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中学生励志教育大全11篇

时间:2023-06-11 08:57:44

中学生励志教育

中学生励志教育篇(1)

这次活动我们学校今年以来举办的第一次活动,所有成员表现的都非常不错,活动的前期准备与现场的活动布置与安排都展现了整体团队的组织能力与协调性,人员的安排与活动进行,都得到了一致的好评,但是在开场签到的时候出现了一会人员混乱的现象,这一点我们注意并改正。

中学生励志教育篇(2)

从2000年高校开始扩招,更多的学生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来自贫困山区和城市下岗职工家庭的经济困难学生日益增多,成为了高校普遍存在的特殊群体,也是高校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如何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各种政策措施,加大对困难生的资助力度,帮助他们不因经济问题而失学,但精神扶贫比经济资助更重要。因此,加强对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励志教育,是对经济困难生帮扶的有效举措。大学生先进典型是大学精神的引领者,以大学生先进典型对经济困难生进行励志教育具有一定的实效性。

一、我国高校经济困难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数为2468.0726万人。目前并没有贫困生的准确统计数据,但近年来贫困生占学生比例大概在20%-30%左右。庞大的经济困难生群体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1.经济问题带来的生活压力

当前高校的经济困难学生主要来自于经济发展落后的贫困山区和城市的下岗职工家庭,靠父母种地或打工维持生活,收入十分有限。并且存在多名子女同时就读大学或高中的情况。从2005年起,国家每年出资10亿元设立“国家助学奖学金”,建立了奖、贷、勤、补、免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体系。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境况,但仍存在学生未年满十八周岁及其他银行审批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导致学生未能贷款的情况。学校在资助工作方面也存在学生贫困程度不同难以逐个实地考察区分等问题。同时学生在大城市就读也面临着高昂生活费的问题,学生仍需要为了自己的生活而参与社会工作来赚取生活费用。

2.心理状况发生变化

经济困难生的成长经历比同龄人要多,因此在总体上具有乐观的心态和远大抱负,但是也存在一部分同学来到大学后,和更多的优秀学生聚集到一起,失去了学习上的优势。因为经济的压力也无法和同学在一起娱乐。或者由于出身于贫困地区,跟不上同学生活的潮流,因此和同学的交流存在障碍,觉得自己落后。因此埋怨自己的出身,埋怨自己的父母,抱怨社会的不公平。由此产生了自卑、压抑、痛苦甚至是怨恨和报复的心理。

3.学习状况出现两极分化

困难学生由于只有拼命努力学习才能考入大学,因此大部分人具有很强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但由于有部分人将上大学视为自己人生的终点,因此在升入大学后未能找到新的奋斗目标,不能将自己的心理进行合理调适,进而出现了学习成绩上的两极分化。找到奋斗目标的同学,为了自己考研或就业而继续努力,学习刻苦,获得各级各类奖助学金,既解决了经济问题,还为日后择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一部分同学由于沉重的生活压力和精神压力未能得到有效的调整,而自暴自弃无心学习。他们自卑心理严重,强烈的自尊在现实世界找不到途径,于是就逃避现实,沉迷于网络世界寻找自我释放的途径,很多人逃课,挂科,最后只能留级或肄业。

4.部分人就业困难

一名银行的HR,在工作了十年的时间里,通过自己对实习生的观察写出了文章《寒门再难出贵子》,这篇文章在微博里得到大量转发。虽然赞同与反对的声音同在,但是这确实是在现实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父辈资源的不平等,自己接受的家庭教育方式的限制等等,自己在就业时也出现了困难,想在大城市的激烈竞争中求得一席之地确实需要强大的正能量引导。

二、大学生先进典型能在经济困难生励志教育中发挥作用的原因

1.经济困难生励志教育中需要真实的榜样力量

先进典型的树立要让广大经济困难生有认同感,具有现实的激励和教育作用,避免对先进典型的夸大,要能够打动学生内心,让学生能够产生共鸣。大学生先进典型来自学生,是学生中的优秀代表,有着巨大的人格魅力和感染力、号召力。因此,在选择学生典型时要坚持与时俱进,结合当前经济困难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思想状况,寻找具有深厚群众基础,能够得到学生普遍认同,品学兼优,最好也来自贫困生这个特殊群体的学生作为先进典型。人无完人,只有平凡、贴近生活,才能让学生觉得伟大和真实,才能让自己看到奋斗的希望,找到奋斗的动力。

2.经济困难生的励志教育需要具有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色。在进行正面宣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实实在在的感受到榜样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与改变。例如,不断宣传与推进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先进典型,让学生看到曾经自己的学长,可能也是靠着助学贷款读完大学。但是他们凭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通过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和创业技能,赢得了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这对困难生的未来发展是一个心灵的触动,更是一次具体的指导。

3.大学生先进典型具有广泛性和多样性

先进典型来自广大学生,只要仔细挖掘,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典型学生有很多,可以代表了不同群体的成功方式。可以针对困难生的特殊心理需求,寻找不同的学生先进典型进行有效宣传,让广大学生看到通过努力也可以达到的目标。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网络、报纸、微信等多媒体形式对先进事迹进行广泛宣传,起到典型的示范作用和感染效果。如团中央、全国学联选树的“大学生自强之星”就是大学生先进典型的代表,他们克服了种种人生磨难,诠释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给学生以教育和启迪。要从上到下形成树典型、学典型的氛围。用先进的事迹感染人、鼓舞人,塑造人。

三、树立大学生先进典型对经济困难生励志教育的作用

励志教育是指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远大志向,努力践行理想追求的教育。

1.帮助经济困难生坚定理想信念

在浙江卫视的超级演说家节目里,刘媛媛的《寒门贵子》演讲感动了无数的观众,在微信微博也得到了大量的转发。正能量的树立总是比简单的说教更能感动人。对于经济困难生这个特殊群体,他们既需要经济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坚定自己奋斗的决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边的先进典型给了困难生更多的亲切感,教育效果更加实在和突出。只有自强不息,把个人的奋斗目标与祖国的需要结合起来,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奉献社会,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提高经济困难生抵抗挫折的能力

“一个典型一面旗帜”。先进典型的成长历程本身就是一个抵抗挫折不断成长与进步的故事。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不畏艰难,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面对人生种种困境的时候仍能严于律己,积极投身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作风,将深深感染有着共同成长经历的困难生同学。这对困难生的励志教育有着鲜明的指导作用。

3.帮助经济困难生树立感恩意识

目前国家和企事业对经济困难生的资助更多地体现在经济方面,有部分学生会认为国家和学校政策上的帮助是应该给予的,并没有回报和感恩之情,只是一味地索取。还有人会抱怨所得到的不够多,缺乏了必要的责任意识。树立先进大学生典型,让困难生看到身边榜样是怎么得到帮助,怎么通过自己的努力回馈曾给予自己帮助的人,如何以一颗感恩之心面对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4.培养经济困难生学习和就业的实际技能

先进典型的树立与宣传更重要的是发挥实际引领与励志的作用。先进典型可以是同龄的大学生,更可以是生活在困难生身边的学长学姐和同班同学。先进典型的代表可以在实际学习生活中与困难生结成帮扶的对子或学习型团队。先进的光环加上实际的引导能够起到更实际的励志教育效果。特别是针对困难生在学习与就业这两项重大人生选择的时刻,能够给与实际的指导。帮助学生正确树立学习的目的和动机,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于未来是继续学习还是就业提出自己的建议。如果选择就业,可以利用自身的经验和资源对困难生进行职业指导,培养职业技能,增加竞争的资本。因为具有共同的背景和成长经历,这样的先进典型会起到更实际的励志效果。

经济困难生作为一个需要更多关注的特殊群体,学校和全社会都应本着“扶贫、扶心、扶成长”的宗旨,在资助的全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多的开展励志教育。通过树立大学生先进典型,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让学生看到榜样的力量,教育引导学生志存高远、勤奋学习、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 邵春明.遴选大学生先进典型的若干思考[J].学生管理工作:2010年第35期.

[2] 易鑫.德育为先奠基中国未来――党的十六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就述评之八[J].中国教育报:2012年11月2日.

[3] 曹玉娟.浅谈新时期大学生先进典型榜样作用的发挥[J].高教论坛:2009年5月

中学生励志教育篇(3)

1 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

物理来源于生活,新课标也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根据学生日常接触到或已积累的生活经验来创设物理情境,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起学生的思考;也能很好地体现生活处处有物理,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比如我在上“物态变化”这部分内容时,就以下面的情境为设:医生给病人测体温之前,通常要拿着体温计作一个什么动作(向下甩一甩)?为什么?夏天吃冰棒时,冰棒刚从冰柜里面拿出来,包装纸外面有‘粉’,而剥开之后冰棒又会冒‘烟’,再把它放在茶杯里,茶杯过一会就会出‘汗’,为什么?如果你生病发烧,父母会用湿毛巾敷在额头上帮助退烧,这又是什么原因?为什么洗澡的时候不冷,刚洗完澡还没穿衣服的时候感到很冷?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就不见了,是谁“偷”走了它?这些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看到过,甚至是经历过的现象,学生很熟悉,会感到很亲切,教师要启发他们进行比较,结合所学知识悟出其中的道理。

2 利用实验活动创设情境

物理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设计一些简单、有启发性的实验,让学生围绕某个专题展开实验探究,在实验活动的情境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素质。如:在“压强”的教学中,可让一个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分别用两把刀进行切萝卜比赛。比赛中故意让男同学用很钝的刀,让女同学用锋利的刀,结果,男同学输给女同学,很不服气地抱怨说,刀太钝,切不动。由于采取的是实验加比赛的方式,学生积极性特别的高,参与性也高,争先恐后地帮助他分析原因。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猜想,并利用提供的器材,设计、进行探究实验。在实验器材的准备上,可以用学生喜欢的橡皮泥、细绳、绸带、钩码。也可以多准备一些,如,再同时提供一个塑料瓶盖,一个装有细沙的牛奶盒,一个小桌子等。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发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设计出不同的实验方案,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利用诗词、故事创设情境

诗词是历代文人广泛接触自然,细致观察自然的产物,名诗名句中也常常包含着物理知识。恰当地将诗词引入教学,便于设悬立疑。在诗情画意中,只要设计合理,也能激起学生强烈求的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如:用苏轼诗“峰多巧障目,江远欲浮天”,成语“立竿见影”、“一叶障目”等可顺理成章地得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结论;用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杜甫的“卷我屋上三重茅”设疑,让学生来分析“三人”是哪三个?是谁卷我三重茅,怎样卷走的?学生就很有兴趣,不同观点之间的小组讨论得十分热烈,使学生自然进入最佳心理状态和学习状态。同时,对启发学生思维、调节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强化学生记忆、陶冶学生情操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有目的地、恰当地设置物理故事则可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体验到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如在讲“浮力”时,可以讲阿基米德检验皇冠的故事。讲“重力”时可以引入牛顿思考“苹果落地”的故事,在听故事中,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4 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中学生励志教育篇(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3)05 — 0120 — 02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文件精神,为积极应对高职院校部分大学生出现的精神萎靡不振、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社会责任感缺失、学习动力严重不足等问题,笔者将高职院校大学生励志教育的现状做展开分析和深入研究,以期对高职院校在励志教育方面教育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一、 高职院校励志教育的涵义及内容

励志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育人、引导人、成就人的教育事业中发挥了无法取代的功能。然而,必须要承认的是,励志教育目前在学科建设上,依然在相关学科和领域中孕育成长着,还没有形成理论化、系统化的独立学科体系,还缺乏独立的研究内容、成熟的研究方法和规范的学科体制。目前社会上普遍认为励志教育主要涵盖励志文学、励志音乐、励志影视、励志讲座等内容。笔者认为,励志教育主要是通过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进行的,其中学校教育是主要方面。目前高职院校中的励志教育主要存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当中。

笔者综合学术界研究成果认为,励志教育的涵义就是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成功学和自我效能理论等学科理论,通过系统的、科学的教育,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健全学生的身心素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自我规划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的教育。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励志教育是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及其在社会中的职业定位,按照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成功学等学科理论,通过科学系统地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成功观教育,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立、自强的意志品质,从而激发其潜能,努力创造条件实现其人生目标和理想的教育。

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励志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三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赏识教育、激励教育、挫折教育和感恩教育等方面。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励志教育主客体分析

(一)高职院校在励志教育方面的认识和实践

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为谁服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教育方针问题。党的十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高职院校作为按照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举办的教育单位应该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加强励志教育。高职院校一直致力于励志教育,只是由于目前励志教育尚未形成系统性学科教育,还缺乏统一的教育内容、体系和方法。现阶段高职院校都是按照党委政府文件精神,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但是仅仅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使命,更应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在走访了国内20多所部级高职示范校、骨干校、民办高职院校的校长书记后,认为“高职院校的校长更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由于高职学生大都是高考体制下的失败者,在他们入学后,学校总是用励志教育等各种办法去消除学生的失败者心理。”〔2〕

近年来励志教育取得较好效果的高职院校主要有福州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服装工程学院。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申报的“《构建励志教育体系 彰显励园文化特色》喜获2010年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优秀奖,实现了励志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新突破”〔3〕。该校以“励园文化”为载体,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励炼技能本领,励志全面成才,逐步形成以课堂教授励志系统、校园环境励志系统、校园活动励志系统、社会实践励志系统、励志教育服务系统和励志教育综合评价系统为主要内容的高职院校励志教育体系,积极营造构筑具有学院特色的“励园文化”氛围,形成了人本教育、全员教育的思想合力。陕西服装工程学院“《以励志教育为抓手 深入扎实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获得2012年首届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优秀奖”〔4〕。该校总结:开展励志教育势在必行;励志教育要与时俱进;组建青年干部管理学院,搭建励志教育平台;励志教育成果丰硕。由此可见,提高高职院校励志教育的实效性需要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励志教育的新思路新途径,逐步形成励志教育的教育系统和评价系统,丰富励志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扎实开展励志教育实践活动。

中学生励志教育篇(5)

当前,很多中学生都存在一种心理困扰,一方面感觉自己的生活环境压力比较大,对未来前途忧心忡忡、茫然无助;但另一方面又缺乏明确志向,一天到晚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浑浑噩噩,感到空虚、寂寞、茫然、郁闷、无聊,学习倦怠并充满消极不满情绪,学生的心理问题、品行问题、德性问题越来越突出,自理能力、抗挫折能力、社会生存能力越来越令人担忧,这归根结底都是因为缺乏励志目标。因此,对当代中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励志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成功需要,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从而培养起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素质。 

一、中学思想品德课励志教育的概念及意义

励志教育,“是指运用心理学、成功学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通过系统、科学的教育,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培养他们的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较为系统全面地培养成功品质,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1]在通俗意义上讲,就是指那些勉励学生树立志向,并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志向的教育。通过励志教育,能够最广泛地调动中学生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引导学生树立崇高坚定的理想信念,养成执着勤奋的学习态度,塑造奋发有为的精神气质,追求高尚的人格品质,培养健康向上的身心素质。

二、中学思想品德课励志教育的基本原则

励志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激励,也就是所谓的授之以渔,要激发学生内心的潜能和渴望成功的需要,让学生最终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成长。因此励志教育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潜能发掘,立足于学生的成功和终身幸福,这也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教育,只有立足于学生的心理需要,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哪个人不渴望自己能够成功和终身幸福呢?励志教育之所以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去,能够得到家长的支持,就是因为它始终从学生终身幸福和成功的角度出发来组织教育工作。我们过去的德育工作为什么会低效,而且令学生和家长反感呢?一定程度上是德育目标的假、大、空造成的。在真正的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什么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就是从内心深处打动他,感染他,让他悄无声息地、自觉地改变自己。正如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原以为歌星只会唱歌,球星只喜欢打球,从来没去想过他们是怎么成功的。现在我终于知道了:没有付出就必定没有回报。我今后一定会努力学习,不再让老师和父母为心。”励志教育就应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共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只有真正触动了学生的心弦,让学生有切实的体会,教育才管用。一个鲜活的触动人心的例子比得上一百句空话!

每个学生都有可以发展的潜力,只是表现的领域不同而已。因此,我们始终要以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终目的,引导学生发觉自己潜在的优势智能领域,并促进其优势智能领域的优秀品质向其他智能领域的转移。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黄金时期,对学生开展系统的励志教育,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发展潜能,学会自我管理和控制,尽最大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在价值。这既是对学生个人负责的态度,更是对国家、民族、社会负责的态度。

三、中学思想品德课励志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中学思想品德理论课的励志教育

课堂是励志教育的主渠道,励志教育的核心是积极导向,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会生活,对任何事情都要从积极的方面去思考。其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尤为重要,例如,每个人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如何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规划自己的人生;如何培养班级团队精神;如何处理好学习与恋爱的问题;如何为将来的升学做好必要的准备等等。而这些东西,都是学生面对并且最感兴趣的实际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时穿插这些励志教育内容,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效率,同时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做人的道理,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感情、思想和行为习惯,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

(二)中学思想品德活动课的励志教育

仅仅在课堂上进行几十分钟的教学活动是绝不能够收到理想的励志教育效果的,而课外励志教育活动显然更有作用。换言之,励志教育一定要有严密的、科学的体系。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体系与规律,我们要从中寻找出这个体系和规律,科学设计各项活动,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我们许多学校和老师做励志教育或者其他教育工作,往往是零打碎敲,兴致所至时搞一两次活动,或者读一两本书,看一两场电影,缺乏计划性和体系性。因而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所以建立一套从课内到课外紧密协调配合的励志教学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开展课外励志教育活动呢?

1.建立校园励志文化氛围

学校应当重视并营造富有励志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来熏陶学生,让学生经常得到鼓励,处处受到激励,保持育人强烈的成就动机和成功要求。充分利用教室、食堂、寝室、图书馆、阅览室、体育馆等校园空间或者其他一切设施宣传励志格言,营造励志氛围,建设校园励志文化。做到励志格言或图像上课桌、上墙壁、上黑板,使得学校的教学、生活、活动区域,都发挥励志育人作用。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唱励志歌曲、诵励志诗歌、讲励志故事、看励志影视系列活动,并充分利用校广播台、宣传栏和校园网站等媒体,宣传励志事迹,树立励志典型,宣扬励志理念,弘扬励志文化。逐步做到让每一面墙说话,让每一块石头说话,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更富有教育意义,富有激励作用。

2.建立读书励志系统

知识给人以力量,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启迪,给人以修养。中学生要有选择地阅读励志佳作,如《论语》、《人的性格弱点》、《菜根谭》、《一生要注意的50个细节》、《人性的优点全集》《成功法则》、《大长今》、《狼图腾》、《做最好的自己》、《一生中要懂得200个哲理》、《哈佛女生刘亦婷》、《人性的优点全集》等励志书籍。学生既要读外国的励志经典书籍,又要读中国的传统励志经典书籍。学校可以给学生每学期布置一定的励志书籍阅读任务,鼓励学生撰写读书报告,开展励志教育读书月,写励志报告,作励志演讲等等活动。

3.建立励志实践活动系统

励志教育贵在实践,多让学生参与各种励志实践,特别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励志,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可以得到更加有效的培养。离开实践体系的建立和健全,学生的成功品质的培养只会成为纸上谈兵。建立励志教育实践系统所有教育的成果,最终要体现在学生的行动上。培养可以让学生受用一生的成功品质,需要依赖于励志教育实践系统的建立和有效运作。一方面,把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和励志教育结合起来,以社团活动为载体,建立励志演讲团、励志记者团、励志长跑队、励志文学社、励志武术队等丰富多彩的学生励志社团,鼓励学生从文体活动中励志、从爱好兴趣中励志,并通过励志发掘和培养自己的个性特长。另一方面,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以励志为目的的各类社会实践活动。比如贫困山区生活体验、采访成功人士、徒步长途拉练、人才市场调查、校园不文明行为调查等。坚持在开学前给新生组织军训,并做到保证强度、保证时间,让学生吃足够的苦,得到足够的磨炼,收到良好效果。[3]

4.建立心理励志引导系统

励志教育要结合心理教育要重视学生心理上的引导,促使学生养成健康积极的心态去认识和处理物我、自我等各种关系。因此,励志教育,对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大促进!当前,中学生面临各种压力,因此,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心理的引导,促使学生养成以健康积极的心态认识和处理问题,来学会解决心理冲突,应对心理挫折,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引导中学生化压力为动力,过一个更为充实而美好的精神生活。第一,要引导他们认识生活的意义。心理学家傅兰克认为:作为一个人生活的基本条件,即在于了解并坚守生活中的责任,能够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生活,就是有意义的生活;一个人即使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生活,也不会感到满足,人们惟有在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责任中,才会感到充实与满足,生活才有意义。第二,确定一个对自我有激励性的合适目标。第三,合理地安排生活任务,做到有条不紊,切记拖拖拉拉、松松垮垮。第四,制造欢乐的气氛,体验主观幸福感。第五,培养“压弹”素质。“压弹”原本是物理学中的概念,泛指物体受压时的反弹。在心理学中则是指个人面对生活创伤、逆境、威胁及其他重大压力的良好适应,也是个人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4]第六,适当运用良好的心理防御机制,如抵消、合理化、幽默、升华等。

励志教育是中学生思想道德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能够激发学生对“真善美”在内心深处的渴望与奋发的豪情,让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成长。它可以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享受知识的同时,获得人生的终身幸福,造就完善的人。

参考文献

[1]厉佳旭,崔国久.中学励志教育的实践和思考[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12

中学生励志教育篇(6)

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形式,是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具体体现,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人才的必经途径。班级管理的实质是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而励志教育就像一盏明灯,可以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避免学生误入歧途,陪伴学生成长和成才,将励志教育渗透到班级管理中,可以显著提高班级管理效果。特别是面对特长类班级,励志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特长类班级的特点

当今社会,我们评价学生的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本单纯强调文化成绩变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现,并且随着社会对音、体、美等各方面人才的需求,高中特长班的队伍正不断在壮大。特长班学生是高中生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中的大多数热爱交往,初步形成了一个个的小集体;自我意识较强,个性心理特征也比较明显;喜欢新鲜的事物,也比较容易接受新新思想;内心世界日益丰富,思想上带有片面性和不稳定性。行为习惯较差,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因此行为习惯改变的周期较其他学生也较长。思想呈现多元化、想法成人化、性格个性化的特征,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过上了娱乐化倾向的生活方式,比如追星族、粉丝群类型等。因为这些特征的存在,若是没有明确的志向,对学生加以引导,他们会处于一种没有目标与志向的混沌状态。高中生作为社会大家庭的一部分,思维想法不可避免会受到社会各方面或好或坏的影响,但由于学生心智不成熟,不能分辨正确的价值取向,所以励志教育的开展,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增强班级凝聚力,让学生逐步养成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励志教育的内容及其重要性

励志教育是指运用教育心理学、成功学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通过系统的、科学的教育,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培养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较为系统、全面地培养成功品质,激发学生潜能的教育。在通俗意义上讲就是勉励学生树立志向,并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志向。励志教育能够有效的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提升班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热情,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有针对性的励志教育活动,能够积极引导班级学生从认识误区中走出来,明确人生的志向,珍爱生命,学会自我激励,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与挫折,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增强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励志教育渗透到班级管理中的具体措施

(一)一人一句励志名言

在教育的过程中,励志名言是进行励志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关键点。所以在每个学期伊始,我都会让学生制定出班级励志名言,悬挂于黑板正上方,同时每个同学还要写一句自己的励志语张贴于励志墙上,并写上每个同学的目标大学,让同学相互监督,同时通过《你凭什么上北大》等文章,让学生知道,尽管我们离目标有一定距离,但只要付出努力,目标终有实现的一天。让学生要敢想,并付诸行动,这样他们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二)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有效励志

从开学伊始,我就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观看励志视频和电影。当学生学习怠慢、悲观失望、对学习麻木的时候,我就会组织召开励志类主题班会,通过观看励志视频,让学生重拾学习的动力。同时,我还鼓励并指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轮流召开励志主题班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学生能够想到的题材和形式也远远要多余教师,所以在励志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勇于放手,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维度、多角度打造班级励志文化氛围

励志教育不是鼓励进行的,只有渗透于校规班级中,相辅相成,才能拥有持久的生命力。励志教育要以学校相关的纪律要求为蓝本,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让学生向标准看齐,不断自省其身,进行定性与定量的评价。同时,励志教育需要结合实际,让学生推荐并贡献出自己喜欢的励志书籍,设立班级励志书架,让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励志歌曲、电影、电视剧,班级多媒体每天以一个同学的励志名言和目标为背景,让学生时刻铭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同时,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寻找励志楷模,多角度、多维度打造班级励志文化氛围。

中学生励志教育篇(7)

1.2 大学生励志教育本质 “励志教育”,不是某种单纯的教育模式或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指运用心理学、成功学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通过系统、科学的教育,调动大学生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活力,培养大学生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塑造高尚的人格品质,激发大学生潜能的教育。

2 当前大学生励志教育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2.1 大学生励志目标的缺乏 《高校学生行为准则》第一条中,提出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是:“政治坚定、明确方向;志存高远,坚定信念。”大学生一般为中学阶段教育的成功者,虽接受了多年的励志教育,但在进入大学之后他们仍会面临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部分学生一方面对自己目前的现状较为满足,另一方面,对未来前途迷惘、自信心不够,学习动力不足、适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等现象。这种精神困扰最深层的原因在于缺乏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

2.2 高校励志教育手段单一 部分高校变相挤压德育的课时,励志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除了主要集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体现之外,几乎是一片空白,高校励志存在励志教育手段单一、教育效果苍白、地位被弱化和边缘化的局面。

2.3 大学生励志教育的内容不充实、形式不鲜活 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老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这样的结果往往会导致:一方面,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精神状态不佳;学生在课堂上讲小话、打瞌睡。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因缺乏正确的激励或引导不够,缺乏积极的心态和完善的人格,自理能力、抗挫折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越来越令人担忧。不少学生虽然掌握专业知识,但却没有学会与他人正确相处,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心理问题、德行问题和品行问题越来越突出。

3 创新大学生励志教育的途径

3.1 转变观念 实施励志教育的前提条件是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转变观念最重要的就是要使学生先学会做人,在此基础上学到知识、学会做事。因此,作为学校,应把励志教育作为学校的一种特色,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大学生走向社会之前,高校应通过励志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教师,应深入研究当前大学生在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把励志教学融入到教学、日常生活中去,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专业知识,懂得做人的基本素质、能够比较自信,积极进取,在完成教学的同时,完成育人的任务。这样从思想上根除目前普遍存在的励志教育只是两课教师和学生工作部门教师的事的错误认识,将励志教育建立一种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操作体系,从多种途径提高励志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创新德育实践。

3.2 认真备课,将励志教育内容与所教课程内容有机结合 帮助学生塑造完整人格,为以后工作打基础,是励志教育融入课堂的目的。在学科教学中,任课教师可根据学科自身的结构和体系特点,通过认真备课,研究,看哪些内容与励志教育联系较紧密,寻求一个最佳结合点,使励志教育融入教材,将励志教育与所传授的文化知识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订出计划,同教学内容一样去完成,这样才能把育人工作落到实处,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3 课堂上,采用“三分钟励志教学”法 励志教学为保证有的放矢,应注意观察、善于发现学生的性格瑕疵,并对症下药,在课堂中采取“三分钟励志”教学法。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与时俱进,这要求励志教育要将市场经济下一切生存法则渗透其中,形成励志教学的材料,如一位企业创业管理老师讲到企业效益时,问学生一个问题:一个企业要提升自己的效益,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学生回答:企业要提升自己的效益,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员工的工作热情。老师继而又问:员工工作热情的动力来源于哪些?这时老师很巧妙地将励志内容结合其中,他说,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人问上帝天堂与地狱的区别,上帝把他领进一间房子,这里的人都瘦骨嶙峋,一群人围坐在一口大锅旁,每人拿一把特制的汤勺,可勺柄太长,勺子的头很小,盛出的粥都撒在地上,一点也喝不上,一个个眼睁睁地看着锅里的汤饿肚子。上帝又把他领进另一间屋子,这里的人一个个都长的胖乎乎的,喜笑颜开,他们围着同样的锅,拿着同样的汤勺却吃得津津有味。原来他们是在用长长的汤勺相互喂着吃。上帝说:“刚才那里是地狱,这里是天堂。”

学生听后深受感悟:一个人很多情况下是可以办成许多事,但往往在一些特定场合,你会需要他人的援手,就用那根长长的汤勺的两端筑起你与他人沟通互助的桥梁;同时,也领悟到团结协作精神是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从这个案例中,增强了自己今后做好企业管理工作的自信心。

当然,励志教育方式不同,效果就不同。我们结合学生讨厌灌输式说教的心理,将大道理融入有趣的小故事中。再如:在讲营销学中有关消费者购买行为规律时,适当穿插励志教育内容,给学生讲“秀才赶考”的故事。

故事的情节为:有位第三次进京赶考的秀才住店,考前做了两个梦,一个梦是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秀才找算命的解梦。算命的解析是高墙上种菜为白费劲,戴斗笠打雨伞是多此一举,劝他赶快回家。秀才心灰意冷地收拾包袱。店老板听秀才如此说后乐了,帮他解析说是墙上种菜是“高中”,戴斗笠打伞是说明这次有备无患,劝秀才一定留下来。于是秀才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中学生励志教育篇(8)

一、励志教育的内涵及必要性

励志的“励”是指激励、鼓励、勉励、磨练、振奋之意;“志”是指有志气、志向、意志,有追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及做成某事的气概,表达要做什么样的人、决定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心理状态。“励志”意为振作精神,奋发志气,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去实现远大的目标。现代社会教育,都十分注重励志教育。“励志教育”,是指运用心理学、成功学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通过系统的、科学的教育,唤起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培养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较为系统全面地培养成功品质,激发学生的潜能的教育。在通俗意义上讲就是指勉励学生树立志向,并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志向的教育。当前,很多大学生都存在一种心理困扰,一方面对自己生存的环境压力感觉比较大,对未来前途忧心忡忡、茫然无助,心理压力过大;但另一方面又缺乏明确志向,一天到晚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浑浑噩噩,感到空虚、寂寞、茫然、郁闷、无聊与无奈,学习上倦怠并充满消极不满情绪,学生的心理问题、德性问题、品行问题越来越突出,自理能力、抗挫折能力、社会生存能力越来越令人担忧,归根结底都是缺乏励志目标。因此,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通过励志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成功需要,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从而培养起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素质。

二、励志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教师担负着传授知识、开发学生智力的重任,并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师本身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以适应励志教育的需要。

(一)要树立励志教育观念

大学教师要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中转变到既传授知识又加强培养学生意志、激发学生成功志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的励志教育上来。教师应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融入励志教育,通过不断调节学生的感情、情绪、思想和行为习惯等来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建立完善的心智人格,激励学生为美好的人生而奋斗。

(二)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规范,是教师队伍的灵魂。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在有形无形地影响着学生做人的准则。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教师必须从严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使学生觉得可信;以科学诚实的态度对待教育工作,使学生觉得可敬;努力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使学生觉得可亲。一位可信、可敬、可亲的教师在励志教育中必然会形成一种良好的影响力。

(三)具有励志教育的工作能力

一个适应励志教育的能力结构是教育功能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能力结构包括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能力是指教师有效地传授知识、指导学生学习,发展学生智能的能力,具有这些能力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研能力是指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研是高校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创新能力是指教师在他人的基础上,勇攀新高峰、开辟新领域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用现代科学发展的新观点、新技术、新知识、新成果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

三、如何开展励志教育

(一)学会赏识,寻找闪光点

赏识教育主要是针对学习成绩差或后进的学生,尤其是针对在应试教育制度下,被压抑了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处于极其自卑的学生。赏识教育是对应试教育、抱怨教育乃至惩罚教育的挑战,以赏识为先导,激发被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潜在的巨大能力,或者是人的良知与自觉性,从而让教育顺理成章地自然发生,因此对教育者来说,要牢牢树立人人可以成才的观念,善于发现受教育者的闪光点,使教育潜移默化地发挥其功效。

(二)建立励志教育体系

1.读书励志体系。知识给人以力量,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启迪,给人以修养。大学生要有选择地阅读励志佳作,如《论语》、《人的性格弱点》、《成功法则》、《大长今》、《狼图腾》、《做最好的自己》、《一生中要懂得200个哲理》、《哈佛女生刘亦婷》、《人性的优点全集》等励志书籍。

2.课堂励志体系。课堂是励志教育的主渠道,励志教育的核心是积极导向,要引导学生每天说好的、听好的、看好的、学好的,对任何事情都要从积极的方面去思考。其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尤为重要,比如,每个人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怎样才能学会与人相处;如何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规划自己的人生;如何培养班级团队精神;如何处理好学习与恋爱的问题;如何为将来的择业做好必要的准备等等。而这些东西,都是学生面对并最感兴趣的实际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时穿插这些励志教育内容,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同时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到做人的道理,学会调节自己的感情、情绪、思想和行为习惯,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专题讲座、专题报告励志体系。学校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定期地有计划地开展专题讲座,邀请励志教育专家或者对此有研究的教师定期为学生做励志教育讲座。还可采取记诵校风、校训,聆听杰出青年事迹报告,聆听成功人士专题报告等形式激发大学生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潜质。

4.励志教育环境体系。学校应当重视并营造富有激励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来熏陶学生,让学生经常得到鼓励,处处受到激励,保持强烈的成就动机和成功要求。学校可充分利用教室、寝室、食堂、图书馆、阅览室、体育馆等校园空间或者宣传栏宣传励志格言,营造励志氛围,建设励志校园文化。还可定期开展诵励志诗歌、唱励志歌曲、讲励志故事、看励志电影系列活动,并充分利用校园网、宣传栏等媒体宣传励志事迹,宣扬励志理念,树立励志典型,弘扬励志文化。

(三)学会励志,增强内动力

有了明确的志向,更重要的是如何激励。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给予学生最充分、最真诚的激励。通常可采用爱心激励、动机激励和兴趣激励等方法。

1.爱心激励。爱是人类社会最美好的感情,爱心是一切成功最大的动力,作为教育者应公平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信任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位学生都充满爱心。

2.动机激励。动机决定人的行为,教育者应教育学生以学业进步、创业成才为奋斗目标,而不仅仅是以成绩、证书为学习目的,培养学生志存高远,大胆追求,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对未来成功充满信心的健康心态。

3.兴趣激励。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生成长的直接内动力。学生对其感兴趣的事物就会主动去学习和研究,从而获得丰富的知识和技能,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唤起学生的兴趣并发展成热爱。

(四)励志教育要结合心理教育

励志教育立足于学生潜能的发挥,立足于学生的终身成功和幸福,教育只有立足于学生的心理需要才能真正走到学生心中去。因此,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心理上的引导,促使学生养成以健康积极的心态认识和处理问题,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能够自觉调控自己的情绪,学会解决心理冲突,应对心理挫折。

中学生励志教育篇(9)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8-0139-02

一、励志教育的内涵及重要性、紧迫性

关于励志教育的概念,集中在两个字上,即“励”和“志”。首先是“志”,我们要立什么“志”,是考大学的志向,是发财的志向,是升官的志向,还是什么其他的。其次是“励”,这个字有两种解读,一种是解读成“砺”,是磨砺、砥砺的意思,是个人行为;另一种解读是字的本义“励”,就是激励和鼓励的意思,显然是教育行为。从励志教育的总体来看,应该是两种意思都有,即个人砺志和教育砺志。

励志教育,是应用教育心理学、教育激励学和教育管理学理论,激发和唤醒学生内动力,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最终达到成人成才的目的。

励志作为一种品质,可以用三个带有“坚”的词来表示:第一个是坚信,第二个是坚强,第三个是坚持。这是励志最重要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坚信的层次,就是对信心的坚定,是解决一个理想和目标的问题。如果我们对目标没有信心,那不可能是励志的。不过,励志还需要在信心的基础上再前进一步,再往上一个台阶,就是有信念。信念比信心还要高一个层次,而更高层面上的是一种信仰。信仰是抬头仰望心中远大的东西,那是一种理想,是自觉追求的一种东西。对我们老师来说,应该去追求心中的理想,并努力培养拥有理想的学生。第二个是坚强的问题,它是指面对困难和挫折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励志就是要敢于面对困难,面对失败,有挑战困难和失败的勇气。第三个是坚持,坚持是人的意志力的问题,只有坚持才有奇迹。励志就是要用坚持来创造奇迹。励志教育就是让孩子们明白,只有不断坚持才会创造奇迹。综合以上三方面,可以说励志教育是信念教育,也是道德教育,更是赏识教育。

如今大多独立学院学生存在这样的心理状况:一方面对自己生存的环境感觉压力比较大,对未来前途较为担心,孤独无助;但另一方面又缺乏明确的志向,整天无所事事,浑浑噩噩,感到空虚、寂寞、茫然、郁闷、无聊与无奈,学习上倦怠并充满消极情绪。一些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抗挫折能力以及社会生存能力越来越令人担忧,而心理问题、品德问题更是越来越突出。归根结底,都是因为学生缺乏励志目标。因此,对当代独立学院大学生进行励志教育是独立学院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通过励志教育,能激发学生的成功需要,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从而培养起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素质。

二、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自身特点,加强励志教育尤为必要

(一)学生社会活动能力较强,重视社会实践,但有些怕苦怕累,需要加强励志教育,使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

独立学院学生一般家庭背景和物质条件比较优越,从小所受的教育较好,体现在他们身上也就是思维比较活跃,阅历较广,独立性较强,对社会的了解相对较深。还有很多学生受过特长教育,在文体、书画、口才、沟通、社会交往等方面表现出较高的能力,他们更有实力和能力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文艺体育活动及社团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艺能力,今后有望成为社会欢迎的具备知识、能力、素质的精英型人才。但是由于其生活环境较好,条件优越,从小没受过什么苦或挫折,同时人生选择定位又较高,对生活的期望值较高,所以在成功之路上需要加强励志教育,激发起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

(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需要加强励志教育,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和恒心,努力学习,在学业上取得好成绩

独立学院学生是在三批本科段次上录取学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偏科现象严重。大多学生希望取得好成绩,希望成为学业优秀的学生,但不能够坚持,也怕吃苦,缺乏刻苦精神。部分学生甚至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饱满的学习热情,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毅力不够。针对这些情况,加强励志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励志教育,可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他们勤奋刻苦的精神,使其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行为特点,更需要加强励志教育

独立学院学生在行为上自律性差,生活往往没有规律,用于上网或其他娱乐活动的时间较多;他们的独立意识较弱,没有主见,往往易受外力影响;他们的爱好广泛、兴趣多变,常常是泛而不精;他们的自我组织能力较差,团队意识和服从纪律的意识较淡薄,往往我行我素,很难组织起来成就大事。通过励志教育,可以让他们确立人生目标,坚持为目标而奋斗。

(四)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特点,也需要大力加强励志教育

独立学院学生思想较为开放,思想意识多样化,其中主体意识和维权意识强;他们价值意识较强,而责任意识、集体意识和协作意识相对较弱;他们的政治取向主流,政治态度积极,政治动机多元化;而他们学习目标都很现实,缺乏远大的志向和人生目标,因此,尤其需要对他们加强励志教育。

三、如何开展和加强独立学院的励志教育

开展和加强独立学院的励志教育,途径和方法很多,重点在辅导员的工作中得以体现。

(一)辅导员积极探寻符合学生特点的工作方式方法

独立学院学生的总体成绩和学风虽然比不上一本和二本的学校,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商问题而造成,而是非智力因素影响的缘故。所以在学生素质培养过程中,需要加强全面培养意识,更需加强对独立学院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辅导员在开展工作的时候,必须教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学会自立,遇到问题时要自己克服解决,而不是依赖辅导员;必须教学生学会利用各种方式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而不是只会发短信或打电话问辅导员;必须教学生学会感恩,始终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提高辅导员科研水平和理论思维能力。具备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就业指导及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使辅导员具备做好学生工作应有的政治理论素养。独立学院应该大力鼓励和支持辅导员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学习和培训,学会应对学生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还要提高辅导员队伍素质,鼓励辅导员开展理论研究,提高他们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理论思维能力。

(二)通过主题活动的途径来开展励志教育

开展励志文化节,通过阅读励志类的书籍,诵读励志名言名句,聆听励志报告,观看励志电影等一些励志实践活动,以及开展励志之星的多元评价。其实,虽然有的只是刚刚开始,但是只要一直做下去,坚持下来,这颗励志的种子,一定会深深扎根于学生们的心田。

(三)通过课堂尤其是第二课堂开展励志教育

把励志这个主题演绎到我们课堂中,一方面融入我们的教学内容里,另一方面是渗入到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中。通过一系列的励志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拥有坚信、坚强、坚持等励志的核心品质,每门学科的老师都是可以做到的。

高校第二课堂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当代大学生磨炼意志、砥砺品质的重要途径,在励志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励志教育纳入大学生教育体系;在机构体系上,把励志教育纳入学院团委学生会的日常工作中,组织各种励志教育讲座和团体辅导活动;要让学院第二课堂成为励志教育的实践磨砺平台;通过独立学院第二课堂励志教育的环境来熏陶学生励志,如在学院拉标语、写口号等。

(四)充分利用爱心激励、动机激励和兴趣激励的方法,结合心理教育,加强对独立学院的大学生的励志教育

在实践中打造专业化队伍,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励志教育相结合,将励志教育贯穿和渗透到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形成育人合力,才能切实做好大学生的各项工作。

[ 参 考 文 献 ]

[1] 罗国杰.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4,70-174.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马静,刘利才.论当代大学生励志教育[J].学术论坛.2008,(8):202.

[4]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N].人民日报,2006-10-19.

中学生励志教育篇(10)

追溯“励志”一词的本源,“励”即激励、鼓励之意,“志”,一指志向,抱负,亦即理想,励志,指集中心智致力于某种事业。新时代的“励志教育”,是指运用心理学、成功学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通过系统、科学的教育,激发青少年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培养青少年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较为系统地培养青少年的成功品质,激发青少年潜能的教育。励志教育的本质,是帮助青少年树立志向,激发青少年的动力,磨砺青少年的意志,并帮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品质修养,从而走向人生成功。

二、传统思想教育下的家庭励志教育

古时候,励志传统教育理念提倡精神层面上的成功,不管是做大事还是做小事,只要实现了原先的既定目标,就是一种成功。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世人对成功的理解发生了曲解,对于目前各方面压力的增大,家庭励志教育引起了普遍重视。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带着能够提高自身素养及综合竞争力的初衷接受励志教育,这无可指责。家长往往要求孩子们阅读各类励志图书,参加各种励志类的培训班,这已经成为一种培训模式,很多人都对此趋之若鹜。但是,这种不正确的家庭励志模式,让孩子只是盲目地参加所谓培训班,而忽视了励志教育的真正内涵。很明显,这种做法是本末倒置的。真正的家庭励志教育是家长要通过言传身教和积极引导,激发孩子在困境中的潜力,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能不畏艰难,为了理想努力奋斗拼搏。家长能够在对孩子的励志教育中真正认识这一点,并且努力改变现状,是家庭励志教育走出成功的第一步。

三、家庭教育中的励志教育

励志教育是家庭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为实现家庭教育科学化必须更新家庭教育的观念,家长要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努力。

1.家长首先要正确的理解励志教育

(1)励志教育不等于吃苦教育。教育界有一种误读,很多家长单纯地把励志教育等同于吃苦教育。家喻户晓的“卧薪尝胆”的故事就是一个近乎残忍的励志,勾践固然是复国成功了,但这是以扭曲人性、变态人格为代价的。不可否认,在极端艰苦的环境,鼓励能够使人改变现状。但是,过于艰苦的环境,又容易使人产生自卑心理,损害人的人格健康,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2)励志教育不等于挫折教育。无论是励志教育,还是挫折教育,都是为了激发青少年成功的志向和成功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者相辅相成。但是,这不是二者相等的原因。青少年的励志教育,从通俗意义上讲,就是勉励青少年树立志向,并为孩子积极创造条件实现志向的教育。挫折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青少年的挫折认知能力,学会正确使用心理防卫机制和心理调节机制,增强对挫折的排解能力。所以,挫折教育是励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挫折能力的增强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

中学生励志教育篇(11)

一、励志教育的内涵

“励志”一词,最初出自南朝谢灵运《述祖德诗》“惠物辞所赏,励志故绝人”。 “励志教育”,是指运用心理学、成功学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通过系统、科学的教育,唤起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培养大学生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较为系统全面地培养大学生的成功品质,激发大学生潜能的教育。

励志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崇高的思想性、坚定性、先进性、和激励性的特征。

二、高校贫困大学生现状及励志教育的必要性

(一)高校贫困大学生现状

贫困大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或城镇下岗职工家庭,因家庭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差异使得他们的心理产生自卑感,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压力,甚至存在着自卑与自尊交织、焦虑与抑郁交错、嫉妒与偏执糅合的复杂心理,以致于思想状况和精神面貌出现了一定偏差,致学习动力不足,热情不高,人生目标不够明确,成为高校思想教育关注的重点。

(二)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进行励志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贫困大学生及其家庭背负着沉重的经济压力,从而给他们带来种种心理方面的变化,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发展,若不及时加以教育和引导,很可能会给学校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只有切实地进行好励志教育,才能帮助贫困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客观地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确保贫困大学生向着成功成才的方向前进,确保社会健康和谐地发展。

1.励志教育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

要把贫困大学生励志教育放在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加强贫困大学生励志教育的现实意义。励志教育使大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学会自我教育,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因素,激发创造力,并自觉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理想信念,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人生观,自觉地把“他律”转化为“自律”,增强对国家的高度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2.励志教育是贫困大学生完善人格、实现自我的有效途径

励志教育帮助贫困大学生形成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培养其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重塑、完善人格。励志教育通过系统全面的理论传授帮助贫困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科学的人生观;其次,以具体的人文关怀在心理上对贫困大学生加以关怀和引导,使其树立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使他们明确奋斗目标,获得前进的动力。同时,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与法纪等如何做人的励志教育,使贫困大学生发展自己,增强就业竞争力,适应多元化社会对人才的重视与需要。

3.励志教育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

和谐校园建设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而加强和改进贫困大学生励志教育对构建和谐校园有着基础性的重要意义,贫困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前提,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

三、 高校贫困大学生励志教育对策

励志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配合,不仅要从贫困大学生本身入手,还要与学校、家庭等方面相配合,多管齐下,励志教育才会深入人心,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一)加强贫困大学生自身的教育和管理

培养贫困大学生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成功品质,激发内在潜能,使其自觉参与思想品德的内化与外化,是励志教育的关键。

1.帮助贫困大学生确立的人生目标。贫困生用生活中自强不息的实例激起自我思想上的共鸣,确立远大人生目标,探求正确的人生,获得前进的动力。

2.帮助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信念。树立正确的自强观念和自尊观念,培养自信心,加强自省和自律,学会用一定的方法对自我进行约束和激励。

3.帮助贫困大学生制定行为规划。把对贫困的正确认识、参与竞争的决心和争取成功的信心转化为实际行动,逐步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在实践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克服自卑、依赖、焦虑抑郁、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强大自我。

1.打造励志教育师资队伍

这支师资队伍应从熟悉学生情况的现有任课教师或辅导员中选择,共同研究励志教育与各方面力量的统筹协调问题,着力实现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认知教育与行为实践的有机统一。打造成专兼结合、动态发展、骨干带动、全员参与式励志教育的师资队伍。

2.发挥励志文化教育功能

注重载体建设,构筑励志教育的有效平台和载体,广泛利用网络、广播、书籍等方式,通过视觉、听觉的刺激,使学生时刻感受自强、自立、向上的心理体验。并以活动为载体,开展多种励志教育活动。

3.搭建社会实践平台

学校不仅要重视对贫困大学生进行理论上的思想教育,更要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贫困大学生不断与社会中的不同个体互动,了解人生背后的实践情况。通过工作,贫困大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建立自信、磨练意志、提高社会适应力。

参考文献:

[1]秦 犹,陈立勇 关于高校学生资助与励志教育相结合的研究.高教高职研究,2009,(5).

[2]姜微微 高校贫困生主要心理问题及其励志教育初探.教育长廊,2009,(5).

[3]赵博 论加强贫困大学生励志教育的必要性.黑河教育,2009.

[4]李伟娜 浅谈对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现代经济信息,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