三、语文课堂教学中非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与训练

(一)由忽视到重视非语言表达的运用

语文课堂教学中非语言表达观念的转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未意识到非语言表达重要性的教师要转变观念,提高对非语言表达的重视程度,与学生之间积极交流,乐于与学生发生“目光接触”;另一方面,已经意思到非语言表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且已经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的老师,要进一步研究非语言交际,摸索运用规律,使其能够更好的为教学服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掌握一定的非语言表达的“词汇”和非语言表达的技巧

非语言表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具有一定的技巧,巧妙的运用非语言交际能够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因此语文教师应该不断丰富自己的非语言表达“词汇”量,为熟练运用非语言表达打下深厚的基础。非语言交际技巧的运用必须紧密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切不可忽视非语言交际的价值,只注重技巧运用,导致技巧脱离本质目的,反而影响到非语言交际功能的实现。

(三)自觉遵循课堂教学中教师非语言表达的原则

非语言表达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的需要,教师要巧妙把握非语言表达的运用,与语言表达紧密结合;非语言表达要遵循师生共意原则,必须是建立在师生双方都乐于接受的基础之上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非语言表达是为配合语言表达而服务的,是伴随着语言而产生的,因此非语言表达不应该喧宾夺主,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此外,非语言表达在语言课堂教学中运用还应该遵循稳定性与灵活性统一的原则、审美性原则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