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茶叶基础知识培训大全11篇

时间:2023-06-16 16:56:04

茶叶基础知识培训

茶叶基础知识培训篇(1)

英语课程设计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茶叶行业培训的成败,包括行业英语课程设计理念以及相关思路的设计,都要符合当前茶叶行业的发展需求,以及人才实际特点。总之,强化设计创新与改革,合理进行课程设计,才能够更好的推动茶叶行业培训的顺利进行,保障培训质量。

1茶叶行业英语课程设计理念

1.1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

茶文化对中国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和教育意义,因此,将茶文化应用到英语教学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英语课程的学习任务。传统的教学理念是将教学与生活相联系,而就目前社会发展形势来看,将教育用于职业技能的培养,从而让学生更快更好的适应将来所从事的工作才是正确的教学安排方法。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工学教育指导方针,需要让工学就业人员认真思考英语技巧和英语教学方法,保证将茶叶培训管理的方法和技巧运用到对学生的英语教学中,进而建立完善的英语教学课程,保证学生可以自律的进行学习英语知识,从而培养自主动手解决与英语有关的问题和能力,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1.2任务驱动的教育理念

以英语教学为主导思想,保证对其进行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是现在主要的英语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方法都需要有一定的情境设计,进而设定相应难度的问题和任务,保证学生可以将问题完整分析,进而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和解决报告,让整个过程更适合学生处理问题。只有保证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多说、多练,保证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和一定的情景环境来学习到规范的、准确的英语,从而为以后的岗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3反思的教育理念

学生只有反复通过思考之前学习的英语知识内容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发展,需要教学生懂得思考教学内容,懂得从教学知识中学到做人的道理,进而自主掌握学习的进度和学习方法,保证可以用自己的方法掌握更多的英语专业知识。茶艺表演及其内容有严格的操作方法和限制,英语的学习也是如此,只有充分掌握基础的英语知识,通过生活中不断的点滴积累,才能让英语知识学的更广,从而保证可以学好英语。学生在进行反思的同时,也要树立一定的榜样,这样可以有利于学生开发思维和创新思维意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自主进行反思和学习。

1.4小组合作学习的教育理念

由于茶文化内容丰富,因此为了更好的将茶文化应用到英语教学当中,需要以学校现状为主,保证符合课程要求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这样才能保证每一组同学都可以更好地进行英语口语练习和交流,每个小组因组员的不同,所以在争取名次和成绩的同时,其展现的能力和兴趣也各不相同,为了更好的以学习英语为主,同时可以发掘出更多有意思的活动,校方管理人员需要加大其监管力度,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可以与老师更好的进行沟通和交流。小组之间应该建立团队合作关系,保证互帮互助的同时达到互相提高、互相促进的目的。

2茶叶行业英语课程设计思路

2.1实用性、职业性的教学目标

茶文化基础是让更多英语专业的学生可以有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能力。因此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外界的工作环境,从而可以良好的使用学习内容,需要不断对其进行练习,保证其具有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的同时,让其英语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某电气工程系有非常多的专业,对于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也五花八门,从生产线、操作工、检验工到实际销售售后技术的服务等工作,都有可能涉及到一定的英语内容,因此,为了保证学生学到的英语技能可以有效地对其工作起到帮助作用,需要其专业教学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内容设定保证可以为学生的实际职业发展提供帮助的同时,让学生可以更容易学到基础的英语内容。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以及翻译等技能,进而完善地掌握设备的使用及安装维护过程,让设备在售后服务方面和生产管理方面,得到让人满意的效果。某高校设立了多门专业,比如: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计算机系统维护、软件技术专业等,由于毕业生需要从事不同的岗位,因此,要对不同的岗位进行训练。首先是网络管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利用英语知识设计一个相应的网络管理程序,进而对整体网络进行监控和管制工作。其次要具有一定的网页设计能力和维护能力,只有保证网页设计完整以及网页维护能力的准确,才能使英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了保证行业之间可以良好的进行竞争,需保证可以用英语进行简单的商务合作洽谈。

2.2基于岗位任务的梯度排序的教学内容

以茶叶培训为主,进而保证可以利用英语进行培训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方向。随着不同茶企的快速发展,因此,其企业更需要有专业的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此时设定专业课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面对不同的英语教师,在进行交流、研讨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可以全神贯注的学习英语课程。众多茶企的建立让中国的茶文化可以得到良好的继承和发扬,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的茶文化内容。为了更好地与世界接轨,因此,在进行茶文化培训宣传过程中,需要保证茶企员工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技能和英语口语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更好地对外进行宣传中国的茶文化。由于不同岗位要求员工掌握的英语基础也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梯度性,因此为了保证每一位员工可以良好地接受培训,需要对英语课程内容进行改进,进而满足其岗位需求的同时又没有更多的难度。中国有许多茶叶品种,因此为了保证让顾客更好地了解不同品种的茶叶,需要员工掌握多种英语语言技巧,保证可以良好的进行茶叶介绍。茶企需要对员工进行一些系列的培训工作,进而保证其员工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水平。随着对英语要求的难度增加,员工需要时刻保持具有学习精神和进取精神,要懂得只有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公司站稳脚跟,茶企中有众多职业,而职业之间又有一定的责任和能力划分,因此,只有保证具有完整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和英语口语交流能力才能完成茶叶的培训工作。英语能够帮助人们良好的进行沟通和交流,因此其重点是进行口语的练习,只有保证可以完整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才能更好地对茶叶进行宣传。由于中国的茶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因此在进行英语翻译时,难免会出现一些难以叙说的概念,此时茶企人员要懂得灵活应对这一局面,进而保证可以用简单的英语进行完整的或相对完整的茶文化宣传工作。由于英语覆盖面极广,因此,为了让高校可以培养出更多英语专业人才,需要本高校设定完整的英语教学计划,保证可以满足全部学生的需要,进而改变教材难度,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教师在进行英语课程教授的过程中,需要懂得了解学生的发展现状,保证与学生的基础知识相融合,进而发掘其个性和潜能的同时,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是英语知识的引导者,因此,为了更好地保证对茶叶培训有所帮助,需要教师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进而保证按照专业需求进行课程教授,由于学校环境也是学校办学的一大特点,不同院校之间都有其独有的环境供学生进行英语口语的训练和交流活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材内容的不足。英语的学习重在积累,而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更好的赢得更高分数的英语成绩。

2.3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茶叶培训课程中的英语教学需要有一定的侧重点,要保证英语教学内容以茶叶宣传为主,学生通过学习英语,进行英语表达的同时,可以将茶文化和采茶舞融入其中,进而让学生掌握灵活多变的英语表达方式,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随机应变能力,完成更高层次的英语教学目标的任务。教学方法是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定的,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英语是进行交流和使用的一种语言性工具,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的使用方法,需要学习者懂得利用英语进行表达,对于不同的语境,英语所表达的意思也各不相同。因此只有保证英语在正确的场合中使用,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将茶叶培训过程中的英语教学完善的进行表达和传递,是教师和学生都需要重视的问题。模拟不同的场景,同时将学生进行分组,可以有效地进行英语的锻炼和英语的语言交流活动。教师及时对学生错误的英语语法和英语发音进行指导,从而避免学生在和他人进行交流时产生重大错误。茶叶培训中的英语教学内容十分广泛,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和领会英语教学内容的主要指导思想,也为了更好地对茶叶进行宣传,需要学习者懂得找寻英语的学习重点,进而更好更快地完成英语学习任务。英语的学习主张建立互相友好的关系,而不是用来进行争论和表达观点上的冲突。为了保证既尊重学生之间的同学友谊又可以维护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懂得互相包容,从而让老师和学生以宽容平等的心态,互相尊重,完成学习和教授工作。教师有时难免会出现错误,因此学生可以进行善意的提醒,从而避免其在情感上造成一定的伤害。只有良好的掌握茶叶培训中的英语,才能更好地完成对茶叶的宣传和售卖活动,进而更好地继承中国优秀的茶文化。

3结束语

研究茶叶行业培训中英语课程的设计,是提高行业英语培训质量,充分发挥培训作用的关键。合理的课程设计要从设计理念与设计思路着手,结合茶叶行业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人才发展的课程内容,激发学员学习激情的同时,提升学员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英语实践能力,使其能够真正成为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朱雪莲.茶叶行业英语性质、课程设计及教学原则的探讨———兼谈高职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109-112.

[2]郭香菊,朱之红.基于成人培训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设计[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00-103.

[3]秦娜.茶文化专业中行业英语课程设计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6(2):48-52.

茶叶基础知识培训篇(2)

南涧茶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在发扬传统茶叶生产技术的同时,不断发明、引进和推广先进的茶叶生产技术,通过努力实践和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经不断总结,探索出具有鲜明特点、适宜南涧的茶叶生产技术,从而不断增进了茶园的素质,茶叶品质提高,茶叶新产品涌现,茶叶产值增长,使南涧茶叶产业持续发展。茶叶是南涧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广大山区、半山区人民赖以生存的“生命产业”。茶叶对南涧茶农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茶叶生产工作需要继续加强茶叶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不断创新茶叶科技培训方式,扩大茶叶科技的覆盖面,推动南涧县茶叶产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一、南涧茶叶生产基本情况及科技推广应用现状

1.南涧县茶叶生产基本情况

茶叶是南涧县的一个传统、优势、特色支柱产业。南涧县生态条件优越,水源洁净、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温度适宜、雨量充沛、远离污染,茶山常年云雾缭绕,十分有利于茶树生长,茶叶内含物质丰富,形成了滋味鲜爽、醇正回甘,清香持久的品质特点。大部分茶园分布在澜沧江、红河流域的无量山、哀牢山高海拔亚热带山区,“高山云雾出好茶”是南涧茶叶的真实写照。2011年底,全县有种茶农户2.6万户,茶园面积10.59万亩,采摘面积8.16万亩,茶叶企业63个,年产干茶379.87Ykg,茶叶产值7577多万元。

2.茶叶科技推广应用现状

南涧县始终把生态茶园建设作为茶叶工作的重点,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生态茶园建设主要包括新茶园建设、低产茶园改造和常规茶园改造转化三个方面。2003年至2011年,全县共发展新茶园37716亩,改造低产茶园65318亩,常规茶园改造转化10000亩。近五年来共组织茶叶科技培训321场18480人次。每年参加全县科技宣传周活动,通过展版、发放科普资料、现场咨询等方式开展茶叶科技宣传。

3.存在问题

产品结构单一、品牌杂乱,难以形成“名牌”效应;企业缺乏新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实力,难以形成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茶农进行掠夺式采摘;茶叶面积分布点多面广,科技推广工作覆盖率低;茶农文化素质差,多数茶农的科技意识和接受科技的能力不强;科技推广队伍建设严重滞后,科技人员知识更新速度适应不了产业发展的要求;科技推广培训经费不足,部分科技人员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后续科技服务跟踪不到位,茶叶实用技术推广成果难以得到巩固。

二、加强茶叶科技推广培训

1.茶叶科技推广培训内容

茶叶科技实用技术培训应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低产茶园改造技术;茶树病虫害防治技术;茶叶初制产品加工技术;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山地茶园建设技术;茶粮间作套种生产技术。推广普及茶叶科技知识和提高农民群众的实际操作技能,需要加强茶叶科技知识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以提高培训效果。

2.加强茶叶科技推广培训的措施

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必须做到“实际、实用、实效”,要突破关键环节,抓出特色。加强茶叶科技推广服务,提高群众科技水平,在充分发挥科普网络体系作用的基础上,加大服务力度,配备专业技术服务队伍,做好超前试验、示范,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做到技术上门,服务到家,努力提高群众的生产技术水平。因此,我们必须研究新思路、提出新办法、实施新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要不断挖掘茶业产业内部潜力,提高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

(1)构建高效农技推广体系

农技推广体系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重要载体,是农业支持与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步伐,积极探索加快农技推广速度的新模式。一是成立县乡村农民教育培训中心;二是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农业主管部门应重视茶叶科技培训;农业科技人员要提高认识,尽职尽责开展茶叶科技培训;需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

(2)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从强化新型农民素质培训工作人手,切实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以培养“有文化、讲文明、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抓紧启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继续推进农民科技书屋的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努力把广大农民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培训教师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面对面开展培训和指导,通过开展交流、现场示范等形式,使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地成效。

(3)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

启动实施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组织动员广大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农技推广示范和技术服务,做到技术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彻底解决科技进入田间地头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把发展致富的科技“金钥匙”交到农民手中,并持之以恒地做出工作实效。培训进村、科技入户,是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的基本出发点和着力点。为了加大技术与农户直接对接的力度,农业培训工作要重心下移。

(4)建立茶叶专业合作组织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主体,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资本营运为纽带,实施生产、销售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形成新的组织形式和利益共同体。“协会、公司、经纪人”三结合组织形式的成功实践,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无公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因此,要支持农民茶叶专业合作组织的建设,鼓励和引导他们进入农业技术服务行业和领域,参与基层经营性推广服务实体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不断增强农业科技推广转化的能力;要鼓励高素质农民进入村级基层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发挥他们的传、带作用,加速先进适用技术的扩散。

茶叶基础知识培训篇(3)

茶叶企业电子商务人才需要打破传统的培养教育模式,将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相结合,为培养出具有综合实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保障。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在创新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中仍旧存在较多的问题,这对于茶叶企业电子商务人才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也影响茶叶企业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常规规划。

1茶叶企业电子商务创新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及目标

1.1茶叶企业电子商务创新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

在我国茶叶企业电子商务创新教育人才培养目前的现状来看,对的人才培养的目标没有准确的定位,没有从根本上打破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忽视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6】-【7】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联系不大,理论教学与实践课程结构比例不合理,教学内容没有经过专业得优化,与实践课堂不能有效的融合,导致教学效率不高。尤其以茶叶企业电子商务教学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基础相对薄弱,缺少专业性的创新教育教师,教学方法落后,缺乏丰富的创新经验,教师团队整体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1.2茶叶企业电子商务创新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培养茶叶企业电子商务创新教育人才的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深入教学的改革,优化课程内容,用以确认茶叶企业电子商务的培养标准。首先提高茶叶企业电子商务的知识标准,茶叶企业电子商务的学生必须具备并掌握类的专业基础知识,认真遵守的基本规则及法律法规制度。其次提高茶叶企业电子商务的能力标准,树立以能力为本的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挖掘学生的专业技能,强化茶叶企业电子商务的实际操作的技能,形成专业能力教育和职业资格认定两大体系,以增强学生的综合适应能力与竞争发展能力。最后提高茶叶企业电子商务的素质标准,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茶叶企业电子商务的职业技能素养及专业素养。紧紧围绕以技术能力和人际技能为中心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以及专业素质教育内涵,树立以诚为本的职业人格,使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修养。

2茶叶企业电子商务培养创新教育人才模式存在的问题

2.1茶叶企业电子商务课程没有创新能力

虽然目前茶叶企业电子商务已经进行了一部分的教学改革,对教学内容按照实际的岗位重新设计了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对工作的工作岗位有了直接的认识。但是学生在理论讲解和课程实践过程中,对工作的每个环节如何操作,仍旧还是以教师为主导,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碰到有难度的问题总是依赖于教师或其他已完成任务的学生,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一种懒散的状态。正因如此,学生在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方面得不到普遍的锻炼和提高。并且学生在毕业之后面对社会各种形态的工作岗位,由于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方面的缺失,无法迅速而定适应其工作岗位,而且也无法体现的管理职能。

2.2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全面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要的就是要全面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树立学生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发展水平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而应在着重培养学生技术水平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结合实际来看,往往是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的学生能够提高综合素养的一般都是依赖于学校社团学生会这些部门举办的活动,但是有大部门学生是不在这个范围之内的,从而导致这部分学生在中综合素质能力得不到提高,由于创新能力是处在茶叶企业电子商务知识和综合能力二者之上的,因此必须注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2.3校企之间没有深层次的合作

存在的目标就是培养技术型的专业人才,学生根据在学校学习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直接上岗操作,面对企业的不足和疑难问题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进,因此学校和企业之间实现深度的合作关系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当下企业的专家到学校进行演讲工作,学生去到企业学习的时间较短,学校和企业之间从根本上没有达到较深层次的合作。茶叶企业电子商务的学生只有加入到真实的实践过程中工作,才能从根本上了解到企业单位财务的具体情况,熟悉企业核算的方法。对企业的生产步骤等一系列有个明确的了解,并在后续达到精通的程度。学校和企业之间如果没有实现深度合作,只是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学生也就不会从根本上了解到企业中财务工作的具体内容,从而也无法提出解决的办法和策略。

2.4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

要想培养茶叶企业电子商务创新教育人才模式首要的就要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虽然有一大部分教师已经取得了双师的资格,但是在创新教育方面仍旧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教师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密切,教师的工作经验相对较少。此外要想提高创新能力离不开实践活动,尽管大部分已经配备了相关的实训室,但仍旧由于这些软硬件资源的利用主要还是进行模拟和仿真训练,从而得不到有效的运用。

3茶叶企业电子商务培养创新教育人才模式的策略

3.1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教师要提高专业的素养,将其理念落实到课程教学中;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师应当结合职业道德教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提高学生对茶叶企业电子商务的深入学习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由于其特殊性,在一进入茶叶企业电子商务时,就要努力提升到企业的学习模式,学校不断向学生提供企业模式的学习实践资料,让刚刚步入茶叶企业电子商务的学生从最开始就提前进入到实践的过程中,从而深层次的了解到茶叶企业电子商务一系列的工作流程等等。除此之外加强学生对茶叶企业电子商务业务能力的思考,同时也应作为课堂的重点进行讲解。教师在完成每学期的教学任务后,为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以及能够使学生及时的运用到实践中,进行实践训练,学生只有具备好的综合素质才能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有发展能创新,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的工作经验和思考能力。

3.2强化茶叶企业电子商务教师队伍的建设

培养人才模式离不开专业的教师队伍,只有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水平高的茶叶企业电子商务教师队伍才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保障,从而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教师仅仅具备任职资格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只有具备双师型教育能力才是目前对于教师的培养目标。但是由于的教师整体缺乏学校与企业联合的经验,外来的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因此建立优秀的师资队伍团队,必须以培养专业教师为主,首先相对学校来说,定期为专业教师提供到企业实践的机会,招聘一些有经验的职业人员,对于外聘的人员首先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最好能够与其达到长远的合作。其次是相对专业教师本身来说,取得了资格证书仅仅只是一部分,在中更应注重实践,积累实践的经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引导作用,应当依据教学验来判断,要让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点的学习,绝不让他们产生应付或依赖的思想,从而运用到教学工作中。与茶叶企业电子商务的教师多进行交流和沟通,也可获取一些间接的经验,及时专注的改革动态及更新的知识,从理论与实践上真正具备双师资格。

3.3培养校企深度合作的创新能力

培养校企深度合作的创新能力,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首先要实现深度的校企合作,企业为的专业学生提供实践工作的办公环境,能够为企业提供专业性的服务水平以及为企业提供人才的需求。根据茶叶企业电子商务的特点,做好校企合作,由于企业对茶叶企业电子商务社会实践经验要求非常的高,并且企业中岗位比较少,这份工作对企业隐私的特殊性,导致在企业大规模实行培训是不可行的。所以学校在为学生选择企业时,切不可盲目,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事务所或者服务的培训机构,从而才能实现大批量的茶叶企业电子商务学生同时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中进行课程实践。

3.4资源有力保障为培养创新能力提供基础

茶叶基础知识培训篇(4)

2008年,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茶文化专业被湖北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茶叶审评技术》是我国茶业行业中的一门主要职业技能课。从2003年该专业开办以来,学院就把茶叶审评技能作为茶文化专业建设的重点。多年来,该专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高职教育教学思想,走产学研结合的办学之路,注重结合产业发展方向,开展教学改革,探索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这一培养模式,按照国家评茶员职业标准制定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将学生所学知识、技能与行业标准规范对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职业态度的协调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确立课程改革思路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课程改革是教学模式创新的核心和落脚点。2004年,教育部在《职业院校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提出职教课程开发“要在一定程度上与工作过程相联系”,让学生经历接受任务、有产出地独立工作、展示成果和互评总结这一完整的工作过程。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要求保持课程学习中工作过程的整体性,按照学生职业成长的规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在行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创造,强调对学习过程的思考、反馈和分析。在典型工作情境下,学生通过获取直接的工作经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进行案例和整体化的学习。在此背景下,我们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实施了改革。

课程定位和培养目标

课程定位《茶叶审评技术》是高职茶文化专业骨干课程之一,是面向评茶员职业资格岗位技能培训及考证的重要综合性专业技术课,是一门研究茶叶品质感官鉴定的应用型课程。它是茶叶生产、收购、营销、外贸、商检、科研及产业升级中进行茶叶品质鉴定和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茶叶审评技术》课对促进学生掌握评茶员职业能力,培养高技能评茶人才,起着支撑作用和决定作用。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茶叶专业理论知识,能适应评茶员工作岗位要求、具有创新精神、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行业,贴近企业,符合茶行业与三峡地区特色发展需要,达到高级评茶员职业资格要求的高技能人才。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根据《茶叶审评技术》课程目标与达到目标的知识、技能、职业态度等确定课程内容。在“以能力为本”课程观的指导下,根据课程开发中的职业工作分析获得的能力要求和标准组织课程内容。课程内容知识的选择应紧紧围绕能力要求进行组织,既包括学科理论知识,又包括工作过程知识,知识的组合不是简单的各门理论课程的叠加,而是以工作能力需要进行有机的整合。

课程内容设计我们在市场调研、听取专业建设委员会的建议、征求业界行家的意见后,对茶叶审评技术进行课程设计,2006年,在教学内容上,我们将茶叶生化、茶叶检验、饮茶与健康及茶树栽培与制茶等课程进行了优化整合,更强调了教学内容的职业化、工作过程化,保证了教学的针对性。架构出课程内容:从评茶环境和设备要求开始,结合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和六大茶类品质特征,重点突出审评方法和技巧要素训练,加强对茶叶专业知识的了解、掌握及应用,强调评茶技能的学习、体验、实训与岗位实践,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达到高级评茶员国家职业资格标准。

课程内容实施在教学内容上,以评茶员的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整合优化课程模块,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突出实践教学,强化实训效果。通过广泛的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训练,重点体会评茶员的工作流程,融教、学、做于一体,边学边用,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从而掌握评茶员工作过程的综合职业知识、技能,养成从事评茶员岗位工作的良好职业素质。教学中,以技能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特别是学生根据实际工作,不断提高审评鉴别的能力。理论知识包括评茶基础知识,茶叶品质形成、茶叶品质特征、茶叶标准样及茶叶感官审评操作等五部分。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判别出品质的优次,鉴定品种的优劣,认定加工工艺的正确与否,能评定出该茶的等级和价格,为茶叶生产、加工、贸易提供科学的依据,为茶产业升级服务。

实践性教学设计为了提高学生的评茶技能,我们改革了茶叶审评技术技能教学方法,紧密结合生产实践教学,突出技能实训,注重在工作过程中提高学生评茶技能水平。一是到校外茶叶生产、加工、营销企业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和真实的工作中学习评茶技能。二是在校内茶叶审评室进行实训教学,加强学生对色、香、味形成的规律性变化的认识,为感官审评的准确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按工作过程导向,实训教学确定了主题、过程策划、评茶准备、技能实操、互评总结、提高练习等六个环节,使学生具备样品接收、评茶准备、感官品质评定、审评培训指导、茶叶评比活动的组织实施、咨询及指导等七种能力。教学实施由浅入深,评茶技能逐步提升。

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茶叶审评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灵活运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发现法、专题讲座等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在教学手段上,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视频及多媒体影像资料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茶叶审评理论水平。

在实训教学中,按照评茶员职业岗位的特点,建立了包括教学实习实训、寒暑假试就业实训、顶岗实习等环节为主体的实训体系,工学交替,在实际岗位工作中学习评茶,实现从课堂到工作岗位的转换,使学生的技能学习与岗位工作“零距离”对接,真正掌握评茶员必备的工作能力。按照评茶员工作流程实施任务教学,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确定具体工作任务,明确审评内容,要求学生策划准备,鼓励大家通过讨论确定活动方案,分工负责,实施完成,同学互相评价,教师对任务完成过程和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建立开放性的课程评价体系

茶叶基础知识培训篇(5)

[中图分类号] S57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2-0147-01

绿色防控是一种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物理防治为导向,以化学防治为应急措施,采取人工捕杀、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性诱杀、诱饵诱杀和科学使用农药等无公害防治措施,以控制病虫、保护环境为目的的新型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绿色防控技术,能加快茶园生态系统恢复,从根本上加强茶园自我调控能力,确保茶产品质量安全,达到促农增收的目的。但目前广大茶农为节约成本和节省劳动力,只顾眼前利益,在茶园中滥施化学农药,导致茶叶产品农残超标,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人们对茶园中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的认识水平和技术水平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广大茶农的绿色防控认识水平

为广泛宣传茶园病虫草害防治知识,增强广大茶农对茶园病虫草害无公害防治的绿色防控认识水平,确保茶农能严格按照要求科学合理的在茶园中施用农药,各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宣传在茶园中实施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的意义,使广大茶农充分认识实施绿色防控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生态茶园建设中允许和禁止使用的农药目录及推荐使用的化肥目录制成宣传图片下发至各农资供应网点、配送中心、茶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让广大茶农懂得科学合理的施用化肥农药,减少环境污染,进一步提高茶叶产品的安全性。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管护措施,提高茶园的标准化管理水平

为建立绿色、生态、有机的茶园基地,真正从源头上把好茶叶原料质量关,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各有关部门应该按照“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考核到人,问责到人”的原则,制定生态茶园建设后续管理实施意见;引导村、组制定村规民约、村民自治条例等切实可行的管护措施,落实管护责任;清理、整顿、规范农资市场管理,完善农资服务体系;加强农药、化肥市场监管,开展违禁化肥农药施用检查工作;推广茶叶病虫草害无公害防治和无公害茶叶生产等绿色防控技术,严格管控违禁化肥农药在茶园中施用,从根本上提高茶园的科学管理和标准化管理水平。

三、加强培训,充分提高广大茶农的绿色防控技术水平

为切实提高茶农的绿色防控意识和科学技术水平,有关部门应认真制定培训计划,采取有效的培训措施组织各农服中心、茶企业、农资供应网点、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茶农代表进行茶园绿色防控专业技术培训,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培训形式要求多样化,要有充分的计划性和目的性,不能只搞形式主义。具体可从茶叶中农药残留对人体产生的危害性、实施茶园绿色管控的重要性和科学施用化肥农药的必要性等方面进行培训,使广大茶农对茶叶中农药残留造成的危害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进而分析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来源及浓度高低的影响因素,从根本上提高茶农的科学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为生产安全、绿色的茶叶产品提供科学保障。

四、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茶园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水平

要想在茶园中全面实施绿色防控技术,收到良好的管护效益,必须实行多种措施并行,在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基础上,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态防治为主,采用生物防治与物理机械结合的技术,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建立合理的茶树生长体系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茶园系统内的自然生态调控能力,从而抑制病虫害的发生。采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和人工或机械除草,杜绝一切化学除草剂。通过农业防治手段,减轻病虫害的发生,进而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提升茶叶品质,最终达到控制农药残留的目的。从茶树种植的土壤检测、茶叶生长过程中农药化肥的科学施用和茶园周围环境的治理等方面科学管理茶园,向农户广泛宣传科学种茶、科学加工以及科学销售的知识,不断提高茶农的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对茶农们进行农药化肥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让茶农掌握茶园病虫草害综合治理技术,对茶树病虫进行预测预报,建立科学完整的茶叶生产保障体系,全面提高茶园的绿色管护和综合治理水平。

茶叶基础知识培训篇(6)

一、茶叶生产企业质量检验员岗位的技术标准与要求

(一)茶叶生产企业质量检验员(评茶员)岗位的基本要求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核心内容是生产许可证制度。《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明确规定:企业和质检机构承担茶叶感官审评的人员,必须经统一的培训,取得国家特有工种“评茶员”的职业资格后,才能从事相应的检验工作。由此可见,茶叶生产企业除了要配备普通意义上的质量检验员外,还要同时配备“评茶员”。评茶员是茶叶生产企业通过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获得QS认证的必要硬件。具备良好的茶叶感官审评技能是茶叶生产企业质量检验员岗位的基本要求。

(二)茶叶生产企业质量检验员(评茶员)岗位的技术标准

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基础是生产过程必须严格遵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根据《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的规定要求,茶叶生产企业的评茶员进行茶叶感官审评必须要严格按照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的国家标准来进行,该标准是茶叶法定检验的国家标准,更是茶叶生产企业评茶员岗位的技术标准。所以评茶员只有熟练掌握该国家标准,才能按照标准对茶叶样品进行正确的感官审评,成为合格的评茶人员,这也是中职学校《茶叶感官审评》课程的培养目标。

二、中职学校《茶感官审评》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中职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

目前,我区中职学校普遍采用“2+1”的培养模式。由于前半段集中在校学习的时间过长,生产实习滞后,加之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比较差,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因此学生出现学习目的不明确,动机不强,自觉性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的比率比较大。同时中职学校教师一般比较少有到企业一线实践锻炼的机会,对生产企业的岗位技术标准了解不透,容易造成教、学、做严重脱节,无法实现在做中学、学中做, 结果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适应能力较差。

(二)《茶感官审评》课程操作能力要求与学生实际情况之间的矛盾

1. 《茶感官审评》课程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茶叶感官审评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能,根据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的要求,评茶人员应能通过对茶叶品质的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等因子的评定来判定茶叶样品的优次,并根据各项因子的优次给出相应的评语和评分。从茶叶感官审评的特点看,茶叶审评结果正确与否,关键在于人的因素,茶叶品质的色、香、味、形是依靠人的各种感觉器官(视觉、触觉、嗅觉、味觉)正常的敏感性将接收到的“信息”(品质实况)传递给大脑,然后由大脑经过综合分析做出判断。这就要求评茶人员除了具备正常的感觉器官机能外,还必须积累相当丰富的茶叶生产及茶叶品质的经验,才能具有专业评茶人员特有的对于茶叶各项因子优次感应的敏感性。

2. 中职学生在学习《茶感官审评》课程中面临的实际困难

中职学生由于年纪、生活阅历及兴趣爱好等原因,90%以上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基本没有接触过茶叶,对于茶叶的各项品质因子的优次体验基本是零体验,更不用说对茶叶品质优次与茶叶生产的关系有所认知。而评茶人员需要依靠自身的感觉器官的正确感知来评定茶叶样品的各项因子的优次,这本身就需要评茶人员自身有一定量的实践经验积累。比如在茶叶香气因子的审评中,绿茶香气中的熟板栗香属于绿茶香气中比较优质的香气,但是有不少的学生在生活中没有吃过熟板栗,根本没有熟板栗香气的体验。再比如在茶叶滋味的审评中,茶叶滋味的醇厚和平淡,苦涩的程度,回甜的速度等这些体验,不可能由教师讲授学生就可以理解,只能是通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自我体验,在教师的帮助提示下慢慢地建立自己正确的感觉体验,最后才可能具备相应的茶叶因子优次审评的能力。

由此可见,《茶感官审评》课程的基本要求与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巨大的差距。

《茶感官审评》课程内容设置与中职学校教学计划的矛盾。在目前国内可以选用的教材中,没有专门为中职学校编写的教材。例如我校选用的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茶感官审评与检验》教材由于是用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培养的,所以理论部分所占比例比较多且编写比较细致,实训内容也同样是容量很大,需要的课时数至少120课时。而我校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分配给这门课程的课时最多只有50个课时,加上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培养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所以有必要根据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茶感官审评》教材内容进行选择,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实施针对性的教学。

三、中职学校《茶叶感官审评》课程内容的选择、设置及反思

(一)课程内容选择设置的指导性标准、实施的主要途径及教学基本目标

1. 以茶叶生产企业评茶员的岗位技术标准作为课程内容选择设置的基础

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是茶叶生产企业评茶员的岗位技术标准,是所有茶叶感官审评工作的基准。茶叶感官审评操作过程是否正确,茶叶样茶各项因子优次审评打分是否准确,对茶叶样品各项因子出具的评语是否精准,都要建立在审评过程是否严格遵守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的基础上。熟练理解、掌握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的内容,是学生学习《茶感官审评》课程的首要目标与基本要求。对于初次接触《茶感官审评》课程的学生来说,首要任务是学习、掌握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的内容,树立正确的茶叶感官审评理念,为茶叶感官审评实训操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 把强化教学实训作为课程内容实施的主要途径

《茶感官审评》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茶叶感官审评要求评茶人员自身有一定量的实践经验积累,才能依靠自身感觉器官的正确感知来评定茶叶样品的各项因子的优次。茶叶感官审评的这个特点与中职学生对于茶叶的各项品质因子的优次体验基本是零体验的实际情况互相矛盾,这就决定了中职学校在《茶感官审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开展教学实训为主,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通过不断实训达到积累茶叶感官审评各项因子优次的感觉体验,让学生能尽快具备单独地、正确地进行茶叶感官审评操作的技能。

3. 确定《茶感官审评》课程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基本目标

在《茶感官审评》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中,理论部分以国家标准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为重点,理论课授课课时占总课时的32%;以实训为教学的主要形式,实训课时数占到总课时的56%;课程考核也是以学生对3种绿茶进行审评的实际操作过程与结果为依据,对学生进行考核评分。这种理论课与实训课课时数接近1∶2比例的教学过程设计,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能,最快的让学生融入茶叶感官审评的工作情境中,迅速地积累茶叶感官审评的经验,初步成为具备一定茶叶感官审评能力的评茶人员,实现《茶感官审评》课程的教学基本目标。

(二)以绿茶感官审评内容为核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夯实学生茶叶感官审评操作的基本技能

1. 把绿茶感官审评确定为《茶感官审评》课程的核心教学单元

目前,广西绿茶产量和销售量都占全区茶叶总量的70%以上,其中名优绿茶产量占到总产量的20%以上。根据广西茶叶生产的现状,以及针对中职学校《茶感官审评》课程课时安排少,学生零基础的特点,把绿茶感官审评选择确定为《茶感官审评》课程的核心教学单元,并把绿茶感官审评内容作为学生必须掌握并进行操作考核的核心内容。以一种方法――茶叶品质顺序排列(五项因子)审评法为突破点,化繁为简,可以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在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的指导下,直接参与绿茶样品感官审评的实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更快地积累茶叶感官审评各项因子优次的感官体验,促进学生对绿茶审评各因子优次鉴别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通过反复的绿茶感官审评实训,让学生在绿茶感官审评的操作步骤、结果判定、评定分数、合理运用评茶术语的反复实践、总结过程中,更进一步地理解茶叶感官审评的理论知识,从而扎实地掌握茶叶感官审评的基本技能。

2. 《茶感官审评》课程核心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选择与设置

(1)理论教学内容: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绿茶审评为例),课时数6节。

(2)实训内容:绿茶精制茶审评(4次)(普通绿茶),课时数12节。

(3)实训总结讲评内容:针对每个学生在每次实训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结果判定及评茶术语运用的合理性进行总结讲评,课时数4节。

(4)考核内容:三种绿茶样茶的感官审评,课时数4节。

(三)以花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等茶叶的感官审评为补充,举一反三,不断促进学生对茶叶感官审评各项因子优次的感知能力的提高

1. 在学生初步掌握绿茶感官审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把花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的感官审评内容作为辅助学习单元,要求学生选择其中的3种种类的茶进行茶叶感官审评的实训,引导学生拓展学习内容,渐进式的比较学习八项因子、对样评审方法等内容,可以到达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茶叶感官审评各项因子品质优次的感知能力的提高。

2. 《茶感官审评》课程辅助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选择与设置。

(1)理论教学内容:八项因子审评方法,茶叶对样审评方法,花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的感官审评。课时数10节。

(2)实训内容:茉莉花茶、红茶、铁观音、普洱茶、六堡茶的感官审评,课时数12节(学生选择参加其中3种茶叶的感官审评实训)。

四、总结与反思

根据茶叶生产企业岗位技术标准重新选择设置《茶感官审评》课程内容,有利于解决我校授课课时有限,中职学生对于茶叶各项因子品质优次感知体验零基础等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较快的掌握茶叶感官审评的基本操作技能。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如何针对学生茶叶感官审评操作技能的全面性加强培养的问题,这将是未来我校《茶感官审评》课程内容怎样进一步整合、优化及选择的思考实践目标和方向。

【参考文献】

茶叶基础知识培训篇(7)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做好顶层设计

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地理标志产品产自特定区域,蕴含着产地的自然因素、人文因素,对地方历史文化传承、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英山云雾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自筹建以来,英山县党委政府创新工作方法、加大资金投入、提升产区档次,首先做好顶层设计。一是示范区筹建地方性法规。先后研究出台《县委办公室 县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现代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出台《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一个意见四个办法”,为示范区筹建提供法制保障。二是建立健全各项保护机制。建立了与省知识产权局、国家地标保护中心衔接相联动的协同保护机制;建立了12315举报投诉快速反应机制;建立了知识产权互联网+保护合作机制;建立了违法行为惩戒机制;建立健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信息、执法信息定期统计报送制度。三是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县政府出台《关于印发<英山茶文化、茶品牌建设方案>的通知》和英山云雾茶产业发展奖补细则、奖励扶持政策;县财政专题研究、统筹安排每年不少于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茶产业发展。

(二)组织保障有力

2016年英山县委、县政府把筹建英山云雾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列入全县五城同创“十个六工程”;为了保质保量做好这项工程,5年来我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一是成立示范区领导小组。县政府及时成立了由县长为组长,副县长为副组长、20个部门和11个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以及2个协会、7家企业负责人为成员的示范区领导机构。县政府于2019年又根据机构改革和人员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示范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保证了工作的延续性。二是制定示范区筹建工作方案。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印发<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英山云雾茶)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了领导机构及成员单位的主要任务。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印发《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英山云雾茶)工作计划》的通知》,明确了总体工作规划。三是注重学习交流。邀请原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地标处姚泽华处长一行来我县督导检查;争取省市质监局带队赶赴东北三省和福建学习考察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创建工作;组团参加第23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全国地标展,学习交流各地建设成果。四是注重宣传推介。加大“示范区”创建宣传,在我县高速公路入口处安装“创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户外广告牌2块,制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基地展牌和厂区展牌各20块,积极组织英山云雾茶企业参加相关国际国内展览交易博览会共计20多场次,通过电视、网络、平面媒体等全方位宣传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产品,创办“中国英山茶文化旅游节”;建设“英山地标优品馆”地理标志多功能展示厅等,努力营造一个人人“知地标、创地标、护地标”的良好氛围。

(三)健全保护组织

建立并健全英山云雾茶产业协会作为英山云雾茶生产者保护合作组织。英山云雾茶产业协会按照示范区筹建的计划和方案要求,完善工作章程,统一生产工艺、质量标准、检测要求、包装标识,开展技术培训。2016年2月,国家质检总局核准湖北英山云雾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使用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质检总局2016年第10号公告);2017年6月,国家质检总局核准湖北绿羽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使用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质检总局2017年第50号公告)。2020年7月,省知识产权局重新核准湖北绿羽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英山云雾茶企业使用新版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按照规定,经企业申请、县地标办备案、英山云雾茶产业协会建立台帐,我县累计审核发放二维码防伪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15万枚,极大的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

(四)企业示范引领

注册资金1100万、2016年4月份成立,代表英山云雾茶品牌形象的湖北大别茶访股份有限公司,按照“五统一”( 统一产品名称、统一加工工艺、统一质量要求、统一加贴地标标志、统一宣传保护)制度,全面打造英山云雾茶品牌,确保地理标志产品的独特品质和良好声誉,2016年至2020年,地标产品产品价格从120元/公斤增长到400元/公斤,种植面积从2000亩增长到4500亩。湖北英山云雾茶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老牌湖北名牌企业,规范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2万枚,组织培训1550人次,2016年至2019年,地标产品价格从320元/公斤增长到560元/公斤,种植面积从2800亩增长到4200亩,实现出口产值达到5012.6万元。以湖北团黄贡茶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全县10多家茶企相继参加了第十届武汉春季茶叶博览会、2017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第十八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香港美食和茶叶博览会、中国武汉茶叶博览会和亚欧博览会等国内国际性会展, 开展了茶艺表演和现场展示推介,扩大了英山云雾茶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2017年全县通过同步创建国家省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已有湖北万益、绿羽茶业、团黄贡茶、湖北皋陶等12家茶叶企业办理了出口对外贸易备案登记。其中湖北万益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湖北皋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已办理了出口茶叶种植基地备案证书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证明,两家企业已经实现自营出口创汇300万美元,全县茶业企业供货出口达到2800万美元。

(五)强标重检抓监管

筹建好示范区,关键是围绕保护和开发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建立健全与英山云雾茶相对应的技术标准、检测监管和质量保证三大支撑体系。一是大力推进茶叶标准化生产,实施品牌质量提升。加大《地理标志产品 英山云雾茶》省地方标准的宣传贯彻力度,推进茶叶“三品一标”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5年来,全县已有32家茶叶生产企业获得了SC标识,有7个产品获准使用有机茶标识,有9个产品获准使用绿色食品茶标识,有2个产品获准使用无公害茶标识,“高陶九品”2个茶叶产品通过了国家生态原产地认证。重点策划包装英山云雾茶的“云系列”,制定英山云绿、英山云白、英山云红标准,重新打造英山云雾茶品牌形象。二是大力开展茶叶检验检测工作,实施全程质量控制。充分发挥我县公共检测检验中心平台优势,检验英山云雾茶产品769个批次,检定茶叶企业计量器具1253个台次,抽检茶叶定量包装106个批次,保证了示范区产品检验合格和计量准确,维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5年来,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等茶叶质检权威机构来我县抽取130多个茶样进行检测,产品质量指标全部优于国家标准,按省级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 英山云雾茶》(DB42/T 210-2014)判定,均为合格产品。三是实施部门联动,开展茶叶质量安全整治。建立了打击假冒伪劣工作机制,出台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召开了专题会议,成立了以县市场监管部门为主体、县农业农村局、县公安局等单位以及相关乡镇配合的茶叶质量安全综合执法队伍,建立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长效工作机制,下发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县茶叶质量安全监管的通告》,保证了示范区创建按照市场化法、法制化渠道有序开展。四是加大示范区质量宣传和培训力度。我县先后召开全县茶叶质量安全暨农资经营管理培训会、英山县茶园低毒生物农药推广示范培训会、茶叶减肥减药示范培训会、绿色生产技术培训会、茶艺师培训、精准扶贫产业对接培训会等多达600多场次;英山云雾茶公司培训工作有实效,培训计划、培训通知、培训费用明细、聘请专家讲课补助表、培训照片都一应齐全;乌山春茶业公司培训活动有特色,会议记录、学员签到册、培训发放肥料清单祥实。湖北皋陶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皋陶贡茶品牌茶叶系列产品,在全国环保检验调研推选活动中,有害物质达到国家“有害物质限量”标准,被中国产品质量检验监督中心、中国品牌认证发展工作委员会评选为:(2019.5-2021.5)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这些为示范区创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六)产业大融合

以英山云雾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筹建核心基地为载体,着力打造了以红山镇部级茶叶公园为中心,面积达10平方公里的“英山云雾茶”茶文化观光园区;以金家铺镇为中心的西河十八湾“英山云雾茶”生态农业观光带;连续成功举办了四届中国英山茶文化旅游节;组织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电商创业园对接苏宁、京东、淘宝黄冈馆等平台开展英山云雾茶线上线下联合营销推广活动等,使茶叶产业与电商、旅游产业充分融合,打造全域旅游升级版。推进了大别山茶产业城、大别山茶叶谷、大别山生态名茶产业园、大别茶访创意茶旅产业园、大广茶业产业园、茶乡小镇等重点项目建设。我县荣获2016年度全国重点产茶县、2016年度中国茶产业发展示范县、“2019中国茶业百强县”。在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中,英山云雾茶品牌价值分别为14.62亿元、16.38亿元、18.2亿元、19.9亿元,21.99亿元,已位居全国百强区域公用品牌40位,经申报评选,英山云雾茶荣获2017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英山云雾茶”名列“湖北十大名茶”,成为湖北重点推介的茶叶“三绿一红一黑”(恩施玉露、武当道茶、英山云雾、宜红、赤壁青砖茶)五大区域公用品牌之一。2018年被评为“湖北省二十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七)效益大提升

2019年英山全县茶园面积近26.2万亩、茶叶产量2.97万吨,系列产值22.31亿元,均价75.1元/公斤,与2015年度同期相比(注:2015年我县茶园面积达到25万亩,茶叶产量2540万公斤,产值14.5亿元,均价57.1元/公斤)分别扩大4.8%、增产16.9%,增收53.9%,均价增长31.5%。全县11个乡镇,有10个乡镇成为茶叶专业乡镇,杨柳湾镇被誉为“大别山区茶叶第一镇”,红山镇被评为“全省十强茶叶乡镇”。全县已建成了5个万亩生态茶叶带,50多个千亩茶叶小区,60多个茶叶专业村,加工厂房面积达到23万平方米,拥有各种制茶机具8200多台(套),形成了健全完善富有实力的茶业产业体系。现有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17家。有1家企业被评为“湖北茶业十强企业”,有2家企业被评为“湖北省茶叶出口重点加工企业”。在《省质监局关于下达2019年度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计划的通知》文件中,批复我县生态农业(茶叶)标准化试点为2019年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名单(农业),是黄冈市五个项目之一。2017年英山云雾茶入选原国家商标局“商标富农和运用地理标志精准扶贫全国十大典型案例”;“英山云雾茶”被列为2019年湖北省知识产权运用示范工程项目。2020年,欧盟授权正式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英山云雾茶”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第二批保护名录。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为“英山云雾茶”走出国门、进入欧盟市场奠定了基础,势必进一步提升我县“英山云雾茶”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二、下步工作计划

筹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英山云雾茶)是促进茶业增效、茶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下一步,我县将紧紧围绕示范区建设的相关要求,突出品牌意识、高质量发展意识,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永续发展的理念,坚持政府推动不懈怠,持之以恒抓好示范区建设,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抓巩固保成果。进一步统一思想,首先将“英山云雾茶”这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国家示范区这个金字招牌用好用活,它既是政府公共资源和政府公共品牌,又是一项惠民利民工程。只有将“英山云雾茶”这一公权惠及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才能将“英山云雾茶”做大做强,其次,就是必须既要坚持原则,严格把关,按照政府出台的管理办法审核申请人资格;同时又要广泛宣传发动、多方帮扶,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利益以及既有企业垄断,实现国家知识产权局核准专用标志使用者多起来,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保障和巩固示范区建设成果。

二是抓协会促带动。要抓好英山云雾茶产业协会建设,建立由政府职能部门、产业机构、合作组织(协会)、企业等参与的示范区建设组织体系。做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信息的统计上报,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信息进行动态管理。

三是抓管理促规范。建立健全与英山云雾茶相对应的技术标准、检测监管和质量保证三大支撑体系,定期英山云雾茶定期监督检验和风险监测计划;严格管理英山云雾茶主要原辅材料验收标准或质量要求;加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巡视和抽查并落实检验检测计划;进一步建立打击假冒伪劣工作机制,切实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茶叶基础知识培训篇(8)

茶叶机械是我国高等学校茶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涉及到物理学、制图、机械、高等数学等多学科。目前绝大多数茶叶企业产业已经实现了茶叶生产的机械化加工,从业者必须会使用并简单维修茶叶机械,因此就对学科教育提出较高的要求。针对茶叶机械课程的特点,结合茶叶企业生产需要及学校茶学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茶叶机械课程的教学内容、手段、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了分析,提出改革措施,以期提高茶叶机械课程的教学效果,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茶叶人才[1]。

1生源特点与教学目标

1.1生源特点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原茶叶、茶学专业)创办于1982年。信阳农专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大部分都来自产茶区或茶叶消费区,对茶叶机械有着或多或少的了解,但同时部分是对口生,他们的文化基础较差,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较慢,给授课带来一定的难度[2]。

1.2教学目标

茶叶机械是茶叶专业主要专业课之一,与茶树栽培学、制茶学等茶叶专业课密切相关,现代茶园的建设和茶叶制作都离不开机械,要积极而有效地研制因地制宜的茶园耕作、茶园管理、茶叶采摘和茶叶修剪机械;同时进一步研制适应各种茶类特点的优质、高效、低消耗的茶叶加工机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达到以下目标:了解国内外茶叶生产机械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茶叶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构造,掌握茶叶机械的操作方法和维修保养知识,掌握中小型初精制茶厂的规划、设计和作业机械的安装技术[3]。

2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方法单一枯燥,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该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一般都采用单纯的课堂讲解教学法,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学,即“老师念讲稿,学生记笔记,期末圈重点,考前突击背,考后就忘记。”在课堂讲解中,教师容易照本宣科地讲授,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向学生灌输知识。这种教条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只会孤立、僵化地掌握知识点,缺乏自主性,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独立思考,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既不利于教学相长,亦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知识、观察分析的能力。

2.2教学内容更新慢

该课程教材多参考浙江省农业大学主编的茶叶机械。随着茶产业的发展,茶叶机械也在迅速的发展,有些内容需要及时补充更新,使课程教学内容更具先进性。如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茶叶品质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几年来,茶叶机械生产厂开始的研制一些名优茶加工机械,市场上已经出现一些名优茶加工机械,并且在有些茶厂开始投入使用。而对于这些新型机械技术,需要适时传授给学生。

2.3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化,缺乏实践环节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的茶叶机械课程安排共48个理论课时,没有实践课时,学生虽然对专业有一定了解,并对专业课进行全面学习,但茶叶机械不同于其他专业课,对初学者来说还是一门比较陌生和抽象的课程,纯理论教学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还增加了授课难度。

3改革措施

3.1力求教学方法多样化

面向21世纪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改革是一项重要内容,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讲,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必须找出一种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独特教学方法。一是结合现场教学。机械课程实践性较强,而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机械操作的实际情况,在首次课程中采用课堂讲解和实验室现场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将1节课分成2个部分,通过讲解绪论、机械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性能参数,在实验室再结合实际讲解机械的分类和构造。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对机械的感性认识,便于学生对书本内容的理解,又能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二是多媒体演示法。茶叶机械发展较快,种类较多,有些机械只有在特定的产茶区才可以见到,而对于来自各地的学生来讲,授课内容比较抽象,因此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展示茶叶机械的图片,对图讲解,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积极性,同时增加和充实了课堂容量,培养和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并且突出了重点和难点,可提高课程教学效果[4]。三是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对于高职院校来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和操作能力,茶叶机械课程的教学要立足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因其传统教学主要是理论讲授,缺少实践教学,因此要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环节可为学生提供一个深刻理解知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提高创新能力的机会,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实践环节的教学必须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

3.2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观摩为实践课程教学提供实物基础,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书本知识[5]。信阳农专茶学专业是学校的特色专业,学校对该专业比较重视,先后投资100多万元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如校茶叶研究所实训基地,该所的机械基本能完成六大茶类的制作,让学生了解了基本的茶叶制作机械,但还比较缺乏对茶园管理机械和茶叶精制机械的投入建设,同时茶园耕作机械也投入甚少,应加强重视,可以从一些大型茶厂买一些较昂贵的废弃机械作为教学样板,这样既节约成本,同时又加深了学生对茶叶机械的理性认识,使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始终是高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改观。学校应该从学科学位建设的高度引进和培育人才,在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中形成合理的师资、科研梯队;教师本人应从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加大与科研院所、生产单位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增强专业技能、开阔视野,实现以科技成果丰富教学内容、以教学改革促进科技研究的教学科研一体化[2]。茶叶机械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该门课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实验技术,教师必须在教学主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学习先进的研究技术,同时探索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模式,在教学中体现实践环节的分量,从而推动教学改革的进程。

3.4改进考核方法,强化技能训练

高技能、应用型是高职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典型特征。用人单位的反馈表明,注重动手能力已经成为企业选择人才的重要指标。可依靠实践环节和教学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实践环节的考核正是对动手能力的检验,对技能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考试方式以笔试为主要形式,以试卷成绩为考评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方式。使考试方式单一化、考试内容理论化、考试结果分数化。这种应试观念不利于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难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6],与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应用性技术人才为根本任务的培育目标格格不入。因此,对原有的考试模式须进行大胆的改革尝试,结合专业技能鉴定考试要求,采取一系列举措,创新了茶叶机械课程考试模式。将该门课程的成绩分成3个部分:平时学习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40%,实践技能考核占40%。新的考核模式将加大对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考核,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参考文献

[1] 浙江农业大学.茶叶机械基础[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2.

[2] 郭桂义.《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957-5958,5966.

[3] 刘晓娜,郭桂义,胡孔峰.茶学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4(2):42-44.

茶叶基础知识培训篇(9)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4.043

2013年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与农业产业化国度级重点龙头企业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茶叶营销为打破口采取股份协作的方式组建校企协作股份制二级学院――湘茶学院,学院实行“董事会指导下的院长担任制”。湘茶学院一方面着力打造湖南省湘茶人才培育与培训基地,每年为湖南省茶叶流通、加工企业保送100名左右的高素质茶艺与茶叶营销人才,为湖南省提供茶艺师、评茶师等考证培训300人次左右;另一方面着力打造湘茶协同创新中心,依托湘商文化院、茶文化与茶艺综合实训室,建立茶文化体验推行中心。学院成立以来,开设了全省高职院校第一个专门培育茶叶营销人员的班级“茶叶营销班”。“悟茗源”茶艺工作室隶属于长沙清泉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该公司于2016年3月由在读“茶叶营销班”学生注册成立,位于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湘商创业园302室,工作室目前已经培训了一期学员。

1依据校企合作平台资源优势选择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及确立其经营目标

项目所在学院作为湖南省高职院校中唯一一个有茶艺与茶营销专业的院校,湘茶学院具备茶艺师技能鉴定的考点资格。本项目的服务与产品依托“湘茶学院”平台,与企业合作展开。工作室茶文化服务项目带动合作企业的产品销售,工作室业务中涉及的茶产品与茶具定制部分由合作企业完成,作为湘茶学院对外服务的窗口与学生创业项目,工作室与学校的湘茶学院保持着紧密合作关系,学院为公司提供一个舒适文雅的湘茶文化室,用来培训与接待品茗客人。

1.1项目背景独特

学校、企业、学生创业团队三者的紧密合作,利益共享、资源互用。学校提供人员、场地、资源平台支持;企业提供技术、产品、渠道支持。

1.2项目资源独特

专业精练的学院派茶艺师表演队伍;湘茶学院标准化专业化茶艺训练场地;校内外专业的茶艺老师与茶文化研究老师参培训以及项目研发;以兼职员工的方式为项目所在院校茶艺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成本优势明显。

公司目标:以弘扬中华茶文化、助飞湖南茶产业为己任,构建独特的茶文化培训与活动策划服务体系,立足湖南,为爱茶、做茶的目标客户提供茶文化推广的专业支持。

2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社会需求调研是基于经济效益考虑创业项目策划前提

2.1湖南茶产业发展迅猛以及现有从业人员素质期待提高的现状导致对茶艺师培训需求凸显井喷态势

茶叶产业是我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受到政府高度重视与政策支持,其中校企融合人才培训以及茶文化推进工程被确定为实现省“2020年打造千亿茶产业”目标的保障。目前全省大概有10000多家茶(艺)馆、茶楼、茶庄(坊),每年以10%左右速度增长,长沙茶批发门店1000多家,地方批发门店2000多家,至少需要10-15万茶艺专业人才,但拥有茶艺师资格证书的还不到5000人,从这些数据可以推断无论是现有的从业人员还是未来的后备人才对茶艺培训都存在巨大需求,而且调查中大部分茶企明确表示愿意为员工提供培训机会,也希望从高校中招聘高素质懂茶文化的人才就业,因此茶文化培训项目拥有持续发展的潜力,蕴藏着无限的商机。

2.2高校学生对茶文化以及茶艺、茶道兴趣日益高涨,培训欲望强烈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学习茶知识、接受茶艺培训的人日渐增多,有多所院校陆续开设茶文化或茶艺专业方向,并在专业教学中设置了茶文化的相关课程。调查湖南农业大学、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等六所院校学生对茶文化以及茶艺培训的兴趣,结果发现调查学生中最早开设茶文化课程的湖南农业大学75%以上的学生都喜欢茶文化相关课程,90.3%的学生非常愿意接受茶艺相关培训,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所有学校中学生学习意愿最低的,也有35%学生愿意接受相关培训。目前湖南开设茶艺与茶营销专业只有我们一个学校,许多茶艺、茶营销人才大多是不同专业的学生跨岗就业,茶艺茶营销知识的缺乏是硬伤,本项目就恰恰迎合了愿到茶企工作的非茶艺茶营销专业学生的培训需求。据我们调查,长沙茶艺培训行业知名度较高的机构大概10家左右,大部分的茶艺培训机构都在长沙市的天心区、芙蓉区、雨花区(俗称:河东),而且这些机构中有部分没有技能鉴定资格。20多万大学生聚集的岳麓区有知名度的茶艺培训机构极少,拥有茶艺培训及茶艺师资格鉴定的机构目前只有我们一家。

2.3茶文化在商务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商务人士学习茶艺茶文化知识的愿望

近年来茶文化的兴盛使茶事活动在现代商务殊的媒介作用越来越明显,现代商务活动中,茶及茶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载体可起到营造商务气氛、搭建健康高雅的洽谈环境、最终达成商务合作目的的作用。一些商务人士出于工作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学习茶艺知识,也偶有公司开始邀请专业的茶艺师为企业业务人员提供基础茶叶知识和茶艺礼仪的培训。调查数据显示,基层业务人员62.33%表示愿意接受公司提供的有关茶叶知识及茶艺培训,而中层管理者也有54.7%人表示会基于业务技能的提高而为下属安排这类培训,这些数字为茶艺培训的开展对象提供了探讨的可能性。

2.4构造健康高雅的商务氛围的茶文化活动成为展示企业文化品位的首选活动

现项目组对长沙河西金星路以及麓谷企业园的50家企业销售经理调查结果显示,在与客户进行商谈时,40.3%的销售经理选择在茶馆、茶艺室或者企业办公地点进行边品茗边会谈;有过半的客户办公室中备有整套茶具,且近年来自备茶具的客户数量有明显上升,并呈现由南至北的扩大的趋势。非茶企配备专业的茶艺师或者在重要的客户洽谈中租借专业茶艺师为其服务已经成为企业领导的共需。在企业年会、周免庆典、表彰会等各种活动中借助茶文化表演渗透与传播企业文化也逐渐被企业所接受。茶作为现代生活中健康生活方式的代表,给客人馈赠茶叶、茶具是答谢商务伙伴的重要选择,如工程制造企业一为例,每年年会给VIP客户赠送印有公司LOGO的茶具,这样既可表达对客户的尊敬,又在客户的人脉圈中宣传了公司,彰显了公司如茶的文化品位。同为商务交际中传统的应酬物,以茶为媒进行交际是越来越多企业的选择。策划茶文化活动到组织执行活动同时为企业提供为其特制的茶叶、茶具纪念品的综合服务体系拥有一定的市场前景。

课程公司派培训师前往客户单位进行茶艺讲座,以老师演示、学员DIY形式学习愿意提高员工素质的企事业单位根据市场调研结论,茶艺师培训服务主要面向大学生群体以及茶企员工,茶活动策划主要针对企业尤其是非茶企,茶艺表演可以进入校园、社区、企业以及其他经营场所,茶叶茶具借助茶文化、茶活动来推进在大学生、普通公司员工、企业客户的销售,但以企业客户定制为主。

3.2服务项目设计

3.2.1茶艺师培训

立足本校辐射河西大学城,给对茶文化有兴趣的大学生一技之长,提升他们就业竞争力;结合企业的特色和文化为茶企、普通企业和企事业单位量身设计培训课程;未来可以开设相关的花艺课程,并将项目向周边的小学推广,开办小型茶学堂,培训小小茶艺师。

3.2.2企业茶文化活动的策划

为企业周年庆、总结大会、宴会等大型商业活动提供有关茶文化活动策划方案;提供各种茶类活动的组织、流程、茶类节目表演、场地布置等一系列茶活动的服务。

围绕着“茶文化”做配套服务体系,茶文化知识培训――茶文化活动设计――活动用具与人员提供――活动实施――茶产品的定制,以“产品”为依托提供全方位的精准服务;以区别于竞争对手“专业”为核心单一服务。

3.3.2服务对象与社会意义独特

项目培训服务对象主要针对大学生群体,一方面让中国茶文化在年轻一扬光大、让中国茶文化逐渐朝着年轻人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借助学院与企业资源平台与茶企合作按需定向培养茶艺师人才,为学员提供就业机会。

4三大措施保障校内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成长

(1)注册自己的公司,获得经营许可证,以公司法来保护公司的合法利益;(2)最短时间内注册商标,保护自己的品牌;(3)运用各种营销推广措施快速在市场盲区进行品牌宣传,扩大品牌影响力,建立品牌壁垒,运作前期用低价策略换取高知名度,使目标消费者群在第一时间接触本企业品牌、接受本企业服务,有品牌的知名度作保障,即使后期有竞争对手加入,市场占有率依然可以得到保证。参考文献

[1]孙玉香.中国茶叶行业培训市场发展现状及分析――谈各年龄段人群茶叶兴趣培训项目的建立[D].武汉:中南财经大学,2014,(3).

[2]张宏.以大学生实践创新为载体提高学生茶艺服务能力的实践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4,(4).

[3]张影.茶文化在现代商务活动中的功能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4,(12).

茶叶基础知识培训篇(1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198-02

一、引言

茶为国饮,自神农以来,滋养着世代炎黄子孙。在当今科学研究和经济发展条件下,她越来越受到中外茶人的青睐,可以之养身健体、敬客会友、寄托精神、创业营生。饮茶之热催生了一个新兴的职业——茶艺师。茶艺师既是饮茶热的产物,又是饮茶热的“加速器”。她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茶文化,作为茶叶行业中具有茶叶专业知识和茶艺表演、服务、管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专职技术人员,为茶和顾客搭起了一座温馨而有品味的绿色之桥。

升温的市场也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带来了新鲜血液,很多大专院校都开设了茶艺专业、茶艺课程和茶艺师的培训项目,如何培养茶艺人才成为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当前茶艺从业人员,在稳定性、整体素质、技能的全面性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

二、茶艺人才培养的目标

根据《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茶艺师职业定义为:在茶艺馆、茶室、宾馆等场所专职从事茶饮艺术服务的人员。分设五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茶艺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具有一定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人际交往能力、形体知觉能力,有较敏锐嗅觉、色觉和味觉,有一定美学鉴赏能力的茶饮艺术服务人员。五个等级的茶艺师,在礼仪与接待、茶艺准备与演示、茶事服务与销售、茶艺馆布局与设计、茶会组织与管理、茶艺管理与培训等六项指标内容上有五个不同等级的要求。

三、茶艺行业人才的需求

1.茶文化休闲产业的发展刺激茶艺人才需求量的上升。中华茶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茶文化对人们来说既是物质层面的给养,又是精神层面的享受。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人们对文化层面消费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而茶饮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和功效,受到人们的青睐,茶文化休闲产业也在近几年热起来,茶叶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及内涵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茶馆、茶楼、茶坊、茶会所等纷彩呈现,所有这些又刺激了茶艺人才市场,要求茶艺人才在质和量上都有稳定的保障。

20世纪90年代,高职院校一些新专业如茶艺专业、茶学专业应运而生,旅游专业和一些休闲类专业也开设了茶艺课程。教材和教学还处于摸索阶段。

2.茶艺人才技能要求。对于茶艺人才,2002年6月国家制定了《茶艺师国家职业标准》,茶艺师的职业技能要求主要体现在:具有丰富的茶叶基础知识和茶文化知识,得体的接待礼仪,娴熟的茶叶冲泡操作技能,丰富的调配茶水饮料技能和经验,能揣摩顾客心理,适时推介茶叶和茶具,进行茶事服务。对于茶艺技师和高级技师,还要求能在以上茶饮服务能力基础上,对茶艺馆进行设计和布置,能进行茶艺的编创,对茶艺馆进行技术管理,并能开展对初、中、高级茶艺师的培训,能提升茶馆的社会知名度和经济效益。

根据以上内容,高职院校对学生茶艺技能的培养应该包括:茶文化知识、茶叶相关知识、茶具相关知识、接待礼仪、茶艺冲泡技能、文化艺术等。丰富的茶叶基础知识和茶文化知识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茶栽培、茶加工、茶贸易知识,还体现在茶采购、茶贮藏、茶艺沏泡技能、茶水饮料调配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茶艺文化艺术也是多方面的,如乐器表演艺术、插花艺术、装饰设计艺术、服饰艺术、茶饮调配艺术、语言艺术、管理艺术等。另外,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茶艺英语也成为茶艺重要技能之一。

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高职茶艺人才

2006年以来,教育部16号文件等进一步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技能人才,从理论和实践上为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扫清了道路,指明了方向。高职茶艺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茶艺服务人才,为了完成这个目标,首先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优化培养的途径,为社会培养适应茶业经济的高级人才。

1.优化教学团队,提升教学水平。茶艺服务行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教材和师资力量还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许多教师还需要进行系统的、高质量、专业化的培训学习。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对茶艺师国家标准和茶艺相关资料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教师可定期到专业培训机构集中培训学习,到各个茶艺馆、茶会所实践学习,多与茶艺一线服务人员交流沟通学习,不仅要学习茶叶、茶文化的相关知识和茶艺技能,还要增加人际交流、服务礼仪、茶楼经营管理等课程。还可以聘请茶馆专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参与日常的教学。只有不断优化茶艺教学团队,提升教学水平,才能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坚实的基础。

2.构建与职业资格相融合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至关重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茶艺师技术领域和岗位要求,参照茶艺师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可以尝试以茶艺馆工作的过程为主线,重组茶艺课程的教学内容,以适应培养高技能型学生和企业的要求,拓宽学生的就业面。

3.改革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成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而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培养高技能茶艺服务人才,就必须强调校内学习与茶艺馆等工作场所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

另外,积极参与各级技能文化节和茶艺技能大赛,让学生通过舞台展现,现场表演,锻炼胆量,锻炼茶艺技能,增加茶艺表演的经验。

4.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茶艺服务所涉及的不仅仅是茶艺本身,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文体素质。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金都管理学院为例,开展了针对专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的琴棋书画培养工程,既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又强化了学生的琴艺、棋艺、书法、绘画技能。很多有这些才艺的同学,在2013年中华茶艺技能竞赛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茶艺的教学活动和组织竞赛,都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茶席创新到茶品创新,从茶具创新到解说词的创新,创新可以无处不在。今年,本人带领学生参加浙江省茶艺技能竞赛,所编的创新茶艺“缘定今生”新娘茶,在传统茶俗的基础上进行茶艺表演,增加了一些创意元素,如茶席布置,以时尚暗纹提花的米色桌布为底布,桌布中间衬上一块42cm见方的传统婚礼用大红锦缎,色彩温馨、鲜亮、喜庆,又不失时尚感,桌角盛开的百合,既象征了新娘新郎纯洁的爱情,又暗示新婚夫妇百年好合,白头偕老。茶艺解说词也注入了同学们的努力和创新,如以“春秋天合,凤凰佳得”喻赏茶,以“冰清玉洁,凤凰戏水”喻洁具,以“凤穴求芽,水晶送祥”喻投龙井茶、置冰糖,象征新娘新郎的爱情冰清玉洁,甜蜜美好。

六、结语

身为一名茶艺教师,本人不断探索茶艺课课程的改革与创新,2013年完成校本课程《中华茶艺》,经常参与和企业如杭州紫萱度假村、青藤茶馆的合作,带领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文化节和茶艺技能竞赛,提高学生的实际上岗工作能力。本文的研究,再一次为课程改革与开发、提升教学水平打下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江万绪.茶艺师职业技能标准的提出与茶艺人才的培养[J].茶叶,2001,(1).

[2]姜春红.项目教学法在茶艺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1).

[3]付帅.旅游管理专业茶艺课程实践教学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3).

茶叶基础知识培训篇(11)

茶艺课程是茶学专业茶文化类课程中的一门骨干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茶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使学生了解中华茶艺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原理、茶艺要素和环节、茶艺礼仪、茶艺美学特征、茶艺编创原则等理论,掌握各种形式茶艺的技能实践,茶的冲泡和品赏艺术,有助于学生提高文化艺术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综合素质。[1]茶艺师考试是人社部对从事茶艺服务的工作人员进行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内容与茶艺课程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要实现茶艺课程教学与茶艺师考试的对接,就要分析茶艺课程教学与茶艺师考试的异同,对茶艺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本文将以青岛农业大学茶学专业为例,探讨茶学专业茶艺课程改革与茶艺师考试的对接。

一、茶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及企业需求

茶学专业是由我校2008年新开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在课程体系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2]据统计,近3年我校茶学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平均保持在80%以上,20%-30%的学生考上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其他学生报考了公务员、事业单位或从事茶业相关的生产、销售和服务工作。在这些涉茶的工作岗位中,从事茶艺工作的工作地点、工作环境及工资待遇方面都是非常好的,深受茶学毕业生尤其是女生的青睐。[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精神层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茶叶企业的经营销售就需要茶艺师们来发挥他们专业技能,赋予茶叶文化艺术,因此中高级茶艺师可以说是市场中的“抢手货”。各大茶叶公司、茶艺馆、涉外宾馆等把拥有茶艺师资格证的茶艺师看作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专业培训的茶艺师往往能得到消费者信赖,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茶学专业毕业生对此深有体会,学生被安排到茶业公司实习期间,学生普遍反映大多公司里没有茶艺人员可以为顾客泡茶、介绍茶叶、招待客人,这样就不能很好地把茶叶推广出去。另外通过参加几次青岛市、济南以及烟台的茶博会,同学们发现在人山人海的茶博会上,茶艺表演往往更能吸引更多的人来认识并了解企业的茶叶,使企业产品在万千茶叶中脱颖而出。而一些茶艺馆、茶文化类公司,也需要大批优秀的茶艺师。茶学专业毕业生获得茶艺师资格证书,不仅能证明自己的职业能力,还能为他们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提供帮助。

二、茶艺课程教学现状与茶艺师考试形式

(一)我校茶艺课程教学现状

我校茶艺课程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茶艺课程的理论知识,介绍了与茶有关的各种基础知识,而作为茶学专业的毕业生,经过茶文化、茶树栽培学、茶树育种、制茶学、茶叶审评与检验等课程的学习,其茶艺基础知识的掌握已相当扎实。茶艺课程实验教学教授学生习茶基本手法、基本程序,玻璃杯泡法茶艺、盖碗泡法茶艺,壶泡法茶艺、壶杯冲泡乌龙茶、壶盅冲泡乌龙茶、碗杯冲泡乌龙茶等。实验教学内容侧重茶艺基本手法、基本程序的掌握,简单的茶艺表演形式。

(二)茶艺师职业技能考试

茶艺师是茶叶行业中具有茶叶专业知识和茶艺表演、服务、管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专职技术人员。本职业共分五个等级: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茶艺师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茶艺表演两部分。理论考试主要考核茶艺师对茶专业知识的储备,只有拥有足够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通过考试。茶艺表演则考查了茶艺师对茶艺表演的熟练程度以及创新能力。这种茶艺师考试的根本目的不是考试,而是提高茶艺师的职业技能和素质,这是需要茶艺师经过长期不断地练习和实践才能获得的,这也是衡量茶艺师从业资格和能力的重要依据。

三、茶艺课程的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试的异同

2014届茶学专业的几位学生曾在2014年10月参加了青岛市职业技能大赛———青岛首届茶艺师大赛。这次比赛共进行了两天,分为理论知识考试、审评茶样(干茶辨识与茶汤辨识)、茶艺表演三部分。学生普遍反映理论考试还行,到了审评的时候虽说是各大类茶都在审评课上审评过,可缺乏实践,不能快速而准确的审评出来。茶叶表演也不是教师课堂上所教的那样,当茶海出现在茶艺表演用具上的时候,因为以前都没有用过,学生有一点茫然。作为茶学专业的学生志在冲击大赛前三名,可最后居然没有一个人进入前十名,更有甚者名次还非常靠后。这让我们意识到我们所学习的茶艺课程与茶艺考试还存在很大的不同。

(一)茶艺课程的教学与茶艺师考试的相同之处

我们所学习的茶艺课程与茶艺师考试有一些相同之处。例如:1.考试形式相同,都分为理论知识与茶艺表演两部分;2.考查理论知识部分覆盖全面,涵盖了与茶有关的各方面知识,要求我们的学生储备大量的茶叶基础知识;3.考查茶艺表演形式基本相同。茶艺师考试所考查的茶艺表演是最基本的绿茶、红茶、乌龙茶茶艺表演,这与课堂上教师所教给的基本相同。

(二)茶艺课程的教学与茶艺师考试的不同之处

我们学校茶艺课程的教学方案、教学评价方案与茶艺师证书考试要求不太相符。在我们茶学专业的茶艺课程教学过程中,不管是人才培养方案还是教材内容,多数是与茶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课程偏重理论知识,这样便造成了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死记硬以应对各项考试,缺乏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而茶艺师考试不仅是对专业知识的考核,最重要的还是对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考核。考试不仅考核了茶学的理论知识,还要考核职业道德、茶艺服务、管理等内容,这正是茶学课程所缺乏的。学生由于缺乏技能实践和经验,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的社会就业要求,出现就业偏离专业的情况。对照茶艺课程的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试的异同,不难看出,我校茶学本科专业茶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基本涵盖了茶艺师和茶艺技师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但学生的实践锻炼环节有所欠缺,学生做不到活学活用,距离优秀的茶艺师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实现茶艺课程改革与茶艺师考试对接的必要性

茶艺师资格证书是劳动者能力的标志,也是进入人才市场的通行证。而现在有些茶学专业学生为了取得茶艺师证书,专门报培训班学习茶艺考试,培训报考费用高达两三千元。我们茶艺课程本来可以学习到的知识却要专门花钱来另外学习,这样不仅浪费财力还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因此,将茶艺师资格考试引入到我们的茶艺课程中,可以很好地避免这样的事情的发生,也更加便于我们茶学专业的学生取得茶艺师资格证。我校是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专业技能是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技能。针对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和就业现状分析,应该将茶艺师职业资格认证引入到茶艺课程中来。坚持将茶艺课程教学改革与茶艺师考试相对接,能促使学生在获得学位证书的同时又能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中的就业竞争力,同时提升学生的自我价值。[4]

五、茶艺课程改革与茶艺师考试对接的措施

(一)课程体系设计要适应社会需求

茶叶行业茶艺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对茶艺师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茶艺课程不仅要涵盖茶文化、茶艺技能、茶叶生产加工、茶叶品鉴、茶具鉴赏,还需要涵盖营销管理、传播策划、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为了适应茶叶行业的高速发展,茶艺课程要在原有的教学基础上进行改进,培养出适合现在企业的复合型茶艺人才。学生要深入到茶行业中去,与之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实现共赢。

(二)改善薄弱的师资力量,降低授课中的理论比重

目前我校茶艺课程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缺乏既懂专业技术又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团队。这就导致教师在授课中理论比重过高,而在实际的操作实践比较少。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本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全面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和专业素养。

(三)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在茶学专业的茶艺教学中,实践教学环节存在课程设计学时短、专业实践明显不足的问题,相对削弱了对学生茶艺能力的培养。而茶艺师职业技能考试却要求具备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操作实践,把审美与艺术表演相结合,启发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学习,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当中。此外,还需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网络的支持强度,提高校外实习基地的服务水准,可以让学生参观一些具特色的茶艺培训机构和茶楼、茶艺馆等,并介绍学生到其感兴趣的地方实习。

(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考试资源

很多学生在进行茶艺专业备考的过程中,普遍具有一定的盲目性。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考试资源。通过建立网上测试平台,不仅能够实现茶艺知识的无纸化考试,而且还能够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五)学生自身要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

在完善茶艺课程教学改革的同时,学生本身也不能松懈。虽然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教学环境以及优质的学习资源,但若自身不努力,也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茶艺师。因此,学生不但要学习教师所教的茶艺知识,自身也要不断的提高。作为学生可以多走出去,去茶博会、茶馆等地方不断观察、学习,以提高自身的能力。另外,也可以去参加一些茶艺比赛,在比赛中发现自身的不足。茶艺比赛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茶艺师,他们都拥有自己的能力和特点,学生可以从他们身上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开拓自身视野,不断创新。茶艺比赛能在体验比赛的乐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六、小结

实现茶艺课程改革与茶艺师考试的对接,能让学生在取得茶艺师资格证书的同时,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对学生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胡建辉 张新富 赵磊 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参考文献:

[1]丁以寿.中华茶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