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大学室友关系的总结大全11篇

时间:2023-02-04 18:47:23

大学室友关系的总结

大学室友关系的总结篇(1)

关键词:高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主观体验满意度;影响因素

一、引言

宿舍是大学生彼此接触最多、交流最多的地方,大学生有近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集体宿舍里度过。调查发现,当前在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不容乐观,轻度人际关系困扰者占38.51%,严重人际关系困扰者占15.06%。人际关系的和谐度,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工作、生活、学习状态,也会影响到学校对大学生宿舍、班集体的管理。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是一所以外语类教学为特色的新升民办本科院校,含有本科和高职两类教学类型的学生,且女生人数远远多于男生人数,校园文化因此显示出一些特殊性。了解一所高校内不同办学层次大学住宿生的人际关系现状,有助于深入探索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需求,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为建立适合校情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被试

访谈法:预调查被试80人,是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本科生40人,专科生40人。

问卷法:正式调查被试1000名,从各年级中随机抽样。本次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72份(其中男生385份,女生587份),回收率97.2 %。

(二)问卷

1、问卷编制

在学生座谈讨论的基础上,拟定了开放式问卷,然后在对各年级80名学生进行预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两份问卷,再请10位学生予以试测,以便了解何种格式更为合适。在试测后确定了正式问卷。

2、问卷组成

问卷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关于人口学变量的相关统计,包括性别、年级、家住地区、文理科、是否独生子女等。

第二部分调查对宿舍人际关系主观体验满意度。问卷把满意度分为“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很满意”五个等级,要求由被试从中做出自己的选择。

第三部分调查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归因倾向。要求被试:(1)对列出的若干个因素中做出影响大小的判断,在“没有影响”、“影响较小”、“一般”、“影响较大”、“影响很大”5 项之中做出选择。(2)对每个因素后列出的3 种归因倾向做出判断,在“自己”、“室友”、“自己和室友”三者中做出自己的选择。

第四部分是调查应对方式。除了列出若干项应对方式,要求被试从中做出选择判断外,另设置“其他”栏,让被试填写可能还有的应对方式。

3、数据资料的处理

数据资料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一)高校学生宿舍及其人际关系主观体验满意度的研究

为了方便数据处理,本研究把满意度中“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很满意”五个等级分别记为1分、2分、3分、4分、5分,因而得出以下数据分析:

1、高校学生宿舍总体感觉及人际关系主观体验满意度的统计分析

据统计,大学生对宿舍的总体感觉及舍友人际关系满意度良好,但也存在少部分学生对此不太满意。全体被试对“您对现在的宿舍总体感觉怎样”一题回答分别是“很不满意”0.5%、“不满意”0.7%、“一般”2.2%、“满意”12.1%、“很满意”84.5%,而对“您对与舍友的关系的满意程度” 一题回答分别是“很不满意”0.3%、“一般”1%、“满意”74.4%、“很满意”24.3%。

2、不同性别大学生宿舍满意度的分析研究

表1的数据显示,大学生宿舍满意度各项指标中,女生的满意度值全部高于男生,且全部被试的满意度指标平均值基本都倾向于4分(“满意”)。满意度由高到低排序为“与舍友的关系”高于“日常生活方面”高于“交流沟通状态”高于“娱乐活动方面”高于“日常学习方面”。男女大学生在对宿舍总体感觉、对与舍友的关系的满意程度、对宿舍室友间的居住状况(交流沟通状态)的满意程度方面的差异很明显(t=-7.018,P=0.000;t=-3.978,P=0.001;t=-3.511,P=0.000);在对宿舍室友间的居住状况(日常学习方面)的满意程度上也有较明显的差异(t=-2.597,P=0.010

分析表明,在宿舍及舍友人际关系方面,女生的满意度高于男生,且差异较明显,女生间平日里的交流沟通方面较多,这可能与男女间性格差异有关,女生比男生更加倾于相互倾诉交流,男生间的交流相对较少。在高校教师走访寝室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女生宿舍的学习氛围比男生要浓郁,男生“玩游戏”的现象较多。而对室友间的日常生活与娱乐活动方面,男女满意度差异不明显,男女都对此有较高满意度。

3、不同年级、学生类别、家庭情况、家住地区、是否独生子女之间的大学生宿舍满意度的分析研究

根据统计表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宿舍的总体满意度平均值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大四(4.91)、大一(4.88)、大二(4.79)、大三(3.88),对与舍友的关系的满意程度平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大四(4.45)、大一(4.22)、大三(4.18)、大二(4.11)。两者在年级上差异都很明显(F=92.101,P=0.000;F=10.049,P=0.000)。这一结果表明,大一、大四学生对宿舍及其人际关系的满意度比较高,而大二、大三相对较低,原因可能是因为大一学生刚进入大学,对宿舍整体情况很少挑剔,室友间关系也都比较和谐,但进入大二、大三之后宿舍人际关系逐渐出现一系列问题,这与平日里该校心理咨询室咨询人际关系问题的来访者以大二、大三学生居多这一事实相符,而大四(包括一部分专科大三毕业生)更多的心理负担会落到毕业、就业等问题上去,对学校及其室友会表现出一些不舍,因此在满意度上数值上表现比较高。

在调查的522名本科生和450名专科生中,他们对宿舍的总体满意度平均值分别为4.72与4.87,对与舍友的关系的满意度平均值分别为3.23与4.22,宿舍总体满意度在不同学生类别上差异明显F=17.507,P=0.000),人际关系满意度在不同学生类别上没有显著差异(F=0.214,P=0.643)。

此外,宿舍人际关系在不同家庭情况的学生上差异很显著(F=12.221,P=0.000),来自一般家庭的学生在人际关系满意度平均值上比单亲、离异家庭的学生要高(分别为4.24和4.00);在不同家住地区上和是否独生子女上有比较明显的差异(分别为F=7.474,P=0.006

(二)影响高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归因倾向、应对方式的研究

1、影响高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研究

研究者通过访谈,列举了宿舍成员的偷盗行为、为室友起绰号等20项影响高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若干因素,并对此进行了分析。若学生认为20项因素中对宿舍人际关系没有影响的记为1,影响较小的记为2,影响一般的记为3,影响较大的记为4,影响很大的记为5。按30%高分、低分组进行排列,得出以下数据:

在20项宿舍人际关系影响因素中,均分最高的6项是:爱背后说室友坏话(4.91)、宿舍成员的偷盗行为(4.90)、言语冲突言语伤人(4.90)、借钱不还(4.88)、相互不够包容(4.86)、私人空间受到侵犯(4.86),这些因素在被试看来是影响宿舍人际关系最为重要的因素;而均分最低的家庭背景差异(1.07)、出生地域差异(1.09)、打呼噜说梦话(2.02)、为室友起绰号(2.04)、兴趣爱好差异(2.37)、学习目标不同(2.93)被被试认为是影响宿舍人际关系不太重要的因素。

而标准差最小的6项是:打呼噜说梦话(0.307)、家庭背景差异(0.343)、为室友起绰号(0.350)、学习目标不同(0.399)、出生地域差异(0.401)、爱背后说室友坏话(0.423),被试对这些影响因素的看法相对较为一致。

2、高校学生对影响自己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源的归因倾向的研究

分析高校学生面对20个影响宿舍人关系的问题时,被试对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归因上大多数都倾向于归因为“室友”,其次是归因为“室友和自己”,归因为是“自己”的较少。这一结论与杨荣“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调查”中的结论比较一致。

归因为“室友”的因素源排在前5位的是:爱背后说室友坏话(74.4%)、擅用他人物品(66.6(%)、打呼噜说梦话(52. 9 %)、晚上睡觉太晚(50.4%)、宿舍成员爱占便宜(48. 1 %)。

归因为是“自己和室友”的因素源排在前5位的是:相互不够包容(54.7%)、私人空间受到侵犯(43. 6 %)、性格不合(38.6 %)、兴趣爱好差异(35.6%)、家庭背景差异(33.3%)。

归因为是“自己”的因素源排在前5位的是:性格不合(39.5 %)、兴趣爱好差异(33.8%)、学习目标不同(30.3%)、相互不够包容(27.7%))、家庭背景差异(23.6%)。

3、高校学生对影响宿舍人关系问题的应对方式的研究

研究者列举高校学生面对影响宿舍人际关系因素的高分组问题所采取的应对方式的结果如下:

表2 高校学生对影响宿舍人际关系因素的高分组问题的应上表可得,高校学生面对影响宿舍人关系的问题时他们所采取的应对方式结果表明他们主要倾向于选择“沟通”和“忍耐”,采取“报复”的应对方式最少。正是因为大部分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问题采取了“沟通”、“忍耐”和“包容”等较积极的方式,高校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才会较高。

参考文献:

[1] 高玉宇.优化宿舍管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3,(3):139.

大学室友关系的总结篇(2)

一、选题背景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当今大学生除去上课及其他户外活动,平均每天在宿舍中的时间约为13.72小时,约占全天总时长的58%。从横向空间上来看,大学生与其宿舍成员之间接触与交往的程度是大学中其他活动组织及团体远无法相比的;从纵向时间上来看,大学课业普遍不太紧张,大学生们要比中学时代待在宿舍的时间更长。

宿舍成员们朝夕相处,各自的性格、爱好、素养、习惯得到充分显露,往往会在无意中进行互相影响,并由此营造出宿舍的整体风气,作用于每个成员身上。大学宿舍如同一个微型社会,舍友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整个大学生活。宿舍人际关系可以反应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以及心理健康亮,所以深入探究宿舍人际关系尤为迫切与必要。

二、特点及类型

美国社会学家约瑟夫.德维托认为人际交往分为六个阶段:接触期、涉入期、亲密期、恶化期、修复期,和解体期。非常全面的总结了人与人之间由浅入深、由深入浅、继而结束的过程。我国大学生在宿舍交往关系其实也与上面所讲的“六阶段理论”呈现相呼应的特点:学生在大一时,人与人始相识,在校园中唯与室友接触最多,宿舍人际交往频繁;大二时,开始接触宿舍以外的同学,且与室友经过长期接触,互相的缺点开始遭到排斥,开始产生矛盾,人际交往开始减少;大三时,宿舍交往状况降到最低点,矛盾基本还是大二的延续;大四时,临近毕业,宿舍人际交往又有所回升,直至毕业,联系近乎于零。宿舍人际交往关系,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和谐友好型。在这种关系形态下,室友之间持有认同感、依存感,情谊深重,处于和谐状态,零矛盾零冲突,这也是最理想的宿舍环境。(2)个别结群型。在这种关系形态下,学生会在宿舍中找到与自己关系融洽的室友,集成小群体,对自己群体内的室友保持友善与宽容,处于和谐状态,但对不属于自己群体的室友则有自觉或不自觉的排斥行为,这种状态多发生于六人及六人以上的大宿舍。(3)封闭独立型。在这种关系形态下,室友与室友之间互相独立,互不依赖,并无过多友好及过深情感,但也不至于敌对与冲突,基本维持平和的状态。(4)对立冲突型。这是室友关系中最为僵化与过激的状态,在这种关系形态下,室友与室友之间会因危及个人利益的事件而产生强烈的冲突,并且可能会因此而产生人身隐患。

三、影响关系和谐的因素

(一)外部因素。(1)贫富差距。俗话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大学生出身各异,都会选择与自己生活条件及背景相当、经历相似的人进行交往,这样更容易互相理解,不易产生矛盾。但与此同时,分在一个宿舍的不同出身背景的室友之间便会更容易产生交流阻碍。(2)地域、城乡差距。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不同地域之间的风俗习惯相差很大,并且,来自城市的孩子大多见多识广,交际面宽泛;而来自农村及偏远山区的孩子交际面较窄,视野也不太开阔。因此,两者对人生、价值及世界的认知及看法也会大大不同,易产生分歧。(3)家庭教育。家庭影响至关重要。在家庭生活中,重视孩子交际能力培养的父母往往会教给孩子很多与他人相处之道,而忽视这一点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通常易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感受。在学校,室友就如半个“家人”,相处时间最长,孩子在家庭中所受到的教育及影响会在与室友交往时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内部因素。(1)生活习惯。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如饮食喜好、作息时间等等,与生活习惯不同的室友朝夕相处,就是一个相互理解、相互容忍的过程。这也是冲突产生的一个重要来源。(2)个人性格。当今社会充分尊重个人特性,每个人都具有每个人所特有的个性特征。不同的个性造就不同的行为及反应,人类本能的排异心理在宿舍中会得到深刻的反应,也是影响宿舍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因素。(3)学习竞争。学生在学校最大、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宿舍室友之间也会或多或少的产生竞争心理,加之现如今的奖学金制度,使得学习竞争愈演愈烈。良性的学习竞争会营造出刻苦努力的宿舍风气,宿舍成员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而恶性的学习竞争则会相互拆台、相互伤害,为了奖学金不惜一切代价,甚至会对室友狠下毒手。

四、问题解决的途径

(一)学校方面。大学生宿舍的管理工作一般是归属大学后勤集团来进行的,大学后勤集团应切实担起责任,对大学生宿舍进行定期的了解工作,对于产生冲突的室友之间进行矛盾化解及劝导。同时,适当举行一些易于增强室友感情的学生活动等等,多方面打造和谐宿舍的氛围。

(二)家庭方面。父母及其他亲人应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引,使他们有着健康正确的心理思维方式,同时,教会他们如何与他人相处及沟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

(三)大学生自身方面。(1)在与室友的相处过程中,应多站在他人的立场和角度去思考问题,以诚沟通、互相包容。(2)制定室规协议,无规矩不成方圆。尽量涵盖所有室友的要求,按规矩处理问题,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矛盾及误解。(3)定期开展宿舍小会议,室友之间敞开心扉,陈述自己的内心感受,通过沟通交流,及时的化解宿舍内部近期以来的矛盾。

参考文献

[1] 全政,孙奇,卢晓娜,刘积舜.大学生该如何处理宿舍人际关系[J].中国教育报,2010.

大学室友关系的总结篇(3)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018-01

踏入大学,大学生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室友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其中室友关系对大学生而言更有切身的体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进入转型期。伴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普遍都拥有智能手机,加上高等院校实施的寄宿管理体制,大学生在寝室里呆的时间以及对寝室的依赖性呈明显上升趋势。根据我们的调查,大学生每天呆在寝室里的时间平均都在13小时以上,寝室已然成为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是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休息、交往的重要场所。室友的重要性,不明而喻。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我们不仅是室友,而且还是一辈子的朋友。室友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室友关系是否和谐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交往,还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人格养成,甚至影响着高等院校的稳定与安全。

1.有助于增强大学生自身的约束力,养成遵守行为规范的习惯

室友关系的重要性在于其室友成员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我们知道,校有校风、班有班风,这些都对学生学习、成长影响很大。寝室有室风,室风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属于寝室文化范畴,是一种行为准则,是同寝室的大学生彼此之间在文化教育、兴趣爱好、价值观等方面相互影响、相互接纳,室友的个体行为形成一种共存的现象,反映着一个寝室的大学生群体的文化知识和生活状态。室风一经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可以用它来检验寝室个体成员的行为是否符合室风所指的目标方向。寝室成员通过室友之间的交流、互动作用和各种形式教育、训练所获得的自我调控、自我约束能力,对其一生影响是巨大的。比如,一个寝室里大部分室友拥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态度端正,作息时间规范,兴趣爱好科学,那么寝室中少数没有明确奋斗目标、不爱学习、作息时间混乱的室友就会受其影响,通过室友间的潜移默化,他们也会慢慢地发生改变,会渐渐地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逐步养成遵守行为规范的习惯,重视学习,增强自我约束力。

2.有助于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

根据我们的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每天呆在寝室的时间平均都在13小时以上。年轻的大学生们,精力旺盛,思想活跃,对人际交往尤其的自己的室友要求比较高,他们普遍希望获得室友的理解和认可,获得友谊,以满足自己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和谐的室友关系会促使室友共同发展,保证整个大学生活与学习正常进行;不和谐的室友关系则会使室友之间产生不良情绪反应,会影响整个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质量,处理不好甚至会酿成一些恶性事件。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有不少还是独生子女,家长的宠爱,学校教育的缺失,他们往往不会处理室友关系。寝室里有些同学不善言辞,不懂得如何跟室友相处,遇事不愿说出来而是埋藏在自己的心底,久而久之使自己的人际适应力下降,严重会产生心理障碍。如果寝室里的同学能够学会换位思考,寝室里有一种和谐的人际氛围,同学们的关系都很好,大家相互关心,彼此谦让,室友之间交流、交往就不会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就会从寝室的集体利益出发,有人遇到难处其他室友就会伸出援助之手。这样的室友关系将有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促进大学生个性、品质等健全人格的塑造。近些年发生在寝室里的冲突事件,往往是因为室友关系处理不好,有些同学心理承受能力比较低,没有包容之心,容易冲动偏激造成的。

3.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

良好的室友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室友之间的互爱、互助、互帮,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90后"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在"蜜罐"里长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群体生活经验,缺乏换位思考,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而面向全国范围招生的高校,同寝室的成员又来自不同的地区,各自生活的环境不同,各自的家庭背景的也不同,这就导致他们的想法、兴趣、价值观的不一样,生活和学习习惯有很大差距。但是如果这时如果寝室里的室友关系好,大家亲密无间,彼此感到很温暖,有一种"兄弟姐妹"的情感,那么不管寝室里有谁遇到困难,大家一起来解决,困难就不在是困难了,室友之间的感情就会越来越深,寝室就会成为大家心灵的驿站。这样的寝室就会成为一个团队,每个成员都能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团队的一分子,室友之间的互相关怀、相互帮助,大家彼此共同提高,大家都把室友的事当成是自己的事,大家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很多事情都会迎刃而解。

4.有助于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大环境的能力,加速大学生的社会化

大学是大学生人际关系走向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大学生室友关系是其人际关系中的最有切身体会的一种人际关系。面对天天见面的室友,如果室友关系处理不好,导致关系紧张,精神压力大,整日心情沮丧、郁郁寡欢,经常为此而烦扰、苦闷,很容易引起心理上的疾病。因此,学会处理好室友关系,对于大学生的大学生活和学习,未来的事业的成就是至关重要的。寝室里的室友来自五湖四海,不同的生活、学习习惯和不同的价值观观念等构成了一个多样性的一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具备大学生社会化所需要的人际关系的基本要素。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生活与学习,相对与过去单纯的中学生活,在心理上要经历一次裂变,以此来适应新的生活,新的环境。室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相互之间的学习与影响,能让自己学习到一定的社会知识,慢慢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学会如何与人友好相处,学会为人处世,积极地对自己的角色重新定位,懂得客观正确的认识和评价自己,改变过去那种固有的思想和行为模式,推进、加速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总之,好的室友关系能够凝聚人心,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天天向上;反之,则会丧失进取心,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不良影响,甚至损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室友关系的重要性,对构建和谐的大学生室友关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意义重大,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参考文献:

[1] 罗国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M].高等教育出版,2015年8月.

[2] 黄希庭,郑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2002年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

大学室友关系的总结篇(4)

1.引言

从04年的马加爵事件到13年的复旦大学投毒事件,都警示着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的重要性。学者们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关注,但研究对象却集中在大学生人群。青春期阶段的特点和学校集中管理的结构使得中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不只是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的简化,而是有着许多不同之处。本研究参考有关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研究成果,从实际角度出发对比二者存在的差异,关注中学住读生在寝室中的真实体验,探索中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特点,并拟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2.方法

2.1对象

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选取重庆市中学住读生18人,通过开放式问卷对被试进行调查。剔除无效问卷4份,最终被试为14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7人;初中生4人,高中生10人。

2.2工具

寝室人际关系对中学生来说较为敏感,因此本研究通过采用开放式问卷,对中学住读生的日常寝室生活状况进行调查。问卷包括四个方面:基本信息、对寝室的评价、社会支持的领悟和应对策略的选择。

3.结果与分析

3.1中学生寝室生活总体感受

汇总的主题词频次(表1)显示,大部分被试对寝室的人际关系是感到满意的,不满意评价主要集中在客观设施方面,且存在性别差异。对于男生来说,大部分表示对人际关系的满意,如“有共同话题,”;不满意评价方面,仅一个男生提到人际关系“很难交流沟通”;对于女生来说,满意和不满意评价则几乎均匀分布在了两个方面。在人际方面,满意在于有人陪伴,如“很愿意帮忙”;不满意则在于生活习惯方面,如“经常聊天而懈怠学习;晚上睡觉时间不统一”(对象12)。

客观环境作为不满意评价的集中点,除直接影响学习生活的便利性,还会加剧室友间的摩擦和冲突,甚至充当寝室人际关系问题爆发的导火索。这一影响因素具有较大的现实更改难度,在无法改变客观条件的前提下,转换看待事物的眼光,是较为理性的选择。

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满意主要来自有共同爱好的室友,而不满意来自室友的不好相处;女生的满意主要来自彼此的帮助、陪伴和交流,而不满意原因主要在于生活习惯不一致。这说明,男生对室友的性格因素更加重视,女生则对彼此生活同步性更加重视。

3.2中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应对策略

对寝室评价后,询问后续行为的题目被引入,以了解个体通常采取的应对方式。男生中,在对人际关系感到满意的情况下,大多数倾向选择提升现有关系。如,“经常沟通”;在对寝室人际关系感到不满意的情况下,唯一的男生选择回避,表示“只做必要对应”;女生中,在对人际关系感到满意的情况下,选择保持和提升现有关系的人数则是相等的。而在对人际关系感到不满意的情况下,三名女生中,有两名都选择改变的应对方式,“先提意见,没效果就只有忍耐”,“克服弊端”,处理面临的问题。

可以看到,男生倾向于以沟通作为手段来应对情况,即满意的时候增加彼此间的沟通力度;不满意时则减少彼此的接触机会。而女生似乎更倾向于主动改变来应对状况,即在满意的人际关系中,希望自己能更加完善;在不满意的人际关系中则通过主动改变环境或改变自己来达到适应的目的。

3.3中学生寝室方面社会支持感受程度

本次调查的被试均有完整的家庭。家庭人际关系对子女的社会适应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虽然在中学阶段,亲子依恋对个体的影响日渐减少,但家庭作为必不可少的社会支持源对个体依然有着强有力的影响。可能由于本研究的被试大多来自相似的背景,因此,均表示朋友很重要,同时也认为家庭是最重要的存在。

虽然大部分被试都表示老师值得尊敬,但原因均为在教授知识方面的付出,而非觉得老师是在遇到问题和苦恼时可以求助和倾述的选择。有被试表示“老师曾让我把寝室的事向她打小报告,我口头答应了,心想谁理你”。这些表明被试感受到的来自老师在寝室人际关系方面的社会支持较为薄弱。大部分老师的工作重心通常放在学生的学习上,而对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关注相对较少。同时某些老师在处理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上的方法选择存在问题,似乎触及了学生隐私和行事原则,容易引起学生反感。

在调查被试对长辈(包括亲戚、父母的朋友)的看法时,大部分学生表示“没共同语言”,但也有少部分学生认为“对我的成长和性格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交集不多,却有一定的影响力”(对象5)。在认为长辈言行具有影响力的学生里,他们更少对寝室的人际关系表现出不满意。

4.讨论与建议

4.1中学生的寝室人际关系性别差异

男生的满意和不满意都与性格因素有着很大的关系,而女生则更加关注彼此间的交流互动的质量。这与肖三蓉等在研究中发现的,在人际关系中女生较男生更具亲和力、待人亲切、温和较为一致。在应对方式方面,男生在面对满意和不满意的人际关系时,都倾向于保持自我,仅改变沟通交流的方式,交往方式相对被动;而女生则更倾向于构造交流圈,采取主动的交往方式,即使需要改变自己。陈凤梅在以大学生为被试群体的研究表明,人际交往中,男性不会积极主动寻找知心朋友,而是被动的等待。如此看来,这种性别差异,早在中学阶段就已经显现出来。

4.2中学生社会支持利用度

有关社会支持的研究通常将个体感受到的社会支持分为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人支持。在结果分析中,来自相似家庭背景的学生虽都认为家庭和朋友对自己十分重要,但却在对老师和长辈的看法上有着不小的差异。而这种存在差异的看法似乎影响着学生在寝室的人际交往,即积极正向看待来自其他人支持的中学生更有可能获得满意的寝室人际关系体验。这一猜测与秦向荣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个体的社会支持程度与其人际关系呈显著正相关。

因此,我们建议:首先,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用性。针对本校住校生的实际情况,以合理情绪理论为基础,帮助学生以积极的眼光看待寝室中存在的问题。

其次,以寝室为单位开展团体辅导活动。帮助寝室中的成员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培养换位思考能力,提高人际交往技巧。

大学室友关系的总结篇(5)

她倒不是心疼梨,而是恨她们不懂得尊重人。

还有,她的床位靠门边,她们夜里起来上厕所经常是要么不关门,要么就是特别大声,她经常被吵醒。

通过和苏黎的接触,我意识到她有这样几个问题。

不善于表达和沟通。心里对别人有意见,却不知该怎样说出来,只会一个人生闷气。在宿舍里经常板着脸,这自然会引起其他室友的反感和误解。

自卑。因为自卑,所以过度敏感和自尊,总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有时对别人无心的言行也难免反应过激。

我决定就选择苏黎给我讲述的“吃梨”和“关门”这两件事作为心理剧的基本情节,由她和她的室友们一起出演。

情景一:表演“吃梨”的场景。

我问她的几位室友:“如果你们其中一位是主人公,你会怎么办?”

室友A:“我不会放在心上的,就是一袋梨嘛,吃了就吃了呗!”

室友B:“这是挺让人不舒服的,一袋梨是小事,关键是这种感觉不好。”

室友C:“用委婉的方式提出来,别闷在心里。心里有气,脸色就不好看,易引起误会。”

我在这时候对C提出来:“那你能不能演一演将不满闷在心里的那种状态?”

C走进宿舍,沉着脸,耷拉着眼皮,和谁也不打招呼,将手里的书往桌上一扔,就倒在床上,把床帘放下来,挡得严严实实……

C的演出结束,苏黎主动发言:“这样子挺让人难受的,我觉得还是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比较好。”

我鼓励苏黎和她的室友们重新演绎这出心理剧。

苏黎回到宿舍,室友A对她说:“这梨不知道是谁买的,只剩一个了,你吃吗?”她笑着接过那个梨,很自然地说:“这梨是我买的,这两天嗓子疼,老是咳嗽,听说吃梨管用,是不是?”A瞪大了眼睛,不好意思地解释:“对不起,都被我们吃光了。”“没关系的,待会儿我再去买一袋。”室友B说:“你别买了,待会儿我要出去,顺便买一袋回来,反正我们都要吃。”苏黎笑着顺水推舟:“那就谢谢你啦!”宿舍里的气氛自始至终都友好而融洽……

演出结束后,苏黎悄悄告诉我,这是她第一次和室友们说这么多话。通过演出,她发现室友们其实都挺不错的,室友们也纷纷表示:自己身上其实也有很多毛病。

大学室友关系的总结篇(6)

(二)“90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在性别、专业、家庭及年级上的差异调查结果显示:不同性别的“90后”大学生在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文科和理工科学生在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农村和城市学生在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上也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如表1所示。

(三)“90后”大学生对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56个因素的反应结果调查显示,在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56个因素中,均分最高的10项为:不良嗜好、不尊重他人、态度行为损伤自尊、与室友贫富差距大、性格不合、擅用他人物品、个性自私、不良生活习惯、说话挖苦刻薄以及心胸狭窄,均分在2.68-3.56之间(满分为5分)。这些在“90后”大学生看来是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最重要因素。均分最低的10项为:吝啬爱吃他人东西、晚上睡觉不关灯、在宿舍打牌、休息时间仍打电话、不关心室友、骂人、方言差异、经常串门、不顾及室友感受及偷盗行为,均分在1.87-2.08之间。这些因素在“90后”大学生看来是对宿舍人际关系影响不大的因素。标准差最大的10项为:心胸狭窄、性格不合、个性自私、言语冲突伤人、不尊重他人隐私、态度行为损伤自尊、说话挖苦刻薄、不良嗜好、对问题看法与室友不同、不尊重他人,标准差在1.03-1.23之间,“90后”大学生对这些影响因素的看法相对不太一致。标准差最小的10项为:不尊重他人隐私、爱背后说室友坏话、晚上睡觉不关灯、在宿舍打牌、骂人、吝啬爱吃他人东西、方言差异、自吹自擂、经常串门、不关心室友,标准差在0.72-0.81之间,“90后”大学生对这些影响因素的看法相对较为一致。分析宿舍人际关系影响因素的均分和标准差发现,“90后”大学生认为不太重要且看法一致的因素是:晚上睡觉不关灯、在宿舍打牌、骂人、吝啬爱吃他人东西、方言差异;“90后”大学生认为很重要但看法相差较大的因素为:态度行为损伤自尊、说话挖苦刻薄、不良嗜好及不尊重他人,见表2。

(四)均分最高的10个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对均分最高的10个影响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素分析,检验结果KMO=0.722,Batrlett球形检验2=77.208,df=45,p<0.05,可以进行因素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因子正交旋转得到4个主因子,其因素分析负荷如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4个主因子的贡献率都差不多,表明这4个主因子是影响“90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即10个重要因素可以概括为4个主要因素即:个性特征、行为方式、处事态度以及生活习惯。这4个主因子的名称和含义如下:

二、讨论与结论

1.总体来说,“90后”大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总体满意度较高,这说明“90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总体比较和谐、融洽。这与“80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一致,“80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总体良好,大学生对宿舍成员及其关系的主观评价较高,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较高。研究发现,“90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在性别、年级、家庭及专业性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80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在年级、家庭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即大三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不如大一、大二学生,大二学生对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最高;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相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变化大,需要更长的适应期来达到自我和谐,因而对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较低。此外,从学校来看,理工科院校学生与师专生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即理工科院校学生和师专生对宿舍人际关系都比较满意。

2.研究发现,影响“90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最重要的10个因素为:不良嗜好、不尊重他人、态度行为损伤自尊、与室友贫富差距大、性格不合、擅用他人物品、个性自私、不良生活习惯、说话挖苦刻薄以及心胸狭窄,这10个因素主要涉及个性特征、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和处事态度四个方面。分析这10个重要影响因素发现,“90后”大学生与“80后”大学生存在差异。其中“态度行为损伤自尊”、“说话挖苦刻薄”、“擅用他人物品”、“个性自私”、“不良生活习惯”这5个因素是一致的,其他因素则都不同。这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也在发生变化,但也有一些因素具有共通性。此外,“与室友贫富差距大”对“80后”大学生宿舍关系影响不大,而对“90后”大学生宿舍关系则影响较大。这说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经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来自城市的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物质生活宽裕,思想开放,喜欢追求时尚潮流。而来自偏远农村贫困家庭的大学生生活节俭,思想单纯,习惯淳朴的生活。生活环境的差异使得他们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大不相同,从而引起矛盾冲突。从学校来看,理工科院校学生与师专生对影响宿舍关系重要因素的看法上也存在差异。除“不尊重他人”、“态度行为损伤自尊”和“说话挖苦刻薄”3个因素存在一致,其他则都不同。其中“偷盗行为”是影响“80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而对“90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影响不大。这说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90后”大学生物质生活条件相比“80后”大学生要好,因而宿舍内偷盗的现象也少。

大学室友关系的总结篇(7)

National College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Take College of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ZHANG Wei[1], WU Baoning[1], ZHANG Liguo[2]

([1] College of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600;

[2]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600)

Abstract "Friendly" is one of citizens' fundamental ethics "Citizen Morality" presented, as well as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mportant part. Socialist-friendly concept is both traditional and friendly concept of inheritance, but also in the new era, especially in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morality on a personal level raised higher pursuit. Socialist-friendly concept as a starting point, and create national unity and progress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central theme of the campus culture, innovative thinking, sum up experience, to provide a new path for the strengthening of Ethnic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to cultivate and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work.

Key words friendly; Socialism Friendly View; create national unity and progress; Thanksgiving

1 社会主义友善观与民族院校校园文化的关系

1.1 社会主义友善观的内涵

所谓友善,是友爱与和善的统称。友爱指要与人友好,爱护他人。和善是指待人要和蔼亲切,心地好。综合来说,友善就是友爱待人,与人和善。友善属于道德规范的范畴,指的是一种对待他人的方式,从广义上来说,友善的道德要求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追求和谐、统一、友好的强烈愿望和道德理想,狭义上说,友善是每个公民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所应具有的道德追求。总体来说,友善意味着对待他人一视同仁,真诚地同情、关心和帮助他人。友善是维系一个和谐社会的纽带,它对人类的发展与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崇尚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品德。在中华几千年的文明中逐渐沉淀的“仁爱”思想,凝结了人们对于友善的共同认知,体现着尊重他人、爱护他人、帮助他人的道德要求,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高尚道德。“友善”作为一种历久弥新的价值观,它对人提出了全方位的道德要求。具体来说应包括宽容、理解、关心、帮助和肯定。相对于个体来说,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常常会出现思想的偏差,一声及时的提醒,将其从歧途上拉回,这就是友善的表现;两个人相处,总会出现利益的纷争,这时能平心静气地站在对方角度进行思考,将心比心,最后双方达成一致,这就是友善的表现;相对于整体来说,友善表现为对人类共同生存条件及人文环境的关注和爱护,对公共规则的自觉认知和自觉遵守等。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友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友善”作为个人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因就在于友善是“一切道德修养的起点。”

社会主义的“友善”观包含了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同时也赋予了其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而当代中国现实需要的时代内涵。首先,倡导社会主义的“友善”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全国人民在利益一致的前提下,追求和谐、稳定社会的共同理想。其次,践行社会主义的“友善”核心价值观,能够营造同心协力、和睦融洽、友善相待、互相体惜的良好社会氛围,以促进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社会主义友善观的提出使得人们在公共生活中能够更好地把握友善的道德规范。社会主义友善观有着以下几个显著特征。第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和目标,是倡导友善的思想基础;第二,求同存异是践行“友善”价值观念的基本前提;第三,友善的价值观念不仅应成为构建人际关系的准则,还应包含判断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导向。第四,追求和营造和谐融洽的良好社会氛围,是达成友善的理想目标。①

1.2 社会主义友善观与民族院校校园文化的密切关系

1.2.1 社会主义友善观与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内涵相通

从社会主义友善观的基本内容和特征中不难看出,只有我们每一个公民把“友善”作为伦理道德要求和准则来践行,做到真诚、平等、诚信地待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断地精华自己的内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利益矛盾,营造出一个和谐的、秩序井然的社会局面,才能让社会更加稳定与和谐,更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因此,践行社会主义友善观在高等院校尤其是在民族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已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民族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应始终坚持这一任务导向,把德育培养放在学生培养的首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提升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是重中之重。以大连民族大学为例,学校以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化民族大学为目标,坚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在办学过程中凝练出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的校园文化。这样的校园文化内涵与社会主义友善观的本质是相通的,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1.2.2 践行社会主义友善观是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的行动方向

新形势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密不可分,民族团结已成为民族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核。2014年9月份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指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要正确认识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多看民族团结的光明面;善于团结群众、争取人心,全社会一起做交流、培养、融洽感情的工作;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创新载体和方式,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②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4年12份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也明确指出,要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③从这些新的会议文件精神中不难看出,民族院校在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应致力于促进各民族学子交往交流交融,形成手足相亲、凝心聚力的强大力量。开展社会主义友善观培育和践行活动,让各民族学子和睦共处、互帮互助,成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的新方向。

2 用社会主义友善观引领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实践

2.1 培育“相互尊重,与人为善”的感恩文化氛围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新生入学后,学院即在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中专门召开“父母送我上大学,我为父母分担忧”主题团会,让学生们在进入大学伊始懂得珍惜时光,回报父母。每年重阳节前,学院会开展新生感恩教育主题活动。活动包括“感激父母恩,寄语表孝心”、“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一封家书”等内容,鼓励学生们通过书信漫画、回家后孝老爱亲的实际行动等方式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进而从家庭感恩文化中领会到感恩他人,做到相互尊重,与人为善,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在寝室、班级等集体生活中展现更好的姿态,营造出团结友爱的集体氛围。

2.2 开展“关爱他人,互助互利”的互助品牌活动

社会主义友善观不仅强调与人为善的感恩文化,更主张在与人交往中懂得关爱他人,形成互助互利的集体。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在探索践行社会主义友善观有效途径中,与学风建设相结合,总结形成“优良学风进寝室”和“我当小老师”两个互助品牌活动。

在“优良学风进寝室”创建活动中,学院将寝室建设与学业帮扶、奖学金评定工作相结合。在学年度先进集体、个人评比工作中,涌现出一批了学风优良寝室,如某女生寝室,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寝室成员团结互助,共同进步,连年获得奖学金,最近学年度一人获综合一等奖学金,三人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寝室被评为“学霸寝室”;再如某男生寝室,上一学年有两名寝室成员多门课程不及格,经过成员间互相督促帮助,下一学年四人均获得奖学金,寝室获得“学习进步寝室”称号。学院将这些寝室的典型事迹进行整理宣传,并将寝室成员的学习经验汇集分享给其他同学,以多种途径推进优良学风进寝室进课堂、进学院,为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拓展了渠道。

“我当小老师”活动已经在信通学院开展了四年,成绩优异的学生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复习功课,讲解难题。不仅在考前有效地帮助同学提高期末成绩,并且阶段性地帮助同学巩固知识,为树立良好学风做出了表率,起到了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这项活动同时也给担任“小老师”的学生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这些学生在为其他同学讲课辅导的过程中,提升了自信心,锻炼了表达能力,也在备课的同时巩固了自己的知识,让参与的学生在分享的过程中实现互助双赢。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50214)

注释

大学室友关系的总结篇(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4(b)-0000-00

一、引言

大学是学生步入社会的一个过度阶段,大学期间的人际关系有别于中学,更为复杂。大学生具有感情丰富而脆弱且认知能力不完善的特点,大学阶段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保持心理健康、愉快完成学业的基础,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为顺利毕业步入社会提供保障。宿舍是大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宿舍的人际关系成为大学生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宿舍关系一般是指:学生在校期间与室友通过交往互动而形成的一种直接的心理联系,这些交流互动包括共同上课、吃饭、上自习上街等[1]。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是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具有重要意义[2]。

冯光明(2007)将宿舍关系分为融洽型、冲突型、封闭型三种[3],融洽的宿舍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学业有着积极的影响,但同时也有很多宿舍人际关系呈现淡漠、紧张的状态,极容易滋生一些恶性的事件,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研究的增加是起于广泛关注的一些校园恶性事件。而近年来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紧张的现象仍然比较多,引起学者、高校教师、思政工作者的关注。

在以往的研究中,有学者用问卷调查等方式分析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紧张的原因,吴连海和古全美(2008)认为独生子女、城乡、家庭情况等都会对寝室人际关系有明显的影响[4]。本文通过分析案例和文献总结,分析总结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和谐的因素,并提出人际关系疏导的方法。

二、影响宿舍关系因素分析

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可以主要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两个方面[5]。客观原因一般主要包括学生的家庭和民族背景、城乡以及地域差异等,主观因素主要包括学生的人格特质、人际竞争、生活细节等方面,下面从这两个方面进行叙述。

(一)客观原因分析

1.家庭因素。有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发现家庭经济状况中等的学生人际关系更为融洽要好。这主要是家庭收入较低的学生有些会有自卑且自尊心强、敏感的性格特征,或因需要打工、生活费不足等原因不能参加集体活动等融入集体中较慢,与室友关系疏离,影响其宿舍人际关系。

2.城乡和地域差异。大学生的感情融合和行为沟通会因成长的城乡环境有所差异。来自农村学生到大学后生活环境有较大的变化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适应融合,人际交往要比来自城市的学生差一些。此外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域间的生活习惯、方言、风俗等会有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南北方之间。这些不同地域成长环境的差异会导致观念和生活习惯上的偏差,长期不同地域文化下养成了各自特有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这使得刚进入宿舍生活的学生之间产生生活习惯态度上的不认同而带来矛盾。例如南方地区学生往往更在乎个人空间、独立意识较强、喜欢竞争,而北方学生往往会更喜欢结伴、团体活动、务实肯干。这样往往会因为不理解而带来矛盾,例如南方同学会认为来自北方的学生大大咧咧、声音大、保守等;而北方学生会觉得南方学生斤斤计较、爱占便宜、不合群,从而沟通不畅引发矛盾冲突。而且老乡之间成立小团体容易使得原本简单的小矛盾转化为地域群体性矛盾事件。

(二)主观原因分析

1.生活细节。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为家中的独生子女,普遍具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征。因为宿舍是近距离接触的人际关系,生活中平常的细节极有可能引发矛盾,如不打扫寝室卫生、休息时打电话、不讲个人卫生、未经允许使用室友的个人物品等。

2.人际竞争。宿舍成员之间往往来自相同的班级,因而会出现诸多方面的竞争,如竞选班干部、申请入党、奖学金等,如果竞争中存在不公平会引起寝室内部的不和谐;或者寝室内部有实力都较强且相当的同学时,之间存在较大的竞争,出现“王不见王”的现象,更易出现人际矛盾,各自成立小团体。

3.性别差异带来的人格特质不同。男生中表现较多的为一些不良行为或卫生习惯对男生的宿舍人际交往影响较大,另外性格内向、害羞、擅用他人物品,等因素对男生的影响也较女生大。但对于女生来讲,由于女生思维细腻、注重细节,相互间沟通障碍和情绪态度、认识差异等因素对女生宿舍的人际关系影响更大[6],寝室成员间的小矛盾容易因为背后议论及误传、逐渐扩大造成更为严重的矛盾。

4.其他因素。不同年级寝室关系也会有所不同,大一问题最多此时寝室内交流比较多容易出现摩擦;大二时寝室内人际交往开始减少,学生的除室友外的朋友及其他社会活动增多,寝室人际关系转好;大四时面临毕业分离,人际关系达到最好的状态。

大学室友关系的总结篇(9)

作者简介:王妍妍(1993-),女,山东枣庄人,泰山医学院人口与计划生育学院本科生;宋永刚(1970-),男,山东泰安人,泰山医学院社会科学部,副教授。(山东 泰安 27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青少年教育科学研究院立项课题“男女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现状、原因及对策对比性研究”(项目编号:13BSH05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245-02

一、研究背景与方法

寝室是大学生最直接参与人际关系的场所。近年来,因寝室人际关系恶化所致的各种恶性事件(如2010年曾世杰误认为遭室友取笑而持刀行凶,2011年大学生徐某因生活琐事将室友扎伤,2013年复旦大学投毒案等),给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亮出了红灯。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为了解大学生对自杀原因的看法,曾对10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如下:被访者中59.2%认为是由于人际关系失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何妥善处理寝室人际关系越来越重要,所以了解目前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现状及相关因素,展开对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调查研究具有丰富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此次调查研究采取了文献法、访谈法和调查法。预调查被试者有50人,为泰安市各高校各年级的大学生。正式调查参与者有800人,为山东省部分高校各年级的大学生。在排除无效问卷后,共获得有效问卷796份。其中男生499人,女生297人。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现状

调查发现,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整体来说比较和谐且男生寝室的和谐程度高于女生寝室。男女生认为自己的寝室人际关系很和谐的各占45.24%、28.0%,认为基本和谐的各占52.38%、56.0%。虽然女生比男生更频繁进行情感交流、更注重寝室人际关系,但在寝室人际关系的融洽程度和满意程度上男生高于女生,调查显示寝室室友间很少进行情感交流的男生有11.9%,女生有8.0%;100%的女生和97.62%的男生认为寝室人际关系重要,只有2.38%的男生认为其不重要;8%的女生寝室经常发生矛盾而男生寝室却没有;关于大学生对寝室人际关系的满意程度(见表1),其结果不同于乔正菊的研究。[1]95.52%的大学生把室友当成朋友,室友在男生心中的地位高于女生,让人疑惑的是有4%的女生认为室友是可有可无的人,2.38%的男生把室友看成未来的竞争对手。从年级上来看,男女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和谐融洽程度及满意程度的表现分别为大四>大三>大二>大一,大二>大三>大一>大四,并且以上因素女生在大一大二时高于男生,大三大四时则比男生低,这一结果不同于何林姣等的研究。[2]此外,调查还发现大学生无意中伤害室友后的道歉行为并无明显的性别差异,这与潘小燕男生明显比女生更少使用道歉的观点[3]有些出入。

表1 大学生对寝室人际关系的满意程度

项目 非常满意 满意 无所谓 不满 非常不满

男 33.33% 52.38% 4.76% 9.52% 0%

女 21% 60% 0% 12% 4%

2.影响寝室人际关系的因素

(1)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各个年级的女生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都比同年级男生低,这可能与女生本身的喜好有关。可能是即将分开的原因,男女生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都在大四时最高。参加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反映了学生集体意识的强弱,从整体上来看,寝室成员的集体意识越强相处得就越融洽,这与王甫勤的观点基本一致。[4]

(2)生活琐事。从整体来看,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生活琐事都是第一位的可能引起室友间发生冲突的因素。其对女生的影响最严重,56.0%的女生和40.48%的男生认为生活琐事是最可能引起是室友间冲突的因素。在生活琐事中说话、办事不顾及他人感受是引起矛盾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休息时间制造噪音、个人卫生状况擅自动用他人物品,最后一项因素对女生无影响,还有2.38%的男生提出打水问题最能引起他们寝室的矛盾,这可能是由于寝室分工不合理或者是个别学生懒惰造成的。

(3)个性差异。其在最可能引起室友间发生冲突的因素和影响寝室人际关系的7项因素(见表2)调查中均排名第二。80%的女生、64.29%的男生认为个性差异对寝室人际关系大有影响,可见其对女生影响比男生大,调查显示个性差异对大四男女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影响是最大的。这可能是由于是在校的最后一年,学生们各方面压力比较大,使自控能力变低。

表2 影响寝室人际关系的7项因素的重要性排序

项目 “三观”不同 个性差异 小团体 地域文化差异 家庭经济状况差异 独生子女 网络因素

男 第3位 第2位 第1位 第4位 第7位 第6位 第5位

女 第1位 第2位 第3位 第4位 第5位 第6位 第7位

(4)利益问题。其在最可能引起室友间发生冲突的因素中排名第三。各事件引起寝室室友间发生利益冲突可能性(见表3),对女生来说奖学金、助学贷款等资金的申请是最可能引发室友间利益冲突的因素;其次是备考信息和(或)就业信息、党员竞选。对男生来说以上三者的可能性差别不大;干部竞选(如班干、系干、校干等)的可能性明显高于女生,而校内外兼职的可能性却明显低于女生。

表3 各事件引起寝室室友间发生利益冲突可能性

项目 申请奖学金、助学贷款等 备考和(或)就业信息 党员竞选 干部竞选 校内外兼职

男 28.57% 28.57% 26.19% 14.29% 2.38%

女 48% 20% 16% 4% 12%

(5)网络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上网设备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大学生宿舍。上网设备是男生的游戏机、女生的影碟机这句话足以描述大学生上网的主要活动。调查显示有45.24%的男生上网主要是打游戏,这与周兴生的研究[5]基本一致,72%的女生上网主要是看电影,令人遗憾的是上网主要是学习的男女生只各约占12%。网络因素对寝室人际关系的影响程度男生高于女生,其影响程度男生认为比较大的占33.33%,非常大的占9.52%,女生则分别占16%、8%,这正好适应于其在表2中的排序结果。

(6)其他。除以上因素外,“三观”的不同、小团体、地域文化差异等都是影响寝室人际关系的不可忽视的因素。表2中,虽然“三观”不同在男生中的排名低于女生,但其对男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影响程度高于女生,小团体的排序和影响程度正好与其相反。认为“三观”不同和小团体对寝室人际关系大有影响的男生分别占59.52%和57.15%,前者比女生高出11.52个百分点,后者比女生低10.85%。地域文化差异对女生的影响程度远高于男生。认为其影响非常大和比较大的男生各占7.14%、28.57%,女生各占8%、40%。家庭经济状况差异和独生子女这两项因素对寝室人际关系的影响程度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此外,恋爱因素对寝室人际关系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45.24%的男生和36%的女生表示室友恋爱后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大大减少。

3.构建和谐寝室人际关系

构建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1)大学生自身。靠人不如靠己,和谐的寝室人际关系主要还是靠寝室的居住者大学生自身的努力。第一,针对男女大学生的不同,确立不同的努力方向。男生寝室应经常定期开展一些聊天谈心的活动,以加强情感交流;部分恋爱的男生还要注意不要因为恋爱而大大减少和室友在一起的时间。女生寝室则要加强集体活动,如一起出去逛街、吃饭、游玩等;对于经常发生矛盾的女生宿舍可以每周开一次集体会议,将这周发生的矛盾拿出来说一说,一起客观分析谁对谁错,错的人认错,对的人发扬风格原谅她人。第二,合理明确寝室分工,自觉地履行职责。明确的分工可以减少打水、扫地等引起的矛盾。寝室室长最好负责起以上两方面的组织和领导作用。第三,大学生应学会向别人倾诉与求助。调查发现11.9%的男生和8%的女生与室友发生矛盾后选择不告诉任何人,这样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久而久之则会出现一些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等,所以当因与室友发生矛盾而不开心时,应尽量向信任的人倾诉一下,他们不光可以帮你排忧解难,还会让你心情舒畅不至于生病。第四,养成良性竞争的意识。良性竞争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大学生要学会共享备考或就业信息尤其是男生,女生则要学会共享校内外兼职信息。

(2)学校应从教育和管理两个方面抓起。

1)学校应加强对人际交往课程或讲座的开设。这是由于:第一,许多大学生缺乏社交技巧。40%的女生和35.71%的男生认为自身欠缺甚至非常欠缺人际交往能力,32%的女生和38.1%的男生对自身人际交往能力不满意,并且有52%的女生和33.33%的男生认为非常有必要加强自身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学习。在处理与室友间的矛盾时,有41.79%的人选择先不处理等问题淡化,这是一种逃避问题的现象,还有极少数男生选择正面冲突,这都表明许多大学生不知道如何去处理矛盾,所以学校应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尤其是对女生。第二,多数学校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34.33%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对大学生社交技巧的要求较低,甚至有5.97%的大学生认为要求过低;62.69%的学生反映学校当前未设置人际关系课程,设置课程的学校中,8%的学生对学校课程设置情况不满意,48%的一般满意,只有8%的人非常满意,这说明学校应提高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方面的重视。

2)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帮助学生(尤其是女生)进行心理调适。可能是女生比男生更感性、感情更细腻的原因,44%的女生会甚至经常会因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和室友交往而感到苦恼,男生则有23.81%,这说明女生比男生更需要进行心理的疏导,这与董军强的研究基本一致。[6]

3)优化宿舍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如可以对男生宿舍实行限网限电的制度。

4)保证各项评比制度的公平公正。奖、助学金的发放,党员、干部竞选等都应保证公平公正,以避免因学校分配不公而引起室友间矛盾。

5)多开展集体活动,尤其是调动女生活动的积极性。

6)将合理分配和“自选室友”、“院系交叉”以及“年级交叉”变为可能。“三观”不同对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对男生,这就要求学校要合理分配寝室成员,学校可以在入学前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寝室的分配。在调查过程中有小部分学生也提出了“自选室友”这一想法,研究组成员认为学校可以试着去实施,如先让学生们一起住一段时间有所了解后,再让他们自由组合。

(3)室友和朋友应发挥自己的正能量。82.86%的男生和88%的女生当与室友发生矛盾时选择向朋友或室友求助,所以室友和朋友在矛盾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当收到求助时,他们应以客观的态度分析矛盾发生的原因,如果矛盾归咎于求助者,应委婉规劝求助者主动承认错误与室友和好,如果不是,也应开导求助者使其原谅对方的错误,尤其是室友,应发挥和事佬的作用,以维持寝室人际关系的和谐。

(4)家长要注重家庭教育。由于现代家庭中孩子的数量比较少,孩子在家庭中往往享有皇帝、公主般的待遇,使有些孩子存在说话、办事不顾及他人感受,不良习惯,个性不被室友所接受等问题,从而对寝室人际关系造成了影响。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疼孩子的同时应讲原则,而不是溺爱,要从小教会孩子包容、理解和体谅等美德。

(5)辅导员应总结经验,预测各个阶段会引起室友间矛盾的事,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如奖、助学金等的颁发后,党员、干部竞选结果公布后,要及时对落选者进行谈话安慰,说明具体的原因,前者应特别关注女生,后者应特别关注男生。

参考文献:

[1]乔正菊.大学生室友关系调查及影响因素探析[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3,(11):39-42.

[2]何林姣,赵建新,方苏.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5):765-767.

[3]潘小燕.汉语道歉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9-92.

[4]王甫勤.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8,(1).

大学室友关系的总结篇(10)

“和室友产生矛盾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要及时化解。”

――浙江农林大学

方小宇(男)

“复旦投毒案”发生后,网上对“室友”的讨论铺天盖地。我们既看到了向室友投毒或挥刀的“异类”,也发现了在地震时临危不惧抢救室友电脑、抬着竹竿带饭的“中国好室友”。

在我看来,和室友产生矛盾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要及时化解。大家来自不同的地区,成长环境、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各不相同,也许你觉得难以忍受的事,在对方眼中却是理所应当的。有人要午休,有人要玩游戏;有人睡得早,有人睡得晚;有的人自己起床了别人就别想睡,有的人自己睡下了别人也必须睡……即使是一件很小的事,都有可能是寝室矛盾爆发的导火索。

寝室就像一个家,家里有矛盾了,就要及时解决。我觉得和室友相处时,最重要的是不要斤斤计较,有时候你退一步、我退一步,就什么事都没了。心里不痛快时,一定要说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假如一直闷在心里,久而久之你自己都会崩溃。

我和几个室友都处得不错,但是无论室友对你有多好,你都不要以为自己很厉害,平时对人和气点,毕竟大家要共处四年。

“于是我们一起制订了寝室协议,如轮流打扫卫生、外人要来过夜必须提前征得其他室友的同意等。”

――重庆师范大学

包小肉(女)

我们寝室四人总是一起上课,天冷时轮流带饭,每个月出去小聚一次,算是比较团结的。如果非要说有什么摩擦,那也是生活习惯不同造成的。比如A女不爱收拾,爱干净的B女总会抱怨几句,督促她尽快把自己的衣物收拾好。C女曾带女性朋友来寝室过夜,那会儿正好是夏天,因为外人的闯入,洗澡、更衣什么的都不太方便,这让我们感到些许不快。幸好大家都是心直口快的人,于是我们一起制订了寝室协议,如轮流打扫卫生、外人要来过夜必须提前征得其他室友的同意等。四年来大家相互监督、相互包容,就这样快快乐乐地度过了大学生活。

不过,如果你真的遇到了传说中的奇葩,那就……祝君好运了!据我所知,有因为矛盾将室友关在厕所里的,也有和室友在走廊上大吵大闹的……对此,我的态度是“是可忍孰不可忍”,要么联合其他室友写请愿书请他搬走,要么和辅导员商量自己搬出去,惹不起至少躲得起。都说是奇葩了,就不要和他战斗了,因为他会把你拉到同一水平,再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

“寝室生活最关键的就是相安无事,因为你总会遇到一些和你气场不合的人。你不必和他深交,但至少不要相互敌对。”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张志豪(男)

在我看来,男生之间要维持友谊并不费力,邀他们一起吃饭、一起上课、一起打篮球,彼此的好感就会不断增加。即使有时谈话陷入了僵局,只要及时喊停并转移话题就可以了。

不过,我们寝室有位室友却很难搞定。寝室的饮用水是大家轮流买的,可轮到A君时,却总会一拖再拖。寝室长交完电费,向每位室友收取20元,A君却老把这事忘得一干二净。寝室长是个老实人,也就不再去催了。

一开始,我很看不惯A君这种“糟糕的记性”,和他互不搭理,于是寝室的气氛日渐沉闷起来。每当我和A君相顾无言时,另两位室友也显得很不自在。为了避免这种尴尬的局面,我开始努力寻找话题。A君喜欢看书,现在我已经能和他谈点科学、历史和动漫方面的内容了,偶尔还会互相推荐电影。

寝室生活最关键的就是相安无事,因为你总会遇到一些和你气场不合的人。你不必和他深交,但至少不要相互敌对。在交往中要多发掘他人的优点,如果只盯着别人的缺点,你就会对他越来越不满,心情也会变得非常压抑。

“人的感情本不是一种博弈,也不是一种是非较量,有时候用爱与感激去感化一个人,远比刻薄的指责更有成效。”

――清华大学

陶梦然(女)

本科时期的寝室生活是灰暗的。我的对床是某市状元,清冷孤傲,一心向学。在与我们关系破裂前的最后一句话,也不过是“我是来清华学习的,没有工夫管你们高不高兴”。起因很简单,因为我们偶尔在晚上开灯学习到深夜影响了她休息,于是她便会在第二天很早起床,依照“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古训,重重地摔门,警示我们“我昨晚没睡好,我很不高兴,所以你们也别再睡了”。几次三番下来,我们终于忍无可忍,和她进行了一场口舌之战。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状元搬出了寝室。

此后三年,寝室里剩下的三人或许是对此有了心结,彼此间刻意保持着距离,避免相互影响。

由于这个阴影,读研后我对新的寝室生活也未怀有特别的憧憬。新寝室有三个成员:工科女、贤惠妹和我。工科女在外是个“女超人”,整天早出晚归地工作;在内却是个“乱室佳人”,衣服杂物一片狼藉,早已越界占领了贤惠妹的“半壁江山”。一开始,每当看到贤惠妹帮工科女整理居住环境,我总免不了要抱怨几句,贤惠妹却只是默默干活,还时常提醒工科女工作辛苦,要注意休息。

大学室友关系的总结篇(11)

关键词:学生;寝室;人际关系

Key words: student;bedroom;interpersonal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9-0277-01

0引言

在高校,人际关系敏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学生都是来自五湖四海,有着不同的性格、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等。大家如何相处,如何解决寝室内部及寝室之间的相互关系,就成了摆在学生面前不可回避的问题。研究表明[1],多数大学生出现人际关系焦虑大多是与学生寝室内部有关,室友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较为特殊。因而,做好体育学院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协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当前学生寝室人及关系存在的问题

1.1 自我意识过于强烈当前的体育学院学生通常都是80后,甚至刚步入大学的同学多数都是90后,这些学生通常都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往往过于强烈,这也是引发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矛盾冲突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学生的个人行为,比如大声听音乐、敲击键盘等等并没有征求其他同学的同意,在寝室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特征,部分同学脾气暴躁、不虚心听取批评意见,与寝室同学发生争执时不压倒对方不罢休,甚至有的同学由于误会他人的意思而从狭隘的层面上去猜忌他人,为寝室的人际关系埋下了不安隐患。

1.2 缺少正确的人际关系认知人际关系的认知是保障大学生相互之间相处融洽的重要前提,认知出现偏差则势必导致人际关系障碍的产生。我们通过对体院百位同学的问卷调查,得出了一系列数据,调查显示,在回答“室友让人厌烦,无法给予对方信任”的符合情况时,选择“较为符合”的人数占总数的34.1%,而10.6%选择“非常符合”。调查还体现出了体院大学生居高不下的自卑与自负心理指数。结果显示,13.4%的学生在面对室友时会产生自卑感。而大学生的自卑感多是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是家庭经济条件较差,这些同学也多半来自于农村与城乡交界地区,自卑情绪明相比土生土长的城市学生来说较为明显。还有一部分同学的自卑情绪来自于学习成绩,从高中时代的“领军人物”到大学里的平凡无奇,这种角色上的落差往往使部分学生产生一定的挫败感,继而产生自卑心理。最后是能力上的差异所产生的自卑心理。

1.3 学生各自作息时间存在冲突一个寝室的大学生各来自不同地方,因而本身的生活作息都会有所不同。另外全面到来的互联网时代使得许多同学变成了“夜猫子”,许多同学在网络游戏等文化面前并不能做到规律的生活,电脑开启的状态时间较长;有的同学为了复习功课而学习到很晚,将台灯开到很晚;有些学生会的同学会忙碌到深夜才回到寝室休息。而如此不同的生活轨迹,使得寝室成员的作息时间不能相同,由于噪音等而影响他人休息,这样的矛盾在没有熄灯制度的寝室尤为突出,更有甚者为了报复自己头天晚上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第二天起床时也故意将脸盆、椅子的声音搞大。如此一来二去,形成恶性循环,人际关系极易出现崩溃。

1.4 学生各自的生活习惯不同正如来自不同地方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的生活作息时间一样,生活习惯也同样会有所不一,比如比较典型的就是寝室卫生打扫问题,有些学生自打小开始就不注重卫生,根本就不在乎环境的干净与否,有些学生就很爱干净整洁,随着时间的推移,爱打扫卫生的同学心里就会不平衡,同时,也就不会对不注重卫生的同学有好感,久而久之,寝室人际关系矛盾问题就会由于生活习惯不一而产生,并不断得到激化。

2改善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具体措施

2.1 学生要摆正心态,完善性格、加强沟通对于体院的学生来说,身处公共活动的寝室,必须要摆正心态,完善性格,学会包容与考虑他人,要做好接纳不同室友的心理准备。大学阶段,室友是对自身影响最大的因素,因此,大家互相之间要团结、坦诚。要加强沟通,增进友谊,使室友变成不仅仅是朋友,更相似亲人的和谐关系。

2.2 学校要加强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学校方面要不断的加强寝室的文化建设,包括寝室内的规章制度、整体布局、卫生状况、道德标准、审美情趣、人际关系、价值取向、学识智能以及行为方式等等。此外,高校长期以来对于高校寝室文化的忽视,导致高校学生好像被寝室的环境被动地压迫着。因此,必须要通过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开办的寝室文化,树立起学生对于寝室人及关系的团结观念,培养学生对寝室的归属感。

2.3 明确寝室管理的重要性,健全体院学生寝室的管理模式高校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学生通过寝室生活能够得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技能与知识,这是培养自身处理人际关系能力的第一步,并且能够为日后走向社会及早的做好准备。高校要认识到高校学生寝室的重要教育功能,加强引导、监督与管理,将寝室长列入高校学生干部的考核评价体系,定期评比,及时表扬与肯定,以鼓励学生们的信心。

2.4 加强寝室的规章制度建设每个寝室应该制订《寝室文明公约》,安排值日值周制度,制订一系列有关寝室文化的条例规范,如《寝室长职责条例》、《学生寝室点名制度》、《文明寝室评比条例》、《学生寝室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制》等等。同时可以在学生寝室各楼设楼长,甚至每层可以设一层长,寝室长向层长汇报,层长向楼长汇报,三长可以结合起来,对于突发事件、特殊情况随时向学院汇报,这样就加强了对学生活动情况的信息反馈,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2]。同时,可以建立“为你服务”信息反馈单,内容包括生活的管理、寝室文化的建设、生活设施、人际关系有何问题等内容,宿舍楼中设一个服务箱或者以班级为单位设服务箱,这样辅导员可以更方便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在全面到来的新教育时代,我们对于新生代大学生的教育也要从多方面入手,德育与美育是我们教育的关键。因此,面对体院的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我们必须要积极引导,协调处理,善于发现新生代大学生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最终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