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发表云网!为您提供杂志订阅、期刊投稿咨询服务!

茶叶市场风险分析大全11篇

时间:2023-06-29 16:32:15

茶叶市场风险分析

茶叶市场风险分析篇(1)

摘要: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理念日益重视,如今人们的饮茶需求得到进一步开发。当前茶叶进出口已经成为很多茶叶企业经营贸易过程中的常态化内容。但对部分中小新兴茶叶企业来说,茶叶国际贸易是其经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情况,因此在整个国际贸易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和危机并未得到妥善有效的解决。所以积极完善合作细节问题,体系化梳理合作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和危机,对茶叶企业来说有着重要意义和价值。本文拟从茶叶企业国际贸易开展状况入手,从而探索国际贸易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合同法律风险及相关防控思路。

关键词:茶叶企业;国际贸易;合同风险;法律防控

随着当前国际贸易环境竞争压力日益加大,如今茶叶企业在参与国际进、出口贸易过程中,存在巨大的风险和挑战,特别是其中存在的法律风险。这主要是由于多数茶叶企业缺乏必要的法律意识和风险防控机制,因此其在合同洽谈、合同签订、合同履约等多个环节中,往往存在对合作的主要细节把控不到位,合同内容体系不够严谨等一系列问题,从而造成相关法律纠纷等相关事件的产生。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构建全面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而做好风险把控工作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要求,这一内容就包括合作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1茶叶企业国际贸易开展状况分析

事实上,我国在茶叶国际贸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我国作为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叶且种植面积最大的茶叶的原产地国家,在世界上茶叶贸易交易中,无论是交易价格,还是茶叶类型,我国茶叶企业都具有一定话语权。一直以来,我国在世界茶叶贸易交易中都极具竞争优势,因此想要充分了解茶叶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的合同风险,就必须对我国茶叶国际贸易状况进行深入分析,通过了解其具体状况,结合相关贸易类型,从而为有效分析其潜在风险提供基础和帮助。

1.1我国茶叶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基本状况分析

一直以来,我国茶叶企业在世界茶叶贸易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21世纪以来,随着其他茶叶生产国家不断发展,我国茶叶出口总量和总额受到影响,在茶叶贸易总量和增长速度上出现明显下滑,我国茶叶贸易不仅发展缓慢,而且受其他产茶国家冲击进一步加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建设日趋成熟,如今我们在确保现有市场份额基础上,以茶叶品质提升为突破口,有效提升茶叶生产过程中的科技水平含量,从而提升我国茶叶企业在国家贸易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从国际茶叶贸易市场情况看,目前肯尼亚、斯里兰卡等新型茶叶国家更具优势。

1.2我国茶叶贸易竞争力的特点分析

茶叶国际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有较大份额,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我国茶叶国际贸易的竞争力薄弱主要表现在:首先,国际竞争力进一步下滑,其他茶叶产业国对我国茶叶生产冲击力进一步加大。其次,我国茶叶产业科技含量低,生产落后问题进一步突出。再者,目前我国多数茶叶企业缺乏先进、完善的经营思路,其整体产品体系建设缺乏创新力和多元化,茶叶贸易缺乏持久张力。

1.3我国茶叶企业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及发展机遇分析

我国茶叶企业国际贸易中也存在一些优势:首先,当前世界茶叶贸易的产品类型格局中,主要有绿茶、红茶,虽然在红茶贸易上优势不足,但在绿茶国际贸易中,我国有一批具有丰富品质、成熟品牌体系的绿茶企业。正是基于这一优势,目前在国际绿茶市场中,我国有着极强的价格制定权和话语权。此外,我国浓厚的茶文化,也逐渐发展成为我国茶叶贸易市场中的独有竞争力,而茶文化在与茶叶贸易紧密结合的过程,也充分展示出了我国茶文化强大的输出实力和内涵价值。目前我国茶叶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有所弱化,在全球市场融合、发展程度不断提升的今天,我国茶叶企业的国际贸易竞争力大受影响。然而机遇历来都是与挑战并存的,因此我国茶叶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竞争力水平提升也处在一定机遇期。随着茶叶生产水平日益提高,国家相关政策的倾斜和扶持、人们品茶需求量进一步扩大等等一系列积极因素都为茶叶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而我国有着茶叶生长的良好基础,因此只要我们注重提升茶叶产品品质,丰富发展茶叶产品结构体系,就一定能为整个茶叶产业国际贸易竞争力提升提供重要基础。随着国际茶叶贸易市场开放程度日益提高,当前只要我们能抓住重大发展机遇期,就一定能为我国茶叶贸易竞争力提升寻求到机遇。

2茶叶企业国际贸易各个环节中的合同风险表现

在茶叶国际贸易中,中国的茶叶企业往往占有一席之地。而茶叶企业在参与国际贸易的过程中,通常需要签订相关合同。通过合同签订,从而对买卖交易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行有效约定,也对整个交易过程进行了有效的法律约束。茶叶企业在茶叶交易过程中,往往需要提前预定产品,这与茶叶企业多为产品导向型企业有很大关系,因此茶叶企业在参与国际贸易过程中,往往需要签订相关法律合同,而在这些合同中,就会存在一定法律风险,包括在商务洽谈过程中应该注重的风险、合同签订过程中潜在的风险以及合同履约执行过程中潜在的风险等等。

2.1洽谈合同过程中的存在的法律风险及防控思路

合作的基础是双方具有共同利益点,通过双方利益置换,从而达到双方利益共赢。因此在合作初期,双方需要反复洽谈、磋商相关合作意见和信息,而这些洽谈的内容就成为双方签订合同的有效参考,或者成为合同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合作双方最终所签订的合同是其整个洽谈过程中所形成的意见之和。事实上,在双方合作洽谈过程中,很少有一次洽谈就达成最终合作意向的,都需要双方进行不断磋商,最终就合作事项达成一致看法,而在沟通过程中,就会通过一系列沟通方式进行交流和磋商,最终双方交换意见完成后,就形成了正式的合作合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对双方合作的信函和邮件等内容,进行妥善保存。要及时对双方沟通信息进行更新和研究,确保双方合作洽谈内容能达到一致。茶叶企业在国际贸易中,一旦与买方或者卖方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之后,就需要进一步洽谈具体合作细节,而在这一过程中,茶叶企业必须慎重沟通合同的每一个细节和具体条款,并且给与对方准确答复。此外,针对双方意见沟通信息也要进行有效保存。同时,在与对方洽谈贸易过程中,针对涉及双方合作利益的问题,必须据实回答,不能夸大,从而影响双方后期实质性合作。比如买方提出某一茶叶的购买需求,茶叶企业必须从自身生产实力出发,不能盲目答应,既要合作诚信,同时也要合理、有效保护自身利益。

2.2签订合作合同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及防控思路

在合作双方达成一致合作意向后,双方需要结合合作基础文本,拟定具体的合作合同细则,并签订具体的合作合同。而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对合同的细节内容进行认真审理,不能出现疏忽。事实上,很多合同的违约问题,都是由于细节把控不到位所造成的,所以在签订正式合同时,必须对合同的细节和重要条款进行有效把控。在这一环节,需要充分注重三个方面的规范化,一是对相关合同术语的规范化应用。事实上,在国际贸易合作开展过程中,往往有一些专业术语,而这些专业术语都有着相应内涵,想要有效规避其风险,就必须对风险内容进行深度把控。其次是在付款方式的选择。在国际贸易中,付款方式普遍使用的是直接汇款和信用证等方式,因此,茶叶企业必须对自身付款方式进行有效了解,从而避免因付款问题造成合同合作风险。最后,是出现问题之后,解决双方争议方式的具体选择。无论是仲裁,还是提请诉讼,都尽量选择合作双方容易执行,且能够对我国茶叶企业起到有效保护作用的方法。

2.3合同履约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及防控思路

茶叶市场风险分析篇(2)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一、歙县茶业面临的问题

歙县是全国产茶大县,全县现有茶园26.7万亩,目前年产茶量达6,000吨以上,年茶叶总产值超过亿元。其中,黄山毛峰、顶谷大方茶位列全国十大名茶。随着茶叶商品化、市场化的推进,歙县茶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一)茶叶生产规模普遍偏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随着传统集体经济组织的瓦解,原有的以生产大队为主要生产单位的集体茶厂也随之解体。如今歙县几乎每一户茶农都建立了自己的茶叶初制厂,这一方面增加了茶农对茶叶生产的固定投入;另一方面由于每个农户的制茶技术难于统一,又产生了茶叶品质不一致的问题,影响了茶叶的价格。

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决定了农业生产效率难以提高,同时也决定了茶农在市场交易中的弱势地位。总之,这种“家家点火,村村冒烟”的小生产模式阻碍了歙县茶业的进一步发展,影响了广大茶农的利益。

(二)茶叶交易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1、集市式的市场组织。从1984年开始,随着茶叶商品经济时代的到来,茶叶由大产品变成了小产品。在初级市场,茶叶的交易主要是单个农户分散地到附近的集市销售自家的茶叶的方式。一方面由于单次交易的量少,增加了茶叶的平均交易成本;另一方面茶农受自身素质和其他因素的限制,往往不能获得足够的市场信息,因此难以平等地分享茶叶的经营利润。

2、茶叶经营的产业链比较长。茶叶既是农产品也是再加工产品,其经营的产业链比较长。茶叶从生产到交到最终顾客手中,需要经过诸多环节,如图1所示。(图1)

茶叶经营的产业链很长,在每一个环节,都要被中间商剥夺一定的利润,从而导致茶叶在产区和销区的价格差的拉大。据统计,在产区和销区,茶叶价格相差甚远,有的高档名优茶甚至相差近千元/斤,普通的大宗茶价格也至少相差十几元/斤。另外,由于在产区茶叶初级市场的交易较为分散,政府对其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茶叶商贩时常利用这一“契机”恶意压低茶叶价格,严重剥夺了茶农的利益。

3、打“白条”现象较为严重。最近几年以来,歙县地区众多的茶叶收购商在一定程度上由竞争走向了联合,他们之间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由于这种联合的出现,茶叶收购商们为了共同的利益,一方面恶意压低茶叶的价格;另一方面对茶农恶意赊账。有些茶商经常不及时兑现茶农的货款,他们往往要等到9月份以后甚至过年前后才付账,甚至有的茶商都不能向茶农付清当年的账款。另外,还有一些茶商到付账时不直接付给茶农账款,而是到快过年时以货物的形式向茶农抵债,但是往往他们的货物价格都比一般商店偏高。即使这样,茶农还是得买他的货,否则就拿不到钱。这使得茶农不能自由支配自己的财富,有“钱”没法花,有的家庭除了茶叶之外其他收入很少,在没拿到茶叶账款之前只好借钱生活,茶农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二、歙县茶业面临的问题原因分析

(一)茶叶生产规模小,茶叶品牌没有做大做强。歙县由于受山区特殊地理位置的限制,不仅每个家庭拥有的茶园少,而且各个家庭拥有的茶园也极其分散,不便于规模化的经营。歙县有一些名牌茶叶,如黄山毛峰、顶谷大方等,但是由于茶叶作为一种特殊的农产品,具有较强的替代性,光有名牌,没有较硬的品牌还是不够的。此外,茶叶流通体制还不完善,大型的流通组织尚未形成,流通网络仍未健全。茶农无法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茶叶流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流通成本较高,影响了茶农收入的提高。

(二)政府对农村茶叶初级市场的管理不到位。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渐显现。由于规模小和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众多农民之间又难以形成联合,使得单个的农户在茶叶交易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而茶叶收购商数量相对较少,基于共同的利益容易形成联合,他们共同压低茶叶价格,剥夺农民的利益。同时,由于当地政府对初级茶叶市场的管理力度不够,给一些投机商们提供了可乘之机,严重影响了茶农的利益。

(三)农业保险制度尚未形成。农业不仅是产品的再生产,而且是自然的再生产。由于目前农业生产的规模小,农业生产力发展相对落后,单个农户抵御外界风险的能力极弱(这里的风险主要是指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农业生产的风险一旦发生,农民就会遭受巨大的损失,甚至由此致贫,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农民的生活质量。正是由于农业生产的高风险和弱质性,商业保险机构基本不愿意为农业投保。目前,农业的风险发生时,主要由政府提供一定的救助(救助主要是针对自然风险,对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只由政府提供少量的补贴)。总之,目前农业保险制度尚未正式纳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得农业生产的风险主要由农民自身承担,这便无法彻底消除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后顾之忧,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

三、发展歙县茶业的对策

(一)整合资源,扩大茶园经营规模,提高效益。首先,各农户可以通过和其他农户交换农地的方式使原先分散各处的茶园集中到一处或少数几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方便茶农对茶园的经营和管理,降低经营成本;其次,各农户可以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整合家族内部各农户的茶叶初制厂,共同出资购买更加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扩大茶业初制厂的规模,提高茶叶初制厂的加工能力,改进茶叶加工技艺,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茶叶的质量,提高茶业的经营效益。

(二)加强政府的扶持与引导。首先,政府要派专门的农技人员深入到茶叶产区进行实地考察,对茶叶产区的土壤进行抽样检测,并根据土壤检测结果指导茶农科学施肥,提高化肥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减少施用化肥的投入。另外,农技人员要与气象部门合作,根据季节变化对茶树病虫害进行科学预测,并指导茶农及时使用低毒且有效的农药(特别是生物农药),从而降低茶叶的农残;其次,各级政府应出台一系列奖惩措施鼓励农民少用农药或使用低毒农药。如:歙县政府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对本县生产的茶叶的农残进行科学检测,并对低农残的茶叶实施价格补贴;对农残过高的茶叶征收一定比率的农残费。使农民意识到过量使用农药不仅无利可图,还会蒙受损失。从而减少农业生产中的农药使用量,降低茶叶的农残,打造真正的“绿色品牌”,提升本县茶业的竞争力,把歙县茶业的品牌做大做强。

(三)进一步规范茶叶交易市场

1、完善茶叶初级交易市场。茶叶初级交易市场上交易的都是茶叶鲜叶和茶叶初制品,加工深度都不高,所以其价格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目前,茶叶收购商们已经达成共识,他们往往只根据日期来规定茶叶的基本价格,茶叶销售价格往往因茶叶的相对质量和茶商的偏好在基本价格附近浮动。价格是由茶商说了算,价格往往偏低。但是,由于茶叶价格的时效性很强,农民只能被动地接受。歙县政府在茶季应安排专人搜集茶叶市场信息,每天给当地各种茶叶制定一个“指导价”(茶商收购茶叶时不得低于此价),并专门派乡镇工作人员到各自所管辖的茶区初级交易市场进行监督管理,为茶农排忧解难。从而从政策层面上解除茶农在茶叶交易中所处的弱势地位,保护茶农的利益。

2、让茶农参与到茶叶产业链中的各个环节,减少中间商对农民的盘剥。政府要引导茶农“跳出”农业发展农业,通过积极的政策措施让农民走产、供、销一条龙的道路。实现“一部分农户专门生产茶叶,一部分农户专门供应茶叶生产所需物资,一部分农户专门搞深加工,另一部分农户专搞茶叶的收购和销售”的格局,让承担着不同职能的农户共同组成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此外,政府要采用农科教结合的方式,派专门的技术人员以当地学校为场所,利用周末或晚间对从事不同行业的茶农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实现茶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由掌握了专门知识的农民参与,从而实现茶叶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的专业化,提高茶叶经营的效益,保护茶农利益。

(四)加大对茶叶流通市场的管理。首先,政府应对本地初级茶叶交易市场上的茶商进行摸底调查,对违反茶叶市场交易规则,严重损害茶农利益的茶商,一旦查出,取消其收购茶叶的资格。对有茶叶经营潜力却缺乏资金的茶商,政府应给予金融上的支持(如适度放宽贷款额度,给予一定程度的贴息等);其次,政府应牵头培育真正代表农民利益的茶商,让茶农在卖茶时有最后一道“保护网”,从根本上解决卖茶难的问题,使得“打白条”现象彻底消失。

此外,各级政府应积极开拓茶业的国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要求政府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对茶业的管理,严格控制茶叶的农残和重金属含量,统一茶叶的质量标准,努力开发茶叶新品种(特别是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茶叶或茶叶饮品),将歙县茶业的品牌逐步做大做强。此外,政府应积极在国际市场上与WTO成员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积极对话,为我国农产品出口争取有利的条件。

(五)加强茶文化宣传,大力发展“茶旅游”(如观光农业)。歙县是古徽州府衙所在地,这里孕育着浓厚的徽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歙县政府可以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将茶文化与徽文化结合起来进行大力宣传,进一步扩大歙县茶业的知名度。并以现有的茶园为载体发展“观光农业”。

(六)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科学确定农地使用权的转让价格,保障农民对承包地的收益权。通过土地制度的调整,使有限的土地有偿地交由有经营能力的农业生产能手经营,实现土地经营的规模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让一部分农民“跳出”有限的土地资源的限制,寻求其他致富道路。

(七)加快农业生产领域的法律制度建设。政府应大规模实施农业普查,条件成熟时可以制定《农业生产法》,对农业生产中禁用的农药,违规开垦荒地等事宜以法律的形式加以明确规定,从而奠定对农业生产全过程进行全面监督的制度基础。此外,政府还应制定科学的农产品定价方法,从而在保证农产品质量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农民增收。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德元,何开荫.变迁――安徽农村改革论述[M].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

[2]詹罗九,郑孝和等.中国茶业经济的转型[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3]张琳.提高我国茶业市场竞争力的对策研究――基于杭州西湖龙井茶业发展的分析[D].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茶叶市场风险分析篇(3)

关键词:

茶产地;旅游经济;目的地;脆弱性

随着经济发展进一步加速,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借助旅游来陶冶自身、愉悦心情。旅游热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现象之一。围绕旅游行业发展,形成了与之相关的旅游经济。可以说,在成熟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只要有市场需求,就会有相应的产品内容。正是人们对茶叶的庞大需求,使得茶叶产地逐渐成为旅游目的地,比如普洱产地、毛尖产地等等。而其他一些非品牌茶叶产地,也通过自身产品吸引游客到访,比如西黄山,云雾茶等等。从当前形势看,单一以茶叶做旅游文章的,很少能获得较大成功。而将茶叶经济与旅游经济充分融合的,则普遍获得了成功。比如产自黄山的毛峰,西湖龙井等,都是茶叶产地与旅游资源的有效融合,实现了宣传与推广上的“双赢”。

1旅游经济发展的趋势分析

随着人们经济收入不断增加,加上人们消费理念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将旅游作为自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庞大的旅游消费需求,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市场和空间。而旅游业作为一个融入了多元内容的服务业,其发展对整个社会都有重要作用和影响。

1.1旅游经济“支柱”地位逐渐确立,政策扶持更加完善旅游经济是无烟工业,也是整个社会发展的第三产业。其整体收益和利润率远超于第一、二产业。旅游行业的发展不仅仅是自身产业,与其相关多个行业,都能随着旅游经济发展到整体性提升。而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当前整个社会正处于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旅游经济就是战略转型的发展方向。随着旅游经济对整个社会发展共享进一步加大,其产业战略支柱地位逐渐被确立。国家为推动旅游经济发展,制定完善了一系列发展扶持政策,这为旅游经济长远发展,提供了战略保障。

1.2旅游经济“复合”特性更加明显,产业融合更加全面如今人们不断丰富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多元多类别特点,加上经济发展进一步成熟,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能实现孤立发展,必须融入其他行业。旅游产业更不例外,其本身就是一项综合产业,从旅游经济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其行业复合特性进一步明显,人们在参与旅游过程中,还能体验到购物、娱乐、休闲等更多功能。旅游经济在未来将会发育成熟为一种“产业综合体”。

1.3旅游经济“产品多元”更加成熟,多种旅游形态出现在市场中,只要是人们的需求,就能够被满足。可以说只要能确保供给与需求,就能促成经济行为。随着人们旅游需求被快速释放,如今多个行业都可以与旅游融合,形成全新旅游业态。诸如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等等多种旅游形态不断涌现,这都充分反映了旅游经济强大的生命力以及人们庞大的旅游需求。这从客观上反映了旅游市场的庞大缺口和远大的发展前景,只要选择得当形式,充分融合人们需求,就能有一定市场份额,而这也从客观上说明茶叶产地是可以作为旅游经济的目的地。

2茶叶产地作为旅游经济依赖目的地的客观条件分析

多元旅游业态的出现,只能说明茶叶产地有被开发旅游目的地的可能性,但不能说明其一定具备旅游经济开发的条件。而之所以能够将茶叶产地作为旅游经济依赖目的地,从客观上讲,主要是:

2.1秀美的自然资源是基础茶叶多生长与山地、丘陵,有一定高度、生长环境并未被破坏,通常情况下比较秀美的自然环境中。此外,茶叶产地往往呈现大规模的片区化茶园,翠绿的连片茶场往往能够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力和享受,有其一定的吸引力。正是茶叶产地的独特自然资源使其能够被开发成为旅游目的地,这是开发的基础要素,也是开发价值的重要内在表现。

2.2人们庞大的旅游需求,茶叶产地的辐射效应事实上,除了非常著名的旅游景区,多数景区都属于区域性、可辐射范围内的旅游景区,茶叶产地更是如此。正是人们庞大的旅游需求,才使得具备一定观赏性的地区都可以成为旅游目的地。而这正是旅游市场开发初期的“前层次”游玩,多以休闲观光为主。茶叶产地在区域内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而这就成为吸引产地辐射范围内游客的重要优势。

2.3需求多样,产品链条化正如旅游经济发展趋势一样,如今人们对旅游的需求逐渐多元化,已经突破了以往单一的景区游,只要有观赏性,只要能为客户带来愉悦感受,都可以成为“旅游目的地”。因此,茶叶产地完全可以结合自然资源,开发建设成为旅游目的地。此外茶叶产地都并非新建茶园,一般情况下,这些茶叶产地都有着一定种植历史,可以说其中融合了一定文化和历史,这些都可以成为旅游资源开发链条上的重要环节。茶叶产地独有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甚至民风民俗,都可以成为人们的旅游产品。

3茶叶产地作为旅游经济目的地的脆弱性表现

从旅游经济发展的趋势,我们可以看到旅游需求将进一步释放,而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要求,对旅游行业的要求进一步提升。虽然,从某些客观条件上看,茶叶产地可以被作为旅游经济开发的目的地,但如果将其作为旅游经济目的地,其有一定脆弱性。

3.1旅游资源开发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茶叶产地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其最大卖点就是自然资源的优美与独特。茶叶生长的自然环境可以被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建设。但自然资源维护难度相对较大,随着工业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自然资源很容易就被人们过多开发,或者其他生产所影响。而一旦污染自然资源,其带来的损失和破坏都是无法弥补的。正是茶叶产地对自然环境的过渡依赖,使得整个旅游资源开发过程必须重视自然环境保护。

3.2受茶叶品牌建设、维护的影响较大茶叶产地作为旅游区域,从某种程度上看,与其茶叶品牌有着一定联系。茶叶品牌从一定程度上看,对提升茶叶产地的知晓度和影响力有着重要作用。但是,这反而加重了茶叶产地旅游开发的压力和风险。一旦茶叶品牌在市场上遭遇信任危机或者品牌质疑,那么很容易让人们对这一茶叶品牌所在地产生抵触,而且这一抵触与本区域茶叶所面临的危机与风险有很大关联。这一风险客观存在,并将长期存在。茶叶品牌与茶叶产地形成了“捆绑”、“连带效应”,这就使得将茶叶产地作为旅游经济依赖目的地的风险始终存在。

3.3受社会大众生活理念和风气影响较大客观上讲,当前之所以能够将茶叶产地作为一种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前人们对养生、健康的重视。茶叶作为健康生活的重要饮品,就在这一理念影响下获得了快速发展,同时也使得将茶叶产地升级为旅游目的地成为可能。与之相关的是,正是当前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使得乡村旅游和现代农业成为旅游发展的重点。但我们必须认识到随着人们旅游理念的变化发展,将来很有可能人们将旅游意愿转移到其他旅游业态。这就使单一依赖茶叶的旅游形式变得并不牢固。此外,其开发进程,也会对其产生较大影响。正是这一系列因素,都使得茶叶产地作为旅游经济目的地存在极大风险,脆弱特征明显。

4茶叶产地作为旅游经济目的地的脆弱性应对策略

脆弱与风险,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而如果茶叶产地仅以茶叶作为经济开发的突破口,其不但经济效益不大,同时茶叶的生产和销售的压力也比较大,其整体仍然处于一个较低的发展状态。而将茶叶产地各项资源充分利用起来,能够实现以茶叶产地为基础的旅游开发。针对其存在的脆弱风险,可以通过以下措施的执行,完善风险应对。

4.1充分结合国家政策,完善规划体系将茶叶产地开发升级为旅游目的地,在进行旅游目的地开发建设时,必须做好规划。要通过对国家乡村旅游与现代农业政策的充分了解,确保整个开发进程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实际上,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建设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而茶叶产地过多依赖自然资源的客观条件,只有充分把握好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发展思路,才能确保整个开发顺利完成。随着旅游行业发展不断成熟,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旅游开发、投资建设的政策,通过与这一系列政策内容有效对接实现有序开发。

4.2丰富旅游产品内容,融入多元产品,构建产业链条当前旅游产地作为依赖目的地之所以存在脆弱性,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产品过于单一。而想要解决脆弱问题,就需要丰富旅游产品内容,延伸产业链条。通过以茶叶产品为基础引入茶宴、制作茶、采茶戏等等一系列延伸内容,增加游客的旅游体验。同时在开发进程中要把握进度,及时将开发重点由单一的自然资源升级为加工、制作、体验等社会参与,降低对不可控因素的依赖。通过产业链条的构建与完善,增强游客的粘附度,扩大辐射力。通过丰富配套业务建设,让客户有玩、有吃、有行,能够做到中长期的“深度游”,而不是简单的“观光游”。此外,针对茶叶产地与茶叶品牌的高度融合性,必须充分做好茶叶品牌建设与推广工作,通过融入时代元素和文化元素,为茶叶品牌注入更多价值内涵,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营。

5结语

如果单一以茶叶产地作为旅游经济依赖的目的地,存在很大风险。事实上,茶叶产地普遍都属于山地区域,其自然资源普遍秀美。因此,将其升级并与区域资源融合,对解决单一茶产地经济依赖的脆弱性有其重要作用。随着旅游产业发展黄金期的到来,实现区域开发发展最好的思路就是借助旅游业,实现自身发展。茶叶产地如果能够构建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就能够有效防范茶产业开发存在的脆弱风险。

参考文献

[1]李瑞.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前景分析[J].中国商业,2013,3:66-70

茶叶市场风险分析篇(4)

1前言

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全面发展阶段,受到经济、科技等多个因素的影响,无论是人们的日常生活还是社会各个行业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茶叶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对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茶叶企业所需要面临的问题体现在多个方面,其中以经济法律风险管理问题最为突出。茶叶企业所面临的经济法律风险管理问题,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知识产权风险问题、合同风险问题、破产风险问题,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茶叶企业就必须从这三个问题出发,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予以解决,从而促进整体的发展。

2茶叶企业的经济法律风险管理问题分析

茶叶企业面对的经济法律风险管理问题是由知识产权风险问题、合同风险问题、破产风险问题所组成,因此,在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之前,这一章节首先从知识产权风险问题、合同风险问题、破产风险问题作为切入点,通过明确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加深经济法律风险管理问题的理解,从而为后续对策的提出奠定基础。

2.1知识产权风险问题

茶叶企业面对的经济法律风险管理问题之一就是知识产权风险问题,由于不管是哪种形式的企业都是拥有知识产权,这一权利的存在能够促使企业更好的研发产品,从而促进自身得到发展。茶叶企业是以经营茶叶产品为主的企业,由于茶叶企业的特殊性,造成茶叶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有所缺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茶叶企业在经营活动开展中缺乏知识产权意识,并且未意识到加强知识产权管理是具有重要的作用,导致在知识产权管理中存在不少的风险;第二,知识产权的管理需要专业的知识产权人才来参与,才能进行良好的管理,但是在茶叶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缺乏专业的知识产权人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知识产权管理的风险。第三,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知识产权管理的良好开展需要有完善的风险防范制度来予以保障,但是,在实际中,茶叶企业的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制度是不完善的,从而影响了整体的发展。

2.2合同风险问题

茶叶企业面对的经济法律风险管理问题之二就是合同风险问题,由于茶叶企业无论是在对内的经营活动还是在对外的贸易中,都会涉及到合同的管理,合同管理的目的在于降低企业要面临的法律风险、维护企业的合法利益以及经济利益,由此可见,茶叶企业开展良好的合同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发展中,茶叶企业面临着不少的合同风险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合同的洽谈和协商环节中,茶叶企业未注重将相关的沟通内容保存下来,增加了合同洽谈与协商过程中的法律风险;第二,在合同的签订环节中,茶叶企业没有从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将一些细节予以落实,从而增加了合同签订环节的风险;第三,在合同的履行环节中,茶叶企业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比如说,未按照合同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增加了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2.3破产风险问题

茶叶企业面对的经济法律风险管理问题之三就是破产风险问题,由于任何企业都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上的活动都是以市场经济变化为风向标,而存在于市场上的企业不会如常青树一样一直存在,当企业的资产不足或者是缺乏流动性资金,就会面临破产风险,一旦企业遭遇到破产风险,对于企业自身而言,不仅会影响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剧债权人的负担,而且也会带来一定的动荡,影响企业得到整体发展。茶叶企业面临破产风险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茶叶自身内部管理不到位,不仅存在工作人员能力不强、素质不高的问题,而且也存在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健全的问题,无法为茶叶企业的外部活动提供充足的保障作用,从而加剧茶叶企业的破产风险。第二,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信息化发展时代,但是在茶叶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信息投入力度低,科技使用率不高,不仅导致茶叶企业各个方面的工作效率不高,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茶叶企业的破产风险。

3解决茶叶企业经济法律风险管理问题的措施研究

在各自明确茶叶企业存在的识产权风险问题、合同风险问题、破产风险问题之后,这一章节从这三个问题出发,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可以为实际茶叶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意见,从而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3.1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加强人才引进和制度的建设

解决茶叶企业面对的经济法律风险管理问题之一的知识产权风险问题,所能采取的措施表现如下:第一,意识影响行为,行为的做出需要在意识的指导下才能进行,由此可见,要想做出正确的行为,首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因此,茶叶企业在解决知识产权风险问题中,内部人员要树立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在意识的指导下开展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从而促进整体发展。第二,要想做好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规避知识产权带来的风险,具备专业的知识产权人才是关键,由于知识产权人才在各个方面的要求是较高的,因此,茶叶企业要重视这一方面人才的引进,使得企业内部具有一定数量的知识产权人才,从而促使知识产权工作得到良好的开展。第三,完善与知识产权风险防范相关的制度,在制度的作用下,明确各个部门或者是工作人员的职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知识产权风险。

3.2多方面入手,做好合同洽谈、签订、履行工作

解决茶叶企业面对的经济法律风险管理问题之二的合同风险问题,所能采取的措施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合同的洽谈和协商环节中,由于要经过多次的沟通才能实现意见达成一致这一目标,合作双方在沟通过程中会采用多种形式,比如说会使用邮件、信函等形式,茶叶企业要注重对双方合作的信函、邮件等内容进行妥善的保存,并且茶叶企业要及时对双方沟通的信息进行更新和研究,确保双方合作洽谈内容能够达成一致,与此同时,在沟通中,茶叶企业要做到据实回答,切勿夸大,以此来增强实质性的合作。第二,在合同的签订环节中,茶叶企业要明确所签订合同的具体内容,以及要承担的义务和具有的权利,以此来规避风险的产生。第三,在合同的履行环节中,茶叶企业要从合同出发,严格遵守合同内容和要求,认真履行,从而促进整体发展。

3.3提高人员工作能力,提升企业偿债能力

解决茶叶企业面对的经济法律风险管理问题之三的破产风险问题,所能采取的措施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之间的竞争,再加上人才是工作的直接参与者,因此,工作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才决定的,由此可见,在茶叶企业的工作开展中,要想将这一项工作做好,就要从人员入手,一方面,茶叶企业要拓宽对外招聘渠道,提高人才准入门槛,从多个角度来考虑应聘的人才,争取为工作有效开展奠定人员基础;另一方面,茶叶企业要定期开展培训活动,丰富工作人员的知识,提高工作人员的能力,从而促进整体的进步与发展。第二,要想进一步加强破产风险管理这一目标,茶叶企业一定要将负债总额控制在自身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这就必须要提高茶叶企业的偿债能力,首先茶叶企业要对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判断,以此明确自身发展水平;其次提高茶叶企业的资信水平,降低破产风险;最后茶叶企业要注意借款后及时偿还,提高信用程度。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茶叶企业也得到了更快的发展,本文从茶叶企业面对的经济法律风险管理问题入手,从知识产权风险问题、合同风险问题、破产风险问题作为切入点,分别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对策,希望可以促进茶叶企业得到更好的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明兴,董文洪.我国出口珠茶风险分析及对策[J].检验检疫学刊,2017,27(05):35-37.

[2]郭晓红.从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看茶文化的传承发展[J].福建茶叶,2016,38(04):281-282.

[3]胡新光.原产地域命名产品保护制度与龙井茶[J].中国茶叶加工,2000(02):3-5.

[4]王晓婧.安溪乌龙茶产业发展中的融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

[5].南方凉茶向北走:小投入低风险高回报[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2(06):4-17.

茶叶市场风险分析篇(5)

我个人觉得,从提升企业对渠道掌控,或者对货源掌控能力建设来说,这种想法都没有错。企业打破行业分工,同时介入产业链上下游多个环节,形成一定内部供需关系,将生产、营销或其他活动置于同一所有权控制之下,通过行政的内部化手段来抵御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这种垂直一体化战略可能为企业降低交易成本,比如保证稳定的货源供应和合理的价格。因此,向上下游延伸,实施垂直一体化能避免价格被上下游所控制。另外,以垂直一体化介入上下游,有可能提高本行业的进入门槛,参与上下游活动也可能获得某些额外的竞争力,比如商业信息上的优势。

虽然向上下游延伸可能为企业带来优势,这种大而全的产业链看似为企业筑起一道华丽而美好的长城,但也存在相当风险。如果企业主冷静下来,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以下一些弊端:

首先垂直一体化经营会导致企业专业化不足并分散核心能力,同时还增加了企业内部协同和联动的风险。在目前大多数茶叶企业实力比较弱小,还没有建立起运营团队,企业经营主要依靠企业老板自己的个人能力来运作情况下,显然“固本”更为重要。在山东有一家以铁观音销售为主的企业跟我谈他的想法,想回安溪建茶叶基地和加工厂。但是这么一来,他的经营活动就会发生很大改变,以前是一个中心,在济南做好销售就可以。但如果在安溪建基地,自己加工茶叶,就变成两个中心,甚至三个中心,要兼顾茶叶的茶园、茶厂和销售。如果没有一个合适团队帮助管理茶叶生产或者销售,那么他的精力至少一半要投到茶叶生产上,甚至还要更多的时间。对于目前企业还主要依靠他个人关系来进行销售情况下,如果建了茶叶基地和加工厂,他就不会像过去那样有足够的时间来维护他身边现有客户,茶叶销售势必会因此而受到影响,进而会影响到企业在市场上地位。所以,如果没有三头六臂,产业链的延伸只能让企业疲于奔命。

另外,生产型企业要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有不少企业的产品在区域内名气不小,但是跨出本区域,问题就来了。有一家在信阳生产红茶的企业,在当地发展不错,想要到北京开设专卖店。在听了他的想法之后,我首先问他现在生产红茶与北京市场销售红茶相比较优势在哪里?是价格优势,还是品质特点优势?经过仔细分析,发现他们目前生产成本比贵州、广西、福建等其它产地的红茶的成本高出不少,而且在品质上由于信阳红茶发展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市场公认的品质风格,因此并不具备规模发展和市场突围的优势。接下来我又问他是否有在北京开设经销店的资源情况,结果发现,目前他的资金实力、人才储备、市场资源都不足以支持在北京开展业务。最后,他放弃了到北京去开专卖店想法,专心做好红茶生产,巩固当地市场。

茶叶企业如果要向上下游延伸,实施一体化经营,就必须掌控稀缺的资源。在台湾阿里山,我们可以看到从种植,到加工,到销售一体化经营的小型茶叶企业,这些农户不仅拥有阿里山高山茶园这一稀缺资源,而且阿里山也是台湾重要的旅游观光地,每年的大量游客足以支撑他们所生产茶叶的销售。如果不具备对稀缺资源掌控能力,茶叶企业实行“全产业链”经营,需要考虑号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管理水平与生产链的相匹配。随着茶叶企业向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必然会提高企业管理的难度,对企业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产业链条扩大一是会增加了对员工的监管难度,二是会增加企业内部协调难度,三是会增加企业决策难度等等。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很可能会因为一体化经营而下降。

茶叶市场风险分析篇(6)

中国在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以后,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都迎来了更广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加上国家的宏观调控,提升了企业的整体实力。茶叶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商品,因为人们的普遍喜爱,除了在国内销售外,还要远销国外。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销售茶叶的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茶叶出口最多的国家。因为中国生产茶叶种类较多,人们需求量大,所以茶企业的数量非常之多,因而受市场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非常之大。中国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之后,虽然市场对经济调控的占主导,但国家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规范,用以规范市场,达到最终建立法制经济的目的。因此,在法治社会里,众多茶企业在提升自己经济实力的同时,应该强化法律风险意识,通过相关措施来构建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体系,从而达到维护企业的目的,确保企业能够持续发展。

1茶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概述

《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明确将法律风险纳入了风险对象之一,并被列为全面风险。《指引》对其进行了解释,全面风险指的是围绕企业的整体经营目标,在企业各个环节执行风险管理的流程,从而培育更好的风险文化,最终建立起风险管理体系。从这个解释中可以到看,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立足于分析法律风险主体目标以及所处的环境,采用全面的管理的方式,充分考虑到可能面对的各种风险,并考虑因为风险可能产生的后果。对茶企业来说,可以系统归纳和分析企业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依照不同程度的法律风险来进行深入分析。对茶企业风险进行全面测评以后,就可以根据发现的法律漏洞设计出企业的风险控制体系。因此,茶企业应该将法律风险管理作为作为企业风险控制目标之一,还应该将其作为企业日常工作内容之一。作为管理层,茶企业管理人员要有法律风险意识,提前做好预防,从而避免因为管理漏洞导致出现法律风险,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的后果。

2茶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为了加强茶企业管理,很多茶企业采用的是从外面聘请专门的法律人士专门进行法务管理。茶企业在管理层设置专门的法务机构,聘请法律顾问全面管理企业的与法律相关的工作,从而达到控制企业法律风险的目的。这种管理模式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由企业法律顾问所在的部门来承担法律风险管理的职责;二是没有形成清晰明了的法律风险管理流程,多实在处理不同法律事务中而完成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三是没有专门的管理工具,茶企业的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多是由法律顾问来完成,手段过于单一。市场环境是瞬息万变的,变化的因素越多,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就更多,这就给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带来了更多困难。因此,对企业来说,必须要不断提升法律风险管理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但现实中茶企业在法律风险管理方面还有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很难实现事预防法律风险的目标。从茶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来说,要将企业的风险率降到最低,首先要想办法预防潜在的风险。在风险出现之前做好预防措施,就可以避免有些风险的发生,而不是等到风险出现之后再去应对;第二,茶企业难以协调控制风险和发展业务之间的矛盾。绝大多数茶企业考虑的是如何获取利润,要获得利润就需要发展业务。但是,发展业务越多,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可能就更多。但很多企业并没有考虑那么多,所以没有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控制风险,一旦出现法律问题,业务发展势必受到影响,甚至因此停滞。这是当前茶企业在风险管理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激烈的竞争面前,很多企业有侥幸心理,所以都将精力放在了业务发展上,忽视法律风险管理,往往只能通过直观经验来判断,控制策略也很单一。第三,风险管理资源严重不足。茶企业虽然数量多,但负责企业法务的人员非常少,所以管理比较缺人,而业务又比较分散,所以难以满足控制管理风险的需要,但在短时间内又无法解决。第四,法律顾问素质对茶企业风险管理有重要影响。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法律顾问,如果顾问素质较高而且经验丰富,则法律风险管理工作质量相对比较高,如果反之则质量比较低,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法律顾问手上并没有企业科学的风险管理办法。

3茶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3.1茶企业法律风险分析模块

所谓的法律风险模块指的是能够利用科学的方法来检测和识别企业面临的潜在的法律风险,依照风险性质将其分门别类,依照风险危险程度将其分级和排序,最终分析出结果。下面将详细分析法律风险模块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影响。第一,能够识别风险。要管理风险,首先需要不同种类、层级的风险。比如说人事、合同等方面,基本每个企业都会涉及到;其次是识别引发风险的具体行为,比如说不签订合法合同、违规用工等方面;再次是确定和法律风险相关联的信息,比如说企业和部门所涉及的法律法规、企业主体等方面。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案例分析方法来深入调查茶企业的风险。只有先找准了风险的源头才找准了控制风险的方向,接着可以建立茶企业风险数据库,对企业的风险进行梳理,结合企业的的管理运作流程,梳理经营管理中的风险,从而使识别法律风险成为一个系统。第二,能够测试法律风险。在识别法律风险以后要量化测试风险,测试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即风险的可能性、损失度以及风险水平。这样可以在风险发生以后能够精准判断风险可能性及可能造成的损失后作出判断,最终结果为风险的损失度和可能性之间的乘积。将企业分散的、性质不同的法律风险通过定量衡量了以后使各种风险可以进行对比,并站在管理的角度来对风险排序,依照高低顺序来划分等级。第三,对法律风险的定向分析。在完成了对风险的识别和测试环节以后,根据部门和部门主体、主体交叉及经营管理等环节来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首先是分析法律风险的等级、数量和种类情况,比如说茶企业部门涉及到多个方面的风险,不同类型、等级的风险所占比例大小;其次是管理措施对茶企业影响及未来发展趋势,比如说为什么风险较多,风险如何影响茶企业,未来的发展态势会是什么样。

3.2茶企业法律风险模块控制

根据法律风险模块得出的的结果,制定相应的计划,有针对性采取措施来控制法律风险,一共是分两步来走。第一步是要对风险现状进行评估。在测评环节完了以后,对测评结果进行分级和排序,分析得出茶企业当前最需要控制的法律风险,再结合茶企业现实情况,从多个角度来评估风险控制的实际情况。第二步是要制定相应的计划。一是要明确企业风险控制态度;二是要制定控制风险的相关措施;三是确定茶企业有关部门的责任,尤其是管理的目标和进度。第三步是实施了风险控制计划之后,要由相关责任部门来负责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并且依照相应的计划来完成工作。

3.3茶企业法律风险控制实施评估模块

茶企业实施控制风险的措施以后,这一措施的效果究竟是怎么样的,需要对其进行评估。一是要依照风险控制的实际情况来评估,评估的对象是风险管理完成的质量以及是否及时完成。二是依据措施实施的效果来评估,看剩下风险的数量以及风险所造成损失的大小。除了评估之外,还要定期对措施实施情况和结果进行监督,并要及时的更新。在设计了风险防范机制架构设计以后,要对整个架构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价,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出现问题的原因,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从而在下个周期的风险控制和管理过程中能够得到调整,确保最大限度地降低茶企业的风险。

参考文献

[1]朱晖.现代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探究[J].商场现代化,2008(3):23-24.

茶叶市场风险分析篇(7)

本刊应邀参加了此次会议,面对茶叶行业出现的种种问题,本刊编辑成员与在场领导、专家展开了深入、坦诚的交流与探讨,论坛气氛热烈。

本刊应邀参加金古月实业有限公司北京公司开市剪彩及欢迎晚宴

8月22日,金古月北京公司共享营销平台正式落户中国茶叶第一街马连道。金古月北京公司开市剪彩及欢迎晚宴在京举行,金古月总裁胡智学、金古月形象代言人寇振海先生及其他领导出席了剪彩仪式。

金古月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智学先生指出,金古月从卖好茶开始创业,到今天,顺应多元化消费时尚,借助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体系,创建共享营销平台,为茶界实现零风险创业,共赢未来方案,给北京消费者带来好茶、好米、好参、好酒、好字、好画等,提倡六好乐活方式,即喝好茶、讲好话、读好书、存好心、做好事、睡好觉。

茶叶市场风险分析篇(8)

一、王湾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运行与发展

桐柏王湾茶叶专业合作社前身为桐柏县吴城镇茶叶协会,由吴城镇利用当地适应种茶的产业优势,以农民为主体,采取“政府引导、能人带头、农户自愿”的办法,于2006年 5月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后,协会依法进行规范改造,于2008年9月9日,由程春生等55名种茶大户正式在桐柏工商局注册成立了“桐柏王湾茶叶专业合作社”。协会和合作社成立以来,围绕培养壮大茶叶产业,对内着力提高茶农组织化程度,统一引进优良品种,加强老茶园改造,开展新技术培训,强化生产协作与分工,对外组织注册商标,统一生产销售,培育品牌,拓展市场,架起茶农与大市场之间的桥梁。至2008年底,会员增加到230人,入社茶园面积新增1500亩,形成了3000亩的王湾茶叶无公害生产基地,使每亩丰产茶园纯收入可达5000~8000元,社员户均收入20000元以上,比入社前户均增收2000元,带动周边农户300余户种植茶叶1000余亩,户均增收500元以上,有效地拉动了茶叶规模化的发展。2008年2月协会被南阳市科技表彰为“三创一带”先进单位,理事长程春生为先进个人;2008年4月理事长程春生当选为桐柏县劳动模范;2008年12月,合作社被省科技厅表彰为科普先进集体,理事长程春生为先进个人;2009年3月理事长程春生被县委县政府推选为南阳市人大代表;2009年11月合作社被省农业厅确定为全省首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其主要的运作模式:

1.统一生产销售,规避市场风险

2006年协会为促进茶农生产经营,提高王湾茶叶在市场的竞争力,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了王湾茶叶商标,统一印制产品包装,统一品质管理,统一打造品牌,带领会员和农户抱团创市场。随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协会筹建了茶叶购销公司,一方面统一购进优良品种和生产资料,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统一实行生产技术标准,统一收购农户的干茶叶产品,统一包装销售,实行产、供、销一体化服务,解决了农户的卖茶难的后顾之忧。为了打破传统卖季节茶的习惯,协会又新建一个三吨位的茶叶保鲜库,使茶农的干茶产品能长期稳定的运作,有效的回避了市场的风险。

2.培育品牌,架起农户与市场对接的桥梁

为了打造“王湾茶叶”品牌促进对外销售,合作社(协会)组织社员严格执行统一的生产技术标准,精选名茶参展各类茶事活动,提高品牌知名度。“王湾”绿茶在桐柏县名优茶评比活动中,多次荣获“金奖”、“银奖”、“一等奖”、“二等奖”,2008年4月,在信阳第十六届茶文化节“盛弘杯”名优绿茶评比中荣获“银奖”。20 08年10月,在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主办的中国(郑州)国际茶叶博览会上,王湾茶叶专业合作社选送的“王湾茶叶”,经严格评审茶获“金奖”。向外闯市场,不仅使“王湾茶叶”受到省内外一致好,也把“王湾茶叶”推向了大市场,促进了茶叶生产的良性循环,增加了茶农的经济收入,有效地拉动了茶叶的规模化发展。

3.严格依法加强内部管理,促进规范化建设

严格执行《农民专业合作法》的基本原则和各项规定,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议事制度、社务公开制度和民主协商、一人一票的规定,民主选举理事会、监事会。按照“以人为本,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科学发展、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建立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生产在家,服务靠社”。运作上着力办理一家一户想干干不了,或干了不划算的事,实现既分工又协作,并以河南科技大学林学院技术服务为后盾,统一技术培训,统一产品生产标准,统一商品和包装,统一对外销售。财务管理上,建立个人账户,年终结算拿出70%的盈余额,按社员和合作社的交易量(额),返还给社员,既体现了多劳多得,又规范了产品销售市场,提升了“王湾茶”的品牌价值。

二、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社在推进茶业产业化进程中的作用

1.架起了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新桥梁

市场风险是农户分散经营面临的主要风险。茶叶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生产加工销售的农户组织起来,按照市场规律运转,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对接。一方面,解决茶产品销售不畅等难题,降低了销售成本,极大地规避了市场风险。另一方面,合作社以社员为带动,联合千家万户,走规模化发展道路,其规模优势、品牌优势逐渐凸现出来,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2.开辟了农民增收新途径

茶叶专业合作社成功解决了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经营难题。把单个农户组织起来,统一生产技术服务,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有效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拓宽了农民增收新渠道。

3.搭建了农业信息技术服务新平台

桐柏县王湾茶叶专业合作社依托资源和产业,由种茶大户、农村能人牵头组建起来,这些人信息灵、懂技术、会经营,通过合作社平台把信息、技术直接播到农户,增强了农户获取信息、技术能力,解决了农户信息难寻,门路难找,技术难求,产品难销等问题。合作社上联科研院所,下联千家万户,既是先进技术的需求者,也是直接应用者、受益者和传播者,使新信息、新品种、新技术便捷、高效进入农户,有利于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有,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促进农业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

4.提供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新载体

合作社是以专业技术能手、率先致富经济能人为核心的,自身示范带动效果好,对农民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近年来,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全县无公害茶叶产业发展较快,有5.1万亩已建和规划面积获得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近500t桐柏茶叶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获得了市场准入的金字招牌,打响了桐柏山淮河源农产品品牌。

5.培育了农民自觉入市依法履责的新意识

合作社带领农民走向了市场,使农民尝到了市场经济的甜头,也使农民懂得了一些市场运作的游戏规则。成立合作社后,会员成了进入市场的主体,章程与合同的履行是每个会员的义务,加之合作社会员的亲缘地缘关系约束,使会员的诚信意识得到了提高,懂得了维护全局,就等于维护自己的长远利益的道理。合作社质量意识、对外形象和履约意识明显增强,近年来未发生过缺斤少两、以次充好等现象和安全事故。

三、启示与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产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建设的必然产物。目前,我县茶叶生产还存在着发展步伐较慢,标准化建设滞后,质量安全水平低,市场风险大、茶农收入不稳定等突出问题。其深层次的原因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经营规模小,一家一户的小生产难以与全球一体化的大市场相对接。必须改变长期以来主抓产品而不注重生产者和生产组织的做法,转向依靠广大农户的联合与合作来实现经营规模的扩大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提高,最终解决政府“统”不了,部门“包”不了,单家独户“干”不了的难题。王湾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实践证明,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社,对推动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解决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和农产品销售,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效益,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助于农户的分散经营与大市场相对接,有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当前,合作社是个新生的农民组织,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培育和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社必须站在培育产业的高度,各方配合,共同促进。

1.加强产业规划,培育市场竞争主体

一是县委政府要把茶叶规模化发展纳入财政支持重点,设立专项资金对茶叶专业合作社给予扶持,促进茶园种植规模发展。要高起点规划,发挥茶园建设的多种功能,使其既能保护水土流失,美化生态环境,又能提高经济增收,同时对打造新桐柏淮源文化旅游事业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二是要以茶叶专业合作社为生产单位,统一打造“桐柏玉叶”品牌,把桐柏茶叶与桐柏历史文化融合到一起,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和国内外大型茶博会,来提高桐柏茶的知名度打造市场,以市场为导向,推动桐柏茶叶的市场化发展。三是要鼓励对茶叶发展有事业心的能人,走出家门,到郑州、北京等茶叶大市场上去发展,或诚招大市场的商代销桐柏茶叶,来增加茶叶的利润空间,提高桐柏茶的品质,拉动茶农长期稳定的经济增收。

2.落实有关扶持政策,依法促进规范化建设

茶叶市场风险分析篇(9)

二、农业众筹模式的发展现状

1.国外农业众筹模式。农业众筹的模式源自美国,比较有代表性的两种模式分别是Fquare和Agfunder。其中Fquare的模式是建立一个垂直土地流转平台,投资者可以通过参与农场土地众筹,购买选定区域的土地契约,间接拥有该土地的所有权。当投资者购买土地后,平台会充当中介角色,再把土地租给周边农户耕作,投资者收取土地租金。而Agfunder的模式则是充当网络服务平台角色,为投资人和农户搭建网络平台,提供农业生产项目和农业技术项目的众筹服务,在众筹成功后,Agfunder会对融资企业收取一定的提成,但对投资人并不收取任何费用。

2.国内农业众筹发展。国内农业众筹发展起源自2014年,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现阶段的模式主要分为:农产品众筹、农业技术众筹、农场众筹和公益众筹四大类。比较有代表性的农业众筹平台是“大家种”和“有机有利”,分别代表两种不同模式。“大家种”平台首创提出F2F(family to farm)的概念,提倡都市人走出城市,回归自然,其定位为连接家庭和农场的平台,为农场和家庭建立直接联系的桥梁。而“有机有利”平台为淘宝生态农业频道合作伙伴,其定位为专注于生态产业的生活服务平台,目前主要承办回报类农业商品众筹和投资类农业股权众筹两种项目。

三、农业众筹模式应用于茶叶行业的必要性

1.解决资金问题。茶叶企业的发展不仅依靠自然资源和加工企业,更重要是要有长久稳定的资金投入。资金注入使企业可以在现有发展基础上,增加科研人员和加大研发力度,扩大厂房和企业规模建设,推进茶叶品质改革创新和高端包装,增加企业宣传来打响名牌效应。农业众筹模式不仅可以为茶叶企业提供金融融资,同时可以通过平台向广大消费者筹集预订资金,这种类似于茶叶产品预售的农业发展模式,能够为中小茶叶企业、茶农提供资金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茶叶企业的资金问题。

2.消除信息不对称。我国茶叶生产领域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十分严重,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供需信息、交易信息无法对等,往往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茶叶滞销。在茶叶流通过程中,茶叶企业属于弱势群体,不仅要面临自然灾害的风险,又要面临市场经济的风险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农业众筹平台作为买卖双方合作互动平台,以消除信息不对称为基础,使双方得以实现共赢。对茶叶企业来说,通过与消费者的直接互动,了解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按需定制生产,既能保证茶叶销路,又能减少库存和消耗;就消费者而言,直接从茶叶企业处获得新鲜茶叶产品,既保证了食品安全,又减少了来自分销环节和零售环节的附加开支。

3.改善茶叶流通现状。传统的茶叶产业流通模式较为复杂,如图1所示,从原材料生产环节到消费环节,要经过加工、分销、零售等多个中间环节,这些环节不仅增加了流通的成本,还降低了流通的效率,且中间环节的时滞性使茶叶产品到达消费环节时的质量难以保证。

将农业众筹模式应用于茶叶产业,在解决茶叶企业销售渠道问题的同时,直接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双向互动,让茶叶生产商在茶叶种类选择和定价上有了更多话语权,中间环节的减少使其逐级成本降低,利润增多。

四、CF2C茶叶众筹模式应用研究

目前我国农业众筹平台基本采用以实物和服务回报的消费型模式,与“生鲜产品预售”的模式比较相似。以CF2C(circulation to farm to consumer)为核心构建茶叶众筹模式,通过社交网络挖掘社群的影响力、利用互联网公开透明机制建立消费者与生产之间的信任通过目标众筹的方式,提前锁定需求,将销售前置,以销量驱动产量,从而实现茶叶产业链重组,形成有利于互联网发展进程下循环电商模式的茶叶产业发展新思路。

1.业务设计

以茶叶产品众筹服务为基础,为茶叶企业提供一站式茶叶产业众筹解决方案和茶叶产品网络推广服务,业务体系可涵盖以下两方面。

2.商业模式

以茶叶企业作为项目发起方,为消费者提供众筹项目用以预订某种价位的茶叶产品,实现项目资金筹措,而后茶叶企业根据订单需求进行茶叶种植,按约将成熟茶叶产品配送至消费者,平台将以监督的形式,让种植过程透明化,平台本身主要的盈利模式含以下两部分:

(1)增值服务及佣金盈利

茶叶众筹平台对茶叶众筹项目提供包括视觉设计、营销推广等众筹增值服务,以及茶叶企业发起项目支付佣金所产生的收益。

(2)资金沉淀盈利

在茶叶企业完成茶叶产品培育成熟前,提前融得消费订单资金,待消费者获得茶叶产品回报后,再将资金打入生产者账户,期间资金沉淀盈利归众筹平台所有。

3.风险分析

茶叶市场风险分析篇(10)

引言

茶文化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化,已经完全融入现代民众生活之中,人们对茶饮品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给茶叶生产和销售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伴随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企业与国内外市场从事经济活动更加频繁,生产和经营业务的不断拓展在给企业带来更多利润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法律风险,如何提高企业管理者及相关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意识,正确把握市场经营发展机遇,防范企业的法律风险,成为茶叶企业亟需解决的课题。

1茶叶企业法律责任意识现状

1.1茶叶企业经营者法律责任意识淡薄

茶叶的生产和销售虽然历经千年的发展和演化,但是,对目前我国的市场情况而言,茶叶市场经济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大多数的茶叶企业都是自立门户,经营各种产地不同、生产工艺不同的各色茶叶品种,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几乎没有大型企业和知名的茶叶品牌进行茶叶经济活动,中小型企业的经营模式虽然灵活多样,但是,存在发展的弊端,生产销售规模小,经济贸易体制进展缓慢,企业生产经营者和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停留在小商品经济时代,法律责任意识淡薄,难以在市场经济中做到长足的发展和进步,面临重大的经济活动,对相关的法律了解不足,难以客观看待其中存在的法律责任风险,阻碍了企业相关的经济工作的开展。

1.2茶叶企业利用法律解决相关经济问题的能力偏弱

中国加快依法治国的法治进程,企业市场经济活动无论是生产环节,还是销售环节,甚至售后环节,都有可能涉及到相关的法律问题,但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的茶叶企业在自身利益受到非法侵害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偏弱,缺乏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相关经济问题的能力,生产经营活动难以得到法律的保障,进而使得法律责任的意识更加薄弱,久而久之,形成经济活动和法律保障脱节的恶性循环。中小企业的经营手段比较单一,往往以物美价廉来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通过销量的增长来实现效益的提高,盈利空间较小,管理者不愿意消耗精力和资金加大对企业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意识培养和提高,使得企业整体的利用法律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欠缺。

1.3茶叶企业缺少对重大经济行为的法律常识

茶叶企业在随着市场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可能会遇到兼并重组、进出口贸易、上市等重大的经济行为,管理者对法律责任意识的漠视态度,使得在遇到这些重大的经济活动时,难以对涉及到的相关法律法问题做到充分的了解和把握,在经济运营时,难以意识到其中存在的法律责任风险,容易在经济行为中遇到经济纠纷和法律问题,阻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影响企业较大程度的发展。

2茶叶企业法律责任意识淡薄对企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茶叶企业经营管理者缺少法律责任意识,归根结底是没有意识到由于缺少法律意识,会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的影响,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言,经济收益是资金链的主要来源,是关乎企业命运的关键。管理者在进行企业管理时,缺少必要的法律知识,在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不能用法律手段来进行维护,使企业受到经济损失。缺乏对企业整体的法制观念建设,使得工作人员法制观念淡薄,无法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用法律来维护企业利益,约束自身行为,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纠纷和法律纠纷,影响企业的正常工作。茶叶企业管理者加大法律责任意识观念,可以在企业创业起步的初期,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使企业渡过艰难的起步阶段,慢慢走上正常生产经营的轨道,在企业的发展进程中,可以通过自身法律意识的提高,来避免恶性竞争,抵制不正当经营手段,使企业在产业转型等经营项目中,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利于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的立足和发展。另外,如今信息爆炸已经成为时代的显著特征,任何的违法行为都会在万众的瞩目之下无处遁形,人们通过网络媒体等多种途径了解到的信息迅速快捷,一旦企业发生不法行为或者违犯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都会对企业的形象造成重大的影响,甚至可能是致命的打击。中国茶叶企业在如今的市场格局中,树立起品牌形象何其艰难,如果因为法律理念的缺失,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法律纠纷,使企业形象受损,是多么得不偿失。企业的品牌形象对于企业的长久发展来说,是弥足珍贵的无形资产,在进行企业上市等经济行为时,形象更是重要的基础工程,良好的企业品牌形象,对于增加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茶叶企业增强法律责任意识的途径

3.1企业管理者增强法制观念

茶叶企业的任何经营行为都应该受到法律的监督和保护,企业管理者应该加强自身的法制观念,以身作则,弘扬法律责任意识在企业生存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加强对企业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培养,使企业整体在法治社会的环境下,守法经营,建立文明守法的企业文化,将遵守法律作为企业进行经济行为的底线,不能为了一时的利益而忽略法律的权威性和平等性,任何违法行为都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企业管理者只有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加强企业的法治建设,使遵守法律、维护法律、运用法律的法律责任意识根植于企业的土壤中。

3.2企业管理中注入法治管理的理念

目前很多的茶叶企业都是在遇到法律纠纷时,对法律人才求贤若渴,在没有法律问题时,却对法律无人问津。企业应该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加入法治管理的理念,引入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人才从事茶叶企业的法律顾问职务,对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法律监督,对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及时给予相关的指导,提高法律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企业管理工作都要在法治的环境下进行,使法律责任意识深入人心。在茶叶企业中,建立法律监督的机制,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有效识别和规避可能遇到的法律风险,避免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麻烦,使法制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常态,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3.3利用法律责任引导企业守法经营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温饱的生活现状,对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茶叶企业的茶叶品质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茶叶企业要想长远的发展,就要对产品的品质和安全给予更多的关注,对种茶环节的化学药剂的使用,制茶的工艺、售茶的保障都要用法律责任来约束茶企的生产经营行为。企业要从法律责任的角度和道德观念的角度,守法经营,避免欺骗消费者、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不法行为的发生,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使得企业在消费市场能有长久的立足之地,赢得消费者的信赖。结论法律不仅是茶叶企业生存发展的约束,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茶叶企业作为经济社会的组成成员,就要坚守相关的法律责任和法律义务。企业管理者要从自身出发,加强法律责任意识,通过整体法律意识的提升,来约束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保障企业的合法经济权益,规避法律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影响企业的形象和长远发展,通过企业法律责任意识的提高,来增加企业在未来经济市场的综合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周晓红.经济新常态下的茶叶企业发展研究[J].福建茶叶,2016,38(6):83-84.

[2]时燕君.探析茶叶企业上市的法律意识[J].福建茶叶,2016,38(10):8-9.

茶叶市场风险分析篇(11)

The tea quality and safety risk factor analysis

and quality cost research

Ding Xiao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Abstract】:this article briefly discusses the quality and safety risk may occur in the process of tea output,the monitoring and processing of Enterprise to tea products quality, and the quality cost of enterprise when monitoring and handling tea product quality problems.

【Key Word】:Tea risk monitoring quality cost

茶叶是我国具有资源优势、文化底蕴和传统特色的农产品,自古以来,就在国内和国际贸易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国茶业的主要生产方式就是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茶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关注。自从我国加入WTO后,世界各国制定了更严格的茶叶质量标准,增加检验茶叶中农药的种类,降低最大农残(MRL)指标限量,使茶叶质量安全成了影响我国茶叶出口的最大障碍。

一、我国茶叶的生产现状

我国茶叶生产主体规模小,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化的生产形式;家庭式的企业多,现代化企业少;产品品牌多,名牌少。我国有上千个茶叶品牌,但没有世界级品牌,茶叶缺乏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由于我国茶叶经营以家庭经营为主,且多数初制茶厂分布在农村[[1]],企业管理水平和员工素质较低,安全卫生意识较差,经营者普遍对管理重视不够,管理人员基本上没有受过管理专业培训,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产茶过程中,对鲜叶采摘和运输、茶叶加工、包装和贮运等的管理,不仅影响茶叶品质,而且将直接影响对茶叶中有害物质的控制。因而我国的茶叶品质不稳定,不安全卫生指标极易超标。

二、影响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的因素

通过近年来我国茶叶贸易中的质量安全事件可以看出,影响我国茶叶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农药残留超标、污染物残留超标、微生物污染、非茶异物及粉尘污染等。 农药残留原因

农药残留是茶叶出口和内销中遇到的最大卫生质量问题。茶叶中农药残留的直接来源是茶叶喷药过程中,直接与茶树接触的各种化学农药;间接来源包括从土壤中吸收和空气飘移等带来的农药污染。 污染物残留原因

茶叶中的污染物主要是铅、砷、铜、稀土等,污染物的来源出自多个途径。一是土壤中污染物含量过高,茶树在生长的过程逐渐从土壤中吸收累积,构成茶叶中的污染物残留;二是制造茶叶的加工机械中含有污染物,茶叶在加工中与机械表面接触构成污染;三是环境污染造成,主要是汽车尾气和工厂排放的烟气废气,其转化物会造成空气和土壤污染,融入雨水中,作为灌溉水引入茶园而污染茶叶;四是吸附在大气尘埃上的污染物沉降于茶树表面而被茶叶直接吸收。 微生物污染原因

茶叶中有害微生物的来源主要是鲜叶从茶园中采摘收回加工厂后接触到的污染;还有在加工成成品茶后,包装运输过程中操作不当引起的污染。这些污染茶叶的微生物主要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等细菌。

4.非茶异物及粉尘污染原因[[2]]

茶叶中非茶异物和粉尘污染主要是在鲜叶采摘和加工过程中引起。茶叶中的非茶异物是茶叶物理危害的主要来源。近年来,一些国家已作出规定,如日本要求茶叶中不得检出任何非茶异物,俄罗斯要求检测茶叶中金属磁性物质,限量指标为5mg/kg。从国内茶叶加工厂特别是精制茶厂的调查结果来看,茶厂受粉尘的污染相当严重,对茶叶质量、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等都具有较大影响。

三、茶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风险来源与因素分析

风险类型

设备风险

技术风险

管理风险

环境风险

具体因素

生产设备故障

茶叶生产技术

农药激素及添加剂

自然灾害

检测设备故障

检测技术

生产环境的清洁与消毒

政府监管力度

消毒设备故障

消毒技术

过程记录

政策法规 设备风险

生产设备故障风险是指在产茶过程中,生产设备若出现故障会影响茶叶种植、加工的质量,进而影响最终茶产品的质量;检测设备故障风险是指检测设备若出现故障,会影响检测结果的真实性,进而不能准确把握茶产品的质量,带来入市产品的质量风险;消毒设备故障风险则是指若消毒设备出现问题,将影响生产环境和设备的消毒效果,从而带来茶叶卫生安全隐患。 技术风险

茶叶生产技术的合理与否,决定茶产品质量是否安全;检测技术是否合理,是否按照国家规定的方法检测,将直接决定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消毒技术是否正确运用,则是决定产茶环境是否健康的重要依据。 管理风险

茶叶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农药激素及添加剂的质量安全及其用量直接关系到茶叶的质量安全;同时,生产环境的清洁与消毒管理是否到位,是影响茶产品安全水平的重要因素;而对产茶过程的记录有助于生产过程的监控、追查、统计总结和各生产环节管理水平的提高,保障茶叶质量。 环境风险

一方面,地质灾害、旱灾、水灾等自然灾害会影响茶叶的正常种植,有的甚至造成毁灭性损失;另一方面,政府监管力度的大小则会直接影响茶叶质量的安全,而现行政策法规能否有效地规范茶叶生产行为,也是决定茶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

四、茶叶质量成本分析及质量安全风险监控

1.茶叶质量成本

质量成本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失败成本和外部失败成本四种类型。具体到茶叶生产中,各成本因素如下:

预防成本有茶叶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策划成本,茶叶工艺设计的评审、验证、确认费用,制茶工序能力的研究费用,茶叶质量审核费用,茶叶质量情报费用,制茶员工培训费用,茶叶质量改进费用等。

鉴定成本有茶叶质量检验费用,制茶过程监控装置的费用等。

内部失败成本(出厂前)有茶产品返工损失,复检费用,质量故障处理费用,茶产品质量降级损失,废品损失,停工损失等。

外部失败成本(出厂后)有因茶产品质量问题索赔费用,买方退货损失,买方要求的降价损失,处理质量异议的工资、交通费,企业信誉损失等。

在质量成本的四种分类中,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是为确保质量符合要求以及应对产茶过程中各种风险而产生的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是茶产品制成后因不满足要求而支付的费用。其中,外部损失成本对企业的影响往往是最大的,它会影响企业的信誉、未来的发展等等。为了降低茶叶企业的质量成本,提高信誉和竞争力,企业必须制定严格的质量要求,构建监控体系,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使失败成本最小化,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

2. 茶叶质量安全风险监控体系的构建

(1)建设茶叶生产基地的信息系统[[3]]

早期预警

全程管理

溯源追踪

茶叶生产基地的信息系统中,包含茶树种植过程中的茶品种、种植时间、农时操作、面积、农药、化肥等,以及茶叶生产过程中的茶叶采摘时间、采摘地点、茶青级别、数量、运输方式、加工批次,检验人员等,这些信息将直接用于茶叶的生产管理。

早期预警是运用系统采集的有关茶叶的施肥信息、采茶信息、用药信息,以及茶青运输途中和生产过程的相关信息,通过对比分析、历史查询和早期预警模型来尽早掌握茶叶质量的情况。

全程管理是监管部门通过系统采集的茶叶生产全过程信息,对产茶各环节进行监管,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实现由“农场”到“茶杯”的全过程管理。

溯源追踪则是指管理部门在系统中随时快速地查找茶产品的物流信息。既可对出售的产品追溯到产地源头,也可查找某一产地某一批次茶叶的去向。发现不合格产品时,可最大程度地降低损失。

(2)建设并完善质量安全监控体系

质量安全监控体系涵盖了产地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的全过程。可采用统一、可行的检测方法与标准,以及高素质的检测人员,对产茶全过程进行监控。同时,政府应加强相关质量保障体系的认证,强制实行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和QS认证制度,制定出台一些配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开展ISO14000 (环境管理和环境保证体系)、GAP (生产技术规范)等认证[[4]],对茶叶质量安全进行控制。

(3)建设质量安全科技支撑体系

企业应运用相关技术,并制定符合生产实际又与市场需求接轨的相关技术标准及实施细则,如农药残留检测和重金属残留检测等等。我国茶叶的监督抽查以及出口欧盟、美国、日本的通报均有发现农药残留问题,对农药残留进行检测,可认定茶叶是否符合有关标准,保障人体健康,防止环境污染。因而为提高茶叶出口竞争力,企业必须提高生产技术,力求优质、安全、高效、规范的制茶技术。

(4)建立技术培训体系

企业培训员工对农药、肥料、设备等生产资料的科学选购,以及在安全用药、科学用肥、清洁加工等方面的技术水平,将全面提高员工素质,进而能在先进的茶叶生产管理模式下,为茶叶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作为世界茶叶产地和最大的茶叶出口国之一,我国茶业只有建立起了科学完善的标准化体系,真正提高茶叶质量,才能在外贸中避免日本、美国、欧盟等对我国茶叶的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并增强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发展我国茶业,创造出国际名牌茶。

参考文献

[[1]]宋卫东.茶叶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建议[J].中国农机化,2008(6):87-90.